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unit2 主题单元设计

2024-07-08

必修4unit2 主题单元设计(精选9篇)

必修4unit2 主题单元设计 第1篇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学习活动设计(针

所选

择的活

程)

Step1 Warming up(话题背景)and Pre-reading Task 1: Brainstorming: 1.What are they doing?2.What do you think this unit will talk about? Task 2: Prediction Q1: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statistics on page9, what is the problem of this small boy? Possible answers or give the students help if necessary: Is he strong?----weak Is he fat or health?----thin and unhealthy What lead him to this kind of situation?(hunger)Q2: What can we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unger?1)control the population;2)open more area for farming;3)increase the output of crops.Step2 While-reading Task 3: Title explorationAsk Ss to look at the title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 and the picture in the passage: Q1: What does “pioneer” mean?(a person who is one of the first people to do something)

Q2: Whom might the pioneer refer to in the passage?(Picture: Dr.Yuan Longping)Q3: What may be the style of the passage?

A.a story

B.a travel journal

C.a biography(An introduction to a person)

Task 4: Fast Reading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then answer the two questions.1.How many paragraphs are there in the text?

2.Scan the passage and find out th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Yuan Long ping and fill the blanks.(P11)

NameNationality

AgeOccupation

EducationDream

Achievement Hobbies

Appearance

Task 5: Careful reading

Para1:

1: Ss read paragraph 1 to find 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Find some adjectives to describe how Yuan look like?

2)What does Dr.Yuan consider himself? Why?

3)For who has he struggled for the past five decades?

4)What achievements has he made?

5)From paragraph one,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Dr.Yuan is? And why? Modest, low-key, simple…

2、Ss sum up the main idea of para.1The main idea of Para.1: Yuan’s appearance and achievement

Para2:

1、Students read paragraph 2 to find out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Q1.What is Dr.Yuan’s life goal?(finding ways to grow more rice)

Q2.Why does he set that as his life goal?(He saw the great need for increasing the rice output as hunger was a disturbing problem at that time.)

主题单元“人与动物”教学设计 第2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四篇课文, 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中国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是篇俄罗斯的作品, 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 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最后一头战象》是写我国西双版纳打洛江畔的一头战象, 再现了它生命最后的辉煌与庄严, 表现出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金色的脚印》通过写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 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 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1.目标性教学, 体现学科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将较好地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工具性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继续指导学生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通过理清课文脉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体会语言文字表达的丰富情感,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人文性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 入情入境地朗读, 感受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 体悟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和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2.启发式教学, 体现以学定教。从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到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须教”, 都在倡导启发式教学, 主张学生自主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 是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其目的就是要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 着力体现重点指导、学法引导、品悟促读的教学思路, 启发、引领学生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学有所得,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共享的良好习惯。

3.整合式教学, 体现语文综合。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 是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要有大视野, 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本主题单元的教学设计打破以往传统的逐课讲授的教学定势, 整体设计教学过程, 克服了常规教学中出现的主题单元课文之间无联系的弊端, 构建了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适时安排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读写结合的学习活动、口语交际活动、选读课文学习以及拓展阅读活动等, 体现了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主题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单元生词, 单元“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能读会写, “读读记记”的词语能够正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 体悟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 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 体会句子的意思, 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得真挚、具体的。

4.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思考问题, 联系生活, 汇报交流,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升华对动物的认识与感情。

5.明确要求, 鼓励多元思考, 指导学生围绕教材提供的图片展开合理想象, 学习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方法, 努力使学生习作达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目标。

6.开展“我们的动物朋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内容包括“同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班级读书会、“我随蒂皮游非洲”读后感演讲会、“我的动物朋友”主题画报展示和“我眼中的动物英雄”诗歌故事会等, 通过学生积极的学习参与,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动物的了解和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耀14课时, 本教学设计12课时。教学《老人与海鸥》2课时, 举行“同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班级读书会1课时, 对比学习《跑进家来的松鼠》《金色的脚印》和选读课文《军犬黑子》1课时, 举行“我随蒂皮游非洲”读后感演讲会1课时, 教学《最后一头战象》1课时, 习作2课时, “回顾·拓展”2课时, 召开“我眼中的动物英雄”诗歌故事会1课时, “我的动物朋友”主题画报展示1课时。

【教学准备】

1.准备课外读物《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以及书中的精彩故事《阿布, 我的大象哥哥》《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只吃不认得的鸡》《豹子很危险, 但我照样跟它玩》《温柔的小狮子———穆法萨》等。

2.指导学生学习《老人与海鸥》《最后一头战象》, 学生自主学习《跑进家来的松鼠》《金色的脚印》《军犬黑子》。

3.小黑板或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8个生字和相关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体会句子的含义,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爱海鸥的情感写得生动、具体的。

教学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 初步理清课文脉络;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根据学案自学课文《老人与海鸥》第一部分, 完成练习, 再和同桌交流。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导入:动物是我们人类亲密的朋友, 它们和人类一起组成了丰富、美丽、和谐的世界。我们即将学习的第七单元的课文, 都讲述的是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走进这神奇的动物世界, 你们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今天, 我们将一同走进昆明翠湖, 走进发生在十几年前一个真实、平凡却又震撼人心的故事。

2.揭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读通句子,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 这些词语不容易读好, 我们来试试:

撮起嘴旋涡应声而来抑扬顿挫扇动翅膀炸了营

(2)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

第一段 (1耀13自然段) :通过描写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故事, 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第二段 (14耀19自然段) :老人死后, 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的画面, 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三、细读课文, 完成学案

学生自主完成学案, 之后同桌共同讨论不懂的问题。

附:学案

1.结合上下文和查阅工具书, 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褪色抑扬顿挫亲昵企盼炸了营

