枷锁优美散文范文

2024-07-18

枷锁优美散文范文(精选14篇)

枷锁优美散文 第1篇

剪一段幸福时光,那里只有温暖和微笑,美好的画面如青春般刹那芳华,一闪即逝。支离破碎的片段和那一段幸福拼凑在一起,又成了一个不愿提起的曾经,果然,断章取义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手段。看够了人生的悲欢离合,看够了社会的肮脏与繁华,我多想挣脱掉冰冷的枷锁回归于大自然的怀抱。水泥钢筋架起来的鸟笼,不曾有我的一席之地,那或许是我倾尽一生都无法拥有的容身之所。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更向往自由,乘一匹骏马,浪迹天涯。

我注定是凡人,既而脱离不了世俗的洗礼,伤春悲秋的性格,注定使我做不到想象的那么潇洒自如。朋友说:“路过一段难以割舍的风景,离开时不要给自己增加一个包袱,应该学着去解脱。”解脱一词我至今都没能领悟其中的奥妙,所以我总是无法轻松的开始一段新的旅程,阴影完全占有了我所有的阳光,就这样我对什么都患得患失。别人对我一点好我都会受宠若惊,就算在经历一些抛弃或者被抛弃亦或者难言的伤害,遇到另一段风景我一如既往的倍加珍惜。

漆黑的夜我总是卷缩一团抵抗着孤独的侵吞,我一遍一遍的告诉自己,不是早已习惯了麻木了这样的生活吗?为何还有不甘,为何总是做无谓的挣扎。我试图改变着现状,因为我非常的厌恶自己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更讨厌心里明明怀揣着一个蓝色的梦,却老是给自己找无数的理由,挖无数的坑来阻挡自己前进的步伐。

其实我至今都不了解自己,看着镜子我就如看另外一个人,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只要看的过去的我都不会太计较。然而世界上更没有那么一个了解我的人,活到这份上算是可悲了吧!对于闺蜜我就那么一个,不过最近好像在渐行渐远中,对于感情更是一塌糊涂,我掌握不好方向,只能拼命的付出,欲擒故纵这四个字怎样都进不了我的字典。

我感觉颓废在我的心中蔓延着,它开始生根发芽,我每天用消极的心里给它当肥料,我那抵抗的意识早已荡然无存。我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萎靡不振,好像自从有了大把的时间供我调遣以后吧!只要是休息天,我就会眼睁睁的看着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我不会像以往拿着放大镜看时间,听着那滴答声也不会感叹人生短短数十载。

感慨了那么多我可笑的发现自己只不过才二十一岁,这么羡煞旁人的年龄我却用来给自己的内心建造牢房,我应该有很多的梦想有很多的憧憬才是,风花雪月、花前月下才适合这个年龄。我们都说喜欢简单的事,往往它会绕很多弯,我们都说开心点,往往都会把自己搞得很忧伤。

今夜突然从书桌的角落里找到很多年以前记下的点点滴滴,翻着破旧的笔记本,内心早没了当时的喜悦和激动,平静的没有丝毫涟漪。08年末也就是我十五岁的时候,夜独自一人前去上海参加新概念复赛,那时他说上海的冬天异常的干冷,但没有想象中的雪花纷飞。他拿了一等奖的奖杯,他说见到了张悦然,他说名人只不过是被光环包围的普通人罢了。我把夜视为心中偶像,他说他只是喜欢文字仅此而已,但是2014年的今天我看着他把写软文当成一种工作,我看着他接有关各种文字的活,就只为生计的枷锁,突然悲从心来。我忘记了上海是我梦想的代言词,我忘记了是因为夜我才找到文字这个述说窗口。

每一个新的起点都会是一个终点,忘记起点的艰辛就会忘记终点的失落。我们总是给自己上无数的枷锁,以至于没了自我。

枷锁优美散文 第2篇

“到来的时候,和洪水差不多,你想挡也挡不住”,也不知道谁说的,感觉好笑但又在理。

亿亿万万的人中,两个人很突然的相识,然后相知、相惜、相爱……竟然是那么甜蜜的事情!

或许你们可以爱着,并牵手一生,的过着以后的小日子;

或许你们只是一时的好奇,抑或寻求刺激,激*情过后,彼此转身,笑着或哭着说再见;

或许你们相爱,很爱很爱,但不能在一起,然后各自伤怀……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泰戈尔如是说。

相爱的两个人不能携手到老,的却是件很凄绝的事情,那种心痛,局外人一体会不到。

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着,就行了,不需要更多人懂得这份彻骨的,我为我的爱到自豪,纯真,不含杂质,就只是深深的爱着,沉沉的爱着!

或许过个十几年,我不再是现在的我:变得世俗,俗不可耐,贪恋尘世的一切身外之物。

但我仍然会记得这份让我,心痛、幸福、傻笑、肆意哭泣的青涩之恋,这份爱,让我,刻骨,而且,铭心

“假如不曾相遇,我们会如何?……”夜不成寐的时候,经常这么在心底问自己,

答案竟然那么多,那么繁复,至少我觉得:

不曾相遇,就不会相爱,就少了一段真实的回忆;

不曾相遇,就不会相爱,就不会知道,甚不足100公里的距离下,我们竟然那么想念另一头的人;

不曾相遇,就不会相爱,就不会有人,让我们这么牵心,牵挂到心疼,很疼很疼;

不曾相遇,就不会相爱,就不会知道,真切的爱着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感觉……

爱情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可以这么轻易的`肆虐我们的内心,即使心痛的难过,难过的要死。

后悔吗?——不!

值得吗?——值得!

为什么?——因为相爱,所以值得!因为爱着的人,值得为之这么心痛一阵。

会相爱多久?——活多久,爱多久!

