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利利恰利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说课稿

2024-08-28

恰利利恰利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说课稿(精选6篇)

恰利利恰利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说课稿 第1篇

恰利利恰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让学生感觉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会简单的二部轮唱,会控制唱歌时音量的强弱,能更好地表达歌曲内容。

3.让学生自己学会歌曲和简单的印尼舞蹈动作,并尝试为歌曲编舞蹈。

_教学重点、难点:

1.找到回声的感觉,学会二部轮唱。

2.学生自学印尼舞蹈动作。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想出国旅游吗?

今天老师的身份变了,是一位导游,想邀请咱们班的同学来一次快乐的音乐之旅,好不好?

C为了防止大家走散,大家要跟紧导游,一个也不要掉队,要集体行动。先来学会旅行团口号,导游:快乐的朋友跟我来,游客:快乐的我就跟你来。

(出示节奏卡片:)下面我们来拍节奏说。教师先拍节奏说,请同学们拍节奏说。

2_.想知道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哪儿吗?(拍手说旅行团口号)快乐的朋友跟我来。

3_.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游玩。大家可要仔细看(欣赏一组印度尼西亚美丽风光图片)

(1_)_ _ _ _看了这些图片,你觉得印尼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讨论)

(2_)师介绍:

d_各位小游客都观察得非常仔细,也说得很好。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域横跨赤道,是热带国家。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1_3_6_6_7_个大小岛屿组成,被称为“千岛之国”。(图片:地图——千岛之国图)

(图片:巴厘岛)每到夏天,印度尼西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巴厘岛就是最著名的旅游胜地。在那里热带雨林的暖风、迷人的海滩,碧蓝清澈的海水会让大家觉得来到了天堂。

4_.(导游:快乐的朋友跟我来,游客:快乐的我就跟你来。)下面我们继续出发。

(两张劳动图片)大家又看到了什么?

师:早晨,太阳刚刚从东边爬上来。我们来到了印尼的农庄去参观,看到了庄稼人劳动的场景。印尼的人民一边劳动一边唱着歌儿欢迎大家,想不想听?

三、学习歌曲

1_.听范唱

_揭题:印尼的人民劳动的时候唱的这首歌叫《恰利利恰利》。好不好听?想不想学?

2_.有谁知道“恰利利恰利”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句印度尼西亚语,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相当于中国民歌中的衬词。

3_.我们再来听一遍,仔细听,歌曲是按什么顺序演唱的?

4_.很明显,这首歌可以分成两个乐段。(点击乐段)

5_.在学习第一乐段前,我们再来把旅行团的口号复习一遍。(拍击复习)

下面老师和大家开火车来读第一乐段的歌词(拍手读)

_跟琴用“啦”来哼唱第一乐段旋律。

加该乐段歌词。

6_.学习第二乐段

(1_)看屏幕(单声部)先听老师用“啦”唱一遍;跟琴哼“啦”;找相同与不同(色块时值);唱出相同与不同。

(2_)师生配合:生唱,师唱变化;学生说出变化(听起来是有先有后);(双声部)师生再次配合;学生分组配合,交换。

7_.完整唱歌曲(不跟琴,稍快)

8.印尼人民一边劳动一边唱歌,他们的心情怎样?(高兴)

跟伴奏音乐唱唱出高兴、快乐的情绪。

_

四、拓展

(导游:快乐的朋友跟我来,游客:快乐的我就跟你来。)

1_各位旅客,接下来这一站,也是我们今天印尼快乐音乐之旅的最后一站,我们将观赏到印尼最有特色的演奏会。安格隆欣赏

五、小结

(导游:快乐的朋友跟我来,游客:快乐的我就跟你来。)

同学们,今天的印尼音乐之旅就要结束了,你在这次旅行中有什么收获?

大家对我这个导游的服务还满意吗?