2.请你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中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

3.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理解课文内容, 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情意。思考下列问题, 认真回答。

(1) 第2自然段是对老人的______描写。有一个词文中出现了三次, 它是______, 从这些描写中你能感受到这是一个______的老人。从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赶到翠湖为海鸥送餐, 你体会到______。

(2) 第3自然段是写______的画面。请在文中勾画出写老人动作的词语, 读读句子, 想象画面, 你从其中体会到______。

(3) 和同桌合作读读第4耀13自然段。你发现这段话写出了______, 勾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词语或句子, 从字里行间你能感到老人把海鸥当做______、______。

4.将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上, 与同桌讨论。

《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学习体会, 深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 体会句子的意思, 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内容

1.交流自学第一部分的体会, 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深入体会老人爱海鸥的情感。

2.运用品词析句的方法, 抓住课文第二部分写海鸥动作的句子, 体会“意想不到的事情”里蕴涵着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教学步骤

一、互动交流, 朗读悟情

1.概括。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中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老人深情喂海鸥。第二部分:海鸥真情送老人。

2.研读。找出重点语句说感受, 有感情朗读, 感受老人爱海鸥的情感。

(1) “他背已经驼了, 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从三个“褪色”和对老人的外貌描写, 你能感受到什么? (勤俭的老人, 却无私地对海鸥付出, 这是老人对海鸥的爱。)

(2)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 退开一步, 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 几下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 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 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 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从这些老人给海鸥喂食的动作描写以及海鸥吃食的动作描写, 你感受到了什么? (老人的动作是那么娴熟, 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一个“扫”字, 把鸥群吃食物的样子写得生动传神。通过朗读, 想象画面,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3)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 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 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你从哪一个词感受到了老人和海鸥的感情很深? (通过同桌分角色朗读4耀13自然段, 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品析词语或句子, 帮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知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亲昵, 对海鸥的爱。)

二、归纳学法, 应用学法

1.归纳学习方法。回顾学习第一部分的学习方法。 (默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语、句子, 体会文字表达的情感, 练习有感情朗读。)

2.自主、合作学习。按照归纳的学法自主学习第14耀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跟同学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3.汇报交流。

4.再读课文。画出使你感动的句子、词语, 将体会和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 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最后在全班交流。

(1)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 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 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抓“瞻仰”一词体会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当做亲人的情感。)

(2) “过了一会儿, 海鸥纷纷落地……” (抓“纷纷”“肃立不动”等词, 体会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

(3)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 (为何用“扑”而不用“飞”?引导学生想象海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 从“白色旋涡”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不舍、悲痛, 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5.朗读品味。指导学生带着体会朗读, 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情谊。

三、拓展延伸, 小结升华

1.指导写感受:2006年1月, “海鸥老人”吴庆恒的雕像在昆明红嘴鸥最多的翠湖公园揭开了面纱。看, 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水边, 面带微笑, 手捧鸥食伸向空中, 红嘴鸥在他手上、身边蹁跹环绕……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永久定格。学到这里, 你有什么感受?写上一段话吧。

2.学生写话并交流。

3.总结延伸:这位普通的老人把无私的爱献给了海鸥, 这海之精灵以超乎寻常的独特方式回报他, 人与动物成为了最好的朋友。现在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作者是法国的一个小女孩, 叫蒂皮·德格雷。她从小与身为摄影师的父母在非洲生活, 拥有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朋友, 大到大象, 小到蚱蜢, 她不仅敢与豹子亲密玩耍, 而且还敢和变色龙亲吻, 她甚至敢和蟒蛇盘坐在一起, 与趴在自己胸口的大蛇对视。这些镜头都被她的父母拍下来, 有趣的故事和妙趣横生的照片都发表在《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里。书中的一些精彩故事《阿布, 我的大象哥哥》《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只吃不认得的鸡》《豹子很危险, 但我照样跟它玩》《温柔的小狮子———穆法萨》, 老师推荐你们课后阅读。

“同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班级读书会 (1课时)

活动准备有条件的学生可购买《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没有书的学生, 教师可给学生准备, 复印书中的故事十余个。

活动目标通过读书活动, 了解小蒂皮和动物之间的有趣故事, 从而引发学生热爱自然、善待野生动物的美好情感。

活动步骤

一、谈话导入, 介绍精彩故事

二、自主读书, 写好读书笔记

提供写读书笔记的三种方式, 请学生自行选择。 (1) 抄写文中好词佳句; (2) 随文圈点, 写下读书批注; (3) 用阅读卡片写下读书时的体会、思考。

三、小组交流, 共享心得体会

用10分钟时间, 分4人小组交流读书感受, 分享读书笔记。

四、课外延伸, 布置学习任务

要求学生将阅读延伸到课外, 通过多种方式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这本书, 用两天时间写好读后感, 准备参加“我随蒂皮游非洲”读后感演讲会。

对比学习

《跑进家来的松鼠》《金色的脚印》《军犬黑子》 (1课时)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缘故、黯淡、消瘦、知觉、空落落、光秃秃、冷清清、直勾勾、大摇大摆、无影无踪”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跑进家来的松鼠》中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感受《金色的脚印》中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体悟《军犬黑子》中黑子的痛苦经历, 懂得人与动物之间只有彼此信任和爱护才能和谐共处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提出教学目标

小蒂皮在非洲结交了许多动物朋友, 你们读书后一定很有感触。生活中你们有与动物朋友玩耍一处、生活一处的故事吗?今天, 我们将学习三个有意思的故事, 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都是写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但是给你们的感受也许会不尽相同, 相信阅读之后你们会对人与动物的交往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选择学习内容, 根据学案自主学习

