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人文关怀,打造幸福学校

2024-06-19

注重人文关怀,打造幸福学校(精选10篇)

注重人文关怀,打造幸福学校 第1篇

注重人文关怀,打造幸福学校

摘要: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师的幸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学校作为老师的保护伞,应该注重人文关怀,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营造宽松工作氛围,建设和谐人际关系;关心教师健康,丰富精神生活,以实际行动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打造幸福学校。

关键词:幸福、人文关怀、需要、和谐、健康

“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事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与人性化教育的职业。”①只有幸福指数高的人,才能更加投入地工作。幸福的教师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一个不幸福的教师只能逼迫学生,无法让学生体验到人生的幸福。没有幸福的教师,幸福的教育将永远无法实现。因此,教师幸福是教育幸福的前提,教师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不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学校的需要,更是教育的需要。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呢?

一、注重人文关怀,满足教师合理需要

满足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政治需要。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关注学校的发展,是教师的民主权利,也是教师的精神需要。“学校参与式管理不但考虑了教师的心理因素,而且注重强化人本的管理。”②教师的任务并不只是教书,自主参与学校管理也是教师职责的一部分。学校通过校务开放、教代会、教工大会等途径,把学校的成就、发展前景和重要决策告诉教师。把学校的改革方案、考核方案、奖惩制度、重大活动方案等向教师公布,让教师了解学校管理工作的情况,让教师有了当家作主的感觉,畅通民意渠道,倾听教工呼声,不但可以增强教师的群体意识,还能为领导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提高领导的决策水平,让学校的工作决策符合师生意愿,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才可能建立,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才可能被激发出来,教师参与是学校成功发展的关键。③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幸福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④ 一个教不好书的老师在学校里无论如何是不会幸福的,只有幸福的老师才有可能获得

人们的信任和专业的发展。在教学管理中,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服务,为教师的学习与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管理。学校要甘做云梯,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平台与空间,尊重人的发展,贴近人的需要,努力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铺路搭桥,努力创造条件和采取各项措施,真心帮助教师的专业成长,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让教师迅速超越自己,快速发展。

如,我们华罗庚中学为我们教师的成长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比如说学校经常举行各种比赛,如说课比赛、解题大赛、论坛比赛等,给教师创设了互相学习、和谐融洽、敢于交换意见的合作交流平台。学校通过各种比赛活动来关心、培养、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工作,充分提高了我们的积极性,让我们教师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使广大教师充分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乐趣,在幸福和适当的压力中提高自身的素养。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学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有序、公正的竞争环境,营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营造了一个幸福的教育场!

二、营造宽松工作氛围,建设和谐人际关系

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形成团结、和谐、进取的校园氛围,对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凝聚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宽松的工作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是促进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正如胡锦涛同志说:“大力发展奋力攀登的创新文化,培育相互友爱的人际关系,保持宽松自由的工作氛围,营造团结和谐的组织机制。”学校要“软硬兼施”,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的环境,让老师舒心地工作,幸福地教书。首先,学校要在硬件上下功夫,改善教师办公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办公室是教师学习、工作的主要场所之一,创设文明、温馨、舒适的办公室,不仅能为教师营造和谐健康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教师愉快工作,而且也为广大学生作出榜样。如我们华中一直努力改善教师办公环境,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教师办公条件的改善,积极开展星级办公室评比活动提升我校办学品位,优化育人环境。

其次,学校要着力于软件建设。古人云:“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学校要大力倡导和谐相处、诚信宽容、沟通理解、互谅互让的人际关系。同时,学

校要加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引导公平竞争是搞好人际关系的核心。”⑤有了良好的竞争氛围,人际关系也会得到进一步改善。最后,学校必须从抓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出发,大力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努力营造和谐、宽松、团结的人际关系和温暖愉快的心理氛围,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如我们华中大力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省市及学校各项荣誉、评优奖励向一线教师倾斜,校领导、中层行政主动让给教师,让教师在学校有家的氛围,有家的温暖。

三、关心教师健康,丰富精神生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健康人的必备条件,也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培育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意义。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决定着教师的幸福感,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优化学校育人氛围”。⑥

首先学校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管理,真正把教师心理健康作为学校发展的大事来抓。“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应多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关心教师心理健康。”⑦教师的健康不仅是促进自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需要,而且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心身健康的学生的客观要求。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定期组织保健讲座、心理健康讲座。学校要定期进行体检,防病治病,了解教师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精神 ,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学校要提供锻炼身体的设备与时间,办好“教工之家”,定期开展教职工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促进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形成统一和谐的氛围。丰富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教职工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文明健康的各类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积极健康的校园精神文化生活氛围,能使教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身心得到调息,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有利于提高我校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水平。

当然,除了人文关怀,教师还需要物质待遇的提高。学校要尽力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提供与教师付出的努力相适应的福利待遇,只有精神和物质双管齐下,才能切实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学校不能从工作上完全减轻教师的压力,但是可以对教师家属给予人文关怀,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在小孩读书、医疗、配偶工作等方面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减轻教师的生活压力,这也是提高教师幸福指数的明智之举。这样,全体教师及其家属心暖、心齐、劲足,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

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教育不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是一种幸福的事业;教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艺术的创造;教育不是无私的奉献,而是自我的实现!学校是我们老师的保护伞,应该给予我们人文关怀,为我们营造宽松工作氛围,促进我们专业的发展,关心我们教师的健康,丰富我们教师的精神生活。这样才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学校的魅力,才能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幸福学校”的幸福!

