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英雄史光柱观后感

2024-05-18

战斗英雄史光柱观后感(精选5篇)

战斗英雄史光柱观后感 第1篇

史光柱,男,汉族,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人,1963年出生,1981年入伍,1984年1月入党,10月从77283部队副政治委员职位退休。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1984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在1986年得春晚上,他以一曲《小草》震撼了无数人的心。1990年被总政治部、国家组织部、人事部、宣传部、中国残联联合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中国文联,中华基金会联合评选为“全国十佳卓越人物”。

在一九八四年收复老山的战斗中,我是某团四班班长,代理排长。在攻击敌人阵地过程中,我先后四次八处负伤,左眼球被打掉了,右眼球被打进两块弹片,一直坚持指挥战斗,带领全排攻占了57、50号高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我只是尽了一个革命战士应尽的责任,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中央军委授予我“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我们部队接受了作战任务后,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兴奋。我给党支部写了血书,请求担负最艰巨的任务,决心在战斗中“ 宁可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宁可死在山顶,也不死在山脚”。在临战训练中,结合班里的任务,我带领全班同志夜以继日地反复演练在山岳丛林里作战,怎样既便于指挥,又便于联系,便于协同。一九八四年一月,连队党支部根据我入伍以来特别是接受作战任务以来的表现,批准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指定我为战中排长的第一代理人。让我回去看一看。我很思念母亲,多么想看一看她老人家。但是,我懂得,一个革命战士,一个共产党员,在这即将奔赴战场的时刻,应当怎样做,我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向父母讲述了越军在我边境武装挑衅,占我领土,杀我边民,毁我田园的累累罪行。告诉父母亲,我正准备执行任务,不能请假。我的父母亲都是有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我相信他们会理解我的心情。在信的最后,我写道:“亲爱的爸爸,当你受到这封信的时候,也许我已经上了战场。你老人家等候我杀敌立功的喜讯吧!我一定让你老人家看到我的军功章。如果我牺牲了,你收到军功章,不要难过。如果不牺牲,战后我就带着军功章回来看望你老人家。那时你会自豪地微笑,你会说我无愧于党的培养,是你的好儿子。”

四月二十八日凌晨,战斗打响了,我们二排的任务是:先攻占57号高地,尔后配合一排夺取越军连部所在的50号高地。我们四班是二排的主攻班。六时三十分,我排利用我炮火急袭效果发起攻击。敌人进行炮火拦阻,封锁我们进攻的路线。当我们冲击到58号高地于57号高地之间时,我排代理排长刘朝顺被炸成重伤。我扑过去给他包扎。刘朝顺断断续续地对我说:“四班长,现在全排由你指挥,一定要打好,不要为我们排抹黑!”我说:“排长,放心吧,只要我不死,一定带领全排完成任务!”由于排长伤势很重,我把身上带着的三个急救包给排长包扎好,便把指挥机接过来,向连长报告了情况,连长当即决定,二排由我指挥,并命令我排迅速向57号高地进攻。我判断了一下方位,带领全排向57号高地冲去。冲击中,遇到三排的同志,我听战士们说,三排长、九班长负伤了,八班长牺牲了。于是,我就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战斗。

57号高地左侧山包上两个机枪火力点向我们猛烈扫射,老山主峰上的高射机枪也不停地射击,两个战士在冲击中壮烈牺牲,全排被敌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我想,应当先敲掉敌火力点。于是,我指挥大家散开队形隐蔽后,低姿爬到一颗横道的大树旁便仔细观察,看准敌人一个正在喷着火舌的机枪火力点,迅速拿起牺牲在我身旁的战士的火箭筒,一发火箭弹将敌机枪打哑了。我猛地向右滚出两米,敌另一火力点向我刚才的位置一阵扫射。我指挥机枪压制敌火力,命令八班火箭筒手李林端干掉敌第二个火力点。李林端连射两发火箭弹,消灭了这个火力点,于是全排又向前冲去。

