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心得体会

2024-08-11

读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1篇)

读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心得体会 第1篇

读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心得体会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有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确实,书籍是人类文化和智慧的载体,我们从中收获到滋补的养料。我们能够丰富积累,提高素质。今年暑期学校发了余清臣教授等人撰写的《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就是一本这样的好书。

拿到书吸引我的是书名《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到底有哪些价值教育,我们该怎么去实施呢?怀着这样的疑问开始阅读这本书。初读时,感觉晦涩,难以读懂。可是当你静下心来读时,你会发现这本书真的写得很好。它没有无谓的说教,没有空话,看完不禁拷问自己:自己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有注意价值教育吗?平时工作中肯定会涉及到价值教育,但是我没有专业化、体系化去进行教育,缺少合理性、合法性。《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就给我们指引了方向。我们的余教授看到了当代德育面临的重大问题,认为德育需要变革。不仅需要在内容、形式、途径、方法上进行创新,更要求在根本的层面上进行改革,以实现不同版本德育内容的系统整合、德育内容与德育策略选择的内在对应、德育合理性与合法性基础的深层铺垫。本书分为三部分。上篇主要解析价值教育的时代背景、价值教育内容体系构建以及价值教育基本策略问题。中篇主要是分门别类地对主要价值层次的若干核心价值教育主题进行解析,重点解析这些教育主题的`现实问题、背景、实质和基本策略,并为每一个价值教育主题列出理解与实施的要点。下篇主要解析主要的学校价值教育途径问题,对价值教育活动、学科课堂教学、班级文化建设、仪式活动等途径在价值教育上的特点进行解读,重点关注这些途径的操作要点。

我重点阅读了下篇。对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价值教育深有所感。我们经常忽略公共价值。人格自由、公共责任、民主意识、公平精神四个方面是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公共价值教育的具体目标。四个目标哪个不重要?据调查小学生最在意教师的公平公正。公平精神在我们的德育工作中有多重要?记得,一年级下学期上课时,我看见代小乐小手在抽屉里把玩着什么,平时这孩子就调皮的很,现在刚好给我逮住,我为自己有理由批评他小小兴奋了下,立即大声呵斥。不料孩子说:“老师,你一点都不公平,你偏心!”我问为什么这么说,“彭姝月不是在画画吗?”彭姝月这孩子,情商高,特别招老师喜欢。我想私底下提醒她吧,没想到代小乐却抓住了这个。我仔细想想是啊,这样不就是不公平了吗?我赶忙“解释”自己没看到。这件事让我印象很深,我明白了一定要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哪怕在我们眼中很微小的一件事,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却是很重要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畅饮这“源头活水”,成为不光有爱心,还有专业化和智慧化的老师。

读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心得体会 第2篇

当今社会、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极高,对学生的期望值高。而反观学生却无所谓,教师这职业还是深得社会人士的尊敬的。家长们将孩子送进学校,便将自己的期待也一起送了进来。对方赋予信任,校方便赋予责任。做为教师,该怎样面对自己这类特殊而平凡的职业?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学生。看了这本《现代教育理论》后,我以为教师应当转变教育观念。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本的发展观,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自学、合作、探究、增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同时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把差异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另外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充分熟悉到学生的很多题目实在都是成长中的易出现的小题目而非道德题目,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和理解的心,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反思我自己的课堂教学,我曾有过很多不足与无奈:当我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有条不紊地实施,但我的学生恰恰喜欢节外生枝;当我给孩子们出了我精心预备的课件,欲赢得孩子们惊奇和喝彩时,却见孩子们一脸澹然,没有爱好。因而我也曾困惑,也曾大惑不解;我的工作怎样了?我究其缘由是我自我感觉太好。作为一位教育者,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改变学生在原本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立足于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构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题目的积极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有益于毕生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当今社会赋予未来的教育、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我们应细细地去品读《现代教育理论》,领悟它的精华所在,用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中认清改革的方向,与时俱进。

论现代学校德育价值的实现策略 第3篇

关键词:现代学校,德育价值,实现策略

德育价值要回答的是德育究竟“能做什么”的问题, 它既是现代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也是现代学校德育的一个非常现实的实践问题。现代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 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个体和社会道德需要的满足, 也就是学校德育价值的实现。不论是现代学校德育制度的建立、德育目的的确定、德育内容的取舍、德育结构的设计, 还是现代学校德育方法的选择、德育手段的运用、德育进程的调控, 都必须以德育价值及其实现为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

一、现代学校德育价值的本质意蕴

关于现代学校德育价值的本质意蕴, 我国学者大都是以马克思关于“价值”的内涵解读为依据的。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通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1]这里蕴涵着两个基本判断:其一是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是在价值主体改造价值客体的实践活动中并通过实践活动得以实现的, 离开了价值实践活动就不会有价值;其二是价值应当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辩证统一, 单有主体的需要或客体的属性, 都不能称其为价值。基于这种理解, 有学者认为, 德育价值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与德育发生的相互作用过程产生的、符合主体目的和满足存在与发展需要的结果[2];有学者则认为, 德育价值是指德育的属性、功能对德育价值主体的需要之满足所产生的效应[3]。上述关于德育价值的定义, 其根本点与着重点都认为德育及其所固有的功能是德育价值产生的客观基础, 德育价值赖以维系的必要条件在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都强调社会和个体对道德、品德、德性发展的需要是德育价值得以产生并发挥作用的根本动力。由此, 可以把现代学校德育价值理解为是一种作为德育价值客体的学校德育实践活动以及其所内蕴的德育功能满足德育价值主体内在道德需要的属性。

