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学位论文

2024-08-04

博士生学位论文(精选6篇)

博士生学位论文 第1篇

(一)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确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内容而举行的报告会,旨在监督和保证博士生学位论文质量。

(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审核和确定博士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选题依据包括: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有何特色与创新之处以及已积累的与选题有关的参考文件等内容。具体内容可参考附件:《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

(三)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

博士生学科综合考试合格后可进入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阶段。为保证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质量,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学期与进入学位论文答辩的学期之间应至少间隔一个完整的学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在本年级第四学期进行,第六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不能按期履行开题报告的博士生,其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按上述间隔要求顺延。

(四)专家委员会的组成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组成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三至五名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专家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专家委员会的主席。

(五)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方式和成绩评定

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的成员首先考察博士生与论文选题有关的近期研究成果,对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案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审查和提出修改的补充意见。博士研究生根据专家委员会小组的评议意见,在对选题方案进行修正、按规定程序审批备案和存档,并正式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证结果按考评成绩,分为通过、修改后通过和不通过三档。开题报告“通过者(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写作阶段;开题报告“修改后通过者”,须根据专家委员会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补充,一个月后送交开题报告专家委员会确定的专家审定,通过后,可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写作阶段;开题报告“不通过者”,须在半年以内重新准备开题报告,半年后由院系所为其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后,因特殊情况需变动论文题目和基本内容时,需本人书面说明、导师批准后重新组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填写《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六)开题报告书材料的备案和管理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后,经开题报告论证专家委员会主席和专家委员会委员签字,再由院、系、所领导提出审查意见后签名,由院、系、所教务秘书暂存,毕业时,一份报研究生院存学校,一份存博士生个人档案。

(七)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其相关问题的说明(参考使用)

有鉴于论文开题报告对于论文写作工作的重要意义,特对开题报告的写作规范及相关要求做出如下说明:

1、论文题目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及其界定

2、论文题目选择的依据和理由:

科学性说明/创新性说明/批判性说明

个人性目的/实践性目的/理论性目的3、论文拟涉及的范围及其讨论的问题

研究性质界定:经验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描述/相关度与个案研究/比较研究)与规范规定

对象特征界定:真实性/意义性;一般性/特殊性;变量/过程;描述/诠释;比较/因果;学科和学科领域界定;

时间空间说明:

4、作者已经获得的文献资料以及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占有和整理情况,已获得的文献作者已具备的知识基础从已获得文献中提炼的概念框架和研究背景:假说/假设与流派分歧。

5、论文拟完成的知识增长工作及其方向:

基本理论预设和主要理论工具

描述性理论建构

与既有理论的差异/针对既有理论的修正

6、作者拟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所依据的理论说明: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学理性的依据

研究技术与研究程序:学科的训练背景

研究工具与研究手段:基本条件的制约

7、论文工作大纲。

基本的章节目形式安排

章节目安排中的逻辑结构或逻辑联系

8、参考书目。

中文与英文分类说明

经典与非经典分类说明

给出著者名、书名/文章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

博士生学位论文 第2篇

1.学位论文选题

博士研究生论文选题可以是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选题应对我国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有较大的理论价值或实用价值。

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收集资料、调查研究以明确研究课题。

2.学位论文开题时间及要求

博士生应在第三学期9月30日前完成开题工作。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开题,需办理延期开题申请。博士生开题报告采取先评审后做开题报告的方式,根据《关于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若干补充规定》,具体要求如下: 2.1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内容

博士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等工作,掌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研究课题,并完成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包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2)课题创新之处;

(3)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5)课题的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6)指导教师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7)研究经费预算和经费落实情况。2.2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审及评审意见的处理 2.2.1 开题报告评审

博士生开题报告采取先评审后做开题报告的方式。开题报告评审专家由各学院负责聘请,一般应聘请3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专家中的博士生导师不应少于2名。

开题报告经导师审查合格后, 从研究生院网页上下载4份空白《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评议书》,其中1份送交导师填写评审意见,3份与开题报告一同送交专家评审,评审时间一般为二周。开题报告评审意见返回后,若有二份评审意见是“不同意开题”,则需要对开题报告进行修改,再重新组织评审。2.2.2 开题报告论证会专家组成

开题报告论证会由各学院或学科负责组织。开题报告论证会应至少聘请5名教授和相当职称的专家或有博士学历的副教授和相当职称的专家参加。其中博士生导师不少于3名(含指导教师),若选题为交叉学科,则应适当增加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应提前将开题报告送交参加开题报告论证会的专家。

参加开题报告论证会的专家名单,须经学院负责研究生教学的院长批准后方可生效。

2.2.3 开题报告论证会程序

开题报告论证会应张贴海报,公开举行。论证会程序如下:

(1)主持人宣读开题报告论证会程序;

(2)博士生陈述开题报告主要内容(30-40分钟);

