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领导者的影响力

2024-06-05

论领导者的影响力(精选6篇)

论领导者的影响力 第1篇

论领导者的影响力

领导是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的发挥都有赖于“领导”的作用。H.孔茨认为:“领导是影响人们心甘情愿地和满怀热情地为实现群体的目标而努力的艺术或过程。”可见,领导的本质就是一种影响力。所谓影响力,就是指一种事物在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领导者的影响力就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使之符合组织意图的能力,可分为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

一、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就是强制性影响力,由领导者的职务、地位和权力等形成,指的是由组织赋予的在领导者实施领导活动之前就获得的要被领导者服从的影响力,带有法定性、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是以外推力形式来发生作用的。在其作用下,被影响者的心理和行为主要表现为被动、服从,因此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激励是有限的。

权力性影响力主要由以下因素构成:一是传统观念因素。几千年来的社会生产使人们认为领导者不同于普通人,他们有权、才、能,比普通人强。这种观念逐步成为某种形式的社会规范,产生了对领导者的敬畏感和服从感,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从而使领导者的言行增加了影响力。这种由传统观念所产生的影响力存在于领导者的言行之前,是传统附加给领导者的力量。二是职位因素。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职位会使被领导者产生敬畏感。领导者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被领导者对他的敬畏感也越强,他的影响力也越大。三是资历因素。资历是是一种历史产物,反映了领导者的个人生活阅历和经验。往往人们对资历较深、阅历丰富、经验老到的领导者会产生一种敬重感。其中职位因素是首要因素,一旦失去职位,权力性影响力便随之消失。

二、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为自然性影响力,是由领导者自身的因素,包括品格、知识、能力、情感等个人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力,是领导者本身的天赋、主观努力和自主行为所造就的。这种影响力以内驱力的形式在被领导者中发生作用,建立在其对领导者的尊敬、信赖、钦佩、崇拜的基础上,为其自觉自愿、心悦诚服的接受,不具有任何强制色彩。表面上这种影响力并没有权力影响力那样明显的约束性,但在实际效能上,它不仅具有权力影响力的性质,而且常常发挥出权力影响力所不能发挥的约束作用。因此,非权力影响力是一种具有巨大效能的内在感召力,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强有力手段,也是衡量领导者水平高低,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由这几个因素构成:一是品格因素,指领导者的道德品质、人格、作风等,既是领导者的内在因素,又可以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优秀的品格会给领导者带来巨大的感召力、动员力和说服力,使人产生敬爱感,而且能吸引人、引导人。二是能力因素,即指工作技能和才干。组织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导者的能力强弱。如果领导者能力强,对被领导者来讲自然而然就形成一种影响力,使他们产生敬佩和仰慕心理,便于领导者带领他们完成组织任务。三是知识因素。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提高自己观察与分析事物、判断是非的能力,从而确保决策的正确性,更好地协调组织成员的关系,才能获得被领导者的信赖和佩服。四是情感因素,即领导者对被领导者工作和生活体恤关怀,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从而使他们产生亲切感和敬重感,增加对他们施加影响的动力。

三、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关系

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既有根本区别,又相互联系,互相依赖。

就其区别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强制性方面。权力性影响力是由职权产生的,具有法定基础,是强制性的,在领导活动之前产生;非权力性影响力是领导者个人在领导活动中由自身素质和行为产生的,是自然的、不带有强制性,既不随职权的消失而消失,也不随职务高低、权力大小而消长,全靠领导者自身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习和锻炼形成,产生于领导活动之中,其构成的主动权完全在于个人而不在组织。第二,时空限制方面。权力性影响力受到职权范围制约,受时空限制;非权力性影响力则没有这些限制。第三,差异性方面。权力性影响力是由职权产生的,有领导职务就有相应的权力,并对被领导者产生影响,而这种职权和影响不会因人而异;非权力影响力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素质,而个人素质有高有低,由此产生的影响力必然存在差异,即因人而异。

非权力性影响力与权力性影响力虽然有明显的区别,但并非对立的,两者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一方面,权力性影响力是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础,非权力性影响力依赖于权力性影响力。另一方面,非权力性影响力又影响着权力性影响力,为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提供了强大的后盾。非权力性影响力可以使权力性影响力得以最佳发挥,也可以使权力性影响力丧失殆尽。权力性影响力只有在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下才能发挥巨大的工作效率。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既要能够正确运用权力性影响力,又要重视增强和充分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提高领导效能。