……………………

这条路,走了这么久,才知道彼此都是固执的,固执的爱着,爱的固执

“活多久,爱多久!”这不是,只是爱的枷锁,心甘情愿自己套一上的枷锁,因为这枷锁

散文的语言优美性 第3篇

不同的文字组合反映不同的表象系统, 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在读散文的时候要体会文章的优美感, 捕捉表象。比如《故都的秋》中文章没有运用生僻华丽的词汇, 也没有拗口的句式。文章一开篇就说“北国的秋, 却特别的来得清, 来得静, 来得悲凉”, “清”“静”“悲凉”对故都秋的客观描述, 也显得作者的心境, 简洁而准确。又如读到故都的秋味的时候, 作者用了一个“尝”字精炼而含蓄的表现出作者对秋的情有独钟。在写到秋蝉的时候, 全段用了几个直接突出的悲凉的词——衰弱, 残, 啼, 嘶。这几个词给人就是一种声嘶力竭, 生命有盛到衰的凄惨之感。

本文在描写秋景的时候, 在细腻清新的叙写中充满了诗情画意, 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 琅琅上口。在描写庭院秋景时, 写到“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细数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长着几根稀稀疏疏的尖细且长的秋草”等等。这些词语很容易在读者潜意识里在脑海里形成一副秋景图。在这一段中“很高很高”“碧绿”“细数”“漏”“静对”“蓝朵”“稀稀疏疏”“尖细且长”这些词语十分的优美, 拥有内在的美。在这样的词语中品味一种优美, 一种静, 一种清, 还在清静中蕴含这凄凉和悲哀在里面。在描写到天空的时候, 作者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突出了环境的清幽。在牵牛花的颜色选取上, 也选取了蓝, 百, 紫黑和淡红的一些冷色调, 更符合文中的“清”“静”“凄凉”的基调。同时语言上也更准确和精炼了。

又如在写到秋槐落蕊的时候, 他写到“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 早晨起来, 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 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因为人不能听到花落的声音, 只能在清晨看到铺满地的花, 给人一种优雅的感受。“脚踏上去, 声音也没有”那是一种听觉上的感受, 只能感觉到安静, 而“气味也没有”更是一种绝对的安逸。最后只能通过“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来感知实物的存在。“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 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看起来既觉得细腻, 又觉得清闲,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 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现实生活让作者痛苦不堪, “落寞”正是他情感的体现, 也表现出来他的细腻, 微妙的难以名状的感情的真实写照。

又如“在灰沉沉的天底下, 忽而来一阵凉风, 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 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 天又晴了, 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这里有动有静, 有声有色, 变情变景字里行间渗透了秋的意味和秋的情调。

作者将苦涩的“品味”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神韵。他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观察和体验故都之秋, 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 都笼罩着一层奇异的主观色彩。例如写“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 “在破壁腰中, 静对着”蓝色的牵牛花, 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出美来。写“北国的槐树”的落蕊,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 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看起来既觉得细腻, 又觉得清闲,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这些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忧郁而优美的情怀, 恐怕只有郁达夫这样一个具有平民倾向又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读书人才能体验得到, 才能表现得细腻而深刻。最能表现情景一体的是“清”“静”“悲凉”的描述。“清”“静”, 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 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悲凉”, 则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与景物既有联系又无必然联系。总之, 本文情意浓厚, 以抒发内心感受为主, 写景并不像其他作家的散文名篇那样占有很多篇幅。

散文的语言是建构意象的基础, 也是作者思想感情表现的工具。 (《论散文》) 语言具有描绘形象、唤起读者形象联想的功能, 是因为语词所表现的概念是同有关的表象联系在一起的。作家应当掌握语言艺术的特点和技巧。从所反映的生活出发, 去寻求最恰当的语言。作家有深厚的生活底子, 对所写的人物有深刻的了解, 才能更好地驾驭语言。因而, 语言优美使散文在反映生活和表现感情上更有自由更生动, 也使散文作品洋溢着特殊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汪文顶:《怎样写散文》 (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年8月) [1]汪文顶:《怎样写散文》 (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年8月)

[2]张炳隅:《文学鉴赏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 [2]张炳隅:《文学鉴赏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2001年第一期至第六期)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2001年第一期至第六期)

[4]《语文月刊》 (期刊2001年第一期到第七期) [4]《语文月刊》 (期刊2001年第一期到第七期)

[5]王辽南:《散文的话语形态及其优化选择》[J];当代文坛;1995年04期[5]王辽南:《散文的话语形态及其优化选择》[J];当代文坛;1995年04期

[6]王聚敏:《再论“散文情感”——“大散文”情感批判》[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6]王聚敏:《再论“散文情感”——“大散文”情感批判》[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7]秦晋:《新散文现象和散文新观念》[J];文学评论;1993年01期[7]秦晋:《新散文现象和散文新观念》[J];文学评论;1993年01期

传递正能量的优美散文 第4篇

《散步》只有短短580字,写一家三代人在春天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故事情节非常简单:漫长的寒冬终于过去,迟来的春天终于到来,“我”劝母亲趁天气好多出去走走,母亲接受了“我”的劝告,于是初春的一天我们一家三代人一起到田野去散步,一路上高兴地欣赏春天的美景,其乐融融。难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我”的妻子背上年幼的儿子。就是这么一次平常的散步,谱就了一曲真善美的赞歌。短文不仅熔铸了浓浓的亲情,歌颂了生命的意义,而且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符合时代的要求,传递了正能量。文中几处叙述和描写感人至深,并且饱含哲理。

《散步》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揭示了生命延续的道理,而且也表现了家庭的“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而“和谐”正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重要内容。家庭和美,社会和谐,乃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之一。

《散步》的深刻意义还不仅于此。儒家经典《四书·大学》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古代先贤将这段话概括为“修齐治平”四字。可以说,文中的“我”,是“修身齐家”的榜样。他是一家的核心,是家中的顶梁柱,担负着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责任。由于有他,这个家才母慈子孝,夫妻和睦,小儿天真可爱,全家其乐融融。如果全社会人人都像他一样,何愁不国家大治,天下太平?

