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健康卫生知识

2024-06-02

夏季健康卫生知识(精选6篇)

夏季健康卫生知识 第1篇

夏季预防食品安全小知识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等标识,要有QS标识。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尤其是生吃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用凉水浸泡,用流水清洗,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煮熟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瓶装水要有QS认证。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运动和吃饭时间要安排得当,饭后应稍事休息再作运动。饭后和运动后不要大量吃冷食,运动后体温升高,大量流汗,又热又渴,这时,无克制力的人往往为了一时痛快便大吃冷饮食,胃肠温度突然降低,结果肠胃因受到刺激而功能紊乱,引起腹泻、腹痛等病症。

10、进食不洁冷饮、冷食,是夏季食物中毒的一个重要原因。夏季炎热,有些人耐不住酷热,到路边、树下无证摊点上吃刨冰,喝冰水。

总之,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

夏季常见疾病及预防常识

酷暑来临,对于我们来说,除了要做好各种设施在高温状况下的安全运行外,更要注意高温状况下的人身安全和提高对夏季常见疾病认识和预防。夏季主要常见疾病有: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道传染病等。

一、中暑

夏季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原因:人在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失去平衡,肌体大量蓄热,水盐代谢紊乱。

应对措施:轻度中暑,多喝含盐的清凉饮料,若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服用人丹或藿香正气水,重症中暑患者,应抬到阴凉处就地抢救,并立即送往医院。

预防措施:

1、在烈日下做好防晒工作;

2、保证充足的睡眠;

3、多洗温水澡帮助体温散发;

4、多吃蔬菜瓜果,适量饮用盐开水、绿豆汤、酸梅汤等清凉饮料。

二、肠道传染病

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腐坏变质,而且各种蚊虫的繁殖也快,成为传播疾病的渠道。易发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痢疾、甲肝、食物中毒、水中毒等。

预防措施:少吃隔夜隔餐的饭菜;餐具、食物等要防苍蝇、蚊虫叮咬,做好洗涤消毒工作;买来的海鲜等水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不可生吃;不喝生水,防止水污染;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注意个人卫生,常洗手洗澡。

夏季健康卫生知识 第2篇

补充盐分钾和维生素

暑天出汗多,随汗液流失的钾离子也比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钾现象,会引起人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症候。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多的钾,可多吃些草莓、杏子、荔枝、桃子、李子等;蔬菜中有大葱、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钾。茶叶中亦含有较多的钾,热天多饮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可谓一举两得。人体夏季大量排汗,氯化钠损失比较多,故应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注意补充盐分。每天可饮用一些盐开水,以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相对稳定。营养学家还建议:高温季节最好每人每天能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2各2毫克,钙1克,这样可减少体内糖类和组织蛋白的消耗,有益于人体健康。故在夏日应多吃一些富含上述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番茄、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脏、虾皮等,亦可饮用一些水果汁。

夏季旅游健康为先 第3篇

糖尿病患者远行前应该到医院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体检, 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心电图, 以便了解自身血糖控制情况及有无慢性并发症或高血压、高血脂等其他疾病。如果病情不稳定就不宜旅行。病情稳定者可以放心去旅行。

随身携带“病情身份证”

在旅途中随着环境、饮食、运动量的改变, 糖尿病人病情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大于平常, 而且这种变化一旦发生往往比较迅速, 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不妨自制一个卡片, 写上简单的病史、有无并发症或其他疾病、经常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以便发生意外时供医生参考。

选择适合的旅游线路

根据医生对身体状况的综合评价, 选择适合的旅游线路、旅程长短、交通工具和具体方法 (如徒步上山, 还是乘缆车上山等) 。

防暑降温, 注意全身和局部感染

夏季防暑降温使用空调不宜过凉, 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造成伤风感冒。服装以宽松棉织品为首选, 保持皮肤清洁, 遇蚊虫叮咬切勿搔抓, 可涂少量碘酒或酒精, 以避免皮肤感染。远足或者登山, 要保护好脚, 鞋子一定要柔软舒适, 透气性要好, 以保证鞋的干燥, 以免擦伤或者磨出水泡。每晚用软皂及温水洗脚, 特别要注意足趾缝间, 用柔软的毛巾轻柔地擦干, 不要过度用力摩擦, 以防止发生任何微小的皮肤损伤。