我翻过一棵被炮弹炸断倒在地上的大树,向前跑了四五步,刚卧倒,左侧树林中就向我打来几梭子子弹,“嗖嗖”地在我身边飞过,我觉得左小腿一热,意识到负伤了。我猛地掉转枪,往树林里一阵扫射,树林中没有动静了。我伸了伸腿,感觉到伤不重,来不及看伤口就又向前冲击。冲到阵地上,我向盖沟里打了一个点射,有个敌人刚想逃命,被我和几个战士同时开火击毙。这时,我发现敌环形工事火力点较多,冷静地一想,应该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就叫战友对敌人实施战场喊话:“缴枪不杀!”“你们被包围了!”这时,顽固的敌人打来一梭子子弹,把我们喊话的话筒打坏了。我非常气愤,立即命令早已准备好的三个火箭筒手,连打了两个齐射,敌工事炸垮了。

同志们很解恨。我带领战士发起冲击。一个成都入伍的战友为了掩护我,被敌人一发罪恶的子弹打掉了下巴和牙齿。我命令一位新战士把他抢下去,他挣脱战友,在我胸口重重地打了一拳。他已经不能讲话,只能用这一拳来表示他不下阵地的决心。他匀握轻机枪与敌人对射,毙敌一名后,胸部又中弹,光荣牺牲,后来,我们在这位战友身上发现了一个鲜血染红的笔记本,上面记着这样一段话:“战友们,如果我牺牲了,我还欠四班刘有宏十五元,请我的父母还了。”他的副射手无比愤慨,端起轻机枪继续与敌人对打。打死了两个敌人,可是,不幸他也中弹牺牲了。牺牲前他对我说:“排长,你回去时,一定要去看看我的母亲,她有病。”

我们的战友说,牺牲我们自己,是为了更多的同龄人不再牺牲;我们的父母亲痛苦,是为了千万个父母亲不受痛苦,有的人说,我们是英雄。我们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已经倒下去了,他们才是英雄。我们活着的人应该为他们筑起丰碑,这种丰碑不是在大地上用钢筋水泥构筑的一个纪念碑,而是在你,在我,在他的心中树起一个心灵上的丰碑!

我们化悲痛为力量,打得更加勇猛,和三派一起攻占了五十七号高地。我迅速调整了一下战斗部署,带领战士们开始攻打五十号高地,五十号高地位于老山主峰东侧,上面有敌人一个连部。高地由三个小山包组成。敌人在正面设有堑壕、交通壕、防步兵绝壁、不规则的雷场和铁丝网,形成以高射机枪、重机枪、无后座力炮交叉火力和明暗火力相结合的防御体系。我和代理副连长李金平分析了地形、敌情,决定采取正面牵制、侧翼攻击的战术。我对全排同志说:“战友们,有的同志为夺取战斗胜利已经献出了生命,我们一定要冲上高地,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各班按照区分的任务,猛虎般地向五十号高地冲击。敌炮火随着高地上越军打来的曳光弹,在我们身边“轰轰”地爆炸着。我刚冲到一棵树旁,一发炮弹在离我头顶四米高的一根树枝上爆炸,同时,右侧也有一发炮弹接着爆炸。我只听“轰”、“轰”两声巨响,左肩打进四块弹片,血肉模糊,钢盔飞了出去,头部被一块弹片击中,左耳一阵剧痛,身体被气浪掀起两三米,顿时昏迷过去。为我包扎的战友连声呼喊:“排长,排长!”我从昏迷中被战友们喊醒,伤口一阵剧痛,脑袋“嗡嗡”地叫,左耳朵什么也听不见。我睁眼一看,排里的战士们一双双焦急的眼睛在望着我,并告诉我第一次冲击受挫。

我当时想,全排等着我指挥,排长委托我的任务还没完成,我不能倒下。我咬着牙站起来,立即组织第二次冲击。这时,李副连长来到我身边,对我说:“光柱,你已经几处负伤,下去吧,我带部队冲击。”我说:“不,你是副连长,责任比我大,在后面指挥,我带同志们上!”在我的带领下,大家勇猛地向五十号高地扑去。敌人的冲锋枪、机枪、明暗火力一起吼叫,曳光弹到处乱飞,我呼唤炮火及时支援,全排迅速突击到敌阵地前沿。

