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2024-06-26

高中历史老师工作总结(精选11篇)

高中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第1篇

2008-2009年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今学期我担任历史教学。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

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其实还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这样才能很好的把握全局。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

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

此外,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上课时,我坚持课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及时消化。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能力。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高中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第2篇

充实而愉快的2009至2010学上学期过去了,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现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总结,以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取得更大的进步。

1.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工作。

组长首先认真做好集体备课计划,每位教师都十分认真地做好集体备课的准备工作,广泛参考教辅资料,并进行相关网站的查阅和下载,做到既精炼又全面,便于教师讲课又方便学生学习。积极对教学中的疑难点开展深入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互相提高。做到不带疑难点上课,不留疑难点下课。每位教师都把自己的集体备课成果按照学校的要求,打印成书面材料,做到人手一份,突出体现集体备课的四个统一,尊重大纲,尊重教材,尊重学生。每位教师都及时完整的上交上传有关的集体备课材料。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在充分的集体备课的前提下,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生动形象的、深入浅出的讲解授课内容,该写板书的写板书,该用多媒体的用多媒体,该让学生整理笔记的就要求学生整理笔记,该用形体语言的就用形体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巧妙的引导学生积极动脑,走进妙趣横生的历史课堂,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里感受历史课的美妙。

3.耐心辅导和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学习遇到疑难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有时候有的学生不愿意向老师请教问题,害怕老师批评而丢了自己的面子。我们就耐心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耐心加以辅导,有时候会重复讲解几遍,直到学生理解和掌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克服懒散的不良习惯,做到眼耳口手脑的“五勤”,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为提高学习成绩服务。

4.及时组织检测和讲评。

每位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编辑各类习题与检测题,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在越来越高的考试成绩里,寻找学习历史课的乐趣。引导学生把同学们的探讨和请教老师结合起来,把深入挖掘教材和参考教辅资料结合起来。我们老师也把分散性的个别辅导和集中性的统一讲解结合起来,把画龙点睛和详细解答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老师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的熏陶下成长进步。

5.组里其他工作井井有条。

高一历史组4位教师,团结互助,和谐统一。每位教师争相值日,亲自取桶装水。地面洁净,物见本色,办公室整洁清新。每位教师个人或者家里有事情,我们都会互相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感受集体温暖和力量。在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辅导和检测讲评等方面做到高度一致,形成了有战斗力的集体。

6.诸多不足之处。

工作有不足也是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直接的不足,不断改进,不断进步。我们的不足之处就是要教学工作提高精度,上新的台阶,精益求精、好上加好。

7.几点诚恳的建议

我们学校包括历史课在内的小科课时偏少。不论文理,三个大科,三个小科。大科150分,小科100分。就是说,如果有5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个大科占3小时,那么每个小科就应该占2小时。可学校现在的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学生大科小科的学习时间比例并非3:2。怪不得和外校比成绩,大科好小科坏呢,此乃病根也。

高中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第3篇

夸美纽斯说过,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程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突出探究性学习。所以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而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就不能沿袭过去历史课的讲述模式。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开头, 开头像发动机, 它会直接影响一节课的进程。所以导入新奇、有趣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好的引导, 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摩彭禹老师的课便是如此。

彭禹老师在讲新航路开辟背景时并没有从我们习惯的14-15世纪西欧经济发展讲起, 而是从一幅地图T&O图开始讲起。这幅地图关注的学生较少, 因而当老师展出这幅地图时, 一下子便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紧接着彭老师通过提问引导:“为什么这幅图呈这样的格局?这显示了什么历史因素的影响?在这种历史因素的影响下, 欧洲人是如何看待图中的各个部分的?”从这幅地图上很明显能看出“ASIA”“EUROPE”“AFRICA”三个大洲的布局极为规整, 而根据对中世纪欧洲历史的了解, 便可以推测这幅图像受天主教因素的影响。从图上还能看出当时东方还不在基督教的统治范围内, 天主教徒视将基督教的圣帜插向东方作为他们的义务。彭老师利用这样一幅地图并结合一步一步细致的引导, 让学生明白新航路开辟背景与天主教密不可分, 从而导出新航路开辟背景中的宗教因素, 让学生耳目一新, 感到好奇, 从而主动思考问题, 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之中。这改变了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死记知识的常规课堂教学方式, 符合新课程标准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

