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绿色建筑项目汇报

2024-06-24

重庆绿色建筑项目汇报(精选6篇)

重庆绿色建筑项目汇报 第1篇

中国绿色节能植物纤维集成建筑项目汇报材料

我们是“植物纤维环保、节能、安全建筑及建筑构件”项目的知识产权人。该项目主要以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利废经济”“建筑产业化”国策为项目研发出发点,利用植物纤维(秸秆)、粉煤灰、废弃铁矿渣及其它工、农、林业废料,研制成新型的环保、节能、安全建筑。项目研发自2005年开展,到2013年经过9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完成了新型建筑体系创建,产品有植物纤维省地节能轻体别墅、植物纤维多层无钢建筑、植物纤维自保温外墙等系统的完成了植物纤维建筑构件的研发,应用及9年实践考验。该项目技术成熟、体系完整,取得住建部全国推广证书。项目自2013年9月进入“商业化规模化开展阶段”。商业化总公司,经营范围为绿色建材、建筑、建筑构件、建材设备研发,生产,销售,房地产开发,投资,融资。

中国新型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节能和抗灾害建筑是不可或缺的载体。新农村民居,应突出取材便利,自产自用,节能舒适,美观卫生,价低性高,适合乡俗传统和农民的消费水平。项目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节能民居建设,以“植物纤维省地节能别墅”为模板的低层建筑范畴,在乡镇、农村区域实施。

一、农村建筑的现状

1、砖瓦建筑为主 以我国三北地区为例,农村住房75%是砖瓦建筑,其资源浪费、耗能及排放量极大,新农村建设中不宜延续。

2、一户一宅,缺乏规划 由于农村房基地政策是一户一地,建筑亦为分散建设,既浪费土地,又无法实现水、电、热、路等公共设施的规划效能。

3、房屋的使用成本高,卫生条件差 主要是冬季取暖用煤的价格逐年暴涨,增加了建筑使用成本。燃煤产生的有毒气体,严重影响农民的卫生及健康状况。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民居模式

1、根据各地农村的居住文化统一规划、集中建设、设施配套,整洁美观。

2、新民居建筑应强调,生态、节能、抗灾害,清洁卫生,兼顾农村生产及

养殖功能。

3、适应农民消费水平,推广价低性高的新民居房型,实现设施齐全、温暖卫生、洁净美观、整洁统一、价格低廉的现代农村民居,使新农村充分展现现代农民的幸福气象。

三、“植物纤维生态、节能建筑”是城镇化建设理想的选择

1、植物纤维生态节能建筑的特性

1.1 建材生产的免烧化、建材原料的生态化、使用后可再生化 植物纤维建筑构件,使用秸秆、锯末、大柴、荒草等生态原料和废矿渣、建筑垃圾等废物利用原料,采用免烧工艺制成,使用后可再次回收利用。

1.2 建设过程的集装、快捷、洁净化 植物纤维建筑是产业化、集成化的建筑,实现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拼装式安装。干法施工,快捷洁净。

1.3 建筑使用全寿命低耗低排化、寿命期后再利用、土地可复耕化 节能方面与砖混建筑相比减耗70%以上,全部建筑构件可回收再利用,建筑土地可即时复耕。

1.4 建筑结构的无钢化或少钢化 植物纤维建筑构件在建筑中使用的两种形式:一种是多层无钢建筑(5层以下);另一种是部分构件与其他建筑结构配合的少钢建筑。

2、植物纤维多层无钢建筑构成

A 外围护结构 由植物纤维外墙保温板(专利号:ZL 200520129966.1)、植物纤维屋面板(专利号:ZL 200620148664.3)、植物纤维保温窗(专利号:201020568283.7)组成。

B.内围护结构 由植物纤维高强楼板(专利号:200620148665.8)、植物纤维内墙隔板、植物纤维隔户保温内墙板组成。

C.承重结构 由承重保温外墙、非承重构造柱(专利号:201020568294.5)、圈梁、轻木屋架组成。

D.节能配套装置 中水节水装置(专利号:ZL 200620148663.9)、太阳能高敏暖气(专利号:201020568270.1)、自然冷、热风交换装置。

2.2 实现节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及性能数据

A.外围护结构构件的高热阻性能 外围护结构构件的热功性能是建筑保温隔热的的保证,提高外墙、屋面、外门窗的阻热系数是技术关键。现行的聚苯泡沫板、聚乙压缩板、聚氨酯材料不宜用作外墙保温材料,其热阻系数低于干燥空气,属一次性石化资源,极易燃烧,重大的建筑火灾都是它们惹的祸。

表1 外围护结构热功数据比较

43.532.521.510.50砖混植纤外墙热阻屋面热阻外窗传热

而植物纤维外墙保温板,采用25%湿度的空气作保温介质,资源廉价无限,通过多层空气间层技术组合使结构热阻成倍提高,达到2.7(㎡.k)/w,实现砌体、保温一体化,轻体化,防火达到A级160分钟,彻底根除了火灾隐患。

