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送教上门的意义

2024-08-29

浅谈送教上门的意义(精选2篇)

浅谈送教上门的意义 第1篇

2014年参加 “送教上门”培训心得体会

2014年11月8日至9日,我有幸到长冈中心小学参加了 “送教上门”培训活动,此次活动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北小专家教师的讲课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的浅薄与不足。下面我就这次培训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第一、教师自然柔和的教学态度。

有幸参加了北小专家教师张红梅老师主持的集体备课和观摩课活动,我发现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语气轻柔,语音清楚。张老师说教师上课注意“轻”与“清”,反而能让学生摒除杂念,集中注意。张老师在上课时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富有趣味的学习情境,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润物细无声。比如她把音乐音符比喻成小老鼠,孩子们这是一只只小喵咪。充满童真童趣的比喻将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就拉回课堂中。张老师柔和又不失自然的教学态度让我感受到了师生之间原来可以如此的默契。

第二、教师回归本体的教学方法。

张红梅老师主张回归“音乐本体”,时刻关注学生的第一需求,很好的把握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反馈。课堂上教师所创设的师生互动自然灵活,氛围融洽,张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需要,去枝叶留主干,将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徐徐灌输给学生,将平时课堂上的一些花哨华美的环节省去,很好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有效教学。通过这次听课,我深刻的体会到张老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回归本体的教学方法虽朴素,但却是最适合学生的高效的教学方法。

第三、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

要想成就高效的课堂要求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而精心的课堂设计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全方位的深度的分析。张老师告诉我们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就要深度分析研读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张老师的音乐示范课(舞剧《白毛女》序曲)无疑是成功的,张老师在课前也作了周密而细致的准备,因而我在课上发现许多值得学习的闪光点。我会吸取其中精华,尝试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本次“送教上门”培训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

总之,短暂的“送教上门”培训学习让我终生难忘,以后我会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挖掘学生潜能,积极参加各种教科研活动,多听同任教师的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努力上好自己的每一节

2014年11月10日 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

浅谈送教下乡与农业职业教育 第2篇

关键词:送教下乡 农业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农民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08-01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农村空心化、务农老龄化”等严重问题,培养以务农为终生职业的新型农民,成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首要问题。这就需要以农民中等职业教育为平台积极拓宽培养渠道,将职业学校校涉农专业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让农民朋友足不出户就能学到种植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一是解决了中职农业学校的生存问题;二是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水平。由此可见,送教下乡的开展为中等农业职业学校调整办学思路,开辟新的生存发展途径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 “送教下乡”为农业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模式

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的农业职业教育步入前所未有的“寒冬”阶段,限制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问题是生源严重不足,在农业职业教育中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学生少了必定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问题,首先是开办的纯农业类专业的数量锐减,象农业职业教育大部分学生都集中在园艺、畜牧这两个专业中,很多涉农专业因出现空白而逐渐被学校取缔。其次,这种专业萎缩又可以引发师资流失严重,很多教师选择转行、转校来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最为严重的在一些农业职业学校教师流失率高达50%以上。

“送教下乡”作为涉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农民需要的追溯性的学历补偿的愿望,已经在返乡农民工、农村社会青年与退伍士兵中得到广泛开展。站在农业职业教育的立场上看,“送教下乡”之所以为农业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主要表現在:一是改农业职业教育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更加灵活的办学模式,以解决农业职业教育生源稀少的难题,一方面使最渴望学习农业技术农民有机会可以接受正规的农业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农业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办学特色;二是让农业职业教育的教师们能有很强的归属感,以往农业职业学校的老师常常处于一种“闲置等待”状态,送教下乡的推行,为这些从事农业职业教育的老师开辟了发挥才智的舞台,极大的充实和丰富了教师的生活;三是让农业职业教育依据不同的地区优势增开合适的涉农专业,通过积极编写校本教材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实用性。

2 “送教下乡”使教育与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很多简单的农业种植养殖疾病往往因为得不到明确的诊断治疗,使农民遭受重大经济和精神损失。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农村地区的农业推广体系中,技术人才出现了老龄化、非专业化和商业化现象严重,技术人员数量稀少和所持有的专业素质不高,就会导致农技推广体系的瘫痪,更谈不上去为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排忧解难;二是虽然当今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和经济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距离现代化的职业农民还有很大的差距。培养现代职业农民,就要改变传统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以机械化作业替代人工劳动,它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送教下乡”不仅可以培养大批农业技术后备力量,解决农技人才缺乏和断层严重的问题,也为现代职业农民的培养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送教下乡”教师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教学,使教育和生产实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使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和生产经营的发展。与美国、日本、法国等农业发达国家一样,“送教下乡”体现了农业职业教育所包含的“以组织农业技术培训的形式,培养一大批农村管理种养业能手以及专业合作社领办人,依靠职业化的农民来发展现代农业”的教育理念。除此以外,“送教下乡”还给农民带来了思想方面的革新,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模式到大面积的自动化生产,从力量单薄的分散经营到品牌化、标准化的产业之路,“送教下乡”不仅让降低成本和提高收益成为可能,也让“现代农业”观念和市场意识植根于农民的脑中,这也是解决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力资源薄弱与现代农业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

3 解决“送教下乡”遇到的困难,探索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新道路

虽然我国开展“送教下乡”的涉农教育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也在帮扶我国中西部的农业职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一些有关于“送教下乡”的负面新闻也频现报端,诸如某些农业职业学校套取中职生助学金,“送教下乡”在培养山寨职校生等。这些欺骗行为和质疑正说明在推行“送教下乡”的过程中,还有不少难题和困难存在。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送教下乡”遇到的问题,那么就不能禁止这些混水摸鱼与滥竽充数的事件发生。长此以往,首先是会让社会和农民教育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顺利发展。

所以,积极面对和解决“送教下乡”遇到的困难,才是探索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新道路的根本。一是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农业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学生管理方面,要完善学生学籍制度,对不具备学习能力和无法保证上课时间的学生,及时办理退学手续,规范农业职业教育的管理体系;二是量身定做适合农业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案,教学时间可以利用双休、农闲等时间,教学方法也可以采取网络教学、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学习小组相结合,确保农业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总之,“送教下乡”作为农业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担负起了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的现代职业农民的重任,它不仅提高和改善了农民这个特殊群体的综合素质,在宣传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方面也成为一个重要窗口。“送教下乡”深层次上解读了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方针政策,即顺应了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也为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由此可见,以“送教下乡”为新模式的农业职业教育,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一个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成功的体现了我国职业教育是平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同时也为农村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留下了无尽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惠民.农业职业学校“送教下乡”一举多得[J].中国农村教育,2011(6):8-9.

[2]张东良.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其对策[J].神州,2012(11):144.

[3]宋建华.现代农业呼唤职业农民[J].江苏农村经济,2003(6):34.

上一篇:搬迁运输合同下一篇:小学绩效考核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