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

2024-07-14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精选8篇)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 第1篇

开放教育试点金融专业专科社会调查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查报告

姓名 韩 世 磊 学号 1041001400556 学校 河南电大焦作分校 指导教师 刘 月 青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查报告

4月28日至5月5日,本人对农村信用社的如何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问题进行了调查,其中反映出一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程及其评价、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从为“三农”服务的要求来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向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程及其评价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农村信用社组建和发展阶段(1951-1959),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二是反复和停滞阶段(1959-1980)。农村信用社下放给社队,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筹资和分配的主要渠道。三是农行代管阶段(1980-1996)。信用社归农行管理,两套编制,两本账薄。农村基层信用社入股组建县联社,信用社与县联社为两级法人体制。四是1996年至今。1996年信用社脱离农行,开始恢复合作金融性质。1996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正式脱离与农业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改变为“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理顺外部关系、明晰产权、强化内部管理的改革。

从1996年以来迄今为止的改革实践看,我国信用社有三种形式: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尽管农村信用社经过一系列改革,但无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制银行,还是信用合作社,离完善的产权制度仍有一定距离。县联社统一法人形式,沿袭了原有的信用社产权结构特征,仍存在所有权缺位的问题,民主管理有名无实,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使信用社离农民越来越远,对信用社的参与程度越来越低。在信用社扩大规模和信贷业务高度专业化以后,信用社的民主管理更加难以实现。在省联社与县联社之间,在组织形式

上,省联社是行业自律组织,承担着规范与管理县联社的职责,而实际上,县联社是省联社的股东,作为一级法人,它有合法经营的自主权,省联社对县联社的管理成了法人管法人,会出现县联社不服管的局面。就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募集的股本中,中小股东所占股本比例太小,而法人股东尤其是政府股份占较大比例,可能造成内部人控制或者是政府对信用社的行政干预,为信用社偏离其经营目标埋下了隐患。合作制银行的改革形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合作制中,自然人股东多,股本小,农民的无知和对合作社的不关心,使信用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无法落实。而且,一人一票的表决方式,使大股东也没有对合作银行的实际支配权,而成了行长说了算。

二、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农信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使地方政府与信用社的关系从行政干预到对其负责。

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一方面有利于落实管理责任,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帮助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和发展业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管理信用社后,直接承担了信用社的盈亏责任,这样,地方政府会加大打击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的力度。这样,就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营造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事实上,由于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地方政府更加重视和支持信用社的发展,各地纷纷出台了支持本地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信用社的经营状况开始得到改善。

2、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建立有利于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经济发达地区,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值和农业就业的比重都日趋下

降,农村信用社作为一种合作金融组织,逐渐失去了服务对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及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资金量大,信用社已不能满足其需要,所以,成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3、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后,能更好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农村信用社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农村信用社加强了管理,节约了成本和费用,资金调节能力增强,业务范围得到扩展。同时,由于税收减少及一些优惠政策的实行(无息再贷款,呆坏账分期进入成本核销,成立信用社风险补偿基金),使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增强了,信用社有更多的资金用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授信额度增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的较大额度的资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由于统一法人后,县联社统一提取准备金,统一核销呆坏账,过去的风险社支付压力减小,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更有可能得到金融支持。

(二)不利影响

1、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发展的需要使其偏离合作金融方向。

我国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投入不足,资金回报率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总的方向就是要增加农村资金投入,建立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完善的金融体系。信用社作为农民的金融合作组织,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承担着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都很大,比较效益低,如果信用社的资金大量投入农业,必然造成资金回报率低、回收难。信用社改革后,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信用社自身的发展无论从其本身吸收股本、扩大规模,还是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来看,都不愿意把大量资金投入农业领域。所以,农村信用社有着烈的离农倾向。出现了中央要支农、地方要发展、监管部门要防范风险、农信社要生存的矛盾。

2、信用合作社资金非农化倾向。

目前,我国以合作制形式存在的农信社大多有着大量不良资产,亏损严重,资不抵债。鉴于信用社经营资产不良状态,没有人愿意入股。而且,落后地区的农民相当贫困,很少有货币财产,靠他们入股集资,是达不到开办农信社的标准的。落后地区,有钱的人不需贷款,不愿意入股信用合作社;无钱的人想贷款但没有钱入股。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筹集只有走股金资本化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补充资本金,维持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出现了合作金融的性质与股金资本化之间的矛盾。在资金的运用上,成立县级统一法人后,县联社与基层社的权力配置发生了变化,基层社的经营自主权变小了,原来,基层社可以根据本地情况,确实贷款的对象、期限与额度,现在,受到县联社的制约,对要地急需资金的农户和经济组织难以及时给予支持。基层社的贷款授权一般在10万元以下,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最多也不超过5万元,对最大的一宗客户贷款余额不得超过信用社资本总额的30%。那些最缺资金的农户和企业得不到及时的资金支持。所以,信用社资金筹集与使用都有非农化倾向。

3、地方政府管理导致行政干预信用社发展。

省级人民政府要坚持政企分开的原则,对信用社依法管理,不干预信用社的具体业务和经营活动,不把对信用社的管理权下放给地(市)、县、乡政府。实际上,在地方政府有管理权的情况下,信用社的人事权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要保证其不对信用社进行干预是非常困难的,农村信用社很容易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因此,信用社的新一轮亏损及金融风险无法避免。目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吃紧,债务缠身,所以,大有挖东墙补西墙之势,尽管他们也知道信用社的亏损再也不可能再由中央政府埋单,但在情急之下,也管不了那么多,毕竟发展是第一要务,不投资哪来发展?哪来GDP增长?而且,在当地出现社会稳定

问题时,就更管不了将来的亏损,将来的问题只有留待将来慢慢去解决,他们必须利用手中的权力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财政状况要好些,筹集资金也相对容易,这些问题还不明显,但在落后地区、贫困地区就十分严重,因为除了信用社有可挪用的资金外,地方政府没有别的渠道来解决燃眉之急。

三、以服务“三农”为导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农村信用社作为由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入股组成的金融组织,根在农村,在农民。解决好“三农”问题,既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又是党和国家赋予农村信用社的重要社会职责。50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今已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必须把自身发展同做好支农工作、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居民非农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新情况结合起来,依托政府组织,发挥自身优势,找准支农着力点,创造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