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气氛活跃的音乐课,每个教学环节过渡非常自然顺畅。

本课的设计能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牲为出发点,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鼓励学生大胆的表现。在课堂中至始至终都是非常有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的自学模仿能力、表现能力、创编能力以及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在本堂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本班学生的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二部轮唱掌握得不错,特别是学印尼舞蹈动作和为歌曲编舞蹈动作表现特别出色。一向不太大方的孩子也大胆地站出来表演了。但是本课在学生自学歌曲时,形式稍单调了些,其次学生对回声的感受和体现不够明显。在以后的教学中,在教学时应及时细心的发现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恰利利恰利说课稿

(_一)教学理念

以审美为核心目标,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对三年级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强调音乐实践等教学理念;充分运用现代住处技术组合有关歌曲的音像素材和图片,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施与探索,从音乐背景入手,指导学生循序渐进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在音乐课程中贯彻综合原则,以音乐各要素为主线,学生的一切活动都立足在音乐中进行并完成,把音乐与舞蹈、语言、文化等其它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音乐,开阔学生的视野。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合理安排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使教学方法趣味化和游戏化。

(_二)教学目标:

1_、通过学唱印度尼西亚民歌《恰利利恰利》,让学生感觉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风情和音乐文化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2_、学会简单的二部轮唱,会控制唱歌时音量的强弱,能更好地表达歌曲内容。

(_三)学前分析和教学策略:

本课所选的是一首与劳动相关的歌曲。《恰利利恰利》表现了印尼庄稼人的劳动热情,旋律中贯穿着欢乐的舞蹈节奏。教学设计中我把听、拍、唱、动、创、演合理整合,动静搭配,以体验为基础,以感受创编为依托,以唱、跳、演为载体,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_ 这里的孩子对春播农忙等劳动生活只有间接的体验,所以就需要教师巧妙引导,把这些生活体验迁移到对歌曲的感受之中,并根据歌曲情绪和内容,将劳动生活中的动作加以提炼、加工,美化成舞蹈语汇,帮助学生表现歌曲。

三年级学生喜爱生动活泼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把每个环节串成一个情境性的故事,整课教学设计以教师扮演导游带领全班同学游览印度尼西亚为主线贯穿始终。旅游地点分别从印尼风景区——印尼农庄——演奏会,以情境教学模式吸引学生,让学生一步步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在各个不同的旅游地点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印尼名胜地了解印尼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国情;在印尼农庄通过游戏学会歌曲,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尼人劳动场景,学会歌曲;在演奏会上欣赏印尼乐器。以导游的身份把学生带到印度尼西亚,趣味盎然。通过印尼之旅引导学生发现音乐美,感受音乐美,展现音乐之美。(四)教学重点、难点:

1、找到回声的感觉,学会二部轮唱。

2、学生自学印尼舞蹈动作。(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准备:

钢琴,自制课件,音乐素材(七)教学过程:

1、走进印度尼西亚

老师出示旅游旗,说明自己今天导游的身份和今天的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师:又到了我们欢乐、轻松的音乐课堂时间。今天老师的身份可不是老师喔,老师想邀请咱们班的同学来一次快乐的音乐之旅,想去吗? 生:想去

师:非常荣幸,我是今天的导游,想知道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哪儿吗?请跟我来。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让我们一起出发了。我们即将到达的是国家是地处东南亚的旅游圣地印度尼西亚。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一些,如果死板的介绍国外民歌的背景,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耐心,因此采用了情境的方式来导入,把教师和学生置身于旅游的角色氛围中,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旅客”会更积极与“导游”的互动)

2、游览印度尼西尼风光

(1)到达印度尼西亚,播放音乐,欣赏一组印度尼西亚美丽风光图片。让学生说说对印尼的印象,教师简介印度尼西亚的基本情况。

师:各位游客都观察得非常仔细,也说得很好,从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印度尼西亚由很多的岛屿组成,有“千岛之国”的美称,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热带雨林气候、灿烂辉煌的历史古迹及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而被誉为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每到夏天,印度尼西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在那里热带雨林的暖风、迷人的海滩,碧蓝清澈的海水会让大家觉得仿佛来到了天堂。

(设计意图:通过对印度尼西亚的美丽风光和旅游资源的欣赏和介绍,让学生对印度尼西亚有更多的了解)

