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单细胞动物教学设计

2024-08-03

人教版单细胞动物教学设计(精选8篇)

人教版单细胞动物教学设计 第1篇

高中生物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述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动物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核移植技术的理论基础,搜集有关动物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

情感目标:讨论动物细胞核移植的社会意义,关注动物细胞核移植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旧课复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知道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一棵植株,这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而动物的体细胞离开了母体,却不能培养成一只动物个体难道是动物细胞没有全能性吗?不是。而是动物细胞高度分化,全能性比较低。

导入新课:

假如生活中我们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展示幻灯片,问题的提出)

1997年,美国威斯康星洲的一个奶牛场有一头高产奶牛叫“卢新达”,年产奶量为30.8吨,而我国奶牛年平均产奶量仅为3~4吨.用什么方法能得到更多的“卢新达”呢?学生回答克隆,其实克隆的研究从1938年就开始了。(幻灯片——克隆的历史,多利之后还有许多的动物被克隆,今天,我们要先从多利讲起)

听说过克隆羊多利吧,可以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来多利的诞生过程。(学生上台讲述多利的培育过程)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利的培育过程,请问多利像谁呢?母羊A,因为多利的核基因全部来自母羊A。100%象吗?,不,因为还有来自母羊B的细胞质基因。这里哪个细胞是供体细胞呢,乳腺细胞,它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

A母绵羊B母绵羊乳腺细胞多莉羊的培育过程卵细胞细胞质细胞核移植细胞核融合后的卵细胞卵裂早期胚胎胚胎移植细胞核移植C母绵羊子宫妊娠分娩多莉羊 来看课本中对克隆的定义:请大家阅读,并划线。教师板书:

1、概念

克隆的定义: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 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分类: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细胞核移植(根据提供细胞核的供体不同而区分)

多利羊之所以轰动全世界,并非因为它是首只克隆动物,你知道为什么它能一夜成名呢?请一位同学回答:(首先,它选用的细胞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其次,它是哺乳动物,意味着人可以进行体细胞核移植。所以它的诞生标志着体细胞核移植成功。胚胎时期的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比体细胞核移植更容易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所以全能性较高,而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所以全能性也就比较低了。其实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童第周教授的带领下,克隆出了鱼,但是,多利一夜成名,中国的克隆鱼却默默无闻20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闭塞,导致中国科学的进展不为世界所知。所以要与世界进行交流,同享科技进步成果)。

那么刚才那只卢新达奶牛能用胚胎细胞克隆吗?(请一位同学回答)。不行,本身自己已经过了胚胎期,如果用它的下一代的胚胎细胞,那么已经加入了另一只公牛的基因。所以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因此,说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比较常用于优秀动物个体的克隆。

下面我们通过我国成功克隆高产奶牛的过程来学习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请大家结合课本,看以下的幻灯片

体细卵母胞取细胞去核核使物两理细或胞化融学合方法重组细胞重组胚胎新个体 讲解该图:(看幻灯片,牛耳细胞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MII时期的卵母细胞,其第一极体并未与之分开,且当受精完成后,才会完成减数分裂,释放第二极体并与第一极体分开)去核:可用显微操作去核法中,固定细胞的作用,吸管是做什么用的,(注入或吸出核)。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刺激促融合并分裂,构建重组细胞后,培养成重组胚胎,将重组胚胎移入受体母牛体内,生出与供体奶牛遗传物质基本相同的小牛。

下面我们就整个操作过程,以前后两桌为一个小组,讨论三个问题:一是将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概念图填完整,还有课本第49页的第1和第2个问题,最后我们要请三组同学派代表回答,并请别的小组进行评价,讨论时间是5分钟。讨论时间:

1.在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受体卵母细胞之前,为什么必须先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核? 为使核移植的胚胎或动物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动物提供的体细胞。2.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10代到50代左右时,部分细胞核可能会发生变化 请某小组回答,请另一小组评价。

除了刚才学习的克隆牛以外,克隆动物还在不断地被研究和培育出来,我们来看看(幻灯片,克隆动物们),同学们能不能得出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有那些应用呢:畜牧业、医药卫生方面的应用,还可以保护濒危物种。重点了解医药卫生领域看视频。

1. 转基因克隆动物(转基因后的动物进行克隆,如转基因羊进行克隆,就可以生产更多含医用蛋白)

2. 治疗人类疾病,转基因克隆动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可以作异种移植的供体(如转入人基因的猪)

3. 人的核移植干细胞经诱导分化后,形成相应的组织器官。用于组织或器官移植。以克隆动物为模型,去研究疾病和衰老。

背景知识: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是指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的细胞,它具有体外培养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无论在体外还是体内环境,ES细胞都能被诱导分化为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

其实克隆技术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请大家一起来分析以下资料,看看存在什么问题: 科学家当时一共培育了277个胚胎,最后只有多利成功出生。(分析:这说明克隆成功率低)

兽医检查发现多利患有进行性肺病,研究 人员对它实施了“安乐死”。医学专家介绍,进行性疾病指症状不断加重、患者状况不断恶化的疾病。

罗斯林研究所所长哈里·格里芬说,绵羊通常能活11到12年,年老的绵羊肺部感染的现象很普遍,特别是那些在室内生活的羊。他说,研究人员正在对多利的尸体进行详细检查,任何重要发现都会公布出来。多利的尸体将被制成标本,存放在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另外,多利今年6岁多,按绵羊的标准还是中年。(这说明克隆动物存在遗传缺陷和生理缺陷如早衰)