注释:

①《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肖川,新华出版社,2008年8月

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刍议,赵志荣、温金河,教学与管理,2012年15期 ③教师参与:学校成功发展的关键,宋明钧; 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4期 ④ 幸福感——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高婧,南方论刊,2008年03期

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校园和谐氛围,段新满、张文涛,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9月第5期

⑥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优化学校育人氛围,马先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05

⑦教师心理健康浅论,李海宏,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S1期

注重人文关怀,打造幸福学校 第2篇

到2011年,全行现辖4个支行、132名员工,贷款、存款、利润分别达到60亿元、17亿元、1.6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速分别达到34.9%、19.9%和27%。各项经营指标位列全区系统三甲,管理职能考核连续二年全区系统第一,综合考核连续二年全区系统第一,保持“六无”历史记录,精神文明建设连年丰收,全行呈现出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绩优的良好局面。

一、凝炼先进理念,以精神激励员工心气

(一)用目标激励心气,让员工阳光自信

##市地处##呼包鄂“金三角”核心位置,是草原钢城,稀土之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历史渊源,##市积淀了草原文化、移民文化、工业文化水乳交融的文化底蕴。##市银行成立以来,受这种浓厚地域文化氛围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强、和谐、超越”的文化特质,秉承优秀地域文化,挖掘自身文化特质,顺应员工共同心愿,##市分行确立了建设一流团队、一流银行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优秀团队、和谐银行、幸福家园”的企业愿景,就是要打造“高凝聚力、高忠诚度、高执行力、高自律性”的一流员工队伍;把

##市银行建设成全系统“文明礼仪的窗口行、经营管理的标兵行、安全和谐的先进行、改革创新的先锋行”,成为员工“学习学校、成长阶梯、人生舞台、健康中心、快乐港湾”。企业愿景的提出,极大了激发了员工的向往、热情和斗志,统一了员工和企业的目标方向,员工为有幸能够成为##市银行的一员而自豪和骄傲,为了建设更加美好的银行而自觉发奋努力。

(二)用精神激励心气,让员工满怀激情

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景,全行员工团结和谐,发奋努力,无怨无悔,形成了人人居安思危、处处变中求强、个个创优争先的氛围,一件件感人事迹,一个个先进模范,用实际行动凝炼了“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并将其诠释为:知难而进、永不止步的进取精神,奋发图强;以人为本、关爱互助的团结精神,和谐共处;恪尽职守、尽职履责的敬业精神,责任至上;乐于奉献、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爱行如家;勤勉敬业、勤思笃行的好学精神,永不自满;超前创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居安思危。一个有精神支柱的企业注定会充满活力,活力源自员工昂扬向上的情怀。

(三)用关爱激励心气,让员工快乐幸福

我们努力地工作是为了幸福的生活。建设精神家园,就是让员工从心底里感受幸福。“享受进步,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在##市分行已经成为一个信念,一种状态,一种追求。

凝炼文化理念,建设精神家园。我们不断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全行经管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之成为引领稳步前行的灵魂

和航标;我们努力使这些文化元素在员工中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让全员共享精神“盛宴”。

二、打造优良环境,以氛围塑造员工心灵

建设优美的工作环境。办公和营业环境宽敞明亮,整洁美观,规范有序,一尘不染,文雅健康,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内心感到自豪、欣慰、轻松、快乐。

建设优秀的舆论环境。制作荣誉、历史、党建、支农、廉政和文化展示墙,悬挂行为规范、励志格言,制作电子文化园地、视频宣传片、文化理念屏保,开办内部网站,文化理念进办公楼、办公室,进活动室、食堂。进入##市银行就能感受到浓厚的、强烈的、清新的文化氛围和文化品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仅愉悦员工的心情,调节员工的情绪,提高员工的快乐指数和幸福指数,更重要的是向员工灌输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廉洁从业的思想品德、积极进取的传统美德,用文化熏陶、感染员工,凝聚力量。

建设优良的人际环境。把客人当家人,视同事为亲人,通过多年的建设,在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建立起一种与人为善,豁达包容,以诚相待,以心换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关系,营造了一个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绩优的良好氛围。##市银行就是一个富有亲情,充满温馨和快乐的幸福家园,员工开心、和谐地在一起工作,享受着银行“大家庭”的幸福。

建设优质的生活环境。建立职工食堂、午休室,员工不仅可以吃

到放心、可口的饭菜,而且午休可以不用回家;建立活动室、休闲室,员工工间可以健身活动,也可以去喝茶、听音乐、看电影;建立图书室、阅览室,员工可以工间读书看报,也可以借阅图书。优越的生活、学习、活动环境,健康了员工身心,提升了员工品味,增强了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建设优越的文化环境。贴近员工,贴近生活,贴近工作,将文化活动制度化、人本化、经常化,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组织读书活动、学习交流、心得评比,开展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礼仪比赛,举办书法笔会、摄影展、茶艺讲座,成立舞蹈队、举办文艺汇演,提升员工素养,陶冶员工情操,丰富员工生活,激励员工昂扬向上,奋发努力。

三、实施素质工程,以学习开启员工心智

(一)搭建学习的平台,让员工享受成长

加强制度建设,营造学习氛围。制定素质提升计划和实施方案,帮助指导员工设计个人素质提升目标,实现素质提升制度化、目标化、责任化,加大表彰、宣传先进典型的力度,在全行营造为了员工、关爱员工、成就员工的良好机制,形成全员学习、团队学习、快乐学习、终生学习的浓厚氛围。

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建立教育培训、岗位锻炼、网络学习、进修深造、结对传带、内外交流、团队训练、参观考察等多途径、多形式的员工培养机制,每年培训课时在400小时、300人次以上,每年派员工参加上级行的调查、审查、检查学习锻炼人员在30

人次以上,充分挖掘员工资质潜能,提升员工思想境界,提高员工工作能力,激发员工团队精神,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努力将员工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员工在学习中收获了乐趣,在进步中找到了自信。

(二)提供展示舞台,让员工享受成才

制定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不断加强对青年员工的培养和锻炼。组织员工去农村、下车间、进社区、到军队,体验生活,锤炼意志,陶冶品德;安排员工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对青年人才定向进行岗位轮换,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合理安排工作,让员工因工作而充实,因付出而快乐,因收获而欣慰。到去年末,全行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取得银行业从业资格、取得中级职称的员工占比分别达到78%、44%和42%。近三年来,全行先后有17名青年人才得到了提拔重用,在改革发展的的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三)建立激励机制,让员工享受成就

有效配置人力资源,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去做合适的工作,用人之长,人尽其能。在工作中,员工体现自身价值,做出应有的贡献,得到肯定和尊重,心理上得到满足和平衡,享受到工作的乐趣和人生意义。

