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对歌》

2024-05-21

大班音乐教案《对歌》(精选7篇)

大班音乐教案《对歌》 第1篇

大班音乐教案《对歌》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对歌,体验音乐给大家带来的快乐,了解歌唱的不同形式以及广西壮族人民喜爱“对歌”的风俗,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对歌》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歌唱的不同形式以及广西壮族人民喜爱“对歌”的风俗。

2、学习对歌,体验音乐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3、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4、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视频快乐颂 山歌 对歌

活动过程:

一、相互问好,以歌舞《快乐颂》引入课题小朋友们好!你们快乐吗?--哦,看来今天小朋友的心情都不一样嘛。那小朋友们你们平时都会做些什么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呢?--是吗?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拥有一个快乐心情非常的重要,而唱歌就是一个特别好的方式。让我们一起拥有一个快乐心情吧。(播放快乐颂,快乐歌唱、舞蹈激起幼儿兴趣!)

二、欣赏视频,感知不同的歌唱形式

(一)回忆平时唱歌情形,感知合唱,独唱等唱歌形式小朋友们你快乐吗?你喜欢唱歌吗?那,我们平时都是怎样唱歌的呢?谁来说说看?(幼儿回答,教师引导)很多的人一起唱叫什么?(合唱)小组几个人,几个人的唱叫什么?(小组唱)一个人唱呢?(独唱)。。不错唱歌的形式有很多种,但一样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知道吗?在中国有个美丽地方叫广西,那里的壮族民人也很喜欢唱歌,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是怎么唱歌吧?请仔细的欣赏哦!

(二)播放视频山歌,幼儿欣赏。感知领唱,齐唱的歌唱形式

1、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他们唱歌和我们一样吗?怎样唱的呢?(一个人领其他人跟唱)一个人在前面领着唱叫什么?(领唱)那后面很多人一起整齐的唱呢叫什么?(齐唱)

2、教师小结:原来(除了合唱,小组唱,独唱,领唱),齐唱也是唱歌的一种的形式。

(三)播放视频对歌,幼儿欣赏。感受壮族的“对歌”这个特殊的风俗

1、欣赏视频:广西的壮族人,不但喜欢唱歌还把唱歌当成话来讲哦,一起去听听吧,听听他们都在说些什么?(播放视频)

2、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这次他们是在领唱,齐唱吗?--那他们是怎么唱的呢?一个问一个答,能用简单的两个字来说吗?他们一个问一个答的对着唱叫什么?对唱!在视频里这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是广西。在哪里每年的三月三他们都会举行“歌会”,家家户户都来唱歌。很多的问答他们都能用唱歌来表示呢。我们再一起看看他们都问了些什么吧

三、欣赏对歌的音乐《什么水面打筋斗》,学习对歌

(一)欣赏“对歌”感受对歌形式,熟悉旋律

(二)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歌中的内容。如“什么水面打筋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雨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三)学唱歌曲《什么水面打筋斗》

四、结束部分幼儿用绸带,围裙扮演壮族娃娃对唱,充分感受对山歌的乐趣。

本文扩展阅读:对歌,又名斗歌、对口白、唱口白、文播台,是乐清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其腔调唯配以乐清方言(西乡)才珠联璧合。

大班音乐教案《对歌》 第2篇

活动目标:

1、能熟读儿歌《对对歌》。

2、能理解大与小,多与少的关系。

3、能仿编儿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大小与多少》。

2、与儿歌《对对歌》相关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1、师:大三班小朋友。(生:哎)

师:我班的小朋友呀!聪明又能干,蒋老师想请你们来做个游戏,好吗?(生:好)

师:老师说一个词,看谁的反应最快。

师:我说:大大大生:我说:小小小

师:我说:多多多生:我说:少少少

师:我说:高高高生:我说:矮矮矮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反应力真灵活。

二、学习儿歌。

1、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对对歌》,小朋友高兴吗?师:好!现在老师念一遍给你们听,看谁听得最仔细。,并能说出儿歌里讲有什么?