B.外保温墙无缝全包敷技术 植物纤维外墙保温板采用直角转弯、墙板外挂的技术组合,完整的实现了这种结构形式,从而大大提高了外墙整体的平均热阻值,达到2.55(㎡.k)/w。

C.高性能保温窗的节能贡献率 植物纤维保温窗1.5w/(㎡·K)传热系数,大大降低了建筑的耗能。我们参照北京地区外窗4w/(㎡·K)传热系数规范,比较其节能贡献。

表2 外窗传热量比较

54北京窗规范3植纤窗系数21012

D.多种技术组合的节能效力 多种技术和产品的综合使得植物纤维多层建筑节能效果显著。植物纤维建筑极佳的整体保温隔热性能,使得植纤建筑使用太阳能暖气供暖后,耗能大大降低,并为实现建筑零耗能做了前期探索。

图1 多种技术组合的节能原理

E.屋顶自然风节能设施 屋顶自然风节能装置,可以把每天最热和最冷气温时的空气封闭储存在屋顶空间,提高屋顶的保温隔热性能。配合植物纤维整个外维护结构较高的保温隔热条件,大大提高建筑的节能优势。

2.3 植物纤维构件与高层建筑配用的节能特性

混凝土结构建筑配用植物纤维外维护结构的构件,由于植纤构件较高的热阻性能(植纤自保温外墙2.7(㎡.k)/w,植纤屋面板1.2(㎡.k)/w,植纤三玻保温窗传热系数1.5W/(㎡·K)),使外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大大提高。高层建筑配用植纤建筑构件,由于实现了建筑外墙及屋顶所有的柱、梁、架的“无缝全包敷”使热桥最小化,使得整体建筑的平均阻热值大大提高,建筑整体的节能性能大大的提升。

植物纤维多层建筑的节能特性突出,技术可靠,施工便捷是一种成熟的适合新农村建设的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

四、“植物纤维生态、节能建筑”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1、突破了广大农村新民居的节能难题

我国建筑节能的大头在村镇,能否解决好广大农村新民居的节能问题,是我国节能减排大局能否实现的重要瓶颈。“植物纤维生态节能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广泛应用,极好的解决了这道难题。

以张家口地区为例,对砖混与植纤建筑一个取暖季的耗煤、排碳、消费比较。

表3 砖混与植纤建筑一个取暖季的耗煤、排碳、消费比较

名称 建筑平米 一季户耗煤 一季户消费 50年户耗煤 50年户消费 50年户排放

4.73吨 1.76吨

6149元 2288元

236.5吨 88吨

307450元 114400元

425吨 162.5吨 砖混建筑 80平米 植纤建筑 80平米

当前普通砖混结构建筑使用期占总耗能的96%,建筑期耗能只占4%。全期使用耗能约折合标准煤3700公斤/平米(三北地区,50年),植纤建筑为1100公斤。通过对比分析,采用植纤建筑能为一季户每年节省3861元,可以想象取暖消费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极大,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节能建筑建设,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一环。

2、村镇建设中件能建筑对整个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

我们假设,7亿村镇人口的建筑节能,均达到国家要求50%以上,那么仅冬季取暖耗煤一项,即可减少耗煤20亿顿(以平均4人为一户计算),减少排放40亿吨,减少农民取暖支出26.25亿元,这对国家节能减排国策的实现、对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对7亿人幸福指数意义重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优先解决的重大课题。“植物纤维生态节能建筑”的推广使用,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技术和产品。

3、适合中国农村传统建筑文化的要求,便于推广

我国地域文化差异较大,气候各异,但在建筑取材本地化、建筑方式便捷化、建筑性能适应化、建筑造价低廉化、建筑风格个性化等方面具有普遍性。“植物纤维生态、节能建筑”很好的满足了所述需求。

3.1 植纤建筑的主原料使用秸秆、大柴、藤苇、锯末等植物废弃部分,各地

都有,持续再生,取材方便,价格低廉;

3.2 施工简单,实行标准设计、工厂制造、干法拼装,施以一定的技术指导,完全适合村民互助式建造;

3.3 植物纤维建筑构件在工厂预制,可以根据文化特色的追求,制作出型、色各异的建筑房型。

植物纤维建筑的这些特点,极其适合我国农村的新民居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将为农民创建出文化风格各异,适合各地气候需求,原料广泛,价格低廉,投入产出期短,便于推广。

五、本项目与目前国内外同类项目的综合比较 “植物纤维建筑”与其他建筑比较,具有全新特点:

1、原料取得具有可再生性、利废性、广泛性、廉价性

“植物纤维系列建筑构件”不使用粘土、石化制品、一次性矿物材料,它以“植物纤维(秸秆)”为主原料,从根本上解决了建材原料的生态化、再生化、规模化的难题,为未来的建材原料的充足供给,开辟了广泛的途径。

2、生产的便捷性

由于原料广泛易得,生产就地取材,生产工艺及加工技术的成熟,使得生产过程简便、可控、高效。“植物纤维建筑构件”是按计划生产,使得建筑过程亦便捷、标准、快速。植物纤维建筑构件的生产过程高度洁净化,真正实现零排放。

