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指标管理体系

2024-09-05

设备指标管理体系(精选8篇)

设备指标管理体系 第1篇

酒店设备管理指标(酒店十大管理工程)

酒店设备安全运行率100%

落实措施:

一、修订设备设施管理相关制度

1、结合工程工作实际和酒店管理标准,修订酒店工程管理制度;

2、从酒店现有设备设施检查维护要求出发,补充完善酒店工程管理制度,包括外包维修服务单位的要求;

3、每季度组织一次全体部门员工进行学习讨论;

二、制订特种设备和关键设备检修流程和检修标准

1、对酒店所属设备进行重要度划分,包括同聚龙大酒店共同维保的设备;

2、分别制订早检、巡检及各主要设备设施检查维修操作流程;

3、拟定特种设备及关键设备设施检修标准;

三、执行设备设施检查维保计划

1、根据设备使用维护说明和酒店实际工作需要及季节特点,拟定每月工作计划;

2、突出计划的重点性、必要性和及时性,确保设备设施完好,保值增值,可持续利用;

3、修订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年检等检查表,完善各项工作检查记录,加强各项计划的落实,提高各种记录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四、加强工程技术人员引进和培训

1、根据岗位工作需要,继续招聘锅炉工等适合酒店工程工作人才,同时加大工程人员考核力度,优化工程技术人员结构;

2、采用“请进来、送出去”和“想互交流”等形式,加大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培养力度,做到持证上岗、三好四会(管好、用好、修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一专多能;

3、执行“五项纪律”(a.实行定人定机,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b.经常保持设备整洁,按规定加油,保证合理润滑。c.遵守交接班制度。d.管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e.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检查,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检查处理。)推行“6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标准,努力使各种检修工作规范统一;

五、更新设备台帐,建立关键设备档案

1、根据现有设备设施情况,更新设备台帐,制定设备卡片,做到账卡相符;

2、收集相关资料,建立特种设备和重要设备档案,实行设备终生管理;

3、探讨并建立重点设备定置管理和点检制度,利用状态监测、远红外、频谱仪、超声波等现代故障诊断技术,进行预知性维修。

六、开展节能降耗,查堵跑冒滴漏,提高设备运转效率

1、完善备件报批、采购、出入库程序,控制成本、减少浪废;

2、坚持每日抄表,分月统计和分析,时刻掌握油、电、气、水消耗动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根据客源情况,优化耗能较高设备设施的运行模式,减少运行时间,降低能源消耗。

设备指标管理体系 第2篇

企业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方针,对企业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购、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的一系列技术、经济和组织活动的总称,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中心,涉及人员与生产环境的企业管理活动。在设备管理层次上建立设备管理指标的目标是控制、监督、测量、统计和分析、评价与考核设备管理各个环节的水平和效果,指导企业设备管理活动的进行。因此,深化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管理指标体系,可为企业实行设备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提供依据,促进企业提高设备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和设备维护维修的效率,促进企业提高设备管理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总目标。

我国企业现行设备管理指标体系是多个单项指标的集合,这些指标主要包括:设备完好率、故障停机率、特大重大事故、设备新度系数、设备资产保值增值率、设备利用率等,并根据设备管理的目标给定了相应的目标值。通过计算这些指标的实际值来对设备管理工作控制、监督、测量、统计和分析、评价与考核设备管理工作。这种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管理部门制定宏观调控决策和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考核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设备管理的内涵的发展变化,随着设备维修理念的变化,设备管理的目标也由原来为保证完成生产任务转向为实现企业总的经营目标,原有指标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其考核结果的片面性、局限性逐渐显露。如由设备完好率的计算公式: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台数/设备总台数xl00%,可以看出设备完好率既不能反映单台设备的效率也不能反映生产线的效率,又与产品质量没有关系,其反映的企业设备资产状况有限,不能满足现代化设备管理的需要。

在生产过程中,人、机是两个个不可分割的要素,现场的生产活动也是二者瓦相作用的结果。现代设备管理尤其是全员生产维修(TPIVD强调全员参与,重视设备操作者对设备的维护(即自主维护),认为操作者对设备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以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实现对设备良好维护,保持设备良好性能。TPM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也说明了其观点的正确性和其活动的可行性,成为许多企业采取的设备管理模式。因此,作为为现代化生产服务的设备管理,对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的管理是设备管理与维修指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由于传统的设备管理指标缺乏对与设备管理相关的设备使用过程的指标,没有针对设备维护和维修人员的指标,得出的结果只能简单地反映机器单方面的客观状况。因而这种指标体系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须对其进行改进,以建立起科学、合理、系统的设备管理指标体系。

因此,本文基于TPM应用之上的设备管理思想,为企业构建出一种全面、客观反映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总体状况和真实水平的新的设备管理指标体系。

二、基于TPM应用的设备管理指标体系构建

1.设备管理指标体系的确立

设备管理指标体系一般是根据设备管理的两个不同角度,分为技术性指标和经济性指标两大类。设备的经济性和技术性要同时兼顾才能达到设备管理的目标,即保证设备的良好性能和企业的经济效益。TPM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追求生产系统效率(或设备综合效率)的极限,强调操作者的自主维护与设备管理的全员参与,重视现场管理,是一种先进的设备管理方式。