这时,一排也冲了上来,两个排会合在一起。我的左肩肿胀起来,我不顾这一切,和代理副连长李金平一起指挥大家向前发展。在一片缓坡地带,遇到了敌人的雷场,我命令使用地雷开辟器,打开了五十多米长的.通路。通过雷区后,是敌人设置的防步兵绝壁,高处约三米,低处约两米。我选了一个位置,组织战士们攀了上去。一登上绝壁,我和副连长立即组织火力猛烈压制山头上的敌人,四班、五班交替掩护前进,很快攻下第一道堑壕。我率先跳下堑壕,带着战士们向第二道堑壕发展。

在距第二道堑壕二十来米的地方,敌人一排手榴弹砸来,我第三次负伤,一块弹片打在喉部,一块弹片击进左膝。战斗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这时我虽已是五处负伤,但一刻也没有犹豫,命令机枪掩护,又继续向前冲去。在离敌前沿堑壕两三米的地方。我身旁的代理副连长李金平踩响一颗压发雷。我只觉得左眼像刀猛戳了一下子,脸部打进几十块地雷碎片,血肉和飞起的泥土堵住了我得嘴,闷得透不过气来,两眼什么也看不见了。我用右手往嘴巴上抹了一把,喘了一口气,又在左脸颊摸了摸,摸着一个肉团子,想扯下来。拉了一下,左眼钻心的痛,我估计这是左眼球,眼球被打出来了。我喊了一声:“副连长!”身旁的战士说:“副连长的左小腿被炸断了。”我想,失去了指挥员,战士们就象失去了主心骨。敌人眼看就要崩溃,最后的胜利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奋战之中,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挺住。

于是我忍着伤痛,摸摸索索地扶着一颗小树站起来,高声喊道:“同志们,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刻,为党为人民杀敌立功的时候到了,向前冲啊!”同志们高喊着:“为排长报仇!位牺牲的战友报仇!冲啊!”我的血流得过多,有点顶不住,心想,我决不能死在第二道堑壕,我死也要死在顶峰上去。我摸起冲锋枪,向前吃力地爬去。不知什么时候,我摔进堑壕里,昏了过去。我一醒来,就问:“高地拿下来没有?”这时,只听见已来到我身旁的连长带着哭声对我说:“史光柱,高地拿下来了,你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同志们把我从阵地上抢救下来,送到了医院。医生从我浑身是血的身上,检查出八处负伤,其中六处是重伤,双眼、脸部、喉部、左耳、左右臂膝上有大大小小的弹片好几十块,仅从脸上取出的碎弹片就有一小把。

虽然我的伤势很重,但我咬着牙坚持不哼一声。我对医生说:“别的伤不要紧,能给我保住眼睛就行了。有了眼睛,还可以看到战友,看到连队,重返前线。”医生告诉我,左眼球要马上摘除。我当时很难过,但我想:左眼球战场上就掉出来了,保不住就算了,能留下一只右眼也可以。我当时还不知道,我的右眼也打进两块弹片,眼球已经破碎,也保不住了。医生担心我忍受不了双目失明的打击,一时不敢告诉我。我从前方医院转到军区总医院,时时盼望右眼早日见到光明,常常焦急地问医生:“我的右眼怎么还看不到东西啊?”医生总是婉转地安慰我。

但是,医生觉得总不能长久地隐瞒。一天,眼科陈主任来到我的病床前,对我说:“小史,你的右眼也保不住了,希望你要坚强。”一听这话,做梦都盼望着重见光明的我,捂在被子里失声痛哭起来。我才二十岁,人生的道路还很漫长,光明就向我告别了,今后陪伴我的将是茫茫的黑暗。生活对我来说还仅仅是开始,我多么热爱连队火热的生活啊!我多么想在看到五光十色的世界啊!

