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一年》阅读答案

2024-08-18

《母亲的一年》阅读答案(精选13篇)

《母亲的一年》阅读答案 第1篇

强你还好吧?你还好,妈就放心了。过年你没回家,我和你爸都挺想你……工作要紧,妈什么时候都能看……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强你回家吗?回?好。这几天我和你爸做点汤圆,知你和玲都爱吃。对,糯米粉、黑芝麻、熟猪油、白糖……不买现成的,不合口……不费事的,你回家,我和你爸都高兴……就聊这些吧,电话费挺贵的。你先挂……

强你还好吧?你还好,妈就放心了。元宵节你没回来,我和你爸都挺想你……工作要紧,妈什么时候都能看……过几天就清明了,强你回家吗?回?好。我和你爸给你留了点汤圆,在冰箱里放着,坏不了……清明天就暖了,你回来,带你们到山上走走……就聊这些吧,电话费挺贵的。你先挂……

强你还好吧?你还好,妈就放心了。清明你没回来,我和你爸都挺想你……工作要紧,妈什么时候都能看……过几天就端午了,你回家吗?回?好。给你留的汤圆还在冰箱里,每次开冰箱,一眼就瞅见了。这几天我和你爸去摘点苇叶,给你们包粽子……糯米、火腿、苇叶,小宝去年喜欢得不得了呢。不买现成的,现成的`不合口……你回家,我和你爸都高兴……就聊这些吧,电话费挺贵的。你先挂……

强你还好吧?你还好,妈就放心了。端午你没回来,我和你爸都挺想你……工作要紧,妈什么时候都能看……对了强,重阳节你回家吗?回?好。重阳节,老人节,妈转眼之间,就成人见人嫌的老人啦!重阳节,天气好,你回来,我带你和小宝去山上看看……那就聊这些吧,电话费挺贵的。你先挂……

强你还好吧?你还好,妈就放心了。重阳你没回来,我和你爸都挺想你……工作要紧,妈什么时候都能看……冰箱里有汤圆,有粽子,每次开冰箱,一眼就瞅见了。再有几个月就过年了,要是你工作太忙,就等过年回家吧!你爸早说了,等过年,宰只羊。宰只羊才有过年的气氛……那就聊这些吧,电话费挺贵的。你先挂……

强你还好吧?你还好,爸就放心了。过年你没回来,我不知道你到底在忙什么……想打电话给你,你妈不让……清明你肯定回来?如果忙,就不用回来了……回来也看不见你妈了……你妈她走了,昨天刚走,很突然……冰箱里还给你们留了汤圆、粽子、羊肉馅水饺……临走前,她对我说,她想你们,她没活够……

1本文共写了母亲打的5个电话,但内容几乎相同请写出他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3请对本文的写作手法进行赏析

2.阅读本文内容,体会母亲的形象

《母亲的一年》阅读答案 第2篇

②每个中国人心底都保留着自己小时候过年的许多记忆。我印象最深的过年记忆,是家乡每年的龙狮狂欢,每个单位都派出自己的舞龙、舞狮队,那是秘密演练数月的精干队伍,以少壮帅哥为主,也混杂几个不让须眉的姑娘,浩浩荡荡沿、十字长街一路耍来,一挂鞭炮的长度,决定他们在此处表演时间的长短。最棒的队伍往往能够赢得最响最长的炮竹声。白热化的决战在小城广场拉开,各方人马八仙过海,使出看家本领,那种沸腾的场面不亚于任何以西红柿、奔牛为主题的狂欢西洋景。

③不知道这一代孩子对于年能够记住些什么。所以我们每逢过年总是尽力去恢复一些仪式:腊月初八要煮一锅腊八粥,二十三要祭灶糖来吃,年三十要把红对联贴起来,不放花炮的话,吹起一屋子的气球来噼里啪啦乱踩;年夜饭一定用五颜六色的蔬菜汁和面做出各色饺子,谁能吃出钢镚是最大的悬念

④无论如何,希望年是个深情话题,和血缘亲情、思乡念旧息息相关。时隔多年,有朋友还会讲祖母年关的祭灶仪式,有的说其家乡的除夕旺火,有的.则津津乐道于家里饭桌上的年夜美食:花馍馍、枣糕、三蒸九扣、四大件年三十晚上,远在海外的姐姐妹妹,总会打来电话,讨论刚刚春晚里的一个搞笑小品,交流碗里饺子的馅料。虽然她们的彼时,正是青天白日大中午,但那股熟悉的年味儿,早已顺着无线电潺潺流淌,把异乡的天空染得红火又温暖。

⑤想起最近某知名家居卖场围绕一款餐桌写的广告词:若没有一次次的欢聚,它就是一件家具。年,原本不过是一个时间量词,但因为有了团圆、感恩以及新春的希望,它才成为让人牵肠挂肚的仪式,无论是提着铺盖的民工还是拉着拉杆箱的游子,都不顾春运壅塞、雪飘冰封,要千里万里去奔赴的一个日子。

⑥快要过年了,盘点一下过去一年的收成,或者不算丰登,甚至还有亏空和折损,有雾霾和遗憾,但这个岁末,只要有亲人在侧,暖暖一碗饺子在手,它就是你的大有之年。

1.本文抚今思昔,表达对年的缅怀与祝贺:开篇是抚今,接下来引出与年有关的叙述,是思昔,第⑥段__再一次抚今,呼应开头。

2.文章第段写了许多与过年有关的民俗,把___(填写文章中的一个短语)具体化了,体现出的是承载于年上的以及文化现象。

3.下面对很多人觉得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的原因分析,从本文作者的感情看,不恰当的一项是:

A.压岁钱水涨船高,变成了负担,失去了原来祈福去灾的本意。

B.庙会办到商场里边,实际就是商品促销。

C.群发短信、微信拜年,使亲情、友情兑了水。

D.这些人对洋节越来越情有独钟。

4.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两例。

(1)(2)

5.试把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改为一个比喻句,然后说说改动之后的表达效果。

改为:__________。

效果:__________。

《母亲的一年》阅读答案 第3篇

如果说股票的涨跌反映的是投资人的集体心理,那么书籍的消长是否也反应了读者大众当时的一种集体需求呢?也许我们也可以用“阅读”来回顾逝去的一年,至于,金融危机和书市景气有何关联?数字阅读又如何影响纸本出版?就留给专家去分析、去评论吧。

文学类

一、原著小说走进电影

近几年,卖座的电影几乎都来自畅销的小说,如:丹·布朗(Dan Brown)的《达·芬奇密码》等符号学系列、J.K.罗琳(J.K.Rowling)的《哈利·波特》系列、史蒂芬妮·梅尔(StephenieMeyer)的《暮光之城》系列等。2011年亦不例外。《姊妹》以1960的美国南方小镇为背景,在那个只分黑自、不论是非的年代里,白人歧视黑人,却又矛盾地雇她们当帮佣打点家里大小事,包括教育小孩;还好有爱与信任,使黑人女佣爱比琳、米妮和白人女孩史基特打破黑白藩篱、坦诚相待;史基特勇于突破白人观感的想法令人佩服,而爱比琳、米妮的帮佣故事则不时催人泪下。

在《享受吧!一个人的旅行》一书最后,小莉遇见了斐利贝,两人坠入爱河,只想发自内心的相爱,不想被世俗的模式约束,于是,一场亲密关系的探索之旅就此展开:她发现,越了解“在一起”的意义,就越能懂得情感的美妙,于是有了这本书《约定:带着爱去旅行》,为两人的爱情做最美的喝彩与见证。

二、追忆与疗愈的自我书写

本土作品《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是九把刀的同名自传式小说,2006年出版时卖得并不好,他建议出版社把书推荐给认识的导演拍成电影,出版社叫他不要想太多;然而,想太多的他最后还是如愿以偿把书变成了电影,而且亲自执导。青春热血、楚楚动人的爱情故事让读者想起自己的年少时光,不但票房创下年度原创新高,书籍的销售也攀上高峰。

《台北爸爸,纽约妈妈》刻画一个台湾家庭的家族众生相,一位台美离散家庭的长子,重返时间流淌的三十年之间与记忆拔河,透过文字与影像追索自身家庭的伤痕与秘密,同时召唤整个世代的情感与记忆。更以一位同性恋者的眼光,深具性别意识地凝视着“家庭会伤人”背后爱恨交织的历史,惊世骇俗又真诚坦率。

三,是历史也是传奇

2011不可不读的一本书——《赛德克·巴莱》,这是一个民族以反抗的行动捍卫灵魂上的自由,并成为“真正的人”的壮烈史诗。它是先有剧本再以改编小说的形式出版,书中的英雄人物,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之子莫那鲁道骁勇善战、深具谋略,他率领族人以寡敌众,循着祖灵的训示夺回属于他们的猎场,在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另外,书写上海第一人的王安忆,继《长恨歌》之后又推出一部讲述上海传奇的经典一《天香》。这是一个男性缺席而由女性撑起一片天的故事,三代的女人以诗词人绣、以书画人绣、以佛像人绣,使“天香园绣”光大天下,让家族香火得以延续。结局没有大悲大苦,只有大家闺秀洗尽铅华后的安稳与平凡,正是这真实生活的滋味,让人读着读着就读出了味道。

非文学类

一,风起云涌乔布斯

2011年全球关注的一件事是乔布斯辞世,而其唯一授权的传记因此得以公开。根据天化文化创办人高希均写在《中国时报》的文章表示,2011年3月天下文化接到征询,问是否愿意争取《乔布斯传》的出版,由于签了严格的保密协定,整个版权取得过程和预付版税金额,都将成为永远的秘密。原宣布要在11月21日出版,没想到乔布斯于10月5日去世,促使这本传记提早在10月24日上市,并创下首印22万册、博客来网络书店每分钟预购6本的记录。

接着,短短的两个月之内,所有的企管类图书都冠上了“乔布斯”,如:《向乔布斯致敬》《苹果教父乔布斯改变世界的想法》《乔布斯的创新传奇与营销魅力》《大家来看乔布斯》《一分钟读懂乔布斯》,连亲子书都有《创意改变世界:像乔布斯一样朝着梦想前进》《在科技尖端的创意魔王:乔布斯的成长故事》……看得人眼花撩乱,若是乔布斯地下有知,是该哭还是该笑呢?

财经企管类图书整体来看还是大师们的天下,除了乔布斯之外,稻盛和夫、大前研一,杜拉克的书一直都有不错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大前研一的《一个人的经济》,他说这是个年轻人想要一个人生活、中年人爱上一个人生活、老年人必须一个人生活的时代。一个人,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好生意,并指出企业或个人该如何迎战及掌握一个人经济时代的新商机;一时之间创造了不少话题,因为不论是自愿还是非自愿,我们都正在或预备过一个人的生活。

二、职场励志有新意

倒是职场励志类图书多有新意。例如:《下班后的黄金8小时》写到,睡觉时间是周公的,上班时间是老板的,唯有下班时间是自己的,难道你要看着电视或是加班度过吗?赶紧把握下班时间完成大大小小的人生梦想吧《上班前的黄金三小时》则建议,利用每天早上5点至8点这神奇的三小时,不受任何人和事的干扰,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看来只要学会时间管理,不管是夜猫子还是早起鸟,一天都可以多出好几个小时呢!