2、师:范读一遍。师:谁来告诉老师儿歌里讲有什么呢?生回答师:有的小朋友还没有记住,老师再念一遍。

3、教师一边问,一边出示图片。

师:一边多,一边少,出示图片生回答(一打铅笔、一把刀)

师:一个大,一个小,出示图片生回答(一个西瓜,一个枣)

师:一边多,一边少,出示图片生回答(一盒饼干、一块糕)

师:一个大,一个小,出示图片生回答(一头肥猪,一只猫)

师:一边多,一边少,出示图片生回答(一群大雁、一只鸟)

师:一个大,一个小,出示图片生回答(一棵松树,一棵苗)

师:一边唱,一边跳,大小多少要记牢。

4、下面我教大家有节奏的读一遍。(教师拍手说:一边多,一边少,小朋友说:一打铅笔,一把刀……)

5、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

三、仿编儿歌。

1、小朋友,我们也来编儿歌,好吗?

2、教师示范。

师:出示图片(一打筷子、一把勺)教师念:一边多,一边少,一打筷子、一把勺。

师:出示图片(一棵大树,一朵花)教师念:一个大,一个小,生说(一棵大树,一朵花)

师:出示图片(一盘雪梨,一个苹果)生说:一边多,一边少,(一盘雪梨,一个苹果)

师:出示图片(一条大鱼,一只虾)生说:一个大,一个小,(一条大鱼,一只虾)

师:一边唱,一边跳,生说:大小多少要记牢。

大班音乐教案《对歌》 第3篇

一、文成县畲歌特点以及演唱方法

自有畲族历史开始就有了畲歌, 一部畲歌的历史既是一部畲族的历史, 山哈人称唱歌为“歌言”或“歌源”, 意为“以歌为言”。这不难看出畲歌和畲族语言的密切关系, 会唱畲歌必须会说畲族语言。音乐旋律的基本进行是:32 1 6 5的进行, 以级进为主, 旋律呈波浪状。调式为五声音阶, 徵调式。演唱时, 速度较为自由。文成属于浙南一带, 由于长期在此地域生活以独立形成了“文成调” (如图1[1]所示) , 而区分于其他地域的畲歌特色。畲歌的曲式形态在全国共有八种, 而文成调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曲式形态;另外, 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浙江卷) 》种收录的2 2首温州畲歌中文成县展了9首, 其题材内容丰富, 7首都是反映男女恋情题材的杂歌。从这些歌曲的歌词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畲族人民的传统习俗。

畲族民歌也有真声、假声之分, 但没有换声区 (即混声区) , 与今天正统的声乐审美观不同:主流的声乐唱法要求解决换声区, 高音和低音通畅, 无明显的音色变化!既使是在戏曲中也要求高低声区声音音色统一, 例如豫剧。畲族人认为没有经过过度直接进入高音区的声音嫩, 传得远而且嗓子不累, 追求的是恬静、清秀的声音。如此不同的音乐审美观, 区别于其他民族艺术特色, 特别是汉族民歌, 这是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另外, 畲族的“双音”的唱法, 又是畲族山歌的一个奇葩, 是民间优秀的音乐文化, 是二声部山歌歌种, 是一种较高级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 不但值得研究, 而且应该引入现代民族声乐艺术中去。畲歌还讲究演唱季节:农历8月1 5始, 笠年三月初三止, 在此民俗中, 也可窥见畲族人遵循自然规律, 热爱畲歌, 也着正是畲歌的独特魅力之处, 它的“双音”唱法不但技艺高超, 而且美妙绝伦, 是极其珍贵的民族瑰宝。

二、畲歌的民俗内涵

(一) 三月三对歌节的社会功用

1.维系民族感情。

自有畲族历史起就有山歌, 说明山歌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之高, 三月三的节庆活动源于纪念祖先的丰功伟绩, 世代相传延续, 使唱歌的艺术形式起到了交流、维系民族感情的作用, 人们以歌带言, 所看的所见的都可以用歌唱的形式和族人交流, 也使得三月三这个标志性的节日像汉族的春节一样隆重和热烈, 在畲族人的心目中有这很深刻的意义, 这无疑起到了加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增强了本民族内部的团结力量, 促进了民族的繁荣发展。三月三对歌节活动中, 演唱者穿着凤凰装, 这是畲族人特有的民族服饰。而在三月三这天吃乌米饭、食百家宴虽是源自对祖先的纪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成为畲族人为畲族人民自己庆祝以及和同族人交流感情的重要时节。另外, 在今天我们又赋予了三月三新的内涵, 三月三对歌节同时也起到了宣扬自我文化的作用。

