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建设工程信息网

2024-07-22

烟台市建设工程信息网(精选8篇)

烟台市建设工程信息网 第1篇

关于组建烟台市信息

网络技术职业教育集团的实施方案 根据烟台市教育局、烟台市经贸委关于转发《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经贸委关于组建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烟台市电子工业学校向龙口市教育体育局、龙口市经贸局提出组建烟台市信息网络技术职业教育集团的申请,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进行,制定组建职教集团的实施方案:

一、集团名称

烟台市信息网络技术职业教育集团。

二、集团性质

烟台市信息网络技术职业教育集团是以烟台市电子工业学校为牵头单位,联合相关学校、企事业、行业科研院所等单位,按照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立足半岛经济发展,辐射全省乃至全国东西部地区,重点对其中的信息网络技术行业提供服务的协作、合作组织,是群众性、技术性、非盈利性的信息网络技术应用集团,侧重于职业教育研究合作,是相对独立的产教联合体。

三、组建的原则

1、自愿参加。相关学校、企事业、行业科研院所等单位,根据互利互惠的原则自愿参加职教集团。职教集团成员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一般实行“四个不变”,即集团成员原有的单位性质和隶属关系不变,管理体制不变,经济独立核算不变,人事关系和教职工身份不变。成员学校仍然有着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2、优势互补。职教集团成员单位之间以互惠互利为前提,实行设备、师资、技术、信息、教学、实习、生产基地、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形成集团经营优势,达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办学与经营的效益。成员单位中的中等职业学校间努力做到“八个统一”,即统一专业设置、统一培养目标、统一教学管理、统一教学计划、统一实验实习要求、统一考核评估、统一毕业标准,达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规范化。

3、骨干带动。龙头学校要在专业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内部管理等方面走在集团发展的前列,并且通过示范辐射带动成员学校在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等方面不断提升。职教集团内部要组成教学研究中心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科研活动,统一组织考试考核和专业技术竞赛等,提高成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同时不断吸引其它成员参加,壮大集团队伍。

四、组建的方法步骤

1、由烟台市电子工业学校向龙口市教育体育局、龙口市经贸局提出组建烟台市信息网络技术职业教育集团的申请,并提交申请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实施方案和集团章程。

2、联系开设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职业学校、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做好吸纳集团成员的准备工作。

3、学校成立正常的办事机构,并在成员单位建立联络处,负责集团成立前的各项工作的筹备和对外联系工作。

五、机构的设置及职能

烟台市信息网络技术职业教育集团设立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理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下设若干专业工作指导委员会。

(一)理事会的职能

1、制定和修改集团章程;

2、选举和罢免领导机构成员;

3、制定集团年度工作方案;

4、审议常务理事会年度工作报告;

5、审议通过集团常务理事会或理事提出的议案。

(二)常务理事会的职能

1、执行理事会决议;

2、实施集团年度工作方案;

3、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向理事大会提交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议案。

4、审议和接受新的成员单位;

5、决定理事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审议的主要原因内容。

(三)秘书处的职能

1、负责集团年度工作方案的落实;

2、负责集团的宣传和档案管理工作,做好集团的联络工作;

3、筹备组织理事大会和常务理事会议,负责起草会议文件,撰写工作报告;

4、集中并代表成员单位间的利益和要求,对招生、收费、课程改革、实习实训、就业、专业教师培训和出国研修等问题,向集团提

出意见和建议;

5、收集、发布人才培训信息、人才供求信息,协调成员单位间的招生、培训、就业工作;

6、代表集团接受有关方面的捐赠。

(四)专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的职能

1、定期联系职业教育专家、企业领导、专业技术人员、成员学校学科骨干,分析企业专业需求,掌握技能需求标准,合理进行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法创新,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培养企业必需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2、成立教学研究机构,定期开展以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为主的教研活动,成员校之间做到“八个统一”。开展教学改革,进行课程开发,编写实用的校本规划教材,并在成员学校之间进行推广,做到资源共享。

3、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定期组织集团内学校间的业务竞赛、评比,定期开展学生技能测试和技能比赛等活动。统筹安排教师业务培训,专业师资培训,建立学科储备库,提高集团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

4、组建实习、培训基地,充分利用成员学校教育资源,结合企业的培训计划,为企业进行员工的岗前与岗后培训,节省企业的培训资源,缩短企业培训时间;充分利用成员企业技术与设备资源,结合学校的实践教学计划,为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实习培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技能。

5、协调实现集团内生源与就业岗位的合理配置,学校要结合企

业不同时期的用工需求,有序逐步安排学生上岗实习,最大程度地缓解集团企业招工的压力;而企业招工时要优先接受集团学校的学生,充分解决各校学生的实习就业问题。

6、建立招生、培训、就业等多方面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动态学生信息数据库,共享信息资源。

7、开展人才需求市场调查,协调招生、就业等方面的统一政策,以集团名义开展对外宣传,统一组织招生与就业安置工作。

六、保障措施

1、职教集团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成立后,在短时间内经过筹备,召开理事会预备会议和理事会成立大会,通过集团章程,并举行集团挂牌仪式。

2、职教集团在正常运转期间组织的各项活动,经费由集团成员合理负担。

3、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在教学和管理等方面成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交流教学管理、招生、就业等相关信息,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实习基地。

4、职教集团各成员单位均要安排相应的承担具体工作的责任人员,以便工作上的沟通和联系。

5、每年召开一次集团理事会,审议集团年度工作报告,制定集团年度工作方案,处理集团内重大事项。

6、适时召开集团成员单位常务理事会议,贯彻上级部门的工作布置和工作意图。

7、集团在运作过程中,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部署,适应形势的变化。

二00六年八月十二日

烟台市建设工程信息网 第2篇

基于VC的MAPGIS二次开发-以烟台市环境地质信息管理系统为例

摘要:通过烟台市环境地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探讨如何将MAPGIS67SDK与Microsoft Visual C++6.0编程语言相结合,进行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作 者:吴玺 成建梅 常敏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武汉,430074期 刊:地下水 Journal:UNDERGROUND WATER年,卷(期):,32(3)分类号:X141关键词:MAPGIS二次开发 Microsoft Visual C++6.0 数据库

烟台市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第3篇

目前我国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整体水平不高, 大部分的管理还是基于纸质资料的管理, 有些地区虽然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这些数据, 但大多数都是基于纯数据库的方式, 缺乏空间信息的表达, 难以实现空间上的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

2 系统总体框架

系统基于用户现有的网络运行环境, 以标准化的空间信息数据库、业务数据库为综合信息平台, 采用构件化机制搭建软件平台, 向用户提供先进、便捷的服务。系统采用三层逻辑结构体系, 即数据层、构件层和应用层。

2.1 数据层

数据库是应用系统的数据核心, 分为空间信息数据库与业务数据库, 空间信息数据库通过统一的空间定位基础实现各空间信息图层的关联, 通过空间数据引擎实现与业务数据库的无缝连接。

2.2 构件层

构件库是应用系统的运行核心, 一个功能构件封装一项密切关联的业务功能, 提供一种或多种调用接口, 复杂构件可进一步划分成较简单的子功能构件;通过工作流管理器控制构件内部与构件之间的业务流转;构件层将应用层提出的请求转换为对数据层的请求, 并将数据层返回的结果提交应用层。

2.3 应用层

用户是系统的操作者, 通过桌面执行业务功能, 处理业务数据, 形成需要的结果。根据用户需要的不同, 应用层分成三个部分:管理员用户:对整个系统进行维护, 创建其他用户, 创建、修改、删除、更新、备份数据库;部门用户:具体操作办理业务, 进行各种查询检索、地图报表制作;外部用户:通过触摸屏等媒介, 进行政策法规、办案信息的查询。此外, 支撑技术是作为整个系统建设的理论基石;各种标准、规范及数据定义和软硬件网络配置这两大部分贯穿于系统架构的始终, 起支持和指导的作用。

3 系统数据库设计

规划管理数据库设计既是空间数据建库的关键, 也是系统软件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用户角度出发我们将系统数据分两大类:地理空间数据和业务数据。

地理空间数据 (G)

地理空间数据根据应用目的可划分为七个子库:基础地形图子库、数字正射影像图子库、数字高程模型子库、地名数据子库、综合管线子库、规划成果数据子库、规划审批成果子库, 其中既有矢量格式, 也有栅格格式, 数据构成复杂, 数据量非常庞大。

A基础地形图子库

基础地形图是以矢量数据结构描述的水系、等高线、境界、交通、居民地等地形要素构成的数据库, 其中包括了地形图要素间的空间关系及相关属性信息。基础地形图数据全面反映数据库覆盖范围内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它可以用于建设规划、资源管理、投资环境分析、商业布局等方面, 作为人口、土地、环境、交通、报警等各个专业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基础。

B数字正射影像图子库

数字正射影像图是根据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地面数字高程模型对数字化的航空影像 (单色/彩色) 进行数字微分纠正得其正射影像, 再作影像镶嵌、图廓裁切, 生成图幅影像层数据, 再与图廓整饰、公里格网以及地名注记数据复合而成。它既具有地图几何精度又有影像特征。数字正射影像生产周期比较短、信息丰富、直观, 具有良好的可判读性和可测量性。可作为背景控制信息, 评价其它数据的精度、现势性和完整性;可从中提取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信息以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还可提取现势信息, 实现对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的更新。

影像数据的比例尺为1:2000、1:1万与1:5万, 平面坐标系采用烟台坐标系。影像数据采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数据做为索引基础, 通过SDE建立影像金字塔机制。

C数字高程模型子库

DEM是在高斯投影平面上规则或不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及其高程的数据集, 可用来进行地面模型信息的量算与分析, 并与其它数据联合使用, 复合显示其它信息的地理分布等。

DEM数据建库采用与正射影像建库相类似的方法, 包括1:2000和1:5万两种比例尺。

D地名数据子库

地名数据是各种地名信息数据的总称, 包括政区、居民地、交通地名信息和各类自然地理地名等信息。地名数据可以直接应用和生成地名录, 还是DOM数据、DEM数据、DLG等数据库的地名及注记基础, 通过对地名信息的查询, 可进行快速的空间定位。

E综合管线子库

管线数据是地理空间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用于管理地下管道和电缆两大类地下设施信息。地下管道包括给水、排水、煤气、热力及工业管道, 电缆包括电力、电信电缆。综合管线信息是包括平面坐标、高程和时间的四维数据, 其显著的隐蔽性决定了数据的完整、准确和动态管理的重要性。