3、极高的性价比

低成本,高性能是“植物纤维系列建筑构件”区别于现有建筑构件的领先优势。例如“植物纤维防火防水屋面板”,造价为主板65元/平米,另加防水剂30元/平米;钢筋混凝土屋面加防水层则造价不低于260元/平米。

4、无钢、高强、轻体特性

“植物纤维建筑构件”真正实现了建筑构件的高强无钢化。以“植物纤维高强楼板”为例:不用任何金属材料,其抗破坏荷载达到1100公斤/平米,高于国

家最高标准400公斤/平米近三倍。植物纤维建筑只在结构连接件上使用极少量的金属材料,与混凝土建筑每平米70公斤的用钢量比较,属于可忽视的量级。

真正实现建筑的“轻体化”。以“植物纤维外墙保温板”为例:包含保温隔热介质68公斤/平米,而370毫米红砖外墙高达730公斤/平米(含抹灰)。自重仅是其10%,垂直承重强度却是其5倍。这一性能,使建筑用地的恢复可立即实现,对建筑节地具有重大意义。

5、产品标准化、系列化

“植物纤维系列建筑构件”是全体系的,系列化的产品。有“植物纤维承重柱”、“植物纤维承重梁”、“植物纤维承重屋架”、“植物纤维外墙保温板”、“植物纤维内墙隔板”、“植物纤维该强楼板”、“植物纤维防火防水屋面板”、“植物纤维地热盖板”等全部建筑主体构件。

“植物纤维系列建筑构件”以确定的建筑图纸方案为制作依据,按照尺寸同

一、模数同一规范制作,因此真正的实现了建筑构件生产的标准化。

综上所述,“植物纤维生态、节能建筑”是适合我国现代化迈进升级的较好房型。广泛推广,势必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对广大村镇建筑节能,提高农民居住水平,增加农民幸福指数,为城镇化建设增添新色彩,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我们愿为此受益的广大农民的事业不懈努力,我们希望得到领导的支持和推动。

2013年9月29日

重庆绿色建筑项目汇报 第2篇

建设成果汇报

近两年以来的实践证明,计重收费手段不能很好地解决超限车辆对公路的破坏和其带来的交通隐患问题。为进一步强化护路力度和效果,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高速公路支队于2008年底在重庆市范围内各高速公路省际入口(如成渝高速公路桑家坡、渝黔高速公路雷神店、渝武高速公路钱塘、渝宜高速公路复盛)设置了超限检测站,对进入重庆的超限车辆实施超限检测,从进入重庆的源头上对超限车辆实施卸货等处罚,保证重庆高速公路路面尽可能少地损坏,从而从根本上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本超限超载检测系统主要由高低速称重子系统、低速称重子系统、信息提示子系统、光缆线缆通讯子系统及供配电子系统组成。

总结评估该系统自开通以来的试运行情况,我们认为该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并部分超越预期效果,具备以下五大先进功能。

一、具备治理超载运输的护路功能

本工程的高低速称重子系统部分(下称“高速预检”)具备判别车型、检测车重的功能。本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所有车型的“轴重/总重限值”标准数据已被预置入管理计算机软件内(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相关参数进行合理更改)。当车辆通过高速预检系统时,会通过管理计算机触发车牌识别器,抓拍车牌并保存。管理计算机将已检测到的车辆的轴型(车型)、总重与预置车型对应的总重限值比较,一旦发现其超载,即刻启动LED可变情报板报警并将超载车的车

牌号、行驶方向等信息传输至可变情报板,提醒并引导车辆进入执法站。

同时,超载车的车牌号、行驶方向等信息也会传到执法站入口处岗亭内的计算机上,提醒执法人员准备执法。

超限车辆在情报板、路边标志牌和执法人员的引导下进入执法站,随即利用现有的出口收费站计重收费系统对超限车辆进行精确检测或计重收费。如果低速复检表明该车辆没有超载,则让该车返回主车道出站;如若该车辆超载,则应开进卸货场并到执法大厅接受处理;超载车辆如果逃逸,则计算机系统会将其车牌号等信息生成黑名单并上传至高速公路通信系统,高速公路结算中心将依此下发黑名单至各收费站和高速公路信息中心,逃逸超载车辆将被收费站或超限流动执法车辆拦截,接受处罚。如此高速预检与低速复检相结合,既确保了执法的严密性和公正性,也增加了执法力度和卸货的强制性,还有效利用了现有收费站的计重收费系统功能,实现了经济实用高效的设计初衷。

二、具备控制超速行驶的安全功能

本工程的高速预检部分除了具备判别车型、检测车重的功能外,还具备检测车辆瞬时速度的功能。本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各种车型的超速限值已被预置入管理计算机软件内。管理计算机将已检测到的车辆的车型和速度数据与其速度限值相比较,一旦判断其超速,则自动启动报警显示情报板,提示其减速行驶或进入执法站接受相应处理处罚,以达到控制超速行驶,保证安全驾驶的目的。

