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文明社区

2024-05-28

如何构建文明社区(精选7篇)

如何构建文明社区 第1篇

创建文明社区 构建和谐社区

建设现代生态宜居、构建和谐社区、创建文明社区,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要加强社区党建。增强服务、凝聚、管理、维护功能。为居民提供优生优育、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就业安置、物业监管、治安巡逻、卫生监督等服务,做好扶贫帮困、化解矛盾、行政服务、文明教育、科普宣传、志愿者活动、扩大文化开放、创建绿色社区、平安社区等工作;

二要健全社区民主。完善社区事务公开制度和社区议事制度,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魂、以文为美、以和为贵”的理念,形成“同驻共建,资源共享、邻里互信、协同共进”的和谐氛围;

三要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整治街容街貌,拆除违章搭建,清理垃圾广告,治理车辆占道,实施绿化美化;结合实际,科学规划、精心施工、空地建绿、见缝插绿,改善居住环境;

四要强化社区教育。利用文明市民学校,突出抓好未成年人教育,精心组织四进社区活动,开展科技、法律、卫生知识宣传,组织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和各类文明创建评选等活动,引导群众参与,从中受教、得到提高。

五要抓好平安建设和科教文体等社会事业。认真落实治安防控措施和科教兴国战略,有效遏制恶性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黑恶势力、黄赌毒、非法宗教和邪教活动;积极开展科普、健康卫生等教育;计划生育、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有效,积极实施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经常开展对老幼残弱群体的服务活动。

总之,要不断加强基础建设,改善社区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倡导文明新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如何构建文明社区 第2篇

2011(4)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明社区

---------------------------对津南区咸水沽镇社区文化建设的调研

鲍伯丰

社区文化指的是特定社会区域中人们各方面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它既包括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包括该区域内社会成员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习俗、审美方式、娱乐时尚等。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在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际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咸水沽镇社区文化建设成效

咸水沽镇现有13个社区,10万人口。咸水沽镇社区文化建设一直走在津南区的前列,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步伐加快,“村改居”的数量剧增,在这种情况下,咸水沽镇加大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力度。各社区也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创造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为目标,协调辖区单位共育共建,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群众喜闻见乐、便于参与的社区文化活动,增强了辖区单位和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社区文化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另外,咸水沽镇还结合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出资举办还迁村社区化建设培训会。邀请南开大学唐忠新博士进行授课,全镇27个村两委班子成员和13个社区居委会成员参加了培训。唐忠新博士围绕“城镇化社区及社区建设的基本知识”、“城镇化建设与村民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城镇化社区的突出任务和操作”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使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一)硬件投入不断加大

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各个社区居委会积极克服困难,开辟文化阵地,设置了各式宣传栏、阅报栏等,新建了图书室及一室多用的文化活动站。镇政府也积极投资治理大街小巷,改装安装照明灯,新建、改建绿地,打造整洁优雅的社区环境,为群众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

(二)组成成份日益丰富

一是参加人员日益多元化。由过去老年人逐渐向青少年延伸。除了城镇居民外,外来务工人员、党员干部、退休教师等社会成份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二是活动日趋经常化。过去大都是小群体、小范围,如今每天早、晚不同时段,在小区、公园、广场,到处都能看到三五成群,自发开展各类文艺活动的群众队伍。群众不光自娱自乐,而且相互交流。三是形式日益多样化。如今,社区文化已从过去的戏曲、书画、健身模式,发展成为门类齐全,品种繁多、百花齐放的新格局。

(三)精神文明主阵地作用日益突出

1、提高了居民的精神境界。例如光明楼居委会组织干部及部分楼门长于4月28日参加镇里组织的“咸水沽镇新型社区居民文明礼仪”辅导讲座,会上听取专家从走、站、座、语言、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文明礼仪的讲解。通过讲座,使群众们丰富了文明礼仪知识,规范了各种礼仪行为,提高了自身素质和修养。三八妇女节这天,咸水沽镇红旗楼社区以提升全民素质、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开展了庆“三八”系列活动。活动中,红旗楼社区向社区居民发出了倡议,倡导广大居民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携手共建健康、文明、和谐、优美的社区环境。社区文明督导员向过往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宣传环保节能知识、文明礼仪规范。社区居民和辖区内幼儿园的孩子们还在创建环保模范城,人人都是责任人的横幅上签字,表达了共建绿色和谐社区的心声。随后,伴着铿锵的锣鼓、喜庆的秧歌,该社区的妇女群众和孩子们健身游戏,将居委会大院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另外,社区还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弘扬了正气,抵制了 16 陈规陋习和歪风邪气,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2、增进了群众之间的团结。社区文化活动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增强了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安定。