评选先进典型,在晋级晋升、绩效倾斜的同时,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宣传,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2010年和2011年,我行连续两年获得自治区分行经营管理考核第一名,共获得20个专项奖励,在全系统的视频会议上,我行一次又一次地上台领奖,员工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建立制度,评选“五好员工”、学习型员工标兵、岗位能手标兵、金融服务标兵、道德模范标兵等先进典型,加大奖励力度,2011年我行共奖励员工59人次,奖励金额达23.6万元,以物质和精神鼓励,激发员工学知识、练技能、当能手、做贡献的积极性,在全行形成人人工作上争当先锋、发展上争做标杆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合规建设,以制度指引员工心路

规范言行,树立员工形象。没有规不成方圆。关爱员工就要对员工负责。从原则着眼,从细节入手,严格管理、严肃纪律、严格要求,让员工平心静气,身正影直,健康成长,幸福长久。

一是引导员工自爱,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制定、落实《金融服务规范指引》,熟记、严守员工行为规范,开展文明礼仪培训,组织礼仪比赛,加强突击检查,及时处罚通报,从言谈举止到仪容仪表,一点一滴,坚持不懈,矫正规范,习惯固化,树立银行员工文明儒雅形象,让员工在心中坚守,在行中努力。

二是引导员工自强,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认真执行自治区分行“立足早、突出好、力求快”的工作要求,严格落实我行“从严、从细、从实”的工作原则,按照标准、执行、监督、奖罚“四位一体”基础管理制度体系的要求,新建、修订80余项内部管理制度,基本达到“所有工作都要在制度控制之下,工作规则覆盖所有岗位”的要求,落实责任制,提高执行力,内部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在实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同时,员工的工作行为得到规范,员工的工作能力得到认可,员工的受尊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更加切身感受到“严”才是真爱。

培养良习,增强员工内功。心有多远,路就有多远。心路的修筑靠自觉,更靠约束。首先是加强教育,典型示范,转变员工的传统观念,让员工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增强学习意识、合规意识、廉洁意识、安全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奠定思想基础,让员工更自觉、更主动。

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实现监督检查制度化、经常化,及时发现和纠正员工工作和行为存在的偏差,增强员工的执行能力和自律能力;加大惩戒,强化警示,2011年共处罚116人次,罚款 6万多元。引导员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促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工作行为和生活行为,提高内在修养。

崇尚道义,培养员工爱心。将服务制度化、公益责任化,以热情周到、专业高效的服务,赢得客户的尊重和信任;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全行累计捐款达10.5万元,树立了银行员工良好的社会形象。

五、注重人文关怀,以情感滋润员工心田

管理员工健康。建立《员工健康管理制度》和《员工健身管理制度》,将员工健康上升到组织管理高度,对员工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的目标、要求和途径进行规定。组织观看心理健康讲座,定期聘请专家进行辅导,工间听音乐、喝茶,释放压力,调节心理,疏导情绪,解除障碍,放松心情,让员工心理健康;坚持做工前操、工间操,乒

乓球队、羽毛球队常年活动,定期户外远足、拓展训练,每年进行体检,强健员工体魄,健康员工身心。

满足员工需求。重要决策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收集和采纳员工合理化意见建议,满足员工的诉求意愿,让员工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感受到应有的尊重,更加自觉地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充分尊重员工的个性、意愿和选择,在创造条件帮助员工成长、成才的同时,努力满足员工的工作需求,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让人得其所、人尽其才、人享其乐,不断激发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近三年,我行先后为51名员工调整了工作岗位,为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和快速成长创造了条件。

坚持民主集中制、职代会制度,坚持行务公开、财务公开、重大事项公开制度,坚持民主评议制度,让员工参与管理,监督管理,满足员工民主管理意愿,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

调节员工心态。完善制度规定,保护员工合法权益;定期开展思想调查,开通网上论坛、开展谈心谈话,鼓励员工畅所欲言;定期组织员工交流、设立行长信箱和行长接待日,鼓励员工敞开心扉;征集合理化建议、召开女工座谈会、老干部座谈会和青年员工座谈会,精心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倾听员工心声、了解员工意愿,沟通思想,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稳定心态,调节情绪,让员工敞开心扉,从容淡定,包容和善。

丰富员工生活。全员参与,共建共享,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和放心、舒心的物质生活,让员工在##银行这个集体中感

受到如家般的温暖、快乐和幸福。

增进员工感情。生日必贺、喜事必庆、住院必看、困难必帮、遇事必谈,为员工排忧解难,送温暖慰问员工,将人文关怀渗透到员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市分行的文化建设赢得了广大员工的认同,得到了上级行的肯定,先后被总行及全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授予“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被总行授予“学习型银行标兵单位”、被##自治区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建行以来共获得100余项集体荣誉、80余项个人荣誉。荣誉的取得是对工作的肯定,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学校管理应注重人文关怀 第3篇

一、以宽容之心待教职员工

人皆有渴望被人理解、认可和肯定的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 特别是教师, 作为社会文化的继承人和传播者, 他们的文化层次, 审美倾向和个人需要的档次都较高, 他们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育人工作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他们在默默奉献的同时, 渴望自己的人格受到尊重, 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受到肯定和赞誉, 渴望独特自我的实现。他们所从事的育人工作是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心理上的安全与自由是创造的两个基本前提。而一些管理者认为:管理就是运用自己的权威, 采用指示、命令、决定、规划、计划等措施, 通过学校的行政组织, 对学校进行管理。还有的管理者认为:管理就是“管、卡”, 就是控制、命令, 于是乎, 我要求你照办”、“我命令你执行”、“我惩罚你服从”。诚然, 运用行政方法管理是管理学校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 它是统一全校行动, 使学校正常运转, 提高管理效率常用的一种方法。只要有行政工作存在, 只要有上下级存在, 这种方法就不可能废除。但是, 行政方法不等于强迫命令, 不等于独断专行。它必须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 符合并反映客观规律的需求, 它必须从实际出发, 符合教职员工的意志, 否则, 只会扼杀教职员工的灵性和创造力, 压抑教职员工的激情和个性。

学校的长足发展在于教职员工的不断创新。要创新就需要学校为教职员工的创造性劳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良好氛围;这就需要管理者学会正确看待政令畅通、角色责任与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的关系;这就需要学会宽容, 以宽容的心态对教职员工新颖、奇特的思维火花加以热情呵护, 促使思维奇异的教职员工的创新火花燃烧起来。

