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2024-07-15

通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初探(精选11篇)

通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第1篇

通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一、项目研发背景

通用技术是一门新课程,迄今在北京开课只有两年,对于课标、教材以及授课的模式和方法,任课教师都在努力地学习和探索中。2009年,笔者通过参与北京市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培训工作,到各区听课、交流,对北京的通用技术教学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发现很多通用技术教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沿用了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美术等)的教学模式,有的教师则完全照搬了初中劳技课的教学模式。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其课程性质突出体现了综合性和实践性,所以开发、研究适合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为了符合通用技术课程的性质,其教学模式应具有如下特征:①集中体现更复杂、更深层次的学习,这种学习需要将各种观点和知识融合在一起,从而有利于高中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②培养学生具有多种自我管理技能、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这些技能不论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还是从事实际工作,都是基础性的。③调和学习风格和技能水平的差异,使更多的学生在完成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中体验到成功,同时学会互相理解与尊重,学会沟通交流与合作。④直接、切实和有目的地与校外社区资源发生联系,突破学校围墙的局限。⑤提高学生学习技术的热情并感受技术的价值。

笔者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应用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是以通用技术的课程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将作品进行展示为方法,在真实世界中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教学模式。项目学习教学模式体现了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体验性等特性,是技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项目开发过程

(一)理论依据

项目的开发与实践是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霍尔模型”理论进行支撑,将项目学习中所涉及的课标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纳入知识维度(如结构类型、绘图方法、工具使用方法、认识材料、受力分析、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分析、模型制作方法、流程设计与优化、技术测试方法及系统的优化设计等)、时间维度(涵盖了项目研发的各个实践阶段)和逻辑维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储备、技能基础来设计的),充分体现了项目实施与进展的多层次。

(二)实践项目介绍

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知识,它区别于科学的最本质特点就在于它的行动性。技术在本质上是内化于各种技术形态和载体之中、面向实际问题解决的人的智慧与知识。笔者在实践中选择了以“悬臂梁结构模型”为研究项目,是基于如下考虑:第一,其结构源于生活,第二,在教材中有所涉及。

悬臂梁结构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例如:街灯、空调室外机架、吊车、铁塔、桥梁等。悬臂梁是一种外延承重结构体。梁的一端为不产生轴向、垂直位移和转动的固定支座,另一端为自由端。从工程角度来讲,悬臂梁应该有长度的要求且要承受荷载。它们看似构件组成简单,却涉及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复杂的加工技术,应用广泛,实用性强。所以将此项源于实际生活的结构项目,确定为通用技术课堂的教学实践项目是合乎通用技术教学要求的。

“悬臂梁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要求,是在给定的PVC型材中选择并进行结构的设计与制作,且符合整体质量不大于90克、悬臂的长度不小于350毫米的技术条件。学生可应用所学习的系统设计、结构设计、流程设计等理论知识,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制作结构模型。将计算作品的承重比值(承重质量与梁的自身质量之比)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

(三)项目实践主要过程

1.初期尝试—国际部学生的课堂教学

首先在我校组织国际部的学生中进行初期尝试,目的在于投石问路:一是为了解制作完成这样的一个项目所用的时间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二是为随后的大范围课堂教学摸索经验。为此选择了事先给定图纸,要求学生按照统一的图纸进行制作的方法。此阶段的收获在于:既看到了学生对此项目有很高的关注度,又证明了该项目的可行性。

2.进一步试验—四中全体高二学生的课堂教学及校级展示

为达到课标要求并适应四中学情,我们做了前期的调研、实践和论证,做了严谨的计划和预案。为形成恰当的探究梯度,在“悬臂梁结构模型”制作之前,还设计了一个体验任务,即在限定的条件下,用给定的材料制作一个边长不小于80毫米的正方体,并进行承重测试。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不仅学习材料选取、加工技术的方法,同时还运用了系统优化的思想和流程设计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悬臂梁结构设计与制作做好了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此项目被我校学生会确定为校科技节竞赛活动项目。

“悬臂梁结构模型”设计进入实质性阶段,学生要想实现自主设计,必须要对“结构形状”、“结构受力状态分析”、“材料性能”、“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等相关知识和原理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第一,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结构形式,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结构画出1:1的加工图,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辅助加工制作方法。第三,要求学生通过预承重,细致观察结构的形变及受损部位,记录、分析并进行优化设计,最终才能完成实验报告。

在学生们的热情感召之下,我通用技术组的教师与学生会共同组织了“北京四中悬臂梁结构模型承重大赛”。经过班级、年级的选拔,最终进入校级决赛的有6支队伍,比赛结果

最高承重比为323(梁自重为65克,承重质量为21公斤)。学生的出色表现激励着我校通用技术教师们继续研究、完善悬臂梁结构模型项目在教学中的应用。

3.冬令营活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交流与展示

2010年2月,寒假期间,悬臂梁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项目成为北京市高中生冬令营活动项目。虽身处寒冬,但整个冬令营活动进行得非常有序、高效。来自6个远郊区县的学生们仅仅用了近48小时的时间,就从一无所知到完成自己亲手制作作品。当看到自己制作的悬臂梁结构能够承载高达30公斤的重物,承重比约500时,他们表现出了无比的激动和兴奋。从学生们的现场感言中,从随队通用技术教研员及一线任课教师的高度评价中,我们清晰地听到这样一个声音:这是一个适合于高中生学习的好项目,可以在很多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学中进行实验和推广。