F规划成果数据子库

规划成果图是根据区域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预测, 制订出来的能反映未来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总体发展趋势, 并用以规范区域内资源布局和相关社会、经济活动的图形数据。规划包括近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远期规划。规划成果是指导城市建设、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城市资源的重要依据。

G规划审批成果子库

规划审批成果是在规划审批过程中产生的成果数据, 是城市建设项目设计、施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它反映城市建设的发展过程, 因而也是城建档案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

规划审批图件按应用类型分为选址红线、征地红线和用地红线等大类, 每一类红线再分为基础红线、红线标注、红线整饰等逻辑图层。

业务数据 (W)

业务数据按照“业务类别‘文档材料’表 (桌面) ”进行划分, 用户可以检索业务, 查看具体业务所涉及的所有文档。此外, 业务数据也包括格式固定的统计报表。

共有9种业务类型:建设项目选址, 规划设计方案, 建设用地规划, 建筑设计方案, 建设工程规划, 道路管线规划, 竣工规划验收, 土地储备, 土地出让。

4 关键技术

4.1 空间数据的无缝集成

传统的空间数据都是基于图幅的, 每一图幅以文件的方式存放起来。由于数据生产的系统或偶然误差, 在图幅与图幅之间往往存在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如河流在图幅之间发生了错位, 房屋在图幅之间不能闭合等现象, 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图幅缝隙”, 由于分幅生产的原理, 这种“图幅缝隙”无法避免, 以往的处理方法是增加一道接边的工序。这就造成了数据被人为的修改, 增大了误差。可以设想, 如果我们在整个数字化区域内进行数据生产, 就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也就是说, 一个跨图幅的特征如河流, 如果我们一次性录入, 就可以保证其一致性。解决了“图幅缝隙”问题, 事实上也使得本来属于同一地物的分段地物还原了其本来面目。

在本系统中, 数据的格式多样化, 有AutoCAD的数据、MapInfo、MicroStation的数据和Arc/Info的数据。另外, 数据之间还存在不同的分幅标准。我们所要面临的问题是:

需要一个能够支持大数据量管理的连续空间数据模型;

能解决异构数据的入库问题。

以此为依据, 我们选择了ArcSDE+大型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式, 从空间数据管理的角度来看, SDE可看成是一个连续的空间数据模型, 借助这一模型, 我们可将空间数据加入到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去。用户可将整个城市的红线数据放到SDE一个连续的层 (Layer) 中。每一个红线项目作为一个完整的多边形存放, 只需一次磁盘访问即可快速提取出来。

由此可见, 正确的软件选型为完成空间数据库的无缝集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有了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将异构异源数据统一规范地输入到空间数据库中才是集成的真正难点。

在实施上, 我们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a、详细拟定空间数据库结构, 提出可操作的数据库建库方案。b、按照数据库建库方案对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整理。不管是何种格式的数据, 都要进行统一的接边、查错、分层。c、对于有属性表的数据如MapInfo、MicroStation、Arc/Info数据, 进行属性整理;没有属性的数据如AutoCAD数据, 单独在数据库里建立属性表。d、对已整理完成的空间数据进行批量入库。e、对属性数据进行批量入库。f、进行图形归一化处理, 保证跨图幅的特征地物保持连续。g、进行属性连接。对于空间数据的连续无缝, 其关键步骤是b、f, 通过b, 可从桌面角度保证了空间数据的连续;通过f, 保证了真正的连续无缝。

4.2 空间、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

在GIS应用数据库设计中, 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是比较关键的, 图属无缝集成是系统功能集成的基础。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 从规划业务上来讲, 就是如何将红线的图形表示与其相关的审批信息高度关联起来, 实现图文一体化的查询的问题。对于规划管理业务, 如红线划拨, 比较常见的处理方法都能够将红线图形和简单的红线属性信息连接在一起, 对于这种情况, 在数据入库时只需对图形和属性进行相应的入库对照即可。在管理中, 比较常见的处理是将规划方案图存成AutoCAD格式文件, 相应的属性信息存放在关系数据库中, 通过AutoCAD格式文件的文件名进行关联。这种处理方式带来以下问题:

共享问题。多用户对同一数据文件进行编辑时不受保护, 造成文件损坏, 数据丢失。

操作问题。用户在需要了解某周围的情况时, 必须了解其他相邻的编号才可以调图, 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维护问题。文件方式给数据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数据维护工作量。

鉴于以上问题, 在本系统的数据库建设中, 利用ArcSDE+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模式, 将现有的AutoCAD格式文件通过SDE CAD Client端导入数据库, 由于文件名和属性数据已经有了一一对应关系, 在相应SDE分层图形内建立关键字与其对应即可。

结束语

烟台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而开发的, 该系统目前已稳定运行, 各项功能也在逐步完善中。系统的建设完成不仅满足了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工作的需要, 也为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德仁, 关泽群.空间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实现[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0.

[2]陈军, 邬伦.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烟台市建设工程信息网 第4篇

严格标准,切实发挥办事处指导协调职能。信用工程建设是贷款营销的前提和信贷管理的基础,既是一项利民兴社工程,又是一项服务社会工程。为扎实开展好此项工作,省联社烟台办事处将信用工程建设确立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要求各联社严格落实班子成员分片包社、客户经理包村包户责任制,对农户、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全覆盖式地扎实细致地走访调查和建档评信工作,在评定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认真执行准入、退出机制,切实维护、更新好信用档案。此外,办事处还专门到烟台市工商、税务等部门收集整理了各县市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有关数据,印发各联社督导其与当地工商、税务等部门搞好对接,并通过按旬通报调度和专题召开现场会等形式,督导各联社有效提高信用工程建设的覆盖面和评定走访工作质量,确保扎实开展,稳步推进。

扎实开展,坚持做到“四个到位”。根据信用工程建设目标,各联社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坚持做到“四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各单位一把手作为信用工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信用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负总责,班子成员根据包社、包村、包点、包户,组织有关人员逐村逐户开展信用评定工作。二是质量考核到位。将信用户、信用企业的覆盖面和评定质量纳入干部员工绩效工资考评,对圆满完成信用工程建设任务且经得起检查的联社,给予专项奖励;对工作不认真、不到位甚至弄虚作假的联社,扣罚领导班子成员绩效工资。三是地方参与到位。信用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市农村信用社充分依靠县乡两级政府、村委会和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搞好宣传发动和联系协调工作。四是监督检查到位。将信用评定工作纳入社会公开监督范围,面向社会公开客户经理电话和信用评定监督电话,确保公开、公正、公平地进行信用评定。

烟台市建设工程信息网 第5篇

作者: 录入:cpp

烟台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烟台市建设工程 文明施工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烟台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二○○七年三月一日

烟台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改善施工从业人员的生产和工作环境,根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房屋拆除等有关施工活动及监督管理,应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文明施工是指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按照规定采取措施,保障作业环境、市容环境卫生和人员健康安全的施工活动。

第三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

市建设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全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各县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文明施工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一般规定

第四条 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会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对毗邻建(构)筑物、市政公用设施、水利设施和地下管线等可能造成破坏的施工现场进行勘查,并按照规定提供供水、排水、供电、施工道路等施工条件。

第五条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合同中明确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项目总费用,以及费用预付、支付计划、使用要求、调整方式等条款。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施工合同中对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预付、支付计划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合同工期在一年以内的,建设单位预付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不得低于该费用总额的50%;合同工期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预付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不得低于该费用总额的30%,其余费用应当按照施工进度支付。建设单位在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时,如未按上述规定将费用拨付到位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

建设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应当专款专用,其使用、划拨接受建设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 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监理合同的约定将文明施工纳入监理范围。监理单位总工程师和安全监理人员应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后持证上岗。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不符合文明施工标准要求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七条施工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对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直接负责,应当组织编制实施文明施工方案,落实文明施工责任制,实行文明施工目标管理。项目负责人有权拒绝任何单位(个人)提出的违反文明施工的要求。

建设工程文明施工实行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制度,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统一管理。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管理,并对分包范围内的安全文明施工向总承包单位负责。建设工程由多个施工单位施工未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建设单位统一协调管理,各施工单位按照承包范围分别负责。

第八条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当加强各参建施工队伍的管理。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需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后持证上岗。施工现场所有人员应在胸前佩戴个人身份标卡。标卡由总承包单位统一制作,标卡应有个人照片、姓名、工种、职务和所属单位等。

第三章 现场管理

第九条 建设单位在施工现场周边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围挡,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围挡应选用彩钢压型板等硬质材料或标准广告牌制作。围挡下方应设置30cm高、18cm厚砖墙护脚作为界线,防止淤泥、污水溢出围档外流。围挡必须稳固、安全、整洁、美观。并应刷上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油漆和图案。严禁依靠围挡堆放物料、器具等,以及用围挡做挡土、挡水墙和机械设备的支撑体。

(二)城镇建成区主要道路两侧、风景旅游区、机场、码头、车站、广场的施工现场围挡高度不得低于2.5米,其他地区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米。

(三)围挡大门应当采用封闭金属大门,大门的设置高度要与围挡相适应,宽度不小于6米,设置应当符合消防要求。大门不得透视,大门内侧应当设置门卫室。大门外侧应当在围挡的醒目位置悬挂五牌一图(工程概况牌、组织网络牌、消防网络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管理牌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工程概况牌应当列明工程名称、规模、开工和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号以及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质量和安全监督单位等内容。

(四)市政工程、道路维修及地下管线敷设工程项目的围挡可以连续设置,也可以按工程进度分段设置,采取封闭施工。特殊情况不能设置围挡的,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在工程显要处采取隔离措施。

(五)拆除工程应当在拆除前采用金属板材做临时围挡。

第十条施工现场应按平面布置图合理划分作业区、生活区和办公区,并做到作业区与生活区、办公区分离,保证安全。在城镇建成区、机场、车站、广场的施工现场内,办公区、生活区等临时设施的地面,材料堆放场、加工场、仓库等地面以及外脚手架的基础、机动车道,应实行硬化处理,其它地面可铺石粉、炉渣或砾石。施工企业应当在工地空地实施适当的绿化。在工地大门出入口处必须设置洗车场和沉淀池,并配备高压水枪或冲车设备,驶出工地的机动车辆必须在工地出入口洗车场冲洗干净后,方可上路行驶,严禁将工地内的泥土带入道路污染路面。洗车场应当是由宽30cm、深40cm 沟槽围成的宽3 米、长5 米混凝土浇捣的矩形场地。

