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听说读写教案

2024-07-30

中文听说读写教案(精选10篇)

中文听说读写教案 第1篇

A:你好!B:你好!

A:请问,你贵姓? B:我姓李。

A:李先生,你叫什么名字? B:我叫李友。你呢? A:我叫王鹏。B:你是美国人吗?

A:我不是美国人,我是荷兰人。B:我也是荷兰人!

这 那

这是什么? 这是照片。这是照片吗? 这是照片。那是照片吗? 那不是照片。

照片

我的照片 你的照片 他的照片 她的照片

这是李友的照片。这是李先生的照片。那是王朋的照片。那是王小姐的照片。这是学生的照片吗?

这不是学生的照片,这是老师的照片。

展示照片

爸爸 妈妈 孩子 男 男孩子 儿子 女孩子 女儿 姐姐 弟弟 [补充] 哥哥(大哥)姐姐

爸爸、妈妈有两个孩子。

爸爸、妈妈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我的爸爸、妈妈有____个孩子。

她是老师的妈妈? 她是谁?

这是谁?(明星图片)那是谁?

你的老师是谁? 谁是李老师? 谁是学生? 谁是中国人? 谁是荷兰人? 谁是美国人?

谁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谁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中文听说读写教案 第2篇

NSEFC Module 4 Unit 2 Working the land Period 5

Listening, read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一、教学课型: 听说读写课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处理

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五课时,学生在extensive reading部分已了解了“Chemical or Organic Farming?”的有关情况,为本节课的听说读写训练作了铺垫。虽然学生对chemical farming和organic farming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要求他们把相关内容用英语表达出来仍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听、读活动,从语言材料中获取相关的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提高他们的说、写能力。

2.教学目标

1)Develop students’ listening, reading, speaking and writing ability.2)Let students learn some expressions of persuation.3)Get students to learn to design a poster by advertising the safety and imporance of eating “green food”.3.教学重难点

1)Get students to listen and understand the listening material.2)Get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persuade others by using the functional items for persuasion

3)Get students to learn to design a poster by advertising the safety and imporance of eating “green food”.4.教学方法

1)Task-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2)Cooperative learning 3)Discussion

5.教具:Multi-media project;tape-recorder;cabbage;towel

三、教学设计(一)总体思路

1. 这节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以一根主线下来,从听力中chemical

farming的缺点到说、读、写部分的green food的优点,从语言的输入到语言的输出。

首先让学生从听力材料中获知 “Chemical farming”对食物的影响,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提出绿色食品,注重食物安全。然后从阅读材料中获知 “green food”的生长环境和好处。接着提供情景,让学生编对话,运用useful expressions of persuation,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后,在写作中,提供sample和三个情景,叫学生设计海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

Step1.Revision & Lead—in before listening

1.Ask students to go over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e extensive reading by doing an interwiew.2.Teacher shows a cabbage with a hole in it to the class and ask: Look!What is wrong with the vegetable?

[设计说明]

通过记者对农民的采访,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然后,以chemical farming为切入点,给学生看实物,一个长得很大但又空心的大白菜,以引起学生对听力的兴趣,从而自然地引出听力材料的话题 “What is wrong with the vegetable?”。

[反思]

有目的地布置作业,效果截然不同。由于两组学生课前准备得充分,表现得非常出色,完成了既定目标,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尤其是林松泽同学,扮演农民这个角色尤其成功,头围毛巾,手势语丰富,口语流利,声音洪亮,致使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另外,学生带着问题 “What is wrong with the vegetable?”去听,这种设疑导入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对学习内容知之、好之、乐之的心理过程,达到激趣乐学,学生完全消除了恐惧畏难心理,使他们的心理调整到了最佳状态。

Step2: While-listening

1.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for the main idea.---The possible bad effects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on the fruit and vegetables that we eat today.[设计说明]

要求学生听懂大意,了解材料的主要信息。教材是以问答题出现的:What is the main topic of the conversation? 教师觉得听一遍就叫学生回答,难度实在太大,就对教材做了大胆的处理,变为二选一,good effects or bad effects,以降低难度,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中不太合适的内容进行替换。教师认为这个听力材料适用,但问题设计不适合自己的学生,就用自己设计的题目来替换原有的题目,以降低难度,面向全体学生。

2.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for a second time.Decide if the following statesments are true or false.Before listening, ask students to go through the five sentences first.(If necessary, write down key words.)(1)Paul thinks that Carrie is not telling him the truth.(T)(2)Using chemical fertilizers always makes vegetables empty inside.(F)(3)Today’s fruit is not as healthy for people as fruit fifty years ago.(T)

(4)Eating more vegetables is good for us.(F)

(5)All of today’s vegetables look healthy but in fact are not.(T)

[设计说明]

先让学生快速浏览5个句子,然后带着任务听录音,以减少听力训练中的盲目性,这是听力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必要时,学生可记下关键词。另外,考虑到教材中的第四个句子本身就很难理解,作了改动。

[反思]

学生对前四个句子掌握得很好,回答正确。不过,教师对第五个句子疏忽了,这句话也很难理解,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答案会不一样。原先可以把这个句子删掉或替换。教师备课还不够仔细充分。

3.Show students the listening text and and ask them to listen to the tape for a third time to check if their answers are right.This time students can look at the material and should underline the key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listening text is omitted)

[设计说明]

这步主要是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学习资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

语文在听说读写中精彩 第3篇

可是, 现在的很多学生语文水平偏低, 读错音、写错字、用错词、说错话的现象屡见不鲜, 每每改学生们的作文, 错字连篇、表达不畅、语言乏味、面目可憎, 我都深感痛心。而且, 我发现很多学生都不喜欢语文, 这又是为什么呢?

