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野外个人实习总结

2024-07-18

地质野外个人实习总结(精选8篇)

地质野外个人实习总结 第1篇

水利工程地质野外实习总结

此次实习地区选在北京西山的九龙山、愁儿岭、香峪大梁一带。行政区划属门头沟区的门头沟乡和军庄乡,包括城子、龙泉务、军庄、灰峪等自然村。实习区交通发达,风景优美。地处华北平原西北边缘,气候温暖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晴燥,夏热多雨,春旱多风,秋高气爽。多年平均雨量600mm。第一天的路线是三家店水闸到西山林场。

1.窑坡组页岩,此地属于山岭,植被繁茂。岩石土灰或黄色,页片状,泥质结构,破碎风化严重。本组富含植物化石,含煤情况自西向东减少。接着观看龙门组(J1)砾岩,砾石较破碎,风化严重,土黄色,分选性不好(大小差不多)粒径1--20cm,砾石磨圆度较好。砾石泥质胶结,胶结状态不好。岩层产状3°<33°。九龙山组(J2)砾岩成分复杂,多为火成岩,粒径2—5mm。

2.九龙山向斜。J1--J2--J1的向斜构造。岩石主要为紫红色的凝灰质

砂岩,凝灰质含粉砂泥岩及凝灰质粉砂岩,夹含砾火山岩屑砂岩。

3.九龙山砾岩风化严重,岩石成土黄色。九龙山向斜北的砾岩岩石坚硬

完整,粒径1~10cm,磨圆度一般,主要为泥沙岩硅质胶结,分选性一般

第二天的路线是龙泉务到琉璃渠。

4.该点为石炭系岩系。岩石主要为砂岩,硅质胶结,解理较发育,呈灰

色。此地的页岩为灰色,产状为116°<50°。火成岩有崩塌,坡积物较多。然后观看了红庙岭组石英砂岩,主要为肉红、砖红色、浅绿色石英砂岩。

5.此地为断层破碎带。魁心阁的红庙岭组砂岩,次一级的小断层。地貌

属于山崖垭口。泥质胶结,风化严重,未土黄色,粒径0.5—10cm。南大岭组(Jβ)主要为辉绿岩,灰黑土黄,隐晶质成分,新鲜面灰绿色。主要为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风化严重。此处大约宽900米,坡30°,植被较多。上有断层,有5—10米的分化层。

6.琉璃渠断层。底层缺失,土黄灰黑色,主要为砂岩页岩和砾岩。第三天的路线是斜河涧到老虎头。

7.此点为工程点,铁道隧洞。洞口前侧岩石主要为纯净的石灰岩,呈灰

白色,产状混乱,有断层破碎带。上面是土黄色的泥质石灰岩。隧洞洞口衬砌,边墙衬砌有锚杆支护,表面喷射混凝土。

8.奥陶系和石炭系的分界点。隧洞打在石炭系上,全衬砌,岩石主要为

页岩砾岩。石炭系的岩石主要为砂岩页岩,风化较严重,破碎,植被繁茂。奥陶系的岩石主要为纯净的石灰岩,方解石脉,有小断层。沉沙孔有水土保持的作用。2号隧洞只加洞口衬砌,3号隧洞断层面与轴线斜交,而正交最好。

9.此点为岩性点。奥陶系与石炭系的分界点,O2的石灰岩性脆,易弯

曲,沿途观测C2主要为土黄色和褐色。老石灰岩内断层解理多,可以用于建材石灰炼钢溶剂。

第四天的路线是军庄到三家店。

10.此点为岩性点。主要为石炭系的砂岩页岩,岩石风化严重,层理倾向

南偏东,球状分化。此处的砾岩分选型不好,磨圆度不好,硅质胶结,产状为203°<39°。此处的辉绿岩无层理,火成岩主要为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有一些白条的石英岩。

11.三家店水库左坝肩。植被繁茂,开挖边坡70°,自然30°。主要为

南大林祖辉绿岩,岩石风化严重,风化层3—5m。岩石完整有气孔杏仁构造。灰绿色无产状,对下游防渗不利。九龙山组砾岩,倾向南,1—15cm,分选性不好,硅质胶结,风化不严重,解理不发育,魔猿较好。

12.香峪向斜。核部由太原组的砂页岩组成,北翼为太原组没系地层以及

奥陶系和寒武系组成,南翼仅有出露太原组煤系地层。两翼倾角不等,北陡南缓。向东南方向倾斜。

13.此点为岩性点,九龙山组紫红色凝灰质粉砂岩,青灰质粉砂岩。产状

为47°<15°。断层破碎带有压碎岩,断层泥,碎砾岩确实啦。本次野外实习观察了实习地区的地形地貌,详细观察了各个系的岩石的岩性,以及一些特殊的地质构造,比如向斜背斜。以及一些工程地点,比如大坝,隧洞等,深入了解了工程地质条件。

本次实习我能够每天准时集合,在观察过程中能做好记录,同时能结合自己的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些思考,收获不少。自己打分:90。

地质野外个人实习总结 第2篇

“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培养素质”已成为2l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地质野外考察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课程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系统训练学生野外地质调查方法,培养学生野外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巢湖北山系指巢湖市北郊,青台山以东,汤山以西,白虎尖以南的一段褶皱山地,该区域地质资源十分丰富,地质构造典型,地层层序清晰,地质剖面结构清晰,自然现象集中,教学内容丰富,平顶山、马家山一带,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出露完整,层序稳定,沉积环境标志明显,山地道路平坦,地表植被稀疏,易于实习观察,是地质学的一个理想的开放型实习基地。

巢湖区域位于中朝准地台与扬子准地台结合地带,目前地貌主要轮廓是由中生代燕山运动和新生代喜玛拉雅运动所造成的。地层以沉积岩为主,最老的是古生界奥陶系,依次有、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中、新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等,最新的为第四系现代堆积物。具有复杂的褶皱、断裂节理构造特征,如炭井村向斜、平顶山向斜、狮子冲口背斜断层、狮子冲口逆断层、王乔洞逆断层、凤凰山南侧逆断层、狮子冲口平移断层、鹅头岩逆断层等。

一、实习准备与安排

2008级地理科学专业巢湖北山地质野外实习为期五天,定于2009年10月15日至10月20日,由李经田书记带队,实习指导老师由徐先海、倪林担任,学生生活由王萍、戴先英老师安排与管理,学生实习数共121人。10月14日由系领导、实习老师、辅导员及全体学生参加了实习动员会,强调实习的意义与实习纪律、实习中的生活注意事项与准备以及这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二、实线路线设计与内容

考虑到实习时间、实习任务、实习天气等具体情况,实习路线如下: ① 10月15日上午由学校包车到实习驻地(巢铸宾馆),下午由到7410工厂,实习内容是认识志留系、泥盆纪的岩层,学会使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要素; ② 10月16日上午由驻地经皖维中学、炭井村到距嶂山西谷,再到金银洞北山,实习内容是认识泥盆纪五通组,石炭系的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及二叠系的栖霞组岩层性特征;下午由驻地到麒麟山西坡采石场,认识和州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的岩层以及认识鹅头岩断层; ③ 10月17日由驻地到龟山观察坟头组,五通组生物化石。