同志们劝慰我,我好几天不吭声,我都苦苦地沉思,想了许多许多。我想起了过去那美好的生活:在足球场上奔跑,在篮球场上跳跃,在训练场上练兵……。如今,这些只能是永久的回忆了。我还想到了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同时,我也想到中学时代就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结识的保尔.柯察金,想到了张海迪,想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想到了首长和同志们的期望……

经过几天的痛苦思索,在医护人员和伤员战友的开导下,我懂得了一个共产党员在伤残面前应当怎样做。总政治部首长非常关怀我们伤员,专门从北京打来电话慰问,其中还提到了我的名字,希望我们早日恢复健康。党和人民的关怀,给了我很大的精神鼓舞,我决心振作起来,战胜伤残,做生活的强者。

中央军委授予我“战斗英雄”称号,这个荣誉应归功于党和人民,归功于集体,归功于牺牲了的战友。我只不过是高山上的一棵小草,大海中的一滴水,微不足道。我和其他军人一样象一棵小草,为祖**亲增加一点翠绿。

战斗英雄史光柱观后感 第2篇

史光柱先后出版了《我恋》、《背对你,投下黑色的河流》等6本诗文集,有的作品还被翻译成俄、法、英等语种广为传播,并荣获“鲁迅文学奖”等全国各类文学大奖15次,由他作词并演唱的《小草》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走进千家万户。

1990年他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1991年被国家机关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1993年底,中国作家协会专门召开了史光柱作品研讨会,首次提出“史光柱诗歌现象”。9月,史光柱受邀参加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受到了胡锦涛等国家领导的亲切接见。

在和平与发展的浪潮声中,史光柱始终坚守英雄本色,将全部心血投入到文学创作和全国各地巡回演讲中,用一颗博大的爱心为人间送温暖。先后为1000余名生活无助或绝望的残疾人送去温暖和希望。他的精神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青年,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精神偶像,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生活的战场上一样做英雄。”

在没有鲜花掌声的日子里

婚后的日子,并不像史光柱作报告那样走在鲜红的地毯上、接受万人仰慕、鲜花、掌声。史光柱老家在云南马龙县一个贫困的山村,父亲在得知史光柱双眼失明后的第24天忧郁而死,母亲也因遭受不了如此重大的双重打击精神失常。

虽说在谈恋爱阶段史光柱已坦言家庭的困境,但张晓君第一次随史光柱回到云南老家时还是被吓了一跳:3间低矮的土坯房脏乱不堪,神情呆滞的婆婆时而清醒时而疯癫,史光柱7岁的弟弟嗷嗷待哺,眼前的这副窘境使从小生活在京城、从未吃过苦头的张晓君心里萌生了一丝怯意,她甚至有了马上逃回城市的冲动。

然而,冷静下来之后,她觉得既然已经嫁给了史光柱,就应该和他一起承担家庭责任。第二天,张晓君就带婆婆去看病,经检查,史母竟然患有精神分裂、十二指肠溃疡、风湿、妇科等6种疾病!此后,只要手头的钱稍稍宽裕,张晓君就带婆婆去治病,而史光柱弟弟的学费、生活费,她也都承担了下来。

1989年,史光柱完成学业后,张晓君带着他回到北京安了家。因为没钱买房子,他们只好住在一个半地下室里。就在这一年,他们的儿子出生。孩子断奶后,为了赚钱维持家用,张晓君就将其送到了父母家代养。

史光柱的工资不高,这些年来,他不仅没有伸手向国家要过一分钱,而且从没接受过任何救济。维持两个贫困家庭的生活已使张晓君有些力不从心,令她更为矛盾的是:自己的丈夫也是残疾人,也需要社会帮助,但他每月必须留一定份额的工资帮助社会上那些生活无助、没有生存能力、十分贫困的残疾人,长此下去这往后的日子还咋过?可每次听完丈夫的解释,再阅读那些残疾人寄给史光柱的信件,她的眼睛湿了。于是,她不得不一次次抹着眼泪从抽屉里拿出钱来递到丈夫手中。

战斗英雄史光柱的文学创作路 第3篇

踏上漫漫文学路

随着和平的鸽哨在时代变迁中越来越响亮,股票、房地产、网络经济等一系列关于经济、关于市场的新名词、新概念占据了人们的头脑时,史光柱,这个曾经名扬中华,曾经一度占据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人心灵的英雄,在新的形势下有着怎样的抉择呢?

