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本

2024-06-16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本(精选9篇)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本 第1篇

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 小组 学号

姓名

成绩 日期

【课程名称】护理伦理学

【实验项目】护理人员的伦理道德规范 【实验类型】综合型实验 【实验内容】

1.实验课前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查找相关资料,组织一次有关安乐死的辩论赛,正方辩题为“安乐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反方辩题为“安乐死不符合伦理道德规范”。

2.实践活动

(1)每组推选出参辩选手,由正、反方辩手各4位进行辩论。学生代表及教师在辩论赛结束后对辩手的表现进行评价。

(2)组织观看视频影片《实习医生格蕾第一季第一集》和《实习医生格蕾第一季第九集》。

3.拓展讨论 由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上述活动情况及观看的视频影片,结合教材知识进行讨论,并回答如下问题:

(1)视频影片中,有哪一段体现了尊重自主原则?为什么?(2)视频影片中,有哪一段体现了不伤害原则?为什么?(3)视频影片中,有哪一段体现了有利原则?为什么?(4)视频影片中,有哪一段体现了公正原则?为什么? 【实验结果】

1.参与或观看此次辩论赛的心得体会(加深对安乐死伦理意义的理解)2.视频影片中拓展讨论题的回答如下:

(1)

(2)(3)(4)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本 第2篇

【学习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铜、银、锌、镉、汞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技能目标:掌握Cu+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正确使用汞;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

一 课时安排:3课时

二 实验要点:1、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2、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3、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重点、难点】

Cu+ Cu2+及Hg22+ Hg2+相互转化条件;

这些元素的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及配位性。

【教学方法】实验指导、演示、启发

【实验指导】

一、铜、银、锌、镉、汞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1、铜、锌、镉

操作:0.5mL 0.2 mol·L-1MSO4→2 mol·L-1NaOH→↓ →2 mol·L-1H2SO4; ↓→2 mol·L-1 NaOH

指导:

离子

Cu2+实验现象 H2SO4NaOH

溶 解释及原理 Cu2+ +OH-=Cu(OH)2↓ Cu(OH)2+2H+=Cu2++2H2O Cu(OH)2++OH-=[Cu(OH)4]2-

Zn2+ +OH-=Zn(OH)2↓方程式同上

溶 溶 浅蓝↓ 溶 Zn2+

Cd2+

结论 白↓ 白↓ 溶 不溶 Cd2+ +OH-=Cd(OH)2↓ Zn(OH)2、Cu(OH)2具有两性,以碱性为主,能溶于浓的强碱中生成四羟基合M(Ⅱ)酸根配离子。

Cd(OH)2碱性比Zn(OH)2强,仅能缓慢溶于热浓强碱。

2、银、汞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0.5 mL 0.1 mol·L-1 AgNO3 →2 mol·L-1NaOH→→↓+ 2 mol·L-1HNO3(2 mol·L-1 NH3·H2O)

:0.5 mL 0.2 mol·L-1 Hg(NO3)2 → 2 mol·L-1NaOH→→↓+ 2 mol·L-1HNO3(40% NaOH) 指导:

离子 实验现象 解释及原理Ag

+

Ag2O褐↓

HNO3溶 溶 无色

氨水 溶 NaOH 不溶

Ag2O+ 4NH3 + H2O =2Ag(NH3)2+ +2OH

HgO + 2H+=Hg2+ +H2O

-

Hg

2+

HgO 黄↓

结论

AgOH、Hg(OH)2沉淀极不稳定,脱水生成成碱性的Ag2O、HgO。

二、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0.5 mL 0.2 mol·L-1 ZnSO4、CdSO4、Hg(NO3)2→1 mol·L-1Na2S→(浓HCl、王水)。 指导:

离子 Zn2+Cd2+Hg2+结论

结论

溶解性

硫化物 CuS Ag2S ZnS CdS HgS

颜色

黑 黑 白 黄 黑

稀HCl 不溶 溶 溶 溶 不溶

浓HCl 不溶 溶 溶 溶 不溶

浓HNO3 溶(△)溶 溶 溶 不溶

王水

K

sp

-5

→↓→2 mol·L-1HCl

实验现象

溶解性稀ZnS白↓ 溶 CdS黄↓ 溶 HgS黑↓ 不溶

HCl浓溶 溶 不溶

王水溶 溶 溶

-

解释及原理

M2+ + S2=MS↓ MS + H+ = M2+ + H2S

臭↑(H2S),CuS、CdS易溶于酸,最难溶的是HgS,须用王水溶解。

溶×10溶 溶

2×106×10

-49-36-28

溶×10溶

2×10

-52

三、铜、银、锌、汞的配合物

1、氨配和物的生成

操作::0.5 mL 0.2 mol·L-1 CuSO4、AgNO3、ZnSO4、Hg(NO3)2 →2mol·L-1氨水→2mol·L-1氨水。

注意:

离子 Cu2+

氨水 ↓浅蓝

过量

-

解释及方程式

Cu2++2OH=Cu(OH)2↓

2+

Cu(OH) 2 + 4NH3=Cu(NH3)4+2OH

-

2、汞合物和应 内容

Ag+Zn2+Hg2+结论 操作

Ag2O↓褐

溶Ag(NH3)2+溶

Zn(NH3)42+无色不溶

Ag2O+ 4NH3 + H2O =2Ag(NH3)2+ +2OHZn2++2OH=Zn(OH)2↓

-

-

↓白 ↓白

Zn(OH)2 + 4NH3=Zn(NH3)42+ +2OH

-

Cu2+ 、Ag+、Zn2+可生成氨配合物。Hg2+ Hg22+与氨会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氨基硝酸汞(或氨基氯化汞),所以它们不形成氨基配合物。

现象 橙红↓

解释

Hg2++2I=HgI2↓

-

的配

生成用

0.5 mL 0.2 mol·L-1 Hg(NO3)2 →0.2mol·L-1KI →↓→KI固体至↓溶解 → 40% KOH→ 氨水 (可用于鉴定NH4+) 结论

↓溶2+2KI=K2[HgI4](无色)

碘 配 合 物

红棕↓

a) K2[HgI4]与KOH混合溶液(奈斯勒试剂)可用于鉴出微量的NH4+。 b) 在HCl下可溶解HgS:

5d 0.2mol·L-1Hg(NO3)2 →0.1mol·L-1KSCN

-

白↓2++2SCN=Hg (SCN) 2↓ ↓溶2++4SCN=Hg (SCN) 42

-

-

-

白↓→KSCN

→ ZnSO4(可用于鉴定Zn2+)

SCN 配 合 物

结论

白↓2++Hg (SCN) 42=Zn[Hg (SCN) 4]↓

) (反应速度相当缓慢,如有Zn2+存在时,Co2+与试剂的反应加快。

四、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内容操作 现象解释

0.5 mL 0.2 mol·L-1 CuSO4→过量

6 mol·L-1 NaOH→

→1mL 10%葡

Cu2O

萄糖溶液△→↓→两份 (黄↓→红↓)

2 mol·LH2SO4 →静置→△ 1mL浓氨水→静

-1

浅蓝↓ ↓溶

红↓溶解,有红色固体Cu↓溶,深蓝色

Cu2+ +OH-=Cu(OH)2

Cu(OH)2

+OH-=[Cu(OH)

4]2-2 [Cu(OH)4]2- + C6H12O6= Cu2O↓+ C6H12O7 +4OH-+2H2O

被O2氧化成Cu(Ⅱ)

c)

10 mL 0.5 mol·L-1 CuCl2→3mLHCl浓 、Cu屑→△至绿色

消失→几滴+10 mL H2O→如有白↓→全部倾入100mLH2O,洗涤至无蓝色。

CuCl

3mL浓氨水

白↓分两份

3mLHCl浓

[指导]:

↓溶解

↓溶解

CuCl + 2NH3=Cu(NH3)2+ + Cl

-

银镜反应

3、CuI的生成和性质

操作

现象

-

解释及方程式

2Cu2+ +4I=2CuI↓+I2

0.5 mL 0.2 mol·L-1 CuSO4 →0.2 棕黄色 mol·L-1 KI → 棕黄色

白色↓ →0.5 mol·L-1 Na2S2O3

4、汞(Ⅱ)和汞(Ⅰ)的转化

操作

1、Hg2+的氧化性 0.2 mol·L-1 Hg(NO3)2 →0.2 mol·L-1SnCl2

(由适量→过量)

2S2O32+I2=S4O62+2 I(碘量法测定Cu2+的基础)

-

-

-

现象

适量: 白色↓ 过量: 灰黑↓

解释及方程式

Sn4+量少

-

Hg2+ + Sn2++4Cl= Hg2Cl2↓白色+SnCl62- Sn4+量多

Hg2Cl2+Sn2++4Cl= 2Hg↓黑色+ SnCl62--

2、Hg2+转化为Hg22+ 0.2 mol·L-1

Hg2+→1滴金属汞 金属汞溶解2+ + Hg=Hg22+

白色↓22+ +2Cl=Hg2Cl2↓白色-清夜→0.2 mol·L-1NaCl

清夜→0.2 mol·L-1NH3·H2O

灰色↓ Hg22++2NH3+NO3-=[ NH2 Hg] NO3↓+2Hg↓+NH4+

[问题讨论]

1、使用汞应注意什么?为什么要用水封存?

1、选用什么试剂溶解?