当然,如果上班上腻了,你可能会想“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只是为了上班赚钱的吗?”看看这本《弃业日记》吧,跟着买买氏一起出走,你会发现不上班竟然赚到更多。赚到自以为不会的能力、赚到办公室交不到的朋友、赚到面对自己的勇气、赚到自己终于像个人。还有这本《爱上打工探索之旅》,作者就像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样,在景气低迷的环境找工作处处碰壁,但依然乐观不气馁,于是开始计划“50周到50州做50个工作”的探索之旅,其实打工旅行不简单,但找对方法就能成为改变人生的难忘体验,发现工作的乐趣。

有关“整理术”的选题2011年也特别热闹。如《断舍离》就非常有趣,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书中说到,许多人的住家或办公室里东西堆积如山,处在这种环境中,人的能量和运势都会受影响。因为物品也有被忽视和否定的怨念,所以千万别让生活中充满怨念。为避免被怨念缠身,赶紧趁着年终大扫除,让生活简单清爽、耳目一新吧。

其他,《笔记女王的手账活用术》系列、《成功者的笔记本都记些什么?》、《偷窥公关女王的人脉笔记》、《Excel会计高手的私房笔记》等传授资料整理技巧的笔记书,图文并茂超实用。

三、素人理财小资也能出头天

还记得多年前景气正热的时候,有关股票基金类的投资书都能大卖,这两年景气不佳每个人的腰包都缩水了,储

nlc202309040041

蓄这个最古老的理财方式又受到重视。但是,不管赚多赚少,储蓄的速度,总是赶不上日常排山倒海的花费,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存到钱呢?不妨看看《月薪两万二也要存到钱》系列,保证让你脱离贫穷行列、存下人生的第一桶金!

还有,靠着上班死薪水,不到3年就存到100万的白雪公主,因出版了《我上班,我存到100万:白雪公主理财记》~炮而红。现在,白雪公主结婚了,有了两份薪水,僵开销可不能也变两份,要怎样才能更快累积财富?要怎么勤俭过生活,才能又节省又不失生活质量呢?人妻必读:《我结婚,我再存100万》。

另外,平民理财天后刘忆如的《66个把钱变大的致富秘方》《用死薪水赚大钱的66个魔法》,苏松平的《平民股神教你不蚀本投资术》,王仲麟的《我靠基金38岁退休》……光是书名就命中一般上班族的要害,让没有财经背景或专业素养的平民百姓,迫不及待要一睹为快。

四、医疗保健感性书写

不论中医的养生食疗还是西医的预防保健,实用的医药健康类图书依然大行其道。在此特别推荐几本用感情书写、又感人落泪的好书。

瑞斯维格家族带有早发性老年痴呆症的遗传基因,家族许多成员都在40岁左右发病,并出现“千里凝视”的神N--无视旁人的存在、目光呆滞而遥远,作者勇敢说出这个极为感人且不凡的故事。据研究显示,每个人在85岁前罹患老年痴呆症的机率高达50%,所以这本《千里凝视》你一定得看!

如果有一天病床上躺的是自己的家人,你该怎么办?照顾罹癌亲人会面临什么考验?怎样帮助癌症病人“活在当下”?《罹癌母亲给的七堂课》《战斗终了已黄昏》两书,记录了作者吴佳璇医生身为女儿的感受,及如何以精神科医师的专业处理伤恸情绪,令人印象深刻。

五、亲子教养东方西方各擅胜场

为人父母者总是望子成龙、望子成凤,只是方法不同而已。例如,西方父母会尽可能地尊重子女的个体性,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中国父母则是为子女规划未来,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良好习惯,以及自信心。

因此当西方教养遇上华人教养,一位华裔严厉的母亲写下了她的自嘲、挣扎与反省——《虎妈的战歌》,因为她属虎所以自称“虎妈”,另一个意思则是她像老虎一样强悍!本书记载了虎妈教育两个女儿的过程,温馨爆笑,引起了所有华人父母的共鸣。

《12个孩子的老爹商学院》书中有12个可爱孩子,他们的爸爸是管理界的“效率专家”,相信家庭可像工厂般运作管理,面面俱到零失误;不过,他们的妈妈也是美国第一个管理心理学女博士却对此有点意见……还有更多吉尔柏斯家庭的温馨纪录、充满欢乐的成长故事,保证大人小孩读了都会开怀大笑。

六、辛亥百年网络再起

2011年是辛亥革命i00年,因此以“百年”为题的书从年初一出版到年终,例如《台湾久久:台湾百年生活印记》系列、《百年台湾电影史》、《百年好合:民国素人》等,热热闹闹地为过去的100年划下完美的句点。

2011年也是网络再起的一年。《YouTube你的热情和直觉》《赞!Facebook社群营销术》((GOOGLE大未来》《Mr,Jamie网络创业七堂课》Ⅸ趋势的云端发现之旅》……这些书谈的不只是现在更预告着未来,未来真实或虚拟的世界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况?2012年的书市又将如何反映我们真实或虚拟的需求?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台湾出版社去年消失了数百家

据台湾媒体报道,近年数字阅读风潮兴起,各类电子书陆续上市,加上越来越多民众开始在网络上购书,有人逐渐合弃纸本书,或是不再走进实体书店。台北市出版同业公会粗略估计,去年一年出版社歇业、倒闭者有数百家,是出版界最凄惨的一年。

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李锡敏表示,他从事出版业30年,“从没这么惨”。去年电子书很热,媒体不断释出相关信息,读者过度期待与依赖平板计算机及数字阅读,文字出版几乎都在下滑,阅读习惯逐渐转移,对纸本书的需求也在减少。

李锡敏说,过去一本新书出版,铺货上架后可卖三个月甚至半年,名家的畅销书卖得更久。但现在出版的新书,上架不到一个月通路商就退书,退书率达五成以上,消费者不买书、通路退书频繁,对小型出版社的经营形成极大压力。

据统计,全台登记在案的出版社约有1.2万家,但现在一年出版4本书以上、正常运作的出版社,仅剩下1200家。虽然没有正式统计,但李锡敏粗估,去年歇业、倒闭的出版社、书店,至少数百家。

李锡敏说,出版业萧条与景气差有关,但与政策更有关。过去主管部门都打出“书香社会”口号,也推动“书香月”“阅读周”等活动,或多或少带动了民众的阅读风潮,但近年来,主管部门却着重“文创产业”,他说,文创的核心就是阅读,民众少了大量阅读,哪里还会有创意?