(2)学习快乐音乐之旅旅行团的口号,用不同的方式来感觉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型。

4导游:我们现在来到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所以大家要跟紧导游,一个也不要掉队,要集体行动,学会旅行团口号。教师先拍节奏说,请同学们拍节奏说。接着请大家站起来,我们出发了,用脚踏节奏说口号。

导游:快乐的 _朋友 _跟我来。

X_ _ _X_X_ _ _X_ _X_ _ _X_X_ _X_ 游客:快乐的 _我就 _跟你来。

X_ _ _X_X_ _ _X_ _X_ _ _X_X_ _X_ 导游:大家开心吗,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你快乐的心情。让学生自己创编身体动作表现口号中的节奏型。

(设计意图:从歌曲的节奏入手,用生动有趣的口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参观印度尼西亚的农庄(印尼人劳动场景的图片),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印尼人劳动的场景,出示儿歌(歌曲歌词文字部分),请学生拍读儿歌。

导游:早晨,太阳刚刚从东边爬上来。我们来到了印尼的农庄去参观,看到了庄稼人劳动的场景。你们能描述一下吗?(教师引导学生讲述。)导游:这是根据大家刚才的话,编成的我们的儿歌。大家用刚才的节奏来读一读儿歌。(学生拍手读儿歌。)

导游:印尼的人民听到我们用这么美好的儿歌来称赞他们勤劳,特别感动和开心。其实印尼人不仅勤劳、能干,还能歌善舞。他们要用这一首印尼民歌感谢大家。欢迎大家来做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描述引出歌曲歌词,充分让学生感受自主的氛围和成就感)

3、学习印度尼西来的语言、律动、民歌。

3①播放《恰利利恰利》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特殊的地方,学生拼读,全班同学练读,学会歌词拼音部分,7导游:拼音的部分是他们加入了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劳动时开心的心情。既然来到了他们国家,我们也学几句他们的语言吧

1(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学印尼的语言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趣味性和游戏性的学习活动中解决歌曲歌词难点。)

②让学生根据律动提示语加上简单的律动来配合读歌词,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导游:我们加上印尼的节奏和简单的律动来肯定更有印尼风味。2(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律动提示语让学生自已加入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深刻的感受到歌曲的节奏。)③看歌曲视频,练习歌曲二部轮唱部分。

8导游:印尼歌曲充满了快乐,我们再来欣赏一次吧,歌曲里还有一个特别的部分,是印尼庄稼人表达自己劳动时快乐的心情的。

让学生说说自己找到的特殊性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回声,带学生跟琴练原声,再请学生加入动作。教师来唱回声,学生练唱回声,加上动作,然后把全班分成两个小组来练习。

(设计意图:把二部轮唱的音乐技能渗透到回声游戏中,师生配合来演泽回声的感觉,充分调动师生互动,也给课堂教学增添气氛)

④出示歌谱,学生自学歌曲。先跟教师琴声用“啦”哼唱旋律,然后视唱简谱,接着填上歌词演唱歌曲,加入简单律动来唱,最后完整地表演唱歌曲。(教唱时注意歌曲二部轮唱部分)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师在歌曲教唱时安排了三遍聆听,第一遍学生欣赏印度尼西亚美景时作为北京音乐,第二遍找出歌曲歌词中特殊的地方解决歌词难点,第三遍找出旋律中的特殊地方,二部轮唱解决旋律的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唱歌曲打下基础,设计体现了重体验、重感受、以审美为中心的思想。)

4、欣赏印尼乐器演奏

导游:各位旅客,接下来这一站,也是我们今天印尼快乐音乐之旅的最后一站,我们将观赏到印尼最有特色的乐器演奏(设计意图:增长学生的知识,充满异域风情的演奏带给他们美的感受,学生们一定特别感兴趣。)

