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院感管理意义

2024-08-18

手术室院感管理意义(精选8篇)

手术室院感管理意义 第1篇

手术室院感管理意义: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可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效果

手术室日常监测发现的问题

1.手术室人员进出频繁不按要求更换手术室外披等 2.室内器械清洗室设施陈旧,使用面积不足

3.依据《清洁手术室建设标准》我院现有万级洁净手术间、限作用于普通外科手术,不能为我院的眼科手术及骨关节置换术等高科技术式,且无感染手术间。

4.手术室现有两个净化空调机组,1组为1带7,1组为1带3 5.洁净区与非洁净区无缓冲间;手术间的污物通道无物流传递窗

手术室院感管理意义 第2篇

层流手术室的院感管理

医务人员进入手术室将手术帽全部紧密遮盖头发,口罩完全紧密遮盖口鼻。手术过程中减少不必要的谈话。容易流汗的医务人员术前做好防汗准备工作,将额部用湿纱布包好以防汗液污染无菌区。参加手术人员术前一天沐浴后进入手术间,衣服尽量遮盖全身皮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防止皮屑播散,控制手术间人数。(2)手术服尽量避免长期反复使用,对使用次数过多及时更换,手术服禁止缝补。做矫形手术时最手使用无纺布手术衣。研究表明使用一次性无纺布手术衣,手术病人感染几率比使用棉布手术服降低2.5倍,能明显减少空气细菌污染,提高层流手术室空气及物品洁净度 提高层流手术室空气及物品洁净拟的措施有:(1)空气净化,提高层流手术室空气洁净度。层流手术室空气净化系统本身无杀菌功能,是通过过滤尘埃极大限度消除细菌附着载体而达到空气净化效果。手术层流级别分别为(100)级、1万级和10万级(即Ⅰ级—特别洁净手术室;Ⅱ级—标准洁净手术室;Ⅲ级—般洁净手术室)。术前分别空气净化≥15 min、25 min、30 min。送风口过滤网和回风口过滤网定期清洗。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间密闭性,尽量减少开门次数。禁止开通向污物通道的门,减少手术间空气微粒和含尘量。(2)提高手术灯及物体表面洁净度;手术灯及物体表现每天清晨用清水擦拭干净。尤其是手术灯,减少手术灯附近空气尘埃和微生物,保持物体表面清洁干燥。因为清洁干燥不仅可去除细菌、病毒作用,而且会破坏细菌赖以生存环境。手术完毕,清理物品,尽量减少手术间物品存放量,使层流空气无障碍。卫生员做完清洁后,空气净化30 min。

减少病人皮肤黏膜的含菌量 嘱病人不要在接近手术前洗澡,减少皮屑。麻醉后用一次性刀头或电动剪子去除毛发、上导尿管及胃管。降低黏膜损伤,减少感染机会,同时减少病人痛苦。当手术前一天晚上手术区域剃毛时,剃毛造成损伤促进细菌生长,这种操作比剪子剪除或不剃毛发的感染率增加近100%。广泛去除毛发并无必要。因此不应在术前一天剃毛避免手术操作中污染 具体措施有:(1)锐利器械穿透无菌巾导致污染,器械台上缝针应正确放置,将持针器夹在针的中、后1/3交界处,针尖朝下,针尖与布单有一定的距离或将刀片、持针器和针放在弯盘上。巾钳只能夹手术切口周围的手术巾,不能在无菌单上夹持无菌物品。容易被浸湿的手术可巧用保护膜粘贴纸来保护无菌布类,浸湿后应更换,保持手术台上无菌布单的干燥。手术人员在铺单过程中避免手污染,如有污染应重新消毒手。(2)切开皮肤与切开组织器官的器械敷料应分开使用,切开实质器官与切开空腔脏器器械敷料应分开使用。空腔脏器缝合完毕后应更换无菌布单、手套、手术衣。因皮肤及脏器都有一定量细菌存在,在清洁—污染手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减少感染发生。(3)防止手套的污染:随着手术时间延长,细菌数量也会增加。最安全的方法是戴两副手套,可以降低病人血液污染手术人员,也可有效地防止手术人员手上细菌进入病人切口。需要较长时间手术应在2 h内更换手套。遵医嘱准确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在术前开始并在术中连续使用抗生素,以使整个手术期间血中抗生素浓度达到治疗水平,显然这种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更加有效。这样可以在任何可能形成血清肿和血肿的手术部位达到抗生素治疗浓度。在细菌污染1~2 h后才开始使用抗生素则毫无价值。因此,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应在准确时间内合理安排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使抗生素在手术过程中发挥杀菌作用。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不断涌现,各种外科新的植入材料的应用,对预防性抗性素的过分发依赖,医院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做好各方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才能保证病人安全。

