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法

2024-05-26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法(精选8篇)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法 第1篇

信息系统项目验收方法

由于信息系统工程资金投入大、工程项目多、技术性复杂,工程验收已成为工程管理的重要一环,有必要对信息系统工程验收内容、程序及方法认真研究。

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是指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

(一)信息网络系统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处理、传输、交换和分发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二)信息资源系统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资源采集、存储、处理(GPS/GIS等)的资源系统;(三)信息应用系统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各类业务管理(网上审批/ERP/CRM等)的应用系统。

一、信息系统工程验收中存在问题

这是因为,我们所实施的信息系统工程从制定工程计划、组织设备工程,进行工程施工,直到工程结束验收完毕,是一套完整的管理过程,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紧密衔接,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最终取得一个好的结果。但在目前的信息系统工程管理过程中,工程验收成为工程实施及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工程验收缺乏足够重视。

工程验收环节是检验整个工程结果成效的重要步骤,也是工程实施工程中最后的检验步骤。工程合同到底履行到什么程度,是否达到既定要求,只有在此环节才能得到更好的验证。因此,履约验收是工程实施最后的守护者。然而,在工程管理过程中,许多管理机关和代理机构只重视设备工程环节,而对履约验收环节很不重视,使工程验收流于形式。

2、验收人员敷衍了事。

由于对工程验收的不够重视,造成部分工作人员粗心马虎,直接导致验收结果缺少准确性。例如对于一些大型设备的验收,验收小组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验收人员在验收时往往仅对产品外观、规格型号等进行考核,对最重要的产品质量、技术参数忽略不计,严重影响了验收结果的准确性。

3、验收方案科学性差。

验收是对整个工程结果的检验,要真正发挥履约验收的作用,还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验收方案。但是,现在某些工程实施项目的验收方案往往过于简单,欠缺科学性,不能完全满足验收的需要。

4、工程验收环节缺失。

有的工程项目根本没有验收环节,或者有验收要求而并未实施,这主要体现在服务类项目的工程中。例如:

一是对软件系统进行工程实施时,一般在工程实施预算安排、工程执行环节都能够按规定进行,但是却往往忽视了验收环节。由于软件系统是一项“软”服务项目,与硬件设备相比不容易区分,它不像设备那样可以了解、掌握设备实体组织验收。类似软件系统验收的特殊要求造成了有些服务类工程项目缺少了验收环节。如信息安全系统验收等

二是验收中没有工程变更或综合布线系统中无隐蔽工程相关文件。这样,整个工程验收将存在严重隐患。

二、信息系统工程验收分类

工程验收是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确保信息系统工程的安全和质量,规范信息系统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由于其处于不同工程阶段、不同工程环境,因此根据不同情况分类如下:

1、按照时间阶段区分:工程初验(阶段过程验收)及终验

2、按照验收顺序划分:设备点验及竣工验收

3、按照工程性质区分:隐蔽工程验收和明示工程验收

4、按照性能区分:工程功能验收及工程质量(性能)验收

三、为什么要实施信息系统工程验收

1、工程验收是确保信息系统工程的安全和质量的必要条件

2000年1月30日朱镕基总理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建设单位收到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2)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3)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

(4)有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5)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

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2、工程验收是政府采购程序的一部分,是保证采购质量的有效措施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41条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即:“第四十一条采购人或者其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应当组织对供应商履约的验收。大型或者复杂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邀请国家认可的质量检测机构参加验收工作。验收方成员应当在验收书上签字,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履约验收是对供应商履行合同情况的检查和审核,是检验采购质量的关键环节。做好验收工作,可以检验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和信誉。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根据合同相关条款规定,及时处理,从而保护采购人的合法权益。

第41条规定的主要含义:一是验收是政府采购程序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二是验收工作要由采购人来组织进行。三是验收方人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工程资料完整及工程责任清晰的需要

通过工程验收,可以将工程立项直到工程竣工较长时间内的工程全部资料、图纸较整齐地保留下来,同时也便于明确工程责任。

四、信息系统工程验收步骤及方法

(一)验收步骤

1、系统检测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验收前必须经检测通过,即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在正式验收前,设计,系统集成单位必须向其上级管理部门申请或直接向具有法定资质的工程检测机构出具检测委托书。未经检测的工程(项目)不能实施工程验收。

(1)检测机构:

--产品检测机构:国家及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产品检测机构;

--工程检测机构:经国家信息产业部或省信息产业厅授权或认可的省级信息工程监理(检测)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一章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法。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条文释义》中第一章总则第二条:“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是指建筑物、工程等不动产不适用本法规定”。

由此可见,可见,产品监督检验认证是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厂商所销售的IT产品(网络设备及布线材料)进行产品检验,并不适用于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负责的信息系统工程进行监理检测。信息系统工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机房工程、安防监控工程“的检测、监理,必须按照国家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及省信息产业厅相关要求实施,以确保工程质量。

当然,在实施信息系统工程检测前,用户可以根据本单位情况,自主对工程中所采购使用的计算机、服务器设备、材料等产品进行CMA/CAL产品检验,以确保产品质量。

软件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评分别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相应测评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实施。软件测评或信息安全测评未通过的项目,工程不予验收,不得投入运行。