8、小结。

①让学生说说今天印尼音乐之旅的收获

师:看来今天我们大家都有了很大的收获,游览了印度尼西亚的美景,学了印度尼西亚的语言,民歌,也知道了印度尼西亚的音乐文化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真希望我们能走进更多的国家,欣赏到更多不同的音乐。③载歌载舞离开印尼走出教室,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结束,我让学生来总结自己的收获,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思考,内心世界得到升华,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学生唱着欢乐的歌儿跳出教室,内心应该是充满美好和向往的。)

恰利利恰利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说课稿 第2篇

要想上好一节音乐课,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程度。如果没有在课前很好的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效果将会适得其反。就拿我教授的这节课来说,三年级学生喜欢表演唱,学生喜欢自行动手、动脑、自行创作表演。因此,只有正确的分析学生的年龄和对音乐的感知特点,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音乐上的沟通,从而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歌曲教学课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仅仅学会演唱一首歌曲就可以了,而是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所学歌曲,让他们喜欢音乐,感受到音乐之美,学会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和理解相关文化。因此,我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一)学生们都比较喜欢情境式问答,我在学习歌曲之前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又到了我们欢乐、轻松的音乐课堂时间。今天杨老师的身份可不是老师喔,老师想邀请咱们三(二)班的同学来一次快乐的音乐之旅,非常荣幸,我是今天的导游,想知道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哪儿吗?请跟我来。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乘坐游轮出发了。

于是同学们颇有兴趣地、安静认真地听奏,此环节达到了两个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为导入新课做铺垫。

(二)在学习歌曲重点节奏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让学生通过自己听到的并指出来引出要重点掌握的节奏型。然后围绕这一节奏型让学生展开联想,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这一节奏型。此时老师要适时的指导学生可以从动作、词、旋律这几个方面着手,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就会很踊跃的回答。学生在“动”中感受了难点节奏,并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它。

(三)表现歌曲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歌曲《恰利利,恰利》学习完了,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它?”就这样一个问题激发起了学生的创作兴趣,于是采用分组同学先讨论老师融入讨论再表演的方式,在表演中巩固和掌握歌曲的演唱,这一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自评,老师点评。部分学生表演完后,由学生自主的评价哪位同学表演得最好,好在哪里?然后老师再做客观性的点评。

(五)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歌词,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的内心活动。我提问:“通过学习这首歌,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思考都回答:“要热爱劳动。”通过对歌词的分析,引申到人文,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歌词的理解,理解乐曲所塑造的音乐形象,深刻体验乐曲的感情,从而潜移默化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因此,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对于上好一节音乐课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这样学中有动,动中有学,达到寓学于乐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为师者要适时激励和赞美自己的学生。

我觉得激励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很好的、很有效的方法;开放的自由的创作空间也给了学生更大、更宽的发展余地;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一句激励话,胜过万节课”!

四、音乐课,要让学生尽情享受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课更是一门艺术课。如果每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透过纯洁的童心,听到美妙的音乐,那种感觉会是多么美好。音乐教学就是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作为审美途径的教学。教师应该充分体现音乐课的特点,挖掘音乐的内涵,把美展示给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美。在教学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做到让学生感受美:

(一)教师美的语言和富有感情的范唱

在和学生用语言交流时,尽量使自己融入其中,就像是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大姐姐,而不摆老师的架子,范唱歌曲时,我把自己最美的声音和动作毫无保留地展示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从中感受到音乐之美。

(二)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光盘,让学生从影音片段中感受音乐之美。

五、不足之处。

我在上这堂音乐课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首先是对整首乐

曲还没有完全吃透,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在范唱时轮唱部分示范错误,导致在教唱乐曲时难点没有很好的解决,出现了技术性的大问题;二是学生在表演互动这一环节上,我不够灵活,我设计表演环节是“歌舞游轮”,是设想在游轮上举行盛大的`音乐舞会,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跳起来。老师先让学生分组创编,再挑选一组上台表演,做出适时的点评;再让学生看老师表演一组舞蹈动作,看这样做行不行,带领学生学习;学生学会后全班一起做律动表演,唱着跳着走出教室。但是本课的主旨是表现印度尼西亚农家人耕作播种的意境的,在这里设计理念就和课本脱节;四是歌曲名《恰利利,恰利》没有跟学生解释一下意思,是印尼语中的一种衬词;五是给予学生的表扬要多样性;六是课堂的时间要控制好,平均分配。

