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2024-07-25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精选8篇)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第1篇

优化发展环境 促进和谐征收

为贯彻落实区委书记安树国同志对整治政务环境提出的“五最”标准,新年伊始我办对辖区内三横四纵、城中村改造和旧城区改造等项目进行了调查,制定了具有本部门特色的一转变二服务三提高四树立工作模式,并召开动员会迅速启动集中整治优化发展环境活动。

一、转变工作作风。要在转变职能中敢于创新,敢于开拓。把工作内容从指令中“突围”出来,与群众的意愿并轨,多做工作指导,加强政策引导。最终要把工作内容创新的落脚点放到亲民、亲商上,真正做到干部围绕群众转,一切围绕发展转。要在转变作风中优化服务,优化形象。必须以提高效能,优化服务为核心,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一)要脚踏实地有点有面,深入到一线去,带着问题去,结合部门工作职能,努力形成能够指导面上工作的意见或建议。要知道居民在想什么,投资者希望机关做什么,善于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勇于说出第一线的真话,敢于反映深层次的问题,能够提出可操作的对策。要坚决克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只调查不研究、只研究不解决的调研。

(二)要大力倡导真抓实干、雷厉风行之风。要以火热的心肠、真诚的态度,抢字当头,说了算、定了干,风风火火、果断出手,今日事今日毕,决不拖延。

二、为居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力促和谐开发。征地拆迁工作涉及被征范围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我们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推进征地、拆迁、补偿与安置工作,坚持从程序到实体,从手续到手段,都做到合法规范,坚持以德拆迁,文明拆迁,坚决杜绝野蛮拆迁和侵犯被征地拆迁的合法利益的不法行为。坚持做到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努力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谈固小区和天同生活区的项目改造中,我们要求每一位参与征地拆迁的工作人员,改变以往“生、冷、硬”的照章办事,务必为群众提供“保姆式服务”,做到七个一遍,即走一遍、讲一遍、看一遍、问一遍、听一遍、想一遍、写一遍。本着对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为群众排忧解难,对承诺给群众的事如期、如约地办好,用严格的制度避免可能的工作失误,使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工作置之于广大群众的监督、理解之下,把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使征地拆迁工作和谐、顺利、有序进行。

三、为投资者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为投资者服务的理念,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优化发展环境、增强责任意识。以服务发展、服务投资者为目的,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小沿村和花园的拆迁工作中,加快构建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职能,解决好“一站式服务”的效率和协调问题,使行政服务更加及时、高效。周到热情,当好顾问,为投资提供优质服务环境。保证企业不断发展,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实现我区经济的繁荣,使企业和政府实现“双赢互惠”,真正实现招商引资的目的。我们更加注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协调服务,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力促实现企业大发展、群众得到大实惠。

四、提高执政水平。监督监管,依法行政,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我们要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切实将行政执法的管理活动置于群众监督之下,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培育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同时,全面实行“源头监督”和具体监督并举,不断改进监督方式,强化事前、事中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各项工作全过程,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紧抓当前的大好机遇,扭住发展的第一要务,加压奋进,真抓实干,全力打造诚信、守法、和谐、稳定。

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优化投资环境,保障科学发展”主题教育。领导班子带头,边学边查边改,务求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重点围绕目标责任考核,健全政治学习制度,工作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站排头、争第一的思想,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六、提高思想认识。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正视自身问题,必须对症下药。对怕担风险、怕遭非议,作风漂浮、工作浮躁,手脚懒散、言语生硬,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诸多问题,我们既要帮助引导,增强干事创业的锐气,增添迎难而上的志气,增加化解矛盾的底气,又要督促督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激励不做“游击队”,争做“先锋队”,少当“二传手”,争当“突击手”。

七、树立“人人都是项目建设服务员”的理念,为项目建设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以开展“ “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载体,以抓队伍管理提高办事效率为着力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加“为纳税人服务”意识,实现“管理员向服务员”角色转变。城中村改造每个项目都明确了联系的工作人员和村(社区)组联系人,建立了项目联系日誌制度,由项目联系人每天都对项目的进展情况、施工环境情况、其他情况进行登记,形成了对项目进行层层跟踪式的管理。

八、树立“人人都是项目投资环境”的意识,为项目建设构建透明的政务环境。为营造良好的项目联系工作氛围,保证项目联系的工作质量,我们建立了每周工作例会制度每周一上午召开工作例会,总结上周的工作情况、强调未解决的问题和安排布置本周的工作。

九、树立“事事是项目建设环境”的理念,为项目建设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强化责任,做到主

动服务项目建设、支持项目建设。每个项目联系人每天都必须主动深入到所联系的项目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存在的矛盾纠纷,并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凡项目遇到困难或发生纠纷,工作人员都必须第一时间内积极主动地帮助解决。

十、树立“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的理念,为投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良好投资环境的一个最基本保障就是社会治安的稳定。社会稳,则民心安。突出抓好普法教育,通过以点带面等形式,推进普法教育的扎实开展,依法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来解决自身的问题,发现群体性上访苗头,及时介入排查,积极引导当事人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反映情况,依法维权。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第2篇

XX镇创新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通讯信息

近日,XX委员会教育发展基金负责人到XX镇高山之尚学校视察并督促高山之尚学校建设,在察看工地时,发现施工场地井然有序,科教楼拨地而起,操场建设如火如荼,处处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视察人员对施工进度和质量非常满意。在听取汇报时,对投入近1000万元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XX镇党委政府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了该项目“零阻工,零上访、零投诉”感到非常惊讶,对当地党委政府优化施工环境的做法作了充分肯定。

