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墙创设的一般过程

2024-06-03

主题墙创设的一般过程(精选8篇)

主题墙创设的一般过程 第1篇

主题墙创设的总结

主题墙创设的总结1

主题墙创设是我们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常规工作,是教学主题的延续和深化,他能让幼儿与环境有效的对话,是幼儿相互展示自己想法和感受的平台。但是,一直以来我对它的创设都存有疑虑,不知道用哪种形式、方法和手段更加能服务与幼儿、服务与教学。经过这次主题墙的评比,使我对它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跟着主题走

主题墙要紧跟教学的进程,根据季节、节日、教学安排和幼儿感兴趣的点,在主题墙上留下幼儿的认识过程轨迹或幼儿在认识过程中的困惑、有争议、有碰撞的部分,使幼儿的想法和感受在这个平台上一一展示出来。比如:春季到了,我们根据这个季节的变化,把幼儿在外出参观中的发现、亮点由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呈现出来,春天的脚步在这里一目了然。

二、反映幼儿眼中的主题内容

主题墙不是教师的自留地,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展台,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幼儿感兴趣的基础上自己制作的东西。比如:我们在观察柳树时,第一次观察发现有一些小点点,第二次去时发现有一些柳絮,大家别提有多兴奋啊。回来后孩子们都在纸上画柳絮,画得非常仔细,连细细丝都画上了呢。同时孩子们还发生了一场大争论,有个小朋友提出着个不叫柳絮,应该叫柳花,是妈妈说的。为此,我们大家都去查阅相关的资料,知道了他们叫柳絮,是靠风传播的,叫风力传播。通过四次的观察,孩子们清楚的发现春天是逐渐变化的。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兴趣,有些孩子住的小区有柳树,他会天天去看,发现有变化就来告诉大家。虽然这些作品看上去粗糙、幼稚,但这是幼儿心灵的反映,是成功的事例。因此,主题墙应该都是幼儿制作的,教师只对难点和重点做提示、引领的作用。

三、注重材料的丰富性

在创设过程中,我发现大家都十分注重利用废旧材料。用糖纸折叠了蝴蝶、用蛋糕盒的圆圈制成了五环旗、用牛奶盒里的泡沫筐做动物的家、用废旧的皱纸编制或做花、用纸盒制作汽车等等,使墙面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四、注重时令性

主题墙都很有时令性,三、四月份是春季,大家都及时地进行观察创设。今年是中国的奥运年,是我国的一件大事,大家就根据幼儿的了解和年龄特点,在家园的互动中用幼儿自己的方式展现了对奥运的期盼和祝福。

主题墙是幼儿在园生活、学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充分地体现了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家长和幼儿之间的直接对话。为此,主题墙的创设还应该注重教学性、直观性、互动性、整体性、延续性和生成性。让我们的主题墙“活”起来,成为幼儿心灵、思想火花的舞台。

主题墙创设的总结2

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且幼儿与环境相处的方式也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因此,从课程设计的总体观念到具体方案的实施,环境一直是瑞吉欧教育者所重视的因素。根据我园的主题式课程(整合课程)模式,我们将主墙面的装饰紧密地与班级的主题教学活动的运行方向相结合。幼儿关于主题探究的.阶段性成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和家长提供的相关的内容支持,构成了主题墙饰的主体。这些内容分块布置在主题墙上,幼儿可以在这种交互过程中得到满足,丰富对有关主题内涵的理解,也有助于主题的深入探究。

例如:今天老师所讲述的《黑色密语》、《我的牙齿》的创设主题墙饰:孩子们对于身边的事情总是很感兴趣的,他们这儿看看,那儿摸摸。对新事物总喜欢问个为什么。因此,我考虑到班上的环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我开展的主题根据不同的季节特征及结合幼儿园课程进展不断更新环境布置,让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

如:第一个主题活动“黑色密语”对黑色来临,个别孩子会害怕黑夜的来临”幼儿对这一切的变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我就利用黑色密语成为我们最好的教学资源为我所用来进行环境创设。每当外出散步时我就让幼儿观察黑夜、发现黑夜里还有那些小动物出来玩、并让幼儿用感官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同时我还大胆的让家长和孩子试着“分床睡一天”的亲子活动,再组织孩子大胆自主自由的交谈自己的收获,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带动幼儿一起收集黑天里谁在发亮的相关资料、图片等,把它们装贴在墙饰里,一起欣赏、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评价的能力。并不断激发幼儿把各自喜欢的黑夜事物、做的事情以绘画、手工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贴在墙饰上,体验了自主创作的乐趣。

题墙饰创设之后,我通常利用自由活动时间引导幼儿经常看看说说,充分发挥主题墙饰的功能,促进幼儿多方面地发展。如每个主题将要结束时,把主题里的活动内容小结一下,帮助幼儿梳理有效经验。

例如:春游之后,我把拍摄的照片张贴在主题墙上,幼儿自然是十分高兴,围在前面找自己的照片。如果仅停留于此,只激发了简单的观察能力。如何深入挖掘教育价值?我组织了幼儿如下谈话:“春游去了什么地方?那里有些什么?”、“春游时最有趣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环保小卫士的?平时应该怎样做一环保卫士?”这样就帮助幼儿回忆了有关经验,拓展了相关经验,提供了语言表达交流的机会,真正体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在我的引导下,幼儿观察照片的兴趣更浓了,一有空就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分享。

