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必考知识点

2024-07-21

高三物理必考知识点(精选8篇)

高三物理必考知识点 第1篇

1、电场能的基本性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

2、电势φ(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单位:伏(V)——带正负号计算(3)特点:

○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3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

○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φA>φB○2根据电势能判断:

正电荷: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

负电荷: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

结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高三物理必考知识点 第2篇

2、电势φ(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单位:伏(V)——带正负号计算(3)特点:

○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3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

○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φA>φB○2根据电势能判断:

正电荷: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

负电荷: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

高三物理必考知识点 第3篇

一、专题复习, 构建网络

知识的专题复习打破章节界限, 知识跨度大, 涉及概念规律多, 必须从中寻找联系不同知识的线索, 根据这些线索进行专题复习, 做到纵横联系, 上下贯通, 让学生自主建构高中物理知识的知识网络. 方法的专题复习让学生熟练运用各种解题方法, 自主建构方法体系, 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效益.

1.构建知识网络, 内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的内容很广, 知识层次十分清楚, 通过第一轮复习, 学生已初步构建了知识系统, 但由于物理学科知识点多, 第一轮又是分章节复习, 虽然物理学的知识层次非常清晰, 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还是比较零散.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站在整体的高度, 打破章节限制, 抓住知识系统的主线, 对所教知识加以总结、归纳、提炼, 从而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了解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从整体的高度重新认识所学知识, 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完成从“孤立知识点”到“知识网络”的转变.良好的知识体系能帮助学生提高正确提取知识的效率, 有效地提高答题速度.

专题复习中要突出主干, 抓住重点, 如力学知识结构体系, 如图1所示.

学好主干知识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是提高能力的基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 要从主干知识上狠下工夫, 做到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复习力学知识时, 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整个力学的基础, 而牛顿运动定律和功能观点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两条基本思路. 要掌握受力分析, 就必须熟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这些常见力的性质;要正确进行运动分析, 就必须熟悉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常见运动的规律.力和运动的关系、做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是物理学中的主干知识, 可以考查的内容特别多, 而且形式多变、深浅多变, 是每年重点考查的内容.要想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自觉地运用这两种关系, 则需要深刻地理解力决定的是物体的加速度, 力和速度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做功过程是不同形式能量的转化过程: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重力、弹簧的弹力、电场力做功等于相应势能的增量的负值;一对滑动摩擦内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的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量. 这两个关系一个是从矢量的角度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一个是从标量的角度分析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学生掌握了这些, 就掌握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完整的方法.

专题物理复习中应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 为激活学生求知欲, 避免机械的习题训练, 每一个小专题的知识归纳和整理让学生自主去构建, 让学生去探究教材中的疑点、难点, 知识间联系, 教材的结构和知识体系, 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联系, 达到丰富知识结构的目的.

2.注重运用, 内化方法体系

在总复习中, 除认真复习知识之外, 应进一步掌握各种物理思维方法. 解力学问题常用的隔离法、整体法;处理复杂运动常用的运动合成与分解法;简单明了的图像法;以易代难的等效法;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基本问题的方法, 从时间角度和空间角度分拆物理过程, 等效物理过程;等等, 均为中学物理中基本的思维方法.要掌握这些方法, 需要通过这些思维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内化.更加明确各种方法使用的条件.如解答综合题的方法: (1) 解答力学综合题, 一是要分解物体运动的过程, 仔细对每个子过程进行受力分析, 同时注意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的灵活运用;二是要把握整体思想, 对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或多个过程的问题, 优先考虑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 要明确能量转化和转移的原因, 考虑功能关系的应用. (2) 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重力场中运动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主要有三种具体的形式:一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解决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二是利用牛顿运动定律与圆周运动知识, 解决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三是利用能量观点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解这类题要注意粒子在两个场中运动的衔接点, 如位置、速度等.如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偏转”的复习课中, 让学生画不同情境中的运动轨迹, 探究这类问题处理方法, 丰富学生的方法体系.

二、突出重点, 提升能力

物理总复习中要提高针对性, 如学生的审题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 广联细究, 总结反思, 提升能力.