《散步》也是一篇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这主要表现在对景物的描写上:文章写一家人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踏青,必然要对初春田野的景色进行一定的描写。但文章对颇有诗情画意的景物的描写仅有寥寥几笔:“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着重的只是“随意铺着”的“新绿”和水田里不断冒出的水泡,并由此引发哲理性的思考:“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的确,生命是顽强的,但人的生命和植物的生命不同。植物的荣枯可以周而复始,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所写,“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人的生命却不能长生不老,也不能返老还童,所以作者将笔墨更多的用在生命的新老传承上。关于景物,作者还通过“我”的母亲的眼睛作过同样精炼的描写:“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分明就是一幅春天的画卷,明媚的春景愉悦着母亲,儿子的孝心温暖着母亲,无边的春色弥漫在祖孙三代的心中……。

打破枷锁拥抱幸福散文 第5篇

前段时间,无意间看到一则新闻。因为心疼,看完之后便是久久的沉默 。这则新闻讲的是一个初中女生,因为说错了一句话惹来一群学生的殴打。而打她的竟也是如她一般大的花季少女。记者调查后发现,这些女生的成长环境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来自于单亲家庭。在采访结束后的手记里,记者提到了原生家庭一词。所谓原生家庭是指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没有组成新的家庭。再回到新闻本身,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受了单亲家庭这种原生家庭的环境影响,这些花季少女或多或少的变得暴力、自私、敏感、脆弱。可凡事都有两面性,这个社会有太多的孩子出身于单亲家庭,也许,一开始他们会有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可是只要他们学会了分析父母婚姻中的问题,不愿意重蹈父母的覆辙,她(他)们一样会选择善良、单纯、乐观、坚强。其实,这种原生家庭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个朋友。

认识她三年了。三年前的她很敏感、很胆小、很多愁善感。作为朋友,曾无数次的开解她,希望她振作。可是那时的她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让任何人走进。她曾说"她害怕过年,害怕见到一家团圆的场景。害怕面对过往种种。曾经一次次的做着美梦,梦见自己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可一醒来却是一场空。有时候真希望这个梦一直做下去,不要醒……”人总是会成长的,总是要面对伤痛的,哪怕锥心刺骨。总之,有一天,她再也受不了自己的.负面情绪,觉得这些负面的情绪都是枷锁,束缚了她,让她觉得活得很累,终于,她勇敢的打破了枷锁。现在的她善良、乐观、积极,满满的正能量。

其实,命是父母给的,可人生路是自己走的。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是自己决定的。人生路上,原生家庭的负能量是枷锁,可一旦我们愿意打破枷锁,从中走出来,就一定能走出来,只是这个过程注定痛彻心扉,可唯有痛过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容易,才更加懂得拥抱来之不易的幸福。

哲理散文:抛开纸枷锁 第6篇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背负着一堆纸枷锁。我上大学的时候读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谈的是男人的使命。男人首先要是一个开拓者、冒险家,充满胆识和魄力;第二是士兵、很强壮的人,像施瓦辛格那样,保护弱者,主持公道;第三是技术专家、小到换灯泡,修保险丝,大到装电脑,修汽车,卷起袖子就能干;第四是提供面包的人,能挣钱养家;第五还得是上帝、救赎者,帮助他人脱离苦海。

这些纸枷锁一挣就开,但是许多人一辈子都不敢挣开。

和外国人相比,中国人的枷锁尤其多。人生在世,这些枷锁很难挣脱,但是活到一定年龄之后,就要想办法把它们尽可能地卸掉,否则永远得不到自由。在我认识的人中,纸枷锁相对少的人不多,张朝阳是其中一个。他从小喜欢挑战现有制度,用他自己的话讲,叫“浑不懔”。在卡拉OK,我们唱歌,他在一旁跳着自创的舞,极其投入,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高兴就行。

张朝阳活在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中,可以说是为当下的兴趣而活,这一个小时不知道下一个小时要做什么。如果我们偶然遇见,聊得高兴,他就会一直聊下去,其后的安排都依次顺延。也许有人会说,如果他不是这么成功,还能如此随性吗?也许不能。不过换个角度看,究竟是因为成功才随性,还是因为随性才成功,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在北京,我一些经济上很富有的朋友,希望跟我一起去纽约,看看那里的成功人士如何生活。

尚未成行,我先给他们讲了美国富商格兰的故事。格兰曾请我去他家度周末,那是位于纽约郊区的一座从洛克菲勒后人手中买下的庄园,有山川、湖泊、网球场,养着马、百年老龟和大块头的火鸡,一派宁静素朴的田园牧歌式景象。他为客人准备的独栋别墅温馨而舒适,古老的木头房子外有大片绿地和游泳池,空气里弥漫着青草香。他们追求自然,注重环保,不戴劳力士手表。兴致好的时候,他们会买几头牛,从阿根廷运过来,让它们在庄园里闲散地走一走,然后打电话呼朋引伴,“我们家的牛到了!”大家都来欣赏这道“移动的风景”。可惜我所接触到的.大部分新富起来的中国人,都还停留在对奢侈品顶礼膜拜的阶段,豪宅豪车,一掷千金。财富为他们带来了体面,同时套上了枷锁。我的一位老大哥是很有钱的商人,长期焦虑失眠,看见床就恐惧,后来只好去印度一所瑜伽学院学睡觉。为他送行时,我开玩笑说,如果你开悟了,决定留在那里不回来,别忘了把你的红木家具分我几件。英文中用婴儿般的睡眠形容一个人睡得香,折腾了半生事业,反而不如婴儿时期睡得好,这是人生的悖论。我见过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人,他们用钱买不到快乐。飞机、游艇、豪车、别墅、雪茄……不过如此。有一个经济学术语叫做边际效应,通俗的解释,就是吃第一块红烧肉时感觉特别香,再吃第二块第三块还行,吃到第五块就腻了。