在本次的新教师研讨课中,我和来自龙洞小学的唐老师上的是同一节课,对于一课多教让我感受到了另外一种教学方式的魅力。唐老师上课时用沙槌的导入节奏非常好,既能很准确的表达本课的节奏特点,又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就能将课堂的气氛推向^***;在解决轮唱部分的难点时,唐老师先是用一个小故事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来教唱;这时,学生就会带着回声的感觉把轮唱部分唱好,也表达出耕作的愉快心情。在创作拓展这一环节上,唐老师让学生大胆的发挥想像力,模仿耕作的动作全班一起动起来,让学生充分的律动,真正的做到了师生互动……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借鉴的。

以上是我在教授音乐唱歌课《恰利利、恰利》中的几点感悟,我将针对如何才能上好音乐课不断探索。在日后音乐艺术教学中,我将不断拓展专业基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内容上,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得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在师生关系上,改变以老师为中心,师生之间在平等^对`话和互动****同提高。同时我还将提高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学会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主动地介入学习过程,使得音乐课越上越好。

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第3篇

一、运用媒体,突破传统,激发欲望。

在歌曲的教学时利用现代技术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让学生多方位了解印度尼西亚风土人情,引起他们学唱印尼民歌的欲望。

二、凸现主体,演绎情趣,体验成功。

在歌曲的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每一个环节的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从精神上产生愉悦与美感。让学生在感受到音乐动态美的同时,个性也得到了张扬。如学生展示唱与学生互评环节,还有唱游环节,特别是唱游环节,学生边唱边配上舞蹈,把学生的童真、童趣都表现出来了。

三、循序渐进,寓教于乐,收获魅力。

在歌曲的教学中及时轻松的把思想教育渗透给每个学生,让他们学会做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知道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四、分散难点

这节课我在设计难点教学时,从教唱到唱游,环环紧扣,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被动接受的,没有主动的参与体验到歌曲的学习中。我想可以试一试将难点提前至感受劳动的场景,让学生首先从节奏感受劳动、再通过肢体动作帮助他们体验,最后加上旋律,一步一步地把音乐课推向高潮,最后在开心愉快的气氛中结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的轻松、愉快,感受到音乐的特殊魅力。

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第4篇

这节课的教学其实有很多生成的因素,如刚开始我是准备从欣赏介绍印尼音乐、风光入手,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再比如这是一课合唱课的教学,四年级学生才刚开始接触二声部的合唱,一般来说我们会完整地出示歌谱(合唱谱),然后分声部进行教学,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我受学校校本课程的启发和外出学习的感受调整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一、立足学校特色,校本课程,渗透音乐的学习。

腰鼓是我校的艺术特色,四年级的学生长期进行腰鼓的训练,对有鼓点声的音乐节奏有种特殊的敏感,而歌曲《恰利利恰利》中的典型节奏正好与腰鼓中的节奏相吻合,因此新课的导入就从“学生做小老师”开始,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为了让孩子们能在老师的指挥下,课上我引导学生用嘴巴敲出鼓点:咚叭咚叭| 咚咚叭 咚叭|咚-‖,然后教师用手敲击桌面模仿鼓点。接着我引导说:在同学们的启发下,何老师又变化出了一种新的节奏:咚咚叭 咚叭|咚叭咚 ‖你听听,有什么变化,你能用嘴巴模仿出来吗?然后再引导学生用手模仿节奏做一做。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节奏是可以变化、创新的;我们的身体器官(如嘴巴、手)、身边的物品(如桌子、板凳等)都可以作为乐器演奏。

然后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听音乐,找熟悉的节奏。师导:老师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你能听出刚才的这个节奏出现在音乐的什么部位吗?(前面)

——播放《恰利利恰利》的音乐。在这个环节中注重引导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聆听习惯,并能用我们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在音乐中体验、并感受这种典型的音乐节奏并真正地记住它,教学反思《恰利利恰利教学反思》。