主题墙创设的一般过程 第2篇

摘要:主题墙已经成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资源,实现了幼儿和环境的互动,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价值。主题墙丰富的内容与主题的变化相适应,为幼儿开放,目的是帮助幼儿表征、迁移经验。主题墙能够综合多个领域的教育资源,加深幼儿对主题教育目标的理解和掌握。

瑞吉欧教育理念强调:“空间具有教育内涵。”主题墙创设的空间包括墙面、门窗、走廊和房顶等空间,所以教师发挥的空间非常的大。良好内容的主题墙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带动他们进行更多的思考和学习活动。主题墙上的内容为幼儿间的互相合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能够改变幼儿的认识。通过观察幼儿与主题墙的互动,能够掌握幼儿的兴趣方向,帮助教师调整教育的手段和内容。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幼儿教师对主题墙存在着一些错误的做法。

错误做法一:主题墙成为“花架子”

有些教师在确定主题后,首先忙于搜集主题资料,把各种图片和幼儿的作品往墙上粘贴,墙面内容十分的丰富,使主题墙成为一面展览墙。图片和幼儿作品与主题存在着某些联系,但是所有的内容之间缺少联系,没有层次性和系统性。视觉上的丰富并没有为幼儿带来教育价值。儿童心理学及脑科学的有关研究都表明: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主题墙创设的内容要做到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幼儿已有的知识相衔接,避免“花架子”。

错误做法二:主题墙同课程断档

王素娟.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幼儿园环境——瑞吉欧教育理念的启示[J].时代教育,2007,(26)为了突出家园共育,幼儿教师会要求家长准备主题资料,但是由于沟通不够,家长不能够理解主题和课程之间的关系,虽然家长准备了很多的图片资料,但是这些图片不能反应主题的内容和要求。虽然实现了家园共育,但是主题墙和课程完全的割裂开来,不能实现二者在教学中的互动,主题墙不能给发挥应有的作用。

错误做法三:主题墙成为教师的展示墙

为了实现主题墙的多彩多样性,幼儿教师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做出了绚丽多彩的画面效果。但是主题墙没有一幅孩子的作品,主题墙成为教师的展示墙,教师剥夺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权利。主题墙完全的展现了教师的创意和能力,教师成为主题墙的主人,幼儿的主体性未能够体现。幼儿应该成为创设主题墙的参与者,这是幼儿学习的良好机会,在不断的同化和顺应中,幼儿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为了发挥主题墙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妙招一:主题墙的内容来源于家长和幼儿

主题墙布置的材料要具备多彩多样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家长和幼儿的创作能力。在主题墙布置之前召开家长会,使家长明白主题墙和课程内在的关系,要求家长帮助幼儿制作主题作品,家长要帮助幼儿搜集主题材料,记录幼儿创造的过程,家长与幼儿携手制作手工艺品和绘画。在家长和幼儿制作主题作品时,教师要扮演咨询者的角色,使幼儿和家长成为制作的主角。幼儿在筹备主题材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布置主题墙时,幼儿的积极性和热情高涨,他们在主题墙旁边兴高采烈的为小伙伴介绍作品的制作过程,认同感剧增。参与主题墙的布置,实现了幼儿的所做所想,加深了他们对课程的了解,也帮助家长更加直白的了解幼儿的探究过程。

妙招二:有选择的发挥幼儿的特点专长

主题墙的布置要避免材料的单一性,图片、手工作品、歌谣;或粘贴,或悬挂,都能展现主题墙教育性、完整性和层次性,即能合理的利用主题墙有限的空间,又能实现幼儿的智慧的诠释。很多幼儿都参加了特长学习,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实现主题材料的层次的提高,吸收更多的幼儿参加到主题墙的创设活动中。有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强,可以用童言稚语编写主题歌谣,加之图片和手工作品,每个幼儿在进出教室时都倍感自豪。总之,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专长,分工明确,调动幼儿进行主题墙创设的积极性,使主体墙的布置成为全部幼儿的工作。妙招三:主题墙还可以“谈”

幼儿教育要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原则,教师只是教育的辅助者,幼儿才是真正的主人。幼儿拥有让成人羡慕的想象力,他们的思维天真烂漫,主题墙应该成为展示幼儿思维的场所。在构思策划主题墙时,教师应该遵循幼儿的意愿,通过谈话的方式,整合幼儿的想法,把幼儿的建议体现在主题墙的设计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实现了他们的想象力,这会让幼儿体验到被尊重感,更能激发他们学习主题课程的积极性。

“要倾听孩子的声音,要给儿童选择的权利和做决定的机会。”幼儿是幼儿园的主人,主题墙的创设不能脱离幼儿的实际,教师应该学会适当的放权,让幼儿在创设主题墙的过程中,学会思维,享受尊重,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素娟.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幼儿园环境——瑞吉欧教育理 22 毛曙阳.关于构建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的若干思考[J].上海托幼,2010,(5).念的启示[J].时代教育,2007,(26)

