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模块计划教案

2024-08-24

足球模块计划教案(精选6篇)

足球模块计划教案 第1篇

一、设计理念

本单元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依据中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通过设置不同难度体现分层次教学。同时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和要求,充分体现以身体练习为主的特点和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观,使其在集体温暖、和谐、欢快的氛围里学习、练习,掌握足球运动基础运动技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设计思路

在体育教学不断深化改革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法的改革乃重中重。本单元的设计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的驱动下的一个尝试。

1、由统一规格,万马齐喑教学向差异性教学转变。

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指每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发展,一刀切,齐步走。本单元突出强调学生个体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存在差异性,依此创设“差异性”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我定位、自我评价,从而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弊端。课堂教学运作实行千人千尺的运作模式。

2、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追求教学过程的实效性。

本单元设计中注重体现激发学生动脑、用脑与动体相融洽的展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既有概括的认识,又有运用的快感。注重教学过程的彰显。让学生心情舒畅地在活动中参与、体验、学习、反复实践,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情感,从而满腔热情投身体育锻炼。

3、优化教程,寓教于乐,乐中施教。

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依据水平五目标,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全单元贯彻寓教于乐,乐中施教的精神,让学生心旷神怡地从事锻炼。如:课的始伊让学生自编徒手操代替老师枯燥的说教,使学生主动锻炼;课中学生自主发挥,大胆实践时播放音乐,愉悦学生的身心,激发激情,引发学生的思维。并同时结合课的任务,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自由练习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创造和发挥余地。使学生“练在其中,乐在其中”。

三、教材特点

足球运动是学生十分喜爱的运动项目。从事足球运动能充分诠释人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同时,对于培养人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团队意识以及竞争意识无与伦比。请相信,无论怎样,这项风靡世界的体育运动一定会给你带来快乐。

四、教学策略

本单元的教学实施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反复实践——不断强化。具体的运作框架:领悟要领——建立概念——尝试体验——强化挑战——对抗巩固——竞赛升华。系统的运作流程:导入主题——发展活动——陶冶评价。

五、教学课时

本单元教学课时安排18课时(见单元计划表)实施。

六、教学评价

参照人教版体育与健康第一册教学用书P152—153页。

足球模块计划教案 第2篇

1、自我深思感觉成功的地方。

1、设念严密、开理

每节课我设念的大要流程是如许的:

(1)课前常规

(2)游戏“带球过杆”(使每个教死取得一个足球的感觉)。

(3)足球操。温习各类姿式的运球。

(4)游戏:双足夹球比赛。

(5)扣球拨球的过人的比赛游戏。

(6)考验测验两种的不同体例。

(7)根究教习做扣球拨球

(8)教死教落后行个人动做展试。

(9)放紧举止足球操

(10)总结,师死再会。

2、充分操纵教教资源。

在进行教教的过程当中充分收挥足球尖子死的做用,做示范动做,帮手教员参与游戏的经管。如许既帮手了教习技术有艰易的同教,又使得他们在教室上有事情可以或许做,帮手他们找到一种成功的感觉。

3、存在的一些成绩

一些细节掌控得没有够粗确和粗密,本来预备好的一节课因为教死将球踢下西边深沟,粉碎了教室教教的整体性;一些平安系数没有下的动做没有敢给教死教;教死选建模块没有做到项目尽人,格外是有的女死被动选的足球模块,教死对足球有抵牾情感;因为家庭条件等多种因素限定,教死着拆没有能顺应足球课的要求;

教死之间个体不同较大等。

专业功底需进一步加强。在足球模块教教中,教师的语行就是教室的魂灵,它贯穿于教死的所有教练过程当中,所以我们在上课前没有但要备好教死参与操练的环节和内容,借应备粗练的语即将教死的举止有效天串联起来。足球专业业务才能有限,取得新知识、新理念渠道少。做为一名足球教师,该当具有与之相顺应的教教素质,所以在当前的工做中借应多就教和堆集。

足球模块计划教案 第3篇

笔者以为, 身处新课程一线的教师, 要将国家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并让前者引领后者, 离不开基于课程标准的三项设计———模块学程纲要、专题计划 (单元教案) 、课时教案。继拙作《新课程教学:从制订“模块学程纲要”开始》[1]后, 就连接“模块学程纲要”与“课时教案”的桥梁———专题计划 (单元教案/单元设计) 作论述, 以期为读者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一、专题计划:设计的必要性

1.从“单元”的性质看

根据美国学者古德莱德 (J.I.Goodlad) 在《Curriculum inquiry》 (课程探究) 的五种课程理论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教授提出的课程运作系统 (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教师理解的课程、师—生运作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 , 各地开发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属于“正式的课程”。单元 (专题) 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匠心”, 不管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都有必要尊重“正式的课程”的组元方式。不同的单元组织方式, 往往体现着教材编写者的不同学科思想和编辑理念。即使是变革所采用的教材架构, 重建新的组元方式, 可以超越“正式的课程”却无法回避“单元”自成为系统的性质。教学设计就不能无视“单元” (系统) 的存在, 不能从“模块学程纲要”直奔“课时教案”。这对语文学科来说, 更是如此!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 (如数学、政治等) 比较, 内在缺乏逻辑性。语文教材的最小单位是选文及相关学习资料, 但其编写不是将几篇文章简单排列在一起, 而是有结构要求。如果没有一定的依循, 语文教材和教学都必将流于无序状态。语文教材组织单元的方式有多种, 或按文体/流派组织单元, 或按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论) 组织单元, 或按能力 (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等) 组织单元, 或按主题组织单元, 每一种组织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无法回避语文学科和教材的“单元”存在, 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就不能逃离“单元设计”, 否则语文教学永远走不出“脚踩西瓜皮式”的孤立地教单篇课文的教学困境, 也无助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等课程价值的实现。

