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4-08-04

关于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精选7篇)

关于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1篇

关于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民盟盟员、农林界委员 许留霞

2009年以来,我市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目前,规划和建设的产业集聚区已达18个,面积近400平方公里,极大地促进了我市地方经济和非公企业的快速发展。我们要在抓机遇的同时,更加注重科学发展,使我市产业集聚区实现资源集约科学利用,全面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我市经济发展。我们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如下问题:

一是备案大、规模小、占地多。即:项目实际投资小、建设规模小、生产纲领小(生产纲领是指企业在计划期间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常称为年产量),在备案时变成了项目投资大、建设规模大、生产纲领大,厂地面积也按备案投资及投资强度计算所需,这样就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是产业不集聚。不分项目行业、规模、工艺情况,只要项目来,不管项目技术先不先进、是否为污染项目、对当地经济拉动效益如何,什么都欢迎,条件很优惠,造成产业集聚区内没有重点企业、没有主导产业、没有优势产业,区域优势不明显,更谈不上形成健康的产业集群。

三是中小企业居多。小企业多,大企业少,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的大企业更少,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和长远规划,抗压能力弱,一旦市场不景气,非常容易“夭折”,而且小项目一大片,大项目进不来,对后续的发展相当不利。

四是技术含量不高。许多入驻集聚区的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利润低,没有自主研发的产品,节能降耗水平也达不到现代工业发展要求,没有竞争力,缺乏市场发展前景。

五是基础设施不匹配。有些地方,在招商引资时,不切实际的许下了很多承诺,等企业入驻之后,由于基础设施滞后,造成企业难以顺利投产。

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考核机制不完善。从目前市里制定的考核办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营业收入、税收、人员总数、固定投资占到了整个考核的75%,而环保、节能、科技创新只占到了20%。这样的考核对于大型企业入驻、主导产业发展没有明确的要求,非常容易导致某些集聚区为了求总量,为了考核而随意招商,胡乱招商,背离了当初集聚区发展制定的总体规划。

二、当地政府招商思路不当。功利性招商行为加剧,把招商引资视作短期行为。某些集聚区管委会把招商引资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只要能招来,能存活几年是几年,节能不节能、是不是高科技企业都无关紧要。

三、针对性招商力度不够。现在某些集聚区管委会采取撒网式招商,只要捞到鱼就行。管他是不是高新技术产业,管他和产业集聚区是不是匹配,能不能形成规模化,能不能发展成为主导企业等等,在这些方面考虑甚少。根据当前我市产业集聚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因地制宜,科学定位。根据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确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避免重复发展和内部竞争。例如:栾川可以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吉利可以建设化工产业集聚区,其他县区可以考虑发展新能源、食品加工业、电子产业等等。

二、完善考核办法,制定高新产业的优先发展政策。在考核中要加大环保、节能、科技创新所占的比重。对于能招来大项目,能招来可形成主导产业企业的管委会在考核中区别对待。明确责任,要在我们地方政府领导者头脑中形成为地方经济长远发展、为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而招商的观念。

三、根据各产业集聚区特点、特性招商引资。各集聚区在招商引资时,要根据产业集聚区规划确定的产业定位、发展目标进行招商,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化。对于不符合发展思路的项目,可以由市里统一协调,调配到其他适合入驻的工业园区。对不符合初始备案内容的企业,要进行处罚,特别要退回多用、多占的土地,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创造条件。

四、在招商引资时讲求质量。大力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名牌产品,创造地区品牌,增强主导产业的带动能力。加大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企业的扶持。同时要加快对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创造吸引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软”、“硬”环境,为我市产业集聚区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具有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先决条件。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与集聚区发展相匹配的各项设施。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招商项目快速持久发展下去。

周口市产业集聚区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发布时间: 2010-07-15 来源: 周口市统计局核算科 编辑: 刘金玲 发布人: 杨 屹 访问次数: 2308 产业集聚区是促进“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构建“三大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依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现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突破口。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是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相关政策措施和实现跨越、促进崛起的关键举措。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资源优势,深入研究支持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推进产业发展,是非常迫切的现实问题。

一、周口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基本情况

2006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周口市委、市政府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为先导,以产业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以政策为驱动,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全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省政府共批复全市12个产业集聚区(含周口市港口物流园区),总规划面积137.18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39.5平方公里,发展区52.9平方公里,控制区44.78平方公里。到2009年,已建成 54.5平方公里,建成道路长度525千米,铺设自来水管道长度461千米,建成标准化厂房124.1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67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1家。初步测算,2009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5.7亿元,同比增长21.7%,实现销售收入453.1亿元,实现利税46.15亿元,安臵就业11.59万人,正在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1、规划引领,培育特色产业。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集聚区建设要求,本着节约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原则,周口市坚持产业集聚区规划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精准对接,初步形成以食品制造、纺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业等为支柱行业的专业园区;以鹿邑尾毛加工、沈丘聚酯网业、淮阳塑料制品、太康锅炉等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扶沟县产业集聚区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扶持的八个特色产业集聚区之一;沈丘县聚酯网特色产业集聚区,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产业集群研究院联合评定授予《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园区)》,产业发展由原来单一生产丝网向上游聚酯单丝生产延伸,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档次和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鹿邑县产业集聚区被农业部命名为 “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2、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江苏雨润年加工300万头生猪屠宰、志元食品的熟食加工项目、扶沟县缸盖缸体加工区等一批新上亿元项目带动传统产业优化配臵资源,提高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极大地促进了周口市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3、政府引导,创新融资体制。市委、市政府积极协调市农信联社为全市每个产业集聚区提供1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融资和担保体系建设,我们又成立周口市政府投资有限公司,为集聚区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服务,建立了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贷款为支撑,外资与民间资本并重的开放式、多元化投入机制和融资体系。川汇区政府融资1亿元成立兴源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为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目前已为集聚区注入资金5000多万元。加强民间资本投融资建设体系,先后成立12家民营担保公司,2009年,仅亿鑫、龙鑫担保公司就为企业担保贷款7800多万元;扶沟县在县财政预算中设立了80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2009年,县信用联社为全县中小企业放贷5亿多元,有效解决了集聚区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题;淮阳通过综合投资有限公司和淮阳财源担保公司两个平台,2009年总共为集聚区融资1亿多元。

