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龙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2012.10.1

2024-06-03

骑龙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2012.10.1(精选5篇)

骑龙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2012.10.1 第1篇

骑龙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和前沿阵地,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优秀的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为营造更加和谐融洽、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优化育人环境,促进班级管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精神,特拟定骑龙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文化铸魂、文化树人为重点,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深入挖掘班级文化建设内涵,丰富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广泛开展班级文化活动,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组长:梁正生(第一责任人,主要职责是加强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指导。)副组长:曹红(具体责任人,主要职责是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落实和督查。)成 员:刘益(直接责任人,主要职责是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落实。)周德素(负责班级文化建设勤务工作,保障所需经费和物资。)罗玉玺(负责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落实和督查。)

(二)、工作小组

组长:刘益(直接责任人,主要职责是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落实指导。)副组长:邵正强(具体责任人,主要职责是对各班班级文化建设落实情况的督促。)

成员:各班班主任(直接责任人,主要职责是对各班班级文化建设的落实。)

三、实施原则

1、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广大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整体素质。

2、整体性原则:班级文化建设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体现时代精神,同时,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基。

3、特色性原则: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班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班级文化注入生机与活力。

4、继承与发展原则:班级文化建设要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精心设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个性鲜明,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四、班级文化建设标准:

(一)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营造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环境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应努力打造与良好班风学风相适应、与班级自主管理相符合的教室文化环境和寝室文化环境。教室和寝室的整体布局应做到美观大方,适合学生,突出班级特点,时时处处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1、优化班级环境。要求教室窗明几净,地面无纸屑,天花板、墙壁无蜘蛛网、痰迹、脚印,玻璃窗无废旧张贴,电扇、灯管无积尘,讲台面干净、无粉尘,讲台下无杂物,桌椅、卫生工具摆放整齐,课桌椅、名人名言等公物无损坏。

2、设置班级宣传栏,张贴班规班纪、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等。教室后墙黑板作为班级文化宣传的一部分,出好黑板报,要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服务学习,弘扬正气。

3、在班级教室前门外墙做一块包含班级概况、班级目标、班微、班主任寄语等内容的展板。

4、教室前方,电视机下方空白处作为“队角”,建立队员信息档案,队员的好人好事记载,队员学习园地,以及宣传少先队的相关知识等。

5、开辟图书角,引导鼓励每个学生把喜欢的书籍报纸拿出来与他人交流,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又是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突进。定期评选图书角的热心读者,每学期举办一次好书推荐会,举行一次征文比赛。这些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使图书角发挥其应有的文化源作用。

6、黑板正上方有符合各年级年龄特点的班训,教室后墙设有卫生角,侧墙面有“学习园地”,由各班主任负责个性化、人文性设计,要求班级文化建设有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凸显主题,个性鲜明。学校进行统一规划,教室门口正上方书写“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的课堂要求,(二)精神文化建设:

1、制订班级誓词,要求言简意赅,催人奋进,每次班会开始全体宣读;制定班级歌曲,班歌要具有励志功能,能弘扬班级文化主题,有时代性,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可以自编,也可以改编原歌,还可以照搬,每逢班会或班级活动结束时齐唱。

2、制定班级奋斗的总目标和个性目标,总目标是班级共同前进的方向;个性目标更容易成为特色,有特色才能体现班集体的价值。

(三)制度文化建设。

1、班级制度建设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必要条件,要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 按照“小、细、实”的要求,引导学生科学制订班规、班级公约、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 着力培养学生文明礼仪、自主学习、健康生活、安全自护、自主管理等方面的良好习惯。让每个学生写出自己认为好的班级制度来,班主任把关,全体学生表决通过。

2、将评价主体由教师转化为学生,班内成立各种管理小组,班级内部各项规章制度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在班级内形成互评互管互理。

(四)突出班级特色,丰富班级活动文化。

按照国家对中小学生的教育要求,针对班上学生的思想实际,定期开展主题班队活动。立足学校特色发展和班级文化建设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特色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发挥主动性,展示才华,获得体验,增强自信心和创新实践能力。强化教师团队合作,广泛开展学生团队互助合作活动,增强班集体凝聚力。

1、积极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班级集体活动,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推进校园集体舞和“两操”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各级运动会。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常规教育、安全教育、人生观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等,让学生在各活动中去顿悟、去体验、促进健康全面发展。

2、利用班会、课堂教学等渠道,开展系列的班级文化教育,在循序渐进、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使广大学生对班级文化引起共鸣、达成共识,为学生成长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最终使学生勤奋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班风。