4.北京市高中生技术设计创意大赛—面向全市学生推广、普及

2010年5月29日,首届“北京市中学生通用技术创新设计大赛”决赛在北京四中举行。大赛由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主办,北京四中承办,有34支代表队、500多名师生参加了悬臂梁结构竞赛活动。在比赛中,本次决赛的最大承重比为895(梁自重为73克,承重质量为67.5公斤,梁的结构没有损坏)。

三、项目实践效果

学生们在“悬臂梁结构模型”项目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践行了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流程设计的理论知识,形成了整体的设计思路;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加工的技巧,感受技术的魅力与

价值。

学生章桔然在总结中谈到:“我们现在面对的世界,技术飞速发展,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工作都时刻离不开技术。不管你是否从事技术工作,都要接触技术、使用技术,都有可能参与社会对技术的决策,都要面对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的种种职业问题。因而,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是我们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的基础。”

学生杨光临谈到:“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而我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吊起地球。’阿基米德用的是杠杆;我用的是悬臂梁。检验一件悬臂梁的好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我们制作的好与坏也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展现。我们可以先用很轻的重物为自己的悬臂梁预承重,与此同时,我们自己则需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感知器官。耳朵,要聆听悬臂梁结构在承重时是否轻松,注意不同的响声;眼睛,要敏锐地观察到悬臂梁的形变发生的位置,尤其要注意的是连接处、后下底部、前端悬重物处,以及悬臂梁与测试台连接是否稳固等等。在整体结构制作基本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对自己的悬臂梁进行‘减肥’,即把多余的无用的部分统统减掉,以使质量达到最小。”

通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第2篇

题目:通用技术教学初探

摘 要:通用技术作为一门普通高中新开设的必修学科,对于该学科的理解和课程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更深入地认识和不断的探索、尝试。在这里笔者首先谈到了对这一学科的一些认识:要从通用技术学科教育的角度看教学;要充分认识、理解技术与技术素养之间的关系。进而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于课程教学的尝试方法。通用技术课应当给予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空间;学生在课堂上所从事的应该是更开放的内容,更加活跃的学习方式;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等能力,还要使学生学会交流合作,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 技术 技术素养

通用技术教学初探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开设的必修课程。今年九月份,我市高中全面实行了这门新课程,作为新开设的“通用技术”这一课程该如何开展和实施?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实践理解,我深感这门课程意义重大,它将是个较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更多的探索与不断地深入努力,因此我在这里想说一说自己尚且浅薄的一点认识。

一、要从通用技术学科教育的角度看教学。

由于很多通用技术教师都是其他学科转过来的,所以在通用技术课的准备、教学过程中,我们这些教师很容易以本身的原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一学科。物理教师从物理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师从数学角度来看;劳动技术课教师,从技能的角度来看……。结果就是在课堂中要么教会学生科学理论了事,要么教会学生技能就完成了任务。当然能够充分利用原学科的知识和教学经验是好事,但是当我们在对自己进行反思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能不能站在通用技术学科教育的角度来看一看自己的课程教学呢?通用技术课的内涵和外延都很丰富,它不仅涉及到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还要融进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知识,且技术特色的语言、概念、方法等都有它自身的特点。通用技术课培养的不是工程师,设计师,学生不可能人人去当工程师,设计师。但是,我们在从事某项工作、策划某项活动的时候,不是也在“设计”吗?其实,不是工程师、设计师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类“设计”,通用技术课培养的是学生的技术设计意识。同样,通用技术课程也不是培养技术工人,不是单纯地培养劳动的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而由于通用技术教师多是其他相近科目的教师转过来的,难免会有一定地偏向性,把通用技术课上成了“简化版”的物理课、信息技术课、劳技课,所以面对这一实践性、通用性很强的新课程,仅靠一两次培训或交流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是教师自身要勤学苦练,必须加强自身的技术修养,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内容,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样,就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教师知识要比较全面,眼界也要求开阔。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体验,情感和价值观,新课程标准,为教师提供了指导方向,不要过分注重教学的功利性,要更多地把注意点放在学生的发展上。

二、要充分认识、理解技术与技术素养之间的关系。

我们要用培养和提高学生技术素养这一目标指导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不要局限于技术方面,诚然学生关于技术方面的探究能够培养他们的能力,但是那不是根本。如果从学生参与技术活动、技术的管理、技术的使用以及对技术的理解等角度来考虑通用技术课程,那我们会发 1 现通用技术课程必须开设,而且课程的目标不在于给学习者讲授了多少的劳动技术,而是转移到学习者学会如何更好地参与到技术活动中来,如何使用恰当的技术解决生活中的技术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好自己的技术活动,如果有人还是局限于技术本体上,那这就是一个误区了,通用技术课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必然是通用技术“教育”课程,不容质疑。而另一方面,我个人认为技术和素养也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关键是从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上,有没有把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放在中心指导地位上。素养的培养是离不开“技术”介质的。我们不可能把技术素养的培养完全脱离开技术,没有基本的技术操作技能,我们让学生去怎么管理技术、使用技术?特别是当前我国的学生整体普遍动手能力不强,技术技能水平不高。

