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2024-08-0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精选7篇)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1篇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中寨镇中心完小 :龚维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知识的迁移,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乐趣,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

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法、减法。

重点突出:引导讨论,联想比较,练习归纳。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难点突破:讨论探究,引导归纳。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教具准备:

课件、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和学生讨论本班人数的实际情况,引入新课。

二、教学实施

(一)、出示例1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问题: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同分母分数相加的算理。

师:要想求用了几分之几?应怎样列式?

生列式师板书:3/7+2/7

师:为什么这样列式?(生可能说:根据整数的加法的算法就应用加法。要把两个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1)引入:学生用纸片操作,同桌互相说一说到底 3/7+2/7等于多少呢?

(2)小组动手实验,教师巡视参与。

(3)学生汇报

(4)师出示课件演示明确:3/7和 2/7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 1/7 和1个 1/7直接加起来,是4个 1/7 也就是 4/7。

2、明确分数加法的意义。

(1)师:谁来说说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教师提示:观察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相加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没有变化,也就是分母没有变化,只是把分子加起来.

(2)师:想想整数加法的意义,你能说出分数加法的意义吗?

小结: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相同,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 3

加。

3、自主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法

课件出示例2 :

请学生看题,试列式并计算。

(1)学生尝试独立列式。

请学生汇报计算过程:5/7—3/7=2/7(2)、板书::5/7—3/7=2/7

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减法相同吗? 因为这道题中已知两个数的和是5/7一个加数是3/7 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所以用减法计算。

师:说明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相同

(3)出示课件,小结: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减法时,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学生齐读:同分母分数相减,分子相减分母不变。计算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三、课堂练习 1、5/8+7/8=(1)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讲解。

2、5

(1)学生先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讲解。(3)法制知识讲解。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91页练习二十三3~5题。

例(1):3/7+2/7=5/7

例(2): 5/7—3/7=2/7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2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转换成旧知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并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和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习题:

; ;

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学们还记得吗?谁能总结一下?

二、教学例1: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叫做生活垃圾,下面的扇形统计图记录了各类垃圾所占的比例;

问题:

(1)废金属和纸张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

(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品残渣多?多多少?

1.让学生根据问题(1)列出算式:

2.探讨“ ”的算法。

(1)个体尝试计算。让每个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巡视,将学生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学生的算法多种多样,可能有:

; ; 等;

(2)集体讨论并更正,让学生分别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评价,并总结出各种算法正确与否,讨论各算法的的优点和缺点: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 、 通分时,没有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错了。

问题:两个分数的单位不同,一个是 ,一个是 ,单位不同的两个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由于10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把圆平均分成20份,这样, 就变成 , 变成 ,如下图。所以 。

问题:谁来说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怎样相加?

3.继续研究例题1的问题2;

(1)根据题意,让学生比较 和 的大小关系,得出:

(2)列出算式

(3)完成 的计算,比较算法与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有什么异同?

(4)尝试独立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4.完成“做一做”第2题。学习如何验算。先做左边两道题:

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验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重算法(将原式重算一遍),一种逆算法,逆算关系式有两种,学生多数会用此法验算。

(1)利用关系式“减数+差=被减数”。

因为 所以原式计算正确;

因为 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2)利用关系式“被减数-差=减数”。

因为 所以原式计算正确;

因为 ,所以原式计算错误。

总结算法的基础上,强调验算的方法并引导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

学生继续独立完成剩下的题目并验算结果的正确性,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上台板演验算过程。集体反馈时,引导学生把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减法中来。

5.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提问: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主要有哪些?它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吗?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第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9~90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旧引新

1.复习整数加、减法的含义。

(1) 同学们, 教师这儿有一张100 cm长的纸条, 老师不小心把纸条折断了, 看看从哪儿折断的呢? (实投:77 cm处) 怎样可以知道剩下的这段有多少厘米? (100-77=23 (cm) )

(2) 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整数减法, 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同理, 现在要把这77 cm与这23 cm合起来是多少厘米, 该如何列式? (77+23=100 (cm) )

(3)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要用加法。

2.迁移类推, 引出分数加、减法的算式。

(1) 这张纸条一共长100 cm, 如果1 cm为1份, 可以把它平均分成100份, 折断后长的这段占几份? (77份) 用分数怎么表示?算式可以怎么表示?