4、强化投资,规模逐年增强。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分别为46.18亿元、50.06亿元、78.19亿元和112.41亿元。预计2010年,全市11个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147.2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3.88亿元,标准化厂房完成投资17.84亿元,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05.48亿元。

5、积极引导,承接产业转移。为引导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周口市采取资源整合、“飞地分税”、异地共建等措施,有序推进区域的产业转移。太康县立足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占地3000亩纺织产业园区,现已入驻投资2.3亿元的通泰纺织、投资2.4亿元的佳庆纺织和投资1.05亿元的香港和丰电子玩具厂。项城市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服装企业转移,目前台资企业嘉兴鹏超制衣公司,在项城产业集聚区投资700万美元,租用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购臵设备1600余套,招收工人800余人,产品全部出口。目前,美国玮伦集团制鞋产业已整体向周口市转移,江苏雨润集团、河南大用集团、河南华英集团等大型企业也纷纷来周口市投资兴业。

6、突出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优质、高效、诚信服务是推动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有效平台。在高质量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上,各产业集聚区以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产业集聚区承载能力为目标,重点突出封闭管理、全程服务、贴身跟踪等主要服务环节和内容,从项目准入条件、土地利用政策、投融资平台搭建、服务管理办法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全力为企业创建优良环境,有效推进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沈丘县产业集聚区采取政府主导、规范运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建立了由县主要领导牵头的联席办公会议制度,县四个班子领导分包重点企业,定期到产业集聚区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淮阳县产业集聚区坚持“有诉必应、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跟踪服务”的原则,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对落地的重点项目,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一线办公,集中解决项目备案、环评、规划、征地、用电等问题,确保企业放心投资、放手发展;商水县产业集聚区建立了“五位一体”周例会、月例会制度,切实解决企业入驻、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周口市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周口市产业集聚区建设虽然呈现良好势头,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发展不够平衡。从规划建设来看,扶沟县、鹿邑县、淮阳县产业集聚区等已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已显成效,个别县产业集聚区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集聚、规模效应。一些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不突出,关联产业不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不足,这些都制约着产业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

2、项目用地不足。普遍存在土地制约,工业用地储备较少,土地资源有限等问题。有的因项目用地的土地手续程序繁、周期长,影响了项目入驻时间。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按照省国土厅规定,全市共有省定产业集聚区12个控制区44.78平方公里,未安排城镇工矿用地指标,规划期内均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融资较为困难。资金短缺成为制约集聚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1)是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政府财力有限,而多元投资体制、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形成,使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集聚区经济发展的需要。(2)是集聚区内企业融资困难,一些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潜力的项目无法及时实施,错过了发展的良机。

4、环保重视不够。产业集聚区要首先进行规划环评。规划环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在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结构调整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开展规划环评可以从决策源头上对区域发展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实现区域环境功能区划与生产力布局的和谐统一。截至目前,只有5个产业集聚区的规划环评通过省环保厅的审核,未批先建的情况较为突出。

5、安臵问题突出。随着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不少农田被征用,出现了大批失地农民和半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部分农民生活没有保障,致使一些农民反对建设征地。

6、体制亟待规范。由于集聚区建设起步较晚,没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且产业集聚区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协调繁杂。目前,多数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没有编制,编制不统一、人员不到位、机构不健全、职能不清晰、权限不明确,需要协调的事务多,工作效率低。这种现状,与产业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壮大不相适应。

7、创新能力不强。周口市产业集聚区目前的主导产业主要有食品制造、纺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还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偏低,多数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素质不够高,绝大部分行业是低技术行业,随着日趋激烈的竞争,致使行业的整体利润下降。特别是研发、人才、品牌等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还很不足,创新能力滞后于生产能力的发展。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自己的科研力量,民营科技服务企业培育有待加强,致使许多产业发展缺少技术支持。

三、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1、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引领。产业集聚区不同于工业园区,它是构建现代产业、现代城镇和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载体。其目标是形成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现代产业集聚、循环经济全面发展的主体区域,成为产城融合、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宜业宜居新城区。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规划等。要充分发挥各产业集聚区区位优势条件、基础资源、人文环境和建设的特色有利条件,科学确定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明确功能,优化布局,为集聚区的开发建设与管理奠定良好基础。要努力提高发展定位和规划层次,规范细致、特色鲜明,打造自身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实现科学快速发展。

2、理顺体制,优化管理机制。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优化产业集聚区职能配臵,定编、定岗,创新管理体制,提高干部积极性,充分授权,封闭运行,创造优质、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财政支持,健全融资机构。(1)、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层面投融资机制建设力度。在具体措施上,可将产业集聚区内实物资产划入产业集聚区投融资机构统一管理,增强产业集聚区投融资机构的融资实力,如暂时难以建立投融资机构,可鼓励产业集聚区外投融资机构为产业集聚区开展投融资服务,政府可采用补贴或奖励的办法,支持产业集聚区投融资机构建设。(2)、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外面投融资机构建设。如通过投资补贴、贴息和建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制度等办法,支持企业成立风险投融机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以满足产业集聚区企业的融资需求。(3)、政府可对经营效益好、获得金融贷款多、外资吸引力强、财政投入放大效应突出的企业,在安排资金上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给予重点倾斜,以鼓励产业集聚区加大投融资业发展。

4、要素集聚,快速健康发展。(1)、确保产业集聚区符合土地规划。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将控制区内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或自求平衡区,确保控制区基本具备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件。(2)、超前谋划,搞好土地储备。按照省国土厅用地批准程序,手续复杂,时间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对于产业集聚区内符合规划的地块,要有超前意识,产业集聚区要提前准备,对于近期(1-2年内)拟用地的地块先行办理用地批复手续,避免出现项目急入住,而用地手续又没有批复的情况发生。(3)、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弥补计划指标不足的矛盾。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暂行办法的通知》(豫政办„2009‟124号)文要求,对于产业集聚区内的控制区在乡级规划中安排的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区或自求平衡区的,每年在确保拆旧区拆除到位的情况下,积极申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解决控制区用地需求。(4)、提高投资强度,节约集约用地。要按国家、省产业集聚区规定标准,提高产业集聚区投资强度,合理确定各类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确保各类项目用地符合国务院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

