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网监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4-05-27

公安院校网监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精选6篇)

公安院校网监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1篇

摘要:公安院校特别强调专业课程理论和实战的结合,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针对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战部门对数据库技术的需求,对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并给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网络安全监察;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6-0168-03

基金项目:铁道警察学院教改项目(jy2012003)

作者简介:王战红(1979-),男,硕士,铁道警察学院公安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信息技术。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十分迅速,应用领域和需求日益增大。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都需要大量地应用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公安院校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以下简称“网监”)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它不仅是多门专业课(如数据恢复技术、计算机犯罪侦查、公安信息系统应用)的先修课程,而且其包含的内容频繁地应用在网络安全监察的实际工作中,如公安信息检索、电子数据取证、警务综合信息平台的使用与维护等。若要较好地完成上述工作,数据库技术为需掌握的必备知识。

本文针对网监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网监实战部门对数据库技术的主要需求,对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期能为公安院校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1主要问题

为了适应数据库系统的不断发展要求,铁道警察学院网监专业的数据库课程由原来的access数据库过渡到功能更强的sql server数据库,主要介绍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以“教”为主。数据库课程的内容主要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主,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缺乏互动。对于近似的基本概念,学生区分较难,如“数据”、“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等术语,需要“教”与“学”的多次互动才能掌握。

(2)课程各部分知识点难以有机结合。数据库技术包含数据管理、数据编程、安全管理、备份恢复等方面,这些技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联系非常密切。但就现有教材来讲,都存在章节内容联系松散,没有体现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思想,使教师在讲授过程有难度,学生学习有一定盲目性。

(3)实验教学缺乏实战性。对于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开发设计能力和增强实战能力为主,但目前仍是传统的实验方式,即验证性实验,设计型实验则基本没有,具备实战性的实验更是少之又少,导致未能通过实验课让学生对课程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认识,缺乏系统性。

除了上述问题外,还存在学生对数据库中使用命令行式sql语句有胆怯思想、学会熟练操作数据库软件所耗时间过长等问题。

2网监实战部门对数据库技术的需求

只有深入了解网监实战部门的相关技术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网监专业的每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应以“增强学生的网监业务知识和案件侦破技能”为中心,即教学内容实战化,数据库课程亦是如此。

通过调研相关市局网监支队、铁路公安局(处)网监科等实战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常常用到以下与数据库紧密联系的技术:

(1)数据模型及sql的数据定义技术。主要用于公安基础数据采集、构建公安信息专用数据库。

(2)表及其数据操作与查询技术。主要用于公安信息录入、检索、统计、数据比对、信息研判与信息挖掘、舆情分析监控及预警。

(3)数据库的添加、删除、修改、检索、连接技术。主要用于网站的设计与维护、数据导入和导出、公安业务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维护。

(4)数据库系统的并发控制及安全管理技术。主要用于电子数据备份和恢复、公安信息系统安全。

总之,数据库技术已成为网络安全监察业务工作中必备的核心技术之一。

3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针对上述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网监实战部门对数据库技术的具体需求,按照理论联系实际,以因材施教为指导思想,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改革。

3.1教学方法多样化

充分利用课堂、实验室、网络、路局等多种教学场所,丰富教学方法,构建多种“教”与“学”的互动路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表1所示。

3.2教学内容实战化

教学贴近实战是公安教育的基本方向。以实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求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贴近实战、指导实战”这一出发点,来确立网监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数据库技术是网监专业人员进行网络侦查和网上作战的基础课程。网络侦查和网上作战是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以各类信息资源为实体,依托一系列信息资源整合分析平台,通过各个数据库中数据的交叉碰撞比对,全部或部分地揭示蕴藏在各类信息资源内部的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规律特点和作案痕迹,从而发现破案线索的侦查方式。为此,数据库技术除了讲述原理性知识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加实战性的内容。

第一,扩充讲述网络侦查和网上作战涵盖的信息资源内容。目前,各公安类大专院校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公安信息资源系统实战内容不多。实际上,数据与信息资源联系紧密,从数字化信息系统应用的角度看,信息是数据库中能够为我们所利用的数据及关系,能够反映案件事实和行为人的行为轨迹。故应尽早给学生构建“数据”与“信息”的立体感,确立公安行业中信息即线索的概念。

