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新课标小学音乐的高效课堂

2024-05-23

浅谈如何提高新课标小学音乐的高效课堂(精选6篇)

浅谈如何提高新课标小学音乐的高效课堂 第1篇

浅谈如何提高新课标小学音乐的高效课堂

桐柏县新集小学 陈印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是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关于高效课堂的有效提高有诸多方面的因素,如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个性发展为铺垫,以鼓励创造为目标的课堂全面的发展。

一、以审美为核心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的人格。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1、情境是音乐课中“审美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情境是音乐课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精心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

2、以是听觉为主线,大量倾听音乐。

音乐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听觉进行的。正如《课标》中指出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

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并美化人生的巨大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

1、要创设良好的、与音乐为友的校园环境。

可以组织各类音乐社团,如合唱团、管乐团、民族管弦乐团、管弦乐团、钢琴组、作曲小组等,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参与音乐艺术实践的机会,组织各种音乐演出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发现并培养音乐骨干学生等。

2、要发挥音乐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引导作用。

音乐教师的一举一动,往往会给学生的音乐兴趣造成很大影响。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过硬的音乐专业能力、炽热的工作热情,是激发、培养、发展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人格力量。

三、以个性发展为铺垫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说明性格对人的一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作为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有必要、有义务通过音乐教育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之中。

实践证明,师生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解放思想,把握全新的教育理念,改变师道尊严的作风,放下权威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坦诚相待;要想学生所想,乐学生所乐,以慈母般的温情温暖每一颗童心,做学生的大姐姐、好朋友、好老师。

老师全身心的投入,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父母般的信任。学生信任老师,就必定尊重老师,这样师生间的情感就沟通了,教育就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效应。

2、运用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良好个性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手段刺激听觉神经,让人产生不同情绪、不同想象的一种特殊物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要训练学生的基本音乐技能,如唱歌、识读乐谱、运用乐谱、演奏乐器等。教师在这些教学环节中更应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个性特征有助于学业的成功,有助于将来生活的完美。作为音乐教师,应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经常参加音乐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养成:热情大方、活泼开朗、思维敏捷、自信心强、善于交际的良好个性。这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四、以鼓励创造为目标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哈佛名言)如何使学生的问题真正成为课堂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究他们自己发现的、有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技术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创设问题情景 激励学生善于发现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总觉得没有问题可问,盲目地、被动地接受老师“指挥”,这主要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教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让他们会问、能问。

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支完整的琵琶曲,然后再播放我事先在网上剪辑的一段琵琶演奏手势的分解动作,在上课播放时让学生边看演奏者的手的移动边注意听音乐的变化,之后进行分组讨论,把自己的疑问、发现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并以小组我单位展开竞赛。

2、抓住心理需要 诱导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如成就性需要、情感性需要、创造性需要等等。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我借助春节联欢晚会、电视歌手大赛和《心连心》等大型歌舞演唱会推出的新歌以及流行歌曲,利用音乐课堂,让学生一展嘹亮歌喉,来个模仿秀,再将“原唱”与“模仿”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差距,在模仿中提升自己,以此满足同学们的成就性需要。我利用音乐课堂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歌曲对唱、为歌伴舞、为曲配乐等, 让学生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给学生构建一个释放激情、展示才华的平台。

3、激发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尝试创新

以情激趣,唤起学习动机。音乐课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则比较枯燥、晦涩。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营造探究过程中的兴趣情景、问题情景,以景激趣,以情启思。

科学评价,激发创新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眼神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一方面,以掌声和“真棒”、“高见”、“见解独特”等简短而真诚的表扬,使学生看到希望、增添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诱导学生发挥想象、释放潜能、尝试创新;另一方面,用延迟评价的办法,给学生一个再认识、再理解、再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忽略“结论”重视“过程”。

因为对学生作出过早、过急的评价,都会抑制思维、禁锢想象、扼杀创造。对每一问题的研究、每首歌曲的欣赏,我都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发表见解、提出设想,即使是思维偏差、观点歧义甚至文不对题、答非所问,也要给予鼓励、谅解,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宽容的态度处之,使其获得探究成功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浅谈如何提高新课标小学音乐的高效课堂 第2篇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深加快, 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企业, 高层、地下建筑数量与日剧增, 建筑型式、材料、功能的多样化, 导致了火灾原因的复杂化, 面对种类繁多的火灾原因, 提高火灾事故调查能力, 成为火灾事故调查工作的首要问题, 通过提高火灾事故调查能力, 吸取灾害事故教训, 总结预防经验, 强化预防措施, 减少致灾因素, 从而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 切实维护全社会稳定与发展。