(2)图纸、资料

申请办理系统检测手续同时应报送:按照正式设计方案施工的系统原理框图,平面图,器材设备清单等。检测机构在接到检测委托书和以上图纸资料后,应及时对系统进行检测,并出具系统检测报告。

(3)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应准确,公正,完整,规范,并注重量化。系统在线测试抽检比例;智能大厦(含综合布线系统)的20%-30%;其他系统按前端设备数的10%-15%;总数10台以下的,至少不低于3台。

2、系统试运行

信息系统工程验收前应进行试运行,试运行应达到设计要求并为业主单位认可。

(1)试运行:系统调试开通后,应至少试运行15-30天,并做好试运行记录。

(2)试运行报告:业主单位依据试运行记录,提出系统试运行报告。内容包括:

--系统运行起讫日期,试运行是否正常;

--故障(包括误报警,漏报警)产生的次数,原因和排除故障的日期;

--系统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综合评述。

试运行期间设计、系统集成及工程监理单位应配合业主单位,建立系统的值勤,操作和维护管理制度。

工程变更

施工应按照设计文件及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按图施工,不得随意更改。若根据实际情况确需作局部调整或变更的,应按程序进行审批,并提供建设(使用)单位和设计,系统集成单位双方认可的更改审核单(附:工程变更)。更改审核单可由设计,系统集成单位提出,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核,报业主单位批准。重大变更要报信息系统工程管理部门备案,必要时要经审查认可;

3、技术培训:

依据合同有关条款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提供有关设备,系统操作和日常维护的说明,方法等技术资料。培训内容应征得业主单位同意。

4、系统竣工

系统按设计任务书的规定内容全部建成,经试运行达到设计要求并为业主单位认可视为竣工。少数非主要项目未按规定全部建成,经业主单位与设计,系统集成单位协商,对遗留问题有明确处理的办法,经试运行并为业主单位认可后,也可视为竣工。

系统竣工后由设计,系统集成单位写出竣工报告。竣工报告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安装的主要设备,对照设计任务书或合同所完成的质量自我评估,提出维修服务条款。

5、初验合格

由业主单位(含监理单位)组织系统集成单位根据设计任务书或工程施工合同提出的设计使用要求进行初验,组织初验单位写出初验报告。参加初验的人员应签名。初验包括以下内容:

(1)系统试运行评述;

(2)对照设计任务要求,系统功能检测情况及质量主观评论;

(3)对照正式设计方案,核对安装设备数量和型号的结果;

(4)施工质量初验意见(见隐蔽工程有关报表)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在正式验收前,系统集成单位应向验收小组(验收委员会)报送下列验收文件资料:

(1)设计任务书(工程立项批准文件)

(2)项目验收申请报告;

(3)工程招标书/工程投标书(系统集成商施工相关资质证书材料)

(4)工程施工中标通知书

(5)工程施工合同(含工程预算表)

(6)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7)项目实施方案;

(8)项目有关的测试报告;

(9)项目试运行报告;

(10)项目用户评价意见;

(11)项目经费决算表;

(12)验收专家组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含有软件开发的项目一般还需提供以下资料:

(1)软件需求说明书;

(2)概要设计说明书;

(3)数据及数据库设计要求说明书;

(4)详细设计说明书;

(5)操作手册;

(6)用户手册。

资料审查:

(1)资料审查由工程验收小组(验收委员会)指定的资料审查组负责审查。

(2)工程正式验收时,设计,系统集成单位应提供全套验收图纸资料;

(3)图纸资料应保证质量,做到内容齐全,标记正确,文字清楚,数据准确,图文表一致;

(4)图样的绘制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的有关规定。

6、工程终验

验收组应认真阅读项目验收全部资料(含软件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评结果),以经批准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合同文本或计划任务书约定的内容和考核目标为基本依据,通过评议和现场考察等方式,对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的合理性、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水平、应用效果和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实施的技术路线、攻克关键技术的方案和效果、知识产权的形成和管理、用户培训、系统运行维护及升级等做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验收组应广泛收集和听取相关方面的意见,核实或复测相关数据,独立、负责任地提出验收意见和建议。

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整改后再验收”和“不通过验收”三种。按期完成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约定的各项任务,经费使用合理,提供的验收文件和资料齐全、数据真实并且软件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评结果均为“通过”的,视为“通过验收”;目标或任务基本完成并且软件测评和信息安全测评结果均为“通过”,但验收文件、资料不齐全,验收结论争议较大,视为“整改后再验收”;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不通过验收”:

1.未按合同或计划任务书的要求达到预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

2.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

3.擅自修改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的考核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4.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但未能解决和做出说明,或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的。

验收小组(验收委员会)对竣工验收情况进行汇总讨论,并听取质量监督机构对该工程质量监督情况。形成竣工验收意见,填写《信息系统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和《信息系统工程竣工验收报告》,验收小组人员分别签字、建设单位盖章。

在作出验收结论时,对验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与要求。当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严重问题,达不到竣工验收标准时,验收小组应责成责任单位立即整改,并宣布本次验收无效,重新确定时间组织竣工验收。