(一)转换农村信用社的营销理念,积极探索为“三农”服务的新方式。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发展较好的省份的共同点在于,在经营中能真正立足于“三农”,端正经营方向,对支农方式进行创新,积极拓展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空间。各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际,要求选择不同的服务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各地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投向、贷款方式、对农户的授信额度,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村生产力发展和为广大群众根本利益服务的新方式。首先,应该准确把握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按照优先“三农”的原则有效配置信贷资产。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应优先用于满足农民种养业的有效资金需求,剩余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多种经营活动,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有富余的,可适度支持辖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有销路、效益有保障的中小企

业。其次,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新特点,制定分类指导措施,创新支持方式。如对符合贷款条件的种养大户、品牌农业、产业化组织、个私经济组织,可以分别实行支农信贷卡、联保贷款、一次性贷款授信、评优授信等方式,确保信贷支农。第三,应根据经济变化的新需求,强化服务功能。如创新贷款品种、增加服务手段、转变服务方式、提供市场信息等。第四,加快改革步伐,突破机制障碍。通过加快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的改革,确保内部机制改革和扶持政策逐步到位;通过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内控机制、创新信贷管理机制等,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效益、管理效益和经营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二)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业务创新和内部管理的突破。

1、要继续重点发展传统业务。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人缘、地缘、点多面广的优势,实行全员营销。狠抓存款,壮大资金实力。盘活贷款存量,创新贷款业务。坚持走以“农”为本,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农业产业发展的“特色”路线。

2、要在拓展中间业务方面寻求突破。进一步增强和完善信用社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信用社在农村和城区的网点优势,积极争取开办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委托业务和代收代付业务,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介服务项目和业务品种。加快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形成完备的支付交易结算系统和金融信息系统,为中间业务发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件。

3、要在加强内控建设与执行方面有质的转变。要强化内部控制措施,使内控真正成为农信社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

4、要培育有理性的控制权代表——农村信用社分散股东的代理者——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一个专家化的群体,代表农村信用社的自然人投资者行使资本经营权或所有权,一是有能力参与公司治理,可以克服农村信用社众多单个

自然人股东行权能力不足或无行权能力的问题;二是机构投资者集农村信用社众多小额投资者的资本,股权集中度较高,也具备参与农村信用社治理的条件。因此,可以认为,农村信用社领域机构投资者的出现,将是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的历史性转折。

(三)做大作强农村信用社必须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一是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明确发展思路,加快县域和农村经济发展。应从区域优势、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着眼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绿色农业,支持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拉长农村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从发展生态旅游业,支持小城镇建设入手。引导农村信用社资金与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相结合,为农村信用社资金投放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是要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做好增资扩股和壮大资金实力工作。地方政府应加强协调和指导,出台相应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城镇居民、工商企业、民营资本等民间资本投资农村信用社,以不断扩大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为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要大力整治信用秩序,培育和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要把信用环境纳入打造诚信政府这一系统工程,像抓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工程那样,积极推动创安工作,深入开展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活动。把打击逃废债务、保护债权纳入创建农村信用工程,凡涉及到农村信用社债权的企业改制,相关农村信用社要参与企业改制全过程,防止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悬空金融债权。要抓住源头治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协助农村信用社清收地方政府及村、组贷款和县直单位干部职工的逾期拖欠贷款,对蓄意不还的“钉子户”进行惩戒,以良好的信用环境为县域金融保驾护航。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 第2篇

省联社营口办事处:

根据营口市人民银行《关于开展2010-2011农村消费需求快速调查的通知》要求,我联社将2010年金融支持农村的措施、成效、问题进行了总结统计,并将2011年金融服务农村情况进行了规划,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0年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采取的措施

1、确定金融服务农村方向

盖州市农、林、牧、副、渔各业兴旺发达,初步形成了水果、水产、畜牧、白色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全市农业形成了东、南部以无公害果品生产为主体,以山野菜、柞蚕、珍禽、羊、牛、猪等种养业基地为代表的生态农业;中、西部以沈大高速公路绿化产业带为重点的高效特色农业生产,以葡萄、黑李子为代表的经济作物生产,以工厂化养殖为标志 的“海上营口” 建设;北部以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为主,稻鱼、稻蟹混养等立体高效农业为代表。

根据盖州市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特点,我们明确了立足县域经济、加大“三农”贷款投放的战略,确立了“三条支农主线”:一是东、南部地区以支持水果、柞蚕、畜牧养殖等为重点,二是中、西部地区以支持塑料大棚、蔬菜、水产 捕捞和养殖等为重点,三是北部地区以支持水稻、稻鱼、稻蟹混养等为重点,使全市信用社能够各自找准信贷支持切入点,有的放矢地投放各项贷款,推进信贷主营业务规模迅速扩张,为完成改革、经营和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

2、完善农户小额信用方式,大力投放农户贷款。首先是加强农户信用等级评定。通过认真开展贷前调查,详细了解本地区的农业生产状况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农业生产的品种和项目,建立农户经济档案,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其次是按照信用等级严格授信。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采取了逐级授权的管理方式,授信额度为1-3万元,有效的缩短了农额小额贷款的审批时间。第三,按照实际合理定价利率。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小额农户贷款利率,摒弃了过去“一浮到顶”和就高不就低的利率定价机制,将农户小额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控制在合理水平,有效的扩大了农户贷款的覆盖面。截止到12月末,全辖已发放农户贷款107945万元,支持农户34004户,农户贷款余额达到119965万元,占全辖农户25%。

3、进一步开展道德信贷金卡工程,延伸小额信用贷款领域。

我们积极与村镇政府、宣传部、文明办等相关部门协作,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为农户办理贷款打好了基础。2010年,我联社开展了新一轮十星级文明户评定活动,新评 定十星级文明户2507户,于3月末前完成发卡,为农户贷款提供便捷的条件。同时有效的解决了“银行有钱不敢贷,农民缺钱贷不来”的两难现象。