2011年,XX党委政府确定全年为“项目建设年”。为将各个项目落地建设,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党委政府经过研究决定,确定实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三级联动机制。一是村组负责人与项目联动。在确定项目之初,党委政府对项目进行仔细研究,掌握项目建设的第一手材料,建立全年的项目库,项目库的所有资料都是经村民小组及村委会公示后上报,变过去的由党委政府交项目为现在的村组争项目,发挥村组建项目的积极性。在项目确定后,由村、组负责人与党委政府签订《项目建设优化环境责任状》,将优环阵地前移。二是镇属部门与项目联动。党委政府对镇属各部门实施项目优环考核,所有项目与镇属部门的职能挂钩,项目涉及到各部门的职能,各部门应全力配合,实施项目“首问责任制”。三是党政主要领导与项目联动。在对党政领导的分工中明确了“一名领导一个项目”的工作联系机制,实施项目与人对接,项目中所有的建设环境实行一包到底。到目前为止,通过全镇的共同努力,XX镇所有的在建项目施工秩序良好,无阻工等现象发生。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第3篇

创新能力是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核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6月6日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中, 对人才是这样定义的: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 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的基本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领导能力、身心素质、作风素质等多个方面, 素质以内化的形式存在, 显于外的则是人才的能力, 包括计划决策、创新、勇于负责、组织协调、凝聚团队、人际处理、应变、合作等多种能力, 其中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成为诸多素质能力的核心和灵魂。

从国家民族的角度来看,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创新已经摆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涉及到科技、体制机制、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胜法宝。从工作需要出发, 发改委的工作要突出前瞻性、系统性和全局性, 为此要在认真实践、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开阔眼界, 转变思路, 大胆创新, 破解很多体制机制的制约, 谋求发展的出路, 创新成为促进事业发展的动力, 永葆生机的源泉。从个人能力发展来讲,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能力, 人才的定义中也将“创造性劳动”作为基本要素明确提出。

环境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创新能力是在创造性思维品质及创造性个性品质基础上而成的一种能力, 创造性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独特性;创造性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冒险性。

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既依赖于人的内在因素, 又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一定的外部环境为条件, 并在一定环境基础上进行的。同样, 没有外部环境的支持, 创新活动也无法顺利开展。创新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案、计划, 往往要依据一定的外部环境来制定;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工具等, 需要外部环境来提供;创新活动的研究成果需要外部环境加以利用、验证和改造。为此, 要充分调动、挖掘一个人的创新能力, 就要在个人努力与外部环境营造两个方面同时着力, 共同推进。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的具体做法

(一) 两个坚持

1.坚持党管人才

2012年9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 明确提出党管人才的原则, 党管人才的具体内容主要是管宏观, 管政策, 管协调, 管服务。从天津市东丽区发改委的干部队伍构成情况来看, 全委共有干部职工38人, 从年龄角度来看, 50岁以上1人, 占比2.6%, 40岁以上14人, 占比36.8%, 30-39岁14人, 占比36.8%, 30岁以下9人, 占比23.7%;从学历角度看, 博士1人, 占比2.6%, 研究生10人, 占比26.3%, 本科24人, 占比63.2%, 专科3人, 占比7.9%。干部队伍呈现出高学历、年轻化的特点。大多数人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后, 对于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国情缺乏切身体会和深刻的认识。党管人才的意义, 首先在于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 要通过对相关历史、政治、国情等方面的教育, 增强干部队伍的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其次在于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要深刻认识和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 进一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感。

2.坚持培养、选拔、任用、监督一体化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 推进人才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东丽区发改委38名干部职工, 其中, 正处级2人, 占比5.3%, 副处级3人, 占比7.9%, 正科7人, 占比18.4%, 副科10人, 占比26.3%, 科员13人, 占比34.2%, 工勤3人, 占比7.9%。为打造一支梯队合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 发改委建立了“培养、选拔、任用、监督”四位一体的人才建设模式。

一是积极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一方面鼓励年轻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参加学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 在职干部职工先后有26人参加学历进修, 占比为68.4%;近3年, 先后有10人参加岗前及入职培训, 占比为26.3%。另一方面, 建立学习交流的平台, 在学习内容采取定量、定性安排、保证学习质量的基础上, 每年组织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创新成为其中一个重要议题。

二是健全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近3年, 发改委先后有9名干部走上科级岗位, 为确保干部选拔的公平公正, 发改委加强干部队伍作风效能建设, 修订、健全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着眼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竞争上岗、考核、监督程序, 防止和克服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三是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制定绩效考评实施细则, 把创新能力考核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其中, 突出了对创新能力的考核, 引导广大关干部职工进一步转变思路、创新招法、破解难题。

四是健全完善教育管理监督制度。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 把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监督放在重要位置, 建立健全了勤政廉政规定, 细化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廉洁从政廉洁自律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度等。

(二) 三个结合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指出, 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区发改委是统筹全区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综合管理部门, 肩负着多项职能, 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位干部职工的潜能, 激发创造力, 让大家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成为每一届班子努力实践和不断探究的命题。这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也是部门乃至国家发展的需要, 因为人力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基于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发改委积极搭建各种平台、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使干部快速成长、成熟、独当一面。