朱莉二手书店执行总监傅月庵也发现,学校周边卖书、卖文具的独立书局近来纷纷倒闭,现在除了大型连锁书店还可继续生存外。个人书局难以支撑人事,进货成本,新书折扣也不如连锁书店与网络书店,是独立书店难以生存的一大原因。

王荣文指台湾出版正面临三大挑战

台北书展基金会董事长王荣文在台北书展开幕式上表示,台湾出版业正面临三大挑战,尤其与大陆急需建立华文出版单一市场的问题。

王荣文指出,目前台湾出版业面临三大挑战:(1)纸本书需求不再增加,编辑选书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2)数字出版方兴未艾,但各项收费机制尚未健全,电子书虽是全球趋势,投入的开发成本却无法预估回收;(3)单一华文出版市场的形成,有助于华文出版在世界的吸引力,但两岸在这方面的谈判还未见共识。故希望台湾主管部门能够因应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去年台湾读者人均借阅图书3.5册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图书馆近日公布该馆2011年度借阋统计,其中图书外借总计360854人次,126.04万册次,平均外借图书读者每人一年阅读3.5册。

进一步探析读者阅读的兴趣与行为发现,外借图书者,以25—44岁的青壮年读者最多,占50%,其次为45—64岁的中壮年读者,占22%。其中,年度外借图书最多的个人高达853册,外借图书第一的家庭有1052册的借阅量,读者借阅的资料以语言类排名第一,美术类居次,第三名为应用科学类。

从各类图书借阅排行中也可看出读者多元阅读的风貌:文学类图书借阅排行,《荒厄》一书蝉联榜首宝座,奇幻及玄幻小说是读者的最爱,排行前20名中就有11册人榜;最受读者青睐的非文学类图书为《Idea+10》,漫画类榜首为《神之》,堪称漫画版的葡萄酒百科全书;科普类排行冠军《万物简史》,温馨图书《不要再笑了,裘裘!》拔得童书类榜首,视听资料由电影《有钱真好》夺得冠军宝座。

从读者预约统计排行来看,图书资料预约仍以文学类居多,共14种,其中九把刀执导、改编自传性同名小说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热卖,小说借阅最热门;年度话题人物、话题书《乔布斯传》甫出版即成为读者热门预约图书。视听资料部分,怀旧卡通如《小甜甜》《汤姆历险记》均为热门预约资料。台湾春节后瘦身书销量增2成

春节过后,台湾不少人首要目标就是减肥,据博客来公关范洁仪表示,该公司过年后有关减肥的书籍有2成增长。除整体瘦身书受欢迎外,今年局部瘦身也很夯,如《瘦肚子的骨盆瑜伽》《瘦手臂的香肩美人瑜伽操》等,以图文并茂容易理解的方式传授局部瘦身秘诀,大受女性消费者欢迎。

另据诚品书店透露,该店销售的相关书籍也有2成增长。比较特别的是,今年消费者不仅注意外表,也在意由内而外瘦得更健康,其中像《掌握代谢,90%的肥肉会自己消失》《快速甩掉内脏脂肪,腰围马上瘦2时》都成了想由内而外瘦出健康美的消费者首选。台湾机场开设电子书阅览室

据台湾媒体报道,升恒昌公司在台湾桃园机场打造了一间“电子图书阅览室”,还添购多台超人气的iPad,提供台湾自行研发并蝉联iPad App下载榜首的“MagV云端书城”。阅览室位于桃园机场第二航站楼C5候机室,出入旅客都可以享受最新的云端阅读经验。

MagV从2010年10月中旬才开始推出iPad的App应用软件,陈国华董事长表示,机场是通往世界的一个实体窗口,它将被来自不同地方的旅客使用,我们把这问候机室当作迷你地球村,来自不同文化的使用者,正好使华文出版品通往世界舞台。

《我在月宫这一年》阅读答案 第4篇

①嗨,大家好!我是嫦娥三号着陆器,现在从距地球38万公里外的月宫里跟你们说话。今天是12月14日,一个对我和“玉兔”来说特殊的日子——我们登陆月球已经一周年啦!

②大家还记得吗?去年的12月15日,我和巡视器“玉兔”彼此凝望,完成互拍。那一刻,我们胸前的五星红旗图案,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光阴荏苒,转眼已是12月14日,我和“玉兔”在月宫生活也满一年了。

③两器互拍后,我们虽然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我和“玉兔”却不敢懈怠,还是像以前那样卖力工作。尤其是“玉兔”,由于操劳过度,又加上水土不服,1月16日生了一场大病。从那以后,原来活蹦乱跳到处跑的小兔子只能跟我一样原地踏步了。

④望着“玉兔”在月面行走时留下的脚印,我伤心了好长时间。从12月14日开始飞行,到入住月宫,再到迈出我们月面的第一步,往昔的景象历历在目。我们领略了此前从未见过的景色,也经历着此前不曾经历的跋涉,以及难以忍受的严寒酷热。

⑤好在,“玉兔”很乐观,它对我说:“咱们离得这么近,至少我还能在你工作累时,陪你说说话,聊聊天。”

