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部门预算草案

2024-07-05

2019年部门预算草案(精选7篇)

2019年部门预算草案 第1篇

关于编制2019年开发区部门预算草案的通知

各预算单位:

为做好我区资金保障工作,满足各部门业务需求,根据《天津市财政局关于编制2019年市级部门预算草案的通知》(津财预[2018]52号)、《天津市滨海新区财政局关于编制2019年区级部门预算草案的通知》(津滨财预〔2018〕115号)的文件规定,报经管委会批准同意后,现就编制2019年区级部门预算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9年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

2019年开发区部门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深入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委十一届二次、三次全会和区委三届四次、五次全会部署,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严格落实预算法,加快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支出安排有保有压、突出重点,优先保障重点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严格部门专项安排,有效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财政统筹能力。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加大预算公开力度,着力打造阳光财政。推进绩效管理,硬化绩效责任约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2019年部门预算的编制重点

(一)严控一般性支出,强化基本支出管理。从严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对“三公”经费继续实行总量控制,预算单独编制、单独批复,原则上执行中一律不得追加。坚持勤俭办事,严格执行会议、培训、差旅等经费管理办法。从严管控行政事业单位新增人员,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服务事项,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不再采取“养人办事”模式。继续深化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结合上年预算执行实际,提高经济分类科目预算编制准确性,切实减少执行环节调整变更。

(二)严格项目预算管理,加强专项预算绩效管理。从严控制专项资金的设立,项目设立应依据充分;结合政策要求,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改变部分项目支出只增不减的固化格局。严格项目审核,完善项目事前评审和预算分配机制,加强项目遴选排序,优先保障民生项目和管委会确定的重点支出项目。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各部门按要求填报项目绩效目标,并随预算一同编制。压实各部门、各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导向。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对于评价结果较差的,相应调减该部门下一年项目支出预算。

(三)硬化预算约束效力,严格预算追加审批。从严控制预算追加范围,预算经管委会批准后,原则上除遇政策变化或突发性、应急性等特殊情况外,不予办理预算追加。各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发生的新增支出需求,应优先调剂本部门预算用于新增支出。

(四)依法实施预算公开,增强预算管理透明度。按照天津市、滨海新区预算公开要求,适时规范推进开发区部门预算公开工作,同时按上级要求做好“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工作。努力打造阳光财政。细化公开内容,除涉密信息外,公开信息经公开平台向社会公开后,相关内容一经公开永久保留,方便公众随时查询。强化各部门作为预算公开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公开及时、内容详实、形式规范、信息完整。

(五)扎实推进预算改革,切实完善管理制度。科学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依法开展采购活动,实现采购结果物有所值。加强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的衔接工作,预算单位申报采购计划时需提供预算批复文件,切实增强采购预算的严肃性,确保“应编尽编”和“应采尽采”。按照《天津市财政局关于转发<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的通知》(津财预【2017】58号)要求,各部门不得将原材料、设备等货物及建筑物新建、改扩建等工程作为政府购买服务对象,不得将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储备前期开发、融资行为等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三、2019年部门预算的编制方法

(一)收支预算编制。2019年部门预算继续按照财政部印发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方案》执行,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编制等环节均要认真落实有关要求。部门预算中的各项收支要力求准确、全面。结合2019年财政经济形势及各部门事业发展规划,有保有压,优化支出结构,合理安排项目支出预算,切实保障部门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支出预算按照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分别编制。

1、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人员经费,按照人社局核定的编制内实有人数和规定的工资、津贴补贴、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障缴费等标准测算编制。

公用支出预算按照报经管委会批准同意的基本支出定额标准编制,人数以截止2018年9月30日的实际在岗人数为准(经人社局核定)。行政单位及参公事业单位公务交通补贴预算由人社局按照公车改革相关规定核定。

2、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严格执行开发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有关规定,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情况编制。完备项目支出基础资料,对申报的项目支出预算必须填报项目申报文本(包括延续项目),如实反映项目属性、申报理由、主要内容、资金安排和预期效益等。各预算单位申请的项目支出预算,应据实设置项目绩效目标。同时,各部门要一并报送经管委会批准的2019年新增项目和2018年结余结转项目指标相关文件。预算执行过程中涉及新出台的政策性支出项目及突发性、应急性支出项目,由财政局提出统筹安排意见报管委会审定。

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区级预算单位财政拨款结余结转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预算单位项目支出结转(结转起始为预算下达当年)超过两年视同结余资金,应当全部上缴国库,各单位一律不得自行使用。

(二)“三公”经费预算与相关经费预算编制。各部门在细化2019年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同时,单独填报2019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如实反映开支项目和资金来源,原则上不得超过2018年。同时严格按照会议、培训、差旅等经费管理办法进行相关预算的编制与备案。

(三)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各预算单位要严格按照《天津市财政局天津市审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津财采[2016]7号)等规定,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中,涉及纳入政府采购目录规定或在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支出,逐项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同时,要按照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有关要求,认真梳理本单位的管理和服务事项,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所需资金列入部门预算,并编入政府采购预算。各预算单位应按照滨海新区财政局《关于印发<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购置费预算标准(试行)>的通知》(津滨财行政【2015】6号)严格控制资产配置标准和数量。

四、2019年开发区部门预算编制程序和时间安排 2019年开发区部门预算编制采取“两上两下”程序。“一上”,即10月25日前,各部门按照规定格式,向开发区财政局报送单位基本信息资料和预算建议草案;

“一下”,即11月20日前,开发区财政局根据各部门报送的预算建议草案,审核部门收支预算,并结合开发区财力情况、项目支出轻重缓急顺序,对部门预算建议草案进行审核汇总和综合平衡,向各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

“二上”,即11月30日前,各部门根据区财政局下达的部门预算控制数,反馈预算安排意见,在下达的预算控制指标内,修订、细化部门预算草案后报送财政局;

