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途径课堂

2024-09-22

高效的途径课堂(精选8篇)

高效的途径课堂 第1篇

打造历史高效课堂的途径

系统分类:教学反思

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怎样改革历史教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现在高考历史更加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因此对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一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二备目标,即明确教学目标;三备教材,即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四备教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认真备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只有选择好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中学历史只是历史长河中一朵浪花,古今中外,内容相当丰富,历史教材是整个历史过程的高度浓缩。因此,历史课堂教学要注意详略得当,不可平均用力,要改变历史教学过程中那种按历史事件的时间、原因(背景)、经过、意义、影响、评价等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平铺直叙、全面出击,效率可想而知。教师应该“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即紧紧抓住教学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层层深入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述鸦片战争这一章节,要针对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这两个重点,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状况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归纳、概括,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原因和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以鸦片战争开始为标志的。教师在课堂上的着重点是对课文重点的阐释,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的发展规律。

三、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对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高中文科学生的复习课,应讲求质量,尤其应切忌面面俱到。

四、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历史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培养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的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我们在大力推行课堂目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为学生服务的手段。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能力的训练。提问时多采用“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而尽量不要问“是什么”。加强能力训练可以不断促使学生巩固历史知识,培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高效的途径课堂 第2篇

新店初中 周转红

我们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学生感觉学习很吃力,英语成绩下降,于是老师和家长想尽办法给学生补课或加大作业量。长此以往,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痛苦反感心理,逐渐失去英语的学习兴趣,甚至部分学生完全丧失英语学习信心。笔者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便是学生的课堂参与太少,课堂的收获太小,而作业量太大,甚至经常做很多重复性的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面对这种现状,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有效的40分的课堂上充实快乐的学习,并减轻学生在课余时间做作业所耗费的精力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高效课堂的研讨在全国许多学校都已被提上日程。我们所在的学校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高效课堂的研讨和实践活动。通过理论研究,课例分析,实践尝试的方法,我们取得一些较为明显的成绩,下面是在探索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教师和学生要转变角色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是演讲者,知识的主动传授者,并推动着整个课堂的发展;而学生是听众,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课堂进程影响很小。老师们可能也都有过听讲座的经历,除非这个演讲者水平特别高深,讲的话题非常有趣,个人魅力相当的强,否则听者很容易走神,或困倦疲惫而想其他更意思的事。有多少教师敢保证自己讲的话题每天都是非常有趣的,自己的个人魅力每天都能吸引所有学生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请教师应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而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应该是课堂纪律的控制者,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帮助者,学生犯错误时的纠错者。

二、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一位教师这样抱怨:“这个问题我讲了十几次了,可学生还是不记得,还是会在考试中答错,这到底是为什么呀?是不是他们根本就没认真听我讲啊?” 一位语言学家能曾用这样的话了概括学生的学习心理:Tell me, I forget;Show me, I understand;Involve me, I remember.显然我们能从这三句话中找到那位教师的答案。有些教师只在乎自己的教学行为“tell”,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tell me, I forget;Involve me, I remember”.笔者在在高效课堂的尝试实践过程中,每节课都有学生的自我总结和反馈环节,其中反馈的其中一项是学习本节课的感受。有学生写到:

“I am very happy, because I can answer the teacher’ questions.”

“My partner tells me she likes flying kites, and I also tell her that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I happy to know her hobby” “I enjoy this English class, because I can take part in the class” 学生的反馈印证了理论的作用。学生的反馈中影射出两种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方式,即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对于不同的课型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具体形式来实现学生的参与。例如,pair work, group work, interview, brainstorm, making a survey, retelling a story, discussion, debate, role-play 这些都是教师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些活动方式,但是关键是要坚持用,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良。当然对于理解性较强的内容,可以通过预习和小组讨论大胆的调动学生来讲出自己的观点。

三、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看了一步非常好看的电影时,总想与身边的人分享,讲给同事或朋友听。若别人没看过这部电影,你一直在讲,别人一直在听,听者很容易走神或失去兴趣;但如果在场的人之前都看过这个电影,那么很有可能大家会参与到其中来,甚至进行更深层的讨论。我们新目标英语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若能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解决问题,了解话题。那么在课堂上便会出现人人都想参与,想表达,想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的局面。这正是任务型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我们英语课堂所需要的。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采用设计导学案的方式来帮助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预习。