学校的良好声望在于特色, 学校特色是否能够形成, 关键在于能否有一批既个性张扬、棱角鲜明, 又技艺超群的老师, 而那些真有特长, 真有个性的教师, 往往都有独特的思维、习惯、爱好和处事方式。所以管理者应有容人、容言、容事的气度和雅量。以欣赏的姿态倾听来自教师的具有个性的声音, 并善于发现每位教师的优势和潜能、支持催生教师创新的成功。

以宽容之心待教职员工, 不仅是一种教育境界, 更是一种管理智慧, 还是一种人格魅力, 从人文关怀角度定位管理策略, 应从宽容开始。

二、实施人性化管理

法国作家拉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有一天, 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当北风呼啸而来, 凛冽刺骨时, 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 把大衣裹得更紧了;当南风徐徐吹来时, 行人顿觉风和日丽, 于是脱掉了大衣。

学校管理者对教职员工的管理, 如果一味搬用部队“铁的纪律”、移植企业冷酷的处罚措施, 会造成教职员工与领导的思想对立, 导致教职员工以敌对情绪来抵御“北风的寒冷”, 情绪问题会使工作产生负效应。“南风式”的管理, 是一种关注自身需求的人性化管理, 它不仅能给教师带来“风和日丽”的好心境, 也能给教职员工带来善良、友好、温暖、安全的感受。作为学校管理, 教育与管理的理念应是以教职员工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本, 其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实现教职员工充分而自由、主动而生动、全面而独特的发展。这需要启动教职员工的自身之力, 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潜能。而要使管理者与教职员工相通相融, 要向教职员工施予温和的“南风”, 就必须放弃以管理者为中心的定式, 摒弃以训斥、命令、控制、束缚为标志的刚性管理手段, 创造具有亲和力的学校人文生态环境, 使教职员工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好、鼓舞。这样才会使教职员工以“校兴我荣, 校衰我耻”, 为出色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而乐此不疲。

三、恰当激励促进目标实现

注重人文关怀,打造幸福学校 第4篇

首先,人文关怀可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调节教师个体的不良因素。“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一句话,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以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高尚职业。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指引着下一代的幸福未来,他们的幸福直接影响着自己的生活、工作,更决定着祖国下一代的幸福

“人文关怀”可依托学校文体设施齐备的优势,建立文体活动中心,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经常组织多种业务竞赛和教学技能比武,达到教师业务素质提高和职业生活充实的双赢;还可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和举行内外联谊活动,拓宽教师视野和生活空间,让教师在忙碌中有充实感,在充实中产生工作有幸福感。注重人文关怀,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期待着在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教师都能快乐的工作、幸福的生活!

其次,围绕“人文管理凝聚人心,快乐管理创生效能”做文章,建立“尊重、赏识、关心”文化,打造人文和谐校园,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要“善待教师、善待学生、善待家长、善待自己”,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等困难,使教师感受到学校的亲情与关怀。创建多种形式的艺体活动,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学校要执行校务公开制度,建立公示制度,设置校长信箱、健全教代会、民主评议制度、评教评学制度等,促进民主办学和民主管理。提升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体现人本化管理的魅力,让老师们觉得学校领导心里装着他们。人文管理的落实、高尚师德的塑造、专业素质的发展、多彩活动的开展,使教师重新找到职业的幸福感,是使教师提升素质、实现自身价值的“绿洲”。

注重人文关怀 加强心理疏导 第5篇

自XX年XX局组建第一支烟草专卖稽查执法队伍以来,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大,人们对烟草专卖的意识不断加强,截止目前为止仅XX烟草专卖执法人员已有500余人,这支队伍已成为了XX市卷烟市场管理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扮演着维持辖区卷烟经济秩序、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但无证经营(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经营卷烟)的管理一直是专卖管理的重点和难题,由于过去的执法活动中多方面的原因引发了执法队员的一些心理误区,这直接影响着这支队伍的执法形象与执法水平,成为建设一支高素质水平执法队伍的薄弱环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在烟草专卖局针对无证经营行政执法中应加强和改进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现笔者就此进行探讨。

烟草专卖执法队员管理无证经营有五种心态

1、同情型

在烟草专卖市场管理中的无证经营户,相当一部分人是就近在马路边摆摊设点,靠经营卷烟维持生计的“弱势群体”,一旦对其进行强制取缔,势必影响他们的生计,造成一定社会不和谐因素,因此有部分执法队员对其抱有同情的心态,认为其可怜,路边摆个烟摊维持生计不容易,非到必要情况下,不会对其进行强行取缔,能摆就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督导检查了,领导催一下就去整治一下,打声招呼,工作不积极主动,整治不到位,造成无证经营经常反复。还有对一些虽然有固定场所,但不符合合理化布局,无法办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经营户,认为强行取缔对个体户损失大,而不愿意去做工作;另外就是对一些

不符合标准的广告牌,打有“烟酒专卖”“烟草批发”等字眼的店招也认为能过得去就过得去,整改一块招牌要几百块钱,怕个体户受损失,当好好先生。

2、威风型

在工作中,部分执法队员认为所有违反烟草专卖法或者占道无证经营并公开摆卖的都是刁民,仗着自己有权执法,而对他们耍威风,认为需要狠狠整治,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动不动就收摊子、踩卷烟、撕包装,习惯以执法者自居,高高在上的心态,不愿俯下身子,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法律法规宣传疏通,在人们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给烟草专卖执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一些无证经营户对烟草专卖局执法队伍十分不满。

3、自卑型

在烟草专卖执法队伍中,一部分队员来自部队转业干部,一部分是大中专毕业,认为自己有才华、有本事、有能力,而当烟草专卖市场管理执法人员仅仅是管理无证经营和卷烟零售户,天天在市场上走访,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认为专卖管理工作没有干头、没有出息、没有前途。特别是目前社会大环境,到处都张贴“吸烟有害健康”、“禁止吸烟”,控制烟草,烟草行业所存在的环境都是受排斥的,虽然也是执法机关,但工作收入、社会地位、收尊重程度都较低,比起公安干警、税务人员、工商执法差得多,从而引发自卑感。