静言思之, 这与语文老师课堂上喋喋不休的分析、繁琐的标准化训练不无关系。长期以来, 我们的语文教学习惯了逐字逐句的讲解, 没完没了的分析, 通篇意义连贯的课文硬是被分解得支离破碎, 含义丰富的语言硬是被肢解成僵死呆板、毫无生气的文字。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 我们的教学要回归本体, 就要以“学习语言”为核心, 通过“感受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感受语言——文章不厌百回读

学生对语言的感知, 首先就是读, 读是第一步。学生只有把语句读熟了, 读懂了, 才能谈到品味。因此, “晨读”的琅琅书声, 应该成为中小学校每一天不可或缺的晨曲。

美文无读无以理解, 美文无读无以领悟, 可以说, 除了读还是读。读就是语文的真谛, 读就是语文的根本。可以让学生集体读、个别读、分组读等, 让学生读得有味, 读得有成, 读得有瘾。通过读把学生带进教材, 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 直接体验作品丰富的情感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从而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极其深远的震撼。

例如:在教古诗、散文、戏剧时, 我就让学生读, 男生读、女生读、分角色读, 读后学生点评, 教师总结。读得好的, 掌声鼓励;读得不好的, 教师范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 在读中鉴赏, 在读中提高。读了, 懂了, 不用讲了;读了, 不懂, 精讲。这样, 才能读有所悟, 读有所得, 读有所成。

二、品味语言——熟读深思子自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主要内容, 是语文的主阵地,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潜心体会、玩味, 达到对作品的全方位的理解和感悟, 就能培养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

在阅读教学中, 我主要在诵读的基础上, 注重在不同语境中分析不同的句子, 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不同, 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宝黛初会的描写:“黛玉一见, 便大吃一惊, 心下想道:‘好生奇怪, 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 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 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其中一“惊”、一“笑”摹写出宝黛的不同性格, 如果把两个字互换一下位置的话, 就不行, 就难以表现黛玉的“时时留心, 处处在意”啦。

三、积累语言——博采众长为我用

积累就是一个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过程, 只有读得多、记得多, 才能博闻强识、厚积薄发, 应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才能达到“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地。

优秀的文章, 学生也读了, 体会了, 接下来就是背诵了, 背诵是绝好的积累方法。背诵, 诵的不仅仅是名言名句、名篇佳作, 更是布局谋篇之精巧、遣词造句之匠心、表达方式之多样。朱熹道, “大抵观书, 必先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尔”, 又云,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可见, 背诵是学习语言的好办法。

除了背诵以外, 还得让学生广泛地阅读, 不断地积累, 所谓“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让学生饱读诗书, 摘抄妙词佳句, 用心思考, 化作随笔心得, 定期展示交流, 定期思考梳理, 成序列, 成体系。

四、运用语言——绝知此事要躬行

曾国藩的《冰鉴》中讲道:“人之气质, 由于天生, 本难改变, 惟读书可以变化气质。”经过了诵读, 体味, 积累, 学生深刻领会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含义, 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只有学以致用, 方能消化吸收, 化为己有。

比如讲完李白的《蜀道难》, 大家都沉浸在诗仙李白的豪放飘逸之中, 歆羡仰慕, 欲说还休, 欲罢不能, 我鼓励大家模仿创作, 大家兴趣盎然, 百花齐放, 虽然作品略显幼稚, 仍然让我感到欣喜, 特举一例:

《学习美》——噫吁嚱, 学乎快哉!学习之美, 美于上青天!作业及训练, 学生何茫然?尔来十六快七年, 高一生活多重奏。上课老师伴身边, 可以问题寻答案。

……

高考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 万夫莫敌。第一或倒数, 化为荣与耻。朝有早读, 晚有自习, 背书做题, 书山学海。校外虽好玩, 不若学习美。学习之乐, 乐于上青天, 侧望高一生活美!