一只可爱、顽皮的松鼠, 一个温馨的狐狸家庭, 一只受尽委屈的军犬, 你们对谁的故事最感兴趣呢?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篇课文, 根据学案自主学习, 完成练习。

附:《跑进家来的松鼠》学案

1.默读课文, 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松鼠在“我”家做过的几件事,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里来的松鼠, 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了松鼠的习性。读读“我”与爸爸的对话, 画出描写松鼠动作的句子, 读一读, 想一想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 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回忆以前学过的说明文《松鼠》, 想一想《跑进家来的松鼠》与它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4.将带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5.给画线的部分换上适当的四字词语, 并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1) 但是松鼠继续想尽一切办法地贮存冬粮。 ()

(2) 这是松鼠的天性, 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心能落在别人的后面。 ()

(3) 我们跑出去, 眼前的景象真是让人哭也不是笑也不是。 ()

6.读一读下面的句子, 在比喻句后面打钩, 并说说这么写有什么好处。

(1) 只见松鼠像粒子弹似的从里头蹿了出来。 ()

(2) 松鼠常常跳到上面去蹲着, 就像蹲在树枝上似的。 ()

7.喜欢这篇课文吗?说说为什么?

《金色的脚印》学案

1.读读下面词语, 并学样子说三个。

2.默读课文,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思考: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它们和正太郎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做好发言准备后, 与周围同学讨论交流。

4.自学完这篇课文, 如果要你用一个词形容你此时的心情, 你会选哪个词?理由是什么?

《军犬黑子》学案

1.读读下面的词语, 不会读或不理解的查字典解决。

掺杂 嘉奖 无动于衷

虎视眈眈 威风凛凛

2.快速阅读课文, 用简洁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 在感受最深的句段旁写下批注。

4.朗读课文第4耀19自然段, 思考:黑子后来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变化呢?你想对黑子的训导员说些什么呢?

三、互动交流, 分享学习的快乐

学生发言, 分别汇报自主学习的体会, 教师相机安排朗读练习。

四、提升小结, 对比讨论

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人和动物的故事, 但结局却有所不同。比较思考一下, 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引导学生体会, 动物也需要人的呵护和理解, 只有信任和爱, 人与动物才能亲密相处。)

“我随蒂皮游非洲”读后感演讲会 (1课时)

活动准备提前布置学生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里的故事, 选择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安排一至两名学生担任演讲会的主持人。

活动要求指导学生写完演讲稿后再用提纲的形式将文章大意归纳, 用于做演讲提纲。告诉学生演讲的要求:脱稿演讲, 内容要有观点, 要联系自己的想法, 语言要流畅, 表达要有激情。

活动步骤

一、主持人宣布演讲会开始。

二、学生演讲《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读后感。

三、教师小结。

《最后一头战象》 (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把握并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2.理解战象嘎羧的行为, 分析其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引导学生体会嘎羧内心丰富的情感, 分析它的形象。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 通读课文, 掌握生字词。

2.通过查找资料, 对战象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你们读小说、故事这一类文章时, 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情节、主人公、精彩的部分。) 什么样的小说, 你觉得写得很好?

刚才大家说得很对, 把握好故事情节, 是读懂小说的关键;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读好小说的重点。所以, 今天我们学习《最后一头战象》的第一个学习目标就是看看这篇小说写了什么, 塑造了什么样的主人公。

二、初读课文, 把握故事情节

1.快速地读课文, 用笔圈画出疑难之处。给每个自然段都标上序号, 并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事情, 试着用简练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提示学生, 在读的过程中用小本子把主要事件记录下来。)

2.师生讨论, 解决疑难。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教师归纳整理:英雄垂暮———重披象鞍———凭吊战场———庄严归去。)

4.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 用“先……然后…….最后……”这一句式, 将嘎羧临死之前做的事情连起来说清楚。

5.小结: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 可以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 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感悟, 感受“感动”细节

1.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让读者难以忘怀, 往往是因为有精彩的细节描写, 如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嘎羧是头大象, 虽然它不会说话, 但从描写它神态、动作的词句中能读出它的心声, 也一定能感受到它的形象。请同学们完成第二项学习任务, 画出文中描写嘎羧的句子读一读, 体会嘎羧的内心, 说说让你感动的地方。

2.学生自读体会, 画记词句, 做批注。

3.讨论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 体会、总结嘎羧的品质。

4.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 我们是先找到相关的句子、段落, 然后品读描写嘎羧行为的词语和句子, 联系上下文, 抓住关键词语细细体会嘎羧内心的想法, 从而受到了感动。

四、讨论交流, 品味“英雄”情怀

1.学到这里, 嘎羧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有三个选择,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 说说你心目中嘎羧的形象。可以用书上的句子说明, 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明。

(1) 大象嘎羧

(2) 战象嘎羧

(3) 英雄嘎羧

(学生思考后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嘎羧身上所具有的战士的品质、英雄的品质, 如忠诚、勇敢、团结、重感情、坚毅、感恩等。)

五、总结提升, 拓展延伸

本文的作者沈石溪是位著名的动物小说作家, 他说:“写动物的故事其实是折射人的本性。”你怎么理解他这句话呢?