3、发挥了社区与社会对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区委、区政府、镇政府的工作部署,被加工成各种社区文化产品,在群众中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有的社区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广泛开展环保、普法、党建知识宣传活动,为津南区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4、发挥了老年人的余热。津南区咸水沽镇益华里社区坚持办社区老年大学六年之久。六年来,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和经费帮助,使许多老年人在这里学到了一技之长。他们焕发了青春,为社区文化建设经济献言献策,使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领导在思想上认识不足。认为社区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影响不大,社区文化可有可无,搞社区文化就是随便弄两间麻将室,配一些健身器材,把社区文化建设简单化,单一化。

(二)社区文化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目前小区建设中专门为开展社区文化活动配套建设的场所极少,社区居民对此反映强烈。

(三)经费紧缺、设备不足,活动难以开展。经费是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基础,没有经费购置活动用的设备、器材,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

(四)社区文化骨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社区文化工作处于一种自发状态,主要靠一些爱好文艺的热心居民,大多情况是离退休的老同志在维持。社区文化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人才匮乏,缺乏懂文艺、有经验的社会文化工作者。

三、以创新精神开展社区文化建设

(一)以社区党建为核心奠定和谐社区建设的领导及组织基础。只有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以社区就业为重点,以社区文化为载体,才能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良好生活环境。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前提和基础。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领导核心。为此,一要结合当前形势变化,根据社区党员的分布情况,及时健全和调整党组织的设置。同时,加快社区党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推市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群众、社区居民对街道党组织和辖区党组织的公认度,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二要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大社区党组织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做居民工作、为群众谋利的本领。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模范行为树立社区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三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通过广泛开展社区“党员奉献日”、“我是党员”、党员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切实关心群众生产生活,进一步在为群众服务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强大的领导基础和组织保障。

2、加强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和公民道德建设 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思想政治工作、确立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是社区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文化建设的好坏,对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抵制各种歪理邪说的健康氛围,对于加强社区成员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育高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观念,都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3、充分发挥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政府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一是发挥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启动作用。社区文化建设从总体上仍处于探索实验阶段,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为了加快社 17 区文化建设的步伐,必须建立一个启动机制,根据当前的社会现实条件,政府应当积极承担启动者这一重任,积极作好社区文化建设的规划,制定扶持励政策以及发动宣传工作。二是发挥好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组织和协调作用。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具体工作涉及到政府的各个部门,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政府应当严密组织,使各项工作协调一致,有序推进。三是发挥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宏观作用。具体而言就是作好规划和制定政策两方面的工作。社区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一项社会性的群众运动,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活动、不干预基层和有关各方面的实施活动。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探索性事业,它同时又具有强烈的区域性特征,政府应当鼓励社区在工作中努力创新,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按照自己的计划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工作。

4、注重文化多样性的培养,因人制宜安排社区文化活动的内容

社区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基石,它经过高度的整合,抽象之后,往往被浓缩进主流文化之中,成为支持社会发展的文化基础。然而,社区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又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同时,应该研究如何避免社区文化建设中千篇一律局面的出现,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要改变单纯由政府办文化的组织方式,依靠社会力量建设社区文化,走“共识、共建、共办、共荣、共存”之路,其中共识是前提,共建是重点,共办是合力,共荣是目标,共存是目的。