四、培养学生的元认知

美国心理学家佛拉维尔给元认知下了定义:元认知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其核心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实质是描述了人类自我意识在认知、调节上的一种功能,活动对象是认知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开始自己反思摸索属于的学习方法,并对学习过程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元认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

1、个人因素: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我。包括自己的知识状况、学习动机的状况、学习能力的特点、学习风格,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2、学习任务的因素:简单说就是认识的对象。包括任务的性质、难度大小、数量多少、结构特点。学习任务不同,方法也就不同。

3、认知策略的知识:概括起来就是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有哪些方法,每一种方法的优点缺点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比较有效。这几方面的认识,既需要咱们帮助分析、介绍,又需要学生积极进行反思。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有助于我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学,同时学会自己总结自己对学习过程的调控方法,学会获取反馈信息,矫正学习中的错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课堂过程中进行学习目标展示、学法指导、课堂总结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元认识。

1、学习目标贯穿到每个单元的每一节课,主要包括本节我们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以及学习情感目标。教学目标贯穿一节课的始终,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并为其服务,教师和学生都很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还鼓励学生制定自己一个学期,一个星期甚至是一天的学习目标,并监督其实施情况。

2、学法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上。我们中文中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那么笔者也经常告诉我的学生:You should learn to learn.如在阅读训练时加入阅读策略的渗透和指导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效的。读文章时若只需读大意,学生就应该运用skimming这种阅读策略:I read quickly for meaning,not for detail.若需阅读列车表或广告等需要读细节的文章,学生能做到: Let my eyes “scan” the text quickly to find details that I am looking for.遇到生词较多的篇章,学生要调整心态,并且懂得:I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a word I don’t know from the context.当然这里只是举了千百种学习策略中的几小点。关键是教师要在课堂中毫不吝啬地渗透各种学习策略,直至学生能熟练运用。

3、课堂总结的运用只要是针对很多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很模糊,没有条理等问题实施的。我们课堂总结的方式是在课堂结束前的5分中学生用专门的summary book来自我梳理反思。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回顾总结:学习内容(content)、重点句型和短语(sentences and phrases)、本节课的收获(gains, 学习方法策略等)、还为解决的疑问(problems)以及参与本节课的感受(feelings)。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性质、难度、数量、结构都有自己的反思和梳理,当然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笔记和理解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教师的及时批改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并对下面的教学及时的改进。当然其中的problems 和feelings部分是最具个性的。通过对summary的批改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有疑问却不敢亲自来问老师,但是他们会在本子中写出来,并希望得到老师的作答。通过Feeling 部分,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关注学生内心世界,而在各种各样的感受中,笔者发现大部分都会写到,他们想参与课堂,并享受于自己能动口动手的课。这也引证了要想提高效率必须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五、结束语

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第3篇

一、 注重情感, 创设和谐氛 围的课堂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建立一个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自由、宽松、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都能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 不仅能使学生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能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充分信任学生, 给学生提供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引导、鼓励和督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受到压抑,才会有不同的声音产生, 才能有不同的观点自由绽放, 学生的学习潜能才会不断地被开发。

二、 积极引导, 创设激发兴 趣的课堂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饱含了深刻的道理,令人深思。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授业解惑,而且是以丰富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之爆发出强烈的学习动机。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话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意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 游戏是学生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将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能够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值得注意的是,课堂表演也是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笔者在教学中, 常常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字句来理解课文, 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联系实际,创设自主开放 的课堂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只要教师给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就能激发出学生无限的创造力。笔者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中“鸟”和 “乌”、“喝”和“渴”两组生字时,鼓励学生思考,找出识记的方法。学生经过思考后竟然得出了这样的答案:“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 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至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 “喝水”是因为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 而想喝水不一定要张大嘴巴, 所以是三点水旁。创设一个开放式的课堂,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又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使语文课堂真正地做到自主、高效。

四、质疑解难,创设主动探索 的课堂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和引导,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因此,教师的角度定位不应是一个好“演员”,而应是一个好“导演”。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上灵活地按照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适时解决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讨论中满足欲望,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通过自读、讨论和交流来学习。同时, 教师应在学生思路阻滞时给予疏通,认识模糊时加以点拨, 方法欠妥时给予指导, 表达不畅时给予帮助,学有成效时给予鼓励,让学生自主求索,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探究高效课堂的途径 第4篇

