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初中生物学新课标培训的

2024-06-22

关于开展初中生物学新课标培训的(精选14篇)

关于开展初中生物学新课标培训的 第1篇

关于开展初中生物学新课标新教材培训的通知

各初级中学,有初中班的高完中,九年一贯制学校:

为帮助我县初中生物学教师更好地理解《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提高新课程的执行力,特开展初中生物学新课标新教材 培训。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全体七、八年级生物学教师。

二、培训时间

2013年10月25日(星期五)。

早上8:00签到,8:20开始培训。时间1天。

三、培训地点

开县云枫初级中学阶梯教室。

四、注意事项

1.请各校提前做好工作安排,通知参培对象按时参培,并做好宣传与安全教育工作。

2.参陪者随带《生物学》(2011版 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

3.城区通往云枫初中的公共汽车线路为1、2、3、4、8路。

4..各参培者的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2013-10-16

关于开展初中生物学新课标培训的 第2篇

参加新课标课程改革的培训,我感受很深。徐老师从教材的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非常详细的讲解,使我受益非浅。现我将在培训过程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注重概念教学。在教学中围绕重要概念来展开,新课程的10个一级主题中的50个重要概念的要求降低了难度,这样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修改定义上会产生歧义、太过于绝对化的表述,有利于教师对概念的讲解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另外,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易错字的书写,帮助学生识记,杜绝重要概念及生物专业术语书写时出现错别字。

二.利用好导言,帮助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学生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

三.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倡导探究性学习。新教材对实验内容的编排更具可行性。方便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掌握重要实验中设计的对照实验及对唯一变量的探究。

四.详细分析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有效获取图表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标教材版式设计和图片质量上的变化,配了大量精美而有趣的插图,更加方便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面向全体学生。在新教材中,内容呈现多样化,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教学模式也在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课将更多的是学生的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教学过程可利用好新教材课后的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关于开展初中生物学新课标培训的 第3篇

关键词:落实,新课标,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以及成果给予评价。下面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中的教学评价建议做一点浅显的分析。

一、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等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 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评价时可以采取等级评价法:将探究实验设计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等。甲等设计要有正确的实验假设,分组编号科学,变量设计合理,有实验结果记录表格,并能准确记载实验结果,能够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结论;乙等设计有正确的实验假设,分组编号科学,变量设计合理,能准确记载实验结果,能够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较正确结论;丙等设计有实验假设,能分组编号,变量设计合理,能记载实验结果,能够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丁等设计有实验假设,能分组编号,能进行变量设计,能记载实验结果,能够对结果进行分析; 戊等实验设计有实验假设,不能分组编号无法进行变量设计,不能进行结果分析。对于实验设计中有创新的给予加等级奖励。当然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命题考查也是一种不错的形式。

二、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多种方法灵活评价

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进步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做好这方面的评价。教学评价时可尝试采取如下方法:

1.自我表白法

学生就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我表白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透过学生的言谈举止、书面语言分析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相关情况,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2.潜心观察法

评价者有计划地用自己的感官对要评价的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进而取得评价资料。

3.问卷调查法

这种方法要求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或表格,向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材料和数据。编制一份好的问卷是成功实施情意评价的关键。教师要明确自己所要评价的具体项目有哪些,这些项目的内部结构和外在表现是怎样的,围绕这些项目应该设置哪些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最好在正式实施评价之前,对问卷进行测试,以发现其中潜在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改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这方面的评价实践时,不要盲目量化所设置的问题,避免不当量化带来错误甚至有害的评价推论。

三、对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进行纸笔测验评价

在新课标中突出强调了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这是与老课标中在教学建议方面有较大区别的地方。新课标还指出:要利用好纸笔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具体说来,编制测验试题进行评价时,要做到:

1.灵活多样地检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题型的设计上要尽量体现多样化的特点。对于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在命题时应注意避免简单识别性的选择和单纯复述性的填空,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

2.命题紧扣生产生活实际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生物学的学习, 学生应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 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并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因此,在命题时应多选择一些密切联系实践的题目,促进学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3.试题能多侧面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三大基本理念之一,因此知识目标达成的检测也应包含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命题要围绕科学探究的六个基本组成,多角度考查学生的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设计对照实验、实施探究中收集、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的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情况。