(3)宣读开题报告评审专家对开题报告的评审意见;(4)与会专家和列席人员向博士生提问,博士生回答问题;(5)与会专家和博士生讨论开题报告;

(6)与会专家在开题报告论证意见书上签署意见;(7)公布开题报告论证结论。

在开题报告论证会上,导师对博士生的开题报告可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但不能代替博士生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2.2.4开题报告论证会结论

开题报告论证意见书中列有“同意开题”、“修改后开题”、“重新开题”三种选项,与会专家在三种选项中选择一项。

5名与会专家中若有4名专家同意开题方可直接开题。

若有2名或2名以上的专家建议修改后开题,博士生应根据论证专家提出的意见,对开题报告作进一步修改,导师同意后向学院提交开题报告修改情况书面说明,经批准后方可开题。

若是同意开题的专家不足3名,博士生需对开题报告作进一步修改,并向学院提交开题报告修改情况书面说明,经学院同意后可举行第二次开题报告论证会,如果开题报告仍然通不过,则要查清原因,酌情处理。

若聘请的专家人数多于5名,则应参照以上专家意见的人数比例酌情处理。开题报告的专家评审意见和开题报告会的专家论证意见应送交学院办公室备案,并作为博士生论文中期检查的必备材料。

3.《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送交时间

开题报告论证会结束后,博士生应在一周内将开题有关材料送交学院办公室。各学院办公室应于第三学期10月20日前将博士生开题报告题目汇总表(打印稿和电子版)送交学位办公室。

4.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生入学后,一般从第二学期开始正式进入论文阶段。论文工作时间从开题到答辩不应少于18个月。4.1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参阅《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生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基本要求》。4.2学位论文和学位论文摘要篇幅要求

参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基本要求》。4.3学位论文和摘要报送

博士生应及时向各院(系、部)办公室送交论文及摘要,由各院(系、部)收齐后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送到学位办公室。4.4学位论文评阅专家及评阅工作

根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第七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纪要》规定,博士学位论文实行公开评审与随机抽查隐名评审制度。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的学位论文必须进行隐名评审:(1)新增博士生导师所指导的第一届博士毕业生;(2)上届论文评审、答辩或学位审核不通过者的导师所指导的本届博士毕业生。博士学位论文应聘请七名评阅人评审。评审专家应为正在从事同领域科研工作的教授(相当职称的专家)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分属3个以上的博士培养单位。其中博士生导师应占半数以上,本校专家不能超过3名。评阅人应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论文答辩委员会参考,评语最迟于答辩前七天内送交答辩委员会。评审意见至少返回6份且均为肯定意见时方可申请答辩。若有1份否定意见时,则应报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决定是否同意答辩,或另增聘1名专家进行评审。若有2份或2份以上否定意见,则本次评审不通过。

首次评审不通过的论文由博士生在规定学制年限内进行修改后可再次进入论文评审程序。若仍达不到要求,则取消该生申请学位资格。4.5论文送审条件

到学院办理资格审查。需要提交的资格审查材料包括:

①1份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名单原件(仅用于公开评审,隐名评审不用提供此表)

②1份申请博士学位人员答辩资格审查表 ③1份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

④在读期间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包括期刊封面、目录、论文全文、封底)全套复印件或录用通知书原件及录用论文全文各1份(以中国石油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携带已发表文章原件备查);

注:上述材料需加封面(见后)与目录用A4纸印制并装订成册。

5论文答辩

5.1答辩资格审查

博士生填写《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导师在《申请博士学位推荐书》上对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签署意见。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根据《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申请博士学位推荐书》、《博士生课程考试成绩单》对申请者的答辩资格进行审查,并填写《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博士生申请答辩审查意见书》。若是同意申请,则负责组织答辩委员会,并在博士生学位论文送审4周后组织答辩。

交叉学科培养的博士生应向所在学科隶属的学位分委员会提交学位答辩申请书。

5.2领取答辩有关材料

博士学位论文评议书有6份或7份肯定意见(不含导师)返回之后,由答辩秘书把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报送学位办公室,然后领取表决票及海报。

6.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至七人组成。五名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中其他高校或研究院所的专家不少于两名,七名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中其他高校或研究院所的专家不少于三名。委员中博士生导师应占半数以上,答辩委员会主席一般由博士生导师担任。一般应有论文评审专家参加,若为隐名评审论文,可没有论文评审专家参加答辩委员会。委员会设秘书一人。指导教师不能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但能参加会议并负责介绍博士生的有关情况。

答辩委员会应在答辩7天前组成,并经所属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批同意后,报学位办公室复核备案。答辩秘书应在答辩7天前将论文送交未评审论文的答辩委员审阅。

答辩委员会必须坚持学术标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审论文时,要严格把关。委员会每个委员,应预先了解论文或论文摘要内容,作好提问的准备。委员必须坚持原则,态度公正。