1.注重审题, 提升能力

在物理综合问题的解决上, 审题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认真审题, 捕捉关键词句

学生在审题时往往把题目看错, 如不需要考虑带电粒子的重力而很多同学却考虑了重力, 其原因在于: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 二是基础不扎实. 这就需要耐心审题, 同时注意关键词语, 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 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 忽略了它, 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 思维变得混乱, 无从下手.

审题过程是分析加工的过程, 最先应感知到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出题人的意图, 然后挖掘题目的内涵.其方法可以是:捕捉关键词句, 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明确限定条件;挖掘隐含在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物理模型中的隐含条件;有附图的还要从题目的附图中捕捉信息.

一种事物经常具有多样性, 物理问题也一样, 很多高考物理试题都具有多种可能性的答案.“发现多种可能性”的能力主要是反映考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能否通过分析试题所给的情境和条件, 发现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

例1如图2, 质量m、带电量q的小球, 用长为L的绝缘细线悬挂在O点, 现在该区域加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 场强为E, 为使小球在运动中悬线不松弛, 求:小球在最低点的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该题小球有带正电和负电两种可能, 当小球带正电时, 为使小球在运动中悬线不松弛, 小球过最高点绳子拉力大于等于0, 或小球最多只能在轨道上运动到C点.当小球带负电, 在Eq>mg, Eq=mg, Eq<mg三种情况下, 小球在最低点速度不同.

(2) 排除干扰因素, 注意挖掘隐含重要条件

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 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 要依据题意, 把握命题意图, 排除干扰因素, 找出有用条件, 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出来, 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条件分析是较难的一件事.条件往往隐藏在文字后面, 条件是用语言来叙述的, 但是语言叙述的是一个情境, 一个图, 所以在条件分析当中形象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高中物理习题的条件一般分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和临界条件.初始条件是题目中明示的, 是模型识别的基础.条件挖掘难在边界条件和临界条件.这两个条件的挖掘除了注意题目中文字的暗示外, 往往要借助于图像或规范作图 (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轨迹) 来分析得到.并且要注意典型问题的共同特征:运动合成分解问题, 合运动分运动的等时性;碰撞问题两物体碰后同向运动时后面物体的速度不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竖直面内圆周运动, 恰能做完整圆周运动在最高点, 合力提供向心力等均是相应问题的特征条件.

例2在研究平抛物体的演示实验中, 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记录轨迹, 小方格的边长l=1.25cm. 若小球在 平抛运动中的几个位置如图3中的a、b、c、d所示, 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v0=______ (用l、g表示) , 其值是______ (取g=9.8m/s2) .

本题所隐含的条件是:a点不是抛出点. 因此, 若直接套用公式计算必然导致错误.然而, 要挖掘这一条件, 必须克服原演示实验过程中定势思维的影响, 通过分析发现:ab、bc、cd间的竖直方向的距离之比为1∶2∶3, 而不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关系的1∶3∶5.

根据a=Δy/T2 , Δx=v0T,

(3) 画好草图, 物理过程和情境形象化

读题后要将涉及的物理过程和情境画出来, 便于把有效信息提取出来, 使复杂、抽象的物理情境简单化、形象化.

画草图是分析物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它能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 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 把问题具体化, 形象化.草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电路图、光路图等;也可以是由投影法、等效法得到的示意图;还可以是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图:如v-t图, F-t图, a-t图, U-I图等等.

例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一物体, 现以水平恒力F1拉此物体, 作用一段时间后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F2推物体, 当恒力F2作用时间与恒力F1的作用时间相同时, 物体恰好回到原处, 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J, 则恒力F1和恒力F2所做的功各是多少?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 弄清过程中两力的位移关系、大小关系以及各自做功情况. 因此画出过程草图 (如图4) , 标明位移, 对解题有很大帮助.

通过图示, 很容易得到以下信息:s= -s′,

即1/2a1t2= (-a1t·t-1/2a2t2) ,

得 3a1=a2 , 即 3F1 =F2 .

两力都做正功F1s+F2s=32J.

解得:W1 =F1s=8J, W2 =F2s=24J.

(4) 变换思路, 加强物理情境间的联系

有些题目, 就题论题很难求得结论, 甚至得不到结果.此时应马上变换思路, 转移研究对象、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 加强相似物理情景间的联系, 挖掘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导出结论.

例4 ab是长为l的均匀带电细杆, 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 位置如图5所示. 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大小为E1, 在P2处的场强大小为E2, 试判断E1、E2大小和方向的关系.