另外, 教室后墙开辟专栏, 进行佳作展示, 秀出个性, 体验成功。

中文听说读写教案 第4篇

关键词:美国;汉语教材;研究;中学;文章

一、两部教材的基本情况

二、两部教材的扩展分析

1.关于《中文听说读写》的扩展研读。关于《中文听说读写》的单独并且专门分析的文章很少,目前能检索到是编者刘月华在国际汉语讨论会上的《关于中文教材课文的一些思考》,其中简要分析了《中文听说读写》的课文内容、语言、文化、文体的一些特点。其余的有几篇都是将《中文听说读写》与其他汉语教材对比分析的研究,再有就是王若江《美国与澳大利亚两部汉语教材的对比与分析—中文听说读写和汉语的考察报告》分析了美国大学汉语教学与中学汉语教学的异同,提出“汉语与文化”在美国高中开设的相当于大学水平的中文课程教材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刁文豪《汉语为外语环境下的教材研究—基于美国环境的教材分析》将《中文听说读写》作为能够代表美国本土教材的样本,与有些美国学校使用的大陆编写的《新实用汉语课本》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美国本土汉语教材的经验,也提出中国国内所编写的教材的不足。权艺仙《从新西兰所使用的四套汉语教材的考察看海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对新西兰主流教学机构使用的四套针对欧美学生编写的汉语教材,其中包括《中文听说读写》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总体看来,当前学界对《中文听说读写》分析较少,本文选择《中文听说读写》的内容进行研究,正是希望能够对海外汉语教材的细化研究进行一些探索,为实际的汉语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2.关于《汉语》的扩展。华文教材《汉语》每课的展开方式:学句子--读课文--生词表--写汉字--玩游戏。在教学设计思路方面,《汉语》课本的语音、词语和汉字的教学是从属于句子教学的,它把句子作为基本的教学单位。而第二语言教学的教材,需要考虑的问题又比单纯的一般教材多出一个层次。普通教材所要遵循的那些编写原则,例如系统性、科学性、积累性等,需要贯彻落实。同时,第二语言教学又有自己独特的编写要求,教材编写要符合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特点,要按照第二语言学习的规律安排教材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和进行任务分配,除了那些基本的原则,还要注意如区分语体的编写原则、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原则、增强趣味性的原则,注意重现率原则、练习方式和课型设计特点的原则等等。这些都是属于第二语言教材的通用原则。

三、两部教材的借鉴之处

1.《中文听说读写》的借鉴之处及启示。《中文听说读写》使用对象明确,针对性强。海外汉语教学环境中,汉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与国内的学习者不同,并且多数地区的学制、学时和国内差异较大,一般不能达到国内水平,这些都影响了海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我们不能直接参照国内的各种标准大纲,应在语法和词汇的数量和难度方面重新作出调整,尽量根据学生的兴趣求、时代的特点来选择课文和词汇。因此面向海外的汉语教材应该放慢节奏,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特点有适当的进阶,能够挑战学生的智力水平,让学生增长知识。

2.《汉语》的编写的借鉴之处及启示。教材的首要编写原则是定向,要结合教材编写理论与实践,为即将编写的教材合理定位,确定其规模与容量。就是要考虑并详细列出实现教材定向要求的具体实施方案。

《汉语》教材,是以句子作为基本教学单位,大部分教材先出课文再给词语的做法,而《汉语》是从“句子”入手,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替换来记住句子的句式,以便结合句型学习生词,再进入课文。认知原则,教材设计和编写原则要考虑好学习者在习得过程的认知因素。《汉语》在教学内容安排中考虑到了儿童认知能力中的记忆力强的特点。在内容安排上注意增强其无意记忆力,具体策略就是安排好词语的重现率。重现率这一点是很重的,它能表明一个词语的重要性。

教材设计和编写应恰当的安排文化知识点。 编写教材也要注重实用性原则,首先能让学生感到“学了有用”,所以所教的词语和句子都能使学生在他们每天的生活中使用,所教的词汇和语法都有使用价值。

四、关于两部教材的教学

首先应该创设教学情境,安排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选择有利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活动场景,设计出具体的、可行的任务,学生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其次是适当借助英语为媒介语进行教学。初级汉语教学中,多数学生汉语基础较差,教师可以适当运用英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汉语基本知识。最后是引导讨论,刺激说话。讨论是指围绕某一问题、情况、作品等通过口语的方式交换看法或进行辩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结语

《中文听说读写》与《汉语》在美国是两部具有代表性的教材,这两部教材各自有自己的优缺点,这两部教材的各方面不仅限于AP汉语的编写,为我国教材和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也提供了一些编写原则的依据。此外《中文听说读写》研究的文章都是与其他教材进行比较而得出一系列的结论,但是关于澳大利亚出版的《汉语》这本教材几乎是空白的,只能借鉴华文教材《汉语》来研究,因此我们应该对《汉语》这本教材进行研究甚至深入研究,挖掘它的可取之处,更好地为编写各类教材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若江.美国与澳大利亚两部汉语教材的对比与分析-《中文听说读写》和《汉语》的考察报告[J].语言文字运用,2006.

[2]李敏.《中文听说读写》的优缺点及其对国内汉语教材编写的启示[J].现代语文,2009.

[3]吴晓燕.论海外汉语教材的编写理念与教学策略-以《中文听说读写为例》[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

[4]陈绂.2006五个“C”和AP汉语与文明化课教材的编写[J].语言文字运用,2006(4).

[5]李蕾.中文听说读写与新实用汉语课本的对比分析[J].现代语文,2009.

[6]王慧.华文教材《汉语》和《中文》词汇衔接性对比[D].暨南大学,2014.