3、通过各种有效措施,使班级在管理效果上实现教学秩序良好,学习氛围浓厚,无明显不良倾向和问题;在育人质量上实现学生人格健全,品行端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无明显后进层学生;在教学成绩方面实现高效课堂,形式活跃,学生发展齐头并进,不断使班级的管理水平、育人质量和教学成绩取得更大成效。

(五)加强家校沟通,建立家校合作文化。

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大力促进家校合作,发动家长积极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为学生创造文明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充分整合家长教育资源,开设“家长课堂”,开展“家长义工”、“家长志愿者”服务活动,丰富班级文化建设内容。

五、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

1、评比时间:每学年的11月和6月进行一次。

2、评委:由校领导、教务处、总务处、少先队大队部等组成。

3、评奖: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优秀奖若干,颁发奖状,并计入该学期班级考核中,同时作为评选各级表彰的先进班集体和先进班主任的重要参考依据。

4、考评办法:参照《篆塘学区中小学校园(班级)文化建设评估细则(试行稿)》进行。

重庆市綦江区骑龙小学

2012年10月有18日

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唱主角 第2篇

为建设适应新课程的班级文化, 我们充分确立了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唱主角, 让每位学生都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制定, 参与班级文化环境的策划, 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管理, 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评价。

一、自起班名

一个恰当的班名能够充分体现班级特色, 鼓舞学生斗志, 引导学生发展。我校42个班名都是学生根据班级特点, 经过多次讨论、思考由全班学生集体命名的。

1. 班名彰显特色

四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张老师, 钢笔字、毛笔字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被誉为我校的“书法专家”。在他的带动下, 全班同学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甚至好多同学参加了各种各样的书法培训班, 班级的整体书写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班级, 有十余名同学取得了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的考级证书。全班同学决心以大书法家王羲之为榜样, 刻苦练习, 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所以, 本班命名为“羲之班”。

2. 班名借物喻志

“假如我是一颗星, 我将在神奇的宇宙中遨游, 去探索太空中的奥秘, 当祖国的‘神舟八号’飞船上天时, 我将用我闪亮的光辉为它照明, 使乘坐飞船的叔叔能了解更多的太空知识, 让祖国的科技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五十一颗小星星, 一闪一闪亮晶晶, 集在一起学本领, 建设祖国成明星”, 于是“星星乐园”便诞生了。

雄鹰善飞, 其志高远, 展翅飞翔, 前途无量。“雏鹰班”的同学人人争做搏击长空的雄鹰。

“未出土时先有节, 至凌云处也虚心”的“春笋班”;战严寒斗冰雪的“寒梅班”;志向高远的“鸿鹄班”, 班名都发挥了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

3. 班名榜样感召

主张“教育救国”的陶行知、追求“救亡音乐”的冼星海都成为同学们的榜样。因此, 为振兴中华而刻苦学习的风气在“行知园”、“星海班”悄然形成。

4. 班名理想导航

“英才班”:愿我们班的同学在老师的教导下, 个个变得聪明, 人人成为精英。

“追梦苑”:让我们一起努力, 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凌云班”:练成坚硬的翅膀, 朝着既定的目标飞翔, 直上云霄……

“益德苑”:学海无涯勤做舟, 做人道德为先, 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会终生受益。

……

一个个名字的诞生, 无不彰显着学生的理想与追求。

二、自创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 是重要的育人阵地。优美、高雅富有教育性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性情, 陶冶情操, 给人以启迪教育。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 我校班主任把学生推向前台,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创设有特色的且为自己所喜受的文化环境, 卫生工具的排放整齐划一;教师的教具挂在伸手可及的黑板边;学生养植的花草整齐地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图书箱内的书有专人负责整理与更换;黑板报和墙报是能写善画的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班风、班训均由全班同学针对班级目标共同“协商”。

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均有专人负责, 采取轮流制,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经过学生的精心设计和布置, 教室的每一块墙壁, 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 富有教育作用, 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了无限的教育资源。

三、自开班会

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 我校早就实现了由“班主任上好班会”到“学生自己开好班会”的成功转轨。

班级中队委按照学校安排的主题班会内容, 自己开展班会。他们创造性的工作, 使得班会的形式也灵活多变, 有“今天我主持”的主持人式班会;有“问题大家谈”的讨论交流式班会;有“今天我演讲”的演讲式班会;有“正方与反方”的答辩式班会……中高年级的每次班会从方案设计过程组织直到班会总结材料, 全由中队委和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有的中队还设立周六中队会议制度, 全体中队委成员在会上总结本周班级工作的得与失、出现的好人好事。存在的不良现象与倾向等, 为下周一的班会准备好第一手材料。这样开班会, 班主任老师成为名副其实的“场外指导”和“场内观众”。