④ 10月18日由驻地到由驻地到紫薇洞、王乔洞,观察喀斯特地貌;晚上讲解实测剖面内容及人员分工与任务安排 ⑤ 10月19日麒麟山实测剖面 ⑥ 10月20日驻地包车回到安庆。

三、实习收获

在做了充分准备后,在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的努力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这次野外地质实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帮助。

①培养学生正确使用GPS、罗盘、放大镜、小刀、瓷板、锤子等工具; ②培养学生阅读地质图,通过分析了解区域地质概况; ③熟练掌握地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学会地质分层和标本采集;

④培养了学生独立从事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确定地壳运动的一般方法; ⑤培养了学生学会野外仔细观察主要岩石、矿物、构造、矿床的主要特征,重要自然地理、地质现象,并准确、完整记录所观测到的现象、特征和数据,标本与样品的采集方法,学会初步分析有关现象、特征形成的原因,并完成较高质量的地质剖面图绘制与实习报告写作;

四、实习经验

①野外实习应安排在紧跟理论后,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准备要充分些;

②这次实习时间选择非常好,实习食宿条件也较好,学生有良好的心情与充分的体力进行实习;

③任务较重,实习时间较为仓促,最好能增加实习时间; ④实习经费紧张,建议增加实习经费;

⑤实习课程最好能多些,让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多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

地质专业野外认识实习策略探究 第3篇

一、淮南地区野外认识实习地质概况

实习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境内, 位于东经116°40 -117°15′, 北纬32°35′之间, 属江淮丘陵与淮北平原结合地带。在地质上属于华北板块的南部边缘, 南与扬子板块相接。淮南地区地层分为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淮南地层小区。地层发育主要为上太古界、上元古界、下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但又有其特殊性, 如猴家山组、凤台组、四顶山组、寿县组等都是淮南地区特有的, 更因在九里桥组中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后生动物化石而闻名于世。本区地层自下元古界的前长城系至第四系, 除中奥陶统至中石炭统、中生界的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缺失外, 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 尤以寒武系、奥陶系地层完整, 分布稳定。出露的岩石主要为碳酸盐岩、黏土岩、砂岩等, 其中碳酸盐岩种类较为齐全。同时, 淮南地区的古生物化石丰富, 青白口系及震旦系的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寒武系三叶虫化石、石炭二叠系的各种植物化石保存完整[1]。前人已经对淮南进行过详细的地学考察工作, 其中谢家荣和柴登榜等人以追索法和穿越法自东向西踏勘并发现了淮南煤田。因此, 淮南地区丰富的地质与地理资源为野外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实习路线的选择及实习内容

安徽理工大学地质专业的认识实习本着“观察认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侧重于各种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 分析其岩石的成因, 理解岩层时代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的原因, 增强对野外地质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安徽理工大学地质专业的野外认识实习时间为一周, 主要在淮南及周边地区安排四条路线, 即洞山古生代∈—O地质剖面路线、罗山—山余家Ar2-Pt-P2地质剖面路线、八公山—老鹰山—庙山洼—朱家洼—黄豆山—凤台桥头—茅仙洞—赖山—李郢孜路线、上窑山—凤阳韭山洞路线。

(一) 洞山古生代∈—O地质剖面路线

本条路线主要是掌握罗盘使用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学会测量与记录岩层产状;认识沉积岩的成层性, 理解和掌握野外认定层面的方法;初步掌握碳酸盐岩的野外观察、描述与命名;初步掌握碎屑岩的野外观察、描述与命名;初步掌握泥岩的野外观察、描述与命名;认识碳酸盐岩不同结构所代表的沉积环境意义;观察和认识层面构造, 并了解其沉积环境的意义和构造意义;观察和认识节理构造, 并测节理产状和节理所在岩层产状;观察和认识古生物化石;初步了解和认识舜耕山断层。

(二) 罗山—山余家Ar2-Pt-P2地质剖面

本条路线主要是观察和认识二叠系石千峰组的岩性特征;观察和认识交错层理、泥皮构造及其沉积环境意义和构造研究意义;观察舜耕山断层在罗山北坡所表现出的断层接触关系, 上下两盘地层及缺失地层及厚度;观察和认识散体状岩体;观察和认识隐生宙藻类化石, 了解其地质意义;初步认识和掌握地形图的使用;学会用罗盘测量地形坡度;观察罗山公墓断层, 描述其断层特征;认识构造不连续这一断层识别标志;观察和认识刘老碑组底部灰岩中发育的小褶皱和“X”型共轭剪节理;观察和认识伍山组砂岩的岩性特征, 认识指相矿物海绿石;认识岩石风化剖面, 了解土壤的结构和形成; 观察罗山水库断层, 描述其断层特征;认识如何利用标志层的错断和山脊的突然消失来辨识并最终确定断层的存在;学习用GPS将实地一点标注到地形图上。

(三) 八公山—老鹰山—庙山洼—朱家洼—黄豆山 —凤台桥头—茅仙洞—赖山—李郢孜路线

练习使用地形图;观察认识八公山地层, 通过由南东至北西系统测量八公山路线上各观测点的产状, 了解八公山地层的展布规律及变化趋势;寻找化石, 观察认识生物遗迹化石;观察认识喀斯特—庙山洼石芽地貌; 结合地形地质图, 实地了解山王集断层和阜凤断层;观察认识边坡失稳现象, 讨论哪些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 观察认识淮河的地质作用;观察认识舜耕山逆掩断层下盘—赖山断层角砾岩;通过李郢孜煤矿的煤矸石, 认识含煤地层的岩性特征;了解矿区环境。

(四) 上窑山—凤阳韭山洞路线

本路线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岩溶的形成条件及岩溶地貌。韭山洞位于淮南市东南面凤阳县宋集乡境内的韭菜山, 是淮北平原下淮南复向斜北翼东延部分, 因受北北东向武店正断层的影响, 西部上盘下降, 隐于淮北平原新生代松散层下, 东部下盘上升得以出露, 断层垂直落差约1500m。区内出露下寒武统地层, 为一单斜构造, 岩层产状一般为180°∠20°。岩溶发育在毛庄组, 灰岩与页岩互层, 节理密集, 为地下水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在水的溶蚀及重力作用下岩溶发育规模较大, 同时伴随地下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了石钟乳、石笋、石帘、石幔等岩溶地貌。本实习地点主要使学生掌握地下水在岩溶发育中的作用及赋存特点, 同时联系目前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水的防治与综合利用等, 加强学生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和判断的能力。

三、野外认识实习的策略

(一) 启发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

由于该地区地质教学实习的内容非常丰富, 故对地质工程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培养要求。第一次野外认识实习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先要理解和掌握室内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培养学生野外动手能力、绘图表达能力和野外的空间概念, 培养和建立综合的地质思维和初步的科研意识, 为后续相关地学课程的学习以及国土资源调查、地质生产、地球科学等方面的工作和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2]。

