PPT的目录设计的几种方法

2024-07-14

PPT的目录设计的几种方法(精选11篇)

PPT的目录设计的几种方法 第1篇

如果PPT的页数比较多,在结构上有目录能更清晰,对于听众来说可以了解框架,对帮助理解是非常有用的,如果使用了目录页,建议在每一段内容开始前再出现一次目录,突出该段要讲的内容,

一.常规设计:添加背景,这是被最常用的手法。背景最好跟目录有一定联系,书本,黑板,笔记簿等等。

二.图标法。在每一标题前添加图标,要注意的是图标必须符合标题的内容,以帮助听众能更好的记忆,否则为图标而图标就没有意义了。在转场的时候,将其他图标黑白化,将其他标题淡化,来突出本段主题。

三.图片法。同样的图片也必须符合标题,在转场的时候利用图片的放大来凸显章节主题,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对听众的感染力很强,

办公软件教程

四.TimeLine。这个方法我是从Garr哪里学来的,非常棒的想法,我们应该告诉给我们的听众是次讲解大概要花所少时间,每一章节的时间安排,这样能够更有效让听众理解。转场效果上我创新了一下,用三维突起来突出主题。

五.Web导航法。顾名思义,这个方法是学习web的导航菜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学生自学用的课件,或者由观众自行播放的演示。利用菜单颜色的变化指示当前的章节,也可以将菜单放进模板中去,设定好链接,这样使用者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观看所需要的页面。专业一点的还可以将每个菜单利用自定义动作,作出鼠标移过或按下的效果,总之这个方法有很多可以的作出的变化和效果。

PPT的目录设计的几种方法 第2篇

PPT排版的半壁江上都是文字,密密麻麻的文字看了真是心乱如麻啊。别着急,稍作变化,你会喜欢的。

左边:仅仅是利用文字大小及颜色的对比,却打破常规的构图结构,页面整体排版显得活泼跳跃。

右边:选择一个页面的主题,最好是英文(更容易出效果),页面的背景用story每个字母单拆填充颜色作为背景,若隐若现与页面主题想呼应。

关键点:每个字母但拆除来,会让页PPT积变大,最好把每个字母变成图形。(PPT2013可以直接把文字变成图形)

左边:比较常规的文字排版页面,利用数字把文字划分成不同段落,清晰明了,适合大段文字不知如何处理的页面。

右边:页面的主题内容在右侧,利用美学的留白让页面有呼吸的感觉,常规中透露着点精致。

色块与文字

PPT设计排版中色块被广泛使用,通过色块的这种设计形态的运用,可以创造更好的视觉冲击力,让页面鲜活饱满,形成独特的视觉魅力。

左边:不规则的色块与文字相结合很是提神,由于色块角度的倾斜打破了习惯性视觉,在提神的同时也会给浏览者造成一定的不适,建议在PPT页面排版中零星使用。

右边:新Windows时代的的来临,Metro风刮的铺天盖地,这种极尽简约的设计风格也越来越被人喜爱。以至于每次看到这种排版我都以为是我的WIN8桌面。

左边:四个简单的圆形色块,不同的颜色填充,每个紧紧相连,降低透明度,又有点错落别致。常规的可能会是四个圆形,等距摆放,不是不可以,只是稍显单薄。

右边:整个版式一分为二,分别填充不同颜色,对比色、邻近色、任何颜色配以黑白灰,随你喜欢。

图标与文字

PPT排版中,无图无真相的时候,小图标可大显身手,虽然图标也有版权,范围很难界定,所以先用着吧,别较真。过去设计者对图标的设计上有不同理解,微软的图标原则是数位化,非真实所有,相比苹果更偏于写实。但今天却有了一些共识--扁平化!

左边:人物图标作为页面背景,降低透明度,和前面的图标相呼应,创造错落有致的层次感,配以文字。

关键点:寻找页面匹配的图标,推荐网站:站酷。下载的图标用Adobe Illustrator打开,复制粘贴到PPT里面,分解图片为可编辑的形状,填充你喜欢的颜色。(本功能只适用PPT2013)

右边:用PPT里面的插图图形,组合一个类似对话框的图形,其他虚线的圆形作为背景元素辅助页面排版,选择相应的图标,配以合适的文字。

左边:比较常规的页面排版,适合文字量多的页面,中间的图标是你最想要表达的主题,其他的分别放置,给每个主题元素配以相应的图标,整个版面干净、整齐。

谈方案设计的几种方法 第3篇

关键词:方案设计,方法,机械设计

1 系统化设计方法

系统化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将设计看成由若干个设计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 每个设计要素具有独立性, 各个要素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 并具有层次性, 所有的设计要素结合后, 即可实现设计系统所需完成的任务。

a.将用户需求作为产品功能特征构思、结构设计和零件设计、工艺规划、作业控制等的基础, 从产品开发的宏观过程出发, 利用质量功能布置方法, 系统地将用户需求信息合理而有效地转换为产品开发各阶段的技术目标和作业控制规程的方法。

b.将产品看作有机体层次上的生命系统, 并借助于生命系统理论, 把产品的设计过程划分成功能需求层次、实现功能要求的概念层次和产品的具体设计层次。同时采用了生命系统图符抽象地表达产品的功能要求, 形成产品功能系统结构。

c.将机械设计中系统科学的应用归纳为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把要设计的产品作为一个系统处理, 最佳地确定其组成部分 (单元) 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将产品设计过程看成一个系统, 根据设计目标, 正确、合理地确定设计中各个方面的工作和各个不同的设计阶段。

1.1 设计元素法

用五个设计元素 (功能、效应、效应载体、形状元素和表面参数) 描述产品, 认为一个产品的五个设计元素值确定之后, 产品的所有特征和特征值即已确定。我国亦有设计学者采用了类似方法描述产品的原理。

1.2 图形建模法

研制的设计分析和引导系统KALEIT, 用层次清楚的图形描述出产品的功能结构及其相关的抽象信息, 实现了系统结构、功能关系的图形化建模, 以及功能层之间的联接。

1.3“构思”—“设计”法

将产品的方案设计分成“构思”和“设计”两个阶段。“构思”阶段的任务是寻求、选择和组合满足设计任务要求的原理。“设计”阶段的工作则是具体实现构思阶段的原理。

1.4 矩阵设计法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采用“要求-功能”逻辑树 (“与或”树) 描述要求、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得到满足要求的功能设计解集, 形成不同的设计方案。再根据“要求—功能”逻辑树建立“要求—功能”关联矩阵, 以描述满足要求所需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 表示出要求与功能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1.5 键合图法