“二下”,即12月底前,财政部门将汇总的部门预算草案按规定程序报管委会审查批准后,于转年批复各部门2019年预算。

2018年9月26日

2019年部门预算草案 第2篇

——2017年5月25日在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江永县财政局局长 周海鹰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会议报告2017年财政部门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17年财政部门预算(草案)

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部署,2017年全县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新《预算法》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作用,提升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积极盘活存量资金;集中财力“保运转、保稳定、保民生、保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全面规范、高效透明的财政运行机制;从严从紧编制各项支出预算。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是: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重点保障和收支平衡。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2017年全县财政部门预算安排如下:

(一)全县公共财政收支预算情况(草案)

1、公共财政收入计划安排

2017年,全县公共财政收入计划为47260万元,比2016年完成数40736万元增加6524万元,增长16.0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计划为33455万元,上划中央、省级收入计划为

13805万元。

分财税三局收入计划情况是: 国税局计划完成16300万元,比2016年完成数12909万元增加3391万元,同比增长26.27%;

地税局计划完成16790万元,比2016年完成数14603万元增加2187万元,同比增长14.99%;

财政局计划完成14170万元,比2016年完成数13224万元增加946万元,同比增长7.15%。

从收入结构上看:

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32520万元,非税收入14740万元,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68.81%,比去年实际税收比重提高2.73个百分点。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8715万元,非税收入14740万元,税收收入占地方收入55.94%,比去年实际税收比重提高4.26个百分点。

2、公共财政支出计划安排

公共财政支出计划安排131417万元(不含上级专项指标的追加),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20676万元,同比增长18.67%,分项目安排情况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817万元,比上年预算14891万元增加1926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0378万元,比上年预算7226万元增加3152万元;教育支出27577万元,比上年预算22193万元增加5384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971万元,比上年预算1218万元增加753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013万元,比上年预算954万元增加5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394

万元,比上年预算18359万元增加2035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3727万元,比上年预算12818万元增加909万元;环境保护支出718万元,比上年预算262万元增加456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736万元,比上年预算3795万元减少59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16018万元,比上年预算10409万元增加5609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766万元,比上年预算1960万元减少194万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45万元,比上年预算125万元增加12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486万元,比上年预算482万元减少6万元;国土资源气象事务支出842万元,比上年预算684万增加158万元;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支出22万元,比上年预算24万元减少2万元;其他支出15672万元,比上年预算15330万元增加342万元

3、上级转移支付收入情况

2017年预计上级转移支付收入90211万元,比2016年预算77608万元增加12603万元,增长16.24%,其中:一般转移支付收入预计86572万元,返还性收入预计3639万元。

4、代理发行地方债券转贷收入情况

2017年预计代理发行地方债券转贷收入10000万元。

5、公共财政预计收支平衡情况

一般预算收入3345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90211万元,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10000万元,收入总计133666万元;本级财政支出13141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639万元,债券还本支出1610万元,支出总计133666万元,收支平衡。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情况(草案)

2017年编制机关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6项社会保险基金

预算(草案)。基金上年结余16152万元,本年基金收入35560万元,安排基金支出32388元,收支相抵年末滚存结余19324万元。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情况(草案)

2017年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完成100420万元,基金支出计划完成100420万元,收支平衡。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情况(草案)

收入拟安排353万元,支出拟安排353万元,主要用于企业改制支出。

五、2017年财税工作主要措施

为确保完成2017年工作任务,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大财源培植扶持,科学抓好收入征管。一是加大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用好用活财源建设资金,提高资金帮扶实效。探索建立政府投资基金,及时帮扶园区骨干企业渡过资金难关,壮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创税能力;二是严格执行财税考核制度,依法组织财税收入,加强社会综合治税,健全协税护税体系,清理规范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三是加大重点税源清收力度,突出重点税源项目、主要行业、主要税种收入的征收,加大县重点项目税收征缴,确保实有税源税收及时入库;四是做好房地产增收文章,打击违法建设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大房地产税收清欠和征收力度,加强建筑耗材增值税征管;五是继续抓好房地产税费征收一体化管理、矿产资源税费征管和国资处置、国土出让在内的非税收入征管,做好土地盘活文章,主动寻找市场,加快土地

招拍挂,确保土地出让收入完成全年任务,努力促进全年收入目标顺利完成。

(二)优化预算支出结构,硬化预算执行约束。一是强化预算执行。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全面推进依法理财,规范政府收支行为;二是科学调度资金,加强支出管理。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增加社会保障投入,扎实做好救灾、低保、残疾人事业等工作。整合财政资金,助力脱贫攻坚。支持发展文体事业。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医疗卫生经费投入。加大保障性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力度。及时调度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三是盘活资金存量,用好资金增量,有效归并整合财政性资金。

(三)加大跑项争资力度,缓解财政支出压力。由于我县是农业县,财政自给能力低,大部分支出靠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为此,各级各部门务必拓宽视野,眼睛向外,通过跑项争资来促进经济的大发展、财税的大增长。一是超前谋划。各级各部门要早研究、早介入、早衔接,争取主动。要在吃透政策、准确判断、敏锐把握的基础上,把国家的投资导向与我县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做好项目规划、论证、筛选、申报工作,全力争取上级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二要主动对接。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我县被纳入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享受的“四项政策”等政策,及时捕捉各种政策投资信息,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沟通衔接,加大向上跑项争资力度,在争取渠道、方式方法、具体措施上多研究、多汇报,做到行动快、对接准、专人抓。通过争取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重点生

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等各项资金,缓解财政压力。

(四)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税综合管理。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继续深化细化部门预算编制,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制度,提高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二是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机制,继续扩大集中支付改革范围,稳步推广使用公务卡,减少现金使用,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防范财政支付风险;三是创新财政监督机制。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和依法、依规、依程序的原则,打造“阳光财政”,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提升监督科学化水平。配强监督力量,创新监督方式,健全完善“事前参与预警、事中跟踪防范、事后审核问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财政监督体系,推进财政绩效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继续做好财政信息化平台建设。继续抓好财政业务大平台和金财网络系统建设,努力实现财政信息全贯通,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2019年部门预算草案 第3篇