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主要是一种观念和能力,其实它和教授具体的技能操作本身不冲突,主要看我们如何来组织教学而已,我们要在教授操作的过程中灌输技术素养和创新等观念。而学会如何应用技术和学用技术来做什么也不冲突,为什么我们以前的劳技操作课较为简单、单调,就主要在于我们以前没有充分地贯彻“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思想。我们要让学生知道通用技术课程的正确定位,那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极大地发展,他们才能乐意学习,所以有人讲,技术素养理论不符合中国国情,我觉得极端错误,我们既要让学生学习将来能够用到的通用技术技能,我们更要学习者在用的过程中来体现、提高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用技术课具有更高品质的教育,通用技术课应当是具有鲜活、生气勃勃而富有创造力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我认为我们的通用技术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通用技术课应当给予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空间。因此在每轮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完成一些较基本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有创造性的学习。例如培养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等。由于通用技术教学摒弃了传统学科中形成的常规思维模式,对学生来说极具新鲜感,学生的创造欲望得到极大地激发。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如以联想、比喻等方式将通用技术知识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多动脑子、想办法,拓宽思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引导学生亲历技术学习过程来落实教学目标,即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技术活动,每个学生都要经历技术活动的全过程。例如引导学生生成多个设计方案,并加强了设计中的过程评价。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形成规范的操作行为,实现情感、价值观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其次,学生在课堂上所从事的应该是更开放的内容,更加活跃的学习方式。例如在讲设计的一般原则中的创新原则的时候,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开启罐头来体验原始设计的和改进后设计的两种开瓶器,并引导学生找出身边类似的设计。另外,通用技术课更加具有融合现代教学模式和方式的能力与特点,例如建构主义就能很好地在通用技术课得到体现,研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现代理念的学习方式,更加能在通用技术中得到充分的张扬和发挥,这就是技术学习与能力培养、情感体验的较佳结合。信息技术是通用技术的重要工具之一,把信息技术引入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之中,这既是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好途径。例如可以充分利用视频。教师可以展示一段视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讲“技术的价值”时,首先给学生展示“影响人类的十大技术发明”的视频,然后接着提问:“同学们能从这个视频中得到什么启示?”,“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十大技术”进而归纳总结技术的价值。这样使学生们对学习本节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教师可以制作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课件要围绕主题选资料,制作课件前要注意收集一些与课堂教学主题相关、相近的音像、文字资料,然后按照脚本的需要对资料的内容进行分 2 类、梳理、取舍,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选择素材。采用这一学习方法,可以降低技能学习的难度,提高了技术学习的效率。从根本改变了通用技术教学的呈现方式、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通用技术较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它特有的交互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条学习实践途径。如在“设计图样的绘制”中,可以让学生利用专业的CAD制图工具来绘制设计产品图型,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设计本身也可以让学生形成规范绘图的意识。实践活动及研究性报告可以通过文档、幻灯片等工具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通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第3篇

一通用技术课程的现状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于实践之上的学科, 参考国外中小学的手工课程不难看出, 倘若老师要求学生完成的手工作品为一个木制小板凳, 老师会在动手前简要传授一些理论知识以及设计的原理, 之后的事情就完全交由学生自行处理,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手工制作, 也可以在课后与自己的父母探讨共同完成, 只需要最后将成品交由老师评估即可。由此发现, 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甚至可以将之视为未曾发挥作用, 尽管如此, 手工课的开展和教授成果都是十分有效的, 成品的制作也让人叹为观止。相比之下, 我国目前的教学, 撇开课程开设时间较晚和教育者重视程度不高来说, 对实践要求特别高的通用技术课程活生生被人为改变成了理论知识传授课, 其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让人无法忽视。

1. 单一的教学模式

就通用技术教学目前的情况而言, 缺乏对专业通用技术教师人员的培训, 在推行该门课程之初, 各学校很自然地将一些课程安排给比较空闲的老师, 这些老师无法领悟到通用技术课程的精髓以及开设的实际意义, 因此无法科学地进行期末评定考核。再加上与高考没有链接, 因而以其“业余”的教学水准将这门课程变成了社会实践理论传授课, 并且在教学上沿用单一的讲授教学模式, 无法做到与学生们的积极沟通和互动, 更无法体现项目教学法要求的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获得知识理论的要求。

2. 缺乏自由探索的空间

教学中, 教室的空间束缚并不会对教学产生太大的影响, 真正起到阻碍作用的反而是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思维局限, 由于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导致了学生无法在具体实践中得以培养创造设计的能力以及技术修养的素质, 这种情况若长时间持续下去, 既使得教学的任务无法完成, 又剥夺了学生自由探索的权利。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初衷本就是“先探索、再获知”, 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共同打破思想的禁锢。

3. 兴趣度不高

以上所说的两点都将对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兴趣产生影响。在开设这门课程之初, 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 对于这门课程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甚至说是一种期待, 期待这一门课程会给自己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和体验。由此不难看出, 在通用技术课程开设前, 学生的可塑造性是极强的, 然而, 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思想的束缚渐渐开始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到后期慢慢演变成了厌学的态度。

二通用技术课程需要项目教学的支撑

项目教学是基于实践之上要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即通过自身制作一件具有实际意义的产品来不断获取相关理论知识, 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即为探索的过程, 在遭遇困难时会主动去寻找解决的方案, 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 才更加会有效率。项目教学法与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初衷是相同的, 二者都坚持“先探索、后获知”的理念, 并且项目教学法符合通用技术科学的新课标理念, 操作性强, 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 又能促使老师参与其中。想象一下, 在通用技术课程中, 师生共同制作各自的作品, 最终进行成功展示与评估, 这样的学习氛围和现状都是让人欣慰的。通用技术课程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起来, 必须用项目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支撑,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基于项目学习的流程