四、评价方式还要力求合理而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评价方式多样化和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要求改变原有的单一评价方式为多元化评价,变只重终结性评价为动态发展性评价。在做好传统的纸笔测验评价的同时,应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表现中动态的变化,将评价渗透到学生生物学习的全过程,加强质性评价的作用。同时,评价应该鼓励学生依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分别在实验、制作、理论学习、社会调查等方面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档案夹”,根据各项成果的评语和评分,结合发展变化的情况,共同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新课标中淡化了原课标中强调的“学生自评和互评”这一评价形式。

新课标初中生物课程资源的整合 第4篇

关键词:生物课程资源;整合;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有着广泛的内涵和外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传统做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

一、充分利用、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

1.教材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

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将教材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生成与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教材资源一般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以知识的获得和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综合实践课程侧重探究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获得体验,以学生的探究或实践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目前我们使用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的结构由3个板块构成。其中,问题解决板块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活动,主要有探究活动、调查活动、实验活动、讨论活动等共21个。这些活动都能使学生将教材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整合,如“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芽的影响”等。将这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在课外以小组形式进行实践探究。

2.课堂教学过程与学生活动的整合

利用课堂教学过程,将教学活动与学生动手制作、课外观察整合到课程资源中。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探究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习“植物的开花与结果”时,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做花的结构模型,通过实践来获取对花结构的理解。有的同学用橡皮泥,有的用彩纸,很多学生的选材、制作方式都超出教师的要求和想象。又如在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两栖动物的生殖”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观察蝌蚪,并自己进行饲养,认识青蛙的发育过程,将课本的知识利用实践活动加以应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积极整合社区的课程资源

生物科学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进行调查研究,积极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培养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例如,学习生物圈中的人时,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医院、诊所采访医生,了解人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白血病等方面的防治知识,了解血常规化验数据及无偿献血常识;到市卫生防疫站了解我国常见传染病防治措施、艾滋病防治知识等,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适当整合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1.整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例如,一些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一些学生领略过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风光;一些学生有过饲养宠物或种植过小麦、果树、花卉的经历;一些学生感受过传染病的痛苦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无形资源,通过相互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利用家庭中的课程资源

如在学习“芽的结构”时,将家中的甘蓝纵切,观察家中粗树干制成的菜板,学习茎的结构;在家中用绿豆、大豆等生豆芽,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运用发酵技术用鲜奶自制酸奶,用糯米自制甜酒;了解家庭药箱中的常备药品,关注用药安全。

3.广泛利用与整合媒体资源

媒体资源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上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信息很多,这些信息在教科书中不可能及时而全面地反映,师生应充分利用这些媒体资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要求他们利用各种媒体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在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营养物质”的教学中,课前组织学生分组分专题查阅资料、或者询问专家、收集各种营养物质的有关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资料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获取“食物中都有哪些营养物质”的知识,并反思自己一日的食谱,尝试利用学到的知识为自己和家人设计更加合理的食谱,学以致用,培养自己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赋予了教师课程开发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应该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努力学习,不斷提升自我,做一名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

[2]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关于开展初中生物学新课标培训的 第5篇

(2013——2014学第一学期)

本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生物新课标及新教材培训,经过老师们两周的新课程培训及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结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重新学习和认真总结,本人感触颇深,具体心得总结如下:

1、理解新课标的设计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2)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3)倡导探究性学习。

2、新课标凸显核心概念:

生物新课标有四十七个核心概念。“突出核心概念”是为了帮助学生用重要概念构建起一个知识框架,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一些事实性知识有条理存储在这个框架中,又可以为日后接受和建立新的科学概念提供平台。由此可见,“突出重要概念”是为了帮助学生利用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内存联系形成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关注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发展性认识,保障了生物学知识在认识层次、范围深度上的连续性,体现了生物的科学性和发展性。

3、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标要求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课堂是否能真正交给主体的学生,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统治者、演讲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应该转变生物教学理念,加强生物理论的研究,不断提高适应新教材能力,才能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学习的激烈争论分析中,既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出学生心灵的感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

4、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探究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迎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已是势在必行。新课标和新教材注重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特别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就必须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培养的过程。新课标的第一个内容就是科学探究,首先向科学家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基本要求,接着尝试探究水温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在探究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让学生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内容,并知道怎样设计对照实验,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长期不断的积累,学生的探究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在以后探究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并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手段获得证据和事实。学生通过探究来体验人们获取科学知识与认识世界的过程。由于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设计和操作,书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因此,在探究实验中突出学生的思维方法,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

