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心得

2024-09-21

计算机网络技术心得(精选11篇)

计算机网络技术心得 第1篇

心 得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用教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我来说它已不陌生。课程安排以上机、实验为主,理论为辅。理论讲解思路很清晰,很有概括性,重点“一针见血”,易于让我们把握住知识的主次。跟着老师的进度,学习循环渐进。老师偶尔形象及幽默的比喻,易于我们理解接受,活跃了课堂气氛,感觉不到课堂的枯燥。实验前,老师总会给我们讲一些相关理论。分成小组的形式,让我们形成合作的团体,实验中不仅让我获得知识,更锻炼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实验中学会了“双绞线的制作与测试”、“小型共享网络组建”、“小型交换网络组建”、“多交换机之间级联网络”、“ping命令的使用”、“IP地址规划与管理”等等。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学习应从实际出发、强化实际应用,不断积累经验。对计算机网络共享信息资源,排除网络中可能发生的故障,如何进行对等网络的构建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了解。

学习中老师的细心教导,同学的热情帮助,都使自己得到了极大的进步,感谢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也要带着这种努力、认真的态度去学习,相信能够使自己的知识得到更大的扩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心得 第2篇

我是来自纺院纺织化学工程系的一名大二学生。在纺院,我的专业是学习家用纺织品设计的,这是一门融工艺设计和美学设计于一体的知识涉及面极广的专业。一直以来,通过对该行业人才需求的了解,我认识到,要想在毕业后能从事与家纺行业相关的工作,我不仅要学习好本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还必须对计算机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在选择选修课的时候,我毅然在自己的课程选项里勾了这门课程。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信息经济时代。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一名即将走出校园参加工作的当代大学生,所受的社会压力将比任何时候都要来得沉重,因此在校期间,我们必须尽可能的利用好学习时间,尽可能地学习更多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创新求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想从事与家纺设计相关的行业,那就更需要掌握较全面的计算机知识,因为小到计算机的组装维修,大到服务器的维护与测试,知道的更多更全面,那么对于自己以后找工作以及参加工作帮助就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没有一个用人单位会傻到和知识作对,不是么?

我在读初三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觉得很新鲜。我清晰的记得,当时有一个清晰的想法,那就是一定要学好计算机。但随着自己对电脑接触的不断深入,对计算机的认识越来越深,特别是进到大学,学习了家用纺织品设计以后。我们做CAD设计,学习了各种办公软件,可是在设计和办公过程中,当遇到一些电脑系统出错导致文件成果丢失的突发问题时。我才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计算机知识是多么的欠缺,自己终归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零散的,对这些突发问题只能束手无策。于是我暗自发誓,无论如何,以后如果关于计算机的选修课的,我一定要报名。

这次在《计算机网络》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许多以前对计算机迷惑的地方。在姜老师的讲解和实际演练下我渐渐明白了。所谓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图

计算机网络许多人以前都有接触,但真正了解网络的,首先要理解网络的层次结构。也就是七层协议。OSI的七层结构并不是目前真正的工业标准,目前业界在广泛使用的是TCP/IP网络,应该算是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虽然O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于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OSI模型提出的比较早,为计算机网络的个复杂事件提出自上而下,分层解决的一套完整方案。七层模型各层的作用不想多做总结。

TCP/IP分层模型的四个协议层分别完成以下的功能:

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协作IP数据在已有网络介质上传输的协议。实际上TCP/IP标准并不定义与ISO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相对应的功能。相反,它定义像地址解析协议这样的协议,提供TCP/IP协议的数据结构和实际物理硬件之间的接口。

网络层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本层包含IP协议、RIP协议,负责数据的包装、寻址和路由。同时还包含网间控制报文协议用来提供网络诊断信息。

传输层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它提供两种端到端的通信服务。其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流运输服务,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用户数据报服务。

OSI和TCP/IP七层协议参考模型图

应用层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和表达层。因特网的应用层协议包括Finger、Whois、FTPGopher、HTTP、Telent、SMTP、IRC、NNTP等。

我的感觉是:TCP/IP是从OSI模型演化而来。两个模型相比较来讲TCP/IP更关心的是网络之间互联,TCP/IP协议被组织成四个概念层,其中有三层对应于ISO参考模型中的相应层。TCP/IP协议族并不包含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因此它不能独立完成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必须与许多其他的协议协同工作。TCP/IP协议层次相对少了,调用函数也会减少,相对于OSI模型,它的处理速度会更快。

其次,就是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通俗地讲,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气)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要学习网络,我们还需要了解目前的主要网络类型,分清哪些是我们初级学者必须掌握的,哪些是目前的主流网络类型。

虽然网络类型的划分标准各种各样,但是从地理范围划分是一种大家都认可的通用网络划分标准。按这种标准可以把各种网络类型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四种。局域网一般来说只能是一个较小区域内,城域网是不同地区的网络互联,不过在此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里的网络划分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地理范围的区分,只能是一个定性的概念。