5、加强监管,做好规划环评。(1)、认真做好规划环评工作。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产业集聚区的环保问题。只有实施规划环评,才能够防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盲目上马,避免城市产业发展布局重合、定位冲突,改变流域和区域开发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才能够享受到环保部门对集聚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和规定,如资金倾斜、项目审批程序减化等。(2)、监管与服务并重,推动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对入区项目要提前介入,担责尽职,根据产业集聚区的定位,严格项目环境准入,支持先进、制止落后,限制排污量大的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总量减排控制闸的作用,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同时对符合入区条件的项目,要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全力支持项目建设,为项目入驻我市产业集聚区开辟绿色通道。(3)、产业集聚区要配套好基础设施建设。要优化资源配臵,特别应做好区内供排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实现对区内污染的集中处理和深度治理,真正实现产业集聚区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6、认真研究,确保安臵到位。建议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切实做好失地农民的安臵工作。让失地农民变农民为市民,农村低保变成城市低保,在用工安臵上,优先考虑让他们通过再就业技术培训,走进集聚区的工厂、车间,真正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工作和生活。

7、健全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完善集聚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区域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集聚区企业联合采购、集中管理、统一配送。建立健全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满足集聚区在科技、劳动、培训、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对医疗、就业、养老保险等所有服务性事项全部实行社会化服务。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积极转变招商引资的理念和方式,更加注重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项目招商,特别要通过完善产业链条来留住企业。

8、政策扶持,培养高素质人才。高素质劳动力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重视产业集聚区劳动力的培训。(1)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集聚区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大针对集聚区企业用工需求的培训支出力度,使培训出来的农村劳动力更容易就业,也更能满足集聚区用工需求。(2)要将下岗职工的培训与集聚区劳动力培训结合起来。这样既可增加就业,也可提高和优化产业集聚区的服务水平。(3)要鼓励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海燕职专等各类职业学院、学校与产业集聚区企业,开展定向培训。通过运用相关政策,引导职业学校为集聚区企业开展职工培训。

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既是齐心保增长的现实需要、迫切需要,更是周口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长远之策。要通过持之以恒的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真正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周口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成为周口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关于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2篇

陈涛2011-04-21

摘 要: 高端产业代表着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和结构调整方向,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加强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

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高端产业的概念界定入手,在简述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端产业,产业集聚,产业政策,结构调整

在全球化和本地化的背景下,区域经济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美国的硅谷、印度的斑加罗尔、中国台湾的新竹等,由于地理上的临近,将集中在一起的组织机构形成关联网络,继而发生聚变,成为了全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研究者将他们称之为“集群”。产业集群模式作为新型工业化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术界乃至政府部门的关注,并在经济实践中广泛运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我国出现了许多“经济马赛克”地区,这种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产业集聚现象加速了产业集聚,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为我国区域经济的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应看到,我国现有的产业集聚区大多是通过依靠提供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进区而形成企业的空间聚集的,由于这种模式对企业的聚集并不重视其内在机制的建立,而使得这些在空间上已形成一定聚集的企业并未显现出强烈的协同效应和聚变效应,在承担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的历史使命方面,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高端产业代表着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和结构调整方向,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加强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端产业与高端产业集群

(一)高端产业的概念界定

虽然“高端产业”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但相关资料很少对“高端产业”的概念进行界定,他们多是把高端产业等同于高新技术产业、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的产业。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笔者借鉴政府部门、企业组织、专家学者对高端产业的认识,对高端产业的概念进行了定义:高端产业是指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创新为手段,以高端产品为标志,以价值增值能力的高端化为方向的现代产业体系。具有产品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具体包括:以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科技研发业、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创意产业;以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和研发产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以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产业、自动化技术研发、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

(二)高端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的区别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它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按照产业集群的性质,可以把产业集群分为两个大类:一是传统产业集群。它以传统的手工业或劳动密集型工业部门为主,如纺织、服装、制鞋、家具、五金制品等行业,大量的中小企业在空间上高度集中,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市场组织网络。二是高端产业集群。高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以研发为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先进的竞合理念,容易产生集聚效应和合作协同效应。具体区别如下:

企业集群形态不同。传统产业集聚可以认为是产品集聚以企业集聚的形式出现,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批量实现规模效益、共享外部效益,通过建立区域网络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因此一般以大规模生产为发展方向;高端产业创新活跃,产品生命周期短,定制化程度高,生产过程往往由若干企业共同构成,形成网络状生态系统,生产链或产品供应链根据产品特点由成员企业弹性组成,产业集聚以供应链集聚的形式出现。

产业集群取向不同。高端企业集聚主要是为了获得创新资源,共享技术信息,进行合作开发等,以实现不断的创新,获得创新效益;而传统产业集聚区主要是由于取得了产业市场信息,实行生产销售协作,降低生产经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从而获得额外收益。

二、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意义

高端产业集群一旦形成,它便具有了收益递增、节约成本的特征,这就构成了高端产业集群的独特“向心力”,这种“向心力”不仅表现在产业规模效益递增和获得创新优势上,更体现在产业集群内集聚效应和合作协同效应的实现上,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集群。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的这种集聚的自发行为在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下,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功能布局、结构层次和产业特色的集聚区,即高端产业集聚区。高端产业集聚区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载体,有利于推进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传统产业高级化,对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增后劲,加快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已成为区域经济腾飞的助推器。集聚区内的这些产业基本上处在同一条产业链上,彼此之间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呈现横向扩展或纵向延伸的专业化分工格局,通过相互之间的溢出效应,使得技术、信息、人才、政策以及相关产业要素等资源得到充分共享,聚集于该区域的企业因此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进而大大提高整个产业群的竞争力。

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转变。高端产业代表着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和结构调整方向,具有创新性强、先导性突出、成长性好的优势,能够大幅度提升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辐射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发展高端产业、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将从纵向的产业链本身和横向的产业空间配置两个方面全方位提升产业层次和区域核心竞争力,对推进我国“转方式、调结构”意义重大。

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有利于培育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高端产业集群集中了大量创新型、知识型的专业化人才,再加上集群内先进知识、信息和集体声誉的共享以及集体学习便构成了自主创新的基础。此外,由

于地缘、亲缘等因素,集群中各企业形成与积累了丰厚的社会资本,减少了学习与交流的交易费用,大大促进了知识在集群内的流动,这种高强度的技术、知识的溢出效应必然会增强区域持续创新的能力。