第十一条施工中的建筑物应当统一使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阻燃密目式安全网,要求每100平方厘米的安全网不小于2000 目,实施封闭围挡,并保持清洁。安全网应当挂于脚手架外排钢管内侧,要求平整、绷紧、密拼连接、整齐美观,不得漏挂、松脱。脚手架、安全网的高度应当高出施工作业面1.5米。施工现场的场区应干净整齐,施工现场的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和建筑物临边部位应当设置整齐、标准的防护装置,各类警示标志设置明显。施工作业面应当保持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余料及时清理、清扫,禁止随意丢弃。

第十二条施工现场内的各种建筑材料、构件、料具等物料应当按施工总平面图划分的区域存放,并设置包括名称、品种、规格等内容的标牌,其叠放高度不得超过1.6米。禁止混放或在施工现场外擅自占道堆放建筑材料、工程渣土和建筑垃圾。

施工单位在运输砂、石、土方、工程渣土和垃圾等散体物料时,必须采取苫盖措施。

第十三条建筑施工活动应当注意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灰土、露天堆放水泥和石灰、燃用高污染燃料、燃熔沥青或焚烧油毡、油漆、垃圾等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物质。

第十四条施工现场应当按规定设置建筑垃圾集中堆放点分类堆放,按照批准的建筑垃圾处置计划及时清运处置,有毒有害垃圾应当妥善处置;生活垃圾应当设置专用垃圾箱,并做到日产日清。

施工现场应当设置连续、通畅的排水系统,场地内不得有大面积积水。施工产生的污水泥浆不得溢流到临街路面。禁止将未经沉淀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排水设施与河流。

第十五条 在施工现场搭建的临时建筑物应使用轻钢结构且稳定性较好的标准复合板房及经认可的新型材料复合板房。复合板房屋顶应起脊,坡度应在25°—30°之间,屋面板、墙体必须采用牢固的连接体进行连接;严禁使用以氢烧镁为原料和泥浆砌体的房屋及其它安全性较差的简易板房。临时建筑不得超过两层,超过两层要报建设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审批;单层临时设施的檐口高度不得低于2.8米,其地面采用混凝土硬化,并应满足消防安全、卫生、保温、通风等要求,温暖季节应安装纱门、纱窗。

第十六条在施工现场内设置职工生活区的,宿舍必须设置

可开启式窗户,保持室内通风良好;宿舍应实行单人单床,床铺不得超过2层,每间宿舍居住人数不得超过16人,人均居住面积不得少于2平方米。宿舍内应设置生活用品专柜和垃圾桶,严禁使用钢管搭设简易床铺和使用通铺。生活区内应提供为作业人员晾晒衣物的场地,个人物品应摆放整齐,保持卫生整洁,宿舍卫生制度、卫生值日表、宿舍负责人标牌应上墙。使用220V电源的室内灯具离地高度不得低于2.5米。

在建建筑物内严禁安排人员住宿、办公。

在施工现场外设置生活区的,应当实行封闭管理。第十七条在施工现场内设置食堂及就餐场所的,食堂距离作业场所和厕所、污水沟、垃圾站等污染源应超过25米,并应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污染源影响范围之外;食堂卫生条件、加工操作及卫生管理应符合《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食堂应设上、下水设施,排水、排气口应采用金属网封闭,通风、排气、地面排水良好;砌筑式灶台及其周边应使用光滑不吸水、易清洗的材料(瓷砖、合金材料等)饰面,铺贴高度不得低于2米。灶间、售饭间、食品储藏室应分隔设置;生、熟炊具器皿应有明显标记,分开放置,定期消毒,保持洁净;温暖季节食品出售前应加盖防蝇罩;灶间、食品储藏室门口处应设置“挡鼠板”,高度不低于0.6米。食堂必须有卫生许可证,设专职食品卫生管理员,炊事人员必须持身体健康证上岗,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和口罩。食堂内禁止人员住宿和放置施工料具及有毒有害物品等。

工地食堂应建立健全餐饮炊具洗刷消毒、食品及原料采购索证等卫生制度;工地食堂不得制售冷荤菜;隔餐或隔夜熟食品必须充分加热后方可食用。

施工现场饮用水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并有保证饮水安全和防止水污染的措施。施工现场食品采购、加工应当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第十八条坐落在建成区内的施工现场厕所,应当采用封闭水冲式,蹲位数量满足使用要求,蹲位之间设置隔墙,隔墙高度不低于1.2 米;便池应采用面砖等材料饰面,饰面高度不低于1.5米,要定期消毒并有灭蝇措施。高层作业区应隔层设置封闭式便桶。第十九条施工现场应设置淋浴室,墙体应使用面砖等材料饰面并定期消毒,淋浴头数量应满足使用要求,保证冷、热水供应,排水、通风良好,淋浴间与更衣间应隔离,并使用防水电器。

第二十条施工现场应制定消防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动火作业审批手续;生活区、仓库、配电室(箱)、木制作业区等易燃易爆场所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器材,配备的消防器材每处不少于两具ABC型灭火器,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确保完好有效;严禁在施工现场内燃用明火取暖;高层建筑须随层做消防水源管道,用2寸立管,每层要留有消防水源接口。

第二十一条施工单位应当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提高工人爱滋病、霍乱、病毒性肝炎等防病知识水平;制定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设专人负责突发事件报告管理工作。在施工现场应当配备符合有关规定要求的急救人员、保健医药箱和急救材料。

第二十二条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施工扰民,妥善处理与周边居民的关系,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第二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采用多种形式,对工人进行文化、法制、技术及与建筑施工有关的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倡导开办职工夜校,丰富施工现场工人业余文化生活。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管理规定的,由建设、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五条建设、卫生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有失职、渎职或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依纪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抢险救灾及其他临时性房屋建筑、居民家庭装饰装修和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建筑的施工活动不适用本规定。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自2007年4月1日起施行。

主题词:城乡建设规定 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中央、省属驻烟有关单位。

烟台市实施阳光政务工程考核办法 第6篇

印发烟台市实施阳光政务工程考核办法的通知

(烟政办发[2004]6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烟台市实施“阳光政务工程”考核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0四年六月十一日

烟台市实施“阳光政务工程”考核办法

为确保“阳光政务工程”顺利实施,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阳光政务工程的试行意见》(烟政发[2004]9号),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二、考核内容及记分标准

(一)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的考核内容及记分标准。

1.组织领导(10分)。成立阳光政务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3分);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研究、部署阳光政务工作(2分);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阳光政务工程实施意见(3分);采取多种形式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2次(2分)。

2.工作进展及职能分工(10分)。总体组织协调到位,监督检查保障有力,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新闻宣传报道及时、力度大(每项各2.5分)。

3.阳光政务工程内容(30分)。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每项各5分)。

4.阳光政务工程形式(30分)。建立“中国烟台”政府门户网站分网站(5分);建立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5分);实行政府领导、部门与市民直接对话制度(4分);推行重大决策公示、听证制度,涉及重要经济社会决策的事项实行公示,涉及物价、收费、市政、城管、环保、治安等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事项实行听证(4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阳光政务(3分);定期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老党员、企业和市民代表座谈会,通报阳光政务有关情况(3分);印制《阳光政务指南》或政府公报(3分);其他行之有效的形式(3分)。

5.阳光政务工程时限(10分)。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第一年重点突破,第二年基本到位,第三年规范完善(4分);责任部门按照计划完成工作任务(3分);其他工作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做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预公开的按照要求公开(3分)。

6.监督保障机制(10分)。实施重要工作向人大报告制度,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定期审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每项各1分);健全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民主评议监督,职能部门监督制度(每项各1分);按照要求及时上报阳光政务工作材料和情况(2分)。

(二)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考核内容及记分标准。

1.组织领导(20分)。成立阳光政务工程领导小组(3分);落实分管领导、工作人员和联系电话(3分);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研究部署阳光政务工作(2分);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阳光政务工作实施方案(6分);纳入部门和单位目标管理(2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本系统实施“阳光政务工程”进行统一安排和部署,每年至少组织2次检查(4分)。

2.阳光政务工程内容(30分)。全市实施“阳光政务工程”任务分工表中所列的当年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目标(20分);政务公开所涉及的对内、对外应公开的内容(10分)。

3.阳光政务工程形式(30分)。建立“中国烟台”政府门户网站分网站(5分);设立部门新闻发言人(5分);设立固定醒目的阳光政务公开栏(5分);定期召开老干部、老党员、服务对象座谈会,及时通报政务情况(4分);制作《阳光政务指南》或便民服务卡(4分);设立专线咨询电话或咨询服务台,采用触屏式电脑查询系统或声讯电话四项有一项的(4分);实行社会听证会制度(3分)。

4.阳光政务工程时限(10分)。全市实施“阳光政务工程”任务分工表中所列的完成时限(6分);其他工作情况要及时向社会公开,做到经常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预公开的按照要求公开(4分)。

5.监督保障机制(10分)。健全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制度,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每项2分);建立《阳光政务工作登记簿》,设有政务公开监督举报电话(每项1分);按照要求及时上报阳光政务工作材料和情况(2分)。

三、考核方式、加减分事项及标准

考核按年度考核,实行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基本分为100分。具体记分标准为:达到标准的得基本分,达不到标准的扣基本分,符合加减分条件的相应加减分。

(一)定期检查。

市阳光政务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职责,对阳光政务工程阶段性工作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调度、督查和考评,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督促整改。每季度的检查情况,纳入年终综合考核之中。

(二)舆论监督。

市阳光政务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编发简报、督查通报、新闻宣传等形式,不定期总结典型、表扬先进、督促后进。

(三)综合考核。

每年11月10日前,被考核的县市区、市直部门和有关单位,按照《试行意见》的要求和《考核办法》的标准,先行自查打分,并形成自查报告,报市阳光政务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11月20日后,市阳光政务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人员组成考核小组,采取明察暗访、现场观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个别交谈、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考核,结合阶段检查和日常掌握的情况,形成考核材料,向市阳光政务工程领导小组写出综合报告。

(四)加减分事项及标准。

1.加分事项及标准:“阳光政务工程”任务分工表中所列的当年有具体任务目标的,按照要求每按时完成一项任务加6分;提前完成任务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的加4分。

2.减分事项及标准:没有完成“阳光政务工程”任务分工表中所列当年任务目标的,每少一项减10分。因落实“阳光政务工程”不力,出现下列情况的分别减分:侵犯群众民主权利、引起群众上访造成影响被查处的,每起扣6分;被通报批评的,每次扣3分;被追究责任的每起扣6分。