三、具备分类准确的流量调查功能

除以上功能外,本工程高速预检部分还具备交通流量调查统计功能。车辆每通过某车道的高速预检部分,其(轴型)车型、速度、重量都会上传到管理计算机,且该车道通过的车辆数(即车辆序号)会加1。用户和管理人员只需在软件上输入流量统计相关参数,即可得到某时间段内某车道通过的车辆总数或某车型的车辆总数,完全可以实现交通流量调查的目的。

四、具备实时在线的视频监控功能

本工程的信息提示子系统主要起实时监控的作用,主要由车牌识别器和悬臂式LED可变情报板等设施构成。车牌识别器位于高速称重传感器后方约20米处,悬臂式LED可变情报板位于高速动态称重传感器后方约400米处,该路段沿线的其他车辆导向标志配合LED可变情报,以引导超限车辆进入前方执法站。车牌识别器由动态称重系统自动触发,可变情报板由管理计算机根据车辆超限与否自动判别并触发。以上视频数据均通过管理计算机和网络系统传输到执法站和上级管理部门,上级管理部门可通过电脑和网络远程指挥控制下面各子系统和各职能单位、部门、站点和执法车辆,充分实现了实时在线视频监控管理目的。

五、具备信息联网的多层级管理功能

本工程所属的高低速称重子系统、低速称重子系统、信息提示子系统、光缆线缆及供配电子系统既独力分工又集成协作,构成了一个具备完整自动控制功能的较大型高速公路管理系统。

在站级层面上,供配电子系统是全工程的动力保障,光缆线缆子系统是信息共享与传输的桥梁,高速预检子系统和低速称重子系统主要将车辆轴型(车型)、速度、重量、流量等信息传输到管理计算机,是该工程的信息源泉,管理计算机自动判别车辆是否超载超速并确定是否启动信息提示子系统,是工程的大脑和中枢。站点检测信息可通过网络将待执法数据传输到下游收费站或流动执法车,以实现协调处理问题的目的。

在站点与上级管理部门的关系上,光缆线缆子系统仍然是信息共享与传输的桥梁,管理计算机负责将数据上传到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高速公路支队的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可通过网络远程下达指令,统一指挥处理相关站点的超限超载问题,从而实现用户和管理部门管控车辆、保护高速公路、确保交通安全的目标。

综上所述,重庆市交通行政执法总队高速公路支队所建设的本超限超载检测系统工程,具备一体多用功能,在多方面实现了行业内的再创新,高标准地实现了规划和设计目标,必将为重庆高速公路的持续发展、高效管理和安全运营,为促进和带动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

江森自控助力重庆城市绿色建筑 第3篇

2009年6月9日, 由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和全球领先的一站式楼宇解决方案供应商——江森自控共同主办, 重庆市房地产开发协会和重庆市建筑节能协会协办的“中国西南地区建筑节能论坛”在重庆隆重举行, 来自北京、重庆、成都、贵阳等地的建筑节能领域专家约130余人共聚一堂, 共同探讨建筑节能的新技术和新趋势。此次论坛旨在促进城市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交流, 推广全球领先的能源效益和绿色建筑认证技术, 助力重庆以及中国西南地区核心城市提升建筑节能水平, 实现经济、环境、社会3大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平衡。

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研究 第4篇

型发展关键所在,而目前最大阻碍之一就是绿色建筑较高成本,鉴于此本文提出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方法,为绿色建筑推广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绿色建筑 全寿命周期 项目管理

1 概述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推进,每年约新建大量建筑项目。而据有关方面统计,建筑工程项目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原材料,同时温室气体效应、水污染及固体废弃物很大部分与工程项目建设息息相关,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由传统高消耗发展向高效型发展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而绿色建筑的推进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所在。

2 绿色建筑定义及内容

所谓绿色建筑即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从该定义可以看出绿色建筑相对于项目管理而言包括如下四个方面内容:

①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影响,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促进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②提高人类健康,提供整个社区和居住者健康生活环境。③促进经济发展,为开发者和整个社区人员提供经济回报。④采用生命周期方法,提高社区规划和发展。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绿色建筑从本质上和传统建筑是不同的。要实现绿色建筑目标,需要采用特殊材料和建筑过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要准备相应文档材料比如我国对绿色建筑要求通过相应检验,进行绿色标识,美国要通过LEED标准认证。[2]绿色建筑的这些特点要求相对于传统项目管理而言要进行相应改变来减少风险,并在工程项目造价目标内完成该工程。

3 绿色建筑项目管理实施

3.1 绿色建筑项目管理规划 绿色建筑项目推广最大阻碍之一就是项目成本,因此项目管理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项目成本控制。为保证绿色建筑在预定项目造价目标内完成,业主和项目经理必须在设计和施工开始前设置可持续性目标。制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将建立未来所有的项目决策的框架,从而减少重大设计修改的机会,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变更,据有关资料统计,工程设计修改或施工过程中变更是工程造价增加最大影响因素。