四、提升领导者的影响力

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来源于领导职务、地位与权力。组织法定权是领导者影响被领导者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只有领导者正确运用组织法定权,不搞徇私舞弊,不搞欺上瞒下,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正确使用组织法定权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慎重用权。如果权力使用不当,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激化矛盾,造成组织内各部门、团体或个人间的冲突。此外,组织法定权发挥效能的最好时机不一定在实际行使之时,而往往在实际行使之前,所以事先诱导、事先警告、让被领导者知道领导者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于发挥组织法定权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二,善于授权。授权可以使被领导者在工作中有充分的发言权、主动权、自主权,培养其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及工作能力。但授权不是弃权,授权后要注意监督和督促。第三,公正用权。领导者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使被领导者相信,在他运用权力时一定做到不分亲疏、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只有如此,才能服众,否则就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丧失个人威信。第四,注意权力运用的方式和方法。行使权力的目的,是要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使其心悦诚服地按照领导者的意图办事。因此在运用权力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尊重被领导者。第五,做好善后工作。组织法定权行使后,领导者要注意善后工作,包括做耐心细致的劝说和解释工作。如果领导者权力行使不当,或被领导者执行命令后造成了不良后果,领导者要主动承担责任。

相比之下,非权力性影响力则不同,其作用发挥的大小和程度主要取决于领导者自身素质的高低。要提高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必须在提高领导者的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1.加强品格修养。良好的品格修养是领导者成功的保证。品格修养不是建立在职位、权力基础之上的,而是在高尚的境界中产生的,它在被领导者心理上的作用是权力、职位所不能替代的。领导者要十分注意自己的品格修养,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获,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官之德,始终保持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在具体的领导实践中努力培养正直、公正、诚信、恒心、毅力、进取精神,用人格的力量吸引被领导者、用表率的作用带动被领导者,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赢得大家的信任。

2.加强能力培养。领导者的能力素质是其履行职责的前提、实施领导的关键和树立威信的重要因素。能力的强弱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成败,影响着被领导者的工作信心。当前,领导者尤其要注重提高三种能力:一是科学决策能力。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够全面辩证地进行分析研究问题,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使工作有预见性、超前性和主动性。二是组织协调能力。作为一个领导者,还必须善于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来,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营造出配合默契、步调一致、和谐统一、齐心协力的组织氛围。三是开拓创新能力。领导者不仅自己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开阔的眼界和创新的思维,更要善于创造每一个组织成员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激励组织成员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

3.不断丰富知识。事实表明,领导者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素质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强弱,以及工作成效的大小。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努力学习,知识贫乏,业务不精,就有被时代淘汰的危险。领导者要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就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这就要求领导者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学习,使自己的知识随组织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而且要带动组织成员进行学习,创造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环境。

4.注重情感投入,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现代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期望得到别人,尤其是领导者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领导者对被领导者付出一份的真诚,可能会得到其十倍的回报。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想赢得爱戴和拥护,就应当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用真情关爱被领导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领导者在处理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时,首先,要容人之短,避免在其短处上纠缠不放;其次,对犯错的人适当施罚的同时,也要耐心帮助他,从而鼓励他敢想敢干,这样有利于发挥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再次,主动沟通情感,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善于采纳大家的正确建议,了解被领导者的情况,热心并及时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使大家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总之,领导者要提升影响力,就要恰当地运用权力因素与非权力因素,使组织成员凝聚在自己周围,以领导魅力带动、影响、促进广大组织成员改进工作,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

论领导者的影响力 第2篇

下面将从领导者的四个主要素质来探讨其对行政管理效能的影响。

一、领导者的政治素质对行政管理效能的影响

政治素质表现为行政领导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定的政治理想、政治觉悟以及对社会政治问题和本职工作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政治素质决定行政领导者的献身精神、创业精神和开拓精神,决定行政领导者的组织性、纪律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行政领导者的工作态度、精神状态起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行政决策方面会有明智的立场和利益考虑,会组织好一个任务的切实进行。而在面对来自四方的质疑之词时他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会结合实际,实事求是,自觉改变错误的观念等。由此,其工作对行政管理的效率会有一个极大的提高,可以带领组织人员为人民创建更好的效益。

