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儿童福利院范文

2024-05-12

去儿童福利院范文(精选8篇)

去儿童福利院 第1篇

去儿童福利院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跟草”。每当我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心里总感到格外的温暖,格外的甜蜜。可是福利院的小朋友们的心情可能会截然相反吧!

十一长假,妈妈带我去看望福利院的小朋友。我们给小朋友买了学习用品,衣服及玩具,希望这些东西能给小朋友们带小朋友的教室,小朋友们看到我们进来,都站起来鼓掌,脸上露出甜美去一些温暖,一些快乐。到了福利院,在院长阿姨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的笑容。我给小朋友讲故事,跟他们一起玩,教他们算术,乘法。小朋友们都认真的听我讲,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他们的老师,心里充满了自豪感。看着他们渴求的目光,我真想把我所学的知识都交给他们。

一开始,我觉得他们都很健康,看不出哪里不好,慢慢地在院长阿姨的讲述下,我才知道他们有的不会说话、有的听不到、有的因为天生残疾被父母抛弃了。他们太可怜了,我活蹦乱跳的心情顿时一扫而空。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就要走了,在福利院门口,我们与小朋友们合影留念,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他们。坐在车上,想起自己的幸福生活,我深受感触。我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知识,长大后办一个慈善基金会,帮助这些福利院的小朋友们。使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指导老师:张老师

四年级四班:吕逸轩

去儿童福利院 第2篇

2014年6月14日,公司组织名为将爱心进行到底的活动,地点为株洲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刚开始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去的,但也带着做好事的心态去的。早上8点我们爱心小队在芦淞区人民政府门口集合,15分钟后我们开始往目的地出发,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有两个小朋友一边一个拉着我的手拖着我往家里走。

来到福利院门口的时候,给我的第一感觉还是不错的,楼层都是新的,一些基本的设施还是不错,看来社会上的好心人士还是有的,政府也有切实做工作,以至于福利院里的孩子过的不用那么艰苦,这点让我很欣慰。

但是进入福利院以后,我被震撼了。因为之前我没去过福利院之类的社会福利性机构,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的。所以,当我看见的小孩子身体有缺陷的时候,一时间也不知道到底该做什么,该以什么样的语言或者是行动去开始我们所谓的“做事”。最后,在福利院老师的引导下,我们才慢慢地移进了门。我们给那些孩子带了一些玩具,一些吃的东西,当他们看见这些时,毕竟是小孩子,当然很兴奋。我们一共去了4个类家庭,之所以是类家庭,是因为一个家庭里收养了6个孩子。还看到每个家庭的墙上都粘满了每个家庭的全家福,相片中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有着灿烂的笑容,这让我们心里面稍微有一点安慰。

在这,不得不提福利院工作的阿姨们了,要知道,照顾一个小孩子是很费力气的事情,要带好一群小孩子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要照顾好一群“不一样”的孩子,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可以讲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这些阿姨完成了,她们自己也有孩子,在福利院照顾这些残疾的孩子以后,她们基本就没有时间去照顾自己的孩子了。但是她们并没有什么怨言,却给我们极大的震撼。要是大多数的人都能这样,我们的社会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

把古诗词读进儿童的心里去 第3篇

新课标不仅在“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古诗词教学的目标与内容,还规定了背诵的篇目与数量,其中推荐给小学生背诵的古诗词共75首。各版本教材将其编入课文,有些作为精读,有些作为略读或推荐阅读(编排在“语文园地”或单元练习中),还有些古诗词超出课程标准的推荐篇目。如,人教版编排了36首(段)古诗词为精读课文,其中,苏轼的《赠刘景文》、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林杰的《乞巧》、李商隐的《嫦娥》、陆游的《游山西村》、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张籍的《秋思》、纳兰性德的 《长相思》、吕岩的《牧童》、杨万里的 《舟过安仁》、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等11首不在课程标准推荐篇目之列;北师大版编排了29首(段),其中,邵雍的《山村》、王维的 《鸟鸣涧》、白居易的《暮江吟》、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和《房兵曹胡马》、李贺的《马诗》、温庭筠的《过分水岭》、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李白的《秋浦歌》、《乐府诗集》等10首不在课程标准推荐篇目之列; 苏教版编排了33首(段),其中,李白的《峨眉山月歌》、程颢的《春日偶成》、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杨万里的 《宿新市徐公店》、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李清照的《如梦令》 等7首不在课程标准推荐篇目之列。