三、我国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集聚区同质化严重

我国高端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在规划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首先,主导产业趋同。在我国已经形成的56个国家级高新区和一些区域性的产业集聚区,绝大多数高新区都把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作为其主导产业,而有些集聚区明显不具备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其次,产业定位趋同。不同的集聚区,其区位优势、发展基础和技术创新来源不同,因而应该有不同的发展定位。然而目前一部分产业集聚区实际上成为了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区,通过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想方设法吸引外来投资,没有充分利用国内的科研力量和传统产业基础,很难实现集聚效应走向产业高端,只能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为

别人做嫁衣。

(二)价值链低端锁定且主导企业作用不明显

由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基础整体较差,在国际分工中缺乏技术优势,这样产业集聚区的依托条件也只能是国内低廉的要素价格、广阔的市场、优惠的政策等静态比较优势,这就导致了我国高端产业集聚区在一定时期内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微笑曲线的中低端。此外,从我国现有高端产业集群内企业看,很多区内大企业并没有形成以龙头产业为主的产业群,区内小企业尽管数量众多,但也没有起到协作配套的作用,与主导企业没有形成相关联的产业链条,主导企业的知识“溢出效应”难以发挥,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企业集而不聚且根植性差

参照周元、王维才(2003)对高新区发展阶段划分框架,我国高端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要素群集阶段、主导产业形成阶段、地方生产系统形成阶段、区域经济系统形成阶段。根据我国高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现状,除了北京的信息技术、上海的微电子、陕西杨凌的农业、湖北武汉的光电子等一部分高端产业集聚区外,大部分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集聚区内部产业之间缺乏应有的关联,高端产业集聚度不高,没有形成产业链条,难以发挥合作协同效应,造成了“集而不聚”的现象。另外,园区为了短期利益,往往用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这也导致了一些企业的盲目投资行为,结果由于投资企业在园区内很难找到与其相匹配的资源而经营不善,甚至倒闭。重视近期效应而忽视远期效应,形成非经济吸收力的不可持续性,致使进驻园区的企业追逐优惠政策而“流动”。一旦区位条件产生变化,这些招商来的企业又要转移到其它政策更优惠的开发区。

(四)集聚区内创新网络尚未形成一些发展较好的高端产业集聚区,目前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产业网络,但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强度还比较弱,产学研一体化程度还不高。集群内部创新网络还未形成,集群内交流机制乏力。主要表现在:集群内部主导企业的核心知识和技术往往是从集群外部(母国总公司、大学、科研机构等)获得,而在集群内部,地方企业与地方企业、企业与其他地方行为主体(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公司等)间的联系不密切,网络水平没有形成,知识和信息的流动渠道不畅通,知识的“溢出效应”难以发挥,产业内合作协同效应难以形成,这导致集体学习、创新能力不足。

四、我国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建议

(一)特色和个性是产业立足的根据

高新区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产业的发展上,而集群化为产业最优存在方式已经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打造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但这种特色必须是立足于本地经济基础、产业基础、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基础上的。国内一些产业集聚区已经逐步从主导产业“大而全”向打造特色高新技术基地转变,例如河南洛阳高新区依靠其区外的单晶硅研发和生产优势旨在打造中原太阳能基地,湖北武汉高新区根据其智力资本优势将打造国内最大的光电生产基地作为其产业的战略定位。

(二)寻求价值链的高端定位

中国高端产业集群必须不断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求新的定位,努力在价值链高端构筑核心竞争优势,或者通过价值链的跨越向新的价值链发展,以打破在全球价值链低端的窘境。通过自主创新自主发展,或通过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或对传统产业进行高端化改造等方式,实现产业集群的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上,积极向“微笑曲线”的上方移动,即向设计、营销方向拓展。

(三)集聚创新资源打造自主创新能力

关于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3篇

晋中以南地区是我省柿子的主要产区,其中晋南地区的永济、万荣、临猗一带的产量较大,品质优良,产地相对集中,截至2011年底,万荣约0.34万hm2,永济0.2万hm2,临猗0.1万hm2。晋南地区柿子品种较多,约有40多个,在生产上推广的品种有10多个,如牛心柿、水柿、盖柿、白柿、板柿、青柿等。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新品种推广缓慢,柿子产业发展停滞不前。现将柿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介绍如下,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柿子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柿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面积小,发展缓慢

晋南虽是柿子的主要产区,但柿树零星散落在地边、沟旁、房前屋后,其规模小,经营分散,收入少,农户管理积极性不高。

1.2技术管理落后

随着果树产业的发展,栽培技术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晋南地区柿子生产仍处于落后状态,管理粗放,尤其是对零星分布的柿树,更是疏于管理,甚至根本不管。由于缺乏科学的整形、修剪、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多数柿树树下荒芜,土壤板结,水土流失加剧,病虫害严重,造成树势衰弱,柿子产量减少。

1.3主推品种优势不明显,品质良莠不齐

现存的柿树多数树龄在70~80年,有的甚至是一二百年的老树,树龄小的也有30~40年,50年生以上的树占80%左右,新植树极少,树体枝量很少,产量极低,种植面积也在逐渐缩小。品种大多是几十年或百余年前的老品种,产量和品质差异很大。树龄偏大,树势衰弱,品种老化,都是造成柿子产量下降的原因。

1.4加工落后,无深加工产品

晋南柿子大多是涩柿,成熟后需要脱涩或充分后熟才能食用,而现行的脱涩技术,使柿子脱涩后即变软、变黑,既摆不上货架,又不便贮运。多年来,对柿子的加工一直仅限于制作柿饼、果酱、果脯等加工品,主要以粗加工为主,采用传统工艺,技术含量低,加之未申请取得国家食品安全认证,市场销售不畅,资源优势未能转变为更强劲的经济优势。因此,科学开发,合理发展柿子深加工系列产品,已成为柿子产业发展需尽快解决的问题。

2柿子产业发展建议

2.1推广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加快老树的更新复壮

一方面,积极引进优良品种,从引进的柿子品种中进行试栽、观察,筛选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种植的品种,并在引种的基础上,积极挖掘培育适宜当地栽培的优良品种。推广种植含糖量较高适合加工的柿子品种,如:含糖量为20%~25%的绵柿,含糖量为21%左右的树梢红,含糖量为17%~20%的博爱八月黄,含糖量为20%的桔蜜柿,含糖量为17%~18%的牛心柿等。其中适宜制饼的品种有:桔蜜柿、树梢红、暑黄柿、牛心柿、绵柿、博爱八月黄等;磨盘柿、七月糙、荥阳八月黄等不宜制饼。另一方面,在现有的柿树中,老树面积比例较大,为加快更新劣质品种的进度,可对品质差、产量低的柿树进行高接换优,提高经济效益。