手术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3篇

1实施方法

1.1严格执行患者身份核对制度, 保证护理安全。注意手术患者身份识别及资料核对, 巡回护士在手术前一天进行术前访视, 了解患者的科室、姓名、年龄、住院号、手术方法、各项化验检查结果、术前准备情况等一般情况, 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和患者交流的同时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既往史、手术史, 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同时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手术日接手术患者时, 再次核对, 确认患者身份, 核对清楚后将患者接进手术室。入室后要与医师、麻醉师进行三方核对, 确保患者不接错, 我们在查对上总结, 如在摆放体位前、手术开始前再次强调核对手术标示, 起到了二次提醒的作用, 无误后手术开始。

1.2手术室人员管理。手术室是医院重要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的部门, 常面临着许多护理安全问题, 护士应强化安全意识, 加强法律学习, 提高自身素质, 引进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 加强护理知识与技能培训, 组织新设备、新仪器的学习, 加强规范护理文书书写, 思想上手术室护理记录书写, 重视培养护士爱岗敬业的精神, 护士长弹性排班, 减轻护士压力, 以免因长期心理紧张、压抑, 身心疲惫造成护理差错发生。

严格手术室进出管理制度, 在手术室入口设专人管理, 医护人员进入无菌间要更换手术衣, 戴无菌口罩, 严禁佩戴首饰, 留长指甲, 头发不能露着外面, 鼻子不能出口罩, 上呼吸道及皮肤感染者禁止参加手术。入室后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监督, 相互提醒, 养成良好的进出手术室的无菌意识。外院参观学习者必须持有医务部介绍信, 经手术室护士长同意方可入室, 参观人员每间手术间不允许超过2人, 要保持20~30 cm的距离在“参观线”外观看, 避免参观者过度靠近术者, 不要大声喧哗和随意走动, 手术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临床实习医学生要在主刀医师带领指导下工作, 手术过程医师告知并提醒监督。

1.3手术室器械与仪器管理:我院建立了手术术前、术中、术后严格清点查对制度, 避免物品遗留于患者体腔内, 手术前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台上所有物品, 认真核对, 手术台上使用带有显影条的纱布、纱垫, 术中添加物品如缝针、纱布及时填写记录, 关闭体腔、深部切口前逐项清点物品, 缝合皮肤前两人再次共同清点, 防止异物遗留于体腔内。数目不清时报告医师不能关闭体腔, 共同查找, 必要时行X线透视查找, 若术中需交接班时, 对数目清点不清者不交班[2]。病理标本应严格管理, 防止标本错换丢失等。器械护士负责留置标本, 巡回护士做好标本的登记工作, 填写患者的姓名、科室、住院号、标本名称、留置日期等交手术医师确定签名送检, 以免混淆、丢失。增强法律意识, 科室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注意做好手术护理记录, 明确责任、强化安全意识, 培养做好自我保护意识, 防范差错事故发生医疗纠纷。

手术结束后器械严格按要求清点、清洗、上油、消毒、保存, 对贵重仪器使用后需要精心保养和管理, 各种腔镜使用、消毒时要注意应小心轻拿轻放, 精密仪器使用后清洗吹干、上油、各个器械分开放置, 以免碰损, 减少人为或操作不当引起的损坏, 延长器械使用寿命。手术室各种仪器电源设备较多, 对手术室电器设备手术结束后切断电源, 建立各种器械、仪器设备专人专管, 使各种设备仪器保持完好工作状态, 交接班时认真检查签名, 避免疏忽带来非医疗性安全隐患。