观看克隆食品上餐桌视频,(说明克隆食品安全性有争议),总结出以上三个存在的问题。万一产生克隆人,是否有违伦理道德? 比如美国的影片《逃离克隆岛》播放片段。克隆人也是人,不能仅被做为器官的供体,不应该克隆人,但可以克隆需要的器官。

美国科学家2001年11月25日宣布,他们首次成功克隆了人类胚胎。但是这些科学家同时声称,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是为了克隆人,而是为了制造胚胎干细胞治疗多种疾病之用,但假如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去制造出克隆人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实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只要能用好克隆技术,科学还是能为人类造福的 布置作业:《全线突破》P29~31。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教大,有一定的社会教育意义,学生自觉举手发言,体现了一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板书:

2.2动物细胞工程

2.2.1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一.动物细胞培养

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1.动物核移植的概念 2.体细胞核移植(1)过程(2)应用前景(3)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单细胞动物教学设计 第2篇

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能产生反应。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5.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恐龙拥有庞大的身躯,在历史上曾显赫一时,而今天却化为乌有,只有它们的化石在向人们诉说它们辉煌的历史;小小的单细胞生物,尽管形态、结构简单,却历经沧桑,繁衍生息到了今天,你想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吗?(导入设疑让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草履虫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相互讨论,回答问题:草履虫生活在有机质丰富、水流平缓的池塘和污水沟中。

教师提供下面一段材料,供学生阅读思考:一个草履虫每小时大约能够形成60个食物泡,每个食物泡中大约含有30个细菌,因此,草履虫一天大约可以吃掉4.3万个细菌。

(1).草履虫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2)。草履虫对污水处理有何作用?

学生阅读资料,思考回答:

(1)。草履虫的主要食物是细菌和单细胞藻类。

(2)。净化作用。

教师出示草履虫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

(1)。草履虫的形态是怎样的?

学生观察模型,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1)。草履虫像倒转的草鞋底。

教师:你能分辨出草履虫的前端和后端吗?

学生:能,钝圆的一端是它的前端,较尖的一端是它的后端。

教师:草履虫的表膜有何功能?

学生:具有呼吸和排泄功能。

教师:你能结合模型,模拟草履虫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吗?

让一名学生走上讲台,拿着草履虫模型,一边旋转,一边前进。其他学生观看,指出不当之出。

教师多媒体演示草履虫运动及内部结构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草履虫由外到内包括哪几部分?体内还有哪些结构?

(2)仔细观察草履虫结构图,体内食物泡是否只有一个?食物泡有何功能?

(3)伸缩泡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怎样?你能找出它们的收缩与舒张有什么关系吗?有何功能?

学生观察草履虫的运动,结合课本阅读,小组相互讨论,回答问题:

(1)观察得出包括细胞膜(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体内有食物泡和伸缩泡等结构。

(2)观察图示,阅读课本,得出:食物泡在体内有多个;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3)认真思考后回答:伸缩泡在体内的前端和后端各有一个;它们交替收缩、舒张;具有排泄废物的功能。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1)针对本次探究实验的目的,你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2)引导学生作出假设。

学生小组相互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1)草履虫对外界刺激有何反应?

(2)假设草履虫对外界刺激能趋向有利刺激,而避开不利刺激。

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验。学生实验小组设置不同的实验方案。各小组根据实验过程,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避开不利刺激,以适应环境。

人教版单细胞动物教学设计 第3篇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语文实践中获取丰富的语文知识, 形成基本的语文能力, 习得常用的学习方法。因此, 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意识到要以“作业与练习”为主线构建阅读教学过程, 营造教材就是学材、课堂就是学堂、学生就是主体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实现轻负高质。

2012年5月16—18日, 我市举行了第六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比赛, 笔者听了人教版四下《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文同课异构的教学, 几位教师均能努力体现以“作业与练习”为主线构建教学过程, 力求全员参与, 明确练习要求, 保证练习时间, 展开练习过程, 指导评价到位。但是, 有些练习的设计由于偏离了文本的体裁样式——文艺性说明文, 导致练习的效果不尽人意。

【课文简介】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是人教版四下的一篇选学课文, 与《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蝙蝠与雷达》《大自然的启示》同属于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这一专题。文章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为总起, 后三段为分述。分述部分分别介绍了犀牛与犀牛鸟、鳄鱼与燕千鸟、百舌鸟与金黄鼠三对动物的共栖现象, 且三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相同, 都是先写“怎样共栖”, 再写“为什么共栖”。文章语言饶有趣味, 主要采用了作比较、拟人等方法进行说明, 是学生学习说明文写作的好范例。

【对比设计一】

分析:

在初读课文字词检查以后, 两位教师均以上述表格为依托引领后续学习。从表目的设置中可以看出, 设计A旨在通过表格引领学生摘录文中“充满趣味的描写”, 即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作比较、拟人等方法说明的句子, 选取关键词填写在表格中。且不说“充满趣味的描写”这种说法与本文的文体——文艺性说明文不相吻合, 在说明文中用“描写”一词可能换成“说明”更为合适;更遗憾的是, 这位教师忘却了说明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把握说明的要点, 跨过这一层面的学习, 直接转入第二层面的学习——揣摩说明方法并体会说明效果。这样, 这篇文章就失却了一半的教学价值, 教学任务也只完成了一半, 教学效果自然不尽人意。

设计B则以表格为载体, 让学生梳理文中三对动物是“怎样共栖的”, 又“为什么要共栖”, 从内容层面梳理了课文。通过梳理使学生了解了有关动物共栖的科学知识, 准确把握了文章的说明要点。这样的设计和教学, 符合说明文教学的常规要求, 实现了说明文教学应有的价值。