3.2 绿色建筑可行性研究 ①项目需求评估。传统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是根据市场环境及自然情况定义项目需求,而绿色建筑除要进行以上分析之外,还包括环境目标,绿色标识等级和完成该绿色建筑所需投资。②选用项目经理。聘用一名非常有经验的绿色建筑咨询顾问或项目经理,要求熟悉绿色建筑项目整个寿命周期内所有阶段,我国目前有绿色建筑咨询工程师,熟悉绿色建筑项目管理所有内容,便于给予业主更合理建议。③初步场地分析和计划。在成本分析基础上,确定经济及生态目标,并根据生态目标考虑场地特点和建筑物需求,根据以上分析确定项目初步预算,确定项目目标优先级。④项目最终场地确定。成立项目设计研讨会,包括业主和其他团体代表及项目经理、建筑师、承包商等,根据这些相关专家及利益相关者建议研究选定项目最终场地。

3.3 绿色建筑项目设计 ①项目初步预算。根据建筑者、项目经理、建筑师和房地产咨询顾问建议确定项目初步预算。这个预算要从整个项目寿命周期考虑,从项目短期回报到长期角度考虑带来的费用节省。②项目设计。根据工程招投标确定项目设计团队,在进行项目设计时还需要来自于项目技术专家建议,同时根据项目目标优先顺序完成绿色建筑项目设计。③工程项目施工招标。由于建筑师、项目咨询顾问、相关专家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参与到工程项目建设中,因此工程项目设计变更较少,可以在此基础上编制施工文件。根据相应文件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招标。

3.4 工程项目实施 工程项目施工招标后就要进行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实施。

①工程项目合同。合同应包括为完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包含的绩效协议及奖金,还应包括为完成绿色建筑相应等级的特殊条款,如使用的能源,可回收材料的现场回收要求,及未使用材料返还材料商等相关条款。②工程项目施工。为保证绿色建筑项目施工达到即定目标,工程施工期间需有绿色建筑相关技术专业人士进行相应监督与管理,定期召开工程现场例会,及时沟通与反馈,运用相应项目管理软件进行管理,保证绿色建筑能顺利竣工并通过相关部门绿色建筑相关星级验收。③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建筑项目试运转是保证项目各功能正常运转重要步骤之一,经过项目试动转后工程项目交付使用。

4 结语

绿色建筑推广是建筑工业重大革命,而目前最大阻碍之一就是绿色建筑成本,本文针对绿色建筑特点进行项目管理,为绿色建筑推广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6.

[2]Lauren Bradley Robichaud and Vittal S.Anantatmula.Greening Project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ASCE/JANUARY 2011.

[3]Bockrath,T.2000.Contracts and the legal environment for engineers and architects,6th Ed.,McGraw-Hill,New York.

作者簡介: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联席会议汇报 第5篇

深圳市建设局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联席会议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以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重点,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勇于创新,在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

2003年10月1日,国家《夏热冬暖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颁布实施,标志了我市建筑节能工作正式起动。而2006年11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得我市建筑节能工作走上法制的轨道,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日新月异,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建设生态文明行动纲领》和《关于打造 绿色建筑之都行动方案》,批准了《深圳市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建设主管部门也发布了《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办法》、《建筑节能专项验收行政许可办法》以及《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等13个规范性文件和标准。2008年,深圳市建设局将绿色建筑作为主题工作年,把发展绿色建筑作为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的主要抓手,主要工作有:

1、完善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体系。

为了贯彻落实《建筑节能条例》,加快发展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我局积极制订和编制相关配套文件和技术标准。已经发布实施了《深圳市民用建筑工程建筑节能专项验收行政许可办法》等5项文件,正在制订《绿色建筑认定办法》等5项;已经发布技术标准《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等8项,正在编制《深圳市绿色建筑评价规范》等12项。以上10项政策法规和20项技术标准编制发布后,将初步形成我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

2、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监管。

根据《建筑节能条例》,2006年11月1日起组织实施建筑节能专项验收、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等制度,至今年11月底,全市共抽查施工图设计文件505项,涉及建筑面积2080万平方米,一次通过率为25%;建筑节能专项验收478项,建筑面积约2783万平方米,一次通过率为19%,整改投入 1011万元。对全市所有在建项目开展拉网式建筑节能大检查,共检查335个在建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250万平方米,涉及投资约580亿元。

3.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工作继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应用进一步扩大

截止目前,深圳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项目32个,涉及投资130亿,建筑面积430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10个,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获得国家财政补贴3700万元。现已竣工投产的项目8个,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示范作用明显。

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大力扶持太阳能产业发展,建立了四家太阳能产业基地,并给予财政补助。组建了深圳市建筑节能实验室和建筑节能检测评价中心,对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进行研究和评价。通过梅山苑、侨香村、体育新城等示范项目的带动和《建筑节能条例》规定实施的12层以下居住建筑强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我市太阳能光热在建筑中的应用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7%,使用太阳能热水的新建建筑面积64.6万平方米,全市太阳能热水用户达1.8万户。