2.调节生活、精神娱乐之功用。

畲族歌曲的演唱形式形式多样, 对唱尤为突出, 是一种源于生活源于历史, 适应畲族人民劳动生活的演唱方式。一方面, 畲族没有戏曲, 以唱歌这种艺术形式为主, 起到娱乐和缓解疲劳的作用。另一方面, 很少有舞蹈伴奏或是器乐伴奏, 这也与畲族主要居住在农业社会区域有关, 由于从事农业为了不耽误劳动又可以娱乐, 于是无伴奏的多种声乐演唱形式就得到了深入的发展。

(二) 畲歌的民俗特点

1.典型的农耕社会的特点。畲歌又叫畲族山歌、畲族民歌, 无论是歌曲的旋律还是歌词都具有鲜明的农业文化特点。无论是游耕还是定耕时期, 畲族的精神文化中都是以山为主题, 这在畲歌的歌词中尤为凸显。且从演唱方式可见, 在农业社会中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劳动, 而非机械劳动, 人们在一起劳作可以默契的配合而且生活节奏缓慢, 易于在劳动中演唱, 于是边劳动边唱的习惯就很容易实现。

2.浓厚的伦理观念和人情味。畲族有句俗语曰:“凡畲族人必会三首畲歌”, 可见畲歌的普及性之广, 事实上, 凡是畲族人都能唱出大量的畲歌, 在文化落后的畲族, 畲族人只有自己语言没有自己的文字, 畲歌不仅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畲族人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手段, 家族观念和血缘观念结合形成的家族伦理观念在畲族人的社会生活中成为一种很强的支配力量。

总之, 对歌节的内容和功能由单一向复合的发展。对歌节由传统的自娱自乐转向了为旅游事业服务, 即实现了传统意义:与族人交流感情, 又实现了自身的商业价值还宣扬了本民族的文化。另外, 三月三对歌节本身也为青年男女的相知、相识、相会提供了机会, 已不仅仅是维系和调节的功能, 在今天已经有了新的民俗内涵即满足人类发展中自身的需要。

三、畲歌必用畲语演唱之缘由

畲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 不可替代的少数民族, 畲族的经济状态、文化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由于生活环境、迁徙、分散聚居等原因, 畲族的音乐文化在畲族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是其他文化所无法替代的。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 从社会发展的共融性来看, 畲族音乐文化应该被很好的保存和传承。只有这样, 全民族的音乐文化才能共同进步, 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得到长足的可持续发展。

今天, 当我们听到长调歌曲、看见马头琴便会想到蒙古民族;看到锅庄舞听到《青藏高原》就会忆起西藏民族;听到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豫剧《花木兰》中的选段) 和南戏《白兔记》便能分辨出一个来自北方河南豫剧, 一个是源自南方的南戏。说明:无论是少数民族亦或是汉族, 就其艺术品种及艺术特色而言, 种类和个性特色都是截然不同的。

然而, 田野调查的结果显示:除畲族人以外, 知晓畲族民歌、了解凤凰装之人少之又少, 即使是畲民也只有极少年龄偏大的人群精通畲语, 通晓畲歌。这种现状是民族音乐研究者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也说明在畲族的整个民族文化中畲歌还处于未完全挖掘状态, 今天的畲歌研究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