将组成系统元件的功能分成产生能量、消耗能量、转变能量形式、传递能量等各种类型, 并借用键合图表达元件的功能解, 希望将基于功能的模型与键合图结合, 实现功能结构的自动生成和功能结构与键合图之间的自动转换, 寻求由键合图产生多个设计方案的方法。

2 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

提倡在产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 将产品分解成具有某种功能的一个或几个模块化的基本结构, 通过选择和组合这些模块化基本结构组建成不同的产品。这些基本结构可以是零件、部件, 甚至是一个系统。理想的模块化基本结构应该具有标准化的接口 (联接和配合部) , 并且是系列化、通用化、集成化、层次化、灵便化、经济化, 具有互换性、相容性和相关性。我国结合软件构件技术和CAD技术, 将变形设计与组合设计相结合, 根据分级模块化原理, 将加工中心机床由大到小分为产品级、部件级、组件级和元件级, 并利用专家知识和CAD技术将它们组合成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功能模块, 再由这些功能模块组合成不同的加工中心总体方案。

3 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方法

基于产品特征知识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用计算机能够识别的语言描述产品的特征及其设计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 建立相应的知识库及推理机, 再利用已存储的领域知识和建立的推理机制实现计算机辅助产品的方案设计。

3.1 编码法

根据“运动转换”功能 (简称功能元) 将机构进行分类, 并利用代码描述功能元和机构类别, 由此建立起“机构系统方案设计专家系统”知识库。在此基础上, 将二元逻辑推理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相结合, 建立了该“专家系统”的推理机制, 并用于四工位专用机床的方案设计中。

3.2 知识的混合型表达法

针对复杂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采用混合型的知识表达方式描述设计中的各类知识尤为适合, 这一点已得到我国许多设计学者的共识。

3.3 利用基于知识的开发工具

在联轴器的CAD系统中, 利用基于知识的开发工具NEXPERT-OBJECT, 借助于面向对象的方法, 创建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数据库, 为设计者进行联轴器的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提供了广泛且可靠的设计方法谱。则利用NEXPERT描述直线导轨设计中需要基于知识进行设计的内容, 由此寻求出基于知识的解, 并开发出直线导轨设计专家系统。

3.4 设计目录法

构造了“功能模块”、“功能元解”和“机构组”三级递进式设计目录, 并将这三级递进式设计目录作为机械传动原理方案智能设计系统的知识库和开发设计的辅助工具。

3.5 基于实例的方法

在研制设计型专家系统的知识库中, 采用基本谓词描述设计要求、设计条件和选取的方案, 用框架结构描述“工程实例”和各种“概念实体”, 通过基于实例的推理技术产生候选解来配匹产品的设计要求。

4 智能化设计方法

智能化设计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根据设计方法学理论, 借助于三维图形软件、智能化设计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 以及多媒体、超媒体工具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表达产品的构思、描述产品的结构。

5 各类设计方法评述及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 系统化设计方法将设计任务由抽象到具体由设计的任务要求到实现该任务的方案或结构) 进行层次划分, 拟定出每一层欲实现的目标和方法, 由浅入深、由抽象至具体地将各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使整个设计过程系统化, 使设计有规律可循, 有方法可依, 易于设计过程的计算机辅助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各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孤立的, 各类方法之间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联系, 如结构模块化设计方法中, 划分结构模块时就蕴含有系统化思想, 建立产品特征及设计方法知识库和推理机时, 通常也需运用系统化和结构模块化方法, 此外, 基于产品特征知识的设计同时又是方案智能化设计的基础之一。在机械产品方案设计中, 视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通用零件、部件或常用机构为结构模块, 并将其应用到系统化设计有关层次的具体设计中, 即将结构模块化方法融于系统化设计方法中, 不仅可以保证设计的规范化, 而且可以简化设计过程, 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降低设计成本。

机械产品的方案设计正朝着计算机辅助实现、智能化设计和满足异地协同设计制造需求的方向迈进, 由于产品方案设计计算机实现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 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能够达到上述目标的方案设计工具软件。作者认为, 综合运用文中四种类型设计方法是达到这一目标有效途径。虽然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涉及的领域较多, 不仅与机械设计的领域知识有关, 而且还涉及到系统工程理论、人工智能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工程、网络技术等各方面的领域知识, 但仍然是产品方案设计必须努力的方向。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初见成效, 我国设计学者也已意识到CAD技术与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及其应当采取的措施。

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种方法 第4篇

有效的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和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能力,因此,教师要以数学新课标精神为指导,对数学作业进行有效的设计。

一、 设计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数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设计生活化作业,可促进学生走进生活,在社会现实中去观察、分析社会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再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关注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可设计这样一个作业:暑假期间,两名家长计划带领若干名学生去旅游,在咨询价格时,甲、乙两家旅行社报价均为500元。经协商,甲旅行社的优惠条件是:两名家长全额收费,学生都七折收费;乙旅行社的优惠方法是家长、学生都按八折收费。请你算出选择哪家旅行社合算。又如,在学习《黄金分割》后,让学生去找找生活中的黄金分割,体会数学美;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后,让学生去测量学校的旗杆的高度;在学习《位置的确定》后,让学生把班级每个同学的位置确定一下等。

类似这样既有趣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不仅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二、设计调查性作业,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设计调查性作业,有利于拓展作业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去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探究能力的必然途径。例如,统计知识的作业,可让学生做一个月的“小当家”,调查、记录当月的水电费与零花钱等,一个月后再与其他同学的统计加以对比,看看谁家的费用较少,研究家庭人口多少与资源耗费量的关系,进而与节约能源、环保等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完成这一作业,学生要自己动手设计表格、整理资料,要坚持每天记录,又要计算汇总、对比,还要研究其中的数量关系等,在这一过程中,用到了加减乘除、统计图表、比较大小的基础知识,既让学生巩固了调查、统计的方法,又对学生进行了节约、环保等方面的教育。

三、设计自编性作业,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增强数学学习的情感和信心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作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强调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能力是关键,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设计、编写作业,能促进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之后,我设计了如下作业:我们学校的环形跑道的周长是400米,有甲、乙两个同学参加1500米长跑训练,他们的速度不同,他们都跑完了全程。根据这些条件,编出一道练习题。这种自编性作业,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与认识呈现出来,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