当在竣工验收过程中发现一般需整改质量问题,验收小组可形成初步验收意见,填写有关表格,有关人员签字,但建设单位不加盖公章。验收小组责成有关责任单位整改,可委托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复查,整改完毕符合要求后,加盖建设单位公章。系统验收通过或基本通过并有整改落实措施后,才能正式移交投入使用。业主单位或使用单位应有专人负责,并建立系统操作,保养,管理等制度;系统设计,系统集成单位应建立,落实维修服务制度。

验收不通过的系统不得交付使用。设计,系统集成单位应根据验收结论提出的问题,抓紧落实整改后再进行验收;系统复测时应适当提高原不通过部分的抽样比例。验收不合格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建设单位和设计、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后试运行合格的,建设单位重新申请验收。如验收再不合格,或未按要求进行验收的,建设单位负责人承担相关责任,施工单位三年内不得再承担信息化建设项目。

当竣工验收小组各方不能形成一致竣工验收意见时,应当协商提出解决办法,待意见一致后,重新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当协商不成时,应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协调裁决。

项目建设单位、项目承担方、验收组和第三方测评机构等应分别对各自所出具的验收资料、报告和结论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对在验收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及渎职等行为,一经查实,将中止或取消其继续承担电子政务项目和项目测评及验收工作的资格,已经给国家、社会造成损失的,将依照有关规定和法律追究责任。

参加项目验收的有关人员,未经允许擅自披露、使用,或者向他人提供和转让与被验收项目技术成果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涉及国家技术秘密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其他相关法规处理.(二)验收标准

竣工验收标准为国家及江西省的强制性标准,现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验收规范、经审查通过的设计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规定。

五、工程验收组织及工作程序

(一)工程验收的组织

建设单位应在工程通过试运行和测试合格后1个月内向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信息化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负责组织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竣工验收工作,负责成立工程验收小组或验收委员会,工程监理或第三方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验收实施监督。

验收小组(验收委员会)由建设单位负责人,业主单位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信息系统工程管理部门,以及不低于验收机构人员总数40%的技术专家组成,并推选组长,副组长(主任,副主任)。验收组一般为3-7人,验收组组长由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或其委托的负责人担任。验收组副组长应至少有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家验收评审费用由建设单位负担。验收小组成员中网络、软件等专业人员应综合考虑,配备齐全。用户验收同时应有项目批准部门(含涉密系统批准部门)的代表参加。必要时还应有检测机构代表参加。

验收机构职责与要求:验收机构对系统(工程)应作出正确,公正,客观的验收结论,不利验收公正性的人员不能参加验收小组;对国家、省级重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和保密、机要等要害单位的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验收,应执行国家或公共安全行业的相关规范,规范,严格把关;验收中,对照设计任务书,合同或工程设计方案,逐项进行审查。发现系统有重大缺陷或明显不符合要求的,应向系统集成单位提出质询,并视答辩情况决定验收工作是否继续进行;验收机构应对系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二)验收程序

工程项目一般按下列程序进行:

1、由竣工验收小组组长主持竣工验收。

2、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勘察单位分别书面汇报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状况、合同履约及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

3、现场检查工程项目总体质量及功能抽查测试。即对信息系统工程的使用功能进行抽查、试验。例机房、设备通电试验及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漏电跳闸测试、软件应用等。

4、检查工程项目建设参与各方提供的竣工资料。

5、专家提问咨询

6、专家组认为需进行的其他程序;

7、专家组宣读验收报告。

六、工程验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工程验收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组织好验收工作。

采购人要指定验收人员,全权负责验收签字工作。采购人将采购事务委托采购代理机构承办的,采购代理机构应当根据委托代理协议的规定,代理采购人组织验收。

2.大型或者复杂的采购项目应请专业机构参加验收。

政府采购项目很多,有大型项目也有小型项目,有复杂的项目也有简单的项目。采购人在组织验收时,应当根据采购项目的具体情况及验收能力,开展验收工作。在通常情况下,大型或者复杂的采购项目,对验收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为了增强验收能力,开展验收工作。在通常情况下,大型或者复杂的采购项目,对验收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为了增强验收能力,采购人应当邀请经过国家认可的专业检测机构很多,各行各业都有这类机构,如建设部门认定的工程管理机构、国家质量检测部门认定的检测机构等。按照本法规定,如果请专业检测机构参加验收,采购人或者受其委托的采购代理机构仍然为验收方。

3.验收方的权利与义务。

验收方对供应商的履约进行验收,最后要将验收情况在验收书上如实说明,并亲笔签字。验收方要对自己的验收意见负责,如果验收意见与事实不符,损害采购人或者供应商的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建设单位(业主)应当给予高度重视,依法组织验收工作。参与验收人员要客观公正地提出验收意见,不得搞假验收,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供应商要按照合同约定履约,如果发现有以劣充优、偷工减料的行为,同样会受到应有的处罚。情节严重的,还要被列入不良供应商名单。所以,工程实施履约验收是法定的,不可缺少的。工程实施监管部门应当通过加大对工程实施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进一步明确工程实施履约验收的法定地位,将其纳入工程实施的必备程序。加强验收检查把好最后关口