一是与个人专长相结合。针对每一个人所学专业和能力特长安排工作, 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在安排工作时, 同时考虑每个人的能力特长、性格特点, 促使其与工作达到最大的匹配度, 进一步激发工作兴趣, 为更好地开展工作、创造佳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与工作需要相结合。东丽区发改委的工作属于宏观决策范畴的多, 需要机关干部, 尤其是科室的负责人, 必须对全区的情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有站在全区的高度和广度来思考问题的能力, 为此, 发改委注重科室负责人与干部之间岗位轮换, 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提高应对复杂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仅2013年就有3位科室负责人进行了岗位轮换, 占科室总数的33.3%。

三是与实现人生价值相结合。东丽区发改委注重对年轻干部进行人生价值的引领, 主要领导分别以“生涯规划”、“在大家庭中实现人生价值”为题进行专题讲座, 指导大家如何做好生涯规划并适时调整, 如何更好地融入集体发挥团队的力量, 使每个人的发展目标更明确, 工作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取得的成效

良好的人才使用环境, 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 调研成果显著

东丽区发改委要求全员每人每年至少完成1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领导率先垂范, 处级干部撰写的《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领导干部应该勇挑时代重任》、《关于发挥规划指导和规范作用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探讨》、《建立大项目推动机制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夯实发展改革基础》等多篇文章, 先后在《支部生活》、《今日东丽》、《天津经济》等报刊发表。科室及个人3年来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稿件21篇。在市发改委调研成果评选活动中, 有6篇获得优秀调研成果奖, 在各区县中位列第一。

(二) 政策研究再上新水平

决策需要远见, 更需要创新的思维。近3年, 发改委立足区域发展需要, 深入研究相关政策、措施, 制定调整规划, 《东丽区BT模式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东丽区进一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东丽区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我区与滨海新区功能区税收及土地分成相关问题的思考》、《东丽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等相继出台。

(三) 突破思维勇于创新

项目备案核准工作属于约束性工作, 既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 又要为项目争取时间, 提高审批效率。我委敢于担当, 大胆创新, 提出“捆绑立项”的新招法, 破解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慢的问题;采取延期函的形式为企业办理相关手续, 将办理时间由多日提速为当日办结。创新招法实现了审批服务大提速。仅2013年3-4月, 就完成项目备案核准审批102个, 与去年同期相比审批数量增加50%, 项目办结率100%。

落实“十二五”电网规划遇到很多难题, 发改委采取多种创新举措加以破解。一是多方结合, 破解拆迁难题。将拆迁工作与新市镇建设、大项目撤村、全区拆违工作相结合, 采取以人为本、和谐拆迁的原则开展工作。二是开辟绿色通道, 采取特事特办的原则, 解决施工进度的难题。三是采取领导负责制、辖区负责制、一事一办理等机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拆迁占地难点难题。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第4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暨2005年科技工作会”,布置2005年全市科技工作,同时对荣获200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为首都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予以表彰,这是首都科技界的一大盛事。

人是生产力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当今国际间和地区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核心是尖子人才的竞争。我们组织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就是要表现出对科技人才的重视和对社会风尚的引导。希望大家认真向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奋力攀登、开拓创新的精神;各区县、各部门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培养和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做到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把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全市科技工作会是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可以使我们很好地总结经验,振奋精神,明确方向,鼓足干劲。刚才,马林同志全面总结了2004年科技工作,并就今年工作做出了部署。2005年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重要一年,在全年的工作部署中围绕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心工作,提炼了目标,确立了深化改革、实施8个主题计划等重点任务。下面,结合新的发展形势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增强忧患意识和领先意识,狠抓自主创新,提高首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许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进出口的比重逐年加大,中国已全面融入了世界经济。在这一可喜的变化当中,还存在着很大的隐忧:由于重技术引进,而不注意进行消化、吸收,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没有得到根本提高,而且许多行业的技术开发、创新能力还没有明显提高,大多数产品的核心技术都一直受制于国外。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对这方面问题给予充分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自主创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今后的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结合首都实际认真学习贯彻。

大家知道,21世纪的世界是城市的世界,城市正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主体。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在科技、人才资源方面其他城市无出其右。在《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中区域课题组将北京称作“中央科技极”,以此和上海、广州等科技发达城市区分开。丰富的科技资源构成了北京重要的比较优势,北京应该,而且能够在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国务院在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指出:“北京市的产业发展,要突出首都的特点,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强调了科技优势。

只有把雄厚的科技优势充分地转化为首都发展的竞争优势,才能切实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在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在工作中一定要向高标准看齐,必须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要牢牢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使首都经济保持旺盛的活力。

第二,深化改革,加强协作,进一步完善首都区域创新体系。

今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NO.3》,在200个城市中,北京位居上海、深圳、广州之后,屈居第四,比去年的第二名的位置又下降了两名。其中,我们的人才竞争力和科学技术竞争力都排在全国首位。而在制度竞争力排在43名,环境竞争力排在第10名。这主要说明我们的经济体制还不够灵活,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政府职能转变得还不够彻底,社会环境还不够宽松。我们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促使首都经济由“投资拉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就必须进一步完善首都区域创新体系,调整好生产关系,才能使各种创新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更为显著。