局域网结构图

城域网结构图

广域网结构图

无线网结构图

再次,就是IP地址。1)IP地址基本概念

Internet依靠TCP/IP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不同硬件结构、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网络系统的互联。在Internet上,每一个节点都依靠唯一的IP地址互相区分和相互联系。IP地址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的地址,由4个8位字段组成,每个字段之间用点号隔开,用于标识TCP/IP宿主机。

每个IP地址都包含两部分:网络ID和主机ID。网络ID标识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宿主机,主机ID标识该物理网络上的每一个宿主机,于是整个Internet上的每个计算机都依靠各自唯一的IP地址来标识。IP地址构成了整个Internet的基础,它是如此重要,每一台联网的计算机无权自行设定IP地址,有一个统一的机构-IANA负责对申请的组织分配唯一的网络ID,而该组织可以对自己的网络中的每一个主机分配一个唯一的主机ID,正如一个单位无权决定自己在所属城市的街道名称和门牌号,但可以自主决定本单位内部的各个办公室编号一样。

2)静态IP与动态IP

IP地址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的地址,理论上讲,有大约40亿(2的32次方)个可能的地址组合,这似乎是一个很大的地址空间。实际上,根据网络ID和主机ID的不同位数规则,可以将IP地址分为A(7位网络ID和24位主机ID)、B(14位网络ID和16位主机ID)、C(21位网络ID和8位主机ID)三类,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发展的差异,A类地址和B类地址几乎分配殆尽,目前能够供全球各国各组织分配的只有C类地址。所以说IP地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网络资源。

对于一个设立了因特网服务的组织机构,由于其主机对外开放了诸如,用户可以方便地记忆,而对于大多数拨号上网的用户,由于其上网时间和空间的离散性,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固定的IP地址(静态IP)是非常不可取的,这将造成IP地址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这些用户通常会在每次拨通ISP的主机后,自动获得一个动态的IP地址,该地址当然不是任意的,而是该ISP申请的网络ID和主机ID的合法区间中的某个地址。拨号用户任意两次连接时的IP地址很可能不同,但是在每次连接时间内IP地址不变。

最后,说到路由器。

路由器是一种多端口设备,它可以连接不同传输速率并运行于各种环境的局域网和广域网,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协议。路由器属于OS I 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指导从一个网段到另一个网段的数据传输,也能指导从一种网络向另一种网络的数据传输。过去,由于过多的注意第三层或更高层的数据,如协议或逻辑地址,路由器曾经比交换机和网桥的速度慢。因此,不像网桥和第二层交换机,路由器是依赖于协议的。在它们使用某种协议转发数据前,它们必须要被设计或配置成能识别该协议。

传统的独立式局域网路由器正慢慢地被支持路由功能的第三层交换机所替代。但路由器这个概念还是非常重要的。独立式路由器仍然是使用广域网技术连接远程用户的一种选择。

在此次学习中,我进一步体会到了网络的神奇,是网络能够使远隔万里之遥的人面对面的聊天,是网络能够使人们可足不出户就掌握所有信息从而运筹帷幄,是网络使人们能够更快的掌握更多的信息,是网络……

在学习过程中,我觉得姜老师只是一个指引的作用,他每次给定任务后,就要求我们进行自主性学习或分小组进行共同学习和合作完成,我们在操作学习中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交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解决不了的就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为师生间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彼此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建立了一定得友谊。

职高计算机教学心得 第3篇

关键词: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教学方法

近年来, 随着生源数量的减少, 职业高中学生的入学门槛很低, 生源素质普遍下降, 学生基础差, 学习爱好冷淡。而计算机课已是职业高中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极其重大意义。如何才能面对现实上好职高计算机课呢?本人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在此谈谈本人的一些经验。

一、精心导入, 激发爱好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集中注重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爱好, 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现介绍二种导入方法:

1. 问题式。

带着问题去学习, 使学生目标明确。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迷惑学习新课内容, 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 从面达到把握知识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计算机基本原理》这一篇课文时, 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 (1) 计算机有哪些本领? (2) 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 (3) 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 (4)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 让学生带着问题, 在老师的指引下, 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 逐个解决问题, 从而很好地把握本课内容。问题式导入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 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 突出重点。

2. 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能过课件的演示或作品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 起到激发学生爱好的作用。例如, 在教授Powerpoint新课时, 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演示用ppt制作出来的作品。

二、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 计算机课程要比英语, 数学等更容易激发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如果在授课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进来, 这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兴趣培养出来后学生基本就能掌握好这门课程。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老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要精心的备好每一次课, 设计好自己的教学主题和教学过程, 用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只有当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时他们才能更主动的去进行学习, 才能更容易的接受知识;学生如果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 不仅学生会很累, 不愿去学习, 老师的工作压力及思想压力也会进一步加大。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作为辅助的教学工具, 让声音和文字更形象化、具体化, 吸引他们上课的注意力, 把一些抽象的语言用图像展示出来, 这样既节省了老师的时间, 又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更好的让学生接受知识, 也会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尽量让学生多上机, 多实践