畲族是个“大分散、小聚居”的少数民族, 人口不多, 2 0 0 0年的人口普查时畲族人为7 0 9 5 9 2人。历史上多次迁徙, 今天定居在东南各省, 以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为主, 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由于生活在山区, 畲族人又有“山哈人”之称。“山哈”之意为“山里的客人”。早在隋唐之际, 畲族就已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2]p1。畲族历史和畲歌的历史是同长的。畲歌又称“歌言”, 即“以歌代言”。古《毛诗大序》曰:“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以及《虞书》日:“诗言志, 歌永言, 声依永, 律和声。”都说明了畲族是一个善歌不善语言的民族。换言之, 语言没有满足畲族人民的生活和交往需求, 于是以歌代言就成为畲族人的生活和交流方式。畲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不会畲语就无法歌唱, 畲歌和畲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曾曰:语言是族群认同的重要符号, 对于畲族这样一个有语言无文字的少数民族来说, 语言的意义尤为重要。畲民话是畲族人主要使用的一种超地域、超时空的口老语言[3]。不同地域的畲族人只要会说畲民话, 就被视为同一族群, 格外亲切。可以说, 畲族和畲歌是同源的。

畲歌的传承方式自古为口传心授, 历史记载有歌词无记谱, 现今畲歌的高超的演唱技艺大多存留在民间艺人身上, 然而民间艺人的抢救工作仍受到限制, 民间艺人的消逝亦是一大损失, 因此, 旅游区民俗村应该将这些宝贵的资源利用好开发好!旅游区表演的畲歌应本着原汁原味的原则来进行, 在研究畲歌的初级阶段而言畲歌用畲语演唱是必须的。“非遗”的保护仅靠学者还不行, 学者受语言的限制, 基层的工作者必须进一步强化和高度重视畲语演唱畲歌!加强对实地畲歌演唱标准的把关!以及演唱人员的考核!

四、透析畲族人的音乐审美观

从“真假声不过度唱法”与正统民族唱法对比透析畲族人的声乐审美观。文成县属于古代吴越大地, 畲族人民长期定居在山林, 以稻作生产为主, 先民对鸟的图腾崇拜发展到生活中仿效“鸟类”, 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史亦是如此, 人们逐渐将自己的生活方式, 甚至是衣食住行都来模仿图腾物, 畲族“三月三”时, 畲民梳着凤凰头, 身着“凤凰装”, 是从衣着上对凤凰的模仿即人鸟化。吴越先民在长期吃鸟食、种鸟田、着鸟衣、讲鸟语的过程中, 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仿鸟态的人[4], 形成了鸟人合一的状态, 那么在歌唱上就不难判断假声唱法的来源了, 畲歌的假声唱法来源于畲族人对鸟鸣的模仿, 而且这种模仿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审美观, 即“真假声不过度”的声音是美的声音的审美观。鸟鸣的声音与人声比起来纤细, 音高也比人声自然说话的音区要高一些, 模仿鸟鸣自然在音高上也造成了模仿效果, 于是人声在高音区发声时自然会出现假声的效果, 这个声音区别于自然声区的音色和发声方法, 如果不运用特定的方法去统一两个声区的话那么在演唱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发生方法, 也就是畲歌中出现的“平讲调”和“假声唱”。追溯其根源是由于畲族同胞的音乐审美观, 畲族人对鸟的特殊崇拜继而进行模仿鸟类的行为, 认为模仿鸟鸣的声音是好的神圣的声音, 刻意将模仿鸟鸣的声音与人的自然的声音形成音色和唱法上的对比, 于是“真假声不过度”的唱法就成为畲族特有的。

我国古代《乐记》有载:“歌者, 上如抗, 下如坠, 曲如折, 止如槁木, 倨中矩, 句中钩, 累累乎端如贯珠”, 说明自古我国声乐唱法就有高低声区统一的要求。直至今日我国主流音乐学院的声乐唱法 (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 , 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在演唱时, 要求从低到高声音不能虚, 不能出现音色的明显变化, 即“没有坎儿”。通常中低声区以真声为主, 高音区以假声为主。但是真声到假声是需要用“过渡”的唱法逐渐转换而来的, 也就是说高音要保持中声区的色彩, 将软腭抬起, 加入更多的头腔共鸣, 形成混合的声音, 使上下音区音色统一, 声音圆润流畅!