四、自主活动

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动态的班级文化内容, 更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和成长需求。班主任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活动的主人, 同学们自己选主题、定计划、搞策划、排节目。演讲会、故事会、诗朗诵、演课本剧、小合唱、大合唱、集体舞、评选标兵、读书超市等那么多活动, 同学们都组织得风风火火, 有声有色。

做活动的主人, 在活动中求知, 在活动中锻炼, 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已成为我校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学子的精神风貌。

中学英语如何实施文化教学 第3篇

一、文化教学的界定

本文中的文化教学是指将与中学英语学习相关联的各种文化运用于英语教学中, 特指中学英语教学中涉及的有关文化渗透的可行性因素的使用。任何语言教学都离不开文化知识的熏陶, 合理的相关文化知识渗透会促进语言教学的改善与发展。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很多教师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 如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以及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 似乎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这些, 学生就学好了英语, 就提高了水平。但事实上, 很多学生往往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出现障碍和困难, 可见加强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1.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关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 各民族的文化、风俗又都在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语言离不开文化, 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 学生不处在这种语言环境下, 也没有自然训练语言的环境下的教学, 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理解意义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在某种场合下的语言, 往往是包含隐含意义的。而隐含意义才是说话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句子的文化意义进行介绍和讲解, 以防望文生义。例如“red”一词, 在中国具有革命和喜气的意义, 而英语中却表示愤怒和悲伤;再如红茶是“blacktea”, 而非“redtea”。英语的大量习语中很多具有隐含意义, 与汉语说法不同, 但意思基本相同的。如英语习语“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一语, 而汉语则是“露出马脚”。又如““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而汉语则是“像热锅上的蚂蚁”。

3.实际交流的需要

很多英语学习者认为掌握了词汇和语法意味着掌握好了英语这一门语言, 并能在交际中自由运用。而实际上, 并非如此, 让我们来看下面一些句子:

(1) I’ve been married for five years.Now my wife and I have decided to start a family.

此句中的“start a family”是生小孩之意, 而并非字面上的意思。

(2) I must take my hat off to you for good show.

(3) Tom knew who had won, but he kept it under his hat until the next day.

这两句都涉及到“hat”一词, 为了对别人表示敬意, 则要脱帽, 因此“take my hat off是表尊敬之意。而“kept it under his hat”即把它藏在帽子下, 意味着不泄露出去。

因此, 为进行正常的交际活动, 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 我们很有必要透过句子、对话的字面意思, 深入地探究它们内在的、真实的意义。

三、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实施

文化教学对中学英语教学是极具现实意义和价值的, 那么怎样发挥文化对英语的教学功能, 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怎样教呢芽为此, 笔者提出了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四点实施建议。

1. 剖析教材, 透彻掌握教学内容

在教育部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 教学内容的组织都有统一的要求, 所以教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 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以及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这样, 教师就知道教材为何设置这些教学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 脉络清楚。

2. 紧扣教学内容收集文化素材

“文化”的范畴和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那么, 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 我们该如何收集有助于英语教学的文化素材呢芽

首先, 文化素材应具有指向性。

文化教学是为英语教学提供文化背景知识, 因此其素材在选择上有明确的指向性。这里, 借鉴我国近代教育家陈鹤琴“活教育”的教育思想:他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 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学习”。所以, 文化教学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将其作为一种文化衬托与文化背景, 扭转“传统课堂教学将书本看作唯一的教育资料, 学生谓之读书, 教师谓之教书;把读书和教书当成了学校教育活动的全部内容”的局面。

文化教学是一本指向自然和社会的“直接的书”, 让学生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 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达到给学生讲英语, 就让他们在文化教学中如同走进英国。这样英语教学的知识不但真实、亲切, 而且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其次, 文化素材应具有准确性。

选择的文化素材要力求准确, 达到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程度。也就是说, 我们所选的文化素材要与中学英语教学的内容相吻合, 是该内容的背景或其隐含的意义。所以, 设计英语教学的文化教学, 必须注重选择衬托内容的准确性。

3. 把握教学中文化涉入的尺度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教学计划的进度, 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 是英语教学中的主要活动。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将文化教学作为教学的辅助内容引入中学英语教学中。所以, 辅助教学内容始终处于衬托的地位, 作为一种文化背景为主要教学内容服务。那么, 我们就要把握好教学中文化涉入的尺度。