二、火灾事故原因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人才问题

1. 人员流动大岗位固定难

由于当前消防工作现实所致, 火灾调查人员普遍为兼职, 且数量不足, 部分基层单位甚至仅有1名监督人员, 日常监督工作都无暇顾及, 对具有专业性强、调查周期长等特点的火调工作更显力不从心。其次, 消防监督人员的岗位调动比较频繁, 工作岗位一年一换甚至几换的情况也是客观存在的, 工作岗位的频繁变动, 对需要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系统性强的火调工作来说影响是致命的, 不专业的人员从事专业强性的工作导致火灾事故调查工作整体水平偏低, 发展受限。

2. 专业“冷门”从业愿望低

火调工作特点决定其专业“冷门”, 一是压力大, 由于火灾调查的时效性要求、社会舆论的急切关注, 火灾发生后责令限时查清的要求层层加压, 调查人员往往是白天“搞”现场, 夜晚“干”案情, 工作压力可想而知。二是工作时间不确定, 随警出动, 无关白天黑夜与否, 不管节假日之分, 睡觉、吃饭时间更无规律可循。三是工作环境差、危险性大, 火灾现场脏、乱、差, 同时伴随着高温倒塌、有毒物质、触电、感染病菌等现实危害。为此, 愿意从事火灾调查工作的人员极少, 院校专业人员更改专业情况时有发生, 给火灾调查工作带来损失不小。四是从业人员发展受限, 受编制所限, 从业人员上升通道不畅, 大大降低了从业愿望。

3. 业务能力培养的问题

现有火调人员“半路出家”不在少数, 专业不对口、实践经验不足, 因此, 工作中出现“推理断案”、“忽悠结案”、“摆平就是水平”等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火灾调查知识涉及学科门类多, 包含各个领域, 学习周期长、器材装备掌握和熟悉运用要求高, 特别是对现场参与度和理论实践结合度的要求更为苛刻, 加之每个火灾现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 对火调人员的现场经验和理论功底是个巨大考验。培养一名合格的火灾调查人员是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就目前的培训工作而言, 其培训内容主要为:火灾调查理论讲解、典型火灾案例分析等, 方法较为单一、内容不全面, 系统性和实践性欠佳。

(二) 科技设备利用上的问题与不足

1. 科技设备使用率低

随着消防设施设备地广泛使用, 不仅在火灾预防与扑救工作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也为火调工作提供了可信证据。如调查人员能够根据火灾报警系统的记录确定起火时间和初起位置;根据监控录像对火灾的发生与蔓延进行准确判断, 最终结合现场情况准确、高效的认定火灾原因。但现实情况却是广大农村地区连一具数十元的灭火器都得不到配备更不用说监控设备和户户都安装火灾报警系统了。

2. 科学技术使用效率低

火灾调查工具配备与更新促进了火调工作的快速发展。如:碳化深度仪、测距仪、回弹仪、特斯拉计等, 器材的配备进一步丰富了调查手段和强化了证据意识。但由于受现场条件、人员素质、后期制作和购置经费等影响使用率并不高。如:电气火灾原因的认定, 发生故障的电气线路须经金相分析才能确定是否发生过一次短路, 但检测仪器配备到每个基层单位短时间内还难予做到;物证送检费用又较为昂贵。由于器材操作方法不熟悉, 使用率不高, 如:专业单反相机拍出证据照片还不如“傻瓜”相机效果好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客观原因是未进行专业培训导致。因此, 即使配备再高端手现代化设备, 不能很好的使用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提高能力的方法、措施

(一) 固定岗位, 系统培训

针对人员流动大岗位难固定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强:一是提高专业对口人员从业比例, 火调人员须专业对口, 无特殊情况原则上不得调换岗位, 防止“半途而废”。二是提高火灾调查人员政治和生活待遇, 在立功、受奖、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火灾调查人员, 发放岗位补贴, 解决后顾之忧, 确保其全身心投入到火调事业当中。三是开展实地轮训, 将火调人员派往火灾高发地区集中培训, 由专业人员负责培训和指导, 切实提高实践能力和积累工作经验, 提高火灾原因认定的准确性, 有效减少火灾复核和发生纠纷的发生。