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情感的文章还有很多, 推荐同学们阅读《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狼王梦》等。

语文课本必修诗歌单元教学设计 第3篇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深化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学科的文学性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诗歌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练含蓄的语言和真挚纯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最为璀璨夺目的明珠,并作为最集中精练的文学样式,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诗歌鉴赏也成了高考大家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教版《普通初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必修1》第一单元就安排了诗歌鉴赏,单元教学要求这样写道:“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这说明诗歌意象鉴赏与情感把握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众所周知,意象是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也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诗歌的意象鉴赏是开启诗歌大门的一把重要钥匙,可以说抓住了诗歌的意象也就能很快领悟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情感,传授给学生意象鉴赏的方法也就可以让学生拿着钥匙去打开诗歌殿堂之门,这是语文老师共同的心愿。教师只有授之以“渔”,教以方法,才能让学习主体以不变应万变,切实提高鉴赏能力,积极应对高考试卷中变换莫测的试题。而艺术还原法是诗歌意象鉴赏的一种有效且常用的方法,因此,本课试图通过意象鉴赏示例,引导学生学习掌握艺术还原法,切实提高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诗歌鉴赏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虽然初一学生正处于诗一样的年龄,对诗歌充满向往,对诗歌鉴赏已有一定的常识与生活积累,但经典诗歌学习不多,鉴赏术语的积累还很单薄,面对诗歌的抽象语言符号不知从何下手;与此同时,学生的审美观正在逐步形成,有一定的审美冲动,因此,必须从审美兴趣的培养、鉴赏术语的积累、鉴赏方法的传授和鉴赏能力的培养上加以积极的引导,授之以“渔”。

三、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以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采用“启发点拨式”的教学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评价、点拨作用,借助多媒体,采用“受激共振”的教学法,用屏幕显示诗歌意象的画面,化无形为实体,变抽象为具象,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歌意象鉴赏的方法。教师将引导学生充分调动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抽象的诗歌语言符号还原成具体形象的画面,建构心灵的图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绘制诗歌情景图,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具体生动的诗歌意象、情景,让学生比较、感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意象鉴赏的“钥匙”交给学生。

四、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先秦的诗经、楚辞,汉、魏晋的乐府古诗,唐诗、宋词、元曲以及现当代诗歌就是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史中一颗颗璀璨明珠。历代诗歌中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堪称我国文明史河的积淀、汉民族语言的结晶。本单元我们将学习一组现当代诗歌,先看单元学习要求第二段中“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这说明诗歌意象鉴赏与情感把握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众所周知,诗歌常常用具体的意象来营造诗歌的意境,表达抽象的思想情感,可以说诗歌的意象鉴赏是开启诗歌大门的一把重要钥匙,抓住了诗歌的意象也就能很快领悟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情感。

那么什么是意象呢?大家搜集了多少常见的诗歌意象?这些意象又有何寓意呢?

介绍意象的概念,举例分析鉴赏诗歌的意象。

1.请部分学习小组代表介绍所查找的常见的诗歌意象及其寓意,并尝试为意象下个定义。

2.教师等学生讨论结束后,展示一组诗歌意象图片,每张图片都配有诗句。

3.归类总结:(屏幕展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它必须是经过诗人主观的筛选与情感化合,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与人格情趣的物象。

4.部分传统意象的寓意:

杨柳—惜别 圆月—思乡 落花—伤春 浮云—漂泊

流水—惜时 古迹—怀旧 黄叶—悲秋 莲花—高洁

【特别提醒】

A.积累传统意象及其寓意。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意象特有的文化内涵,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倚栏杆而凭吊,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听梧桐细雨则倍感凄楚悲凉。

B.知人论世看意象。由于诗歌语言的多意性、不确定性决定了大部分的意象含义是不确定的,它随着诗人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人生理想、审美情趣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试论高中阶段体育主题单元的设计 第4篇

1. 主题单元的定义

主题单元也被称为课题单元,虽然称谓不一,但其内涵有相通之处,都是指在一段相对集中的教学时间里,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设计,让受教育者通过该单元的活动,获得与该“主题”有关的较完整的经验。体育课程中的主题单元则是指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出发,通过把课程内容筛选并进行重新整合成一个“主题”,把各种学习内容有机衔接起来让学生消化、吸收,从而强化体育教学效果。

2. 主题单元设计的必要性

(1)高中学生的分层需求

高中阶段体育教学目标主要是促使学生形成稳定的爱好和专长,因此,教学单元基本上是以运动项目为主线设计。然而,高中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均接近成人,有着独立的思想意识及较强的个性,他们参与体育有着鲜明的目的性,对体育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臂如,有的同学参与体育目的是减肥,而有的同学参与体育则是提高心肺功能;有的同学是了解体育运动的文化知识;有些多病或伤残的同学则是针对自身情况,掌握运动处方,促进身心健康,等等。教材单元教学很难兼顾到学生运动项目学习之外的多种需求。即使是同一种运动项目,高中生学习的目的也会出现较大差异。如同样是学篮球,有的同学是为了当裁判,以利于参与社会生活;有的同学是为了解竞赛规则,能看得懂比赛,调剂业余生活;有的同学则是为掌握基本战术;有的同学是为掌握举办篮球运动联赛的方法,等等。教材单元基本上是把运动项目进行分类教学,遵循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的形成及发展规律,显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分层需求,而主题单元是根据要解决的主题制定的,可以弥补教材单元的不足。因此,在高中阶段设计教学单元时,在教材单元的间隔中,有必要增加一些主题单元,满足高中学生的多种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体育教学效果[3]。

(2)弥补教材单元设计的不足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体育课程注重教材单元的设计,教材单元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主题单元所具有的特征正好可以弥补教材单元的不足: (1) 主题单元在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方面目标具有明显优势;教材单元以身体练习为主,因此,重点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而对学生心理发展有所忽略。而主题单元教学以问题的解决为根本出发点,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甚至可以以社会适应为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如节假日可让学生进入社区进行球类裁判工作。 (2) 主题内容选择范围较广。教材单元以运动项目为中心,教学内容相对单一;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则较为广泛,各类游戏、球类竞赛规则及裁判、体育文化知识等都可以成为主题单元内容设计的范畴,内容丰富多样,可以迎合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3) 教材单元的教学地点基本局限于正规的运动场馆;而主题单元教学地点灵活,如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要求学生进入自然、进入生态,甚至走进社会中开设[2]。地点的多样可以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 (4) 高中阶段基本实施的是由模块构成的教材单元,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稳定的爱好和特长,教学目标相对单一;而主题单元是根据解决该主题实际需要确定的,教学目标趋向多元,可弥补教材的不足。