3.全市实施“阳光政务工程”任务分工表中没有具体任务的单位不加分、不减分。

四、考核奖惩

将实施阳光政务工程情况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考核结果作为部门评先树优、干部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对推进阳光政务工作成绩突出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的,限期整改,并通报批评。阳光政务工程考核结果,将通过一定形式公布。

本办法由市阳光政务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自六月十一日起施行。

烟台市建设工程信息网 第7篇

1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1.1 设计

1.1.1 楼板、屋面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

1.1.2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配筋应遵循小直径、小间距的原则,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15%,且不小于Φ6@200。

1.1.3 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部位采取加强措施。在现浇板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

1.1.4 在未设梁的板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1.1.5 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带,后浇带间距不大于30 m,后浇带宽度不宜小于800mm,强度等级宜较其两侧构件提高一个等级。

1.1.6 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每一开间中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径不宜小于8mm。

1.1.7 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设计厚度不宜小于100mm,厨房、厕浴、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单向板厚度应不小于80 mm,对过长的单向板,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体积干缩程度,进行抗裂验算,并确定加密分布筋的配置。

1.2 材料

1.2.1在商品混凝土供货前,监理单位应对商品混凝土厂家原材料、掺合料、外加剂及配合比等进行检查,达不到要求的不得用于工程。

1.2.2商品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商品混凝土前,要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混凝土品质的明确要求,首次进场混凝土要进行开盘鉴定。

1.2.3监理单位要对进场的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每个台班不少于两次测试,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应退场。泵送高度在30m以下时,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100-140mm范围内;泵送高度30-60m时,坍落度应控制在140-160 mm范围内;泵送高度60-100m时,坍落度应控制在160-180mm范围内;泵送高度100m以上时,坍落度应控制在180-200mm范围内。

1.2.4 对高强、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参与配合比设计。

1.2.5商品混凝土厂家应对混凝土材料中的氯化物和碱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总含量计算。商品混凝土进场时,监理单位应检查相关检测报告和计算结果。

1.3? 施工

1.3.1在楼板上层钢筋施工中,负弯矩钢筋端部应设置直径不小于Φ12通长钢筋马镫,马镫底部应有防锈措施。双层上排钢筋应增设钢筋小马镫,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800mm(即每平方米不得小于2只),特别是对于直径小于等于8mm的细小钢筋,小马镫的间距应控制在600mm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确保钢筋位置正确。

1.3.2模板支撑体系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防止模板变形和支撑下沉,应按《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编制专项方案,专项方案必须经监理总监审批通过,高支模体系还须经专家进行方案论证。上下层模板支架立柱应对准,并在下部铺设垫板,严禁在虚土上支设模板。模板拼缝应严密,严禁板缝漏浆。

1.3.3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尽量避免上层钢筋受到踩踏变形。混凝土浇筑时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进行护筋,确保钢筋位置正确。

1.3.4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

1.3.5 现浇板浇注完毕后,应进行找平处理,并立即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对掺有缓凝型外加剂和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1.3.6 冬季混凝土施工,应严格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编制冬期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批后执行。

1.3.7 现浇板养护期间,混凝土强度大于1.2MPa 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板上吊运、堆放重物。现浇板上严禁超载堆放重物,车库顶板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土施工。

1.3.8 现浇板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

1.3.9 严格控制现浇楼板底模及支架的拆除时间,要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套数的模板,施工中要严格执行拆模申请制度,拆模试块强度符合要求后,方可拆模。

1.3.10混凝土出厂后严禁加水,运输、浇筑、刷管过程中散落及废弃的混凝土严禁用于混凝土结构构件。

1.3.11 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导致内部振捣不足。

1.3.12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后浇带的留置位置及施工缝的处理要严格按设计、规范和技术方案执行,封闭前和封闭后混凝土达到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拆除,浇注时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1.3.13 严格按规范要求留置施工缝和进行施工缝处理。

1.3.14 混凝土泵送管道穿过楼板时,不应在楼板预留孔处直接固定管道,应选择合理位置采取其他可靠措施固定, 防止泵管抖动,使楼板产生裂缝。泵送管预留孔及固定措施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

1.4 检测

1.4.1除按正常要求对混凝土进行见证取样检测外,必要时应对商品混凝土进行现场抽样检测,并核实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真实有效。

1.4.2 发现现浇板有明显裂缝,应对裂缝原因进行分析、查明原因,必要时对裂缝宽度进行检测,确定是否为有害裂缝,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和耐久性要求下,预应力结构无害裂缝最大允许宽度为0-0.2L,非预应力结构为0.3L.

1.4.3 对商品混凝土外加剂和粉煤灰,监理单位应到厂家进行抽检。

1.4.4后浇带当采用补偿收缩或微膨胀混凝土时,应对其补偿收缩或微膨胀的性能进行检验。

2墙体空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2.1设计

2.1.1填充墙应采取以下拉结措施:

2.1.1.1填充墙应沿墙、柱全高每隔500mm~600mm设2根直径不小于6mm的热轧带肋拉结筋。拉结筋伸入墙的长度,6、7度抗震设防时宜沿墙全长贯通;8、9度抗震设防时应沿墙全长贯通,且拉结筋端头应错开截断,相距不宜小于200mm。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

2.1.1.2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当采用不脱开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墙长大于5m或层高的2倍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宜在墙体中部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时,宜沿墙高每2m 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m。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2.1.1.3设计单位应重视构造柱的设置,设计图纸中应明确构造柱设置的具体位置,细化门窗洞口两侧的构造措施。

2.1.1.4窗台部位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扁梁,配置构造钢筋4Ф12,高度不小于120mm,箍筋直径不小于6mm ,间距不大于200mm , 混凝土强度不低于 C20,扁梁嵌入窗间墙内不小于600mm。

2.1.2砌体与混凝土构件接缝处应设置钢丝网片,钢丝网片与基体搭接宽度≥150mm,门窗洞口等应力集中区也应在角部设钢丝网片。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不应大于20mmх20mm,其钢丝直径不应小于1.2mm,且宜采用热镀锌。钢丝网应用钢钉或射钉每200mm~300mm加铁片固定,挂网应做到平整、牢固。

2.1.3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其缝宽10-20mm,与山墙或女儿墙之间预留缝隙为30mm,并用柔性密封材料填嵌。

2.1.4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

2.1.5墙体砌筑及抹灰应采用预拌砂浆,设计应对砂浆强度提出明确要求。

2.1.6内墙抹灰层宜采用耐碱玻纤网格布加强,提倡采用新型抹灰材料。

2.1.7自承重墙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内墙不小于A2.5,外墙不小于A3.5。

2.2材料

2.2.1 加气混凝土砌块宜采用专用砂浆砌筑。预拌砂浆进场后严禁再加入砂和其它添加剂进行搅拌。

2.2.2加气混凝土砌块产品龄期应超过28天。其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掷和倾倒。进场后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下部应垫起200mm以上,上部应覆盖,防止雨淋。

2.3 施工

2.3.1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时应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含水率宜小于30%。

2.3.2砌筑时应合理安排施工流程,日砌高度不宜大于1.4m。采用非专用粘结砂浆砌筑时,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不应超过15mm。

2.3.3除卫生间墙体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外,其它墙体不同强度等级的同类砌块不得混砌,亦不应与其他墙体材料混砌。

2.3.4墙体顶部塞顶应在填充墙砌筑完成14天后进行,墙体塞顶工作完成7天后,方可进行墙体抹灰。

2.3.5抹灰前基层界面要认真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对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构件表面,抹灰时应对其表面进行“糙化”或“甩浆”处理。墙面抹灰应分次成活,每次厚度在8mm左右,总厚度应小于30mm。每遍抹灰间隔时间不能相距太短,防止灰层坠裂。当抹灰总厚度大于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抹灰后要及时喷水养护或刷养护液,养护时间不少于7d。

2.3.6未经设计部门同意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开凿水平沟槽,剔槽深度应保持线管管壁外表面距墙面基层15mm,并用M10水泥砂浆抹实,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各压墙150mm。宽度不小于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不应在截面长边小于500mm的承重墙体或独立柱埋设管线。

2.3.7 脚手眼及其它洞口应用原设计的砌体材料按砌筑要求堵塞密实。

2.3.8外墙外保温应在结构缝处、预制墙板相接处、外墙材料改变部位、外墙可能产生较大位移的部位设置变形缝,并应对变形缝进行防水处理。

2.3.9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期间及完工24h内,基层及环境空气温度不应低于5℃,夏季应避免阳光暴晒,五级以上大风天气和雨天不应施工。

2.3.10保温板外墙外保温系统施工时,墙角处保温板应交错互锁,门窗洞口四角处保温板不得拼接,保温板接缝距角部的距离不宜小于200mm,门窗四角和阴阳角等应设置局部加强网。

2.3.11外墙外保温系统薄抹面层的抗裂砂浆厚度宜为3mm~6mm,抹灰面层中应满铺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玻璃纤维网格布应横向铺设并全部压入抗裂砂浆中。

2.4 检测

2.4.1 墙体材料应对其进行力学性能及干体积密度检测。

2.4.2后植筋应对其轴向锚固强度性能进行现场拉拔检测,所植钢筋应有原材料检测报告。

2.4.3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条件的室内外墙体砌筑及抹灰工程应按规范要求留置试件,室外抹灰实体拉伸粘结强度的评价值不小于0.25MPa。

2.4.4内外墙涂料、腻子应进行见证取样送检。

3、地下室、屋面、卫生间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3.1设计

3.1.1地下防水设计等级应符合地下防水技术规范的要求。

3.1.2 地下防水设计图纸中应有防水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埋设件等设置和构造做法。

3.1.3地下室、屋面混凝土结构层宜采用结构找坡。

3.1.4 应根据地基土质特性及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选择基础形式和地基处理方法,减小地基变形和不均匀沉降引起的结构裂缝。

3.1.5 设计单位应重视抗浮设计,复杂条件下的建筑物抗浮设计,应通过专家论证确定抗浮设计水位。

3.1.6屋面防水设计等级应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要求。

3.1.7屋面防水构造设计内容应包括找坡层、找平层、隔汽层、保温层、防水层、隔离层、保护层、隔热层等构造层次的设计及防水节点构造,重要节点应画出大样图。

3.1.8卫生间、浴室的楼地面应设置防水层,墙面、顶棚应设置防潮层,门口应有阻止积水外溢的措施。

3.1.9当采用两种防水材料时,设计单位应考虑材料的相容性。

3.2材料

3.2.1建设、施工单位不得擅自改变防水材料。

3.2.2地下防水材料应选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类防水卷材。

(1)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BS):聚酯胎(PY)和玻纤胎(G)均应选用II型。单层使用时应选PY,双层使用时必须有一层PY,G用于多层防水中的底层防水。