财政部启动部门预算改革以来,初步建立了与公共财政框架相适应的财政预算编制框架体系和运行机制,一个部门一本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基本制度已经确立[1]。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作为政府当局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职能是国家审计机关针对本级政府各部门(含直属单位)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的审计监督,在强化政府职责、增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务数据的可靠性、提高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以及揭示与防范腐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近些年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召开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对于国家审计关注度的提高,按照“反腐、改革、法治、发展”总要求,国家审计全覆盖将逐渐成为一种常态,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范围与力度将趋向常态化与严格化。

事实上,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可以追溯至审计署2003年12月15日开始发布的专项资金审计公告;从2005年3月4日起,开始发布金融机构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公告;从2006年3月28日起,开始发布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公告;围绕审计结果公告基本情况、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以前年度审计发现问题、审计处理及整改情况等进行了相应披露。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已历经13年,审计结果公告都具备哪些基本特征?部门预算审计结果公告都反映了何种违规问题?针对以上疑问,选择2003-2015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样本,统计分析审计结果公告基本特征与审计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改进思路,引导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发展趋向。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公告特征

(一)审计公告基本类型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主要包括专项资金审计公告、财政预算执行结果公告和金融机构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公告等,见表1。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业已形成以财政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审计为主要类型,以金融机构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为补充的审计结果公告体系。主要审查财政预算基本支出执行情况,专项资金批复执行,预算编制是否真实、合法、完整和科学,有无挤占挪用、虚列支出、设立“小金库”等问题[2]。

(二)审计单位数量

截止2015年底,审计署共计发布237份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累计审计514家单位。见图1所示。

审计结果公告发布次数与审计单位数量基本呈现出上升趋势,表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逐渐趋于常态化,审计范围趋向广泛化,社会的认可度与关注度也逐渐提高。

(三)审计结果公告发布时间

在237份结果公告当中,有24份发布与结束时间跨度≤2个月,108份发布与结束时间跨度在2-4个月,105份发布与结束时间跨度>4个月,这说明结果公告存在一定的时效滞后性。在审计公告发布时,本年度预算已经执行完毕,下一年度预算也已下达,审计结果无法影响当年预算分配,不利于实现审计结果公告的激励效应。

(四)部门预算审计实施方法

从2003-2015年审计结果公告内容来看,审计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财政资金合法合规领域,查询、分析与检查是常用的审计手段,绩效审计方法相对欠缺,见表2。

尽管审计署在《2008-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早已做出强调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但是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仍然局限在以合规性检查为主导的局面,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标准与方法以及结论等关键内容在审计结果公告中存在相当缺失。

(五)部门预算审计整改反馈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当中对预算单位审计整改反馈情况实施了披露,在描述整改反馈效果时候,通常使用“高度重视”、“非常重视”、“十分重视”、“重视”、“已整改”等术语,表明被审单位对于审计结果的重视程度。见表3。

不难看出,截止2012年底,审计意见整改反馈多以“高度重视”为主要回复方式,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效果不得而知;自2013年以来,国家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的理念得到共识,

审计威慑力逐渐增强,被审计单位开始将“已整改”作为主要回复方式。

三、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发现问题

(一)部门预算执行违规金额

预算执行违规金额情况见图2所示。

截止2012年之前,审计发现违法违规资金总额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反映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在“摸清家底,揭露问题,促进管理”等方面发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显现了“屡审屡犯、屡犯屡审”的负面效应,可能的原因在于审计监督权力受限,治理功能缺失。值得关注的是,2013-2015年审计发现违规金额显著下降,这也与十八大以来国家审计关注度的提高有关,说明提高国家审计威慑力,能够改善部门预算的违规现象。

(二)部门预算具体违规行为

部门预算编制环节的违规行为常见于部门预算编制与审批,包括预算编制不完整、基本支出预算不真实、项目支出预算不符合规定、未经批准自行调整预算等。部门预算执行环节违规行为常见于部门预算资金拨付、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非税收入、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及其他业务。部门预算决算环节违规行为常见于决算编制口径数据失真、随意性大;预算决算资金混淆;缺乏预算和决算绩效分析;决算余额不结转等。见表4。

(三)部门预算重点违规事项

预算重点违规事项见表5。

整体来看,预算编制真实性与细化问题是审计发现的重点违规事项,主要集中在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拨款范围不当、预算支出不合规、预算资金私自结存等问题也是常见多发事项。

四、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改进建议

综上所述,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逐渐趋于常态化,审计范围趋向广泛化,社会认可度与关注度也逐渐提高;已形成以财政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审计为主体类型,以金融机构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为补充的审计结果公告基本体系。然而,审计结果公告存在一定的时效滞后性,可能影响审计结果公告的信号传递效应,审计方式仍然局限在以合规性检查为主导的局面,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标准与方法以及部门预算绩效审计结论等关键内容,在审计结果公告中存在相当缺失。此外,部门预算审计发现违规金额在2013年开始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在于审计治理职能开始得到发挥;部门预算重点违规事项主要集中于预算支出合规性,预算支出绩效程度存在缺失。预算编制真实性与细化问题是审计发现的重点违规事项,主要集中在部门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拨款范围不当、预算支出不合规、预算资金私自结存等问题也是常见多发事项。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首先,完善国家审计治理功能,强化审计整改反馈机制。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在“摸清家底,揭露问题,促进管理”等方面除了发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出现了“屡审屡犯、屡犯屡审”的负面效果[3],究其根源在于国家审计治理功能缺失。早在2011年,刘家义[4]就在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上提出了“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观点;2013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在时隔12年之后,发布了最新的《ISSAI100-公共部门审计基本原则》,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全面引入国家治理理念。强化国家审计治理功能,能够有效发挥审计治理预算机会主义的固有优势,促进部门预算规范化管理,增强国家审计威慑力,明确审计整改责任主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完善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建立审计整改问责与责任追究制度,改进国家审计效果。