这门课已经实施十多年了,我一直教这门课程。我细心查看每个小主题,研讨每个探究活动,从而找出制约高效课堂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备课准备不足

有的教师因各种原因,备课时没查阅教学参考书相关资料,也没准备好相关的材料,甚至没有把握住几个环节。思路不清晰,剖析不透彻。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学习中,教师不知道什么是法律,那么学生怎能理解呢?因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学生就不容易理解。如,八年级下册的《现代技术在身边》,教师不准备有关现代科技的资料或视频,学生怎能理解现代技术中的奥秘呢?怎能深入理解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怎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学生预习不够

这一科每周只有两至三节课,上课间隔过长,作业量少,体系单一,学生没有兴趣预习。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爱生活,从点滴做起》的学习,教师可以提前搜集雷锋、任长霞、王选等人的素材,他们的人生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学生平时给爸妈洗脚,帮助盲人过斑马线,向灾区小朋友捐赠学习用品和钱等,这些实例就表明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从生活点滴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三观”。

三、学生的阅历浅,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社会生活的家庭條件不同,学生接受的教育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有差别,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获取知识的方法不同,从而制约了高效课堂的发展。农村比城市的条件差,农村几乎没有电脑,去动物园和博物馆参观的也没有几个,家长的文化水平低,学生的知识面窄,这就势必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制约高效课堂的因素,结合教学实践,应做好以下几点:

1.集体备课,智慧共享

集体备课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资源共享。教材给了我们许多范例和活动材料,尤其是那些图画和文字更有示范和开拓思维的效果。每一节课需要课前做哪些探究,需要教师做何准备,都有一个“度”和“量”的要求。如果让学生有限制地搜集资料,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集体备课就能彰显每位教师的才华。每一节课教师讨论出好思路,把握好教材,传授于学生。在集体备课中,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甚至据理力争,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样高效课堂就不言而喻了。

2.开发课程资源是高效课堂的根本途径

对于这门开放性的学科,要给学生创造性的空间。教师活用教材,结合实际开发和研制教学内容。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父母》一课时,要求学生“为父母做一件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事”,并记录下当时的感受。而某学生在反思中写道:“从小到大,这是我第一次给妈妈洗脚,我感到妈妈的脚在我手里颤抖。一直以来妈妈总是给我洗脚,恐怕对我的服务感觉是那么陌生。我流泪了,那是内疚的泪水,妈妈也哭了,那是微笑的泪水……”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做到,能够亲身体会。用这些鲜活的实例熏陶学生,感化学生,从而提升课堂效果。

3.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只有课前预习好,搜集好相应的资料,课堂上才能更好地展示。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中,学生在家洗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房间,做自己的一顿饭,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独立处理很多自己的事,从中体会劳动或操作的辛苦。只有学生亲自做了,学生才会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会对生活有真实体验,这样的课堂怎能不让学生入情入境?我们的教学怎能不扣人心弦呢?

4.合理运用教学资源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视频和画面,可使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知,使教学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行为,有效达到高效课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父母》一课时,我提前让学生预习,搜集相关材料。如,汶川地震中救援人员本已放弃对一位已故妇女的营救,但回想起她临死前那奇怪的姿势,身体四肢撑地,拱起如一座桥梁,救援人员再次返回,仔细检查,结果发现一个婴儿和一条没有发出的短信:“宝贝,如果你活着,请记住,妈妈爱你。”这样的图片在屏布上播放,令人深思。这样的课堂设计精巧,奇思妙想,真实感人。特别是在真实的生活中,领悟到父母的爱,达到情感共鸣,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的途径课堂 第5篇

中至中心小学 王治行

2008年1月16日,山东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在潍坊拉开序幕。齐鲁大地吹响了“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号角。过去那种靠加班加点、增加学生作业量来提高学习成绩的做法再也不好用,也不能用了。这就要求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必须向40分钟要效益,打造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一种理想教学境界的追求,它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在大力提倡回归教育本位的今天,更应是一种追求,一种执著。高效课堂是提供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和传统课堂相比,高效课堂具有“十大优势”。