教学总结听说读写 第5篇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我给自己定的“新人”期过去了,三个月里我有收获,至少自己在教学方面有很大的成就感。每次备课都按公开课的标准去做准备,自己做了老师才渐渐了解到老师的用心良苦。以下都是自己在实践中的教学收获。

一.学生新概念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1,听:英文授课(除语法部分)

听音频、分划意群

2,说:课程前的课题讨论

课文大声朗读2遍(放音频前)

复述课文(现在学生更多用中文复述,接下来的目标是培养英文复述能力)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跟音频训练(模仿发音、语流语调)

跟老师复述课文(英文,建立在理解文章后)

3,读:阅读文章,课后习题理解训练

4,写:根据每节重点语法和句型做课后练习及练习册上的习题,note 训练 目标:随堂记忆,技巧记忆(切记文章死记硬背)

所学知识当堂应用,熟练掌握学习方法

注:身教大于言传。教师备课充足准备,文章一定要背下来。授课条理清晰。每节课有扩展知识。

二.调研:考虑到新概念、剑桥课程如何做到与学校课程接轨,同时在发挥新概念、剑桥教学特色提前扩充知识量应对中、高考的问题。应对策略:借来学校课本仔细研读书上重点知识,向学生借来期中考试卷,调研学生英语学习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为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设置“星级表”,表扬先进,鼓励后进,带动中间人。三:考核方法有所更新

协助考核

文章diction 考核

两两考核

目标:提高考核效率,建立学生背下课文后的成就感。

四.出题定期检测----针对语法

针对近期所学时态语态出考卷15道题。

以上内容都是近期亲身实践总结,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待今后进一步完善。

听说读写论文 第6篇

陇西县渭州九年制学校 贾俊仁 邮编:748100 电话:*** 摘要:素质教育下如何使听说读写有效结合,实现幸福高效语文课堂。关键词:语文教学 听说读写

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颇为古老的话题。“满堂灌”“填鸭式”的语文教学课堂是“冷场”的课堂,只见老师“滔滔不绝”,底下全是过客和看客。这样的课堂缺少了人情味,也缺失了课堂本来应有的灵性。近年来,关于语文课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语文教学改革全面深化,全社会都在强化教学效率的形势下,笔者认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语文课堂教学要回归语文的本位,应重新思考“听说读写”的内涵,下面我就如何使听说读写有效结合,实现幸福高效的语文课堂,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为了能更透彻的理解听说读写的关系,笔者不妨将他略作调整为读听说写来叙说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是前提。要重视读文本,因为我们的文本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知识性和科学性,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本,这是首要的事情。“读”是前提,课堂上可以通过试读、范读、初读、细读、议读、分组读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不但重视课内阅读,还要重视课外阅读,坚持看报纸,看优秀作文,看经典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提高。不但读文本,还要读“生活”,生活就是语文,社会就是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读来传授知识,学生通过读来获得知识,接受思想教育和感情熏陶。如果一堂语文课没有一点读声,教者对教材又不熟悉,那他很难完成这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作者写一篇文章,他都有一定的思路,读者只要顺着这条“路”,就能读懂文章的内容,明白文章的要旨。细心聆听,察纳雅言,听是基础。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严格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这是立足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而考虑的,听老师讲课、听别人发言、听集体讨论。聆听是一种尊重,是一种耐心,是一种毅力,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文化。要引导学生注重有效的聆听,能听的清、听的全、听的明,在听后自己有思考、有见解、有收益、能分享。如果能够养成细心聆听的习惯,就能够广泛吸取各方面的知识,我们通常说的认真听讲就是这个道理。

举一反三,能言善辩,说是提升。“以情为线”,这是我的课堂基调。文学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和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用感情去领悟。努力寻找课堂的每一个动情点,让孩子们思维情感的火花尽情用语言绽放出来,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要让学生围绕知识点进行陈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事实启迪人。说是口头形式;说是有声的写。“说”要进行严格的训练,从一句话训练起,从一段话训练起,从一篇短文训练起。课堂中,我们教师要创设和谐情景,让学生敢说;要丰富交际材料,让学生想说;要注重方法引导,让学生会说。我在教学中有意给学生搭建说的平台,如小组合作中的讨论、“我也当一回主持人”、班级读书演讲的开场白、介绍家乡的一种特产等、课前3分钟演讲、班级中开展每日新闻活动。“我是播音员”等。

手脑并用,强化训练,写是超越。语文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写,写身边的事情、真实的事情,写自己的感悟,写是对获得知识的消化、巩固;写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所以说写就是知识的输出。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指导学生写作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写作训练。我在课堂中经常不失时机的训练学生的写作:

1、抓重点词语练写。如教学《苏州园林》中,我抓住“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亭台轩榭”、“诗意”等词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试着写一段话,表达对美好景物的赞美。

2、抓重点语段写批注。这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也是我在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训练写作的手段。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想、有所悟之处写上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工作的能力,批注则是充满思辨的写。

3、学习课文句式仿写。如教学《乡愁》时可以仿照诗歌句式写一段话,用到“小时候,乡愁是……,幼儿园,乡愁是……,上小学,乡愁是……,上初中时,乡愁是……”,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4、创设语境进行改写。如教学《喂—出来》时创设情境想象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从而号召学生写一写如何保护地球、保护环境。