自由是华丽的枷锁-情感散文 第7篇

和旬的风,从山谷飘荡而来,轻抚着大地,在田间草地顽皮的游荡。跳动着的金色麦絮为它打着节拍,陪着它嬉闹,一切都似乎平静而又安宁。

挣扎,狂啸,怒号似乎与这样的景色完全不相符合。然而那又怎样,景色永远都只是陪衬,内心才是主导,平静地外表又怎能看出那激扬澎湃的心潮。平静只不过是暴风雨的前夕,在积聚着无穷而又庞大的力量。

家养的鸽子是不幸的,表面翱翔天空的.自由是有了,可是在每个夜晚,还是要默默地回到主人家的笼子里。虽然没有困住鸽子的身体,可是却困住了它的心。它们永远都不能在天空肆无忌惮的驰翔,永远都不能在夜里任意栖息在一枝自己倾心的树枝上,享受属于森林夜晚独有的“安宁”,更不能在清晨被其他飞舞的小鸟的歌声惊醒,和它们一起愉快的舞蹈。。

在这个世上最痛苦的不是人的身体被束缚,得不到空间上的自由,而是思想被严严实实的包裹住,得不到心灵的自由。思想如果狭隘,那么你的周围都会变得狭窄,你的世界会愈来愈小,终究会将你压得喘不过气。

好像世界就喜欢开玩笑,越是不喜欢的事反倒越喜欢降临给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的,一直坚强的渴望着自由却从没有得到过真正的自由。

从一开始不知道为什么就那么想要自由,想要飞翔的蓝天,想要离开父母。所以不带有任何犹豫,我选择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上高中,三年从没流过一滴眼泪,别人总是喜欢反复的问那个不知道回答了多少遍的问题,“你想家吗?”。多少次我都是板着脸不改的回答,“我又不是其他的孩子,我不会想家”,头还是像往常一样趾高气扬的昂着,眼神投向侧面,带着点不屑。可是尽管离父母很远,但还是能感觉到父母在我身上无形的枷锁——无微不至关心与照顾,身体上我自由了,但是我的思想还是被禁锢着,没有自由。曾一度我以为是我走的不够远,离开父母的距离还不够,以致父母还能随时随地的知道我的生活。所以我再次狠心的,在志愿填报大学的时候义无返顾的首选川外大学,没有一丝的犹豫,我坚定我要离开家,我要离开父母的怀抱,自己去拥抱蓝天,迎着风自由自在的奔跑。

一天我却想通了,其实我错了,不是走的不够远,飞的不够高,也不是离父母的距离不够遥远,而是父母每时每刻都在关心你,从未改变,无论你走到哪里,这份爱又岂会因为距离而缩水,因为路程而打折。他们一都是最无私爱你的人。

村上村树曾说“人获得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难道就是从一个牢笼里巧妙地逃出来,其实只是置身于另一个更大的牢笼吗?”。

解脱猜疑的枷锁 第8篇

这是一出由猜疑心态导致的悲剧。猜疑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 常与卑鄙灵魂相伴。一个人一旦掉进猜疑的陷阱, 必定处处神经过敏, 事事捕风捉影, 对他人失去信任, 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 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 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现代生活中也有很多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 对自己使坏。有时我们自己也喜欢猜疑, 看到别人说笑, 便以为他们在议论自己, 心里就不痛快。喜欢猜疑的人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 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 他很可能琢磨半天, 努力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 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 也影响到人际关系。

猜疑的人通常过于敏感。敏感不一定是缺点, 对事物敏感的人往往有灵气, 有创造能力, 但如果过于敏感, 特别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 就需要想办法加以控制了。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当自己正想猜疑或已陷入猜疑时, 可暗示自己。如:“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我好。”“他们的行为是善意的, 并无恶意。”“是我多虑了, 我应该向他们表示感谢。”

2. 进行思维转移

即当自己胡思乱想、瞎猜疑时, 可转移思维去想其他美好的人或事物。

3. 坚持“责己严, 待人宽”的原则

猜疑心重的人, 大多对自己要求不高, 对别人倒多少有些苛求。如果对别人的要求不那么高, 就不会把别人的言行变化看得那么严重, 许多无端猜疑就从根本上失去了产生的基础。

4. 用理智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

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 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 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是戳穿之前, 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 会觉得他的猜疑顺理成章。此时, 冷静思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5. 学会使用“自我安慰法”

一个人在生活中, 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 与他人产生误会, 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不必太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 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 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6. 及时沟通, 解除疑惑

猜疑者生疑之后, 冷静地思索是很重要的, 但冷静思索后如果疑惑依然存在, 那就该通过适当方式, 同被疑者进行推心置腹的交心。若是误会, 可及时消除;若是看法不同, 通过谈心, 各自的想法为对方所了解, 也有好处;若真证实了猜疑并非空穴来风, 那么, 心平气和地讨论, 也有可能使事情解决在冲突发生之前。

大运河的优美篇首(散文) 第9篇

人对什么都有探求之心,泰山极顶,长城龙头,黄河源地,天涯海角都已去过,大运河之首却成为一个焦渴的期待,那是久违的故乡吗?