信息资源内容包括公安部各个信息资源数据库系统、各地公安机关信息数据库系统、互联网搜索引擎、社会信息资源等,如图1所示。第二,增加与公安特色数据库设计联系密切的内容。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为了降低需求分析的成本,达到学生在网监工作中既是具体数据库设计者,又是数据库的使用者,在网监专业数据库课程中应增加与公安特色数据库设计联系密切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技术学习阶段就能熟悉部分公安特色数据库中表、记录、数据项等数据定义和数据处理。例如,可增加如下常用的公安特色数据库的设计内容:

①声纹、指纹、人像识别数据库;②刑事案件管理数据库;③监狱实时人员定位数据库;④犯罪心理测试数据库。

第三,实验、实训实战化。实验实战化主要是增加数据综合查询、真实案例推演、公安特色数据库构建等实验题目的设计和训练;实训实战化主要是增加到基层公安网监部门进行实地参观、模拟办案的环节,还可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使学生对网监工作有直观的认识。

第四,教材选用实战化。教材选用实战化是教学内容实战化的具体落实,包括所讲授的数据库技术、软件的及时更新,还有网监工作中所涉及的数据库技术、新的技战法、典型案例等。它们都要充实到所用教材中,这样才能保证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3成绩考核多元化

学生取得的课程成绩可以衡量教学改革的效果,但不能把问题解答结果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成绩考核方式。成绩的考核应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体现多元化的模式。即可采用“档案法”综合记录学生在课堂、实验室、实训场地、网络等多个学习场所的考核成绩,包括考勤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实训成绩、试卷成绩等。

4结论

数据库技术是对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和服务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对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与时俱进的任务,应紧跟数据库技术发展,结合网监工作实际应用需求,始终以教学改革促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才能抓住网监人才培养领域的特点,实现公安院校与基层实战部门的双赢。

公安院校网监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2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十分迅速, 应用领域和需求日益增大。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都需要大量地应用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技术是公安院校信息网络安全监察 (以下简称“网监”) 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它不仅是多门专业课 (如数据恢复技术、计算机犯罪侦查、公安信息系统应用) 的先修课程, 而且其包含的内容频繁地应用在网络安全监察的实际工作中, 如公安信息检索、电子数据取证、警务综合信息平台的使用与维护等。若要较好地完成上述工作, 数据库技术为需掌握的必备知识。

本文针对网监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网监实战部门对数据库技术的主要需求, 对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过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并给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以期能为公安院校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帮助。

1 主要问题

为了适应数据库系统的不断发展要求, 铁道警察学院网监专业的数据库课程由原来的Access数据库过渡到功能更强的SQL Server数据库, 主要介绍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 教学方法单一, 以“教”为主。数据库课程的内容主要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主,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缺乏互动。对于近似的基本概念, 学生区分较难, 如“数据”、“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等术语, 需要“教”与“学”的多次互动才能掌握。

(2) 课程各部分知识点难以有机结合。数据库技术包含数据管理、数据编程、安全管理、备份恢复等方面, 这些技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联系非常密切。但就现有教材来讲, 都存在章节内容联系松散, 没有体现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思想, 使教师在讲授过程有难度, 学生学习有一定盲目性。

(3) 实验教学缺乏实战性。对于数据库课程, 实验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开发设计能力和增强实战能力为主, 但目前仍是传统的实验方式, 即验证性实验, 设计型实验则基本没有, 具备实战性的实验更是少之又少, 导致未能通过实验课让学生对课程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缺乏系统性。

除了上述问题外, 还存在学生对数据库中使用命令行式SQL语句有胆怯思想、学会熟练操作数据库软件所耗时间过长等问题。

2 网监实战部门对数据库技术的需求

只有深入了解网监实战部门的相关技术需求, 才能有的放矢, 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网监专业的每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都应以“增强学生的网监业务知识和案件侦破技能”为中心, 即教学内容实战化, 数据库课程亦是如此。

通过调研相关市局网监支队、铁路公安局 (处) 网监科等实战部门, 在日常工作中, 常常用到以下与数据库紧密联系的技术:

(1) 数据模型及SQL的数据定义技术。主要用于公安基础数据采集、构建公安信息专用数据库。

(2) 表及其数据操作与查询技术。主要用于公安信息录入、检索、统计、数据比对、信息研判与信息挖掘、舆情分析监控及预警。

(3) 数据库的添加、删除、修改、检索、连接技术。主要用于网站的设计与维护、数据导入和导出、公安业务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维护。

(4) 数据库系统的并发控制及安全管理技术。主要用于电子数据备份和恢复、公安信息系统安全。

总之, 数据库技术已成为网络安全监察业务工作中必备的核心技术之一。

3 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针对上述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网监实战部门对数据库技术的具体需求, 按照理论联系实际, 以因材施教为指导思想,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改革。

3.1 教学方法多样化

充分利用课堂、实验室、网络、路局等多种教学场所, 丰富教学方法, 构建多种“教”与“学”的互动路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表1所示。

3.2 教学内容实战化

教学贴近实战是公安教育的基本方向。以实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要求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贴近实战、指导实战”这一出发点, 来确立网监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数据库技术是网监专业人员进行网络侦查和网上作战的基础课程。网络侦查和网上作战是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 以各类信息资源为实体, 依托一系列信息资源整合分析平台, 通过各个数据库中数据的交叉碰撞比对, 全部或部分地揭示蕴藏在各类信息资源内部的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规律特点和作案痕迹, 从而发现破案线索的侦查方式。为此, 数据库技术除了讲述原理性知识外, 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加实战性的内容。

第一, 扩充讲述网络侦查和网上作战涵盖的信息资源内容。目前, 各公安类大专院校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公安信息资源系统实战内容不多。实际上, 数据与信息资源联系紧密, 从数字化信息系统应用的角度看, 信息是数据库中能够为我们所利用的数据及关系, 能够反映案件事实和行为人的行为轨迹。故应尽早给学生构建“数据”与“信息”的立体感, 确立公安行业中信息即线索的概念。

信息资源内容包括公安部各个信息资源数据库系统、各地公安机关信息数据库系统、互联网搜索引擎、社会信息资源等, 如图1所示。

第二, 增加与公安特色数据库设计联系密切的内容。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 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 (包括数据与处理) 。为了降低需求分析的成本, 达到学生在网监工作中既是具体数据库设计者, 又是数据库的使用者, 在网监专业数据库课程中应增加与公安特色数据库设计联系密切的内容, 目的是使学生在技术学习阶段就能熟悉部分公安特色数据库中表、记录、数据项等数据定义和数据处理。例如, 可增加如下常用的公安特色数据库的设计内容: (1) 声纹、指纹、人像识别数据库; (2) 刑事案件管理数据库; (3) 监狱实时人员定位数据库; (4) 犯罪心理测试数据库。

第三, 实验、实训实战化。实验实战化主要是增加数据综合查询、真实案例推演、公安特色数据库构建等实验题目的设计和训练;实训实战化主要是增加到基层公安网监部门进行实地参观、模拟办案的环节, 还可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 使学生对网监工作有直观的认识。

第四, 教材选用实战化。教材选用实战化是教学内容实战化的具体落实, 包括所讲授的数据库技术、软件的及时更新, 还有网监工作中所涉及的数据库技术、新的技战法、典型案例等。它们都要充实到所用教材中, 这样才能保证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3 成绩考核多元化

学生取得的课程成绩可以衡量教学改革的效果, 但不能把问题解答结果作为唯一或最主要的成绩考核方式。成绩的考核应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体现多元化的模式。即可采用“档案法”综合记录学生在课堂、实验室、实训场地、网络等多个学习场所的考核成绩, 包括考勤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实训成绩、试卷成绩等。

4 结论

数据库技术是对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和服务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对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与时俱进的任务, 应紧跟数据库技术发展, 结合网监工作实际应用需求, 始终以教学改革促进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才能抓住网监人才培养领域的特点, 实现公安院校与基层实战部门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史伟奇, 周建华.公安院校网络安全监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12 (1) .

[2]黄艳芳, 王钢.网络侦查及网上作战方法新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11 (5) .

[3]黄丽萍, 周忠梅.浅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4) .

[4]黄志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数据库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 2011 (3) .