5、重视课堂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

现在的课堂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和学生合作学习,都离不开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至用,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际中体会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比如在学习“人体对信息的感知”时:球场上的运动员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外界获取信息的? 眼球的附属结构分别对眼球的具有什么作用?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眼病?这样预防这些传染性眼病?小孩翻“白眼” “白眼”是眼球的什么结构呢?光线强时瞳孔怎么变化?光线弱时瞳孔怎么变化?黑眼睛和蓝眼睛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外界一束光线在到达视网膜前,必须经过哪些结构?等等问题,学生平时经常遇到的困惑问题,在课堂上经过讨论、争论、在老师帮助解决了,学生的那种成就感溢于言表。

6、对学生的评价要科学:

以前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学习结果的评价,不注意过程的评价,不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过程要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评价,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重视检测学生的知识目标达成,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形式的发展,肯定学生的点点滴滴成绩,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

7、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学校教学设备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图书馆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利用社区课程资源,包括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良种站、养殖场等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充分重视信息化课程资源的利用,包括各种生物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生物科学教育资源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生物新课标学习培训心得 第6篇

通过这次远程培训学习新课标,我明确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①面向全体学生;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③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次培训内容很深刻,培训的效果很好。作为一线教师的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实践新课改,铺设好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下面就以我过去的教学感受和这次培训的收获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新课程中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课堂教学的积极心理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领学生走向知识,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

二.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要转变自己的观念,把“金子””变成“点金术”。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新教材将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学策略上要确保探究性学习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重视探究过程,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高考这个指挥棒依然牵挂着每个人的心,所以老师们都认为探究并不是每节课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二是受到一些设备的影响,所以只能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地进行,在讲课时一些注意点还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识点贯穿到自己的课堂中去,教给学生的知识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所以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愿意去学、感兴趣去学。

三.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观念,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要重视知识之间的迁移。生物科学教学是整体教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的常常是跨学科的,各科教学目的都在于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打破学科局限,立足于生物学科,通过生物学科的教学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书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

对初中生物新课标的认识 第7篇

在培训中我的认识总结如下:

一、修订后课标的特点:保持实验稿特色:理念鲜明,目标明确,框架新颖,内容简明,结构合理,更加重视概念教学,内容更趋全面合理,更具可行性。

二、修订后课标的主要变化

(一)关于课程性质的变化:新课标(2011版本)强调了生物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应当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应当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课程:不仅习得科学知识,还要领悟科学方法;不是被动地记忆和理解科学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习得知识,体验过程,领悟方法,训练思维,养成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关于内容标准的变化:

1、强调重要概念

新课标(2011版本)在“课程内容”的十个一级主题中,都列出了本主题的重要概念。对重要概念以描述概念内涵的形式进行描述,实际上是强调核心概念。生物学重要概念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包括了对生命基本现象、规律、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及相关科学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重要概念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知识内容的提炼,以陈述句表述,以表达概念内涵的形式表述重在让学生理解概念,明确理解的程度。

2、增加动物类群

新课标(2011版本)“生物多样性”主题下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如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对生物界的全貌有较全面的认识,避免对动物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误导,(“课程设计思路”中删除了“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增进对动物与人类关系的认识,为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内容打基础,为学习生物的进化内容打基础。

3、调整部分条目的目标行为动词

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中“说明”改为“说出”,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中“解释”改为“举例说出”,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中“形成”改为“认同”。总之,降低了要求。

4、案例集中移到最后作为附录

新课标(2011版)中将“案例”改为“教学与评价实例”,删去了“案例: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

5、其他变化

(1)在“学习目标的说明”补充了新的目标动词:知识性目标动词中补充了“写出、估计”技能性目标动词中补充了“进行、制作”,“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具体内容标准”改为“具体内容”。

(2)调整活动建议:增加了“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调查当地有关食品安全的实例” “收集有关肾透析、肾移植方面的资料”,删去了“组织学生参观养鸡场”,将“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改为“观察人或动物的某些反射活动,说明其意义”,具体内容中“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所有”改为“许多”,“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前言第一句话“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植物”删掉。