项目教学与通用技术相结合, 在其学习流程上应该做好把握。基于项目教学的学习流程主要有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成品制作、成果交流以及活动评价六个流程块面。

1. 选定项目

在项目选定上要灵活多变, 既要符合学生的兴趣, 又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运用, 设计的项目不能太难, 不能让学生无法消化。如在项目选定时, 针对班上女生较多可以选用服装设计, 男生较多可以制造相关模型, 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态以及心理特征。

2. 制订计划

即进行设计的过程, 如在设计木制小板凳时, 材料选用以及后期进行划线、锯割、下料、表面涂饰等程序, 都需要一一揣摩探索, 要求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

3. 活动探究与成品制作

活动探究是成品制作前期的作品初步呈现, 一般需要借助多媒体来完成, 通过三维绘制图像并进行效果图展示, 以便于师生共同对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价, 有利于后期成品制作的有效完成。

4. 成果交流

项目学习中, 每个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是不一样的, 就像做复杂的计算题, 有的学生能找到简便方法, 而有的学生却只能按照固有的思考模式去进行思考, 因此, 在后期成品制作完成后, 成果的交流便是学生各自学习探索信息的反馈, 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探讨, 有利于扩展各自的知识面, 从而起到完善知识面的作用。当然, 对于成品的评价也会让学生更具有自豪感和荣誉感, 对于学生后期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林仕康.高中通用技术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通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第4篇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 课程实践 教学 合作学习 应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179-01

《高中通用技术》作为高中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达到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的,《高中通用技术》的课程实践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极大的意义。因此本文结合当前高中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便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高中通用技术》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现状

新课改以来,《高中通用技术》的课程实践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体现了较大的现实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目前,老师的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仍然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课堂授课,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其二,合作学习过分注重形式。老师虽然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但是老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合作学习的表面形式,缺乏合作学习的本质内容,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较为肤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三,合作学习缺少合理的课堂秩序。《高中通用技术》的课程实践要求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通过将学习内容运用到实践过程中,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但是由于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相互交流、无秩序回答问题的情况,从而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学生的学习时间拉长、知识量减少等情况的发生,影响学生更为深入的学习。

二、《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应用

(一)合理分工教学任务

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践科学有效的进行,需要在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目前,我国高中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通常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将理论知识和技能基本相同的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将认知差距较大的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能够更好的对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其二,老师将学生合理分组后再进行组内更为细致的任务分工,尤其是《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践环节,老师更应该进行合理而又明确的分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欲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掌握教学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相应的教学计划,同时,老师还应该对学生的整体参与度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使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使全班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能够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老师及时进行有效指导

老师是学习技巧和具体内容教学开展的关键,《高中通用技术》的课程实践是由老师进行主要引导,老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学生遇到相关难题或者困难时,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及时的纠正,若学生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其二,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实践结果进行详细的总结和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相应的鼓励和表扬,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运用先进教学设备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老师大多是借助板书等方式进行教课,不能从根本上向学生传递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学习欲望。但是伴随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的有所不同,使老师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科技设备来解决《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和实践环节,仅仅凭借老师的口头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其本质的内容的,但是如果老师通过多媒体设备,不仅可以利用文字和图像将教学内容清楚的呈现给学生,还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清晰和完整的掌握,并熟悉《高中通用技术》的具体课程实践。

结语: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是我国新课改下的一项重点内容,而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慧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08).

《通用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第5篇

关岭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刘 辉翁文虎

通用技术,对于我们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县城中学来讲,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几年来,学校把这门功课的教育教学工作交给我,是对我教育教学工作的肯定,对我教学工作能力的信任。可对我来说,是新的选择,新的挑战。

两年来,我苦苦思索,边学边教,希望自己的课堂能让学生喜欢,领导满意。为此,我从研究通用技术的课程特点人手,探索通用技术的教学方法。我认为,《通用技术》首先是一门立足实践的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即使不是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讲的也是生活中的常见到的事例,可以说是生活常识。因此《通用技术》应该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来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它以通过学生的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为手段,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其次,《通用技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通用技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与学生学习过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社会、艺术等学科紧密联系着,同时容纳了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保、审美等方面的意识。对学生来说,可以说是对已有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同时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

另外,《通用技术》还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通用技术》则以创造为核心。让学生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实践和操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变教学的方法方式,仔细观察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反应,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进行讨论,认真总结,找出适合通用技术课程教育教学的方法,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反复实践检验。在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一切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用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开阔视野,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终于,我上出了学生喜欢的课,上出了领导满意的课。

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对通用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方面有两点肤浅的认识:一是“案例”教学,二是视频教学。

案例教学将学生带入了事件的“现场”,让学生进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其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通用技术的学科特点,如果巧妙、恰当的运用“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完美地达成“提高全体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目标,还让我们老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愉快。

在案例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案例要真实,不虚假,不杜撰。一个案例应该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可以出自于报刊杂志,也可以来自生活环境,但可能有些案例会影响到学生身边的人,出于保密等原因,应该作必要掩饰和隐匿,可以使用假名和代号,但故事情节必须是真实的,不能随意杜撰。只有这样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案例,除了老师举例,学生列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案例,在教材上以及教材配送的光盘里就有许多与教材同步的教学案例。如在必修1第二章的第一节《做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里,课本中的三个故事“鲁班发明锯子”、“蝙蝠与雷达”和“爱迪生发明灯泡”,其中“鲁班发明锯子”和“爱迪生发明灯泡”在配送的光盘里就有,这些案例,既紧扣教材,又贴近生活。