社区居民的年龄层次、文化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家庭情况不同,因此要吸引他们广泛参与,就必须开展适合不同口味和需要的活动项目。社区的文化活动既要有适合大众口味的大合唱、秧歌队、晨练队,又要有适合少数人口味的舞蹈队、时装表演队,既要有适合老年人的老年文化协会,又要有青少年喜欢的社区学习乐园。因此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做到多样化,千方百计激发、引导居民参与,将家庭文化、楼院文化、广场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居民参与率,满足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达到全民共乐的目的。

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树立“共驻互动”的理念,结合居民的文化需求,加强与社区内单位和经济主体的横向交流,不断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共享的形式新举措,积极争取辖区内单位、学校、企业的内部资源,对社区群众开放,筹建社区文化建设的“资源共建网”;通过完善、健全和创新社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机制、责任机制,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居民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再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之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以群众日常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为中心,积极探索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贴近生活、深受广大社区居民喜欢的文化活动,增强社区文化活动的吸引力,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从而进一步推动社区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5、适当拓展一些有偿服务和文化经营项目,以增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后劲 社区文化活动应逐步由福利型的无偿服务过渡到一种文化经营机制。这种有偿服务活动项目的开辟不但可以弥补社区文化活动经费不足,给社区文化单位自身发展带来活力,而且还能大力支持社区的其他各项活动,从而大大增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后劲,以保证社区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因此,各社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文化艺术节、文化夜市、文化汇演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并对某些项目收取一定的成本与管理费用。

(作者单位:津南区委党校)

如何构建文明社区 第3篇

1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推动沈阳社区文明建设的核心优势

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具备人力资源优势。社区建设需要大量人力资源,而高职院校正是社区建设最重要的载体之一。高职院校担当服务社会、促进社区发展的责任,可采取社区志愿团队的方式,支持社区文明建设。

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具备技术技能优势。基于社区从业人员专业对口人数比例不高的现状,社区发展急需专业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开发文明示范社区项目,建设社区实践基地,整合各方资源,以专业实习、技能实训或项目实战等模式,为社区提供技术技能工作支持。

2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推动沈阳社区文明建设的有效策略

就近支持策略。考虑高职院校的地理位置,结合沈阳市社区分布情况,就近选取社区作为试点基地,建设文明社区。所选取的社区要具有代表性,能够由点盖面,为沈阳市社区文明建设提供经验。

互帮互助策略。以“发挥高校优势、服务沈阳全面振兴”“引领高校服务沈阳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指导思想,高职院校与社区之间形成“高职院校支持社区文明建设,社区支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的互帮互助模式。高职院校支持社区文明建设,包括社区文明教育、社区文明志愿服务、社区文明活动管理、社区居民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等内容。社区支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包括社区文明实践研究、社区文明理论规划、社区文明教育思路、社区文明建设知识体系、社区文明建设技能体系等内容。

3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推动沈阳社区文明建设的创新措施

实施“专业—社区—人才”三元互导模式。以高职院校的专业资源为基础,驱动专业人才进行技能实践,推动社区文明建设。将专业、社区、人才三者有机地结合,形成文明社区建设体系,提出社区文明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专业培养人才,人才服务社区,社区回馈专业,从而形成三元互导的良性循环系统。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专业资源,促进社区文明建设,提升沈阳社区文明水平。

实施一体化方案解决三个重点问题。针对目前社区存在的问题,通过三元互导模式,形成并实施文明社区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解决三个重点问题。

建设教育基地,提升社区居民素质。高职院校提供师资,在试点社区内建立两个教育基地,分别为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和精神文明教育基地。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楼组、扶贫帮困、尊老敬老等活动。

优化教育环境,培养青少年素质。强化社区教育功能,协调社区教育资源,建立“双休日家长学校”,并发挥示范作用,以点带面, 实行软硬件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改善教育环境。建立青少年互助社团,开展青少年读书、户外健身、拓展训练、艺术比赛、家务培训等活动。

创建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形成丰富健康的社区文化。开展各类社区文化活动,定期举行“社区音乐节”“社区运动会”“社区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建立“音乐广场”“科普广场”“健身广场”,成立“社区合唱队”“民乐队”“健身舞队”“健步行走队” 等各种兴趣团队,自助开展广场文化活动。