4、加强地域优势扶持力度,支持禽畜养殖业发展。盖州市拥有天然的禽畜养殖优势,针对这个特点,我们采取抓大户、带小户等有效措施支持养殖业发展。今年,我们对高屯、卧龙泉、杨运等十几个山区乡镇,投放绒山羊养殖贷款7000万元,支持农户3500户,绒山羊存栏数达到25万只,农民累计增加收入2000余万元。投放养鸡、养牛贷款6900万元,支持2000余户农民,牛存栏数达到1.5万头,鸡存栏数达到55万只,农民累计增加收入1500余万元以上。如,高屯镇养羊大户廉玉启看准时机欲扩大养殖规模,但资金不足,向高屯信用社申请贷款,信用社在调查审查后,为其发放了15万元贷款,解决了该户的资金困难,使该户一跃成为高屯镇数一数二的养羊大户,带动了周边一大批农户从事绒山羊养殖。

5、发挥沿海资源优势,支持海产品养殖业、加工业。盖州市是全国海蜇生产和出口基地,出口量占全省的80%,占全国的60%。海蜇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市场价格一路攀升,沿海农户借助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近海养殖、海蜇捕捞及深加工。对此,我们抓住海产品捕捞、加工、养殖的有利时机,投放贷款5500万元支持农户 捕捞,投放7000万元支持海产品深加工,使沿海地区农户收入不断增加。如,盖州市西海村村民田福贵,多年来一直从事海蜇收购加工销售生意,今年到了海蜇捕捞季节,该户欲扩大加工生产规模,向信用社申请贷款,信用社仅用2天就为其发放贷款12万元,保证了该户的生产经营需求,预计该户加工海蜇销售后利润可达5万元。

6、积极投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带动地方农业经济发展

盖州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而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关键,其中对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尤为重要。截止2010年12月末,我联社信贷支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17户,贷款余额4496万元,带动农户1万余户,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户;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户。

7、抓住农业规模化经济体,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盖州市辖内农业专业合作社已具规模,共有各类合作社233个。我们针对专业合作社无法提供有效抵押担保的难题,及时转变观念,创新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设施农业建设的资金需求。

二、取得的成效 截止12月末,盖州联社各项贷款余额突破25亿元,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89938万元,净投放15650万元,增幅达到6.24%,完成全年计划15650万元的100%。因为贷款的及时、大量投放,全辖收息实现了18193万元,比同期多收了2293万元,经济效益也大幅增长,实现利润2200万元,同时,信用社社会形象和地位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信用社已成为盖州市金融机构的排头兵,各项存款占全辖金融机构的 34%,列在第一位,各项贷款余额占全辖金融机构的52%,列在第一位。

在农村信用社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支持了广大农民发家致富,真正实现了社农“双赢”。盖州市也因此被国家确定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县、无公害水果示范县、秸秆养羊示范县,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果品生产和出口基地、海蜇生产和出口基地、绒山羊生产基地。预计盖州市2010年农业增加值在2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收入将达到7500元,增长14%。其中,仅畜牧养殖就可为农民累计增加收入500余元,水产平捕捞、加工、养殖可为农民累计增加收入800余元,高效农业可为农民累计增加收入500余元。

三、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抵押担保难。

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难”的根本原因是“抵押 担保难”,现有的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不能满足或者不能全额满足部分农户的贷款需求,而多数农户只有居住的住宅房屋,不能提供有效的资产抵押。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最突出问题也是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担保人,使信用社不能全力对其进行信贷支持。目前我联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支持主要体现在对社员的个人贷款上,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保证贷款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用社信贷支持农业的力度。

2、农户抗风险能力较弱、信用环境差,使得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

农户贷款不良率较高主要原因一是农户从事的种植业、养殖业受自然灾害、市场风险影响较大,而农户个体的抗风险能力较差,导致信用社形成大量不良贷款;二是部分地区信用环境差,农户还款意识不强,贷款后不愿还款。

3、农业保险险种少,不能有效降低农业风险。目前保险公司对农业贷款保险的险种较少,仅有人身意外险和抵押物财产保险两种,不能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及防范农户经营风险。

四、意见及建议

1、成立担保机构,为农户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 如有关部门牵头,各专业协会、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养殖大户等出资成立各行业风险担保基金,对缺少资金 想贷款,又提供不出有效的抵押、担保的种植户、养殖户、专业合作社等提供担保,担保额度可在基金额的基础上放大10倍,也可以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可有效解决种植户、养殖户、专业合作社等无有效抵押、担保问题。

2、政府带头打造良好信用环境,对农户给予政策扶持 一是建议地方政府以身作责,协调各个部门打造出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使得人人遵守信用、信守承诺。种植户、养殖户的信用度提高了,信贷人员也敢放贷了,信用社也可相应提高信用贷款额度,这样即使农户受益,同时信用社也从中得到收益;二是希望政府在落实国家支持“三农”政策的同时,给予农户信贷贴息政策,减轻他们的负担。

3、协调保险公司增加农业险种

建议协调保险公司出台、增加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品种,给种植户、养殖户上保险,增加种植户、养殖户抵抗自然灾害、疾病、瘟疫以及市场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种植户、养殖户损失,降低信贷风险。

五、2011年农村金融服务规划

1、积极支持设施农业种植业

省政府设施农业三年规划出台以来,盖州联社牢固树立“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农业富民”经济发展战略,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着力扶持设施农业建设,使农民逐渐摆脱传统农业靠 天吃饭的束缚,走向靠设施、靠技术实现现代工厂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在我社一心为农、勤廉高效的贴心服务下,如今,设施农业在我市已是遍地开花,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生产的劲头儿越来越足,农业“大棚”已成为打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门的“金钥匙”。

在我市,以“大棚”为代表的设施农业早已成为农民认可的致富之路,但因其建设标准高,投入资金大,很多农民尽管清楚的知道“大棚”就是个“小金库”,却也只能望而兴叹。为解决这一限制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两年,在全面做好“支农“工作的同时,盖州联社始终把支持设施农业建设作为信贷投放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地满足设施农业建设的资金需求,有力助推了我市农业格局的大转变和农业经济的大发展。2011年我联社将继续增加对设施农业种植业的扶持力度。

2、扶持生姜种植业

素有“生姜第一镇”的徐屯镇生姜生产已有60余年的历史。徐屯镇生产的生姜块大、肉厚、口感好而受省内外客商的青睐。二00五年被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批准为无公害食品,并注册为“辰丰牌”生姜。二00八年又被列入第六批国家级生姜生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镇生姜种植面积5000亩,年生产量达4000万斤,产值近3亿元。为帮助农户做大做强这一农业特色产业,我社2011年将积极投放信 贷资金,为农民朋友发展生姜种植业保驾护航。