2、案例要紧扣书本,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案例可以来自书本,也可以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必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和书本接近的距离,才能使学生对案例、对书本、对学习产生兴趣,如果案例恰当且有感染力的话,还能使学生自觉融入到案例情节和角色中,也使课本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融合起来。这点在选修课本《家政与生活技术》做得非常好,例如,第一章第二节《探求幸福家庭生活的真谛》中的“两个家庭两家家长对两个孩子上网玩游戏耽误学习不同处理方法”的案例,第二章第二节《家庭资源》中的案例:“伊拉克一个难民丧失20多位亲人后,几乎失去生存的所有勇气,在最后找到自己还有个2岁的女儿时,泪流满面地说„我还有家……‟”、“美国富翁蓬首垢面倒在街头,当警察送他到家,警察说,先生,您到家了,富翁则说„这不是我的家,这只是我的房子‟”这些案例非常有感染力。

3、案例要具有针对性,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如在讲《结构与强度时》,搜集在四川虹桥跨踏的图片,并分析跨踏原因。在讲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发明与明确问题》时,利用教材配送的视频案例“一位德国电机专家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巨型发电机检查故障发现问题

获1万美元酬金”,说明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视频”教学同样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视频”教学同“案例”教学一样能将学生带入了事件的“现场”,更能并让学生了解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经过,更能直观地理解掌握教学的内容。

如:在讲“结构的欣赏 ”一节中,可以搜集中西方的有代表性的建筑图片,搜集中国各个地方的民居图片,如赵州桥、万里长城、关岭坝陵河大桥等。将这些图片做成视频,配以音乐,让学生从这些视频中学会欣赏结构,欣赏建筑文化,欣赏结构的艺术,这样增加课堂活跃气氛,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有关视频的来源,可以自己做,自己动手,贴近生活。收集照片、图片,通过视频制作软件编辑处理,配上音乐。也可以用DV录制,再通过剪辑处理。还可以在网上下载,如讲“设计方案的优化”时,下载关岭坝陵河大桥的四种设计方案视频,学生观看后,讨论已修成的大桥用的是哪一种方案,并猜想是什么原因。还有大桥的施工动画模拟过程,神8的点火起飞过程,模拟动画的视频,都是很好的教学辅助材料。

另外,在教材的配送光盘中也有很多同步的视频片段,只要我们复制下来,归类处理,以便服务于教学。

通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第6篇

调研报告

张维淑

教育科学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习参与度;现状,成因;对策

摘要:以师大附中高二(11)班为样本,对高二学生通用技术课程学习参与现状进行了一些调查统计,发现学生学习参与度较低,并由此作出分析与思考。造成学生学习参与度低的原因有:高考指挥棒的根本性影响;全社会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普遍忽视;家长对学生学习时间分配的指示性影响;学习设备和学习资源的缺乏;教师专业水平的限制。应对策略有: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取得学生家长理解;创造学生实践条件;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现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技术学习领域设有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两个科目。”[1]高中通用技术课既然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与基础课程之一,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应该是很高的,但现实中真的如此吗?高中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参与现状究竟如何呢?近两个月,笔者在安徽师范大学附中实习,担任高二年级通用技术课教学工作。实习期间,笔者以高二(11)班为样本,对高二学生通用技术课程学习参与现状进行了一些调查统计,并以此为基础,作出了一些不太成熟的分析与思考。希望此调研报告能有助于高中通用技术课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统计背景及样本描述

为确保统计数据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最大程度反映学生学习参与现状,笔者在统计时没有告知学生,全部在课堂上作现场记录。统计时间为2013年11月6日(星期三)上午第4节课,授课内容为“设计的一般过程”。[2]本次统计的样本高二(11)班为普通理科班,有学生55人,学生综合素质、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与班级学风,在师大附中都很有代表性。学生学习参与度量化统计

2.1 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量化统计

当堂课有17人未带课本或没有将课本摆放在课桌上,占全班人数的31%;21人有明显的做其他科目作业现象,占全班人数的38%。课堂上,不经教师点名,能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约有5~8人,约占全班人数的9%~15%;本节课教师共点名提问7次,学生能作出正确回答2次,不全面回答3次,错误回答2次,分别占29%、42%和29%;无论是自主回答还是点名回答,能一次性切中要害的学生每次只有2人左右,只占全班人数的3%~4%。从整堂课学生表现来看,有20人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讨论,约占全班人数的36%;约有25人能记下教师补充的课堂笔记,约占全班人数的45%。从以上数据来看,学生对通用技术课不够重视,课堂学习参与度不高,学生当堂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较低,大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讨论之外。

2.2 学生课后学习参与度量化统计

本次统计前,笔者预留了学生课后作业,请学生为检测台灯稳固性设计几种试验方法,并选择其中一种写出试验报告。但,仅有1人拿出了实验报告,不足全班学生数的2%;有4人口头回答做过试验,但未出具实验报告,也只占学生数的7%。在课堂师生交流中,有10人表示课后会学习通用技术课,占18%;其中,学生自述课后用在该科目上的时间超过20分钟的,只有3人,约占总学生数的5%。从这些数据来看,学生课后参与通用技术课学习的人数很少,花在该课程上的时间也很少。现状形成原因分析