1.4防止院内感染。严格执行手术室医院感染消毒程序, 按规则制度执行是避免发生院内感染发生的前提。我科是层流手术间, 有不同的级别, 手术室内每天用500 mg/L优氯净湿拖地2次, 手术间早晚30 min空气净化, 护士长按照手术级别合理安排手术间, 手术前30 min打开层流净化, 避免人员走动, 感染手术间悬挂“感染”标志, 禁止术中来回出入, 采用一次性敷料术后黄色医用袋焚烧处理, 废弃物焚烧处理, 以彻底杀灭病原体避免交叉感染[3]。器械用200 0mg/L优氯净浸泡30 min后再清洗高压灭菌。

手术包布清洗灭菌打包, 器械实行人员初洗、机洗, 双人核对后签名包装高压灭菌, 每包器械包应<7 kg, 布包应小于30 cm×30 cm×50 cm, 对高压灭菌锅使用执行严格操作流程制度, 并定期监测灭菌效果,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室存放保管, 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物品细菌学培养检测, 确保灭菌达标。

手术室护士要有职业防护意识, 做好自我防护, 避免工作中锐器伤害, 手术刀、剪、针等锐器传递必须放于弯盘中, 使用后应放固定的位置[4]。刺伤后做好局部消毒, 注射高效价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上报感染科定期跟踪监测。

2人性化服务

手术室护士要不断提高个人素质, 对患者人性化服务, 加强护患沟通, 学习加强与患者沟通技巧, 培养护士的表达能力, 尊重患者, 患者入手术间应及时给患者遮盖, 保护患者的隐私, 避免嬉笑、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 以尊重理解患者, 安慰患者, 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3结果

手术室安全管理杜绝或减少各种安全隐患, 护士严格遵守安全核对制度, 4000例手术无护理事故发生,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增加。

4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手术的难度和工作量都不断的增加, 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成为保障患者安全与满意度的保障, 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有慎独精神还倡导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5]。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安全管理才能避免手术中发生差错和恶性事故, 我院制定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使护士工作中有章可依,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确保手术顺利成功。手术室护士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许多临床发生的护理医疗纠纷和护理差错事故都是因为不认真执行护理操作规范、不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所造成的, 因此, 护理规范、常规对指导和加强安全护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6]。我院手术室安全管理实施常抓不懈, 患者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消除了护理隐患, 护士基本素质不断提高。手术室安全管理为患者的安全、优质服务提供了保障。

摘要:目的 总结工作经验, 探讨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意义。方法 统计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4000例手术的完成情况, 找出安全管理的最佳方法及实施效果。结果 护士严格遵守安全核对制度, 4000例手术无护理事故发生, 患者满意度增加。结论 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避免了术中差错和恶性事故的发生, 使护士工作中有章可依, 确保手术顺利成功。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管理,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肖敏, 周敏燕, 童彬.多部门合作的手术核对制度在我院的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4) :337338.

[2]林岩, 谭淑芳, 卢玉贞.实用手术室护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12.

[3]冯立, 耿淑琴, 张桂荣.如何加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6) :59-61.

[4]于小凤, 田雪梅, 邓利利.手术室护士锐器刺伤的危害及防护对策[J].护理研究, 2006, 20 (16) :167.

[5]李芳美, 李热元.手术室护理工作安全管理和差错事故防范[J].当代护士, 2005, 9 (1) :89-91.

眼科门诊手术室院感监测与管理 第4篇

【关键词】手术室;医院感染; 管理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78-01

门诊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疗效果。为此,我院眼科门诊手术室在医院高速发展过程中,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与管理,创建洁净手术室环境、加强手术室的院感监测与管理,有效的降低手术感染率,保障病人的手术安全及感染的预防。现介绍如下:

1.手术室感染监测

1.1空气监测

我院眼科门诊于2005年改建利用一间层流洁净手术室,眼科门诊手术室是采用层流通风系统,采用垂直送风,外界空气通过高效过滤网和静压箱的均流、均压作用从顶棚把洁净空气送到手术间,污染空气平推由四周回风口出去.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进行采样,每季度一次。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80~150cm,布点方法:在手术间中心工作区域放置1-3个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培养皿,周边工作区域放置4-6个,打开培养皿在采样点暴露30min后关闭并及时送检培养。检验单上要注明培养基布放位置,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培养的标准为≤10cfu/m3。