注意饮食

选择餐饮店要卫生, 以素食为主, 荤素搭配, 以少油、少盐、清淡、低热卡为原则。还应告诉厨师烹调时不用白糖。油炸食物去皮后再吃。对于浓汤或勾芡, 以及汤中的肉品, 因含有大量的淀粉、油脂, 应该避免食用。含有较多糖分的水果也应该避免吃, 如荔枝、桂圆、香蕉等。保证充足水分。糖友每天应保证800至1000毫升饮水量, 以白开水、淡盐水、纯净水或矿泉水等无糖饮品为宜。

不忘治疗

降糖药的服用与进食的时间有很大的联系, 外出时饮食的时间可能不像在家里那么准时, 那影响也不大, 关键是吃饭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 一般还是4个小时为宜。当外出活动量增加, 平时服用的降糖药就应该适当减量, 避免低血糖的发生。由于胰岛素在较高温度下会被破坏, 所以不宜直接暴露于阳光下。到气候炎热的地区去旅行, 应将胰岛素储存在有冷冻液袋的冷盒中, 到宾馆饭店后应及时存放房间的冰箱中。胰岛素在2 5℃以下能储存一个月。任何时候发现血糖高于1 6.7 m m o l/L时, 必须马上找医生进行诊治。随身携带一些治疗腹泻和感冒的药物, 最好是中成药, 不影响降糖药的作用。

慎防低血糖

旅途中体力消耗大、饮食不规则, 糖尿病患者反而容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登高时, 由于运动量加大, 发生低血糖的机会更大。发生低血糖时, 会出现如头晕、心慌、饥饿、大汗淋漓、面色苍白, 这时应该立即治疗, 可以喝葡萄糖水或吃糖果、饼干等食品。

遇到意外应该如何处理

外出旅游, 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 那么遇到意外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

1.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出游常见的意外伤害, 如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在山里随手摘野果子或野蘑菇吃, 更容易发生中毒。通常一小时内就会发病, 除会腹痛、腹泻外, 还伴有发烧和衰弱等症状, 应多喝些饮料或盐水, 再用手指抠嗓子, 把胃里的东西吐出来。由于糖尿病患者抵抗力较常人低下, 更容易发生感染, 所以应该服用一些防止肠道感染的药。

2.骨折

比如走在湿滑的石面、泥路或布满沙粒的干爽劣地, 容易在下坡时滑倒受伤。现在人们习惯自驾游, 更有人习惯把后排座椅当成了“储物间”, 放些大件的旅游用品, 一旦急刹车, 这些物品就会变成致命的“重磅炮弹”, 重击前排人员的脑后部, 可能造成严重的意外伤害。

在滑倒受伤时, 检查有没有扭伤、擦伤或其它伤势。需要时、立即进行急救。有时骨折并不容易由表面察觉, 若发现伤处红肿或痛楚, 不继续行走。若伤者可以继续行走, 用手杖帮助或队友扶持, 不可以强行独自行走, 以免加重伤势。在扭伤或行动困难时, 利用手机或派人求救, 并将伤者移至阴凉而平坦的干爽地面上, 用衣物覆盖保温, 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骨折或脱臼时, 用夹板固定后再用冰冷敷。从大树或岩石上摔下来伤到脊椎时, 将患者放在平坦而坚固的担架上固定, 不让身子晃动, 然后送往医院。

3.被毒蛇、昆虫咬伤

野外有毒的虫子不少, 像蛇、蜂类、蜈蚣、蝎子及毒蜘蛛等, 被咬后局部会出现红肿剧痛, 严重的甚至丧失意识, 有生命危险。因此, 被昆虫叮咬或蜇伤时, 用冰或凉水冷敷后, 在伤口处涂抹氨水。如果被蜜蜂蜇了, 用镊子等将刺拔出后再涂抹氨水或牛奶。如果被毒虫咬伤, 要先在伤口离心脏近的一端扎止血带, 然后用镊子拔出毒刺, 吸出毒液, 然后用清水冲洗伤口, 尽快送到就近医院。糖友容易继发感染, 尽早预防用抗生素也是必要的。

4.预防血栓形成

乘长途汽车、火车出游, 尤其飞机出游的人, 长时间处在高压、低氧和干燥的机舱环境内, 如果长时间坐着不动, 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下肢僵硬、发麻、血流不畅等情况, 一旦血栓随血液循环到心脏, 就有致命的危险。在长时间飞行的过程中, 最好每隔四五十分钟起来走动一下。深呼吸和简单的伸展最适合长途飞机的游客。