物质2 2试剂 稀HCl 热稀HNO3AgI 氨水2S2O3

4、区别:Hg(NO3)2 、Hg2(NO3)2、AgNO3

物质3)2 Hg2(NO3)2

AgNO3

黄色↓

先产生白色↓后溶解KI液

三本院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第3篇

一、师资方面

对于三本院校来说, 最突出的问题是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队伍年轻化, 职称层次偏低。面对这样的困难, 本实验室采取以下措施:

1. 以老帮新。

新教师均由有经验的老教授带领, 实行一对一帮扶, 针对性全程辅导, 直至能够胜任自己的主管任务。如果新教师在教学及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 必须及时请教老教授, 并通过教研组讨论的方式解决。

2. 理论联系实验。

化学理论课教师均由实验技术人员做起, 这对于化学这样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重要, 所有教师既教授化学理论课又讲授实验课, 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用前沿的理论指导实验, 使实验课更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实验的研究, 可以更好地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达到理论知识和实验的高度统一, 使学生学习起来目标明确。

3. 将目标管理应用在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管理中[2,3]。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是指高校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中所用到的一切物质、信息和能量的总称, 包括实验药品、耗材、人力等。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实验技术人员对资源的管理来实现的, 因此, 必须以人为本, 以成果为标准, 以目标为导向, 以达到最佳效果。实施目标管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有很大帮助:第一, 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 实验技术人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以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第二, 实验技术人员对教学资源的管理由无序变为有序, 由无目标变为有目标, 提高了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 管理工作的定量化, 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管理的有效性。总之, 体系的完善离不开有效管理, 加强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目标管理是现代化学教育发展和新世纪化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实验内容

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教研组所有教师集思广益, 精心选取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通过基础性实验的训练, 学生们熟悉了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手段, 并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谨记心中;综合性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养成了独立的实验能力, 培养了广阔的创新思维;探索性实验不仅启迪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放性实验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三、小班授课

小班授课即小规模的班级设置。为了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更好的互动, 我们实施12至16人的小班教学。小班授课对化学实验教学有诸多益处:第一, 教师可以因材施教, 针对性辅导每一位学生, 学生的优缺点无处藏身, 换句话说, 即使有的学生想走神做别的, 在教师的严格监督下, 也不敢轻举妄动了;第二, 对于有限的课堂时间, 由于学生人数较少, 教师平均到每位学生的时间较多, 这对于实践性的课程非常重要;第三, 教师易控制课堂效果, 引导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第四, 师生关系融洽, 小班教学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互相了解的机会,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仅是传统的师生关系, 更是知心朋友关系, 也是亲人关系。

四、成绩评定

传统的实验成绩评价体系 (实验报告成绩占70%+平时表现成绩占30%) 注重实验报告的结果, 而对于实验过程不够重视, 导致一些学生忽略课上实验情况, 一心只想如何更好地写报告得高分。为了将化学实验成绩评价体系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过程中, 并且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提高情况及科研素质情况, 使成绩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我们打破传统做法, 制定了一套相对公平的新体系。

本教研室制定的化学实验成绩评价体系如下———实验报告成绩占50%+平时表现成绩占50%。首先, 为了让学生们积极认真地做实验, 我们将平时成绩提高到了50%, 其中包括三部分———实验过程表现30%、值日情况10%和预习报告10%, 这样教师可以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情况。而且学生每节课都可以看到自己当时的表现成绩, 找到优点和不足, 并及时改进, 做到“学有所得”, 当然, 这也是小班授课的好处, 人数少了, 教师才有精力做到照顾每一位学生。其次, 实验报告是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的总结, 每次做完实验, 每位学生要用1至2小时写实验报告。对于实验报告的批改, 我们有一套严格的评分标准, 为了做到相对公平, 评分标准细化到每个实验的各个环节。

五、教学目标

化学实验课, 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加之对环境的影响, 我们在开课之前, 就设立了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 做到“整洁清新、团结和谐、认真严谨、探所求实”。

1.“安全环保”。

众所周知,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 既造福了人类, 又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为了减少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师生把绿色化学的理念贯穿于实验课的始终。

2.“整洁清新、团结和谐”。

化学实验课上用到的试剂较多, 其中很多是几人共用的, 很容易造成试剂污染和试剂乱放现象, 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为了达到“整洁清新”的目的, 遇到有较多试剂的实验, 本教研室采取试剂ID化管理, 固定每种试剂的位置并在药品架上贴上相应的标签, 并提供所有试剂的位置索引, 以便学生能顺利找到需要的试剂, 并且要求学生用完试剂后立即还原, 以免影响其他学生;合作性实验培养了学生“团结和谐”的良好素养。

3.“认真严谨、探所求实”。

陶行知先生有句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求真务实这方面, 本教研室所有教师都以身作则。为了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 在学生开课之前, 所有教师必须亲自预做该实验, 来检验试剂和设备的可靠性, 并获得相对科学的实验结果 (我们将所有教师的数据进行系统处理后得到的结果, 作为评价学生实验数据的依据) 。在大学生的实验课中, 编造数据和抄袭报告的现象并不罕见, 为了督促学生做到实事求是, 教师要事先留下每位学生的数据, 并进行处理得出结果, 再结合教师的数据结果, 去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 这样大大减少了学生篡改数据的机会。

综上所述, 我们从师资、实验内容、小班授课的特点、实验成绩评定及教学目标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索, 形成了一套适合三本学生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是一门复杂、烦琐的艺术, 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继龙, 蔡晓群.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8, (4) :50-52.