其次,在合规性审计基础上加强绩效审计力度。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重在查处违法违规问题,仍旧以“遵纪守法”为价值判断标准,而对预算执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及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涉及较少,绩效审计深入程度存在很大缺失。事实上,审计署工作发展规划多次强调加强绩效审计,制约审计实践的关键在于技术支撑。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可以围绕预算编制、执行与决算绩效展开,围绕绩效目标构建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开发审计量化手段,形成绩效审计报告[5]。

最后,改善国家审计透明度,提高审计结果公告时效性。

及时披露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有助于发挥国家审计监督功能,督促部门预算实现“边审边改”、“即整即改”与“持续整改”,且有助于充分发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的信号传递效用。同时可以考虑以国家审计简报形式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有效补充,提高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披露及时性,注重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审计效率。

摘要:选择2003-2015年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样本,围绕审计结果公告基本类型、发布数量、发布时间、审计实施方法与整改反馈等要素梳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特征,分析审计发现违规金额、具体违规行为以及重点违规事项,提出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改进建议。

关键词:部门预算,预算执行审计,审计结果公告

参考文献

[1]梁星,等.中央部门预算管理问题探讨——基于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果[J].财务与会计,2015(14).

[2]郑小荣,尹平.中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机制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数理分析[J].审计研究.2013(3).

[3]薛芬.政府预算变革与政府预算执行审计战略转型——基于国家治理的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2(6).

[4]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6).

2019年部门预算草案 第4篇

2018年省级部门预算录入表填报说明

2018年省级部门预算录入表共28张,具体填报说明如下:

一、部门预算支出汇总表 1.基本支出

由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公用支出组成。2.项目支出

申报项目支出预算需同时填报“项目支出基本情况表”、“项目资金拼盘情况表”,并根据具体项目属性相应填报“省本级项目支出细化情况表”、“补助市县转移支付支出细化预算表”、“政府采购(含购买服务)及资产购置预算表”、“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部门业务费绩效目标申报表”等相应报表内容。

3.财政拨款的支付方式:选择填列“国库工资统发”、“其他集中支付”、“财政实拨”。

4.是否政府采购:选择填列“是”或“否”。填列“是”的项目,需同时编报“政府采购(含购买服务)及资产购置预算表”。

二、收入预算表 由系统自动生成

三、单位基本情况表

1.单位预算代码:各单位按已确定的预算代码填报,新增单

12.单位执行会计制度:选择填列“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其他”。

13.单位所在地(县区级):填列单位所在地(县区级)行政区划代码及行政区划名称。例:“350102福州市鼓楼区”。

1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根据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选择填列。

四、单位基本支出基础信息表

1.遗属人员年补助金额:按规定标准每年应发放的遗属定期定额生活补助费计算填列。

2.改革性补贴及社保缴交比例:按单位实际缴交比例分别填列。

3.工资改革类型:选择填列“已执行规范津补贴改革的行政(参公)单位”、“未执行规范津补贴改革的行政(参公)单位”、“已执行省属中小学绩效工资改革的单位”、“未执行省属中小学绩效工资改革的单位”、“已执行绩效工资改革的其他事业单位”、“未执行绩效工资改革的其他事业单位”。

4.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类型:根据省工改办核定的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类型,选择填列“托低单位”、“居中单位”、“超出高限单位”。

5.实施省属中小学绩效工资改革单位在职人员自筹绩效工资核定数:填列省工改办核定的实施省属中小学绩效工资改革的单

单位指省级垂管部门驻市县单位以及省级非参公事业单位。

13.一般公务用车指用于办理公务、机要通信、处置突发事件等公务活动的机动车辆。分为省部级领导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其他一般公务用车等三类。其中:省部级领导用车,指专门用于省部级领导干部公务活动的车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指加装特殊专业设备,用于通讯指挥、技术侦查、刑事勘查、抢险救灾、检验检疫、环境监测、救护、工程技术等的车辆;其他一般公务用车:指除省部级领导用车和特种专业技术用车以外,用于办理公务、机要通信等公务活动的车辆。参加公车改革单位的一般公务用车编制数要按照省公车改革办核定的编制数填报,未参加公车改革单位的一般公务用车编制数要按照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核定的编制数填报。

14.执法执勤用车指各级党政机关具有行政执法职能部门用于执勤、监管、稽查、办案等公务的专用机动车辆。分为一般执法执勤用车和特种专业技术执法用车。其中:一般执法执勤用车指经中央认定的17个执法执勤用车部门用于执法执勤公务的普通车辆,如公安(含交警)、法院、检察院、纪委、司法(含监狱、戒毒)、税务、工商、食品药品监督、林业(含森林防火、森林公安)、农业、地方海事、海洋渔业、安全、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民航公安、原铁道部公安所配备用于执法执勤公务的普通车辆;特种专业技术执法用车是指需要长期固定装载特殊专业技术设备用于执法执勤的车辆。参加公车改革单位的执法执勤用车编制数要按照省公

1.离退休(职)人员基本离退休(职)费、生活补贴、改革性补贴、其他补助按照7月份工资基金核定单中对应各项金额填列。

2.2018年离休人员增发(1-3)个月离退休费:按国务院《关于发布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的通知》(国发„1982‟62号)、闽财综„2002‟8号及闽委组综„2011‟45号的规定填列。其中:1937年7月6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每年增发三个月的基本离休费;1937年7月7日到1942年12月31日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每年增发两个半月的基本离休费;1943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每年增发两个月的基本离休费;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每年增发一个月的基本离休费。

3.2017年下半年新退休人员增发的年终一次性奖金(1个月基本工资):2017年下半年批准退休且考核等次为称职(合格)及其以上的人员,按2017年7月份的基本退休费编列年终一次性奖金,上半年退休的按2017年7月份基本退休费的50%编列。已开展绩效工资改革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不再发放一次性奖金。