主题墙创设的一般过程 第3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题环境,主题墙

有人说:“当你走进一所幼儿园, 不用介绍, 也无须交谈, 只要留意整个环境, 你就能‘阅读’到其中蕴含着的教育信息和课程的价值取向。”的确, 《纲要》中明确指出:“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 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 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儿童是独立的, 发展着的个体, 他们是活动的主人, 他们更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人, 是他们赋予了主题环境以生命。

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发展, 由原来的单科教学发展到现在的主题活动, 这本身就是幼儿教育发展的重大突破。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变化, 主题环境创设的问题越来越重要, 主题环境创设, 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和幼儿合作创造充实的生活”, 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的教育过程。主题活动中的环境创设, 是把墙面环境的创设与实施的主题活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使主题墙动起来、活起来, 真正地实现主题墙饰与孩子之间的良性互动。主题环境创设不仅要美化活动室, 它还是孩子们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 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 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设的天地。环境为主题而创设, 而主题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地开展, 从而不断地逐渐丰富。它的每一件作品都应是孩子经验提升的具体体现, 每一件作品都应是孩子学习、参与的写照。

一、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年龄差异, 抓住年龄特点

福禄培尔说:“教育的任务要面向全体幼儿。”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兴趣、表现能力、个性及发展水平等方面, 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不同幼儿对环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注意发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活动需要, 使环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表现及发展, 促进每个人在自身水平上的提高。如小班“我的家”主题墙饰: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肯定会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安, 我在环境创设上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于是在活动室的墙上, 我安排了“我的妈妈”墙饰。瞧, “妈妈”的眼睛多美丽, 脸上还带着笑, 仿佛在说:“宝宝别害怕, 妈妈在这儿呢!”每当孩子们想家想妈妈了, 都会看这面墙, 就好像看到了本人的妈妈一样。此外, 我还特别安排了一面互动墙———“我的家”:幼儿与爸爸、妈妈等家人亲热在一起的照片。对那些有入园焦虑的幼儿, 我就指着墙面的照片说:“宝宝真美丽, 笑得多甜、多开心呀!”从而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我用心去领会了幼儿走出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一陌生的环境, 在环境创设中努力激起幼儿对班级多一分挂念, 多一点来园的希望。我在墙面环境安排中融入了对幼儿情感的关心, 把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借助环境去表达, 使幼儿如沐春风, 如润春雨。由此可见, 教师在选择环境中墙饰的内容时更多的考虑内容隐含的教育价值, 而不能一味只追求精巧、美观。

二、使幼儿成为主题墙的创设者,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1. 让幼儿主动参与对话的全过程

(1) 收集相关的资料与信息

幼儿的思维是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认识周围事物大多是依靠直接感知的。因此, 在主题探索活动中我首先考虑到:是否给幼儿足够的探索时间, 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直接收集相关的资料与信息, 主动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 使之在亲身的观察、体验中获得具体、真实的经验并通过主题墙进行展示, 达到交流、分享、共同学习的目的。

(2) 展示孩子的所思所言行为

资料是孩子们得出结论的依据, 因此他们对于自己收集来的资料, 会格外地珍惜并更加乐于探索。这时, 教师对孩子们收集的资料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引导他们进行交流, 同时借助主题墙将他们的想法一一展示, 让大家看到自己的劳动价值, 体验其中的乐趣。

2. 教师是孩子进行对话的引导者

教师要改变观念, 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 把墙面环境的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那么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撑者。首先, 教师要多关心孩子, 观察孩子的趣味点、观察孩子的需求。激起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 然后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 给孩子提供过度的支撑。发动幼儿讨论最初单独定出墙饰的内容。

3. 尊重幼儿, 提供展现想法的舞台

在主题墙创设中, 我特别注重的是尊重幼儿, 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关注幼儿的需要与兴趣, 以此在预设活动的基础上随时捕捉幼儿有价值的兴奋点, 进行有机生成, 为墙面创设不断丰富而提供素材。

三、教师要给每个孩子与“主题墙”对话的机会

在以往的墙面创设中, 有的教师偶尔会用一些幼儿作品, 但是这些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因为在老师的眼中, 那些效果不佳的作品“难登大雅之堂”。这种做法使得一部分孩子失去了表达、交流的机会。而今, 我们提倡环境创设的全员参与。

四、充分发挥主题墙的互动交流作用

在主题活动进行中, 墙面的环境就像“骨架”一样把主题活动中的一系列活动呈现出来, 使墙饰与幼儿产生互动。主题背景下的环境是立体的, 它是墙面、教学和游戏等环境的相互渗透融合。我们注重创设“会说话, 能互动”的主题环境。比如, 在进行“水果在哪里”这一主题活动, 我们都知道水果是幼儿熟悉的、喜欢的。当我们专注于它时, 会看到水果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它是观察外形特征的对象, 在以水果为情境脉络的各种活动中, 我发现孩子们对水果有着无穷的好奇, 我准备了一些水果图片, 利用主题墙先挂上了一些孩子们常见的和几种不常见的水果图片, 请孩子们指指你认识哪几种水果, 你从哪些地方认出来的, 说说其特征。每天都有孩子会去指出自己认识的水果并告诉其他的孩子, 我也及时的更换一些新的水果图片上去, 一周下来孩子们不但能叫出水果名称而且说出了每种水果有什么特征, 大大提高了孩子们认识水果的能力。布置的“水果园”中张贴着孩子们认识一种水果以后所画出的模样, 并画上颜色, 可能有时孩子们上的颜色不是我们所看到水果的颜色, 但是没有关系, 孩子的想象力本来就是丰富的, 他们的思维觉得可以是另一种颜色, 我们并不急于去让他改正, 所以我们的“水果园”中是五颜六色的, 很漂亮。