人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 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都是“百看不如一练”。当教师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演示而使学生对这一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理解的时候, 能不能让学生将这一还比较模糊的概念转变成自己思维体系中固有的, 较清晰的认识;能不能使学生对这一比较陌生的知识逐渐熟悉起来, 关键的一步就是能否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实践, 从实践把握真知、在实践中创造成果。有部分学生当老师讲解时像雾里看花, 怎么想也不清楚, 但是自己一上机一操作,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鉴于这种情况, 我在上课时, 把教学内容尽量概括得简明、精要, 再把上机要掌握的内容列在讲义上, 尽量多花一些时间让学生上机, 而我在学生上机时, 起引导作用, 在学生上机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同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自己去探索、去交流,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让学生归纳和掌握各个知识点, 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起来。

四、灵活结合实际,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强的特点。而且不同的专业课其特点也各不一样。因此, 在教学过程必须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 结合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例如, 对于《Photoshop》课程, 我会先给学生介绍一些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一些必要的基本知识, 然后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文件和教学课件, 让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 通过竞赛等形式鼓励学生设计具有个性的photoshop作品, 并且把优秀的作品共享给大家欣赏, 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网页的兴趣和创作的热情。而对于《VB》之类的程序设计课程, 我会设计一些难度适中, 同时具有探索性的综合课题,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 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其它各科知识,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和多运用不同的语法完成同一道题。

总之,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加强, 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富有艺术的引导, 才能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活泼, 学生的综合素责和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培养, 才会使职高计算机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宁;浅谈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J];职业技术;2004年10期。

[2]陈世屹;谈职高学生计算机学习障碍及其对策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心得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 改革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最初的服务型发展到今天的普及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国家信息化建设迅猛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认知需求,使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并且快速发展的阶段。计算机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计算机教育也从小学或者中学就开始进入课堂,让更多的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已经不是“零”,所以,在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基于高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我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法,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下面我就我的教学心得做个简单的介绍。

一、改革教学理念,形成特色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其他各种软件操作的基础,也是目前工作环境的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求,首先就应该转变教学理念,需要从思想上进行彻底的变革。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强调以职业化的岗位需要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训练提升自身素质,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职业化工作的能力,使他们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更新教学内容,做到兴趣教学

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将来就业去向的行业特色,对各个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注重技能和应用的不同,使得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信息量很大,知识更新又快,单靠教材上的内容,很难满足教学需求,所以要求任课教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做出更新,根据不同专业的就业需求编排有新意、不拘一格的教学内容,以便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在注重实用性的同时还要兼顾趣味性。有调研显示,从现代办公应用实际问题出发,精心选取多种典型案例,使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进入情境,给学生一个切入点,让他们根据以前的知识,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同时也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效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强课堂交互性,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要想起到更好的效果,就要把实践教学好好利用起来。实践教学不仅是为理论学习提供感性材料,为解决问题提供道路,而且是整个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尤为重要。首先,学校应该加大教学设施的投入,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校园网、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加强实践环节,根据教学任务中设置的情境,让学生能真正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到开放型机房或者实验室中“感同身受”,以求尽快进入工作环境。

四、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的

新生入学后,应该先对其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摸底,摸底以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作为老师,要理解学生与学生的不同,学生与社会间的联系。发现学生的特点来区别对待,有的放矢,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教学目标,创设学习情境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探索性学习,积极地交流探讨,认真组织协作学习,由多个学生针对同一学习任务彼此交换信息,并进行合作,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方面分层次进行少而精的讲述,另一方面联系旧知识,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知识。

五、多种考核方式结合,检验教学效果

计算机应用基础属于应用型科目,不是单单通过一份两份试卷就能检验出能力的。以考促学,在教学过程中,指定每个教学阶段的考核标准,通过测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的期末考核,指定实际工作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检验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了更有效的检验教学效果,可以敦促学生参加计算机职业资格认证考核,从而强化职业技能的培养。

结束语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应用和传输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能较好地独立开展工作。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该门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雷鸣.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高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1期

[3]冯蓉珍.浅谈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性[J].福建电脑.2010年04期

计算机前沿技术心得 第5篇

心得感悟

学号: 1111060101姓名: 张辉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下,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重要的信息通讯手段,在其带动下,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逐步加快,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计算机的前途也是在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向前发展。

近年来,数据挖掘引起了信息产业界的极大关注,其主要原因是存在大量数据,可以广泛使用,并且迫切需要将这些数据转换成有用的信息和知识。获取的信息和知识可以广泛用于各种应用,包括商务管理,生产控制,市场分析,工程设计和科学探索等。而在学习了《计算机前沿技术》一课后,让我对当代计算机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也有了新的体会。

在当今的信息新技术主要包括这么几类。

1.信息安全新技术:主要包括密码技术、入侵检测系统、信息隐藏技术、身份认证技术、数据库安全技术网络容灾和灾难恢复、网络安全设计等。

2.信息化新技术:主要涉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城市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服务信息化等。