1.高效课堂把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集体备课可以发挥群体优势,组员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许多学校都在不遗余力地狠抓集体备课,但实际效果存在严重不平衡现象,有的比较理想,有的形同虚设。而高效课堂需要使用导学案,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共同研制编写导学案就把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我们教师认真研究较差、认真研究学生,真正把“导学案”当作学生预习、展示、巩固的“路线图”、“指南针”和“方向盘”。

2.高效课堂把学生课前预习落到了实处。传统教学也要求预习,那种预习往往有布臵无检查。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围绕导学案进行学习,并在上课前展示学习的结果,学生必须在课前进行预习,这样预习也得到了落实。

3.高效课堂把课堂目标教学落到了实处。高效课堂要求学习目标要明确,并要求在上课导入环节重申教学目标,要求整个一堂课都要围绕目标进行,因此,目标的预设和达成在高效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

4.高效课堂把分层学习要求落到了实处。高效课堂要求“目标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具体要求导学案中的问题要按照A、B、C、D四个不同层级来设计,并把每组学生分成特优生、优秀生、待优生,要求不同层面的学生重点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这应该是分层教学的比较理想的做法。

5.高效课堂把学生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传统课堂的合作学习很理想,高效课堂把学生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小组,采取“兵帮兵、兵教兵、兵练兵”的方式,要求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好地形成了合作共赢的态势。

6.高效课堂把学生竞争学习落到了实处。高效课堂不仅有合作,还有竞争,即对每组的学习进行量化评价,通过对小组学习的量化评价,促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竞争,促进了全班的学习。

7.高效课堂把培养学习能力落到了实处。高效课堂需要预习、展示、讨论、表达、质疑、对抗、评价、总结、练习,而这些都是要求学生完成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学能力、解题能力、书写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对抗能力、归纳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都能在学习中得到培养。

8.高效课堂把科学的学习方法落到了实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高效课堂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9.高效课堂把校园文化建设落到了实处。高效课堂十分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致力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文化建设,班名、班风、班训、班徽、班规、班牌以及班级园地都要求主题化、个性化,小组文化亦是如此。高效课堂内外到处是文化,文化精彩纷呈,处处引人注目,处处振奋人心。

10.高效课堂把教师角色转变落到了实处。高效课堂给我们老师彻底进行了“洗脑”,对我们的教学行为是“颠覆性”的,无论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它促使我们教师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我们的老师在打造高效课堂中不断成长,不断发展。教师转变了角色,从一个传统的“讲者”变成“教者”,从一个“教者”变成“学者”。在课堂上,教师一能调控教学的节奏以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学会,教师经常打断学生的展示,用追问的形式将问题引向深入;二能对学生的展示进行及时的评判,随时评选优秀组,实施即时激励;三能适时解答学生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

谈了这么多高效课堂的优势,那究竟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课前充分备课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四十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备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而备课的前提则是对教材的解读。文本解读的深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败和效率。那么该如何解读教材呢?

(一)用学生的眼光去解读。小学阅历浅,认知能力有限,对教材的解读不深。作为教师,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阅读文本,解读文本。

(二)用文学的眼光来审视。学习文学作品,除了能够让学生学到一定的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获得情感教育。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的精心点拨。就需要教师对文本有充分的挖掘。所以,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准确把握文本内涵,以把握文学作品的人文性和思想性。

二、思辨推敲,准确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目标不明,教学就如同“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不管你的发挥如何精彩,也是徒劳无功的。新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

三、以生为本,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目标制定后,就要实施课堂教学来达成。我们常说,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21世纪的学生,思想敏锐、兴趣广泛、参与意识很强烈,对什么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他们已不满足于了解“是什么”,更要探究“为什么”,因而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巧妙“布惑”,设臵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这必然要求把过去沿用了几十年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彻底改变。

四、及时测评,取得实效。

经验表明,学生在一定的听讲后(时间一般为15分钟到20分钟),学习兴趣和学习专注度会有所下降。这时,如果换成以课堂测验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既可以衡量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又能再次掀起新的学习高潮,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无论我们的教学任务有多重,我们都不能忽视评测与提高这一环节。由于课堂测验时间短,做完即交即批,学生解答的独立性远胜于课外作业;同时也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维能力。经常测验,严格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更能让学生自觉的塑造自己,逐步端正学习态度,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优良的学习风气。