通过分析、比较,根据TPM管理模式的特点和内容,确立了TPM设备管理工作细化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TPM应用的设备管理指标体系

整个设备管理指标体系就由设备管理综合指标和设备管理各项指标共同构成,从设备管理的各项内容上反映了设备管理水平。

设备管理指标根据TPM设备管理的特点分为4个一级指标:

(1)综合指标。从企业设备管理的最终目标上衡量设备管理水平,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第一是反映设备性能发挥情况的指标,包括设备综合效率 (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即OED、完全有效生产率(Total Effective Equipment Perfor-mance),即TEEP;反映牛产中安全水平的指标,包括重大事故率等;反映生产率的指标,如企业计划产量完成率等,

设备管理水平最终从这3个方面衡量,通过3个方面关键指标的计算、比较,可以得出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现状及问题。

(2)设备现场管理考核指标。反映设备生产现场的维护水平,包括反映生产现场6S活动进展和水平的指标,以及6S活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过程中发现的“6源”(清扫困难源、故障源、危险源、浪费源、缺陷源和污染源)问题的解决情况。

(3)设备维修管理指标。从设备维修的维修过程、维修效率质量和维修的经济性考察设备维修管理状况,包括维修现场管理的指标、维修质量与效率指标、维修成本指标等。

(4)员工管理指标。主要是指反映在TPM设备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与设备维护维修人员相关的指标,主要包括员工素养水平指标(维修培训占维修工时小时比、员工技能级别)和员工士气指标(员工月OPL(单点课)教材编写数、合理化提案数、优秀提案数、提案实施率)。该设备管理指标体系兼具定性和定量的特点,同时又兼顾维修过程与结果,使得设备管理评估的考察范围更广,更全面。

2.设备指标体系关键指标OEE的计算与应用

OEE即设备综合效率,也有资料表述为总体设备效率。其本质是设备负荷时间内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OEE=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x100%。

根据OEE理论,生产中存在六大损失,即停机损失、切换与调整损失、故障损失、空转损失、速度损失、不合格品损失。新的指标体系用OEE和TEEP代替传统的单一的设备完好率,对设备效率进行评价与考核。时间开动率反映了时间的利用率,性能开动率反映了设备性能的发挥情况,合格品率反映了设备有效工作情况。OEE不仅考察设备性能开动率而且考察设备的时间开动率,将由于设备原因造成的停机与非设备原因造成的停机原因区分开来,分别对待。同时通过OEE与理想的设备效率的比较,可以了解到企业设备效率的整体水平,而通过设备效率每一项的影响因素(从六大损失入手),找到影响设备效能提高的限制性因素,有针对性的解决,从而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

三、设备管理指标的评价

评价方法分为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其中:定性评价方法有加权评分法、德尔菲法、专家评议法;定量评价方法有多目标线性加权评价法、主要成分分析法、数学分析法;综合评价方法有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灰色系统评价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定性评价法以发挥人的智慧和经验的作用见长,但是评价中受随机因素影响较多,评价结果带有主观性、片面性;定量方法以科学的计算方法来评价,有较大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但对评价内容较复杂的情况难以科学处理。对涉及设备管理人员和设备管理活动指标的评价宜采用综合评价法,根据评价内容对各级各类指标采取不同方法给予不同权重,计算加权平均值。

基于TPM应用设备管理体系包含有对6S活动和清除“6源”活动等项目的评价。因此,首先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这些活动的检查标准,再根据现场情况检查打分,获得一个总分值,并通过统计各种信息计算得出其他指标值。要通过这些指标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评价,首先要做的是对所有指标进行统一处理。设n为评估体系中的评价指标总数,只为当前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在第i项评价指标上的得分,假设某项指标的目标值为M,而实际值是N,设每一项总分为100,那么只值由下列公式计算出:

Pi=(Ni-Mi)/Mi×100

设Wi是第i项指标的权重,则设备管理总体水平指标T=ΣPiWi/n。得出其分数后,根据下面的四类给予总体评价:

(1)设备管理工作优秀:85≤T≤100;

(2)设备管理工作良好:75≤T<85;

(3)设备管理工作一般:65≤T<75;

(4)设备管理工作较差:T<65。

四、结论

设备指标管理体系 第3篇

特别在空管体制改革后, 初步形成全国一体化运行保障格局迫切需要高水平的设备运行体系进行支持。基于科学的设备运行保障指标, 根据可靠、准确的设备运行数据, 建立面向服务, 能如实反映设备保障状况和运行趋势的设备运行保障体系和相应的系统成为当务之急。这一体系的建立, 能够提升空管运行和设备保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监控设备运行工作状况, 督促设备运行保障单位通过制定自查及整改方案逐步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隐患, 促使设备运行保障工作以稳中有升的态势发展。