现代学校德育价值与德育功能两者既有一定区别, 又紧密联系。其区别在于:德育功能主要是德育活动内部诸因素之间、德育活动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反映的是德育活动内部诸因素、德育活动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因果性”关系, 具有社会性与客观性等突出特征;而德育价值反映的则是德育价值主体的道德需要与德育实践活动的功能作用之间的“合目的性”关系, 具有为我性和主体性的鲜明特点。其联系在于:一方面, 德育功能是德育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现代学校德育价值不是凭空想就能实现的, 它一刻也离不开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德育实践, 正是因为德育功能的充分作用, 现代学校德育价值能得以实现。另一方面, 德育价值是德育功能的目的旨归。任何一种德育活动的开展, 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社会和个体道德需要的满足。在现代学校德育实践活动中, 德育各种功能的完成和发挥都指向于不同德育价值的实现和彰显。如果离开或违背了德育价值, 德育功能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现代学校德育活动就有可能偏离符合社会、个体道德需要的正确方向, 其结果只能导致德育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现代学校德育价值具有以下鲜明特点:首先, 主体性与为我性。现代学校德育价值不仅是一种客观性存在, 而且是一种主观性认识和体验, 其具体形态和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人, 人是德育价值的承载者、实现者和享用者, 表现出主体性和为我性的特点。其次, 客观性与多维性。现代学校德育价值回答的是“德育能够做什么”, 即德育的“本然”问题, 德育从产生的第一天开始, 其价值也就客观存在了, 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或德育形态的发展变化为转移的, 表现出较为突出的客观性特征。不仅如此, 由于现代学校德育价值是价值主体的道德需要与价值客体的功能属性之间的关系, 而德育价值主体的道德需要又是丰富多样的, 不仅有求真、求善、求美、求利的需要, 表现出德育的科学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和功利价值, 而且有参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 表现出德育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等多维价值。再次, 直接性与间接性。现代学校德育价值的直接性是就德育所具有的个体价值而言的, 它对个体的生存、发展与享用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现代学校德育价值的间接性更多地是就德育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来说的, 它旨在通过个体品德发展和德性成长的促进, 从而间接地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生态发挥积极作用。最后, 自在性与自为性。即现代学校德育价值的自在性是指不管人们认识到还是没有认识到, 德育价值都是客观存在的, 是以一种自发的和没有自觉目的的“自在”形式发挥作用;现代学校德育价值的自为性是指为了达成德育实践活动所预期的价值作用, 对诸如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结构、德育进程、德育方法及德育途径等所进行的积极主动设计。

二、现代学校德育价值的实现策略

现代学校德育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牵扯到的影响因素具有多维性,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1.现代学校德育目标设计要具有合理性

现代学校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活动在学生品德发展和德性形成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要求, 是德育活动期望达成的预期结果或目的的质量标准和规格, 它是教育目的和德育目的的具体化与规范化。德育目标不仅是现代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而且也是现代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的最终归宿。它上涉教育目的和德育目的, 实际地承担着对其分解与落实的具体化工作;它下及具体的德育实践, 是现代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方向和总体要求。只有制定了具体、明确、合理、适度的德育目标, 现代学校德育价值的顺利实现才具有了正确的方向指引。鉴于此, 为了超越传统德育目标的“理想化”、“政治化”、“成人化”以及“无类”、“无层”、“无序”的弊端, 应对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设计不同类别的亚层次目标, 并在此基础上再设计出不同德育目标内部以及不同德育阶段的序列性目标。自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学校德育课程标准的研究与试行已取得一些重要成果, 坚持这种研究就能使德育目标逐渐走向“生活化”、“实体化”和“合理化”, 现代学校德育价值也才能在德育目标的达成过程中得以顺利实现。

2.现代学校德育内容选编要具有现实性

现代学校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中教师所要传授和学生所要接受的道德价值、道德规范及其体系, 它是现代学校德育价值顺利实现的重要载体。要实现德育价值, 一定要激发学生对德育价值要求的需要和认同, 而德育价值一旦超越了现实的要求, 它就不可能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每当生活现实在与社会要求出现差距或发生冲突时, 学生在心理上往往更愿意趋向生活现实的要求。这主要是因为生活现实是人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性条件, 生活现实所表现出的对人的制约, 进而对人接受德育内容的制约也是非常强大的。社会要求对德育实践活动的目的而言, 是德育对象认同和接受德育内容, 并外化为道德行为的基础和前提。德育内容一旦超越了现实的要求, 其德育价值与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社会的目的也就会落空。根据现代学校德育内容现实性这一客观要求, 社会道德需要及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既不能高不可攀, 也不能完全游离于学生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之外。现代学校德育内容的现实性不仅要求德育内容必须源自于学生鲜活多样的现实生活, 而且也要求德育内容必须能够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水平和要求。

3.现代学校德育过程运行要具有科学性

现代学校德育过程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德育影响, 从而使学生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现代学校德育过程必须在德育价值的支配和调节下才能顺利运行, 而德育过程的结束也正意味着德育价值的完全实现。如果离开了德育过程, 现代学校德育价值也就失去了实现的可能。但现代学校德育价值能否在德育过程中得以实现, 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 则必须依赖于德育过程的科学化水平。也就是说, 现代学校德育过程必须遵循自身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 才能使德育价值得以更好地实现。现代学校德育过程的规律主要包括:德育过程是培养受学生知、情、意、行诸品德心理因素和谐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引导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接受各方面德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的积极斗争转化过程;德育过程是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辩证统一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遵循上述规律并严格按照其基本要求来设计、运行和调控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才能得以保证, 现代学校德育价值的实现也才能真正转变为现实。

4.现代学校德育途径组织要具有整合性

德育途径是指为完成德育任务和实现德育价值而开展的一系列德育活动和工作, 是德育实践活动的具体组织形式或渠道。就现代学校德育而言, 其途径除了包括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这一主要途径和各科教学这一基本途径之外, 还包括少先队或团委会活动、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社区服务或社会实践活动等, 表现出多维性、多层次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其中每一种德育途径都蕴含着独特的德育价值。要想充分发挥各种德育途径的德育价值, 就需要使它们密切配合, 协调一致,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内耗”, 形成一个立体的德育“网络”, 产生德育“合力”和“正能量”。从近年来我国有关德育途径的实践状况来看, 有些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德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教育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一体化”等开展试验, 为整合与优化德育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这些都对现代学校德育价值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现代学校德育方法选用要具有适切性

现代学校德育方法是指为了完成德育任务, 实现德育目的, 教师和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综合。现代学校德育方法直接为德育任务和德育目的服务, 其实也就与德育价值及其实现存在着直接联系, 离开了适切性的德育方法, 德育价值也就难以实现。现代学校德育方法的适切性要求必须对德育方法进行恰当的选择与正确的运用, 应摈弃那些注入式、灌输式、强制性的德育方法, 坚持启发性、诱导性和民主性的德育方法思想, 灵活地、综合地和创造性地运用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践锻炼法、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具体德育方法, 才能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不仅如此, 由于上述这些德育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适用对象和范围, 有其不同的方式手段和操作程序, 它们对完成某种德育任务都有其特殊作用, 当然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在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时应加以组合优化, 使之产生整体效应和最佳效果, 从而有助于现代学校德育价值的实现。