在淮南的野外认识实习中, 不主张采用“满堂灌式” 的方法来进行实地教学, 在野外上课的过程中, 应充分应用提问、启发、讨论和研究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笔者通过这几年来的野外教学实践经验, 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出发来启发学生对地质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对该课程的现场教学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在第一次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环节中, 首先要教会学生认识野外各种丰富地质现象的能力。不能运用课堂教学中填鸭式的模式, 教师详尽的描述和学生完善的记录, 其实无法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兴趣又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若是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实际的认识, 也就不会有情感的倾注, 自然不会对它有兴趣。反之, 认识越深刻, 情感越炽烈, 兴趣也就会越浓厚[3]。所以, 在第一天地质路线的实践教学环节中, 笔者在实习中首先培养学生野外独立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实地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野外的地质现象千变万化, 很多的现象都是可以运用地质理论去解释的, 先让学生动手测量岩石的产状, 启发学生动手的能力。同时, 讲述实地的地质现象, 启发学生观察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 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地质工作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理解地质这门学科的独到之处, 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实习的过程当中, 在第一个阶段学习过程中, 兴趣的培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 激励学生互动交流, 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第二个阶段, 要教会学生如何绘制地质素描图, 这是其中的难点问题之一。地质素描图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空间概念, 理解我们所画地质素描图的用意, 从地质的观点出发, 运用透视原理和绘画技巧来表达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在量好岩层产状之后, 向学生解释在野外实习过程中, 我们实习线路的设定以及理解倾向和走向的方位原理。接下来引导学生如何在野外记录本上勾绘地质素描图, 激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同时也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描绘素描图的过程, 通常是在野外行进过程中进行的, 边走边讲解地质现象, 同时也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般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每个学生要在当天实习结束之前, 用铅笔绘制在自己的野外记录本上。如何能让学生既快又好地绘制好简单的素描图, 同时能讲解出素描图所表达的意思, 这是需要相互交流和互动的。首先要学会测定剖面的方位角, 学生需要比较强的空间概念才能在这一环节当中比较容易理解方位的概念。接下来在绘图的过程中, 产状的描绘、岩性的表示以及比例尺的把握, 都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才能摸索出来, 故需要学生互动式的交流和教师的启发。这个过程会迅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 增强学生自信心, 拓展学生知识面

在实习阶段, 野外地质现象千变万化, 每个学生所站的方位不同, 看到的地质现象也会不太一致, 容易导致学生以偏概全, 不能从整体出发来认识整体的地质现象。例如, 在实习的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路线当中, 主要是了解舜耕山断层的整体格局, 同时实地观测整个岩层倒转的情况和岩层的多样性。在第二天最后一个观测点中, 我们见到了古老的青白口系霍邱群的角闪斜长片麻岩, 这就需要给学生讨论的时间, 整体的认知能力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为什么我们沿着山路上山和下山, 地层的变化如此之大, 从二叠系石千峰组的紫红色砂岩, 直接进入到震旦系四顶山组的白云岩地层中?为什么这个地区的白云岩反而没有典型的刀砍状的风化面?在看完这些地层之后, 到了接下来的九里桥组灰岩和四十里长山组砂岩, 为什么再接下来就只剩下一个很深的山谷, 而再没有岩层的延续了, 直到下了山以后, 在山谷的对面又见到更古老的岩层?在看完古老的霍邱群岩石的过程中, 让学生带着问题讨论一下, 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看到凤阳群的地层。故在实习过程中, 需要展开讨论,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以互动式的交流以及反问式的问答, 来认知和理解这些地质现象, 会极大地增强学生在地质方面的自信心, 同时也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 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概念

要教会学生从岩石的矿物组合、结构以及构造来鉴别岩石, 而不是把实验室所看到的岩石当成规范去记某种岩石。而且要启发学生去思考该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等。在实习过程中,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并针对一些地质现象组织学生展开讨论[4]。结合现场的地质构造现象, 讨论和解释舜耕山断层的上盘和下盘的所在, 同时讨论为什么八公山和洞山以及罗山所含的地层有如此大的差别, 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和地质构造的成因。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及对时空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总之, 地质的野外实习是地质现象在人脑中间接而概括的反映, 如何分析地质现象是地质实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地质学的野外认识实习一方面要构建学生的物质观, 即地球是由物质所组成的, 要讲清组成物质的特征、形成过程及形成机制;比如在讲解岩石、矿物的过程中要初步构建学生的地质思维物质观, 在讲解构造、地质作用、地球的形成时间等等时[5], 要构建学生的地质思维时空观。在构造学生地质思维的同时, 要培养学生的地质研究方法, 比如在讲解地质作用中将地质研究中“将今论古”的方法灌输入学生的学习实践当中去。 使整个野外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课堂气氛取得良好的效果, 让学生有个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思维。讲授式教学和启发性教学并用, 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课堂上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积极展开讨论,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当中, 营造轻松积极的实习氛围, 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完成教与学的过程[6]。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地质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且又十分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让学生对地质学的研究有个感性的认识, 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如何做好实践教学是这门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 积极地与学生展开讨论与互动。将地质学习工作方法、地质学的物质时空观融入教学, 使学生在实践中去掌握地质学的一些思维和方法[7,8,9]。

摘要:安徽理工大学地质专业本科野外认识实习以淮南地区作为实习区, 在野外教学模式突显出以启发学生对地质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互动交流、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增强自信心、拓展学生知识面以及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概念等特征。

关键词:地质专业,野外认识实习,淮南地区

参考文献

[1]刘文中.淮南地区地质认识实习指南[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13.

[2]李长东, 王亮清, 严森.互动式教学法在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 2011, (2) .

[3]杨凤根, 骆祖江, 侯玉宾.从基础地质学教学入手培养大学新生学地质的兴趣[J].中国地质教育, 2009, (1) .

[4]胡杰, 赖旭龙.野外教学实习中的地质思维教育[J].中国地质教育, 2000, (2) .

[5]柳成志, 冀国盛, 许延浪.地球科学概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0:45-89.

[6]许文才, 谷水昌, 姚宝刚.地质思维的物质观和时空观[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1995, (6) .

[7]栾光忠, 冯秀骊.野外地质实习中的启发式教学[J].中国地质教育, 2002, (2) .

[8]王根厚.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中地质思维的培养[J].中国地质教育, 2004, (4) .