在介绍另一个背景“黄金荒”时, 彭老师运用了“马可波罗觐见忽必烈大汗”这幅图, 通过观察学生们发现, 这幅版画里忽必烈和他的大臣们都穿着中世纪的欧洲服饰, 服饰中的一些部分可能与土耳其人的装束相似。接着通过提问进一步引导学生, 明确教学重点。在马可·波罗的笔下, 东方是富庶的, 那里充满黄金与白银, 那里被称为“天堂”, 从而引发欧洲人的黄金热。在介绍马可·波罗时, 彭老师请学生简述马可·波罗的生平大事, 这直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彭老师这种引导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 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的兴趣。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时间控制不好, 导致任务完成不了的尴尬。但彭老师控制得非常好, 这是因为彭老师的引导环环相扣, 一层一层地深入。经过彭老师的顺利引导, 充分发挥了个人机智, 从而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传统教法在介绍经济和社会根源时, 都是从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开始说起的, 而且通常都是老师作为主体来介绍给学生, 由老师来陈述、概括总结。例如, 直接告诉学生, 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导致自然经济日趋解体, 作为普遍交换和支付手段的货币, 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 而且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因此, 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搜寻黄金和财富。十五世纪改行金本位制以后, 黄金成为国内外贸易的惟一支付手段, 需求量急增, 但是西欧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高, 它的很大一部分黄金是靠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队从非洲中部转运而来, 这种传统的供给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 与东方贸易中出现的巨额逆差又使白银大量外流, 加剧了西欧市场货币的普遍短缺。当时的欧洲人渴望得到黄金, 并由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流传的影响而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实现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梦, 到东方去寻金成为一股社会热潮。很显然这种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学生听和记为主的, 师生间缺少交流与沟通, 是典型的“复印机式”的教学, 且所教和所学的知识较死, 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也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 需要建构起符合学生身心特征和时代特征、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

观摩彭老师的课后我有以下几点反思:第一, 要唤起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主动学习历史, 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非常重要。

传统历史课就是讲课本、讲知识、讲清楚、讲明白、重点突出, 做到这些, 就是成功的教学, 否则就是失败。现代教学的实质是一种学习的活动, 本质上是学而不是教, 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所以教是手段, 学是目的, 新课程教学更侧重于老师组织、引导下学生是怎样学的, 学到了什么。教学是一种涉及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过程, 所以一定是教师与学生双边的实践活动。在唤起学生兴趣的全过程中,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通过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的感性知识的诱发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但是教师的责任更在于通过启发、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从而让学生体察到自己的能力并从中品味成功的喜悦, 增强深化学习的信心和力量, 使学生由简单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望, 最后达到主动地进行学习的境地。

第二, 如何去引导、怎样做才能吸引学生。这需要教师努力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去切入或导入, 这样的点要有趣味性或启迪性。

好的切入或导入点要新奇、有趣,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好的切入或导入点可以引人入胜, 学生会被将要学习的内容吸引, 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在整个课堂中都感觉具有挑战性, 想去探究某些事物。首先要注意的是新课导入。显然, 以历史故事或现实故事引入, 或者用小品表演, 让学生参与, 吸引学生的眼球, 引导学生去探究, 学生热烈的讨论甚至针锋相对的争鸣意见往往会形成看似简单却可能是非常深刻的问题, 这样的导入新课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了起来。争鸣氛围的营造、深刻问题的提出必将形成一个良好的开端, 这是一节历史课成功的一半。其次, 引入的重点不仅在一节历史课的开头, 实际上每一个子目的内容都需要精彩的引入 (或引导) 。进入新课后, 能够始终围绕导入组织整堂课的教学, 通过师生互动, 如教师讲述一个个生动有力的真实故事并提出一个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以及学生的认真阅读与热烈讨论, 必将达到理想的效果。就是说, 教师讲授要注意启发性, 激发学生开展积极思维活动, 如通过设疑布障、边讲边问、讲问结合,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 要求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实际工作中, 教学和教育的这一方向性体现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 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 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 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而让学生进行生动创造的前提是教师自己要进行生动的创造。以己之昏昏, 岂能使人之昭昭。只有教师首先感受到思考的快感, 才能把学生带入思考的殿堂, 与自己一同求索。因此, 教师应在课前课后及时、正确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在备课时将这些具体的学情考虑进去;在课堂教学上, 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 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高中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1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渊博的相关知识