八、其他人员支出明细表

填报实行合同制管理的编内工勤人员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各项费用等。

九、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明细表

要依据内容”的格式填报。有多个设立依据的,应按设立依据的级次,从高到低填列。

3.项目立项或可行性报告附件:项目金额较大或专业技术复杂的,应将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评审报告以附件形式添加。

4.项目存续类型:分为“新增项目”、“延续项目”两类。5.项目执行年限:项目支出未确定执行期限的,统一设定期限为3年。

6.项目实施规划:描述项目支出的主要实施内容和分阶段实施计划等内容。

7.财政事权划分: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49号)精神,分为省级财政事权、市县财政事权以及省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三类。

8.项目支出级次:分为“部门业务费”、“部门发展性项目支出”和“对市县的转移支付支出”。同一项目包含上述多种分类的,需在项目名称上区别标识,例:xxx项目(省级)、xxx项目(补助市县)、xxx项目(未确定)等。选择填报“部门业务费”、“部门发展性项目支出”、“对市县的转移支付支出”的项目,同时还需相应填报“省本级项目安排明细表”及“补助市县转移支付支出细化表”。

9.项目细化类型:分为“已细化项目”、“年初预留的待清算

省委省政府文件中明确规定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项目(以相关文件为依据);省委省政府领导明确批示有财政予以安排、保障,且经省长同意的项目。

(2)已明确分安排的专项资金:是指除延续的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项目和经常性专项业务费项目之外,经省级财政批准并已确定分预算,需在本继续安排预算的项目和当年新增的需在以后继续安排预算的支出项目。

(3)经常性专项业务费:是指省级部门为维持其正常运转和完成特定工作任务而持续发生的支出项目。

(4)其他专项资金:是指除“前三类支出项目”之外,省级部门为完成部门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支出项目。

15.是否开展绩效评估:填列“是”的项目需分别填报“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申报表”、“部门业务费绩效目标申报表”。

十八、省本级项目资金拼盘情况表

分类填列省本级项目总投资及具体资金拼盘情况。

十九、省本级项目支出细化情况表

“项目支出基本情况表”中“项目支出级次”一栏填报“部门业务费”、“部门发展性项目支出”的项目,需相应填报本表各项内容。

二十、补助市县转移支付支出细化预算表

“项目支出基本情况表”中“项目支出级次”一栏填报“对

7.第8列的政府采购品目名称按《政府采购品目分类目录》规定的品目,在系统中直接选取,不需人工录入,系统将直接生成第9列政府采购品目编码。原则上应编列至最低品目级次;确因特殊原因无法细化的,至少应编列至第三级次(如A0201计算机设备及软件)。第10列的政府购买服务名称按《福建省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规定的项目,在系统中直接选取第三级目录,不需人工录入,系统将直接生成第11列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编码。

8.政府采购和政府购买服务的匹配关系: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是党政机关、行政类事业单位、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政府采购的主体是使用财政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如果单位性质属于党政机关、行政类事业单位、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之一,单位采购的服务品目不得从第8、9列选填,必须从第10、11列填选。如果单位性质不属于党政机关、行政类事业单位、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政府采购的服务品目继续从第8、9列选填,第10、11列将无法选填。

9.资产类别:分为办公设备、专用设备和信息网络及软件。其中:(1)办公设备包括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具体分通用类办公设备、专业类办公设备两个类别。对办公家具可分为办公室家具和会议室家具等填报,不需细化到具体的桌椅,实行总额控制;(2)专用设备包括各类专用设备,如通信设备、发电设备、交通监控设备、卫星转发器、气象设备、进出口监管设备等;(3)信

位的价格填列,其中:(1)对有购置费预算标准的通用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的拟采购单价,应当符合《福建省财政厅关于调整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购置费预算标准的通知》(闽财资„2016‟6号)文件要求,其单价已设置了最高限价,由系统自动审核,超过标准的将无法录入;(2)公务用车购置应当符合相关文件要求。

15.需求时间:填列政府采购项目预计采购时间。

16.资金来源:说明购置的经费渠道,各项目支出的资金来源按照支出预算汇总表填列。

17.政府采购服务类项目可编制三年采购预算,不属于需编制3年采购预算的服务类项目无需填列31-34列。

18.购置理由:需结合单位业务需求、存量情况详细说明资产购置的理由。有专家论证意见的附上专家意见。购置理由是审核资产购置预算的重要依据。若未说明资产购置理由或理由陈述不充分的,在审核时将对资产购置项目予以核减。二

十二、机动车情况表

本表反映单位拥有的机动车实有情况(不包括摩托车)。1.车牌号码:按车辆行驶证登记的号牌号码填列。2.品牌型号:按车辆行驶证登记的品牌型号填列。

3.公务用车类型:分为省部级领导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其他机要通信应急等一般公务用车、一般执法执勤用车、特种专业技术执法用车和其他用车6大类。

1.截止基期月实际开支金额:按实际支付的人民币金额结算。2.预计全年开支:包括截止基期月实际开支人民币金额、应付未付的出国(境)支出的人民币金额,以及已审批但尚未出国(境)、预计需在本年支出的人民币金额。预计全年开支金额应当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厉行节约方面的要求。二

十五、2018年出国(境)任务及经费预算情况表 本表反映2018出国(境)任务及经费预算情况。1.单位出国(境)团组数和团组人数,由外事部门在坚持“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制定,其中:组团单位为本部门的,团组数和组团人数原则上不得超过上实际执行的团组数和组团人数;组团单位为上级部门或外事部门的,按上级部门或外事部门的批复执行。

2.预计全年开支:按批准的外币额度折算为人民币金额填列。预计全年开支金额应当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厉行节约方面的要求。

二十六、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表

本表反映单位2018年“三公”经费的预算安排情况,原则上分别不得超过2017年相关预算规模。二

十七、财政支出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 1.填报单位(盖章):加盖预算单位公章。