四、设计层次性的作业,让每个学生在成功中实现数学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认为,不同的学习个体有不同的经验和认知方式。这种差异决定着他们面对同一个认知对象时有不尽相同的看法,而各自的看法必然打上各自的人生烙印。这决定了学习者对事物的认识有层次、高低之分。看到了个体的层次性,就会懂得因材施教原则永不过时,就要依靠学生的层次性来安排教学活动。对于作业设计来说,可将作业难易程度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B层为简单综合题或变式题,C层为综合题或探索题。思维能力、理解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可选择C,中等学生可选择B,学困生可选A。例如,在教学“合并同类项”之后,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作业:

1.化简(1)3y+2y;(2)2a2b-5a2b+3;(3)3(a+b)+6(a+b)-10(a+b)。

2.先化简再求值:5xy-9x3y2-4xy+x3y2-11xy-x3y-5,其中x=1,y=-2。

3.已知2x3m-1y3与-x5y2m+1是同类项,求5m+3n的值。

其中,题目1面向全体学生,题目2和题目3为选做题。主要面向B、C层的学生。此种设计能让全体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能在原有基础上优先得到提高,从而解决了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的现象,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五、设计合作性作业,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数学知识的建构

新课标承认个体的层次性,因而倡导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与讨论,可使学生不断完善对事物的理解,看清事物的各个方面,进而认清事物的本质。在这种协作学习的环境中,学习者群体的思维和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共同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例如,小课题研究、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需要学生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的作业,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在互助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不仅增进了友情,而且提升了人际交往的能力。

总之,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作业,让作业富有个性、针对性和应用性,不仅能使数学学习洋溢着生命的气息,而且能促进学生把对待作业的态度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PPT的目录设计的几种方法 第5篇

有些PPT文件被封装到了Exe文件当中,如何把它们提取出来?这个问题可能困扰着很多的朋友。本来无极不准备写这篇文章的,因为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通过一个正常、正确的渠道来获取自己喜爱的东西,树立一个正确的作品借鉴观。

可是,很多朋友也渴望我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还是决定出来讲讲关于这方面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我不会公开所有的细节。如果您想进入更高级部分,不妨去找本“加密与解密”之类的书看看,或者上“看雪论坛”,那里有很多这方面的教程。

要提取Exe中的PPT文档,首先您要确定它是如何被封装进Exe文件当中的。主要有下面几种方式:

(1)用压缩类的工具,把PPT文档打包成一个可执行自解压的Exe文件。

(2)把PPT文档作为资源,在程序设计语言中一同编译进Exe文件中。

(3)先把PPT文档用某个密钥进行二进制流式加密,再把它作为资源封装到Exe文件中。

(4)用专门的封装工具把PPT文档封装到Exe文件中。

这是几种惯用的方法,当然会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这主要看您的判断能力。

下面介绍几中常见的提取方法:

(1)对用压缩工具封装的Exe,您只需用压缩工具进行解压缩即可,碰到设置了密码,可以找到工具进行解密。

(2)如果是通过资源用程序设计语言编译封装的Exe,一般的情况下,这个exe是不会加壳的。您可以找个exe资源查看工具(如:ExeScope),用工具打开这个exe的资源,找到其中的PPT文档,把它导出来即可。

上面两种情况是最简单的,一分钟之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最难的是下面几种情况:

(3)如果事先就把PPT文档进行了流式加密,被封装在exe中的PPT文档也是加了密的,这时,如果您用资源提取工具导出,得到的还是加了密的文档,没有用。怎么办?你应该想到被流式加密的PPT文档,PowerPoint播放器也不认得,必须经过解密还原,还原后的文档一定藏匿在硬盘的某个角落中,用“搜索”搜一下就出来了。

注:把搜索日期设定为当前日期。

(4)用专门的封装工具封装后的Exe文件(如:PowerPoint Slide Show Converter),一般都会加上一个壳,加了壳的Exe可能不允许查看资源或者资源被加密,导出后也不是真实的PPT文档。不过,同3一样,它也需要把源文档还原才能播放,用搜索也能解决问题。当然,如果您是脱壳高手,把这个Exe脱壳就更妙了。

PowerPoint Slide Show Converter会把源文档释放在C: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登录名Local SettingsTemp目录中,你可先把该目录清空,然后执行Exe,一眼就找到了。

有些工具采用了更好的加密方式,把还原后的PPT文档也给隐藏起来了。如:PPT文档打包加密器,针对这类的工具,需要掌握特殊的技术才能把PPT文档提取出来。

加密与解密是一个巨大的课题,不是一篇短短的文章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这需要破解者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PPT的目录设计的几种方法 第6篇

李林,徐凤xf11120573@sina.com(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技术系,湖北 武汉 430079)摘 要: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具体的计划,情境的创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并对其举例说明。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情境;建构主义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情境创设

近些年来,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完善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实现教育信息化重要过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信息化教学设计非常强调情境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情境就其广义来理解,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认识,则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他们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的知识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即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了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注重情境,认为个体、认知和意义都是在相关情境中交互、交流(即协作)完成的,不同的情境能够给各种特殊的学习者不同的活动效果,也就是说学习者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行为,并且认为创设情境是学习者实现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

因此,创设情境成为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要求我们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为设计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真实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简单的说就是基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学习的内容安排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支持的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活动,支持学校的学科教学活动。

信息化教学设计由于其紧密结合着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使得教学情境的创设显得更为实际、简便和高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自古有之,但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学习内容,使同化和顺应发生困难。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非线性的超文本和超媒体链接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能够表现思维的复杂性,提供丰富的信息源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起学生持续探索的兴趣,对问题从多角度进行解释,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能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兴趣,激发联想,唤醒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表象或经验,完成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接近真实的情境的方式很多,其使用的方法也因不同的学科和内容有很大差异。根据创设的作用和一般方法的相似性可以有:创设故事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创设协作情境等。

1.创设故事情境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故事情境,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就是要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调动学生视听觉等尽可能多的感官理解和建构知识。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来自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且多感官的刺激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教师创设故事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当媒体创设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形象整体。