3.软件新技术:主要关注嵌入式计算与嵌入式软件、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中间件技术、数据中心的建设、可信网络计算平台等。4.网络新技术:包括宽带无线与移动通信、光通信与智能光网络、家庭网络与智能终端、宽带多媒体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计算机新技术:主要关注网络计算、人机接口、高性能计算和高性能服务器、智能计算、磁存储技术、光存储技术、中文信息处理与智能人机交互、数字媒体与内容管理、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等。

学完这门课后,我通过查阅一些资料以及自己的感悟,大胆的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做了一步预测和构想。因为只有明白了当前的形式,搞清楚历史的规律,这样才能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我大胆的对此做了一个发言,中国的计算机界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看一下处理器方面该怎么做,在上一个世纪中,我们所关心的是每秒钟可以完成多少指令,也就是处理的速度。后来发现不对,应该做高性能的处理器,重要的是功耗低,然后是无线和互联,而我们更关心的是其所处理能力的多少,大家关心的点也已开始转移,从每秒处理能力多少,到每块能买到多少处理能

力,最后到消耗每瓦功耗多少能力。在处理结构上有什么变化,从上世纪70年代左右,人围着计算机转,那时候的一切围绕CPU转,所以那时候的CPU当之无愧,因为处理器是中心,所以叫CPU。再往下看的话,就是计算机围着人转,我们身上的手表的一切一切,无论走到哪里,计算机装备都围着我来转,在计算机内部不是围着CPU而是围着存储期,I/O,通道转,因此,不能光搞CPU,比如出现PIM等新的名称,所以我们应该与时俱进。

这是我在学习《计算机前沿技术》一课程后对计算机的发展方向简单的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另外,在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后,我最大的体会不仅仅是在于对计算机方面的了解,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对问题的思考和学习的过程。

这学期的课程虽然只有简短的十几节课,可是对于我来说却十分的宝贵。对此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收获。首先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是从被动的听老师授课,讲课的理论性太强,而且可感性有不高,难以更好的去理解所讲内容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没法更好的去学习这些知识点,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之中,要主动的去学习,可以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关

于所学的内容,对这些内容作更细致的了解。其次是在对于问题的思考,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明显的感觉到了,在看待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心态上有些急切,很是想学习相关方面的具体解决问题的只是,进一步提升自己。而在逐渐的学习之中,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在逐步产生变化。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去解决问题,如何更好的具体的去提出相关的可行方案去落实···这样就能更好的让自己对其有更深的认识。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心得 第6篇

在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开始之前,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课程才刚刚开始,我对TCP/IP、路由、VLAN等等的概念只是听说过,甚至连路由器和交换机都分不清楚,就这样从零基础开始了做课设的日子。

最初我们主要靠老师给的资料对设备以及我们的实验目的进行研究,看完资料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后来通过一些小实验慢慢开始对组网有了感性的认识。

我知道了用于组建以太网的电缆有3种:直通电缆,用来将PC机或路由器的以太网接口连接到集线器或交换机上;交叉电缆,用来实现集线器到集线器、集线起到交换机、交换机到交换机、PC机到PC机的连接;反转电缆,用于从PC机到路由器或交换机控制台的连接。

我还学会了用console口或用telnet来配置路由器(包括设置路由器的以太网口、串口的IP地址,设置路由协议RIP或 OSPF,数链层的协议使用默认的ppp协议),对主机进行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的设置外,我还澄清了过去对网线使用上的一些模糊认识。我想对以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提前有了了解和认知。

后来我们开始组稍微大一点的网络,在整个过程中,对路由器和交换机的设置以及VLAN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在配置设备的时候,对帮助指令“?”的使用有深刻的印象,它对初学者真的有很大的帮助。我还学会了如何划分VLAN,如何使不同VLAN之间相互通信。同时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通过其他组同学以及助教的帮助,我们一点点查找问题,慢慢进步。

在进行最后的校园网组建过程中,虽然设计的网络理论上是行得通的,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人为的或是环境的,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对很多东西的了解都很肤浅,所以排查错误都特别难。遇到问题基本上都在猜测原因,根本不知道怎么分析,在大家的协力帮助和团队的努力下,我们勉强完成了实验。

通过这个课程设计,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技术方面,对很多概念和整个组网的过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团队合作方面,我认识到分工合作的意义,还有计划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基础心得体会 第7篇

通过一学期网络基础课的学习,认识到了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即使你不懂网络,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它并且在使用它。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使用简单的网络是必不可少的文化素质。而这门课程就是你接触网络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它的最有效的方式。网络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将人们所需要的资源通过一定的协议实行共享的媒介。就拿大家经常使用的浏览器来说吧,当你需要了解时下流行什么发型或者是服装,就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足不出户了解这些东西。这个例子仅是网络应用的冰山一角,要想懂得更多的网络使用方法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实践也是相当重要的。