6.现代学校德育主体自身要具有能动性

现代学校德育主体是指德育实践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人的因素, 它既包括教师, 也包括学生, 甚至有人认为还应包括国家。首先, 教师在德育实践中起着主导作用, 他把学生作为“传道”对象, 对其施加系统的德育影响, 把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与德性成长作为根本追求。如果教师在德育实践活动中不能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不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 现代学校德育价值就会失去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其次, 学生在德育实践中不仅是教师的教育对象, 而且也是道德学习和道德修养的主体。如果离开了学生对德育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 离开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德育实践就会变成教师自己的“独舞”, 也不可能获得良好效果。学生受教修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程度, 是现代学校德育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最后, 作为德育主体的国家, 既决定着现代学校德育目标与内容, 也拥有、提供和利用现代学校德育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国家是现代学校德育价值实现的决定者, 其能动性如何及发挥程度对现代学校德育价值实现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9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2]储培君.德育价值论.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7.

读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心得体会 第4篇

人文之意义:人文精神的自然承接与熔铸,使得生命之花热烈绽放并千姿百态;由于人文精神的介入与浸润,人生便流溢了生命的辉煌与华采。

人,自从选择文明以来,总是诗意地栖居,人类越往高一级发展,人类文明越进步,对生命的认识与体悟就越深刻。而人文化强调的正是生命的主体意识、人生的价值存在和个体的潜能发展。随着语文学科人文化的发展趋势,人文教育成为当今最具魅力的教育方式,而与此相适应的,高考的人文意识亦越来越浓郁。

高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成人的理性化思维,而高中阶段,则是进行人文化教育的最佳时机。过去乃至现今,我们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对语文教学和高考的批判上了,而高考试题中,那些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文本,却往往被批判者们所忽视。

文本之选择:一个人 ——一次人文化的高考 ——一生精神成人;让人文主义之风轻拂。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现代文大阅读,就可以发现,所选文本越来越具有人文性。罗列一下近十余年的大阅读所选文本:

从题材上看,有诗画、音乐评论,有自然、人文景观,有激情的宣言,有理性的人生感悟,有对知音的渴求,有对故土的眷怀……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但文本里的每一种事物,都透露出极强的人文化价值取向。

自1998年始,高考现代文大阅读将文本的选择稳固地定位于散文这一体裁上,而每一篇文章,都任由人文主义之精神在其体内恣意扩张。

自阿尔贝特·史怀泽提出“敬畏生命”的命题以来,人们对生命的认识与参悟就更显得热烈而又深沉。宗璞的《报秋》即是一曲生命的颂歌。作者借玉簪花这个意象,极其概括地罗列了生命的四种品质:顽强、谦让、洁净、芳香。“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既有关于生活的通俗讲述,又有哲学上的理性阐释。做一个纯自然的人,诗意地活着,不就是人文主义者们所构筑的理想人生么?

《创造宣言》,与其说是宣言,不如说是人文主义者的激情呐喊。陶行知先生既是著名的现代教育学家,更是一位激情的人文主义学者。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根本便是人文主义,正如他在文中所呼吁的:“教育者……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也正是人文主义者们所期望的最理想的人性。文章呼吁教育者们创造完美的人,而创造者们进行创造的最佳途径,也便是走人文化的道路。惟有走人文化之路,方“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长城》这一篇散文,作者以人文化的的笔调,以凝重的感情,对长城进行了一番历史的反思和评价。作者一反常人盛赞长城的写法,先抑后扬,极其客观地评价了长城:一卷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中华民族的奇迹。人文主义者强调“自然”与“率真”,《长城》作者对长城作如此客观公正的评价,不正是符合了人文主义者的评价标准么?作者借“谁家的‘春闺梦里人”对阵亡的将士的指代,既加重了一种悲剧意识,又体现出一种对戍边将士的人性关怀。正是由于这种对历史的反思加入了人文主义的关怀,才使得文章如此凝重而又打动人心。

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莫利的散文《门》,以独特的人文情怀,来关注生命,关注人生。文章通过对各种门的描写,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人生正是由一次次开门和关门构成的。如果上升到理性,那就是说人的生命是由一个个重要的开始和结束构成的。作者并从人文视角来说明人与动物的区别: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人是有思想感情,有隐秘需求的,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文章由阐释门的意义而转向关注平常之人,关注平常之人的生命,关注平常之人的人生,体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人为本的主题。

林非的《话说知音》进一步升华了人生的理性思考。文章借“知音”的独特感悟,理智地探讨了对知音的态度,即知音纵然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之一,为了知音我们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但是作者对俞伯牙因钟子期的不在而不再弹琴的做法不以为然。伯牙完全可以将对子期的怀念寄托于自己高超的技艺中和“余音绕梁”式的乐曲中,以此来寻求更多知音的出现。在这里,“高山流水”已成为一种层面化的东西,对人生的人文化深层感悟方是作者的用意之所在。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生有归属和爱的需要”,伯牙将自己的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都寄托在了高山流水般的情谊上了,而忽略了他身边的整个世界。作者在文中委婉地对伯牙进行了一番劝戒:要追求人生的天地之境界,也即冯友兰先生曾经强调的“宇宙之善”。懂得了这一番道理,也就跨入了人文主义者们所构筑的“博爱”之门了。

人生以维护并拓展人的生命作为其宗旨。柯灵的《乡土情结》在极大的意义上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人之悲情,多始自离别,而最不堪忍受者,乃背井离乡。作者的笔触敏感而深刻,作者的情感深沉而凝重。《乡土情结》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淋漓酣畅地将人内心深处最本质最真实最原始的东西抒发了出来。“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人生正是对人的主体精神与自然承接的熔铸。构筑人首先是人的精神,而构筑精神首先是人的情感,而构筑人的情感,首先是我们人心灵最深处的那一点点最原始的真实!