如何才能更好地活着?双目失明、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一度也曾迷茫,正当他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恋上了文学。

一天,史光柱与一位战友散步来到一家书店,战友说,你看书吧。他说:“我不能呀。”那位战友说我给你读。那位战友买了一本《郭小川诗集》后,说书中有一部分诗是描写战斗场面的,我读你听。就这样听着听着,史光柱感到自己与诗中的感受相似,感情相通。于是他就坐在一个地方想出了20多句诗,念给那位战友听。战友听了不到10句,就哈哈大笑。因为他写的既不像是打油诗,也不像抒情诗。也就是在战友的笑声中史光柱下决心开始走自学成才之路。没有钱买不起录音机他就买了一个收音机,听文学讲座。边听边记下来,因眼睛看不见,把握不好字间行距。他就用信笺纸卷出棱角后摸着写,请战友看,但还是上下串行,模糊不清。一位护士见此,借了他一个录音机后,他先将讲座录下来,然后一遍一遍反复听。

1985年6月,史光柱到上海做假眼底。一次,酝酿已久的情感诗句竟脱口而出,护士听后也觉得写的不错,于是忙帮他写了下来后传给其他护士看,并建议寄到报社发表,半个月后他的的第一首诗《我恋》真的在《解放日报》发表了。不久,第二首诗《手》接着在《上海青年报》发表,两首诗歌发表后激励了史光柱的创作激情,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他踏上了漫漫的文学之路。

走出生命的低谷

当历史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史光柱在社会的报告场次越来越少,而此时关于史光柱“吃软饭”的传言也不时传到他的耳朵里,他不止一次叩问自己:一个堂堂男子汉,谁愿意被老婆养着?有一次,史光柱痛苦地问妻子张晓君:“难道我就这样耗费一生?难道这就是我承诺给你的幸福?”史光柱低落的情绪令张晓君非常不安,她暗暗下定决心:“我要尽一切努力帮他走出命运的低谷!”

1998年9月的一天,张晓君特意做了一桌史光柱喜欢吃的菜,还买了一瓶昂贵的红酒。她举起酒杯对史光柱说:“你知道酒为什么是陈年的好吗?因为它经过时间的沉淀后能厚积而薄发。我当初看上你,就是觉得你像个男子汉。其实,你现在这种境况也不完全是坏事,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你应该好好地反思一下,英雄的实质不是鲜花掌声的代名词,是一个特定的时代符号。你可以发挥在文学方面的特长,成为一名用精神鼓舞人们的作家。”张晓君的一番话,仿佛给史光柱阴霾的心灵注入了一缕阳光。这天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拄着拐杖,敲打着未知的路面,能敲打未知,来来去去的是春天。春景斩断、殆尽,深埋在心里的根却在时时发芽……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史光柱除每年到部队工作、学习三个月外,一回到北京就潜心创作。在新的生命制高点上,他要用自己的笔讴歌血染的风采。

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他选择了诗歌,而诗歌是具象和意象的产物,对于早在20岁就后天失明的史光柱来说,其心目中的具象事物已逐渐模糊,又何以谈意象?他甚至不知橄榄树是什么样。为了使史光柱的诗作更具有灵性,张晓君专门带他去“见”识,先给他介绍橄榄树的形状,然后扶着他去抚摸树身和树叶。“小片小片叶子\散发小片小片忧伤\小颗小颗果儿\摆动小颗小颗惆怅\小个小个鸟儿\轻唤小朵小朵阳光。”这首名为《心上的橄榄树》的小诗与其说是史光柱创作的,到不如说是他和妻子共同完成,如果没有张晓君这么细心带他去感悟、去触摸,不可能产生这首后来获得了“大鹏文学奖”并成为史光柱代表诗作之一的诗作。