唐朝历史学家刘知己认为,当文学家易,当历学家难。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历史教师只有具备丰厚的专业素养及渊博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并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俗话说:文史哲不分家。从知识结构角度看,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一.扎实的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包含较深较广的中国通史和断代史知识,世界主要国家的通史知识,专史(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知识,重要历史人物传记,基本的史学观点如革命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等,基本的史学分析方法如阶段分析法,矛盾分析法,辩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还要及时掌握和了解历史学和考古学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二、较系统的政治理论知识,要掌握基本的社会发展原理: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的关系原理,生产发展与阶段斗争的关系原理。要掌握基本的哲学原理,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原理,普遍联系的原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原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原理。要关注时事,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三、要有丰富的地理知识。有人说文综三科,地理是空间载体,历史是时间线索,政治是灵魂统帅。学生形成了地理空间概念,学习历史就轻松得多,大大减轻记忆负担,有助于以区域为线索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四、要有一定的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能力。高考文综科目考试37题基本上是材料分析题 ,要求学生要看懂材料,分清材料主次,提炼材料观点,最大限度挖掘材料信息,并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评价。既然要求学生会做,作为教师就必须融会贯通。要尽力避免这样的现象:不看答案不能讲解,看了答案手舞足蹈,反问一句不知所措。

2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

观念是思维的核心。观念一旦形成,便会决定人的观察视角,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先进的教学观念有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學模式。一、注重教学目标的多样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及思想教育便流于空谈。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也不能充分发挥。二、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是现代教育普遍认同的观点。但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在这种观念下,教师在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知活动上。于是在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原本应该生机盎然的课堂变成一谭死水,波澜不惊。我认为,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出发,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如“设置疑问,创设情境,鼓励想象”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使历史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索,共同体验的生活过程。这需要我们把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自由宽松。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和观点,不能随便斥责和施加压力,要为学生潜能的发挥营造宽松的环境。三、改革学生学习方式,加大阅读课,活动课,研究课等课型的比重。传统课堂模式,就是师生集中在教室,依据教材进行分析讲解。为了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应增加阅读课,活动课,研究课的份量,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到历史古迹圣地考察,收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可以开展课堂讨论.辩论,可以自编自演历史剧等。这些活动无疑大大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四、善于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3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维及创新能力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水平与能力。学习既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也是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与新理论,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更新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提高思维品质及创新能力。《礼记》中的名篇《中庸》中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陈云同志也说过: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反复,比较”。优秀教师应具有思维的广阔性,要博览群书,注意通过各种信息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判断,思维视野广阔,但反对人云亦云。应具有思维的敏锐性,洞察入微,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在思考中不被习惯与成见所束缚,善于变换角度思考问题。

4教师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历史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就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成为一个口号在欧美教育界广为流传。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应走出传统的樊篱,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研究者,只有当老师的教学与研究融会在一起时,教学才有更富理性的内涵。因此,教师不能仅是教书匠,还要有自己的创造,成为学者型研究型 的教师。历史教师在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教学方式的同时,还要对历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善于从中发现问题,探讨对策,对日常的教学活动保持一种积极探索的习惯,持之以恒,形成理性的认识,有人说,写一辈子教案,也只能是教书匠,写三四年反思则可能成为教育家。教师还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参与课题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特别是课题研究,它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教师要将研究活动变为自觉行动,不要当做额外负担,要克服对教研的一些模糊认识:如神秘论,无用论,负担论,无条件论。要及时把自己的教研成果加以实践和推广,在教学中品尝教研提高教学质量的甜头,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才会有真正的提高。同样.教师只有注重教研教改,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并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解读,朱汉国,王斯德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2]教师专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吴金辉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3]王宗江.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规律探究.2006.3.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当好历史老师 第5篇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当好历史老师

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虽说不必语文数学老师那样忙碌,责任重大,但任务也着实不轻松。而且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学生本身。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心中就深深刻下一个观念,学好语数外走遍天下都不怕。历史,想当然的被认为是“副科”,因而也就注定得不到重视。尤其是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历史政治等等更是无足轻重,在高考之中不过是一剂可有可无的调味剂。

主观上的不重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历史成绩的惨不忍睹。在刚刚来的这里时,真真是吓了一跳,这里的孩子们连最最基本的学科常识都甚少知道,比如中东战争等等,不说了解,对于他们来说简直闻所未闻。