怎样教小学生读好这些古诗词呢?两个字:诵读。

什么是诵读?诵读,在词义上与“朗读”并无本质区别,而在“教学义”上,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但是,正式列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还是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课程标准) 开始的,2011年版课程标准基本沿用,如下表所示。

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对“诵读”的“教学义”作了详细阐述:“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宜于抒情诗文、文言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诵读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又不像朗诵那样具有表演性,这一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如此,把“诵读”与“朗读”的联系与区别说得具体明白。摘其要,诵读是侧重于诗文的朗读,熟读成诵(背诵)。

一言以蔽之,古诗词是用来诵读的。古诗词的教学,要教学生熟读成诵(含背诵),实现古诗词及其意境意蕴入脑入心的目的。当然,熟读成诵,并非“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而是口诵心惟———口诵其词、脑现其境、心悟其蕴,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阅读素养。

大凡古诗词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形式,或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整齐一致;或长短交织,错落有致;或四句八句,整齐划一;或歌或行或上阕下阕不定,但都大有讲究,对偶、押韵、节奏、起承转合等都暗合规范,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流畅通晓。教小学生读古诗词之初,就要脱离幼儿期(或有意或无意背诵了的一些古诗词)的读法,读出古诗词的“这一个”味道———读诗就像读诗,诵词就像诵词———而不是读童话、背顺口溜。如,人教版编排的第一首古诗,是第6课李白的《静夜思》[前面“识字一”中编排《一去二三里》本也是古诗,但教材没有标注诗作者。而北师大版教材编排的第一首古诗《山村》,标注诗作者是(宋)邵雍,即:“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我相信大部分孩子在进入小学前都会背诵这首诗。

那么,怎么教小学生诵读《静夜思》呢?首先,读出诗的标题、作者。读标题“静夜思”和作者“李白”的表现(如,语调、语气、停顿等),与读诗的内容是不同的,一般不带什么特别的感情或感受,只要停顿到位,让听众清晰地听出你读的哪是标题、哪是作者。读完作者后,停顿比读完标题后稍长些,一是引发听众的想象或期待,一是提醒听众以下是正文了(其他文章的朗读亦同)。标题、作者不能与正文“糊”在一起。

其次,读出诗的“句”或“联”。古诗词一般是以行为“句”的标志,即一行为一句,而不是以标点符号为“句”的标志。若是律诗还要读出“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读诗要让听众听出诗句,而不能“糊”在一起。

第三,读出诗句内的语气停顿、诗句间的平仄(因古代的入声在语音的发展中逐渐消失,故声调与今音有些不同)和押韵,读出诗的节奏、韵律。如,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前两句“二二一”式停顿、后两句“二一二”式停顿,读好了就有节奏感;韵脚分别是“光”“霜”“乡”,读好了就有韵律感。如此,读出的才是诗,才能初步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

诗歌语言的优美,不仅体现在形式上,更体现在内容所表现的意境意蕴中,因此,诵读古诗词,要教学生读出古诗词的意境意蕴。

什么是诗歌的意境意蕴?蔡伟潭老师的一段话说得通俗到位,原文引用如下:

意象是中国诗歌美学独有的范畴,虽然学术界众说纷纭,但理解起来并不难。譬如秋日郊游,面对相同的自然景色———象,拍照时各人取景不同,于是所拍的照片就带上了拍照者的感情色彩———意,那么,拍出的照片就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自然,而是带有个人情感的“第二自然”(歌德语)。王国维说的“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其实正是这个道理。若干意象组合,构成了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这就是意境。意蕴则是此中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和情感。