第一, 用于辅助的英语教学的文化理解内容要精炼。由于教学计划中没有专门讲授文化因素的时间, 而是根据教学进程的需要进行具体安排。所以, 文化的内容要简单明了, 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二, 把握文化涉入的尺度, 要对文化素材进行编辑与剪辑。使辅助的内容细则入微, 略则跨越时空, 一笔带过, 既符合人的感知规律, 又有良好的视觉感受和想象的空间。

4. 运用心理学的相关原理指导文化教学

文化教学与其他的教学一样,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于教学活动各环节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 要想把文化教学方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就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注意相关认识发展与知识的认知在借助文化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1) 直观性的运用

根据人的感知心理特征, 文化理解要注意文化素材的直观性。将文化作为一种直观的信息, 让学生通过直接的感知, 加工表象, 形成对文化底蕴具体的、感性的认知活动。例如实物直观, 也就是以实际事物、实际场合展示文化底蕴;模象直观, 即各种教学媒体的模拟的展示;语言直观, 即在形象化言语作用下, 通过感知加深理解等等。

为了深化知识的认知, 按照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文化教学要力求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科学地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进行认知等措施, 用文化来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和知识的理解, 把心理学作为英语教学的有力支撑。

(2) 学习迁移的运用

我们还要注意相关学习迁移与知识的扩展在文化教学中的运用。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学习迁移的心理学原理, 是在传授教学内容之前, 以文化素材为引导, 先介绍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背景及来龙去脉等常识, 之后再来讲授主要点内容, 教学就顺畅自然了。这样, 文化熏陶作为一种常识与预备知识, 引导对英语知识的学习, 形成了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积极迁移。

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到的语言知识, 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地道地运用, 在语言教学中就必须注重文化教学的实施和运用。因为文化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欠缺, 必将影响教学质量, 更重要的是会在无形中形成语言学习的一道屏障, 影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所以, 在教学中必须恰当地进行文化渗透, 使之成为实现英语教学适应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2]陈鹤琴.陈鹤琴全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1.

[3]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骑龙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2012.10.1 第4篇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 没有理顺校本培训管理机制, 管理上存在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脱节的问题

据中心学校 (完职中) 校长、中心学校 (完职中) 分管师训工作副校长、中心学校 (完职中) 分管教研工作副校长反映, 当前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难以有效开展,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理顺校本培训管理机制, 管理上存在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脱节的问题。石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一直沿袭双线管理模式:即校本培训为“教育局组织人事股—中心学校 (完职中) 分管师训工作副校长—中小学教师”, 校本教研为“教育局教研室—中心学校 (完职中) 分管教研工作副校长—中小学教师”。这样势必造成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两张皮”现象, 分管师训工作副校长和分管教研工作副校长“各开各的会, 各干各的事”, 两者工作上互不搭界, 教师们无所适从。据调查反馈:15%教师认为“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互不相干, 没有必然联系”, 20%教师反映“学校分别建立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档案, 教师疲于应付”。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本来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因为管理体制的不顺, 在教师中造成了啼笑皆非的尴尬局面。据调查, 这一现象不仅仅在石门存在, 在常德市其他县 (市) 乃至湖南省各州市教育系统也普遍存在, 可以说, 这是影响校本培训有效开展的一个痼疾。

2. 强于校本培训宏观理论培训, 弱于微观实践指导

笔者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检查验收中了解到, 当前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有百花齐放的一面, 但也发现很多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领导心血来潮, 临时组织一些培训, 针对性差, 缺乏规划, 效果低下。究其根本原因, 有学校缺乏培训整体规划的原因, 也有业务部门少于督促、指导的原因。据调查反馈:85%教师反映“教研室教研员只是忙于组织全县教师教学比武、论文评奖或组织全县中小学期考出卷工作, 对校本培训不闻不问”, 而80%教师反映“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忙于继续教育集中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培训等院校式集中培训, 而涉及到校本培训也只是宏观理论指导, 很少深入基层学校进行微观实践指导”。据对县教育局教研室、县教师进修学校调查, 县教育局教研室办公经费非常有限, 没有校本培训专项列支, 而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办公经费连维持正常办公都困难, 只能对局部地区学校进行一些专项指导。