建立社区实践基地,推广社区志愿者服务。高职院校选取部分社区发展长期合作关系,建立社区实践基地。招募社区志愿者,成立社区志愿者团队,将社区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以社区志愿者团队的形式输送到社区,有计划地组织文明社区建设项目,开展社区文明建设活动,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充实社区文明建设队伍,服务于社区文明建设。

搭建社区信息发布平台,推进社区文明传播管理。发挥高职院校专业优势,与社区共建信息发布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进社区文明宣传、文明教育、信息管理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自媒体进行信息发布与接收,建设社区文明微信公众号,发布社区互动话题,开展社区文明活动。通过社区微信群方式,形成社区居民互动交流平台,掌握居民动态,了解居民文明需求,促进社区文明教育与管理工作。通过线上线下活动与管理,建设具有共同价值观、共同兴趣爱好、共同家园意识、高文明素质的社区居民生活圈。

上述社区文明建设创新措施,为高职专业资源服务社区文明建设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实践中,要打好基础,协调高职院校与社区之间的关系,逐步创新,兼顾多样性与独特性相结合的发展思路,打造文明社区,创建文明城市。

摘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明社会,创建文明城市,应从打造文明社区入手。社区文明建设成为一项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任务。基于社区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契机,以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为依托,以社会调研、社区实践、社区服务项目为基础,探索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专业资源推动社区文明建设,是高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沈阳市作为辽宁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社区文明建设面临机遇与挑战,本文对高职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如何推动沈阳社区文明建设探讨一二。

多元参与 构建文明社区 第4篇

由于受到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吉林市企业社区呈现出“三最五多”的特点。“三最”是指面积最大、人心最散、经济最穷,“五多”是指居民多、下岗职工多、党员多、停产企业多、不稳定因素多。城市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企业驻地与居民区交杂在一起,社区居民活动的设施和场所严重匮乏,社区工作队伍年龄老化、素质偏低,由此造成了企业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封闭、生活需求简单、社区管理难等问题。为了加强下岗职工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吉林市委、市政府以企业社区体制改革为动力,以社区建设为基础,以共建为纽带,以文化为动力,建立政府、企业、社区、居民多元参与的运作机制,探索工业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途径,把创建文明社区作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实施“民心工程”的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以人为本、共创共建、共享文明成果”的指导思想,坚持“多元参与”、制度规范、标本兼治、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方法,初步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城市创建文明社区的新路子,涌现出了莲波、冰箱、江炼等一批省市级文明社区。

【探索文明创建的新机制】

实施“多元参与,整体推进”的战略举措是为了实现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的良性互动,促进企业社区的文明创建。吉林市建立了政府主导、社区主办、企业单位和居民参与的社区文明创建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实行优化整合,促进了企业社区文明建设。

多元参与协调机制。多元参与协调机制是指文明创建的各个主体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社区既是文明创建的主体,同时又是主要的参与者,社区运用各种方法把各方力量调动、组织起来,共同参与文明创建活动。在文明创建过程中,做到三个结合,首先是把文明创建与政府支持相结合。吉林市建立了区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包片制度以及各部门领导“挂点”的领导工作责任制,形成文明创建的领导合力。在此基础上,还强化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要求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文明创建的总体要求,结合部门实际,从社区服务、社区文明教育、社区文化、社区党建等方面细化文明创建的具体目标,确定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其次,是把文明创建与辖区企业的广泛参与相结合。如果没有辖区企业的参与,社区文明创建就没有基础。在企业社区成立之时,由于街区内的经济不景气,社区的建设也面临着困难,社区是在“0”财政下开始展开工作的,这时社区根据自己与企业的独特关系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比如,莲波社区内的驻区企业有力支持了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石井沟热电厂为社区免费提供每月50度的办公用电和冬季供热,联合化工厂为社区提供了占地2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所;还与社区一起搞好对居民的服务。这种良好的共建关系使双方在困难时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针对企业下岗职工较多、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再就业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在文明创建中,把文明创建与企业改制结合起来,着重抓好发展第三产业、实施再就业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三个方面的工作。市政府充分利用企业社会化职能剥离后所创造的广阔市场空间,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下岗职工创办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网络,发展第三产业,缓解城区的就业压力,构筑信息化、网络化、市场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最后,居民既是文明创建的受益者,也是社区文明的建设者。在社区重组过程中,吉林市按照要素性标准、规模标准和面积标准对现有的居委会实行调整合并,在社区内建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按照民主选举、民主表决的形式表达和体现社区公共利益。建立社区议事机构,根据“议行分离”的原则,吸引辖区各界人士组成社区协商议事会,代表社区居民对社区内的公共事务进行协商议事,对社区文明创建工作提出咨询、意见和建议。