温馨提示

夏季献血不会有损健康 第4篇

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体重为50公斤的人血量为4000毫升左右。健康、适龄的献血者一次献血200~4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5%~10%,如此少量的付出绝对不会“损体伤身”。从血液循环而言,平时全身血液并不都参与体内循环,而是有1/4左右的血液储存在脾、肺、皮肤等“血库”内,一旦献(失)血后,便会连续不断地从“血库”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去。同时由于生理代偿作用,心脏收缩功能加强,心跳加快,周身血管收缩,组织间液会渗透到血管中,全身的血容量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就会恢复,不会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和血压,献血后也就不会产生不适感。从新陈代谢来看,血液中的所有成分都经历着新生、成熟、衰老、死亡的过程,骨髓、淋巴组织等担当着人体“造血”的职责。科学研究表明,定期参加献血的人,其造血功能比不献血的人要旺盛得多,血细胞也相对年轻,不仅有利于延年益寿,增强意外事故的耐受力,而且可以降低血液中铁的含量,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如中风以及癌症的发生都有一定的作用。

夏季献血,应当精神松弛,心情舒畅。献血后应尽可能休息好,多喝些带盐成分的饮料,以补充大量流汗而损失的盐分,并适当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给“造血工厂”输送原料,加快血细胞恢复。顺便再提醒一句,在高温季节,千万不要贪凉快、食生冷,防止暴饮暴食,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诱发肠胃疾病。

夏季健康知识宣传 第5篇

中医认为:豆浆性平味甘,有生津润燥之效,“泻胃火,治内热”、“利水下气,制诸风热”。

众所周知,绿豆有降暑功效。以黄豆和绿豆为原料做成的“消暑二豆饮”,更具清热解暑、润喉止渴之效。

同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养分,经常饮用能均衡人体营养,调整内分泌,对降低胆固醇、减轻动脉硬化、高血压及保肝等有一定的帮助。

中暑急救五字诀

在夏季,由于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湿度大,体内余热难以散发,热量越积越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失控而发生中暑。牢记以下五字诀,发现中暑者时,可急时救治:

一、移。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二、敷。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三、促。将病人置于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待肛门温度降至38℃,可停止降温。

四、浸。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老年人、体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

五、擦。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高温下在外作业员如何防中暑

盛夏酷暑,高温条件下劳动、工作的人员,由于体力透支较大,极及造成中暑现象。因此,在饮食和营养方面应当多补充一些水分、食盐和水溶性维生素等。

高温作业人员体内热量消耗大,出汗多,身体的生理代谢往往发生一些改变,如唾液和胃液分泌减少,胃酸浓度降低等。在高温下从事工作的人员每人每天出汗约3000~5000cc,最多的可达8000~10000cc(500克等于500cc),超过常人出汗量的5~7倍。由于汗液的大量蒸发,机体内所需的钾、钠、钙等无机盐以及水溶性维生素也随着汗液排出体外。如果不及时补充所排掉的水分和氯化钠,将会引起水盐代谢紊乱,出现一系列病理现象。早期有食欲不振、恶心、头昏、头晕、疲乏无力、四肢酸困、体力下降,严重时引起血液浓缩,甚至发生抽筋或中暑昏倒。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每人每天至少应补充水分5000cc左右,补充食盐15~25克以上(食物中含的盐在内)。补充的方法可以经常喝点盐开水,每500克水中加食盐1克左右为宜。还可以喝盐茶水、咸绿豆汤、咸菜汤和含盐汽水等等。这样既可消暑解渴,又能及时补充必需的食盐,对预防中暑非常有效。

夏季食物中毒的特点:

(1)中毒病人一般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常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2)发病呈暴发性,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数人发病。

(3)发病与食物有关。患者在近期内都食用过同样的食物,发病范围局限在食用该类有毒食物的人群,停止食用该食物后发病很快停止。

(4)食物中毒病人对健康人不具有传染性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1、食品要注意冷藏(闷湿天气),食品加热要彻底:

2、生熟不要交叉污染:刀墩分开,容器分开(特别是洗过水产品的容器)(举例)

3、不买在常温下销售的散装熟制品

4、剩米饭一定要冷藏,没冷藏过夜的剩米饭一定不要直接吃(水泡饭)或只炒一下就吃。

5、四季豆一定要烧煮到改变其生绿色为止,土豆去芽;

6、烧烤制品,容易亚硝酸盐中毒,特别是板筋类的。

7、定型包装食品:注意:(1)包装是否完整(封口整齐,不漏,不涨,真空者紧实贴食物);(2)标识是否清晰,全面(厂名厂址,许可批号,配料、储存条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3)保质期限(4)保存状态