人文主义理念,教我们正确面对人生的灾难与矛盾,让我们在生存还是毁灭的边缘作出正确的抉择。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放弃做人的尊严。“隐于针锋粟颗,放而成山河大地。”集体的人格尊严,汇流成河,便成为一种强悍的民族意识。在《大地山河》中,“那颇有燥感的粉末”,“几股细水”汇集而成的浩荡巨流,那看似“平地”而远比山高的高原,无不象征着西北蕴藏着巨大潜能的抗日力量。集体意识是各个族群自我认同的基础。1941年的茅盾,就是借把笔触伸向自然,而赞颂看似平凡实则蕴涵雄厚力量的不屈的抗战个体。不屈与抗争,坚韧与峙守,永远是人文主义者所倡导的人格。犹太人在他们的囚徒时代,曾集体发誓:“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就让我的右手从此不会操作,舌头从根烂掉!”抗战时期的有自觉意识的中国人,愤慨的情感也不亚于国破家亡的犹太人;《大地山河》亦成为抗日精英们在选择生存与尊严时的强悍的人文主义宣言。

故园东望!《溯源》从理性的角度来传达一种难以抑制的乡土情结。人的根在故园,人的精神之根亦离不开故园。“乡愁”是个永远都阐释不尽的话题。古典的乡愁、漂泊的旅人、恒久的故园烙印——是作家竭力阐释的主题。如果说《乡土情结》是一种人文的终极关怀,那《溯源》何尝不是终极关怀的总结呢?

理性之思考:灵魂、精神、理性是人文主义的根本;人文接纳是精神成人的前提。

没有任何事物比人的存在更高,没有任何事情比人的存在更具尊严。教育始终是与人的生命打交道,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一种伟大而平凡的手段去实现一伟大而又平凡的目标,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人的生命负责。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一篇篇充满人文主义色彩的文章呈现于考生的面前,一阵阵饱含人文主义的微风拂掠于我们的心头。既然高考提供了颇具人文主义情怀的典范文本,我们为什么还要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对其的批判上而不是去理性地接受呢?

“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先生亦给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读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心得体会 第5篇

——读《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使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可能高,学习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积极地学,积极地思考。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影响。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比如有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要么“阳奉阴违”。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是否产生对立的师生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参照,是榜样。特别是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和家长。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学校教育现代化培训心得体会 第6篇

前段时间,宁罕书记给我们做了几期的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培训。她把在上海现代化的学校教育中的所见所闻所学都详细地告知我们,并与我们分享她的所感。听完后,对我感触很大,让我对自身的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我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一位教书育人,奋斗在一线的老师,必须要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观念,不然就会被时代淘汰。再也不能用那些陈旧的方法来组织教学。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老师只是主导作用,不能只是机械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要想尽各种方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搞活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更加构建有效课堂。

我还认识到,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转变那种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优劣的观念。相信每个学生都是会发光的金子,只要充分激发他的潜能,把他放在适当的位置。有些学生他可能成绩不好,但是他能歌善舞,这就是他的优点,就应该得到鼓励,有些学生可能成绩不理想,文艺方面也不行,可是,他的思想品德非常好,善良,爱帮助同学,那么他也是一个不错的学生。

读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心得体会 第7篇

心得体会

第五小学 沈红彦

本次暑假培训,通过三天的学习、学习了六个专题分别是《愉快教育的传承和发展》是上海一师附小鲁慧茹校长讲的;《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主动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是武汉常青实验小学万玉霞校长讲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提前读写实验的探索》是深圳南山实验小学的老师讲的;《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常识教育》是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的扬瑞清讲的;本次学习不但听了四个专题讲座,还听了四节课,分别是第一节课“流程图”是上海附小的老师讲的;第二节课是“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的余蕾讲的;第三节课是“整理复习乘法和除法应用题”是深圳南山实验小学的老师讲的;第四节课是“周长与面积”的关系是上海一师附小的老师讲的。通过这四个专题的学习和听四节课,我学到了很多,也知道了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建设工程的模式,知道了许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下面我把我的感触汇报如下:

愉快教育的学习使我感受最深,教孩子五年为孩子想五十年,为国家民族想五百年;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让孩子获得愉快教育的发展,愉快教育要让学生有美好的心灵,健康的体魄。教师要变成学生可以依赖的学习伙伴。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学习乐园,教师要有四心:爱心、事业、责任心、进取心;四高: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四种情感等;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按部就班要学会及时调整:要针对难点——设坡度;针对知识点——搭枝架;针对盲点——加资料,针对迁移点——巧归纳,启发实践,学有拓展。我们要让孩子这样学习,学生在学习课堂中会质疑解难,学生在学习方式上会求异创新,学生在学习内容上会自己开掘,学生在学习领域中自己去拓展。

“主动教育”的学习也让我知道了一切教育都是为了孩子的和谐发展。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天的课堂,取决于我们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有模式是为了无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通过提前阅读的讲座使我知道了,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发展史,一个民族的阅读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发展史,从这个数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据统计:中国每人4.5本,韩国16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

常识教育让我感受最深,报怨,导致失败,常识导致成功;教育孩子,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态度问题,态度一变,方法无限,态度彻底改变,奇迹就会出现,有这些一句话我很喜欢;花苞心态,才是真爱,花苞心态,缺点可爱,花苞心态,耐心等待,花苞心态,和谐时代。教育孩子做到:好身体多练,好家务多干,好书报多读,好电视多看,好文章多写,好消息多传,好朋友多交,好事小青多办等。

通过听了四节课,我也感触颇深,它们的课堂,真真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真正体现了新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正体现了怎样提升学生的思维,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堂上教师都让学生自己去讲解,老师只是不时失机的进行点拨,他们的课堂真的体现了什么叫堂堂清。

读《塑造教育的价值共同体》有感 第8篇

【博主按】

受学校德育处的委托,阅读了年轻教师的一些德育案例。读后非常赞赏这些年轻人的敬业精神,赞赏他们相机诱导学生走出生活低谷的方法和智慧,赞赏他们运用教育新理念指导实践工作获得的成果,于是写了读后感想。现将分几次上传到博客并在感想之后附上作者的文章以飨博友。

一、读《家校共同教育――塑造教育的价值共同体》

本文有成功的案例,有具体的分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章内容充实,事例感人。

生理加速发展而造成的对身心发展现状的不适应和不平衡,常常会使孩子们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因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而感到焦虑。这些孩子在遇到不满和不平事时,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特别是来自家庭的矛盾和困惑更容易击倒脆弱的孩子。无论是父母吵架,还是父母言行不一,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灵上的电闪雷鸣,甚至导致无能为力的孩子用反常的行为宣泄自己的愤懑情绪。

文章的作者深知这一道理。她善于洞察学生心理变化,及时搭建家校教育沟通的桥梁,成功地引导学生走出心理障碍,使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建议:

在案例反思中还要适当地再以案例中的人和事为例作些分析。例如关于梦想和多一句肯定的话问题,可以指出,正因为老师在两个学生遇到挫折淡忘了自己的梦想之时,及时肯定他们的长处,提请他们不忘自己的追求,所以才能让他们排除干扰,重振旗鼓,去实现梦想。

此外,要求学生读好书,与两个案例何关?也应有所交代。是否可以尝试引用《弟子规》的某些名言来说明这一问题。这样文章才能紧扣案例,开合有致地分析问题。

【附】

家校共同教育――塑造教育的价值共同体

福州十一中庄航

用信心支持,用真心呵护,用爱心滋润,用耐心哺育,全心投入。以自己对儿女的心,体会家长对学生的心,构建家校教育的理解桥梁,促进家校共同教育,塑造教育的价值共同体,才能达到学校、家庭双赢的局面。

全球范围内的男生教育危机,有人用这样的话形容:女性教育有如如日中天的罗马帝国,而男性教育则如日渐衰败的希腊文化。每个班主任在分班时,都希望班级里的女生多,女生多好带呀,女生就是比男生更懂事,更乖巧;女生成绩更好。这是很多班主任的心声。实际不完全如此。

一、案例简述

1、9月10日教师节

这一年的教师节,我收到了一个特别的教师节礼物。考上福州一中的小鹏回母校,带给我一瓶冰红茶。说知道老师不爱喝矿泉水。问我最近肩周炎好些了吗,要不要给我捶捶。背着一起来的几个同学,他对我说,“老师,我爸爸妈妈还是离婚了。现在,我妈出国了。不过,我已经开始学着去理解,去接受,毕竟他们还是爱我的。高中三年,我会努力的。谢谢老师。”

几句话让我们都想起了初三的那年下学期,临近市统考那段日子。这个平日聪明伶俐,做事有分寸的学生,突然在课堂上开起了小差,会因为一些无聊的玩笑笑的前俯后仰,明显失去了听课的耐性。作业也开始应付了,下课时与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在教室大声喧哗,很快就发展到有时还会因一些极小的事与好友吵架、动手,成绩呈直线下降。在临考时候出现问题,是中考大忌,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时,我只是他们班任课老师,但长期担任班主任的敏感,让我怀疑他一定有事藏在心里,无处倾述,以一种消极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几次提醒无效之后,我找了一个适当的`时候,把小鹏请到了办公室。“最近,你有什么心事吗?”开门见山,我直奔主题。“没有。”小鹏否认。“没有,那你最近的表现为什么如此反常?”“有吗?”“没有?没有你会经常在课堂上开小差,讲笑话?没有你会不按时完成作业?没有你会下课如此喧哗,没有你会和好朋友因为小事反目成仇?这难道是正常的你?成绩下降了多少知道吗?你父母对你的期望能实现吗?”说道这里,小鹏的眼泪唰唰的下来了。“庄老师,你别告诉我妈,她最近已经够烦了。”我敏感的意识到其中的话外之意,“怎么,是因为你爸妈?”小鹏本不想说,他母亲是个要面子的人,父亲有了婚外情,父母每天吵架,瞒得了外人,可怎么瞒得过朝夕相处的孩子。

家庭的问题,是最难处理的,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一个幸福家庭的分裂,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伤害。幸福健全的家庭是一个孩子得以阳光成长的“氧气”。小鹏请求我不要与母亲谈,可又不知如何化解心中的痛苦,于是有了以上的这些反常表现。我了解小鹏的母亲是个极爱孩子、对孩子寄予厚望的人。而小鹏说,父亲知道自己理亏,吵架基本是母亲气不过才引起的。深思熟虑之后,我建议小鹏,开诚布公的跟父母谈一谈,告诉父母他的困扰,提醒父母你是他们唯一的儿子,中考临近,问问他们是否还希望他考上理想的学校,如果可以,是否至少能为他排除干扰直到中考结束。同时我也提醒小鹏,大人的世界,也有许多无奈,学着去理解,去接受,他们还是爱你的。在人生旅途,不能因为有了些风雨,你就不能坚持自己的方向。

几天后,小鹏告诉我,昨晚跟父母谈过了,父母一时无话以对,小鹏在电脑前等到两点,母亲来到他房间里,告诉他,父母会全力以赴支持他中考,不会再因为他们的事,影响他的学习。而且,这几天他们关系好转了很多。趁热打铁,我告诉小鹏,也许会因此出现奇迹呢,因为这段时间,他们会和好,你会如愿以偿考上好学校,全家人还能跟以前一样和和睦睦。他很开心,学习的劲头明显提起来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直关注着这个孩子,在中考前,我特意委婉的提醒他母亲,多关心孩子的心态,多给他创造良好的温书迎考环境,家校的共同努力,塑造了教育的价值共同体,让小鹏有惊无险,考上了一中。

2、初二上

小刚,一个正直,上进,眼里容不得一粒沙的学生。一次课间休息,学生过来通知我,小刚和小林正在打架,我急急忙忙的赶到班上,正好看到两人一人手持一个大水杯,像拿手榴弹似的举着,正大眼瞪小眼,相持不下呢。其中一个杯子里水已经洒了一半,附近的桌面,地上湿漉漉的。我让他们放下手中的“武器”,为了不要影响别的同学上下一节课,请他们跟我到办公室冷静一下。小林倒是相对听话的去了办公室,而小刚,则气呼呼的跟我说,“老师,你让我自己冷静一下,等会儿我去办公室找你。”边说边紧握拳头在铁门上捶了十几下,坚硬的铁门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小窟窿,那是手关节大的。如果打在同学身上,会出现什么,情况堪忧。但基于我对他的了解,我说,你要冷静,等会来找我。趁这期间,我询问了围观的同学,起因很简单,几个同学开玩笑,分站班级四角围住一个同学,“小林,&*……@#”被戏弄的小林气愤之余,去追赶他们,可又追不上,于是把他们的书包扔在地上。扔小刚书包时,还在包上孩子气的踩了几脚。这时学生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说平常小刚是不会因为开玩笑发这么大的火的,本来他说毕竟错是他们几个引起的,小林扔书包就不用计较了。就是因为那几脚,恰好他这几天火气大,把自家的柜子也打烂了。还说,他们其实只是不会打起来的,还有我们会劝架呢。学生说的话有一定的可信度。小刚最近确实比以往暴躁了许多。在之前与他母亲的几次联系中,我觉得问题出在他们的母子关系紧张上,今天的事只是一次爆发。