地质野外个人实习总结 第4篇

[摘 要]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历来重视地质填图实习,在教学实践中实习队对整个地质填图实习教学环节安排的科学合理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地质填图实习分为实习动员会、地质踏勘、实测剖面、地质填图、地质专题、野外地质路线考察和野外地质综合技能考试这7个环节。其改革优化措施有:实行小班教学、加强地质素描技能培训、举办野外地质技能竞赛、多阶段过程检查制度、实行工作危害分析(JHA)方法进行安全风险控制。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质填图实习;资源勘查工程;教学环节;优化措施;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9-0116-03

一、概述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大学以及“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重点大学,在煤炭资源及相关领域具有显著的学科优势。资源勘查工程本科专业是我校“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所对应的本科专业,在化石能源地质学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优势。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地质学理论基础与矿产勘查与评价技能的地质工作者,而资源勘查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大学期间需要一系列的地质实习来提高学生的地质技能水平。

地质填图实习(也称为基础地质综合实习),是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继地质认知实习(也称普通地质学实习)之后的一个重要的地质实习,安排在大二年级结束的暑期,实习地点为安徽巢湖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为期约30天。

在地质认知实习阶段,由于学生仅修过一门普通地质学课程,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欠缺,无地质野外工作经历,因此实习偏重于某一个地质现象出露点的地质现象基本观察和描述,实习以教师指导学生为主。而在地质填图实习阶段,学生已经修过多门地质学课程,已具备了一定的地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野外地质工作经历,实习则要求由以教师指导为主过渡到由学生独立开展工作,主要着眼于面的地质特征的整体认识和分析。[1]

地质填图实习肩负有重要的任务使命,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整个地质填图实习的教学环节十分重要。地质实习队通过多年的实习教学实践,逐渐丰富了地质填图实习的教学环节,摸索进行了多项改革优化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地质填图实习教学环节

(一)实习动员会环节

实习动员会一般安排在实习前2-3天。实习队长介绍整个地质填图实习的日程安排,重点讲述实习区的人文地理与地质概况、实习基本要求、实习注意事项以及分组安排等工作,并安排各组学生借取或购买本次地质填图实习所需的实习指导书、野外记录本、工具和材料装备。

(二)地质踏勘环节

对巢湖地质实习区进行为期10天的地质踏勘实习。踏勘路线有7条,分别是半汤-夏阁路线、甘露寺-狮子口路线、麒麟山路线、姚家山-平顶山路线、马家山路线、幸福泉-177高地路线、石灰山路线。这7条路线,主要是地层出露路线,发育有震旦系灯影组至侏罗系磨山组地层,并出露有全区较典型的各类岩石,部分路线为构造地质现象路线。

(三)实测剖面环节

实测剖面为期约6天。化石能源地质学属于有机沉积矿产,我校历来重视培养学生的野外沉积地层剖面的实测技能。本实习安排野外实测沉积地层剖面5条,构造实测剖面1条,分别是:甘露寺中志留统坟头组剖面(展开法)、麒麟山东南坡石炭系剖面(投影法)、姚家山东中二叠统栖霞组剖面(投影法)、平顶山南坡大隆组-和龙山组剖面(展开法或投影法)、马家山南坡南陵湖组剖面(直线法)。构造剖面为石灰山构造实测剖面。实测剖面以小组(5人)为单位,进行剖面实测,并最终绘制地层剖面图。

(四)地质填图环节

野外地质填图为期约6天。把实习区(巢湖北部地区)按地理坐标,划分为东区、西区两部分,两区有重合的区域,以供后期的对接。地质填图实习以小组(4-5人)为单位,一半的小组填图东区,另外一半填图西区,最终将两区的填图成果合并,制成一张完整的地质图。第一天,教师带领学生示范填图的方法,后面时间由学生小组讨论自行安排填图行程,教师则进行野外巡回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经过前期的路线踏勘和剖面实测,学生已经较为熟悉了整个填图区的交通路况以及地层发育情况,学生已基本具备独立地质填图能力。地质填图环节,应该是整个地质填图实习中的最重要阶段。地质填图实习,不仅使得学生学会墓本的填图方法,还能使学生经过地质填图更深入地了解区域上地层的分布特征和构造特征。[2]

(五)地质专题环节

地质专题工作为期约3天。地质专题的题目,一般由实习队教师统一讨论而定,每年都进行修订补充。结合实习指导教师的专业特长,以及实习区的地质发育特征,制订出20-30个地质专题题目,但是每个题目最多不能超过5人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实行自由选择政策,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六)野外地质路线考察环节

该环节为期约2天。在填图区外,选取2-3个地质现象典型的区域,进行地质实习路线考察实习,拓展学生的地质视野。一般选取处于郯庐断裂带变质岩出露较好的浮槎山路线、青苔山推覆构造带路线、巢湖湖泊地质作用路线等。

(七)野外地质综合技能考试环节

该环节为期1天。野外地质综合技能考试,形式为教师和学生一对一考试,以口试为主,辅以矿物岩石标本的鉴定描述、地质读图考查等方式。一般每位学生的考试时间为10分钟。重点考查学生对实习区地层、岩性和构造特征认识,以及实测剖面、填图和专题分析能力的掌握程度。该成绩作为此次地质实习总成绩的重要参考。

除了上述环节,中途一般每隔5天野外地质实习,安排1天室内休整。如遇下雨天无法出野外,也进行室内休整。休整期间,学生主要完成野外资料的整理、图件的绘制以及报告的编写工作。

三、地质实习教学的改革优化措施

地质实习队通过多年的实习教学实践,逐渐丰富了地质填图实习的教学环节,摸索进行了多项改革优化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是近期的改革优化措施:

(一)实行小班教学

小班教学有利于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3],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实行小班教学的最基本条件是充足的师资力量。通过连续多年的师资引进以及师资培养,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已经建立了一支较强的野外地质实习师资队伍。鉴于野外地质实习中大班教学的诸多弊端,实行野外地质实习小班教学制度。国外小班教学的人数是每个教学班级12-18人[4] [5],我校结合实际情况,每个实习教学班14-15个学生配备1位主讲教师,有效保证野外地质实习的教学质量。

通过实践证明,在地质填图实习实行小班教学,有以下主要优点:1.保证每一位学生能跟上教师的步伐,看到典型的地质现象;2.听到教师讲解的内容;3.方便教师在每个实习环节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进行野外过程检查与评价;4.野外地质现象发育地点空间较小,方便教师集中班级学生进行讲解以及有利于实习队伍向前行进;5.提高每一位学生进行地质实践操作的参与度。

(二)加强地质素描技能培训

地质素描属于地质制图的范畴,而地质制图能力是地质技能综合素质的体现,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地质素描课程[6],实践证明,开设这门课程是很有必要的。我校未开设地质素描课程,针对历年的学生野外地质素描技能普遍掌握不好的情况,实习队决定增加为期2天的野外地质素描技能培训环节。聘请擅长素描又懂地质现象且经常进行野外地质观察的专家,集中教授地质素描技法,有力保证了野外地质素描的质量。现阶段,学生在野外进行地质素描普遍动作较慢,占用较多的野外时间,不利于提高野外地质实习的效率。因此,未来的地质素描培训,更着重于地质快速素描技法的培训。