五、及时反思,促进专业成长。

再好的老师,一节课上完,总有些让自己惊喜或遗憾的地方,及时反思一下在课堂上让自己闪光的亮点,它将使我们的经验更加丰富;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将时时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反思一下我们应该如何去改进,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有效性,反思一下学生在三维目标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它将时时提醒我们要以学生为本。

高效的途径课堂 第6篇

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要从课堂入手,提高教学质量也要从课堂入手,因此,追求高效课堂是我们主任的常规工作。在备课上下功夫

作为主任我们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这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1.1 实效备课

集体备课在形式上我们重点抓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备课人员,中心发言人材料。每周的集体备课我们领导都巡视检查,做好详细的记载,周末及时总结。在内容上我们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指导:一个是反思前一周的上课情况,反思前一阶段备课中出现的问题,重点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另一个是备这周的备课内容,因为时间有限,我们要求教师重点研究的是教学重点和突破重点的方法。

1.2 适用教案

改革原有的教案形式,我们已经实施了3年,共有两种教案形式:既“共享教案”、“个性书案”。电子共享教案,就是一个学年学科组,每人分单元备课,组合成一个电子教案集。个性书案,就是教师根据自己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在书上写出的教案,主要有:教学目标、重点、教学方法、习题的设计等,同时我们根据需要学校设计了备课空间卡,补充了书上空白的不足,而且给教师备课以指导。在听课上勤深入

作为主任,在“推”推门课和“听”教研课以及看“展示课”时,我认为应带着自己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去推、听和看,及时的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导教师、引领教师。

2.1 推门课“推”出的观点

“推门课”我们“推”什么?如果我们把推门课比喻成“家常菜”,那它就应该是平常、实惠、有营养。所以,要做到:“四推”,我“一推”教师是否规范教学和规范管理;“二推”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三推”教师是否驾驭了教材,掌握三点(重点、难点、学科特点);“四推”教师是否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节好的推门课就应该是规范、实在、有用、高效。

推门课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和过程形式,要充分发挥推门课的促动价值,通过推门听课随时搭建起听课领导和授课教师的交流、指导、引领的平台,及时的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体现推门课的价值。

2.2 教研课“研”出的思想

教研课听什么?如果把教研课比喻成家里来了客人时准备的有几个拿手好菜的一桌丰盛佳肴,那它就应该是特色、丰富、多营养。所以,我做到“四听”,我“一听”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是激励学生,是否是尊重学生;“二听”教学路子是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否主动参与,逐步尝试,体验感知,快乐合作?是否教师的角色是在启发、引领、升华;“三听”教学活动是否真实、生动有趣,符合科学规律;“四听”教学过程是否达到知识生成、能力生成,是否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

要把教研课定位在课例研究上,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的载体和形式,要积极发挥教研课的研究价值。通过教研课推动教师的专业对话和学术批评的交流,自我剖析、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强化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体现教研课的研究价值。教研课应当以学年学科组为单位,集思广益,由上课教师内炼后进行,再由大家交流、反思、提升。

2.3 展示课“看”出的理念

展示课看什么?如果把展示课比喻成饭店中推出的本店特色菜的话,那它就应该是色、香、味俱全的全营养套餐。所以,要做到“四看”,我“一看”是否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二看”是否具有实效作用,能够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知识和有所感悟;“三看”是否具有真实性,能够客观的体现教与学的真实水平和实际情况;“四看”是否具有价值性,对促进教学和提高教师素质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展示课拒绝作秀、失真。授课教师力争精益求精,上出特色水平,上出能力发展,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这三种课的“四推”、“四听”、“四看”在每次参与听课之前,首先要在活动前通知给全体教师,让老师们有章可循,这样,在课后能及时对照,及时反思,和老师在课后交流的时候也好有所参照。另外,我们在听课过程中也要因人而异,比如,要求全体教师都要能上出好的“推门课”,鼓励中、青年教师平时也要上出“教研课”,倡导骨干教师要经常上出“示范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们即使在没人听课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这些要求自行对照和反思,结合自己的水平,上出无听课人的“推门课”、“教研课”、“展示课”。在作业上做文章

作业上的要求我们主要是充分发挥班主任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作业的反馈和复习作用。主要采取了作业三级管理,即:学校特色作业,学年特色作业,班级特色作业。改革常规的作业种类以及批改要求。学校特色:日记、写字、写作,改革作文批改,采取教师批改和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能力。学年特色: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学年设计统一的作业,批改不做要求。班级特色:班主任老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有针对性的设计作业。学校采取检查、展览等方式进行评比。

总之,作为主任就应当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改革实践中多指导、多引领,倡导教师把删繁就简作为工作方式,把精益求精作为工作态度,把反思提升作为工作过程,把赏识快乐作为工作理念,与教师一起探索研究,一同实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之法!