3、助推绒山羊养殖业发展

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绒山羊养殖已成为我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由于东部山区在养殖绒山羊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又有十多年的养殖经验,使东部山区高屯、榜式堡、暖泉、万福、梁屯、小石棚、什字街、卧龙泉、矿洞沟、徐屯、杨运、双台等十几个乡镇平均半数以上农户都养羊。每年举办1—2次种羊交易大会,东部山区已成为全国绒山羊繁殖、育种基地。绒山羊养殖业的兴起,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好转。目前,全市有养羊户10829户,养羊经纪人413名,绒山羊饲养数量达到41万只,年产羊绒125吨,出售种羊5万只,实现总产值4亿元以上。

我市绒山羊养殖正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成立了一批绒山羊养殖合作社及绒山羊养殖协会,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把握市场行情,避免信息不畅,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减少羊贩“扒皮”的中间环节,使养殖户获得最大收益,加大了抗风险能力。我社2011年将重点对绒山羊养殖业进行信贷支持。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 第3篇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 充分发挥了农村集中闲散资金, 满足农村信贷的需求的价值。农村信用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反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新时期的经济形势下要进一步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优势, 让其在农村经济建设发展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是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共同发展的重点。

1 农村信用社与其与服务三农的关系

(一) 农村信用社概述

三农问题即为农民、农业、农村经济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比例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平台中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稳定其经济发展的基石, 也是我国农村金融的支柱, 是联系广大农民的金融纽带。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问题不单单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问题, 而是牵涉到了农民、农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是其存在的主要价值。

(1) 农村信用社的组织形式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也是当前我国主要的合作金融组织形式。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由社员入股组成的合作金额机构, 其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而存在着。农村信用社的全部资产对其债务负主要责任, 其享受民事权利并且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2)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范围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存款、贷款、汇兑等业务。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经济也随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重要金融机构开始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创立新型的业务类型, 增加便捷的业务手段, 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目前我国部分农村信用社开展了代理、信用卡等业务, 还跟随经济的发展开展了电话银行、网络银行等新型业务, 给客户提供了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金融服务, 优化了广大农民的服务体验。

(二) 三农与农村信用社的关系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民群众自愿入股组成的金融机构, 其生长于农村、服务与农村, 与农民、农业以及农村经济有着不可磨灭的紧密联系。在农村市场中站稳脚跟、树立积极的金融形象农村信用合作社就应该根据市场环境积极调整经营战略, 进而保证稳定的立足农村, 服务三农。农村信用社适应农民生产实际需求, 简化业务手续, 给农民借贷提供了便捷化的服务。

2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必要性与现状

(一)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必要性

(1) 自身特征因素

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入股组成的, 其是为入股成员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 属于地方机构。其出生在农村就决定了其成长在农村, 没有其他的选择。农村信用社最初的建立目的就是为三农服务, 并非实现盈利。因此农村信用社的首要责任就是给农民与农村中各类经济组织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2) 自身条件因素

农村信用社的分布特征为线长面广, 分支机构和代办网店分布在农村各个角落, 离农民群众最近, 能够第一时间为农民朋友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另外, 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人员与在职员工对农村的经济生产情况十分了解, 对农村商量流通与资金周转有所掌握, 这对开展金融服务工作有十分重要的辅助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的自身实力有限, 不良贷款的比例相对较高, 股本金有限, 经营成本导致其经济效益十分低下。配套的金融服务也并不十分完善, 综合能力有所欠缺。因此综合来看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低, 在激烈的商业银行竞争中难获一席之地, 因此其要长远发展唯有立足于农村, 服务三农[1]。

(3) 经营环境因素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大力发展, 缩小了农村经营的范围, 将农村的营业网点逐步向城市转移。至此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压力锐减, 获得了极大的生产空间。另外, 农户小额信贷推行以来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比例逐渐下降, 资产运行趋向稳定良好、

(二)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现状

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作为给农民朋友提供主要金融服务的结构在服务三农的地位和价值有所提升, 但是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其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营定位模糊。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村中小企业和优质客户并没有深入的研究, 没有着重开发合适的金融产品, 也没有相应的支撑农业终点领域;2) 营销功能欠缺。农村信用合作社长期处于按计划经营的状态, 市场营销观念极其薄弱制约着其提高市场竞争力;3) 网点布局不合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网店布局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存在部分金融空白点;4) 金融产品滞后;由于农村信用合作社没有深入培养优质客户, 能够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优质金融产品有限。

3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业务的发展战略

(1) 提供综合型金融服务

为农民朋友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是农村信用社存在发展的根本目标, 也是其塑造自身形象, 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农村信用服务社的主要内容就是为农民服务那么其应该为农民提供一系列的综合型金融服务。在改善农民信贷服务中农村信用社要立足长远, 不仅仅要重视贷款的收放, 而且还要重视提供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在市场经济不断成熟的环境下, 农村经济发展也应该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改善产品的营销策略, 农户在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的过程中急切需要市场、经济、政策等相关提供信息的服务。

(2) 支持产业优化结构调整

首先应该以当地环境资源优势为基础, 明确经济发展主导产业。因此, 农村信用合作社要根据国家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 观察市场环境, 了解市场需求, 在高科技的帮助下获得高效益。农村信用合作社根据地方政府所指定的区域经济发展策略, 选择当地的龙头产业进行资金集中投资, 从而达到提高农民经济水平, 稳定经营效益的目的。再次, 农村信用合作社要支持当地的特色农业发展, 促进当地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科技化, 以多元化的农业产品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再次, 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中强化科技兴农的支持力度, 将农业发展与科学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 有限支持科技含量高、科技附加值大的特色农业产品, 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含量[2]。

(3) 培养重点优质客户

在重视当地特色农业、科技农业的基础还要重点培育优质客户, 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对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进行重点支持。瞄准农村经济新增长点, 培育有潜力的优质客户, 尤其是具有强势竞争力的中小型企业, 从而进一步帮助农村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巩固自身的经济效益。

(4) 支持农村公共事业

农村信用社是具有地方性质的金融机构, 其为当地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信用社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地缘关系, 争取财务、社会保障等公共客户, 构建良好长期的合作关系, 为其提供优质的综合性服务, 达到创银的目标。充分利用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 将网点广布、人员众多的优势发挥在争取公共事业代理代收业务上。获得公共事业的代理可以方便农民朋友就近缴费, 缩短农民与农村信用社之间的距离, 达到带动农村信用合作社其他存款、贷款等其他业务的发展。

(5) 优化网点分布, 积累人力资本

农村信用合作社要秉持高校、便捷的原则合理分布网点, 降低经营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农村重点街道、商贸服务区、居民区相应的增加适量网点, 改造陈旧网点, 构建精品高校网点, 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另外, 积累人力资本也是农村信用合作社长期服务三农的重点, 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和金融人才, 完善内部激励制度, 缓解内部人员结构矛盾, 提高员工薪资待遇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组建人才队伍的有效措施。

4 结束语

农村信用社想要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立足三农, 坚持服务三农的基本路线, 支持中小企业和农业重点领域发展, 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更新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刘昌历.IBM助力农村信用社战略转型[J].经营管理者.2011, (04) :88-89.