(2)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选用聚酯胎(PY)类II型(厚度不小于3mm)。

(3)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SBC):一般应选用FS2。

(4)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应选用II型。

3.2.3 严禁使用国家明文禁止使用的淘汰产品和再生料生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

3.2.4住宅室内防水工程不得使用溶剂型防水涂料(即溶剂型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3.2.5防水材料、粘结材料、瓦等进场后应提供材料出厂质量证明和相关检测报告。

3.3施工

3.3.1防水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防水施工方案应报监理单位审批。细部处理应提前做好样板,监理单位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3.3.2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施工工艺要求及防水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应做好工序交接,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做好成品保护。应高度重视地下室后浇带、对拉螺栓孔等部位的防水细部处理。

3.3.3管道根部的预留洞口应用膨胀混凝土填塞密实,管道根部四周用硅酮密封胶或防水涂膜处理,宜使用丙烯酸酯建筑密封胶或聚氨酯建筑密封胶填嵌。

3.3.4卫生间地漏、下水管、套管应预留适当的高度,便于防水处理。

3.3.5卫生间墙面防水高度不得低于1200mm,带淋浴的卫生间防水高度应达到1800mm。防水层在门口处应水平延展,且向外延展的长度不应小于500mm,向两侧延展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

3.3.6卫生间防水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20mm,强度不低于M15,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倒泛水和积水现象。

3.3.7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的90%。

3.3.8 种植屋面施工中,厚度小于500mm的种植土,不得采用机械回填。

3.3.9 地下结构竖墙卷材采用保温板保护时,保温板与防水卷材之间应设置隔离层(如水泥纤维板等),防止土方回填时将防水卷材拉裂。

3.3.10 防水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60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2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mm。

3.3.11 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得留设施工缝。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d。

3.3.12 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SBC)铺贴要求:应采用配套的聚合物水泥防水粘结材料,卷材与基层粘贴应采用满粘法,粘结面积不应小于90%,固化后的粘结料厚度不应小于1.3mm,施工完的防水层应及时做保护层。

3.3.13 桩头所用防水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粘结性、湿固化性,应与垫层防水层连为一体,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时,应连续、均匀,不得少涂或漏涂,并应及时进行养护,应对遇水膨胀止水条(胶)进行保护。

3.4检测

3.4.1防水材料、粘结材料、瓦等,监理单位应进行见证取样复验。

3.4.2屋面防水施工完毕后应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验收应在雨后或持续淋水2小时后进行,检验屋面有无渗漏、积水,排水系统是否畅通,验收人员应做好记录,并留下影像资料。做好屋面保护工作,工程竣工前应再进行一次检验。具备蓄水条件的檐沟、天沟应进行蓄水试验,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并填写蓄水试验记录。

3.4.3 卫生间防水应进行两次蓄水试验,防水施工完毕后应进行一次蓄水试验,时间为24小时,蓄水深度20-30mm,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并办好工序交接。在防水材料保护层做完后,应再进行一次蓄水试验,时间为24小时,蓄水深度20-30mm。

4外窗渗漏防治的技术措施

4.1设计

4.1.1设计单位在设计外窗施工图时,应在施工说明中标明建筑外窗抗风压、气密性和水密性等级标准及相关要求(其中水密性指标应经计算确定)并标注选用外窗图集型号、规格,对于重要节点应画出大样图。

4.1.2塑料窗的材料、内部衬钢必须具有足够的厚度(由设计单位根据计算在设计文件中规定,增强型钢的最小壁厚不应小于1.5mm)。

4.1.3 居住建筑的外窗尽可能采用气密性和保温性较好的平开窗,不宜采用推拉窗。

4.2材料

4.2.1 金属外窗隔热断桥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标准的规定,金属副框的隔热断桥措施应与窗框的.隔热断桥措施相当。

4.2.2铝合金窗受力构件应经试验或计算确定,未经表面处理的型材最小实测壁厚不应小于1.4 mm。

4.2.3未增塑聚氯乙烯塑料窗,平开窗主型材可视面最小实测壁厚不应小于2.5 mm,推拉窗主型材可视面最小实测壁厚不应小于2.2 mm。对于塑料平开窗活页固定处要有加强措施。

4.2.4玻璃厚度、面积应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规定。

4.2.5窗用密封毛条应采用经紫外线稳定性处理和硅化处理的平板加片型。

4.2.6窗用密封胶条应采用防风、防尘、防水性能较好的,不易老化的三元乙丙或硅橡胶密封条。

4.3施工

4.3.1窗台应做泛水坡,泛水坡外低内高,形成顺水坡,内窗台要高于外窗台20 mm为宜。上窗眉宜做宽、深均不小于10 mm的滴水槽。

4.3.2窗下框固定应采用镀锌铁片连接固定,镀锌铁片厚度不小于1.5mm。固定点间距:转角处180mm,框边处不大于500mm。不得采用长脚膨胀螺栓穿透型材固定窗框(采取特殊措施能防止渗漏和电化学腐蚀的除外)。

4.3.3窗框料与结构墙体间应留5―8 mm缝隙,洁净干燥后施打阻燃型发泡剂,发泡剂应连续施打、一次成型、充填饱满,发泡膨胀均匀。内、外口均应采用硅酮建筑密封胶封缝,密封胶严禁打在基层腻子或涂层上。

4.3.4提倡采用预设金属附框的方法。

4.3.5中空玻璃应采用双道密封,即采用透气率低的丁基类热容型密封剂作为第一道密封,采用结构强度高、耐候性良好的聚合物类或硅酮类密封剂作为第二道密封。

4.3.6组合窗的拼樘料严禁平面拼接,应采用套插或搭接连接,外缝打硅酮建筑密封胶。

4.3.7外窗施工时,不得出现咬框现象,窗台严禁出现倒泛水。

4.4检测

4.4.1建筑外墙金属窗、塑料窗在安装前应对窗的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雨水渗漏性能等进行见证取样送检。

4.4.2建筑外窗安装完成后,应做淋水试验。

5、外墙渗漏、内墙长毛发霉防治的技术措施

5.1设计

5.1.1外墙外保温设计图纸和热工计算书应通过图审机构审查合格,建设单位不得随意变更外墙外保温系统构造和组成材料,有关保温变更应送图审机构审查认可,例如外墙、屋顶保温材料变更,外窗构造变更等。

5.1.2外墙外保温应设计基层抹灰并做防水处理,应对外墙细部及突出构件做好防水细部设计。

5.1.3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设置应严格按《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公通字〔2009〕46号文件)以及《建筑外墙外保温防火隔离带技术规程》执行(细部处理详见图1―图2)。

图1

图2

5.1.4提倡采用保温装饰一体化外墙外保温系统和墙体自保温系统,淘汰外墙浆料(相变材料)保温系统,以有效解决外墙开裂、渗漏、内墙发霉长毛问题。

5.1.5外墙外保温设计中采用的图集和规范应明确,变形缝、墙面突出构件等保温细部设计应有详图。

5.1.6 幕墙内采用岩棉做保温层时,岩棉外侧应设计防水透气膜。

5.2材料

5.2.1保温体系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尺寸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应提供材料合格证、产品质量说明书和相关检测报告。

5.2.2保温板应有山东省新型墙体材料应用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具的产品认定证书。EPS板自然条件下陈化期不得低于42天,60度恒温蒸汽条件下不得低于5天。XPS板陈化期不得低于28天,板的密度、容重及阻燃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5.2.3应采用柔性防水腻子和弹性涂料,其性能应与外保温系统相容。

5.2.4胶黏剂、抹面胶浆、耐碱网格布等应有省墙改办的产品认定证书。

5.2.5外墙采用喷涂硬泡聚氨酯及硬泡聚氨酯板材密度不应低于35Kg/m3。

5.3施工

5.3.1外墙外保温专业承包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保温体系必须经山东省新型墙体材料应用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取得认定证书并在烟台市墙改办备案。

5.3.2外墙外保温施工前应作出专项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查批准。

5.3.3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前应做好样板,样板应包括山墙大角一处和平窗、凸窗、阳台各一个,经相关各方验收合格后方可全面施工。应高度重视易产生冷桥部位的保温处理。

5.3.4外墙找平层抹灰前应先堵好架眼及孔洞,基层墙面(包括门窗口)应进行整体找平处理,找平层应为防水砂浆。

5.4? 检测

5.4.1实验室检测项目:

5.4.1.1保温材料的密度、尺寸稳定性、导热系数、燃烧性能、压缩强度或拉伸强度。

5.4.1.2保温浆料的干密度、导热系数和压缩强度。

5.4.1.3粘结剂、抹面材料等拉伸粘结强度。

5.4.1.4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的力学性能、耐碱性能。

5.4.2现场检测项目:

5.4.2.1基层与墙体的拉伸粘结强度。

5.4.2.2基层与胶粘剂的拉伸粘结强度。

5.4.2.3系统的抗冲击性能。

5.4.2.4后置锚固件锚固力。

5.4.2.5保温板材及喷涂硬泡聚氨酯与基层的粘结强度。

5.4.2.6钻芯法检测外墙节能构造。

6. 厨房、卫生间排烟气道串烟、串味防治的技术措施

6.1 设计

6.1.1厨房排烟道与卫生间排气道两种排烟气道不应混用。

6.1.2 多层住宅厨房、卫生间应安装金属止回排气阀,宜安装防火阀,七层及以上住宅建筑必须安装脱卸式止回阀和防火阀。

6.2? 材料

6.2.1 排烟气道是以钢丝网或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为增强材料的水泥砂浆薄构件,水泥应采用不低于32.5普通硅酸盐水泥,排烟气道壁厚根据建筑层数选型分10mm、12mm、15mm三个规格。

6.2.2 排烟气道管体垂直承载力不应小于90KN,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防火阀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h。

6.2.3 排烟气道内表面应光滑,外表面应平整,无空洞和裂缝,端面应平整无毛边,内壁交界处宜做倒角、圆角,管壁内四角处宜设加强钢筋。

6.3? 施工

6.3.1 排烟气道施工应在主体结构完工,楼面预留洞拆模之后,在装饰工程和设备管道安装之前进行。

6.3.2 安装前必须对排烟气道的标志、尺寸及外观进行检查,并校对型号及层号。

6.3.3 检查楼板预留洞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上下楼板孔洞是否垂直对中,不符合要求应进行修整。