总之, 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 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 却是巨大的。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 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 更不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趋势。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 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 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 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面环境。让孩子成为墙饰的主人, 尽力为幼儿创设富于变化、利于互动、便于交往、乐于体验的环境, 让墙饰真正放射出绚丽多彩的光芒, 成为孩子心中的渴望。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让幼儿关注生活, 学会生活, 适应生活。

参考文献

[1]陈帼眉, 冯晓霞, 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2]江玲, 王红.幼儿园儿童环境布置的内涵与管理[J].学前教育研究, 2003, (12) .

[3]李嘉曾.创造学与创造力开发训练[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创设“活”起来的主题墙 第4篇

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之前每次出去听讲座、看活动,一有机会,便会“偷偷地”看别人布置的主题墙面,不难发现,有的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精致、漂亮,而在内容上存在拼揍的痕迹;有的完全出自大人的手笔,没有幼儿参与的成分;有的知识点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等,这些大都失去了环境应有的影响力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而今,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师观念的更新,主题墙面无论是内容来源、还是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有了更高要求,幼儿参与的成分越来越多,也不再像以前那样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和完整。

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教育的任务要面向全体幼儿。”因此,幼儿园环境布置的内容也要面向全体幼儿。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可把他们的照片贴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主题墙上,教师就可对有入园焦虑现象的幼儿说:“你在这里……”并将这一墙面添加滑梯、草地等,旨在促进小班幼儿愿意说“我在幼儿园坐滑梯”。中班上学期的第一个主题是“我喜欢”,在主题墙上可以布置幼儿最喜欢做的、最喜欢说的或最喜欢玩的内容,还可以适当配以孩子穿衣服、系鞋带的画面,增强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在大班的主题活动“特别的我”中,可以增添一些小学生上课、做作业、课后运动等图片,为幼儿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墙面上布置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同时要注意发现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活动需要,使主题墙面的创设更能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向最近发展区发展。

创设应有幼儿的参与

首先,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关注点,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然后发动幼儿讨论,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最后共同制定出墙饰的内容。比如,中班的主题“伞的世界”,伞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他们对伞的功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在征询了孩子们的意见后,笔者让幼儿画了自己认为最漂亮的伞,然后请幼儿将“伞可以做什么”说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老师稍作修饰后,将它和孩子画的伞一起贴到主题墙上。其次,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与幼儿一起准备材料。最后,尽量让幼儿自己协商如何装饰主题墙饰,教师只是作为观察者,当发现幼儿的确有困难并需要帮助时,再介入进来。总之,要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

应体现班级特色

每一个主题活动的内容都是丰富多彩的,它们所涉及的知识面都比较广,教师不可能将整个主题的所有内容都囊括起来,呈现在主题墙上。而且,每一位教师对主题活动内容的诠释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在布置主题墙的时候,各班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知识点,并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大家。如在创设“相反国”的主题墙时,大(1)班是让幼儿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相反意义的字找出来,老师帮忙打印,然后由幼儿进行一一匹配,最后以圆形、半圆形、三角形等图案呈现在墙上,字是以黑白两色出现的,有的是黑底白字,有的是黑字白底。它们无论是字的意义、还是字的颜色以及图形的摆放方面,都是极具相反特色的。大(2)班布置的是小朋友画的各种图案的对称画。大(3)班呈现的则是将瓦楞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蘸上颜料后,印在白纸上而留下相反的痕迹的作品。真是精彩纷呈、各显特色。

为了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雷同,在布置主题墙前,各年级组的成员可先坐下来讨论一下,定下方案后再分头行动。笔者认为,它不是为了完成上面布置的任务而随意地拼凑,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功利目的而刻意地模仿,否则它将失去存在的功能和价值。

各具特色的主题墙的创设,不仅能带给大家美的享受,开阔了大家的眼界,更能成为教师和小朋友们学习的亮点。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幼儿参观同轨班级的墙面布置,或鼓励幼儿自己随意地观赏,这样不仅能增加幼儿的知识面,在幼儿的头脑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更能促进幼儿间的相互交往,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内容的有效延伸

主题墙饰制作好了,但教育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教师要引导幼儿继续收集、整理材料,并根据孩子兴趣、孩子提供的信息不断添加、生成更有新意的内容。因此,笔者认为,在一个主题活动结束时,不要急于将墙饰全部启下,重新贴上下一个主题活动的内容,而是在开学初,将主题墙面进行一个初步的整体规划:一个学期共有5个主题,那么就将主题墙面大致分为5小块。如此一个个布置下来,到学期结束时,主题墙上就有了5个主题的内容。这样,不仅能让家长一目了然地清楚自己孩子在这一学期所有的学习内容,更便于教师随时增减或更换主题墙面的内容,

创设大班主题墙心得 第5篇

【引言】主题教育以其多方面整合教育的优势逐渐成为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形式,主题墙正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每一个主题进行的过程中,都要求教师进行主题墙的创设,甚至还会组织观摩评比,重视程度可想而知。那么如何让主题墙真正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发挥作用呢?