浅析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服务工作 第4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对策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农村金融业务的主力军。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积极深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支农服务功能,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金融观念的增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积极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认真研究现代农业集约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的金融需求特点,优化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扩大支农范围,构建“大农业”视角下的特色支农模式。

1.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

近年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对资金的需求量增长迅速,而且对农村金融服务要求趋向多样化。表现在:一是传统的种植业在农业中的份额呈萎缩趋势,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的养殖业、特产业等非传统种植业所占份额逐年上升;二是以乡镇民营企业为代表的非农产业发展迅速,目前正处于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技术改造和扩张资金需求量加大;三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跟进;四是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产值比重提高快。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使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要求趋向多样化。

2.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贷支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一方面,发放小额农贷的数额小、期限短,难以满足一些资金需求量大的农户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和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的农业生产项目开发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农户信息资料不健全,贷前调查难度大、成本高,加上原有不良贷款清收难度大、贷款转借他人使用现象时有发生,致使一些信用社投放农户贷款的积极性不高。

(2)信贷制度执行不严,造成贷款质量不高,不良贷款“前清后增”。在实际工作中,个别信用社对借款人贷款用途偿债能力以及信用状况的审查都未能真正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执行,发放贷款具有相对随意性。同时,贷款责任不清晰,贷款审查流于形式,贷后检查不到位,形成不良后责任追究乏力,“追下不追上”的现象较为普遍,对高管人员履职能力、管贷水平缺乏考核标准,致使个别贷款形成“先天性”不良。

(3)对涉农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放贷款不足。实际工作中,不少农村信用社为防范信贷风险,在贷款投放上从原来的“垒大户”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基本上只发放农户贷款。这种“撒胡椒面”的贷款管理方式,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信贷风险,但难以发挥贷款规模效益,不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

3.改进信贷支农服务的对策与建议

面对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实际,农村信用社要积极调配信贷资金,把丰富产品和服务作为改进支农服务的切入点,按照“调散、调小、调优”的工作思路,结合转型发展总体要求,以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为信贷营销的重点对象,全面满足农民金融服务需求。

(1)提高思想认识,改进工作作风。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自觉地克服和纠正怕麻烦、图省事、“恐贷、惜贷”心理和单纯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行为,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农为本,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找准市场定位,发扬“背包银行”的精神,深入到千家万户了解和掌握农民对生产生活基本资金的需求,积极探索支农服务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简化贷款手续,推广农户贷款。一要推进“五大集中”,实现阳光操作。在农村地区推广集中评级授信模式,将农户评级授信简化为“选、评、定、用、还”五个步骤,公示办贷条件、流程、利率以及监督电话,通过集中宣传发动、集中受理申请、集中调查初评、集中审查审批和集中贷后管理,实现农户融资需求批量处理、流水作业、阳光操作、高效办理,简化办贷流程和贷款手续,打造一条公开透明、规范高效、互惠互利的支农“绿色通道”。二要大力核发贷款证。主动协调农业及工商等相关部门,调查摸底,对农户、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逐户建档,了解其运营状况和资金需求,积极开展评级授信,核发贷款证。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客户凭贷款证、身份证到柜台直接办理,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农民贷款更加方便快捷。三要改善服务方式,实施精细化服务。推行客户经理制,设立“农贷专柜”,建立“个人客户信贷服务中心”、“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资金兑付,扩展业务功能,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紧跟市场需求,创新信贷产品。为更好地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满足企业日趋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农村信用社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创新为支撑,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根据农村金融服务对象、行业特点、需求差异,细分客户群体,创新信贷模式,开发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和市场竞争要求的金融产品。如,针对目前制约农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的问题,在实行一户一保、一户多保、联户联保等多种担保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大棚、大型农用生产设备等抵押方式,扩大农民贷款的抵质押物范围,满足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多样化的信贷需求,构建多层次的融资支农服务体系;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产生的新的金融服务需求,推出“村集体企业+农户+小产权房”的贷款支农模式,进一步拓宽农村社区居民融资渠道;针对农业企业抵质押物不足的问题,推行存货质押、钢结构抵押、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模式,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难题。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 第5篇

最近,我对贤庠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选择了农户、种养大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农村经济组织共102户,其中纯农户50户,占55.9%;种养大户11户,占10.8%;农村个体工商户25户,占24.5%;农村经济组织9户,占8.8%。调查显示,农村信用社围绕农民增产增收这个中心,立足服务“三农”,切实加强管理,增加信贷投入,在促进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自己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1.增加信贷投入,成为“三农”资金供应主渠道。据对102户调查显示,有78户表示向信用社借款是其解决生产、生活资金的最主要渠道,占被调查户的76.5%;有99户在农村作用社借过款,占被调查户的97.1%。

2.不断简化贷款手续,为支持“三农”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近几年来,信用社在切实转变观念、积极筹措资金、增加信贷投入的同时,深入农户,及时了解农民的心志,努力简化贷款手续,切实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肯定。例如:在黄避岙乡塔头旺村实行送贷上门、农户联保的模式;在辖区范围内评定“信用户”、“信用村”,实现农户随到随贷的方式。