完善首都区域创新体系,要树立以人为本思想,视人才为第一资源,进一步梳理、完善科技政策,营造鼓励创新的宏观环境。在工作中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积极支持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新形式。我同意北京科技工作提出“一个转变”的新思路,希望在任务落实上重点解决这一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在推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最大的变化之一,就在于通过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正在增强。大家知道,北京地区的科技资源优势还集中体现在大院大所和大学上,院所和大学是创新的主要力量,但并不能完全成为成果应用和转化的主体。因此,我们才强调要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大力促进产学研联合,这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围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调动各方面力量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二是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工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将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视为竞争制胜的利器,发达国家控制技术输出的份额,要远远高于其资本输出的比例,凭借着在这方面的优势而形成了新的贸易壁垒,致使我国的产品出口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关资料表明,发达国家每年只要向发展中国家多转让1亿美元的专利技术,就能多销售大约50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及其他附属产品,由此足见专利技术贸易的力量。

尽管我国已跻身世界专利大国之一的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人均占有的商标、专利数仅排在世界几十位以后。北京虽然仍然保持了全国发明专利的第一名位置,但拥有的三种专利的总排名却一直下滑,2004年到了第六名的位置,这说明我们拼争知识产权的意识还不够强,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北京市应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政府应努力创造知识产权技术发展与迅速转化的良好环境,形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氛围,着力提升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运用专利管理与保护制度和国际规则的能力,严格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逐步将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转变为支持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支持企业积极创造条件,采用先进的国际标准。在达到一定实力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大企业还要积极创建新的标准。先进的技术标准,就是产品质量的试金石,是通向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三是注重与天津等城市建立更为密切的协作机制。在我国经济发展当中,有一批大城市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中心城市,对区域发展有较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虽然同一区域内的城市也存在竞争关系,但分工协作则可以获取更大的效率和利益,因此都市圈的概念日益为大家所接受。

在国务院对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的批复当中,提出了7条重要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强调了区域发展: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城乡和区域发展等方面的关系,积极推进京津冀以及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动作相比,我们的步子迈得还是小了一点,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北京市要带个好头,进一步加强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更大的范围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第三,加强领导,落实政策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战略选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市的共同努力,从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能力建设和环境优化等方面形成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

要深化科技改革,优化自主创新资源的配置。建立有效的宏观协调机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努力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集成。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整体目标,充分发挥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各类科技力量的积极性,形成协调一致、分工合作和紧密联系的良性机制。

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一战略方针的认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推动自主创新。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务院批复的精神,制订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宏观协调和管理职能,组织和集成社会创新资源,统筹规划、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科技创新要素和其他社会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和激励社会资源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

同志们,展望未来,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将迎接巨大的挑战。在此,我们期待着首都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迈出改革新步伐,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干劲,更加深入地融入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做出更大的贡献!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第5篇

为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和“项目推进年”活动,县纪委、监察局、县优化办将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确立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为主线,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的效能环境、法治环境和创业环境,为保证全县对外开放,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着力规范行政行为 今年我们将围绕涉企检查、涉企罚款、企业周边环境治理、企业投诉处理等方面进一步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全方位多领域地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深入宣传南阳市行政机关首问负责制、行政机关限时办结制、行政机关服务承诺制、行政首长负责制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积极组织开展以规范公务员行政行为、落实优化环境各项制度规定为主题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宣传月、宣传周等活动,推进权力公开运行、办事程序规范、工作效能提升。加强服务企业经济环境的“110”建设,公布三部“110”举报电话(***067969110),24小时接受企业投诉,保障县城规划区内的投诉20分钟赶到,全县范围的40分钟赶到,现场解决问题,现场处理问题。给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二、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抓手,履行服务承诺,优质高效为企业服务

加强行政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行政

服务网络,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问题。组织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完备并联审批、全程代办、特事特办机制,保证企业和群众请办事项的优质高效办理。要以打造政务超市为目标,切实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简化审批条件,压缩审批时限,规范办证程序,明确收费标准。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严格执行“两集中、两到位”,彻底解决“两头受理”、“只挂号不看病”的问题。八月份组织执纪执法、公共服务部门,开展服务承诺电视讲话和“万户千企”评议活动,促进行政执法执纪、公共服务部门依法行政,履行服务承诺。优质高效为企业服务。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第6篇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企业要发展,环境容量是支撑。在危机面前,县环保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市委“保增长、扩内需、促发展”和“三个年”活动的总体要求,坚定环境保护第一责任,把发展作为硬任务,站在全局、战略高度履行好环保统一监督职责,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将环保监管寓于服务,转变职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着力为企业发展打造“绿色通道”,为保增长、强后劲履职尽责。

当前,市环保局以污染整治为载体,扎实开展污染减排工作,在减存量、控增量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快全市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模式,鼓励企业走节能减排之路,增发展后劲,为新建项目腾出环境容量空间。

记者:按照通俗理解,污染整治应该是市环保局的主要工作之一,你们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洪国根:深化污染整治和节能减排工作,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环保局在巩固化工污染整治成果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深入推进全市碳酸钙行业、电镀行业、小水晶、烫钻等行业污染整治以及小化工、小电镀行业整合工作,引导企业通过污染整治实现技改扩能和优化升级。今年,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与提出污染整治相关议案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乡镇分管领导、企业主进行面对面地沟通,详细解释政府开展行业整治的进度与方案,提供基层需要的相关环保的政策信息与技术指导,协助企业分析审核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物料消耗、电力能源、人工用时、生产效率等,改善设施运行,使企业在整治中增产增效,实现减排。通过整治,有效推动了一大批企业进行环保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实现科学发展。如建德市李家新兴涂料粉剂厂围绕污染减排,投入200余万元实施技术改造,不仅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工效上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而且通过粉尘回收,每天增创400余元的利润。今年上半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较2008分别削减了8.84%和

8.74%,超额完成了半年指标任务,为我市的经济发展腾出了一定的环境容量和空间。

记者:对于企业而言,建设项目审批工作显得十分关键,市环保局针对当前环境推出了哪些创新工作?