(2)有针对性地成立验收小组。工程实施履约验收小组的构成一般涉及到如下人员:工程人或者其委托的工程代理机构人员、质量检测机构人员、供应商代表、工程实施监管部门代表,另外如有必要,还可以邀请纪检部门代表参加验收。同时,应当根据不同的验收标的成立不同的验收小组,也就是说对技术验收环节所需要的技术人员的选择要恰如其分。例如网络工程工程的验收,就要在验收小组中配备必要的网络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并且其数量还要达到验收小组人数的一定比例。

(3)确保验收的重点内容。项目验收工作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注重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引入科学的评估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保证验收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一是检查工程实施合同的履约情况,看其是否符合既定约定(包括合同中的交货时间、货物数量、交货方式等);二是验收所工程产品(尤其是大型设备、精密仪器)的质量,即检查其技术指标、规格型号是否符合工程要求以及供应商的承诺;三是对大型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要符合国家工程验收的有关规定,要由专业的质量检测机构进行验收,并且检查是否有违规转包的情况发生。

(4)加强验收的纪律约束。由于验收是工程实施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而且是对整个工程行为最后把关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这个环节上发生差错,必然会给整个工程行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验收环节也是容易发生腐败行为的一个环节。所以,必须建立起严格的纪律约束,规范验收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行为。每名验收人员都要在最后的验收文件上签字,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对于验收人员的渎职失职行为根据其错误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对那些与不法供应商串通一气、收受贿赂造成国家、单位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法 第2篇

http://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挂靠方法及流程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是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为规范、促进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评价工作,设置确定的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通过该考试并获得相应级别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的人员,表明其已具备从事相应专业岗位工作的资质和能力。很多朋友考了这个证书,发现其在工作上的用处不是很大,而这类证书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拿去挂靠赚钱,下面希赛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证书挂靠的方法及流程。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证书只是挂证,而没有挂章的,这类挂靠风险很小,相应的价钱也是偏低;如果是建筑行业的,那么可能会要求挂证的同时还要挂章,这类挂靠价钱较高,但相应的风险也较大。

找到需要证书的企业,然后与企业签合同,确定挂靠价格。

企业买入你的社保(最好不要在同一个城市,同一城市不能重复买入社保的)。

企业准备帮你申请项目经理的业绩,分2种情况:

1、曾经申请成为中级项目经理满三年且取得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级软考证书)后由中级转高级项目经理,需至少有1项合同额在1200万元人民币以上、软件费用不低于30%的系统集成项目;2由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直接申请高级项目经理:需系统集成项目总额3000万元以上,其中至少2项合同额在500万以上或1项合同额在12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且软件费用不低于30%的系统集成项目,同时准备好你的申请表(当然这个内容需要你配合)。

在提交材料前需要你的身份证、毕业证及软考分数或软考证(各城市要求不同,大部分城市需要原件),还有小一寸电子版照片。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http://

拿着前面所有的材料,交到当地相关部门。

完成后,等工信部网上公示。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法 第3篇

1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概述

1.1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含义

所谓信息系统项目管理, 就是指在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时, 充分利用科学的、系统的项目管理理论、项目管理技能、项目管理工具以及一定的技术方法等手段来实现预期的信息系统, 以促使信息系统更为完善, 继而促使其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1.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特征

关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特征, 笔者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点:

1.2.1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而形成的产物, 是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与完善的。

因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是没有具体清晰的管理任务和管理目标的, 并且在管理质量上也并没有制定一些特别规范的制度或条例, 其管理的形成与发展大都是由每个项目的具体负责人来决定的。

1.2.2 在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进行总结分析后可以发现, 这种

管理具有着较大的劳动密集与智力密集的环境特点, 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效果也都会多多少少受到人力资源的影响, 因而可以看出, 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负责人以及其组成成员有着较高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水平, 那么对于该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来讲是非常有利的。

1.2.3 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工作人员对该阶段的工作成果作出细致合理的检查, 以此来判定该项目是否符合预定要求。

如若有所偏差应该及时找出原因并作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其项目的质量, 也对接下来把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更好的应用到信息系统建设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怎样将项目管理引入信息系统建设中

在明确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相关概念以后, 我们可以了解到信息系统的有效管理对于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的, 但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很好的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方法引入到信息系统的建设当中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以及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就如何导入这一问题的解决对策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具体如下所示:

2.1 要做好项目的时间管理, 其中包括活动定义、活动安排、活动资源估算、活动历时估算、制订进度计划和进度控制。

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做好计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但是整个项目的基础, 也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把项目管理的时间管理模式合理的应用到信息系统的建设中, 可以使得系统的建设更加有层次、有条理。

2.2 要实施对项目的变更管理。

项目实施过程中, 发生变更是很正常的, “计划没有变化快”就是一种表现。我们不能拒绝变更, 这就要求我们控制好变更, 确保变更有效进行。在重视项目质量管理的同时, 就要充分利用好变更管理, 在项目建设初期, 就制订好变更管理流程, 严格要求项目成员执行,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将项目管理知识导入到信息系统建设, 使得信息系统建设更加完善。