3. 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存在许多认识上的盲区与误区

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形式, 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教师教育技术素质, 提高学校教育整体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据调查, 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到教师都存在许多认识上的盲区与误区。一是部分领导认识上肤浅不到位, 校本培训理念缺失。据教育行政干部座谈会调查反映, 一些学校领导认为“教师校本培训劳民伤财, 是新的形式主义”;有的将校本培训工作和学校抓教学质量工作对立起来, 认为“抓校本培训工作, 不如抓教学质量见效快, 教师发扬‘蜡烛和春蚕精神’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比什么都重要”。据县教师进修学校反映, 部分学校领导将组织校本培训作为反对教师参加集中培训借口的“挡箭牌”, 说“集中培训的内容, 我们已经培训过”等等。二是部分教师理解上有偏差, 校本培训观念模糊。据调查, 在校本培训认识上, 全县教师呈现“金字塔”式结构, 在《调查表》上回答“校本培训对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促进专业化发展作用很大”为“是”的“县城学校教师—乡镇初中、完小教师—山区村小、点小教师”、“35岁以下教师—45岁以下教师—45岁以上教师”、“完职中教师—初中教师—小学教师”依次递减, 这不得不令人堪忧。据调查, 石门县山区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8岁以上, 这部分教师如不加强校本培训, 日趋严重的城乡教育失衡将会越来越加剧。据《调查表》信息和教师座谈会反映, 有两类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十分到位:一类是45岁以上中老年教师, 在回答“什么是校本培训”问题上能正确作答不足15%, 他们有的人认为, “参加校本培训的原因不是在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而是为了捞几个继续教育学分, 怕影响以后拿退休工资”;另一类是已评聘为高级职称的教师, 回答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时, 75%教师选择“缺乏动力, 有‘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 觉得再培训, 再提高已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4. 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存在资金瓶颈问题

根据国家和湖南省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 在教职工工资总额1.5%范围内, 由事业费开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 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但据调查, 这一政策落实情况不容乐观, 石门县2008年师训经费仅到位40万元, 其中20万元用于师训基地建设。据《调查表》信息反馈: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仅仅报销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少部分培训经费, 而信息技术高级培训、普通话培训、中小学继续教育轮次培训经费则完全由教师个人买单;同时全县仅50%不到学校安排了校本培训专项资金, 而95%村小、点校基本没有校本培训开支。由于资金瓶颈问题, 学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自己能力可能的范围之内组织培训活动, 这样受经济状况的制约, 培训的质量势必受到影响。据《调查表》反馈:40%中心学校近5年没有组织出县学习或参加教学比武等教研活动;90%村小、点校教师除参加中心学校组织的寒暑假集中培训外, 几乎没有参加任何校本培训活动。

5. 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运行困难重重

据调查, 当前农村山区校本培训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学校没有结合实际制定培训整体规划, 据查阅中小学校本培训档案资料反映, 50%学校校本培训方案近乎雷同, 这些方案没有根据不同的校情、师情、学情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因地制宜制定;二是校本培训师资短缺, 除了完职中、县城学校和部分距县城较近的初中、完小外, 90%以上学校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少数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时, 授课教师临时指定, 其中领导占多数, 个别学校讲课教师竟然通过抓阉的形式确定, 这部分讲课教师专业理论素养不高, 专业引领能力不高, 前沿知识缺乏, 培训缺乏实效。据调查反馈:70%教师将“校本培训效率不高原因”归结为“校本培训师资素质不高, 专业知识不具备前瞻性, 教学方式、方法上没有引领能力”;三是校本培训内容陈旧, 据调查显示, 许多学校把校本培训的内容简单理解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师教学经验介绍、领导会议报告、示范课展示等。据《调查表》信息反馈:60%教师将参加校本培训兴趣不高原因归因于“培训内容陈旧、单调乏味”;四是校本培训模式单一, 据调查80%学校沿袭采用了专题讲座、集中观摩、教师自学等校本培训模式。这些单一的校本培训模式缺乏培训层次性、互动性, 培训实效可想而知;五是校本培训评价体系不健全。据调查, 目前对教师校本评价主要考察教师备课、听课笔记, 作业批改次数等一些教学基本功方面内容, 评价内容不全面, 体系不健全, 评价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缺乏激励性。据《调查表》信息反馈:59%教师反映“学校校本培训评价体系是‘旧瓶装新酒’, 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六是校本培训管理随意性较为严重。目前校本培训管理、学分填写权利在学校, 许多学校领导认识肤浅, 为了检查验收蒙混过关, 便出现了在《教师继续教育记分卡》校本培训一栏胡乱填分的现象。

二、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对策建议

为推动新一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全面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 切实发挥校本培训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 笔者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理顺校本培训管理机制