怎样读出诗歌的意境意蕴呢?必须调动小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诗歌是想象的结晶。曹雪芹先生早就道出个中真义。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借香菱之口评析王维的 《使至塞上》时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直’字似无理,‘圆’字也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找不出两个字来。诗的妙处,有口里说不出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似乎无理,想去竟是有情有理的。”曹雪芹不愧为艺术大师, 一语道破读诗之妙法———想象、联想。正如香菱所云,读诗关键在“合上书一想”,这一“想”即“见了这景”,这一“想”,把“有口里说不出的意思”生动为脑海眼前逼真的画面,把看似“无理”的语言符号活化为“有情有理”的打动人心的意趣。这才是真正懂诗的人,真正会读诗的人。

教小学生读诗,就是要想方设法调动儿童的想象力,由诗的一字一句联想开去,想诗中“意象”、联“意象”成“意境”———想象成“ 著”了诗人“ 色彩”的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一场场活泼的场面、一幕幕逼真的情景,使诗情画意“活”在儿童的脑海眼前。

当然,要真正读出意蕴,还必须在读出意境的基础上,读懂诗人———“ 知人论世”———通过考察作者的身世、经历来研究和评价其作品。我们所谓“时代背景分析”“作者介绍”等做法,都是“知人论世”的现实通俗版。比如,读张志和的《渔歌子》(人教版四下):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中“象”有“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等,但这些已然不是纯自然的山水、鱼鹭、花草和风雨,而是“著”了张志和之“色彩”的“意象”。“著”了张志和的什么“色彩”呢?怎样理解和读出张志和的“色彩”呢?

先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把“象”生动成一幅幅画面逼真于脑海眼前,并让学生描述出来:远处青翠的西塞山像一幅屏风,屏风前一行白鹭翩翩飞翔(画面顿时活了起来)。近处桃花开得红艳艳,轻风拂过,片片花瓣飘落在哗哗流淌的溪水中,逗得鱼儿啪喇喇跃出水面。短短的14个字,就描绘了一幅远近高低静动声色和谐绚丽的山水画。一位戴着青箬笠披着绿蓑衣的“渔翁”静静地坐在小舟上垂钓,忘了还略带春寒的微微斜风和绵绵细雨,钓着,钓着。

然后琢磨这幅山水人物画赋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由“象”而“意象”进而品出“此中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和情感”。就此词而言,关键在探究“不须归”的原因。要探究“不须归”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张志和创作此诗的时代背景。史载,757年,唐肃宗皇帝为了急于收复京师,掌控内外局势,答应了回纥(我国古代民族,唐时曾建立回纥政权)苛刻的条件,时任吏部金紫光禄大夫的张志和力谏肃宗收回成命,遭贬。次年,张志和以“亲丧”为由主动脱离官场。761年,张志和为了逃避肃宗的寻访“渔隐”于湖州城西西塞山,写下了著名的《渔歌子》词。

由此可见,这西塞山纯净明丽的自然山水、自由自在的白鹭游鱼、沁人心脾的斜风细雨(清新空气)与官场的乌烟瘴气形成鲜明对比,对于厌倦了官场的张志和来说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在这自由自在、纯净自然的山水中,张志和从内心深处发出“不须归”的强烈呼声,并且真的“不归”———过起了渔隐生活。

最后,学生自由地想象幅幅生动画面,默念诗人内心情感世界,反复轻声吟哦词句,自然熟记于心。古诗词不宜“齐读”———齐读把个体的感受淹没了,更不宜声嘶力竭地“喊读”———喊读把韵味意境破坏了。古诗词适宜独自轻声吟诵,反复玩味。

让儿童酱油见鬼去 第4篇

儿童酱油的广告宣称“专为儿童健康研制的酿造低盐淡口酱油”“适合拌饭、清蒸食物等,一则起到开胃的作用,二则补充营养”“充分考虑处于发育期的儿童味觉特点,柔和鲜香,富含18种氨基酸、有机酸、碳水化合物等儿童所需的营养元素,能在日常饮食中补充儿童成长所需,是增强儿童食欲的调味能手”等等。一般家长看到这么“专业”的解说,难免肃然起敬,正如一些家长所认为的“既然是专用,肯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更健康,也更安全吧”。