(三)举办野外地质技能竞赛

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有26所地质类高校共61支队伍参赛,参赛学生对地质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相对较好,但是对地质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相对较差[7],在平时的野外地质实习中也普遍存在这种情况。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课堂教学中地质实践培养环节比较薄弱而造成的。[8] [9]因此,有必要在地质实习过程中加强学生地质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研究发现,技能竞赛具有很好的激励功能,能有效调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0]为了引导学生重视野外地质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形成地质技能精益求精的精神,同时参考“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的竞赛内容和要求标准,我校在地质填图实习增加了野外地质技能竞赛环节,实践证明该环节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并且效果显著。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地层剖面实测和图件制作。最终,教师会对学生提交的成果材料进行评价。奖项名称参考中国地质学会的奖项命名法,设有野外地质技能“金锤奖”、“银锤奖”,并给获奖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同时,通过这个野外地质技能竞赛培养与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将作为下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的参赛种子选手去参赛,促进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参赛选手的地质技能的提升,增强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整体地质技能水平。未来,我校将进一步探索野外地质技能竞赛环节的实施优化措施。

(四)多阶段过程检查制度

鉴于地质填图实习环节较多、时间较长以及实习任务较重的情况,学生在实习期间会遇到很多困难,思想也容易出现不佳的状况。开展多种形式、多阶段的野外实习质量监控能确保实习教学质量。[1] [11]为了控制地质填图实习的质量,本实习队实行了地质实习多阶段过程检查制度。即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求教师每个实习阶段都要检查学生实习的野外记录、图件绘制,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确实保证了每个实习环节中学生们都能掌握相应的技能,也促进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模式,便于教师后期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客观评价。

(五)实行工作危害分析(JHA)方法进行安全风险控制

野外地质实习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若发生安全事故,将给学生和学校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和教训,必须予重视。我校地质填图实习自2008年以来,一直运用JHA方法(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进行野外地质实习的安全评估与预防,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施过程中也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具体实施方法已经另文报道。[12]实践结果表明,JHA方法运行7年期间没有发生过一例大的安全事故,总体来说效果显著。

(六)未来展望

近年来随着“数字国土”工程建设的开展和有关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的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实践教学将由传统方式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式转变。[13] [14] [1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2000年,率先在周口店地质填图实践教学中全程应用数字地质填图系统,并达到了预期目的。[16]在巢湖地质实习基地,南京大学早期已进行数字地质填图实习[15] [17],并坚持至今。国内已有部分地勘单位在实际填图工作中,采用数字地质填图且成为常态化工作方式,效果良好。目前国内高校的数字地质填图实习尚未普遍开展,随着未来发展形势的改变,我校野外地质填图实习将紧扣时代发展潮流,在适合的时期积极在数字地质填图实习方面进行探索与筹备。同时,积极参考其他地质类高校地质填图实习中的有益措施,为提高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效果做出不懈努力。

四、结论

地质填图实习,旨在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地质工作的能力,肩负有重要的任务使命,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整个地质填图实习的教学环节十分重要。地质实习队通过多年的实习教学实践,把地质填图实习安排为实习动员会、地质踏勘、实测剖面、地质填图、地质专题、野外地质路线考察和野外地质综合技能考试共7个环节,同时摸索进行了多项改革优化措施:实行小班教学、加强地质素描技能培训、举办野外地质技能竞赛、多阶段过程检查制度、实行工作危害分析(JHA)方法进行安全风险控制共6项改革优化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会紧跟时代发展动向,继续探索能进一步提高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效果的有益措施。

[ 参 考 文 献 ]

[1] 钱建平,李少游.地质填图实习考核方法的改革及其效果[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1):207-208.

[2] 王义宏.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浅见[J].煤炭高等教育,1990(1):72-74.

[3] 王朋朋,杨晓冬,李伟,等.高校小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96-97.

[4] 郭春燕.美国小班教学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5(7):50-53.

[5] 刘雪荣,林曦,李曦达.英国高校小班教学模式及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2):108-112.

[6] 赵秀丽,李守军,王平丽.培养地质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地质素描”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地质教育,2013(4):86-89.

[7] 钟文丽,陈翠华,陈学华.从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看中国高等地质教育[J].中国地质教育,2013(3):12-16.

[8] 何金先.我国高校“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6):77-80.

[9] 何金先,屈争辉,沈玉林,等.地质大类招生制度下“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2):78-81.

[10] 史文生.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功能及其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0(33):20-22.

[11] 沈玉林,郭英海,李壮福,等.基础地质实习野外实践的现实困境及应对策略[J].中国地质教育,2015(2):66-68.

[12] 汪吉林,沈玉林,屈争辉.野外地质实习的JHA法安全风险控制[J].中国地质教育,2015(1):121-123.

[13] 张明华.数字化地质填图技术及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1):11-16.

[14] 马艳平,桂和荣,黄淑玲.浅谈现代教育观念下地质填图实习教学改革[J].宿州学院学报,2007(4):146-147.

[15] 廖晴,施小清,朱国荣,等.南京大学巢湖区测实习数字化填图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5(3):78-84.

[16] 刘刚,汪新庆,赵温霞,等. 《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填图实习系统》的研制与基地班野外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01(3):32-35.

[17] 王敏,王志敏,江思珉,等.区域地质测量野外作业子系统的实现[J].高校地质学报,2003(1):128-134.

野外实习个人总结 第5篇

这次我们去的地方是神农架,神农架位于湖北西部,长江与汉水之间,又是中国东部大陆的第一高峰。森林的覆盖率达百分之八十八以上,在森林里面有着很多的动植物,其中珍贵的有;金丝猴、白熊、白鹿等珍稀动物,生长着珙桐、七叶一枝花、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支笔、江边一碗水等珍稀植物。而我们就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上山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验证和巩固地理科学知识,学习地理科学方法,端正地理科学态度,更好地领会地理科学精神。在专业训练方面,学生能掌握野外实习的工作程序、实习路线和实习点的选择、实习的基本要求、基本方法、野外判别方向;在综合素质训练中,能很好地锻炼创新能力、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会与人共处、磨炼意志、培养遵守纪律、雷厉风行的习惯。

在神农架里云涛雾海变幻无穷,石柱石峰奇诡多姿,山光水色气势磅礴。里面不止有珍贵的动植物,还有神农架野人传说,更为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神农架地区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20多座,最高峰的神农顶海拔3105.4米,神农架是长江和汉水的分水岭,境内有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和堵河 4个水系。 “山脚盛夏山顶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够,春夏秋冬最难分”是神农架气候的真实写照。神农架里面拥有各类植物3700多种,其中还有40多种是受国家保护的,而各类动物也有1050多种,其中有70种是受国家重点保护的。在地球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神农架正以其原始完美的生态环境而引起世人瞩目。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 第6篇

地质学是一门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篇1

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

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

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莲花塔、莲花城等我们都一一游玩了个遍,欣赏到了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一睹了莲花山的风采。

下午两点,我们结束莲花山的地质

实习任务还回学校。

通过今天对莲花山的野外地质实习,我深刻的了解了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认识了岩石的类型、结构和构造。同时,也使我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地质野外实习心得体会篇2

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xx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