【对比设计二】

分析:

设计A以第二自然段为例, 在引领学生理解把握犀牛与犀牛鸟共栖的原因之后, 通过去词比较的方法, 让学生体会关联词语在语意表达上的连接作用, 进而体会文本语言表达的连贯有序。诚然, 让学生“体会关联词语在表达上的连接作用, 体会表达的连贯有序”是第二学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但是,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文艺性说明文, 不是普通的记叙文, 文章的核心价值不在于体会“表达的连贯有序”, 应在于揣摩“说明的生动形象”。这样的设计偏离了文本的核心价值, 主次不当, 教学的价值不大。

设计B则以文艺性说明文的体裁特点为基点, 以“哪些句子写得很有趣”为核心问题, 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依托“豹、狮和大象都不敢惹它, 一种黑色的小鸟却可以在它的身上蹦来跳去, 这里啄啄, 那里啄啄”以及“犀牛鸟非常机灵, 还能为犀牛放哨。周围一有异常的动静, 它就惊飞起来, 叫个不停, 向犀牛报警”这样两个典型语例, 通过删除比较、情境想象等方法, 真切地体会作比较、拟人这两种方法说明的生动形象, 进而潜移默化地感受了文艺性说明文的说明特点, 实现了文艺性说明文教学的核心价值。

【对比设计三】

分析:

新修订的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设计A和设计B都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 符合新课程理念, 符合课程的本体目标, 实现了从“教课文”到“教课程”的跨越。

但是, 说明文的仿写练笔有着自身的独特性, 笔者以为在练写之前首先应该引领学生了解说明所需的相关科学知识, 否则就会造成知识性错误, 误导学生, 有悖说明文教学的宗旨。

设计A忽略了说明文仿写所必需的科学知识, 缺少前期的知识铺垫, 给学生的练笔带来了困难, 影响了练笔的效果。在练写时, 让学生想象鲨鱼和向导鱼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不符合说明文的体裁样式。而且, 仅让学生用“拟人”的方法进行仿写, 窄化了文本的教学价值, 因为在这篇文章中, 作比较也是学生需要模仿运用的一种有效的说明方法。

设计B在学生练笔之前, 做了比较充分的铺垫, 出示图片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鲨鱼和向导鱼的科学知识。进而, 参照文本的说明要点, 以表格的形式分两种情况呈现介绍鲨鱼和向导鱼“怎样共栖”“为什么共栖”。然后, 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况运用作比较、拟人的方法进行仿写, 水到渠成。这样设计, 符合学生的知识起点, 也符合说明文仿写练笔的特殊需求, 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反思】

上述三组对比设计, A组设计忽略了文本的体裁特点——文艺性说明文, 三次练习均偏离了文本的体裁样式, 为练而练, 价值不大;B组设计牢牢把握文艺性说明文的体裁特点, 目标准确, 练有成效, 学生在练习中既获取了科学知识, 又形成了语文能力, 实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由此可见, 我们在设计练习的时候, 首先应该从文本的体裁样式出发, 找准基点, 明确目标, 才能使练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真正落实“以作业与练习为主线”构建教学过程, 实现轻负高质。

一、有效的练习应符合文体的教学趋向

人教版实验教材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体裁,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童话、寓言、小说、剧本、相声等等应有尽有, 不同的文体承担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呈现出不同的教学趋向。如果是记叙文, 就应该引领学生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揣摩作者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如果是议论文, 就应该引领学生把握作者的论点、论据、结论以及论述的方法;如果是童话、寓言, 就应该引领学生关注文本丰富的情节、夸张的语言以及深刻的道理。有效的练习应符合文体的教学趋向, 只有这样, 练习的设计才能与文本的体裁相得益彰, 才能使练习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 根据这样的体裁特点, 我们可以将本课练习设计的教学趋向定为:①准确把握说明的要点, 理解文中的三组动物“怎样共栖”“为什么共栖”。②揣摩作者的说明方法, 体会作比较、拟人说明的表达效果, 感受文艺性说明文的生动形象。

二、有效的练习应体现文体的核心价值

一篇课文,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练习的内容。从练习的形式来分, 可以设计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练习;从练习的时间上来分, 可以结合初读、研读、巩固、拓展等教学环节设计相应的练习;从练习的目标上来分, 可以是词语的积累运用、句子的仿写改写、段落的承接排列、篇章的布局谋篇等等。有效的练习应体现文体的核心价值, 指向语言形式, 引领学生发现语言的秘密, 提高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 实现语文课程的本体目标。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文, 既具有说明文的普遍特点——严格的科学性, 向人们传授正确的科学知识;又具有自身的个性特点——采用作比较、拟人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进行说明。从语文课程学习的角度来讲, 后者才是文体的核心价值, 是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学习和发现的。因此,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文的核心练习可以定为“揣摩作者采用作比较、拟人的方法进行说明并迁移运用”。

练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聚焦典型语例, 揣摩体验。以第二自然段为例, 揣摩作者的说明方法, 体会说明效果。第二层次迁移辐射全文, 深化体验。根据课文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辐射全文, 迁移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找到采用作比较、拟人进行说明的句子并交流, 深化体验。第三层次创设相关情境, 尝试运用。提供鲨鱼和向导鱼共栖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自主选择仿写, 在仿写中尝试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 内化体验。

这样, 使学生的语言学习经历一个由感知体验到迁移提升再到运用内化的过程, 使练习真正成为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唯一途径。