2.2进一步抓好柿子的标准化生产

在新建的柿子示范基地或规模较大的柿园要按照高起点、集约化经营模式发展。规范柿子的标准化生产,总结适合当地条件的配套栽培管理经验,吸收先进的管理技术,促进幼树早果和盛果期树丰产、稳产。如:在柿树上推广整形修剪技术,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便于果园的通风透气,减少果园郁闭,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果园肥水一体化、穴贮肥水、土壤营养诊断等技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有机质含量。通过建立高标准柿树优质示范生产基地,实现柿树产业化生产管理。

2.3搞好柿子产后研发,推动柿子产业化发展

利用冷库或用生物技术处理果品,研发先进的保鲜脱涩技术及柿子深加工产品,延长鲜果贮藏期。并依照国家柿子的相关标准进行生产,通过多层次开发柿果自身特色的食用品、保健品,推广机械化去皮、人工或自动化烘烤技术,提供高质量的柿子加工品。近年来,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全国各地相继研制开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柿加工产品,如柿酒、柿醋、柿霜糖、柿蜜汁、果冻、罐头等。但柿叶、柿皮等资源被白白浪费掉,柿子资源本身的实际价值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利用。因此,在柿子深加工方面,可以通过对柿子各种成分和药用价值的开发来发掘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如:柿子果实中色素、单宁、黄酮的应用,这些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可以延长柿子的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2.4进行产品认证,加快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开展柿子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工作,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按照国家食品市场质量安全要求,开展有机食品基地创建活动,启动产品质量认证和标识制度工作,取得质检部门食品准入QS认证,逐步达到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标准。

柿子经济价值较高,耐瘠抗旱,且栽培管理简单,用工量少,每1hm2的用工量只有苹果和桃的一半,生产成本较低,是山区、半山区适宜种植的优良果树之一。在我省晋南地区引导广大果农发展柿子产业,扩大柿树栽培面积,通过逐步增加科技与技术投入,发展柿子深加工系列产品,综合利用柿叶、柿果、柿皮、柿蒂等开发新产品,提高加工能力和档次,增加产品附加值,全面提高柿子产业化水平。形成柿子产业的区域化、优质化、专业化、基地化、管理规范化、采后商品化、产销一体化的新格局,使资源优势转变为更强劲的经济优势,实现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根本转变。

(收稿日期:2012-04-10)

关于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4篇

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专业:工业设计08-1班

姓名:郭晓霄

学号:31080402010

2关于农村当地产业集聚区建设现状调查

内容摘要:寨豁乡地处偏远的太行山区,是博爱县唯一的全山区乡。近年来,全乡人民齐心协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山区传统农业逐步向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转变。该乡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以及旅游优势,大力推荐种植樱桃,并形成当地的特色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当地蜂蜜和药材产业,形成有特色多产业集聚区。这些喜人的成绩凝结着这里朴实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辛劳,当然更离不开一个先进的党支部,在2010年,寨豁乡小底村的党支部被评为焦作市优秀党支部。

关键字:地理优势 当地产业 现代农业 有特色多产业集聚区

我做的社会调查选择的题目是关于农村当地产业集聚区建设现状调查,暑假里经同学介绍,我来到了焦作市博爱县寨豁乡小底村。在这里,我深刻体验了这里的乡村生活,对山区有了一定的认识。

寨豁乡地处偏远的太行山区,是博爱县唯一的全山区乡。近年来,该乡围绕“一村一品”、“依山致富”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山区传统农业逐步向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转变。目前已建成以樱桃产业为主,其它产业为辅的有特色多产业集聚区。

看看地图可以发现,寨豁乡是一个罕见的纯山区乡,小底村自然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了。一般说到山区,给人的印象就是贫穷、落后,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2010年,小底村党支部被评为焦作市优秀党支部,而获得优秀党支部称号的村庄全市只有6个。小底村是寨豁乡比较发达的村庄,位于焦作与晋城的交界地区,也是前往青天河旅游区的必经之地,村民就巧妙利用了这个优势,走上了富裕之路。而在这个村中最典型的例子是樱桃产业的发展。

博爱县寨豁乡樱桃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优质樱桃种植面积已达1000余亩,拥有大红灯、先峰、拉宾斯等10多个樱桃品种,素有“太行樱桃第一岭”之美誉。全乡樱桃年产值780万元,樱桃产业已成为该乡特色优势产业之一。而产量最多就是小底村,是该乡樱桃产业的典范。小底村是寨豁乡最大的良种樱桃种植基地,全村280户,有92户种植樱桃。从2000年开始,逐步从当时的两三家十几亩发展到现在的600多亩。据该村吴崇波介绍,如果600亩樱桃全部进入盛果期,每年能收近600万斤樱桃,按今年的时价算,收入可达2400万元。

来到小底村,你能听到这样一段顺口溜:“小底樱桃真是俏,色艳果大产量高;不愁化肥和技术,躺在树下数钞票”。小底村以前有种植樱桃的传统,但都是零星种植,没有规模,而且所种的樱桃品种比较单一,产量也不高,未收到较大的经济效益。2000年前后,国家号召山区乡村退耕还林,小底村抓住这一机遇,在县扶贫部门和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优良樱桃品种。我和一个村民聊过天,他是这样告诉我的:俺村从2001年开始大面积种植樱桃,2003年就见到了效益,特别是近年来通过青天河景区的开发带动和举办樱桃节,俺村的樱桃名扬省内外。

2008年5月16日,博爱县首届樱桃节开幕式在小底村樱桃岭隆重举行。时任焦作市委副书记贾春明和博爱县委书记马明仁到会并宣布樱桃节正式开幕。据悉,由当地政府主办的本届樱桃节历时1个月。当天前来观光品果的游客络绎不绝,仅一上午就销售鲜果300多斤。此次樱桃节展示了该村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成果,也标志着该村以樱桃产业为依托的现代生态观光农业正逐步推向市场。