(三)关于教学建议

新课标(2011版)增加关于概念教学的建议,强调教学活动应当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教学方式可以是讲授、演示、实验、资料分析、讨论等。强调恰当处理概念与事实的关系,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关系。

(四)关于评价建议

从评价的内容上看,新课标(2011版)改变了实验稿只写能力和情感两方面评价建议的做法,增加了关于知识目标达成情况的评价建议:“要利用发好纸笔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在编制纸笔测验试题时,应体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要求。在具体操作中,要重视考核核心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而不是枝节的、零散的知识;要重视考核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从评价的方式上,明确提出“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重视表现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除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价。保留实验稿中“档案夹”方法。

(五)教材编写建议

新课标(2011版)删掉了“本《标准》的内容标准不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关于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强调了“教材内容的表述应该重视生物学概念的准确性”。

三、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总体变化

1、新教材总体框架体系不变,教材编写思路、理念基本不变。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保留整套教材“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帮助学生建构和理解重要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同时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内容上的变化

(1)知识内容上的变化:框架体系基本不变,七年级教材做减法,八年级教材做加法。七上:整合、简化生态部分、“细胞的生活”,基因、DNA、染色体内容移至八下,病毒”移至八上,整合、简化绿色植物部分。

七下:删去三节:“计划生育” “空气质量与健康”“人粪尿的处理”

八上:增加动物的类群、病毒等内容

八下:增加基因、DNA、染色体关系的内容(从七上移来)

此外,强调重要概念的教学,也给教材带来知识内容详略程度上的变化及练习题的变化。

(2)科学探究活动内容变化:

删除了几个可性行不高或价值不高的探究活动(植被对空气温度的影响、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晚育的意义、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

提高了探究活动材料选择的开放性;突显了科学方法的指导;增加了实验与演示实验,增加了一些反映时代发展的阅读内容

3、呈现方式的主要变化

有利于落实重要概念的教学:

(1)单元引言指向本单元重要概念;

(2)每节开头增设“想一想、议一议”栏目;

(3)每节开始部分的“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以问题形式列出本节重要概念或相关知识;

(4)部分章节的标题本身就是重要概念的陈述;

(5)精选事实性材料支持概念的建构;

(6)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建构概念;

(7)更加明确地表述概念并以黑体字排印;

(8)增加辨析概念的练习题;

(9)“单元小结”引导学生所学重要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

(10)版式的变化:版式设计突出不同功能板块的区分(如主副栏编排,学习的主干内容放主栏,相对次要的内容以“小资料”、“试一试”“?”的形式放在副栏)

(11)每节另起面。

关于开展初中生物学新课标培训的 第8篇

一、新课标教学理念诞生的原因

目前, 很多初中学校的教育主要是以升学率作为教学目标, 而这种片面的教学理念对素质教学的开展极为不利。再者初中生物在升学考试中其占的比重比较小, 所以导致了很多学校对于生物的教学也并不重视, 从而也间接的影响了学生学习动力。因此,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 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诞生, 迫切希望生物老师在教学当中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变, 以此来满足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进而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强化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二、初中生物教学的新课标教学理念

1. 更新生物教学理念, 以此达到新课标教学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都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将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以此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转注入教学为吸收教学, 以促进学生思考, 开拓学生思维, 进而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 提高教学效率。

2. 加强生物主体的探究

生物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重对生物教材的研究, 使得老师能够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探究性课题进行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开发, 并指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等方法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另外, 在教学中还要抓住生物学科当中“探究”这一教学主体, 充分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

三、新课标教学理念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的实施方法

1. 借用问题法, 实现教学理念

问题教学法顾明思议, 就是在教学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都是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所开展起来的, 其具有激发学生探索求知欲的特点。因此, 在问题的设计时, 问题应该以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出发点, 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为目的, 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 如案例一) 。

案例一: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小节《人的生殖和胚胎的发育》讲解。老师根据知识内容制作生物课件, 并借助多媒体来进行问题教学。首先, 通过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现: “人从何而来?”“爱, 你知道多少?”“性, 你明白否?”通过这些比较敏感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好奇心, 对于正在发育的初中生来讲, 这些问题一出势必会让学生感到尴尬, 因此老师需要打破这些尴尬, 借用一些胚胎发育的过程图以及人的形成图来打破这些尴尬, 便引导学生要以科学的眼光去看到这些问题。并借助这些图片对问题进行分析, 使得学生能够正确的掌握这些知识。其次, 将话题引入到生活当中, 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 这样就能做到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相关联, 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