6.3.4 安装应从底层开始,自下而上逐层安装,起始层安装时应用1:2水泥砂浆找平。

6.3.5 上下排烟气道对接应用水泥砂浆加胶粘剂密封,座浆应饱满,接口应严实,管体中心线应垂直对中。

6.3.6 排烟气道全部就位后,用C20细石混凝土浇灌密实,排烟气道与楼板预留洞之间的缝隙,再做防水处理。

6.3.7 六层以上住宅,从第六层开始,排烟气道每隔三层做分层承托处理,施工时用Φ14-Φ18钢筋承托管体。

6.3.8 出屋面排烟气道施工应在屋面保温隔热层、防水层施工之前进行。

6.3.9 排烟气道的管壁严禁开洞,不得另外改装或加装进风口。

6.3.10 在施工过程中,为防止杂物掉入排烟气道内,管口应采取遮盖措施。

6.4? 检测

6.4.1 应提供 “国家固定灭火系统和耐火构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住宅厨房、卫生间排烟气道耐火极限检验报告、排烟气道防火止回阀型式检验报告。

6.4.2? “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出具的住宅厨房、卫生间排烟气道垂直承载力和抗柔性冲击检验报告。

7、栏杆防护不规范防治技术措施

7.1设计

7.1.1护栏和扶手的造型、尺寸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规程、标准要求,住宅阳台宜采用实心栏板。

7.1.2 住宅工程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爬的措施。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检查扶手高度时应注意测量位置(详见图3)。

图3

7.1.3阳台、外廊、内天井、上人屋面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栏杆净高,六层及六层以下不应低于1.05m,七层及七层以上不应低于1.10m。栏杆应防止攀登,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栏杆高度应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如栏杆底部有距离楼地面或屋面小于0.45m以下的台面、横栏杆等容易造成无意识攀登的可踏面,应从可踏面起计算,可踏面以下不计入栏杆有效防护高度。(详见图4)

≤60

图4

7.1.4窗外没有阳台或平台的外窗,窗台距楼面、地面的净高低于0.9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当窗台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时,护栏的高度从窗台算起。当窗台高度高于0.45m时,护栏的高度自地面算起,但护栏下部0.45m高度范围内不得设置水平栏杆或任何其他可踏部分,如有可踏部分则高度应从可踏面算起(详见图5)。

图5

7.1.5凸窗(飘窗)等宽窗台(宽度大于0.22m的窗台)的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窗台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时,防护高度从窗台面起算不应低于0.9米;

(2)可开启窗扇窗洞口底距窗台面的净高低于0.9米时,窗洞口处应有防护措施。

7.2材料

7.2.1栏杆应用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并能承受荷载规范规定的水平荷载。

7.2.2护栏和扶手制作与安装所使用的材料的材质、规格、数量和木材、塑料的燃烧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栏杆杆件采用金属管材时,管材的管径、管壁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未注明的,应满足下表1的要求。

表1 金属管材管壁厚度要求

使用部位

壁厚

栏杆(受力杆件)

≥2.0mm

栏杆

(非受力杆件)

钢管、无缝不锈钢管

≥1.0mm

不锈钢卷管

≥1.2mm

扶手

≥1.5mm

7.2.3室内不承受水平荷载栏板玻璃,可选用公称厚度不小于5mm的钢化玻璃,或公称厚度不小于6.38mm的夹层玻璃。

承受水平荷载的栏板玻璃,玻璃最大容许面积应符合《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的规定,且应采用公称厚度不应小于12mm的钢化玻璃或公称厚度不小于16.76mm的钢化夹层玻璃。当栏板玻璃最低点离一侧楼地面高度在3m或3m以上、5m或5m以下时,应使用公称厚度不小于16.76mm的钢化夹层玻璃;当玻璃栏板临空高度为5m及以上时,不得使用承受水平荷载的栏板玻璃。玻璃与金属护栏进场检查验收及检测应符合《建筑用玻璃与金属护栏》JG/T342-中的相关要求。

7.3施工

7.3.1栏杆设计时,栏杆立柱的固定方式应优先选用预埋件焊接方式。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选用的固定方式施工,不得擅自变更。如确需变更,应由设计单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结构安全性验算。

7.3.2 栏杆立柱预埋件的数量、规格、位置以及护栏与预埋件的连接节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基层结构上无预埋件时,严禁采用尼龙(塑料)胀锚螺栓或射钉方式固定。

7.4检测

7.3.1建筑用玻璃与金属护栏进场时应提供检测报告,检测内容应符合JG/T342-2012要求。

8电气工程质量常见质量问题治理技术措施

8.1 电气导管施工质量差,导管引起墙面、楼地面裂缝,导管、线槽及导线损坏

8.1.1设计

8.1.1.1依据建筑物的等级、防火要求,应明确电线电缆的敷设方式和使用种类。

8.1.1.2 三根及以上绝缘导线穿于同一根管时,其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40%;两根绝缘导线穿于同一根管时,管内径不应小于两根导线外径之和的1.35倍(立管可取1.25倍)。线槽内电线或电缆的总截面(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线槽内截面的20%,载流导线不宜超过30根。控制、信号或与其相似的线路,电线或电缆的总截面积不应超过线槽内截面的50%。

8.1.1.3顶棚内必须采用金属导管、金属线槽布线。

8.1.2材料

8.1.2.1塑料管必须符合《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及配件》JG3050的要求。

8.1.2.2埋设在墙内或混凝土结构内的电导管应选用中型及中型以上的绝缘导管,金属导管宜选用镀锌管材。

8.1.2.3套接紧定式钢(JDG)导管管材壁厚不应小于1.6mm,允许偏差±0.15mm。

8.1.3施工

8.1.3.1 严禁在混凝土楼板中敷设管径大于板厚1/3的电导管,对管径大于40mm的电导管在混凝土楼板中敷设时应加强措施,严禁管径大于25mm的电导管在找平层中敷设。混凝土板内电导管应敷设在上下层钢筋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成排敷设的管距不得小于20mm,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

8.1.3.2 金属导管严禁采用熔焊对口连接,镀锌和壁厚不大于2mm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金属导管内外壁应防腐处理,埋设于混凝土内的导管内壁应做防腐处理,外壁可不防腐处理。对于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管路,所选配的导管及接头、紧定螺钉、爪型螺母等连接件应符合《套接紧定式钢导管电线管路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120)的要求。导管与接头连接时,管端应插到止位环处,紧定螺钉应紧固、拧断钉头并在可视部位,管路连接处应涂电力复合脂或导电性防腐脂。当管径为Ф25及以下时,连接套管每端的紧定螺钉不少于2个,当管径为Ф32mm及以上时,每端的紧定螺钉不应少于3个。

8.1.3.3绝缘导管煨弯不得出现扁裂和脆断现象,导管敷设后引出地面部位、转弯部位应及时采取防止导管扁、折、断开的措施。配管施工完成检查合格后,应对管口采取可靠措施封堵。管内穿线应在抹灰完成后进行,穿线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管线内无积水或杂物。

8.1.3.4在砌体上剔槽埋设时,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保护层厚度大于15mm。应急、疏散照明线路采用耐火电线、电缆,穿管明敷或在非燃烧体内穿刚性导管暗敷,暗敷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轻质砖墙不得横向剔槽。

8.1.3.5刚性导管经柔性导管与电气设备、器具连接,柔性导管的长度在动力工程中不大于0.8m,在照明工程中不大于1.2m,且固定牢固;柔性导管与刚性导管、电气设备、器具间的连接必须采用专用接头。可挠性金属导管和金属柔性导管不能做接地或接零的接续导体。

8.1.3.6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以及交流与直流的导线不得穿在同一根电线管内。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吊平顶内的电气配管走向应合理,横平竖直。不得将配管固定在吊平顶的吊架或龙骨上。

8.1.3.7电导管和线槽在穿过建筑物结构的伸缩缝、抗震缝和沉降缝时应设置补偿装置。

8.1.4检测

8.1.4.1电线、电缆现场抽样检测绝缘层厚度和圆形线芯的直径,线芯直径误差不大于标称直径的1%,绝缘层厚度不小于标准规定。

(第11.4.2~11.4.4条的检测数量,由监理、施工单位根据检测项目的特点,参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规定事前作出抽样方案)

8.1.4.2电线、电缆绝缘电阻值不小于5MΩ。

8.2防雷、等电位联结不可靠,接地保护不安全

8.2.1设计

8.2.1.1住宅电气工程接地故障保护应采用TN-C-S、TN-S或TT接地保护形式。在各区域电源进线处应设置总等电位联结,各区域的总管等电位联结装置宜通过建筑物地下结构内设置的等电位联结装置(带)连接,并作用于全建筑物。

8.2.1.2? 设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应预设局部等电位联结板(盒)做局部等电位联结,并应在设计平面图中标明所有外露、外部可导电部分与其联结。

8.2.2 材料

8.2.2.1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宜采用厚度不小于4mm的铜质材料。

8.2.2.2当设计无要求时,防雷及接地装置中所使用材料应采用经热浸镀锌处理的钢材。

8.2.3施工

8.2.3.1防雷、接地网(带)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坐标位置和数量进行施工,焊缝应饱满,搭接长度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8.2.3.2? 在金属导管的连接处,管线与配电箱体、接线盒、开关盒及插座盒的连接处应连接可靠。

8.2.3.3? 金属电线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等电位联结线连接可靠。

8.2.3.4房屋内的等电位联结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到位,设有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内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装置,保护(PE)线与本保护区内的等电位联结箱(板)连接可靠。散热器的支管为金属材料,支管应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散热器的支管为非金属材料时,散热器应进行局部等电位联结。

8.2.3.5等电位联结当铜质材料与钢质材料连接时,应有防止电化学腐蚀的措施。

8.2.4 检测

8.2.4.1 等电位联结测试、避雷带支持件拉力测试等均应符合规范规定。

8.3 室内配电箱安装及配线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智能建筑施工不到位。

8.3.1设计

8.3.1.1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每套住宅应设置电源总断路器,并应采用可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开关电器。

8.3.1.2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的设计,必须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用户可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要求。在公用电信网络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县级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应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住宅区内的设备间、电信间、地下管网等设施必须与住宅建设同步进行。(《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486-2012 第1.0.3和1.0.4条)