(2) 为什么用加法?猜猜他们的和可能是多少?

(3) 这张纸条被平均分成了100份, 整段纸条可以用, 还剩几分之几?如何列式?

(4) 为什么用减法?再猜猜它们的差可能是多少?

3.观察感悟, 体会分数加、减法含义。

(1) 请观察这几个式子, 这组是整数加、减法, 这组是什么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 现在请回忆我们列这两道分数加、减法的过程, 也是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其中的一个数, 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用减法, 也就是说分数加、减法的道理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这一环节力求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通过整数加减法自然迁移过渡到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明确算理, 探究算法

1.实践操作, 初步感知

(1) (出示图片) 为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 在马龙县的创卫工作中, 通泉一小的学生也积极参与了创卫活动。这不大家正在清扫从中医院到体育馆这段马路 (出示题目) :同学们清扫一段马路, 四年级扫了1/8, 五年级扫了3/8。

(2) 提问“1/8“”3/8”是什么意思?根据这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口答)

(3) 同学们能提出的问题还真多, 我们首先解决“四、五年级一共扫了这段路的几分之几?”你能独立解答吗?试试看!

(4)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5) 小组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计算结果4/8是正确的呢?请大家先独立思考, 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你的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引出分数加减法计算问题, 让学生先自己思考, 然后再与其他同学交流,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倾听能力。

(6) 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并演示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根据画图、折纸等多种方法来说清算理。)

(7) 课件演示, 规范书写。

这两个加数的分母一样, 说明他们的分数单位是相同的, 1/8是1个1/8, 3/8是3个1/8, 1个1/8加上3个1/8是4个1/8, 也就是4/8, (出示图片) 请看图, 4/8相当于这个圆的几分之几? (1/2) 所以计算结果能约分的, 要约成最简分数。

(8) (出示图片) “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扫了这段马路的几分之几?”如何列式? (3/8-1/8) 加法是这样计算的, 那减法是不是也是这样计算的呢?试试看!提问: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个1/8比1个1/8多2个1/8, 也就是2/8, 化成最简分数是1/4。)

2.合理推理, 规律验证。

(1) 请观察这两道分数加、减法算式以及它们计算的结果, 你有什么发现? (每一题的分母都相同;计算时分母没变;只是分子进行了相加、减。) (板书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变, 只把分子相加、减, 计算结果, 能约分的要约分。)

(2) 是不是所有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都是分母不变, 只把分子相加、减呢? (学生举例验证, 明晰只要分数单位相同, 就可以直接把分子相加、减。)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规律, 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说理归纳、举例验证, 使学生经历一个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所有过程尽量放手, 让学生自己完成, 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也使老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欣赏者。

三、巩固运用, 深化理解

1.独立完成课本第90页的“做一做”。

2.同桌互相出题并解答。

四、回顾反思, 梳理提升

1.今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回忆一下, 我们是怎样学习的?你学会了什么?

2. (讲述) 这节课我们利用“旧知”整数加减法的含义理解了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这是一种知识“迁移”的方法, 通过“猜想”结果、想办法“验证”结果, 再举例、验证等方式, 概括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的“结论”, 并且“应用”结论解决了一些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多地用这种方法来帮助你学习。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4篇

二次研读 教材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87-03

人教版教材编排呈螺旋上升的特点,同一内容在不同年段有着不同的教学要求。如何对这些知识进行衔接?如何基于学生的学情展开教学?这是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我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三年级下册教材已经出现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为何到了五年级下册又再次出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呢?此处教学如何与前面教学衔接?不同年级的两次呈现,教学目的是否一致呢?其对后续学习起到怎样的作用?教师应该如何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展开教学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教材进行了第一次研读。通过研读,我们发现:三年级的同分母分数的计算,学生是从图形等直观演示去掌握算法的。在教学时,教师会借助具体教具,动态地演示加和减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而五年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即让同学们回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启下——即在进一步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单位“1”、在分数单位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是完全相同的。它们的计算方法从表面上看截然不同,但实质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埋下伏笔。