1民航空管设备保障指标体系的关键要素

1.1设备运行信息数据

民航空管设备格式规范、标准统一的运行信息数据, 是确保空管设备运行保障指标体系高效运行的关键要素之一。可以为空管设备配件储备管理、相关数据统计、运行等级评估和空管设备信息化管理提供基础识别信息, 满足民航空管运行体系中空管设备运行信息通报的需要。空管设备运行信息数据包括设备系统种类、设备配置属性、设备故障技术分类、设备故障影响评估分级、 设备故障部件属性和其它相关属性等信息段。

根据单独系统的空管设备故障对实现该系统设备功能的影响程度, 将故障标定划分成如下三类 (见表1) 。

依照单独系统的空管设备故障对管制单位运行的影响程度, 将故障评估划成如下四级 (见表2) 。

1.2设备运行指标

空管系统设备运行指标是空管设备运行保障指标体系的关键要素之二。主要包括设备运行完好率、正常率和保障率 (简称“三率”) , 可以直观地反映设备运行态势, 对设备运行工作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

设备运行完好率是指服役期内的空管系统设备, 处于完好状态的时间与统计时段 (自然时间) 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如 (1) :

设备运行正常率是指在计划运行时间内, 空管系统设备可以完成其功能的时间与计划运行时间的比值, 其计算公式如式 (2) :

设备运行保障率是指由主、备、应急系统或由多重覆盖设备构成的保障系统在计划保障时间内, 提供保障服务的时间与计划保障时间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式 (3) :

1.3以湖南岐山雷达站2015年雷达故障情况为例

(1) 2015年7月12日14:30~17:10, 湖南岐山雷达站ALENIA二次雷达, 因疑似天线编码器造成双通道ACP/NRP告警并信号中断, 更换天线编码器后恢复正常。因有其他雷达覆盖, 未对管制工作造成影响。

(2) 2015年11月5日15:30~17:30, 湖南岐山雷达站ALENIA二次雷达, 因录取器的time板故障造成ALENIA二次雷达A通道故障, 更换备件后恢复正常。期间B通道工作正常, 未对管制工作造成影响。

按照设备故障的分类和分级, 1故障属于故障分类I类;因未造成影响, 故障分级D类;2故障属于故障分类II类故障;因未造成影响, 故障分级D类。

分析其设备运行完好率、正常率和保障率, 设备故障时间为4小时40分钟;设备不正常运行时间为2小时;设备不提供保障时间为0分钟。用相应公式计算得到2015年湖南岐山雷达站设备三率:

设备运行完好率为:99.947%;设备运行正常率为:99.977%;设备运行保障率为:100%

2结语

设备运行三率的准确性以及相应信息系统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是民航空管设备运行保障指标体系的基石, 而设备运行三率的准确性建立在设备保障部门上报的设备故障运行数据的及时、可靠、真实和完整这一基础上。湖南岐山雷达站2015年雷达故障数据表明, 设备运行数据的微小偏差可能对设备运行指标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 为建设面向服务、可分级、可量化统计的空管设备运行保障评价体系, 实时准确反映设备保障状况和运行趋势, 提高设备运行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 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1) 需要各设备保障部门根据实际情况, 高度重视, 积极参与, 加强对设备故障运行信息, 故障分类, 设备运行三率等指标的理解, 疏通信息通报流程, 不瞒漏设备故障, 如实上报故障信息和相关数据, 保证上报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完整。

(2) 需要监控运行部门能与设备保障部门之间共同协作, 完善和明确协同的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和流程, 密切跟踪和研究国内外先进的空管设备保障指标体系, 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和算法, 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设备运行指标体系, 与设备保障部门一起提高运行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

(3) 需要通过能确定设备运行指标的推导、测量和统计方法, 建立一个面向服务的、能够实时反映设备保障状况和趋势的信息系统。

(4) 需要领导能明确建设原则, 统筹整个设备运行指标体系建设, 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建设的成果, 监督指导各地运用指标系统实施统计和安全评测。

参考文献

[1]展翌娜.民航中南设备运行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 2014 (8) :83.

[2]陈平.空管系统设备评估及指标体系[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2011 (3) :10-13.

[3]梁曼, 戴福青, 田佳, 等.民航空管设施、设备系统安全评价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3 (4) :249-253.

设备指标管理体系 第4篇

关键词:交通企业;设备管理;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不断发展,交通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设备管理的工作。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加之各交通企业在人员素质基础、管理基础、区域经济基础、技术装备水平方面的差异,设备管理仍然是制约交通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做好设备管理工作,才能进一步提高交通企业的经济效益。

1 交通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受到设备装备能力的影响

设备的装配能力会对交通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直接的影响,交通企业要获得稳步的发展,就必须在设备装备能力和企业规模方面留有余地。在企业的经营和生产的过程中避免盲目扩大企业规模。如果设备的装备能力超过了企业的运营能力,就会造成生产设备的大量闲置,从而浪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1]。