三、有效的练习应提供文体的个性需求

近年来, 语文教学必须通过“教课文”实现“教课程”的理念已渐入人心, 教师们不再把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终极目标, 逐渐把以课文为凭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作为语文课的核心目标。为此, 我们可喜地看到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情境仿写已成为语文课的有机组成部分, 提升了阅读教学的价值, 实现了从读学写的跨越。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文, 其仿写练笔既具普遍性, 又具特殊性。普遍性指的是, 说明文的仿写练笔中也应该创设与文本相关的语言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以致用。特殊性指的是, 说明文的仿写练笔, 首先应该引领学生了解说明所需的相关的科学知识。因此, 该文设计仿写练习的时候, 应该通过图片展示、文字描述、视频播放、拓展阅读等方式进行知识铺垫, 提供文体教学的个性需求, 仿写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少了这一层帮助, 仿写就成了一种摆设, 形相似, 而神已离。

人教版单细胞动物教学设计 第4篇

关键词 教科书 作业系统 教材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件编号 1003-7586(2012)01-0023-03

作业系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章节后的作业题,也包括某些探究活动中的讨论题;既有书面作业,又有课外实践、撰写综述报告等实作评价的内容。它不仅具有巩固新知、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还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材和课堂教学改革倍受关注,但是人们对于作业系统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深入研究作业系统对于推进课程改革的效应是不容忽视的。下面选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版”)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简称“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实验教材《分子与细胞》的作业系统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新课程背景下生物作业系统的特点。

1 作业系统结构层次比较分析

1.1作业的类型和分布情况

两版教材作业的分布和类型见表1。从表1看出,两个版本的教科书作业系统题型丰富多样,不仅出现在课后,还贯穿在正文。正文中作业系统的各个栏目涉及到实验设计、解释数据、解读图表、类比推理、提出假设、得出结论等多方面的技能训练,既突出了重点,且分散了难点。但这些都是目前学生解题的弱势,通过这方面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会对知识的迁移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人教版题型比北师大版更为丰富,同时人教版在每章小结之后增设了“自我检测”,题目基本上考查了本章的核心知识和重要概念,有助于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通整巩固,填漏补缺。值得一提的是人教版章后的“画概念图”这种题型,它是概念系统化常用并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一种促进建构性学习与教学的有效策略。运用概念图能诊断学生的前概念、促进知识的整合、改变学生的认识方式、促进对话与合作。

1.2作业的呈现层次比较分析

人教版教科书作业系统课后练习分为基础题和拓展题两个部分,前者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后者有一点难度,既有思维拓展,也有知识应用,还有某些科学探究技能的训练等。章后“自我检测”分为概念检测、知识迁移、技能应用和思维拓展四个部分,考查的能力层次比较清晰,符合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学习策略。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检测,了解自己的水平,发现问题,促进反思,进一步提高。北师大版教科书作业系统课后习题同样也按照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进行了排序。

在正文中,人教版和北师大版都能利用思考题或讨论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有效的巩固知识点。在探究性活动题中,两版教科书均采用先安排简单的观察、比较、测量、计算等,后安排需要较多逻辑思维的分析实验结果、解读实验数据、推理等。

2 作业系统内容选取方面比较分析

2.1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

人教版对生物科学史教育的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作业系统中,如资料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以及《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等,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阅读材料中置身情境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透过新的科学表征的建构和传达,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科学家如何发现科学理论、如何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进而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在认知过程中所运用的思考模式和认知能力。北师大版则在每一章的开头以“科学发展历程”的形式介绍生物科学史,让学生了解本章所学内容的发展历史,但在作业系统中则没有体现。

2.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落实STS教育

两版教科书都能按照《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在作业系统内容的选取中加入了一些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作为基本素材。如在人教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中,课前的“问题探讨”以“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DNA的结构以及其作用,该题不仅与生物技术相联系,也与实际生活关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较好的效果。北师大版在“细胞的物质代谢”一章中“思考与讨论”则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细胞膜知识,思考科学家进行人工膜研制的理论依据,讨论人工膜在工业、农业、医务卫生和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这道题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学生不仅需要对细胞膜的功能有深入的了解,同时需要广泛阅读相关材料进行总结,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具有较好的作用。

除此之外,两版教科书也在课后练习题中紧密联系了生产实际,如农业生产中作物栽培对光合作用的利用等。这些练习都能够让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置身于社会的大环境,在一定的情境中带着各种问题去了解周围的事物,并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对事物做出恰当的价值和伦理上的评价。

2.3提倡实验和其他的探究性学习

《课程标准》提出每个实验和探究活动都应有学生未知答案的问题,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有利于他们在观察、操作、科学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学生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从这个目标出发,两版教科书安排了系统化、多样化的探究活动(表2)。

从表2看出,两版教科书的探究活动类型多样化,每个实验和探究活动都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有的训练“提出问题”,有的训练“作出假设”,有的训练“解释实验数据”,有的训练“推理”等。学生在掌握运用知识的同时,既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北师大版的课外实践让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汇报搜集而来的资料,有利于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总结的良好习惯。

3 作业系统组织方式的比较分析

在教学评价体系中具有不同的评价方式。适用于不用的評价内容和评价目的。对于基础性的知识点,可以利用量化的纸笔测验进行评价,保证评价的覆盖面和深入程度。而在学生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则可以采用任务表现的评价方式,考察学生的技能操练过程和熟练程度。与评价体系相对应,两个版本的教材在作业的组织方式上,不仅设计了纸笔测验类作业,也设计了任务表现型作业,从而发展了不同的教育目标。