作为信息爆炸的21世纪,网络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无论是在最神秘的国家情报机构还是普通的人民大众,网络已经显得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工具。小到人们经常使用的手机,大到军队作战航天飞机的发射都离不开网络。比如说,去年五月一日美国海豹突击队击毙“基地”头目——本·拉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美国中情局截获了一则信息显示本·拉登的藏身地。还有大家用的银行卡都是联通了全球的银行网络,才使得存取如此简单。

浅谈计算机教学心得 第8篇

一、寻找亮点, 提炼精华

《Word/Excel/Power Point三合一办公应用》是本学期我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中的其中一门课程, 我在接到这门课后, 立即开始寻找相关的教学材料并开始编写授课计划和教案。其中使用了大量的、贴近实际工作需要的经典实例为主要内容, 有如何编排精美的图文混编的文档;有如何设计产品推广方案;有如何分析各种销售和生产数据等。授课计划和教案内容全面, 案例丰富, 采用图、文、表相结合的方式, 每一个操作步骤后都附有相应的插图或图表, 尽可能得使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直观、清晰的看到操作的效果。

二、精心导入, 激发兴趣

我们常说, 良好的开端正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开始是关键, 教师巧妙的导入, 会像无形的磁铁吸收学生的注意力, 为整堂课的讲授拉开精彩的序幕。例如讲授excel中的concatenate (将多个文本字符串合并为一个文本字符串) 、mid (返回文本字符串中从指定位置开始的指定长度的字符) 函数。在讲解函数的过程中, 如何应用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来描述函数的功能这是上课的关键, 如果案例不是学生感兴趣的或是熟悉的, 那么学生要么觉得抽象、要么就是按部就班, 把函数的公式用手机拍下来, 然后就直接输入, 完完全全的照搬照抄, 函数的意义完全不知, 这样的话, 这堂课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了, 因而案例是这堂课程的重中之重。主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 在讲解这个函数的时候我用的是公民的身份证号, 要示是让学生们从18位的身份证号码中提取出出生日期。

首先我先导入案例 (如下图所示) , 让学生先看下案例, 然后布置任务:这份信息档案中空白的部份是我们今天要完成的。

刚布置完, 下面就有学生发问了“不是吧, 这么多人”、“老师, 要一个一个输吗?”、“这要输多久啊”……等等, 当学生发出这么多疑问时, 说明我们已经成功的将他们的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课堂上了。那么接下来就开始引入函数了, “不想一个一个输吧, 那就来学这个函数吧”。然后我就开始利用函数先提取出“员工马一龙”的出生日期, 再利用excel中自动填充的功能就可瞬间将其他员工的出生日期都提取出来。

当学生们看到结果时就会发出“哇, 好神奇啊”……尤其是一些在学生会的学生, 在平常可能经常录入一些相关的文档, 这时他们会更兴奋, “太好了, 以后录入就简单了”。因而, 案例如何选取, 是否能让学生感兴趣, 是这堂课的关键所在。

三、大胆放手, 激发创造

在授课过程中, 我认为无需把每一个内容都讲得细细道道, 尤其是之前已学过相关的课程, 这样学生容易被动学习而且会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在授课时, 大胆放手, 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相册。在上一堂课时我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 让每个学生在校园内拍一些自己或是同学的生活照, 因为是自己的相片, 他们才会更想把相册弄得更精美些。而我在授课的时候只需提点一些知识要点, 比如如何设置幻灯片的版式、背景以及如何添加自定义效果等。那么学生在导入相片后要添加什么样的效果, 什么样的相框、背景, 这些都让学生自己发挥想像力, 为自己制作一个精美的电子相册。而我只需要在学生们制作过程中遇到一些他们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就可以了。从学生们呈现上来的作品来看, 学生们既巩固了知识, 又突破了难点, 事半功倍。所以说, 大胆的放手,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以生代师, 提高效率

学生入学时程度参差不齐, 有些学生只需听老师讲解一次便能很好的掌握要领, 而有的学生则需多次的讲解。我在授课时会发现:如果为了照顾那些程度较差的学生, 就必需反复的讲解, 这样那些已经掌握的学生就会显得不耐烦, 甚至无心听讲, 久而久之他们的积极性便会受到影响。而这时如果能紧密抓住那些已经掌握的学生, 建立一支小队伍作为核心的骨干力量, 让他们充当课堂“小老师”的角色, 一方面可以避免他们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 影响课堂秩序, 更重要的是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让他们充当“小老师”可以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倍感自豪。这样我们就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更多的学生, 使总体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五、亦师亦友, 融洽关系

如今, 大多中职学生基础比较薄弱, 是不得已才到中职学校的。他们接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 心灵受到了有生以来最强烈的震撼, 失败情绪充斥了全身, 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有啥办法, “混”吧。因此,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宜正确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和挫折, 不随意批评学生, 挖苦讽刺学生, 以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挫伤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针对学生具体情况, 化繁为简, 多用通俗易懂的语句, 在轻松活泼的课堂上传授知识。并在课后多和学生接触, 或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或交流学习方法心得、或陪同学生聊人生谈畅想。和学生达到一种亦师亦友的境界, 为更加有效的教学打下基础, 也为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状态提供不可缺少的条件。