(二) 配齐器材, 熟练运用

配齐配全火灾调查基本装备, 强化器材使用与检测结果运用是火灾调查工作规范化的主要内容, 也是法制化的前进方向。各级消防机构应当适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理论和装备器材运用培训, 将器材运用与执法质量相挂钩, 确保器材使用效率, 切实有效保持火调工作的客观性, 减少人为因素, 确保火灾原因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火调人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在不断增加和变化。因此, 对火调人员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已经成为今后消防工作的重要内容, 本文对火调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希望在今后的火灾调查中可以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孙凤宾.浅谈如何提高新时期火灾事故原因调查工作能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 10:29.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 第3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教学措施

小学音乐课程充当着引导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健康成长的角色,通过音乐的学习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现音乐的美,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调动自己的能动性,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因此小学音乐高效课堂对教学效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想保证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教师就不能以传统、单一的形式进行教学。比如学生都喜欢过圣诞节,那么围绕圣诞节来学习音乐方面的知识,学生的兴趣也立刻得到激发。学唱《铃儿响叮当》时,由于学生对这首歌的热情和喜爱,很快就学会了,还可以组织学生把在生活、电影、动画片中看到的圣诞老人和发礼物的场景描绘下来,在边画边唱的过程中,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情绪也异常高涨。因此良好的课堂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带动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学生能很快融入音乐学习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加深了记忆,还能从课堂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自控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而且喜新厌旧、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重点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和选取一些易懂、新颖、好接受的音乐内容,比如摇篮曲、国歌、上学歌等曲目。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资料,然后互相交流讨论并确定学习内容和方法,教师可适当参与和从旁指导。

在学习音乐中最基本的7个音阶时,怎样更好地加强学生对音的认知?这时就可以套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比如学生都喜欢雨过天晴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刚好也是7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通过把音阶与颜色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思考将每个音阶替换成自己喜欢的颜色,分别进行配对记忆。通过用自己喜爱的颜色来学习、记忆对应的音阶,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这些方式教师不仅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心理情感,还能在以后组织课堂教学时更好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调整教学方式,使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更好的情感交流。

三、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创建情境教学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比如在学唱《红灯停,绿灯行》时,教师可以以生活情境中的红绿灯指示和交通警察的手势为题材,一部分学生表演过马路的行人,一部分学生扮演交警,教师则手持红色与绿色的纸牌扮演交通灯。在歌唱的时候,教师举牌,“交警”做相应手势,“行人”根据指示过马路。通过创设这种生活情境,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还学会了最基本的交通准则,对歌曲想要表达的含义有了切身体会,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结合学生生活来开展音乐教学

“音乐源于生活”,对于学生而言,音乐是一种自我展现,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将学生束缚在局限、枯燥和无味的教学课本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周围事物。比如在学唱《国歌》时,其中有三连音的节奏出现,如果只是单纯、简要的教唱,学生就难以形成记忆意识;但如果引入学生生活中玩具枪或是电视上机关枪的声音,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每个学生都会发出“哒哒哒”的机关枪声音,渐渐地就形成了《国歌》中三连音的节奏了。此法不仅让学生准确地学会了三连音,还使学生体会到了爱国将士奋勇杀敌、不畏艰险的场景。

3.激励赞赏,合理评价

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能力都不尽相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根据情况对表现优异、突出的学生要表扬和肯定;对表现差的学生要适时鼓励和引导,希望他能做到怎样?相信他能做到怎样?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比如在课堂表演时有的学生害羞、不自信、不敢唱,教师要引导他站起来跟着自己慢慢唱,只要稍稍有点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可以唱的,而且还能唱得更好。还能增强和激发每个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兴趣,从而提升音乐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课堂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努力研究探索,创新音乐教学方式,为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媛.精心创设情境,打造小学音乐高效课堂[J].家教世界,2013,1(12):22-23.

[2]王红霞.谈如何打造小学音乐高效课堂[J].音乐大观,2013,2(21):112-114.