1.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1.2.1使用中的消毒剂应每季度进行一次生物检测。消毒剂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1.2.2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检测。化学检测和生物检测。工艺检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检测。生物检测每周进行,合格才能使用。

1.3医护人员手细菌监测

手术人员手的细菌检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剂洗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每季度对医务人员手部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监测。应在接触病人,从事手术前进行,被检人,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个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标准为≤5cfu/cm2。

1.4物体表面细菌监测

选择消毒处理后4h内进行,被采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用5*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一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的方法来完成,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标准为≤5cfu/cm2,每季度进行一次。

2.手术室管理

2.1医务人员的管理

2.1.1手术室内人员认真学习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及各项规章制度(手术室一般制度、卫生制度、参观制度、消毒制度、洗手制度),根据卫生部制订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执行。

2.1.2训练与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与无菌观念,使其认识到手术室无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2.1.3医务人员的衣物上或多或少带有致病微生物,进入手术室的人越多室内的空气污染就越严重。且进入手术室的各类人员须严格更衣、更鞋,带口罩帽子,严格洗手制度及无菌操作,如患感染性疾病则暂不进入手术间。

2.1.4严格控制参观手术人数,参观人员进入手术间后,站到指定位置。开展特殊手术及教学观摩手术参观人数多时,可设录像转播,组織参观人员在指定地点。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免走动及开门,以减少空气流动污染,明确参观注意事项,接受手术间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

2.2病人的管理 住院病人由病区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如手术部位的清洁消毒,术前准备,术前用药等,并换上干净的病号服,门诊病人应更换手术室的专用服并带上手术帽。如病人患非手术部位感染性疾患时,应先治疗痊愈后再手术。

2.3层流手术间的使用和管理

2.3.1层流手术室的空气净化原理是由压缩机将过滤无菌的空气由天花板送入并将污染的空气由四周的回风口推出,因此手术间的压力必须始终处于正压状态,否则有可能导致污染空气的进入,为此,需保持手术室相对密闭状态。另层流手术室一般采用局部净化的方式,故手术床应放置在层流天花网对应处,避免在回风口开启无菌包。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敷料,手术前半小时开启层流装置。手术进行时严禁打开通往污物走廊的通道.

2.3.2感染手术尽量避免在层流手术间进行,特殊情况时应在无菌手术结束后进行。

2.3.3每周定期清洗回风口的过滤网一次,防止其受到污染。每季度进行空气培养一次,高效过滤网的更换根据空气培养的结果,每半年更换一次。

2.4.手术器械的处理

2.4.1手术完毕后,一般手术器械和显微手术器械分别放入专用手术器械回收袋内,由医院消毒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并消毒。

2.4.2不能耐受高压消毒的仪器及各种导线低温消毒,其余物品按性能高压灭菌消毒。

2.5.一次性灭菌物品的管理

加强一次性灭菌物品使用检查,使用前查看一次性灭菌物品,核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制造厂名、产品商标、无菌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包装密封性好才可使用;一次性灭菌医疗用品应专柜存放,离地面30cm,柜内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室内空气含菌量≤200cfu/m3,温度与湿度要适中;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3.小结: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环节的有效检测和管理,手术室的医疗设备、物资的除尘管理及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转运流程,感染手术的管理及终末消毒,控制了手术室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有效的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石兰萍、张红、丁小容:《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管理》,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年第3期。

[2]张国富、王向阳:《介入手术室的感染预防控制及管理》,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年第4期。

[3]金福顺、赵翠兰等:《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探讨》,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年第16卷第4期。

[4]董薪、宋烽等:《加强医院门诊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与管理》载《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年第8期。

[5]张丽娟,胡淑娟,管桂兰:《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载《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期。

血液透析院感管理意义 第5篇

1.提高血液透析质量,保证患者血液透析安全 2.有效预防和控制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

血液透析室日常院感监测发现的问题

1.患者单套不足,现有100套,长期做血液透析患者约有180人,其中传染病患者17人,按《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每患需备2-3套单套,血透室现无库房存放。