不出意料,小刚留下后,很干脆地说今天是他错了,这事不会留下后遗症。小事为什么会发展成大事?如果没有及时阻止会产生什么后果?怎么保证不会留下后遗症?面对我连珠炮似的提问,他说,反正我这人说到做到,不像某人,从来不讲诚信。我知道,他说的是他母亲。母亲答应他买手机,第一次给了他一架二手机;第二次,说要等成绩考好了再说,第三次,说过春节,花销太大,没钱买。类似的例子他从小到大举了不少,随着控诉的深入,眼泪哗哗的下来了。

小刚不虚荣,并不是在意手机的好坏,在意的是母亲的态度。我站在中立的立场,为他分析,不虚荣,不用换手机,考好是你的分内事,不必换,春节,妈妈为你花七、八千买了单簧管,交了学费,花销是不小,应该体谅,问题就在母亲应当开诚布公的给你讲,相信你的选择。正如老师相信你的判断。

我和他母亲很好的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最后我们达成共识。这件事,站在各自立场,谁都没错,错在缺乏良好的沟通,缺在父亲长期不在家,母子缺少一个化解矛盾的桥梁。我建议母亲适当让步,主动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给儿子做出解释,相信孩子能做出好的抉择。如果面谈不好意思,书面的也行。鉴于小刚目前的情绪,父亲如果能百忙中抽空回来,为他们做调解,就更好了。教育心理学上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家庭中母子关系不协调,儿子更容易早恋。父女关系紧张,女生容易出现感情危机,这是正常的情感转移。小刚目前的情绪、行为都反映了这一点。小刚母亲正为小刚的早恋苗头担忧,听我说完,恍然大悟。在接下来的几周,我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及时加以疏导、鼓励,使此事妥善解决,小刚在期末学习上创造了历史最佳纪录,从年段八十几名,进到前十。达到学校与家庭的双赢效果。

案例反思

一、家校联系,以服务为宗旨。

在班主任、学生、父母的多元关系中,博弈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育的价值共同体――学生,以求达到学校与家庭的双赢效果。我们生活在这个不太完美的世界里,家庭不和、分居、离异而形成的问题层出不穷,多元化家庭结构的比例越来越大,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家庭是子女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家庭中的教育功能要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方,就很可能出现家庭教育功能的欠缺。因此,正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那样,不少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家庭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这使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极严峻的挑战。

代沟问题,当然责在双方,但作为父母,老师要多担待些。父母、老师都当过学生,自然有经验,学生没当过父母、老师,体会不同。方块字,“父”字俩眼倒竖,双腿横叉,而“子”字则低头屈膝,弓背驼腰,今天的父母、老师要还想这样的父子、师生关系,那是做梦。退一步可以海阔天空,适度的妥协,让步,宽容并不会对长者权威形成挑战,更多的是形成一种亲和力,亦可化百炼钢为绕指柔。学生们不怕我,在一些老师看来,有时甚至有些“放肆”,但必要时,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就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的命令。正如一个女生周记中说,庄老师对我们很亲切,可我们还是有点小怕哦。这是我理解他们、信任他们的同时,也获得了学生的认可。

“亲其师,则信其道也。”毕竟很多家长不是教育工作者,班主任作为成人世界通向儿童世界的全权代表,要有意识为家长和学生打通沟通渠道,排除双方的困扰。为了教育的价值共同体――学生,尽心尽力的同时,赢得的不仅是学生的爱戴,同时也是家长的尊重。

二、师生关系,以理解为前提。

1、塑班级共性,炫学生个性。

卓越源于梦想,你有梦,才能追。每学期我都送学生一句话。TobeNumberOneTrymyBest.奠定班级全体努力的方向。尽力而为,力争第一成为班级的共同口号。强调的是尽力而为,不管结果如何,因为第一只有一个。将来回首初中三年,才不会有遗憾。学习目标的口号化,可以让孩子们时时提醒自己,激励自己。“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细化了学习的态度。“天道酬勤”是勤奋的回报。“优秀其实是一种习惯”,让我能放心放手。言简意赅,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期盼,是理解的前提。

周记是心灵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写周围的,自己的、感动他人的故事,从中不断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通过过程性评价,给予每个学生同等的关注。把握时机,适当引导。不让外在的因素影响学生内在想法。如何把消极的思想从学生脑海里消除,取而代之一种积极上进的思想,在不断的寻找他们闪光点的过程中找到自我的位置,给予自信的力量,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2、读一本好书。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在课堂、班会课中,与学科衔接,推荐《美丽英语》、《弟子规》、《国家地理》等好书,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更重要的,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成绩。

3、多一句肯定。

案例写到这里,我回想起那封发自西安交通大学的信,信中附了一张照片,第一届学生小潼意气风发,站在交大门口。信中小潼告诉我,这是他毕业以来第一次给自己的老师写信。他说一直等到今天才觉得可以面对我,而不再有遗憾。当年,为了劝架,却变成了群殴。我请求学校不要给予他处分,“一个品性纯朴、诚挚待人的学生,我们应该相信他的解释,给他一个机会。”那一次小潼哭的很动情。一个中下的学生,为了一句肯定,付出的是六年的努力,这姗姗来迟的喜报也深深触动我的心灵,一句话的力量能走多远。

读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心得体会 第9篇

生命的价值――读《爱的教育之毅力》有感

浙省慈溪市逍林镇中心小学六(3)班罗佳琪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或许有人会说是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或许有人会说是成为身价百万的富翁;或许还有人会说是当一名身兼要职的大官。而当我读了《爱的教育――毅力》这篇文章后,我觉得生命价值的体现就在于不论环境如何恶劣,也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能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斯塔尔迪――一个对算数一窍不通、作文净是语法错误、连自己的父亲都说笨的孩子,却在期末取得了全班第二的好成绩。这其中的努力、艰难恐怕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他不论白天黑夜,也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甚至在往返学校的`路上他都抓紧时间拼命用功,以顽强的毅力,让所有看不起他的人都刮目相看。

人们往往在一帆风顺的时候越干越有劲,而一遇到困难、挫折,就沮丧、悲观,丧失前进的勇气。但是斯塔尔迪不管困难重重,也要挺身而出,这需要怎样始终不渝的意志啊!这使我想到了我国的一名弱智指挥――舟舟,他虽然是一名弱智儿童,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弱智而向命运低头。靠着对音乐的感觉,靠着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成为了残疾人艺术团一名著名的指挥家。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自己,我们有些同学在学习这条崎岖的小路上一碰到绊脚石,往往就没有勇气踢开,而且时常会一筹莫展。我有时也会陷入这种境地,觉得束手无策。

记得一次数学测试,我只得了八十几分,没有考出水平。看到别的同学因考得好而兴高采烈的样子,我背地里为自己叹息,甚至偷偷地流泪伤心,失去了前进的信心。想想斯塔尔迪,再对照自己,我真是羞愧得无地自容啊!