4、畏难型

由于烟草专卖无证户管理的点多、线长、面广、情况复杂,管理相对人违法违章行为普遍、多发、易重复。今天在街头踩了这个无证,明天他又在街尾摆卖了;这个铺子虽然刚暂扣了卷烟,执法人员一离开,他暗中又在销售了,没有办法根治。由此,产生了管了也是白管的消极态度,对这些打游击的无证经营行为采取走访过的管理。

5、胆怯型

烟草专卖市场管理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取缔、整改、暂扣一些违反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当事人地行为势必要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而现阶段有些市民素质低下,极端的认为行政执法太过于强势,由于利益的冲突,在执法过程中我们经常碰到暴力抗法行为,管理的相对人漫骂、殴打执法队员的事件经常发生,有的甚至还口头威胁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从而得部分执法人员形成了胆怯心理,他们对违法违规行为不敢去管,害怕打击报复,工作中不主动,不积极,消极的跟在别人后面跑龙套。一旦遭遇暴力抗法行为就躲在一边,不敢出面去解释和维护,怕惹火烧身。

产生上述五种心理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与社会的认同,执法人员自己的理解,领导的教育培训是息息相关的。由于我们一些执法队伍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还不到位,只要求执法人员去努力工作,而忽视了执法人员的心理状态,没有积极正面的去引导和纠正,使得部分执法人员心理误区越来越大,心情压抑。这样长久以来,在矛盾的心情下开展工作,不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身健康,而且使得烟草专卖市场管理工作难以上水平、上档次。就如何帮助这些执法人员走出心理误区,以积极向上的心理开展烟草专卖市场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做工作。

一、加强思想教育,培养队员安身履职的责任感。

烟草专卖市场管理工作是为了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本身是一项十分光荣的职业,烟草专卖局目标就是要使广大卷烟消费者拥有良好的卷烟消费环境,不被假冒伪劣卷烟所危害,为地方财政收入和卷烟品牌销售保驾护航。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已占国民经济较大比重,伴随而来的是:城市流动人员增多,下岗职工增多,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经营,而卷烟销售又是一项小本小利的生意,且不缺买主,所以造成无证经营的现象日趋严重,给烟草专卖市场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烟草专卖市场管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已经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现在,烟草专卖局队伍素质逐渐提高,装备更精良,与此同时,烟草专卖执法队伍全面提倡文明执法,坚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堵疏结

合,改变了市民对烟草专卖执法队伍的不良看法,逐步在广大市民中树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因此,我们要通过抓党建工作,抓队员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队员的素质,使大家明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体面的,是光荣的,我们的困难是暂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的任务是重的,责任是大的。

二、抓好业务培训,提高队员依法行政的执行力

烟草专卖市场管理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它总是牵涉到事物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用各方面的知识去驾驭它,特别是法律法规知识,它是我们正确行驶行政处罚权的保障。但实际工作中,个别队员在执法中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对每一违法违规事件进行有效管理,而是采取“以暂扣代替管理、以罚款代替教育”的手段开展行政执法,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同时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和多元化的烟草专卖市场管理要求,感到一筹莫展。每当执行起任务时,无话可说,造成了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现象。因此,对广大队员进行系统的执法培训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这也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队伍素质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三、深化内部改革,调动队员主动谋事的积极性

内部推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运行机制,实行管区承包责任制,就能使广大干部、职工自我加压,激发危机感、使命感、责任感,变“要我干为我要干”,队员的工作热情才会提高,责任心才会不断加强,全面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才有了保障。依法管理的水平提高了,才能在规范烟草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就能赢得社会的赞扬,从而引起社会对烟草专卖局工作的极大关注,队伍才有希望、有前途。

四、倡导执法为民,铸就队员服务消费者的使命感。

烟草专卖市场管理是为广大卷烟消费者创造一个规范、稳定、放心的卷烟消费环境,这既是国家利益所在、地方政府利益所在,也是广大卷烟消费者的根本利益所在。因此一部分

人违反烟草法律法规无证经营,由于其进货渠道得不到保证,自身也不熟悉烟草专卖法律法规,不具备辨别卷烟真伪的能力,这就给制售假冒伪劣卷烟的不法份子提供了可趁之机,成为假冒伪劣卷烟向消费者渗透的薄弱环节,破坏了正常卷烟经济秩序,间接的损害了卷烟消费者的利益。我们要通过联系当地政府、当地社区和街道办事处,深入了解无证经营者的生活困难,查处与教育相结合,堵梳并举,通过社区为不能办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经营者另谋生计,彻底从根源上解决无证经营行为;另外在条件允许、符合合理化布局的情况下尽快办理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设立便民服务点,从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出发,尽量满足经营者的意愿,改善城市卷烟消费环境,建立良好的卷烟经济秩序,提高卷烟消费者的消费质量。

党建工作必须注重人文关怀 第6篇

党建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了党建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党建工作对象是人,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提高说服力、增强影响力,又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从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

1、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是我党历史经验总结的正确方针。在创党初期,我们党把关注和争取劳苦大众的利益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得到了包括农民、工人在内的社会上绝大多数阶级、阶层的充分认同和积极响应,使党的力量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在抗日战争时期,党把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沦落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广大同胞表达了最深切的同情,作出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激发了国内各党派、各社会团体的爱国热情。党建工作对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确保各级政府、基层组织和社会团体正确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受长期以来左的思想的影响,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与迅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相衔接,呈现出一些负面效应。最主要的表现在于虚,在于抽象空洞,开口就是马列,动辄就是说教,不分受众、不顾场合,文山会海,理论一大堆,工作没结合,用之于四海皆

准,对工作对象的基本权益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强调了政治性,弱化了人性,强调了社会性,忽视了个性,忽视了新生社会阶层的利益,将党建工作脱离了社会现实,把党建工作与人文关怀割裂开来,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假、大、空的代名词。改革开放以后,党始终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及时拨乱反正,明确了党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强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可以说,党的建立、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一个坚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就是不断实现中华民族和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过程,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优势和执政智慧。

二、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要充分了解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层化和利益格局多元化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向社区人、社会人转变,人们因职业、行业、居住小区、户籍、年龄、经济收入的不同而拥有多样化社会地位、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表达出现了严重不平衡性。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已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当务之急。