两个版本教材的作业系统设计都体现了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表3),在注重教学后的终结性评价的同时,也加大了对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学生通过完成分布在正文中作业系统,如“探究”、“实验”、“热点讨论”等,教师可以配合新的教学评价技术,去分析评价结果背后所具有的意义,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果向着预期的教学目标迈进。

4 小结

通过对两版教科书作业系统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人教版教科书的作业系统不管在题量还是题型方面都较为丰富,呈现的层次更为清晰明朗。但在题型设置方面较为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开放性习题偏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北师大版的习题总体上来说较为新颖,不仅考查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对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呈现层次上不够清晰,学生在自我知识掌握的评价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在作业编写的体例结构上缺少章末的复习练习,建议可以加强对学生知识的整合和学习策略的引领。

人教版单细胞动物教学设计 第5篇

知识梳理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细胞生物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的细胞密切合作,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3)即使像___________________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从生物圈到__________,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各自生命层次的相互关系是细胞→_________________→器官→_______________→个体→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是指在_____________区域内,_____________生物的_____________。同一区域内,所有的种群构成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疑难突破

1.为什么说生命的活动离不开细胞?

剖析:离开细胞,就没有神奇的生命乐章,更没有地球上那瑰丽的生命画卷。

(1)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体,它的所有生命活动都是由这个细胞来完成的。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一个生物体含有多个细胞,它们的生命活动都是由各个细胞来完成的。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因此,没有细胞就没有生命活动。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怎样划分的?

剖析:所谓系统,它是指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部分有规律结合而成的整体。生命系统的层次是指:从生物圈到各生态系统、从大小不同的群体到组成群体的每个个体及个体水平以下的器官、组织、细胞,它们层层相依,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生命系统,但每个层次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问题探究

问题:有的科学家认为:“尽管生物科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了分子水平,并且对生物大分子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但是这些大分子并没有生命。生命和细胞难解难分,细胞才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你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

探究:在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里,几乎所有的生物(病毒除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如衣藻、草履虫等。对于它们来说,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命体,全部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多细胞生物则由许多细胞构成,如:玉米、人等。这些细胞既有分工又密切合作,同时又保持着形态与结构的独立性,每个细胞具有自己独立的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从而构成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对于它们来说,细胞也像一个生物体的“缩影”,细胞中的各种结构都承担着一定的功能,它们相互紧密联系、协调一致,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所以说,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知识·巧学·升华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的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细胞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如人体中,消化系统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但这种功能的完成必须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才能运输到组织细胞,代谢的终产物需要排泄系统排出体外,同时还要依赖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相互合作,构成了人体的完整生命活动。

知识拓展

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由纤毛的摆动获取食物,从口沟进入细胞形成食物泡。在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食物残渣通过胞肛排出体外,代谢的废物通过伸缩泡排出体外。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和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通过细胞膜完成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生命所能利用的化学能;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以细胞增殖、细胞分化为基础;遗传变异以细胞内的基因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深化升华 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中,能完整地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的最微小层次是细胞。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朊病毒等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活细胞中才能具有生命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细胞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地球上瑰丽的生命画卷。一些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也就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只有寄生在生物细胞中,才能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例如,一个细胞、一个个体都是一个系统。

误区警示 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也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离开细胞,生命活动就不能进行,而在分子或原子的系统中不可能包含细胞,因此分子和原子并没有生命。

生命系统是指从生物圈到细胞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系统。生命系统有不同的结构层次。例如,以龟为例:

要点提示 高等植物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的,这些器官不构成系统直接构成完整的植物个体。如果是一只草履虫,将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层次。因为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原生动物,由一个细胞直接构成生物个体。

问题·思路·探究

问题1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

思路点拨:尽管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问题2 在你和你父母之间,什么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胚胎发育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

思路点拨:人类的亲代产生子代,是通过亲代的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这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细胞。精子中含有来自父亲的遗传物质,卵细胞中含有来自母亲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其中核酸携带着遗传信息。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了子代。 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的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胚胎以及发育成的人体,其进行的各项生命活动都是以细胞为基础,在细胞内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如呼吸、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问题3 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思路点拨: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最早的原始生物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完成的,由此逐渐演变成多细胞生物,细胞是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的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内才能进行。典题·热题·新题

例1 下列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的正确顺序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思路解析: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单位,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动物),再进一步构成完整的生物个体,再由个体构成种群,由不同的种群构成群落,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由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以及无机环境构成生物圈。 答案:A 方法点拨 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在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的。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学习,也应采用分层认识的方法。

例2 下列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艾滋病病原体 B.疯牛病病原体 C.炭疽病病原体 D.乙型肝炎病原体

思路解析:艾滋病病原体是病毒;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体;疯牛病的病原体是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朊病毒;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是病毒。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炭疽杆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有细胞结构。无细胞结构的生物有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答案:C 深化升华 生物可分为: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无细胞结构的生物两类。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炭疽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例3 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B.病毒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 C.细胞内的生命大分子没有生命

D.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思路解析:细胞和生命活动的关系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于各种分化细胞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它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宿主细胞。

答案:B

课后强化

夯基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可称为细胞的是() A.肌纤维 B.胶原纤维 C.神经纤维 D.弹性纤维

思路解析:胶原纤维、神经纤维、弹性纤维是细胞分泌物,肌纤维是细胞。 答案:A 2.2003年上半年,非典型性肺炎给我国乃至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经各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已经查明引起该病的生物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我们认为这种病毒是生物的主要理由是()