2.现共有17名传染病患者其中13名乙肝患者4名丙肝2台传染病患者专用透析机但无隔离间

3.床单位及床间距不足,按要求为床间距需≥80cm,床单位面积需≥3.2m²,血透室现床间距≤60cm床单位面积≤2.8m²

麻醉科手术室的院感管理 第6篇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有效的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防范医院感染。麻醉科手术室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麻手科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

二、每月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和有关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新进展、新方法等。每季进行院感知识考核。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加强无菌观念。

四、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

五、加强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管理。

1、每月对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进行细菌培养一次。

2、对使用中的消毒剂以及消毒、灭菌后的宫腔镜、腹腔镜器械每月监测1次。

3、做到采样时间方法,布点方法正确,确保结果准确。

手术室院感检查标准 第7篇

1、限制区、半限区、非限区分区明确、流程合理、标识清楚、清洁卫生。

2、手术器械用后及时送消毒供应室集中清洗、包装、灭菌。

3、耐湿、耐高温器械与物品不宜使用化学灭菌剂灭菌。

4、无菌物品存放于无菌柜内,柜子清洁干燥。无过期包。

5、一次性用品、消毒药械管理同治疗室。

6、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及时对手术间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7、清洁用品应选择不易掉纤维的织物,不同区域分开使用,有明确标识、用后清洗、消毒、干燥后存放于非限区。

8、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可复用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清洁、干燥、密闭保存。

9、感染手术与非感染手术应分室进行或在同一手术间先安排非感染手术,后安排感染手术。

10、感染手术与非感染手术应分室进行或在同一手术间先安排非感染手术,后安排感染手术。

口腔科院感检查标准

1、布局合理,诊疗室和器械清洗消毒室分开设置。

2、开展拔牙、口腔外科缝合等项目的应设置口腔外科诊室。

3、洗手设备设施齐全,数量符合诊疗需要。

4、技工室独立设置,应分别配备洗手池和一个专用清洗托盘和模型修整的清洗池。

5、使用防虹(回)吸手机。

6、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7、口腔器械按《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执。

8、科室自行清洗、灭菌,设施、操作、流程、质量应符合WS 310-2009规范要求。

9、一次性用品、消毒与无菌物品管理同治疗室。

10、防护用品齐全,医务人员使用规范。

11、综合治疗椅、操作台面及所使用仪器、物体表面至少每天清洁和消毒一次。遇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12、拍片室需做好射线防护。

消毒供应室院感检查标准

1、分区明确,布局流程合理,标识清楚。

2、制定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

3、清洗、消毒、检查包装和灭菌工作符合消毒供应中心三项规范要求。

4、清洗消毒和灭菌设备齐全(清洗消毒设备、清洗消毒剂、多酶洗液、计时器、润滑剂、高压气枪、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超声波清洗机、压力蒸汽灭菌器)。

5、有清洗质量的监测及记录。

6、器械润滑使用水溶性润滑剂。

7、终末漂洗用水符合规定。

8、纯化水电导率的监测。

9、无菌物品存放条件符合要求。

10、无菌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

11、无菌物品包的重量、体积符合规定。

12、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物理、化学、生物监测、B-D实验)。

13、运送物品的车辆用具符合要求。

14、工作人员培训上岗,特别是操作压力容器的工作人员有上岗证。

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院感检查标准

1、布局流程合理,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

2、有合格的手卫生设施,手卫生规范。

3、各种药液、溶媒、消毒剂在规定时间内使用。

4、抽出的药液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开启后放置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5、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须注明开启日期和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重复使用医疗用品用后消毒处理规范。

7、止血带一人一用一消毒。

8、流量表和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后干燥保存,湿化液用无菌水。

9、治疗车、换药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锐器盒置于车的侧面;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速干手消毒剂。

10、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先清洁伤口,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

中医诊室院感检查标准

1、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针灸、拔罐、刮痧、中药足浴等操作做好手卫生。

2、针灸针具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

3、火罐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4、一次性针灸针、一次性足浴塑料袋连同足浴液严禁重复使用。