3.从“苏教版”教材结构看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5套高中语文实验必修教材 (苏教版、人教版、广人版、鲁人版、语文版) , 使用最多的是“人教版”和“苏教版”。“人教版”偏重于范文的语体和体裁形式, 白话文和文言文分开单元编排, 相同的文体编在一个单元, 可称之为“文体单元”。“苏教版”以范文的主题内容为依据编排, 只要主题内容大致相同, 不论古今中外, 也不论什么体裁, 都可以编在一个单元中, 可称之为“主题单元”, 但编写者和使用者习惯称之为“专题”。

“苏教版”采用“选文及相关学习资料→学习板块→专题→模块”的结构方式, 突出“整合”这一编写理念。实施这种“整合”的关键便是选文及学习资料的人文内涵。编者注重对文本及学习资料的人文性挖掘, 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分类、归纳, 最终以“专题”和“学习板块”的形式有机地呈现到教师和学生面前。

4.从基本的教学现象看

无需借助宏观教学理论的分析, 乔治·J.波斯纳《学程设计》说得好:“教学不是独立的、日复一日的活动或任务的集合。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些教师, 他们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的前一个晚上制订目标和设计活动。这样的教学过于简单化了。学生的学习不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如果我们的意图包括认知在内的话, 这点就尤其重要。日常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来做, 但是这些日常方案必须来自于一个一般性的、基于对课程广泛综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教学策略。”[2]这个“来自于一个一般性的、基于对课程广泛综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教学策略”, 可以指“专题计划”。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教授在《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文指出, 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必须经过多重转换:课程标准 (一个学段结束后要达到的结果) ———学年/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既然“目标”要经多重转换,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又何尝不需要多重体现, 我们不仅需要“模块学程纲要”和“课时教案”, 也需要连接两者的桥梁, 即单元 (专题) 计划。

中学语文学科是如此, 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二、专题计划:基本框架

解决了“为什么”要设计专题计划的问题, 自然要追问“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 传统教学的一般程序通常是教师根据经验或教科书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付诸实施。然而,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 教学应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美国非营利性教育组织CLASS主席格兰特·威金斯博士提出的源于目标和评价的“反向设计”[3]可以参考, 引录如下:

1.确定所期望的结果 (标准) 。

●学生应该理解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2.规定该结果的适当证据 (评价) 。

●我们怎样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

●我们应把什么作为表明学生理解力和熟练程度的证据?

3.详细规定有效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达到预期的结果, 完成特定的任务,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有效知识” (事实、概念、原理) ?

●为了有效果表现,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有效技能” (步骤、策略、方法) ?

4.设计有效的工作 (活动和经验) 的适当顺序。

●什么样的“有效活动”可能发展学生实现目的的有效理解力和技能?

●什么样的设计方法将使该有效的工作最能吸引人, 反映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

●设计怎样为学生提供机会, 以便他们更深地探究、修正思想, 使表现臻于完美?

5.详细规定所需要的教学和辅导。

●为了确保有效的表现, 我需要传授或辅导什么?

●为了确保最好的表现, 需要收集或提供什么资料?

上述五个方面, 相应于教学领域的五大问题:“为什么教/学”“教/学到什么程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需要什么条件”, 为简明起见, 我们归纳为“专题目标”“专题评价”“专题内容”“专题实施”“专题资源”, 在“专题目标”前加上“引言”和“相关标准陈述”, 就构成专题计划的基本框架。

(一) 引言———专题简单的描述

也可以称之为导言、导论、导语, 对专题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 “苏教版”中每个专题都有专题名称和导语。专题名称对专题内容起标识性作用, 如“和平的祈祷”这个专题名称, 一眼便知这个专题是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话题展开。专题的命名很有讲究, 纵观20个专题名称, 大都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 如“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此情可待成追忆”等等。在专题的前面, 还有百字导语, 用简练概括而又精彩丰富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专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各专题的名称和导语可以作为“引言”的参考, 但仅此还不够。我们以为, 引言可以介绍专题的内涵、板块的构成、重要性何在、怎样依托于模块、与上下专题的关系 (如果需要的话) , 字数在三五百字, 让教师同行和学生能快速抓住专题的概貌。

(二) 相关标准陈述———专题内容/表现标准的表述

这里的标准指内容标准、表现标准, 标准要解决“为什么教/学”的问题, 需要在《语文课程标准》和专题信息之间寻找依据。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必须解读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一方面, 专题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都要依托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 要保持它们之间的一致性, 必须在专题目标之前明确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 陈述相关标准, 为教师同行观摩和学生执行提供“最高指示”, 也为检验专题计划品质好坏提供依据。

标准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 然而在语文学科很难。《语文课程标准》只有理念标准、目标标准, 没有清晰具体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其内容标准是通过语文目标领域直接表达, 必修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领域表达, 选修则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领域表达。

当然“难”不意味着放弃, 可以对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 选择与年段基准、专题文选、编者意图相关的条文尽可能明确地陈述。