公安院校网监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3篇

关键词:公安院校;文件检验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18-01

公安刑事科学技术中的文件检验,即为根据文件检验学的相关理论以及方法,对犯罪案件中的文件物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到文件与犯罪嫌疑人以及案件事实之间关系的一种技术检验以及侦查手段[1]。在公安院校当中,文件检验课程也是是一门面向公安专业学生开设的非常重要的课程,其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公安院校文件检验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采用一检一样实习法, 缺乏一检多样实习法。

作为文件检验实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文件检验课程实习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公安院校还在运用一检一样的实习法,此方法即为将一份案件材料以及一份分供比对的样本发放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以及同一认定。尽管此方法对于学生与教师而言都比较方便、简单,然而在公安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大多数都是在公安基层工作,而且工作中对嫌疑对象进行侦查以及摸排过程中中面对的并非只是一检一样,而更多的是一检多样,这样就是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应对。

(二)采用单一的实训法,缺乏综合实训法。

目前在公安院校文件检验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在每个章节讲完之后就进行样本以及剪裁的同一认定训练,此单一的训练法并不能形成文件检验训练的完整体系。在文件检验过程中,每一个案件的侦破都需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要亲临案发现场,勘查提取物证。然后再进行案件分析,收集同一认定的样本。最后再实施同一认定。而单一的实训法缺乏实践操作中的两个环节,无法形成完整的实训体系。

(三)采用传统纸质画表比对法,缺乏现代教育技术法。

目前,我国的很多公安院校采用的是传统的文件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方法,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依旧是对照纸质的案例材料,以手工对特征比对表进行绘制,同时采用彩色笔对特征进行标示[2]。然而在实际司法鉴定工作当中已经广泛地应用了数据图像处理技术,这种现代化的技术更加快捷、准确,而学生所用的传统检验鉴定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二、公安院校文件检验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

(一)课堂内实践教学改革。

首先,公安院校的文件检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充分重视,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其次,要适当的增加设计型以及综合型的实训项目。而且要保证实验项目要开出率为百分之百,也就是较大幅度的压缩课程实验项目中的应用型以及验证型的实验项目,使其所占比重为实验项目的1/5到1/6,其他项目都设置为综合型以及设计型的实验项目,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二)课堂外实践教学改革。

为了充分适应不断变化的现代公安工作形势,文件检验教学也要加强公安实践,实现科研、教学以及办案的有机结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公安院校可以借助现有的刑事技术实验室,向司法局申请,创建学校物证鉴定中心,从而对外承接各类案件物证的鉴定工作。在承接案件的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对文件物证进行检验以及鉴定,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实践办案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开展科研活动,使得学生积累更多的实际办案经验。

(三) 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公安院校可以采用”分层、连续、递进“的实践教学方法,此方法即为根据文件检验课程计划的总体安排,把文件检验实践教学环节分成四个阶段,分别为验证实验阶段、模拟实验阶段、综合训练阶段以及毕业实习阶段,在不同阶段向学生提出不同的操作要求,而这些要求之间都具有紧密的关联,逐层递进的,这样学生的实践活动就可以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3]。

其次,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安教育领域也开始更加广泛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文件检验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技术。例如在文件检验鉴定中应用数据图像处理技术,可以避免传统纸质画表比对法的繁琐以及枯燥,而且更加准确、便捷。文件检验实际教学的全部实验模拟鉴定以及案例检验都可以在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室中进行,这样不仅形象直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降低了实验所需的耗材经费,具有很多优势。

三、结语

总而言之,检验技术是公安刑事科学技术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其对公安刑事案件的破获具有较大的意义,因此对文件检验技术的研究与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在公安院校文件检验课程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地钻研,加强教学改革,从而不断提高文件检验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使得学生的技术能力不断提高,进而为其未来从事司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震;公安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对文件检验教学工作的思考[J].辽宁警专学报,2012,02(01):28-29。

[2]王蓉.以实战需求为导向加强刑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06(10):68-70。

[3]高树辉.刑事科学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02):32-33。

作者简介:

公安院校网监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公安院校;射击;教学;模块

1.前言

我国的公安院校是一类性质较为特殊的高等教育机构,因为其培养对象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行政力量的人民警察。“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该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武力是其工作职能之一。