洪国根:在保增长、强后劲的思想指导下,市环保局充分把握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度”,创新理念,着眼长远,不再对有污染的建设项目简单“说不”,而是着眼于全市工业布局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认真研究建设项目技术可行性,在如何“说行”上想办法、找技术、寻出路,帮助新建项目解决污染问题,积极开展省、市环保部门审批扩权政策的宣传,对调整后有利和不利项目环保审批的内容和乡镇、企业说清楚,为项目招商和审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只要是有利于项目环保审批的,市环保局人人都是代办员,尽全力为建德多批项目,比如澳赛诺项目涉及到空气环境功能区调整,省重点工程白章线改造工程涉及到大洋镇饮用水源保护区调整,我们从局长到分管领导,再到科室具体人员均积极与省、杭州市环保部门主动对接,取得上级环保部门的支持,使项目得到原则同意。我们还推出干部上挂制度,派负责建设项目审批的科长到杭州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管理处挂职锻炼,加强与上级环保部门的交流和沟通,一方面及时掌握审批动态,促使项目审批提速;另一方面,把建德的客观实际和发展困难让上级环保部门多了解,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上半年,共审批建设项目195个,十大重点项目中与环保审批相关的3个项目已完成2个。

记者:建德地处钱塘江上游敏感区域,环境质量备受关注,如果我市企业超标排放了,会怎么办?

洪国根:确实,由于我市的地理位置特殊,同时是省、杭州市环保部门“飞行监测”的重点区域,受到国家、省、杭州市以及我市市民的关切。为此,在执法工作中,市环保局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并重”方针,牢固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意识,从单一“查超标”向“查超标+帮达标”转变,决不是单纯的一查了之、一罚了

之、一关了之,而是查得清楚、罚得明白,帮助企业解决污染问题。例如,两年前,环保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发现梅城某小化工企业屡次超标排放,周围居民投诉不断。对此,环保执法人员多次上门宣传,指导帮助企业开展治理改造。通过治理,两年来我局未接到对该企业的环保投诉。

市环保局还全面加强了对企业的环保监管,坚持寓服务于执法,强化政策宣传力度,如针对电镀企业环保管理薄弱现象,专门召开电镀企业培训会议,引导企业减少违法行为发生,区别对待环境违法行为:对情节轻微,没有造成环境危害的,以教育为主,不予行政处罚,但必须限时纠正;对偷排直排,未批先建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发放环境监察现场检查笔录、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向有关主管部门通报,行政处罚预警率100%;对拒不改正、仍危害群众健康的依法查处,同时督促和帮助整改达标;限期治理整改到位的,及时组织验收,使其尽快恢复生产。

记者:目前从全国到地方,很多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各方面均遇难题,市环保局是如何为企业服务的?

洪国根:在任何时候,市环保局一向坚持以良好的服务为企业创造发展环境的理念。今年,市环保局创新举措,开展环保服务进企业活动,以“企业出题、环保接招、政企联动、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实现双赢”为主题,实行局领导领衔制,对全市重点环境监管企业和重大项目实施“五个一”

定点服务制度,对企业新建项目审批、三同时验收、排污申报、再融资环保核查等进行全方位服务。如环保小分队了解到恒信铜材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主要成份为硫酸亚铁的高浓度物质,由于治理费用高,企业处境十分尴尬。但杭州迪旺毛绒每年要花费约15万元购买污水处理用的硫酸亚铁。对此,小分队立即成立科研小组,通过对两种废水取样化验分析,最终促成两家企业达成污水处理技术协作合同,为恒信铜材和迪旺毛绒节省了一笔不小的污水处理费用。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第7篇

武岗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创新工作机制

为了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高公共行政服务水平,确保镇党委、镇政府关于促进全镇经济发展若干政策规定顺利实施,实现强镇富民的战略目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如下规定。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斩断乱作为,打通中梗阻,铸造强磁场”主题,真抓实干,动刀碰硬,整治不正之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力促工作提速提效,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努力营造收费最低、手续最简、效率最高、执行最严、服务最优的软环境。

二、目标任务:达到各部门执行优惠政策“零折扣”、部门服务“零距离”、处理问题“零差错”、生产经营“零干扰”、工作满意“零投诉”的要求。

三、工作措施

(一)创建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

进一步强化镇政服务中心的职能。通过扩充职能、赋予权力、提升威信的办法,增加镇服务中心政策法规咨询、投

诉受理调查处理、代理服务等职能。凡是应该纳入镇服务中心审批和办理的事项,必须纳入镇服务中心实行“一个窗口”审批和“一站式”办理,不准搞“双轨制”、“体外循环”;进入镇服务中心的审批和办理事项,对办事依据、条件、程序、时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予以公示,实行阳光操作,不准暗箱操作。