3.切实加强支农宣传,助推服务功能增强。为使群众真正了解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和服务宗旨,真正发挥民主办社、群众监督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农村,贤庠信用社通过临柜宣传、标语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认识逐步得到了提高,农村信用社在农户中的形象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8户表示有钱愿意存入农村信用社,愿意向农村信用社借款,分别占被调查户的99%。对贷款种类,有70户占68.6%的调查户表示清楚,只有3户2.9%的调查户表示不清楚。因此,近几年贤庠信用社存、贷款业务发展较快,支持本地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4.切实加强信贷管理,力促农民信用观念转变。农民信用观念比较差一直是影响贤庠信用社及其他信用社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在县职社动员下,信用社把培养农民的信用观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使广大农户还贷意识增强。据调查显示,102户调查户中有94户表示能按期归还农村信用社借款,占92.2%,只有8户7.8%的调查户表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

二、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对象不广。据调查看,仍有众多的农户、个体工商户,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贷款的首选机构,从存款看,本地同有一家农行的储机构,其存款效益与贤庠信用社不相上下,说明许多农户事实上没有把农村信用社作为存款的首选机构。102户调查户中只有51户表示在农村信用社有存款,占50%,另有50%的农户在农村信用社根本没有存款。

2.服务层次不深。受信贷管理制度、经营目标考核等因素的影响,当前贤庠社在信贷投入上存在重传统业务轻新业务、重生产轻消费、重农户轻其他的问题,贷款用于生产(含基本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87户占76.5%,贷款用于生活消费的15户占23%,其中上学为5户,建房为7户,其他2户。

3.服务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农民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此次102户调查户中,分别有24户占23.5%和27户占26.5%的调查户表示向农村信用社贷款偏难和办理借款手续不够方便。

三、改进支农服务几点建议

1.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坚定支农信念不放松。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网点在农村的日益萎缩,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这正如朱总理指出的,农村信用社要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为达到这一目标,农村信用社员工一要主动下乡(村),多了解农户、个体户和农村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状况;二要切实加强对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四要正确处理防范化解风险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及时增加对“三农”信贷投入。

2.准确定位经营方向,坚定服务目标不放松。即始终不渝地为农业、农村、农户提供优质服务,合理掌握和调整贷款投向,努力增加信贷投入,大力开展消费信贷业务。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 第6篇

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县政协工作安排,县政协于9月21日至23日组织部分市、县政协委员,采取看现场、查资料、听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县信用联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信用联社管辖16个信用社、4个信用分社,1个营业部,全系统职工----名,基层兼职信贷员----名。目前,已形成了服务体系健全、网点分布合理、产品门类齐全的金融体系。截止今年8月底,各项存款302340万元,各项贷款201801万元,其中:农业贷款167022万元,占各项贷款的80%以上,存贷款总额和农贷规模两项指标均居全县金融机构之首。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全县信用社累计投入各项贷款212141万元,其中:累放农业贷款166374万元,占累放总额的78.43%。存贷款余额连续多年稳居全县金融机构之首、也位居全市信用联社系统之前。先后荣获了“全省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先进单位”、“先进联社”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获得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

县信用联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扶持和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主导产业的形成、维护社会稳定、增加群众收入、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贴心银 1

行。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县信用联社始终坚持“面向三农,服务城乡,诚信合作,谋求共赢”的经营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改革为契机,以服务创新为手段,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全面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是信用社多年来悉心打造的品牌业务,对满足农户生产生活等小额资金需求,优化农村信用环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截止8月底,全县享受小额信用贷款的农户已达47000多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48%左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5935万元,较2008年末增加11999万元。2009年1月至今年8月累计发放小额信贷38136万元,受益农民达到----人。重点支持了农民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购臵大中型农机具及农户建房、子女上学等生活消费资金需求。在工作的过程中,一是切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及创建信用村(镇)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15个,指导基层社的小额信贷工作。二是积极稳妥地进行试点推广。在评级建卡阶段,召集全县信用社主任、信贷员在天度信用社召开了小额信贷工作现场会,将试点的工作思路和做法现场进行推广。三是做实做好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截止8月底,全县建档农户91480户、评定信用户64312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证64312户。四是畅开绿色通道,大力

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首先统一制作了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流程牌、各社包村信贷员公示牌、信贷员 “便民联系卡”,在网点和各村显要位臵悬挂公示,并公布联系电话,以便有贷款需求的农户能及时联系。其次授信额度实行分类授信模式。将A类社优秀户最高授信提高至10万元、较好户提高至8万元、一般户提高至5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再次利率优惠。小额信用贷款利率执行自然人保证贷款同期限档次浮动利率的最低利率,并对入股社员在执行利率基础上按入股金额大小下浮0.3到0.9个百分点。五是稳步推进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今年,全县确定了15个信用村培育对象,制定了培育方案,明确了包抓人员,创建工作有序进行,到年末确保新创建信用村3—5个

2、大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主导产业发展

畜牧业和果业是我县的特色主导产业。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近三年来,县信用联社紧紧围绕全县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的目标,积极发放养殖业贷款7180万元,重点扶持了广宏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新源养殖有限公司、鑫良畜牧养殖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30户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生猪存栏达到38.6万头,出栏40.5万头,农民从生猪养殖产业中获得的收入人均达到300元以上。同时,投放贷款1000万元,重点支持了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宝鸡戊寅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方式组建了万头秦川牛基础养殖群,成为全国最大的秦川牛繁育养

殖基地。

我县是果品种植和贮存大县,也是宝鸡市唯一的全国55个优质苹果示范基地之一。面积和产量的增加,果品贮存和外销是果农面临的又一难题。近年来,随着机械冷库的不断扩容和建设,周边的乾县、长武、凤翔、旬邑、永寿以及甘肃平凉等地区的苹果也不断进入扶风贮藏,为了利民富民彻底解决收购客商因有效担保不足“贷款难”而连锁导致群众“卖果难”、冷库经营者“租库难”的问题,县信用联社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本着平等自愿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开发出了“打包贷款”和“集中担保贷款”两种新贷款产品,每年贮藏优质苹果超过10万吨。有效解决了客商、果农、冷库经营者和农村信用社四者之间的经营难题,实现了合作共赢的目标,找到了发展县域经济的结合点,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从2006年至今全县信用社累计发放苹果贷款达3亿元,获得信贷支持的客商在1000户以上,贷款到期收回率每年达到95%以上,利息收回率达到98%以上,苹果贷款已经成为扶风县农村信用联社的主要贷款产品之一。