畲族特有的模仿鸟鸣、喜好假声审美观造就了“真假声不过度”的唱法, 这与中国主流声乐的“真假声必须过度”的唱法完全不同。我们要看到不同唱法所唱出的歌曲韵味和风格的差异, 我们应该用扬弃的态度来看待不同的声乐唱法, 因此, 我们应该发掘畲歌唱法的文化内涵, 理解其特殊的音乐审美观, 只有这样才能传承优秀的民族音乐, 才能创造出更加科学的民族音乐文化!

五、研究对歌节的意义

我国自古即有采风制度, 通过采集民间歌谣可以“观风俗、知得失”。在现代新的生活环境下, 社会结构、经济方式、文化传承方式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那么民俗文化、音乐文化也随之改变。如今畲歌在畲族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日趋低落的趋势, 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活动也日趋广泛。然而我们该后世不忘、前世之师, 吸取、提取民族音乐精华丰富我国的民族音乐世界, 并且通过对畲族对歌节的研究加强各民族的理解和交融促进社会发展。

结语

三月三对歌节作为畲族的岁时节日, 不但反映了畲族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 展示了风情的畲族山寨, 而且也给世人认识、了解畲族人的机会, 三月三对歌节所延伸出的畲族山歌这种特特艺术形式的音乐本体的内容、特殊唱法所透视出的音乐审美观以及音乐行为的民俗内涵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挖掘和开发, 希望我们携手努力, 为丰富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做出贡献。

摘要:通过对文成县“三月三”对歌节的田野调查, 从民俗学的角度对畲歌的形式、演唱方法、畲歌与畲族语言的关系、畲族同胞的音乐审美观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 继而挖掘民族音乐精髓, 传承、发扬民族精华文化。

关键词:畲歌,对歌节,民俗,内涵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 (浙江卷) [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10) .

[2]蓝雪菲.畲族音乐文化[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2, (6) .

[3]雷法全.畲族使用的主要语言——畲民话[J].丽水学院学报.2005 (6) .

[4]庞进著.中国凤文化[M].重庆出版集团出版, 2007, (4) .

[5]谢重光.畲族文化学术讨论会述评[J].宁德师专学报, 2005, (2) :61—66.

[6]蓝雪菲.畲族音乐的形式[J].黄钟.2000 (1) :83—92.、

[7]苑利, 顾军.中国民俗学教程[J].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3, (10) .

[8]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 (10)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 第4篇

关键词:幼儿音乐;音乐教案;《刷牙歌》

在幼儿音乐课教学中,教案设计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小袋鼠蒙氏教育音乐教材中《刷牙歌》为例设计教案,基于教学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对幼儿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活动”。“刷牙歌”一课,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音乐学习的同时,体验自由表达、创造快乐。《刷牙歌》作为一首幼儿歌曲,节奏轻快,歌词朗朗上口且富有童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幼儿在简单的儿歌学习中,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还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

【教学目标】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倾听《刷牙歌》,创编刷牙节奏,创编象声词,并能与《刷牙歌》间奏连贯表演;学习《刷牙歌》,表现刷牙美感。

【教学准备】幼儿:具备正确的刷牙习惯,牙齿保护的基本常识;

教师:认真备课;

教具:光盘、多媒体、课件、图片、牙刷实物。

三、教学活动

1.倾听歌曲,学唱歌曲,了解《刷牙歌》内容

教师先出示课件,演示懒洋洋牙疼的表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大家看懒洋洋怎么了?”幼儿答出牙疼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课件演示,选择幼儿熟悉的卡通人物,吸引幼儿眼球,以问题的形式,引出课题。

播放《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

我呀张开小嘴巴

刷左边,刷右边

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上刷,晚上刷

刷得牙齿没蛀牙

张张口,笑一笑

我的牙齿刷得白花花

在儿歌播放的同时,给幼儿播放歌词内容视频和图片,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熟悉歌词,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大家歌词里唱了什么内容呀?”