(二)创建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

进一步提高公共行政服务工作效率。凡是外商投资企业和镇内新上项目,到县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立项、规划、用地、环保、消防、基建施工和营业执照等,由镇服务中心协调到县公共服务中心组织各职能部门帮助办理;个别需要镇领导出面协调的,镇领导无条件安排时间予以协调;需要现场踏勘的,镇服务中心应立即组织踏勘;需要上报审批的,有关部门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申请材料直接报送上级机关,并负责跟踪催办,不允许出现让投资者二次上门办理的现象发生 ;对其生产、经营等方面遇到难题需要镇领导出面时,应随叫随到,并立即帮助解决,绝不允许扯皮拖拉。

落实首问负责制。政府部门接待企业和投资者的第一个工作人员为第一服务责任人。第一服务责任人必须热情、快捷地为企业和投资者解决有关问题;对不属于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负责介绍或引领到相关部门,不能搪塞应付。

实行服务承诺制。各职能部门对行政审批事项、便企服务项目和优化经济环境的具体措施实行公开承诺,年终对各部门践诺情况进行考评,列入各单位考核范围。

实行跟踪服务制度。项目引荐单位是项目建设的终身服务单位,在项目立项、审批、生产、经营全过程中提供“一条龙”、“保姆式”服务。企业在武岗生产经营一天,服务单位就跟踪服务一天。

实行承诺申报制度。各职能部门在办证、年检过程中,企业一时不能提供有关资料的,可先予以办理,在企业承诺期限内,补齐相关资料。

实行投诉追究制度。对服务效率不高,态度不好,造成服务对象投诉的,做到有诉必查,一经查实,取消被投诉对象年终评先评优资格。

(三)、创建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

严格控制对企业的检查。同一机关对同一企业的检查,每年一般不得超过一次,检查前必须经所在部门主要领导同意,并通知企业。

切实减轻企业的额外负担。全镇各部门、各单位一律不准违背自愿的原则,要求企业征订音像制品和报刊,开展各类评比达标活动,接受有偿服务;不准到企业吃、拿、卡、要、借、报;不准搭车收费。

(四)、创建安全放心的治安环境

保护外来客商。坚决打击歧视外地人、排挤外地人、欺负外地人的各类行为,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不受侵害。

严厉打击敲诈勒索、强买强卖、强装强卸、垄断经营等行为,根除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索要“保护费”、强行推销产品等不法行为。对其企业需要特殊保护的,派出所应指派专人负责予以保护,保证企业安全。要确保其办事不求人,事事有人管,说理有地方。

(五)、创建文明健康的人文环境

打造诚信武岗。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积极开展诚信评比活动,每年筛选一批诚信单位和信用人员进行宣传,并予以表彰奖励。

弘扬社会文明风气。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引导全镇上下树立“人人都是招商环境,人人都是武岗窗口”的意识,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

充分发挥舆论宣传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武岗在投资环境、交通区位、人力物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塑造和展现武岗的良好风貌,使武岗成为投资凹地和创业宝地。

(六)、建立优化环境的长效机制

实行社会评议制度。每年开展“百家企业评部门”、“万名群众大调查”和“人民满意基层站所”评选活动

强化责任追究。牢固树立“重拳横扫潜规则,铁腕治软不讲理”观念,坚持“争做企业贴心人,争当环境代言人”宗旨,做到“七个凡是”,即凡是破坏软环境的案件,一律按照党纪政纪上限从严从重处理;凡是破坏软环境的案件,一律公开曝光;凡是破坏软环境的当事人,一律先免职再处理;凡是破坏软环境案件的当事人,一律实行单位内部检讨、全镇大会检讨、新闻媒体检讨“三检讨”;凡是单位干部职工破坏软环境的,一律上追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凡是隐瞒、包庇、纵容单位干部职工破坏软环境的,一律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组织调整;凡是为破坏软环境案件说情的,一律实行诫勉谈话。使武岗真正成为服务的高地,投资者的福地,成为经济发展的绿色通道。

中共武岗镇委员会

武岗镇人民政府

2009年9月10日

报:县效能办

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第8篇

1 创业型创新人才的内涵与特征

对于创业型创新人才这一新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表述或一致的界定。创业型创新人才具有创业和创新双重特征。概括当前学术界对于“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的定义,所谓创新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并能将自身的创新素质合理地与其专业领域相结合,开发出创造性成果的人才。所谓创业人才就是在经济领域创办企业的人才。人们对创业的理解有各种各样,但概括起来有以下共同点:创业是一种开拓性的活动;创业是一种创造性的创新活动;创业是有风险并要自己承担风险的活动;创业是一种创造价值并努力实现价值的过程。

综上所述,所谓创业型创新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以拥有技术、携带项目、投入资金等形式创办科技型生产企业或现代服务企业的创业人才。

创业型创新人才的主要特征有:

(1)创业型创新人才是在经济领域带领团队或个人创办科技型企业的人才。

(2)创业型创新人才是带有创新内涵的科技项目创业行为的人才,即在某领域的科技研发方面有技术有项目或有专利,以创新技术项目或专利项目为依托创办创新型科技企业。

(3)创业型创新人才敢于创业勇于创新,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激情,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把握创业机会。

(4)创业型创新人才是具有冒险精神,敢于承担各种风险,不怕挫折,具有摆脱困难和战胜困难的能力。

(5)创业型创新人才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有强烈的事业心。

2 创业型创新人才发展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将遇到各类不同发展瓶颈问题。在此我们主要针对创业型创新人才在企业初创阶段由于资金匮乏、经营能力不足、宏观政策环境制约、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所带来的创业困难。如何营造良好服务于创业型创新人才发展的配套政策环境,成为当前我国各地急需突破的一个难题。