相扶相携相依偎

文学创作离不开生活,为了史光柱的创作需求,张晓君还经常陪伴史光柱深入边防、海岛、工厂、农村体验生活。1997年夏天,张晓君陪同丈夫来到西藏采风。首次踏上雪域高原,环顾茫茫雪山草原,史光柱高兴得像孩子一样,不停地向妻子问这问那。可没过多一会儿,张晓君就头疼、胸闷,全身冒虚汗。史光柱明白这是高山反应,说什么也要让张晓君好好躺几天,而张晓君却告诫自己:“关键时候,不能趴下!”一定要完成对史光柱来说一次极为难得的采访任务。在海拔4500米气候异常恶劣的那曲,身体虚弱又劳累过度的她上吐下泻,面如土色,一下车就“双管齐下”——打吊针、输氧。为了照顾丈夫,不耽误采访,她在卫生所躺了半天,便拔掉针头,一手拎着氧气袋,一手拿着采访机开始协助史光柱工作。高原之行,给了史光柱巨大的创作动力,回到内地后,他利用夫妻俩的采访成果,创作了一部20万字的纪实散文集《藏魂地天》。当这部作品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史光柱联想起妻子为他付出的一切,百感交集地为妻子写下一首诗:你是我生存的银行\我天天向你借贷\大概这一辈子也还不清\我常想\我为大地献出了光明\为何让你也承受黑暗\爱人啊有你\我远离沙漠……

如今,张晓君与丈夫史光柱相濡以沫已走过22个365里路,儿子也已是北京工业大学一名大二学生,看着青春阳光的儿子和身姿挺拔的丈夫手牵手走在竹影疏淡、落英铺织的公园小径和父子俩有说有笑的祥和模样,跟在后面的张晓君常常有一种抑制不住、从心底涌上来的幸福:有儿如此,有丈夫如此,作为一个女人,我对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

(责编:辛娅)

史光柱同志英雄事迹心得体会 第4篇

“你的事迹非常感人,虽然我看不到,但我在电视里听了你的报告后,多次流泪了。”陆先生心情沉重地说。

“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你的行为也很值得我们其他盲人学习。”史光柱说。

“你今后打算学点什么?”陆先生问。

“我喜爱文学,想在这方面多下些工夫。”史光柱说。

“搞文学好啊!你写过什么作品吗?”陆先生兴奋地问道。

“写过一些诗,前段时间还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了一首诗。”史光柱聊到诗也兴奋起来了。

“能不能给我们朗诵几首?”陆先生问。

“可以,那我就朗诵前几天写的一首诗,叫《命运草》……如果命运不安排你做花,那就踏踏实实做草,不求生命长短,但求青春葱郁绿色,像小草一样开始,也像小草一样结束。”史光柱深情朗诵着。

战斗英雄史光柱观后感 第5篇

嫁给英雄的女大学生

1986年1月18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英模报告团的北京驻地,张晓君终于见到了与她通信半年多的英雄史光柱。为了打破尴尬的气氛,史光柱讲起了他们夺回老山50号战地的故事,当讲到他将被地雷炸出的左眼球重新塞回眼眶继续指挥战斗时,张晓君禁不住泪流满面……

1986年10月,互相欣赏的两个人正式确立恋爱关系。消息传出后,《解放日报》很快以头版头条登出来了,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张晓君的亲戚、朋友闻讯纷至沓来,不少朋友都劝她说:“你各方面条件这么好,嫁给他太亏了,不要感情用事,到时有你哭不完的!”也有人说:“嫁给一个一级战斗英雄,多风光啊,以后你就是名人了!”面对七嘴八舌的议论,张晓君没有任何犹豫,在她心里,史光柱不仅是勇敢的英雄,也是个踏实、上进的男人,值得相依一辈子!