【设计意图】幼儿听着歌曲,看着视频,借助视频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一目了然地学习歌曲,对歌曲产生兴趣。

在幼儿非常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反复给幼儿播放歌曲,一句一句地教给幼儿歌唱,让幼儿记忆歌词内容,学习完整演唱。

2.探索尝试,自编动作,表演刷牙歌律动

让幼儿合唱《刷牙歌》,熟悉歌曲旋律,一边唱歌,一边合着节拍做刷牙动作。在幼儿学习正确刷牙动作后,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在刷牙的时候,除了歌曲中刷左边,刷右边,上下里外都刷刷的动作,还有什么刷牙动作,大家知道吗?谁能做出动作,我们一起学一学。”

同时,教师结合歌曲间奏处,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情境,创编刷牙象声词,如表示快乐的节奏和“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象声词,“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漱口的水声。

在幼儿创编结束后,教师应集中反馈,让幼儿完整歌唱,注意间奏处的节奏、象声词。

【设计意图】结合《刷牙歌》旋律,引导幼儿创编刷牙动作,创编刷牙象声词,跟随刷牙歌节奏表演律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提升幼儿创编的动作,丰富歌曲舞蹈美,将创编的动作连贯成完整的律动舞蹈。

3.拓展学习,完整跳舞,体验律动快乐与美感

教师和幼儿一起听《刷牙歌》,做刷牙动作,跟随节拍发出象声词,做律动,探讨舞蹈队形,完整连贯地跳舞,注意跳舞时,刷牙的表情、动作,感受刷牙美,享受快乐情感,一起跳,体验歌曲快乐与跳舞美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总结归纳与拓展应用阶段,在幼儿学习歌曲和创编舞蹈的基础上,获得正确刷牙的基本认知,通过音乐学习,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反思

《刷牙歌》音乐课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歌曲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在整节课中,教师设计“懒洋洋牙疼”“听歌曲”“创编律动”“完整跳舞”四个亮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高昂兴趣,积极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刷牙歌音乐课的教学相对开放,幼儿能够通过理解歌词内容,结合生活刷牙情境还原,结合自身理解表现律动。教师应顺势而导,紧抓幼儿思路,注意幼儿表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刷牙律动,规范幼儿刷牙动作节奏,给幼儿自由的表现机会,让音乐课活起来。从音乐课教学实践看,整节课幼儿都积极参与,教师和幼儿互动较多,增强了幼儿音乐学习的快乐感。

参考文献:

吴巧云.激发幼儿音乐活动兴趣点滴谈[J].考试周刊,2016(73):187.

大班歌唱 对歌 第5篇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的基础上,尝试为乐曲匹配歌词并演唱。

2、初步了解民间对歌的歌唱形式,感受民间歌节热闹、欢畅的场景。

3、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对歌的乐趣。活动准备:

1、歌剧《刘三姐》中“对歌”部分的VCD片段;

2、马蹄形座位(三组)

3、《对歌》图谱、记号笔、白纸。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剧《刘三姐》片段,初步了解民间歌谣-对歌。

1、师:今天,我邀请大班的小朋友看一段录像,看完以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初步欣赏“对歌”片段,感受对歌的演唱形式。

师:刚才有个小朋友说他们在唱歌,你们仔细听听他们是怎样唱的?(播放第二遍录像)

师小结:男孩唱的是问题,女孩唱的是答案,这种有问、有答的方法叫对歌。师:那他们在对歌之前,还唱了什么?(哎)(嘿溜溜啰)

二、熟悉乐曲,初步学唱。

1、师:我都忍不住唱起来了。(教师示范唱)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边出示边引导幼儿试着学唱)

2、出示衬词的图谱,学唱衬词。(“嘿溜溜啰”)

师:我需要你们为我加油,我唱歌谣,你们帮我唱衬词加油。现在我来为你们加油!