正是草枯地阔,木落山空时节,出京城好远了,又出了通州好远,天地越见舒朗,直到再不见一座建筑,完全一片野旷天低的景象。

有雪纷纷扬起,温度更显低落,情绪却昂扬起来。浑茫间走下一个斜坡,再拐个弯,就看见了粉墙黛瓦。是的,这里该有一些房舍,这里该是多么繁闹的去处,茶肆酒楼客栈官署都会有。一排高树挤出了一条通道,落叶发出苍然的声响,车辚马萧一般。尽头一堵巨石,石上有字,再看一个牌坊,上书:漕运码头。是了。急走几步,不顾鞋子踩进水洼,眼前已然出现一条气宇轩昂的大河。禁不住喊出了声,那声音,连自己都吃惊,似乎在村口见到了倚望的亲人。我呆愣着,这就是大运河?那个京杭大运河的北首?

许多河流的源头,都是细水浅溪,就像一部交响的序曲,而后才渐入高潮。只有大运河首来得这么突然,横江断河一般,置你于无准备的惊叹之中。

河首像个大口,万里旷风都顺到了这里。水面蒸腾着雾气,像河在呼吸。大运河,你老有千岁,同自然的河流相比,却仍是一条年轻的河。你那么平静,平静得只有轻波微澜,越是如此,越显端肃。你那么宽阔,比我想象的宽多了。看不清你流去的地方,那里已烟锁雾罩。

漕运码头空无一人,干净得像一个封面,打开去看,却是山重水复、雄浑壮阔、帆樯林立、舳舻相接。身背肩扛的急步,浑浊嘶哑的呼喊,昂扬长啸的骡马,低陷沉转的车轮,泪眼彷徨的送别,白发苍然的祈望。一条大船刚刚离港,一批船舶又小心靠岸。漕运发达时,仅从天津每年过来的漕船就有两万艘,更别说还有商船。

大运河,一个运字,让水的实用功能活泛起来。运河不仅输去一条通衢大道,还输去了大河的文明之波,广袤的土地变得丰沃,并催发了农耕经济向商旅经济的转变,码头带动着一个个集镇和城市迅速膨胀。水道的开通已使直沽寨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天津卫”。运河沿岸呢?淮阴、镇江、常州、无锡无不得益大运河的润泽,还有苏州、嘉兴、杭州呢。长江和运河交汇处的扬州,更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方。

700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看到运河的时候,不由得惊叹万分,并说:“值得赞美的,不完全在于这条运河把南北国土贯通起来,或者它的长度那么惊人,而在于它为沿岸许多城市的人民,造福无穷。”马可·波罗当时把浙江称为蛮子省,他没有想到,那个蛮子省,后来成了世人向往的人间天堂。

说起来,应该庆幸一次次从皇宫里发出的疏浚运河的圣谕,不仅是从隋文帝开始,在他之前早已有过,隋炀帝之后更是接续不断。那些声音越过道道森严壁垒的高墙,低徊于运河之上。

运河的挖掘和整治,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无从知道那些群体中的普通姓名,但不妨碍对他们深怀敬意。从一条沟渠的初始,到千里通畅的结果,无疑见证了人类构筑文明的艰苦进程。声声号子里,多少生命在蠕动,他们淌洒着汗水和血水,也淌洒着一个民族的苦难史奋争史,而最终,低沉的号子变成了水边清丽的歌声。

运河首先表现出了民族对自身环境的挑战,它是一种群体智慧和精神的结晶,是价值取向和生命观念的飞升。正是运河的穿引,中国东西走向的水系有了横向交流,运河身上汇通了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和海河的血脉。一个数字难掩心中的自豪,大运河比苏伊士运河长10倍,比巴拿马运河长20倍,世界上没有哪一条运河能与之比肩。

站立运河源首,想着她不同于其他河流的地方,她不跌宕,不凶猛,没有急流险滩、峡谷漩涡,她母亲般大气、淳厚、秀美、沉静。她比其他河流更善于接受和容纳,即使是很窄的河道,也能见到一支支首尾相接的船队往来穿梭,那种繁忙有序而无声,不会出现大惊小怪的声笛和躲闪。即使是目前,京杭运河也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我知道,北京的很多河流都归入了大运河,这条人工开挖的河首先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都城带来了好運,以至于不少帝王从这里一次次乘舟巡访。乾隆是在哪里下船的呢?“御舟早候运河滨,陆路行余水路循。一日之间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这是乾隆登舟时的心情。李白早从白帝城出发,乾隆从北京而去,同是烟花三月,到了扬州也相差千年。不过李白站在运河边说了:“齐功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乾隆的毎次出行都有收获,不是考察的收获,就是私访的收获,或是文思的收获。乾隆十次到泰山,六次下江南,借助大运河,他走得比历代任何一个皇帝都勤。

不能简单说这些帝王都是游山玩水,包括隋炀帝在内,他们还是要做些事情的。出行起码比坐在金銮殿听汇报强,比在位48年有25年躲在深宫不理国事的朱翊钧强。也许杨广修好了运河,一激动排场搞过了头,史上这种一激动的事情不算少,因而杨广挖运河的功劳被骂名掩盖。皮日休倒是给了个公道话:“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不过这样也好,提醒有些人做点事别忘乎所以。