【摘要】幼儿园主题墙的创设,是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幼儿园主题墙让教师走出班级环境创设的困惑;让幼儿成为班级环境创设的主人,并与环境有效地对话,成为幼儿学习的互动平台,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园课程成为班级环境创设的内容;让幼儿园成为一个联动的整体。因而主题墙不仅是一座架在幼儿、教师、家长三者之间的桥梁,它更是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与班级环境创设三者的有机结合体。因此,创设一面真正能让幼儿喜欢、能积极互动,并能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主题墙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主题墙 幼儿发展

幼儿园的主题墙是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成为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部分。主题墙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日显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了师幼之间,幼儿、教师与家长三者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师幼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氛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以“幼儿发展为本”,创设幼儿发展所需要的主题墙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价值的主题墙,从感官上带给幼儿有关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因素的刺激,在情感上带给他们愉悦感。

一、常见的主题墙类型。

1、装饰性墙饰。这一类墙饰为数不多。主要一般都是欢迎小朋友、可爱的动物之类的宣传性的儿童画。

2、“连环画”类墙饰。幼儿看完每一幅画面,就了解了故事的情节。这样的墙饰一开始对幼儿是有吸引力的,但当幼儿熟悉了故事情节后,就不再对墙饰感兴趣了。

3、呈现幼儿活动成果的墙饰。教室里散见着各类幼儿活动成果的展示区,如美术、手工作品展示、幼儿发展表现评价表(幼儿照片边上贴上几颗星星或小红花或者优秀卡等)等。这类墙饰是动态的,不断在改变的,都让幼儿积极地参与了。

4、呈现幼儿活动过程的、幼儿能积极参与的、动态的主题性墙饰。目前幼儿园的墙饰中以第三类墙饰居多。但我认为第四类墙饰作用最大。

二、常见主题墙创设的方式。

1、个人承包式。班级环境创设由老师一手包办,起早贪黑几个日夜,从构思勾画到剪贴上墙,所有的过程没有幼儿的参与,只有老师的辛勤劳作。

2、参评式。幼儿园领导将班级环境创设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能力的一个指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再指定日期进行评比。在评比前一天每个老师都对自己的“杰作”保密,到了评比之日全园教师才将所有的作品上墙。

3、通用式。班级环境创设过分注重美的因素,而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走进一所幼儿园的各个班级,如果没有班牌的提示,我们很难判断这是哪个年龄段幼儿的班级。

4、包装式。环境布置需要材料,如果幼儿园不提供,教师就无法动手,只好千方百计寻找材料,用形形式式的废旧物品以怪异的思路进行环境创设,根本没能将班级环境创设与幼儿园课程之间建立联系。

三、有价值的幼儿园主题墙。

我们幼儿园“三室”合一,教室、寝室和活动室都在同一教室。幼儿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在有限的空间里怎样发挥最大的利用价值,我们一直都在思考。我认为有价值的主题墙要能充分体现以下几点:

1、丰富性。

主题墙作为幼儿开展活动的足迹呈现平台,教师在创设时要有全盘考虑的眼光,呈现的主题应该具有课程连续性。可以有三个主题安排,一个是刚刚过去的,但孩子还有延伸或思考的活动,一个是正在进行的主题,另一个是将要进行的主题。在每一个主题中,教师要有选择的选取内容进行布置,主题要有脉络,有标题,人一看就非常清楚和明了。

2、艺术性。

主题墙作为班级的一种“活动”墙面装饰,要赋予创意的设计、智慧的装扮,而不仅仅只是散落的将幼儿的作品、教学挂图进行张贴,就算完成了主题墙的布置,这样的教育价值是微小、显而易见的。教师怎样做到创意的设计,其中离不开对整个主题位置的思考:采用何种图案、怎样摆放等,让活动的意义真正体现。有时教师的一点小装饰、小说明,一个小标记,就能让整个主题焕发光彩,达到视觉和教育的“双赢”。

3、互动性。

主题墙作为班级的一部分,随时和幼儿在进行着“沟通”与“交流”。主题墙上呈现的材料应该是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完成的,那就让孩子也参与到创设中来。这样既可以让幼儿关注主题墙,而不仅仅是“摆设”,也可以让幼儿的智慧和教师共享,教师还可以减轻一定的工作负担,两全其美。