与此同时,两年来县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2200万元,大力支持了城关镇南台村、杏林镇召翟村等23个村的大棚蔬菜生产以及绛帐、段家等15个村的苗木种植,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3、积极扶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近两年来,县信用联社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23680万元,重点支持了涉农中小企业200多户。其中:支持汇凯纺织、振

华棉纺、宇通纺织、兴庆布业等纺织行业企业发展,累计发放贷款5000万元;支持泰荣瓷业、渭源生物、圣丰乳业发展,累计发放贷款3000万元;支持保华木业、金秋印务等加工企业,累计发放贷款3700万元;支持西府古镇、关中风情一条街旅游项目建设,累计发放贷款2000万元;支持陕西新贸物流配送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发展,累计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这些贷款不仅解决了企业的资金危困,缓解了企业的发展压力,而且有助于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技术进步,为企业拓宽市场、稳定职工队伍、持续健康发展和建立新型和谐劳动关系起到了雪中送炭般的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二、困难及问题

(一)创建信用村镇建设和农户贷牧覆盖面有待于扩大。下大气力推进小额贷款扩面提质和信用村镇创建工程,切实解决农民发展经济资金保障问题。

(二)农民进城创业、购房,农村5%左右的低能户享受信贷支持的办法政策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三)截止2010年8月末,全县信用社涉政不良贷款高达12762万元,其中村组不良贷款1770万元;乡镇企业不良贷款10547万元;财政不良贷款215万元;公职人员不良贷款230万元。

三、建议与对策

农村信用社是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金融机构,支持“三农”服务“三农”助推农村经济和农民富裕,是农村信用社的一项光荣任务,也是信用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谋求发展的前程。

(一)加快推进小额贷款扩面和信用村镇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农民的信贷支持力度。目前,全县创建农村小额信贷信用村6个。支持农户小额贷款47000多户,占全县农户48%,累计发放小额贷款38136万元。有力的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一步要把天度镇齐横村农村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及时向全县推广,扩大农户农民的信贷的支持面,在每年增加农户数和贷款额度数上有所突破,每年新创建1—2个信用村,小额贷款总额每年提高10%左右。按照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大力扶持一批重点村、镇农户。通过信贷平台,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二)加大以涉农企业为重点的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推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信用社要对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以及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根据小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进行组织架构和流程再造,组织专人、分类管理单独考核的制度和办法,建立适应小企业授信特点的授信审批“风险”管理,激励机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积极做好中小企业的“孵化器”、“助推器”。重点支持粮、果、畜、菜等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支持发展农技推广、包装储运、贸易营销、农资配送、信息咨询等农村产业化服务企业。形成服务促生产,配套促加工的新格局。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三)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暨城镇化建设信贷支持的路子。

目前,要紧紧抓住现代农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新型农民群体不断扩大的机遇。积极创造为订单生产多种经营、个体工商、农民工回乡创业、农村学生自主创业就业发展、农民进城进镇购房等提供信贷支持路子。要以“双百市场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为重点,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为“三农”服务的日用百货、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以及县、镇、村三级连锁超市,搞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信用环境建设,提高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强化支农服务水平。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论文 第7篇

一、支农制度化,措施具体化。

200*年以来,XX信用社将‘党员农贷快车’与‘十、百、千、万’活动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支农责任制,以主任挂帅、副主任分片包干,以信贷部门为核心,成立了支农服务工作小组.建立公示牌,公开党员身份、公开信贷程序、公开服务承诺,将支农的户数及其经济效益、还贷付息等具体指标落实到专人负责,并与工资挂钩考核,奖优罚劣,强化以人为本的支农管理机制。

确保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信用社年初就深入辖内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的资金需求调查,了解掌握了真实具体的资金需求情况,并通过积极清收不良贷款、大力组织存款、申请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了支农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优先支持种植业,巩固发展农村基础产业。

充分利用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大力扶持农民发展花卉种植业、园林观光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业等新型高效产业,以来,信用社发放种植业贷款362户(次),金额130多万元,帮助农户建起了一个花卉苗圃园林观光区,三个大棚蔬菜基地和为数众多的水果种植,年创产值1600万元,实现利润300多万元,仅顺欣花木公司就实现年利润30余万元。几年前,这家主要经营花卉苗木的农业企业因资金困难一直未有大的发展,信用社经调查认为其经营的项目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积极投放贷款40万元,支持该公司建起了占地31亩的生态园区,经过短短三年的建设,该园区已发展成为集花卉苗木生产、市民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观光基地,年产值100多万元,解决下岗职工就业65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信用社帮扶的`重点优质企业之一。

三、扶持发展农村特色旅游――“农家乐”

几年前,XX镇XX村地处市郊,却“守着金饭碗叫穷”,信用社急农民之所急,主动深入农村与干部群众一道研究分析如何脱贫致富,寻求发展的出路。经过充分调查、论证,最后确定了以“城市为依托,发展农家乐”的经营方向,对全村进行了统一规划、部署,规模发展农村休闲旅游业,信用社提供小额农贷支持,让农民改善房屋设施,对厨房、卫生间进行硬化、清洁化,并请来宾馆服务专业人员对农民进行旅游接待培训,让“农家乐”的软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服务质量层次更高了。如该村农民张新生全家五口人,因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日夜忙碌也未能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经信用社规划,发放贷款3万元。帮助该户盖起了三层小楼,办起了“农家乐”,生意蒸蒸日上,收入日益丰厚。日前,不仅还清了信用社贷款本息,还新添置了卡拉OK高档设备,建起了KTV包间。该村在信用社的帮扶下,20人均收入7200元,实现了整体脱贫,如今的XXX村已成为顺庆区远近闻名的观光旅游地,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领导多次在该村视察,对信用社扶贫帮扶工作给予了肯定。

四、支持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城郊清泉坝一带原有一批养殖户,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效益提不高,规模上不去,信用社了解到此情况后,深入养殖户中调查摸底,帮助他们进行市场分析、经济核算、确立合理的养殖规模,使养殖户有了正确的市场定位和明确的经营目标,信用社还到畜牧相关部门请来专业技术人员,为养殖户们传经授课,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养殖大户胡泽萍在信用社的支持下,贷款2.5万元,建起了三座养猪大棚,年底,生猪出栏150头、存栏100头、猪崽200只,实现净利润2万元。舞凤镇4村12组农民郑晓芳因家庭缺乏劳动力导致经济异常困难,在信用社的帮扶下,贷款2万元建起了养殖棚,养奶牛10头,2003年实现收入8万元,净获利2万元。像胡泽萍、郑晓芳这样在信用社的支持下发家致富的农民还有很多,提到如今的幸福生活,农民们不禁动情的说:信用社不光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真是我们农民的贴心人啊!