大运河既已完成,就不是哪个人的了,而是整个中华甚至整个人类的。隋炀帝早已销声,乾隆帝也随波匿迹,那些叫不上名字的帝王更是淹没在浪沙之中。多少年后一声锤响,中国大运河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看见了燃灯塔,它高高矗立在大运河的北端。凭着“一支塔影”,顶风沐雨的船工就知道通州河首到了,心境立时开阔起来。

在燃灯寺的外面,见有从运河挖出的巨木,那从南方运来的宫廷用品,不知哪一次事件,使它们水下沉睡400年。塔前还遇一老者,81了,十分健谈,他说中学就在运河边上的,前面坐的同学是刘绍棠。立时想起那个善写河淖的通州人,运河水波托举出多少人物?可是灿若星辰了。

将目光放远,运河不远处,还有一个同样由人工修造的工程——万里长城。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线条,长城和运河的一撇一捺,构成中华版图上的“人”字。是的,那是历史最能代表人类活动的标志。现在看来,长城的一撇,更多地成了观赏物,而京杭大运河,却是有力又有益的一捺。一防一疏,总是后者被视为经验。想起河首所在通州的名字,这名字那么名副其实。古时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通州,通州有着“九重肘腋之上流,六国咽喉之雄镇”的美誉。一通而百通,不说其他,光一条运河就够了。

雪花弥漫。大运河,久久看着你的时候,就感觉你身上有一种宗教色彩,原以为你很难抵达,真到了跟前又似乎在虚幻中,是因为心中久存的景仰吗?

想有一段清闲时日,乘一叶扁舟,慢慢地漂,慢慢地体验运河所带给的感知与兴奋。而后望着燃灯塔,在通州源首靠岸。

责任编辑 黑 丰

立冬的优美散文 立冬散文 第10篇

雨总能让我有更多的沉静和思考。于是,喜欢雨也就再自然也不过了。喜欢不打伞,在雨中的漫步,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当然是细雨如丝的日子,滂沱大雨时淋湿了,那感冒就要来造访了。

今天的雨从昨天一直走来,下得那么的不急不缓。仿佛要将冬季的寒冷置于这丝丝的雨中,贯穿整个的季节。

这一路走来应该很艰难吧。从遥远的北方,长途跋涉的。雨可以走过漫漫长路,也可以从一个季节走入另一个季节,而有时候却无法从一个街区迈入另一个街区,只是在徘徊。如此的徘徊,也许雨季带来了某些人的问候,于是如邮差般,一家一户的,轻叩门环,将每一个只言片语都要带到。也许有的人家还烦劳她带回复,这样一来,雨也就只有慢慢等待了。然后带着温暖的问候到下一站,那里就将开始绵绵叙讲的雨天了。若是谁家的回复带着愤怒或犀利的言辞,那下一个街区等来的即是暴雨如织,或者是闪电雷鸣了。

徘徊忙碌了一天的雨,不知是否吧我的话给遗漏了,于是我投身雨中,在万千雨丝中找寻我的温暖。不得,只有返回陋室。守着小小的茶盘,煮上一壶水,泡一盏茶,在茶汤中寻找失落的记忆。

天凉了,所以泡了闽北水仙。

不记得怎样知道闽北水仙的,只是第一次看见这个名字就爱上了。想起西方神话中,那个溺水的少年,如水仙般洁白,悠远的淡淡愁绪。因此第一次到语茗轩,不问别的,只问水仙,恰好有。也因此和老板娘成了朋友。

起初并不知水仙是属于岩茶,也不谙何为岩韵。但是第一次喝过,就知道,这是我的茶了。

水沸了。汤杯,置茶。干茶置于杯中,乌黑粗壮的条索,沉重有声。这是好的水仙的第一特性。醒茶数秒,倒去茶汤。此刻的茶叶已经有所舒展,开始泡第一泡。茶汤倾出,随雾气袅袅的茶香立刻让人沉醉。业界有“醇不过水仙”的说法,果然如此。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出岩茶的这种甘甜。如善歌者随意中浅浅的吟唱,仿佛轻描淡写,却回味悠远。那种甘甜如这冬雨中的暖意一般,渐渐释放出。不细心体会的人,只是感受到了冬雨中的寒气,而非丝丝的暖意。

小口轻啜着滚烫的茶汤,两三盏茶汤喝罢,胃已然暖了。这下子,从里到外的暖意,真实而又有点儿奢侈了。暖,有时未必就一定艳阳高照,若是有心去寻,即便冷冷的冬雨中,你也可以寻着她的气息了。

生活仿若散文诗优美散文 第11篇

在一条尘土飞扬的路上,你步履匆匆,闭眼之间,一个肥硕的身躯乘车迎面而来。暗色的帽沿儿遮住她的脸,声音却如此清晰——哦,你歇班啊。微笑,老朋友式的举手回应。你知道她是这个镇里的邮递员,憨憨厚厚,淳淳朴朴,嗓门一响就是热情。像个邻家大姐般告诉你一个个好消息,她电话通知你稿费到了,她告诉你心仪的刊物来了。信使如斯,传递的岂止书信,人性中的美好在每一次电话里溢出来。熟识,没有利益纠葛,就这样的问候干净纯粹。

朋友从遥远的地方寄来茗茶,精美包装上的文字,让茶文化直抵心底。一排隽美的文字——心原本是一壶茶,包容百味,因吐纳而常新。你提着它,心里暖暖的,茶已非茶,人生的哲理在这吐纳之间被淋漓尽致地诠释。你想起“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蓦然懂了朋友以茶相赠的情谊,那些曾经的往事从远方飘来,你的步子也缓了下来。