解本题时, 学生往往错误地直接将均匀带电的细杆看成是点电荷, 而不会将其迁移成由无数个点电荷构成, 然后采用场强叠加原理和对称性原理进行处理.不难得出E1、E2方向相反, E1<E2.

2.重视实验, 提高实验能力

(1) 夯实实验基础, 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实验复习效率,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夯实实验基础, 切不可舍本求末.对每个实验的整理复习都要关注以下五个环节: (1) 实验要达到什么目的, 要达到这个目的, 依据什么物理规律, 即实验原理的理解. (2) 根据实验原理, 需要获得哪些数据, 应作哪些测量, 要得到这些数据用什么方法, 选择哪些实验仪器和装置. (3) 根据仪器和装置的使用规则或实验要求, 怎样完成实验以及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4) 数据处理一般有平均值法和图像法, 特别是用图像法处理数据:怎么画图?图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图像不过原点, 为什么采用“化曲为直”? (5) 实验结论和误差分析应依据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从实验中用到的物理规律和仪器这两个方面去考虑.

实验操作是实验的主体, 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可以发现在理论分析中发现不了的问题.如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 有的学生画电路图头头是道, 在实物连接时却束手无策.高考中的电路实物连线题, 就是把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纸面上的画线展示出来, 这种题错误率很高, 说明考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需要认真训练.为此, 可以考虑向学生开放物理实验室, 让学生有目的地加强较难实验的操作和探究, 提高教学效益.如电路连接中的分压式接法, 讲很多遍不如学生亲自做一遍.

(2) 以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为中心展开常规复习

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核心, 它对其他环节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我们只有在真正领会实验原理的基础上, 才可能进而理清实验思路、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确保实验过程中每一环节都能正确、有序地进行.

以实验原理复习带动实验步骤复习, 如探究加速度与作用力、质量的关系等;根据实验原理, 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如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根据实验原理对实验结论的讨论, 如测量玻璃砖折射率误差分析;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 如在电学实验仪器选择上, 为了较准确的测量, 并保证器材安全, 选出所需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等, 并画出实验电路图;根据实验原理进行电路连接, 如伏安法测电阻是分压接法还是限流接法, 电流表是内接还是外接.

(3) 归纳同一物理量的多种测量方法

如测量某一电阻的阻值, 如图6.

(4) 实验的分类复习———以实验方法为中心的复习

如“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专题总结。

①测量方法:

基本测量方法 (如图7) .

拓展测量方法 (如图8) .

②数据处理方法:

公式计算法、图像法 (U-I图;1/U1/R图;1/I1-1/I2图;U1-U2图) .

(5) 设计性实验的复习方法

①设计的基本思路: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给出条件, 构思相关的物理情景, 确定实验原理, 再确定需要测定的物理量, 最后确定实验方案和操作程序.

②设计型实验复习方法:

变换实验目的;变换实验原理;变换实验器材. 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可作如下拓展.

拓展1:使用如图所示器材测定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 并作出小灯泡的电功率P与它两端电压的平方 (U2) 的关系曲线. 已知小灯泡标有“6V, 3W”的字样, 电源是两个铅蓄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 滑动变阻器有两种规格, R1标有“5, 2A”, R2标有“100, 20mA”.电流表量程有0.6A和3.0A两挡, 电压表量程有3V和15V两挡. 测量时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 并尽可能测多组数据.

(1)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__________, 电流表选的量程是 ____________, 电压表所选的量程是 _______. 把图9中实物连成实验电路.

(2) 在如图10所示的P-U2的图像中, 可能正确的是 _________, 理由是_____.

拓展2:测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电路选择.

拓展3:比较小灯泡和热敏电阻伏安特性曲线.

拓展4:伏安特性曲线与电路规律相结合, 运用图解法分析和计算问题.