(三) 专题目标———专题的任务/结果/表现

专题目标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教/学”“教/学到什么程度”问题, 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目标。何谓“预期的学习结果”?波斯纳解释为“就是对学生要学习的东西所进行的一种陈述 (statement) 。它可以是一种关于事实、观点、原则、能力、技能、技巧、价值观或情感的陈述”。如何确定专题目标?确定目标, 就是明确学生应该理解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好的专题目标必须具体到陈述可以观察的行为,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达到这些目标。因为强调行为, 我们把满足这一要求的具体目标称为行为目标 (或表现目标) 。行为目标应是可以被观察的, 但鉴于目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某些内隐的目标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不能被直接观察。即使如此, 目标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 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 因此目标的陈述应以学生为出发点, 而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 要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 这是语文教学设计的难点。

(四) 专题评价———任务/结果/表现的证据和评分

专题评价解决“教/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当确定了预期的学习结果后, 就应该思考评价问题。传统的考试是一种评价, 然而“学会掌握某种东西需要接受和利用反馈, 只是在讲授教学内容后举行一次单元测试或期终考试, 是不可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表现的。因此, 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 借助评估设计指导教学, 如能够指导课的内容设计, 指导课的计划和节奏, 指导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

如何评价?格兰特·威金斯主张教育性评价, 即提供给学生真实性任务 (有价值的成人工作) , 提供有意义的、有用的、及时连续的反馈推进学习, 即“表现—反馈—修改—表现”, 智力可以通过口头、书面和展示等表现。波斯纳则提出真实性评价的三种基本方式:纸笔形式、演示、档案袋。其演示可以围绕多种媒体来表现, 包括口头呈示 (如演说和辩论) 、表演艺术、多媒体呈示、示范等。这些理论, 对语文的专题评价设计颇有价值, 我们可以设计专题的任务/作业 (如朗诵比赛、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等) , 制订评分标准, 很符合语文实践性特点。

在成文的专题计划中, “评价反馈”应列具哪些内容?参照多家说法, 我们以为作为专题评价的设计, 包括: (1) 评价什么 (证明学生达到标准的途径) ; (2) 收集哪些证据 (表现/任务/作品/作业) ; (3) 怎么评价 (评价准则/评价标准/评分规则) ; (4) 预设的修正措施 (即预想对学生的表现证据作出评估可能出现的情况, 提出若干补充措施) 。

(五) 专题内容———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专题内容解决“教/学什么”的问题。有了目标与评价, 就要设计课程以支持所有的学生做出出色的表现 (助学生成功) , 因此, 理想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怎样选择和组织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表现突出”。对于语文学科, 我们要从教材角度思考。作为语文必修模块的专题教学, 是有教材资源的。众所周知, 传统教学, 是“教教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用教材教”。怎样才能正确定位于“用教材教”呢?可以思考两个问题:为达成上述目标与评价, 如何处理教材的内容?还需要哪些可利用的资源?

前一问解决“用教材”问题, 即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即增 (新加内容, 如补充材料, 或主题活动、实验操作等) 、删 (删除重复的、不符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 、换 (更换不合适或不合理的内容) 、合 (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 、立 (打破原来学科内容的次序, 开发全新的内容) 等五种组织策略。后一问解决资源的延伸和拓展 (本模板在“专题资源”项目中体现) 。这样的操作, 是很合适于语文教学的专题设计的。

语文专题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最大的方法是“整合”。苏教版本身已突出“整合”这一编写理念, 但还需要教师运用难易/主次整合、求同/求异整合、活动/问题/学法整合等多种整合手段, 对教材做二次开发。如此, 通过标准、教材、评价、资源等的勾连, “专题内容”就不再是教材目录的简单呈现。

(六) 专题实施———教学活动/策略/时序

学习犹如旅行, 学生在进行旅行, 教师则充当旅行的向导, 教育目的和预期学习结果就是目的地, 设计教学实施方案, 就相当于确定出具体的交通方式和日程, 准备解决旅途问题的“锦囊妙计”。“专题实施”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教/学”和“按什么顺序教/学”等问题。

如同“专题内容”的设计, “专题实施”也需要勾连目标与评价来思考, 围绕目标与评价, 思考怎样组织适当的教学和活动、必要的方法和策略、单元学习的时序等, 使“专题实施”成为课时教案的总规划 (总目) , 发挥模块学程纲要和课时教案之间的桥梁作用。要注意苏教版各专题不同呈现方式 (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 的特点, 特别不要把“问题探讨”“活动体验”都设计成为文本研习, 设计要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空间。

从文本操作角度看, 可以包括: (1) 有哪些有效活动/训练 (书面/口头/展示、课内/课外、个人/小组) ; (2) 有哪些方法和策略 (怎样的设计使活动更有效更有趣) ; (3) 提供怎样的机会/情境/氛围; (4) 每课时安排的任务 (课时教案的总目) 。

(七) 专题资源———教师/学生可用资源

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教材、语文读本都是学生手头现有的资源。在有限的师—生互动课堂时间内, 语文不可能实现语文素养的最终提高。因此, 如何用好教材资源?如何做好语文读本?如何做好名著导读?如何实现“精读于课内, 略读于课外”?如何将课内外的读写听说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此等等, 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基于专题, 拟列与专题相关的教师可用的资源、学生可用的资源、网上资源, 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