建国以来,我们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利益表达诉求机制,它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包括有政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信访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提供了基本的制度环境。但不同人群在使用这些制度资源的过程中明显呈现出不平衡性,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文化程度和利益诉求表达主体意识等的差异,城市人群和社会的精英阶层利益诉求表达较为充分,而农村人群和基层群众明显处于劣势,时常存在诉求表达渠道不畅、受理不力等情况,更谈不上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因此,要在党建工作中重视建立合理平等的利益诉求表达制度,实现制度内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的通畅。一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要适当增加农村人群和基层群众在各级人大、政协等组织的代表名额,让不同的利益主体都有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平等机会;二是改革和完善信访制度,严格执行信访回复制度,推行信访受理责任制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基层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畅通,及时了解、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预防和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三是落实人民群众的决策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要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完善立法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监督制度,不断拓展人民群众的监督渠道,搭建公民参政议政的平台。只有从制度上保障落实人民群众的话语权、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才能让不同的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都得到充分表达。

三、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要落实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上。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是解决现阶段一切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党建工作实现人文关怀的根本动力。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贫富悬殊拉大,信用缺失严重,新旧矛盾交错,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增多,各种利益的碰撞和冲突加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思想领域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党建工作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既要深化改革、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又要考虑人们的承受能力、维护社会稳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推进改革,用改革的办法促进发展,只有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才能探索统筹发展的新路,才能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善待改革发展中因利益调整而暂时受影响的群体,才能倾情帮助困难群众,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使每一个社会成员理解改革、关心改革、支持改革,使改革真正深入人心、利益共享、促进发展、形成和谐。

四、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要落实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胡锦涛同志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基本价值取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着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体现着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体现着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共产党与人

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最终受益者。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人越是得到全面发展,就越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就越能促进社会和谐。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立足点与出发点,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最广泛最充分地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让社会各阶层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形成人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共处的局面。

五、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要落实到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上。要尊重民意、顺应民心。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牢记“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这个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在决策上,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利弊得失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当务之急,坚决不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不搞劳民伤财的达标升级活动,不搞沽名

钓誉的“形象工程”,也不掩饰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围绕如何把为群众服务的事情办得快、办得好去改革内部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实现行政提速、服务提质。要体察民情、维护民权。坚持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勤政为民、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注重实际、少说多干,做到讲真话、听真话、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浮躁浮夸、弄虚作假,坚决反对欺上瞒下、追名逐利,坚决反对强迫命令、欺压百姓,切实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得以真正实现。

六、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党建工作的对象是广泛的,既包括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又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必须凭情感说话、凭信用说话、凭公正说话、凭事实说话、凭历史说话。要注重物质关怀。强化对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调整,鼓励艰苦劳动、合法致富,打击不择手段、非法牟利;调节过高收入,扶助弱势群体,压缩行业差别,抑制不合理分配,共创社会和谐,共享改革成果。要注重精神关怀。要突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让一切有益于社会的财富充分涌流。要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顺应群众的发展意愿。要相信人的能力,肯定人的价值,尤其是那些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和显著成绩的人。要真情真心关心每一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对生活严重困难、遭遇自然灾害、个人职位升迁以及犯了错误等处于特殊时期、面临特殊情况的党员、干部、人才和群众,要倾心尽力,给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人文关怀 第7篇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所以不应是满脸严肃的说教,而应像像暖暖的阳光和春风,从透入人的心脾,吹动心灵的.门窗开始,引领人们由平凡起步迈向不平凡的境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注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工作要关注人们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要注重心理疏导和情绪引导,要注重采用最新的传播媒介,从研究人、了解人开始并最终服务于人,从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追求.

作 者:裴建军 PEI Jian-jun 作者单位: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局,河北,秦皇岛,05005刊 名:学理论英文刊名:THEORY RESEARCH年,卷(期):“”(23)分类号:G410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高校教育如何注重人文关怀 第8篇

一、高校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

(1) 一些学生受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 缺乏情感交流, 亲子沟通渠道狭窄或严重不足。

(2) 家长对孩子确立教育目标缺乏理性, 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和爱好为依据, 而很少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以及社会的需求等。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而忽视了心理素质;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培养等。

(3) 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 如溺爱型、严苛型、放任型, 势必使孩子形成怯懦、盲从、消极、不诚实、缺乏自信和自尊等性格特征, 或者是放任自流, 使孩子形成不守规矩、懒惰、行为散漫、缺乏责任心等特点。这样的孩子, 对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缺乏自我约束, 易走入歪道。

二、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工作思路和手段, 关注大学生个体独特性、深层情感和发展需求, 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 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造就和养成健全的人格, 是实现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重要途径。现在的大学生多为“80后”一代, 大多是独生子女, 都是家庭的中心和宠儿。进入大学, 远离父母, 会产生失落感。而且,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 每一个学生都将面临一系列的人生重大课题, 这些人生课题会带来诸如人际关系、学业、情感、就业等方面的新问题。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 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 使本该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他们常常被“内忧外惑”困扰。又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旧观念, 他们多不敢主动接近老师。所以, 非常需要教师主动走近学生, 关心学生, 对学生的疑惑给以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疏导, 用爱温暖学生孤独、迷茫的心灵。因此, 实施人文关怀可以有效预防和阻止学生心理疾患的发生, 为和谐社会培育和谐人才,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解决途径

1. 狠抓队伍建设, 加强理论学习

(1) 狠抓队伍建设, 提高科研水平。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 德育主任、教导主任、各班主任以及学校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题组, 制订完善的科研计划、方案, 在人员、经费、设施等方面优先给予保证。

(2) 加强理论学习, 加大师资培训。定期邀请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来校指导、讲学, 同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送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 开阔视野, 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3) 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 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 全方位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

(4) 注重档案及资料的整理和总结工作。建立研究对象跟踪档案、课题组成员工作档案等, 对开展的每一步工作都能够做好记录, 并随时注重档案的整理、更新、完善, 为课题的深入开展提供扎实的事实基础。

2. 家庭的和谐

(1) 借助信访、电访、短信平台、家访、家长会及时反馈孩子在校生活、学习情况, 发挥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功能。