[2]郑思宁.目标管理在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11, 27 (3) :38-40.

谈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生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45-02

实验教学,对于教师不仅在于完成实验,更重要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创设直观与趣味的情景,在揭示科学对称、统一、变化与和谐之美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打开科学殿堂的大门,去挖掘改造自然的知识宝藏。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这就是新课标的理念,是新的教学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应该是出色的导演、激励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者,更不是一个提供现成结论的人。

一、关注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训练,体验探究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比如在初中化学“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知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改变?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其总质量不变) “进行实验,观察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然后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前后质量是否相等;在密闭的容器中放入大理石和稀盐酸,充分反应放出的气体再用澄清的石灰水吸收,观察变化前后质量是否相等) “学生讨论,启发思考” “交流表达,拓展迁移”(结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正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得探究性实验教学得以成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学生经过这一系列探究性问题的实验、思考、分析后,从而得出质量守恒的规律 。

二、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前,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行的新课程化学教学变“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制取氧气》的教学中学习有关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就可以采用探索性实验,通过实验教学了解到用高锰酸钾与过氧化氢在制取氧气操作上的不同方面知识,从而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相关知识。这种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因此在“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织成的布料”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

2、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一些课件,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内容。如《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还原出来》的实验教学,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可以采用模型展示、动画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掌握知识。

3、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实验原理、多种仪器、药品、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允许教师根据不同的实验情况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比如:对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关几种物质如H2、 O2、Cl2、CO2、NH3等的实验室制备,应当引导学生从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收集方法、制取装置等方面加以思考、分析,寻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四、通过日常生活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创造性地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提出一系列实际问题,如化学教材中研究性学习课题“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和回收价值”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探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探索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钻研教材合理改进和补充实验

教师要努力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实验,对现象不明显、效果不好的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这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反复进行实验研究,寻求现象最明显的实验途径。教师还可以将教材中可供探究的知识点设计成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在序言课中添加“秘密情报”、“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等试验;在教学“物质溶解吸热和放热”时,把教材中的实验改为在接近沸腾的热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在沸腾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设计向装满二氧化碳的软胶瓶中倒入等体积的水和二氧化碳振荡等。在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实验探究时,设计探究问题的难度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帮学生打好进行科学探究必备的知识基础。通过实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无机化学测定实验报告 第5篇

实验名称:室温:气压:

年级组姓名实验室指导教师日期 基本原理(简述):

数据记录和结果处理:

问题和讨论

附注:

化学实验报告 第6篇

工作总结

为了确保2013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工作顺利进行,我们临汾十一中学认真学习和贯彻市教育局有关通知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此次考试提供了物力和思想上的支持。

一、根据我市教育局下发的《2013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考务安排》,我校制定了本次考试的临汾十一中学考点实施方案。

二、成立了以学校校长王永和同志任考点主任、教务处主任霍莲霞同志为考务办主任的组织机构,下设考务办,由学校教务处和年级主任组成,并做到了细致的分工,包括实验器材、药品的采购与配置,考务组织管理,后勤保障,考生的组织与领考等其他工作,确保考试工作顺利开展,确保万无一失。

三、6月16日,化学实验操作考试正式开始。考生领考、点名、抽签、考试等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考试各个环节中,有关考务人员按照《2013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考务安排》和培训内容执行考务工作。整个考试过程井然有序,环节衔接紧凑,工作细致扎实,没有出现任何的工作失误和闪失,做到了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圆满完成了2013年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工作。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第7篇

姓名:XXX 班级:XXX

探究实验的名称: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

目的:研究纯水和盐水哪一个结冰更快。

仪器、药品:200ml纸杯3个,食用碘盐,搅拌棒,冰箱。

步骤:1.在三个相同的纸杯中分别加入200ml冷自来水。

2.容器1中加入10克盐,充分搅拌;容器2中加入20克盐。充分搅拌;容器3重不加盐。

3.把三个容器中同时放入冰箱。

4.每隔15分钟检查一下容器,并记录你的观察结果。

5.归纳上面实验结果,并结合查阅资料,完成探究结果表。

过15min 过30min 过45min 过60min

1号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2号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3号 无变化 无变化 有冰沙状 有冰沙状

结论: 水中加入盐等物资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所以要低于冰点的温度才能使盐水凝结,这个高等无机里有,叫凝固点下降现象,是由于盐溶解产生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的缘故。所以,1号结冰快 ,因为盐水的凝固点比纯水的低。

反思:原来也是1号比如在结冰的路面上洒盐,让冰融化,两极的海水不会结冰…… 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纸杯换1000ml的会怎样?结果还一样么?