如在学习“我国的行政区”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动画片:“机器猫假期旅游”的故事情境。即机器猫利用假期到祖国各地旅游,每到一处,它都会被当地代表性的美景陶醉,每当欣赏完了美景,它总会在地图上高兴得跳起来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我现在在哪个省区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又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相互解答,使整堂课处于层层推进,学生情趣交融,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一般情况下,创设故事情境比较适合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文科性质的课程。《走遍美国》的英语教学软件就是创设故事情境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2.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重要原则是激情引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人生的兴趣。而问题情境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教师则要抓住时机,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用信息化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为进一步的讨论和协作学习提供依据,让学生创作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教学中应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可以在其它创设情境的途径中交叉使用。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模拟实验,图象,音像,活动等多种途径设置问题。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多媒体设计制作动画片,创设问题情境:炎热的夏季,唐僧师徒四人正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叫猪八戒找西瓜来解渴。不久,猪八戒大汗淋漓的抱回了一个大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1/4吧。”八戒一听瞪大了眼睛,满脸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回来的,无论如何,1份太少了,我要吃2/8。”悟空听了直点头,马上切了2/8给八戒。猪八戒高高兴兴地吃起西瓜„„。“不对!”,“有问题!猪八戒上当了!”,“1/4和2/8哪个大?”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设计了最佳的问题情境,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了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在《机械运动》引入新课时利用CAI再现飞行员在空中抓子弹的动画,并闪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的问题,和上述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教师多动脑,可以发现问题情境无处不在。

3.创设模拟实验情境

实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恰当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以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建构起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但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并不能都得到满足,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可代其功能。学生一方面按照教师的要求及学习目标模仿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另一方面凭借想象,再现表象,展开联想,亲身体会实验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强化对问题的求解能力。创设模拟实验情境首先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然后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实现,教师指导评价。

典型案例如小学数学《可能性的大小》一课的设计。该课所涉及到的概率知识极为抽象,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并真正提高应用能力,首先改变学生的角色,以商场“老总”的身份来选择促销方案。然后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大量重复的模拟试验,快速、准确地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体验“概率”的含义,帮助做出正确的决策。在这节课中,巧妙地创设了模拟实验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免去了大量的重复实验和烦琐的计算,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种新体验:由于计算机模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的结果是一致的,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保证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重复实验,由此对概率知识的学习更真实。

4.创设协作情境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协作情境,就是利用网上多种交流工具如BBS、可视化语音聊天室、电子邮件、Net meeting、OICQ以及Internet Phone等工具,通过竞争、协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学习,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对学习任务和目标的确定;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教师总结与评价。如在学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一课时可以采取如下的设计。学生先观看录像片《蔬菜市场》,教师提出问题:①列出一年中每月份的蔬菜价格走向图。②蔬菜价格与蔬菜量的关系。③帮助菜农设计出大棚蔬菜的种植计划。学生分组上网查询蔬菜价格,并通过Excel列出每月份的价格示意图及每月份的蔬菜供求数量,根据教师提供的蔬菜种植期限,设计出一年中大棚蔬菜种植的最佳方案。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同样的菜在一天内的价格会有差别,这是不是与等价交换的原则相违背?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小组讨论结果,演示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示意图,得出结论。

协作情境与外部世界具有很高类似性,容易实现知识想现实世界的迁移,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信息化环境中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同时,交互变得更加容易控制,学习者的角色也可以进行隐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们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逻辑序列和目标的合理安排,更多的是学生的协作情况、学习过程的规划设计。

三、结束语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为信息化教学设计提供了技术和理论上的支持。当然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是灵活多样的,种类很多,而且各个学科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也有不同的创设途径,需要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以上列举的只是一些比较典型的几种途径,希望能给一线的教师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0).[2]杨建国,于跃.建构主义与多媒体课件情境的创设.西安政治学院学报,1999(10).[3]赵蒙成.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评析.外国教育研究,2002(9).[4]顾清红,瞿堃.建构、环境及学习团体:现代教育技术的新思维.外国教育资料,2000(3).[5]张新华.关于在课堂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情境创设.电化教育研究,2001(5).[6]左明章.关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应用模式的构建.电化教育研究,2001(3).作者联系方式:

LED大屏播放PPT的几种方式 第7篇

关键词:Ppt尺寸,宽高比的设置,Led大屏参数设置

1方法一:用软件演播室播放PPT

打开演播室软件

控制下拉菜单选播放Power Point

寻找要播放的PPT文件

屏幕显示如下

鼠标单击大屏左下角前进后退标示或按键盘左右键可顺序播放。

特点:直接、简单、快捷。PPT画面尺寸大小要合适,否则不满屏,有黑边但能正常播放。画面永远在屏幕中间,比例正常不需调整。只能正序或倒序播放,不能单选。看不到预览,播放下一个是什么心中没底。

2方法二:直接播放ppt

2.1有视频处理器的

首先调整视频处理器LED大屏的分辨率、缩放尺寸、坐标位置。使LED大屏的桌面在中央,四周拉伸充满。

(1)控制面板out键选择输出分辨率

按Up、Down选择分辨率,其数值必须大于LED屏宽高像素。否则Hsize达最大值时调不动。

此时液晶显示

按sel键确定

(2)按SCALE键

再按UP Down键依次选择水平缩放Hsize、垂直缩放Vsize、坐标水平原点Hpos、垂直原点Vpos。按SEL键选定,再用Up Down键加减数值。

Hsize Vsize的数值就是LED大屏的宽高像素数。

(3)按SAVE键保存以上设置

再按SAVE1或SAVE2键保存其中

按ESC键退出。

如果处理器已经调好,该步跳过。直接打开PPT播放。特点:此方法最好。即可使用,不需调整,PPT的功能全有,任意播放,心中有数。

2.2没有视频处理器的

调整发送卡使LED屏对中,

(1)设置选项卡下选软件设置

(2)在软件设置界面输入密码进入设置硬件参数

(3)分别调整显示模式的分辨率、起点X、起点Y、宽度系数、高度系数,使桌面在LED大屏中间。

显示模式的分辨率最好设置为大于等于电脑监视器的分辨率。便于通过显示属性或显卡控制面板调整LED大屏的分辨率。若分辨率少,调到最多再需要调多就无法可调了。

(4)保存到发射卡

特点:为了适应LED需要调整分辨率、PPT的大小、位置。比较麻烦,但可用任意播放且有声音。播放顺序看得到,心中有数。

3方法三:把PPT转化为图片格式

打开PPT文件下拉菜单,选“另存为…”到一个新建的文件夹

把PPT文件另存为JPEG格式

确定对话框

把转换的图片再加入到演播室软件播放。

特点:一些特殊演示没有了,声音需要另加,ppt画面大小可任意调整,也可做为画中画播放。背景也同时存在。新建的文件夹以缩略图形式打开,可对照LED播放器界面操作,下一个播什么心中有数。

4方法四

外加电脑,输入到视频处理器,直接打开ppt播放

特点;同方法二。舞台背景和PPT可交替播放。视频处理器相当于切换器。

上述几种方法需要PPT满屏的,注意新建PPT图片的页面设置。图片的大小、位置,直至满意为止。

调整方法:

(1)文件下拉菜单选页面设置。

(2)调整图片的大小,适应LED大屏的需要。

(3)幻灯片内有几张图片叠放组合的可用设置图片格式。

对已做成的PPT,而不符合宽高要求的PPT文件,保持原文件不变的情况下,可用背景图案、背景颜色全屏美化。步骤如下:

(1)格式下拉菜单选背景。

(2)背景充填对话框内选充填效果。

(3)在充填效果框内选图片签,按选择图片钮,寻找想要加入的图片。

或者用幻灯片设计,应用设计模板保持原图不变,而背景充满全屏。和画中画的效果一样。效果如下图。

设计初中英语作业的几种方法 第8篇

一、作业设计的形式和类型要有多样性

枯燥、乏味的作业往往比较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得到较好的巩固。要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应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在设计作业时应使作业类型多样化,不再把作业的形式与要求局限于书面书写。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要加强对非书面作业的设计,作业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情景剧场让学生自由表演,让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进行沟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表演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写有关表演心得与体会的文章,然后将写得较好的文章进行张贴或传阅,让全班学生一起分享。在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后,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采取小组辩论、问卷调查、个人演讲等形式,提高作业的效率,使原本机械的作业变成有趣的游戏,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

二、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要有针对性

在信息化社会,教师设计作业的资源非常丰富,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材,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市场供应。在进行改编或自编作业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作业要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比如,教师可以把乏味的背诵单词改为有趣的英语单词竞赛,将书面上关于写作的内容转化成演讲比赛等。教师甚至还可以在教室里创设英语角,让学生在英语角自行用英语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帮学生巩固平常所学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此外,教师在改编作业的过程中,要注重创新,不能按部就班,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比如,对于乐观开朗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学校或者班级的活动,而对于内向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和同学在班上进行交流、演讲等。教师布置作业尽量要做到人人参与、共同完成任务。例如,教师可以在班上开展报刊设计、板报设计、手抄报设计等活动,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进而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英语成绩。

三、作业的设计和评价要加强师生合作

传统评估作业的方法已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新颖而适合学生的评价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英语小组,组长由各组成员投票选出,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大家一起讨论作业采用何种形式完成,对完成的作业,教师要甄选出优秀的例子,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学习。组员的肯定、鼓励和学生的自我归属感都可以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也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时对学生进行单面评价,采用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解答疑难,纠正学生的句式错误和语法错误。教师通过合理的表达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甚至可以与学生成为“朋友”,在了解了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后,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英语。

四、作业设计要讲求变通,富有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布置的英语作业往往都比较死板、缺乏变通,这样很容易导致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无法完成作业。初中生的英語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而且可以根据他们的英语水平,将他们分成小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在给学生布置英语作业后,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辅导,教师甚至可以和学生一起去完成作业,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消除学习上的疑难点,另一方面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布置一些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作业。此外,教师可以用英语和学生进行交流,用语言去感染学生,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和口语表达的能力。当然,教师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创新和挑战的机会,比如,布置一些学生不太擅长的作业,让学生必须查阅一些课外资料才能完成,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

复合地基的几种优化设计方法探讨 第9篇

复合地基处理方法是在天然地基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增强体(桩体),使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并具有密实法和置换法的效应。由于设置增强体的方法不同、选用的桩体材料不同,复合地基法的密实作用和置换作用对承载力的提高幅值占的比例也不相同。不同桩型的复合地基,其承载力和变形特性明显不同,了解不同桩型承载特性的共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对在实际工程中合理选择复合地基中的桩型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1,2,3]。由于实际工程中的复杂多变,设计、施工人员对相应的复合地基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总结出大量的优化经验,其中有几种复合地基的联合使用,有变刚度调平复合地基桩的设计等,以下就结合相应的工程实例对这几种优化设计进行简单的介绍。

1 几种复合地基的联合使用

复合地基按桩的类型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其桩体是由散体材料组成,没有粘结强度,只有依靠周围土体的约束才能形成桩体。其中代表为碎石桩和砂桩复合地基。第二类为柔性桩复合地基。桩体具有较低的粘结强度,能单独形成桩体,常见的有水泥土复合地基和灰土桩复合地基。第三类为刚性桩复合地基。桩体具有较高强度和刚度,目前,我们常用的有CFG桩和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由于这三类复合地基的桩体材料不同,施工方法不同,用于不同土质情况,其作用机理不同,加固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散体材料复合地基主要是依靠土体的“围箍”作用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虽然地基的承载力提高较小,但却有良好的排水作用;对于粘性材料桩复合地基主要依靠桩侧阻力和端阻力把作用与桩体的荷载传至深部土层,地基的承载力较大,但排水性能等其他特性不是特别突出。针对以上各种复合地基的特性,人们在工程选用时取长补短,使其更好地发挥各自优势,把地基处理得更好[4,5,6,7]。

1.1 CFG桩和碎石桩的联合使用

碎石桩和CFG桩在我国应用已久,是比较成熟的地基处理工艺。正如上边提到:碎石桩是散体材料桩,桩体承载力主要依赖于桩间土的“围箍”作用,对于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有限。但由于其良好的排水通道作用,对于处理软粘土地基和消除地基土的地震液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CFG桩是刚性桩,桩体刚度大,承载力高,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控制变形。当把这两种桩型组合在一起使用时,可以产生明显的优势互补作用:利用碎石桩来提高浅层地基的承载力,并增大浅层地基土的复合模量,减少浅层土变形,同时建立排水通道消除地基土层液化;利用CFG桩寻找深层持力层,大幅提高地基承载力并控制沉降变形。如对于可液化的地基,既要求消除土体的液化,又要求有较高的承载力,当采用单一的碎石桩加固地基,虽然可以消除液化,但承载力提高幅度有限,达不到设计要求。此时,可采用碎石与CFG两桩型复合地基方案,以达到既消除地基的液化又大幅度的提高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从公开发表的文献看,在国内采用碎石与CFG两桩型复合地基的工程数不胜数,下边就举山西省财政厅办公楼工程。该工程利用碎石桩的挤密、振密作用,提高桩间土的密实度与强度,又利用其振动工艺使地基土受到一定时间与一定程度的多次重复预液化作用,并通过高渗透性碎石桩体,改善地基的排水条件,达到缩短排水路径、加速超静空隙水压消散、抑制液化发展、有效提高地基土的抗液化能力的效果。但考虑到仅仅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对该工程地基承载力的提高幅度有限,为进一步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并增强对碎石桩的侧限约束作用以减少碎石桩顶部的压胀变形,避免产生鼓胀破坏的可能性,该工程又采用了CFG桩对地基进行进一步处理,形成了碎石与CFG两桩型复合地基。实践证明,能够充分发挥两种桩型的优势,具有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1.2 碎石桩和水泥土搅拌桩联合应用