以上框架内七个元素, 也可以整合体现, 如“专题目标”与“专题评价”整合为“专题目标与评价”, “专题内容”与“专题实施”整合为“专题内容与实施”, 甚至可以将专题计划用表格式呈现。下面的案例未采用整合, 以便读者理解专题计划的基本框架。

三、一个案例:“和平的祈祷”专题计划

【引言】

苏教版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 从人与社会的角度, 围绕“战争与和平”主题, 借助两篇小说、一组日记、两组图片等学习材料, 告诉我们要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反思战争的危害, 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迫切的任务, 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本专题分三个板块, 综合三种学习方式, 这在苏教版必修20个专题中是唯一的。第一板块“遭遇战争”, 对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 (节选) 》、伯尔的《流浪人, 你若到斯巴……》做文本研习;第二板块“黑暗中的心迹”选读《安妮日记》9则, 用问题探讨;第三板块“历史画外音”品评记录战争主题的两组6张图片, 开展活动体验。

本专题学习材料丰富, 呈现方式多样, 人文内涵突出, 表达的“珍爱和平环境”主题, 与第一专题“珍爱生命”、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 (珍视历史) 、第四专题“慢慢走, 欣赏啊” (欣赏文学作品) 共铸“大爱”的主题。

【相关标准陈述】

●《课程标准》“总目标”最相接近的表述: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 品味语言, 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 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思考·领悟:通过阅读和思考, 领悟其丰富内涵……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应用·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最相接近的表述: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 不断充实精神生活, 完善自我人格, 提升人生境界……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 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 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能感受形象, 品味语言, 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 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11.……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 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最相接近的表述:

3.……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发展创造性思维。

9.……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 恰当地应对和辩驳。

【专题目标】

1.阅读作品, 认识作品中的“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 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2.将作品阅读的成果外化, 根据要求写作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墓志铭, 总字数不超过1000字。

3.选择朗读精彩段落, 摘出重要字词并注音, 搜集作者、现代小说常用手法做交流。

4.选择一幅图片写20字以内的说明和800字左右的故事, 班级举办“渴望和平图片展”。

【专题评价】

1.评价项目:独立阅读/小组讨论的表现, 作品完成的质量。

2.证据内容: (1) 教师的课堂观察、学习小组长的反应; (2) 作品包括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 (3) 用以体现基础知识积累的“语文园地” (语文基础专用本) 。

3.评价准则:表现欠缺点名的, 扣减1分/次;每件书面作品按时参与小组交流2分, 推荐全班交流的加1分;“语文园地”按其日常标准执行。

4.修正措施:在学习期内及时修订, 有困难的小组帮助、教师辅导。

【专题内容】

●贯穿专题的学习内容

1.认识“索科洛夫”、《流浪人, 你若到斯巴……》中“我”、安妮和图片中的“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 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2.摘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做好注音, 搜集有关作者、现代小说常用的手法 (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反讽等) 的资料, 写在“语文园地”上, 在小组内交流。

●第一板块:文本研习

1.单篇研习, 独立、快速阅读后, 写150字左右的故事概要/人物描述。

2.整体研习, 个人评点/小组交流, 写200字的颁奖词, 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身份。

●第二板块:问题探讨

1.课前阅读9则安妮日记, 为每则日记写一句话 (20字内) 的内容提要, 课堂抽查。

2.围绕“让我敬佩的安妮”“战争的罪过”等问题, 小组讨论并形成总结在班级交流。

3.参考“名人墓志铭”撰写安妮或自己的墓志铭, 班级交流欣赏或课外评选。

●第三板块:活动体验

1.就读图感受、图片评论、取材和画面艺术等小组讨论;

2.选择一幅图片, 写150字左右的解说词, 并加一个小标题。

●积累与应用:朗读品味, 图片展览

1.选择朗读《一个人的遭遇 (节选) 》《安妮日记 (节选) 》你认为最有感染力的段落;

2.每人搜集1张“战争与和平”题材的图片并做20字以内的说明, 小组选择推荐2张图片由活动策划组举办“渴望和平图片展”;

3.选择教科书或图片展中一幅图片, 展开合理想像, 自选叙述角度, 写一个800字左右的故事, 在小组内分享, 然后每个小组选出最佳作品1件, 交由活动策划组纳入图片展;

4.教科书其他活动: (1) 搜集数据并报告、战乱灾荒大事记、仿诗加节等3题删除; (2) 读图感受与第三板块整合。

【专题实施】

●教师要提供的有关帮助

1.文体知识:小说、现代小说的常用手法;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等文体写作范本。

2.初读问题导引:如《一个人的遭遇 (节选) 》, “索科洛夫”有什么样的遭遇?他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从其平静的语气和质朴的语言中, 你认为他具有怎样的内心世界?