探究:水的凝固点与含盐量有什么关系?

猜想假设:

实验:材料:有透明玻璃的冰箱一台、三只烧杯、水、盐、三只体温计 猜想:水的凝固点与含盐量相关,而且含盐量越大凝固点越低

步骤:三只烧杯一只放水,别两只放不同浓度盐水;将三只温度计放入三只烧杯中,将三只烧杯放入冰箱

结论:装水的烧杯最先凝固

2.盐水溶液

盐水是最常用的载冷剂,由盐溶于水制成。常用的盐水主要有氯化钠水溶液和氯化钙水溶液。

盐水的性质于溶液中含盐量的多少有关。特别需要指出,盐水的凝固点取决于盐水的浓度。图2-1中的曲线表示盐水溶液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

图中曲线Ⅰ(实线)为氯化钠盐

水的凝固曲线,曲线Ⅱ(虚线)为氯0℃

化钙盐水的凝固曲线。由这两条曲线-10

可知 ,无论哪一种盐水,当盐水的浓-20

度小于某一定值时,其凝固温度随浓-30

度的增加而降低,当浓度大于这一定-40

值以后,凝固温度随浓度的增加反而-50

升高。此转折点称为冰盐共晶点,对-60

应的浓度称共晶浓度。该点相当于全01020304050%

部盐水溶液冻结成一块冰盐结晶体,它是最低的凝固点。图3-1 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

在共晶点的左侧,如果盐水的浓度不变,而温度降低,当低于该浓度所对应的凝固点时,则有冰从盐水中析出,所以共晶点左面的曲线称为析冰线。当盐水的浓度超过共晶浓度时(即在共晶点的右面),如果盐水的浓度不变,而当温度降低到该浓度所对应的凝固点以下时,从溶液中析出的不再是冰而是结晶盐,因此共晶点右面的曲线称为析盐线。不同的盐水溶液其共晶点是不同的,如氯化钠盐水的共晶温度为-21.2℃,共晶浓度为22.4%;而氯化钙盐水的共晶温度为-55℃,共晶浓度为 29.9%。

盐水虽具有原料充沛、成本低、凝固点可调等优点,但由于盐水的浓度对盐水溶液的性质具有很大影响,故盐水作为载冷剂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合理地选择盐水的浓度。盐水的浓度增高,虽可降低凝固点,但使盐水密度加大、比热减小。而盐水密度加大与比热减小,都会使输液泵的功率消耗增大。因此,不应选择过高的盐水浓度,而应根据使盐水的凝固点低于载冷剂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最低温度为原则来选择盐水的浓度。目前一般在选择盐水浓度时,使其凝固温度比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低5~8℃为宜。

(2)注意盐水对设备及管道的腐蚀问题。盐水对金属的腐蚀随溶液中含氧量的减少而变慢。为此,最好采用闭式盐水系统,以减少盐水与空气接触机会,从而降低对设备及管道的腐蚀。此外,盐水的含氧量随盐水浓度的降低而增高。因而,从含氧量与腐蚀性来要求,盐水浓度不可太低。另外,为了减轻盐水的腐蚀性,还应在盐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防腐剂并使其具有合适的酸碱性。一般1m3氯化钠水溶液中应加3.2kg重铬酸钠和0.88kg氢氧化钠;1m3氯化钙水溶液中应加1.6kg重铬酸钠和0.44kg氢氧化钠。加入防腐剂后,必须使盐水呈弱碱性(pH=7.5~8.5),这可通过氢氧化钠的加入量进行调整。添加防腐剂时应特别小心并注意毒性。

(3)盐水载冷剂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其浓度降低。为了防止盐水的浓度降低,引起凝固点温度升高,必须定期检测盐水的比重。若浓度降低,应适当补充盐量,以保持在适当的浓度。

根据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结合理论(就是课本上所讲的知识),对某一现象做一个具体的研究,写出过程,结论等等的,最重要的是结论,也就是你的总结。比如影子的大小,声音的强弱等等的。可以观察把红黄蓝三色光投在墙上,观察混合后的颜色,然后对现象总结,将你总结的写出来,就是论文了(不一定非要这个实验)。

例如:

(1)如果世界上没有摩擦,人就无法正常站立,也无法使用工具。如果你想出门,一溜烟就到了;但想转个弯就困难了,你根本无法控制自己行动自如。没有摩擦力,你会绕地球一圈再回到原地。没有摩擦力,地球上将会“天下大乱”。