四、创设有价值的幼儿园主题墙。

1、让幼儿成为班级环境创设的主人。

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主题环境创设。教师由原来的动手者转变为观察者,倾听者和支持者。首先,要多关注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需求,激发他们创设主题环境的积极性,多倾听孩子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其次,将收集的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我们应和幼儿一起收集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应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做,自己去想。通过多渠道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途径来获取信息和材料。在收集材料后尽量让幼儿自己协商如何装饰主题墙,这样一来孩子间的相互交流更能加深对主题内容的理解,也更进一步的深化了主题内容。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我喜欢的汽车”中,我们努力契合幼儿的兴趣点,积极动员幼儿收集日常的废旧物品如废纸盒、瓶盖、“汽车挂历”等,让能力强的幼儿运用废纸盒、瓶盖等来制作“心目中的汽车”,让能力弱的幼儿则动手剪贴“汽车挂历”,共同参与布置、丰富主题墙饰。这不仅可以向幼儿渗透环保意识,深化环保教育,而且别具一格,充满生气,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关注点”。再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大自然的语言”中,幼儿较为困惑:植物、动物怎么会说话呢?针对这个情况,我们让幼儿自己去找资料。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自己画图、涂颜色,父母在下面加以一段文字说明,不到两天,“大自然语言”就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孩子们从中理解了许多的语言:荷花盛开,夏天来到了;小蚂蚁搬家,告诉我们快要下雨了„„这些神奇的发现,激发了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这样,在主题进行中,与幼儿进行讨论,结合幼儿的兴趣、意愿来布置主题墙,多给幼儿一份信任、多给幼儿一份权力、多给幼儿一份鼓励,让幼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主题墙真正成为幼儿与教师之间的近距离的对话。这样的主题墙创设才能发挥其创设本身的意义。陈鹤琴说过:“通过幼儿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

2、根据课程内容创设主题墙饰。

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且幼儿与环境相处的方式也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我们根据预设课程模式,将主题墙饰的创设紧密地与班级的主题教学活动的运行方向相结合。将幼儿关于主题探究的阶段性成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和家长提供的相关的内容支持等内容构成主题墙饰的主体。让孩子在这种交互过程中得到满足,丰富对有关主题内涵的理解,并激发对主题的深入探究的兴趣。如:在大班“不一样的我”主题活动中,教学活动“名字的故事”,其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名字,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我们先让孩子回家与家长一起制作了一张卡片,卡片上写上孩子的名字及名字的意义,以及一份自我墙报,然后带回来贴在主题墙上。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期盼,并在自由活动中争先恐后地去认识自己及自己的名字,向别人介绍自己和自己名字的意义,同时辨认同伴、同伴的名字。再如,在大班孩子即将毕业的时候,孩子们对于幼儿园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的留恋,老师就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一个“离园倒计时牌”的主题墙饰,和孩子们一起商量版面颜色的选择、内容的布局、墙饰的装饰等等,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让孩子们自己动手,不断丰富墙饰的内容,让孩子画下自己在幼儿园里的最爱,记录对老师的不舍,留下与好朋友的合影和电话。在墙饰不断得到充实的同时,孩子们对幼儿园的爱、对老师、朋友的爱也在不断地得到升华。

3、让主题墙成为一个联动的整体。

幼儿园主题墙创设的方法论文 第6篇

摘 要:《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创设适宜的环境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主题环境作为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不仅是一座架在幼儿、教师、家长三者之间的桥梁,更能够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与班级环境创设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 主题墙创设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每个幼儿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更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人,作为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主题墙饰环境,不仅要给幼儿以美的感受,陶冶幼儿情操,更应该给幼儿提供主动参与,共同制作,积极探索的机会,发挥想象的良好空间,真正实现主题墙与幼儿良好的互动。但是在幼儿园主题墙创设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过度重视审美

在主题墙创设的过程中许多老师为了教室整体的美观,主题墙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很多主题墙的创设虽然看上去色彩鲜艳、内容丰富、作品美观、布局也很合理。但细细观察,你会发现主题墙的内容没有根据教育活动的主题及时更新。有些教师会在开学初认真细致精心地布置环境,选择一些各个主题都适用的内容布置主题墙。开学后就不需要时时跟换了,主题墙饰常常整个学期都没有变化。有些幼儿园喜欢将主题墙饰布置得高高的,但是孩子却需要仰视。这样的创设只注重主题墙的审美,主题活动与主题墙之间缺乏联系。

二、教师成为主体

随着对《指南》精神的领会学习,大部分教师能够转变观念,在主题墙的创设上知道应让幼儿参与的道理。但在实践操作时,幼儿园主题墙布置往往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教师往往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审美,从图书或网上借鉴、参考,然后开始主题墙的创设。幼儿只需要完成教师分配的绘画或者做手工的任务,教师忽略了幼儿参与创设的意义。有时候教师会象征性地留有一小块空缺给幼儿,然而即使是幼儿参与的这一小块内容,用什么样的材料、以什么样的方式、如何布置等等,也完全由老师说了算,幼儿根本没有思考探索的机会。表面上好像幼儿也参与到了创设活动中来,但是幼儿配合教师完成主题墙的补充。并没有真正的参与,而是被动的完成任务。

三、模式比较固定

开始一个新的主题,教师常常就将整个主题墙的布置准备好了,如在主题墙上张贴出主题思路,让幼儿搜集相关的图片与资料,孩子的手工、绘画作品等等,然而整个主题从开展到结束,这个模式都始终固定不变,适用于每一个主题。有些主题墙的创设内容虽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布局合理,但没考虑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实际情况。

那么怎样才能充分挖掘主题墙的潜在价值,激发孩子与主题墙更多地互动,让孩子成为主题墙的主人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主题墙创设与主题紧密联系

班级主题墙的布置应该布置合理,色彩协调,构图精巧,让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但是,主题墙是展示幼儿主题学习内容,反应幼儿兴趣,联系本班幼儿学习与发展情况创设的,所以我们更应该观察幼儿,根据幼儿在活动的兴趣与发展情况,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将主题墙的创设与活动相联系。