3. 高中阶段体育主题单元的设计

(1)高中阶段体育主题单元设计的主要依据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高中段)提出五个领域目标,但美国著名体育家西登托普提出了9个目标: (1) 教学生运动技术及发展学生完成这些技术所需要的身体素质。 (2) 学生能够欣赏和运用战术。 (3) 要参与体育运动。 (4) 学生能够计划和管理这项体育活动。 (5) 使学生能够作为领导,具备领导的才能。 (6) 能与同伴合作。 (7) 尊重传统,了解这个项目是怎样发展的,为什么有这些传统习惯。如在网球比赛结束后双方为什么一定要握手。 (8) 学生必须具备怎样组织、怎样竞赛、怎样安排这项活动的能力。 (9) 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实际中进行裁判,以及如何进行教练工作方面的工作,知道怎样训练[4]。以课程标准提出的5个领域目标或西登托普提出的9个具体目标为依据,均可以成为主题单元设计的依据。

(2)高中阶段体育主题单元的设计方略

主题单元的设计除了以课程标准提出的5个领域目标或西登托普提出的9个具体目标为主要依据之外,还需要考虑以下问题:课题内容的确立会给学生今后的体育锻炼可能带来哪些影响?能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单元教学计划是否灵活?能否应付突发事件?单元是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交流、探索和适应社会的机会等”[5]。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高中阶段体育主题单元可以设计为:

(1) 体育文化知识类主题单元,如奥林匹克文化、各类运动项目文化等。除上课之外,还可以定期进行体育文化知识竞赛或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提高学生对学习体育文化知识的兴趣,巩固体育文化知识。 (2) 运动项目的组织工作主题,如如何举办专项运动联赛。 (3) 裁判工作主题,如篮球裁判培训专题。 (4) 运动项目的教练工作专题,如篮球训练的基本战术。 (5) 运动处方类。 (6) 球类竞赛规则主题,知道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能看得懂比赛。 (7) 特定的探究学习单元。 (8) 实用游泳为主题的单元 (9) 有氧锻炼主题。一些较大的主题还可以细分成一个个小主题,组成小单元,如有氧锻炼单元也可分为有氧锻炼—减肥、有氧锻炼—完善体型、有氧锻炼—提高健康水平、有氧锻炼—提高体能等;再如,“以实用游泳为主题的大单元,可以开设成实用游泳—潜水作业、实用游泳—负重过河、实用游泳—救生等各种小主题单元”[5]。主题的进一步细化,使教学目标更具有明确性和指向性,让学生一目了然,满足分层需求。

(3)主题单元的大小

主题单元的教学时间也称为主题单元的大小,主题单元可大可小,小到2课时,大到一学年。体育文化知识类单元,如奥林匹克文化欣赏单元可以安排几小单元,在2课时内解决;裁判单元则可以适当延长教学时间,如排球裁判单元。教师可根据解决该主题所需要的实际需要,灵活安排主题单元的大小。

(4)主题单元与分组形式

单元的类型、大小与教学分组均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高中阶段为培养学生形成稳定的爱好和特长,以教材单元为主进行大单元教学。因此,基本采用外部分组的形式,即打破原有行政班按所选项目进行重新编班。而主题单元有大有小,不能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必须区别对待:较大的主题单元可以按照学生所选主题的不同进行重新编班(外部分组);而较小的主题单元,进行外部分组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因此建议按原行政班形式进行授课。主题单元无论大小都可以在班级内部再次进行同质分组或异质分组,这里的“质”指性别、体能、肥胖指数、运动知识水平等。“同质分组蕴含着教育者这样的设想,教师有意扩大组间差别,缩小组内差别,以实现同一组内按照统一的方法和进度来提高教学效能的分组形式”[7]。例如在一个有氧锻炼为主题的单元中,教师有意把体能较好的学生分在一组,体能较差的分在另一组,使每个组内部差别很小,而各组间的差别加大,从而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有其积极的一面,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教师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强化健身的效果;消极的一面是可能导致差组学生产生消极自卑心理,导致参与健身的积极性下降。“异质分组蕴含着教育者的另一种设想,教师有意地扩大组内差别,减小组间差别,以便于同一组内学生实现互帮互助的功能”[7]。这种分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学生间的友谊,对社会适应这一领域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异质分组在主题单元教学中应用较多”[8]。然而,这种分组形式也有其无法克服的弊端,那就是好学生在帮助后进生提高的同时,自己很难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和突破。总而言之,无论是同质设想还是异质设想,都有其优势和弊端,教师要根据该主题单元要实现的教学目标灵活机动地进行教学分组。

在体育课中提倡主题单元的设计,并不是否认教材单元的合理性,而是认为主题单元也有教材单元所不具备的优势。“教师在自主选择并构建教学单元之时,不要把教材和课题对立起来,也不要只考虑教材构建而忽略了课题设计。如能合理地把教材设计和课题设计结合起来,体育课程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就能从中得到体现,能使单元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9]。

参考文献

[1]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2]江龙, 顾渊彦, 陈磊.试论大学体育两类课程的新架构[J].安徽体育科技, 2007, 10-53.

[3]顾渊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162-163.