二、不露痕迹,潜移默化地融入新知识的学习。

《恰利利恰利》这首歌曲前半部分节奏典型,通过腰鼓特色的表演学生能很快掌握好其节奏型。在后半部分有一个二声部的合唱,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先出示一个声部的教学,引导学生比较歌曲前后部分节奏的不同,通过丰富歌曲形式,在延长音的地方可以加上“山谷回声”的方法融入二声部的学习,这一环节既解决了要唱好延长音的时值,又解决了二声部中声音的强弱运用,在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后,我再告诉学生:老师用音乐的符号记录下你们的演唱。引导学生学会看合唱谱和分声部的乐谱。

三、尽量做到关注每个学生,及时调整教学细节,准确评价学生的表现。

由于班级人数多,在每个班都会存在一些无法预知的学生表现。在学习中有个别班的学生因为看不清黑板,我关注到后及时让孩子们打开书,看书中的歌词。(原来引导学生看黑板就是不让学生有先入为主的合唱谱的概念,从而混淆学生的视线,在学生基本会唱后打开书看歌词,对学生的影响不会太大。)再比如,原来在个别班的导入,我是用腰鼓进课堂请生出来做小老师的,但可能是孩子们平时都是集中训练表演,当单独时由于紧张,请了好几个孩子都不能很好地敲准节奏,我就调整成让孩子把嘴巴当“乐器”来表演,再轻轻把桌子当鼓敲节奏,既让音乐课堂学习变得有秩序又达到了老师预设的目的。四(5)班的王轶凡平时音乐课中就很注重积累、注意观察,在说到歌词中的特色时,能准确地说出歌中“恰利利恰利恰嘣嘣,沙啦啦盖嘟沙多嘣”是“衬词”,并告诉大家这是民歌中特有的词,我是这样评价的:“你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孩子,知识面广,注重音乐的积累。”同时让班上的孩子用音乐的节奏表扬了他。这样的孩子在我教的四年级班上还有不少,平时他们总会在音乐上有着让人意外(音乐知识的积累和拓展面)的表现,也在班上的音乐学习中直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恰利利恰利 教案 第5篇

扬中实小 何英

教学内容:

1、唱:《恰利利恰利》

2、认:安格隆

教学目标:

1、能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恰利利恰利》,表现好歌曲中简单的双声部演唱。

2、接触印尼的代表性音乐作品,了解音乐中的典型节奏,分辨不同的节奏型,并尝试用音乐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3、了解印尼传统乐器安格隆,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4、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感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以及劳动时的一些形象特征。

5、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

教学难点:

1、音乐中的典型节奏,分辨不同的节奏型。

2、歌曲中的二声部教学。

教学重点:

1、用快乐的歌声正确表现歌曲的情绪,感受劳动的乐趣。

2、了解印尼传统乐器安格隆,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3、体验音乐,培养探究、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

腰鼓是我校的艺术特色,四年级的学生长期进行腰鼓的训练,对有鼓点声的音乐节奏有种特殊的敏感,而歌曲《恰利利恰利》中的典型节奏正好与腰鼓中的节奏相吻合,因此新课的导入就从“学生做小老师”开始,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会更自然、更有兴趣,但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控制自己表演的音量。

教具:钢琴、电脑、歌谱(分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1、 1234 5 | 5432 1‖

mi ya mi ya

要求:“连线”用连贯、圆润的声音演唱;发“ya”音的时候口腔要打开。

2、 5 0 3 0 1 0 |5 0 3 0 1 0 ‖

mi mi mi ma ma ma

要求:跳音,双手叉腰,腰腹部有绷的感觉;用拍皮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三、导入:学做小老师

导:腰鼓是我校的特色,从大家平时的训练,个个都是敲鼓高手,你能教教老师敲鼓的鼓点节奏吗?