二、领导者文化素质对行政管理效能的影响

文化素质表现为行政领导的文化程度和文化水平,是政治素质的基础。文化素质决定了领导者对路线、方针、政策及行政工作灯的理解和掌握;也决定了他们认识和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敏感性和能力。

作为一个领导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可以让自己及时更新观念、开阔思路,以及利用信息,提高应变能力,处理好各种问题。尤其是在经济知识方面,若了解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就能为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更好的服务。可见,领导者文化素质的高低尤其对行政效能中的能力一方面起到重大作用。

三、领导者的管理素质对行政管理效能的影响

领导者的管理素质决定着行政领导的计划、组织、控制、指挥等的管理效果,以及工作魄力,体现着他们把握全局、综合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一个领导的管理素质高低对其实施领导职能,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非权力影响,直接决定着行政效能。

领导者若能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能及时作出科学的分析判断;对领导活动中面临的各种局面能及时作出对策,使行政管理具有活力。另外,要善于把科学决策变为实际管理活动,合理分配职责权限,科学选才用才,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观念、方法,善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由此就会树立很好的威望和威信,下级对他心悦诚服,他才能做到令行禁止,其权力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延伸下去,行政管理效率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领导者的心理素质对行政管理效能的影响

作为领导者,其心理素质会影响到他的思想的丰富性、情绪的稳定性、兴趣的多样性,以及他们的交往范围、同事关系、工作态度和精神状态。通常政治水平高、文化修养好的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逐步培养良好的心态。

一个领导者,他应该具备积极主动的性格,以利于带动整个组织积极努力工作。要有较强的自信心,决策时避免优柔寡断,才会增强下属对上级的信赖感,更努力的完成组织的安排。还应有极强的自制力和意志力,遇事不乱,临危不惊,在追求行政目标的实现时能勇往直前。一个领导者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提高行政效率,取得良好的行政效益,并使行政效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浅论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第3篇

一、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

1. 品格因素。

品格因素是由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产生的一种影响力, 是领导者取得成就、建立权威的基础, 是本质性因素。领导者应具备的品格是思想解放, 政治立场坚定, 政治敏锐性强;品德高尚, 大公无私;实事求是, 作风严谨;正直公道, 作风正派;艰苦奋斗, 廉洁奉公,等等。领导者优良的品德对被领导者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它可以通过领导者组织实施领导工作, 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和影响群众, 能在被领导者心里产生对领导的信任、依赖、钦佩、崇敬等心理行为的反映, 增强领导者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是一种无声的号召, 它能转化为被领导者的自觉行动和力量, 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奋斗。

2. 才能因素。

才能指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与工作能力。才能因素是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又一重要因素。它包括领导者的组织、指挥、决策、应变、开拓创新、人际关系、现代化管理、感知、思维、激励、凝聚等能力。被领导者对有才能的领导者, 往往首先在心理上对他的命令、指示、决定给予肯定;对才能欠缺的领导者则始终保持怀疑心理。有才能的领导者能给事业带来成功, 会使被领导者产生敬佩感, 吸引着他们自觉接受其影响。

3. 知识因素。

知识因素是领导者由丰富的知识、技术专长所形成的影响力。具有知识技术专长的领导者能够使被领导者产生信赖感, 进而增强其影响力, 推动工作顺利开展。领导者的工作越重要、层次越高, 所需的知识也就越广博,层次也就越高。因此, 领导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相关方面知识, 这是领导者实施正确领导实践的前提条件。

4. 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关系密切、心理相通、情感融洽而产生的影响力。它实际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这种关系是以感情联系为基础的。注重感情因素的领导者会使被领导者产生亲切感, 这种亲切感不仅可以使被领导者容易接受领导者的影响和指导, 而且是一种上进的动力。领导者应给予被领导者以关怀、体贴和尊重, 使被领导者在感情上倾向于自己的领导和指挥, 从而产生集体的凝聚力。

5. 心理因素。

领导者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包括稳定的情绪、顽强的意志, 不屈的性格、无畏的胆略。领导者在风险和困难面前, 用良好的健康心理去感染被领导者, 能使被领导者临危不惧, 处变不惊, 团结一致, 齐心协力, 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去战胜困难和挫折。

6. 形象因素。

领导者良好的形象既对社会产生导向和示范作用, 又对被领导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二、如何提升领导非权力性影响力

领导者良好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对于实现有效领导,提高领导绩效具有巨大的作用,社会又强烈呼唤良好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现代领导者大力提升非权力性影响力势在必行。如何提升领导者良好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呢?