5、联系课文让学生补写。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可以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开展续想,续写。如教学《孔乙己》时,抓住课文的结尾,以《孔乙己的梦》为题让学生续写故事情节;学了《范进中举》这一课,让学生以《范进做官之后》为题展开想象,顺着原文主旨,写出范进可能发生的种种事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读听”结合,有效增加知识储备;“说写”结合,有效提升知识运用。

课堂中要把听和读结合起来,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读接触的是无声的语言,听接触的是有声的语言。读的对象是直观的书面语,听的对象是抽象的口头语。读是通过视觉接收文字符号,送入大脑储存;听是借助听觉接收声音,送入大脑储存。听和读互相调节、互相补充,有利于知识的积累。

说和写是目的,是实现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叶圣陶先生说得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我可以这样说,阅读和听讲好像蜜蜂采花,表达和写作好像蜜蜂酿蜜。说和写互相调节、互相补充,有利于知识的运用。

当然,听说读写在语文课堂上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有机体,智慧地把这四者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相长。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语文,不可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只有在新理念的基础上强化听说读写,语文课才能实现幸福高效。

听说读写的训练总结 第7篇

一个生命从呱呱落地到呀呀学语以及入学前的这一时期,大都接受着自然而人文的习惯养成,入学后,则加强了规范性,甚至带有一定的强制培养。这应该是孩子入学后习惯形成的第一个阶段,那么第二个重要阶段便入学之后。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任教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以来对孩子习惯培养的一点认识。当然,习惯是多方面的,在此单指语文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想习惯的训练。

一、听,要有目的、有礼有节

听的习惯最难培养。小学三年级孩子大都处在八、九岁这个年龄段,感兴趣的便听听,不感兴趣的,则充耳不闻,自行其事。即使迫于教师的威慑,也是“心在曹营身在汉”。当你想验证听的效果的时候,你会发现没有几个在“洗耳恭听”。

我们该如何训练孩子的听话习惯呢?对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来说,有目的的倾听,才能接收到所听内容中的信息。因此,首先应该给孩子提出听的要求,但必须注意的是,所提要求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如:你听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孩子由此可以自主的、轻松的进行听话。或许他会知道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或许能听到一个用得好的词语,或许能提到一句给他留下印象深刻的句子……假如我们拔高要求,提出这样的听话要求: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体会到什么情感?……那么,孩子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产生紧张心理,使他们无法轻松自如的进行听话,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其次,还要培养孩子有礼有节的倾听习惯。告诉孩子,认真听别人说话,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行为。只有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才能听明白别人说什么,才能学到知识。并告诉孩子,只有认真听别人说话,别人才会认真听你说话。最后在听话过程中,要大肆表彰听别人讲话的孩子,哪怕他只记住了一个词,只要得到老师的肯定,下次,他一定会记住更多的东西。

会听才会想,只有学会倾听,才会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孩子有效倾听的能力。

二、说,要规范、有话可说、口齿清楚

说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不仅是小学阶段的难题,也是语文学习各个阶段的训练重点。语文教师当然喜欢能说会道的孩子,但到底如何训练他们能说会道,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正处在由说几句话向说一段话或几段话过度的阶段,说话训练就显得更困难。

训练时,我们应该从说的规范性入手。有个词叫“打胡乱说”,“打胡乱说”有可能是说的内容不符合事实,有可能是说话方式不符合条理,也有可能表达意思时前言不搭后语。这就需要对说话方式和内容进行规范。在回答老师所提问题时,应教会孩子说完整,而不是只表述答案。如这样一个问题:父亲有没有想过不把汽车还给库伯先生?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第五册《小摄影师》)有的孩子直接回答:想过,……乍一看,似乎并没有错,但不利于孩子养成说话有头有尾、根据要求答题的习惯。我们可以这样教孩子回答:父亲的确想过不把汽车还给库伯先生,从……可以看出来。有的教师会认为,这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训练,如果这样,每个孩子就会同出一辙。但不要忘记,他们仅仅是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自由发挥的能力不足,必须在教师的诱引下形成规范的说话模式,暂不可放手让其随意表达,否则,他们会把握不住说话的方向。有可能“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让人摸不清头脑。

还有个词是“畅所欲言”,这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有话可说和说的主动性。即使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欲望,都想表现自己,可找不到可说的内容,该怎么办呢?要做到有话,就要依赖教师的引导,随时随地从生活、从周围环境中去发现、去理解,积累丰富的语言。上课时,要适机的把孩子认识到的知识融入课堂让孩子表达。并要拓展课堂知识,让他们知道得更多更广,为说话做准备。但要注意,所训练说的内容必须和孩子生活学习密切联系。因为农村孩子信息来源窄,这对他们认识世界造成了局限。因此,在这个转型阶段,除了教师的有意培养外,更应让他们养成读书看报看有益电视的好习惯,并懂得边读边看,还要会想,甚至把那些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内容记下来。这样一来,孩子有话可说,自然就不惧怕了。即使有的同学胆小,在教师的鼓舞下,他自然也会开心地表达,并能尝到勇敢的滋味。有话可说与说的主动性两方面,我个人认为前者更重要,后者是靠前者支撑的。