1、用嘴巴敲出鼓点:

咚叭咚叭| 咚咚叭 咚叭|咚-‖

2、师用手敲击桌面模仿鼓点。

3、生模仿。

(原来我们身边的物品都可以作为乐器演奏。)

4、导:在同学们的启发下,何老师又变化出了一种节奏,你听听,有什么变化,你能用嘴巴模仿出来吗?

咚咚叭 咚叭|咚叭 咚 ‖

5、用手模仿节奏做一做。

6、听音乐,找熟悉的节奏。

导:老师带来一段好听的音乐,你能听出刚才的这个节奏出现在音乐的什么部位吗?(前面)

――播放《恰利利恰利》的音乐

――交流

7、再听音乐。

要求:熟悉的音乐节奏试着用嘴巴伴奏。

8、三次听音乐。

要求:熟悉的音乐节奏模仿小鼓敲击桌面为音乐伴奏。

(渗透多听音乐旋律,熟悉音乐的理念,同时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相联系。)

四、学习歌曲《恰利利恰利》。

1、初次听歌曲《恰利利恰利》。

导:让我们为熟悉的音乐填上词,听听,歌中唱了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交流:早晨,勤劳的庄稼人到田里锄地、撒种子,播下了一年的希望。

――交流:小朋友是用怎样的声音表现音乐的?(活泼、欢快)

2、再听歌曲。

要求:随着歌词的内容,轻轻地律动。

思考:歌词中还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交流:“恰利利恰利恰嘣嘣,沙拉拉盖嘟沙多嘣”

――这是人们表现开心、高兴时演唱的词叫衬词,一般出现在民歌中。

3、揭题:这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歌名就叫《恰利利恰利》。

(渗透了衬词可作歌名的理念)

4、印尼简介: 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这个国家岛屿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之国,所以有“千岛之国”之称。这个国家的.人民很勤劳、岛上风光迷人,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开心!

5、演唱歌谱。

导: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体验音乐的旋律中的快乐。

――引导唱谱,感受熟悉的音乐节奏。

(1、音乐中的反复记号;2、连音线的运用)

――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第一部分节奏紧凑,第二部分节奏宽松)

(注意引导学生音乐节奏的变化。)

6、跟着老师的琴声唱谱。(培养孩子的音准)

7、有节奏地读歌词。

8、跟琴声演唱歌词。

――指导唱准歌词

(演唱中有学生看不清歌词,可让孩子翻开书看歌词。)

9、分组练唱歌词。

――学习评价,找出演唱中的问题纠正。

10、歌曲的处理。

1)导:为了让我们的演唱更好听,我们可以从速度、声音、强弱上做些变化?

――稍快、有弹性(拍皮球的感觉)、强弱的变化

――跟琴声有感情、有变化地演唱。

2)演唱形式上的变化。

导:为了让歌曲变得更丰富,老师对歌曲作了些处理,但需要同学们的配合,你们愿意吗?

――第一次唱,师生合作

――交流:老师是怎么唱的?声音如何?(弱,像回声;长音要保持好)

――师生第二次唱,再一次感受声部的行进。

――生生合作。(在老师的指挥下合唱)

小结:聪明的你能说说这样的演唱形式叫什么吗?――合唱

11、记谱。

用音乐的记谱方式记录下这种演唱形式,就是合唱谱。(教会学生看合唱谱)

――翻书p14 看歌谱。

五、拓展:印尼乐器―安格隆

导:快乐、热情的印尼人热爱劳动、热爱歌唱更热爱表演,在印尼有一种传统而特殊的乐器叫安格隆,你想认识它吗?

1、认识安格隆。

2、了解乐器。

这是一种伴奏类的乐器,由两根长短粗细不等、长舌型的竹筒组成,竹筒的音高相距八度,演奏时前后摇动框架,竹筒撞击槽壁,发音清脆,一人可同时演奏两架。

后来经过喜爱音乐的印尼人不断创新,又有了可以演奏旋律的安格隆。人们用绳子把12-14根带有音高的长短不一的竹筒,排放在木架上,用2根竹(木)棒敲击,成为乐队旋律乐器之一,形似木琴。