酱油是一种调味品。传统的“酿制酱油”以大豆和小麦为原料,经过发酵得到。在发酵过程中,大豆蛋白被水解,会释放出许多谷氨酸。被释放的出来的谷氨酸以谷氨酸钠的形式存在,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的有效成分。酱油的鲜味,也主要来自于它。作为调味品,酱油中还需要大量的盐。除了盐本身的调味作用,它的存在也增加了谷氨酸钠的鲜味。

高的盐含量也有一定的防腐作用,所以传统的酱油中往往含有更多的盐。在现代社会,酱油需要分装、运输和保存,需要相当的保质期。酱油中的盐含量不可能太高,所以单靠它来防腐效果也有限。现代商业化的酱油中会加入一些防腐剂,比如山梨酸钾或者苯甲酸钠。许多消费者听到防腐剂就很不安,其实它们都是很安全的防腐剂——添加量本来就不高,酱油的食用量又很小,完全不值得担心。因为高盐是一个很大的健康隐患,有的厂家又开发了“低盐酱油”,把盐的用量降低了一半左右,不过防腐压力更大,更离不开防腐剂了。

酱油中有一定的蛋白质、多肽或者氨基酸,但含量也就占百分之几。考虑到酱油是调味料,每天的食用量一般也就几克到十几克,其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对营养的贡献完全可以忽略。至于“有机酸”“碳水化合物”,更是摆弄名词的忽悠,随便吃几口蔬菜水果米饭馒头,“有机酸”和“碳水化合物”就比酱油多得太多了。所以,不管儿童酱油怎么“精心研制”,所谓的“补充营养”都是胡扯。

酱油的唯一价值就是调味。非要考虑对健康的影响,其中的盐是最值得专注的因素——高盐不利健康,尤其是是对高血压,被认为是最直接的风险因素。医学推荐每人每天的钠摄入量不超过2.4克,对应6克食盐。而中国人平均每天的食盐摄入量能达到10克。

酱油是食盐或者钠的重要来源。一般酱油中的钠含量在6%左右——这意味着,如果每天吃一勺酱油(约15克),摄入的钠就相当于成人每天控制摄入量的40%了。

虽然有广告号称儿童酱油“低盐淡口”,但是据一些媒体的调查报道,儿童酱油中的钠含量并不比一般酱油低。即使是“低钠酱油”,钠含量是普通酱油的一半,依然还是很可观。至于“淡口”,且不讨论是真是假,如果味道淡了,要达到同样的调味效果就需要多用,最后摄入的盐量依然很多。

最重要的是,儿童饮食完全不应该用酱油来调味!正常饮食中含有的钠,已经足够满足儿童的生理需求,任何外加的盐都是多余的。人的口味有适应性,通过调味来“增加儿童食欲”,就会让他们对调味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口味越来越“重”。小时候越“重口”,长大之后就越难以控制盐的需求量,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也就越高。

儿童酱油,不仅完全是炒作忽悠的营销噱头,而且对于孩子的健康有害无益。如果家里还有儿童酱油,那么最合适的用途就是给大人吃了,或者——让它见鬼去。

责任编辑/刘颖

去儿童福利院策划书 第5篇

11社二团支部

慰问儿童福利院策划书

儿童福利院是国家、社会及团体为救助社会无家可归的儿童而创建的用于为他们提供衣食住宿或医疗条件的爱心

场所。福利院的小孩子是社会最要给与关心的。关心、关注弱势群体,已经成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云南警官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有必要也有义务去帮助他们、关爱他们,给他们送去温暖。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给与他们尽量多的关爱。

一、活动主题:我们都一样-----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志愿服

务理念

二、活动名称:爱心之旅------走进儿童福利院

三、活动背景:目前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儿童,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云南警官学院学

生,就有义务承担起关爱儿童的社会责任,于是我们决定

走进儿童福利院,尽我们所能为福利院的孩子带来物质以

及精神上的帮助,传承及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四、活动对象:11级社会工作二区队全体成员

五、活动时间:2012年10月18日

六、活动地点:昆明市儿童福利院

七、活动准备:

1、编写活动策划书并完成相关审批

2、与福利院院方取得联系,并预约时间

3、发放有关活动的通知

4、购买水果,零食,文具等有关慰问物质

5、可以适当编排文艺节目

九、活动流程:

1、10月 18 日早上8:30在学校本部门口集

合。

2、到达福利院后在福利院领导的带领下参观

福利院有关设施,听取福利院领导讲授福

利院生活的点滴,适当学习照顾年幼儿童

以及关于心理疏导方面的知识。

3、将事先准备好的水果,零食,文具等慰问

品交予福利院管理人员并在其指导下发

放给福利院的儿童。

4、自由活动阶段,与福利院的儿童做一些小

游戏,并向孩子们演出事先准备好的节

目。

5、打扫福利院生活的区域,有兴趣的同学可

以与福利院儿童一一结对成帮扶协议。

6、与福利院的儿童及工作人员合影留念,结

束活动返回学校。

7、整理有关材料,安排同学写关于本次活动的感想并对本次活动进行宣传。

十、活动支出:水果.零食.玩具和交通共800元

十一、注意事项:

1.人员名单一但确定不得随意更换人,不可中

途有捣乱、擅自离开等行为。

2.参加活动人员必须准时在指定地点集合,必

须服从安排,有特殊原因无法参加者,请

及时转告该活动的负责人员

3.所去同学一定要尽心尽力为孩子服务,展现

我院学生素质。

4.同学不可随意接受孩子的任何东西。

5.在活动中注意儿童安全问题。

11级社二团支部

去儿童福利院的策划书[范文] 第6篇

一、活动背景

那些福利院的小孩子是社会最要给与关心的。关心、关注弱 势群体,已经成为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有必要也 有义务去帮助他们、关爱他们,给他们送去温暖。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给与他们尽量多的关爱。

二、活动主题

在自身成长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帮助他人。如今随着新鲜力量的加入我们决定走进

你我多奉献一份爱心,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会多一份关心、多份温暖、多一份快乐。

三、活动目的

1、给儿童福利院送去我们的关怀和温暖,让他们体会到人间真情

2、让爱心行动服务社社的心灵顽强的意志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的信念。

3、锻炼班上同学各项义务劳动技能增长服务经验。

4群体中去。

四、活动时间

2015 年4 月17

五、活动前期准备

1、召开班级会议,为开展儿童福利院志愿活动做好前期准备 2绘图、写祝福语。购买一些铅笔,橡皮擦学习用品

3、找玉林儿童福利院进行沟通。

六、活动流程

1、给福利院的孩子们送去爱心和温暖。每人带去一些礼物、食品。

2、给福利院的孩子们打扫卫生整理房间,为他们创造一个整洁明亮的空间。

34、教福利院的孩子们画画。

5、陪孤儿聊天。孤儿最需要的是心灵的安慰。通过与孤儿聊天,让大家倾听他们幼小的心声。对孤儿来说是一种释放。

七、注意事项

2345、在和小朋友们玩的过程中要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参与。

6、提前和福利院老师进行沟通以便部影响老师的日常安排。

八、活动意义:

去南京儿童社会福利院倡议书 第7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阳春三月,莺歌燕舞!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尽情地释放着积攒了一个冬天的激情与活力。古人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确在人生最美好的金色童年,我们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但是你可知道,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群人在忍受着残疾的折磨,在承受着寂寞的煎熬;他们不知道父母姓甚名谁,不知道父母身在何处;没有享受过父母的疼爱,没有能够在亲人的怀中撒娇„„他们就是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

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最大的十八岁,最小的只有一个多月。在人生最需要关爱与呵护的时候,却因为身患先天性心脏病,脑瘫,多动症,侏儒症以及肢体残疾等病症,而被无情的抛弃。他们也应该有着幸福的童年,他们也应该享有人间的关爱,他们更需要心灵的交流。

让我们带着爱心和温暖,走近福利院的孤儿们,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颗心去慰藉另一颗心,从而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收获着属于彼此的感动,使他们能够感知到爱的信念,爱的声音,爱的动作,爱的语言,构建充满爱意的美好人间!让我们以爱的名义,用简约的方式,为我们的人生旅程树立一块温馨的路标。为此发出倡议邀请一(1)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去享受一段爱心之旅,去进行一次情感的充电,去感悟一种生活的哲理。