轻武器射击课是公安院校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射击教学和训练,让学员了解轻武器常识和简易射击原理,熟练掌握分解结合、验枪、装退子弹等基本操枪技术动作以及在不同距离、不同射击姿势、不同战术要求的条件下对不同目标射击的动作技能;并在准确射击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实战能力和使用武器信心的培养。通过射击教学,培养学生从事公安工作的优良道德品质和严谨的组织纪律作风,掌握实用的射击技能,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素质的公安实用人才。

2.模块构建的前提情境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实际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和经济性的特点。所谓“模块”,就是一个主题单元,是由具有较强内在联系的、具有共同主题的内容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将“模块”具体至课程改革,即是为了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通过整合相关内容而设计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关系。每一模块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要求和建议。

在我国的课程改革方案中,针对不同的科目,把“模块”视为教学内容的集合、教学时间的集合、学习目标的集合、教学资源的集合、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集合等多种模式。模块化教学在设计中也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自身的诸多特性,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实用射击课程的教学目标最终是使学员掌握实用的射击技能。该技能的掌握,是一种动作技能学习的过程。依据动作技能的分类,射击技能归为非连续性、开放性、精细的工具性动作技能,其主要借助于骨骼、肌肉与之相适应的神经过程实现,是通过练习和实践而逐步形成、巩固起来的。模块化教学就是要根据射击技能的这些特征进行设计、实施。

3.实用射击课程模块的构建

公安院校实用射击课程模块分为三个单元:基本理论单元、基础射击单元和实用射击单元。这三个单元按照由理论到实践,由基础到实用,由简单到复杂的递进层次和关系安排教学和考核内容。亦可称之为初阶单元、中阶单元、高阶单元。在每个单元中又分别有若干个二级教学单元,这些二级教学单元都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都具有不同的考核内容和标准,及组织实施的要求和方法(具体见下表)。

4.实用射击课程模块的优势

在现行的公安院校射击教学中,由于教学场馆、教学用具、教学时数、教师技能、领导意愿等方面的问题,教学还仅仅是停留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换言之,学员进行射击学习和训练的形式即为“摸过枪、打过枪”。待学员毕业之后,对于轻武器射击技能而言,他们所具有的无疑是一张“白纸”。即使公安院校的目标不是使学员拥有特警那样的本领,但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员与“掌握射击技能”的要求相距甚远,更无从谈起在日后工作中有能力、有信心地使用武器。为有效改变这种现状,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对公安院校的轻武器射击课程进行改革,其中“实用射击课程模块化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途径。

公安院校的射击课程一方面要使学生熟知常用轻武器的性能、射击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训练学生熟练使用武器,掌握射击动作、射击方法、战术运用等方面的技能。当学生经过一定课时的教学与训练,在基础射击考核合格的条件下,对学生进行不同距离、不同目标的射击训练。如对7米、15米、25米等不同距离上的目标的射击训练;对固定目标、移动目标的射击训练;对隐显目标、夜暗条件下目标的射击训练,对环形靶、人形靶等不同靶型的射击训练。通过教学与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武器有了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增强学生日后使用武器的信心,有助于消除恐惧心理。使学心生从心理与技能两个方面都能够在武器的使用上适应未来公安实战工作的要求。上述内容在模块的构建中均得到了体现。

归根结底,公安院校的射击课程重在培养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实用射击课程模块”的构建终究要依据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模块中无论是教学单元的划分,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考核科目的编排,无不遵从于动作技能形成的认知、联系、自动化三个阶段的划分。这有利于学员对于该技能的习得和获得。

5.模块实施存在的问题

实用射击课程模块的实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人力资源与物质条件两个方面。课程的教学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铁尚需自身硬”,这是首要条件,否则一切便无从谈起。所以学校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和满足模块化教学的需要。学校也应当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进修、培训,以增长才干,加快成才步伐。

射击课程不同于其他类的警体课程,因其危险性,所以对场馆要求较高。在教学训练中,射击课程需要一座功能完备的射击场馆,能够提供模块教学要点中所涉及的各种设备和条件。此外,为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保证足够种类和数量的训练用枪亦不可或缺。这些都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经费,这或许将牢牢制约实用射击课程模块的实施。

参考文献:

[1]警察轻武器射击教程[M].吴辉阳,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2]警察体育基础知识[M].公安部政治部,群众出版社,2003年

[3]实战基础训练教程[M].公安部政治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

[4]警察体育模块教学研究[M].王平,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10,75——78