答辩要发扬民主,以公开方式进行。对是否建议授予博士学位,应由答辩委员会会议讨论后以无记名投票表决,需要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同意方为有效。决议经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7.答辩时间及程序

博士生论文答辩最早可安排在论文送审四周后举行。违反规定举行的答辩,一律视为无效,学校不予受理其学位申请,并对违反规定的相关人员给与通报批评。

论文答辩会应张贴海报,公开举行。举行论文答辩会的程序如下:

(1)宣布博士生申请答辩的审查意见和答辩委员会名单;(2)宣布答辩程序;(3)介绍博士生简况;

(4)博士生报告论文主要内容(40-60分钟);(5)答辩委员会委员和列席人员向博士生提问;(6)博士生回答问题;

(7)博士生与列席人员暂时回避,举行答辩委员会会议; 会议程序如下:

□ 参加会议的论文评阅专家宣读对论文的评阅意见; □ 答辩秘书宣读论文评阅专家对论文评议的汇总意见; □ 导师宣读推荐意见及对论文的评阅意见; □ 导师暂时回避,答辩委员会成员进行评议; □ 投票表决;

□ 讨论并通过决议; □ 签署决议书。

(8)向参加答辩会议人员宣布投票结果和决议。(9)答辩会结束。

答辩会结束后,答辩秘书应在一周内按照《博士研究生答辩、学位审批材料明细表》负责组织整理和报送。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者,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在规定学制年限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

答辩秘书不得向参加答辩的博士生透漏答辩委员会讨论及投票的具体情况。参加答辩的博士生不得参与整理和送交答辩材料。

8.学位审批

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每年举行二次会议,上半年在6月5日之前择日召开,受理5月30日之前报送的博士答辩材料和硕士答辩材料;下半年在12月10日前择日召开,受理11月30日之前报送的博士答辩材料和硕士答辩材料。逾期报送的答辩材料一律报请下一次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查。

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于每年上半年的6月10日和下半年的12月15日之前向学位办公室报送《学位分委员会审查研究生学位(毕业)申请表》、《学位分委员会审查研究生学位(毕业)申请总结报告》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每年举行二次会议,上半年在6月20日至25日择日召开,受理学位分委员会6月10日之前报送的研究生学位(毕业)审查材料。下半年在来年的1月5日至15日择日召开,受理学位分委员会12月15日之前报送的研究生学位(毕业)审查材料。逾期报送的材料一律报请下一次校学位委员会审批。

硕士生学位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

1.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写出《硕士学位研究生文献综述及选题报告》,并参加以院系或学科为单位组织的开题报告会。硕士研究生开题工作一般从第三学期正式开始,最迟应在第三学期11月30日之前完成开题工作。论文工作从通过开题到参加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12个月。

开题报告通过后,应将上述报告送交院(系、部)办公室。各院(系、部)办公室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放假前将《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安排表》及开题报告题目汇总表等材料送交学位办公室。

2.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2.1学位论文的内容

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观点、结论和建议应对国民经济建设或在学术上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应在理论分析、测试技术、数据处理、仪器设备、工艺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新见解,新改进或革新,并取得一定科研成果;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应能体现出论文作者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由硕士生独立完成,合作项目应明确以硕士生为主完成的部分。

2.2学位论文和摘要篇幅要求

具体写作要求详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学位论文书写基本要求》。2.3学位论文和摘要报送

硕士生应及时向各院(系、部)办公室送交论文及摘要,由各院(系、部)收齐后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送到学位办公室。

3.学位论文答辩

3.1论文答辩准备

硕士生在学位论文答辩前需要聘请专家对学位论文进行评审。各院(系、部)在办理学位论文外送评审时应对硕士生的课程成绩单、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详细摘要进行初审,经审查合格后方可同意评审。硕士生学位论文一般应聘请2名正在从事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研究、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进行评阅(导师除外),必须有一名校外的同行专家。如遇1名评阅专家的评语属否定意见,则要增聘1名评阅专家,如遇两名评阅专家评语均属否定意见,则本次学位申请无效。学位论文评议书应在答辩前一周内送交答辩委员会,供答辩委员参考。3.2 论文答辩组织形式

论文答辩一般实行按学科专业相对集中统一答辩的办法。各院(系、部)组成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负责人和学位分委员会主席及学科负责人组成,组长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负责人担任。答辩委员会组成成员由由学科负责人与指导教师协商提出,经院(系、部)研究生论文答辩领导小组审批后,统一组织安排。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人组成,一般应当是正在从事本学科或相关领域研究的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专家,委员中一般应当有外单位的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半数以上应为研究生指导教师。参加答辩的研究生指导教师不得作为答辩委员会委员,但可参加答辩会,并向答辩委员会介绍研究生的情况。