去儿童福利院 第8篇

随着亲子档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人们在羡慕追捧五位萌娃和五位帅爸爸的同时,也逐渐将欣赏视角和思维动态转移到对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儿童性格养成的这一层面上来。这五个家庭,五位家长的教养方式,可以把它看成是中国式家庭教养孩子的缩影,每个家长的教养方式都是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方式,代表了别具一格的教养模式。

一、放任自由型教养方式

溺爱型教养方式,以王岳伦、田亮为代表。(溺爱型)的教养方式特点是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和期望,很少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或施加任何控制,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姑息迁就、怂恿包庇,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与缺点,既不制止,又不纠正,孩子是家庭中的小霸王,可以无拘无束、任性胡为。从节目中可以看到和感受到王岳伦和田亮都是非常爱他们的宝贝的,但在教养孩子方面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这会使孩子养成依赖、骄纵、任性的性格,同时会缺乏对是非的判断标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王诗龄非常有礼貌,那句“爷爷你在家好好啊”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她还知错认错改错,从不会吝啬于“对不起”三个字。

二、权威型教养方式

权威型教养方式以郭涛为代表。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特点是:训斥、打骂、苛求,表现在对孩子要求过严过多,往往以家长的权威,高压的手段迫使孩子绝对服从。这样的教养方式儿童容易形成胆小、怯懦、自卑、不诚实等不良性格。郭涛对儿子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小石头对爸爸是怀着一种小心翼翼的心态,绝不敢对爸爸大喊大叫,也基本不哭。在换爸爸那期,是唯一没有对爸爸表现依恋和不舍的孩子。

三、民主型教养方式

民主型教养方式以林志颖和张亮为代表。民主型教养方式的特点是: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分析与引导宝贝的行为,合理运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并以身作则给宝贝树立良好的榜样。这种教养方式会使儿童产生独立、直爽等良好品质。林志颖对儿子的教导是很民主的,把儿子当成朋友一样去商量而不是命令,充分利用每次活动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从节目中看到,林志颖对儿子说得最多的是:“你好棒啊!你好厉害!你是男子汉,不能哭哦!”等一系列鼓励的话语,这不是简单赞扬,更是一种肯定。

张亮和天天这对父子是一对真正的朋友组合。父子间不是沉重的父命子从,也不是非理性的孩子最大,而是一种和谐的有商有量、良性沟通的模式。父子之间配合无间、默契十足,张亮会时刻注意孩子的行为方式和言谈,不会吝于指出,总是在商量中却满含权威的话语来引导孩子的言行,让天天心悦诚服,并马上付诸实践。

四、封闭型教养方式

封闭型教养方式没有在节目中体现,却是最新兴起、且当今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养方式。这种家庭教养方式的特点是:不顾孩子身心的发展特点,不关心孩子的兴趣爱好,只要孩子单调地认字、机械地算题。在这种错误教育的影响下,孩子身体消瘦了、头脑僵滞了、学习的兴趣淡漠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拘谨、孤独、呆板、压抑、不开朗等。

上述五个家庭的教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社会中家长教养孩子的几种方式。每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也绝不是仅仅局限于一种单一的模式,大部分都是混合的,因为父亲和母亲分别承担着不同的教养角色,有的是“精彩极了,有的是糟糕透了,还有的是两者连接”,还有各种长辈的教养方式、孩子们所接触的同龄小伙伴的性格,都会对儿童的性格养成造成一定的影响。

“身教重于言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法则。“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其实,无论是显赫的明星(名人)家庭还是普通的平民家庭,谁都不能抹掉“普通父母”的社会角色,“可怜天下父母心”,所有父母的最大愿望就是自己的孩子可以平顺、安好,孩子好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这是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

摘要: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在儿童性格养成方面。从分析《爸爸去哪儿》中的郭涛父子、林志颖父子、王岳伦父女等五位家长对于孩子的不同教养方式,进一步探讨家长教养方式不同对儿童性格养成的影响。

关键词:教养方式,儿童性格,影响

参考文献

[1]常青.重视家庭教养方式,培养儿童良好性格[J].江西教育,2006(11).

[2]王瑞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02.

[3]陈陈.家庭教养方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上一篇:比选申请人承诺函下一篇:是第几个世界水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