高效的途径课堂 第7篇

在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素质教育背景下,规范课程开设,控制教学时量,改变以往那种熬时间、拼体力的学校教育的今天,大家关注的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各校以“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学江苏洋思中学,学东庐中学,学后六中学”、“加盟新教育共同体”的教研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做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理应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襟怀,去伪存真的务实态度,广泛汲取各路先进教育教学思想之精华,博采众长,为己所用,真正从为了教好自己的学生出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出发,去组织好我们的课堂,形成既适应新形势又适合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我们每一个从教者所应具备的基本态度。从2006年下学期开始,我校积极响应镇中心学校发出的“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号召,紧紧围绕“关注生命发展,构建理想课堂”的思路开展课改工作。通过三年的实践,我校办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高也很快。仔细思量,笔者认为,打造高效课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提出一些看法。

一、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笔者认为,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最大容量的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并使学生的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相应的发展。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教师,我校教师的专业水平整体偏低,是制约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近三年来,我们在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第一,启动了教师读书工程。笔者认为,教师如果不读书,不和大师进行对话,提高素质就是一句空话。通过大量调查,我们发现教师都希望自己进步,都希望自己的课堂高效,都希望参与课堂教学改革。但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做支撑;另外就是现在的书太杂,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没有多少时间进行选择和整合。因此,我们请娄底市教科所吴国贤、刘求清等专家学者推荐教师必读书目,安排每周三晚上为教师规定的读书时间,要求教师做好读书笔记并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同时每周的周头会由教导处组织学习最新教育理论和组织教师进行课改论坛。第二,改革教师培训方式。现在的教师培训方式或多或少存在些问题,如果不切实抓好培训,不深入思考过去培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素质仍会流于形式。选择一些全国优秀学校作为教师培训基地是一种最好的培训方式:我们几乎把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东庐中学作为了我们的教师培训基地,先后派4批教师前去参加过培训。与附近一些名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也是一种好的培训方式,我们先后与南师附小、新建二小实验学校开展过教学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赛课观摩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培训方式,只要是在省内举办此类活动,我们都会派相应的老师参加。同时走专家引领之路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另外,引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更是一种高档次的培训方式,我校部分教师正参与两个省级课题和一个市级课题的研究;现在,我们正鼓励教师加盟朱永新教授领衔的新教育试验。第三,给教师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能发挥他们个性的教育环境。现在部分学校对教师管得太死,很难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必然会演变成教师对学生管得死,从而不给学生宽松、自由、发挥个性的空间,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更谈不上提高教师素质,促进专业发展。要创造相对宽松、发挥教师个性的环境,就必须给教师减负,学校工作不必面面俱到,走特色发展之路。这几年我校主要关注一个工作,那就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而重点检查监控的就只有专业学习、集体备课、课堂教学三个方面。

二、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是探索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年来,我校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创新精神,积极探索出“有效预习、合作探讨、优化训练”的总的教学模式。由此衍生出“以疑导读,边读边议,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的语文阅读教学,“互动疯狂”英语教学、“一看二画三探四析五测六评”的生物教学等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这些新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大大的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在有效预习、合作探究、优化训练等三方面下功夫。过去,我们不太重视预习,上课时学生只能在老师的牵引下艰难前行,很难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现在,我们的教师按教学进程自觉开设专门的预习课,给每个学生每个学科都备好了一个预习笔记本,在预习课上学生用双色笔做好预习笔记并完成一些尝试性练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又提高了学生接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由于进行了有效预习,正式授课时就只需要组织各小组对预习成果进行展示并对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合作交流探讨、点拨评价。最后,就是组织学生进

行优化训练,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此环节,既要做到有利于学生巩固“双基”,又要做到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三、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是优化评价机制