民主自治机制。民主自治是指居民通过居民委员会等自治性组织依法管理和建设与本社区居民利益相关的各类事务。社区自治的主体是全体社区居民(包括辖区企业),自治的内容是社区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自治的目的是发展社区民主、改善居民生活、促进社区发展、建立文明祥和的现代社区共同体。吉林市在城市文明创建中,发挥社区居民的主动性,在社区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

【创新服务社区的新举措】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区人”、“社会人”。吉林市针对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强化社区服务为突破口,加大改革力度,创新服务机制,推动企业社区文明创建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服务主体多元化。社区服务的主体指的是社区服务的提供者。不同的组织或者机构提供不同的社区服务。吉林市建立了包括政府、社区中介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在内的服务体系。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导致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服务内容的丰富化。吉林市的中介组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些组织形式多样,有的是自上而下成立的组织,如计生协会、妇联、残疾人协会、科普协会、工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等;有的是自下而上自发成立的组织,如老年人协会、社区文体团队、社区志愿者协会、社区爱心社等。此外还有一些居民自治组织,如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有的地方称之为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各种服务主体相互配合,彼此促进,为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服务客体多层次化。在社区文明创建过程中,企业社区开展了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企业社区面向社区家庭,开设了钟点工、中介、搬家公司等多个服务项目;面向企业单位,提供幼儿教育、餐饮等服务。如江炼社区开办“手牵手”再就业早点超市,安置了多名下岗职工,同时解决了附近居民的早点就餐难的问题。这种让社区服务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服务体系网络化。企业社区在社区文明创建中坚持政府、辖区企业、居民三位一体,整体推进,共同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社区服务网络。所谓“点”,就是建立“民情点”和集中服务点。社区服务组织对社区中的每一个小区、楼栋、家庭、居民集中文娱活动点进行民情和服务需求调查,建立一户一档式的民情档案,并按照“一社一中心”的原则,在每个社区兴办集中式的服务中心,开展“一门式”服务。所谓“线”,就是建立“服务专业线”,即对社区内的下岗职工的专业分布情况,按照不同的行业,如泥工、电工、医生、律师等分别建立档案,组建了不同的专业服务队伍,并建立和公布各种类型的社区服务“热线电话”,沟通服务双方信息。所谓“面”,就是建立社区服务一条街和社区服务责任区,健全服务网点,把社区服务的各种项目、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网点和具体责任人,社区居民“有急事找附近社区服务部,有难事找相关责任人”。目前,吉林市的企业社区已经组建了各类社区服务网点800多个,服务设施100多个。由于网络完善,企业社区的老、残、孤、病、难等特殊群体、居民家庭、辖区企业等都能够享受到全方位和快捷的社区服务。

运营方式多样化。社区服务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一项事业,又是一种产业。作为事业,它具有福利性质,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专业性社会服务;作为产业,它又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因此,要针对社区服务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运营模式。以维护和保障社区特殊困难群体和大多数居民的基本生活权益为出发点的社区服务,应采用非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服务于全体社区居民的社会化服务,则应采用产业化的运营模式。吉林市积极探索社区服务产业化的道路。例如,在社区服务组织的兴办方式上,一方面保持了政府兴办的方式,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组织,特别是重视发展居民自办的股份合作制服务企业,以及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兴办的个体私营企业。