摩擦力能使笔墨粘附在纸上,否则,你交给老师的作业就会变成一纸空文,不把老师气得横眉竖目才怪!因为摩擦力的存在,你心爱的小鼠标才能行动自如,大展身手。你不是爱玩电脑吗?可一旦没有了摩擦力,价值上万元的电脑将变成一堆没有用的废金属。

如果世界没有摩擦力的话,人类将无法生活,也无法走路或劳动。

如:

(1)如果没有摩擦力,人无法吃饭,手拿筷子靠手与筷子之间的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就拿不稳筷子,同样筷子就夹不稳菜,牙齿也更不能咬住饭菜了,人就无法吃东西了。

(2)人无法走路,因为人走路靠的是脚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如果没有了摩擦力,人一走动就会滑倒,而且滑倒后就无法站立,要站立要用手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用力在地面依靠摩擦力才能站立起来的。所以如果没有摩擦力人就无法行走。

(2)自然界中有许多的电想象,我们小组主要是研究水中各种生物的电想象,次要的介绍了天然的电想象。我们小组在分工上主要是自己所选择的,资料是由大家各找一些,之后进行整理归纳,从而完成了这次调查,困难是有很多,但是办法总是比困难要多,所以我们小组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走向光明的大道……

简单的电想象有许多,比如:1.带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物体带了电。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1)两种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2)正负电荷的规定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3)电荷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验电器: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3.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1、前言

先简要介绍一下当前该研究方向的研究概况、存在的问题(即你要解决的问题)。以表明你对该研究的了解程度、你研究的目的。

常出现的错误:没有全面了解相关状况,仅从某一个角度看问题,自以为发现了问题。

2、材料与方法

明确列出你采用的方法与材料。以便让其他人判断你的试验是否合适、让他人可以重复你的工作。因为任何人的工作都难以避免存在错误,而一群人出现同样错误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因此可靠性就会很高。

常见错误:没有提供此项内容,或此内容被大家判定存在重大错误。

3、结果

明确报告你所得到的客观结果。

常见错误:没有提供“客观”结果而是提供的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或他人无法得出同样结果。

4、讨论

根据你所获得的结果,如何推导出结论。

读科学论文的人对“你有什么想法”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客观事实”是什么样。因此,光写你得出什么结论只是反应你的想法,别人不感兴趣;一定要写清楚根据什么事实、根据什么逻辑、必然地得出此结论。

常见错误:自以为得出惊天大发现。事实却是逻辑不严密,把“可能”当作“必定”、把“不可能”当作“可能”。

5致谢(非必须)

感谢对你该项工作提供帮助的人

6、参考文献

列出与该项工作有关系的其他人的论文。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本 第8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实验课上, 要让学生有效率地学习, 教师必须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同时也要让学生迅速了解这次的课程要学习什么。教师使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能让学生的注意力被情境中的事物吸引, 学生会对情境中出现的问题感到好奇, 产生想要探索的欲望, 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 引导学生展开化学实验。

以“制取氧气”为例, 教师给学生播放多媒体片段:某人病危, 医护人员给病人迅速挂上氧气瓶;海底作业人员到海底探险, 身上会背供呼吸用的氧气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在必要的时候, 氧气可以维持人的生命, 那么, 氧气可以如何制取的呢?教师的故事和提问引起学生们的关注,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制取氧气。

二、开展多样化实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化学实验中, 如果教师告诉学生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学生自己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 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思考:设计怎样的实验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在该实验中, 学生虽然知道多种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式, 然而学生不知道哪种方法制取氧气是最好的,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氧气有哪些特点, 学生得到提示, 根据氧气略重于空气、难溶于水、沸点较低等特点设计出几种提取氧气的实验。

实验药物: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二氧化锰 (作催化剂) 、高锰酸钾。

实验原理:

以上是学生经过思考找到了合理的实验方案以后, 列出的必备实验药物和实验原理, 拥有以上的条件, 学生才能开始实验。

三、将验证性和探究性实验进行整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做实验时, 要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总结, 让学生一边从以往学习的课堂理论中优化实验, 从实验过程中深化课本中学习过的知识。以该次实验为例, 教师要求学生总结实验的步骤, 学生以自己的实践总结到:

检查———检查实验设备的气密性;

装药———装入药品;

固定———固定试管, 且试管口需略低于试管底部;

点燃———点燃酒精灯加热药物;

收集———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特点使用排水集气法或者利用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特点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移动———将导管移离水面;

熄灭———熄灭酒精灯完成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几个实验中的问题:

1. 固定试管时, 为什么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部?