2.3 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由于信息系统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参与人员越来越多, 人力资源管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项目负责人在将信息系统引入人力资源管理, 合理的配备和协调、组织人力资源, 尽量发挥项目团队人员的积极性, 激发团队士气, 以完成项目并为公司培养项目团队。人力资源对于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是有着直接关联的, 因而做好人力资源管理, 尽可能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 这一点必须要引起信息系统项目负责人的重视。

2.4 要重视总结项目和积累经验, 做好知识管理。

项目的总结包括很多方面, 主要包括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经验, 还有就是关于项目的各种评价。通过对各个环节的评价从而得出一些比较珍贵的评价结论和修改意见, 不仅可以作为系统优化的依据, 而且可以知道其他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经验的积累, 能够使项目成员认识到信息系统建设的不足之处, 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3 项目管理引入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

在实践中, 通过将项目管理的方法引入到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 可以促使信息系统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 同时也可以使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方法能够更广泛的应用在信息系统建设当中去。为此, 笔者将项目管理引入信息系统建设中去的实际意义和作用总结为以下三点:

3.1 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社会和科技都不断发展的今天,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上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层面, 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法引入到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只是其不断改进与发展的一个体现, 但这充分说明了将项目管理方法引入到信息系统建设中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

3.2 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在不断实现信息化、系统化的过程中, 将其导入信息系统建设能够促使系统建设更加完善, 也可以将信息系统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合理、高效、快速的解决, 这对于提高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水平是起到很大作用的。

3.3 扩大应用范围

通过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方法引入到信息系统建设中, 可以使项目管理方法得到更大的应用空间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项目管理体系的应用是否具备高水平、先进性, 都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和效益有着很大的关联和影响, 这也可以看出将项目管理引进信息系统建设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结束语

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管理方法 第4篇

关键词:信息系统;质量管理;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

成功的项目是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按照约定的质量为特定客户完成特定目标的一次性工作。因此,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的关键,它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从管理过程来看,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管理是为了保证项目最终能够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过程,包含三个基本的过程: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策划是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基础,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共同目标是生产出达到质量标准的项目交付物。

1 质量策划

质量策划是指确定与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并决定如何达到这些质量标准。不同的信息系统项目在进行质量策划时,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特定项目的质量目标,因此制定项目质量计划具体地说,就是根据项目内外部环境确定项目质量目标以及为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所必须经历的工作步骤和所必须配置的相关资源。项目具体目标包括项目的性能性目标、可靠性目标、安全性目标、经济性目标、时间性目标和环境适应性目标等。

首先是编制质量保证计划,由项目组的专职 QA(质量保证)展开质量保证计划的编制。在质量管理计划制订的过程中,经过与 QA 人员反复商讨,并通过与项目组相关成员、客户等干系人的沟通(以了解他们对本项目的质量要求与期望),确定项目的质量目标。确定了项目的质量目标之后,根据范围说明书明确项目的范围、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找出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技术要点,对其进行逐一分析,确定需要监控的关键元素,设置整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合理的检查点及度量测量指标,把满足项目质量标准的活动或者过程规划到项目的产品和管理项目的过程中去。

从项目组的实际控制检查点出发,撰写成质量检查表,使之成为一个对项目的质量管理行之有效的参照。完成质量计划编制工作,项目组同各干系人对质量保证计划进行详细评审。通过评审工作,可以从相关小组和个人获取反馈信息,以促进对计划的及时修正,制定过程改进计划,也可促使质量计划中描述的相关角色、职责、活动等内容达成一致认识,为后续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项目质量策划的结果一般包括:项目管理计划、质量测量指标、质量检查表、过程改进计划等内容。制定项目质量计划一般采用效益/成本分析、基准比较、流程图、实验设计、质量成本分析等方法和技术。此外,制定项目质量计划还可以采用质量功能展开、过程决策程序图法等工具。

2 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定期评估总体信息系统项目绩效的活动之一,以树立项目能满足相关质量标准的信心。项目质量保证的提供对象通常是项目管理团队和系统集成商的管理层,而项目质量保证活动的参与者应是参与项目的全体工作人员。项目质量保证活动包括:如何建立质量标准,如何确立质量控制流程,如何进行质量体系的评估。制定质量标准是为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达到或超过质量标准。制定质量标准时可以采用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质量保证的结果一般包括变更请求、建议的纠正措施、组织过程资产的更新、项目管理计划的更新等内容。可以通过项目过程分析、项目质量审计来进行项目质量保证,此外,制定项目质量计划所采用的方法、技术和工具也适用于进行项目质量保证。

在项目质量保证过程中需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

(1)按照适当的规程、标准来评审和审核项目的活动及其产品。质量保证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定期评审和审核项目工程活动及其工作产品,并通过《QA 周报》、《QA 审计报告》、《QA里程碑报告》等形式,就项目是否遵守已制定的计划、标准和规程向项目管理者提供参照或建议。

(2)有关评审和审核的结果由QA向项目负责人反馈,使管理者能够在项目过程中及时对发生或存在的偏差采取有效的防范和纠正措施,从而避免项目因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鉴别文档化不一致的问题,并确保其得以解决。在评审和审计过程中,质量保证对于发现的不一致项在《QA 审计报告》中给予了及时记录,并将该记录提交项目负责人,同时QA人员密切跟踪项目中不一致问题的解决情况,直到该问题得以解决。