[4]顾渊彦.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5]王洪席, 郝德永.新课程背景下主题式课程模式开发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 2007.04.

[6]顾渊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34.

[7]陈艳.论中小学体育教学单元单元构建与分组教学的关系[J].体育教学, 2007.

[8]顾渊彦.体育课程设计与教学单元构建—对教学单元界定的商榷[J].体育教学, 2007.

必修4unit2 主题单元设计 第5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氯气能部分溶于水,掌握氯气跟水的反应,了解氯气可用来漂白杀菌,掌握次氯酸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制订研究方案、动手做实验,培养其表达、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分析、制订实验方案、抽象概括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增强同学们对身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氯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

难点:氯气与水反应后产物的检验。

三、设计思路

从氯气的重要用途引入,使学生明确氯气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活起到的重要作用。从氯气用于自来水处理出发,展开氯气与水的反应,进而延伸到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

[导入]由表示氯气主要用途的树状图片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对象——氯气,通过对图片的简单分析,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氯气的。对图片作简单解释。

[过渡]氯气为何与水处理有联系呢?在实际生活中,氯气又是怎样与水处理建立联系的呢?大家通过接下来的学习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首先回忆一下氯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板书](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氯气的化学性质

与金属单质

与非金属单质

[设问]那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不大呢?

[演示实验]用一支100mL针筒抽取80mL氯气,然后抽取20mL水,振荡。

[思考与讨论]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描述。

[板书]氯气能溶于水,常温下,一体积水约能溶解二体积氯气。

[过渡]氯气溶于水中是和氧气溶于水一样,还是和二氧化碳溶于水会有一部分生成碳酸类似呢?

[学生小组实验]利用桌上的试剂和仪器装置完成P42活动与探究的实验,并记录现象及结论。

[交流与讨论]展示学生记录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分析得出结论:是一种新的物质,具有漂白性。学生通过实验推出可能具有漂白性的是一种新的物质。

[叙述]这种未知的物质就是HClO,我们叫它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它能够使一些有机色素褪色,还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很多地方使用的自来水就是用氯气消毒的。

[设问]既然氯气和水能够发生反应,为什么新制的氯水还会是黄绿色的呢?

[思考与讨论]猜测可能的原因。

[叙述]氯气在与水反应的同时,它们反应生成的盐酸和次氯酸会反应重新变成氯气和水,像这样的化学反应,我们叫它可逆反应,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把“等号”改写成“可逆符号”。

[板书]氯气与水反应(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过渡]生活中一般不会直接使用氯气或次氯酸进行消毒。

[媒体]氯水光照分解的实验录像。

[板书]次氯酸见光分解(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由于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多用次氯酸盐和碳酸、盐酸等发生反应制取次氯酸。

[过渡]如何将氯气转换成次氯酸盐呢?

[思考与讨论]学生可能猜测将氯气与碱固体或溶液反应,或其他。

[板书]氯气与一些碱溶液反应(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叙述]氯化钙和次氯酸钙就是我们熟知的漂白粉的主要成分,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漂白粉的。

[设问]我们夏天去游泳池游泳,游泳池就是用漂白粉消毒的,生活中用的84消毒液能够杀菌、消毒。这些次氯酸盐怎样在使用过程中变成次氯酸呢?

[思考与讨论]学生猜测次氯酸盐转变成次氯酸的可能途径。

[板书]漂白粉生效(学生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板书](三)氯气的用途

[叙述]氯气的用途,呼应开头。

[过渡]现在大家可以为自己解释氯气为何能与水处理建立联系?在实际生活中氯气又是怎样与水处理建立联系的呢?

[思考与讨论]根据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解决该问题。

[交流与讨论]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养鱼的人都是把自来水盛放在容器中,放置几天,甚至是在太阳下晒一晒,这是为什么呢?

2.新制的氯水和久置的氯水中所含有的物质相同吗?

[练习]

1.如果我们在做实验时,或工业生产中,由氯气作为尾气排除,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案:可用碱液进行吸收。

2.氯气是有毒气体,曾被德国法西斯制成毒气弹用于侵略战争。当这种毒气弹顺风爆炸时,通常可选用的防御办法是( ②④ )

①人躲到低洼的地方去 ②人躲到较高的地方去

③多饮豆浆和牛奶 ④用沾有肥皂水的软布蒙面

3.下列微粒中,能起漂白的作用的是( D )

A .Cl■ B.Cl- C. HCl D.HClO

4.要得到干燥的氯气,应使氯气通过( A )

必修4unit2 主题单元设计 第6篇

1.教学大纲制订中对于本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数过少, 学生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难以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 不能有效应用于实际, 对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通常是以讲解、示范、演练的渐进式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分散、内容独立, 学生不易掌握技能要领, 学生学习主动性差;

3.评价方式上不重视学生技能的考核, 常常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不能有效体现学生综合能力;

因此, 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分析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方法的基础上, 本文力图将其应用于“教学”内容的实际教学中, 以期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

主题学习单元的教学设计, 以主题、问题及任务活动为设计的核心, 开展以学生主动参与为特点的学习活动, 这些活动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的合作、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 关注个人经验基础上的知识构建。[1]在主题单元学习中, 学生主要围绕主题及其专题, 以真实的任务模块展开学习, 其学习过程涵盖了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

(一) 主题学习单元设计的基本要素

主题学习单元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助学者、导学者的身分出现。其教学设计主要是强调设计出适合教学的主题学习单元方案, 帮助学生建构学习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因此, 主题学习单元设计的基本要素主要应包括: (1) 整合、提炼主题及核心概念; (2) 分析单元教学目标、主题涉及内容及课程标准; (3) 设计学习方法、学习任务、学习过程、资源和评价方式。