高三物理复习心得 第4篇

视了学习规律,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最终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物理学习踟蹰不前。因此,笔者在这里联系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三物理复习进行几点总结:

一、强化概念,巩固基础

强化概念、巩固基础是高三物理复习的首要任务,基础不牢固根本无法应对目前考试中的能力发挥型试题。高三课时紧,我们当然没有时间像高一那样详细讲解全部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站在一定高度,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提纲挈领,对自己欠缺的地方进行重新审视和认识,对物理规律、物理现象和物理方法等进行巩固和掌握。尤其要注意分析、研究和对比容易混淆的概念,如速度和加速度、电势和场强、动能和动量、感应电动势和磁通量等。从物理规律的角度,我们第一要分析适用条件、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全方位、多角度地透过现象看本质,完成物理基础知识到物理技能的提升内化和变迁。近来高考题型往往用物理情境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规律的掌握与运用,因此,在复习时学生对物理公式和物理定律不能只死记结论,而忽视条件和过程,我们要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二、以点带面,例题引导

物理复习时,我们可以通过经典例题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思考和探索,这样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开拓思路,对知识产生形象的理解,提升物理解题能力。当学生理解困难或印象不深时,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通过研究典型例题,建立并分析物理模型,达到巩固知识、提升技能的目的。

例如,我们在引导大家复习“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时,就可以让学生分析在摩擦忽略的情况下小球在圆弧槽中下滑的过程,建构这类问题的物理模型,以点带面,健全知识系统:①摩擦忽略,水平方向无外力时——系统动量守恒;②小球和圆弧槽系统,只有重力做功,而没有其他形式能的转换——机械能守恒。

三、联系生活,阐发理论

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物理现象比比皆是。日新月异的高新技术与中学物理具有一定的联系。于是,我们可以引导大家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和研究实际中的高科技问题。如,针对超导磁悬浮列车,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电磁感应和磁场等电学知识展开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这些问题,让学生走近高科技,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物理的信心。

四、重视实验,引导理解

其实许多物理学现象学生觉得理解困难,勉强背下来却不理解,不能理解就不能灵活运用,也会很快忘记。这时我们设置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物理过程中将抽象的物理现象形象化,帮助他们完成认识上的跨越。譬如,在证明“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滚动的小球不会停止”时,伽利略就用了实验来解释抽象的概念。伽利略的实验是这样的:让小球顺着光滑的U型斜面滚下,小球自然会滚到U形斜面的对面差不多原高度的位置再返回。生活中,小球没有达到理想高度是因为有摩擦力的原因。然后,再减小U形斜面的夹角,小球仍能到达同等高度,这时肯定比第一次滚过的路程长。依次递减夹角直到将斜面放平,小球会滚多远?大家一般都会理解:小球将永远滚下去。

以上是笔者在高三物理复习中的几点心得,当然复习的方式和方法不胜枚举,这就需要我们指导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上重新审视物理概念,牢牢把握物理现象和规律,然后再通过适当的例题训练和实验操作加深印象,最终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准确地理解,全面地把握,提纲挈领,完成对高三物理的最后冲刺。

高三物理必考知识点整合 第5篇

1.分子平均动能

(1)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3.物体的内能

(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决定因素: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

温度

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标志物体中分子平均动能的大小).

2.两种温标

(1)摄氏温标t:单位℃,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作为0℃,沸点作为100℃,在0℃~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表示1℃.

(2)热力学温标T:单位K,把-273.15℃作为0K.

(3)就每一度表示的冷热差别来说,两种温度是相同的,即ΔT=Δt.只是零值的起点不同,所以二者关系式为T=t+273.15.

高三物理高考精选必考知识点 第6篇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DAT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

(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

1、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2、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2、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平行线;2、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场

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高三历史必考知识点 第7篇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提出(1953)——(1)背景:国民经济恢复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2)时间:1953年。(3)内容: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特点:实现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5)实质:使生产关系的公有制成为社会的惟一的经济基础。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1)时间:1953年~1957年,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结构上优先发展重工业,布局上集中在东北地区。(4)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①工矿业成就突出,建成了500多个重要项目。鞍钢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②农业生产任务也按计划完成。③交通运输业,铁路(宝成、鹰厦);公路(康藏、青藏、新藏沟通了西藏与各地的联系);武汉长江大桥。④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⑤劳模-工业(王崇伦、赵梦桃);农业(李顺达)。

(三)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1、三大改造——①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是积极发展稳步前进;原则是自愿互利;方法是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形式是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实质是把生产资料个体农民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致同农业。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是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逐步发展为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政策是赎买政策。