2.1 创新创业金融支持环境还很薄弱,创新风险投资基金的运行机制尚不完善

当前,我国创业型创新人才在企业初创阶段,投融资渠道不畅,往往会遇到融资难的难题。创办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风险性较大的科技创新项目很难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获得政府支持的受众面偏小。政府对创业型创新人才创办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投资担保体系尚不健全,使得一些确实有发展潜力的创新企业和创新项目难以得到有力的金融支持,创业融资成本较高,发展风险较大。带有创新内涵的高科技项目创业中风险投资较多,但国内创新风险投资基金的运行机制尚不完善,风险投资基金直接支持创新体系的健全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不够,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仍以政府为主,渠道单一,投资行为的市场化运行程度不高,风险投资的利益分享、风险退出等运行机制也不完善,创新创业融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2.2 创业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很难满足创业型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的全方位需求

创业软环境指非物质方面的条件,主要包括法制法规环境、政府行政管理环境、人力资源环境、信息环境、人文教育环境等。当前,我国创业的软环境还比较薄弱,很难满足创业型创新人才开创科技型企业的全方位需求。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创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十分缺乏,在知识成果创新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改善工作条件、增强创业保障、激发创新动力等方面的制度体系亟待确立,尤其是知识产权保障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对知识产权拥有人必要权益保护的执法力度有待增强。二是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程序的繁琐和低效已影响到人才的创新创业环境,在创业型创新人才创业过程中依然面临行政审批环节过多、程序设置不尽合理、审批手续繁琐等相关方面的制约。三是中介服务机构发育不健全,政府培育和扶持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的力度不够,社会中介组织在人才服务、人才资源配置、人才信息提供、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创业支持不力,公共创业服务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位,人才市场发展尚不完善,创业时不容易轻易获得相应的人才。四是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才创业发展“软环境”尚未有效形成。在创新精神、风险意识、竞争观念及开放兼容等人文价值取向方面均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支持创业勇于创新的文化培育力度不够,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勇于冒险的创业型创新人才培育“土壤环境”有待进一步营造。

2.3 人才创业成本不断上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

由于物价、房价和商务成本近年来在全国各大城市出现了持续上涨趋势,造成创业型创新人才在初创企业阶段的创业成本压力不断攀升,创业场地获得越来越显困难,这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创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仍需加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设施、科技数据信息和公共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机制有待完善,为各种产业研发提供设计、检测、标准化等专业技术服务的公共专业技术服务网络有待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战略技术联盟、产学研合作组织建设、行业共性技术研究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科技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尚未有效形成。

2.4 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税收政策优惠与支持仍显不足,个税改革有待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动力

我国现行税法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不够,企业税负相对较为沉重,且各种形式的收费、摊派以及政府职能转移而转嫁给企业的额外负担,影响到人才初创科技型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在企业所得税中,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比例过低,尤其对于知识更新快、技术要求高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已远远不能满足其用于科技人才培养和员工培训的需要。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种比较单一,基本采取全国统一的税制,对于创业型创新人才来说,因起征点低、累进税率高,实际税负较重,而国外通行的税前列支,在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管理上还是一块空白,这种税收制度不利于调动创业型创新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和工作能动性。

3 优化创业型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的对策与措施

推动创新人才创业是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途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并积极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创新人才创业,采取了包括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为创业型科技人才构建良好的创新平台;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激发科技创新人才的创业创新意愿;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为科技人才进行科技创新和创业提供有力的支持;设立专门机构,运用风险投资基金、股票上市等金融手段,为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等措施。直面我国创业型创新人才发展环境所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要集聚优势服务资源,以政策创新为突破,逐步形成了有利于创业型创新人才发展的制度安排、政策体系、社会环境及其实体支撑系统,强化对高科技创新人才创办企业进行扶持和服务,积极优化我国创业型创新人才发展环境。

3.1 拓展筹融资渠道,建立完善创业型创新人才初创企业的融资平台

从根本上解决创业型创新人才融资难问题,要进一步放宽金融管制,建立以风险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健全创立科技型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降低信贷门槛,大力改善融资环境。一是鼓励各地发展一批小型的民营贷款机构。发展一批城市信用合作社类型的小型金融机构,形成小额贷款服务的融资体系。在加强对金融机构运行的监管与指导的同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对创业型创新人才的项目发放的贷款,政府提供担保服务,并通过贷款贴息支持信贷活动。二是建立创业型创新人才创办企业专项贷款服务和信贷专管制度,建立“银行+担保+额外风险补偿机制”的贷款合作模式,拓展知识产权抵押等融资渠道,落实定点银行,依据其知识产权的评定价值提供专项贷款,为创业企业迅速壮大提供资金支撑。三是开展无抵押信贷或知识产权抵押信贷。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专项担保基金,促进成长型的中小科技企业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降低创业型创新人才贷款门槛,引入无抵押担保的信贷方式或实行知识产权抵押信贷,简化贷款申请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对于属于国家和地方政策大力鼓励发展的创新创业项目,可由政府系列的信用担保机构给予信用担保。四是积极引入和扩大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建立完善以风险投资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加快发展各类创投机构,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风险投融资机制和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建立风险投资市场的政策驱动机制,积极对创业型创新人才的科技项目进行创新创业风险投资,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风险投融资平台,建立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切实解决影响创业型创新人才创业发展的资金等瓶颈问题。五是积极扶持风险投融资中介机构的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组织,积极推进产权交易,拓宽科技成果推广平台和转化平台,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创业提供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咨询、技术推广等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