2. 开展探究性课堂, 活跃课堂气氛, 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学习不仅是一个吸收消化的过程, 其更是一个探究进步的过程, 而作为自然学的生物来讲, 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使得学生能够在探究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自身的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帮助初中学生建立一个多领域融合的知识结构网, 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强化学生学习的体验, 进而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 如案例二) 。

案例二: 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节《食物保鲜技术》的讲解当中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探究性的课题。

生活中有很多食物, 本来是可以食用的, 却因为我们贮藏不当, 处理方法不对或者烹饪方法不当, 变成了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食物, 如发芽的马铃薯, 泡制时间过短的泡菜和没有炒熟的扁豆等。对于这样的食物, 我们往往掉以轻心, 结果却造成危害。

老师对食物中毒的原因进行讲解, 并利用第八章《微生物的控制和利用》里面的知识对微生物的的繁殖规律进行解释, 以此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应该怎么来对食物进行保鲜, 才能达到饮食安全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 不仅可以综合多个章节的内容, 甚至还可以扩充其他学科的知识, 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语

总之, 作为科学性比较强的初中生物来讲, 要想彻底摆脱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首先, 就必须更新教学理念; 其次, 就是加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输入, 以此来激活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最终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军军.初中生物教学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方式[J].新课程学习, 2013, (04) :13.

[2]吴军.初中生物教学现状及对策[J].新西部, 2013, (12) :172.

关于开展初中生物学新课标培训的 第9篇

【关键词】 新课标 初中生物 趣味教学 模式与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2-016-0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倡导课堂效率要高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最佳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家指出:人处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下思维最活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是非常必要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在师生间没有融洽和谐的情感关系,任何教育教学都注定失败,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从图片视频中增加课堂趣味性

当今迅速发展起来的多媒体技术为生物教学提供了新型的教学平台,多媒体能为生物教学提供逼真的、生动的学习和交际环境,为生物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多媒体技术通过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型教学环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

随着多媒体普及到各级各类的学校,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愉悦的心情。比如生物种类繁多,行为多样,通过多媒体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开拓视野,使抽象的知识,干巴巴的讲解变得形象而生动。在学习生物圈中的动物时,通过结合多媒体,使学生直观看到种种形态,各种运动方式的动物,使学生对进一步探索动物的奥秘充满了兴趣。在教学《认识生物》时,我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

三、精心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生活及探究意识

1. 引进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中学生比较喜欢张扬个性,争强好胜心理特强,将“竞争机制”引入生物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兴趣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对此,在课堂提问或复习时我常以自然组为单位,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比赛,答对的为该组记分并当堂公布每组的得分结果。在比赛中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抢答,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学生的激情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知识点、考点在比赛中得到巩固。

2. 设置疑问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模式组织教学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果。如“探究生长激素的功能”,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新陈代谢”和“神经调节”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设置一定的问题设疑:用含有生长激素的饲料来饲养动物,其结果的不同;广受青少年欢迎的我国蓝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之理由;侏儒症、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挂图和病症介绍等。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激发,产生疑问:这些病症是不是与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生长激素与生长发育有何关系?巨人姚明是巨人症还是正常的发育所致,这其中的原因何在?……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类比、归纳出生长激素的功能。最后,通过侏儒症、巨人症、等生长激素分泌失调的病症来验证结论,帮助学生析疑。

在教学《流动的组织——血液》时,我设计了这样一则探究题:人体内有一条很长的“河流”,奔流不息的“红色河水”在流淌,其间溶解着养料和废物,还有大小不同的“船只”在行驶,最大的“船只”起“人体卫士”的作用;中等大小的“船只”运输物质的能力很强,人体缺少它就不能完成呼吸作用;人体某部位河流受到损伤时,最小的“船只”就会牺牲自己将伤口修补好。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谈谈你的认识:

(1)人体内的“红色河水”是指________;显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2)“河流”中养料来源于________系统,废物由________产生。(3)最大的“船只”是指________,它能________,所以有“人体卫士”之称。中等大小的“船只”是指________ ,它主要有运输________的功能,所以人体缺少它就不能呼吸。(4)最小的“船只”是指________,它有________作用,因此它能将伤口修补好。