我们都知道,在多种可液化地基处理加固方法中,干振碎石桩由于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消除液化效果明显等优点而应用较广,并且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施工时的振动使易液化地基产生预先液化,而且软弱土因排水固结对邻近建筑带来不利影响。从城市建设来讲,碎石桩使用有局限性。根据文献[1]第8.2.4条的规定,碎石桩处理地基的宽度应超出基础的宽度不小于3~5m,这样就更缩短了桩基与已有的建筑物的距离,对其邻近建筑物产生的不利影响更加明显,可能会造成局部倾斜、墙体开裂、道路塌陷等,甚至有时不得不放弃使用碎石桩而采用工程预制桩或灌注桩。

干振碎石桩与水泥深层搅拌桩联合应用就是在碎石桩施工前,先在外围采用深搅桩密排施工形成一道地下连续墙,其作用是:(1)使软土和固化剂(水泥、石灰、粉煤灰等)强制搅拌后,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具有一定整体性和稳定性的水泥土墙,既能减轻碎石桩施工产生的振动,又能切断基础内外地下水的联系;(2)外围设水泥深搅桩连续墙后,既减少了围护桩的数量,桩间土的侧限约束作用又得以增强,桩顶散粒部分的胀压变形得到控制,复合地基承载力进一步的提高;(3)施工时对基坑可以起到支护作用,方便了狭小场地下的基础施工,能降低工程造价。在工程中的相关案例就是徐州矿务集团一机厂18#住宅楼工程,该工程就是在天然地基为约19m厚严重液化粉砂土上,采用沉管灌注桩和碎石桩,有效的控制了沉降,防止了天然土的液化,提高的了地基的承载力。由此可见,在干振碎石桩处理液化土地基的施工中,联合使用干振碎石桩与水泥深层搅拌桩,既扩大了碎石桩的应用范围,又有利于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大幅提高,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1.3 石灰桩和CFG桩的联合使用

工程中,单独应用石灰桩、CFG桩处理地基已有许多成功的先例。但有时只用一种方法还不能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及变形的要求,有时则施工困难或造价过高。采用石灰桩与CFG桩联合应用的方案,即先用石灰桩处理,利用生石灰吸水、膨胀挤密作用,提高桩间土的承载力,增加桩间土对CFG桩的侧摩阻力,同时迅速降低施工场地内地下水位,再利用CFG桩桩体强度高的特点,可大幅度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这样不仅可降低工程造价,还可消化电厂废料粉煤灰,取得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相关的工程案例为太原市某高层住宅楼设计,它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场地土以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为主,层位、厚度基本稳定,岩性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与中细砂,经计算,单用石灰桩不能达到承载力要求,而单独采用CFG桩造价过高,且施工困难。故选用石灰桩与CFG桩联合应用的方法。在设计计算时,由于相关计算参数取值的合理性与准确性才有了这种联合应用的实现。

2 复合地基的变刚度调平设计

复合地基的变刚度调平设计,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在一个工程中的不同位置变换地基的刚度来达到复合地基优化设计的方法,其中有变桩的疏密、桩的长短、桩的粗细等方法。我们都知道,如今高层建筑是目前普遍的结构形式,它不但最大限度利用了空间,而且可以更高效的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了丰富使用功能和提高建筑物自身稳定性的要求,主楼旁往往带裙楼,形成塔楼大底盘结构。塔楼大底盘之间刚度差异和荷载作用差异无疑是巨大的,即便是在上部荷载均匀分布、复合地基等刚度布置,但由于桩一土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复合地基的竖向支承刚度分布发生内弱外强的改变,从而使得地基变形出现内大外小的碟形分布,基底反力出现内小外大的马鞍形分布,为解决这类高层建筑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两大核心问题,变刚度调平设计应运而生,且已写入相关的《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中。

2.1 长、短桩复合地基的联合应用

如今,长、短桩所形成的新型复合地基已经开始在工程中得到应用,并越来越显示出其技术上的优越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长、短桩复合地基可有效地提高地基强度,减少沉降,并降低造价。当地基承受垂直荷载时,桩和桩间土都要发生变形。因桩的模量比土的模量大,桩的变形比土的变形小,为此在基础下面设置了一定厚度的褥垫以使在变形过程中桩可以向上刺入褥垫层。随着这一变化,褥垫层不断调整着桩、桩间土间的应力分布,以保证在任一荷载下,桩和桩间土始终共同参与工作。同单纯的短桩或长桩相比较,长、短桩采用长桩和短桩间隔布置的方式,由于加固范围全场地通过应力等值线,被加固的桩间土处于有利的三向应力状态,从而使天然土积极参与工作。长短桩复合地基在竖向上利用了桩的有效工作长度(刚度越小,其有效工作长度越短),设计成刚性桩为长桩,柔性桩为短桩,从而在竖向上形成3个刚度梯度,人工构成了3层地基。即在基底以下,第一刚度:刚性桩+柔性桩+土;第二刚度:刚性桩+土;第三刚度:原天然土。这种长短桩的布置方式,改变了刚性桩与柔性桩复合地基的变形场,天然土层的普遍规律是上部土层弱,下部土层强,长短桩复合地基恰好达到了弱者多补,强者少补的效果。因此,刚性桩、柔性桩及桩间土组成的复合地基可以使强度得到显著提高,并且有效地减少了变形。

相关的工程实例为:徐州市某小区1#住宅楼工程,该工程采用长、短桩复合地基,其中长桩采用素混凝土沉管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桩径450mm,桩长16.0m;短桩采用深层水泥土搅拌桩,桩径500mm;桩长9.0m。长、短桩在平面上成排交叉布置。共用长桩152根,桩径450mm,沉管灌注桩;短桩180根,桩径500mm,水泥土搅拌桩。28d后,对复合地基进行了静载试验,试验的总沉降均小于20mm,远远小于相关规范要求,且沉降随时间、荷载的变化都是均匀的。未达到极限承载力状态,安全储备还很大。由此可见,长、短桩复合地基根据桩的设置特点,合理地改善了平面的刚度组合与竖向刚度组合,形成了土的三维应力状态。通过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数据可以看出,这种复合地基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两种桩的特点,提高了桩间土的参与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地基强度,减少了沉降,加快了施工速度,并降低了造价,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2 疏、密桩复合地基联合使用