笔者建议要理顺校本培训行政与业务管理体制, 有必要尽快将教研室、信息中心从教育局中剥离出来合并到进修学校, 组建师资培训、教研教改和教师学习资源中心, 实现教师进修、教研、科研、电教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 形成“研、训、管”三位一体的模式。新一轮继续教育将突出网络培训和校本培训模式, 根据这一变化, 县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必须适时转换, 实现行政任务式培训向满足需求服务式转换。一方面, 要不断丰富校本培训学习资源, 要根据全县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教师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网络学习资源, 同时, 要及时收集基层学校教师需要, 开列培训菜单, 开设网络培训讲座和bbs论坛, 满足山区学校教师多层面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 要变过去请进来集中式培训为走出去分散式培训, 可采用培训教师和中心学校、完职中“捆绑式”的方法, 培训教师定期参加指导基层学校校本培训实践, 指导制定规划, 参与校本培训授课等等。教育局、进修学校对基层学校、培训教师校本培训进行整体考核, 将参与校本培训年终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为解决学校校本培训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问题, 笔者建议建立“申报-立项-实施-督导-验收”校本培训程序管理制度, 分别明确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各自职责, 强化考核评估和奖惩, 引领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有序有效开展。县教育局组织人事股要强化校本培训行政主管职能, 及时做好教师进修学校和基层学校校本培训督查、评估与考核工作, 把学校校本培训情况与学校评先、校长工作业绩、升迁、评优挂钩, 推动校本培训正常运转。

2. 创优校本培训工作硬环境

校长是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 校本培训工作的硬环境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办学理念及社会责任感。故此, 笔者建议一方面教育局组织人事股要与校长签订校本培训工作责任状, 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岗位刚性目标;另一方面, 要开展校长校本培训专题培训, 对校长进行洗脑, 使之对校本培训概念、意义、作用理解, 把握校本培训内容、形式、方法、模式, 转变观念, 明确校本培训的社会责任感, 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全面工作之中, 进行统筹安排。同时, 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 营造校本培训的氛围, 使校本培训能深入教师人心, 消除教师的那种认为参加校本培训就是为了得到几个学分的错误思想, 使教师真正明确校本培训对自身发展或学校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另外, 建议教育局出台中小学校本培训刚性文件, 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与职称评聘挂钩, 将参加校本培训情况纳入教师资格证年审内容等重要方面。

3. 建立校本培训经费多重渠道

为保证校本培训工作正常运转, 建立稳定和充分的经费渠道成为当前校本培训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为此, 笔者建议一是保证主渠道, 要在继续教育经费中对校本培训进行专项列支, 而且要保证专款专用;二是用好支渠道, 要在学校勤工俭学、食堂节支、学校获得的上级奖励资金等可用经费中调拨部分经费作为校本培训经费必要补充;三是开发其他渠道, 要积极谋求社会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支持, 争取社会资金用于校本培训工作开支。另外, 笔者建议对于村小、点小和个别负债严重学校, 教育局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同时所在的中心学校也可以实行全乡 (镇) 统筹, 以片完小 (规模较大完小和附近村小、点小组合成的学校集群) 为单位进行全员校本培训, 保证校本培训参训率。

4. 推动校本培训工作有序有效运行

骑龙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2012.10.1 第5篇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与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 没有理顺校本培训管理机制, 管理上存在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脱节的问题

据中心学校 (完职中) 校长、中心学校 (完职中) 分管师训工作副校长、中心学校 (完职中) 分管教研工作副校长反映, 当前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难以有效开展, 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理顺校本培训管理机制, 管理上存在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脱节的问题。石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一直沿袭双线管理模式:即校本培训为“教育局组织人事股—中心学校 (完职中) 分管师训工作副校长—中小学教师”, 校本教研为“教育局教研室—中心学校 (完职中) 分管教研工作副校长—中小学教师”。这样势必造成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两张皮”现象, 分管师训工作副校长和分管教研工作副校长“各开各的会, 各干各的事”, 两者工作上互不搭界, 教师们无所适从。据调查反馈:15%教师认为“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互不相干, 没有必然联系”, 20%教师反映“学校分别建立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档案, 教师疲于应付”。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本来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因为管理体制的不顺, 在教师中造成了啼笑皆非的尴尬局面。据调查, 这一现象不仅仅在石门存在, 在常德市其他县 (市) 乃至湖南省各州市教育系统也普遍存在, 可以说, 这是影响校本培训有效开展的一个痼疾。