公安院校网监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5篇

【关键词】公安院校 大学英语 选修课程

引言

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各个方面都逐步走向国际化,外国人签证证件、停留居留管理、外国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等涉外案(事)件的查处以及有关对外通报和交涉、开展国际警务交流和国际执法合作等警务工作都迫切需要英语专业人才,目前大部分公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还是沿袭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通用英语的听说读写课程,在公安院校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公安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现状

全国大部分公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都是以通用英语教学为主,以江苏警官学院为例,大学英语课程是该院公安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分四个学期教学,170课时,10个学分;第一至第三学期(为通用英语教学阶段)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含读写与听说课程),第一、二学期每周4节课,第三学期每周2节课;第四学期(即专用英语教学阶段)开设《警务英语》课程,每周2节课。这种课程设置,在沿袭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到了学生毕业后从事公安工作的需要,在警务英语教学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江苏警官学院是最早开展警务英语教学的院校之一,《警务英语》课程已经是公安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外语教研室编写了警务英语系列教材,目前已成为外研社《警务英语》全国统编教材主编单位,制作完成“人——机对话”检测软件,建立了警务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检测体系,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尽管如此,大学英语教学已经落后于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国内成熟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尚不能满足公安机关对学生在特定工作场景中英语语言能力的实际要求。

公安院校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界定

最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2014年12月)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由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 公安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相当于指南中的通用英语部分,即必修课;警务英语课程相当于指南中的专门用途英语部分,即限定选修课;以上两类课程是目前大部分公安院校都已经開设的课程,但目前我们还缺少的是任意选修课,即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如警务英语技能类课程、人文素养提升类课程和考试辅导类课程。事实证明,在公安院校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势在必行。

公安院校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是其大学英语必修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应该根据本校实际和各专业的特点设置更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接近警务实战的、学生可以更大程度参与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这类选修课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中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帮助学生了解国外警务研究与实践进展,培养学生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警务创新的能力。这类选修课的设置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尊重个体差异,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公安院校大学英语选修课作为其大学英语必修课有益的补充,可以全方位拓展学生在警察专业领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推动教学团队的成长。

公安院校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建设

当前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趋势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建设多样化的课程,在进行课程建设时既要改进各门学科的内容,着重反映新的社会形势和学术成就,又要考虑到各个学校学生的具体需求和个别差异。为了跟上这一趋势,公安院校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建设应该既能够反映当前公安工作理论实践的最新成就,又能够关注公安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英语学习兴趣,在综合以上两点的基础上,开发相应的课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大纲,选用权威教材或编写校本教材,建设公平完善的评估体系。目前公安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应实现以下目标:满足国家公安工作发展和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和警务英语应用能力,增强中外警务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着力培养学生在警察专业领域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切实推动公安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战化、应用化。

鉴于此目标,公安院校应该建设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具体包括:(一)警务英语技能类,包括《警务英语笔译(英译汉)》、《警务英语口译(汉译英)》、《警务新闻英语视听说》、《西方警学名著导读》、《警务英语写作》、《英美警务概览》等。开设这类课程,既是公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实需求,也是符合培养公安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全方位发展的要求。(二)人文素养提升类,包括《跨文化交际》、《中西警察文化对比》、《英美警察文化》、《英语电影赏析与法律英语》、《英美文学赏析》、《英语国家概况》等。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开设这类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警务语言背后的警务文化,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学习的深度。(三)考试辅导类,包括《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辅导》、《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辅导》、《托福考试辅导》、《雅思考试辅导》、《考研英语辅导》等。开设这类课程有助于帮助一部分有此方面需求的同学提高应试能力,顺利地获得他们想要得到的证书。

建设公安院校大学英语选修课程首先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需求制定相应的选修课程教学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中明确指出,“要培养能够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这为公安院校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要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警务英语应用能力为首要目标,通过创设真实的公安涉外执法情境,提升学生在实际公安工作中使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基本交流的能力、完成基本涉外管理工作的能力、处理涉外事件(案件) 能力、阅读国外相关业务资料的能力等。