1. 以“德”为首,树立“官德”。

“德”为人之操守之首,为“官”要有“德”。各级领导者承担着治国安邦、发展经济的重任,只有达到崇高的思想境界,具有相当的道德水准,才能担当好领导。因此,领导者应该强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与领会,加强职业道德和传统修养的培养。我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培养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领导者应克己奉公,克勤克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处处事事首先想着党和人民的利益,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二是坚持真理和正义。任何时候领导者都要坚持原则维护真理,带头坚决抵制歪风邪气,保持一身正气,正义凛然,铁面无私。三是要弘扬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工作中要不计荣辱,任劳任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浮夸,不搞假大空,积极稳妥地推动工作,踏踏实实地为群众谋福利。四是要有虚怀若谷的气度。“宰相肚里能撑船”,领导者要容人之长,容人之短,容人之言,谦虚容人,宽宏气度,尊敬同志,团结群众。

2. 博学多识,优化“T”型知识结构。

知识就是力量。领导者要不断加强学习,用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人文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行为。只有广博的横向知识与精深的纵向业务知识相结合,拥有“T”型知识结构,才能成为一个具有超凡人格魅力的成功领导者。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年代,知识的更新速度空前加快,“三个代表”思想、WTO法则、金融法律知识、网络信息技术、MBA课程和本行业本专业的知识都应是领导者涉猎的范围。广博的知识能拓宽视野、启迪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广博的知识有利于丰富领导的语言,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与群众沟通,为被领导者所敬佩。因此,领导者应该博学多识,高于普通的群众,从而体现出领导者的水平和先进性,充分发挥领导者的主导作用。

3. 以“能”为本,全面提升领导者综合能力。

领导能力指完成领导活动的本领,它是达到领导目标的心理特征、活动方式和智能的综合反映,也就是我们通常说得领导才能。领导者应该具备和提升通观全局的战略思考能力、团结大众的指挥能力、权衡利弊的果断决策能力、兼听多谋的研究探讨能力、通权达变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学能力,掌握决策的艺术、用人的艺术、指挥指导的艺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尤其是在当代风云突变、竞争激烈的社会,要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捕捉信息的能力,提高与时俱进的创造和创新能力。另外,在日常工作中,领导者要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善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使其愿意追随,接受领导的影响。领导干部才干超群,易于形成个人威信,被下属视为楷模,对下属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一般来讲,领导者综合能力越强,其非权力性影响力也就越大。

4. 坚持“以人为本”,进行“有情”管理。

“以人为本”是我党的传家宝。成功的领导不仅是各级组织的“严管家”,而且是下属的“知心人”。领导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利益出发,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以人为本”,要克服见物不见人的思想,由传统的家长制方式变为用科学的手段和措施引导、激励职工工作热情的方式,由独裁专制作风变为联系群众的民主作风,要重视对被领导者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能够使领导者与下属保持亲切融洽的关系,增强对下属的影响力。否则,两者的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

三、正确认识非权力性影响力与权力性影响力的辩证关系

非权力性影响力与权力性影响力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 区别。

(1)权力性影响力是外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内在的。权力指的是领导对其职权的运用能力,权力性影响力指的是领导得有效在影响被领导者的能力。一个人获得了职权才会产生权力性影响力,而职权并非内部生成而是外界给予的,所以权力性影响力是外在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一种思想性和本质的影响力,是通过领导者内在的道德、人格、才能等因素来达到影响目的的,因此非权力性影响力属于内在的。

(2)权力性影响力是强制性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渗透性的。权力性影响力是法定的,不可抗拒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接受者是自愿的。

(3)权力性影响力受多种条件的制约,非权力性影响力可以自我调控。权力有一个正确使用和充分使用的问题,随便使用权力处理人和事叫做滥用职权;超过了职权范围叫做越权;有权不用,有职不尽,叫做失职。只有正确、及时、充分地运用职权才能达到目职权的作用范围。非权力性影响力不是这样,领导者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和自身状况进行自我调整。还有,权力性影响力的变化受组织规定和体制的影响,同样一个人,在其位便具有权力性影响力,若离开职位,其权力性影响力也随之消失。权力性影响力还受到领导幅度和职位的限制,不同地域、不同系统、不同单位领导者即便级别一样、工作性质一样,若无组织安排,到他人的岗位上实施权力的影响要小得多。一个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可以对自己下属从政治、思想、品质、才能、知识诸方面产生影响,同时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不受职位高低、领导幅度大小等限制,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像焦裕录、孔繁森这样的领导者,他们坚定的政治信念,对党和人民炽热的感情,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廉洁自律、公道正派、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等等,都超出了他们的权力性影响力的范围,也超出了干部系统的界限,甚至超出了生命的界限,在他们生后,仍然有千百万人效仿。