3.精读评点指导:如整体研习两篇小说时, 个人开放式评点有困难的, 教师提示叙述角度、叙述语言、悬念运用、环境描写、精彩细节、主题深刻性、巧妙构思等。

4.平台搭建:个人阅读和撰写、小组交流、班级分享。

●教学时序:六课时

第一课时:《一个人的遭遇 (节选) 》初读

第二课时:《流浪人, 你若到斯巴……》初读

第三课时:《一个人的遭遇 (节选) 》《流浪人, 你若到斯巴……》对比研读

第四课时:《安妮日记 (节选) 》的问题探讨

第五课时:图片两组的活动体验

第六课时:积累与应用

【专题资源】

1.辅助学习资料: (1) 有关作者、现代小说的常用手法等; (2) “二战”人口损失情况; (3) 李德藻《纳粹为什么疯狂迫害犹太人》; (4) 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等写作范本。

2.拓展学习资料: (1) 中国古代有关战争的诗歌《诗经·采薇》、汉乐府《十五从军征》、杜甫《石壕吏》《春望》等; (2) 《一个人的遭遇》《安妮日记》全书; (3) 视频《一个人的遭遇》《魂断蓝桥》《辛德勒名单》, 音频《答案飘在空中》等。

参考文献

[1]林荣凑.新课程教学从制订“模块学程纲要”开始[J].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8 (1上) :3-6.

[2]乔治·J.波斯纳, 艾伦·N.鲁德尼茨基.学程设计——教师课程开发指南[M].赵中建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40-231.

足球模块计划教案 第4篇

笔者以为,身处新课程一线的教师,要将国家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并让前者引领后者,离不开基于课程标准的三项设计——模块学程纲要、专题计划(单元教案)、课时教案。继拙作《新课程教学:从制订“模块学程纲要”开始》后,就连接“模块学程纲要”与“课时教案”的桥梁——专题计划(单元教案/单元设计)作论述,以期为读者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一、专题计划:设计的必要性

1,从“单元”的性质看

根据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在《Curriculum inquiry》(课程探究)的五种课程理论和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提出的课程运作系统(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教师理解的课程、师一生运作的课程、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各地开发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属于“正式的课程”。单元(专题)体现了教材编写者“匠心”,不管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都有必要尊重“正式的课程”的组元方式。不同的单元组织方式,往往体现着教材编写者的不同学科思想和编辑理念。即使是变革所采用的教材架构,重建新的组元方式,可以超越“正式的课程”却无法回避“单元”自成为系统的性质。教学设计就不能无视“单元”(系统)的存在,不能从“模块学程纲要”直奔“课时教案”。这对语文学科来说,更是如此!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看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如数学、政治等)比较,内在缺乏逻辑性。语文教材的最小单位是选文及相关学习资料,但其编写不是将几篇文章简单排列在一起,而是有结构要求。如果没有一定的依循,语文教材和教学都必将流于无序状态。语文教材组织单元的方式有多种,或按文体/流派组织单元,或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组织单元,或按能力(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等)组织单元,或按主题组织单元,每一种组织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无法回避语文学科和教材的“单元”存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就不能逃离“单元设计”,否则语文教学永远走不出“脚踩西瓜皮式”的孤立地教单篇课文的教学困境,也无助于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等课程价值的实现。

3,从“苏教版”教材结构看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5套高中语文实验必修教材(苏教版、人教版、广人版、鲁人版、语文版),使用最多的是“人教版”和“苏教版”。“人教版”偏重于范文的语体和体裁形式,白话文和文言文分开单元编排,相同的文体编在一个单元,可称之为“文体单元”。“苏教版”以范文的主题内容为依据编排,只要主题内容大致相同,不论古今中外,也不论什么体裁,都可以编在一个单元中,可称之为“主题单元”,但编写者和使用者习惯称之为“专题”。

“苏教版”采用“选文及相关学习资料一学习板块一专题一模块”的结构方式,突出“整合”这一编写理念。实施这种“整合”的关键便是选文及学习资料的人文内涵。编者注重对文本及学习资料的人文性挖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分类、归纳,最终以“专题”和“学习板块”的形式有机地呈现到教师和学生面前。

4,从基本的教学现象看

无需借助宏观教学理论的分析,乔治J.波斯纳《学程设计》说得好:“教学不是独立的、日复一日的活动或任务的集合。我们曾经遇到过一些教师,他们认为教学设计就是在教学的前一个晚上制订目标和设计活动。这样的教学过于简单化了。学生的学习不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如果我们的意图包括认知在内的话,这点就尤其重要。日常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来做,但是这些日常方案必须来自于一个一般性的、基于对课程广泛综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教学策略。”这个“来自于一个一般性的、基于对课程广泛综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教学策略”,可以指“专题计划”。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在《课程实施的新取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文指出,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必须经过多重转换:课程标准(一个学段结束后要达到的结果)——学年,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既然“目标”要经多重转换,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又何尝不需要多重体现,我们不仅需要“模块学程纲要”和“课时教案”,也需要连接两者的桥梁,即单元(专题)计划。

中学语文学科是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二、专题计划:基本框架

解决了“为什么”要设计专题计划的问题,自然要追问“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传统教学的一般程序通常是教师根据经验或教科书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付诸实施。然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教学应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美国非营利性教育组织CLASS主席格兰特·威金斯博士提出的源于目标和评价的“反向设计”可以参考,引录如下:

1,确定所期望的结果(标准)。

学生应该理解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2,规定该结果的适当证据(评价)。

我们怎样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

我们应把什么作为表明学生理解力和熟练程度的证据?

3,详细规定有效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达到预期的结果,完成特定的任务,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有效知识”(事实、概念、原理)?

为了有效果表现,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有效技能”(步骤、策略、方法)?

4,设计有效的工作(活动和经验)的适当顺序。

什么样的“有效活动”可能发展学生实现目的的有效理解力和技能?