疏、密桩复合地基和长、短桩复合地基相相似,是通过改变桩的粗细达到变刚度的设计要求,也常用于主楼与裙楼之间,在这里不对其运用原理进行详细介绍,主要的工程实例是青岛市万达影都的工程,由于对相关桩基进行了载荷试验,对影都酒店区的一部分桩的间距由原来的一米二变为了一米五,这样大大减少了工程造价,初步估计可节省几千万元。

当然,在工程实际应用中也有改变桩粗细变刚度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这几种变刚度方法的联合应用,不管哪种方法,对方法运用后沉降计算至关重要,最终到达沉降的均匀性是这几种方法的目的。

3 结语

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是现在岩土工程的研究前沿,不论哪种优化方法,都是以控制建筑物的沉降为核心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地基的优化设计结论已逐渐被广泛推广,有的甚至已写入相关的规范,但对复合地基的优化技术的应用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的。所以,还需要我们不断改进与创新。

摘要:由于建筑场地地形的复杂,地基处理一直是建筑施工的关键。随着建筑业及复合地基的应用与发展,我国施工和设计人员进行了相关复合地基的优化,这些优化因为施工的简便性及预算的大量减少,已逐渐被人们接受与学习,并广泛应用推广,有的甚至已写入相关规范,下边就对这些相关的优化设计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复合地基,优化,变刚度,联合应用

参考文献

[1]龚晓南,主编.地基处理手册[M].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林宗元,主编.岩土工程治理手册[M].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刘松玉,钱国超,章定文.粉喷桩复合地基理论与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周国钧主编.岩土工程治理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叶书麟,叶观宝.地基处理[M].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郑俊杰.地基处理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PPT的目录设计的几种方法 第10篇

关键词:室内空间设计;不合理;调节

建筑基本的户型空间结构,并不一定能满足每一户家庭对空间的使用要求,这就要求室内设计师对这些不合理空间加以整治和调节,来重新营造适宜生活起居的室内空间。不合理空间就是指空间的比例与空间的实用机能相悖,与人们的视觉心理相背,成为一种非理想的空间形态,对于这种空间的整治手段,就是空间调节。

一 实质性调节

实质性调节就是通过改造建筑实体的空间界面和构件,使之接近理想的空间形态,从而为装修计划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其主要方法有隔断、改变界面和构件调节。

隔断就是用各种形式的实体构件,按理想的空间要求,将失衡的室内空间再分隔成几个部分,改变原有的不合理状态,使之尽量适合生活起居的需要。这种手段主要用于调节过分狭长的室内空间。比如狭而长的卧室等,可考虑用多种多样的隔断形式来加以处理。例如:在原来不适宜的空间中增加隔断,重新调整门的仿置,使之成为学习和休息的两个功能空间,空间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视觉心理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无论从空间造型、空间性质、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佳效果。改变界面的方法主要包括改变侧界面、底界面和顶界面,重新组合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达到调节空间形态的目的。说到底就是室内空间的剖面再设计和再造型,只是其中要注入空间调节的内容。它既可以调节狭长空间,又可以调节过高或过低的空间,使界面产生变化,形成令人舒适的空间。利用多种手段来改良不良的空间形态,是室内设计师能力的最佳体现。构件调节就是利用依附于建筑实体上的固定构件,对空间加以控制,使之起到充实空间、扩大空间和缩小空间的调节作用,诸如可利用建筑的梁、柱、楼梯、花格、灯具等来修饰与完善空间。

二 非实质性调节

非实质性调节是通过非结构性的附加装饰手段,对空间进行视觉、心理上的调节,并不增加实际的空间量。但它的意义和作用却不亚于对空间的实质性调节。在室内设计创作过程中,非实质性调节往往成为室内设计师们苦心经营的主要内容,它包括对正常室内空间二次性调节,也包括对实质性空间的二次调节

1、色彩调节

这是利用色彩要素和原理,对空间距离效应的一种调节手段。其中包括明度调节、彩度调节和冷暖调节等。首先,就明度而言,不同明度具有视觉的进退效应,即相同面积不同明度的颜色就会产生不同的距离感。因此,可以利用它来调节空间任何方向的距离,使之适合接近于我们的设想。高明度空间会在视觉心理上产生空间的缩小感,因为高明度会产生墙面的前进效应,而低明度空间可使人在视觉心理上产生扩大感,主要是明度低就会使空间界面产生后退感,从而使空间产生扩大效应。两个同样面积的色块并置时,高彩度色会有前进感,而低彩度色则会产生后退感。因此,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对色彩的使用,不仅要考虑到表现室内环境气氛,同时还应兼顾到实际空间的体量是否需要通过彩度加以平衡。其次,色彩的冷暖特性对室内空间距离效应的调节也具有相应的作灼。实践证明,当面积相同而冷暖不同的蓝色和红色并置时,会产生明显的进退反差。冷暖在室内色彩调节中作用的重要性。

2、结构调节

这里的结构是指对室内各界面、大型陈设装饰构件的组成构架来说的。诸如对墙裙、墙壁的划分,屋顶、地面图案的构成,他们都会有个结构方向,而方向要素对室内空间调节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说结构调节是室内设计师的重要设计技巧之一。直线系的装饰结构给室内空间造成简洁、宁静的感觉。既加深了空间层次,又活跃了气氛。另外,大结构的装饰使室内空间相对地被缩小了,从心理上达到了调节空间的目的。装饰图案的大小会对空间大小的感觉产生一定的影响。图案形式相同,又装饰在同一空间,但由于图案面积小,相对地使这一空间产生了扩大感。

3、装饰艺术调节

装饰艺术调节主要是指利用装饰艺术品来对室内失衡空间加以调节。诸如室内雕刻、壁画和壁挂等。一般来说,室内装饰艺术品除特定气氛要求外,有时往往是从调节气氛的目的出发的。一般是不在建筑上使用装饰艺术品的。因为在建筑设计中,出于全面的权衡,必然会出现某些对造型不利的东西,这时利用装饰艺术品加以处理便是理想的手段。室内空间调节又何尝不是这样。诸如壁画是否要满布墙面?柱子或墙面是否要特殊装饰?墙面的色彩、明度、质感要怎样处理?所有这些都是从室内调节的需要和前提出发,加以构思和确定。例如,室内某方向深度不够时,可利用壁画加深空间层次,使之具有一定的透视关系,就可以便墙面产生后退感,使空间得以调节。装饰体量调节室内空间,如一个较大的空旷空间,室内设计师在室内设一个大型的抽象雕塑作装饰,既相对地缩小了空间感,同时也使环境增加了高雅的情趣。