说的训练还应注重孩子的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有的孩子所说内容的确非常精彩,可是吐字不清楚,声音小,让你听了,费了半天劲,也还是一头雾水。这就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让他们在教师和同学面前轻松自如。假如某个孩子表现不佳,你得做个耐心、温柔的教练:孩子,没关系,再大声一点会更好,你能做到吗?这次比前次有进步多了,真不错!一个一个字说清楚,让我们都听清楚好吗?……在这种情况下,你不能失去耐性暴吼:怎么搞的,声音大一点,就听不进去吗?此时,你不仅失去了教师的风度,更让孩子恐惧,恐惧会造成心理紧张、意识模糊,什么都被你吓走了,声音再大有什么用?在此刻,正面表扬比负面批评更有效。我想,这方面训练,只能用爱去感染,而不是恐吓。

三、读,要通、顺、熟、流利、有感情,要激趣

读,也属于重量级训练。新课标指出,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有的教师一拿到一篇课文,就对孩子讲:大家读一读,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边读边想……对于小学三年级孩子来说,如果前两年起始阶段教师忽视训练,那么三年级训练难度就更大,要完成老师提出的这样的要求,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必须降低读的要求,第一步,仍只要求孩子把文章读通读顺,必须逐字逐句认读,不提任何过高要求,如读第一次就对孩子强调边读边想。所谓认识,不是大致认识,应该是读准字音,如字的平翘舌、前后鼻韵等等,一定要培养孩子读准字音的习惯,否则,孩子读出来的内容将是“白”的,就像一张白纸、一杯白开水,听后让人感到淡而无味,这就是课标中读正确的训练。认准每个字字音的基础上,在读通、读顺以后,才能要求孩子读熟,在这一过程中,就是对读的流利的体现。孩子最难掌握的应该是第三步,读得有感情。有的教师一入课,就要求孩子读出文章的情感,此时?孩子连课文内容都不能理觢,如何把握情感呢?在自学阶段,孩子可以利用自己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赋予文章自己理解的感情色彩。这些八九岁的小孩子,他们接触的视野窄,对很多东西并不能靠自身力量去解决。这就要依靠教师在课堂中去诱引,教会孩子怎样去体会情感,甚至要一遍遍地范读,这样训练多了,孩子自然能试着用学到的方法去理解其它内容。有人说:“语文教师是多情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情四溢,感染孩子。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标准的普通话和具有一定朗读技巧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只有躬行才能吸引孩子,提高他们的兴趣。假如孩子没有读的习惯,这就要依赖长期训练去获取。上课时,给大家足够读的时间,读的表现机会,还可以开展朗读比赛。特别要关注班上那些不爱读的孩子。一定要采取强制训练,因为三年级孩子自控能力特别差,兴趣爱好也在最基本的形成阶段。在强制的基础上,教师以身示范,让孩子去感受读的乐趣。心理学上有“随意后注意”一说,即使开始不情愿做这件事情,但做过之后使他感兴趣,就会让他自然产生继续做这件事的愿望。所以强制只是最初的一种手段,强制后的兴趣形成才是目的。

读也应是贯穿一个人所有学习阶段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但是在小学三年级这个阶段,是孩子兴趣形成的起始阶段,一定要重视。

四、写,要正确、规范、一目了然

关于写的训练很多,如:会写字,上课会做笔记,会简单习作等等,这里要谈的主要是关于写字方面。汉字是世界上所有文字最复杂的字体,古人曾为汉字创造了很多形体,使汉字更是楚楚动人,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笔值得骄傲的财富。作为中国人,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也是一件引以为荣的事。中国有句话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写汉字也一样,想拥有一手漂亮的字,也要从小处做起。小学三年级正是从用铅笔向用钢笔过渡的时期,刚使用钢笔,如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首先仍要从孩子坐姿、握笔姿势教起,不要认为一二年级已经教过,就置之不理,你可以发现,很多孩子的坐姿东倒西歪、握笔不正确,就得从头强调,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在学新的知识,这样,在他的思想上会多一些警惕。

然后再教会孩子观察字形,哪横长,哪横短,撇是如何安排的,点又是如何写的,字的每部分是如何建构的,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动笔写。并强调一笔一画交待清楚,不可“拖泥带水”,横就是横,竖就是竖,不要让人看不明白。在开始训练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范写,孩子仿写,到一定阶段才能放手让孩子自主完成。试着引导孩子去感悟汉字的形体美:长短参差、疏密匀称、左右避让。

这一过程在训练中一定要强调规范,我们并非阻碍孩子个性发展,但更要注意,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总之,小学三年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培养阶段,不能说,我们的强制性或预制板式的训练违背课改精神。“没有规矩,怎成方圆。”孩子们连最基本的习惯都未曾有,又如何谈自主发展、自由发挥。孩子在下一学习阶段是否能展露头角,此阶段的学习习惯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听说读写”巧沟通 第8篇

【关键字】听说读写 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师生沟通是否良好,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个性品质的发展,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教育目标能否达成。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尝试运用“听说读写”方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友好师生关系,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听,要有耐心