2. 强于校本培训宏观理论培训, 弱于微观实践指导

笔者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检查验收中了解到, 当前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有百花齐放的一面, 但也发现很多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领导心血来潮, 临时组织一些培训, 针对性差, 缺乏规划, 效果低下。究其根本原因, 有学校缺乏培训整体规划的原因, 也有业务部门少于督促、指导的原因。据调查反馈:85%教师反映“教研室教研员只是忙于组织全县教师教学比武、论文评奖或组织全县中小学期考出卷工作, 对校本培训不闻不问”, 而80%教师反映“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忙于继续教育集中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培训等院校式集中培训, 而涉及到校本培训也只是宏观理论指导, 很少深入基层学校进行微观实践指导”。据对县教育局教研室、县教师进修学校调查, 县教育局教研室办公经费非常有限, 没有校本培训专项列支, 而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办公经费连维持正常办公都困难, 只能对局部地区学校进行一些专项指导。

3. 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存在许多认识上的盲区与误区

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形式, 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教师教育技术素质, 提高学校教育整体水平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据调查, 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到教师都存在许多认识上的盲区与误区。一是部分领导认识上肤浅不到位, 校本培训理念缺失。据教育行政干部座谈会调查反映, 一些学校领导认为“教师校本培训劳民伤财, 是新的形式主义”;有的将校本培训工作和学校抓教学质量工作对立起来, 认为“抓校本培训工作, 不如抓教学质量见效快, 教师发扬‘蜡烛和春蚕精神’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比什么都重要”。据县教师进修学校反映, 部分学校领导将组织校本培训作为反对教师参加集中培训借口的“挡箭牌”, 说“集中培训的内容, 我们已经培训过”等等。二是部分教师理解上有偏差, 校本培训观念模糊。据调查, 在校本培训认识上, 全县教师呈现“金字塔”式结构, 在《调查表》上回答“校本培训对于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促进专业化发展作用很大”为“是”的“县城学校教师—乡镇初中、完小教师—山区村小、点小教师”、“35岁以下教师—45岁以下教师—45岁以上教师”、“完职中教师—初中教师—小学教师”依次递减, 这不得不令人堪忧。据调查, 石门县山区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8岁以上, 这部分教师如不加强校本培训, 日趋严重的城乡教育失衡将会越来越加剧。据《调查表》信息和教师座谈会反映, 有两类教师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不十分到位:一类是45岁以上中老年教师, 在回答“什么是校本培训”问题上能正确作答不足15%, 他们有的人认为, “参加校本培训的原因不是在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而是为了捞几个继续教育学分, 怕影响以后拿退休工资”;另一类是已评聘为高级职称的教师, 回答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时, 75%教师选择“缺乏动力, 有‘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 觉得再培训, 再提高已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4. 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实施存在资金瓶颈问题

根据国家和湖南省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经费, 在教职工工资总额1.5%范围内, 由事业费开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 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但据调查, 这一政策落实情况不容乐观, 石门县2008年师训经费仅到位40万元, 其中20万元用于师训基地建设。据《调查表》信息反馈: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仅仅报销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少部分培训经费, 而信息技术高级培训、普通话培训、中小学继续教育轮次培训经费则完全由教师个人买单;同时全县仅50%不到学校安排了校本培训专项资金, 而95%村小、点校基本没有校本培训开支。由于资金瓶颈问题, 学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自己能力可能的范围之内组织培训活动, 这样受经济状况的制约, 培训的质量势必受到影响。据《调查表》反馈:40%中心学校近5年没有组织出县学习或参加教学比武等教研活动;90%村小、点校教师除参加中心学校组织的寒暑假集中培训外, 几乎没有参加任何校本培训活动。