⑥月面荒芜,又无空气,比起老家美丽的山山水水真是差得太远了。每一次,从睡梦中醒来,我们都会眺望远方璀璨星空中那颗蔚蓝色的星球。那里,有大家的陪伴和祝福,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还有一群人默默守护着我们。

⑦ 月面由于没有大气,昼夜温差极大,夜晚月面温度会降到零下180摄氏度。为了保护我们的“器官”不被冻坏,每个月我们都会进行月夜休眠和月昼唤醒。在北京中心长管科技人员的精确计算和悉心照顾下,到月宫一年来,我和“玉兔”共进行过13次月夜休眠和月昼唤醒,成功经受住了历次月夜极寒环境的考验。

⑧ 月昼期间是我工作的时间。但或许是我喜欢睡懒觉的原因,要把我从月夜休眠中唤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次唤醒控制,中心长管人员都会提前制定好方案和流程,做好故障处置预案。从完成唤醒前的各类状态设置到我最终从睡梦中成功醒来,他们要连续十几个小时不眠不休地陪在我身边。

⑨月食对老家人来说已经是一种熟悉的天文现象了,但能在月亮上亲身体验两次月食的感觉,我和“玉兔”绝对是前无古人的头一个了!

⑩第一次月食发生在204月15日的下午,持续近5个小时。第二次发生在10月8日的傍晚,持续约4个小时。当时,月宫突然从艳阳高照的白天变成了漆黑的夜晚,一丝光线都没有。月面热量迅速流失,周围环境温度下降,这对我们的安全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⑾幸运的是,北京中心早就算出了月食的准确时间,提前通过降低功耗、热控模式调整等方式帮我做好了各种防护措施,我才有惊无险地度过两次月食。

⑿有时候,他们就像母亲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我的工作生活。

⒀当然,我也没闲着,还是实实在在办了几件大事。这一年来,我开展过8次UHF器间通信试验,代传“玉兔”各类数据;进行过30余次无线电测量试验,地面通过数据处理分析获取高精度观测量,从而验证了北京中心深空干涉测量系统的性能……

⒁对了!你们注意到了吗,今年的6月19日,我还完成了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网络火炬太空传递活动。看到可爱的网络火炬手砳砳向我走来,看到我们航天技术可以服务社会,我内心油然而生一股成就感!

⒂但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在刚刚,北京中心的科技人员发来指令,让我进入月夜休眠。尽管还有很多话想说,但为了以后能说更多的话,只能跟大家说再见了。

⒃晚安,地球!

⒄晚安,故乡的亲人!

1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①段用“距地球38万公里外”“已经一周年”等语,提示了本文写作的特殊背景,也表达了“我”的自豪之情。

B.第⑤段以拟人的手法写“玉兔”对“我”的`宽慰,既与上文的“原地踏步”“伤心”照应,又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C.嫦娥三号登月后,曾多次经历零下180摄氏度的极寒环境的考验,这种极寒发生在月夜和月昼期间的月食时段。

D.文章采用嫦娥三号自述的形式写作,既使文章内容显得真实可信,也有利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感到亲切。

E.本文条理清楚,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嫦娥三号从发射、飞行到登月、月面行走的过程,展示了嫦娥三号的工作成果。

14.第④段说“我们领略了此前从未见过的景色”,嫦娥三号看到了哪些“此前从未见过的景色”?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5.文章多次穿插叙写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工作情况,有何好处?请根据文本简要探析。(6分)

答:

参考答案:

13.(5分)

C E(C.月食是否使温度下降到零下180摄氏度,原文并未说明。E.原文并未完全按时间顺序来写,也未写到发射过程。)(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14.(4分)

【要点】(在月球上看到的)①“玉兔”在月面行走时留下的脚印和月面荒芜的景象。②璀璨星空中蔚蓝色的地球。③月食景象。④青奥会网络火炬太空传递情景。(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6分)

《母亲的一年》阅读答案 第5篇

托马斯目光温和,脸上最突出的是他高高耸立起的鹰钩鼻。透过玻璃窗,托马斯看不见等在楼下的众多记者,但他知道他们一定在那里。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时,他们都会提前聚集在那里,连托马斯自己都不再期盼获奖时,他们仍然相信可能会是他。不过,托马斯知道,一会儿他们不会像往年一样摸摸地离开,而将摁门铃走进来,因为托马斯接到瑞德文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的电话:他获奖了。

作为公认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托马斯被誉为“西方最后一个诗歌巨匠”。而记者为此专访瑞德文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马悦然教授时,他说:“这样的评价,对托马斯来说是实至名归的。” 诺奖得主、诗人沃尔科特10年前就说过:“瑞典文学院应毫不犹豫地把诺贝尔奖颁发给特朗斯特罗姆,尽管他是瑞典人。”

托马斯13岁就开始写作。从1955年,24岁的托马斯一出版处女诗集《17首诗》便技惊四座,思年后第二部《途中的秘密》更是轰动诗坛,年纪轻轻便成为瑞德诗歌的代表人物。

“醒悟是梦中往外跳伞/摆脱令人窒息的漩涡/漫游者向早晨绿色的地带降落/万物燃烧。”“蟋蟀疯狂地缝着缝纫机”,“孤独的水龙头从玫瑰丛中站起,像一座骑士的雕塑”,“桥,一只飞越死亡的巨大铁鸟”……都是标准的托马斯式的诗句。

他的诗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通过精准的描写,让读者进入一个诗的境界。他的诗称为“小孩子都能读懂的诗”。瑞德文学院的颁奖词称:特朗斯特罗姆“通过其凝炼、透彻的意象,给予我们通往现实的崭新途径。”