8.3.1.3 家居配线箱宜暗装在套内走廊、门厅或起居室等便于维护处,并宜靠近入户导管侧,箱体底边距地高度宜为500mm。距家居配线箱水平150mm―200mm处,应预留AC220V带保护接地的单相交流电源插座,并应将电源线通过导管暗敷设至家居配线箱内的电源插座(《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486-2012 第 5.2.4条)。电信间至楼层配电箱的光纤应不低于G652D型,楼层配线箱、家居配线箱的光纤应不低于G657A型。

8.3.2材料

8.3.2.1制作配电箱的金属板的厚度应不小于1.2mm,宽度大于600mm的配电箱应按设计要求制作。

8.3.2.2 配电箱内应设零线和保护接地汇流排,零线汇流排应设在断路器的上方,保护接地汇流排应设在断路器的下方。订作配电箱时应按设计要求的进出回路和管径大小预留敲落孔,汇流排端子应与线路的多少及线径的大小适配。

8.3.3 施工

8.3.3.1配电箱安装应严格控制箱体垂直度和表面水平度,暗装配电箱箱盖应紧贴墙面,高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底边距地为1.5m,箱体涂层应完好,并在正面明显位置镶嵌铭牌。

8.3.3.2电气导管应垂直入箱,露出箱内3mm,锁口、护口应齐全,严禁用电、气焊开孔或扩孔;金属线管进箱处要有跨接地线。

8.3.3.3配电箱内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地线(PE)汇流排,零线和保护地线经汇流排配出;箱内配线整齐、顺直有序,导线连接紧密、牢固,不伤芯线,不断股,垫圈下螺丝两侧压的导线截面积相同,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多于2根,防松垫圈齐全,采用线鼻子压接时,除压接接触面外,裸露部分要用绝缘材料包扎严密;箱内回路编号齐全,标识正确,便于使用和维修。

8.3.3.4总电源箱和户内箱的漏电保护装置均应在安装前按照设计、规范和出厂说明书要求对漏电电流和脱扣时间进行整定。户内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脱扣时间应小于总电源的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脱扣时间。

8.3.3.5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的地下通信管道、配线管网、电信间、设备间等通信设施应与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87-2012 第 1.0.3条)

8.3.4检测

8.3.4.1配电箱、断路器、漏电保护装置等进场后应按规定到有资质的检测机构作见证取样检测。

8.3.4.2不同极性带电部件间隙和爬电距离不小于3mm。

8.3.4.3电气绝缘电阻测试、电气接地电阻测试、漏电保护装置检测等均应符合规范规定。

8.4 开关、插座、灯具安装不规范

8.4.1设计

8.4.1.1卫生间、非封闭阳台应采用防护等级为IP54电源插座;分体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采用插座应带开关;安装高度在1.8m及以下电源插座均应为安全型插座。(JGJ/T304-室内装饰验收规范第15.4.5、15.4.6条)

8.4.2 材料

8.4.2.1进场的开关、插座、照明灯具等电气产品必须具有3C标记,随带技术文件必须合格、齐全有效。

8.4.2.2成套灯具内部接线为铜芯绝缘电线,芯线截面积不小于0.5mO,橡胶或聚氯乙烯(PVC)绝缘电线的绝缘层厚度不小于0.6mm。

8.4.3施工

8.4.3.1开关、插座严禁直接固定在饰面板或软包装材料上,并应固定牢固,盒内清理吹扫干净。

8.4.3.2在砌体和混凝土结构上严禁使用木楔、尼龙塞或塑料塞安装固定电气照明装置。(根据《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第3.0.6条增加)在吊顶顶棚上安装灯具时,应设专用支架固定,不允许直接固定在饰面板上,固定螺栓不小于2个,并应有隔热措施。

8.4.3.3 I类灯具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必须与保护接地线(PE)可靠连接,且应有标识。(根据《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第4.1.12条增加)

8.4.3.4电源插座间的接线不得串连连接。插座处连接应采用“T”型或并线绞接搪锡后引出单根线插入接线孔中固定;也可选用质量可靠的压接帽压接连接。

8.4.4检测

8.4.4.1对成套灯具的绝缘电阻、内部接线等性能进行现场抽样检测。灯具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2MΩ;内部接线按8.4.2.2条。

8.4.4.2对开关、插座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进行现场抽样检测。

8.4.4.3用自攻锁紧螺钉或自切螺钉安装的,螺钉与软塑固定件旋合长度不小于8mm,软塑固定件在经受10次拧紧退出试验后,无松动或掉渣,螺钉及螺纹无损坏现象。

8.4.4.4 金属间相旋合的螺钉螺母,拧紧后完全退出,反复5次仍能正常使用。

8.4.4.5质量大于10kg的灯具,其固定装置应按5倍灯具重量的恒定均布荷载全数做强度试验,历时15min,固定装置的部件应无明显变形。(根据《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第4.1.15条修改)

8.4.4.6电气照明通电试运行、全负荷试运行等均应符合规范规定。

8.4.4.7当有照度和功率密度测试要求时,应在无外界光源的情况下,测量并记录被检测区域内的平均照度和功率密度值,每种功能区域检测不少于2处。?照度值不得小于设计值;?功率密度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规定或设计要求。(根据《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2010,第7.2.1条增加)

9.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技术措施

9.1? 给水排水及采暖管道系统渗漏、地漏安装不规范

9.1.1设计

9.1.1.1室内给水、热水及采暖系统采用工程塑料管,其明敷和非直埋敷设的管道,应明确伸缩补偿装置及支承的结构型式、设置数量和座标位置。

9.1.1.2室内给水、热水及采暖系统采用工程塑料管应注明管系列。

9.1.1.3采暖、给水及热水供应系统必须明确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

9.1.1.4特殊支架的设置须明确标注(如:固定支架、防晃支架等)。

9.1.1.5屋顶水箱溢流管和疏水管应设置空气隔断和防止污染的措施,并不得与排水管及雨水管相连。

9.1.1.6 施工图纸设计中应明确地漏型号及规格;洗衣机地漏须使用专用地漏或直通式地漏,直通式地漏的支管应增加存水弯,存水弯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

9.1.2 材料

9.1.2.1生活给水系统的管材、管烟台市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件接口填充材料及胶粘剂,必须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9.1.2.2给水、排水及采暖管道的管材、管件进场后,应按照产品标准的要求对其外观。管径、壁厚、配合公差进行现场检验,塑料排水管道与室外塑料雨水管道用材区别检查、验收;

9.1.2.3地漏和管道S弯、P弯等起水封作用的管道配件,必须满足相关产品标准要求。

9.1.2.4防火套管、阻火圈本体应标有规格、型号、耐火等级和品牌,合格证和检测报告必须齐全有效。

9.1.3 施工

9.1.3.1 给水管道系统施工时,应复核冷、热水管道的压力等级和类别;不同种类的塑料管道不得混装。

9.1.3.2管道暗敷设时,管道固定应牢固,楼地面应有防裂措施,墙体管道保护层宜采用不小于墙体强度的材料填补密实,管道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5mm,在墙表面或地表面上应标明暗管的位置和走向,管道经过处严禁局部重压或尖锐物体冲击。

9.1.3.3当给水排水管道穿过楼板(墙)、地下室等有严格防水要求的部位时,其防水套管的材质、形式及所用填充材料应在施工方案中明确。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顶部必须高出装饰地面20mm,卫生间或潮湿场所的套管顶部必须高出装饰地面50mm,套管与管道间环缝间隙宜控制在10-15mm之间,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采用阻燃和防水柔性材料封堵密实。

9.1.3.4塑料雨水管道系统伸缩节应参照室内排水系统伸缩节设置要求设置

9.1.3.5管道在穿过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时,管道系统在结构缝处应采用柔性连接,在位移方向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水平补偿装置。

9.1.3.6管道支架安装前,应按规定开燕尾,非埋设部分先防腐,埋墙深度不少于10cm,用不低于1:3水泥沙浆填满抹平;支架安装位置,应能承受相应荷载,不得安装在轻质墙上;支架规格应按不同管材管径依设计要求或标准图集选用。

9.1.3.7卫生器具的排水管与立管的连接处应用柔性防水材料封堵严密。

9.1.3.8消火栓安装应栓口朝外,不应安装在门轴侧,同时应保证消火栓快速接头高于箱门的底框,以便应急使用;消火栓标识应明显,箱门四周的装饰装修材料颜色应与消火栓门的颜色有明显区别,并加标识。

9.1.3.9室内给水系统管道不得在混凝土结构层内敷设。直埋在地坪面层内及墙体内的管道,不得有机械式连接管件;塑料采暖管暗敷不应有接头。

9.1.4 检测

9.1.4.1 各种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水压试验,非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灌水试验。

9.1.4.2室内排水管道通球试验、卫生器具满水试验。

9.1.4.3生产给水系统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和消毒,并经有关部门取样检验,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方可使用。

9.1.4.4室内消火栓系统安装完成后应取屋顶层(或水箱间内)试验消火栓和首层取二处消火栓做试射试验,达到设计要求为合格。

9.1.4.5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

9.2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施工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9.2.1 设计

9.2.1.1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统一纳入建筑工程设计范畴,实行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应包括热水器选型、支架安装、水电管线布置及防雷接地等相关内容,图纸表达必须准确到位。设计单位必须对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画出详细安装大样图,并对连接件承载力等提出明确要求。

9.2.2 材料

9.2.2.1 太阳能贮水箱容积不得少于100L。

9.2.3 施工

9.2.3.1在主体结构上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部位应设置预埋件,且应设置防止太阳能集热器损坏后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设施。

9.2.3.2太阳能热水系统与主体结构如采用后植锚栓连接时,锚栓应为化学锚栓,每个连接点不应少于2个锚栓,且锚栓直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小于10mm。

9.2.3.3轻质填充墙不得作为太阳能集热器的支承结构。如确需将太阳能集热器安装在轻质填充墙上,必须设置砼构造柱(梁),构造柱(梁)与主体结构必须具有可靠连结。构造柱(梁)应满足太阳能集热器的固定及安装要求。

9.2.4 检测

9.2.4.1太阳能热水系统与主体结构如采用后植锚栓连接时,设计单位要求有极限拉拔试验的,应进行现场承载力拉拔试验;

9.3地面辐射采暖系统设计、施工不规范

9.3.1 设计

9.3.1.1地面辐射采暖系统设计图纸应明确温控装置的规格型号。

9.3.1.2地面辐射采暖系统绝热层采用发泡水泥绝热层时,设计文件应包括平面位置图,局部剖面构造图。设计说明中应包括发泡水泥绝热层的厚度、干体积密度、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及收缩率。