(二) 主题学习单元的主要特点

1. 主题化:

选择合适的主题是设计主题单元学习的前提, 在整合学习过程中, 学习活动都是围绕主题展开的。

2. 情境性:

主题是学习者学习或探究的对象, 因此主题应是体现与社会、生活及自然的联系。

3. 问题化:

主题学习单元学习中强调对学习的引导和探究, 应是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学习中应注重学习问题的创设,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4. 开放性:

主题学习单元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反思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 因此, 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要不局限于课本, 使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 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

5. 任务化:

有效开展主题学习单元学习, 应布置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根据学习任务开展学习。

6. 活动化:

主题学习单元是以“活动为中心”的学习, 是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学习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对知识的记忆, 应是使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学习活动, 形成对知识的建构。

二、“教学”主题学习单元的教学设计

(一) 整体规划

在主题学习单元教学设计中, 首先应确定学习的主题。主题的范围、对学科内容的覆盖、对知识和技能的涉及程度, 将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根据《教育学》大纲的规定, 结合实践教学需要, 本内容主题确定为“教学”学习主题, 其整体规划方案如图1示。

(二)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学习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 掌握开展教学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 及备课、上课、说课等初步技能。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综合分析, 确定本主题含四个教学内容。因此, 确定主题教学按四个学习活动过程组织教学活动。

1. 主题单元标题:

教学。

2. 课时:

12课时。

3. 主题学习概述:

在本主题学习单元的学习活动中, 主要以《如何进行教学》为问题出发点, 开展与教学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活动从质疑出发, 以解疑为径, 辅之以具体学科整合实施的活动设计。

4. 主题学习目标设计。

(1)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主题收集、整理资料, 能在教师引导下分析、运用资料,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课程所涵盖的主要内容, 能正确理解、概括课堂中所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在综合活动中能充分展示相关教学方案及进行技术演示。

(2) 过程与方法: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教学方面, 学习教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通过合作交流、分工协作及个人展示完成学习。

(3)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学会分工协作, 具有合作意识。通过课程学习具备热爱教师职业的精神,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努力学习职业技能的思想。

5. 学习专题设计。

(1) 教学理论知识———基础篇。本专题以《教学实施应具备的知识是什么》为出发点,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通过问题探究、资料查阅、案例研讨等方式, 将质疑、解疑贯穿整个活动过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 备课知识与实践———准备篇。本专题从教学准备着手, 了解备课方法和策略, 通过让学生自选教学内容, 完成备课工作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从实践准备中明确备课的方法。

(3) 上课技能与实践———应用篇。本专题着眼于上课的实践, 掌握上课技巧, 通过模拟教学, 真正体验上课的过程, 分析“如何上好一堂课”, 了解一堂好课的精髓。

(4) 说课技能与实践———提高篇。本专题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就某一知识或课题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并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难点把握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分析、总结的能力。

6. 教学资源设计。

为开展有效的教学, 该主题学习中, 需为学生提供知识管理工具、教学案例、教学主题网、学习交流平台、组建班级博客、备课技能文献资料、教案撰写模板等学习工具或资源。

7. 教学评价设计。该主题学习的评价方式设计为:

(1) 提交备课材料, 评价学生备课方法的学习结果;

(2) 学生教学演示, 评价学生上课技能的学习结果;

(3) 学生说果演示, 评价学生说课技能的学习结果;

(4) 按照备课-上课、撰写说课稿-说课的综合应用, 评价学生教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结束语

主题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正在不断冲击着传统学习方式, 将该模式应用于《教育学》课程中, 可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过程控制性更强、优化学习效果, 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促进学习的迁移。在具体的主题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联系;围绕主题学习, 构建学生能力拓展体系;精心设计主题单元, 提供优秀资源,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同时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小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权社, 2009.

[2]张晓琴, 武丽.主题单元学习在远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9) :69-70.

必修4unit2 主题单元设计 第7篇

必修4unit2 主题单元设计 第8篇

一、对小学跳远单元的构建与策略

水平一学段主要是体验简单形式的跳跃动作, 教学内容大多是最基本的单脚或双脚跳跃练习和基本的跳跃方法, 都属于发展跳跃基本活动能力的游戏性内容。这些动作虽然比较简单, 但在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如何正确用力方面, 仍应加以指导。

水平二学段主要是学习简单形式的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跳跃动作, 开始学习跳过一定远度和高度简单形式的基本动作, 体验在快速跑的过程中自然过渡到起跳跃起的动作要领。所有这些简易的动作和简单的技术都是为学习急行跳远完整的技术动作打基础的。

水平三学段主要是以学会和提高蹲踞式跳远的技能为主。这些教材在跳跃技能上有一定的要求, 必需力求学好, 努力掌握正确的跳跃动作和方法, 打好进一步学习高难度动作的基础。同时, 在教学教程中运用已掌握的跳跃技能, 作为增强弹跳能力和体质等有效的手段。

二、对小学跳远单元的构建框架

本主题单元贯穿于小学教学的三个水平学习阶段的各个年级, 每个单元以一个具体的跳远游戏统领。

1. 整体教学框架如下:

2. 单元教学的大致流程:

每一个单元教学分为五课时, 按照新课标五个领域目标分课时进行设计:“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每课依次确立一个主目标, 确保课程目标在本主题单元的全面实现。教学中应多采用游戏的竞赛的方法, 游戏的内容丰富多彩, 符合儿童身心特点, 是激发学生参与运动和掌握技能的有效手段。从而使学生过渡到跳远练习, 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在掌握本课的主目标基础上, 逐步实现其它领域目标。大致流程如下 (因为教学对象不同, 各年级稍有不同) :