你到楼下的时候,那个陌生的人啊,背着行囊,拖着行李箱正要离开。他或许要换另一个工地,或许要回到家乡去。那目光里有殷切的期待。你知道这座楼里,常有流动人口,这位大哥或许就是一位匆匆的过客。十米远的时候,你的眼睛透着友好,走近了,轻轻一句——回去啊!那位大哥露出酒窝腼腆地回答:回去。两个从不相识的.人,用最简单的话语表达着问候,多少个偶遇,多少个不经意间的眼神,善意在,一切都好。

从尘土飞扬的大路走来,一百多米的距离里,收到祝福,送出问候。遥远的朋友给你贴心的温暖,熟悉的邮递员给你热情的招呼,陌生人得到你兄弟般的关切。多好,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境遇里传递好心情,我们是自己,我们也是别人的环境。

你在楼梯上往家中走,一步步,一步步,一步步,被刚刚的经历感动。

你告诉自己好好活,慢慢活,因为——

秋雾优美散文 第12篇

秋天的晨雾最有个性。个性的底色是普通的乳白色,这就体现出她的纯洁,纯洁得连一点瑕疵也难以寻觅。有时候,她形成一片雾海,将大地遮得严严实实的。但是,她却让路边成行的小树,远处的村庄,浮在了雾海的上面。这时,你一定会将小树当成仙岛,将村庄当成仙山,自己也有了身临瑶池的感觉,觉得自己也飘然欲仙了。有时候,她又像一层薄纱,轻轻地覆盖在广袤的大地上,盈盈的,柔柔的,飘飘的,让你不忍心上前一步踩碎她对大地的呵护。有时候,她又悬挂在稻田的上空,给乡村的早晨绘上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美景。

秋雾虽然不能歌,但是善舞。轻轻的晨风,带给她的是一种觉醒、一种骚动、一种牵挂。有时,她随风起舞,变化着她的舞姿。有时,她踏碎了舞步,追随着轻风,以那迷人的身姿与你撞个满怀,热情地将你拥抱。我曾在这个秋雾的季节,到一个叫庙前的地方看戏。那天,天下着毛毛细雨,还涌动着薄雾,那简陋的戏台,就搭在几株古柳树傍,戏台下,就是从九华山潺潺而下的八都河,戏台上,唱着七仙女下凡的黄梅戏。细雨、秋雾、古柳、河水、仙女,给人的感觉就是分不清天上人间了。这样的情景和感觉,只有老天作合,才能遇到。

我喜欢秋雾的迷蒙,就像一首谁也看不懂的朦胧诗,更像一位得道老僧的偈语。那浓雾起时,漫天迷漫,让你不辨东西南北,让一切事物都披上了神秘的色彩,仿佛将人们带回那混沌初开的时代。在这混混沌沌中,人,似乎忘记了纷争和烦恼,忘记了失去和得到,人生的画卷,就像秋雾那样次第为你慢慢展开。

枷锁优美散文 第13篇

现在, 我担任两个班的语文课。这几年, 我尝试在这块试验田上播撒创新的汗水。现将我的尝试汇报如下:

一、以“大阅览”突破僵化的语文教材

我们开设了“大阅览”课。每周二上午四节课我便与学生一起到大阅览室去博览群书, 津津有味地阅读各类书籍。在这别开生面的特殊课堂上, 我成了地地道道的读者;学生读过后, 将他读过文章的体会心得写成读后感, 我每周批阅120篇读后感。尽管开课仅仅两年半, 但我已真切地感觉到他们的思想、情操、文化等诸多素质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参看《名人传记》, 真正营造了一个“平凡人关注成功人士”的开放式学习氛围, 使学生了解他们成功的经历、潜质及付出的艰辛。“中国第一打工皇帝”唐骏畅谈自己的成功史———怎么努力申请出国留学, 怎么打工, 怎么成为微软中国终身荣誉主席等。曾使学生们激情澎湃、崇拜不已;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退休感言———“无论是官方的、半官方的、还是群众性团体, 都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希望你们完全把我忘记!”, 使学生们佩服、留恋不已;宋氏三姐妹的传奇人生, 震撼着学生们的心, 使他们羡慕不已;至于《语文月刊》更是使学生受益匪浅;无论是历年真题还是模拟预测, 都恰如其分、准确、精当;无论是创新话题作文还是真题例文, 都是大众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学生作文还是老师“下水作文”, 都是时代交响的强音。关注、赞叹廉洁的领导人正在逐步取代对中国政治的批判;关注成功正在日益压倒追星的时髦;向往充实正在重新调整盲目的花里胡哨。总之, 这一切正在潜移默化地纠正着过去死背课本却不了解“窗外事”的误区, 使学生心系华夏, 胸怀五洲。

另外, 我们还选择了《智慧背囊》为悦读材料。让学生在短小精悍的故事中品出其中的味道, 课外独立完成。“乐趣的消失, 意味着阅读的终结”课下让学生根据“帮对”关系形成兴趣小组。并且, 要求学生把课内必读篇精读数遍, 以深入了解文章的主旨, 上课提问, 课下消化。

《海外文摘》领着我的学生们, 从质朴的中国文学走进“多彩的异域”, 从“最后的七月”里悲欢离合的家庭走进中国音乐神童在德国的花园式寄宿学校……学生们在感悟他人百味生活的同时, 也在编织着自己多彩的梦。“大阅览课”的最大作用, 在于开拓了学生的心胸和视野, 从而有利于陶冶高尚情操与理趣, 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毅力, 树立远大理想, 其作用是任何其他课程都无法取代的。