3.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体验和感悟。生物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现。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反射”的概念时,我设计一个简单的学生参与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膝跳反射这一过程,这样就很容易地理解了什么是反射了。对于复杂的反射如人类特有的语言反射我们也可以通过当堂演示来亲身体验其反射过程,这个时候如果有溜号的同学更为明显一些。同时这种实验方法还可以用来验证激素对人体的调节作用。比如说,有个同学不注意听课,我们可以用语言来使他产生惊吓感而面红心跳加快等反应,这就达到了亲身体验的目的,由此也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初中生物新课标试题 第10篇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姓名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C)

A.联系生活学生物B.培养学习生物的爱好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D、进行双基教学

2、“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B)、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理解与掌握B.过程与方法C.科学与探究D、继承与发展

3、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A.教教材B.用教材教C、教课标D、教课本

4、(A)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阶段性评价

5、(B)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阶段性评价

6、国内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模式,其基本环节大体是(A)

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B、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C、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做出假设→表达交流D、提出问题→表达交流→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做出假设

7、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B)。

A、植物和动物 B、人和生物圈C、动物和细菌、真菌D、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8、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课程内容选取了(D)个一级主题。A、7 B、8C、9D、109、生物学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D),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

A.环保意识 B.人文思想 C.健康意识D.科学素养

10、下列不属于生物课程中能力目标的是:(C)

A、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B、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C、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D、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11、“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是属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主题下哪一部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A)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2、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分析”,体现了学习目标中(C)的要求。A.了解水平B.理解水平C.应用水平D.领悟(内化)水平

13、课程的设计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

(D)。A.实践性B.教育性C.人文性D.发展性

14、考虑到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本身的特点,课程内容突出了人与(A)的关系。A.生物圈B.自然C.动植物D.环境

15、以(B)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重要意义。A.物竞天择B.自然选择C.适者生存D.用进废退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9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_国家________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 生物科学素养

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2、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 生物现象 和生命活动规律 的一门科学。

3、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 主动发展。

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5、学校教学设备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标准》规定的生物课堂教学、实验教学 以及科技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

6、通过中学生物学的学习,是为了使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探究和实践,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和。

8、《生物课程标准》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知识、能力外,还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1、《生物课程标准》课程的理念是什么?(8分)

(1)面向全体学生(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3)倡导探究式学习

2、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上述的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哪些事项?(8分)

(1)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

(2)应该鼓威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3)注意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内外结合。

(4)重视探究性学习报告的完成和交流。

初中生物新课标解读心得 第11篇

一、增设实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

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时候提醒学生创新思维:如果用洋葱的外表皮对实验有什么影响?这样在某些教学中一些激趣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改进实验形式促进学生能力提高。

教材中大量实验为老师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机会少,不利于技能的提高和对实验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把某些实验让学生演示,例如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器材,把菠菜或油菜放到黑塑料袋扎紧,学生演示时老师要诱导,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即时点评,我们也可以把某些实验改为随堂分组实验,老师可以边讲解理论,边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这既可以增加学生训练技能的机会,又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注重探究实验,促进创新意识提高。

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学生学习的方式探究性实验中的实验仅仅是手段,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的实验多为呈现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就最多学会“是什么”,而根本不懂“为什么”,更谈不上“创什么”,所以我们老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探究实验,不管结论是对与错,只要学生去做,我们就应当予以鼓励。

四、注重选材,这个材既指实验材料又指实验器材。

初中生物实验特点是,大多数实验材料需要自己采集、培养、选定。许多实验由于实验材料选择不当而告失败。在听课中可以充分体现这一点。例如在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老师只用了一个酸石榴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于开展初中生物学新课标培训的 第12篇

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学科课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性学习是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键词:生物科学素养、探究性学习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的过程性和情感因素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以保证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能真正落到实处。

(一)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

初中生物课程的新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是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是全体初中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涵盖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不是单纯通过知识传授就能达到的,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能动地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原来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为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内容标准的10个一级主题中第一个就是科学探究。

(二)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可见其重视程度。但不是说编写教材和开展教学时,就要把科学探究从其他教学内容中独立出来,单独进行训练,而应把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