一、学生学情分析

随着时间的推移、年段的变化,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将给我们教学带来怎样的影响?为了能更好地基于学生的学情展开有效教学,我们选取了一个班级进行课前测试。前测重要考查三个方面:1.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学生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掌握情况;整数、分数、小数的计数单位的掌握情况。2.学生动手能力的了解。3.学生对同分母分数算理的感知和迁移的情况了解。

(一)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

【分析与思考】学生第一题的正确率为88%,但他们受以前学习的影响都不会主动约分。学生犯的主要错误有:有4人是看错符号导致计算错误;有2人是计算方法错误,即采用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第二题正确率为76%,共计12人填错。学生出现的错误主要是不会填写计算单位,其中遗忘比较多的是小数的计数单位。第三小题正确率为100%,在说明理由时,40人提到错误的原因是“数位没有对齐”,能进一步指出“5”和“3”的计数单位不同的只有5人,占10%。

从测试情况看,大部分孩子对学过的知识还是掌握得较好,但也有个别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不透、不牢,且随着时间推移,对所学的知识有些遗忘。学生在整数、小数的加减法计算中,更多的是停留在相同数位对齐层面,对计数单位的敏感度不高。

(二)学生的动手能力情况了解

问题四:给一张圆片你能折出它的吗

【分析与思考】测试中,96%的学生能较快折出圆片。这说明学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出算理。

(三)学生对同分母分数算理的感知和迁移的情况了解

问题五,结果是几?为什么?

【分析与思考】本题中正确计算出结果的学生有17人,占34%,说明个别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还是有着模糊的感知。这个测试结果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学生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就隔着一层纸,一捅即破。

二、二次研读教材

从前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整数、小数加减法“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不敏感,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仍然能计算得准确。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学情对本次教学有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一次研读教材。

其一,教材对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为“相同数位要对齐”。如三年级“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四年级“小数加减法”,教材提到的都是“相同数位要对齐”。受到教材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都比较偏重从数位去判断计算方法是否准确和规范,而很少注意到:相同数位要对齐的背后隐藏着“相同的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的本质。

其二,在整数和小数中,数位和计数单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对于分数单位而言,它是没有相对应的数位。所以,学生在理解分数“相同计算单位才能进行加减”时,本身就比整数和小数的要复杂和困难一些。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沿用整数和小数的“数位对齐”的方法,而要从其本质——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去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分数加减的算法。

三、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思考

通过对“同分母分数”教材的研读和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我们逐步产生了一些思考:1.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习起点不同,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展开教学?2.由于三年级和五年级的教学目的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学生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凸显算理的探究,让学生从算法的单纯记忆,进一步演变成思维的一种发展呢?3.在教材分析中,我们已经提到了这个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且启下的作用更为明显,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有意识地引起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思考呢?4.五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都比三年级的时候有所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这个优势进行教学呢?5.如何在本节课中,从整数、小数加减法的相同数位对齐,回到相同单位才能进行加减?6.如何让学生逐步养成对计算结果化简的习惯?带着这些思考,我们做了如下的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出示一组口算练习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思考中,我们提到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习起点不同,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展开教学?学生在三年级上册时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并能根据分数的意义来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从前测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也掌握得很牢固。对于这样的现状,我们是忽视它的存在,直接针对“相同单位才能相加减”展开教学,还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上展开教学呢?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在试教中,我们也尝试过完全忽视学生已有的这部分知识,重头教学,但最终发现,不管我们怎么做,学生在阐述算理时,还是说不出分母不变的原因,这样就达不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效果了。于是,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中去探索、去发现。