例如我国的长江港口,已经形成了一城一港的管理机制,部署长航将港口下放给了地方进行管理。各地方在对港口进行管理时,往往非常重视开发建设港口,筹集了大量的资金,但是一些地方没有做好有效的前期可行性研究,不重视投资建设时的合理分布和统筹规划,盲目地追求港口规模,导致港口的设计规划和建设为缺乏科学性。港口建设规模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港口货源的经济预测指标,其直接关系着港口的经济腹地和辐射能力。在建设中小型港口时,一些地方为了早日促成工程上马,并且扩大工程量,往往夸大了本港的辐射能力。这样会造成重复建设的问题,港口的货源不足、设备的装配能力和规模过大、生产效益过低、港口的资金大量积压。这样一来,由于不能将设备的装配能力充分的发挥出来,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交通企业可以使用具有限度的倾斜政策来强化设备的装配能力,也就是在提高设备装备能力方面投入一定的資金,充分发挥设备的装配能力来促进生产效益的提高,在取得了可靠的经济预测资料之后,企业可以在进行项目的设计、改建和扩建时留出提高设备装配能力的余地。交通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切记不切实际的扩大设备的装配能力,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样不仅会造成大量设备的闲置,还会造成设备的无形磨损[2]。

一些交通企业认为设备闲置不会造成设备零部件的疲劳、振动和摩擦,也就不会影响设备的技术寿命。然而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设备闲置会造成严重的无形磨损,严重地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价值工程理论,这是由于设备的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会使设备的制造费用降低,这样尽管没有影响设备本身的功能和技术特性,也会造成设备价值的贬值。交通设备的更新换代很快,如果原有的设备还未达到技术寿命就已经跟不上设备技术的平均水平,就会提早被淘汰,造成原有设备的浪费。如果交通企业不能及时淘汰技术落后的设备,就会严重影响交通企业的设备生产率,从而造成该企业的生产率低于其他同类企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下降,长久以来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如果企业不能将设备装备能力的

最大生产能力发挥出来,会对交通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直接的影响。

2 交通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设备投资费用的影响

一些交通企业在购置设备时往往要先有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然后报往财务部门或者技术组织实施部门进行审批,审批合格之后就由供应部门进行采购,采购完成之后由基建部门进行具体的设备安装工作,最后交由设备部门进行管理。

设备主要由生产部门进行使用,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生产部门联系维修部门对其进行修理。传统的设备管理体系主要是按照职能进行垂直分工,容易造成设备的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的脱节。职能部门往往不会对设备的经济技术效益进行整体的考虑。例如采购部门并不会考虑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维修费用和其他费用,只考虑设备的价格。如果交通企业的设备经费不足,采购部门往往片面地追求低价格。

事实上,即使设备的生产率、性能和结构都相同,投资费用与设备的经济性能也不能完全画上等号。因此,要对设备的整个技术寿命即进行考虑,而非只考虑设备的投资费用,才能对设备的使用经济性进行整体评价。也就是充分的考虑设备安装、制造、设计、规划等阶段的所有费用,包括使用费用,例如修理改造的费用以及运转阶段的费用,设备的投资费用,包括安装阶段和制造阶段的费用等等。由于能源价格的上涨和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设备投资费用之间并不会产生较大的差别,然而使用费用之间的差别却越来越大。

这就需要在设备采购时充分的考虑到设备的使用费用、投资费用和技术寿命,只有这样才能采购经济技术效益最高的生产设备,促进交通企业的发展[3]。

要使用动态分析来对设备的经济技术效益进行评价,也就是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将时间因素纳入到经济评价中,对设备的使用费用和投资费用,进行客观的反映,从而将设备投资对企业当前和今后的经济效益的影响计算出来。

3 交通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受到设备的维修性和寿命的影响

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必然会磨损和老化,设备的自然寿命或者技术寿命指的是由于老化磨损的自然损坏导致设备报废这个阶段所经历的全部时间。一般情况交通企业为了延长设备的自然寿命,往往使用各种维修手段来保障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这样也可以使交通企业提高维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发挥设备的经济价值。

然而,这种做法并不是完全正确的。一些交通企业为了最大限度的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为了使设备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往往在设备的维修和养护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随着设备的使用时间越来越长,其技术性能也越来越落后,在运转的过程中,要耗费越来越多的材料和能源。与此同时,越接近设备的寿命极限,设备的维修周期就会越短,甚至在生产中会出现突然中断的现象,给交通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修理的费用和工程量也越来越大。这样反而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这也凸显了当前一些交通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的片面性。在设备的使用方面,要合理的发挥和使用设备的效能和潜力,就必须考虑设备的另一种寿命——经济寿命[4]。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设备的经济寿命才是设备的最佳寿命。如果设备到达经济寿命之后仍然进行使用,不仅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还会进入恶性循环。很多交通企业都使用静态分析的方法来对设备进行经济评价,这是由于静态分析的方法更加直观,计算简单,然而,其并不能对设备的技术寿命周期内的全部情况进行完整地反映。交通企业必须改变片面的设备管理观念,从成本角度来对设备进行管理。在设备的中后期使用阶段,交通企业要定期对每一台设备进行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从而决定对该设备进行维修改造,还是直接对该设备进行报废,或者在该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更新。企业作出决定的依据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使用设备的效能和潜力。

4 结语

我国的交通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交通企业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就需要交通企业明确的认识设备管理对交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影响。本文对影响交通企业经济效益的设备管理指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交通企业要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将设备的效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实施现代化的技术经济管理,在设备的购置一直到设备更新报废的全过程中,都应该进行综合管理,交通企业要打破片面重视设备的维修性和可靠性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交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梁霞,刘力.论公路工程建设中机械设备的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2).