想要建设好一幢大厦, 要有一个好的蓝图和千万工人的汗水;同样, 想要教好一门课, 也得从备好课开始, 投入一名老师的辛勤, 一份耕耘, 才能得到一份收获。

摘要:授课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双边活动, 面对目前职校学生的知识基础普遍薄弱、学习兴趣基本不高、不良习惯较多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使得教学过程常常陷入一种比较困难的境地。那么如何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能够对课堂感到好奇, 吸引他们的眼球, 让学生在兴趣中充分发挥想象力, 这是教师在背课、授课过程中需要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导入,激发,创造,兴趣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

计算机学习和应用心得 第9篇

一、计算机组装的一般步骤

1.准备好各种计算机配件,如显示器、键盘、音箱、机箱、电源、主板、CPU、CPU风扇、内存条、显示卡、声卡、硬盘、硬盘数据线、软盘驱动器、软驱数据线、光盘驱动器等,并查阅一下主板、显卡、声卡等说明书。

2.主机和外部设备(显示器、键盘、音箱等)连接、组装。

3.进入CMOS设置程序,设置硬盘参数、启动顺序等。

4.用光盘或软盘启动计算机到DOS状态。

5.对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

6.重新用光盘或软盘启动计算机到DOS状态,进入光盘驱动器的盘符,找到安装操作系统的程序,并开始安装操作系统。

7.安装主板、显卡、声卡、Modem等驱动程序。目前很多的驱动程序都已包含在操作系统的光盘中,为我们省去了不少安装驱动的时间。

8.安装常用的应用软件,如Rap、Realplay、Office等。

这是组装计算机的基本步骤,如果步骤顺序不对,将会给我们的组装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

二、计算机发生故障的原因

由计算机的组成可知,计算机的故障有两种——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有时候它们是相互依赖的,如软件参数设置不当,导致硬件不能正常工作等。常见的有显卡程序安装不当,会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显示。硬件故障的一般原因有:各硬件没有正确连接,接触不良,正常工作环境的参数设置不当,或是硬件损坏等;安装软件时对硬件参数设置错误,驱动程序安装出现错误或丢失,超频太过厉害导致硬件没有能力支持,病毒修改BIOS等。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增加显存出现死机。把显存由64MB增加到128MB后,在使用中就经常会出现画面不稳定和死机的现象。添加的显存与原来的显存不匹配或不稳定,从而产生此现象。一般增加显存最好用同品牌、同型号和相同的存取速度,否则会出现因显示内存不符而引起死机的现象。

软件故障的一般原因有:相应硬件的驱动程序没有安装,使用环境不支持此软件,更多的是操作不当,或是病毒干扰等。如大多数的显示类故障,都是由于驱动程序没有安装,或是安装错误,或是系统参数设置不当。

三、使用计算机的体会

因为工作需要,我不仅自学并掌握了大量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还经常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别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借此对计算机初学者谈谈我使用计算机的体会。

现在的学生很少有自己动手组装电脑、维护电脑的机会,因此学校花大力气给学生购置了大量的电脑,以供他们拆装维护。有的学生仅知道自己要学电脑,但到底要学什么不知道。在学的过程中学生应多了解相关信息,多做笔记,多思考,多提问,要学以致用。例如风扇在开机的一刹那是正常转动的,但过了一会儿就停止转动了,电脑也死机了。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我们不能直接得到答案。因为造成这个故障的原因有很多,这是计算机特有的一个问题,可能我们并不清楚怎么一一去找寻这些原因,有些人也可能只知道其中的一种原因而不知道其他的。但如果平时维护工作做得比较多的人,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风扇转动的特点就能够很快判断出故障的原因。如果平时接触比较少,身边又没有老师,那怎么办呢?计算机网络是我们的好帮手,我们可以到网上去寻找答案。

虽然教学的经验和技巧不能一概而论,但结合实际应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永远都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法宝。

计算机网络技术心得 第10篇

作为高校里面一名教计算机的老师,我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技能,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所以认真在线学习了“高等学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推出的课程:《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技术》。本课程由电子科技大学周世杰教授讲授,我们是通过在线观看的方式进行学习的。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颇丰,在前进的道路上方向更加明确。下面就粗略的谈一下个人的感受和心得。

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带来的便利。但是当我们在使用网络的同时,也相应地产生了许多网络安全问题。因此,个人用户也应当开始加强自己的网络防范意识。在自己的电脑出现异常时要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要了解网络安全,我们可以通过浏览一些常用安全网站和杂志来丰富自己的网络安全知识,这对于离不开电子产品和网络的我们是必须多少学会的。

网络安全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稳定、法律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培养安全意识,我们可以从一些使用电脑的好习惯开始,比如经常用杀毒软件杀毒,使用虚拟主机,安装多个不同的操作系统以满足自己使用的需求等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关于网络安全协议基础的知识:

1、MAC地址作为计算机在数据链路层的身份识别标志,由网卡或需要使用MAC地址的网络设备生产厂家写入网卡或网络设备中。

2、IP地址:TCP/IP协议分两个版本,即 IP V4 和 IP V6。

3、域名地址:计算机在网络层上的地址,即其逻辑地址除了IP地址外,还有域名地址。

4、端口:在一台客户机或服务器中可能运行多个网络应用程序(进程),用

端口作为其身份标识。

我们不能太依赖于安全防护软件对我们的电脑的保护,也需要经常自己来手工安全检查。手工安全检查方法有:查进程;查端口;查连接;查服务;查启动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习心得 第11篇

个一流计算机系的优秀学生决不该仅仅是一个编程高手,但他一定首先是一个编程高手。我上大学的时候,第一门专业课是C语言程序设计,念计算机的人从某种角

度讲相当一部分人是靠写程序吃饭的。在我们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计算机系里一直有这样的争论(时至今日CSDN上也有),关于第一程序设计语言该用哪一

种。我个人认为,用哪种语言属于末节,关键在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当年老师对我们说,打好基础后学一门新语言只要一个星期。现在我觉得根本不用一个星期,前提是先把基础打好。不要再犹豫了,学了再说,等你抉择好了,别人已经会了几门语言了。

汇编语言和微机原理是两门特烦人的课。你的数学/理论基础再好,也占不到什么便宜。这两门课之间的次序也好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无论你先学哪门,都会牵扯

另一门课里的东西。所以,只能静下来慢慢琢磨。这就是典型的工程课,不需要太多的聪明和顿悟,却需要水滴石穿的渐悟。有关这两门课的书,计算机书店里不难

找到。弄几本最新的,对照着看吧。组成原理推荐《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清华大学王爱英教授写的。汇编语言大家拿8086/8088入个门,之后一定要学

80x86汇编语言。实用价值大,不落后,结构又好,写写高效病毒,高级语言里嵌一点汇编,进行底层开发,总也离不开他,推荐清华大学沈美明的《IBM—

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有些人说不想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也不想制造计算机,所以诸如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接口之类的课觉得没必要学,这样合理吗?显

然不合理,这些东西迟早得掌握,肯定得接触,而且,这是计算机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的少有的几项优势。做项目的时候,了解这些是非常重要的,不可能说,仅仅为了技术而技术,只懂技术的人最多做一个编码工人,而永远不可能全面地了解整个系统的设计,而编码工人是越老越不值钱。关于组成原理还有个讲授的问

题,在我学这门课程时老师讲授时把CPU工作原理誉微程序设计这一块略掉了,理由是我们国家搞CPU技术不如别的国家,搞了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出了个龙芯

比Intel的还差个十万八千里,所以建议我们不要学了。我看这在各校也未见得不是个问题吧!若真是如他所说,那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哪个方向都可以停了,软 硬件,应用,有几项搞得过美国,搞不过别人就不搞了,那我们坐在这里干什么?教学的观念需要转变的。

模拟电路这东东,如今不仅计算机系学生搞不定,电子系学生也多半害怕。如果你真想软硬件通吃,那么建议你先看看邱关源的“电路原理”,也许此后再看模拟电

路底气会足些。教材:康华光的“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还是不错的(我校电子系在用)。有兴趣也可以参考童诗白的书。

数字电路比模拟电路要好懂得多。推荐大家看一看我们北工大刘英娴教授写的《数字逻辑》业绩人士都说这本书很有参考价值(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原因很明了,实用价值高,能听听她讲授的课程更是有一种“享受科学”的感觉。清华大学阎石的书也算一本好教材,遗憾的一点是集成电路讲少了些。真有兴趣,看一看大规模 数字系统设计吧(北航那本用的还比较多)。

计算机系统结构该怎么教,国际上还在争论。国内能找到的较好教材为Stallings的“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esigning for Performance”(清华影印

本)。国际上最流行的则是“Computer architecture: aquantitative approach“, by Patterson & Hennessy。

操作系统可以随便选用《操作系统的内核设计与实现》和《现代操作系统》两书之一。这两部都可以算经典,唯一缺点就是理论上不够严格。不过这领域属于 Hardcore System,所以在理论上马虎一点也情有可原。想看理论方面的就推荐清华大学出版社《操作系统》吧,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写的,我们教材用的是那本。

另外推荐一本《Windows操作系统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这本书是我国操作系统专家在微软零距离考察半年,写作历时一年多写成的,教操作系统的专家

除了清华大学的张尧学(现高教司司长)几乎所有人都参加了。Bill Gates亲自写序。里面不但结合windows2000,xp详述操作系统的内核,而且后面讲了一些windows编程基础,有外版书的味道,而且上面

一些内容可以说在国内外只有那本书才有对windows内核细致入微的介绍,如果先把形式语言学好了,则编译原理中的前端我看只要学四个算法:最容易实现的递归下降;最好的自顶向下算法LL(k);最好的自底向上算法