学生结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回答:“这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2. 用排水集气法应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3. 用哪种方法得到的氧气更纯?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可以得到答案:“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更纯。”

4. 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离水面, 还是先停止加热, 为什么?

学生回答:“先将导管移离水面, 后停止加热, 否则水将沿导管倒流回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5. 用高猛酸钾制氧气时, 为什么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学生结合实验的思路回答:“可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教师引导学生整合实验中学过的知识, 他们会对化学知识有更系统的认知。

四、将部分演示实验变为师生共同的随堂实验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完成实验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和实验中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 让学生思考优化生活的办法。

在该次教学里,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工业制氧需要大批量生产氧气, 且不能使用药物以免增加生产成本。那么能不能设计出使用空气批量制取氧气的方法?

学生经过思考, 设计出以下的制取思路:将空气降温加压, 使空气变成液态空气, 将液态空气蒸馏, 蒸发出去的是沸点低的氮气, 留下来的是沸点高的氧气。这种生产方法可以达到工业批量生产的要求。

五、开展多元化评价方法促进实验能力的提高

评估学生的实验成绩也是生本理念下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 为了达到生本教学理念, 教师需要以多元化、多层次、多视角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实验成果。教师可从实验过程、整理结果、整理说明、知识拓展、学习态度这五个方面给学生评估。实验的过程是指学生在实验中是否结合过去学过的理论知识, 优化实验设计;整理结果是指学生是否用逻辑清晰、简洁直观的方式整理实验的过程;整理说明是指学生是否能够用口头语言表达出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重点;知识拓展是指学生是否能够对学过的知识展开联想, 将学习的知识尽可能的应用到实践中;学习态度包括学生是否投入足够的精力完成学习任务。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本 第9篇

关键词: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建议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002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基于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曾有不少同仁对当地的实验教学进行过一些调查,也曾撰写过相关的调查报告。我们在研究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对问卷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使问卷的内容更加充实,参与面更加广泛,被调查者更具有代表性。同时,我们还力图以教材编写的特点为突破口,结合调研的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教材的下一步改编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1 调查背景

重庆市从2010年9月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我市现行人教版、苏教版两种高中教材,其中化学实验的内容都比原教材丰富。在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不少学校在实验教学时尚存诸多困惑,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加强新课程在重庆的推进,全面了解重庆市实验教学的实施现状,特面向全市大多数区县和学校开展了题为《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开设情况调查》的问卷调查活动。通过调查,比较客观地了解我市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教学实施的现状。重庆地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游,教育发展现状也居于全国中等水平。所以,我市实验教学的现状能一定程度地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实验教学的实际状况;我们的研究成果也能在一定程度对其他省市的化学教育、教学的开展和决策提供参考。

2 调查过程

调查内容涉及高中化学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对实验的认识、实验室规模、药品和器材配置、实验人员数量及其待遇、实验管理、实验课开设、重难点实验搜集等23个题目。问卷由区县教研员、直属学校教研组长组织教师独立匿名填写,调查组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19份。参与本次调查的学校有市直属中学、市级重点中学、区县级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等。因此本次问卷调查覆盖面广、回收问卷样本丰富、数据真实可靠。在认真统计的基础上形成了较详实的统计数据,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3 调查结果

为了增强本次调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对问卷调查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精心设置。现将所设置的问题按其逻辑顺序进行排列,并试图呈现出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3.1 实验开设现状

实验开设现状的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分析可知,现行教材规定的实验开设率小于50%的学校近40%;学生实验开设得很少或完全没有开设的学校占1/3;70%左右的教师反映很少开设分组实验。学生实验开设状况不佳不是因为学校的实验条件,而是教师觉得教学时间不够、嫌麻烦,反映出这两种情况的教师共占80%。

建议各学校可增加高一上学期的课时以保证实验的开设;定期开放实验室,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2 实验教学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学校相关领导对实验管理的重视程度、学校实验室硬件建设及师资等情况、教师对教学的主观看法、教材的编写体例及难度等因素将直接决定客观教学行为,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我们以上述问题为切入点设置了相应的问题。

3.2.1 学校对实验教学的管理

有关学校对实验教学管理的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认为学校领导对实验室的管理重视且规范到位的比例不到30%,说明学校领导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这是导致实验教学难以落实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3.2.2 实验设备配置及师资状况

学校实验室硬件建设及师资状况如表3所示。近一半的学校实验室只有2~3间,实验员也多为2人;虽然专职实验人员的工作计算工作量,但84%的被调查者反映任课教师参与实验准备基本没有计入工作量,2/3的教师认为实验条件、药品、仪器配置正常。按《重庆市普遍高中化学实验开设要求》的规定:19个班以上的学校应配备2间化学实验室和2间实验准备室及2位实验员;36个班以上的学校应配备3间实验室和3间实验保管室及3位实验员(大规模的学校可以按每12个班多1间实验室的比例增加实验室和实验保管室)。而被调查的学校其各种实验条件及人员配备还没有完全达到此要求。