[2]王结平.TnPM在港口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港口装卸,2011(03).

[3]祁如存.浅议公路工程中的机械设备管理[J].青海科技,2011(03).

设备指标管理体系 第5篇

摘要:根据国外露天矿的先进管理经验,运用工时学原理,总结了安太堡露天煤矿设备利用及维修管理实际情况,分析了建立露天矿生产设备利用及维修指标体系的原理和过程.形成了大型露天矿设备使用及考核管理指标体系,为构建有效的生产设备运行和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露天矿;设备利用;工时研究

0 引言

工时研究是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工业工程的核心概念。特别是在技术密集的大规模工艺生产过程中,开展工时学研究,对加强生产设备管理、分析设备效率及维修指标、压缩不必要的时间、改进生产设备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于美国、加拿大等国露天矿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实际情况,运用工时学原理对大型露天煤矿的生产设备作业过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大型露天矿生产设备利用及维护管理指标体系。1设备时间分析

露天矿生产设备运行、维修和使用方面的指标通常是以时间的统计为计算基础。因此,需要按照露天矿山设备作业的性质,将设备时间进行分类描述(见图1)。

主要时间概念及关系分析如下:

——日历小时:一般为作业期(如年)的日历小时数,多台设备再乘以台数,可称总小时;

——计划停机小时:计划停机时间包括预留事件时间,如法定假日、天气影响、不可抗拒影响等时间,称为非计划小时。实际工作中并非所有矿山都考虑计划停机小时;

——计划小时:为设备计划作业的时间,为日历小时减去计划停机小时;

——毛操作小时:为操作小时与操作延误时间之和,称为工作小时;

——操作小时:设备实际作业的小时。称为净操作时间;

——操作延误:所有机械停机小时以外的非作业时间,包括加油、避炮、走铲、交接班、清理掌子面等,还包括用餐、交接班,但不包括停机待命;

——停机待命:设备可以使用,但是没有使用或没司机;

——计划操作小时:为毛操作小时减去交接班和用餐时间;

——机械停机小时:设备处于修理或等待修理的时间,包括保养、检查、润滑、预防性维修(PM)、计划维修、非计划维修、紧急维修等。2事件设置及记录

事件设置比较复杂。首先要设置重要的和时间较长的事件,如主要的故障和延误类型等,然后逐渐分析有必要记录又可以记录的事件,并根据事件的性质划分到规定的时间体系中。记录事件数据有很多用途,各类事件应尽可能详尽记录见表1。

所设置的事件,调度系统必须能够收集到这些事件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如在手工调度条件下,就无法收集到汽车等装的信息,而自动调度系统就可以实现汽车等装信息的收集。所以在手工调度系统中,等装(卸)时间就列入了操作小时,而自动调度系统可以将其划入操作延误时间中。所以不同的数据收集和通讯系统,由于对事件的划分和时间收集方式不同,导致指标的实际内涵有差别,计算出的数据也不同。通讯和数据收集系统越先进,收集到的数据越多,计算出的指标越接近实际值。

对于人工调度系统,通过设备操作或指挥人员将设备状态变化和时刻报告调度中心(一般通过报话机),维修部门将设备修好的信息也报告调度中心,由调度中心人员在设计好的调度日志中记录,然后在班后进行分类并输入计算机系统中,由软件执行汇总、计算并形成报表。在此过程中,如果维修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故障记录只来自采矿部门的报告,而没有维修人员对故障的“确诊”,因而这里的延误小时就是采矿部门所报故障的统计,反映在系统报告上的故障统计就会存在不真实的情况。所以设备故障的真正统计应来自维修部门,只有在严格使用维修工作单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把维修设备时所发现的故障描述清楚,使时间划分和记录更准确。

对于自动调度系统,则时间划分和记录十分简单。利用调度系统中的设备管理系统,设备操作人员通过按下驾驶室终端机的故障代码按钮,调度中心计算机就会自动记录故障类别和时刻。维修系统对事件的重新定位和时间划分也由维修系统工作单记录并输入系统。

事件代码还可以用于区分事件时间的责任部门,便于进行奖罚兑现和改进管理。3设备管理指标体系及应用

国际通用的露天矿生产设备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该指标类似于机械可用率,只是将非维修原因引起的停机时间扣除,从而更真实地反映理论情况。其中维修故障小时一总机械停机小时-非维修故障小时。主要的非维修故障事件见表2:

——设备效率-每操作小时所完成的实立方米。实立方米是指未受扰动,处于原生状态的土、岩体积。由顶、底三维测量数据和采掘范围边界测量数据建立网格或不规则三角网表面模型及实体模型来计算,精度一般在1‰~5‰。

上述指标体系在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设备生产和使用率报告见表3。

4结语

——为了提高设备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大型露天矿有必要建立以工时研究为基础的设备运行和维护管理指标体系。并建立完备可靠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系统。

——基于设备运行和维修管理体系,能够按一定周期(月或年及当期累计)对各种生产设备的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横向及纵向比较,寻找管理上的缺陷和漏洞;进而可以依据各种设备指标的统计与计划值的差异,对责任部门和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奖罚,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激励机制。

设备指标管理体系 第6篇

大多数煤炭化验仪器都离开加热,所以热电偶是煤质化验仪器不可缺少的配件。让我们先了解下有关热电偶的知识吧:常用热电偶可分为标准热电偶和非标准热电偶两大类。所调用标准热电偶是指国家标准规定了其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允许误差、并有统一的标准分度表的热电偶,它有与其配套的显示仪表可供选用。非标准化热电偶在使用范围或数量级上均不及标准化热电偶,一般也没有统一的分度表,主要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测量。(焦化厂化验设备,煤碳指标化验设备,洗煤厂发热量)

标准化热电偶我国从1988年1月1日起,热电偶和热电阻全部按IEC国际标准生产,并指定S、B、E、K、R、J、T七种标准化热电偶为我国统一设计型热电偶。其中S、R、B属于贵金属热电偶,N、K、E、J、T属于廉金属热电偶。(焦化厂化验设备,煤碳指标化验设备,洗煤厂发热量)

了解热电偶分类知识后,我们把煤炭仪器设备所有的热电偶进行归类。测硫仪使用温度为1150度,一般用S型热电偶。量热仪使用温度一般在5~40度,一般用于PT100型热电阻。马弗炉和干燥箱使用温度一般在30~1000度,一般用K型热电偶。硅碳棒加热的马弗炉用S型,个别干燥箱用E型热电偶或者PT100型。

设备指标管理体系 第7篇

一、系统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ERP系统设备模块整体应用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用户使用系统积极性、主动性差。自今年7.5会议召开以后,虽然系统应用有了明显好转,但仍然存在不主动使用该系统的问题。比如为了提升ERP系统应用,临时采用每周给各单位安排创建工单的数量。其根本是为了引导各单位用户熟悉系统,形成工作习惯。结果相反,大家过于依赖数据分配,没有主动、积极地在系统创建工单。导致如果没有下达工单任务,则系统中几乎没有数据上载,工单数量波动很大。

2.对最终用户培训力度不够,知识普及传递范围太小。部分单位甚至只有1到2人会使用该系统,如果遇本单位系统操作人员出差、休假等情况时,导致该单位的系统应用明显下降甚至停滞不前。ERP项目是包括了人资、项目、财务、物资、设备等各方面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项目建设的逐步推进和系统的不断完善,今后我们所有的生产、工作任务都将会进入ERP系统开展相关业务,因此各单位应该高度重视,做好对本单位员工ERP系统的业务培训,至少保证目前申请的所有ERP系统用户都能掌握系统操作。

3.各单位主管领导重视不够。在全省公司ERP系统月度应用情况通报中,设备模块目前参与考核的项目只有4条。为了提升整体排名,公司项目办公室制定提升策略,通过各种方式督促各单位实施、落实。

但效果不是很理想。比如:从4月份就要求在PMS系统中创建的工单必须同时在ERP系统创建,但是截止目前各单位落实情况很不好。又比如设备资产对应率提升的问题:项目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讨论确定了实施方案并以各种方式开展指导、宣讲。但是这个指标一直达不到百分之百对应。究其原因,主要是主管领导不重视,管理存在漏洞,执行力不佳。今后对ERP系统的应用应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纳入常态化管理。各单位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将系统应用的重点内容作为关键绩效指标纳入月度绩效管理中参与考核。

二、指标任务及考核策略(自2011年10月份开始实施):

1.设备资产对应率:生技部每月对ERP系统所有设备资产对应情况进行核查,将无资产编号的设备通知到各设备管理维护单位,各单位依据“28条”策略在ERP系统中补充填写资产编号,将本次填写的设备清册存档并发送给生技部设备资产专责备案。每月底生技部将在ERP系统中查询统计,对发现在用设备无资产号的情况,每发生一条在当月绩效考核中扣去设备维护单位0.1分。发现更改设备编码但未向资产专责传送相关信息的现象,每发生一次在当月绩效考核中扣去相应单位1分。

2.月工单总数:目前ERP系统中的7个生产单位(调度通信中心、变电运行工区、输电线路工区、变电检修工区、信息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电能计量中心),每个单位每月必须在ERP系统中最少创建30条检修工单(不包括与PMS系统对应的工单),以后生技部将不再每周下达数据分配任务。其次,在PMS系统中开展的所有检修、巡视任务