过渡:据说在人们去印尼旅行时,客人们都会被带到一个广场上,每人发一个击奏的安格隆,在广场的指挥者的指挥下前后摇动安格隆随音乐的节拍进行表演。这时广场上的音乐气氛会感染每个人。

六、小结下课,师生再见。

要求:整理好音乐教室的物品,有秩序地离开教室。

《恰利利-恰利》音乐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体验印尼庄稼人劳动的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2、通过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表现田间劳作的场景,学会控制唱歌时的音量和力度,能更好地表达歌曲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声部均衡意识。

3、感受印度尼西亚的民族音乐风格,理解世界多元文化价值观。【教学重点】

能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恰利利,恰利》。【教学难点】

学会二声部合唱,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钢琴;

3、打击乐器—摇铃、沙锤。【教学过程】

一、课前律动

师:同学们,欢迎来到于老师的音乐课堂,上课前,于老师有个小要求,当于老师提问的时候,请同学们仔细思考并完整地表达出来。我们先来做个课前律动,大眼睛仔细的看于老师拍的节奏并模仿出来。

X X X X

手 手 手 响指

手 响指 手 响指 手 鼓 手 鼓

师:1.这个节奏难不倒我们94班的孩子,现在于老师要变换一下,看看你们的大眼睛有没有发现。你们的节奏感真不错,接下来还要变换一下,看谁发现了不同?哇,这个都难不倒你们,(播放音乐)接下来我们加大难度,加入音乐来,一起律动,先看一下于老师怎么拍的,然后请同学来说说规律。(播放音乐)手 响指 手 响

指 手 鼓 手 鼓

一、新课教授

师:咱们班的节奏感真好,刚才我们听得这首乐曲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印度尼西亚的民歌,叫《恰利利恰利》。(贴标题)我们来一起读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印度尼西亚

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印度尼西亚,(打开课件)。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这个国家岛屿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之国,所以有“千岛之国”之称。这个国家的人民很勤劳、岛上风光迷人,人们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开心!

刚才看过了这么多地方,不知不觉来到了印尼的田边,让我们来瞧瞧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初听歌曲

师:现在我们来听一下这首《恰利利恰利》,小朋友是用怎样的声音表现音乐的?(活泼、欢快)3.复听歌曲

师:歌曲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歌词是哪句?(恰利利恰利),你们的乐感真好,恰利利恰利是印尼的语言,表达印尼人们在劳动时快乐的心情,现在于老师也用印尼语言来跟你们互动,加上刚才的律动,当于老师说恰利利恰利恰嘣嘣,你们回复我沙啦啦盖嘟沙多嘣。(播放音乐律动)

4、跟着老师的琴声用la模唱。

5、用柯达伊手势来模唱

6、教师带唱歌词

7、跟琴声演唱歌词。

8、师生接龙练唱歌词。学习评价,找出演唱中的问题纠正。

9、集体完成歌词的试唱,试唱时速度由慢至快。师:为了让我们的演

唱更好听,我们可以从速度、声音、强弱上做些变化?稍快、有弹性(拍皮球的感觉)、强弱的变化跟琴声有感情、有变化地演唱。

10、完整演唱。提示学生注意歌唱时的心情、节奏、速度.二、二声部演唱

师:为了让歌曲变得更丰富,我们来听一下这个片段,同学们耳朵竖起来,你们听到了怎样的演唱。聪明的你能说说这样的演唱形式叫什么吗?——合唱

师:同学们再仔细听,看老师在什么地方加入了动作。

1.师生合作,师:老师召唤,你们来回应老师。最后击掌三下。2.交流:老师是怎么唱的?声音如何?(弱,像回声;长音要保持好)3.师生第二次唱,再一次感受声部的行进。4.生生合作。(在老师的指挥下合唱)三、四人合作为歌曲伴奏。

(1)四人合作小组自主合作,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来展示。演唱时要掌握好速度与情感,把勤耕作时愉快的心情唱出来。

(2)汇报时请小队长汇报,大家好,我们是 组合。分配好小歌手小乐手。

四、总结

上一篇:思想作风建设内容下一篇:他的平凡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