4、材料调节

装修材料在室内空间中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材料的选择与组合来实现的,尤其是现代装饰材料,对扩大室内空间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用粗糙质感的材料装饰室内界面时,室内空间会产生扩大的感觉,而精细质感的材料则因表面光感而产生前进的感觉,相应地便会在视觉上产生缩小空间的感觉。

总之,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室内空间的调节是设计的前提和重要环节,是整体的战略设计,也是统一全局的关键环节,这一点应引起室内设计师们的特别注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高明的室内设计师其主要精力应花在空间调节上,而其他内容都只是它的部分和深化环节而已。

参考文献:

[1]李斌.浅议室内空间设计[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2)

[2] 李建淼.浅谈当代室内设计的发展[J]. 职业技术. 2008(06)

PPT的目录设计的几种方法 第11篇

一、文本输入法设计单选题

此方法重点在于系统变量“EntryText”(可存储用户在交互作用图标中相应的文本信息)的运用,程序的流程图如图1。

操作步骤如下:

(1)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一个显示图标,命名为“背景”。打开显示图标并设计界面。

(2)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交互图标,命名为“回答”。

(3)在交互图标右面连续添加四个文本输入响应类型交互作用分支结构,分别命名为“a|A”,“b|B”,“c|C”,“d|D”。在“a|A”“b|B”“d|D”交互作用分支结构下的显示图标里都输入内容“你输入的答案为:{EntryText}可惜,错了”,在“c|C”交互作用分支结构下的显示图标输入内容“你输入的答案为:{EntryText}祝贺你,回答正确”。

输入“a”并按回车键,程序运行后的效果如图2。

二、条件法设计单选题

此方法重点在于系统变量“EntryText”(可存储用户在交互作用图标中相应的文本信息)的运用及条件响应属性的设置,程序的流程图如图3。

操作步骤如下:

(1)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一个显示图标,命名为“背景”。打开显示图标并设计界面。

(2)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交互图标,命名为“回答”。

(3)在交互图标右面连续添加四个条件响应类型交互作用分支结构,分别命名为“EntryText="a"|EntryText="A"”,“EntryText="b"|EntryText="B"”,“EntryText="c"|EntryText="C"”,“EntryText="d"|EntryText="D"”,再接着添加一个命名为“*”的文本输入响应类型交互作用分支结构。设置第一个条件属性,条件:EntryText="a"|EntryText="A",自动:关。同理设置第二、三、四个条件属性。在“EntryText="a"|EntryText="A"”“EntryText="b"|EntryText="B"”“EntryText="d"|EntryText="D"”交互作用分支结构下的显示图标都输入内容“你输入的答案为:{EntryText}可惜,错了”,在“EntryText="c"|EntryText=”C””交互作用分支结构下的显示图标里输入内容“你输入的答案为:{EntryText}祝贺你,回答正确”,“*”交互作用分支结构下的群组图标为空。

输入“a”并按回车键,程序运行后的效果如图2。

三、用按钮法设计单选题

此方法重点在于按钮响应属性的设置,程序的流程图如图4。

操作步骤如下:

(1)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交互图标,命名为“试题I”。

(2)在交互图标右面连续添加四个按钮响应类型交互作用分支结构,分别命名为“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设置第一个按钮属性:交互分支为“继续”。同理设置第二、三、四个按钮属性。在每个分支结构下的群组图标里添加一个显示图标,在第一个分支下的显示图标里输入内容:“回答正确”;在第二、三、四个显示图标里输入内容:“回答错误”。

用鼠标点击第一项,程序运行后的效果如图5。

四、热区域交互设计单选题

此方法重点在于热区域位置的设定,程序的流程图如图6。

操作步骤如下:

(1)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一个显示图标,命名为“背景”。打开显示图标并设计界面。

(2)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一个交互图标,命名为“回答”。

(3)在交互图标右面连续添加四个热区域响应类型交互作用分支结构,分别命名为“A”、“B”、“C”、“D”。把四个热区域标志移到合适的位置上,然后在第一、二、四个分支的显示图标里分别输入内容:“你的答案为A,回答错误”;“你的答案为B,回答错误”;“你的答案为D,回答错误”,在第三个显示图标里输入:“你的答案为C,回答正确”。

用鼠标点击第一项,程序运行后的效果如图7。

五、热对象交互设计单选题

此方法重点在于要把每个热对象单独放在一个显示图标里以及对热对象的指定,程序的流程图如图8。

操作步骤如下:

(1)在主流程线上依次添加命名为“背景”、“A选项”、“B选项”、“C选项”、“D选项”显示图标。打开显示图标并设计界面。

(2)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一个交互图标,命名为“回答”。

(3)在交互图标右面连续添加四个热对象响应类型交互作用分支结构,分别命名为“A”、“B”、“C”、“D”。把“A选项”、“B选项”、“C选项”、“D选项”显示图标里的内容分别设置为四个热对象,然后在“A”、“B”、“D”三个分支的显示图标里分别输入内容:“你的答案为A,回答错误”;“你的答案为B,回答错误”;“你的答案为D,回答错误”,在“C”分支的显示图标里内容为:“你的答案为C,回答正确”。

用鼠标点击第一项,程序运行后的效果如图7。

六、按键交互设计单选题

此方法重点在于按键响应分支的命名,程序的流程图如图9。

操作步骤如下:

(1)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一个显示图标,命名为“背景”。打开显示图标并设计界面。

(2)在主流程线上添加一个交互图标,命名为“回答”。

(3)在交互图标右面连续添加四个按键响应类型交互作用分支结构,分别命名为“a|A”,“b|B”,“c|C”,“d|D”。在“a|A”、“b|B”、“d|D”三个分支的显示图标里分别输入内容:“你的答案为A,回答错误”;“你的答案为B,回答错误”;“你的答案为D,回答错误”,在c|C”分支的显示图标里内容为:“你的答案为C,回答“正确”。

在键盘上按下“a”或“A”,程序运行后的效果如图7。

参考文献

[1]任刚.Authorware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15):1123-1125.

[2]周亚云.Authorware在练习课件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z1):79-80.

[3]袁海东主编.深入Authorware7.0编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3.

上一篇:化学重点知识复习资料中考下一篇:vi设计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