2、历史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四)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年秋北京)——(1)内容:首要任务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规定了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性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③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性质);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意义)。(3)影响:人大召开表明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政协成为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发挥作用。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1984年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高三历史必考知识点: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历史条件——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基本胜利;②政治上:国民党反动政府已推翻;③思想上: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④人心向背: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

(二)成立过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9.北平)(建国准备)——⑴中心议题:是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⑵主要内容:①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了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及各方面政策的总原则;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④决定改北平为北京,定为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⑶、意义:初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2、成立——⑴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1949年10月1日)。内容: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会议决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兼外交部长,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⑵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三)历史意义——国内意义:①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②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国际意义: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巩固政权的斗争

1、追歼残敌、统一大陆: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全国领土全部解放(祖国大陆全部解放)。

2、抗美援朝(1950.10~1953.7)——①背景目的: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以美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威胁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过程:1950年10月,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美国被迫签定了《朝鲜停战协定》,以美军的失败而告终。③意义:沉重打击了美帝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了朝鲜的独立和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土地改革(1950夏~1952年底)——①、原因: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满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的要求,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②、方针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③、特点: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这有利于减少土改运动的阻力,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孤立地主阶级。④意义: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4、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月10月至1951年)——原因:反革命分子的破坏,威胁新政权。成效:基本上肃清了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势力,社会秩序空前安定,有力配合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5、“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1)原因:不法资本家的猖狂进攻;贪污浪费现象的出现。(2)内容:三反是在国家机关和企业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是在私营企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3)意义: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五反运动打退了不法资本家向社会主义的猖狂进攻,开始建立了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

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1、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严峻的经济形势——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四大家族的大肆搜括;内战的严重破坏。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及作用:⑴、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2)、稳定物价(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局面。投机商兴风作浪,他们囤积居奇,抢购物资,倒卖银元,使物价飞涨,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运行规律目的在于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安定人心,恢复经济正常运行秩序。实质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统一财经——稳定物价,经过“银元之战”(行政手段)和“米棉之战”(经济手段),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使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统一财经,初步确立了以中央集中统一为主的财经管理体制,实现了中央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到1950年上半年,国家财经开始好转。(3)⑶、合理调整工商业(1950年上半年)——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⑷、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在农村,土地改革后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工矿企业,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提高农民和工人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

3、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意义: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表现—工农业生产超过中国历史最高水平。市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6大考点囊括物理必考题 第8篇

考点一力学

力学知识在中考试卷中的分值比重约为40%,其中力学实验是中考物理的热点。力学部分包括以下知识点:简单运动、质量与密度、力的基础知识、惯性、摩擦力、压力与压强、大气压、液体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功率。

【中考预测】近几年对实验的考查越来越侧重于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力学部分的试题开放点很多,如选择题的备选答案不确定型开放,计算题要求自问自答型开放,力学实验题设计要求开放,这些试题需要从多层面、多方位探索与题目有关的力学知识才能解决。

考点二电学

电学知识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点,在试卷中占总分的35%左右。其主要内容包括:电荷、导体和绝缘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及计算、电路图、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欧姆定律。

【中考预测】电学考查分布在中考的所有题型中。电学的难题常出现在选择题最后一题及计算题的压轴题中,考查最为常见且重要的比例问题。在电学部分的实验中,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是三个重要器材;要正确选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正确选用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学会按照实验要求连接电路,能识别并说明实验中的错误,并能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正确操作。

考点三热学

热学知识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各地不—,大体在10%~20%。中考的热点内容主要集中在:温度和温度计、熔化和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其中温度计作为热学的一个基本测量仪器常考查它的读数、使用注意事项。蒸发和沸腾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中考预测】热学知识多介绍现象,作定性的叙述,以识别现象为主,较少涉及量的计算。蒸发和沸腾是各地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随着对能力的要求逐步增加,熔化与凝固图象等方面的内容也应予以关注。这部分题型常见于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和问答题。

考点四光学

各地中考光学题都是以“课标”为依据,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光的颜色和色散(探究实验、红外线、紫外线)、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光的反射与折射(科学探究、作图、现象解释等)、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探究实验)、凸透镜成像(探究实验、规律的应用)、望远镜与显微镜等内容上。其中光的色散、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眼睛视力问题、光污染等是考试的热点问题。光学的分值比例约为10%。