3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指信息系统项目团队的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监督项目的具体实施结果,判断它们是否符合项目有关的质量标准,并确定消除产生不良结果原因的途径。也就是说进行项目质量控制是确保项目质量得以圆满实现的过程。我们知道项目质量形成于项目周期的全过程,85%的质量责任在于管理不善。为了确保项目能够按进度、按预算、高质量地完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全面有效的质量控制,系统地考虑各种影响系统质量的因素,将影响系统质量的因素都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措施管理和控制起来。

项目质量控制活动一般包括保证由内部或外部机构进行检测管理的一致性,发现与质量标准的差异,消除产品或服务过程中性能不能被满足的原因。审查质量标准以决定可以达到的目标及成本、效率问题,并且需要确定是否可以修订项目的质量标准或项目的具体目标。项目具体结果既包括项目的最终产品(可交付成果等)或服务,也包括项目过程的结果。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法 第5篇

一、2011年对本软件部分字段代码及表定义表达式等进行了修正,使用单位必须使用最新版软件。

二、下载安装前必须将旧信息库的信息先进行报送制作上报盘,以防止信息丢失,切记必须采用信息交换方式中的信息报送,上报格式必须选择自定义格式(其他子系统如果有人员信息,务必在辅助功能信息子系统中切换子系统,分别制作上报盘)。

三、信息报送完成后,首先卸载旧版软件,完成后即可进行新版软件的安装。

四、安装完成后,启动新版软件,首先进行信息接收,方法是选择信息交换的信息接收,格式依然是选择自定义格式,切勿选择其它格式,否则会造成信息的丢失。

五、信息接收完成后,首先对本地本单位在京人员进行修改。

这里的在京人员系指管理单位为在京单位的离休干部,包括易地安置在北京的离休干部。因为在京的字段代码今年作了修订,如果不进行维护,将会造成信息与报表的错误。

六、在京人员维护完成后,即可按正常步骤对信息进行维护。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法 第6篇

1.把系统的建立看作是一种生命物种的成长过程。由6个开发阶段组成:系统定义-> 需求分析-> 系统设计-> 编写代码-> 安装调试-> 系统维护 优点:

这种开发方法把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按其生存周期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任务,然后逐步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在每一阶段的开始与结束都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前一个阶段的结束标准就是后—阶段开始的标准,而每个阶段任务相对独立而且比较简单,便于不同人员分工协作,从而降低了整个软件工程开发的困难程度。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采用科学管理和良好的技术方法,而且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都从技术与管理两个角度进行严格审查,合格之后才开始下一阶段工作。这就使得软件开发全过程以一种有条不紊的方式进行,保证了软件质量,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软件开发的成功率,软件开发的生产率也会明显地提高。且简单明了,结构清晰。

同时把文档资料作为每个阶段的产品之一,而且加以标准化,作为每个阶段结束的重要标准。它保证了在系统开发结束时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软件配置交付使用。文档资料是通讯的工具,它清楚地说明了到这个时候为止关于该项工程已经知道或做了什么,同时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基础。文档资料也起着备忘录的作用,如果文档不完整或与上一阶段的文档不相衔接则一定在工作上有不完整的地方。文档资料另一重要作用是有利于与用户交流,检查错误,用户评价。文档资料也是系统维护的依据,通过每一阶段生成的文档资料,使得开发人员和用户易于使用维护。不足:

这种开发方法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阶段回溯不可避免,延长系统开发的时间。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并没有解决软件开发研制时间过长的严重危机,在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相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很容易使刚建立起来的管理信息系统迅速变得陈旧,生命周期很短,所以系统开发周期过长将导致系统运行时间变短。

第二,使用过程化语言,没有以根本上改变个体手工编程的工作方式。

第三,专业开发人员开发用户使用的系统开发模式,开发人员与用户都要化时间去掌握对方专业领域的知识以期产生共同语言,导致用户系统分析不充分,理解不透彻,或表达的二义性,造成软件生命周期中越早潜入的错误发现越晚,系统分析时引入的错误往往要到运行时才发现,其修正的代价是相当昂贵的。

第四,用户热情没有自始至终调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让用户参加系统开发的问题。系统维护就十分困难。且文档资料缺乏实用价值,特别是早期的系统规格说明——专业知识的缺乏使得用户难以理解文档的内容,文档资料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延长了开发时间。

2.:

快速地创建出管理信息系统的测试版(可用来演示和评估),借助这种测试版本挖掘用户的需求,然后在此版本的基本上进修改、增强。由4个开发阶段组成: 确认基本需求-> 开发原型系统-> 使用原型系统 <-> 修改增强原型 优点:

快速原型法突出一个“快”字,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作系统分析时要反复和用户讨论,这种讨论费时费力,而且终究是“纸上谈兵”,原型法则是“真枪实弹”,能够使用户立刻与想象中的目标系统作出比较。开发人员向用户提供一个“样品”,用户迅速向开发人员作出反馈,提高系统的质量,快速原型法要求在获得一组基本的用户需求后,快速地实现新系统的一个“原型”,可以说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又不完全依赖于用户需求,它对用户需求的定义采用启发的方式,引导用户在对系统逐渐加深理解的过程中作出响应,鼓励用户参与到系