(包括检修工单、巡视工单、不关联工单填用工作票),都必须在ERP系统创建相应的工单。以上指标按单位分别考核。要求固定创建的工单每差5条,扣该单位0.1分;PMS系统中开展的事务,未按要求在ERP系统中创建的,每缺少1条扣相应单位0.1分。(ERP系统与PMS系统工单的对应关系为以下四项内容在两个系统中必须相同:“工作地点”、“设备名称”、“工作任务”、“计划开始时间和计划结束时间”)

3.工单完成率:各单位每月28日以前,应该对本单位所创建的所有工单实施关闭(业务完成),对不能关闭或因账务处理需要暂时保留的已打开工单,必须进行统计并报送设备模块小组。由设备模块小组协调解决。生技部将对月末未关闭的工单进行统计,每遗留1条扣去责任人所在单位0.1分。

4.工单数量动态调整:生技部将参照其他地市公司在系统中创建的工单数量,动态调整各单位固定创建的工单数量以调整我公司工单总数。对于动态调整的数据分配,参照月工单总数的考核方式参与考核。

设备指标管理体系 第8篇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大型医用设备总量增加较快,但地区分布不均匀现象日益明显。从目前大型医用设备管理政策演变来看,政府已经开始使用更加科学化的管理理念来控制和调节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即从宏观上,要结合发展状况规划区域内大型设备配置数量;从微观上,制定针对于医疗机构的配置大型设备的准入条件和规范的审批程序。如何实现大型医用设备合理配置,需要用量化指标进行科学评价,也需要量化指标进行积极引导。因此,建立完整、科学和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非常紧迫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对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公平性作出全面、系统的评价,为各级政府及卫生管理部门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

1 制订大型医用设备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1 效率性和公平性相结合

效率是指一定资源的技术约束条件下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尽可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公平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各种利益关系合理与否的价值判断。合理性应该是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因此该指标体系应既能体现效率性又能评价公平性。

1.2 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相结合

该评价指标体系既应能反映某个区域内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结构水平,又要能评价针对某个医疗机构的微观利用情况和使用效率,这样才能达到宏观上提高设备配置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微观上有利于提高设备使用的技术效率。

1.3 人口分布公平性和地理分布公平性相结合

由于卫生资源必须转化为卫生服务的形式才能被利用,而利用程度取决于人群对资源的接近程度和接触密度,因此可以从人口配置和地理配置两个方面来评价公平性。过去的公平性研究往往过多强调了人口配置而忽略了地理配置。研究表明在地广人稀地区,卫生资源拥有量与人口密度呈负相关,而与每平方公里卫生资源指标呈正相关,说明资源的地理分布和人口分布相分离,所以在考虑按人口分布的同时,必须考虑地理的可及性。因此必须建立兼顾人口分布与地理面积均衡分布的新型评价指标[1]。

2 建立评价模型

2.1 确定评价体系结构中指标的数目和权重

2.1.1 确定评价体系结构中指标的数目

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确定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合理性评价指标的个数。其中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指标,并赋标准值。在这一工作中,首先是要通过专家问卷计算出每项预设指标的得分。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Mn (M1...Mn)为每项指标;A1~A4为问卷中四个选项;P1~P4为每选项的小计人数;Pn为每项指标总计人数。

2.1.2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中指标的权重

在确定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合理性评价指标的个数后,根据德尔菲法(Delphi)法[2]和参照FUNNY权重分配法对每个指标确定权重[3]。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Mn(M1……Mn)为每项指标的权重;Mi为某一具体指标;(M1+M2+M3……Mn)是所有指标权重总数,为1。

2.2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合理性评价指标模型成因及结构

2.2.1 指标的分级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级[4]。第一级为按人口分布公平性指标、按地理分布公平性指标、卫生机构利用效率指标、大型医用设备利用效率指标等四类;第二级为具体评价指标,每项指标具有独立的评价标准和标准值。

2.2.2 指标权重

根据本研究课题具体情况,将第一级指标分别划分为30%、20%、15%和35%。二级指标分别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问卷的结果划分具体权重。

2.2.3 评价模型[3]

评价模型公式如式(3)。

式中:V为综合评价指数(为百分制得分);Mi(M1、M2、M3......)是每个指标的实际分值;Wi是每个指标的权重,i=1、2、3......(n=14);T是体系指标总权数,为1。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合理性评价指标实际得分代入公式,即可得到综合评价指数。

3 医疗服务价格指标的筛选和权重确定

3.1 运用德尔菲(Delphi)法设计调查问卷

3.1.1 设计和制订专家调查问卷

专家调查问卷(表1)。通过文献检索、综合分析和整理,在国内医疗卫生评价文献中筛选了14个二级指标,后设计和制订专家调查问卷,请临床医学、医学工程学、卫生统计、卫生事业管理等5个专业方面的专家分别对14个项目指标的科学性、重要性和实用性进行问卷调查[5]。对每一项指标的测评,均划分为4个档次,从1~N的分值由高到低,对每一个定性和定量的指标赋分值(表2)。