因此,加强实验室硬件设施建设,提高中学实验室配备标准,增加实验员人数及提高其收入都是当务之急。有条件的学校应多开展数字化实验。

3.2.3 教师对实验教学的主观看法

教师对实验教学的主观看法如表4所示。大多数教师认同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作用,但仍有39%的教师认为化学实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有限。近90%的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有兴趣。在做演示实验前,35%的教师上课前只用心准备重难点实验;58%的教师认为“已有实验经验,把药品凑齐就可,不需课前详细准备”,即可直接在课堂上进行实验。上课时有34%的教师完全自己做演示实验;55%的教师邀请学生一起做实验。由此可见,部分教师对实验教学所花心思不够,多为应付、交差了事;55%的教师觉得学校开放实验室最大的障碍在于教学管理的困难。

3.2.4 教材编写对实验教学的影响

为了从教学层面更全面而深入地掌握一线教师对教材研究的水准、了解当前教材实验设置的科学性、层次性是否合理等情况,我们还设置了以下问题:现行教材的实验内容设计和安排是否合理?现行高中教材中的疑难实验有哪些?您还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在回答上述问题时,教师们普遍反映:

现行教材对实验内容的设计和安排比较合理。教师们总结出现行教材中的疑难实验共28个,如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实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石蜡油的分解实验等。主要意见和建议为:①应该把“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分开,规定必须做的学生实验,设置相应课时,保障学生实验能够落实到位,避免学生实验只由教师演示的现状。②由于我市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选修六《实验化学》,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或开设部分选修六内容,因该教材实验内容设置和安排更完整、系统、科学;建议条件差一点的学校在每个模块教学中都安排几个重点学生实验让学生来体验,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否则会出现新教材实验增多,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反而减少的窘局。适当增加“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强化实验设计,让学生体验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4 结论与建议

明确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可操作性的措施,从而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整体质量。

4.1 结论

第一,普通高中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基本能够保障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因近几年各区县通过调整高中布局、申报重点高中等途径,加强了普通高中的硬件建设,实验设备得到充实。94%的教师都认为学校现有实验设施及药品配置能够开设绝大多数的高中实验,只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再稍增加一些仪器药品就可以满足教学的要求。

第二,学校对实验的管理制度、实验人员及教师参与实验管理等制度还有待加强。部分学校领导对实验室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到位,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且实验人员的待遇还有待改善、任课教师参与实验室管理等工作量还有待进一步认定。同时,实验人员的自身素质还亟待加强。

第三,当前实验教学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部分地区实验教学开展的情况甚至不如课改前。究其原因:唯分数论的思想在教师中根深蒂固,导致教师的意识不到位;通过播放实验视频来代替现场实验的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4.2 建议

第一,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教师评价体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改变当前分数至上的不良导向,进而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多角度、全方位来评价教师,如把教师在实验教学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也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切实减轻教师和学生过重负担,使教师有精力将其重心放在实验教学研究与应用上,使学生有意愿参与更多的实验体验。

第二,建议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高中化学教师和实验人员的实验培训,以提升其素质和能力。部分相关人员虽然已经参加过市、区和校级培训,在理念上已认同新课程的体系和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担心教学任务完不成,甚至把实验当成负担和麻烦,而淡化和削弱实验教学。应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让更多相关人员乐意从事实验教学和研究,开全、开好化学实验,从根本上促进教学。并建立建全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价机制,真正做到让培训者学有所获、获能致用,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建议在考核时采用笔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考查培训效果。

第三,建议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对现行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分类,并明确开设要求。高中新课标[1]没有明确对学生实验进行分类,本意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实验探究。但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课标和教材没有明确分类(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而造成学生实验开设率比原来还少。针对这种现状,建议相关部门,对现行各本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分类,明确要求,甚至可以像化学1和化学2那样明确规定哪些实验为学生实验,哪些为演示实验。同时,各省市(或地区)也可以根据当地的教学实际、经济条件、学生的学业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等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实验教学要求,并印发到一线教师手中,人手一册,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基于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建议在制定教学要求时应本着教学难度适中、实验数量合理、实验原料环保、突出重难点实验等原则。总之应以扭转当前实验教学不受重视、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不利局面作为制定教学要求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样化学实验教学的功能才能准确定位,才能确保和促进高中化学实验保质、保量的开设,从而促进高中化学教学。

此外,建议一线教师加强对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一些适合大多数学校的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化学校本教研,特别应做好化学课外实验,从而对实验教学进行有益补充,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素养。同时,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加强对重难点实验的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一篇:债务人能否以法院对夫妻债务的处理结果对抗债权人下一篇:中学生名著读后感作文600字《傲慢与偏见》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