2.立项项目编码:按规范的立项项目编码内容填报。3.立项项目名称:按规范的立项项目名称内容填报。

情况。

15.填报人:填写具体填报人员签字。16.审核人:业务负责人签字。17.填报日期:填写申报的具体时间。二

2019年部门预算草案 第5篇

时间:2009年03月07日 08:53:42 中财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如下: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61316.9亿元,比2007年(下同)增加9995.12亿元,增长19.5%,完成预算的104.8%。全国财政支出62427.03亿元,增加12645.68亿元,增长25.4%,完成预算的101.7%。

中央财政收入33611.92亿元,增加4999.97亿元,增长17.5%,完成预算的103.3%。中央财政支出36319.92亿元,增加6739.97亿元,增长22.8%,完成预算的102.5%。2008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53270.76亿元,控制在预算限额55185.85亿元以内。

2008年预算具体执行及财政主要工作如下:

(一)财政收入增长及超收使用情况

2008年,财政收入总体保持较快增长,但增幅明显前高后低。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3.3%。下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5.2%,其中中央本级收入下降0.9%。全国财政收入比预算超收2830.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超收1080.2亿元。2008年中央财政超收收入安排情况,国务院已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2008年,农林水事务支出1821.74亿元,增长43.6%,完成预算的125.6%。教育支出1598.54亿元,增长48.5%,完成预算的102.4%。医疗卫生支出826.8亿元,增长24.5%,完成预算的99.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43.59亿元,增长19.2%,完成预算的99.3%。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181.9亿元,增长114.3%。文化支出252.81亿元,增长20%,完成预算的99.9%。科学技术支出1163.29亿元,增长16.4%,完成预算的102.6%。环境保护支出1040.3亿元,增长33%,完成预算的101.2%。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3871.35亿元,增长59.4%,完成预算的114.8%。公共安全支出875.77亿元,增长9.3%,完成预算的102.1%。国防支出4099.43亿元,增长17.7%,完成预算的100%。交通运输支出1290.77

亿元,增长3.4%,完成预算的122.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22.99亿元,增长

8.7%,完成预算的95%。

汇总以上各科目,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5603.64亿元,增长29.2%。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5955.5亿元,增加1637亿元,增长37.9%。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财力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用于民生和“三农”支出。

(三)财政宏观调控积极有效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中央对宏观调控导向作了两次重大调整,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持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适度增长;促进稳定物价和缓解价格矛盾;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稳定出口。

(四)抗灾救灾保障有力

年初,努力保障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全国财政拨付救灾资金479.1亿元。“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及时安排和切实保障抗震救灾资金。中央财政拨付抢险救灾资金384.37亿元,地方财政也投入抗震救灾资金243.28亿元。安排中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740亿元,支出698.70亿元。

(五)财税改革稳步推进

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范围扩大。执行新的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的房产税收制度。研究提出了成品油税费改革方案。

(六)财政管理不断加强

在加强收入征管、调整支出结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财政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建立通报和督查制度,加强预算执行。推进公务卡管理试点。

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一)当前我国经济财政形势

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既面临严峻挑战,也蕴含重大机遇。财政将十分困难,收支紧张的矛盾非常突出。在看到困难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

遇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中央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并将继续有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而为财政收入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总体要求

2009年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实行结构性减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财税制度改革,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在2008年年末增加安排保障性住房、灾后恢复重建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040亿元的基础上,2009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安排9080亿元,增加4875亿元。

二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执行2008年已实施的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预计2009年将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

三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春节前向城乡低保等困难家庭发放一次性补助,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补贴和生活补助标准。实施家电和汽车下乡补贴政策。

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安排7161.4亿元,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安排7284.6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加1653.34亿元,增长29.4%。

五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中央财政安排科学技术支出1461.03亿元,增加297.74亿元,增

长25.6%。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安排200亿元技改贴息资金。增加节能减排投入,安排资金495亿元。

2009年预算收支总量和财政赤字安排。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35860亿元,比2008年执行数(下同)增加3188.01亿元(包括成品油税费改革后增加的消费税等收入),增长9.8%。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中调入505亿元。合计收入总量为36365亿元。中央财政支出43865亿元,增加8485.01亿元,增长24%。其中,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28889亿元,增加6883.32亿元,增长31.3%。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7500亿元。

(三)中央财政主要收入项目安排

国内增值税14563亿元,增加1065.58亿元,增长7.9%。其中:国内消费税4434亿元,增加1866.2亿元,增长72.7%。进口税收9895亿元,增加733.98亿元,增长8%。企业所得税7605亿元,增加431.6亿元,增长6%。个人所得税2390亿元,增加155.82亿元,增长7%。证券交易印花税245亿元,减少704.68亿元,下降74.2%。出口退税6708亿元,增加842.1亿元,增长14.4%,相应减少财政收入。车辆购置税970亿元,减少19.75亿元,下降2%。

(四)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安排

按照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重民生的方针,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重点安排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科学技术、环境保护、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3446.59亿元,增加744.39亿元,增长27.5%。教育支出1980.62亿元,增加382.08亿元,增长23.9%。医疗卫生支出1180.56亿元,增加326.11亿元,增长38.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50.69亿元,增加607.1亿元,增长22.1%。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493.01亿元,增加311.11亿元,增长171%。文化支出279.75亿元,增加26.94亿元,增长10.7%。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支出1780.45亿元,增加675.35亿元,增长61.1%。科学技术支出1461.03亿元,增加297.74亿元,增长25.6%。环境保护支出1236.62亿元,增加196.32亿元,增长18.9%。公共安全支出1161.31亿元,增加285.54亿元,增长32.6%。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080亿元。国防支出4728.67亿元,增加627.26亿元,增长15.3%。交通运输支出1887.2亿元,增加286.91亿元,增长17.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13.61亿元,增加96.96

亿元,增长8%。国债利息支出1371.85亿元,增加93.16亿元,增长7.3%。汇总以上各科目,2009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安排合计7284.63亿元,增加1653.34亿元,增长29.4%。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7161.4亿元,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