(2) 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

家庭环境之一: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之后, 更应注重孩子内心的细微变化, 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 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以民主、商量的口吻和孩子探讨问题, 努力消除“代沟”。并在生活中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树立其对人生的积极看法。

家庭环境之二:保护孩子的上进心创造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每个人都有上进心, 父母应保护、培养孩子的上进心, 父母要学会表扬、鼓励和赏识孩子, 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家庭环境之三:努力开展家庭文化活动, 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关系的形成和完善。

3. 高校应营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文化素质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学校要十分重视开展文化素质教育, 以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一所学校, 学生来自不同地域, 在一元文化的大背景下, 融合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 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校要将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努力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引导、鼓舞、塑造青年学生。独特的校园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使学生的才干得以充分施展。

4. 重视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大学生完成人格建构的重要途径。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 往往存在着一些人格缺陷, 如以自我为中心、脆弱、不自立、缺乏合作精神, 对公共事务漠不关心等。这些人格缺陷, 妨碍了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通过养成教育帮助他们完善人格是大学应提供的服务。养成教育主要是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 让学生在集体生活、文体活动、课堂学习、公益活动等各种场合逐步摒弃不良习惯, 养成文明守纪的人, 培养合作精神和独立生活能力, 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和关心他人, 树立社会责任感等美好的品格, 养成教育是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中, 在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和引导下, 自觉地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 完成理想人格建构的过程。

5. 对受处分学生进行转化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学生。”教育者的爱应该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爱, 包括受到处分的学生, 因为他们更需要爱。教育工作者只有怀着这种爱, 才能以极大的耐心、平等温和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违纪受处分后, 思想负担相对较重, 为此, 一方面, 教师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 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批评, 让他们认识到所犯的错误及其危害性;另一方面, 教师对受处分的学生要做到不冷漠、不歧视、不放弃、多关心、多交流、多鼓励, 真心实意地尊重、爱护学生, 跟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情感交流和爱的教育, 用真情和友爱去温暖他们, 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帮助他们消除思想上的种种顾虑, 看到前进的希望, 从而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注重人文关怀 优化学校管理 第9篇

一、尊重人——为教师创造民主的环境

尊重人就是要尊重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依法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利。要求校长以人为本,呵护每一位教师的心灵,注重人文的终极关怀,注重心灵的沟通,让每一位教师都身心愉悦,心灵舒展。但实际情况是,有的学校领导,却认为学校的决策有行政会、校务会议就行了,教职工参不参与无所谓,就是工会也“靠边站”。岂不知这正是对教职工缺乏尊重的表现。一旦缺乏必要的尊重就会使教职工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学校决策的执行。

因此,学校要确保制度民主化,管理情感化。如行政会议、校务会议的决策,应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发挥教职工在决策中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对学校人事、财务、收费、招生、基建、奖励等方面的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程序优先、科学运作。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大问题由教职工代表充分讨论,努力提高决策的透明度。

其次,多渠道使教职工能真正参与决策。可以通过发挥工会作用、领导定期征求教职工意见、民主评议等多种民主手段,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彼此沟通,互相了解,充分发挥民主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不仅能保证领导决策不断完善,减少失误,而且也能使教职工切实体验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把决策变为自觉行动。

二、理解人——为教师创设宽松的环境

学校是个群体,每个成员都希望被领导和同事接纳、理解、信任,可以从精神上找到寄托,感情上得以沟通,心理上达到平衡。理解人就是学校领导要充分信任员工,多换位思考,理解教职工的个性、爱好和需要。

由于教师年龄、性别、习惯、性格、爱好等因素的差异,需要也千差万别,有的教师希望得到领导的关心和照顾,有的教师期望领导的奖励和肯定,有的教师则需要领导的帮助和督促,这就要求学校领导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教师的各种需要,分清轻重缓急,真正做到政治上关心进步,思想上帮助提高,工作学习上给予支持,生活上给予照顾和关怀,从而满足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学校领导要看到每位教师付出的努力,多看教师的长处,多包容教师的短处。要理解教师的心态,体会教师的难处,琢磨教师的苦衷,特别要充分肯定、大力宣传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教职工。

三、关心人——为教师真诚地服务

关心人就是要真心诚意地爱护员工、关心员工生活,尽力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和教师心连心、心贴心,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学校在鼓励和帮助教职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要切实考虑他们感情上、生活上的需要。

政治上,关心他们,使先进教师向党组织靠拢。心理上,理解他们,保持教师的身心健康。工作上,多点鼓励,少些批评;多点引导,少些指责。思想上,多点沟通,少些猜测;多点理解,少些误会。情感上,多点真诚,少些虚伪;多点欣赏,少些伤害。生活上,真诚地帮助他们,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特别对教师生活上的困难,要问寒问暖,雪中送炭,并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谁有了烦恼,总能得到校领导的安慰和同情;谁有了成绩,总能得到肯定和鼓励……真正做到急老师之所急,想老师之所想,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以此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四、赏识人——为教师创设提升价值的空间

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得到赞赏,赏识与期待能给予人们无穷的力量。赏识带给教师被认可的满足感,带来成功的喜悦,带来自信。因此,学校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期待效应”,不仅要要求教师赏识学生、激励学生,自己也要赏识教师、激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抓住教师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做法,给予恰当评价与褒奖,鼓励教师做最好的自我。领导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赏识作风,会焕发出教师极大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赏识人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学校领导只有内心深处真正尊重、赏识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关心教师。因此,充分调动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需要学校领导尊重他们的民主权利,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从而使学校得到发展,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显著效果。

图书馆服务要注重人文关怀论文 第10篇

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服务功能是图书馆最本质的功能,为社会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而为社会服务是通过为人服务体现出来的。

图书馆服务的人文关怀就是要以到馆的所有读者(包括通过网络访问图书馆的读者)为根本,尊重读者的地位,维护读者的权益,以充分、优质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让图书馆资源通过读者为社会作贡献。

1人文关怀是图书馆服务的核心

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体现的是对人、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命运和前途的关心,提倡的是一种关注人类和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不断培植和发展人的价值需求,并努力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实践这种需求的精神,即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图书馆作为大文化的一员,其全部活动无不蕴含着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早有体现,阮冈纳赞的《图书馆五定律》中提到的四项“书是供使用的”“书是供所有人使用的”“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都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化。所以,图书馆要实现其自身价值,尊崇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在图书馆中营造人文氛围,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神;就是要以读者至上,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把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纳入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尤其是图书馆服务更要注重人文关怀。图书馆服务只有植根于人文精神沃野之上才是图书馆之所以在社会上存在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坐标。