作为老师,我深感自己身上的压力非常大,而之前他们考试的三十、四十等等惨不忍睹的分数,也在时刻提醒着我这一点。

针对学生基础的绝对薄弱现状,我决定从最基本的开始,耐心的一点点将学生引上正常的学习状态。通过与同组同学和指导老师的探讨,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将目光更多的放在基础性的教材上,而抛弃之前的希望能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的计划。其次,从网上收集了一些类似于大事年表的东西,分发给学生,力求能让他们对各个时期历史有一个大题的概念,起码不能混淆朝代先后。再者,注重知识连续性,在课堂上不时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内容,温故才可知新。

高中历史老师毕业赠言 第6篇

2、心灵美好,爱国爱人民;情操高尚,有志有道德。

3、发奋图强,成材不负青云志;继往开来,报国常怀赤子心。

4、当代青年多壮志,今朝学士尽英才。

5、四有新人创大业,八方俊彦绘宏图。

6、乘四化春风,兴千伙伟业;绘九州美景,继万里长征。

7、心灵美好,爱国爱人民;情操高尚,有志有道德。

8、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建伟业,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展宏图。

9、不负青云之志,永存赤子之心。

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第7篇

一、认真备课

不仅备同学而且备教材备教法,依据教材内容及同学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接受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适时间布置都作了认真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同学注意力的有趣味味教具,课后适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学问要点,归纳成集。

二、加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讲解清楚化,条理化,精准化,条理化,精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楚,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同学的主作用,让同学学得简单,学得轻松,学得欢乐;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同学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同学学习需求和学习本领,让各个层次的同学都得到提高。现在同学普遍反映爱好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厌烦语文的同学都乐于上课了。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看法,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本身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看法,改进工作。

四、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佑襄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同学的作业批改适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同学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显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积极推动素养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依旧比较传统,这决议了老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同学本领的培育,把传受学问、技能和进展智力、本领结合起来,在学问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本领。让同学的各种素养都得到有效的进展和培育。

六、狠抓学风。

我所教的5个班,同学比较喜好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同学都能专注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同学,由于怕老师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 由于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

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格批判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同学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虽然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喜好,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常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喜好,我就跟他们讲学习历史的紧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味味的故事,提高他们的喜好;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判以后再加以激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忙他们;一些同学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忙他们找出适合本身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激励他们不要畏惧失败,要给本身信念,而且要在平常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适时地称赞他们。

高中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第8篇

一、历史学科“三环教学法”的教学步骤

第一环:预习检测

1.学生预习。利用每天的预习课完成《学案导航》, 初步掌握所学内容的基本知识。

2.学生互查。安排在上课前两至三分钟。由小组长或学科承包人负责检查, 并将未能保质保量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名单交到课代表处, 由课代表汇总交给老师。若在老师抽测过程中发现有学生没有完成预习任务, 则追究检查人的责任。

3.释疑解惑。在上课铃响后, 老师要求学生们拿出学案导航, 询问学生们在预习中遇到什么问题, 由学生主动举手提出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将重点讲的问题。

4.抽测效果。安排在上课开始后的三至五分钟。检测可分为原题抽测和拓展抽测。原题抽测主要是《学案导航》中原题, 拓展抽测主要是预习内容的变式或拓展内容。

第二环:问题探究

1.基础性问题。目标指向一般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与预习问题不同点在于:形成体系、精细加工、渗透学法指导内容。难度较低, 主要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或小组讨论完成, 老师进行巡回点拨和指导。测

2.综合性、思辨性问题。目标指向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析和综合能力, 与预习问题和基础性问题不同点在于: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学科思想, 对所学知识进行精细加工和综合运用, 主要培养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论从史出等方面的能力。这部分以老师讲解为主, 穿插学生讨论和展示。展示的过程中, 本小组的同学可以随时补充, 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及时质疑、纠正或点评。

问题探究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对学生的问题 (包括超出课本范围或过于简单的问题) 都不直接地回绝, 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 肯定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2.对提不出问题的学生也不批评, 转为老师提问, 学生回答, 旨在引导学生如何质疑。

3.及时抓住学生思维中的火花, 全班表扬, 并分析问题的价值, 进行具体指导。

4.有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 不宜在课堂上展开。根据分层教育的原则课后讨论。

第三环:巩固练习

1.采取递进式练习设计。巩固练习一般采取预习题和课堂例题的变式题。

2.题量一般控制在8~10分钟。题目一般采用学案导航上的练习题, 不同班级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做一些必要的删减。