4、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

我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选为“十一五”期间 开展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节能改造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试点城市,要求在2010年前完成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简称大型公建)节能监管平台建设、600栋大型公建能耗实时监测系统安装、900栋大型公建能源审计、能耗审计、能效公示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工作。国家财政拨付专项资金,支持我市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建设,第一批1137万元已经下达。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的通知》及市政府有关会议纪要的要求,我局正在积极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经过各方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已完成大型公建节能监管平台一期建设,完成360栋大型公建的能耗审计和46栋建筑能耗实时监测系统安装,完成全市18345栋建筑基本情况和能耗情况的核实、530栋民用建筑能耗统计。

5、开展公共建筑执行空调温度26℃及用能管理情况大检查。

积极开展大型公共建筑用能行为的监管。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意识,提倡科学用能、合理用能,2008年继续开展公共建筑执行空调温度26℃度大检查。共检查各类公共建筑401栋:354栋公共建筑的空调温度符合标准,达标率为88.3%;47栋为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1.7%。检查结果刊登于深圳特区报,收到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组织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以及建筑节能宣传培训等各项活动。

目前,我市既有建筑面积达2.4亿平方米,其中90%为非节能建筑,每年浪费大量的常规能源,节能潜力巨大。截止2008年11月底,我市先后对市检察院、市政协、孙逸仙心血管医院等19家政府及财政支持单位办公建筑的用能系统(主要照明、空调等设备)进行节能改造。选择建设集团办公楼、招商三洋厂房作为节能改造试点,其中三洋厂房的改造包括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和节水、立体绿化、旧建筑材料利用等,总节能率达到66%。建设集团办公楼则为围护结构节能改造,节能效果明显,单空调的节电量每月在1.2万元以上。为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应用,我局积极培育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节能改造工作,采用能源合同管理模式,先后完成深圳飞通光电大厦、新一佳超市、深圳彭年酒店等多个项目的节能工作,改造总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空调节电率在20.7~43.5%,极大地推动了我市建筑节能产业的发展。

2008年,是我局绿色建筑主题年,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北京绿色建筑大会、全国推广应用散装水泥50周年成果展览、节能宣传周、深圳生活科技博览会、深圳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外绿色地产论坛等大型活动,展示和演讲的内容引人瞩目,报纸、电台、电视、网络 通等各类公共媒体对深圳发展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报道量大幅增加。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意识深入人心。

7、广泛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将建筑节能工作进一步推进到发展绿色建筑的新阶段。

今年市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订了“关于光明新区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市建设局与美国能源基金会签署了“关于建设绿色建筑示范城市合作备忘录”,共同将深圳打造成绿色建筑之都。受宗衡市长的委派,我局组团参加韩国釜山建筑文化节,专题考察学习韩国和日本的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与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联合召开第二届中法建筑节能技术研讨会。同时与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美国绿色建筑协会等组织进行了长期的技术交流。通过国际国内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推动了我市建筑节能的发展。

8、建立健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协调机制 为了协调解决开展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政府成立了“市推进建筑节能和发展绿色建筑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为我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确定了方向,破解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另外,建筑节能和墙改管理处、市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市绿色建筑协会等机构相继获准成立。领导重视和机构的确立为我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工作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9.建筑节能工作成效显著

全市新建建筑全面实施建筑节能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迈上新台阶,可再生能源利用逐步扩大,建筑工业化研究取得积极成果,示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先导效应,建筑节能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日趋完善,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6年11月1日《建筑节能条例》实施至今,我市民用建筑符合节能标准率从不到10%提高到100%(全国符合节能标准率为71%);累计节能总量达到61.7万吨标准煤,累计节省用电16.2亿kwh,累计减排二氧化碳164.1万吨,其中新建建筑通过实施节能标准,减缓能耗增长实现节能51.5万吨标准煤;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现节能8.2万吨标准煤;应用可再生能源实行节能2.0万吨标准煤。2008年,节能总量达到40.8万吨标准煤,占我市当年节能减排目标82.5万吨的49%。预计到2015年,当年节能总量将达到347万吨标准煤,节省用电91亿kwh,减排二氧化碳923万吨。

二、存在问题

尽管我市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市委、市政府的期望相比、与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事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包括:

(一)全社会建筑节能意识和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建筑节能验收、施工图设计抽查和日常监督 及专项检查,发现社会对建筑节能工作还不够重视,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建筑节能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市编委对建筑节能工作给予大力支持,批准设立建筑节能和墙改管理处并增加公务员编制1人、雇员编制1人。但是,随着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大量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法规的起草工作,仅靠增加2个编制远远无法满足要求。目前的我局也只能依靠借聘人员应付日常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和专项验收,难以确保建筑节能各项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的实施,已经严重影响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政府投入与我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去年,建设部对我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时指出:深圳市政府在建筑节能领域的经济激励政策缺乏,这与深圳市在我国的经济地位不相适应。市人大执法检查组提出《建筑节能条例》规定的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尚未设立。