什么样的设计方法将使该有效的工作最能吸引人,反映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

设计怎样为学生提供机会,以便他们更深地探究、修正思想,使表现臻于完美?

5,详细规定所需要的教学和辅导。

为了确保有效的表现,我需要传授或辅导什么?

为了确保最好的表现,需要收集或提供什么资料?

上述五个方面,相应于教学领域的五大问题:“为什么教/学”“教/学到什么程度”“教/学什么”“怎么教/学”“需要什么条件”,为简明起见,我们归纳为“专题目标”“专题评价”“专题内容”“专题实施”“专题资源”,在“专题目标”前加上“引言”和“相关标准陈述”,就构成专题计划的基本框架。

(一)引言——专题简单的描述

也可以称之为导言、导论、导语,对专题做一个简单的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苏教版”中每个专题都有专题名称和导语。专题名称对专题内容起标识性作用,如“和平的祈祷”这个专题名称,一眼便知这个专题

是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话题展开。专题的命名很有讲究,纵观20个专题名称,大都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如“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此情可待成追忆”等等。在专题的前面,还有百字导语,用简练概括而又精彩丰富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各专题的名称和导语可以作为“引言”的参考,但仅此还不够。我们以为,引言可以介绍专题的内涵、板块的构成、重要性何在、怎样依托于模块、与上下专题的关系(如果需要的话),字数在三五百字,让教师同行和学生能快速抓住专题的概貌。

(二)相关标准陈述——专题内容像现标准的表述

这里的标准指内容标准、表现标准,标准要解决“为什么教/学”的问题,需要在《语文课程标准》和专题信息之间寻找依据。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必须解读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一方面,专题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都要依托课程标准的相关陈述,要保持它们之间的一致性,必须在专题目标之前明确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陈述相关标准,为教师同行观摩和学生执行提供“最高指示”,也为检验专题计划品质好坏提供依据。

标准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然而在语文学科很难。《语文课程标准》只有理念标准、目标标准,没有清晰具体的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其内容标准是通过语文目标领域直接表达,必修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领域表达,选修则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领域表达。

当然“难”不意味着放弃,可以对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选择与年段基准、专题文选、编者意图相关的条文尽可能明确地陈述。

(三)专题目标——专题的任务,结果/表现

专题目标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教,学”“教/学到什么程度”问题,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目标。何谓“预期的学习结果”?波斯纳解释为“就是对学生要学习的东西所进行的一种陈述。它可以是一种关于事实、观点、原则、能力、技能、技巧、价值观或情感的陈述”。如何确定专题目标?确定目标,就是明确学生应该理解什么、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好的专题目标必须具体到陈述可以观察的行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达到这些目标。因为强调行为,我们把满足这一要求的具体目标称为行为目标(或表现目标)。行为目标应是可以被观察的,但鉴于目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某些内隐的目标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不能被直接观察。即使如此,目标就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因此目标的陈述应以学生为出发点,而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要用尽可能清晰的、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进行描述,这是语文教学设计的难点。

(四)专题评价——任务,结果/表现的证据和评分

专题评价解决“教/学得怎么样”的问题。当确定了预期的学习结果后,就应该思考评价问题。传统的考试是一种评价,然而“学会掌握某种东西需要接受和利用反馈,只是在讲授教学内容后举行一次单元测试或期终考试,是不可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表现的。因此,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借助评估设计指导教学,如能够指导课的内容设计,指导课的计划和节奏,指导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

如何评价?格兰特·威金斯主张教育性评价,即提供给学生真实性任务(有价值的成人工作),提供有意义的、有用的、及时连续的反馈推进学习,即“表现—反馈—修改—表现”,智力可以通过口头、书面和展示等表现。波斯纳则提出真实性评价的三种基本方式:纸笔形式、演示、档案袋。其演示可以围绕多种媒体来表现,包括口头呈示(如演说和辩论)、表演艺术、多媒体呈示、示范等。这些理论,对语文的专题评价设计颇有价值,我们可以设计专题的任务/作业(如朗诵比赛、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等),制订评分标准,很符合语文实践性特点。

在成文的专题计划中,“评价反馈”应列具哪些内容?参照多家说法,我们以为作为专题评价的设计,包括:(1)评价什么(证明学生达到标准的途径);(2)收集哪些证据(表现/任务/作品/作业);(3)怎么评价(评价准则/评价标准解分规则);(4)预设的修正措施(即预想对学生的表现证据作出评估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出若干补充措施)。

(五)专题内容——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专题内容解决“教/学什么”的问题。有了目标与评价,就要设计课程以支持所有的学生做出出色的表现(助学生成功),因此,理想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怎样选择和组织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时表现突出”。对于语文学科,我们要从教材角度思考。作为语文必修模块的专题教学,是有教材资源的。众所周知,传统教学,是“教教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用教材教”。怎样才能正确定位于“用教材教”呢?可以思考两个问题:为达成上述目标与评价,如何处理教材的内容?还需要哪些可利用的资源?