答辩委员会设答辩秘书1-2名,答辩秘书由论文答辩领导小组统一委派,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同一个导师指导的同期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由同一个答辩委员会组织答辩。每个答辩委员会评出论文为“优”者的人数不得超过参加本次答辩会研究生人数的50%。

硕士生如有特殊情况(如休学、生病、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论文保密等)需要单独组织答辩,可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学位分委员会审查,报学位办公室批准后举行,否则答辩视作无效。

答辩要发扬学术民主,以公开方式进行。各院(系、部)应将答辩安排张榜公布。3.3 论文答辩

3.3.1举行论文答辩会的程序

硕士生论文答辩时间最早可安排在论文送审两周后举行。违反规定举行的答辩,一律视为无效,学校不予受理其学位申请。并对违反规定的相关人员给予通报批评。

论文答辩程序:

(1)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开会;

(2)硕士生报告论文主要内容(30—60分钟);(3)与会者提问;(4)硕士生回答问题;

(5)答辩委员会委员举行会议,其他与会人员暂时回避。

会议程序如下:

□ 导师介绍情况并宣读评语;

□ 参加会议的论文评阅人宣读评阅意见; □ 导师暂时退席,答辩委员会进行评议; □ 对是否建议授予硕士学位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 讨论通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主席向硕士生宣布表决结果和答辩委员会决议书;(6)答辩会结束。3.3.2答辩秘书职责

论文评阅专家的聘请由各院(系、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答辩秘书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落实给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委员寄送聘请书、评议书和学位论文等事项。

答辩时应作好会议记录,不得向硕士研究生透漏答辩委员会讨论及投票的具体情况。

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评审初探 第3篇

博士培养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人才素质和科技水平, 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是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 即论文采用全英文书写, 主要由外籍专家评审, 并采用全英文的方式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对博士论文进行国际化评审, 有利于比较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以评审促进博士培养质量和学位论文质量提高, 从而培养出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同时国际化评审有利于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扩大我国大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因此, 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的国际化评审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探索国际化评审的必要性

首先, 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一些高校花大力气建设了一批全英文专业,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到我国攻读全英文博士学位。有些高校甚至聘请了国际知名外籍教授担任全职教授或兼职博导。这部分博士生毕业全部撰写英文论文。采取国际化评审的方式, 更符合这些师生的实际需求。

其次, 众多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建设了一大批双学位博士生项目。试行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 有利于博士生的培养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同时也吸引了国外优质留学生生源来我国攻读双学位项目。

三、国际化评审的实践背景

此前, 国内少数高校曾进行过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的尝试[5], 但是并未有大范围的实践。国内对博士学位论文的国际化评审方式尚处于摸索阶段, 尚待完善和改进。因此, 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评审实践为借鉴, 通过分析和总结, 试图为今后国内的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探索提供参考。

我校的生物学科近年发展迅速, 在教育部第三次学科评估中位列第三, 且博士培养的国际化程度较高, 因此生物学科成为我校985三期试点国际化评审的学科之一。本文以该学科进行的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为例, 通过分析专家的评阅意见, 力求从国际专家的评阅意见中总结出先进经验, 为今后提高博士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四、评审的侧重点分析

参加评审的既有来自德国、英国、美国等国的欧美专家, 也有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亚洲专家, 还有来自欧美著名大学的华裔专家, 以及国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通过对总计32份国际评审专家的评阅意见的分析, 发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 评阅的重点既有相似之处, 又有侧重点的不同。

生命科学是一门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实验科学, 讲究的是发现未知, 各国专家都关注论文的创新性, 以及创新的实用价值。不过专家们评阅关注的点各有不同。

(一) 欧美专家

欧美专家往往会对论文的研究领域、研究目的、研究策略、实验步骤、实验结果逐一细致分析, 指出闪光点。欧美专家关注作者作为独立的研究者, 选取合适的实验方法, 并熟练运用, 使之为解决科学问题服务的能力, 并同样看重课题合作研究者对文章的贡献。欧美专家不光看重论文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完成的研究, 也看重作者作为第二甚至第三作者, 协助他人完成的相关课题。尤其重视作者是否在本领域内影响因子高的SCI期刊上发表了论文。同时, 欧美专家尤其关注英文的写作, 特别是摘要和前言的写作。大到文章的结构, 语言的陈述, 小到图表图例的格式, 参考文献的标注, 语法和拼写错误等, 都会在评阅意见中指出。

(二) 亚洲专家

亚洲专家会详细分析作者的写作和实验思路, 并同样关注作者的科研水平, 包括对所研究领域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 以及对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和欧美专家相似的还有, 亚洲专家同样重视作者在影响因子高的SCI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对论文的写作细节的关注度也和欧美专家类似, 也都提到了前言和摘要的写作, 用词的准确性, 图表图例、参考文献、语法和拼写错误等。不同的是, 亚洲专家尤其关注论文的实验部分, 设计是否合理, 数据是否充分, 结论是否有说服力等都是关注的重点。并且, 亚洲专家往往会关注作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三) 欧美华裔专家