3、完整演唱歌曲,并尝试用多种对唱方法演唱。

三、根据已有经验仿编歌曲并进行对歌。

1、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仿编歌词并以绘画形式记录。

对歌活动主题教案 第6篇

《对对歌》是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对反义词归类的识字课。

二、 设计理念

识字写字课总会因为枯燥的教学而让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于是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力求用简单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扎实有效的语文学习。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反、退”等13个字,会写“失”“反”“单”“关”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对歌,理解几组意思相反的词语的意思。

3、激发学生编对对歌的兴趣,培养学生虚心的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对对歌。

五、教学难点

理解“虚心——骄傲、容易——困难、复杂——简单、胜利——失败”的意思。

六、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生字词卡片

七、教学过程

(一)比较铅笔,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两支铅笔, 比比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一支长,一支短;一支粗,一支细)

(2)师:看来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刚才两个同学说的长短,粗细,都是一对什么词?(板书:反义词)

(3)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跟反义词有关的儿歌-----对对歌,请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又作偏旁时那要变成一点,歌的右边是个欠字旁。)让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次吧。

二、图文结合,学习生字。

1、孩子们读得真好,老师还要奖励你们一个游戏,名字叫看图猜字,想参加吗?请看大屏。

2、(表现新旧、长短图片)(1)、谁来说说图上画的什么?(一人拿着衣服,一人拿着袜子)

(2)你能从图中找到反义词吗?(根据回答出现相关的词),说说你是怎样发现的?真是会观察的孩子。

(3)、这里出现了三个生字宝宝,让我们和他交朋友吧。

(4)(课件出示三个生字)说说你怎样来记住它?

3、孩子们真能干,这么快就猜出了两对反义词?你们还想猜吗?

4、(表现粗细、深浅的图片)

(1)这次同桌两个同学先互相说一说。

(2)谁愿意起来给大家说一说。能说说你是怎样猜到的吗?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3)这里面又有两个生字宝宝想和我们交朋友,知道他们是谁吗?你发现了这对字宝宝有什么特点?

(都有三点水)还可以说什么很深,什么很浅?

4、(1)孩子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故事的结果是什么谁来说一说?

(2)(出示乌龟、兔子的图片)这里又藏着反义词,谁能很快把他找出来。(学习胜利、失败)。指名说 如果你们在某次比赛中获得了胜利,可千万不要骄傲,如果失败了也不要气馁,也不要灰心,只要吸取教训,就一定会有获得胜利的一天。

5、孩子们,在你们的认真努力下,你们闯关成功,祝贺你们,夸夸自己。看图猜字也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而是非常简单。细心的孩子听出老师这句话的反义词。

6、(课件出示简单、复杂)指导学习。

三、学习儿歌。

1、有个小朋友把这些反义词编成了一首儿歌,让我们来读一读。

2、(课件出示第二节)

(1)师生对读(2)男女生对读。

四、还有一小节儿歌,孩子们自己与同桌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边读边想画面。读完后同桌合作读一读。用动作演一演其中的反义词。

2、自学反馈:出示儿歌

(1)男女合作读。

(2)齐读。

3、还记得前面讲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老师有个疑问兔子比乌龟跑得快,为什么跑得慢的乌龟却取得了胜利?(指名说)

4、送给孩子们一句名言:(课件出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聪明的孩子一定看出来了这句话里还藏着一对反义词。(进步——落后)你们在学习上应该怎样做呢?

师:真是一群爱学习的孩子。让我们在大屏幕的帮助下,试着把课文补充完整。(课件出示不完整的《对对歌》,指名填空)

5.全班男女读对对歌,分小节读,点名两个学生读,拍手和着节拍读,男女生轮读。

(四)课外延伸,试编《对对歌》

(1)师:同学们真厉害,我们这么快就把别人写的《对对歌》积累下来了。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好多好多的反义词。谁想到了?(学生交流字对字的反义词)

(2)师:刚才我们说的都是一个字对一个字的反义词,现在我要加大难度,考考大家。(出示词语找反义词)

(3)师:咱们班上的同学真是一个比一个聪明!如果我们把大家刚才说的反义词放在一起,就是一首《对对歌》了,现在小朋友们自己来遍一首对对歌吧

(4)指名读。

(五)指导书写

(1)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以为编《对对歌》很复杂呢,没想到就这么简单。有些字宝宝和我们玩了一节课,它要回家了,让我们把它送回田字格家休息吧。请大家看课本上田字格里的“失、反、单、关”,如果你是小老师,在写“单”字时,你会提醒大家什么呢?