前一问解决“用教材”问题,即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即增(新加内容,如补充材料,或主题活动、实验操作等)、删(删除重复的、不符合标准的、不必要的内容)、换(更换不合适或不合理的内容)、合(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立(打破原来学科内容的次序,开发全新的内容)等五种组织策略。后一问解决资源的延伸和拓展(本模板在“专题资源”项目中体现)。这样的操作,是很合适于语文教学的专题设计的。

语文专题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最大的方法是“整合”。苏教版本身已突出“整合”这一编写理念,但还需要教师运用难易,主次整合、求同/求异整合、活动/问题/学法整合等多种整合手段,对教材做二次开发。如此,通过标准、教材、评价、资源等的勾连,“专题内容”就不再是教材目录的简单呈现。

(六)专题实施——教学活动/策略,时序

学习犹如旅行,学生在进行旅行,教师则充当旅行的向导,教育目的和预期学习结果就是目的地,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就相当于确定出具体的交通方式和日程,准备解决旅途问题的“锦囊妙计”。“专题实施”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教/学”和“按什么顺序教/学”等问题。

如同“专题内容”的设计,“专题实施”也需要勾连目标与评价来思考;围绕目标与评价,思考怎样组织适当的教学和活动、必要的方法和策略、单元学习的时序等,使“专题实施”成为课时教案的总规划(总目),发挥模块学程纲要和课时教案之间的桥梁作用。要注意苏教版各专题不同呈现方式(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的特点,特别不要把“问题探讨”“活动体验”都设计成为文本研习,设计要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提供空间。

从文本操作角度看,可以包括:(1)有哪些有效活动/训练(书面/口头/展示、课内,课外、个人/小组);(2)有哪些方法和策略(怎样的设计使活动更

有效更有趣);(3)提供怎样的机会,情境/氛围;(4)每课时安排的任务(课时教案的总目)。

(七)专题资源——教师,学生可用资源

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教材、语文读本都是学生手头现有的资源。在有限的师一生互动课堂时间内,语文不可能实现语文素养的最终提高。因此,如何用好教材资源?如何做好语文读本?如何做好名著导读?如何实现“精读于课内,略读于课外”?如何将课内外的读写听说有机地联系起来?如此等等,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基于专题,拟列与专题相关的教师可用的资源、学生可用的资源、网上资源,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

以上框架内七个元素,也可以整合体现,如“专题目标”与“专题评价”整合为“专题目标与评价”,“专题内容”与“专题实施”整合为“专题内容与实施”,甚至可以将专题计划用表格式呈现。下面的案例未采用整合,以便读者理解专题计划的基本框架。

三、一个案例:“和平的祈祷”专题计划

引言

苏教版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围绕“战争与和平”主题,借助两篇小说、一组日记、两组图片等学习材料,告诉我们要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本专题分三个板块,综合三种学习方式,这在苏教版必修20个专题中是唯一的。第一板块“遭遇战争”,对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节选)》、伯尔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做文本研习;第二板块“黑暗中的心迹”选读《安妮日记》9则,用问题探讨;第三板块“历史画外音”品评记录战争主题的两组6张图片,开展活动体验。

本专题学习材料丰富,呈现方式多样,人文内涵突出,表达的“珍爱和平环境”主题,与第一专题“珍爱生命”、第三专题“历史的回声”(珍视历史)、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欣赏文学作品)共铸“大爱”的主题。

相关标准陈述

《课程标准》“总目标”最相接近的表述:

感受·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思考·领悟: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应用·拓展: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最相接近的表述: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11,……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最相接近的表述:

3,……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9,……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

专题目标

1,阅读作品,认识作品中的“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2,将作品阅读的成果外化,根据要求写作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墓志铭,总字数不超过1000字。

3,选择朗读精彩段落,摘出重要字词并注音,搜集作者、现代小说常用手法做交流。

4,选择一幅图片写20字以内的说明和800字左右的故事,班级举办“渴望和平图片展”。

专题评价

1,评价项目:独立阅读/小组讨论的表现,作品完成的质量。

2,证据内容:(1)教师的课堂观察、学习小组长的反应;(2)作品包括故事概要从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3)用以体现基础知识积累的“语文园地”(语文基础专用本)。

3,评价准则:表现欠缺点名的,扣减1分/次;每件书面作品按时参与小组交流2分,推荐全班交流的加1分;“语文园地”按其日常标准执行。

4,修正措施:在学习期内及时修订,有困难的小组帮助、教师辅导。

专题内容

贯穿专题的学习内容

1,认识“索科洛夫”、《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我”、安妮和图片中的“人”在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理解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2,摘出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做好注音,搜集有关作者、现代小说常用的手法(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反讽等)的资料,写在“语文园地”上,在小组内交流。

第一板块:文本研习

1,单篇研习,独立、快速阅读后,写150字左右的故事概要从物描述。

2,整体研习,个人评点/小组交流,写200字的颁奖词,以诺贝尔文学奖评委身份。

第二板块:问题探讨

1,课前阅读9则安妮日记,为每则日记写一句话(20字内)的内容提要,课堂抽查。

2,围绕“让我敬佩的安妮”“战争的罪过”等问题,小组讨论并形成总结在班级交流。

3,参考“名人墓志铭”撰写安妮或自己的墓志铭,班级交流欣赏或课外评选。

第三板块:活动体验

1,就读图感受、图片评论、取材和画面艺术等小组讨论;

2,选择一幅图片,写150字左右的解说词,并加一个小标题。

积累与应用:朗读品味,图片展览

1,选择朗读《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安妮日记(节选)》你认为最有感染力的段落;

2,每人搜集1张“战争与和平”题材的图片并做20字以内的说明,小组选择推荐2张图片由活动策划组举办“渴望和平图片展”;

3,选择教科书或图片展中一幅图片,展开合理想像,自选叙述角度,写一个800字左右的故事,在小组内分享,然后每个小组选出最佳作品1件,交由活动策划组纳入图片展;

4,教科书其他活动:(1)搜集数据并报告、战乱灾荒大事记、仿诗加节等3题删除;(2)读图感受与第三板块整合。

专题实施

教师要提供的有关帮助

1,文体知识:小说、现代小说的常用手法;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等文体写作范本。

2,初读问题导引:如《一个人的遭遇(节选)》,“索科洛夫”有什么样的遭遇?他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从其平静的语气和质朴的语言中,你认为他具有怎样的内心世界?