2.幼儿成为主题墙的主人

幼儿在参与创设主题墙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创设的过程是孩子展示自我的过程。每次走到主题墙那里时总能听到孩子们说“这是我自己画的”,“这个是我做的”,从他们那坚定的眼神和自豪的语气,可以看出他们多么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且,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他们会格外地珍惜和爱护。如果能把大部分的设计权、主动权交给幼儿,就更能通过主题墙上的作品看出幼儿对事物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情绪感受、不同的表现方式。通过正确的引导,放手让幼儿参与的方式,才能营造主题的氛围。主题墙的创设是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而逐渐丰富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孩子经验积累和提高的体现,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学习参与的结果。因此,对于主题的内容,教师要始终做到以动态的形式逐步展示出活动的内容,以幼儿为主体进行主题墙的创设。

如在创设大班主题《走进小学》的主题墙时,结合主题内容首先设置板块“问题树”,请幼儿讨论自己对小学有哪些想了解的问题,并请幼儿运用绘画的形式将问题表现出来。教师在绘画结束后与幼儿一起收集整理幼儿想了解的内容;第二个板块“参观小学”,教师请幼儿带着问题到附近的小学参观,请幼儿观察幼儿园与小学有哪些不一样,并注意通过观察向小学的哥哥姐姐请教,与小学的老师交流来寻找自己问题的答案。教师则将幼儿参观小学的美好时光用相机记录下来。参观结束后我请幼儿再次讨论,请幼儿分成小组交流,请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表述自己参观小学的`发现。第三个“我为小学做准备”,幼儿参观完小学以后我结合活动请幼儿思考怎样成为一名小学生,并提供各种材料供幼儿制作,让幼儿对于小学只有好奇和向往。

3.主题墙是动态的

主题墙布置的过程是幼儿发展的过程,也是幼儿经验积累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发展的规律及在主题活动中的发展方向来创设主题墙,要把主题墙的创设紧密地与班级的主题教学活动运行方向相结合。主题墙的布置是幼儿成长的过程,应该有很清晰的层次感。主题内容由浅入深,也是幼儿经验积累,探索进步的一个动态过程。主题墙的创设是幼儿不断积累经验过程获得成长的过程。主题墙面的创设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时地变化,增减。如随着幼儿兴趣需要布置墙饰,而又随着季节的变化或是主题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是重新布置,也可以是根据主题学习的内容逐步地深入与丰富。

主题墙创设的一般过程 第7篇

李相街道中心幼儿园教师 吕平指导教师 雷镝

墙饰创设目标:

1、乐于探索关于影子的活动,并尝试用绘画、符号表示等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敢于提问,体验与同伴共同探索的乐趣以及获得成功的喜悦。

2、了解光和影的关系,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时间有关。

3、引导幼儿利用墙饰开展交流,能专注地听并理解他人的讲话内容,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并能清楚连贯地进行语言表达。

4、能根据活动区墙饰,尝试自主学习,练习动手制作。墙饰创设重点:

1、尝试用绘画、符号表示等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了解光和影的关系,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时间有关。

2、能创造性地使用各种颜色和探索作画方法,大胆构图表达自己的经验与感受。

3、乐于探索关于影子的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探索、交流的乐趣以及获得成功的喜悦。

*主题墙饰创设思路:(墙饰题目可与幼儿协商共同确定)根据主题活动创设以下墙饰:

一、主题网络墙饰——“有趣的影子”

1、通过教学活动《调查报告——影子在哪里》完成“影子从哪里来”。教师设计调查表,请幼儿回家和家长共同完成,寻找不同光源(电灯、手电筒、火柴、蜡烛等)材料,感受不同光线下影子的不同,并用图画或符号方式填写记录表。引导幼儿了解有光就有影子,没光就没有影子,发现并探索“光和影的关系”。

2、通过教学活动《影子变!变!变!》完成“影子的变化”。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会变化的影子。在操场上立一根竹竿,每隔二小时就在影子顶端放一块石头,以此类推,待幼儿离园前看一看放的石头呈什么形状?全体幼儿随时记录,把幼儿的记录表粘贴出去。引导幼儿学习用简单的工具测量,讨论探索影子的变化与光和时间是有关系的。

3、通过教学活动《影子造型》完成手影画“各种各样的影子”。教师引导幼儿制造手影,并能创造性的想想形象进行添画。

4、通过亲子活动完成“影子的应用”。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影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相机底片、皮影的由来、X光片、幻灯机等,同时,家长作为解说员向小朋友介绍。

二、主题展示墙饰

1、通过教学活动《调查报告——影子在哪里》完成墙饰 “我是小小调查员”

教师以“我是小小调查员”为题,课前知识准备让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21页,家长可以成为幼儿的小助手。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了更多沟通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增进了亲子感情,体现了家园共育。通过完成调查报告,让幼儿了解“光与影的关系:有光就有影子,没光就没有影子”。最后把幼儿的调查报告粘贴在墙上完成“我是小小调查员”这一板块。

2、通过《影子画》活动完成墙饰“影子画卷”

教师以“ 影子画卷”为题装饰设计主题展示墙。活动前以歌曲《大家一起变影子》导入,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利用身体动作自由摆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影子造型,并说说自己的影子像什么,在干什么等,相互交流。之后,教师指导幼儿学习喷画,鼓励幼儿拼摆有情节的的画面,想像、创编简短的故事,完成作品后教师协助记录故事。把所有幼儿的画连起来组成影子画卷。