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

作。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这也说明了今日事今日必须完成的重要性。事实上,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每天必做的至少包括晚上留出一段时间来复习一天的功课,回顾一天的收获。无论是实习还是其它的学习,绝对不能再像有些学生一样在最后一个月临时抱佛脚。

学习不能只是死读课本,如果只看

文字,永远不能真正理解,只有实际观察,配合书本上的理论,如此一来不但能加深印象,也能学到书上没有的东西、经验,说不定还会发现新的问题。

一个实习最终就是要得到一个报告,这也是实习的目的之一。因此对实习报告的准备一点也不能含糊,除了前面讲的实习前的预习之外,还包括每天的日志整理。每天整理的时候就应该标出来重点,绘出必要的图形,如此一来完成报告也就很轻松了。

一边写着文章,一边好像又回到了在北碚实习的时候,一切都历历在目。这次的野外实习,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书本转移到实际的操作,更能让我们掌握和领会到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而且同学之间的友情也更深了。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表现在男生对女生的照顾上,在爬山时,男生总是走在最前面。但是对于我,感觉最深、收获最大的还是在于对自己的锻

野外地质实习(2012) 第7篇

实习时间:2012年12月15日、16日两天。每天早上8点从江宁校区骏园乘大巴准时出发,下午5点前返回学校。

实习地点:南京湖山地区、六合火山地质公园和南京地质博物馆。具体行程:

12月15日上午考察三叠系青龙组剖面、山头洼背斜剖面,中午在阳山碑材公园休息,下午考察大石碑断层、汤山溶洞群;

12月16日上午考察瓜埠山(或桂子山)火山机构及寻找雨花石,中午在珠江路地质博物馆休息,下午地质博物馆参观。

地形地貌

湖山地区位于南京城东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组成,走向北北东。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势较高,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十山、陡山、狼山等,主峰孔山海拔341.8m。南列山简称汤山,主峰海拔292.3m。二列山之间是两个纵向次生谷地,北侧湖山谷地是龙潭煤系地层经地表水侵蚀形成,南侧谷地是志留系高家边组页岩被剥蚀而成。湖山次生谷地两侧的谷坡上,发育有二级阶地。第一级阶地海拔40—60m,即农田、煤矿所在地,二级阶地海拔60~70m,主要为残积、坡积之碎石。夹少量冲积成因的粉砂质粘土。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为上升泉。

从地貌发展阶段看,该区域剥蚀作用进行得相当深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比较普遍。实习区域断裂构造出露也较清楚。横向平移断层、正断层以及纵向的逆断层相当发育,陡南逆冲断层、陡西平移正断层以及陡山北坡的地垒构造出露都很清楚。在陡山北坡采石公路沿线,可以观察位于背斜南翼近核部位置顺层侵入的闪长玢岩连续出露,为燕山早期的产物。

地层岩性

宁镇地区的地层单元属于扬子地层分区宁镇地层小区。实习穿越路线区域山露地层由老至新为:

泥盆系

茅山组(Dl+2m)总厚度达115m,与坟头群整合接触。孔山北侧采石公路东端出露厚度约20m。为紫红色间夹灰黄色之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中厚层状,沿层面常见白云母片。岩石原生色为灰黄或灰白色,岩石因氧化作用而出现紫红色。

五通组(D3w)假整合于茅山组之上,接触面略显受侵蚀之痕迹,局部见到细的砾石,砾石;成分为茅山组砂岩。五通组厚约150m,可分为四部分:

底部为为灰白色石英砾岩、石英砂岩,厚层状,层次清楚。石英砾岩有三层以上,砾岩成分为白色石英、黑色燧石、浅色具纹理之砖质岩等,滚圆或半滚圆状,砾径1~3cm为主。砾石可排列成单向斜层理。下部为灰白色石英砂岩,厚层状,间夹粉砂岩薄层。砂岩中石英含量可达95%以上,硅质胶结,具缝合线构造,具单向斜层理。

上部为黄褐色砂岩、粉砂岩,夹有较多的灰白色粘土岩及灰黑色碳质页岩,局部夹扁豆体状薄层赤铁矿。在灰黑色页岩及灰黄色砂岩中可找到斜方薄皮木、亚鳞木、楔叶木等化石

顶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缝合线构造非常发育。

石炭系

金陵组(C1j):厚约6m,与五通组假整合接触。为灰黑色微晶生物件屑灰岩,厚层状,生物碎屑中主要是海百合茎及腕足类碎片,含有机质及泥质成分较高,底部有一层铁质粉砂岩与五通组接触。盛产假乌拉珊瑚、笛管珊瑚,始分喙石燕、金陵穹房贝等化石。高骊山组(C1g):厚度约36m,假整合于金陵组之上,金陵组顶面颜色发红,有铁锰质薄层堆积。

下部为灰白色、深灰色、紫红色页岩夹夹薄层砂岩,含灰褐色泥质生物碎屑微晶灰岩透镜体,见腕足类化石碎片。

中部为灰黄色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数层灰紫色、灰绿色、灰色页岩。

上部为灰白色、灰绿色、紫红色及灰黑色粘土质及粉质页岩,夹少量薄层砂岩。和州组(C1h):厚度约5m,与高骊山组假整合接触。为灰黄色泥质及白云质微晶灰岩,含少量生物碎屑。可见袁氏珊瑚、贵州珊瑚、巨长身贝、不规则石柱珊瑚、轮状轴管珊瑚等化石。

老虎洞组(C1l):厚度约6m,与和州组假整合接触。为灰色、浅灰色结晶白云岩,致密,较坚硬,遇酸仅微起泡,风化面有刀砍状溶沟。含有灰黑色、灰白色、肉红色、燧石结核,呈透镜体或团块状,产不规则石柱珊瑚等化石。黄龙组(C2h):厚度约65m,与老虎洞组为假整合接触。

底部有白云岩砾块组成的砾岩,砾块半棱角、半滚圆状到不规则状,直径3~5cm为主,由方解石胶结,其晶粒达1cm以上,厚约5m。

下部为白色微晶灰岩,斑块巨粒结晶灰岩,晶粒可粗达o.1一1cm,厚约5m。主体部分儿灰白色略显肉红色微晶生物屑灰岩为主夹生物屑灰岩、砂屑灰岩,厚层到块状,层理不清,仅能根据缝合线构造米判断其层面产状。产布丸小纺锤蜓、筒形纺锤蜓、刺毛螅、莫斯科唱贝、满苏分喙石燕、犬齿珊瑚,厚度约55m。

船山组(C3C):厚度约40m,与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黄龙组顶面受到侵蚀,起伏不严,并受到氧化颜色发红。为浅灰色与深灰色互层的厚层生物屑灰岩、微晶生物屑灰岩、微晶灰岩。具缝合线构造。中部及上部产有核形石,为圆球形,似豆粒人小,色灰白,深灰色和浅灰色灰岩中均可见道,是葛万藻聚集而成,是识别船山组地层的重要标志。船山组顶部有一层极富海百合茎的生物碎屑灰岩。本组还产有麦粒蜓、球希瓦格蜓化石。