LR(k);LR(1)的简化SLR(也许还有另一简化LALR)。后端完全属于工程性质,自然又是another story。

推荐教材:Kenneth C.Louden写的“Compiler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即是《编译原理及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译本)

学数据库要提醒大家的是,会用VFP,VB, Power builder不等于懂数据库。(这世界上自以为懂数据库的人太多了!)数据库设计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数据库实现则是典型的工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数

据库是最典型的一门计算机课程——理工结合,互相渗透。另外推荐大家学完软件工程学后再翻过来看看数据库技术,又会是一番新感觉。推荐教

材:Abraham Silberschatz等著的 ”Database System Concepts“.作为知识的完整性,还推荐大家看一看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数据仓库》译本。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教材还是来自Tanenbaum的《Computer Networks》(清华大学有译本)。还有就是推荐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问题讲得比较清楚,参考文献也比较权威。不过,网络也

属于Hardcore System,所以光看书是不够的。建议多读RFC,http://里可以按编号下载RFC文档。从IP的读起。等到能掌握10种左右常用协议,就没有几个人敢小看你了。再做的工作我看放在网络设计上就比较好了。

数据结构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学完数据结构你会对你的编程思想进行一番革命性的洗礼,会对如何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算法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于算法的建立我想大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当遇到一个算法问题时,首先要知道自己以前有没有处理过这种问题.如果见过,那么你一般会顺利地做出来;如果没见过,那么考虑以下问题:

1.问题是否是建立在某种已知的熟悉的数据结构(例如,二叉树)上?如果不是,则要自己设计数据结构。

2.问题所要求编写的算法属于以下哪种类型?(建立数据结构,修改数据结构,遍历,查找,排序...)

3.分析问题所要求编写的算法的数学性质.是否具备递归特征?(对于递归程序设计,只要设计出合理的参数表以及递归结束的条件,则基本上大功告成.)

4.继续分析问题的数学本质.根据你以前的编程经验,设想一种可能是可行的解决办法,并证明这种解决办法的正确性.如果题目对算法有时空方面的要求,证明你的设想满足其要求.一般的,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难以兼得.有时必须通过建立辅助存储的方法来节省时间.5.通过一段时间的分析,你对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路.或者说,你已经可以用自然语言把你的算法简单描述出来.继续验证其正确性,努力发现其中的错误并找出解决办法.在必要的时候(发现了无法解决的矛盾),推翻自己的思路,从头开始构思.6.确认你的思路可行以后,开始编写程序.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尽可能把各种问题考虑得详细,周密.程序应该具有良好的结构,并且在关键的地方配有注释.7.举一个例子,然后在纸上用笔执行你的程序,进一步验证其正确性.当遇到与你的设想不符的情况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编程方面的问题还是算法思想本身有问题.8.如果程序通过了上述正确性验证,那么在将其进一步优化或简化。

9.撰写思路分析,注释.对于具体的算法思路,只能靠你自己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加以获得,没有什么特定的规律(否则程序员全部可以下岗了,用机器自动生成代码就可以了).要有 丰富的想象力,就是说当一条路走不通时,不要钻牛角尖,要敢于推翻自己的想法.我也只不过是初学者,说出上面的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关于人工智能,我觉得的也是非常值得大家仔细研究的,虽然不能算是刚刚兴起的学科了,但是绝对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一门学科。我国人工智能创始人之一,北京

科技大学涂序彦教授(这老先生是我的导师李小坚博士的导师)对人工智能这样定义:人工智能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与自然的智能的技术科学。在美国人工智能官 方教育网站上对人工智能作了如下定义: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r AI for short, is a combination of computer science, physiology, and philosophy.AI is a broad topic, consisting of different fields, from machine vision to expert systems.The element that the fields of AI have in common is the creation of machines that can ”think".这门学科研究的问题大概说有:

(1)符号主义: 符号计算与程序设计基础,知识表达方法 :知识与思维,产生式规则,语意网络,一阶谓词逻辑问题求解方法:搜索策略,启发式搜寻,搜寻算法,问题规约方法,谓词演算:归结原理,归结过程专家系统:建立专家系统的方法及工具

(2)联接主义(神经网络学派):1988年美国权威机构指出:数据库,网络发展呈直线上升,神经网络可能是解决人工智能的唯一途径。

我想对于人工智能的学习,大家一定不要像学数学似的及一些现成的结论,要学会分析问题,最好能利用程序设计实现,这里推荐给大家ACM最佳博士论文奖获

得者涂晓媛博士的著作《人工鱼—计算机动画的人工生命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搞人工生命的同学不会不知道国际知名的涂氏父女吧。关于人工智能的书当然

首选《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New Synthesis》Nils J.Nilsson.鼻祖嘛!

关于网络安全我也想在这里说两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突飞猛进,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成了当即社会各个工作领域不可缺少 的组成部分,只要有网络存在,网络安全问题就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学习网络安全不是简简单单的收集一些黑客工具黑一黑别人的网站,而是要学习他的数学

上一篇:《读书》主题班会日记作文400字下一篇:部编九年历史上册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