(五)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安排

2009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8889亿元,增加6883.32亿元,增长31.3%。其中:税收返还4934.19亿元,增加1591.93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11374.93亿元,增加2678.44亿元,增长30.8%,占转移支付总量的47.5%。专项转移支付12579.88亿元,增加2612.95亿元,增长26.2%,占转移支付总量的52.5%。

此外,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880.92亿元(含上年结转收入),预算支出2880.92亿元(含中央本级支出和补助地方支出)。

坚持依法理财,强化科学管理,确保完成2009年预算

2019年部门预算草案 第6篇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和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对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国务院根据审查

意见对预算报告作了修改。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全国财政收入亿元,完成预算的.%,比上年增长.%;加上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亿元,收入总量为亿元。全国财政支出亿元,完成预算的%,比上年增长.%;加上安排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支出亿元,地方财政结转资金亿元,支出总量为亿元。全国财政收支相抵,赤字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收入亿元,完成预算的.%,比上年增长.%,加上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亿元,收入总量为亿元;中央财政总支出亿元(含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完成预算的.%,加上安排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支出亿元,支出总量为亿元。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亿元,比预算减少亿元。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为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亿元限额之内。地方财政收支差额亿元,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年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落实中共中央确定的战略部署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各项要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企稳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在此基础上,全国财政收入超额完成预算,“三农”、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会保障、就业等重点和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中央转移支付结构有所改善,预算执行进度明显加快,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覆盖范围有所扩大,上缴比例有所提高,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试编工作有序进行,中央财政预算和中央部门预算向社会公开,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初步建立,资源税改革开始试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正在认真核实清理,财政预算管理进一步加强。预算报告中专门汇报了落实人大预算决议的有关情况,体现了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同时应该指出,在预算执行和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是:收入预算的编制需要研究改进,财政支出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有些预算下达拨付较晚,支出执行进度不够均衡,支出绩效考核比较薄弱;财税体制不够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比重偏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困难较大;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增长过快,支出管理亟待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过多,财政风险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应当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国务院提出的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全国财政收入安排亿元,比上年增长%,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亿元,全国财政收入总量亿元;全国财政支出亿元,增长.%;收支相抵,全国财政赤字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收入安排亿元,增长%,调入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亿元,中央财政收入总量亿元;中央财政支出安排亿元,增长.%;收支相抵,中央财政赤字亿元,比上年减少亿元。到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亿元。地方财政收支差额亿元,与上年持平,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国务院提出的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体现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预算草案是可行的。

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年中央预算草案。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依法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

三、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切实做好今年的预算执行工作,对于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各项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实施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政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注重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研究制定科学、统一的财政收支口径和标准,全面统计我国政府性收支,提出包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内的国家综合预算收支汇总表,合理把握财政收支规模。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和财政补贴政策,加大对小企业和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居民收入的作用。清理政府性基金和收费项目,取消重复设置、不符合改革发展方向的基金收费项目,研究将部分收费项目改为税收。

(二)着力保障重点支出。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

标,建立财政基本支出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机制。加大财政对“三农”投入的力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进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突出抓好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切实减轻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实施更加积

极的就业政策,增加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继续做好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工作。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统筹落实建设资金,规范分配管理,提高透明度。建立民生支出报告制度和跟踪监督机制。贯彻勤俭节约方针,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三)严格预算执行。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财税政策,保证财政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今年预算执行中如有超收,除按法律规定用于增加相关支出外,应用于缩减财政赤字或增加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当年一般不再安排新的支出。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应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严格执行支出预算,加快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土地出让和收支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加强检查监督和行政问责。从年起,应当将地方的土地出让收支情况向全国人大报告。年审计工作应将地方土地出让收支情况作为一个重点。

(四)健全国家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力争在年将中央本级预算中的重点支出细化编列到“项”。适当压缩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防止重复建设。加快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安排,在年年初将中央本级%以上的基本建设支出预算编入部门预算。规范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严格按预算管理,增强预算严肃性。继续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增加用于公共支出的数额,年应当向全国人大提交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继续做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试编工作。严格执行将政府性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的规定,按照预算制度安排支出。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

(五)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加快建立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转移支付的科学性,逐步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归并、清理、压缩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尽快制定转移支付管理条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科学确定保障的范围和标准,加大保障力度,合理分担责任,力争在年落实到位。完善部门预算制度,规范部门预算收支管理,切实保障部门基本经费支出需要。加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研究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防范财政风险。

(六)加强财税立法工作。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要求,积极做好预算法修改工作,以推进依法理财,规范预算管理。加强税收立法,推进增值税、资源税等税收制度改革,健全税收征管,及时将条件成熟的税收法规上升为法律。

2019年部门预算草案 第7篇

部门决算是对行政事业等单位的会计核算作年终总结, 是以部门的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 并以部门决算报表的形式, 辅以部门决算分析说明等资料共同形成的书面财务报告。部门决算是国家预算体系运行结果的年终反馈, 是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制定政策、管理与监督预算执行过程、编制下年度政府预算及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信息依据。。

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的对比一方面反映了部门预算编制是否合理;另一方面反映了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因此, 对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的衔接进行分析很有意义。目前, 部门决算和部门预算可比性较差, 在报表的形式上, 决算与预算不统一, 决算不能准确地反映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起不到检验预算编制水平和执行情况的作用, 不能有效地成为编制以后年度预算的依据。

一、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衔接现状

(一) 部门决算随着科学化精细化改革的推进不断改进, 报表内容涵盖量越来越大、越来越精细化, 但与部门预算的对比衔接一直未得到有效关注。近年来, 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内容和编制格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 部门决算报表目前有主表8张、附表9张、补表5张 (不含子报表) 。这么庞大的报表体系中, 却没有—张正表涉及到部门预算数字。尽管现在部门决算分析表中有部分涉及预算数据, 但其内容远远不够。