安全注射

1、诊室环境清洁,操作前半小时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严禁在非清洁区进行注射准备等工作。

2、皮试、胰岛素注射、免疫接种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3、各种药液、溶媒、消毒剂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同治疗室。

超声检查

1、超声探头(经皮肤,黏膜或经食管、阴道、直肠等体腔进行超声检查)须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用隔离膜、消毒耦合剂等。

2、每班次检查结束后,须对超声探头等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处理,干燥保存。

消毒原则

1、进入患者体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2、耐湿、耐高温器械与物品的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宜使用化学灭菌剂灭菌。

3、浸泡消毒或灭菌应有浸泡日期、时间、签名。

4、浸泡用消毒剂应有浓度监测、有记录。

5、配有防护用品:口罩、帽子、手套,喷溅戴护目镜。

基础项目

一、手卫生管理

1、有合格的手卫生设施,如流动水洗手池、洗手液(用肥皂应保持干燥)、干手用品、洗手图。

2、重点部门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

3、手卫生设施数量符合操作需要。

4、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标注启用时间,在有效期内使用。

5、开展手卫生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且有相关材料。

6、医务人员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洗手方法,现场提问。

7、现场观察手卫生执行情况。

8、现场抽查医务人员洗手。

二、环境物表

1、布局流程应遵循洁污分开的原则,诊疗区、污物处理区、生活区等区域相对独立,布局合理,标识清楚,通风良好。

2、各诊室整洁,空气新鲜或定时通风、消毒、有记录。

3、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先清洁再消毒。当其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4、清洁用具分区使用,标志清楚,定位放置。

三、无菌物品与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

1、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污染物品应当分区放置。

2、无菌物品专柜存放,环境清洁,无过期。无专柜时,上层为无菌物品,下层为清洁物品。标识清楚。

3、菌物品开启后注明开启日期、时间,在有效期内时间。

4、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5、一次性诊疗用品必须从正规渠道购进,院感科审核相关证件,进货、储存、发放管理规范。

6、一次性无菌物品必须保持包装完整,进口产品有中文标识。

7、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在有效期内使用。

8、一次性物品无专柜时应与非一次性物品分层摆放,定位放置,标识明确。

四、消毒设施与消毒用品及管理情况

1、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从正规渠道购进,院感科审核相关证件,进货、储存、发放管理规范。

2、配备空气消毒设施:紫外线灯□动态空气消毒机□

3、对消毒设施定期维护与监测。

4、消毒剂配备情况 含氯、戊二醛、其它。

5、消毒剂容器必须加盖。

6、盛放皮肤消毒的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酒精容器应保持密闭,每周更换2次瓶内消毒剂,同时更换容器并灭菌。未用完消毒剂倒掉,不得添加。

7、一次性小包装的瓶装碘酒、酒精,启封后使用时间不超过7天。

推行洁净手术室管理的临床意义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1年本院收治的需经手术治疗的患者1156例, 手术均在10000级手术间进行。其中男698例, 女458例;年龄15~67岁, 平均 (49.2±3.8) 岁;择期手术患者859例, 急诊手术患者297例。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

1.2 观察指标

判定患者手术切口感染与否的依据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感染切口标准为切口红、肿、热、痛及有无渗液;距地面1.0~1.5m处、手术中央区选取5点、周围区域选取10点进行菌落数检测。切口处用涂抹法取标本作细菌学检测。

1.3 物品及环境监测

针对手术室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裸露皮肤做细菌监测, 每30d进行一次监测, 参照文献[2]作为比对标准。手术所用器械及无菌手术包则由本院供应室进行统一清洗、灭菌后进行统一保存, 保存期7d。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专人对上述物品进行随机抽查检测。