五、发放农村消费贷款、切实解决农民困难。

信用社以市政府搬迁和西华师范大学新校区迁入XX镇为契机,大力扶持小城镇建设,加大信贷投放,为农民建房、购房、房屋装修提供信贷资金,使部分农民住上了新房,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存环境。2003年以来,信用社发放农民住房贷款736户(次),金额436万元;发放助学贷款32万元,解决了24名大中专生、160名中小学生上学的资金困难;为农民生病医疗、购买生活用品等提供贷款340万元,信用社贷款支持覆盖农村的方方面面,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银行。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 第8篇

一、陆丰市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

2013年, 陆丰市农村信用社以十八大为契机, 在省联社、省联社汕尾办事处正确领导下, 紧紧围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开拓创新, 攻坚克难, 在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截止2013年9月末, 联社各项存款余额为345815万元, 占辖内存款业务的31.28%, 比年初增加29980万元, 增长9.49%;各项贷款余额为185720万元, 占辖内贷款业务的46.64%, 比年初增加21214万元, 12.9%, 存贷比例为53.71%, 比年初增加4.47个百分点。

二是截至2013年9月末, 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67181万元,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6.17%, 中小企业贷款比年初增长11758万元, 增长21.22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为154576万元,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3.23%, 涉农贷款比年初增长14501万元, 占辖内涉农贷款增长的90%, 增长10.35个百分点。

三是截止2013年9月末, 涉农贷款余额为154576万元, 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3.23%, 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67181万元, 占各项贷款的36.17%, 特别是2011年11月成立小企业专营中心, 推出“商易宝”和“兴业宝”以来, 全力支持小微客户群体发展, 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达10000万元, 支持小微企业客户群体近300家。

四是自2009年开办小额个人消费贷款 (5万元含以下) 以来, 累计发放个人消费贷款6千余笔金额约28000万元, 受理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达900笔金额约20000万元, 对刺激陆丰消费、拉动陆丰内需,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五是改进服务方式, 开发促进地域经济发展的新产品, 大力推出发展甲子镇小五金贷、碣石镇圣诞产品、陆丰酒类协会酒业等信贷业务, 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担保难题。

二、从陆丰市农村信用社成效探析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方法途径

从陆丰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成绩中我们可以看到, 新时期下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要以服务“三农”为导向, 以促进地域经济发展为目标, 深化改革发展、强化创新驱动。

(一) 扶持“三农”,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小微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就业、推进农村企业科技创新、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2013年2月3日, 李克强总理提出金融系统应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支持的要求后, 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也发生了改变, 扶持三农,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成为了新时期改革的重点之一。

陆丰市采取了建立小微企业专营中心的模式, 通过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制的建设, 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持。专营中心专门负责辖区内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 同时通过对小微企业授信、评级、用信流程的重新整合, 使工作程序更加简化快捷;通过定期或者是按照贷款数量不定期召开贷审会的方法, 使小微企业贷款手续简单、受理灵活、审批快速等特点得到有效彰显, 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为确保做好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 农村信用社还应努力为小微企业搭建一个供银、企、政进行交流的平台, 要通过调研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小微企业负责人的意见与建设, 帮助小微企业破解存在于贷款方面的难题, 丰富信贷产品, 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一是要加快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产品创新, 面对不同需要、不同类型开发不同的服务产品;二是要努力改变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中存在的限制担保方式的问题, 通过多种方式来使小微企业贷款中抵押担保物不足的现状得到改善;三是拓宽业务营销范围, 通过上门服务的方法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及时了解, 必要时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

(二) 打造支农品牌, 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

当前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 发展生产其前提与基础就是强大的资金保障,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 农村信用社要积极组织资金, 加快支农业品牌建设, 将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做大做强, 使主力军作用得到充分展现。一是要通过对村户的调查摸底, 了解农户生产生活情况, 建立起农户贷款档案和信用档案;二是通过组建“村委会、农户、信用社”三方一体评定小组的方法对农户信用进行等级评定, 颁发等级授信证书, 使农户凭借“证书”即可获得农村信用社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 将国家“三农”优惠政策第一时间落实到农民手中。农村信用社要打造“农民自己的银行”, 就要通过农户小额贷款的大面积发放来加强农民与农村信用社之间的联系, 促进政府、农村信用社、农民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使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农村经济有序发展、农村信用社增收增效。

(三) 创新业务和产品, 大力推进地域经济发展

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支持地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就要及时进行经验总结, 要在已有信贷产品的基础上, 创新更多的具有地域特色、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产品, 如开发与农民的消费特点相适应的婚丧嫁娶、耐用品消费等消费为主的贷款产品;开发与农民产业生产相适应的大额农贷等生产性贷款产品;拓宽农民贷款抵押物范围, 引入店铺、机械设备、宅基地充当抵押物的贷款业务等等, 要通过组合性信贷产品的创新, 将各种类型信贷产品根据农民以及中小企业需求进行组合和整合, 使不同客户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各种综合性信贷服务。与此同时, 还要加快业务领域的拓展和提高业务创新能力。一是为提高应收账款安全性, 确保中小企业在有资金需求时能够及时得到来自于农村信用社的支持, 鼓励中小企业尽量在销售业务上采用收取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二是与上级部门保持同步, 大力推进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三是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大胆引进信用证、保函业务;四是创新担保方式, 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担保选择。

三、结语

总之,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改革势在必行, 在新的政策与新的方针指引下, 在我国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农村信用社既要发挥自身优势, 又要通过多种方法来取得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坚信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只要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导向, 在已有成绩上不断进行大胆尝试与不断创新, 就能迎来农村信用社又一个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李宏伟, 朱玉杰, 倪骁然.县级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革成效及其影响探讨——基于泌阳县农村信用社2012年达标升级工作的案例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3, (6) :39-43.

[2]李由.对我国西部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思考及建议[J].科学咨询, 2013, (18) :12-13.

[3]方秀丽.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与服务“三农”问题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 2011, (12) :67-69.

上一篇: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初二历史学期工作计划下一篇:歌手大赛初赛主持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