3.五分钟左右的练习讲评。精讲为主, 只讲评那些学生在练习中的共性问题, 个别性问题一带而过, 一般不采取整条题目都讲的方式, 而是讲解关键步骤和突出性的问题。讲评的重点在于评, 可吸引学生互评, 展示部分学生优秀的或有独特见解的答案, 并给予表彰。讲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弄懂、会做、做对、拿全分。

4.布置作业。指明学生晚读早读学习内容及检测方式、整理课堂笔记、预习下一段内容、订正课堂练习中的错误、做课后实践性课题、收集有关资料等。一般要做到有布置一定有检查、有反馈。

以上就是近期历史学科“三环教学法”初探结果。

二、历史学科“三环教学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很多学生没有预习或很少预习, 这大大影响“三环教学”的效果, 因为预习是第一环, 是基础环节。学生没有预习的原因有:思想重视不够;没有预习时间;教师检查力度不够。

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需提升。“三环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要自主探究问题并能尝试解决问题, 但由于长期的习惯等原因, 在这方面学生还有很大的欠缺。

3.教师教学方法、思维的转变还有个过程。“三环教学”法要成为基本的教学法, 有赖于我们教师教学观念更新。只有教师教学观念变了, 才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 也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探究 第9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工作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53

创造了贞观之治盛世景象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曾经这样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文明发展的一面镜子,随着时间的流逝映照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通过对于历史的学习和反思后,人才能创建更加美好的未来。因此,我国从教育诞生一开始,对于历史的教学就一直存在,并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而发展成一门独立系统的学科。高中阶段所使用的历史教材从商周时期到中国近代时期系统性的描述了中外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进程,时间跨度大,涉及内容面广泛。因此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于历史理论知识的教学,更要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帮助学生了解真正的历史,从历史总获得经验总结教训,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德育

历史是一门让人了解过去的学科。在我看来,这门学科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让人们通过历史事件总结经验教训,从而避免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此,从学校教育角度来看,开设历史这门学科不仅能够达到传播历史与文化的目的,更能够对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从而引导学生在身心发展最为快速地时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个性和人格。

(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与文明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朝代不断更替,掌权的民族不断变化都无法改变汉族文化发展大方向始终如一的特点,汉族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最终形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民族文明。文化的状态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政治与经济的基本态势,文化的统一,促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发展上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因此,历史发展进程中朝代地更替虽然不可避免的引发内部的战争,但一旦面临外部侵略,各族人民依旧会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侮。作为教师我们在教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艰辛与不易,从历史进程中发现中华民族的包容性与独特之处所在,从而唤醒学生对于民族的认同感和国家的自豪感。

(二)树立危机意识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过辉煌时期也经历过屈辱时期。在辉煌时期四海来朝,中国的技术与文化是其他国家争相学习的对象,中华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尤其是亚洲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等的发明与传播。屈辱时期中国是其他国家侵略肆意凌辱的对象,尤其是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略与侮辱,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等,这些不仅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以言说的苦难。不论是繁荣还是苦难都会真实的记录在历史中,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能够真实感受到民族发展历程中的兴衰荣辱。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巩固,影响力也逐渐提高。这就导致部分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错误的认识,从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都对中国进行影响和限制,以期拖慢并压制中国的发展脚步。因此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虽然前途光明,但是道路依旧坎坷。所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要不断灌输学生的危机意识。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来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发展意识,从而让学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与信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

二、知识教学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最大学习难关就是高考。因此从学校教育的实际意义上来看,理论知识教学依旧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最主要的环节。在我看来,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要想做好知识教学教师要完成三个方面的任务。

(一)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历史是一门典型的主观思维占主导的学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总结所谓的做题规律,高考中所涉及的题目也大部分属于主观发挥性题目。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性相对于数、理、化这一类客观性为主的学科来说要小的多。并且历史教材中百分之九十都属于文字类的描述,因此学生自学的可能性较大。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然,对于学生来说由于自身经验的缺乏,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重点知识地定位出现偏差,在问题总结方面角度过于单一等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对于重难点知识进行及时的点拨和补充,从而在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同时保证知识学习的完整性。

(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文学性较重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记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历史学习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将重点内容熟练背诵,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地记忆能力。在我看来,机械性记忆相对于理解记忆来说在人的脑海中停留的时间相对短暂,因此依靠死记硬背所记住的知识容易在短时间内遗忘,对于历史这一类需要大量记忆知识点的学科来说,无形中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教师在教学要将机械记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理解记忆,例如通过典故引用、问题启发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点。