其次需要根据既定的课程目标,选取或编写相关教材,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公安院校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教材不一定是现成的,文化素养提升類选修课程,如英美社会与文化、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欣赏,由于是比较成熟的课程,可以选取已经出版的现成教材,根据学校的课时安排对其内容筛选和加工。而警务英语技能类选修课程,如警务英语口语、警务英语视听说、警务英语写作、警务英语翻译及阅读等,教材需要进行校本开发,针对各公安院校自己的特色和各地公安工作对英语的实际需求,组织老师进行教材的编写,这样根据实际需求编写出来的教材使用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由于选修课程的课时安排一般都不会太多,所以在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教学方式上应该灵活多样,更多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网络教学方式和任务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完整的课程实施离不开课程的评估,对公安院校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评估也应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式,把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估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小测验、演讲、角色扮演、英语短剧表演、平时作业等,终结性评估方式包括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口试等。

结语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新形势下公安工作发展的需求,公安院校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在开设大学英语必修课程的同时,有必要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建立与大学英语必修课程相配套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为更好地建设大学英语选修课程,各公安院校应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潜力,多部门通力合作,教务部门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激发大学英语教师和英语水平高的公安专业课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支持和鼓励他们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和提高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扩大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2014年12月)(待出版).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辛铜川.关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选修课的研究与思考[J].外国语文,2013(3):138-141.

[4]刘震宇,徐玉萍.公安院校警务英语课程设置研究——基于社会需求和学习者需求的分析调查[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5(4):156-160.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江苏警官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我院英语教学改革“拓展英语模块”选修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5B01)的最终成果;本文为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公安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实践研究”(编号:2015JSJG471)的阶段性成果。

公安院校网监专业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第6篇

关键词:体质改革 教学模式 公安刑法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6月,中央政法委等11部委联合下发了《2008年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同年8月,公安部政治部下发了《关于制定公安院校招录体制改革试点专业培养方案的意见》,确定了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推行了人民警察招录体制改革,就是从地方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和部队退伍军人中通过统一的公务员考试招收人民警察,并在公安院校经过两年的培训后再统一上岗(这种模式招收的学生统称为“体改生”)。这种全新的培养模式,完全不同于公安院校以往通过高考招收高中毕业生进行培养的模式。毕竟,无论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对象等方面与公安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均有较大的差异。而这一点又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公安院校刑事法学课程的教学中。众所周知,公安民警作为执法者,必须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而这其中又以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刑事法学课程为主。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让这些学生系统地掌握刑事法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并能够在毕业后顺利应用于公安实践,同时又能够比较牢固地树立忠于法律的思维模式,值得每一个从事公安法学教育的人进行认真的思考。

二、公安“体改生”教学模式的特点

湖南警察学院是全国第二批招收公安“体改生”的院校,从2009年招收第一批“体改生”至今,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围绕着如何搞好公安“体改生”刑事法学课程的教学与考试工作,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笔者认为要搞好公安“体改生”刑事法学课程的教学工作,首先是要搞清楚公安“体改生”在教学上与以往公安院校培养的学生所存在的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同

与公安院校以往人才培养的目标相比,公安“体改生”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培养从事基层公安工作的民警。因此,在培养目的和要求上,注重的是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即通过两年的培养后,他们应该熟悉基层办案所需要的必备的刑事法律知识和技能,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上,更多的不是进行理论的讲授与分析,而是应当牢牢结合他们可能从事的具体工作,结合案例来讲授具体的应用与操作的方法。而这也意味着,理论的教学应该以适度、需要为原则,更多的是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对象差异明显

以往公安院校培养的对象都是通过高考统一招收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他们不论在年龄上、心理上,还是知识结构上均与公安“体改生”有着较大差异。从年龄上看,招收的“体改生”中,最大的27岁,最小的只有21岁。从知识结构、文化程度上看,“体改生”中既有硕士研究生,也有中专、高中毕业生,有的过去学习过法律知识,有的从来没有接触过法律知识,知识结构差异非常大。从社会身份上看,不少“体改生”已经结婚甚至生育有小孩,有的还在社会上从事过其他工作或者职业。这种年龄上的差异、知识结构上的差别、社会生活经历的不同,事实上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根据专业区分的不同来开展教学工作,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必须根据教学对象在年龄、知识结构设置社会经历的不同来安排教学。