统的设定与开发中去,更加便于系统的维护和使用。不足:

快速原型法,虽然能够积极调动用户参与到系统开发与设计中去,但起局限性在于,只能适用于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而大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本身十分复杂,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多变,对那些简单的数据操作和记录管理的应用比较适合用原型法开发。而对那些批处理或大量计算和有着复杂过程逻辑的系统一般不适合用原型法处理。原型法更适合较小的应用开发,对大型系统就须分成几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分别建立原型。如果缺乏用传统方法进行透彻的需求分析,就无法对大型系统进行划分,因为一开始很难分辨系统各部分之间存在哪些相互的影响。如果冒昧使用快速原型法,会导致管理信息系统出现漏洞。

3.应用软件包法:

通过购买商品化软件包并在此基本上进行系统的开发方法。由4个阶段组成: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修正->系统维护 优点:

从软件包开发者手中直接购买企业需要的应用软件包,市场出售的应用软件包非常多而且应用范围广,可以给企业管理者更多的选择,使用商业化的应用软件包就不必自己再编写程序或者只需写少量的程序,因此可以说省时又省力,且效果立竿见影。不足:

应用软件包法虽然方便,但是同样需要系统分析,设计,测试,转换和维护等开发过程,而且由于此种方法是购买商业软件包,因此导致企业内部专业人员无法参与到系统开发中去,容易受制于软件开发者,它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不易维护,不易更新,更不易于修改。而且软件包是基于商业化开发的,软件包不可能满足一个组织的全部需求,相对来说,它更适用于所有组织中比较通用的一些需求。为了使其市场最有吸引力,软件包力求满足所有组织最共同的需求。势必不能完全适应于企业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企业如想进一步改进系统,需要投入一部分的额外资金培养人才。

用户自己采用开发工具开发自己需要的各种系统。由3个阶段组成一个循环开发过程: 系统分析-> 系统开发-> 系统维护->回到系统分析 优点: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克服了应用软件包法开发系统时企业无法自主的不足,由企业的开发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去开发和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可以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用户对自己设计和开发的系统更容易接受并乐于使用,对应变突发事件有好处,同时通过重复分析、开发 维护、再分析的几个步骤,可以加深企业工作人员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有利于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而且由于开发系统的责任由信息系统专业人员转给了最终用户,所以用户开发的系统有助于减少应用系统后备资源。不足:

第一,由于缺乏规范的信息系统分析,用户开发的应用系统就缺乏独立的外部评审,缺乏独立的问题分析或可选方案的来源,用户就很难完整并全面地说明其需求。

第二,由企业内部人员自主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由于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且开发的系统常常快速地建立,没有一套正规的开发方法,这类系统往往缺乏适当的标准、控制和质量保障过程,可能也没有用于测试和提交文档的规范。用户开发的系统还可能缺乏对输入和更新审计记录的完整性及合法性的控制,缺乏操作控制、目标控制和各子系统之间稳定的接口标准的控制。

第三,数据难以控制。

第四,用户能用开发工具建立自己专用的“私用”信息系统,这类系统可对组织的其他成员隐蔽一些信息。一旦系统的开发者离开其岗位,这种非文档化的私用系统将无法容易地移交

给他人使用。

5.将所需要的系统,委托企业外部的人员或组织进行开发。它只是一种信 息系统开发策略,这些开发依然要选择如何使用前面4种开发方法。由3个阶段组成:用户需求-> 外包信息系统-> 最终系统 优点:

在经济方面,由于负责系统开发服务的外部开发商是信息系统服务和技术方面的专家,所以靠专业化和规模经济,他们能以低于内部成本的费用向组织提供同样的服务和价值。服务质量方面,因为一旦外部开发商提供的服务不够满意,那么他将会失去自己的客户,所以企业对外部开发商的影响比对自己员工的影响更大。从而使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从开发商那里获得高质量的服务。再一点,由于企业与外部开发商事先针对不同层次的服务所对应的费用进行了签约,因此可大大减少成本的不确定性。外包信息系统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在组织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不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能适应业务量的增长。当信息技术渗透整个企业价值链时,由于成本和性能可按变化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所以外部开发商可提供较强的业务控制和适应能力。外包信息系统同时也可以解放人力资源,将较少且昂贵的高层次人才集中到具有较高价值和回报的活动中。不足:

第一,失控:当一个企业将开发、运行其信息系统的责任承包给另一个组织时,它可能失去对信息系统职能的控制。如果开发商成为企业运行和开发信息系统的惟一选择,那么企业将不得不接受开发商所提供的任何技术,这种从属关系最终将导致产生较高的成本,并可能失去对技术管理的控制。

第二,战略信息易损:由于企业信息系统由外部人员运行、开发,所以商业秘密或业主信息可能会泄漏给竞争对手;若允许外部开发者开发或操作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的应用系统,那将更有害。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法 第7篇

1、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标准版(单机)升级方法:

双击运行升级程序“公务员标准版升级程序(TD52120727).exe”。

2、信息采集软件升级方法:

运行采集软件升级程序“公务员信息采集软件升级程序(T54120727).exe”。

信息系统项目安全管理方法 第8篇

随着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推进及应用延伸, 天津石化信息系统已全面渗透到企业的运营中, 从数据采集、生产营运至生产经营分析和日常办公系统给领导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而随着互联网的开放、信息共享也同时带来了日益增长的安全威胁。多年来天津石化非常注重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但是也存在着信息安全工作无法很好的贯彻至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问题。在这项工作的组建过程中, 早引入领导才能越早重视, 成本就会控制在最低, 而起到的作用也越高。

2 信息安全管理方法

2.1 信息化安全领导小组的成立

要成立一把手或主管信息化领导任组长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 为企业信息化应用保驾护航。负责制定、完善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 提出信息系统的安全框架、管理方法, 规定各部门要遵守的规范及责任, 以调动、协调和组织各方面的资源共同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

2.2 项目规划阶段安全管理

项目规划阶段, 在定义业务需求时, 应注重对信息安全方面的需求制定, 完善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 提出信息系统的安全框架、管理方法。在业务需求书中, 应明确对信息系统安全的详细要求, 必须经过信息安全人员参加的项目评审会议通过, 才能进行项目立项。任何对信息系统安全需求的变更, 需经过正式的系统变更流程。

2.3 项目设计阶段安全管理

在信息系统设计阶段, 通过风险分析明确安全需求, 确定安全目标, 制定安全策略, 拟定安全要求的性能指标。充分考虑业务数据在传输、处理、存储等各个过程中的安全要求。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充分考虑系统架构、硬件冗余、数据备份、网络安全等方面, 搭建一个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平台是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基础。

在系统应用安全层面应至少进行以下安全控制设计:

(1) 身份认证。用户身份识别打破以往各自独立认证的方式, 以总部AD账号作为统一身份认证的基础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 重要的系统可以在信息门户实现单点登录, 并根据安全策略配置相关参数, 如限制非法登录次数、超时自动退出等。

(2) 问控制。遵循最小权限原则控制用户对文件、数据库表等的访问。

(3) 日志与审计。对应用程序中的重要事件进行日志记录, 并进行审计, 以便对系统的重要操作和安全事件进行追踪审查。

2.4 系统上线试运行阶段安全管理

项目实施人员及系统管理员严格按照《Windows平台信息系统安装规范V1.0》 (根据总部安全基线要求及后期运维管理规范制定的) 要求, 搭建硬件及软件平台:

(1) 操作系统安装

存储应首先考虑配置为RAID10,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允许配置为RAID5;存储分区最少为三部分:操作系统分区、程序分区、数据分区;系统盘, 只允许安装操作系统, 不得安装应用程序、数据库, 不得存放安装文件、数据文件等;程序盘, 只允许安装该系统相关程序;数据盘, 安装有数据库的系统, 数据文件可以在此盘存放, 安装程序、安装手册、用户手册等系统相关文档也可以保存在此盘;各分区容量应当满足系统稳定运行5年以上;操作系统使用默认设置进行安装, 安装完成后应启用相应操作系统安全策略;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 应立即安装杀毒客户端软件并升级, 方可连接互联网, 更新操作系统补丁。

(2) 应用程序安装要求

系统中只允许安装系统相关程序, 不得安装远程控制、即时通讯等非系统相关程序。

(3) 数据库安装

数据库程序应安装至程序盘相应路径下;数据文件应存储在数据盘相应路径下;数据库控制文件、日志文件等, 应首先选择存储在程序分区相应路径下。

系统上线部署前, 通过总部统一漏洞扫描软件进行安全漏洞检查、基线配置检查, 杀毒软件及所有与系统相关的补丁更新是否完整;测试数据是否清理, 软/硬件符合总部安全基线配置规范;系统如需与互联有数据交换, 在系统上线前提出申请, 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接入;系统上线后, 系统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再对系统进行风险评估, 评价系统对信息安全要求的符合情况以及潜在的需要改进的信息安全措施。

2.5 系统运营阶段安全管理

(1) 制定不相容角色矩阵, 对用户授权最小化, 并制定操作规程。

(2) 在对上线系统实施任何变更 (包括操作系统补丁升级、数据库、软件平台升级、程序代码传输、用户变更等) 操作前, 应制定详细的变更及回退方案, 并经主管领导审批通过;开发测试人员不能访问生产系统。

(3) 系统管理员、应用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应按系统要求进行线下或线上巡检, 对系统的安全运行状态进行监控, 发现安全隐患或安全事件发生应进行记录并及时上报, 以避免产生更大次生安全事件。

(4) 按不同系统要求, 定期做好系统、数据、程序备份, 妥善保管备份介质, 并进行恢复性测试, 保证备份数据的可用性。

(5) 制定信息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明确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6) 利用技术手段, 定期对系统进行分线评估, 挖掘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并进行改进。

2.6 系统下线阶段安全管理

信息系统由于硬件平台升级、软件大版本升级或替换时, 应对受到保护的数据信息 (磁盘、磁带、纸质资料等) 进行妥善转移、转存、销毁, 确保不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涉及到信息转移、暂存和清除、设备迁移或废弃、介质清除或销毁, 以及相应资产清单的更新。

3 结语

上一篇:中文专业求职自荐信下一篇:幼儿园食品安全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