生活中也好,学习中也好,不可能总是平坦的大道,有时肯定会遇到悬崖峭壁,但只要以斯塔尔迪为榜样,时时刻刻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振作奋起,攀登科学的高峰!

读现代营销心理学的心得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TP39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08-0179-02

保险网络营销是保险企业的一种新型产品营销方式,是指保险企业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在线完成产品宣传、投保、理赔等全过程保险服务的销售行为。

网络营销因其所具有的优势正在成为保险企业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它将以一种全新的模式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观念、生活和工作。同时面对网络营销这种特殊的营销模式,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得更加复杂和微妙,并直接影响网络营销的效果和发展。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影响网络营销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网络消费者的需要与购买动机

1.1 网络消费者的需要

网络中的消费者,除了希望获得购买保险产品所产生的基本需求外,还基于以下一些新的需求:

(1)兴趣的满足。

人们选择上网,很大一部原因是兴趣使然,这种兴趣的产生,主要源于探索新鲜事务的内在驱动力。网络包含了各种知识和信息,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理沿着网络提供的线索不断深入查询,并且当人们通过网络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会产生-种满足感。这种源于探索与成功的兴趣会使消费者不由自主的选择网络这一媒体。

(2)聚集的需要。

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所以在人们的潜在意识里,都有着一种参与集体活动的需求。由于现代人工作繁忙,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很难找出共同的闲暇时间来进行集体活动,网络的出现则为人们设计了一个虚拟的社会,虽然在网上人们不能谋面,但网络毕竟为人们的虚拟聚集提供了可能,目前广受欢迎的实时通讯工具如QQ、MSN等,就因给孤独的网民交友聊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广受欢迎。

(3)交流的需要。

人们在聚集之后的主要目的就是交流,他们会提供自己的各种思想与见解,同时也希望能从他人那里获取自己想要的各种信息。网民的这种交流需要.即可能是不涉及任何经济利益的纯粹心理、思想的交流,也可能是希望通过沟通,获得某些经济利益,如商家或企业与消费者交流,达成一笔交易,满足某些利益需求。

1.2 保险网络消费的动机

(1)内在需要。

对于风险规避和获取安全保障的需求是投保者的最原始动机,自然也是消费者选择网上投保的最原始动机,当人们意识到风险无处不在时,就会想通过购买的保险的方式来转移和防范风险、补偿损失,另有一些投保人也会将保险当做一种重要储蓄和投资途径,但无论是那种消费者都会源于安全保障、储蓄、投资这些最基本的需要而选择购买保险。

(2)外在诱因。

消费者选择网上购买保险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动机:

一是情感动机,对于网上消费来说,网上购买保险比去代理人处投保或直接去保险公司投保更新鲜,更具有满意度。

二是理智动机,选择网上购买保险的人群,大多数是年轻人,并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他们具有一般消费者更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他们能在众多的保险产品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特别是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是用户可以更方便、快捷的获取企业和产品信息,极大的扩大了选择范围。同时,由于面对的是电脑屏幕,而没有代理人喋喋不休的宣传,使消费者能够在一种更轻松、更理性的心态下做出购买决策,这正好迎合了理性消费者的“货比三家”的谨慎购买心理。

三是偏好动机,一些消费者对于某些网站,图表广告、产品等具有特殊的偏好,因此成为某些企业网站包括某些保险企业在内的网页的忠实浏览者。

2 保险网上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

(1)主动消费。

保险知识在公众中的不断普及,保险市场中产品的日益丰富与多样化,使得消费者的投保主动性越来强。保险产品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对于某些消费者也属较大额支出,因此消费者在决定投保之前,通常会通过各种渠道主动搜集各家保险企业及产品信息。这些分析也许不够充分和准确,但却可以使消费者获得一定程度上的满足感,减少风险感,增强对于企业的产品的信心,消费者这种不断增强的主动性源于现代社会的不断增加的不确定性,和人们追求安全的天生欲望。

(2)投保方便性。

一部分消费者由于工作压力大,节奏快,很少有充分的剩余时间,为追求投保的时间成本,尽可能减少人力和费用的支出,同时也可以不受企业营业时间的限制,不受保险代理人的展业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消费者只要坐在家中,就可以通过点击鼠标来完成投保。

(3)尝新的心理需求。

对很多消费者来说,网上购物与网上冲浪、聊天、欣赏在线音乐一样,都是一种未曾体验过的新奇感受,因此,那些具有求新心理特征的消费者,为满足尝新的心理需求而选择网上投保。

3 网上购买保险的心理过程

(1)需求的诱发。

与传统投保方式相同,网上购买保险过程的起点也是需求的诱发,出于安全保障、储蓄、投资等需要。但在网络投保中,消费者同时受到来自于视觉和听觉的刺激,网络的特性使文字表述、图片数据显示、声音等更具有感染力,这些将会成为诱发消费者购买的直接动因。

(2)信息的搜集。

网络信息搜集的快捷与全面,是消费者选择网上投保的主要原因之一。较之传统模式,网上消费者不仅选择范围更广泛,并且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主动性。消费者可以广泛浏览各保险公司的网站和代理人的网页,充分了解各家企业的情况和产品的信息。

(3)比较选择。

传统消费投保模式下,投保人可以通过对保险公司或代理人的询问来比较评判产品的孰优孰劣,但在网络投保中,消费者对商品与服务的比较只能依赖于保险相关企业的描述,这种描述又多限于文字和图片方面。这种局限性使得保险企业通过网络销售的产品种类较少,保险企业提供的户品或服务描述,若不能通俗易懂并吸引人,可能很难赢得顾客,但若这种描述过分夸张至带有虚假的成分,待日后客户发现后则可能永久地失去顾客,因而判断这种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是留给消费者的一道难题。