服务行为规范化。社区服务的规范化,主要是指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实现服务的制度化、程序化。我国的社区服务正处于起步阶段,基础比较薄弱,具有一定的分散性和随意性。因此,要加大管理力度,促进社区服务的规范化发展。吉林市制订了一系列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一是将社区服务工作纳入各个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一定的经济奖励挂钩;二是确定服务负责人,明确工作职责;三是统一制定社区服务收费标准,并制定服务公约,接受群众监督;四是设立社区服务投诉中心;五是统一制作社区服务标志。

构建文明社区 共建美好家园 第5篇

共建美好家园

——通川区社区文明建设纪实

社区是精神文明建设最基层的组织,是与老百姓联系最密切的机构。社区文明建设的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精神生活,反映着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近年来,通川区社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加强阵地和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化细胞建设,加大治理力度,构建文明社区,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加强阵地建设 播撒文明种子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社区文化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文明社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通川区自觉以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指导,大力推进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强宣传。各社区非常重视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利用开阔之地或空闲墙面建有固定宣传栏,内容涉及党组织建设活动公示、社区建设服务及政策宣传、计生、文化、民政、城管、综治、安全、精神文明、健康教育等内容。开通飞信、超级信使、QQ信息平台等方式进行精神文明宣传,使文明礼仪常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开设道德讲堂,对群众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教育。在公共场所制作中国梦、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公益宣

实行月评“身边好人”、季评“文明市民”、年评“道德模范”的典型选树机制。深入开展向英雄人物、模范人物学习,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培养高尚的情操,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社区身边好人楷模吴孟嵘、杜永林、邓拥军、肖心芝等人入围中国好人候选人。塔沱社区的省道德模范李德培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着社区居民,提升了社区居民的道德品质。

深化文明创建

构建文明社区

文明创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各社区高度重视,狠抓细胞建设,着力环境整治,形成“人人知晓创建、人人支持创建”的浓厚氛围,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社区。

深化宣传工作,提升创建意识。坚持全面宣传和重点教育相结合,在悬挂横幅、出刊宣传栏、走访入户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宣传载体,提高居民的责任意识和参与度,形成“人人知晓创建、人人支持创建”的浓厚氛围。特别是近年来开展的道德讲堂活动,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为内容,通过学唱一首歌、观看一部短片、诵读一段经典、讲述一个故事、作一番评议等五个流程,推动先进道德理念入脑入心,外化于行,提升整个社区文明程度。近年来,各社区已开展道德讲堂上百次,参与居民达5000余人次。

强化环境整治,推进文明建设。一是发挥骨干力量。广泛动员党员、小组长、中学生志愿者等参与文明创建工作,协助检查卫生、拾捡垃圾,劝导、纠正各类不文明现象。特别是组织社区

党员上街进行文明卫生劝导、义务清扫反响良好,他们佩戴党徽发放倡议书,宣讲文明诚信经营、督促落实“门前三包”,并对个别经营户占道经营、乱堆放、乱张贴等影响文明卫生经营的行为进行劝导。二是开展特色活动。开展上门义诊、“爱心剪刀”助老行动、为困难群众送温暖、理财知识进社区等特色活动。同时,利用春节、元宵、端午节等节日举办文艺汇演、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有力推进了社区文明和谐建设。

着力文明创建,构建文明社区。近年来,各社区不仅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小区”、“好公婆好儿媳”等创建活动,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而且积极争创各级文明社区,呈现出了东办“凤翎社区”、西办“荷叶街社区”、朝办“塔沱社区”等5个省级文明社区,“凉水井社区”等11个市级文明社区。

创建文明社区 构建和谐家园 第6篇

构建和谐家园

——**社区创***区文明单位工作汇报材料

**街道办事处**社区位于***市城区北面,辖区面积19.5万平方米,共有居民住宅楼40栋,居民住户1522户,总人口4990人,辖区内有企事业单位5家,个体营业网点22家,小学1所,幼儿园1所。

**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下大力气致力于文明和谐社区的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努力构建领导有力、管理有序、文明诚信、和谐友爱、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化繁荣、治安良好的文明社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强化班子自身建设,打造坚强保垒。一是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每周一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认真学习政治方针政策、科学发展观、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等,每年组织政治理论学习40余次,提供各种政治学习资料50余册,领导干部每年按要求撰写读书笔记2万余字,定期撰写学习心得并予以公示,作为年底考核合格的依据,通过以上措施,提高了领导班子和党员干