夏季防雷注意事项:

1、遇到暴雨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2、雷雨天气时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山顶、山脊或建筑物顶部,不宜停留在小型无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车库、车棚、岗亭及附近。

3、远离建筑物外露的水管、煤气管等金属物体及电力设备。

4、不宜在大树下躲避雷雨,如万不得已,则须与树干保持至少5米距离,下蹲并双腿靠拢。

5、如果在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6、如果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面上,因为水能导电。

7、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在旷野中打伞等,避免增加人的有效高度成为“尖端”而遭雷击。不宜进行户外球类运动,雷暴天气进行足球、篮球等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不宜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宜在河边钓鱼、游泳、玩耍。

8、在雷雨天气中,不宜快速开摩托、快骑自行车和在雨中狂奔,因为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

9、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离现场。

10、尽量不要拨打、接听手机和座机,或使用电话线等上网。

11、雷雨来临前时,要把线路断开,并拔下电源插头,别让电视机、电脑等引雷入室,损坏电器乃至引发火灾事故的发生。

汽车是防雷最好防护体

夏季健康宣传小知识(范文) 第6篇

酷暑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一些夏天的常见病也接踵而来。在炎热的夏季,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远离疾病的侵扰呢?为解答这个问题,本报为您开了几个夏季常见病诊室,让我们一起走进诊室,听听各科专家传授的防病“秘籍”。

皮肤病诊室———太阳惹的祸

■日晒伤

夏季强烈的阳光,可导致诸多损容性疾病,日晒伤就是其中一种。日晒伤即日光性皮炎,这是由于强烈日光照射后引起暴露外皮肤红斑和水疱性皮肤病,夏天里在长时间暴晒后就会发生,尤其在露天游泳池或海滨游泳后。

症状:一般是在日晒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后,在外露的皮肤上出现红斑,较重的可能会有烧灼感、刺痛和肿胀感,消退时,可有皮肤细薄脱屑,留轻度色素沉着斑。这是因为人们只注意到夏季防晒,殊不知阳光中的紫外线一年四季都有。

处方:夏季6—8月份的10—14点是日光中紫外线照射最为强烈的时间,中波紫外线B是引发日光性皮炎的罪魁祸首,此时应尽量避免外出。必须外出时,外出前往暴露皮肤上涂抹防晒霜、打遮阳伞或穿长袖衣服(以浅色为佳)。如果出现上述现象,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

■多形性日光疹

多形性日光疹是夏天里最常见的皮肤病,常反复发作,甚至持续整个夏天。

症状:日晒后几小时或3-4天后,暴露部位如面部、颈部、前胸V形区及上

肢出现红斑、丘疹,甚则水疱、风团,并伴有烧灼及瘙痒。

处方:轻者只出现红斑、刺痒,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清凉油,重者如出现皮肤潮红,呈现高度水肿,甚至高热、烦躁、胸闷等,应迅速到医院就诊。还可使用清热解毒,凉血除湿之法。也可服用西药脱敏、复合维生素B、氯喹等避光药物,外涂止痒剂。

预防:1.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尤其是早上10点到下午3点之间;2.禁止服用光敏类蔬菜,如灰菜、苋菜、荠菜,因为这些食物都可能引起光敏性皮炎;3.户外活动后先用冷水敷洗暴露部位以助治疗。

腹泻诊室———病从口入

夏天是腹泻等肠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这是因为天气炎热,细菌繁殖快,很容易经消化道“进攻”人体。

腹泻原因:

1.急性胃肠炎:吃了生冷、变质、不干净的食物,或是吃的太多、饮食过量。

症状:上吐下泻,腹痛剧烈。

2.急性细菌性痢疾:感染痢疾杆菌。

症状:左下腹疼痛、腹泻、发热38.5度以上,便里有脓血,患者有“里急后重”感,有了便意就要立即去厕所。部分患者还有呕吐、恶心、症状。

3.伤寒、副伤寒:食用了被伤寒杆菌或副伤寒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

症状:伤寒:发烧,可能有胃肠炎表现;副伤寒:胃肠炎症状更重,恶心、呕吐、发烧。

4.霍乱:吃了被霍乱弧菌感染的食品。

症状:大量水电解质丢失,低热,剧烈地呕吐、腹泻,严重脱水。

以上腹泻大处方:

经消化道传染的这些肠道疾病都是病从口入。一般来说,人吃下含有细菌的食物后并不一定会染病,正常人的抵抗力完全可以对付侵入的细菌,胃里分泌的胃酸就是消化道的一个“卫士”,帮助消灭进入胃部的细菌。但在夏天,细菌繁殖快,而很多人喜欢在吃饭时喝啤酒,胃酸被严重稀释;另外,暴饮暴食、饮食不卫生等情况也使人患病的可能性增加。因此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少吃生冷的食物、未煮熟的水产品、变质食品、不干净的食品,吃的食物一定要煮熟,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加热透再吃,吃水果前要洗净,此外,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

5.“电冰箱肠炎”:

近年来,名为耶尔赞氏菌肠炎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低温冷冻虽然能抑制和杀灭大多数病菌,但耶尔赞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是在低温环境中生长活跃,而且在0℃以下仍能滋生繁殖,并污染食物。若经常食用未经加热处理的冷藏食品,就可能发生“电冰箱肠炎”。

症状:有腹部隐痛、恶心、呕吐、厌油腻、乏力,严重者还会出现畏寒、发热,甚至导致中毒性肠麻痹。

电冰箱肠炎处方:使用电冰箱冷藏食品应注意区分生食与熟食,一定要分开;鱼与肉、蛋都不能混放,以免交叉感染。吃剩的菜最好凉后再存入冰箱;熟食品最好放在加盖的容器内;熟食经冰箱贮藏应加热后方能食用;冰箱内的食品应先储先用,定期清理;注意清洗冰箱内部,保持清洁卫生;冰箱内食品贮藏量不宜过多、堆放要留有空隙,以便冷气对流畅通。

老年诊室———天热更要防中风

随着气温日趋升高,体质较差的老年人尤其是原本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由于不能适应夏日的高温,很容易导致中风等脑血管病的发生。

症状:

如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呕吐、言语不清、吞咽障碍、面麻身木、无力抽搐、猝然跌倒、性格异常、嗜睡健忘、意识障碍等。如果平卧休息、吸氧等半小时后症状仍不缓解,应拨打120,送患者到有头颅CT和核磁共振的综合医院或神经专科医院,请专科医师诊治。

处方:

1.一旦发生了中风症状,必须要及时、积极到正规医院治疗。

2.控温防暑:酷暑时节人体血液大量流向体表皮肤进行散热,易致脑部缺血和中暑。这时可用电风扇、清洁空调控制室温,或用温水擦浴降低体温,并及时服用防暑药物。同时,因为炎热容易导致血压波动,要注意监测、稳定血压。

3.合理饮食:每日进食蒜、姜、葱、醋、含乳酸菌类饮料,可抑制肠道 4

有害细菌;及时饮水补液,绿茶、蜂蜜、牛奶豆浆、低糖天然果蔬汁、骨头蘑菇汤均可适量饮用;饮食上三餐适量,以清淡素食为主。

4.适当运动:包括加强脑力锻炼的冥想放松、阅读思考和增强体力的有氧运动,如户外散步、体操等,特别值得推荐的是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呼吸操,即每日2~3次,每次数十遍全神贯注地按不同快慢节奏运动横膈膜,有意识地控制呼吸频率和深度,不仅提高肺活量,也能有效改善脑供血。

中暑诊室———室外活动时间不宜长

中暑是夏天常见的急病,一般来说中暑有3种原因:一是房间太闷热,年老体弱者及多病的老人就更容易中暑;二是在炎炎烈日下活动或停留的时间太长,如一些户外工作者;三是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们。

急救:首先将中暑者带到通风好的阴凉的地方,让其平卧,解开衣扣,用冷毛巾敷头部来降温,有条件的话可以喂服一些含盐的饮料或人丹、风油精等解暑药。如果在室内,要立即打开窗户通风,或用电扇吹风。对于仍不能好转者,要送医院。

处方:1.老人在家时最好有人陪伴,而且要准备足够的清凉饮料,提前做好防暑降温准备。

2.注意膳食调理,夏天里人们尤其是老人的饮食最好清淡些,多吃青菜、西红柿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类、瘦肉、豆制品等。

3.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每天中午最好能睡上1到2个小时。

4.如果要出去度假最好先检查一次身体,及时治疗疾病。运动量大的活动最好在早晚进行。

5.室内要注意通风。

夏季中暑防治完全手册

中暑症状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症状特点: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对策

中暑以后怎么办?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防护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即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保持充足睡眠

上一篇:美丽家乡作文550字下一篇:安全知识竞赛开幕式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