(三)回归历史真相

历史一直是影视剧拍摄所依仗的重要题材,尤其是近年来古装影视剧大为流行,但注重艺术效果和商业价值的电视电影作品,在拍摄过程中为了增加故事的观赏性会对历史进行一定程度地改编,这就导致大部分影视作品的历史失实现象。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容易受到误导甚至是错误的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让学生了解真正的历史,教师可以采用拨乱反正式的教学方法,将反映历史剧片段与真正的历史事实进行对比式讲解,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学生的知识记忆印象。

初二历史老师工作总结 第10篇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三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历史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第11篇

历史老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

本学期,在校领导和教导处的领导下,在全体历史老师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任务,并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提高。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常规为基础,以教学科研为先导。本学期,每位历史组老师都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抓住教学常规,全面推进新课程,探究有效教学课题,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优秀群体

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本学期,我们依然强化了备课组建设,要求老师具有先进、前位的教育教学思想;具有独立科研的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熟练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专家讲座,结合学校读书活动,积极开展相关阅读,认真备课,认真研讨。组内教师风气正,观念新,能力强。青年教师成长迅速,初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学科特色

加强学科建设,走发展内涵的道路,始终是我们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中心任务。本学期学科建设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绩如下:

⑴抓常规、重落实

每位教师精心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切实做好每一步骤的工作。虽然课务繁忙,组内几位教师都上了公开课,在交流与评课中扬长补短。

⑵抓科研、重创新

围绕有效教学的子课题——互动型课堂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我们将教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的点滴有机结合,多探讨、多反思、集思广益、分享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或教训。如备课组活动时,不仅统一进度、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课题,我们更重点备“互动型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指导,譬如:如何设置合理有效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理解历史现象;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寻找到历史的感觉和脉络;如何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历史思维品质。

⑶加强考试研究

教育现实中,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子,也成为衡量老师、学校的重要标准。在现实中,我们无法回避应试教育。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可循,须讲求科学的。这些都和老师在平时工作中扎实的功夫、作风,科学的探究分不开,尤其是与各位老师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讲、一背、一默、一练、一请”的有效复习模式分不开。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极大的节省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今年是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力度最强的一次。到底该怎么改,我们并没有底。但日常的教学中始终贯彻新课程要求,注重讲透教材,实现“三维目标”,应当说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结合复习要求,帮助学生组构章节知识体系,重视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适度关注热点问题与相关历史知识的联系;加强对主观题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审题、解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等一系列工作至关重要。备课组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还时常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增强学生的紧迫意识。

三、不足

本学期里历史教研组在前进,在提高,各位老师忙碌又充实,实实在在做了很多事,但是在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反思教学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如何教研相长,以研促教,有待进一步思考、实践。希望历史组全体同仁继续努力,让我们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历史老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

一、认真踏实地落实常规管理

在落实常规管理方面我坚持教研与教学同步,为教学服务,两者有机结合,和谐统一。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重点抓“四坚持”:

1、坚持每周星期二上午的集体教研制度,这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我们教研组有效地运用。

2、坚持参加教师赛课。

3、坚持听评课。

4、坚持期初计划、期末总结制度。

二、长期不懈抓教研

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中,结合我校的课改,正在探索新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尽量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较好,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和谐发展育新人。

由于大伙的爱心和责任心,所以我们这个教研组是很团结、很和谐而凝聚力的,大家在一起共事都感到很快乐,遇到事情一起想办法,一起分担,一起享受,就像亲热的一家人一样。

四、加强教改,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职能,加强学科之间的沟通和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倾向;要从学生成长、教师提高、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使教研工作植根并服务于学校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应该以新课程为导向,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开展研究;改革教学研究的形式和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学校对教学和教研工作的指导。教研指导要以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为重点,促进教师开发教学潜能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要尊重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善于发现教师教学的优点和长处,并和教师一起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要与教师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学校的科学教育依托本校的资源,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通过几年的努力,本组的中考成绩连续几年列同类学校前茅,并在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

今后,本教研组将继续抓好抓紧教研工作作为深入开展课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开创教研工作的新局。

历史老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3

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历史教研组在区教研室和校领导的指导下,在历史组全体历史老师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教学教研任务,并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提高。现将一学期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制订、实施教学计划