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广大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二是创建思路清晰,创建目标明确。社区党工委坚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创建指导思想,重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将形式多样创建工作作为提升社区文明程度、提高社区各项工作水平、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的有力契机。三是领导班子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领导班子严格落实干部走访制度,深入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大力实施诚心为民、真心富民、衷心安民、精心育民、尽心乐民的“五民工程”,及时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好事、多办实事,通过实地调查、征求意见、开通热线等方式收集、整理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反映强烈的13条意见建议,并集中整改,全力解决了包括辖区道路绿化硬化、绿化、文化设施不足等12项问题,受到了居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年内累计走访慰问就业困难对象、残疾人20户,为他们送去了现金、大米、水果等共计5000多元的慰问品,并建立了领导班子和困难家庭“结对帮扶”长效机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困难群体的心中。

(二)加强组织领导,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基础。社区党支部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一是及时成立、调整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周密细致的创建工作方案,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明确职能和责任。在此基础上,社区党支部强化责任,采取社区书记总体抓、分管领导

全力抓、业务专干具体干的工作机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建立包干到人的层层问责制度,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二是社区党支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并定期不定期地通过听取汇报、检查验收等方式及时对创建情况进行研究和督察,确保了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扎实推进。

(三)制度健全,不断深化党建工作。**社区围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题,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要求,不断深化社区党建工作,切实发挥社区党支部在社区各项工作、各种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社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从制度建设着手,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党员监督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建立了综治、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环境建设的推进制度和配套制度,建立了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城乡社区双联共建制度,努力形成了决策民主、执行到位、监督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制度体系,营造了依制度管理、按制度办事的规范管理格局。二是社区党支部班子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根源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为进一步加强班子作风建设、提升党支部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三是社区党支部模范履行党风廉政责任制,把“廉洁奉公”作为“生命线工程”加以维护,为社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严格遵守《廉政准则》的规定,以身作则,自觉履行“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义务,使班子的公

信力、凝聚力、感召力大大提高。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加强市民的社会公德教育。一是以文明创建活动为契机,通过横幅、宣传专栏、宣传画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家庭美德、职业街道、社会公德及***市市民文明公约等内容,并利用市民学校、文化广场等教育阵地和载体,采取课堂授课、专题讲座、座谈、观看电教片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居民进行政策法规、医疗保健、科普知识、消防安全、创业知识、社交礼仪、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教育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摈弃一切不文明陋习,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从而使文明意识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广大市民的道德修养,使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二是创新载体,丰富内容,组织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文艺汇演,通过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激发了辖区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居民群众广泛参与文明创建活动的热情,使和谐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形成了文明健康、积极向上、和谐进取的良好风尚。

(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工素质,强化工作能力,倡导优化服务。社区通过各种形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干部职工心贴居民、服务居民的意识,倡导职工在工作中做到“脑勤、耳勤、嘴勤、眼勤、手勤、腿勤”,让居民有亲切感、舒适感、安全感、文明感。二是在职工中开展读书活动和技能培训,引导他们爱岗、惜岗、强化执行能力;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做好职工技能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提高

服务居民的能力和水平。

(三)切实抓好未成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抓好阵地建设,积极搭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平台。并组织开展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组织辖区青少年参加环境整治、扶贫助残等活动,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和谐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三个文明”创建活动。社区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从公民道德、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多方位入手,并通过活动美化小区环境、改善楼道卫生、融洽邻里关系,创建文明社区。

三、拓展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社区以推进社区服务为核心,完善管理体制、拓展服务项目,扎实推进社区建设,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一)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做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社区建立健全了干部培养、考核激励制度、承诺服务制度、投诉处理制度、问责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对每名职工的工作业务、岗位职责、行为规范、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工作差错等事项做出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使干部职工明确自己该做什么和要达到什么要求,明白自己的工作与自己的服务水平、居民的满意度息息相关,促进了干部队伍内部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工作执行力不断增强。