2. 渗透和联系。

(1)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通常情况下,权力性影响力是决定性的,属思想的范畴。领导者手中有了权力就产生了权力性影响力,但这种强制性的影响力只能使下属被动地接受,如果领导者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想使被领导者心服,就必须依靠非权力性影响力。在非权力性影响力能动的作用下,被领导者都会由被动地接受权力性影响力变成领导者心理上的归属。

(2)权力性影响力与权力性影响力二者本身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二者之间的从师并不完全一样,有时权力性影响力的比重占得大一些,有时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比重占得大一些。我们还要认识到非权力性影响力制约着领导者的权力,它可以使领导者的权力加强,也可以使其减弱。如果权力性影响力占有了全部的份量,没有了非权力性影响力,那么,这种权力的影响力也就走到了穷途末路。从另一方面说,权力性影响力对非权力性影响力也会产生影响,一个无职无权的人如果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才能卓越,固然会具有较强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但总不如其有职权后发挥得作用大。对非权力性影响力比较大的领导者来说,权力性影响力能起到增加其影响力的作用。

试论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 第4篇

【关键词】领导者 非权力影响力 权力影响力

【作者简介】马琳,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一、非权力影响力的含义和特点

管理心理学认为,所谓“非权力影响力”,是以领导者自身的品德、知识、能力等因素为基础,形成的一种自然性影响力,它既没有正式的规定,没有上下授予形式,也不具有合法权力那种命令与服从的约束力,但其影响力却比权力影响力广泛、持久得多。在它的作用下,被影响者的心理和行为更多地转变为顺从和依赖关系。这种影响力更多地属于自然性影响力,其产生的基础要比权力影响力广泛得多,表面上并没有权力影响力那种明显的约束力,但它常常能发挥权力影响力所不能发挥的约束作用。

非权力影响力是指领导者自身素质形成的一种影响力,它具有三个特点。

1. 发展的自然性。非权力影响力不是组织任命授予的,而是由领导者的品德修养、知识水平、情操魅力等素质行为自然发展的。具有这种能力的领导者,他会凭借自身优势,形成一种强大的影响力统御被领导者,进而成功有效地实施领导,它能使被领导者发自内心地自觉服从、自觉敬仰、自觉仿效。

2. 执行的非强制性。现代管理学昭示,领导是一种行为过程,是领导者运用一定的影响力去引导、指挥和控制被领导者完成预定目标的活动。权力影响力是社会组织赋予的,是人们对领导职位的服从所形成的,是一种带强制性的法定的职位权力。而非权力影响力来自领导者自身,是由领导者的品德修养、知识能力、情感状态等因素综合形成的对下属的感召力、吸引力,及下属对其形成的信赖感、认同感、服从感和追随感。这种影响力既不与权力大小成正比,也不与权力进退相始终,是一种非强制性影响力。它让人们从心理上认同,从感情上接受,进而影响人们的言行,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一个“权威”的形象。即使这位领导者的权力消失了,但其“余威”尚存,这种巨大的影响力会演变成一种无声的命令,凝聚成一种无穷的力量。

3. 影响的持续性。权力影响力因其具有强制性,往往不能缩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被领导者是被动服从,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领导者一旦离开职位,其权力影响力也就“人走茶凉”。而非权力影响力超越职位和时空。非权力影响力产生作用的前提是人们对领导者本身由衷地崇敬和佩服,这种影响力是通过“内驱力”产生的,在这种“内驱力”的作用下,人们对领导者时常表现出一种主动的听从,并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二、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作用分析

1. 感染作用。感染是人际之间在情绪上的同化反应形式,表现为与他人在心理、思想、感情上的自觉共鸣。被领导者在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感召下,从内心自发服从领导,把领导的要求变为自己的要求,从而产生内在推动力。