3、通过教师查找提供资料完成“古代的计时方法”,享有展示并介绍关于古代的计时方法“日晷”的相关资料,了解古代人怎么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的秘密的,她们是怎样用阳光估计时间,并经过长期研究,制成 “日晷”的。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

三、问题展示栏

在主题下的各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提问,教师将问题记录下来,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方法查找资料、记录发现。,在讨论、交流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四、节日墙饰创设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World No-Tobacco Day)”,请幼儿回家和家长共同讨论收集研究了解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的相关信息。幼儿积极参与讨论:然后让幼儿将我们打算怎么做画下来,倡导家长2011年5月31日17:30至18:30戒烟1小时,之后请家长参与承诺,写上一句话,并在上面签名。最后共同放在宣传海报背景上,形成“为了我们的健康,请拒绝“香烟””墙饰。

根据区角活动创设以下墙饰:

1、美工区请幼儿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物体图片,把它剪下来,画出它的影子,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辨别不同物体的影子并连线,粘贴起来形成墙饰“连连看”。

2、美工区提供印画制作流程图,幼儿学习制作印画——倒影。

整合观指导下的主题墙创设 第8篇

一、以幼儿的兴趣确定墙饰主题

幼儿是在观察中学习的,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开展“好玩的电动玩具”科学活动中, 老师请小朋友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电动玩具。在探索活动中, 孩子们开心地摆弄电动玩具, 过了一段时间, 有的玩具没有电了, 他们还是爱不释手, 将玩具在地上滚来滚去, 力图使玩具动起来, 老师看见了问:“小朋友, 玩具没有电了, 为什么还能动起来呢?什么东西不用电池也能动起来呢?”有小朋友发现磁性黑板不用电池就能动起来。“为什么?”“因为它下面有两个轮子。”“拉的窗帘上也有轮子。”看来, 孩子已经突破了仅有车子有轮子的思维框框, 于是我们立即围绕着“轮子”展开了讨论, 孩子们终于发现, 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轮子, 没有轮子, 我们的生活将难以想象, 到此, 以“有趣的轮子”为主题的墙饰基本确定下来。

二、以幼儿的发现建构墙饰内容

墙饰主题确定后, 围绕“轮子在哪里”寻找建构墙饰内容。在老师的启发下, 孩子们有了许多的发现:超市购物车、路边垃圾桶、溜冰鞋、钢琴等都有轮子, 于是, 一条以“轮子在哪里”的主题子活动开展起来, 人人参与热情都很高, “汽车的轮子都一样多吗?”“杂技车有一个轮子, 自行车、摩托车有两个轮子、三轮车有三个轮子, 汽车有四个轮子, 火车有许多轮子……”

为了方便孩子们的“创作”, 在艺术活动中, 老师找来车辆的挂图供孩子们参考, 孩子们拿起油画棒, 画得可带劲了, 画出了各种各样的车。车画好后, 剪下来, 公交车、警车、三轮车、吊车、洒水车、自行车、摩托车等, 依次贴到主题墙上, 图文并茂的内容一下子丰富起来, 孩子相互交流、欣赏, 分享着彼此的快乐!

三、以幼儿的想象丰富墙饰魅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幼儿期的孩子常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合理或夸张的想象, 老师和家长都要注重孩子想象力的培养, 为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共同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孩子们对轮子的探索没有停止, 围绕着“轮子”展开了想象活动, 老师鼓励孩子大胆想象:“假如给动物装上轮子, 将会怎样?”孩子们的思维激活后, 积极展开联想:小狗装上轮子, 会很快帮助警察抓小偷;大象装上轮子, 会更快地运木头……“假如你有轮子, 你想做什么呢?”小朋友的思维空间又被老师拓展开来。于是, 主题墙上又开辟出一块“轮子的想象”, 孩子开心地拿起画笔, 画笔好像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乌龟装上轮子, 和兔子比赛肯定赢;房子装上轮子可以到处跑;蜗牛装上轮子可以爬得更快……其实, 在想象的过程中, 孩子们已经悟出了轮子省力、可以提高速度这两大关键性的科学道理。

四、以家长的参与提升墙饰价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实践中, 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在环境创设中的理解与支持, 我们请家长参与记录、整理出关于“轮子的材料”以及“轮子的妙用”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并将木头、塑料、铁轮子等实物带到幼儿园来, 让孩子触摸、探究、比较, 组成“轮子探索区”, 作为墙饰的延伸部分。

家长和孩子站在主题墙前, 有谈不完的话题, 看到乌龟脚上的轮子时, 会将《龟兔赛跑》的故事进行创编, 或将故事创编成连环画……有了家长的参与, 我们的主题内容更加多元、更加丰富, 不仅提高了家长的教育能力, 更提升了主题墙的价值。

在多元整合观理论指导下, 我们以主题的形式将社会、语言、艺术、科学、健康这五大领域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融合到墙饰的创设中,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整合观指导下的主题墙创设证明:以儿童发展为本, 注重儿童主体建构, 有效利用家长资源, 我们就能有效地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家雄, 华爱华.幼儿园环境与幼儿行为和发展的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6.

上一篇:抽屉中那份纯真的记忆作文下一篇:演讲稿导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