综前,本次统计的样本高二(11)班学生通用技术课程学习参与度总体较低。笔者从多渠道了解到,该班的这种现象并非个案,即便是在其他高中学校也颇具普遍性和代表性。众所周知,师大附中为百年名校,多年来更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成绩斐然,学生通用技术课程学习参与度较低,自然与校风、学风无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成因:

3.1高考指挥棒的根本性影响

问及为什么不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学习通用技术课,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高考不考”。诚然,高考对这些优秀高中生的学习参与度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也是根本性的。目前,还没有哪一种学习评价制度对高中生的影响力可以与高考这根巨大的指挥棒相抗衡。虽然有会考为高中阶段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作出最终评价,也有相应的学分要求和等级限制,但与高考相比,其影响力是微乎其微的,甚至有学者指出,当前的会考制度已名存实亡,亟需改革。学生与其花时间和精力来学习“高考不考”的“必修课”,还不如抓紧时间,多做一些高考科目的习题来得实在。有些高中学生学习勤奋,挑灯夜战到鸡鸣也是常有的事,利用通用技术课堂学习其他高考科目,教师往往也是不忍苛责的。

3.2全社会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普遍忽视

在高考导向的强势影响下,社会上对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都有足够的重视,从各类补习班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而笔者在校外随机访问了12个成年人,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高中设有通用技术这门课,通用技术这门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居然被全社会普遍忽视了。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的重视程度必然会受影响,学习参与度低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3.3家长对学生学习时间分配的指示性影响

绝大多数家庭是不希望孩子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上花时间的,尤其是在课后,如果家长看到孩子花了20分钟以上的时间在搞自己的小制作,往往斥之为“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甚至近乎“玩物丧志”。有学生在课余交流中告诉笔者,他有时做的一些小设计都是“背着”家长完成的。在家长们的这种指示性影响下,学生课后完成不了通用技术课作业,没有时间学习通用技术课也就不足为奇了。

3.4学习设备和学习资源的缺乏 在教学实习中,笔者也发现,通用技术课需要相当多的设备和资源支持,如在做便携式小凳设计时,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硬纸板、瓦楞纸、五夹板、木板、木棍、钉子、剪刀、合页、小锯子等材料和器具,这样才能让学生先动脑再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但由于资源的缺乏,原本丰富多彩的通用技术只能变成“纸上谈兵”、“空口白话”,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5教师专业水平的限制 不可否认,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对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无论哪种科目,水平高的老师,可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项艺术,让学生的学习参与变成一种享受,这样的课堂,学生自然愿意参与。笔者水平有限,刚刚走上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实习岗位,在学生积极性调动方面的功夫不足,也是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实习期间,笔者有幸听了师大附中顾学雷老师的一堂通用技术课,课堂上学生学习参与度就明显高于笔者。顾老师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学习现状的准确把握、精妙的课堂设计等诸多方面,都值得笔者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的几点想法

基于上述成因的分析,笔者深知,要大幅提高学生通用技术学习参与度,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奏效。笔者尝试着探究一些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的方法,就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一下几点不太成熟的思考,恳请导师与专家们的批评指导。

4.1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就当下而言,高考指挥棒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但教育管理部门应尽快完善高考以外的、有名有实、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可以分阶段、分年级、分学期完成,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作出客观、及时的评价,对教师和学生都能发挥督促作用。也可以进一步发挥会考对高考的参考、辅助作用,让学生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成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照,也就是从高考指挥棒上“借力”,提高通用技术课程在学生及其家长心目中的地位。[3]

4.2加大社会宣传力度

借助网络、电视、手机等信息渠道,坚持不懈地开展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宣传,让全社会人了解通用技术课程,知晓通用技术课程在增强人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促进终身学习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以此呼吁全社会重视高中通用技术课,用良好的社会氛围正面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4.3取得学生家长理解

以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告知学生家长,通用技术课虽不是高考科目,但它对学生高考科目的学习能力有着正面的影响,而且通用技术涉及面广,是一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可以为学生在大学和职场的发展奠定基础,学好了终身受益。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对学生学习参与度的提高应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4.4创造学生实践条件

就好像信息技术课必须要有计算机专用教室一样,通用技术课程也应建设相应的实验室。实验室里应配置安全的操作台,并且按照课程需要配备相应的材料、器具和实验设备,实验室的规模、人员岗位设置都可以参照物理、化学实验室。这样,学生不需要走出校门,就可以进行动手实践,安全性、实效性也可以得到保障。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学生的学习参与的积极性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一定会成倍提高。

4.5关注教师专业成长

通用技术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综合性很强,教师能否胜任,不仅需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取决于教师对多种知识的整合能力、对专业技术知识深入浅出的解读和传授能力。因此,学校及教研组一定要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也要督促自己不断学习新知识,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提高自身的技术和文化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尤其是刚上岗的年轻教师,首先认识到通用技术课的重要价值,用自己的教学积极性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千万不能陷入“学生不想学、教师不想教”的恶性循环。

结语

如果不考虑目前高考制度的影响,通用技术课程内容与学生将来生活与工作的关联度应该不低于高考课程。正如《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的,“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沟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有资料显示,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技术课已经提到了与母语、数学等科目同等重要的地位。从目前中国的社会发展需求来看,通用技术逐步受到重视也已成为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谈及教育改革时指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4]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地位必然会越来越重要,很可能成为“多元录取机制”中的一个因素。笔者相信,在老师、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高中学生通用技术学习参与度较低的问题终将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通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第7篇