【中考预测】光学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题目大多源自教材和生活,很少单纯地考查记忆性的知识。题目把光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融入日常生活、社会生产、自然现象、环境保护、现代科技发展等情景中,较好地考查了同学们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五声学

声学知识在中考试卷中的比例较少,约为5%。试题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紧密,是历年各地中考一定涉及的内容。考查的热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的控制和声的利用。

【中考预测】从近几年的中考命题来看,越来越倾向于在生活、生产背景中综合考查同学们对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这类试题既符合实际,也符合新课改精神,因此可以预测,以现实生活和生产实际为背景,综合考查各热点知识的试题,将成为声学部分中考命题的一个新趋势。

考点六信息、能源

信息、能源在历年中考题里所占比重不大,但却不能忽视它们出现的可能。这一部分对同学们的要求是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如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中考预测】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更新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国际油价的起落,国际社会对能源的关注越来越明显;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了环境污染等,这些消息都可能成为命题素材,同学们可以多加关注。

复习建议

1. 通读教材,夯实基础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许多同学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埋头苦做习题,却忽视了最根本的、最必要的工作———阅读教材,最后在升学考试中造成不该有的失分而后悔莫及。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经常采用控制变量法。如:速度、密度、压强、比热容等概念的形成过程,欧姆定律、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定理等,都是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的。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除了考查控制变量法,也考查了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等。

此外,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包括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过程,相关的物理学史等,都需要同学们花时间熟悉、记忆。

2. 分析试卷,把握方向

建议同学们对照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仔细推敲试题是如何贯彻中考意图的;《考试说明》中提出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是如何把握、操作的;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如何考查的等。通过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能帮助你更好地把握中考考查的重点、难点。

3. 关注热点,把握动态

近几年的中考物理中有6大热点问题:(1)估计题、估算题,主要涉及实际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例;(2)动态分析题、故障分析题,考查同学们对电路故障原因的分析;(3)科学方法题,主要考查物理概念、规律形成中的思想方法;(4)情景信息题,在考题中提供较多的情景信息,根据题目要求,从中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5)开放性试题,包括结果开放、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等,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研究的结果并不唯一,表达形式丰富多样;(6)关注时事热点,关注新科技、新发明。

自测题半小时

一、自测题

1.在骑自行车上学的路上,小红看见红灯亮起时,同学小明远远地就停止蹬踏,让车自由滑行,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小红想:车滑行的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她猜想:(1)车滑行距离与车速有关;(2)车滑行距离与车的质量有关;(3)……

为此,她取来空的圆柱形玻璃瓶模拟车轮滚动,探究玻璃瓶在水平桌面上的前进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

(1)她在探究猜想(1)时,准备采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撞击玻璃瓶,使它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滚动,直到停止,观察它前进的距离。除此以外,你还能想到其他更好的办法吗?在方框中画出你的设计简图,并加以简短的文字说明。

(2)她在探究猜想(2)时发现:如果玻璃瓶开始滚动时的速度相同,空玻璃瓶前进的距离和在玻璃瓶里装满沙子前进的距离几乎相等,但盛水的玻璃瓶前进的距离要小些。就这个现象,如果要继续探究猜想(2),你接下来将如何操作?

【推荐理由】现在探究题的考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题目更加重视探究的过程和对方法的考查,重视对基本实验能力的考查。

2.边长为1 cm的立方体木块,漂在酒精面上时,有一半的体积露出液面,如图1所示。将木块从底部去掉一部分,粘上同样体积的玻璃后,投入某种液体中,依然漂浮,如图2所示。此时液体对它们竖直向上的压强为980 Pa,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玻璃的密度为2.4×103kg/m3,胶的质量和体积可忽略。(1)求木块的密度。(2)玻璃的质量是多少?