3.1.2 回收问卷与进一步筛选指标

共下发了35份问卷,回收了23份。在此基础上对所有专家在问卷上的得分值进行计算,得到该指标分值[6](计算公式(1))。

3.2 确定每项评价指标权重并赋予标准值

(1)根据公式(2),计算出每项指标权重,最后形成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

(2)对每一价格评价指标赋值,即标准分值,以便对标准分值和实际分值进行测评。

(3)从专家问卷表1与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表2对比可以看出,最终确定的人口分布、地理分布和卫生机构利用效率与大型医用设备使用效率四方面的权重分别是32%、18%、12%和38%,与最初设计的专家问卷中的35%、45%和20%有差别。但总体趋于一致,证明专家们的决断力与本研究的设计意图相符。

4 讨论和建议

4.1 该指标体系只适宜作为评价工具

该指标体系只是通过实际值和标准之间的差距决定各指标的实际得分,再根据各指标的权重及实际得分之和计算出某个区域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指数,用以评价该地区设备配置合理程度,因此只适合作为评价工具,而不是配置规划或准入标准。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从宏观上看,应将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分布状况、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区域类别以及职工收入状况等因素综合分析建立模型,并将目前区域内大型医用设备的实施使用效率与理想使用效率的差距作为调整依据,制定出一段时期内区域内某种大型医用设备的规划配置量。从微观上看,应控制医疗机构配置设备的准入条件,考虑到医院的一般工作效率以及与设备配置相关科室的工作情况,预先判断其配置设备后该设备的使用效率,进而决定是否准予配置。如有研究提出,医疗机构配置1台CT机的审批依据是,该医疗机构年门诊量要达到23万以上、年住院床日20万、年常规透视量1.4万、年摄片量2.3万、年神经外科床日9400[7]。

4.2 标准值的取值应有地区差异性

该指标体系中有相当部分用的是绝对值指标,如每百万人口拥有量、每千平方公里拥有量,地区类型不同,其大型医用设备标准配置量也不同,标准值也就有差异。2000年国家规定了几种大型设备的配置标准,其中CT为每百万人口2.0台,MRI为每百万人口0.3台。但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不一致,配置标准有差异。

指标体系中只有按人口分布基尼系数和地理分布基尼系数被认为有公认标准,基尼系数为0时,表示分布完全平等;系数为1时,表示分布绝对不平等。按钱纳利标准[8],基尼系数在0.20~0.35之间是相对公平的,0.5~0.7之间表示高度不公平。基尼系数虽然可以评价两个以上区域的公平性,但地区类型差异使得基尼系数的评价标准也应有差异。如市府所在的市区一般经济发达经济基础雄厚,集中了大量优秀人才,就医人群密度远高于县区,它的配置应适当高于县区,与县区扯平是不公平的。所以在同级城市或地区计算指标更有意义,如省级间、省内各地级市间、地级市所辖各县(县级市)间。由于大型医用设备的特殊性,比如需配置大量高科技人才,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等,不可能绝对平均配置。我国幅员辽阔,考虑到地理可及性及资源的充分利用性,应划分国家一级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给以最高配置标准,辐射周边各省会城市,然后再以周边省会城市为中心,配以二级标准,辐射各地级市,最后以各地级市为中心辐射各县(县级市),形成合理的配置标准网络[10]。

4.3 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地深化与发展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涉及到政府宏观管理政策、医疗机构发展、患者需求、设备生产及销售机构的利益等各方面因素,因此,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不是孤立的或者单纯的学术研究,而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和实际密切联系的系统工程[9,11],它务必与当前医疗领域内的体制改革、保险制度改革等相适应、相配套,必须融于各项改革的大环境当中,不断地自我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侯淑莲,李建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公平性研究方法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杂志,2004,21(3):178-179.

[2]高长军.医院预测工具——德尔菲法[J].当代医学,2004,10(9):29.

[3]周明浩,李延平,等.德尔菲法在卫生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筛选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1,17(4):260-263.

[4]张素敏,曹立亚.我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建设之德尔菲法[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6,12(4):27-30.

[5]刘钧.西方福利经济学发展浅探[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3):20-21.

[6]Mises,Ludwig von.Epistemological Problems of Economics [M].translated by George Reisman,Princeton,N.J.Van Nostrand,1960.

[7]毛阿燕,雷海潮.我国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及管理发展状况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2005,11(4):5-6.

[8]周良荣.衡阳市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标准的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0,19(7):36-39.

[9]于京杰,等.医疗设备的购置管理[J].医疗设备信息,2007 (5):61-63.

[10]Mises,Ludwig von,Human Action:A Treatise on Eco- nomics[M].London:W.Hodge,194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设备指标管理体系】相关文章:

emc存储设备指标详解06-20

实践体系指标07-20

指标权重体系08-25

管理指标定义08-01

财务指标评价体系05-10

统计指标体系05-20

财务管理指标05-29

财务指标体系08-09

监测指标体系08-11

综合指标体系08-18

上一篇:实验室仪器室工作计划下一篇:创造条件享受班主任工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