欧美华裔专家和亚洲专家相似的是, 也会详细分析作者的写作和实验思路, 并同样重视论文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作者对本研究领域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 也是华裔专家关注的重点之一。这和欧美、亚洲专家也类似。华裔专家也重视作者发表的SCI论文, 但程度不及欧美和亚洲专家。虽然所有参加了国际评审的博士生都发表了较高水平的SCI论文, 但是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华裔专家的评阅意见中提及了SCI论文。而绝大部分欧美专家和亚洲专家都对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有所提及, 并把发表SCI论文作为博士生科研水平的重要体现。华裔专家特别重视的是论文的独创性、工作量以及研究深度。华裔专家还重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论文写作细节如拼写和语法错误等也有提及。不同的是, 华裔专家往往会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 国内专家

国内专家和国外专家相似的是, 关注作者分析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且关注论文实验的设计和的分析, 以及论文涉及的工作量和研究成果的现实意义。和华裔专家相似的是, 国内专家一般也会提出对下一步研究方向的建议。和国外专家明显不同的是, 评阅意见中几乎不提及作者发表的SCI论文。国内专家会对论文写作上的细节有所关注, 如指出图表和图例的标注错误, 但是对英文用词的准确性, 拼写和语法错误等, 未有提及。

五、启发与思考

一方面, 多份海外专家的评阅意见提到论文已经达到国外知名高校授予博士学位的水平, 这表明国内生物学科博士生的培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同时虽然各国专家的评阅重点有所区别, 但是所有专家都特别重视论文的独创性。独创性既包括独立思考, 独立解决科学问题, 又包括提出创新的观点, 使用创新的方法, 得出新颖的结论。因此, 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博士生培养的重点。

另一方面, 虽然近年来各高校都对博士毕业有发表一定水平的SCI英文论文的要求, 但是, 从专家的评阅意见来看, 国内博士的英语写作能力尚待加强。除个别专家提到论文作者的英文流利外, 其他都曾详细地指出作者用词、拼写和语法的错误。因此今后在博士培养中, 撰写英文论文的能力需要作为一个培养重点。目前我校已经开设专门针对博士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 旨在提升博士生撰写英文学术论文的能力。

综上, 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国际化评审是博士生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必要准备。国内博士论文虽内容已经达到一定水平, 但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因此, 今后应该继续推进和推广博士论文国际化评审, 努力学习国外培养博士生的先进经验, 提升博士生培养的总体水平。

摘要: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国际化评审, 既是为提高博士培养质量而进行的大胆尝试, 又是博士培养国际化的必要举措。本文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学科进行的国际化评审实践出发, 深入分析专家的评审重点, 通过对比和总结, 试图为今后国内博士生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博士学位论文,国际化评审,评阅意见

参考文献

[1]马莉萍.浅析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及主要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 2005, (10) :131-135.

[2]吴太山.匿名批量和国际化评审学位论文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 (10) :123-125.

检察博士学位论文资源综述 第4篇

关键词:中国检察文献中心 检察博士学位论文 资源

博士学位论文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对本学科前沿问题进行探讨,经过深入研究和参阅大量文献后所撰写的研究成果。博士学位论文是学术价值很高的文献,其信息量大,研究全面,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并且是作为衡量此学科发展水平和科研产出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对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成就与贡献的一种度量。[1]同时,博士学位论文对于教学及科研也具有重要价值。各高校及研究机构图书馆纷纷将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学位论文的收集和后期开发利用纳入到文献资源建设的进程中来。各行业领域内的文献中心也将本专业领域的博士论文库作为资源建设的基础环节。

中国检察文献中心作为检察系统的信息资源中心,正在通过对检察博士论文的收集、整理并编制索引,建设检察博士论文库。通过检察博士论文库,用户可以全面了解检察理论或课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同时,检察博士论文库作为重要的参考工具或原始情报资源可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保障服务。

一、检察博士学位论文资源概况

中国检察文献中心的资源收集是以检察理论体系的划分为基础,围绕检察制度史、比较检察制度、检察基础理论、检察职能、检察管理、检务保障以及检察文化七大模块进行资源建设。检察硕博士论文的文献收集方式也是如此,文献中心工作人员根据现有的文献分类标准,列出检察理论研究关键字三十余个,根据关键字进行博士论文的搜索、下载、整理和编辑。目前,文献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检索知网博士论文库、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库、北大法学院博士论文库,共搜索到检察博士学位论文175篇,并形成索引目录。

二、检察博士学位论文资源特征

检察理论多角度、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决定了检察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检察权、检察制度、检察职能等方面的狭义范围,还包括宪法学、组织法学、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侦查学、犯罪学、监狱法学等学科中与检察相关的课题。[2]