(4)购买决策。

网上投保人的购买决策更具有理性,感性因素较少。因其在网上寻找商品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消费者有足够的时间来分析比较每个保险产品的费率、保障范围、保险责任,之后再作出购买决定,并且网络投保受其他消费者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小,更有利于消费者作出理智的决策。

(5)投保后评价。

网络空间中信息传递的速度是极快的,而广度更是无法衡量,消费者投保后好的体验若在网上反映,将使保险企业的形象得以很好的树立,但若消费者购后产生不满意感,他也很可能通过网络平台将这种不满意大范围的传播,这在广大网民心中会产生不良影响,打消很多其他的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4 保险网络营销的心理劣势

作为新兴营销方式,网络营销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就其本身特点和发展状况而言,它仍存在着一些心理上的不足:

(1)增加了购买成本。

所有保险相关企业在网上均表现为网址和虚拟环境,使消费者增加了鉴别、选择企业或产品的难度和时间等成本,保险产品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很多消费者还是很难只通过相关企业的网上宣传来了解并掌握全面详实的保险产品信息。

(2)对消费者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

基本素质是指消费者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保险产品的特点决定了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应该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以杜绝违反合同的故意行为,如欺骗、隐瞒、疏忽大意等,如果投保人没有较高的基本素质,则极易发生逆选择和道德风险,可以说网上投保是对人们基本素质的一种挑战。

(3)无法满足某些特定的心理需求。

网上购物只能替代部分人际互动关系,不可能满足消费者在这方面的个人社交动机。虚拟购买空间也无法使消费者因购物而受到注意和尊重,消费者无法以购物过程来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成就或支付能力。

(4)现阶段网上投保支付安全性、保密性没有保障。

对于网上保险能否保证保户个人的信息的隐私性以及支付的安全性等都格外重要,在线交易过程中涉及到的保险标的的风险状况等商业秘密,人身隐私和支付账户密码等信息,一旦泄漏后果不堪设想,而现有的技术还不能完满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另外,电子商务较常规交易手段的手续要复杂一些。

(5)消费者对于网上保险认知滞后。

消费者认识计算机网络与电子商务还有一个过程。认知的滞后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另一重大障碍。消费心理学中的“惠顾效应”显示,人们重复选择自已熟悉的行为和场景,从而形成习惯.而不断地尝试和不断地获得良好的反馈,则能使自已更多地重复这样的行为活动,但由于网络营销形成不久,购物者普遍缺乏足够的网上购物经验,同时,也缺少对这种购物行为的交付方式安全性的知识,或不了解这种商业支持系统的复杂性(技术的、投入与维护等)等问题,所以,个人的网上购物行为受到很大的限制。

读现代学校价值教育心得体会 第11篇

记得自己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人生在世,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容易满足现状,因为没有更高的理想;我们不敢面对未来,因为缺乏信心;我们未能突破,因为我们不善于思考,不会反思。只有全面的反思,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只要真正的认识了自己并付出了相应的行动,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反思自己应该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啊,的确是这样的。反思,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我们必须学会反思。读了《陶 行知现代教育文选》中的《每天四问》一文后,让我知道了现在还作为学生我应该努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将来成为一名教师时,努力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时时注意完善自己的人格,要做到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无论是将来成来老师的我,还是现在作为学生的我,我都要像陶行知先生写的那样,每天四问,在四问中不断反思,不断努力完善自己。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每天应该要问的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第一’。没有了身体,一切都完了!”是啊,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有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习,更好地工作,没有好的身体,什么都干不成,更不用说将来去教书育人了。我们生活当中就有很多教师因为工作疲劳或者身体不适,在孩子们面前没有精神,总是缺乏活力,这样也就会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相反,如果老师上课精神饱满很富有热情,本来对这堂课没有兴趣的孩子也会被她们所感染,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人们习惯于用“红烛”来比喻老师,照亮别人,燃烧自己。我更希望人们把教师比喻辛勤工作的园丁,因为我希望园 丁拥有强壮的体魄,这样才能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来。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先生说: 我们每天应该问的,是“自己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陶先生希望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学问,才能教书于人。而做一名有学问的教师是非常难的,这就希望老师要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使自己的课更有学问、更有深度;使自己的学生获得更大的收益。而我们这些将来的老师就更应该多看些有用的书了。这样也能为自己将来做一名好老师打下基础。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要给每位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源头活水。”是的,教师在教,在给予的前提是自己必须要有,有什么呢?要有丰富的知识。现在这个社会对于知识的更新特别的快,然后融合于生活和实践中传递给孩子最新、最精、最准的知识内容,让他们做一个跟的上时代的21世纪的孩子。而在教师眼皮地下就有一些爱问“为什么”的孩子们,所以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 奇心,老师必须要做到终身学习。

陶行知先生还认为“一”(专一)、“集”(搜集)、“钻”(深入)、“剖”(分析)、“韧”(坚韧)五字有助于我们学问的进步,我们做到了这五个字,“在做学问上一定有豁然贯通之日,于己于人 于社会都会有贡献。”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每天还应该问的,是“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这样问?因为工作的好坏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都是很大的。他主要从三大点入手:“站岗位”、“敏捷正确”和“做好为止”。

1.站岗位:意思是说教师要做好自己教师这一职务,守劳自己的岗位,在岗位上努力,把岗位的职务做的好,这是教师尽责任的第一 步。

2.敏捷正确:意思就是让教师在工作中速度要快而且要正确,不能出错。也就是说教师要有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水平,不要手忙脚乱,粗心大意。

3.做好为止:意思是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坚持到底,不 要三心二意。不能在遇到困难时就放弃,这样的话,我们就永远也不会成功的了。

而现在的我们就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学习,努力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生活方式。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最后,教师每天应该问的,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

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特别是我们这些将来教小学的老师,我们在那些可爱的小家伙眼里,我们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都是对的,也都是好的。所以,将来我们作为教师,在小学生面前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和言行举止。有时侯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动作,都会成为小同学们模仿的对象,并且在他们的行为中反射出来。因此,我们更应该每天自问道德有没有进步,从而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茁壮成长。

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我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我们应当把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要知道人最难认知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内心了,认知自己的内心,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这种勇气应该来自于我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当中,当我们决定要为自己所从事的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奋斗终生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坦然面对自己,我们就应当问问自己,是否已经做到“每天四问”相信我们将来的教育事业和我们将来的教 育水平,乃至人格修养都会在“每天四问”中得到进步和发展!

上一篇: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方法下一篇:xx年公司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