博爱县首届樱桃节在小底村樱桃岭成功举办,以此为契机,小底村初步建成樱桃生态观光园,同时借助青天河旅游线路穿园而过这一优势,打出了“青天河山水风光,樱桃岭花果飘香”、“游青天河山水,品小底村樱桃”等精品宣传口号。由于山区独特的水土光照优势,小底村的樱桃个大、色艳、果肉厚、口感好,随即赢得了省内外客商的青睐。这一年的年底,小底村的樱桃通过了河南省林业厅无公害大樱桃果品鉴定。

小底村樱桃如今的发展,是寨豁乡党委政府长期实行结构调整的结果。该乡围绕“一村一品”、“依山致富”的发展思路,积极帮助各村群众发展林果业。为做大做强小底村这一特色产业,乡里又组织农办科技人员,根据市场需求,先后从外地引进了雷以斯、大红灯、拉丁等樱桃新品种,结出的果实紫红鲜艳、汁多味甜、早熟果大,一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小底村的樱桃被乡里纳入重点科技扶持项目,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召开现场培训会,对果农进行技术操作示范,印发技术资料等,通过多种形式推广施肥修枝、病虫防治等种植新技术,使果农增质增产。小底村村民吴大国的一番话道出了樱桃种植户的心声,“自从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后,俺种的6亩樱桃亩产由原来的6000斤提高到了10000斤,有了政府扶持不怕种不出好樱桃。”

产量提高了,只有拓宽销路才能真正实现增收。为帮助农民发展销售,乡里成立了中介服务机构,与焦作、晋城等地的大型果业市场发展订单业务,果农足不出户就能高价销售。

对樱桃的种植前景,果农充满信心,在乡农业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小底村正在创立自己的品牌“太行第一樱桃”,并积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严格按照绿色认证标准种植和管理。

小底村党支部不断创新农村党建工作载体,把党的建设工作融合到群众和发展农村经济中。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活力,探索了一条农村党建新路子。近几年来,该村党支部积极开展“风险党员承担,利益群众共享”的实践活动,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第一、风险党员承担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发挥“四员”作用,充分调动樱桃种植大户党员的积极性。一是农村种植的“宣传员”,向村民及时、准确地宣传樱桃种植的各种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帮助村民解决“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赚钱”的问题。二是发展种植的“服务员”,在乡党委的支持扶助下向农户提供生产经营所需的苗木、农药等,以保证其生产经营活动不致因缺乏资金、物质而

受阻。三是技术传授的“指导员”,向农户提供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并在技术方面指导培训。四是拓展樱桃市场的“销售员”,着力解决长期存在的樱桃卖难、卖亏的问题,使农户销售的产品获得满意收益。支部书记吴崇波几年前就开始种植樱桃,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管理经验。该党员把本村10户缺资金、缺技术的农户有计划地进行引导帮助,免费提供苗木和技术,通过边学习边培养,使他们树立致富的经营理念,直到他们走上良性发展路子。通过党员的扶持帮助和示范带动,群众在发展樱桃种植业中无市场风险,增强了广大樱桃种植户的信心和决心,目前全村50于户缺资金,缺技术的农户加入该行列后,樱桃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全村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不仅增加了群众收入,也走出了一条山区农业结构调整新路子。

第二、利益群众共享在党员担起市场风险所造成的亏损度之外,而对种植户的劳动所产生的效益,则是由种植户所享有,党员在这个过程中也同时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利益。但这个利益则是在种植户优先享有的前提下来进行的,因此,党员在市场的运作中,始终担起种植户的风险。近年来,党员通过让利,让种植户从当初的小规模发展成为大规模,从而奠定了全村的樱桃种植基地建设,作大作强种植业这个支柱产业,使得小底村樱桃种植业从本村不断向外发展。全村的种植户从2001年10多家,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家。在利益分配中,樱桃种植业主根据党员老板提供的苗木等,按照无公害化标准进行种植,适应了市场需求。通过广大党员的示范带动,樱桃种植业已成为小底村的支柱产业,广大群众也走上了致富路。

在这里我整整待了两个星期,了解到了许许多多以前不曾知道的东西,其实这里除了樱桃以外,还有好多富民之道,前面说了,该村位于焦作与晋城的交界地区,好多人买了大货车,搞起了运输生意;而山区的花也比较多,一部分人养起了蜜蜂,然后可以销售蜜蜂的副产品;山上有好多东西都是野生的,村民采集下来后,可以作为药材销售,也是因地制宜的生财之道。该乡的人民在樱桃产业的基础上,有新发展其它辅助产业,使该乡形成了有特色多产业的集聚区。

这里的人们勤劳朴实,并且爱动脑筋,因此走上富裕之路并非偶然,一个村的村民竟然都有这种觉悟,实在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虚心学习别人的先进之处,要把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为己任,要用百分之一的智慧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为祖国建设而奋斗。

关于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5篇

平桥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作为区域性金融机构,着眼地方经济布局及发展,立足三农,对产业集聚区建设及重点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信阳国际商城项目贷款

信阳国际商场项目由信阳中泰置业有限公司开发,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2日,办公地点位于信阳市平桥区中心大道与312国道交叉口,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资质等级3级。注册资本2006万元,法定代表人:董直晓。经营范围:房地产开发销售、旧城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园林施工、商业贸易。注册号:41***78,组织机构代码证为:77943225-2,税务登记证为:4***252,贷款卡号为:41***067。该客户信用良好,由于该公司在信阳国际商城一期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缺乏流动资金,于2011年10月向平桥区农联社申请借款1500万元,经平桥区农联社贷款营销部实地调查,该项目将整合产品集散、物流货运为一体,成为信阳市独具规模的现代物流园,即符合当今小商品市场发展趋势,又契合信阳市小商品批发市场需要,该项目极具发展潜力,符合支持条件,平桥区农联社对该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500万元,与客户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并且随着信阳国际商城项目的推进,平桥区农联社与中泰置业签订了房屋按揭合作协议,对该项目发放商铺及房屋按揭贷款2273万元,与客户确立了良好的银企关系,目前信阳国际商城一期项目已经完工并投入使用,2012年9月23日顺利开业。

2、信阳毛尖集团贷款

产业集聚区建议 第6篇

‘:基础设施光靠“一园养园,滚动发展”暂时不行,强化前期政府投入的主导地位,要完成主干道框架、管道建设和电力建设,需要县政府加大投入。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