A.它能进行独立的新陈代谢 B.它能通过增殖繁衍后代 C.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

D.它的组成化合物含有蛋白质和核酸

思路解析:病毒没有独立的新陈代谢能力,不具有细胞结构,它是通过增殖繁衍后代。答案:B 3.细胞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 A.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B.线粒体的能量转换作用 C.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D.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思路解析:细胞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条件是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答案:D 4.下列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A.一棵桃树 B.一朵桃花 C.一个桃仁 D.一块桃肉

思路解析:一棵桃树是个体,一朵桃花是器官,桃仁也是器官,桃肉是组织。 答案:D 5.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思路解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所以,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B

6.学校的课外活动小组调查一个池塘中青蛙近几年的生长繁殖状况。他们研究的是生命系统的() A.个体水平B.种群水平 C.群落水平D.生态系统

思路解析:池塘中的青蛙是一个物种。一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总和构成一个种群。所以此小组是研究青蛙种群的变化。 答案:B 7.下列关于对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可以相互联系,也可以没有关系,如细胞和生物圈 B.组织、细胞等都是生命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 D.生物的生活环境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思路解析:生命系统分为不同的层次,各层次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它们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要研究生命系统的生物圈或生态系统,不但要研究各种生物,还要研究各种生物需要的环境条件,所以它们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答案:A 8.下列细胞是活细胞的是() A.玉米种子的胚乳 B.木纤维 C.导管

D.种子的子叶

思路解析:A、B、C都是死细胞,种子的子叶是活细胞。 答案:D 9.下列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和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具有相同层次的是() A.海洋中的所有鱼

B.一片草地中的所有蝗虫 C.一片森林中的所有老虎 D.一个池塘 思路解析: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种群。海洋中的所有鱼以及一片草地中的所有蝗虫二者都包含了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一片森林中的所有老虎是由同种个体构成的种群。一个池塘属于生态系统。 答案:C 10.生命系统中与龟的心脏处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 A.人的血液 B.肌纤维 C.皮肤 D.呼吸系统

思路解析:人的血液属于组织,肌纤维属于细胞,皮肤属于器官,呼吸系统属于系统,龟的心脏属于器官,和皮肤同属于一个结构层次。 答案:C 11.下列能完成一切生理功能的细胞是() A.变形虫

B.人的红细胞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根毛细胞

思路解析: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其细胞能完成一切生命活动。 答案:A 12.下列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的正确顺序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细胞—组织—器官一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思路解析: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的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采用分层认识的方法。在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顺序排列的,其余几项排列紊乱。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把一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结果二者在自然状态下都不能长时间地生存,这说明

。答案: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下列各种情况对应哪种结构层次?将名称填写在 中。(1)大肠杆菌属于

层次。(2)大肠杆菌菌落属于

层次。

(3)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属于

层次。(4)一个池塘中的全部动物属于

层次。思路解析:主要考查生命系统的层次。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的菌类,所以它既属于细胞的层次,也属于个体的层次;而大肠杆菌菌落是由同种的个体聚集在一起的一个群体,应属于种群的层次;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也是由一些相同的个体组成的一个群体,属于种群层次;一个池塘中的全部动物是由不同的生物个体组成的一个生物群体,应属于群落的层次。 答案:(1)细胞(或个体)(2)种群(3)种群(4)群落 走进高考

1.(经典回放)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动物构成了() A.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态因子

思路解析: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题目中是各种生物的总和,所以构成了群落。 答案:A 2.(2004上海高考理综,21)海洋中生物种类繁多,其中紫菜、海带等各种生物所组成的是() A.种群

B.生态系统 C.群落 D.食物网

思路解析:同一种生物的总和是种群,而生态系统同一时间和空间所有生物的总和为群落。答案:C 3.(2005上海模拟,3)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 A.一个群落 B.一个种群 C.两个种群 D.八个种群

答案:此题必须要先理解种群、群落的概念,然后去分析题意。绵羊是一个物种,山羊是一个物种,8群羊是不同种生物,因此不能称其为一个种群。但是群落的概念必须是指这个区域内全部生物,如这个草原上还有牧草、草丛中还有蝗虫、土壤中还有细菌等等生物,少一种生物都不能称其为群落,所以8群羊不是一个群落,不是一个种群,而是两个种群。

人教版单细胞动物教学设计 第6篇

繁殖

病毒在活细胞人 人和高等动物 免疫 应激性 免疫作为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防御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分析本资料时,除按照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人类发育的起点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新生儿逐渐发育长大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这几个层次,在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各个层次的名词解释,以利于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现这几个层次的递进关系。表4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结构 层次 细胞 概念 举例

学生举例

心肌细胞

心肌组织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

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心脏

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循环系统

个体 由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生物体 龟

种群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该区域内同种龟的所有个体

群落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所有生物的种群

该区域内龟和其他

龟生活的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水生生态系统

生物圈 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这些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名词是学生陌生的,需要教师用具

体的事例补充讲解。例如,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就是一个种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这两个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接触过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分组回忆、讨论。

3.除教材列举的事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其他的事例。例如,与心肌细胞同层次的还有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等;与心肌组织同层次的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一个人、一棵松树或一只草履虫为例,用不同生物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关系,以便理解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

(2)死细胞:B、E;

(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

(3)群落层次。

拓展题

人教版单细胞动物教学设计 第7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品质和热爱小动物的感情。

2、知识目标: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声音不仅有高低,还有强弱,认识力度记号f和p。

3、技能目标:指导学生在音乐中正确表现音的强弱,学唱并表演《小动物唱歌》。

教学重点:

1、学习《小动物唱歌》根据歌词内容做体态律动。

2、感知声音的强弱,并能正确地视唱,表现。

教学难点:跟琴唱准节奏、强弱,掌握歌曲中的弱起小节。

教具准备:琴、录音机、伴奏带、打击乐器(铃鼓、沙锤、三角铁、鼓、锣),小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课前律动

2、师生问好

二、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

1、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生答)

2、模仿小动物声音

活动:大家一起学学它们的叫声,看谁学得最象,请他上台来带头饰角色扮演。

3、故事导入,理解声音的强与弱

⑴教师导入故事:今天老虎看到和自己长得很像的猫,想和他比试比试谁的嗓门儿亮。

活动:请刚才角色扮演的“老虎”与“小猫”比赛,模仿这两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自行辨别声音的大小。

⑵小结:

(出示强弱记号“f”与“p”)音乐中声音大的叫强,用“f”表示;声音小的叫弱,用“p”表示。

4、辨别声音的大小

⑴给小动物分类

教师导入:小动物们听了老虎与小猫的比赛,都想来一展身手。我们小朋友来当裁判。

活动:请学生角色扮演,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全班将这些小动物声音分为“f”与“p”两大类。(例:模仿后,教师问:“小鸭的声音强还是弱。”)

(教学思路:用直观感受动物声音的方法,可巩固所学的强与弱的概念。)

⑵分辨乐器声音的大小(教师演奏,学生听辨)

强:铃鼓、锣

弱:三角铁、沙锤

⑶用鼓敲出声音的大小

三、学唱歌曲:

1.初听音乐: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来了这么多小动物们,它们要开音乐会了,听听是谁在唱歌?

师:你听到歌中唱了那些小动物了?

生:小猫、小狗。

2、随节奏读词,听老师哪个字读得强。(生找规律。)

××│×××××│×××-│

许多小动物在唱着歌,

××××│×××××│

喵-喵-真快乐。许多

×××××│×××-│

小动物在唱着歌,

××××│×××‖

喵-喵-真快乐。

(“弱起”――××│×××××│)

许多小动物在

3、(生模仿)那你知道音乐中的小猫是怎样唱歌的吗?

师放音乐,生再听。

生:喵 喵

师:学得真好。(奖励小猫头饰)还有谁会学小猫唱歌?加上动作。

(生做。)

师:那小狗是怎么样唱歌的呢?

(生学,奖励小狗头饰。)

4、再听。

师:再听一遍音乐,你觉的小猫唱得两种声音一样吗?

(生听音乐。)

生:第一个声音强,第二个声音弱。(师贴大嘴巴与小嘴巴)

5、接龙唱。

师:遇到小动物的歌声时,你们来唱,其余的老师唱。

6、随琴轻声演唱歌曲。

7、解决难点:322与321

师:听老师唱两句听听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

唱一唱。解决一下音准难点。

8、生随琴演唱歌曲。

四、歌曲处理。

你在歌曲中找没找到f与p,你觉得怎样演唱呢?第一声唱得要强,第二声唱的要弱。

生有感情得演唱整首歌曲。

五、创编歌词。

刚才我们只唱了小猫和小狗,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也想加入我们的演唱,欢迎吗?

师拿出小青蛙头饰。

师:小青蛙怎么唱?

一生学唱:呱呱呱呱。(按歌曲中的旋律唱)

师:唱得多好,这个青蛙头饰送给你了。

师:大公鸡怎么唱?(出示公鸡头饰)。

一生学唱:喔-喔-(按歌曲中的旋律唱)

师:看来你很喜欢大公鸡,这个头饰归你了。

(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悦的活动中学生们智慧的火花便开始迸发为歌曲创编出千姿百态的表演动作。)

(播放《小动物唱歌》伴奏,全班学生自由演唱。)

六、小结。

今天我们和这么多的小动物一起唱歌,跳舞,大家一定很开心吧。小动物请老师给小朋友们捎来一句话,它们希望每一位小朋友都来爱护小动物,关心小动物,大家一起快乐幸福地生活

人教版单细胞动物教学设计 第8篇

1《动物细胞工程》 教学课程中遇到的困境

1. 1 师资条件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 因此教师素质决定了课程教学的实施情况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在地方院校, 从事《动物细胞工程》课程教学的教师一般来自院校毕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 他们主要从事理论基础研究, 缺乏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经验。然而, 《动物细胞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技术性很强的课程[2], 因此, 在师资水平这一环节上, 与课程的理想教学效果和目标存在显著的差距, 不容忽视。

1. 2 实验条件

许多地方院校由于资金和条件的限制, 开设《动物细胞工程》实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不足, 只能开设一些简单的实验或者根本就不做实验。细胞培养技术中关键的技术是无菌技术。能够建立一个高标准的细胞培养房是最好的, 除了封闭的细胞房, 还需要无菌操作台, 倒置显微镜, CO2培养箱, 冰箱, CO2罐。液氮罐等大型仪器, 这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可能对于地方院校, 这门课程实验的顺利开设, 更大的难度不是来自硬件而是来自软件。CO2和液氮的罐装不能够在本城市或者本地区完成, 还要到省城才能弄到, 难度系数比较大, 这就费时费力费钱了。由于罐装液氮的不便, 细胞就不能长期保存, 每次实验之前还需要购买细胞株。由于条件的限制, 实验内容就相对简单了, 学生们的技能就不能得到充分地形成和发展。