9.3.2施工

9.3.2.1地面辐射采暖系统施工时,填充层伸缩缝设置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或有关规程进行设置。

9.3.2.2 混凝土填充层施工中,加热管内的水压不应低于0.6MPa;填充层养护过程中,系统水压不应低于0.4MPa。

9.3.3 检测

9.3.3.1发泡水泥绝热层须提供干体积密度、7d、28d抗压强度、导热系数、收缩率等检验报告

9.3.3.2地面辐射采暖系统工程,盘管隐蔽前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 检验方法:稳压1h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且不渗不漏。

9.4? 保温(绝热)不严密,管道结露滴水

9.4.1 设计

9.4.1.1 给排水管道系统当敷设在可能出现结露场所时,应明确防结露的措施。

9.4.2.2 应明确保温(绝热)材料的材质、规格、密度、厚度以及耐火等级。并且能够满足环境卫生的要求。

9.4.2材料

9.4.2.2保温(绝热)管(板)的胶粘剂、封裹材料的阻燃和防潮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封闭保温(绝热)管材(板材)的胶带或粘胶应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

9.4.3 施工

9.4.3.1保温(绝热)管(板)的结合处不得出现裂缝、空隙等缺陷,管道保温(绝热)材料在过支架的洞口等处,应连续并结合紧密。阀门和其他部件应根据部件的形状选用专用保温(绝热)管壳,确保阀门、部件与保温(绝热)管壳能够结合紧密。

9.4.3.2 室外管道保温必须防水性能良好,搭接应顺水,防潮层的叠合不得少于35mm。

9.4.4 检测

烟台市建设工程信息网 第8篇

农业物联网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 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 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 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 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 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

1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应用

1.1 农业大棚物联网信息系统

在农业大棚控制系统中, 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光传感器、离子传感器、生物传感器、CO2传感器等设备, 检测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PH值、光照强度、土壤养分、CO2浓度等物理量参数, 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或作为自动控制的参变量参与到自动控制中, 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远程控制的实现使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就能对多个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测控制。采用无线网络测量来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 可以为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达到增产、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2 基于物联网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

基于物联网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以现有的产地管理、生产管理和检测管理等各种信息系统为管理平台, 结合RFID电子标签, 以产品追溯码为信息传递工具, 以产品追溯标签为表现形式, 以查询统为服务手段, 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基地到零售市场的全过程质量监管。

1.3 智慧农业信息管理系统

智慧农业管理系统集成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监控管理系统, 可实现数据共享和动态数据服务。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以一定物理模式和逻辑模式的形式进行架设。具体涉及:遥感影像或相关图像的处理与分析, 包括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及其它以图像方式提供的各类数据;地物的空间模型, 包括对象、地形、环境、网络和拓扑关系等;属性信息管理, 即动、静态数据管理;空间分析, 包括缓冲区、测量、等值线及地统计分析与图表等;应用程序, 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程序, 以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平台的系统功能;其它附属功能, 统计分析等。此系统在功能上可实现农产品信息查询与发布、专家决策知识库优化决策与分析, 达到信息、技术和网络的高效结合, 最终实现农业智能化控制管理。

1.4 物联网感应的智能农业灌溉系统

由无线传感节点、无线路由节点、无线网关、监控中心四大部分组成, 通过ZigBee自组网, 监控中心、无线网关之间通过3G进行墒情及控制信息的传递。每个传感节点通过温湿度传感器, 自动采集墒情信息, 并结合预设的湿度上下限进行分析, 判断是否需要灌溉及何时停止。

2 烟台农业物联网发展可行性分析

2.1 具备一定物联网产业基础

烟台是电子元器件制造和信息产品重要生产基地, 其电脑和手机生产方面具有极大优势, 在集成电路制造配套材料研发和生产具有优势, 拥有一批从事集成电路专用金丝、硅铝丝、框架、封装材料、硅单晶材料、电解铜箔及覆铜板等配套材料生产的优势企业。贺利氏招远贵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键合金丝生产企业, 占国内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招远金宝电子有限公司铜箔和覆铜板产能、品质及市场占有率均位居行业前三位。RFID (射频识别) 产业已具备芯片设计与封装、读写器产品制造和应用系统集成等研发生产能力。

2.2 具备较为优势的物联网设备研发能力

烟台是省级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基地, 拥有物联网前沿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科技优势。中国农业大学 (烟台) 、烟台大学、东方电子等在农业装备、自组网技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传感器核心芯片与RFID芯片设计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中国航天513所在物联网技术军转民应用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和较大发展潜力。

2.3 信息化设施基础扎实

近年来, 烟台按照建设“国际先进、国内一流”通信枢纽要求, 开展了骨干传输网、3G (第三代移动通信) 网络、无线城市、互联网网际同城直联、数据存储设备、高性能云计算等重大基础工程建设, 初步形成了满足数据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的基础体系, 为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2.4 烟台物联网应用基础

烟台市水利部确定的首个国家级节水灌溉示范市, 在物联网农业智能灌溉系统应用方面卓有成效。烟台苹果全国闻名, 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苹果果品安全溯源系统的推广应用, 同时烟台的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物联网试点应用并取得初步成效, 为更大范围开展物联网综合应用, 以市场换投资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烟台物联网产业的薄弱环节

3.1 缺乏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

纵观目前烟台农业物联网应用, 主要集中在农信通、农业信息发布、农业气象发布的单向广播, 是政府主导型的农业推广模式, 反观企业应用较匮乏, 缺乏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 农业企业应用物联网驱动力不强。

3.2 农业物联网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

烟台农业物联网应用分散、集成度不高, 缺少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应用, 上下游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科技成果尤其是军转民技术的产业化水平还不高, 不能满足物联网应用发展的需要。

3.3 农业物联网公共技术平台不足

目前, 农业信息化成果主要集中在烟台农业信息网, 应用以建设农业门户网站, 推广农业信息为主, 在公共技术平台方面供给不足, 农业企业自身技术创新和生产制造成本较高, 导致农产品成本上涨。

4 烟台发展物联网农业的应对策略

4.1“自主创新与农业科技引进相结合, 集成应用, 培育产业”的发展模式

4.1.1 自主创新与科技引进相结合, 重点突破农业专用传感器技术难题。

紧紧围绕发展烟台现代农业的重大需求, 重点突破农业专用传感器瓶颈性科学技术难题与新产品开发、农业传感器网络、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等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 构建适于推广应用的重大技术、产品和应用系统示范原型。

4.1.2 集成已有共性关键农业物联网技术, 加快科技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集成信息技术领域已有共性关键技术产品和农业领域多年来积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成果, 着力开展面向产业应用的示范试验研究, 构建产业化推广应用模式。

4.1.3 寻找突破口, 培育农业物联网新兴产业。

培育一批农业物联网相关新兴产业, 如农业传感器产业、农业物联网软件产业等, 提供产业技术支撑和资金支持,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2 以智能大棚为切入点

智能大棚物联网技术相对已经比较成熟, 应用起来成本较低, 针对特色蔬菜和花卉植物的产业化生产, 在集约化和设施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推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监测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示范, 开展智能化生产决策支持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空间决策支持和自动化控制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农田作业、良种工程、农作物栽培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病虫防治等方面的应用。

4.3 加强烟台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 培育龙头企业

以烟台苹果种植为龙头, 加强烟台苹果生产过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包括产前的生产资源采集、评价和分析、信息管理与数据库建设等基础性研究, 产中阶段的作物生长模拟系统、环境信息监测与分析、质量控制等智能化研究与应用, 产后阶段的作物品质分析与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与溯源技术等研究与应用。

4.4 建设和推广病虫害检测与预报公共物联网平台

推广集传感器、自动监测、自动控制、移动通信等一体化的设施监测系统, 进一步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建立全市重大动植物疫病检测预警与控制技术服务平台, 研究重大动植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理信息系统、动植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信息系统, 健全饲料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物联网技术示范。加速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和监管能力, 增强农产品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

4.5 建立综合农产品溯源管理基础平台

在苹果安全溯源示范应用的基础上, 扩大基于RFID标签的农产品安全可追溯物联网体系建设, 建成全市统一的综合农产品溯源管理基础平台、数据资源平台和呼叫服务平台, 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过程的全程追溯和安全监管。

4.6 建立和推广农业物联网数据接口标准体系

针对目前农业育种, 大棚, 农机管理施肥不同环节有不同的应用, 原来应用是独立的, 集成应用就涉及各系统的接口标准问题, 建立农业物联网的数据接口标准体系, 作为地方标准予以推广实施。定义传感网网关, 规范网关应用层数据格式, 在这个网关里面所有数据格式, 包括怎么表示每一个设备都在这个协议里面做了规范, 适应规范设备可以很容易接入到这个平台, 做到智能化, 可以进行自识别、适应、接入。统一设计农业物联网信息化服务平台, 打造一个行业共性服务平台, 基于这样共性服务平台面向不同应用场景做他业务门户, 通过这样设计服务整个烟台农业信息化。

4.7 大力加强低成本农业信息服务终端产品的开发和服务

针对目前信息公路到了村头和信息服务难入户的困境, 要加快低成本、简单实用、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终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降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服务成本, 让农民看得到, 用得上。重点建设无线网络视频点播系统、农业信息远程双向视频诊断系统、无线农业远程培训系统、移动农业信息服务系统等, 以加速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4.8 探寻适合烟台农业的物联网商业模式

农业还是一个低附加值的行业, 通过大量物联网传感设备, 把农业信息采集上来, 能够做一些远程控制, 我们投入产出, 带来经济附加值能不能和投入相适应, 这个商业模式应该怎么收费, 是大棚拥有者付费还是政府买单, 还是运营企业、集成企业买单, 商业模式怎么收, 每个月怎么收钱, 什么模式收钱有待我们探讨。

参考文献

[1]王保云, 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09, 23 (12) :1-7.

[2]曹卫星, 数字农作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作物杂志, 2008 (6) :3-5.

[3]道亮, 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29-94.

[4]仝新顺、吴摇宜, 食品安全的可追溯系统研究综述[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0 (1) :126-128, 138.

[5]邢志卿、付兴等,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 (8) :16.

[6]管继刚,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应用[J].通信管理与技术, 20l0 (3) :25-27.

[7]望勇、夏宁、李泽等, 射频识别技术及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 2008 (3) :84-85.

上一篇:医疗保险社会调查报告下一篇:诊所医疗废物自查自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