1.从时间脉络的发展来看,检察理论研究选题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入博士论文作者的研究领域,相比于以刑法和刑诉法中其他选题为研究对象的博士论文,检察理论研究博士论文总量并不多。以目前收集范围来看,国内较早的检察理论研究的博士论文为1992年单民所著《贿赂罪研究》和余欣喜所著《职务犯罪通论》以及1997年李哲宇所著《日本刑事司法中的检察制度》。从2002年开始,检察理论研究博士论文进入了增量发展的阶段,而且“检察”特色逐渐鲜明,“检察”、“检察制度”、“公诉”等逐渐成为高频关键词。例如2004年王新环所著《公诉权原论》、2005年金文彤所著《中国检察官制度研究》及2012年吴常青所著《检察侦查权监督制约机制研究》等都是直接以检察机关或检察业务本身作为研究对象。

2.从论文选题和内容看,检察博士论文基本上涵盖了检察制度史、比较检察制度、检察基础理论、检察职能、检察管理、检务保障和检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检察制度史方面的代表作有:谢如程所著《清末检察制度及实践》和余小满所著《宋代职务犯罪研究》等。比较检察制度方面的代表作有:魏腊云所著《国家最高检察机关比较研究》和李哲宇所著《日本刑事司法中的检察制度》等。检察基础理论方面的代表作有:徐静磊所著《论检察权》和张相军所著《检察一体化研究》等。检察职能方面的代表作有:高咏所著《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研究》和王戈所著《职务犯罪侦查研究》等。检察管理和检务保障方面的代表作有:卓黎黎所著《中国检察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和武汝廷所著《检察机关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与实证研究》等。检察文化方面的代表作有:李江发所著《中国检察文化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和徐苏林所著《当代中国检察文化论要》等。这些不同研究方向的检察博士论文表明了检察理论研究正在向纵深领域发展。

3.从作者的学科背景看,检察博士论文作者大多是刑法和刑诉专业的博士研究生。但随着检察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检察机关业务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民诉法、环境法专业甚至管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将研究视线投向了“检察”。这些作者以本学科为基础视角,综合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检察理论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例如中国海洋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专业的李华博士所著《环境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研究》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刘慧博士所著《中国检察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研究》等。这些横跨二级甚至一级学科的检察学博士论文的出现都充分证明了检察理论“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

三、检察博士学位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国检察文献中心不仅是储存检察知识更是发掘检察知识、创新检察知识的场所。因此,检察博士论文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只是储存检察知识,如何开发和利用检察博士论文则是发掘和创新检察知识的关键所在。

(一)检察博士学位论文的实体化

新阅读时代的到来对纸质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是许多读者仍然对纸质书情有独钟。正是基于纸质书不可替代的优势以及为了方便到馆读者的借阅,文献中心陆续将所收集的检察学博士论文纸质化。这些纸质化的检察博士论文构成了检察文献中心实体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检察博士学位论文的电子化

中国检察文献中心作为全国检察系统的信息资源中心,将通过电子信息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因此,检察文献中心拟将收集的检察博士论文打造成特色库,方便远程用户检索和使用。

建成后的检察博士论文库除了要保证文献的数量和质量外,还将为用户提供一个界面友好、功能强大的检索平台,使用户能通过最便捷的途径,迅速全面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由于博士学位论文不同于普通图书,用户专门从题目、著者检索论文的并不多见,更多的是从本学科专业,甚至是导师或学位授予单位等途径检索前人的研究成果。

因此检察博士论文库在论文题目、著者、分类、主题词及关键词基础上,将硕博士学位论文的学科专业、专业代码、研究方向、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予年代及导师也作为重要检索点,以求完整地揭示硕博士学位论文的内容和特征,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检索途径,提高检索效率。

(三)检察博士学位论文库资源服务模式

文献查询服务是检察文献中心提供的基础服务之一。目前,除可实现用户自查自检外,中心还提供个性化代查代检服务,根据用户需要及文献资料存储特性对馆藏的博士论文提供外借、下载服务。对无法下载的博士论文,可提供文献查询索引,以供用户参考。

同时,文献中心还可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包括定题检索、专题检索和文献综述等。例如,可以针对用户的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提供博士论文范围内的专题查询和文献综述服务。文献中心工作人员还可以针对检察理论某一研究领域对检察博士论文库进行定题检索,并将检索结果呈现在文献中心网络平台之上,供用户查询使用。

四、结语

检察博士学位论文对深化检察理论研究,构建检察学学科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博士学位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衡量学科体系建立甚至成熟与否的标志。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检察博士学位论文的开发和利用,以期发挥文献资源的重要价值。

注释:

[1]师忠凯、华薇娜:《国外知识管理方向学位论文定量分析》,载《新世纪图书馆》2004年第4期。

博士生学位论文 第5篇

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早可提前半年毕业。因此, 博士生提前答辩的时间不能早于第五学期11月初。1 应具备的条件