如何构建文明社区 第7篇

近年来,**镇**路社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及县委、政府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镇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以服务群众为抓手,全面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做好维护稳定和服务居民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路社区地处**镇中心**,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居民户人,由汉、、回、等3个民族构成。社区现有工作人员人(其中,财政补贴人,公益性岗位 人,大学生村官 人;均为大专以上学历);片区民警名。**社区内现有党员名,有平安家庭户,低保家庭户人,出租房屋户,流动人口人。

二、主要做法

(一)、明确包街包巷包户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根据巷道、片区的分布特点,将**路分为四个区,一区人 人、二区人口人、三区人口人、四区人口人。为每位工作人员和社区党员划分了责任区,分别包户50-70户,做到了每名干部都有包巷包户工作任务,每户居民都有社区工作人员承包。规定社区干部三分之二的时间必须入户,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经常走家入户熟悉掌握每个居民家庭情况、收集社情动态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上。

(二)、建立“五帐两册”,搭建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平台。

通过建立“五帐”,即:居民家庭基础信息台帐、流动人口管理台帐、出租房屋台帐、重点人口管理台帐、宗教场所管理台帐;“两册”,即:《信息收集手册》、《服务居民登记手册》,进一步完善基础信息台帐。社区干部依据个人分片负责的居民片区,将辖区内的“五帐两册”汇编成活页的工作手册,做到随时入户随身携带,随时发现随时登记,随时变动随时更改,从而牢牢地把辖区的各类情况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落实“四类管理法”,对居民进行精细化管理。按照区统一部署,对辖区居民按照“四类管理法”实行分类管理。目前社区有放心户户,基本户户,重点工作户3 户,重点管控户户。同时,落实“以房管人”管理模式,做到“来有登记,去有注销”,对流动人口和重点人员实行日走访、周互查,有重点的抓好每一个出租房屋、每一个流动人员的走访摸排工作;成立了重点人口帮教小组,进行走访登记建档,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根据本人情况,纳入低保和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推荐,目前,帮助解决家属就业人,纳入低保人,解决了名重点人员的工作问题。通过随时掌握每个刑释解教人员动向,防止重新犯罪,及时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

(四)、开展育民工程为民送知识。

社区将提高居民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开展了文化育民和道德育民活动。一是文化育民,利用科技之冬、三下乡活动,运用远程电教设备及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组织居民参加法制教育、健康知识、就业技能和文明礼仪培训,在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提升了个人素质。截至八月底月,社区共发布各类用工信息4余条,组织余人参加了招聘活动,实现就业 人。二是道德育民,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与社区居民订立文明公约,与驻区单位和居民签订“环境卫生管理目标责任书”,通过责任到户,做到奖勤罚懒,使“创卫”目标深入人心。积极协助**卫生管理服务队对门前四包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使辖区环境卫生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

(五)、帮民工程送温暖,消除隐患排民忧。

一是加大帮扶困难群体力度。协调上级单位、镇委对贫困户、残疾人、老党员、退伍军人、等户进行了慰问帮扶,发放面粉 吨,大病医疗救助款元,清油公斤,棉被床。召开低保听证会,让更符合条件的户贫困居民享受到了国家的好政策,截止目前,累计解决疑难问题起,消除隐患起,共排查调处各项纠纷、矛盾起,调解成功起,成功率 %,使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三、存在问题

(一)、**社区软硬件设施不足,不能满足社区服务需要。辖区内人口较多,流动人口逐年增加,但社区服务的专业人才稀缺,社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社区场所及器材不足等等。

(二)、**社区社会服务水平不高。由于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养老、保健、娱乐、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需求急剧增长,迫切需要社区提供更多细致的服务。然而,现因**社区工作人员少、综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还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需要。

(三)、**社区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承担大量社会事务,因“费随事转”得不到落实,经费短缺,致使相关工作难以开展。仅仅依靠镇党委、政府拨款远远不能满足一个社区的正常开支需要,资金严重短缺。

回顾这些年的发展过程,,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

上一篇:钱理群现代文学三十年(散文)笔记下一篇: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作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