(二) 部门决算编报前的数据核实过程, 预算数据未纳入核实。目前,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 省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均已实行零余额管理。各单位年终决算之前, 应首先与上级主管部门核对国库拨款数, 主要有:财政拨款收、支、余核实, 国库集中支付核实, 国库授权支付核实, 国库结余资金核实。其次, 从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入手, 核实财务管理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 会计科目的使用是否准确;核实工资支出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人员、机构和编制数核实;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与上缴财政专户数核实;当年决算的年初数与上年财政批复决算的年末数一致性核实。在以上信息和数据的核对当中, 均忽略了部门决算数据与部门预算数据的核对, 没有将部门决算的收入、支出项目与当年的预算数一一核对。

(三) 重视决算报表数据, 而财务报告分析说明及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不到位。完整的部门决算应该包括部门决算报表、决算说明书及财务分析报告三部分。决算说明书是对部门决算报表的详细说明和补充解释, 包括单位总体概况、收入完成情况、支出执行情况、专项经费使用情况, 针对收支结构及所占比例进行说明, 对其他收入、其他支出所涵盖的内容要详细解释。财务分析报告是根据部门决算报表和部门预算报表的数字, 分析全年预算的完成情况, 对于超预算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进行细致分析, 查找原因;对于没有完成预算的项目支出, 要认真追究根源, 是立项有误、预算不准, 还是计划变更、执行不够。目前的部门决算编制, 只是基于报表数据的形式, 将所有报表数据填齐、审核通过、同意上报, 也就完成了部门决算的任务, 而决算说明书却重视不够, 财务分析报告的撰写也没有按照要求展开。

二、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衔接不到位原因

(一) 现有的会计帐套管理, 大多没有和预算控制体系建立起即时对照关系, 造成部门决算与部门预算脱节。目前单位会计账目的具体核算中, 多数的财务软件没有通过会计科目进行预算控制的功能, 导致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二者间不能建立起即时的关联对照关系, 目级科目的超支和结余很难从日常的账务处理过程中直接反映出来。这种情况下, 预算执行情况就需要预算控制人员或财务人员及时根据会计帐表结合全年预算数分析掌握, 对领导做出反馈。而做到这些, 要求相关人员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同时具有一定的业务能力。在目前情况下, 有些单位做到这些有一定难度。预算要按科目编报、核算不能按科目控制、决算又要按科目上报, 使得预算、核算、决算不能很好地衔接。

(二) 预算单位对预算执行缺乏刚性预算理念, 预算执行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偏离预算书。目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中存在着预算执行缓慢、部门单位间不均衡和重大项目执行进度不理想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有些单位有时会因为事业发展而背离预算文本, 项目启动晚, 预算执行与工作不协调, 相关负责同志对预算执行重视不够;有些预算单位为了执行方便, 擅自变更预算并且没报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批准, 不重视预算的变更及申报程序;有些单位把部门预算作为申请财政资金的一种手段, 尽可能多的争取财政资金, 待预算批复回来, 就归己所用、随意支配。

(三) 预算编制部门将下达预算时, 与预算执行部门衔接沟通不够, 使批复预算与单位内部预算分配不完全衔接, 造成预算执行过程出现偏差

目前, 我们上报的部门决算和部门预算都是按照财政部规定的目级科目进行编报, 单位内部预算分配是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 将财政批复的预算, 切块分解到各职能部门, 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计划, 执行预算。在进行单位内部预算分配时, 有些单位未完全按照批复的预算完全分割或在分割过程与预算执行部门的衔接沟通不够, 造成预算执行困难, 使预算执行出现偏差。

三、加强部门预算与部门决算衔接对比的对策

(一) 为更准确地加强财政拨款支出明细数据的反映, 提高决算数据的分析利用, 建议改革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报表体系。建议主管部门改革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报表体系, 在报表中适当增设有关部门决算和预算可比性的表页, 增加一组3张财政拨款支出明细表, 包括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明细表、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明细表和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

(二) 控制部门预算执行。部门预算执行是保证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衔接的中间环节, 控制好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建议对财政资金分配运行全过程进行优化整合, 建立以支出周期为核心的预算执行控制程序。即从资金分配一用款申请一资金审核一资金拨付的全过程, 建立跨部门、跨岗位的业务操作流程和岗位风险控制制度, 以此达到以预算控制执行、以决算反映执行的目标。在可能的条件下, 应将部门预算编制软件和国库集中支付软件进行对接, 实现数据的集中利用和资源共享, 发挥协同效应。

(三) 建立预算执行考评体系, 确定重点目级项目进行对比分析。在预算执行中, 考虑到事业的发展变化和突发事件的收支, 可以通过测算确定一个合适的预算执行差异率, 若在差异率范围内波动, 确定为预算执行良好;若波动超出差异率范围, 则可通过减少次年预算等相关的惩戒措施, 以此建立考评体系。对重点项目, 如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等通过横向和纵向的预算执行率进行考核。随着当前“三公”经费控制列入财政监管范围, 因此将“三公”经费支出数据结合国家政策及预算数据加以对比分析更应是一个考核的重点。

(四) 将年终决算分析报告与次年预算编制结合起来, 使单位内部预算分配更趋合理。财务决算编报后, 应将决算数据与决算分析报告与当年的预算安排进行比对, 对全年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定, 通过收入支出数据与对应的预算数据逐一详细对比分析, 寻找预、决算差异原因。分析是由于预算安排不合适, 或预算执行单位未严格执行预算导致超预算开支, 或由于单位当年突发性事件引起的支出等。根据不同的原因, 在次年的预算编报中进行相应调整, 使单位内部预算安排更趋合理。

参考文献

[1]、文化部计划财务司经费管理处.关于加强部门预决算报表对比性的研究[J].预算管理与会计, 2006, (10) .

[2]、林志宏.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编制改进措施[J].财会通讯, 2007, (1) .

上一篇:高考古诗常见意象下一篇:浅议九年级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