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

倾听具有心灵净化作用,当学生遭遇挫折、失败和悲伤时,积极的倾听能沉淀过滤他们复杂而奔腾的情绪。而当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往往从主观出发,习惯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认为自己的“经验之谈”是“拯救”学生的灵丹妙药。事实上,这种“训话”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潜伏下来,成为师生之间的一道障碍。教育心理学家说:“当你滔滔不绝而孩子沉默不语或点头称是时,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这只不过是他们想尽快逃脱你的喋喋不休的一种手段罢了。”因此,要想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老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只有积极倾听学生的诉说,才能捕捉到他们的需要与愿望,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走进他们的内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说,要有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为了适应师生沟通的不同情境和存在的各种差异,教师除了要重视语言表达的内容外,还要重视表达的技巧。

教师用语言与学生沟通时,应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对于自己与学生交流过的语言应及时反省,并能认真研究,总结经验。“说什么”“怎么说”都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练习、体会。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口语艺术这个交际工具,增进与学生的沟通。

三、读,要多用心

这里的“读”主要是指我们要学会用眼睛去与学生交流。在一些特别的场合,语言交流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通过眼神的交流,可能会更好。例如,在课堂读书时老师发现后排有两个学生在窃窃私语,如果老师直接用语言去提醒他,不但会打断全班学生的读书,浪费课堂时间,破坏老师的上课情绪,更有可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其实老师只需轻轻走近那两位学生,用警觉却不失温和的目光看着他们,学生马上便会意识到自己“出格”了。这种用眼睛来说话的沟通方式简便而有效。

很多时候,我们缺乏与学生眼神的交流,也是一种遗憾。因为老师的眼神能向学生传递出关爱、同情、遗憾、好感、赞成、反对等。老师的目光,被一群天真的孩子所关注,成了一座沟通感情的桥梁。当学生犯错的时候,一个严厉的眼神表达出了你的痛心和责备;当学生气馁的时候,一个激励的眼神传达出了你的信任和支持;当学生取得成绩时,一个肯定的眼神表达出了你的赞同与鼓励。当学生跟你谈话的时候,你还可以用眼神盯着他,读出他内心是惶恐、或是不安、或是坦荡。我们要练就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用眼神这非语言的交流手段达到良好的沟通目的。学会经常多看他一眼,这种简单而真诚的目光交流会让教师更加及时地掌握学生的一些情况,学生也会感受到老师关爱的目光,感觉自己受到了重视。

四、写,要有诚心

随着生理上的生长发育,学生的内心世界也日趋丰富起来,不太轻易将自己的内心表露出来,那么怎样打开他们的心扉呢?我发现,通过“写”的方式与他们交流,“纸上谈心”会更容易走进他们的心灵。

1.作业批注。作业批注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交流的方法。在老师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针对部分学生近期的思想问题,可用简短、有针对性的、动情亲切的语言与学生交换思想,效果特别好。哪怕一句简单的评语如:“作业完成得太好了,太棒了,你一定会获得成功的,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你看你不是进步了吗?”等等。老师既传达了对学生的希望和鼓励,又使“批语”成为学生前进的内驱力。

2.周记批阅。要求学生写周记,可以从中发现“有用的线索”,为老师从一个侧面了解班级动态提供契机。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周记进行心理暗示,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给予中肯的指导,使学生对自己进行分析和内省,从而重新认识自己,产生自我教育的效果。

3.书信交流。这种方式的运用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惊喜,有些话,有些事情,特别是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和某些心理疾病,他们更愿意用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书信的方式虽然传统,但往往会给学生一个惊喜,增强师生情感的亲密度。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我们可以用电脑发送E-mail或用手机发短信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还可以把自己的QQ告诉学生,与他们聊天,许多学生对此种方法情有独钟,他们会感觉到老师就在身边。

三年级听说读写计划 第9篇

听:《中国上下五千年》

001盘古开天辟地 002神农尝百草016一鼓作气 017老马识途051完璧归赵052负荆请罪 说:口语交际

1、我们的课余生活

2、讲名人故事

3、秋天的快乐

4、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5、风景优美的地方

6、动脑筋解决问题

7、我们能做点什么、8、说说我们的爱

读:推荐书目

《亲爱的汉修先生》《木偶奇遇记》《宝葫芦的秘密》 写:小学语文图形格(三年级上册)