诗人于坚认为,特朗斯特罗姆的诗之于瑞德,犹如汉语中出现了唐诗。他曾对翻译《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的诗人李笠说过,他的写作受日本俳句的影响,而俳句是从中国古代诗歌滋生出来的。所以,他对东方文化一直有强烈的兴趣。他的诗,充满了味道、颜色振动和杂音,与保罗·瓦莱里的“纯诗”相近;和20世纪的叶芝、里尔克、艾略特、聂鲁达、希克梅特等大诗人一样,他的诗,具有许多属于未来的东西。

其实,托马斯的诗作品并不多。他一年最多写三首诗,而且往往一首诗要花几年时间才完成,长诗《画廊》几乎用了10年时间,而短诗《有太阳的风景》也经历7年。迄今为止,包括他中风后所写的所有作品加起来只有200多首,但“大部分都是精品”。 他的诗已被译成50多种语言(仅英文就有二十来种版本),而研究他作品的专著已超出他作品页数的千倍。一年最多写三首诗,作为诗人,极其罕见,需要怎样沉得下心,静得住气? 在一个如此浮躁的时代,创作如同产业追求最大产出的时代,有几人能做到?难怪中国的诗人们觉得不可思议了,难怪人们感叹中国为何不能出现伟大作品了。

托马斯写过一首诗《上海的街》:“公园的白蝴蝶被很多人读着。我爱这菜白色,像是真理扑动的一角。”这富有童趣的意象来自他多年前在上海的经历。那是1985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可惜,1990年的一次中风导致他右半身瘫痪,等到20再次访华的时候,他不仅拄上了拐杖,就连说话也含混不清了。

中风后的托马斯也没有放弃创作,身体的变化带来对人生更深刻的思考,使他的作品超现实主义色彩更浓,语句却更加精练而富有哲理,“诗歌就是坐禅,不是为了催眠,而是为了唤醒。”

外界的喧嚣中,托马斯却另有打算,他计划去斯德哥尔摩近郊的海龙马岛上过周末。那里有一幢托马斯外祖父留下来的、曾招待过无数诗人、被称为“蓝房子”的住所,也是托马斯最爱的地方。房子里天花板很低,窗户小小的,窗外就是树木,托马斯最喜欢坐在窗边读书。北欧静谧、安逸的生活氛围包裹着诗人,以至于在马悦然看来,托马斯的`诗风是如此恒定,这在其他地方的诗人身上简直不可思议,“他从不曾让风格应时而变”。

(选自《环球人物》年第27期,有删改)

【注】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1931年4月15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大学心理学专业,曾修读过诗歌、文学史等课程。2011年10月6日获诺贝尔文学奖。

1.文章第一段中对环境的描写和第二段中对记者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这篇新闻报道,介绍了托马斯的诗歌创作哪些特点?(5分)

3.结合本文的创作意图谈谈, 托马斯“一年只写三首诗”而获诺贝尔文学奖,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6分)

答案:

1.①环境描写映衬了人物的心绪,为下文获奖的情节做铺垫; ②记者的描写设置悬念,为托马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获奖伏笔,同时说明托马斯的获奖是众望所归。 (每点2分,关键词答对即可)

2.①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以精准笔触勾勒内心波动和自然万物,言简而意繁;②通俗易懂,富有童趣;③善于采用一连串意象和隐喻来塑造内心世界,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 (或意象“凝炼、透彻”)有极强的震撼力;④借鉴东方文化的创作技巧(或“受日本俳句或唐诗的影响”),诗歌富有画面感和节奏感(画面美、音乐美);⑤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或“具有许多属于未来的东西”)。 (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4分,答对三点即可得5分;如果只是笼统回答“充满了味道、颜色振动和杂音”“纯诗”1-2分。)

3.(6分)①托马斯“一年只写三首诗”体现的是静下心来搞创作的沉稳心态,认真执着精益求精的精神,不为名利写作的文学品质;②当今的文坛浮躁,急功近利,创作如同产业追求最大产出,自然难以出“精品”。作家应学托马斯,沉心静气搞创作,才可能创作出伟大作品。 答案解析: 1.试题分析:不论是这两问中的哪一问都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考虑。环境描写位于文章开头部分,所以在结构上为下文获奖的情节做铺垫,在内容上映衬了人物的心绪;记者的描写也是在文章开头部分,在结构上设置了悬念,为托马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获奖伏笔,内容上说明托马斯的获奖是众望所归。

2.试题分析:他的诗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通过精准的描写,让读者进入一个诗的境界。他的诗称为“小孩子都能读懂的诗”。说明了他的诗善于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而又通俗易懂,富有童趣。他的诗,充满了味道、颜色振动和杂音,与保罗·瓦莱里的“纯诗”相近;和20世纪的叶芝、里尔克、艾略特、聂鲁达、希克梅特等大诗人一样,他的诗,具有许多属于未来的东西。他一年最多写三首诗,而且往往一首诗要花几年时间才完成,但“大部分都是精品”。 他还善于采用一连串意象和隐喻来塑造内心世界,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有极强的震撼力。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母亲给出的答案语文阅读答案 第6篇

母亲:有的人就像小灰雀,平时(成绩优秀,遥遥领先)但(最后没必能取得成功).有的人就像海鸥,虽然(平时默默无闻),但(最后可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你虽然不能一下子就(考第一名),但你积极上进不断拼搏不断追求,最后一定跟海鸥一样(有所成就,取得成功).

儿子:我虽然不能一下子就考好,但我(有坚定的信念,要不断拼搏、不断努力);只要我坚持努力下去,就(一定能提高成绩).我坚信我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我们老师刚刚讲过,你还有什么不会的可以问我,希望可以采纳我的答案!