教研组在组织各年级教师开展教学大纲、教材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特点,在学期之初,制订了各年级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教研组、各年级备课组制定了教研组和备课组计划,并根据制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各项教学教研工作。

二、继续抓好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

本学期历史组教研组根据学校精致化管理的精神,认真落实教务处制定的教学常规,督促老师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和“三率一本”工作。三率即作业的布置率、批改率、范卷率。布置率要求专用纸每周两次,纠错训练高三每周一次,高一高二每两周至少一次,专用纸作业统一格式,有命题时间、命题人。批改率要求每次作业全部批改,且批改要规范,有成绩(或等级),有批改日期。范卷率要有正确率(或错误率)的统计,对错误率低的题目要统计到具体学生;对错误率高的题目或典型错误有错因分析、讲解思路、相关知识点的拓展复习巩固。根据本学期教务处的检查反馈,历史组在教学“六认真”工作和“三率一本”工作方面的工作是比较规范扎实的。

三、深化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气氛,推动新课程的实施

本学期历史组不仅组织了校内的公开课,还积极参加了和教研室、兄弟学校联合举办的金秋对外开课活动,组织了全组老师听课、评课,从中逐渐摸索出适合不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抓科研、重创新

1。开展好校本主题教研活动。本学年历史教研组制定了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的校本教研主题,并围绕这一主题每月开展了一次校本教研活动,还针对教研主题开设了教学研讨课,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有效提高了本组教师的教研能力

2。同时我们将教科研工作与日常教学的点滴有机结合,多探讨、多反思、集思广益、分享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或教训。如备课组活动时,不仅统一进度、教学重点和难点。

3。结合校本教研主题,进行教研组课题研究。

五、加强考试研究

教育现实中,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子,也成为衡量老师、学校的重要标准。在现实中,我们无法回避应试教育。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可循,须讲求科学的。正因为如此,历史组关注高考动向,研究学业水平测试,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又极大地节省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也必将有助于明年高二的学业水平测试和高三高考取得更好成绩。

以上是本期历史教研组的工作情况。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缺少机遇和经费,在新的一学期我们一定要多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使教学教研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历史老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41、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一开始每备一篇新课时,都没有思路。不知道怎样把握好重难点,不知道如何去安排个环节时间。好在学校的导师制度,为新教师安排了新老教师帮扶活动,我有了自己的师傅后,经常向她请教,常老师也是把自己的经验无私的传授给我。从章节课时安排、课时内容、各个环节的节奏把握,可以说在常老师的帮助下我工作起来渐渐有了思路,我自己也经常的在课前看相关资料争取作到胸有成竹进课堂。就这样,课前和师傅交流成了我们每节上课前的必修课。

2、重视课堂45分钟的实践。备课的目的是为了能上好课,在课前我都是争取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用自己的一份热情先去感染学生。现在学生的特点是对新鲜的事物好奇心强,对于枯燥无味的没有任何兴趣,所以为了改变数学原本在学生心目中枯燥的地位,在课上我尽量的把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并且尽量使用幽默的语言。对于我所任课的两个班级有着很大的差异,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上也有很大的区别。4班相对来说就比较听话,认真些,但也有个别的同学在遵守纪律的前提下溜号,脑子里想的是别的事情,所以我在4班上课时就注意观察这样的同学,不时的对他们提问,使他们有紧迫感,使得他们的思路与课堂保持一致。而6班同学就比较活跃,喜欢听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联的课外内容,于是在上6班的课之前我都会说一些课外的话来鼓励他们,有时也让他们在一些小故事中体会学习的方法。

3、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针对不同的后进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和目标,利用下午放学的时间,对这部分同学有计划地进行课后辅导。我对他们经常进行鼓励,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有时在课堂上提问他们一些容易回答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我的6班就有一名偏科很严重的女同学,英语可以考到班级第一,而数学只有刚刚及格。我知道这样的学生不是不聪明,而很有可能是对数学的认识还不够,或者根本就是没有兴趣或信心,于是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把目光投在她身上,每一节课我都让她与我有目光上的交流,课下我还和她定了一个协议,要求她每天放学后到办公室问两个题目,这样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我和她的交流多了,我的鼓励使她有了信心,成绩也在稳步的提高。

上一篇:达源物业公司工作总结下一篇:齐贤镇中心幼儿园校本研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