(2)学生交流。

(3)师范写,生观察。

(4)生练写,师巡视。

(5)师(总结):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大,通过读对对歌认识了这么多汉字和反义词。告诉大家,还有一种对对歌是由一些意思相对的词组成的。在我们的课本78页就有一首,下课后,大家去读读吧!

板书设计: 3 对对歌(反义词)

倒八字 识字方法:加一加

减一减

对对歌教案 第7篇

《 对 对 歌 》教 案

单位:孟津县会盟镇中心小学

授课教师:卫琳琳

《 对 对 歌 》教 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会认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编写新儿歌,学会在生活中积累反义词。

3、使学生认识到识字的乐趣,培养对祖国汉字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图画引导学生比一比,刚才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回答的时候用上了许多(齐答:反义词)。有个小朋友在生活中也收集了很多反义词,而且还编了一首儿歌,你们愿意读一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对歌》。

板书课题,齐读。

二、朗读课文

1、儿歌就在语文书74、75页,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读,要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白板出示没有拼音的儿歌,全班齐读;

4、老师拍着手示范读儿歌,读出韵律之美;

5、全班拍手齐读儿歌;

6、前后桌互相读,读得好就给对方画一颗五角星。交流:为什么给你的同桌画一颗五角星?

三、自主识字

同学们,有的生字宝宝可真调皮,你看(出示儿歌),它们变成了红色,这些红色的生字就是我们今天要认会的生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出示生字齐读,同学们读的真不错,哪些字是你以前就认识的,是怎么认识的?

同桌俩互相认读生字,全读对的在书上画一颗五角星,不会读的字由对方圈起来,再次互相监督认读,直到读对。

组长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检测组员认读情况并说一说今天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

集体交流,加一加记住 “关”“旧”“短”“胜”“利”“简”“败”“深”;数笔画记住“单” “反” “失”。

形近字比较:退——很,浅——线

挑生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教师点拨:我们也可以利用学过的生字和新字进行比较,从而记住要认识的字。

白板出示苹果图,做“摘苹果”的游戏,挑生给生字组词。(苹果摘下,露出小星星进行奖励。)

四、指导写字

出示会写的3个生字,观察字形以及占格,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挑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书上写,评一评谁能得到红五星,同桌互评。

五、朗读、理解课文

1、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一说他们分别表示了课文中的哪对反义词?

2、学生齐答。(正——反、新——旧、长——短)

3、教师做动作,问:老师刚才做的动作,可以用哪一对反义词来表示呢?引导说“进——退”。

4、还有哪对反义词可以用动作来表示?这位男同学听讲最专心,就让他来做一个给大家猜一猜。

学生跑到窗户边,把窗帘拉下来,生齐答:暗;学生把窗帘拉上去,生齐答:明。

这次挑个女同学来做一个。学生做“开关”电灯的动作,大家一起答。

5、请学生看一段事先排练好的表演(一次写字比赛)。请同学们说一说,比赛的结果怎么样?刚开始明明比小美领先很多,后来为什么落后了?挑生回答。(板书:虚心、骄傲)

教师总结: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事情,请同学们牢记只有虚心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如果骄傲自大,就肯定会失败的。(板书:胜利、失败)

6、(出示两幅剪纸作品),手工兴趣小组的同学剪了两幅剪纸作品,一幅叫“鹊登梅梢”,剪的时候可费事了,因为这幅图非常(生:复杂);另外一幅是“红双喜”,看起来比较(生:简单)。所以,学剪第一幅图就很(生:困难),学剪第二幅图就很(生:容易)。

7、做“找朋友”的游戏。(分发词语卡片)

六、拓展延伸

1、请学生分组编对对歌,比一比哪一组编得好?

2、出示教师编的对对歌,挑学生读一读,再全班齐读。

七、结束教学

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的收获大吗?今天我们能满载而归,是因为我们认真地对待学习,同时也是因为我们真诚的对待生活,希望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做人的道理。

板书设计:

3、对对歌

虚心

胜利

骄傲

容易

困难

上一篇:美国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下一篇:临泽县“两基”专题片介说词--临泽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