(1)学位课考试成绩优良,中期考核成绩优秀,均已完成其他培养环节。(2)学位论文是取得学籍后本人所作的创新性研究,论文工作量符合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已通过导师审核。

(3)在读期间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已达到要求,并有3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或有3篇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以石油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2 应办理的手续

2.1提交学位论文工作情况报告

博士生应将提前答辩的学位论文工作情况写成书面报告,由指导教师对论文内容及完成情况写出评价意见,并提出推荐。2.2进行资格审查

申请提前答辩的博士生除了向所在学院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提交提前答辩申请书和学位论文工作情况报告外,还应提交符合提前答辩条件的相关材料(见本规定1)。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查同意签字后,送交学位办公室备案。学位论文的送审 3.1论文送审条件

参阅《博士研究生论文和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中相关要求。3.2论文送审方式

提前答辩的博士生在学位论文送审前要提交15本学位论文进行评审,其中5本采取“公开学位论文”评审方式,10本学位论文采取“隐名学位论文”外送评审方式。论文评阅专家组成

学位论文评阅专家名单由导师与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共同提供,不少于30名。在送审的15本学位论文中,导师从评阅专家名单中选聘5名专家评阅“公开学位论文”,学位办公室从名单中选聘10名专家评阅“隐名学位论文”。

5论文评审结果处理

博士生学位论文 第6篇

一、学位论文评阅专家及答辩委员会委员组成要求

(一)硕士生评阅及答辩

硕士研究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学位论文,由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并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后,送同行专家评阅;由同行专家评阅通过后方能举行论文答辩。论文评阅人由导师聘请,一般为两名,其中至少有一名校外专家。论文评阅人应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并对可否提交答辩提出明确的意见,如果其中有一人的意见是否定的,可增聘一名评阅人;如有两名以上(含两名)的评阅意见是否定的,则不予组织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三人以上教授或副教授组成(可不请校外专家);由指导教师组织答辩委员会,若导师参加答辩,则答辩委员会应由四名教授或副教授组成。委员会主席应由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不能担任主席),答辩秘书必可由硕士生担任。答辩委员会名单由学院主管研究生工作负责人批准。答辩委员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对是否通过答辩进行表决,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为通过。

(二)博士生评阅及答辩

博士研究生需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应在正式答辩前三个月组织专家进行预答辩。

学位论文在获得导师小组认可,并通过学院对论文的形式审查后,方可提出进入评阅程序的申请。学位论文的评阅申请必须在4月25日前由博士研究生提出,并须提供5本按匿名评阅格式要求装订的学位论文,由学院按照《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和导师在答辩中回避评议制度的实施原则》的具体要求组织匿名评审。论文评阅人一般为五名,其中至少有两名校外专家。论文评阅人应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并对可否提交答辩提出明确的意见,如果其中有一人的意见是否定的,可增聘一名评阅人;如有两名以上(含两名)的评阅意见是否定的,则不予组织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五人以上教授或副教授组成,由指导教师组织答辩委员会,但指导教师不参加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半数以上应当是教授或相当职称

专家,其中必须包括二位外单位的专家。答辩委员会主席应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答辩秘书必须由讲师或博士生担任。答辩委员会名单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人审查,至少于答辩前5天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复核批准。答辩委员会以不记名投票方式对是否通过答辩进行表决,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同意,方为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应由全体委员签字。

二、关于领取、提交答辩材料的具体说明

(一)硕士生

1.关于答辩材料领取:除成绩单、学籍表、选题报告及表决票须在答辩前由答辩秘书到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领取外,其它有关答辩的表格均在由学生或答辩秘书“门户网”下载打印。

2.关于表格填写:所有表格(包括:导师评语、论文评阅书、答辩审批表、答辩记录、答辩报告书)要求填写清楚(从“门户网”下载打印)、完整,包括:学号、专业、方向,导师和评阅人的职称、工作单位等及论文题目前后填写一致。

3.关于签名 : 要求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秘书签名的地方,必须由本人亲笔签名,不能打印、空缺或他人代签。

4.答辩结束后需提交的材料:答辩秘书于答辩后须将以下材料提交经济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学位审批材料A、B中所包含的所有材料,按封面上的目录顺序排放好;硕士学位论文3本:每本论文最后一页须附“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且须本人及导师签字。提交材料截至时间为2012年6月18日。

5.毕业生登记表:由班长到院学工办公室领取,此表填写内容包括本人基本情况及自我鉴定,班组鉴定及导师评语,以上内容填好后各班收齐统一交到院学工办公室。

6.关于答辩费领取:请答辩秘书于答辩前到院会计室(113室)领取答辩费。

(二)博士生

1.关于答辩材料的领取:成绩单、学籍表、综合考试、选题报告审核表、全面审查表(预答辩)、学位论文评阅书、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阅人情况表须在报