【推荐理由】本题实验过程较复杂,物体发生了改变,需要多次运用阿基米德原理。

3.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示数的差值跟电压表V1示数的比值________(选填“小于1”“等于1”或“大于1”)。

【推荐理由】本题考查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与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关系。

4. 在图4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S,灯L不亮,电压表V有示数。已知电路中各处均接触良好,除灯L和电阻R外,其余元件均完好。

(1)请判断该电路中存在的故障可能是_________。(请将两种可能填写完整)

(2)为进一步确定故障,小明同学将一个电流表正确串联在图4所示的电路中,闭合电键S,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情况。若电流表有示数,说明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若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确定故障,小华将图4中的电压表V正确并联在灯L两端。请判断他能否找出电路的故障,并说明理由。

【推荐理由】本题考查电路故障分析能力,需要考虑灯泡不亮的三种可能:L短路、L断路或R断路。

5. 小明在“测定小灯泡的功

率”实验中,所用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50Ω2 A”字样,小灯标有“0.3 A”字样,估计小灯的额定功率在1.2 W以上。他正确连接电路,闭合电键,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观察到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A时,小灯正常发光,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5所示,变阻器的滑片恰好在中点上(即它接入电路的电阻为25欧)。小灯的额定电压为____V,额定功率为______W,所用的电源电压为______V。

【推荐理由】本题是考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功率的试题,是中考物理常见试题。

6. 在很冷的地区,为什么常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在实验室中,为什么用煤油温度计而不使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

【推荐理由】本题考查温度计的原理,并示意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温度计。

7. 晚上小吴正在家欣赏着音箱里传来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通电了,交响乐又响起来了。小吴从挂在墙上的镜子里发现音箱前的烛焰在摇曳,仔细观察还发现当音箱音量突然变大时,烛焰摇曳得更明显。

(1)烛焰没有受到风的影响,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所致。

(2)上述现象中,除与响度有关的声学知识外,相关的知识还有(写两例):__。

【推荐理由】本题以一个日常生活片段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利用。

8. 图6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______________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____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______________的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却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____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推荐理由】望远镜、显微镜及视力的矫正是中考光学热点问题,考查的方式灵活多变。

9. 某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为235.6 MHz,该电磁波的波长是____m(1MHz=106Hz)。

【推荐理由】本题重视课本知识,同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解答时需要同时运用电磁波传播速度和公式c=λf。

二、测试报告

1.(1)图略;让玻璃瓶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观察前进距离(让玻璃瓶挤压弹簧,从不同长度处释放观察前进距离等)。

(2)将不同质量的固体或液体装(满)玻璃瓶,多测量几组。

本题涉及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要探究车滑行距离与车速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可以让同一个玻璃瓶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观察其在水平桌面上前进的距离。也可以让玻璃瓶挤压弹簧,从不同长度处释放后观察玻璃瓶前进距离。第(2)题是要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1)0.4×103kg/m3

(2)0.72 kg

3.变大;小于1

本题中把电流表简化成导线,把电压表去掉后,很容易看出这是串联电路,电流表A测电路中电流、电压表V1测R1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电压。滑片P向右移动时,R2阻值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而根据串联电路特点,电压表V1与电压表V2示数的差值小于电压表V1示数,它们的比值当然小于1。

4.(1)L短路或R断路

(2)L短路;R断路

(3)不能,因为不管L短路还是R断路,小灯两端均没有电压,即电压表均无示数。

5.0.3;4.5;1.35;12

本题的实验电路为串联电路,小灯上标有的字样为小灯正常工作电流,所以小灯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应为0.3 A。因为小灯额定功率大于1.2 W,故本题的隐含条件是小灯的额定电压大于4 V,因此电压表的读数为4.5 V。根据P=UI可以计算得出小灯的额定功率为1.35 W。又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可得U=IR滑+U灯,可以计算得出电源电压为12 V。

6.答案略。酒精、水银及煤油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如果酒精、水银、煤油凝固成了固态或变成气体就无法用来测温。查熔点表可知:酒精的熔点是-117℃,水银的熔点是-39℃。又因为同一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也就是说酒精降至-117℃才凝固,而水银降至-39℃就会凝固,很冷的地区气温可低至-40℃至-60℃,这种情况下水银凝固,而酒精还是液态,可以用来测气温。又查沸点表可知:酒精的沸点是78.5℃,而煤油的沸点约为150℃,凝固点约为-30℃,而水的沸点是100℃,实验时若用酒精制成的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酒精有可能变成气体而无法进行测量,而煤油仍是液体,还可以测高温。

7.(1)声波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8.缩小;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放大;远视

本题考查望远镜的原理。凸透镜既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又能成放大的虚像。如果利用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利用望远镜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主要是由于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眼睛的瞳孔要大得多,它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明亮。

上一篇:四年级上册音乐《摇篮曲》教案下一篇:员工个人总结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