——如何实现高质高效的课堂

通用技术教研组 邱俊辉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实际能力。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需要以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特点,还要充分发掘当地天然的优越的环境和资源,根据具体情况涉及具体的教学方法,形成技术教学的特色,争取获得教学效果最优化。

11月15日我在高一(8)班上了一节公开课,这节课我讲授的内容是《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这节课要体现的目标是:亲身感受设计的快感,体会设计分析的过程,在设计中养成细致、严谨、考虑问题全面的情感态度。

通过我们教研组的评课研讨和自我反思,我觉得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最佳情境,导入新颖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本节所学的设计分析的方法能就具体的设计任务进行一定的设计分析。如果一开始就马上进入主题,介绍产品设计分析的话,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突然和陌生,因此,在教学时,我特别设计了课堂的导入环节。我采用的是案例导入法:让学生展示“以秋游为主题的活动方案”,接着引导学生对他的活动方案进行分析,这个活动方案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或有哪些考虑不周的地方,让学生思考:如果这些环节没考虑到会引起哪些后果,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设计分析的重要性,最终引入今天的教学内容。整个导入非常自然,从日常生活入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他们的设计欲望。

2、设置合理的技术设计课题,让学生在技术实践中亲身体验

总的来说,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思路清晰。本节内容以知识和理论为主,如果单纯以案例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本教学的各个环节均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建构知识,在设计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体验过程。以“设计一台适合高中生使用的台灯”为例,来说明设计分析的基本思路。对于学生来说,台灯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件产品,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这使学生对学习变得兴奋不已,大大提高了课堂的质量。通用技术课程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了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奖励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以鼓励式的教学评价语言促进学生主动参。在这次的公开课上,我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对学生的评价只是些较直接的肯定与否定,如“回答得好”“不错”“不对”等。而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要求老师评价语言多样化,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现在教师在评价时多用“你的想法有新意”“你的见解有独到之处”“你还有什么新设想”。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要给予鼓励:“你考虑到这方面因素,你再想想有无另外的因素影响呢”,不伤学生自尊心,他们容易接受。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常常这样说:“我觉得”“我认为”“我看”“我想要”“我发现”。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4、设计课堂“空白”,为学生创造自主空间

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从教学空间、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空白”,让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以问题为核心设计好带有探索性的技术问题,让学生在预留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探究或相互合作,使其通过动脑、动手来探究技术知识,解决技术问题,让学生加深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体验,增强技术学习的成就感。在这次公开课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同学根据我们这节课所学内容,尝试一下设计“适合高中生使用的书桌”。(注意:进行方案构思的时候应先进行设计分析,再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构思。)此时,学生便可根据这个设计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自由发挥。通过集思广益收集或自主设计设计方案的过程,让学生反思自己对设计理念的领悟情况,提升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技术设计的实践能力,通过一起交流分享设计思路,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

5、注重备课

通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第8篇

北京教育学院与北京市、区教研中心及部分中学共同探索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 开发了部分教学资源, 目前已进入教学实验阶段。本次研讨会对该教学资源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北京教育学院的李晶教授在主题发言中介绍了项目学习资源的开发情况, 北京四中、北京八十中的教师发言介绍了项目学习的具体实践。与会代表还考察了北师大实验中学的通用技术课堂。

李晶教授指出, 从理论的提出到一线教学实践探索, 再到教学资源的二度开发, 北京教育学院通用技术学科建设团队历经三年, 编写了普通高中《技术与设计1探究活动手册》。手册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结合具体的教材和教学情境, 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分析和学生项目设计, 为广大教师们改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式提供了范例, 为学生学习通用技术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与教材配合使用, 力争优化课程结构, 更好地实现课程功能。今年还将进行教学实验, 在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各普通高中学校领导的支持下, 在已经经历两年研究的区 (县) 中选择十余所学校作为第一批实验校, 参加实验的学生共有4000至5000人。实验将了解“探究活动手册”在辅助各版教材中的适切性, 观察分析项目学习对师生产生的影响, 并为进一步研究项目教学提供资源。

通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合作学习

近几年,“小公主”“小少爷”的各种滑稽传闻屡见不鲜。有很多学生一直到高中,其生活衣物都没有洗过,家务没有做过,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恰恰弥补了这方面教育的空白,其教学实践内容以合作学习为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的意识。由此,本文作出以下论述。

一、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概述

高中通用技术是指信息技术之外的、较为宽泛的、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广大学生的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本文以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模型为主要内容,然后根据模型设计方案制作模型,运用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依据课程内容的程序,课程的教学过程也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合作设计制作作品,最后由学生和老师对已成形的作品进行评价。

二、合作学习的概述

合作学习是通过不同的个体组织进行合作,共享学习资源,从而达成统一的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类型可以分为四大类型,第一类即是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合作;第二类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学过程中的合作;第三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第四类是指教师和学生全员进行合作。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的主要类型是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高了团队意识,增强了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都决定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实践课是学生学习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主要途径。在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就是将独立的个体组织起来,使其成为学习互助的小组。将学生进行分组,其分组的方法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把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相同的学生分为一组;另一种是将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不同的学生分为一组。本人依据“设计的一般过程”课程特点、设计和制作模型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采用第二种分组方法,它最适合当下的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第二种分组方法实际上是将学习能力很强且动手能力差的同学和学习能力较差且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分为一组。分组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在进行实践课程时取长补短,通过充分的合作,以优异的实体作品展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每一个合作小组都需要一位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很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引导小组学习的大方向。组长要对组员的实践内容进行科学分工,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创作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把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分为8组,每小组6~7人,分组时充分考虑了每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样既能保证优势互补,又便于公平竞争。合作小组的成员民主协商,自行分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周围环境,确定要设计并制作的模型。学校也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学校通用技术实验室也提供了各式各类制作模型的材料及工具。