课程标准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了70项活动建议。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的,如“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酸雨的危害”“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如“收集或实测不同植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收集和交流不同生态系统韵资料”。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进行观察的,如“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此外还有要求学生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设计校园绿化方案,制作小肠壁结构模型等多种类型的活动。这些活动都要求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在活动过程中主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三)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安排

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对于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课程标准对此未做统一的规定,只是就部分内容提出了一些活动建议,供教材编写者参考。在新编初中生物教材中安排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这些探究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

1、探究活动数量多,类型丰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不可能通过少量活动达到的,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经常性地反复训练,当然这种训练不是在同一水平上的简单重复,而是由易到难,形成螺旋式上升的梯度。人教版新编教材,平均每册部安排了50个左右的活动。这些活动有机地整合在整个教材内容当中。探究是多侧面的活动。教材中所安排的探究,既有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取名为“探究”;也有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某些侧面的活动,如“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实验”、“调查”、“演示实验”“制作”、“模拟探究”、“模拟制作”、“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进一步探究”等,类型多种多样。

“探究”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全过程的活动,教材在设计这类活动时,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性,为学生发挥富于个性的创造力留出了空间,同时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加以引导。例如,“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先用一段文字作铺垫,引导学生想象在空中释放薄纸、投掷纸飞机、放飞飞机模型的情形,提出探究的问题——鸟的身体有哪些适于飞行的特点;然后呈现几个学生讨论、作假设的场景,提出若干可能开阔学生思路,当然如果学生赞同教科书提供的某一种假设,也可以将其选为己用;在制定并实施计划这一环节,教材采取提示的形式,用一系列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制定探究方案,并提供完成探究可能用到的一部分资料,以满足收集资料有困难的学生的需要,保证探究活动能在全体学生中落实;得出探究结果后,要求学生自己做出结论,并将探究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其他从科学探究不同侧面设计的活动,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训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例如,“观察与思考”侧重训练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实验”侧重训练实验室操作技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资料分析”侧重训练分析图文资料的技能,培养分析能力;“调查”侧重训练走出课堂,到大自然或社会中进行调查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演示实验”侧重训练观察实验现象,由现象推导出结论的技能;“模拟制作”、“模拟探究”侧重训练模拟的方法。教材的这一设计意图,正是体现了课程标准“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的要求。

2、探究活动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中,科学探究活动是按照学生能力发展的水平和需要进行整体设计的,科学方法和探究技能的训练循序渐进。

以“探究”为例,第一册教材首先安排让学生了解探究全过程的活动,每一个步骤都有比较具体的指导,并且对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安排让学生设计探究过程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的活动,本册教材的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全过程设计的探究。与后几册相比,第一册教材对学生的引导性较强,各种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水平要求较低。后续几册教材则加大了学生的自主性,许多“探究”都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自主制定计划,对学生设计实验、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又如“技能训练”,这是专为培养科学探究技能而设置的练习性栏目,每个“技能训练”侧重训练一类探究技能。第一册教材光安排较简单的观察、比较、测量、计算,然后安排需要较多逻辑思维的分析实验结果、解读实验数据、推理等。后续几册安排的分事实和观点、综合和概括、评价实验方案等,则是在思维层次上要求较高的技能。

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科学方法包括哲学层次的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学科内的特殊方法。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生物课中重点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等获取经验材料的方法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教材重视科学方法教育,但不是孤立地讲授科学方法,而是把科学方法教育与具体的学生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活动领悟科学方法。当某一种科学方法第一次出现在学生活动中,教材就会把对这种科学方法浅显易懂的介绍用色块标注出来。第一册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别对观察、实验、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作了简单介绍。随着探究性学习的逐步展开,后续几册教材结合具体的探究内容介绍了是否需要作假设、如何作假设、设置重复组以消除误差、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五点取样法、模拟实验、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等科学方法。

4、对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建议

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引导并组织好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把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首先,应设法完成课程标准和教材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活动教学需要一定的教具、学具、仪器设备和实验室条件等,除原有的显微镜、永久切片或装片、常用药品外,还应根据课标和教材的新要求,增加必需的学生活动用具。对于教学经费有限的地区,教师可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制作简易的替代教具和学具,以保证探究性学习的正常开展。此外,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教材所提到的实验材料不一定在所有的地方都具备,教师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更换实验材料,只要完成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即可。其次,探究性学习提倡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阅读写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增进对周围同学的了解,增强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角色,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态度、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很有好处的。在目前我国中学生物教学仍为大班额教学,大多数学校实验设备比较简陋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先分小组进行活动,小组内讨论、制定探究方案,小组成员共用一套实验设备、合作完成探究,再进行小组间交流,有利于改善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充分利用有限的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生物学新课标教材的几个特点 第13篇