2. 吸引作用。吸引是人际之间在思维上发生顺从的反应形式。被领导者在与领导者交往的过程中,受到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影响,思维观念趋向一致和认同。这种观念的同化条件,对激发下属内心深层次的心理活动起着重要作用。非权力影响力越大,吸引力越强。

3. 导向作用。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对被领导者的政治信念、价值取向、道德风尚等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领导者作风正、品德高、知识广、能力强,就会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思维观念,就会激励群众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就会激发群众道德修养、情操陶冶和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

4. 效仿作用。效仿是人际之间在行动上的同化反应形式,它是受他人行为刺激后产生的一种按照别人行为相似的方式行动的倾向。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因素对于下属是非标准的认定和行为的取舍具有直接作用。因而,领导者必须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形象为下属树立效仿的榜样。

三、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工作中,影响和制约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发挥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认识上的模糊性。少数领导者以“权”为重,认为领导者就是当“官”使“权”的,只要有了职位和权力,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决定一切事情。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他们在工作中,往往领导方式简单粗放,家长制作风严重,习惯于对群众发号施令,以权压人,极大地挫伤了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

2. 权力运作的随意性。少数领导者权力失去监督,把权力当作谋私利的筹码,不仅在群众中威信扫地,而且也严重地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声誉。

3. 知识才能的滞后性。少数领导者知识才能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的知识结构简陋、专业知识老化;有的忙于事务,不接受正规理论培训,缺乏系统管理技能;有的能力偏低,协调不力、指挥失误;有的领导艺术呆板单一,不善思考;有的决策主观臆断、优柔寡断、痛失良机。凡此种种现象引起群众不满,非权力影响力逐渐弱化。

4. 情感上的亲疏性。少数领导者“为官一任”,高高在上,脱离基层,脱离群众,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对群众的利益视而不见,对奉迎拍马者用之,对不同意见者压之,任人唯亲,结帮拉派,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扩大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5. 职业道德的低下性。没有敬业爱岗的精神,不履行应尽的职责,玩忽职守。在这些少数领导者身上,非权力影响力正不断被弱化,甚至在极少数人身上非权力影响力已荡然无存。这是十分值得重视的问题。

四、提高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分析

1. 加强道德修养,以德服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现代领导者必须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大公无私,清正廉明,为政公明,施政严明。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领导者要像北斗星那样把众星聚集在自己的周围,就必须以德为本,加强党性修养、道德建设。

首先,要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德观念,牢记党的宗旨,正确对待权力。其次,要进行自律培养,珍惜“堂堂正正做人”的道德尊严,审慎选择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言行进行道德解剖,自觉警惕恶对善、邪对正的侵蚀,防微杜渐,构筑道德防线,不懈地追求道德理想,鞭策自己的真善美。再次,要自觉接受监督。领导者要自觉置身于党和群众的监督之中,带头执行中央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律己,廉洁从政,做到“慎微慎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从政,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最后,要勤政务实。领导者在深化改革的形势下,承担的任务非常艰巨,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勤实践、勤思考、勤务实。领导者要树立为党的事业建功立业的志向,勤于实践,抓住机遇,开拓进取。

2. 注重工作实践,磨砺自身能力

实践,是获取真知和经验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可以培养和增进自己的才干,锤炼自己的意志,塑造自己独具魅力的领导风格。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群众对各级领导者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领导者要适应发展,提高科学领导能力。一是勤于学习,丰富知识。要通过学历教育、集中学习、专题学习、自学等形式,强化学习力度,达到一定的深度。在学习中扩大知识面,调整知识层次,更新知识结构,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要重视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技知识、法律知识、领导科学知识。同时还要根据职业特点,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管理知识,从而形成与现实领导目标相适应的合理知识体系。二要勤于实践,增长才干。领导者的才能来自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历来是我党培养和造就干部的重要方法。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知识才华,磨炼自己的意志,提高组织领导能力、指挥协调能力、综合判断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处理解决能力。

3. 加强学习,以才聚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拥有大量的知识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获胜,谁就能赢得群众的格外尊敬。因此,现代领导者一定要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多读书,多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社会知识以及领导管理知识体系,在群众中塑造起博学多识的良好形象。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统筹全局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公共交往的能力、组织领导的能力、市场应变的能力和知人善任的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并善于运用,通过自己的才干做出成绩,吸引人才,领导者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得心应手。

4. 增强亲和力,以情感人

领导者要平易近人,关心、理解、信任和尊重群众,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扎扎实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增加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以真情来凝聚人心。群众回报的也一定是拥护、忠诚和爱戴。