学校对师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学校对教师应该实施综合性评价,综合性评价要体现重教学过程、轻应试成绩的原则,坚持人文评价与科学评价相结合,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综合评价的主要方面应该直指“课堂”这个中心工作,重点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要考虑是否达成了三维目标,又要考虑是否教给了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教师对学生应该实施个体评价和小组捆绑评价相结合,“双基”评价和情感态度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我校在上世纪90年代就尝试对师生实施综合性评价,近年来在中心学校的主导组织下更加趋向于科学合理,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成功的对教师实施了同科教师捆绑评价。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大大激发了师生的工作热情与学习热情,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效,教师“教”的水平和学生“学”的能力了得到很大的提高,真正达到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三个途径 第8篇

一、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

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 往往会出现教材吃不透, 理解不到位, 课堂中出现热热闹闹, 看似一堂成功的课, 其实仔细分析, 偏离了重点、难点, 学生凑了热闹, 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学好。

其实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教师只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 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 教学一年级“认识物体”, 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对它们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 形成初步的表象, 只要能识别这些物体, 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 不要对物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而有的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时, 往往归纳出特征并板书出来, 要求学生记住, 提高了教学要求, 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还有的教师教材吃不透, 教学时出现形物不分现象。比如, 认识物体一课,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会出现“这个物体是什么形?”。

因此, 教师专业培训必须回归理性, 回归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来。

二、教师要与时俱进, 改变观念

原来教师总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 除此之外一切活动都是不务正业。小学教师教语文、数学就是本分的工作。殊不知时代在发展, 知识在更新, 如果我们教师再用我们当时上学学到的那些知识再教给学生, 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多方面的人才。所以要求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发展。考学不是学生的唯一出路, 他们各有所长, 学习文化知识不行, 可以学习其他的, 例如, 美术、音乐、体育等。教学二十年来, 我送走的一批批学生, 已经有很多走向了社会, 我发现, 他们当中有出息的不都是那些上学时成绩好的学生, 有很多当时成绩好而后来没发展好的学生也大有人在, 所以我们教师要尽快转变观念, 不能再只抓住学生的成绩不放, 要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

素质教育的改革对学校学生的学习科目也进行了调整, 学习科目的增加, 学生学习时间的减少, 无形中就给教师增加了压力, 提高了要求, 让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 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原来教师教书多数靠的是时间的磨, 一个知识点一节课学不会用两节, 两节学不会用三节, 甚至是更长时间。好事多磨是教师一贯的座右铭。现在时间没啦, 再用磨的方法已经行不通, 所以教师在困惑、迷茫, 甚至迷失了方向。为了适应这种改革, 教师必须尽快转变原来的教学观念。学生要学的不再是单纯的文化课, 他们要学习一些文艺知识、科学知识等, 所有的科目都是同等重要的。

三、从实践生活出发,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数学源于生活, 学生平时的实践生活中就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新奇的数学内容, 是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因此, 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特征, 以此为契机,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 以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事物、可操作的材料等作为学生探索的对象或内容, 这样, 使学生认识到从实践生活中就能学习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而高效课堂就在这润物细无声中得到了构建。如联系“数学实践”复习旧知, 围绕“今天我当家”这样一个主题, 根据当家必须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具体事情, 结合钱、时间、如何安排等具体情况, 给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如何统筹安排买菜做饭的时间、买菜的时候用同样的钱可以买哪些不同的菜……让学生以设计“生活情景”“实地考察”“调查报告”等多种方式展开演示、练习、解说。学生不仅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 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色彩, 而且在不知不觉的生活实践中系统地学习、巩固了很多数学知识。因此, 课堂教学是否做到了高效, 应该看学生的参与程度, 应该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是否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相信, 这样从生活中引入, 在生活中学习, 再运用到生活中去的课堂, 无疑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尝试。

教学实践证明, 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学生才会受益, 才会实现师生双赢, 学生对于学习数学, 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 才会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 高效课堂的口号日益唱响。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向40分钟要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轻松地学到知识, 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本文从以下三点进行阐述: (1) 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 (2) 教师要与时俱进, 改变观念; (3) 从实践生活出发,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上一篇:高中三八妇女节征文:女儿当自强下一篇:野花赞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