送学位办审批前由答辩秘书到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领取,其它有关答辩的表格均在由学生或答辩秘书“门户网”下载打印。

2.表格填写:所有表格(包括:导师评语、论文评阅书、答辩审批表、答辩记录、答辩报告书)要求填写清楚(从“门户网”下载打印)、完整,包括:学号、专业、方向,导师和评阅人的职称、工作单位等及论文题目前后填写一致。

3.签名:导师、评阅人、答辩委员会成员、答辩秘书本人亲笔签名,不能打印、空缺或他人代签。

4.答辩前需送审的材料:学位审批材料A、B,从“门户网”上下载打印,材料按封面上的目录顺序排放。

学位审批材料A包括:博士研究生学籍表、研究生课程成绩表、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硕博连读登记表(仅针对硕博连读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综合考试、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审核表、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全面审查表(预答辩)、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与奖励情况统计表(附提交核心刊物文章:要求提交至少两篇发表于经济类核心刊物的文章的刊物封面、目录及文章第一页的复印件。核心期刊目录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指导教师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评语、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书、博士学位论文匿名评阅人情况表、论文学术评阅汇总和答辩委员会组成审批表、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学位审批材料B包括:博士研究生学籍表、研究生课程成绩表、硕博连读登记表(仅针对硕博连读研究生)、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与奖励情况统计表(附提交核心刊物文章:要求提交至少两篇发表于经济类核心刊物的文章的刊物封面、目录及文章第一页的复印件。核心期刊目录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书、指导教师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评语。

请答辩秘书将上述材料于答辩前至少5日报送校学位办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5.毕业生登记表:(由班长到院学工办公室领取,此表填写内容包括本人基

本情况及自我鉴定,班组鉴定及导师评语,以上内容填好后各班收齐统一交到院学工办公室)

6.关于答辩费的领取:请答辩秘书于答辩前到院会计室(113室)领取答辩费。

7.答辩结束后需提交的材料:答辩秘书于答辩后须将以下材料提交经济学院研究生教务办公室:学位审批材料A、B中所包含的所有材料,按封面上的目录顺序排放好;博士学位论文4本:每本论文最后一页须附“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且须本人及导师签字;答辩审批表和答辩决议书正反面复印在同一张A4纸上(15份)。提交材料截至时间为2012年6月18日。

三、关于学位论文报销: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位论文,学院给报销论文打印、装订费,硕士生报销200元,博士生报销800元。答辩通过后,本人可持论文打印、装订的发票(发票背面须本人和导师签字)于6月30日之前到院会计室(113室)报销。

四、关于涉密学位论文送缴方式:根据《北京大学保密规章制度汇编》中有关〈北京大学国家秘密载体管理规定〉“第二章中秘密载体的收发、传递、传阅的规定中明确规定“校内发放和传递国家秘密载体,须采用机要通信、专人取送方式。应要在所需传递的秘密载体的包装袋上标明密级、编号和收发件单位名称、严禁采用普通邮政、普通传真及电子邮件等方式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图书馆遵照此规定执行,涉密学位论文由院、系、所、中心的教务老师统一采收,统一送到图书馆117房间,图书馆不对学生本人。

五.学位论文电子版收缴要求:

1.非涉密学位论文电子版要求:

作者可通过北京大学图书馆主页点击进入学位论文栏目——选择“北京大学电子版学位论文远程提交”系统, 并根据自己的身份,进入不同的论文提交界面。提交流程与注意事项请参考“北京大学学位论文远程提交PPT演示”。

2.涉密学位论文不提交电子版

属于涉密论文并持有北京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批通知的毕业生的学位论文,不提交学位论文电子版,离校时按学校关于涉密论文的有关规定办理离校手续。

六.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

自2004年起,研究生院发布了“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结构要求和答辩时间安排等事宜的通知”和“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要求每一位毕业生在其论文答辩时在“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上必须签署导师姓名和作者本人签名,其中“公开时间”的选项,务必与电子版学位论文的选择保持一致。请各位教务老师务必提醒学生在论文答辩时请导师签署姓名和作者本人签名。样例请浏览研究生院主页——研究生培养——下载区——“

三、论文评阅及申请答辩”——北京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位于印刷本论文末页)。

七.中国精品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项目:

另:2005年开始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图书馆、方正集团共同合作建设的《中国精品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项目已经启动,毕业生可到北大图书馆和研究生院网页上查看《中国精品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介绍和下载《中国精品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授权声明(与北大要求不同)。

欢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作者和导师签署授权声明,与其它高校同仁共享学术成果。

(上述第8-11项如有疑问,请及时与图书馆联系。联系人:图书馆编目部刘宏伟,电话:6275 9141EMAIL: liuhw@lib.pku.edu.cn)

上一篇:竞赛办公室职责下一篇:领导与决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