我所授课的班级是双语班,学生思维敏捷,课堂上比较活跃,所设计的产品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在第一课时每小组对某一产品设计了两到三套不同的设计方案,并在方案之间筛选,最后确定设计方案。比如,有一组学生设计了小板凳,第一组方案是小板凳凳面采用中空的盒式结构,两块凳脚板平行插入凳面。第二种方案是凳面采用中空的盒式结构,两块凳板呈十字形结构插入凳面。在考虑结构稳定性后,选择十字形凳脚板结构方案制作模型。在制作环节中,学生将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模型制作,因每小组制作的模型不一样,所以用到的材料也不一样。每小组成员有各自的分工,有些学生负责裁剪纸板子,有的学生负责锯木条,有的学生负责涂颜色,学生在很愉快的氛围里进行模型制作。

最后,我们将每组设计制作的模型进行测试、评估及优化。各小组成员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班里,学生对结构的强度、稳定性、新异性、美观方面进行测试评估及评价。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促使学生成为实践的各个环节的主人公。实践课的评价环节是学生针对实践课程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要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实践内容进行描述,对技术应用的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課程的知识内容。我在学生评价的这一环节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理解不同的创作作品。高水平、公正的评价体系,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通过评价环节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完善自己的作品。

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合作学习教学是我国综合性人才培养的关键。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学生的教育问题上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实践和合作能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为提高我国人才的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黎峰.基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5,5(18):33.

[2]林惠兰,吴怡,徐哲鑫,等.基于Moodle平台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7(6):35-38.

[3]陈伟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职前培养模式: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3,11(9):112-119.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反思 第10篇

贵阳市清华中学唐慕辉2011-7-5

经过这一年来对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教好这门课程非常不容易。有什么感受呢?我反思如下,请领导查阅。

一、要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要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由于通用技术是门全新的课程,教材中存在很多问题,我还经常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并在通用技术老师群中参加讨论,向一些专家教师如章青道教师学习。

四、要经常外出听课,参加教研活动。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加深对通用技术这门课程的理解,多多外出参加教研活动。

通用技术课程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第11篇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把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从做中学”上。课程理念中还强调技术课程应当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应注重在拓展学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共通能力的发展。因此,“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学问的,笔者通过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来探究如何“做”,让学生“学”得更好。

一、对项目教学的理解

项目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它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杜威的“从做中学”等理论为基础。教师以项目为依托,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一系列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掌握和运用蕴含在项目中的知识、技能,以实现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团队精神的培养。香港学者罗文基指出,项目教学具有下列教育意义:自主学习、发现学习、统整学习、合作学习和开放学习。这与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二、以项目教学为依托,探究如何从做中学

1.选择“接地气”的教学项目,让学生愿意去做

我们对“接地气”的定位是让学生利用通用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针对地质版必修一的内容,我们做过“讲桌收纳盒的设计与制作”“改装书立”等项目。观察发现,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当我们的讲桌收纳盒放到讲桌上时,当经过自己改装的书立放到课桌上时,我们能感受到学生的喜悦,而这种喜悦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

2.精心准备,为学生的“做”和“学”提供保障

(1)精选理论知识,让项目与教材进行碰撞与融合 实施项目教学并不意味着否定教材,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完备的理论系统,我们需要在两者的碰撞中寻求融合,使项目有据可依、更加系统,也使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具体到“讲桌收纳盒的设计与制作”,笔者的处理方式如下:

对于理论知识的选择,我们遵循“实用”“够用”原则,必要时,还应结合项目对教材内容进行替换和修改。比如教材“4.4原型与模型制作”是以10 mm厚中密度纤维板为例讲解的,而我们采用的材料是2.5 mm厚硬纸板。因此,对于“构件制作”这一环节,需要将教材内容替换掉。

(2)明确每节课的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活动

为了保证项目高效、有序地进行,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任务,小组围绕任务展开合作。针对项目“讲桌收纳盒”,具体安排如下:

3.做好引导,促进学生高质量的“做”

(1)逐步形成集约型合作模式,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项目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式,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出现分工不合理、效率低下等问题。这种粗放型的合作不利于项目的进行,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集约型合作模式。首先,根据项目特点确定每组的人数和基本的合作准则。然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观察和记录每个小组的合作情况,给出公平合理的评价。教师应注意两点:(1)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就合作态度、合作方式、参与程度进行多方面评价。这样可以逐步地引导小组形成集约型的合作模式,提高合作效率。

(2)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鼓励学生探索、钻研

项目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就是体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从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出发,勇于肯定学生哪怕只带有点滴创新思维的见解,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的学习气氛。当学生遇到瓶颈时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学生去探索、钻研。即使学生最终的作品仍然不理想,教师在终结性评价时也要从创新方面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

在通用技术课堂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相应的,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选择与设置,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对学生活动进行组织与引导等。我们应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真实、开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中考语文标点符号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下一篇:“改”出百姓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