1987年1月,张晓君和史光柱举行了婚礼。婚后,史光柱被不断地请去作报告,张晓君每次都会相伴左右。迎接他和她的总是鲜花和掌声。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热情的人群围上来和他们说话或请求他们签个名,那气势一点也不逊于如今的“超女”出场!

有一次张晓君到火车站去买车票,正逢人流高峰,买票的队伍排得很长。张晓君虽然心急,但也只得排在队伍后头静静地等候。没等几分钟,旁边那支队伍的人盯着张晓君看了看,突然叫了起来:“咦,这不是英雄史光柱的爱人么?我在电视里见过你!”这一叫把人们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大家纷纷要张晓君往前排,最终整队的人都为她让了道,弄得她哭笑不得,为了不造成混乱耽搁大家的时间,张晓君只好领了大家的好意先买票!有时张晓君带史光柱出去办事,打车到目的地时,的士司机无论如何都不肯收他们的钱;而她去菜场买菜时,卖菜的人们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的菜塞到她篮里,让她挡都挡不住!人们对她和史光柱的热情,让张晓君深深感觉到了英雄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肩上的分量!

风光之后的背负

然而风光常常是表面的,生活的实质却是琐碎而烦人的。当时的史光柱被特批到深圳大学中文系就读,但史光柱的眼睛看不见,弹伤又使双耳听力下降,加上他只有初中文化基础,所以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此时的张晓君已经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旅游公司的下属单位工作,她很清楚,要解决史光柱学习上的困难,最好的办法就是她放下北京的工作到深圳去陪读。

在深圳大学,每天上课铃一响,张晓君便搀扶着丈夫走进课堂,边小声解释边作笔记。晚上,她忙完家务又赶着为丈夫辅导功课。史光柱睡下了,她还在灯下预习或为丈夫整理笔记。学理科的张晓君硬是啃完了中文专业的所有书籍,并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解给史光柱听。

史光柱老家在云南马龙县一个贫困的山村,父亲在得知史光柱双眼失明后24天就忧郁而死,母亲也因遭受不了如此重大的双重打击,精神失常。虽然事先已经听史光柱说过家庭的困境,但第一次随史光柱回到云南老家时,张晓君还是被吓了一跳:三间低矮的土坯房脏乱不堪,神情呆滞的史母时而清醒时而疯癫,而史光柱的弟弟那时才7岁!这副惨景让从小生活在京城、从未吃过苦头的张晓君心里萌生了一丝怯意,她甚至有了马上逃回城市的冲动。然而,冷静下来之后,她觉得自己既然已经嫁给了史光柱,就该和他一起承担家庭责任。

第二天,张晓君就带婆婆去看病,一检查,史母竟然患有精神分裂、十二指肠溃疡、风湿、妇科等6种疾病!此后,只要手头的钱稍一宽裕,张晓君就带婆婆去看病,把病一样一样治好。而史光柱弟弟的学费、生活费,她也承担了下来。

1989年,史光柱完成学业后,张晓君带着他回到北京安了家。因为没钱买房子,他们只好住在一个半地下室里。就在这一年,他们的儿子雪楠出生。孩子一断奶,为了赚钱维持家用,张晓君就把孩子送到了父母家代养,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为不影响照顾丈夫,她每天往返单位和家里。行色匆匆的她多次被自行车撞伤,有一次差点被汽车撞倒,大冷天几次骑车在冰雪路上摔伤。

随着战争硝烟的散去,人们对战斗英模的关注渐渐转淡,史光柱的生活也由以前的辉煌转为普通而平淡,巨大的反差让他心里有时难以接受。而后天性失明带来的痛苦和无助,更让他觉得自己像个废人一样。

渐渐地,外面关于史光柱“吃软饭”的议论越来越多。当初反对张晓君嫁给史光柱的人对她说:“你看,当初我们劝你不要嫁给他,你就是不听。现在你跟着他受苦吧?”