首先,要牢记党的宗旨,以深厚的爱民之心,炽热的爱民之情,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发展经济,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群众的信任感。其次,要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心系群众,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要把贫困党员、困难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帮助解决困难,安置好生活,以增强亲切感。再次,要关心人、理解人。领导者要和群众交朋友,要善解人意,了解群众的意愿,倾听群众的呼声,满足群众的合理要求,成为群众的知心人。再次,要以突出的实绩取得群众的拥护,以绩增威。“发展才是硬道理”,实绩最有说服力,为官一任,造福于民,励精图治,尽职尽力地开创优异业绩,才能取得群众的拥护,才能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5. 善听

善听是一种胸怀和美德。培根说:“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得出来的光明更干净、纯粹。”不同意见能使领导者头脑清醒,及时修正过失。司马迁曾言:“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不同意见如金,未必悦耳,甚至如芒刺背,使人脸红心跳,但“良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若唯我独尊,搞“一言堂”,只能殃及和谐。只有容万物于胸襟,萌和善于心田,才能听取不同意见。善听是一种境界和感召,要构建有利于直言的“听境”,使藏在心里、卡在喉头、憋在嘴边的肺腑直言倾情而出,否则人们难以说真话、道实情。

非权力因素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与权力影响力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领导权威是被领导者信从的根源。领导者重视提高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 是时代重任对自己的客观要求,是其成长为高素质领导人才的重要途径。每一位领导者在运用自己权力的同时,不要忘记提升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使人们紧密地团结起来,自觉、主动地为组织的共同目标奋斗。

随着时代的发展,加强共产党员干部的非权力影响力修养,也已成为党的思想建设中一个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的迫切问题,它和加强党性修养是一致的,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共产党人的非权力影响力修养,是个自觉实践的过程。影响力的开发是没有止境的。只要努力,在道德人格上不断修养,在胆识眼光上不断提高,在才干能力上不断增强,在知识学习上不断积累,在情感意志上不断磨炼,领导者的综合素质就会日益提升,非权力影响力也就会日益拓展,共产党人的党性魅力就会在实践中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论领导者的影响力 第5篇

口余红平

公文是伴随国家政权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国家机关实现管理职能的一种方式。”公文在工作中越来越多地承担着策令传递、信息沟通、领导指挥的领导作用,与领导及领导工作联系紧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六条要求:“各级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模范遵守本办法并加强对本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领导和检查。”《办法》对行政机关负责人提出要求是首次,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及时的,有利于消除因领导者素质而对公文活动产生非良性影响。

领导素质,是指“充当行政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特定的职能职责,发挥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生理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行政领导素质内涵十分广泛,包涵了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文化专业素质、领导和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能力要求。

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占主体地位,是领导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秘书是服务于领导者和领导活动的,处于从属地位。因此,秘书工作经常会受到领导或领导活动的影响和制约。领导素质中的不良素质会对秘书工作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公文活动产生非良性影响。它往往通过领导工作作风表现出来并作用到公文活动的各个环节。

不同素质的领导者具有不同的工作作风,不同的工作作风对公文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笔者总结概括出了四种对秘书工作具有非良性影响的领导作风。

(一)官僚主义领导作风。官僚主义领导作风是当前领导中较为普遍的一种不良作风。官僚主义对公文活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导致文山会海。带有官僚作风的领导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就是发文件、开会,大事小事发文件,有事无事开会,把公文作为履行职责、实施管理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手段,导致公文泛滥,下级机关疲于应付。这不仅不利于发挥公文的作用,提高公文的质量,而且会打乱机关正常的公务活动秩序。二是导致公文内容空洞、无依无据。官僚主义者高高在上,不深入基层,不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仅凭主观臆想闭门造车发文,以至于公文内容充斥着空话套话,甚至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