(2)比较美羊羊和羊村长的答案谁更好(指出要求:对答案进行化简)。

(3)让学生自己编类似的题目做一做,重点考查学生能否主动对答案进行化简。

【设计意图】通过前测,我们看到几乎没有学生会主动对计算结果进行化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小学三年级的计算中,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约分,故不要求学生化简。这就导致了学生即使学习了约分之后,也不会主动化简。结合前面的思考,笔者提出:如何让学生逐步养成对计算结果化简的习惯?笔者认为,虽然不能在一两节课就能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习惯,就一定可以让学生以更快的速度、更少的时间适应新的要求,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除了在这里重点检查,笔者还在后面的练习中选取了一组比较特别的数据 ,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计算结果化简的感受和刺激。

2.深化探究算理。

(1)懒羊羊不服气,提出了两个质疑:A:如果我的答案是错的,那么是比正确答案大了,还是小了呢?B:就算分母不能相加,那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能相加减呢?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思考中,我们提出:由于三年级和五年级的教学目的不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关系,如何在学生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凸显算理的探究?如何让学生从对算法的单纯记忆,进一步演变成思维的一种发展呢?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从一开始就肯定了学生提到的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的算法。可是,学生并不知道该算法背后的算理——相同的单位才能够相加减。如何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其背后的道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呢?为此,笔者根据整个故事的延续性和发展性,以懒羊羊的不服气来凸显算理的研究,让学生能从中发展思维。

(2)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圆片、彩色笔)来回答懒羊羊的两个问题(可独立研究,也可合作研究)

【设计意图】探索算理,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并积累一定的活动经验呢?在前测中,我们发现五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圆片,通过分一分、涂一涂、剪一剪、比一比来想办法证明:懒羊羊的答案为什么错?错在哪里?这样设计的效果是:学生都能主动从最本质的分数单位去分析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他们甚至可以触摸到分数的分母与分子扩大和缩小与计算结果大小的关系。这样的设计,能让孩子们走得更远。

(3)师生共同小结出:相同分数单位才能够相加减。

(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略)。

2.课本做一做(略)。

3.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周修了全路的,第二周修了全路的,两周共修了全路的几分之几?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修?

【设计意图】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的同时,选择学生不易发现可化简的分数,进一步强调对计算结果进行化简的必要性。

(四)拓展延伸

羊村长又给了美羊羊一块蛋糕作为奖励,问懒羊羊:“刚才你俩吃了的蛋糕,现在美羊羊又吃了块蛋糕,一共吃了多少蛋糕?还剩多少蛋糕?”如果答对了,羊村长就也给懒羊羊一块蛋糕。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教材分析中,我们已经提到了这个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的思考中,我们提到:如何才能引起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算法的思考呢?对此,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引发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思考。本节课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从三者的争执,到懒羊羊的争辩,再到羊村长给懒羊羊的一次机会,一步步深入,一层一层地剥离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本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5篇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民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②能够正确地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  例1和例2的示意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答。

①什么是分数单位?

② 的分数单位是(  ),1 的分数单位是(  ), 的分数单位是(  )。

③ 是(  )个 , 是5个(  ),4个 是(  )。

使学生理解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然后教师引出新课,并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揭示课题

1.教学分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例1,请一名学生读题并说一说题意。

问: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

启发学生回答:要求一共用了几分之几,要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问谁能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分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出分数加法的意义: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然后教师出示例1的示意图。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是几个几分之一, 是几个几分之一, 和 的分数单位各是什么?

使学生说出: 是3个 , 是2个 ,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都是 。

教师进一步提问:它们能直接相加吗?

使学生理解,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3个 加2个 得5个 ,就是 。

教师板书: + =

请一名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和计算的过程,然后学生齐读书上关于分数加法的意义。

2.教学分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在例1的右面出示例2,先指名读题,再让学生讨论:例1和例2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联系?(例1的问题在例2里变成了一个已知条件,例1的一个已知条件在例2里变成了问题)

问:我们在学习加法的各部分关系时,把例1的得数 叫做什么?(两个加数的和)把例1的一个已知条件 叫做什么?(一个加数)我们在例2中要求的是什么?(是另一个加数)那么我们知道了两个加数的和( )和其中的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有什么关系?