以主题单元一年级为例:

3. 具体的教学安排:

小学跳远主题单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主题单元的总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和跳远运动技能学习的一般规律, 并以一个年级或一个水平的跳远教学单元的主题, 让学生从情境中不断产生技能学习的需要、运用所学的技能, 以获得最佳的跳远学习成效。具体安排如下:

从三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主题单元的整体设计:

水平一学段主要是学会用单脚或双脚起跳, 向高处或近处跃起, 并能轻巧落地的方法, 了解跳跃的正确姿势, 促进身体机能的改善, 提高灵敏、速度、力量和协调素质及能力, 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和有序性, 形成勇敢、果断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水平二学段主要是学习简单形式的跳过一定远度的运动技能, 初步体会快速奔跑与单脚起跳相结合的动作方法, 力求跳得远, 具有勇敢、顽强、果断、敏捷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及观察力、目测力和时空感。

水平三学段主要是进一步改进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 做到动作连贯、协调, 起跳快速, 腾空明显, 掌握蹲踞式跳远较完整的基本技术, 发展跳跃能力。

三、教学反思

必修4unit2 主题单元设计 第9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 单元主题活动 教学设计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047-0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并对中职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作出了具体规定,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现在中职学校的语文课程课时偏少,每周3-4节课,完成基本课文教学都缺少课时,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语文课堂的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中职语文教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开展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时,又进行了语文实践。

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活动主要以单元内容设计主题,可以结合某篇课文设计活动,也可结合教材中已提供的实践活动,开展教学。单元主题教学活动属于语文实践活动的一种,是师生共同开展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单元主题为切入点,主要策划者是老师,在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并且符合教学目标的语文实践活动。

中职语文教师要事先深入了解教材里已预设的语文活动课,并根据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及学生学习专业后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探索如何在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活动中有机融入与专业培养能力相关的内容。

中职语文单元主题教学活动要坚持以下设计原则:

1.知识性原则

单元主题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中职语文教师一定要坚持语文特色,可以采用丰富的活动形式和跨学科资源,但应当符合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可行性原则

单元主题活动方案要符合参与学生的能力,也要符合学校的客观条件,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3.适度融合原则

在设计主题活动时,适度融入专业的职业特色。

4.实践性原则

语文单元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在实践中激发创造性的思维,提升能力。

我以中职财会电算化专业为例,浅谈如何开展语文单元主题活动。

第一,要结合语文教材,根据授课计划及进度,逐一设计单元主题教学活动方案,可选用教材中提供的语文实践活动方案,也可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进行相关拓展,完成课文学习的同时,又提升了语文应用能力。单元主题可设计如“赋予我生命的人”、“致我未来的爱人”、“走近李白”、“善良”、“诚信”等。

第二,在开展单元主题教学活动前,要制定主题活动学生任务书及评价表,以便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在活动中的任务及表现,推动活动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的发展。

事先布置并明确任务,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搜集、探究的能力,活动可以采用小组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要引导并督促学生积极准备,确保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真正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高教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五单元时,该单元的课文均涉及爱情,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我结合诗歌《致橡树》的学习内容,设计了“致我未来的爱人——由《致橡树》想到的”单元主题教学活动,学生听到爱情主题,感到很兴奋,自主组成小组,分配任务,积极搜集能引发争论的爱情故事、视频及与诗歌意象、意境相合的歌曲,活动方案中我选用了学生搜集的视频《我爱你》和三首歌曲,小组成员积极排练诗歌朗诵,该活动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文《致橡树》的知识,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又在自主探究、学习诗歌朗诵技巧、积极展示的过程中,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增强了自信。

第三,单元主题教学活动的主要策划者是老师,但要坚持主体是学生,学生可以参与活动方案设计,可以在活动中担当主持人,可以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可以对同学们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要发挥指导作用。

在学习《红楼梦》时,我开展了单元主题教学活动“我看金陵十二钗”,鼓励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我和学生共同制定活动方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探究小说人物,学生主动要求担任主持人,了解活动环节,并和各小组沟通,自己完成主持词;小组成员共同协作,探究“金陵十二钗”之一,完成了发言稿,并制作了PPT。学生通过该活动,起到增加经典阅读量的效果,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得到提升。

第四,在主题选择时,考虑教材内容的同时,也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如在学习王蒙的《善良》时,我设计了单元主题活动“人性的考量——我问‘善良的方向”单元主题活动,采用“正、反方开篇立论——自由辩论——正反方总结陈词”辩论赛的形式,要求学生针对“现今社会需不需要善良”话题展开辩论,学生自主搜集正、反方素材,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辩论双方达到共识,社会需要善良,要做善良的人。这种就社会热点展开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教师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培养正直、善良的道德意识。

第五,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在保证语文特色的基础上,有机的融入专业元素,即辅助学生专业学习,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针对财会电算化专业的中职学生,我设计了单元主题活动“单据的写作”和“经济合同中常见的文字问题”,通过两个活动,学生掌握了财务工作或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常用单据如借条、欠条、领条、收条、发票等写作,并学习经济合同的写作,了解了经济合同中常见的文字问题,并在今后的财务工作中加以注意。

第六,每个单元主题活动,由于教学任务不同,制定了相应的活动评价标准。

活动标准中可以设计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或“教师评价”的内容,这样多元化的评价,可以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促进他们的发展;也可以将硬性的评价标准灵活化,对学生作业、小组的活动效果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通过语文单元主题活动,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养成,让语文课堂由静态变为动态,在沉闷中注入活力,让形式从单一走向多元。

参考文献:

[1]陈金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集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上一篇:初中新生开学典礼演讲稿下一篇:2023秘书组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