3.2 对科技人才创业项目实行鼓励性税收激励优惠政策,充分运用税收杠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动力

对创业型创新人才初创的科技企业,采取鼓励创新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和个人税收奖励性补贴政策,降低创新投资风险。一是制定鼓励企业研发积极性和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的税收激励优惠政策。对科技人才创业项目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实行企业研发投入的税前扣除等激励政策,对于科研成果产业化取得重大利润的科技型企业,在两年内免征地方税收。在企业所得税方面,要加强对科技人才培养和研发积极性的税收支持。建立返税制度,借鉴发达国家通常做法,如美国的“国内税收法”规定:一切商业性公司和机构从事研发活动的经费同以前相比有所增加的话,可获得相当新增值20%的退税。对于知识更新快、技术要求高的高新技术企业要增加职工教育经费提取比例,加强对科技人才培养的税收支持。二是提取技术准备金。技术准备金是为减少企业研发投资风险而设立的备用资金,是税式支出的一种形式,可以不纳税。例如,韩国的“技术开发准备金”制度规定,企业可按收入总额的3%-5%提留技术开发准备金;新加坡科技准备金提取比例高达销售收入的20%。我国应该允许科技型企业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如5%-10%)提取技术开发准备金,自提留之日起在规定的期限内(如3年)用于研究开发、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技术培训。三是制定创业型创新人才税收奖励性补贴政策。对创业型创新人才个人所得税缴纳超过一定比例(如25%)的,可适当上浮起征点,同时降低累进税率,设立政府专项资金并给予一定的政府奖励性补贴。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对创业型创新人才以技术入股、期权激励所获得的股权收益,减征或免征个人所得税,对科技创新人才从事科技研究工薪收入的所得税给予较高的起征点或减免额等,并扩大对技术成果的免税范围。四是对于一些特定的地区,允许实行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的个人所得税政策。比如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高科技园区的创业型创新人才,可适当下调个人所得税率,适当增加税前列支项目,如购房租房、子女教育、家属抚养等,按一定的比例在税前列支。探索以年度、家庭为单位缴纳个人所得税。

3.3 建设优质高效的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优化人才创业服务环境

加快技术研发、人才资源、信息服务、创业咨询服务等高效共享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才创业服务环境。一是实施创业型创新人才重点扶持政策。对创业型创新人才的科技项目准入进行重点扶持,对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科技项目给予重点资助,对携带高新技术项目的创业型创新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在投入、土地、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在工商注册、科创引导资金投入、科技信贷、孵化器准入、政府采购等方面予以倾斜。二是建立创业型创新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和办事“窗口”。简化人才创业发展、资格评价等方面的审批程序,重点为人才提供创业项目选择、公司项目申报、办公场地、注册登记、投融资、市场开发等各类服务,为创业人才在创业服务上提供一条龙高效服务等,为创业者提供包括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人才资源服务、跟踪服务等方面的创业服务,着力提升创业企业的稳定性。三是健全创业咨询服务。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咨询服务功能,加强对创业型创新人才创办企业进行创业投融资咨询服务、创业技术咨询服务、创新技术咨询服务和创业协作咨询服务等。四是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公共技术领域平台建设为重点,促进大型科学仪器、重要科研设备和公共实验室的开发共享,研究制定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中介机构、科技孵化器、加速器、企业研发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等公共创新平台与技术创新载体建设的扶持政策,继续推进高科技园区建设,引导国家和社会力量到高科技园区建立科研基础设施、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和科技数据、技术标准信息库等基础性平台,实行科技公共设施“零阻碍”开放制度,建立有效的科技资源配置共享和协作机制,打造资源共享、技术交流的公共技术平台,为创业型创新人才提供高效的创新技术支持服务。

3.4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行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的创新权益。一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在制度执行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人才社团的作用,赋予其维权、监督的职能,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执法体系。二是构建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立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培育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利用统一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各种商标交易、版权交易和专利技术交易等专业交易机构,为知识产权的创造、占有、运用、实施、保护、转化等提供一系列便捷高效的服务,形成融交易服务系统、信息服务系统、保障服务系统为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3.5 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风尚,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的“软环境”

要积极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敢冒风险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为人才实现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在全社会形成宽容、爱惜创新人才的社会风尚,为人才创新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一要打破因循守旧的保守思维,培养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创新精神,弘扬中华民族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优良传统,努力形成探索进取、自强不息的社会风尚与全民共识。二要造就宽容失败、鼓励争鸣的创新氛围。要允许和宽容人才创新失败,要以宽容之心,关心和爱护在探索中受挫的人才,给予更多的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帮助他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创新探索。三要解放迷信权威的传统观念,要鼓励支持人才敢于挑战权威,允许他们在学术上发表新见解新主张,鼓励他们不畏挫折失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内驱动力。四要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躁习性,倡导淡泊名利、坚持不懈、“十年磨一剑”的创新求索精神。五要培育勤于交流的开放意识。鼓励创新人才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搭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同国际科技界和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的平台,鼓励创新人才及时跟踪和汲取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知识,鼓励他们赶超世界先进科技水平。

参考文献

[1]肖红伟.论创业型人才的内涵特征及其培养策略[J].企业经济,2009(7):56-57

[2]刘阳.国外创业扶持政策对南京的借鉴[J].南京社会科学,2004(9):386-387

上一篇:英语作文汉语热下一篇:韦编三绝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