二迭系

栖霞组(P1q):厚度约130m,与船山组为假整合接触。可分为四个部分:

臭灰岩段为灰黑色富含沥青质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层状,发育缝合线构造,风化面上形成沿层面方向延展的眼球状、扁豆状小溶沟。灰岩中产米氏蜓、米氏珊瑚、三叶虫(非利浦虫)等化石。底部有一层数十厘米厚的灰黄色泥质页岩及生物屑灰岩,其中产介形类化石下硅质层段,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层纹构造的含硅质生物微晶灰岩,露头零星。

本部段为深灰色微晶生物屑及生物屑微晶灰岩,中厚层状,盛产灰黑色燧石结核,具缝合线构造,有时还见微层理。化石丰富,常见早坂珊瑚、中国奇壁珊瑚、多壁珊瑚、米氏珊瑚、中国孔珊瑚、南京蜓、球蜓等化石突出于岩石表面,极易找到。上砖质层段为灰黑色燧石岩夹同色具层纹状生物屑微晶灰岩,露头零星。见拟纺锤蜓等化石

孤峰组(P1g):厚度约20m,与栖霞纽整合接触。出露于山麓低地,露头比较零星。

下部为灰黑色燧石岩,硅质页岩,薄层到中层状,坚脆,易破裂,风化后成为多孔状,质轻。

上部为灰黑色薄层到中层状硅质页岩,燧石岩夹页岩,产磷质结核。产拟腹菊石、阿尔图菊石;等化石。

龙潭组(P2l):厚度约100m,与孤峰组整合接触。组成由排山村至黄花庵一线之谷地,露头较零星。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黄色、灰黑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砂岩,厚度约40m。

中部为灰黄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煤层及碳质页岩,厚约30m。

上部为灰黄色、灰黑色页岩、粉砂岩、砂岩、煤层,顶部夹1-3层灰黑色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镜体,厚约30m。在黄花庵公路边见到中部的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页岩。页岩中盛产单网羊齿、大羽千齿、节羊齿、蕉羊齿等植物化石。

大隆组(P2d):厚度约20m,与龙潭组整合接触。仅山露于棒槌山内端矿山车间房后。可分为二部分:

下部为黄绿色页岩夹生物屑微晶灰岩、钙质页岩、灰黄色泥质粉砂岩。

中部为灰紫色页岩、灰黑色硅质页岩与燧石岩互层。页岩中产假提罗菊石、戟贝等化石。

上部为黄绿、灰黑色页岩夹硅质页岩及生物屑微晶灰岩透镜体。

三迭系

青龙群(T1+2q)厚度约500m,与大隆组整合接触。

下青龙组(T1x)分布于棒槌山西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称为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引、克氏蛤。

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消晰,产佛来明菊石等。

上部为灰色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页岩及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微晶砾屑灰岩。

顶部为厚层微晶灰岩,被覆盖,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山露清晰。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均很发育。

青龙群上部称为上青龙组(T2s),厚度约300m。剖面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山露完整,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夹紫红色泥质微品灰岩及瘤状灰岩数层(4~7层),产多瑙菊石、荷兰菊石等化石。中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蠕虫构造极其发育。上部为灰黄色中层泥质微晶灰岩夹厚层及薄层微晶灰岩。顶部为纹层状自云质灰岩。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极其发育。

第四系

近代冲积一洪积层,有砾石层、亚粘土、淤泥质亚粘土和粉砂层等。孔山北坡人工剖面揭露清楚。

地质构造:

汤山位于青龙山—汤山一仑山复式人背斜中段,背斜轴在这一带昂起,构成一个短轴穹隆状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奥陶系地层。背斜北冀陡,南冀缓,西端向西倾伏,东端向东倾伏。汤山背斜北翼发育有次一级的向斜(陡山向斜)利背斜(孔山背斜)。向斜构成中列山主体,向斜南翼陡,地层倾角常达70°~8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北翼倾角25°~35°,向斜轴面向南倾斜。陡山顶为向斜核部,现采场平台仍可见部分向斜核部地层(栖霞组)出露。背斜紧靠向斜北侧,严格与向斜平行展布,组成大部分中列山之北坡,仅孔山主峰位于背斜核部。背斜南翼地层倾角缓,北翼地层倾角陡,通常为80°~90°,背斜轴面南倾。住陡山北坡雪浪庵大冲沟西侧石榴庵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五通组。

阳山碑材:又称孝陵碑材,遗存于南京市东郊汤山镇西北侧的阳山南坡,距南京市区约23公里。该处在明代以前就是古采石场,阳山碑材是利用该处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出来的,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其碑座高17米,宽29.5米,厚12米,重量16250吨;碑额高10米,宽22米,厚10.3米,重量6118吨;碑身高51米,宽14.2米,厚4.5米,重量8799吨。将上述三部分按碑式垒起,总高度78米,总重31167吨,确为举世罕见,硕大无朋,令人叹为观止。汤山猿人洞:古猿人洞位于南京市东郊汤山镇的汤山北坡,其位于汤仑复背斜汤山段近核部倾伏端的北翼,溶洞发育在奥陶系红花园组灰岩中。1993年开山采石时,发现该洞,因其形似葫芦而称为“葫芦洞”。其东西长80m,南北最宽处30m,洞底海拔85.9m,洞顶高18m。葫芦洞可分为大厅和支洞两部分,均有第四纪堆积,并且在堆积物中富含哺乳动物化石,而闻名于世的南京直立人化石则发现于支洞堆积物中。

古猿人洞的发现是继云南云谋、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安徽和县猿人之后的重大考古突破。1995年后,这里便成为对游客开放的旅游景点。汤山镇西的雷公山中,有一个巨大的溶洞群,现已探明溶洞总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目前对游人开放的有雷公洞和葫芦洞。

据对地层中化石研究和钙板的TIMS年龄测试,堆积物的时代应为中更新世中晚期。葫芦洞的洞壁和洞外还可见红色溶洞堆积角砾和泥,其形成时代较早(白垩纪末——第三纪初),分布范围总体大于现今葫芦洞,由此并结合汤山地区古溶洞特点分析,葫芦洞的雏形形成于白垩纪末——第三纪初,后来古溶洞逐渐萎缩,充填物封闭了溶洞的进出口,古溶洞发育结束。进入喜马拉雅期,在断裂和层间裂隙发育及古溶洞的基础上,葫芦洞受地表—地下水共同作用而再次发育,现今葫芦洞主体形态形成。后随着山体上升,山坡的片流和沟流发育,山坡后退,葫芦洞洞口被揭开,为动物生栖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场所,并为后来古人类的生活、繁衍创造了有利条件,使葫芦洞内锥状堆积保存古人类和各类动物化石成为可能。中更新世后,洞口的堆积物继续增多,加上溶洞自身的化学堆积,洞口逐渐被覆盖,葫芦洞再一次进入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直至1993年开山采石时,才发现该洞,使得这一古老的溶洞及古人类化石重见天日。瓜埠山:

石柱林:相比较而言,瓜埠山石柱林更有气势,从离山稍微远点的距离看,瓜埠山的几个小山头全部由密密麻麻的五棱形、六棱形的柱子组成,而其中的每根石柱又冲天直立;一块块垒石层层叠起;有的石面呈放射状,如同天女散花,是比桂子山规模更大的石柱林。石柱每根直径约40-60厘米,高15-40米,或垂或卧,紧密排列于岩层层面,构成半壁石林,最高处近百米,气势恢宏壮观,在国内罕见。

“六合石柱林”是一千万年以前火山爆发时玄武岩喷到地面冷却后产生的六棱形、五棱形等不同形态的“柱状节理”,它比闻名于世的美国黄石公园石柱林还要高大、壮观、雄伟。

雄狮之塔:雄狮之塔是瓜埠石柱林中最有特点,也是最有型的一个部分。这部分石柱林呈放射状,近看的话,犹如孔雀展屏。把这部分石柱林上下连起来看,其形状像极了发怒的狮子,再加上其高达70米,气势逼人,所以看起来像头雄狮,被称为“雄狮之塔”。

南京地质博物馆:

南京地质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珠江路 700 号,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博物馆。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南京地质博物馆现已成为涵盖地学各个领域的综合性展馆,它以历史悠久、馆藏丰富而享誉海内外。

地质野外个人实习总结 第8篇

关键词:地质实习,文化实习,教材框架

1 概述

地质学和地貌学作为地质学 (地质工程) 专业以及相关地理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 有着很强的实践性, 国内许多高校都将地质实习作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 并建立了区域性的综合野外地质实习基地。

野外实习是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学、地貌学教学过程, 目的是通过野外实习更好的掌握和拓展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 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同时掌握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为今后深层次的学习和就业打好基础。其主要任务如下:

1.1引导学生从地学发展变化的观点出发, 运用正确的地学思维去认识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 包括对三大类岩石中常见岩石的肉眼鉴定, 尤其是镜泊湖地区广泛分布的岩石;认识地层剖面及不同类型的地层接触关系。判别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对风化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及变质作用等动力地质现象的了解, 加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1.2训练学生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 (包括了解磁偏角) , 使用地质锤, 使用手持GPS进行定点定位, 地形图的使用等基本野外技能, 使学生掌握野外工作的整体流程, 包括资料准备和获取、操作、记录、总结等, 并熟练使用过程中涉及的各类仪器。

1.3镜泊湖作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是牡丹江流域地质现象最集中的地区, 同时还包含了大量的人文景观, 实习地点处处典型, 是黑龙江东部地区地质文化实习工作的不二选择。

2 实习教材框架探讨

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百里长湖景区、火山口原始森林景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景区三部分组成, 可分为地质资源和文化资源两大方面。

实习教材框架应遵循先理论, 后实践, 地质和人文并重的原则, 首先应该阐述地质文化实习的目的和意义、接下来是课程要求, 包括线路设计、课程设置、实习成果及提交要求, 使实习要点一目了然。第二部分应为地质文化实习的理论内容, 包括野外工作方法、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地貌工作方法、基于GIS的内业处理方法等, 理论内容独立成章并先于实习内容, 有助于学生在实习前把握实习重点, 掌握实习中可能应用到的理论知识。第三部分为野外实习工具的介绍, 此部分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实习工具对应理论知识, 同时掌握工具的使用原理与方法也是实习操作的基础和前提。

另还需介绍镜泊湖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人文地理概况, 一可以使教材框架完整, 二是人文知识的铺垫和介绍也可以作为文化实习重要的理论基础, 例如渤海国历史、萨满文化、牡丹江流域文明等。最后为实习内容, 教材应在两大类资源中选取典型实习点, 每个实习点介绍其理论知识、实习内容、思考作业等,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实习流程。

教材具体框架和章节如表1:

3 基于框架的教材内容探讨

地质文化野外实习教材的编写, 在以基本框架为前提的基础上, 要充分考虑内容的实用性、专业性、准确性, 而且要符合本科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俗易懂, 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3.1 线路设计及课程要求

野外实习的线路设计原则应充分了解镜泊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类地质资源的分布特点, 以资源的典型性、多样性与线路本身的安全程度、预期效果为原则, 具体包括:

3.1.1 所选择的地质实习点覆盖的范围是整个区域的抽象化结果, 线路应串起所有实习点, 且线路在整个区域内的分布要均匀。

3.1.2 实习线路尽可能的选择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区域。

3.1.3 线路的选择应已安全性为首要原则, 同时避免重复调查。

3.1.4 线路的设计应能让学生对镜泊湖的地质地貌特点、地域文化等有整体的感知。

具体线路设计:镜泊峡谷-火山口森林-镜泊湖景区-熔岩台地-渤海国遗址。

3.2 野外地质地貌实习理论

理论内容包括了野外工作方法概论、地质工作方法、地貌工作方法和基于GIS的内业处理方法。其中工作方法概论包括野外实习前的准备工作、野外数据收集方法、野外数据的收集记录方法、野外实习成果的后期处理;地质工作方法包括地层的野外工作方法、地质构造的野外工作方法、岩石野外鉴定和内业处理;地貌工作方法包括地貌调查、地貌制图;基于GIS的内业处理方法包括GIS野外数据的获取、内业处理与制图。

3.3、镜泊湖地区地理概况

自然地理概况主要介绍区域的位置及交通、地形及水系、气候特征、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

人文地理概况主要以地域文化资源为切入点, 着重介绍历史与文化, 包括历史前沿、历史遗址、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等。

3.4 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以镜泊峡谷、火山口森林、镜泊湖景区、熔岩台地、渤海国遗址五大类为小节, 概括其区域特点、理论铺垫、实习目的、实习准备、实习内容、思考与作业。

4 结论

一本优秀的实习指导教材如同一名好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方方面面的内容, 同时它也是展示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一扇窗口, 牡丹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开设三年, 包括了地质、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等几大基本领域, 镜泊湖地质文化野外实习是牡丹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教育计划中野外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本科一年级大学生在学习完“普通地质学”、“地球科学概论”、“地貌学”等室内专业基础课后的延续和拓展, 该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增长感性认识、加深基本概念理解、初步掌握野外实践技能、培养良好科学素养和锻炼意志、增强体质和了解家乡风貌的良好机会。因此完成一本结构框架科学合理, 内容完整丰富的实习指导教材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王建.现代自然地理学实习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4-55.

[2]周尚意.人文地理学野外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8-18.

[3]何葵.地质地貌野外实践教程[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2:1-78.

[4]邓琳, 杜楠楠.镜泊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6, 22 (4) :90-92.

[5]康春国.镜泊湖地区旅游地质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 26 (2) :101-103.

[6]杜冰冰, 周大为.镜泊峡谷湿地公园的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21 (20) :191-193.

上一篇:电信运营商总结运营下一篇:女王节推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