2 结果

2.12010—2011年手术切口的总感染率为1.90% (22/1156) , 择期、急诊手术切口感染以及不同手术切口类型感染情况见表1, 表2。

2.2 2011、2012年手术室的平均菌落数分别为 (46.4±4.9) cfu/m3和 (39.5±3.8) cfu/m3。

3 讨论

3.1 本研究可看出, 2010—2011年本院择期手术的感染率与急诊手术感染率均成下降趋势, 从手术类别进行观察, 择期手术感染率较急诊手术的感染率明显降低, 结合表2可知, 以2010年为例, 择期手术感染率为1.15%, 急诊手术感染率为4.73%。这可能由于急诊手术的时间较为紧急, 从而导致术前准备、全面消毒、清创等准备工作没有严格执行。2011、2012年手术室的平均菌落数分别为 (46.4±4.9) cfu/m3和 (39.5±3.8) cfu/m3, 从而表明, 洁净法除菌效果具有绝对的优势, 其优势在于能够持续性的向室内输送洁净空气并将室内污染空气排除室外, 防止其交叉污染。手术室内空气污染是导致切口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 因此保证手术间空气的洁净度是避免导致院内感染和交叉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3]。本调查结果表明, 手术切口感染率的高低与手术室内空气质量存在着密切关系, 只有不断加强手术室无菌环境的管理, 才能更有效的降低感染率。由此可知, 本院洁净手术室使用的三级过滤系统避免了大量菌落进入, 为外科手术创造了洁净的空气环境, 十分有效的降低了切口感染率。

3.2洁净手术室严格管理: (1) 物品管理:所有进入无菌区的物品要去除外包装, 外来设备擦拭消毒后方可进入。各手术间根据各专科常需物品制定出物品基数, 进行“5S管理”[4]。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手术间物品放置规范以及细节要求。 (2) 人员管理:由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联合对手术室全体护士和麻醉科相关人员进行统一的理论培训, 熟练掌握洁净手术室的工作原理和管理要求, 熟悉各级手术间所接受的手术种类。进入无菌区的人员要严格着装、遵守手术室着装规范, 着手术室专用衣裤和专用拖鞋, 戴帽子、口罩。对手术医生在进入洁净手术室时着装要求和术中无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培训。严格限制入手术间参观人数, 根据房间面积限制人员总数, 感染手术禁止参观。 (3) 环境管理:每台手术完毕后, 对手术间环境和物体表面由保洁人员按要求进行终末处理, 洁具分区使用, 用后清洗消毒。所有清洁消毒工作均在空调净化系统运行状态下进行。每天擦拭回风口格栅, 每周手术室人员集中对手术间进行大扫除一次。 (4) 加强净化设备管理:手术室应对净化设备清洁、维护、更换工作进行监督, 并由专业技术部门每年对洁净手术室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 保证洁净环境安全。

3.3 工作建议:首先, 手术室合理的布局是降低感染率的基础, 洁净手术室的布局应满足以下需求: (1) 便于疏散; (2) 工作流程简洁; (3) 洁污分明; (4) 保证不同区域间气流流向的合理; (5) 防止交叉污染。其次,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本院手术感染率, 加大管理力度, 实现手术室建设两手抓的原则, 即一手抓好硬件建设, 一手抓好软件建设。采取因地制宜的监管模式, 严把质量关, 同时对各级医护人员进行全面业务培训, 强化和提高手术室相关人员的整体意识, 最终实现手术部位零感染的目标。

综上所述, 对洁净手术室相关人员、物品、流程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 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 对保证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推行洁净手术室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本院收治的需经手术治疗的患者1156例, 分别观察两年中的手术切口的总感染率、不同类型手术切口的总感染率、手术室两年平均菌落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1年手术切口的总感染率为1.90%, 其中择期手术感染率为1.05%, 急诊手术感染率为4.38%, Ⅰ型切口总感染率为0.26%, Ⅱ型切口总感染率为0.52%, Ⅲ型切口总感染率为1.12%;2011、2012年手术室的平均菌落数分别为 (46.4±4.9) cfu/m3和 (39.5±3.8) cfu/m3。结论 手术室开展洁净管理模式, 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环境, 受控,卫生措施

参考文献

[1] 马亚洁, 王永芹.洁净手术室对切口感染预防作用的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7 (9) :1845-1846.

[2] 金宝玲, 翟秀芳, 胥冬梅, 等.非层流与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的比较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 10 (7) :540-541.

[3] 凌希莲, 李玉萍.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 (16) :4025-4026, 4041.

上一篇:施工安全用电管理制度下一篇:房庄小学艺术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