《母亲桥》阅读答案 第7篇

母亲桥

甲文

①上学的路上,有一条必经的小河。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匆匆忙忙赶往学校时,河上的冰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

②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教室里,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

③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砌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稳稳地立在水里,石面高出了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的白纱布,血透出来,湿了一片,惊问她为什么受伤,母亲淡淡地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砸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追问。“搬石头搭桥呀!”那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话来。

④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是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用希望和奉献搭起我的通向成功和幸福之桥。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损,而在我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乙文

①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一个孩子,自从呱呱坠地,父母就开始爱他,鞠之育之,不辞劬劳(生养他,教育他,不辞劳苦)。稍长,令之就学,督之课之,惟恐不逮(督促他,惟恐达不到目的)。及其成人,男有室,女有归,虽云大事已毕,父母之爱固未尝稍杀(不曾有丝毫的松懈或减少)。父母的爱没有终期,而且无时或弛(没有一时松弛过)。父母的爱也没有差别,看着自己的孩子牙牙学语,无论是伶牙俐齿或笨嘴糊腮,都觉得可爱。眉清目秀的可爱,浓眉大眼的也可爱;天真活泼的可爱,调皮捣蛋的也可爱;聪颖的可爱,笨拙的.也可爱;像阶前的芝兰玉树固然可爱,癞痢头儿子也未尝不可爱,只要是自己生的……

②父母的爱是天生的,是自然的……是无条件的施与而不望报。父母子女之间的这一笔账是无从算起的。父母的鞠育之恩,子女想报也报不完。

1.甲文所记叙的中心事件是: ,这正是乙文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的具体表现;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__________为主,乙文以___________为主。

2.甲文先后写了三次“母亲”对“我”的无言的关注,第一次是正面写,第二次是侧面写,第三次是概括写;乙文从三个方面来赞美“父母的爱”,这三个方面是(用原文语句填空)

3.甲文第③段中主人公产生“莫名的感激”之情的原因是什么?

《母亲 莫言》阅读答案 第8篇

母亲

莫言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有几个女人先后自杀了,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王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有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有删节)

1.文章开头描写了“我最初的记忆”,说说作者具体描写这一内容有哪些作用。(4分)

2.第2自然段中,作者写到了“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这一细节。结合下文思考,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出了母亲怎样的一种生活信念?(4分)

3.依据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在文中的语意。(6分)

(1)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3)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4.本文以“母亲”为题,却不仅仅写了自己的母亲,结合文本最后一段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请分条表述。(4分)

参考答案:

1.(1)以“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突出生活的苦难,为后文描写母亲的个性作铺垫,(2分)(2)以颜色、气味、声音多角度的描写,突出“我”独特的感受生活的方式,为后文表达我的“立体记忆”特点埋下伏笔。(2分)(只答“作铺垫”成“埋伏笔”,没有对铺垫或伏笔的具体情况作说明,得1分:能具体而准确地分析两方面内容前后的关联而未使用“铺垫”“伏笔”等术语,可得全分。)

2.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或“无论多么艰难也要下去”)(4分,两个得分点,“面对苦难或艰难”,“活下去”)

3.⑴语意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2分)⑵语意是:不会自杀,(2分〉 ⑶语意是:处境艰难.(2分)(语意一致即可,表述可以不同)

4.⑴赞美遭受苦难依旧珍惜和尊重生命的精神品质。(2分)⑵表明母亲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让我找到了文学的灵魂。(或:“我从母亲身上获得了文学的启迪,借回忆母亲的品质,表达我对文学创作的认识。”)(2分)(本条表述涉及到母亲与“我”的文学创作的关系即可)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莫言 母亲

2.莫言《母亲》

3.莫言《母亲》阅读答案及赏析

4.莫言《母亲》原文及赏析

5.莫言《母亲》原文

6.母亲 莫言阅读题答案

7.《母亲》阅读答案莫言

8.莫言的《母亲》阅读答案

9.解读莫言作品中的母亲形象

《母亲 莫言》阅读答案 第9篇

母亲

莫言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忘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有一段时间,村子里有几个女人先后自杀了,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王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母亲的话虽然腔调不高,但使我陡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和对于未来的希望。多少年后,当我回忆起母亲这句话时,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活下去,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我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便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有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地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老太太的话让我感到惊心动魄。女人、母亲、土地、生命,这些伟大的概念在我脑海中翻腾着,使我感到了一种不可消灭的精神力量。这种即使吃着沙土也要活下去的信念,正是人类历尽劫难而生生不息的根本保证。这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也正是文学的灵魂。(有删节)

1.文章开头描写了“我最初的记忆”,说说作者具体描写这一内容有哪些作用。(4分)

2.第2自然段中,作者写到了“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这一细节。结合下文思考,这一细节形象地表现出了母亲怎样的一种生活信念?(4分)

3.依据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在文中的语意。(6分)

(1)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3)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4.本文以“母亲”为题,却不仅仅写了自己的母亲,结合文本最后一段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请分条表述。(4分)

参考答案:

1. (1)以“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突出生活的苦难,为后文描写母亲的个性作铺垫,(2分) (2)以颜色、气味、声音多角度的描写,突出“我”独特的感受生活的方式,为后文表达我的“立体记忆”特点埋下伏笔。(2分)(只答“作铺垫”成“埋伏笔”,没有对铺垫或伏笔的具体情况作说明,得1分:能具体而准确地分析两方面内容前后的关联而未使用“铺垫”“伏笔”等术语,可得全分。)

2.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或“无论多么艰难也要下去”)(4分,两个得分点,“面对苦难或艰难”,“活下去”)

3.⑴语意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2分)⑵语意是:不会自杀,(2分〉 ⑶语意是:处境艰难.(2分)(语意一致即可,表述可以不同)

4.⑴赞美遭受苦难依旧珍惜和尊重生命的精神品质。(2分)⑵表明母亲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让我找到了文学的灵魂。(或:“我从母亲身上获得了文学的启迪,借回忆母亲的品质,表达我对文学创作的认识。”)(2分)(本条表述涉及到母亲与“我”的文学创作的关系即可)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莫言 母亲