5. 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运行困难重重

据调查, 当前农村山区校本培训运行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学校没有结合实际制定培训整体规划, 据查阅中小学校本培训档案资料反映, 50%学校校本培训方案近乎雷同, 这些方案没有根据不同的校情、师情、学情对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因地制宜制定;二是校本培训师资短缺, 除了完职中、县城学校和部分距县城较近的初中、完小外, 90%以上学校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少数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时, 授课教师临时指定, 其中领导占多数, 个别学校讲课教师竟然通过抓阉的形式确定, 这部分讲课教师专业理论素养不高, 专业引领能力不高, 前沿知识缺乏, 培训缺乏实效。据调查反馈:70%教师将“校本培训效率不高原因”归结为“校本培训师资素质不高, 专业知识不具备前瞻性, 教学方式、方法上没有引领能力”;三是校本培训内容陈旧, 据调查显示, 许多学校把校本培训的内容简单理解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师教学经验介绍、领导会议报告、示范课展示等。据《调查表》信息反馈:60%教师将参加校本培训兴趣不高原因归因于“培训内容陈旧、单调乏味”;四是校本培训模式单一, 据调查80%学校沿袭采用了专题讲座、集中观摩、教师自学等校本培训模式。这些单一的校本培训模式缺乏培训层次性、互动性, 培训实效可想而知;五是校本培训评价体系不健全。据调查, 目前对教师校本评价主要考察教师备课、听课笔记, 作业批改次数等一些教学基本功方面内容, 评价内容不全面, 体系不健全, 评价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缺乏激励性。据《调查表》信息反馈:59%教师反映“学校校本培训评价体系是‘旧瓶装新酒’, 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六是校本培训管理随意性较为严重。目前校本培训管理、学分填写权利在学校, 许多学校领导认识肤浅, 为了检查验收蒙混过关, 便出现了在《教师继续教育记分卡》校本培训一栏胡乱填分的现象。

二、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对策建议

为推动新一轮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全面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 切实发挥校本培训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 笔者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 理顺校本培训管理机制

笔者建议要理顺校本培训行政与业务管理体制, 有必要尽快将教研室、信息中心从教育局中剥离出来合并到进修学校, 组建师资培训、教研教改和教师学习资源中心, 实现教师进修、教研、科研、电教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 形成“研、训、管”三位一体的模式。新一轮继续教育将突出网络培训和校本培训模式, 根据这一变化, 县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必须适时转换, 实现行政任务式培训向满足需求服务式转换。一方面, 要不断丰富校本培训学习资源, 要根据全县不同地区、不同层次教师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网络学习资源, 同时, 要及时收集基层学校教师需要, 开列培训菜单, 开设网络培训讲座和bbs论坛, 满足山区学校教师多层面的培训需求;另一方面, 要变过去请进来集中式培训为走出去分散式培训, 可采用培训教师和中心学校、完职中“捆绑式”的方法, 培训教师定期参加指导基层学校校本培训实践, 指导制定规划, 参与校本培训授课等等。教育局、进修学校对基层学校、培训教师校本培训进行整体考核, 将参与校本培训年终考核情况作为教师职称、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为解决学校校本培训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问题, 笔者建议建立“申报-立项-实施-督导-验收”校本培训程序管理制度, 分别明确教育主管部门、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各自职责, 强化考核评估和奖惩, 引领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有序有效开展。县教育局组织人事股要强化校本培训行政主管职能, 及时做好教师进修学校和基层学校校本培训督查、评估与考核工作, 把学校校本培训情况与学校评先、校长工作业绩、升迁、评优挂钩, 推动校本培训正常运转。

2. 创优校本培训工作硬环境

校长是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 校本培训工作的硬环境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办学理念及社会责任感。故此, 笔者建议一方面教育局组织人事股要与校长签订校本培训工作责任状, 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岗位刚性目标;另一方面, 要开展校长校本培训专题培训, 对校长进行洗脑, 使之对校本培训概念、意义、作用理解, 把握校本培训内容、形式、方法、模式, 转变观念, 明确校本培训的社会责任感, 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全面工作之中, 进行统筹安排。同时, 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 营造校本培训的氛围, 使校本培训能深入教师人心, 消除教师的那种认为参加校本培训就是为了得到几个学分的错误思想, 使教师真正明确校本培训对自身发展或学校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另外, 建议教育局出台中小学校本培训刚性文件, 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与职称评聘挂钩, 将参加校本培训情况纳入教师资格证年审内容等重要方面。

3. 建立校本培训经费多重渠道

为保证校本培训工作正常运转, 建立稳定和充分的经费渠道成为当前校本培训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为此, 笔者建议一是保证主渠道, 要在继续教育经费中对校本培训进行专项列支, 而且要保证专款专用;二是用好支渠道, 要在学校勤工俭学、食堂节支、学校获得的上级奖励资金等可用经费中调拨部分经费作为校本培训经费必要补充;三是开发其他渠道, 要积极谋求社会对教师教育工作的支持, 争取社会资金用于校本培训工作开支。另外, 笔者建议对于村小、点小和个别负债严重学校, 教育局设立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同时所在的中心学校也可以实行全乡 (镇) 统筹, 以片完小 (规模较大完小和附近村小、点小组合成的学校集群) 为单位进行全员校本培训, 保证校本培训参训率。

4. 推动校本培训工作有序有效运行

上一篇: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个人总结下一篇:寡廉鲜耻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