一指导思想和内容, 符合现代教育的特点和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

新课标教材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为重点, 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它彻底改变了以前陈旧、落后、传统的教育模式。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起主导作用, 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发挥。

新课标教材在内容上系统性较强, 层次清楚, 脉络清晰等, 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第一单元:讲述认识生命, 突出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生物与人类有共同的家园, 就是教育学生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遵守法规等意识。第三单元:讲述生物圈里的绿色植物, 特别讲述了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绿色生态工程等, 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法制意识等。第五单元:讲述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强调了动物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保护、与人类的关系等, 从而更进一步教育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圈、遵守法律法规等意识。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 通过观察,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观察血细胞”“饲养家蚕”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自己动手,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通过实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研究是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 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手段, 生物实验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药品、仪器设备等, 按照指定的条件去进行生物实践活动, 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既动脑还要动手, 通过观察、分析, 才能得出结论。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灵活、更牢固。

3. 通过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所安排的活动, 如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等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通过自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材的内容看, 它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自学能力: (1) 自主阅读教科书正文、课外读物、小资料等。 (2) 自主进行活动探究、设计、操作、观察、反馈调整和撰写实验报告。 (3) 独立地思考并完成作业。 (4) 要求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

三部分节下标题采用陈述句表述, 凸显重要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新教材运用了节下标题采用陈述句表述, 通过形象化的描述, 化无形为有形, 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具体、更直观, 使深奥枯燥的内容变得更有趣。如骨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的器官;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等。这些节下标题采用陈述句表述的运用, 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 由于这些陈述句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还促进了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四渗透法制教育

关于开展初中生物学新课标培训的 第14篇

关键词:新课程;概念;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探究;类比

首先我讲述一下我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南木林高级中学于2010年由国家投资5788万元新建。学校位于南木林县城南艾路2号,坐落在美丽的湘水河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学校占地面积142806.61平方米,建筑面积33892.27平方米,在校生1139人(含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共有20个教学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生源主要由日喀则地区范围内的城镇、农牧民子女,专业生物教师目前仅有3个,专业师资相对缺编。

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掌握生物课程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让学生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知识,能主动收集和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西藏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合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显现新课程理念。

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要做到:(1)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2)倡导全人教育,即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与传统的课程教学相比较,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而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个性化的教育。(4)在西藏实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能够使学生从原来的教学理念基础上慢慢完善,实行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

1.发掘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我们可从这一点出发,通过各种手段,能让学生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其实这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的更多的知识的过程。这对加强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有些教师认为,教师释疑时要力求讲全面、透彻、详细,使学生心知肚明。

在教师的指引下,能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复习、预习及掌握更多的知识。释疑的过程要结合教师与学生即教学的双方实际,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情况,长期坚持这样的以兴趣激发疑问,再巧妙地解释疑问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一定能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学生学习的良好思维能力

要培养高中生的创造能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我认为探索是首要的,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过程。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能让学生主动掌握生物学科的各项知识技能,还能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生物科学探究的方法来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

3.日常生物教学科学地运用类比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高中生物课本里的许多知识要点都很抽象化,更难的是很多生理课程内容,在教师讲解过程中无法让学生用肉眼观察,去了解,这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难点所在,学生因此无法形成具体直观的印象来学会这一堂课的内容,只能通过具体实验才能完成。所以,对于很多抽象化的知识教师需要将其转化成形象化的,更为直观性的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具体知识来讲解,这就需要运用类比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总之,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于我们西藏来说,实行新课程改革是一个过渡,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弱,但在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下实行高中新课改制度,前面我所提到的几点当中也提出了新课改的重要性,我们教师对新课改也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把新课改的教学手段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而且要付出自身的实际行动,为藏区农牧民子女的前途多做贡献,这是我们的责任即义务!

上一篇:地服公司巾帼标兵岗事迹材料下一篇:总工办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