二、以观看多彩的栏目突破封闭的教学机制

我们的另一项改革就是开设“世界遗产在中国”课。每周一到周五晚7:10~7:30, 在坚持不断的欣赏和熏陶中, 虽然学生只是直观地通过感官来感知, 但我已真切地感觉到他们的思想、情操、文化等诸多素质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享受着我国璀璨的文化遗产。收看《新闻联播》, 加拿大总理哈珀访华成为中加的“破冰之旅”;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朝核问题的关注, 曾使学生们异常关注;意总理被伤事件、非洲难民, 震撼着学生们的心弦;我国领导人频频出访获得成功、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取得重要成果, 更振奋了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至于《今日说法》和《焦点访谈》更是振聋发聩;《开心辞典》与《非常6+1》等, 则让同学们热血沸腾。无论写真与打假, 都是社会瞩目的焦点;无论扬善与惩恶, 都是大众关注的热点;无论颂美与批丑, 都是时代交响的最强音。

三、主动发言胜于被动提问

高中学生对老师的提问真是“无动于衷”, 不怎么“感冒”。是不是长大后学生更缺乏主动性了?归根结底, 要归咎于狭隘、死板、功利性十足的应试教育。长期以来, “考试考什么, 教师教什么”的现象频频出现, 所以, 进行彻底的“新课改”, 要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彻底“大换血”。如此, 有时, 我在课堂气氛沉闷时, 给学生讲一个善于、勇于表现的名人例子, 以活跃气氛, 之后, 同学们很有感触, 想法颇多, 很快, 有些学生就不约而同地敢于发言了, 课堂上形成了争先恐后举手发言的热闹场面。每节由课代表统计课堂举手次数, 周末排出名次;下周一由老师当众公布成绩并作点评。

挣脱命运枷锁 第14篇

人生之路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说不定从什么时候起,厄运便降临到眼前,甚至由此而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1950年3月,黄大昌在家中小楼玩耍,不慎从近二米高的楼梯上摔下来,双腿严重跌伤,那年他年仅八岁,虽然经多方治疗,但并未治愈,终于在1956年夏天突发高烧后,再次发作而使双脚完全瘫痪,被迫从中学辍学。

俗话说祸不单行,福不双至。1958年,一场左的政治风暴席卷全国,也再一次沉重地打击了大昌一家,担任建筑设计师的父亲因已审查清楚的“历史问题”被捕入狱,母亲由于承受不住打击和迫于经济上的压力,猝发心脏病而去世,不久大昌的小弟也因贫病而夭折。大昌是长子,当时年仅16岁,未成年的兄弟姐妹五人仅靠出租父母留下的私房和变卖衣物勉强度日。然而厄运却并没有结束,1966年中国大地灾难年代开始,大昌一家的微薄房租也断绝了,因无经济来源,大昌被迫在街头摆起小摊维系生计,但由此也背上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名,被关押41天。

这一连串的打击不仅让黄大昌饱尝了肉体上的痛苦,同时也承受着精神上的折磨。然而他并未因此而失去生活的勇气,硬是凭着惊人的毅力,挺了过来。

大昌八岁时就学会下象棋,11岁获上海市徐汇区小学生象棋比赛第三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购得1958年《象棋》月刊第11、12期,方知象棋原来也有书刊。为了提高棋艺,他想多收集棋谱进行研究,但生计都成问题,哪还有钱购买棋书呢?怎么办,于是他就到处去抄写棋谱,甚至曾借别人的借书证,再以节省下来的生活费作车费前往离家约10里的上海图书馆抄书,而且常常是从上午抄写到关门,饿了就啃两口馒头。他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工作人员,不但没有指责大昌冒名顶替借书,反而热情地为他找座位、查书目。

大昌对获得的棋局都一一反复研究,天长日久,棋艺有了长足的进步。他20岁时,在一次用大棋盘挂出的象棋擂台赛上,打败了特级大师胡荣华的启蒙老师徐大庆;1982年,《新体育》杂志首次举办“棋局征解”活动,他只用一个小时就把五则排局全部解答正确而获奖;同年,《鹿城棋苑》杂志举办残局征答,这是一则非常深奥的车兵残局,他的答案比原作者的精练高明,结果名列第一。

不仅如此,为了与各地棋友交流、探讨,大昌先后自费刻印《桔中天地》四期、《隐秀斋》五期、全套四集《渊深海阔象棋谱》、《陶情逸趣》四集等油印棋刊,赠送给全国棋友。从1963年至1984年,他自费刻印各种象棋资料四十余种,计100多万字。另外还多次出资举办“当代象棋排局评选赛”活动,并对获奖者赠送奖品。大昌的这些活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对推动象棋排局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深得排局界的一致好评。

大昌1959年开始自学创作排局,从第一篇作品(《象棋》1960年第5期封面上的棋局测验)发表至今,他已在国内外三百多家报刊发表象棋棋局四千余篇。198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排局专集,此后《马炮争雄》、《象棋精妙排局谱》(一、二集)、《象棋实用残局精选》(一、二集)、《黄大昌最新象棋排局》等专著不断问世,计已出版十五种,还有三本也即将出版。他的作品是以排局为主,辅以实用残局,构图严谨、形式多样、着法巧妙、内容丰富,他的创作风格既全面又自成一家,如对马炮、马炮兵、车马、车马兵、车炮兵、车马炮的组合运用尤其精湛独到,是国内外首屈一指的高产象棋排局名家。1986年5月2日,美国旧金山《中报》对大昌的事迹首次作了介绍,题为“中华珍品有传人”,此后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国内外数十家报刊上也有专题报道。1991年作为中国残疾人自强代表,被中国残联选入《中国残疾名人辞典》,其业绩还被收录于《中国当代名人大典》

、《世界优秀人才大典》。1999年被评为上海市残疾人自强明星。

上一篇:《鹤冲天·黄金榜上》原文赏析下一篇:桂山镇综治维稳宣传月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