1. 3 教学内容和方法

《动物细胞工程》这门课程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开设, 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此外, 由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信息量增长迅速, 细胞工程的研究内容也日新月异, 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 目前细胞工程相关的教材众多, 但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教材的更新速度根本无法赶上[2], 课本上的一些知识就显得陈旧了。基础的实验内容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 都是一模一样的, 学生们就感觉机械, 缺乏动力和激情去做实验。而且学生实验时, 一般实验老师都做好了实验的制备, 学生只是做整体实验的一部分, 如果要他们单独去做或者独立完成相关的毕业论文实验, 就会遇到困难。就如没有断奶的孩子, 缺乏老师的帮助是完成不了的。

另外, 现在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就经历过课程改革, 进行“导学制”的学习模式。但是在大学里, 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居多。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门学科的学习, 感觉自己是一旁观者, 进而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学情绪。

2 对策研究

2.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特别是技术应用方面的水平, 可以选送或者派送教师去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研修。对于地方院校, 有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资助的国外访学和国内访学项目, 教师可以通过申请获得有力的资助, 到相关的高等院校的实验室、科研机构、公司、工厂等进行研修工作, 开阔视野, 提高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经验。对于地方院校, 人事处每年都有派送教师进修学习的计划和预算, 可以通过申请获得资助, 外出学习, 开阔眼界, 积累经验。另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还可以通过组建合理的教学团队, 各取其长, 实施阶梯式教学, 提高教学水平[3,4]。

2. 2 创造实验条件

地方院校要具备开设《动物细胞工程》实验的基本条件, 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 可以每年申请学校教务处关于实验室建设这部分的经费计划和预算, 先购置最基本的仪器和设备, 每年的积累和累加, 慢慢地就具备了细胞工程实验室的规模。还可以申报产学研合作项目, 省部建实验室、科研等项目, 利用这些项目的资金来创造实验条件。总之, 只要下定决心去做这件事情, 个人、系部、学校联手, 广开渠道, 资金问题一定会解决。能够建立一个高标准的细胞培养房是最好, 如果确实条件有限, 也可用较封闭的小房间做细胞房, 房间装上紫外灯和卫生干净也可以使用的。硬件问题解决了再来解决软件问题, 如果CO2的罐装不能够在本城市或者本地区完成, 那么实验就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完成, 因为一罐CO2可用一个学期。如果液氮的罐装不便, 细胞可以短期保存到 - 80℃冰箱, 或者每次实验之前可以到熟悉的实验室拿取细胞, 快递或者就用热水瓶装液氮带回都可以。还可以就地取材做原代培养。

2. 3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安排决定了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的形成, 教学内容是否新颖, 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3]。为了加强教材建设, 选择内容新颖、最新出版的教材, 也可以自编讲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期刊、新闻电视和网络媒体等及时查阅相关文献或信息, 掌握这一领域的动态和前沿, 传授学生最新的知识。例如, 在讲解染色体工程时, 可以以湖南师范大学的“鱼院士”刘筠院士为案例教学, 向学生传授“新物种异缘四倍体鱼”培育原理和院士的科研故事。还可以利用见习的机会去各实验基地参观和学习。利用案例教学[5], 特别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 让学生直观体验, 不仅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有益, 而且激发了学生们的科研兴趣。毕竟生物专业学生的考研率名列前茅, 需要激发他们的科研动力。

让中学的“导学制”学习模式在大学延续,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例如分批分组实验, 分组指导[6]; 基于问题学习的“PBL”教学法[7]等, 只是告诉他们怎么去做, 但是具体做实验就由他们自己去完成。老师只是起一个导师的作用, 所有的实验细节, 包括五蒸水的制备和试剂仪器的灭菌等, 从头至尾都由学生自己操作。老师慢慢地放手, 大胆地让学生们独立操作, 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项目的申报和完成有很大的帮助。首先, 正是有了这种能力, 学生们敢于申报项目, 例如挑战杯项目、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 正是有了这种能力, 学生们能独立完成项目和毕业论文; 正是有了这种能力, 可以让学生承担老师一部分研究工作,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结 语

综上所述是笔者在地方院校的《动物细胞工程》课程的多年教学中, 遇到的实际难题和困难, 为走出困境, 多方寻找出路, 只为“提高《动物细胞工程》的教学质量”这一目标而努力。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实验条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来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难题, 效果明显, 学生们普遍对本课程产生了兴趣, 每年有较多学生申报的项目和毕业论文与本课程相关。每届都有学生选修完这门课程后, 加入到老师的科研团队, 承担老师一部分科研项目和产学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每年都有学生考上这一方向的研究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 也是老师的收获。

摘要:在地方院校的《动物细胞工程》的教学课程中, 存在着教学和实验方面的一些困难, 需要在困境中寻找出路, 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条件以及实验内容的变革, 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难题, 提高《动物细胞工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方院校,动物细胞工程,困境,对策

参考文献

[1]叶希韵, 孙剑华.细胞工程实验课程拓展型教学体系的建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7 (11) :96-98.

[2]李焘, 屈新运.细胞工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生物学杂志, 2008, 25 (4) :68-70.

[3]杨慈清, 石晓卫.细胞工程教学的实践与经验[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7 (3) :230-232.

[4]刘锴栋.细胞工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0) :30-32.

[5]李国庆, 秦志峰, 易岚, 贺庆芝.案例教学法在细胞工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3 (2) :71-73.

[6]王敏, 汤蓉, 付思思, 刘学芹.“水产动物细胞工程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 2013, 3 (4) :54-57.

上一篇:10kv架空线路技术难点下一篇:教育系统纪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