这些议论传到了史光柱的耳朵里,他痛苦万分。一个堂堂男子汉,谁愿意被老婆养着、像个孩子似的照顾着?

1997年底,当初和史光柱一家一起住地下室的最后一位老邻居都住上了宽敞的楼房,而他们却因为一直给史母治病和掏钱让史光柱弟弟读书,攒不起钱买房,只好依旧挤在那套半地下室的小屋里。有一次,一个朋友来北京,一走进他们的房子,就惊呼道:“天啊!咱们的一级英雄就住这儿啊?”那一刻,史光柱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有一次,史光柱痛苦地问妻子:“难道我就这样耗费一生?难道这就是我承诺给你的幸福?”史光柱低落的情绪令张晓君非常不安,她对自己说:“我要尽自己的一切去帮助他走出命运低谷!”

平凡人的幸福

1998年9月的一天,张晓君特意做了一桌史光柱喜欢吃的菜,还买了一瓶昂贵的红酒。她举起酒杯对史光柱说:“你知道酒为什么是陈年的好吗?因为它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厚积薄发。”

史光柱莫名其妙地听着,不知妻子何时变得如此深沉。张晓君继续说:“我当初看上你,就是觉得你像个男子汉。在我心目中,你永远是个英雄。其实,现在这种境况也不完全是坏事,你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多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我也要你做陈年的酒,厚积薄发。无论何时,我都永远不会离开你。”

张晓君的一番话,仿佛给史光柱阴霾的心注入了一缕阳光。要知道,就在前不久,同是老山英雄,在战斗中失去一条腿,因唱《血染的风采》而闻名全国的徐良离婚了!他的妻子因为无法忍受英雄光环之后的负重而离开了他。相比之下,史光柱的失明比徐良失去一条腿更惨,生活也更为艰难,而此刻,在那对英雄夫妻分手时,张晓君刻意的“表达”,让史光柱更深沉地感受到了妻子的这份爱,他在心里告诉自己再也不能消沉下去了!

此后,史光柱每年到部队工作和学习三个月后就回到北京的家里潜心创作。夫妻恩爱百事顺,到2005年,勤奋笔耕的史光柱在全国报刊上发表诗作400多首,连续出版了《我恋》《背对你,投下黑色的河流》等6本诗文集,成了全军第一位盲人诗人!获得“文明进步奖”、“军队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全国大奖15次,许多作品还被翻译成英、法、德、俄等语言,在世界各国流传。

2005年5月,在张晓君的精心操持下,一家人终于搬进了三室一厅的新居室。离开了晦暗陈旧的地下室,大家的心情都好了很多,三个人的小家庭在北京明媚阳光的照耀下,日日有了欢声笑语!更让张晓君开心的是,有次她下班回来,一推门,儿子就雀跃着跑上来,把她拉到客厅,只见桌上放满了她爱吃的菜。儿子兴奋地告诉她,这些都是爸爸亲手为她做的。满脸笑意的史光柱闻声过来,变魔术般地掏出一条项链,在儿子的起哄声中,史光柱摸索着亲手给妻子戴上了他送的第一份礼物!那一刻,被人宠爱的感觉让张晓君有种想要流泪的冲动。

有了妻子的爱情和美满家庭的滋润,史光柱显得爽朗、乐观,对当今的许多社会问题都能侃侃而谈。张晓君曾说过:“我每天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下班回到家看见你和儿子的笑脸!”为了妻子的这个幸福,史光柱每天都会迎着初升的太阳在阳台上坚持做40个俯卧撑和其他运动。

如今,张晓君和丈夫史光柱相依相扶了20年,儿子今年都读完高二了。看着青春阳光的儿子和身姿挺拔的丈夫手牵手走在前面有说有笑的模样,跟在后面的张晓君常常会抑制不住从心底里涌上来的幸福:有儿如此,有丈夫如此,作为一个女人,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栏目管理/李贤平编辑/曾丽清

上一篇:高考历史选择题蒙题技巧下一篇:金融会计学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