三是环境问题:一是企业落户后服务要跟上,不是先办好手续,企业再落户,而是落户后,部门跟踪服务到位;二是优质、快捷服务;三是落实省政府(2009)62号文件,免除省以下所有行政性收费;四是强化部门的服务职能和责任。部门主动的把不规范的按程序规范。

四是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一要借入融资公司部分资金;二要拨入项目资金;三要建立运行机制。

五是本县企迁址和本县引进企业落户问题:必须保证优先布局在集聚区,尽量杜绝在县城周边摆放工业企业。

六是招商引资的问题:一是把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全县发展战略之一;二是建立常设机构,解决多口管又管不好问题;三是建立招商激励机制并坚决兑现;四是有争对性的定点、定项目招商。

七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问题:研究大问题,解决大问题,定期召开,注重实效,办公室设在发改委。

二要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今年我市每个产业集聚区都要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亿元以上,并力争至少有2个产业集聚区进入年底省以奖代补前50名集聚区行列。现在距年底不足5个月,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产业集聚区要切实增强紧迫感,采取超常措施,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今天会议之后,各产业集聚区要就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日夜兼程,大力推进标准厂房、供电、供水、供气、道路、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入驻创造条件。要切实完善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坚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化原则,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开发、建设产业集聚区生产生活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推动餐饮、居住、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保险等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区服务功能,加快“产城一体”的城镇化步伐。

三要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关于项目建设,我们在市委五届十次全会上提出了每个产业集聚区新入驻3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5个以上的奋斗目标,年底前必须确保完成。要搞好在建项目,同时要谋划好一批项目。每个产业集聚区都必须根据自己的产业定位谋划一批招商项目,报市发改委统一汇总。今天我看了看,有些产业集聚区谋划的好一些,也有一些产业集聚区项目谋划工作滞后,拿不出像样的项目。谋划项目一定结合大招商工作。项目谋划和招商引资,一定要注重对产业有带动作用的大项目、龙头项目,注重关联度高的企业群,从而形成科学的产业链条,这对我们快速打造产业基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来讲是一个捷径。为此,在项目谋划和招商当中,我们一定要把上述观念融入进去,这样能够快速打造我们定位的产业基地。比如,濮阳县的林氏化工,一个项目建成后,又带来了其他相关联的三个项目,形成了产业链条,形成了带动效应。又如,清丰县的家具,你怎样把你的家具打造出来,让人家认可你的家具?必须引进大的家具商进来,必须聚集一批家具企业,才能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抢抓机遇。因为危机就是调整。

四要着力搭建服务平台。要搭建好投融资平台,想方设法拓宽投融资渠道。在新一轮发展当中,我们的财政投入是有限的。必须用好信用资本,用好金融这样一个平台。以此弥补我们资金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方面必须提前考虑,否则,企业来不了。与此同时,要按照培育“三个体系”、构筑“一个载体”的要求,多措并举,统筹兼顾,同步搭建好信息技术平台、贷款担保平台、人才交流平台、技术创新平台、政务支撑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着力完善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基本条件。

(三)优化发展环境,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外商来投资,讲求的是效益最大化,谋求的是高回报率,最关注的是发展环境。当前,各地的竞争,拼的就是环境,就是软实力。去年以来,我们通过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经济发展环境有所好转,但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谈判时候握手,客商来了摆手,项目入驻后乱伸手”的现象依然存在。在经济环境治理上,市委、市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三个坚决”:一是能给的优惠政策坚决给。定了就要算数,说了就要落实。承诺过的就要兑现。让客商高兴而来,满意留下,愉快创业。二是有令不行、吃拿卡要、人为梗阻、耍横使绊的坚决处理。对于一些“害群之马”,该处理的处理,该曝光的曝光,决不姑息手软,养虎为患。三是有禁不止、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干扰工程建设的坚决打击。不论是“条条”还是“块块”,不论是职工还是群众,只要破坏了永城的经济环境,公安、纪检、监察等部门都要提前介入,严厉查处。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引来外商是功臣、服务外商是本份、干扰外商是罪人”的发展意识,把环境作为一条生命线,作为一条高压线,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优惠不足感情补,在零障碍上求突破,在低成本上下功夫,在高效率上出实招,坚持投资硬环境与投资软环境同时改善,形成人人为招商引资出力、个个为项目建设尽责的工作格局,在全社会营造善待企业家、厚待纳税人的良好氛围。

在优化环境中,要突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今年仍然是全省的“企业服务年”,省委、省政府要在全省开展“企业大回访”活动,重点督查企业的服务环境。结合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请市招商、优化办、效能监察、行政服务中心等部门的同志重点关注、做好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实加强服务。继续实行领导分包企业、联系项目制度。各级领导既要当好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的指挥员,更要当好项目和企业的服务员,当好永城发展环境的宣传员和保卫员。要带头搞好企业服务,既要搞好项目引进过程中的服务,更要搞好后续和延伸服务。把服务延伸到投资客商的生活居住、子女入学等各个环节。二是进一步完善、理顺体制机制。要认真落实上级放权“松绑”、降低门槛的各项政策措施。各种审批、收费事项,按照要求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能简化的一定要简化。要坚持好首问负责、办事公开、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畅通客商投诉渠道。三是设立外商投资帮办中心。真正落实“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坚决杜绝“体外循环”的现象。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外商投资帮办中心,实行无偿代理,外商一旦确定投资意向,其余的前期工作均由帮办中心以“保姆式”服务代为办理,真正做到“零关系”办事、“零停留”办公、“零利益”服务和招商引资项目“零障碍”入驻。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推进招商选资、产业集聚区建设和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一是要落实好目标管理机制。今年招商选资、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市委、市政府已将目标任务逐项落实到了各乡镇、市直有关单位。各单位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特别是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是一项刚性任务,更要千方百计地完成,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职能部门在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中是“一岗双责”,既有引进项目的任务,更要履行好为项目服务的职责。我们讲全党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项目发展为中心。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是中心中的中心。无论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还是从讲政治的高度,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能游离这个大局之外。

二是要落实好协调对话机制。要继续完善坚持每月初和中旬召开的联席协调办公会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平台,通报工程进度,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大合唱”思想,建立健全服务项目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形成聚精会神抓项目、一心一意促攻坚的工作合力。