如果缺失了人文精神,没有了人文关怀,图书馆就必然背离了其存在的宗旨,迷失其发展的方向。

2目前图书馆服务在人文关怀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图书馆中,人们已经有意无意地忘记了图书馆的人文本质,忽视了图书馆社会文化教育基本功能,其结果是,投入巨资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离读者却越来越远。

在国内制定的许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图书馆条例、规程中都没有涉及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描述,在图书馆工作中提出多年的“读者第一”等口号,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以至在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图书馆领导及员工忙于物欲的满足,无瑕顾及读者心灵的关怀。对读者人权和权利的严重漠视,各图书馆长期存在和延续的规章制度和收费服务形式给读者造成的消极影响及图书馆环境中教育职能和文化品位的蜕变,造成精神家园的荒芜。许多图书馆技术先进,但服务态度冷漠;工作人员操作电脑十分娴熟,而对读者却冷若冷霜;表面高喊服务读者,实际上在搞文化扶富欺贫;人文意识和人文素质严重缺失。这些,早已成为图书馆服务的痼疾。它会污染图书馆的文化环境,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扭曲读者的心理。因此,图书馆服务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和注重人文关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3注重人文关怀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

飞速发展的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图书馆解决的只是存贮、整序、检索、传递等问题,而没有解决服务与人文关系的问题。为了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服务应关注人文精神回归,这是不应回避的问题,也是关系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3.1图书馆服务要关注全体读者

关注全体读者首先意味着要树立公众意识,图书馆工作为的是向公众服务。要关注全体读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指出:每一个人都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这些规定说明公共图书馆是为所有人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不应有任何年龄、种族、国籍、语言等限制,应尽可能地向所有人敞开知识的大门。日本图书馆对利用者的限制很少,这一点表现最突出的是公共图书馆,任何人不凭证件可以自由出入,随意阅览书刊资料,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大门是向所有使用者敞开的。

3.2图书馆服务要平等对待读者,尊重读者的权利图书馆是体现人类自由、和平等理想的圣地,

“图书馆面前人人平等”是图书馆界的人权宣言,图书馆服务的人文关怀要求图书馆以博爱精神关注每一个读者,尊重每一个读者,坚决维护读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图书馆读者应享有的权利至少有以下方面:

3.2.1平等享有取得读者资格的权利。

3.2.2平等享有阅读的权利。

3.2.3平等享有个人人格和隐私不受侵犯的权利。3.2.4平等享有提出咨询问题的权利。

3.2.5平等享有参与和监督图书馆管理的权利。

3.2.6平等享有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的权利和义务。

3.2.7平等享有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权利。

3.2.8平等享有接受安全、卫生等辅助性服务的权利。

3.2.9平等享有对图书馆工作进行评价的权利。

只有充分维护和保障上述权利,才能真正体现图书馆服务的人文关怀,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充分尊重读者人格的、温馨的、平等的文化环境,使每一位读者在没有歧视、没有等级、没有压抑、没有清规戒律的环境中,在自由平等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心情舒畅地获取信息。

3.3营造方便、人性化的服务环境

在服务环境上,图书馆要为读者营造方便、人性化的环境。

3.3.1馆舍位置要方便读者。日本图书馆界认为,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一般不应超过1~1.5公里,并提出了“把图书馆办在身边,办到生活中去”的口号。

3.3.2资源组织要方便读者首先,在馆藏资源的物理载体组织上要方便读者利用,要求图书馆在馆藏资源的布局上最大限度地拉近读者与资源之间的时空距离,如书库和阅览室采用大开间格局,设立新书阅览等。其次,馆藏资源的内容组织要方便读者利用,要建有一套完整的馆藏资源检索体系,在保证“检全率”与“检准率”的基础上,要考虑检索过程是否“省力”,从而方便读者利用。

3.3.3服务设施要方便读者首先应在建筑格局和家具摆设上考虑读者利用的方便,可采用大开间、灵活隔断的开放式建筑模式,各阅览分区是用低矮的家具进行隔断,给读者以通透、舒适的感觉。同时也要考虑到为弱势群体提供方便,为残疾人设置专门的设施,提供特别的服务,如轮椅通道、专用电梯等。

3.3.4服务方式要方便读者如实行“超市”式服务,简化手续,馆藏文献全面开架,读者自由选书,大厅总出入口处办理借还手续。可为读者提供方便的自助服务:读者可以通过借书终端、电话、E-mail等方式办理续借手续,还可凭一张具有消费功能的借阅证,在馆内得到复印、打印等自助式服务。在图书馆的门口设有还书箱,使读者可在任意时间内还书。

我们图书馆人只有在扎扎实实的工作中处处为读者着想,才能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才能体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3.4创新服务,提高服务的层次

任何事物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样图书馆服务需要不断地拓宽领域、提高层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这是人文关怀的最佳体现。

随着社会向信息化、网络化方向的不断发展,图书馆服务工作从满足书刊借阅的文献需求为主,转移到以满足知识信息需求为主,以知识开发服务为主要功能的模式。图书馆在做好基本服务工作的同时,更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3.4.1个性化信息服务,它是根据用户使用信息的行为习惯、爱好和特点,提供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的服务。

3.4.2专题咨询服务,即通过重点开发智力性资源、预测性资源、网络资源等,建立专题性的知识信息单元和序列化的知识信息单元体系,开展资源通报、情报调研、定题跟踪多项服务。

3.4.3网络资源导航服务,主要是网络资源信息报道、网络常用资源导航和专业网络资源导航数据库。

3.5纠正有悖于人文关怀的做法

要想创造一个让读者满意的人文环境,图书馆还必须纠正那些让读者不满的做法,如开馆时间太短,新书数量太少,新书上架太慢,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方式单一,咨询回复过慢等。不解决这些问题,人文关怀就无从谈起。

上一篇:尔雅 2016年12月舞蹈鉴赏期末答案下一篇:配电房建设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