谁能说一说分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例2图。(将例1图进行变化,已知和未知互换)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两个分数能直接相减吗?为什么?(只要分数单位相同就可以直接相减)

请一名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接着让学生在书上把题做完,并齐读书上分数减法的意义。

3.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请同学们比较例1、例2的计算过程。

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①这两道例题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相加、减?(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

②在计算过程中什么不变?(分母不变)

③只要把什么相加、减?(只要把分子相加、减)

④谁能说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学生齐读。

(2)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并提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可以按照什么法则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指两名学生板演。

检查学生计算情况并评讲板演。对计算结果没有约成最简分数或没有化成带分数的,教师强调,分数计算中得到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一般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尝试练习。

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4)小结。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计算分数加、减法时,得到的结果应该注意什么?

三、课堂作业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6篇

峡江县巴邱小学

陈淑全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民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②能够正确地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③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教学用具

例1和例2的示意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答。

①什么是分数单位?

②的分数单位是(),1的分数单位是(),的分数单位是()。

③是()个,是5个(),4个是()。

使学生理解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然后教师引出新课,并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揭示课题

1.教学分数加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例1,请一名学生读题并说一说题意。

问: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要用加法?

启发学生回答:要求一共用了几分之几,要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问谁能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分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出分数加法的意义: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然后教师出示例1的示意图。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是几个几分之一,是几个几分之一,和的分数单位各是什么?

使学生说出:是3个,是2个,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都是。

教师进一步提问:它们能直接相加吗?

使学生理解,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3个加2个得5个,就是。

教师板书:3/7+2/7=5/7

请一名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和计算的过程,然后学生齐读书上关于分数加法的意义。

2.教学分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在例1的右面出示例2,先指名读题,再让学生讨论:例1和例2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联系?(例1的问题在例2里变成了一个已知条件,例1的一个已知条件在例2里变成了问题)

问:我们在学习加法的各部分关系时,把例1的得数叫做什么?(两个加数的和)把例1的一个已知条件叫做什么?(一个加数)我们在例2中要求的是什么?(是另一个加数)那么我们知道了两个加数的和()和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分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有什么关系?

谁能说一说分数减法的意义?

教师出示例2图。(将例1图进行变化,已知和未知互换)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两个分数能直接相减吗?为什么?(只要分数单位相同就可以直接相减)

请一名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接着让学生在书上把题做完,并齐读书上分数减法的意义。

3.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请同学们比较例

1、例2的计算过程。

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

①这两道例题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相加、减?(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

②在计算过程中什么不变?(分母不变)

③只要把什么相加、减?(只要把分子相加、减)

④谁能说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学生齐读。

(2)教学例3。

教师出示例3,并提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可以按照什么法则进行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指两名学生板演。

检查学生计算情况并评讲板演。对计算结果没有约成最简分数或没有化成带分数的,教师强调,分数计算中得到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一般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尝试练习。

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4)小结。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计算分数加、减法时,得到的结果应该注意什么?

三、课堂作业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第7篇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107页的内容及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一8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三重点难点

掌握三个分数连加、连减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谁能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分配情况如下:

节目类型 动画类 游戏类 教育类 科普类 其它

时间分配

(l)请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要求用一步计算的问题)

学生自己将所提问题及解答过程写在练习本上,集体交流。

(2)老师提问: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

学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老师巡视,并请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一:+==+===

方法二:+====

引导全班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种方法,并作出评价:“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达成共识:用三个分数直接相加比较简便。

(3)出示问题:其他节目占每天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学生思考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板书:1--

请学生试着计算。老师提问:“1”应化为分母是几的分数?为什么?请学生将计算过程板演出来:1--=--==

提问:如果将换成,请你算出结果。

学生计算:1--==

提问:是多少?你能解释吗?

小结:分子是0,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用除以任何整数都得0,所以,凡是分子是0的分数都等于O。

2.完成教材第107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3.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5.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7题。

学生先自己填空,交流方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6.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一的第8题。

根据学生课前的调查进行解答。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高效应用时间的教育

(四)思维训练

先计算,再把计算结果化成分母是2的假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

(五)课堂小结

上一篇:三色演讲稿下一篇:散文写作教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