浅谈如何提高新课标小学音乐的高效课堂 第4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高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6-0087-01

一、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更是提高音堂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并且真正“动起来”。

例如,在音乐课之前,根据下节课的内容和教学要求,给学生分派任务,让一部分学生们上网查找、搜集有关戏曲的知識、资料;让另一部分学生在老师的推荐下,利用电视、DVD等工具,学唱一段戏曲选段。结果,同学们搜集到的知识,比我准备的还要丰富,个别同学现场演唱了一些戏曲名段,还有板有眼,像那么回事。这样一来,原本对戏曲一无所知的学生居然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配合新课程改革,运用多种音乐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一)示范演奏。

在音乐欣赏课上,老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给学生示范演奏比较熟悉的名曲名段。这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上台演奏,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从而使音乐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模拟情境。

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反感,为此,我们音乐教师要根据堂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景,充分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三)多媒体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到了教学之中,音乐教师也不能落后,一定要将多媒体、网络等引进教学实践之中,利用电脑、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进一步了解、感受音乐,认识音乐。

(四)精心设计。

在音乐课堂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台演唱,并对学生的演唱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组织挑选不同的学生,上台进行唱歌PK,之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和打分等等。精心的教学设计可以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使音乐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跃,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来自于《现代阅读》杂志。《现代阅读》杂志简介详见.)

三、精心编选儿歌,以优美的儿歌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乐谱知识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难点。学生对枯燥的乐谱知识往往不乐于接受,他们希望的是放开嗓子高声唱,对音乐理论的学习认识不足,兴趣不高。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好乐谱知识,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我常把一些乐谱知识编成儿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我编写了如下儿歌,让他们边指边读: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这样的儿歌,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且流畅上口、易懂易记,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做表演,在体验中感受音乐学习的乐趣

表演与音乐紧密联系,在艺术中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同时,表演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小学生天生好动,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教师应充分了解并抓住学生的这些个性特点,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每学一首歌曲,我都会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体验歌曲、感悟歌曲。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一是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展,适时鼓动学生即兴表演。二是根据课前的精心编排,设计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表演。三是做好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学里常常会自发地响起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新课标小学音乐的高效课堂 第5篇

一、一个理念

为了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二、三个原则

1.问题比答案更重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度追求标准化的答案,孩子们普遍好胜心有余而好奇心不足。在梦想课程里,我们着力培养师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一个好的问题远比给出一个所谓的“正确答案”更为重要。

2.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古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个信息社会,搜索引擎让知识获取变得如此简单便捷,纯粹的知识已成为廉价的信息商品。如何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大脑,掌握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成为现今教育更为紧迫与重要的命题。

3.信任比帮助更重要:我们相信:每一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在这个一切追求速效的时代,信任有时候表现为等待,等待小树慢慢长大,而我们就要像耐心的农民,辛勤劳作可仍要信任四季轮转的力量,也相信小树天生就会为长大付出自己的努力。

三、四个前提:

1.教育目标:培养“全人”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目标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教育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的人”,即“全人”,不仅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而且追求个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们认同“全人教育”与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目标的阐述:教育应以人的和谐发展、整体发展为导向,旨在培养具备整全知识、完备人格,拥有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的“全人”。

2.学生:自我实现者

为什么提倡“信任比帮助更重要”?是因为我们相信:每一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

罗杰斯指出:“唯一能显著地影响行为的学习是发现自我、撩拨自我的学习。”每个人在其内部都有一种优异的自我实现的潜能,而学习就是这种天生的自我实现欲的表现。人类有机体有一种自我——主动学习的天然倾向,人天生就有好奇心、寻求知识、真理和智慧以及探索秘密的欲望,不用督促,不用指导,也不用传授。每个人都是自发的自我指导的自我实现者。

既然学生具有先天的学习潜能,课堂教学就应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教学的任务只不过是创设合适合理的条件,提供有效的自我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自我实现者。

3.教师:以“引导员”取代“教导者”

我们推崇卡尔·罗杰斯主张“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反映在教育领域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观。新课程特别重视教师作为“引导员”的角色转换。人本“引导员”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职责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不在教材之中,而是个人赋予教材以意义。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取个人意义的学习。

培养一种促进学习的良好课堂气氛。教师要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相互分享学习经验和感受,增加对自我和他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提供学习所需的资源。这种资源不仅指书籍、杂志和实验设备,还包括教师的知识、经验和有关技能,以及教师本人在以往学习中成功和失败的经历。