(二)专制主义领导作风。虽然我国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但专制主义领导作风依然存在。专制主义领导作风又称家长制作风,它是数千年封建社会影响的结果,对公文活动的危害十分明显。专制主义的实质是独断专行、自以为是。对公文活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忽视公文的管理指导作用。这种类型的领导不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甚至脱离中央的政策和法规,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游戏,搞“小政府”和地方主义。二是不尊重公文制发者的工作。这种领导把秘书等公文制发者视为奴仆,缺少对公文工作者的尊重和理解,伤害了公文制发者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公文活动的正常开展。这类领导还常常忽视公文制发者的智慧才能,对他们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置之不理,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产生错误的公文。三是不遵守行文制度。专制主义者在工作中往往违反行文制度,如在工作中先斩后奏,只做事后报告,不要事前请示。有的地方还存在越级行文的现象。四是错误选用文种。不同的文种有不同的适用范嗣和作用效果,错误地选用文种是导致公文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有的部门因为自己有权审批某一事项(如财务、编制等),不问是否有隶属关系,一律要对方写出“请示”,然后自己对其以“批复”相待之。

(三)唯上主义领导作风。唯上主义领导作风主要存在于基层单位,范围较小,但它的影响不容忽视。唯上主义者的实质是胆小怕事。唯上主义者把上级领导的意图或上级机关文件作为开展公务活动的主要依据,而不是在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并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制定政策。唯上主义者唯“文件”是从,过分地夸大公文的作用,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唯上主义者还比较缺乏纠正公文活动中所犯错误的勇气。笔者曾在县乡两级的政府办公室进行秘书岗位实习,发现基层在公文格式、行文制度、文种选择以及公文归档利用等方面存在许多明显错误,而领导者明知有错也一直不敢纠正,原因是上级机关就是这样做的。

(四)浮夸主义领导作风。浮夸主义领导作风在当前行政机关中很盛行。它存在已久,在历史上曾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浮夸主义者好争功、喜政绩,寄希望于以政绩谋取个人的政治发展。浮夸主义在公文活动中的表现是,在公文写作上运用“夸张”手法,在内容中增加大量“水分”,远离事实情况。“实事求是是公文力量的源泉,也是我党一贯倡导的优良文风。”浮夸主义背离事实,违反公文写作的真实性原则,会动摇公文的生命基础,给公文活动带来巨大危害。

公文是国家机关实施管理的重要工具,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贯彻实施,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千方百计降低领导素质对公文活动的不良影响。

(一)正本清源:打造高素质领导队伍

要降低领导素质对公文活动的不良影响,就必须提高领导的基本素质,改革领导工作体制和领导作风。打造高素质的领导队伍,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机制选拔思想政治过硬、工作能力强、知识文化水平高的优秀人才进入领导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领导干部尤其要学习公文处理方面的知识,充分认识到公文在公务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提高公文素养。要把公文知识的掌握水平作为当前领导干部选拔考试的重要内容,并提高它在整个试卷中的分值。

(二)行为保障:建立科学的公文活动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公文活动机制,确保公文活动顺利进行。一方面各个单位要根据《办法》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公文处理制度,以指导具体的公文处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以机关负责人为主的领导负责制,以促使领导重视公文活动,形成科学的公文使用观。要形成以上级秘书部门为主体,质量技术监督、人大、法律等部门参与的监督制度。通过经常性的监督活动,对各级机关的公文进行联合审查,严格规范发文,控制公文数量,绝不给不合格公文生存空间。

(三)智力保障:积极开展秘书培训活

要降低领导素质对公文活动的不良影响,还必须提高秘书人员的公文素质。针对秘书岗位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必须加强对秘书等公文制发者的岗前培训。要引导秘书从业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持证上岗,不断提高公文处理水平,自觉养成抵抗非规范公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秘书业务部门要经常开展公文处理方面的业务竞赛活动、讨论活动,以提高本单位秘书人员和秘书工作的水平;同时,要把公文处理质量作为衡量秘书业绩的标准之一,作为秘书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公文的形成、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解决公文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态度正视它,通过一系列的行政改革来推动公文工作的进步,通过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完善行政制度来降低领导素质对公文活动的不良影响,最终实现和谐发展。

论领导者的影响力 第6篇

(一)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对社会的探索和实践具有“开路人”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认识过程具有曲折性,而对于社会的认知也具有曲折性,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与实践,而第一代领导人正是为社会的探索开了个头,同时,他们的实践让大家对于社会主义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同时,第一代领导人对社会的探索与实践为今天的中国社会奠定了基本形态。

(二)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对社会的探索和实践为现代探索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方法论与理论武器

第一代领导人对社会的探索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方法论与理论武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科学的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从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些东西至今仍闪耀光芒,仍为我们对社会探索的一把利器。

(三)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对社会的探索和实践为现代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上一篇:旅程中考作文下一篇:创业计划如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