(四)大型公建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推进难度较大。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涉及不同的业主和产权单位,现行的能源消费政策不利工作的开展,对政府投资项目来说,由于能源费用支出是实报实销,节能与否跟建筑物使用单位没有利益关系;对商业办公建筑来说,能源费用是分摊给各分租业主,节能与否跟建筑物产权所有人也没有直接关系,制约了工作推进。

(五)部分配套制度需要尽快制定和实施。

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设立了16项制度,其中11项已实施,5项制度尚未实施。已实施的制度有:

1.编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第八条); 2.编制建筑节能标准(第九条);

3.发布推广限制、禁止目录(第十一条);

4.施工图设计建筑节能专项抽查制度(第二十条); 5.建筑节能专项验收制度(第二十三条); 6.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制度(第二十五条)。; 7.建筑能耗统计制度(第二十七条);

8.安设空调分户用冷计量制度(第三十二条); 9.空调废热回收制度(第三十三条); 10.配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制度(第三十四条); 11.建筑节能行政处罚实施标准(第五十二条); 未实施的制度有:

1.建筑节能发展专项资金(第十五条);; 2.用电超定额征收用电附加费制度(第三十条); 3.建筑物屋顶实施绿化制度(第十三条); 4.建筑物能效标识制度(第十四条)

5.推广应用其他可再生能源制度(第三十五条)。除了我局正在起草的《建筑节能发展专项资金》外,尚有《建筑物能效标识制度》等4项规范性文件尚未着手起草。

三、2009年工作思路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和我局各项工作部署,继续完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经济激励政策和行政监管体系,建立全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确保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设计标准,强化既有建筑的用能管理,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应用,强化建筑节能和新型墙材的日常监督与专项执法检查力度,大力推进散装水泥和预拌砂浆事业发展,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和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努力开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新型墙材改革的新局面。

1.全面贯彻实施“一法三条例”,确保新建建筑符合节能设计标准。在严格执行施工图设计文件抽查和建筑节能专项验收的基础上,积极与规划、房地产管理部门,落实国务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的规划审查阶段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实施审查和房屋销售阶段的建筑节能措施明示告知制度。

2.确保完成2009年既有建筑改造任务。根据建筑节能规划,十一五期间,完成不少于1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10万平方米住宅节能改造。

3.全面推进国家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2009年在建筑能耗监测试点的基础上,将全面建设建筑能耗实时监测系统,全面开展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 示工作。确保按照建设部要求完成250栋大型公建安装能耗实时监测设备,建立和健全建筑能耗统计制度。

4.扎实做好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各项工作。推进建筑工业化,推动万科建筑工业化基地和建筑工业化标准建设,探索通过建筑构配件的工厂化和现场装配,实现建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

5.强化建筑节能和建材监管的力度。强化建设工程参与方的节能材料采购责任制、招标投标制、进场验收制、见证取样检验制等制度,会同工商、质检部门加强对钢材、混凝土、建筑门窗、扣件、节水器具、防水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粘土砖、粘土陶粒等重点建筑材料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完善重点建筑材料供应单位备案信息,实施重点工程包括节能材料在内的重要材料的采购备案试点,建立可追溯的建材、采购单位的信息库,加强生产、流通使用领域建材监管信息的共享联动。

6.进一步加快开发和推广建筑节能新材料、新技术。以节能减排、施工安全为重点,加快新体系、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通过推广使用,促进建筑材料的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推进施工现代化和建筑工业化。加大在建工程推广使用预拌砂浆力度,确保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按要求全部使用预拌砂浆;以建筑部品配送和预拌砂浆物流两个领域为重点,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进程。

四、提交联席会议审议的几个问题:

根据市人大对《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执法检查情况和我局在建筑节能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将我市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报联席会议审议:

(一)关于市人大《建筑节能条例》执法检查报告整改有关问题

今年8月,市人大组织对《建筑节能条例》实施一年后的执法检查,并将检查报告审议意见函告市政府办公厅。市人大在充分肯定我市建筑节能工作的基础上,对存在的政府有关部门还须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沟通和协调;人力、财力投入有待加大;《建筑节能条例》规定的一些制度和内容尚未落实;既有公共建筑的高能耗情况比较普遍;宣传发动和教育培训工作有待加强;市场机制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六个问题提出了建议。

针对人大提出的问题,我局高度重视,逐条进行研究,提出整改方案(见附件),制订了责任分工表,由市府办公厅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相关部门已基本反馈意见,基本同意整改方案,我局将对整改方案调整后报市府办公厅答复市人大。其中涉及部分主要问题在下面将作专题的请示。

(二)关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问题

我市建筑能耗统计和能源审计的数据显示,我市现有既有建筑约2.4亿平方米,其中大部分早期的建筑属于高耗能 建筑,每年浪费大量的常规能源,节能改造潜力巨大。根据《深圳市建筑节能“十一五”规划》,我市须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不少于110万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任务,其中公共建筑不少于100万平方米和居住建筑不少于10万平方米。据初步测算,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约为250元/平方米,居住建筑约为150元/平方米,加上制度建设、标准编制、软件开发和其他管理费用,总费用约为2.94亿元。改造后每年可节约用电2000~2600万kWh,总投资回收期为8年,可行性强,项目改造后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我局建议:

1.请市发改局将11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和2.94亿元的投资列入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该项目进行一次性立项,一次性报建,分步实施。

2.考虑到110万平方米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工程分散、子项分项众多,为加强统筹和管理,建议委托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作为建设单位统一组织实施,从总投资中提取3%-5%作为项目管理费。

3.为落实建筑节能政府带头的理念,改造的建筑为能耗统计和能源审计中单位面积能耗排在前列的市直各部门办公建筑、各区和封闭管理区政府办公楼。

4、我局起草了《深圳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方案》,并征求了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后进行了修改完善,建议市政府 予以印发。

(三)关于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项目建议书已于5月份报市发改局,市政府投资评审中心已经评审,市发改局近期已经批复并列入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C类。建议:

1.请市发改局将此项目列入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由C类改为A类。

2.作为既有建筑改造能效测评的需要,市直各部门办公建筑、各区和封闭管理区政府办公楼2009年应完成建筑能耗实时监测设备安装。

3.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土房产局和各区政府、各封闭管理区管委会应密切配合,加强协调,确保工作任务完成。

(四)关于北京第五届绿色建筑大会参展问题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战略部署,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定于2009年3月27日-29日在北京举办“第五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第五届绿色建筑大会”)。

我市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亲自率团,以“深圳市人 民政府”名义组团参加了第二、三、四届大会,充分展示了我市在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化以及建筑新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成果,受到了国家、省、部级领导和媒体的高度评价,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促进我市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展示深圳“绿色之都”的建设成就,建议:

1.以“深圳市人民政府”名义组团参会,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任参展代表团团长,市建设局、科信局、发改局、贸工局、环保局、财政局联合承办,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市绿色建筑协会、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协办。

2.上届我市参展团费用为130多万,建议本届参展展位规模与上届基本相同,进一步增加参展内容,扩大宣传力度,预算费用约需150万元,由市财政专项拨款解决。

(五)关于设立建筑节能专项基金问题

近两年来,市财政对建筑节能工作增加了行政经费开支,墙改基金也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建筑节能工作,但条例规定的“设立建筑节能专项发展资金”制度尚未落实。经与市财政部门沟通,设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应在市财政立项,并经市政府批准。为此,建议由市财政部门牵头,与市建设部门专题研究,简化审批程序,在2009年6月30前完成设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

重庆绿色建筑项目汇报 第6篇

“在不远的未来,核心技术将整个世界连成自由与开放的网络,人类的新时代将如期开启”。1995年,《连线》杂志主编凯文凯利在出版新著《失控》,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预言。2011年6月,万科和英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BRE)于中英峰会期间签署合作备忘录,一个全球最大的绿色建筑主题公园,即将在中国北京启幕。

北京绿色建筑公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公园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集绿色建筑、研发基地和产业孵化园于一体绿色建筑主题公园。公园将绿色建筑集成示范、绿色建筑技术展示、绿色生活方式引导等作为核心内容面向公共开放,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先进的绿色建筑理念推广平台,承担向公众展示绿色建筑和引领相关产业发展的功能。公园将于2012年下半年开工建设。目前,公园已经完成总体规划设计。首批实验性建筑:游客中心、未来建筑实验楼、万科工业化实验楼,也在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

绿色建筑主题公园第一栋实验楼——未来建筑实验楼,万科采用了与国际一流绿建企业合作设计、建造的方式进行开展。万科通过与BRE合作,将面向全英境内公开征集合作企业,通过公开征集,为未来建筑实验楼选择可持续建筑技术和承建方。入围企业将能够进入中国建筑市场,并有机会直接在中国最大的绿建公园里展示自己的技术实力和绿色产品。万科和BRE积极探索与运作,已于2012年8月6日完成未来建筑实验楼项目入围企业预审查系统开发,并通过BRE平台向全英建筑企业界、教育科研机构、公益基金会、相关政府机构正式公开发布。超过47000个机构和个人已收到项目介绍邀请函。预审查回函将于8月31日12时截止。

预计2014年3月左右,未来建筑实验楼开始建造。未来建筑实验楼将以中国100米高层住宅塔楼为原型,以被动式设计为主要技术方向,结合中国北方气候特点,满足建筑舒适性、健康性要求,提升建筑节水潜力,成为中国住宅项目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性平衡的典范。2011年6月29日,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共同见证合作签约仪式起,北京绿色建筑公园便具备了里程碑式的意义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化,万科将联合BRE以及全球顶级绿色建筑研发、设计、部品企业倾力打造国际级的科研平台,展开所有涉及建筑与环境问题的课题研究与研发,借此吸引全球范围内最为优秀的同道者,一同探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上一篇:6岁亲子游戏活动方案下一篇:信息网络运维项目质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