3,精读评点指导:如整体研习两篇小说时,个人开放式评点有困难的,教师提示叙述角度、叙述语言、悬念运用、环境描写、精彩细节、主题深刻性、巧妙构思等。

4,平台搭建:个人阅读和撰写、小组交流、班级分享。

教学时序:六课时

第一课时:《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初读

第二课时:《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初读

第三课时:《一个人的遭遇(节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对比研读

第四课时:《安妮日记(节选)》的问题探讨

第五课时:图片两组的活动体验

第六课时:积累与应用

专题资源

1,辅助学习资料:(1)有关作者、现代小说的常用手法等;(2)“二战”人口损失情况;(3)李德藻《纳粹为什么疯狂迫害犹太人》;(4)故事概要、人物描述、颁奖词、内容提要、解说词、图片说明、图片故事、墓志铭等写作范本。

《足球模块》教学反思(定稿) 第5篇

1、自我沉思感觉成功的地圆.2、充真安排解道资源。

正在进止解道的进程中充真阐扬足球尖子死的做用,做示范动做,辅佐教员插手游戏的治理。这样既辅佐了进建技术手段有艰易的同窗,又使得他们正在讲堂上有工作可以做,辅佐他们找到一种成功的感觉。

2、存正在的一些题目

一些细节把握得不够准确和粗细,本来预备好的一节课因为学死将球踢下西边深沟,粉碎了讲堂解道的整体性;一些安好系数不下的动做不敢给学死教;学死选建模块没有做到项目尽人,特别是有的女死被动选的足球模块,学死对足球有抵牾情感;因为家庭前提等多种因素限制,学死着拆不克不及适应足球课的要供;

学死之间个体好异较年夜等。

“欲贫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知道,本人需要一次次的熬炼,才华让本人一步步走背成功。正在当前的解道中我定会认真总结和反应,来不竭提下本人的解道水平,做一论理学校、家长和学死合意的教师。

专业功底需进一步加强。正在足球模块解道中,教师的言语就是讲堂的魂灵,它贯脱于学死的扫数学练进程中,所以我们正在上课前不单要备好学死插手操练的环节和内容,借应备粗练的言语将学死的举动有用地串联起来。足球专业业务本领有限,获与新常识、新理念渠道少。做为一位足球教师,应当具有与之相适应的解道本质,所以正在当前的工做中借应多请教和积乏。

每节课我打算的年夜要流程是这样的:

(1)课前常规

(2)游戏“带球过杆”(使每个学死获得一个足球的感觉)。

(3)足球操。温习各类姿式的运球。

(4)游戏:单脚夹球比赛。

(5)扣球拨球的过人的比赛游戏。

(6)尝试两种的不同方法。

(7)切磋进建做扣球拨球

(8)学死学落后止小我动做展试。

(9)放紧活动足球操

小学体育足球教学设计 教案足球 第6篇

课题:足球

领域目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

教学目标:

1、乐于学习脚内侧踢球的动作方法,并对练习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挑战精神

2、能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学会交流和合作并能充分展示自我

3、能有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

学习内容:脚内侧踢球

学习过程:

一、酝酿情绪,激发兴趣阶段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整队,由讲解足球明星引出课题, 带领学生徒手操热身活动

学生活动:体委整队,与教师亲切问好

积极参与对体育明星的交流,明确学习内容 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二、合作探究、完成动作学习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组一只足球,启发学生合作探究脚内侧踢球的方法,并对练习结果进行汇报; 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学习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帮助 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出评议 讲解示范动作要领,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组织学生进行正确动作练习

学生活动:

能发挥集体的智慧进行动作的研究和学习,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或向其他小组请教

积极参与动作学习展示,并能对其他小组的练习做出简要的评议 学习动作,纠正错误,再练习组织:分成4人一组在指定的场地上进行练习

三、努力拼搏,敢于挑战(8人传球游戏)

教师活动:

讲解8人传球游戏的方法、规则和比赛的记分办法 把学生分成8人一组,在指定的场地上进行试练,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帮助

组织学生分组比赛,挑战记录

对学生比赛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评议并对优胜组和动作进步最大的小组给予奖励

学生活动:

在小组长带领下进行游戏的尝试练习

积极参加比赛,大胆展示自己的动作并能挑战纪录

对其他小组的比赛能做出客观的评价,真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四、稳定情绪,恢复身心阶段

教师活动:

和学生一起庆祝胜利

引导学生交流感受,评议总结

布置课后作业

回收器材,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学生活动:在欢快的气氛中庆祝胜利 交流自己的感受

领会作业要求 归还器材,师生再见

小学体育教案设计

三站中心小学

上一篇:建材公司2012年“119消防宣传周”活动总结下一篇:解方程3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