(三)教学课时不同

刑事法学课程作为公安院校的专业基础课,在以往的教学中一直开设有比较多的课时,比如刑事诉讼法学课程一般开设60课时。但是在公安“体改生”教学中,相关课程的教学课时不仅被大幅度压缩,而且公安部明确要求要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课时。而这也就意味着在教学内容相比以往会有较大的调整,同时在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上也必须要以体现实践课程教学的要求。

三、公安“体改生”刑事法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内容

针对公安改制生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湖南警察学院法律系诉讼法教研室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于2009年申报了省级教改项目《公安院校刑事法学课程教学模式和考试方式改革研究》,并结合刑事法学课程的实际教学展开了应用研究,现将相关改革的内容总结如下,供大家商榷。

(一)改革教学内容

针对教学目的、要求和课时的不同,我们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以刑事诉讼法学课程为例,我们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清理,重点选择了与公安业务密切相关的内容,对一些过于理论化同时在学术上存在争议的内容进行了删减。在教学重点上选择了基层民警办案所必须掌握的刑事立案程序、侦查程序,刑事强制措施的运用等,同时在教学中始终突出“依法办案、严格执法”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守法意识,学会正确、准确运用法律知识办理案件。

(二)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了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

针对公安“体改生”在知识结构、年龄层次、社会经历的不同特点,我们强化了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教学中,我们一般要求学生事先对理论知识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讲授中选择以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开展分析讨论,并结合法律条文和理论由教师进行集中讲评,课后再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办案的法律文书。通过这样一种教学模式,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又重点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我们还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至少开展一次集中的模拟演练,并通过模拟演练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在考试方法上,在强化平时训练检查的同时,期末采取了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试改革方式

课程考试是检验学生平时所学的方式,为了全面检验学生所学的知识,从2009年开始,我们进行了考试改革的相关探索,将对学生的考核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平时成绩,重点考核学生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是否配合教师进行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以及课堂表现和参与模拟演练的情况;第二部分为开卷考试成绩,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文书写作与改错,来重点考查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第三部分为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刑事法学基础理论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四、公安“体改生”刑事法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取得的成绩与思考

一项改革的成功与否必须取决于长时间的实践,我们探索“体改生”刑事法学课程教学模式和考试方式改革是否成功,其最终也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因此,现在短时间内要来衡量我们所从事的这种教学改革的成败事实上还为时尚早,因此,我们现在所总结的成绩,也仅仅是在现阶段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可以在一定侧面反映出我们改革的一些效果: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高,学习效果明显

湖南警察学院2009年招收了“体改生”800余人,通过我们的追踪调查,其中具有法学学习背景的人数为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学生来校学习前没有接触过相关法律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我们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程度比较高。尤其是我们对其中的200余名部隊退伍的士官生进行了单项调查,士官生们反映,刑事法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远比他们想象得要容易接受和掌握。

(二)从考试成绩来看,2009级“体改生”期末考试总评优秀率达到了80%以上

并且学生普遍认为,这种考试考核方式,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出一个人的成绩和能力,改变了过去文科类课程“一张试卷,全靠死背”的局面。

(三)从2009级“体改生”参与暑假、寒假见习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基本都能针对公安实践,应用性强,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对司法实践的适应能力

应该说上述一些评价,虽然不能说明我们所从事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一定就是成功的,但是起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努力是有效果。当然,在取得上述一些阶段性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必须要进一步加以改进的一些地方。

1.因为“体改生”尚属于新生事物,我们目前研究、调查的对象还仅仅是2009级“体改生”800余名学生的情况,很难说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尚需要通过后续几届学生的进一步追踪调查,以及用人单位的追踪调查了解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

2.一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其实远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一种责任,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改革的效果。公安“体改生”由于个体差异比较大,对于我们从事教学研究的配合程度差异也比较大,这也导致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与研究的过程中难免对于一些特殊的对象与情况没有全面考虑到。

3.由于从事公安“体改生”刑事法学课程教学模式与考试改革研究的课题组成员自身能力及课题研究经费的限制,在一些问题上也难免存在疏漏。这都需要我们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总结,以期能够将这样一种改革进行下去,并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有效地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乔顺利.公安院校“体改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0,(3).

[2]陈立川.公安院校“体改生”素质教育内容解析[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0,(4).

[3]凌晓靖,蔡炎斌.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公安专科院校师资培养的思考[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

上一篇:固定资产转让合同范本下一篇:开发预付款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