2.莫言《母亲》

3.莫言《母亲》阅读答案及赏析

4.莫言《母亲》原文及赏析

5.莫言《母亲》原文

6.母亲 莫言阅读题答案

7.《母亲》阅读答案莫言

8.莫言的《母亲》阅读答案

9.解读莫言作品中的母亲形象

母亲灯阅读答案 第10篇

母亲没受过学堂教育,但对文化有一种天然的膜拜。她要我喜爱书,不许我们浪费纸张,看到带字的东西,她总要收起来。

母亲不识字,更不识外文,可是她总愿意陪我做功课。到了老年,她常常伏在桌前看我写字,看我写信。有一次,母亲吐露了大概在她心中积蓄了很久的一句话:“等我死了,你们在我心口上放一本书……”我听了很不是滋味,可是小外孙立刻表示反对:“不行,您看不懂,还是放本字典吧!”母亲脸上的皱纹似乎都笑了,说道:“对,对,还是我重孙懂事,给我放本字典……”

母亲发现我“翘尾巴”时马上敲打我。那一年我50岁,我还记得她当时对我说:“人要有自知之明。记住,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切不可骄傲自满……永远有比能干的人更能干的人。”

母亲做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有始有终。

我想起她90岁时我为她缝制衣裤的教训。为了庆祝她的寿辰,我亲自裁剪,为她老人家做了一套便服。那天,母亲接过我缝制的衣服满意地微笑着。那天,我也满怀幸福地睡了。半夜醒来,我发现有灯光从母亲的门缝里泻出来。我下床走向门缝,往她的屋里观望。她正坐在床上,围着被,戴着老花镜,手中拿着我缝制的衣裤,用颤巍巍的手开始拆卸我为她特意缝制的新衣服。我的心顿时凉了!

过了几天,我实在憋不住了,便问母亲。母亲盯着我的眼睛,过了半晌才说道:“你缝得不合格!线扎得不直、不匀,有些粗糙……干活儿可不能这样!”她说衣裤都拆了,想背着我重缝,可是手不听使唤,缝不成了。母亲看着自己那双枯手,叹了一口气。

母亲劳动一生,无论干什么事,从不曾让人有些许挑剔。如今,她不能劳动了,可是对儿子的劳动成果,也绝不放松。

我心想:母亲教给我的,岂止是不应该缝制不合格的衣服?

母亲病重时,躺在担架床上已经不能说话。我抚摸着她那苍白的头发、瘦削的脸庞,心中阵阵酸楚。母亲伸出枯槁的手,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横放在自己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地咬动。我细细地观察她的表情。她眯缝着眼睛,盯着我,只是微微地在笑,她已经不能说话了。这是母亲对我的最后一次抚爱。

母亲去世以后,我根据她的遗愿,火化时在她胸口上放了一本字典。我后悔她在世时没有教她识字。

我已年及耄耋,母亲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越来越感明亮,她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永远为我照亮前进的路。

(选自《散文海外版》第4期,有删改)

1.选文主要记叙了母亲的哪些生活片段?

________________

2.“等我死了,你们在我心口上放一本书……”这句话有什么深层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发现我‘翘尾巴’时马上敲打我”一句中“敲打”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最后一段画线句的?

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的细节描写生动感人,请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说说选文和课文《我的母亲》中母亲的`形象有哪些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主要写了母亲叮嘱“我”在她死后胸前放本字典、“我”“翘尾巴”时敲打“我”、半夜拆卸“我”为她缝制的新衣、临终前轻轻咬动“我”的手指这些片段。

2.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母亲对文化的膜拜和对文化的崇敬之情。

3.“敲打”在这里是提醒告诫的意思,母亲时时提醒“我”不要忘记做人的原则。

4.因为母亲从小就教育“我”热爱文化,教育“我”做人要虚心谦虚,做任何事情都要精益求精,有始有终,这些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说母亲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

5.“母亲伸出枯槁的手,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横放在自己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地咬动。”这个细节描写细腻地写出了母亲临终前对子女的牵挂不舍之情。

母亲阅读答案 第11篇

2、1)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的应对困难;2)应对苦难要坚强的活下去,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职责感;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3、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

4、资料要围绕人就应有骨气、有尊严地活展开;语言要口语化,且贴合人物身份。

5、参考实例:

1)从资料上,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资料;如果不写父亲、爷爷,资料就显得单薄。

2)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

3)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4)其他方面,能够使我体验和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不光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也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母亲原文】

作者: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向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十分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就应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此刻,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应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就应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明白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相关阅读】

读莫言《母亲》有感

《母亲石》阅读答案 第12篇

2.母亲此刻内心充满了对离家求学的儿子情感上的不舍,(1分)对离开母亲呵护的儿子独立生活的牵挂与担忧。(2分)(意对即可。)

3.母亲年近80,我却要离开母亲去外地工作,(2分)表达了我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内疚和自责。(2分)(意对即可。)

4. ①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②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每点2分,共4分。)

母亲阅读答案 第13篇

③心痛④自责

评分标准:共4分。每空1分。

16.①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

②要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17.答案示例一:母爱凝聚在荠菜上。在跟母亲去挖荠菜的劳动中,母亲的夸赞和奖赏,令我陶醉;母爱浓缩在海带排骨汤中,这道融化着母爱的家常菜,滋补了我的身体,留下了独特的口味,让我感受到了细致入微带来的幸福。母爱呈现在别离中,我每次离家,母亲靠吃催眠药入睡,让我痛心。作者是借物传情把无微不至的母爱描写得具体可感的。

上一篇:脱贫攻坚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对照检查材料—例文下一篇:园林绿化工程监理控制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