三是要落实好领导分包机制。坚持四大班子领导分包联系项目责任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人马,卡死责任,一包到底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项目建设的时间、流程、工期、责任等,做到定人、定事、定时、定标,做到科学规划、精细管理、统筹实施。各联系项目的领导同志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要与投资商和建设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勤沟通、常来往,主动征求意见,了解需求,积极协调,高效服务。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项目组能自行解决的要及时妥善解决;超越职责权限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映,请求帮助解决。努力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四是要落实好督查机制。建立市招商引资督导组、两个督查室三位一体的招商选资督查体系,重点督查列入今年省、商丘市和我市计划盘子的重点在谈、在建项目、各乡镇、市直各单位外出招商行动情况和引进投资5000万以上大项目推进情况。按照“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时序要求,做到每周一研究、每月一通报、每季一分析、半年一拉练、年终总排队。

五是要落实好奖惩激励机制。坚持“以项目论英雄,以项目比政绩”的导向,在招商一线锻炼干部,在招商一线考察干部,加大培养选拔力度,严格兑现奖惩。对于季度巡查评比落后的单位,单位负责人作表态发言;半年小结落后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全年考核落后的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取消目标管理综合评先资格,党政一把手一人在家主持工作,一人离岗外出招商。通过重奖严罚,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全市上下营造关注项目、支持项目、推动项目的良好氛围。

一要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功能。各县(市、区)要通过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加快集聚区供水、供电、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集聚区的凝聚力和承载力;要采取统一建设、企业自建、政府扶持等方式,加快标准厂房、多层厂房建设,减少中小企业创业成本;要推进产城融合,完善学校、医疗、住宅、服务网点等城区建设功能,逐步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宜业、宜商、宜居的产业新城。

二要推进机制创新,提升管理水平。要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优化职能配置,创新管理体制,切实提高集聚区的管理水平。市、县要成立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协调、解决该市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10个重点产业集聚区要于5月底前全部设置日常管理机构。

三要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要完善配套设施,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失业、医疗、养老保险的社会化服务;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环境、产业、园区吸引“候鸟”栖息在集聚区产业链上;要落实省、市赋予产业集聚区的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以政策和服务推进项目实施。

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问题;建议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和财力的大力支持下,农村公路建设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农村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建设资金的匮乏,建设规模庞大,建设速度过快等原因,致使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公路的长远发展。

一、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建设之前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近几年的农村公路建设大多以原有公路为基础,在农村公路建设在前期工作中,缺乏对公路两侧村、镇经济的调查研究,尤其是乡村公路的建设,对公路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后并不能真正地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农村公路建设设计标准相对较低

由于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政策规定,只按照公路长度而不按照公路等级给予补助,因此,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相对较低,“村村通”和乡村公路改造项目大多按照路基宽度不低于4.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3.5米,水泥路面厚度不低于18cm厚进行建设。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重型运输车辆不断增加,交通量不断加大,原有设计标准远远落后运输需要,造成道路严重损害。

(三)农村公路建设缺乏固定筹资渠道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群众对出行条件的要求明显提高,对实现 “户户通”的呼声较高。但是随着前几年国家“村村通”工程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速度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因为缺乏固定筹措渠道。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难题,在“村村通”项目开展期间,为完成上级硬性规定指标,工程建设资金大多采取政府出一点、村集体自筹一点、村民集资一点、沿线企业捐助一点、上级补助一点的办法。而近几年的农村公路改造建设,除部分重要县乡公路纳入财政预算,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村自行筹资建设外,由于资金筹措不到位,部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能及时进行,致使通达里程增长缓慢,通达深度和通达水平较低。

(四)农村公路投入使用后破损率较高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由于建设速度过快,建设标准较低,建设质量要求不严格,附属设施不完善等诸多因素,加之重型车辆较多,交通量不断加大,造成了农村公路建成后,道路破损严重,致使农村公路使用寿命缩短,农村公路好路率明显下降,农村公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造成群众的满意度下降。

二、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农村公路建设前要做好调研研究工作

农村公路建设必须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要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时候还应当要超前于经济发展。因此,在农村公路建设前,必须要对所建公路沿线经济状况、产业特点、交通量等进行充分的调研。只有在充分掌握实际需要,才能科学地加以规划并进行建设,才能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

(二)农村公路建设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调研是基础,规划是前提。农村公路建设前,必须要结合调研,对所要建设的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适应地区发展需要。一是要针对建设线线走向进行科学规划,主要是对重要的乡级公路和县级公路。二是对建设标准进行科学规划。农村公路的建设,一定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确定公路建设技术标准,既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同时也要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三是要做好附属设施的设计与规划。工程建设后期的附属设施的完善程度,包括排水设施、安全设施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公路的使用寿命。

(三)要保障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有固定来源

建设资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保障,没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农村公路建设将无法实施。虽然近几年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了一个行政村有一条通往主干道的水泥路或油路的目标,但是距离真正的实现“户户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加之以前建设完成道路严重破损,今后的维修改造项目也会逐渐增多,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还很艰巨。因此,必须规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以保障农村公路建设顺利实施,不断提升农村公路的通达里程。

(四)农村公路建设补助分资金档落实

农村公路建设是实现小城镇建设的基础,近几年的农村公路建设从国家到省、市也都非常重视,在资金方面更是大力的支持政策。但是由于补助的标准只按照修建里程,所以为了保证任务的完成,同时节省资金,大部分道路都按照最低的标准修建,虽然实现了“村村通”,但大部分道路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造成了“前修后损”,造成了资金的极大浪费。因此,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政策要打破常规,结合实际,根据修建标准,如路面的宽度、路面的厚度等,制定多个补助标准;或者采用统一标准,在达不到标准或超出标准时折合成统一标准后进行补助。只有在不同补助政策的刺激下,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引导基层建设主体按照实际需要,修建不同等级的农村公路。

(五)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控制

农村公路建设始终是“民心工程”的代名词,因此农村公路建设质量也是政府和群众都关注的焦点。前几年由于建设速度过快以及建设资金的匮乏等原因,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控制不严格,建设质量不高,也是造成农村公路严重破损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加块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控制及监督,真正做到服务于民,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小城镇建设。

上一篇:fickle的意思中文怎么翻译下一篇:5 关于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