我们相信:教学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教学技巧,而在于人际关系与情感态度。如果教师都能成为“引导员”,师生关系便能由权威“授——受”式转向平等合作的交流,教学也就从硬梆梆、无生气的局面中走出,学生的潜能就能充分发挥,达到自我实现。

4.学习过程:体验与参与

学习究竟是生硬无趣的知识获取?还充满惊喜与乐趣的体验过程?毫无疑问,答案是后者。

我们认为:在学习的体验中,乐趣是推动老师和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起点。如何营造有乐趣的学习氛围,创造师生共同的学习体验,教师在提出启发性问题的同时,运用引导技术引领和陪伴孩子们走向探索之路,成为梦想课程实施中的重点。

四、六个反思:

一思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二思"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三思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四思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五、思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六思时间分配

1.个人活动时间与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

2.教师组织活动时间和学生自由活动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

3.“优等生”活动时间和“后进生”活动时间的分配是否合理。

浅谈如何提高新课标小学音乐的高效课堂 第6篇

一、利用生动精彩的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要求以生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很多教师就忽略了对新课的引入,一开始就请学生展示,省略了导入这一环节,错失最好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所以在新课的引入和课堂教学中,教师任然应该在对教材的处理上大胆突破课本的限制。例如,在教学《电热器》一课时,笔者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上海某大学女生宿舍因为不当使用热得快引发火灾致使4名女大学生跳楼身亡的新闻,接着要求他们当一回消防员做一个火灾分析,并通过提问:“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热得快有这么大的威力?”提醒学生注意发现问题。学生在讨论中发现热得快是一种电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进而提出“还有哪些电热器?”这时就马上会有同学说:“还有电吹风,电熨斗,电热毯,电磁炉,电饭煲等,但是这些用电器为什么会发热呢?”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最终得出焦耳定律的内容。学生就在这一个个的问题风暴中获得新的知识,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开放的教学过程,保持学生激情延续

我们都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让学生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呢?在科学教学中要注意设疑游思。可采用“你问我答”问题教学模式展开教学,“你问我答”模式就是以“提出问题→精品问题评选→极品问题评选”为主线,以问题为主体开张教学的一种课改模式。比如学习《地球的自转》时,在现有小组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问题,先组内展示各自的问题,组内互助解决知识难点并评出本组的“精品问题”参加本节课“极品问题”评比。经过认真讨论评比后,提出了以下一系列极品问题:①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有昼和夜吗?还会有昼夜更替吗?这时地球上会出现怎样的后果?②如果地球自东向西自转,产生的现象与现在会有什么不同?③教材上为什么强调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它和昼夜的形成有必然联系吗?④在游乐场的大转盘上我们能感觉到转盘的运动,可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呢?”⑤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地球在运动呢?这些问题都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当做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巩固。对于这些由自己设计的问题,学生有能力也更愿意去完成,可以很好的保持学习科学的激情。

正是因为课堂上“少了一些不准,多一些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够“自由地呼吸”,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有收获。从而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 使其能生根发芽,并最终开花结果。

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热情升华

科学的本质指出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解决各种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学科,若能将课本的资料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赋予学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现知识的价值,那么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例如在学习了有关地震知识后,有学生提出,既然地震是地球内部巨大能量的释放,为什么我们不能利用它?能不能用某种办法把这种能量引走,而不让它对地表产生巨大的破坏呢?日本地震后,学生天天关注新闻报道,有学生提出,地震后,城市和乡村的生态恢复有什么区别?科学技术对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办法?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后,有学生提出不同酸碱度的水(包括清水、茶水、淘米水、洗衣粉水) 等对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这样不但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农业科学知识技术,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能够学以致用。

四、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关系是: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学生之间隔着老师,老师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传授的作用。所以教师对“知识”掌握的准确和深刻,以及“讲”知识的清晰度、鲜明性、生动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学得好坏。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要求课堂关系是:学生——教学内容。学生直接感知、体验、领悟、运用教学内容,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反应条件。设计各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例如在上《常见的植物》一课时,可以走出教室变班级集中授课为室外灵活授课,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各类植物的特点。再加上这节课的授课时间正直春季,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真实素材,对植物茎、叶、芽、花等各个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生动精彩的开课,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模式都是激发初中生学习科学,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一定可以提高课堂的实效。在新课改中走出一条独具农村特色的课改之路。

上一篇:南宁事业单位面试名单下一篇:C6136数控车床的改造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