背:二十首古诗

听说读写结合,指导作文教学 第10篇

听说读写结合,指导作文教学

一、        从听说入手,提高说话能力写文章就是作者用无声的语言,即文字表示思想感情的过程。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社会现代化形势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学中要改变过去“重写轻说”现象为“说写并重。”训练学生听的过程,不仅可以增强注意力、辩音力、理解力、记忆力和组合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思维更加敏捷。让学生多听录音、范读,通过直接感受语调和面部表情变化来感受语言的美。训练说的过程,不仅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还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是进入作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前提环节。因此在低年级要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1、       利用插图进行说话训练低年级课文都配有新颖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彩色插图。教学中通过看图和学文穿插结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1)           指导观察,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图画,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观察力。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一幅图或几幅图凭着观察和想象,有条理的说明图意。看单幅图时,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分清主次,抓住画面上的主要事物,并按主要事物和周围事物的联系来进行观察和想象,如观察《秋天》先让学生按照从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的顺序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从中找出主要事物“雁南飞”“黄叶落”,然后找出与他们的联系――“天气凉”“天蓝而高”,再教给学生按观察顺序用几句完整的话、连贯具体地说明图意。(2)           看图说话,在学生观察之后,及时引导他们进行口头表达,学会把观察到的东西用口头语言说出来,说准确、说生动、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看多幅图时,指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先看这几幅图总的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依次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和他们之间的联系,抓住中心图进行观察和想象,再把图意写出来。在思维训练中大胆求异,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事物,探求摸索不同的答案。2、       利用电视动画培养说话能力兴趣是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现代电教以绚丽的色彩,活动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刺激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愿看、想说。小白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小动物,但由于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所以不能准确说出其特点。如在上说话课时,通过电视彩色动画效果、使学生对小白兔的外形特征有了深刻的印象。放相时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小白兔,然后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观察,放相时配上音乐、颜色,由于电教媒体可控制,让学生边看边说出小白兔的样子和特征。学生看的有趣,新鲜,避免了空洞的、枯燥的说教,增强了形象生动的直观性。3、       通过朗读、讨论,提高表达能力。朗读也是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朗读时口、眼、脑并用对发展语言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课文时要指导学生反复流利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充分体会人物内心,读出准确的语气。读后指导学生开展讨论共同交流、互相争辩、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变课文的无声书面为学生有声的口头语言,有助于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说话流利,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生活形象、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读、说、写结合,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写话能力。读写结合,丰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使学生日有所读,读有所记,形成乐读爱写的良好习惯。1、       以趣为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书笔记是以课外读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形式,学生进入三年级学校规定要有读书笔记,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地阅读,为作文教学打基础。首先要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我的做法是:利用班队会快下课的几分钟时间,给同学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讲到高潮时下课了,我说:如果大家有兴趣,想知道它的结果,不妨回家自己看一看书,下周帮老师把故事讲完。”然后再告诉同学们这个故事在哪本书上。有的同学想知道故事的结果,有的同学想帮老师讲剩下的内容,这样大家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去找、去读、去想,从而调动了学生读说的积极性。2、       读写结合有了兴趣光读说不是最终目的,读的结果是能把看到的、观察到的.上升到自己的思维中去,通过感知,形成自己的思想或独特见解,这就是读书心得。教学生如何去写,成了阅读训练的关键。因此,在阅读课上要教给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方法:(1)接受性读记,就是要求学生对阅读物的精彩词、句、段篇及知识见闻有选择的摘抄,读记,加深印象。在读记中有的同学还对摘记绘上彩图,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2)创造性读记:就是要求结合所读文章的赏析、评价、再创造。包括赏析评点,读书一得,改写、续写、仿写等多种形式。在读记中学生可以随意写出自己的想法,对文章的看法,对学生读记中出现的不同形式加以表扬、肯定,促进了学生用多种形式尝试的积极性,学生灵活运用,不拘一格,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思维、想象及情感活动的参与,有效地服务于作文训练。3、       定期评品学校每学期结束,要奖励读书笔记写得好的学生。为了使读书笔记很好地坚持下来,促进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定期对学生的读记,进行评价激励,除了书面简单的评语“优”、“良”外,还要在班会上对有创新意识的读记,让全班同学品尝、欣赏,方法可让本人宣读或学生传看。读记内容篇数多少不限,不给学生加压。学生就不会产生怕写的思想。三、激发兴趣、获取作文素材作文是创造性语言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建立在日积月累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上,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就要重视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生动、有趣的写作材料。把功夫下在文章之外。(1) 具体指导、趣味无穷作文指导要贯穿一个“趣”字,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指导。如“抓住特点、描写人物“是三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教学时设问引导 (a)你照相后取相片,如果给你别人的照片,你要吗?为什么?(b)一个一两岁的孩子为什么能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妈妈?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描写人物的外貌如同照相,写“这个人”要像“这个人”就写出了他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本班同学的外貌、写出特点。要求不直接点名,念给大家听,让学生判断写的是谁,学生兴致很高,力求写像本人。(2) 先做后写、有趣有实随着作文教学的改革的不断深入,让学生感受生活,从生活实际中获取写作素材,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流。如周五下午放学时我对大家说:“双休日有何打算、准备去哪玩?希望你们都能玩的痛快、玩的开心、玩得高兴。作文课上我问同学们双休日玩得好吗?都玩了些什么?能讲给我听听吗?大家争着讲,我接着说:“大家玩得很愉快,现在不能一个个具体的讲给老师听,可以写出来,让我慢慢读分享你们的快乐。不过你们可能做了许多事,但要把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写具体、写清楚。其它内容可以略写。题目自己定。作为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启发、引导。把学生活动中蕴藏的丰富的感情和有趣的事发掘出来。写出一篇篇小文,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从低年级听、说、读、写开始。教师的有效指导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地有步骤地一步步扎扎实实地进行,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备注:7月29日《听说读写结合,指导作文教学》在中国有色金属中小学学法研究协会第九届年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壹等奖。作者:闫桂花 甘肃金昌金川集团公司第六小学 小学高级教师  一九八一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

上一篇:史记读后感300字作文下一篇:一颗温暖的糖果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