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 食物从哪里来 1教案 鄂教版

2024-07-21

三年级科学上册 食物从哪里来 1教案 鄂教版(精选5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 食物从哪里来 1教案 鄂教版 第1篇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食物从哪里来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来源。

2.能按食物的来源将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及植物类食物。

3.能按照食物的来源对常见的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4.通过对食物的认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

二、教学准备

鸡蛋(熟)、面包,肉类的食物,大米饭、蔬菜、水果等学生常见的食物。

三、教学重点

区分动物类食物与植物类食物

四、教学过程

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品种

(1)分小组进行交流,并将生活中常见的食物记录下来。

(2)全班交流归纳,提示学生注意:食物是指来源于动物和植物,并且经过一定的加工后可以直接吃的食品。

2.认识食物来源于哪些动植物

(1)分小组进行,将带来的不同食物进行分类,看看这些食物分别来自什么动物和植物,在将研究的结果记录在书中的表格里面。

(2)学生反馈

注意:A.食物来源要说出具体的动物和植物名称。

B.既含有动物成分的有含有植物成分的食物,可以将食物所含有的成分放开来写。

(3)问: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将食物分为那几类?

动物类和植物类

3.对食物进行分类

(1)给所带的食物进行分类,并将结果填写在书中的表格里面,(2)对书中P13页的食物图也进行分类,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并修正

(4)总结归纳:动物性食物:

植物性食物:

既有动物性食物又有植物行食物:

4.全课总结,拓展应用。

三年级科学上册 食物从哪里来 1教案 鄂教版 第2篇

水与生命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和做植物的实验,以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2.能与同学合作做好有关水与植物关系的实验。3.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图片:干旱的土地和枯黄的庄稼,动物在钦水,被喷灌的大片植物等等。2.学生:盘子三个,西红柿两个,青菜两棵,西瓜两片,一株盆中的植物。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讨论:为什么说“水是生命的源泉?”

(1)出示图片:a.土地龟裂;b.禾苗旱死;c.斑马钦水;d.一株植物浇水前后的变化情况的图片。(看图后学生还可更多地举例)

(2)学生讨论,并汇报:动物要喝水,人也要喝水,植物要吸收土中的水;有了水,小草才是绿油油的,大树才能长出新的叶子,没有水,草和树都有会枯死„„

2.做实验观察植物身体内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实验一:

(1)出示实验器材:盘子三个;西红柿两个,青菜两棵,西瓜两片。(2)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3)实验:用力挤压,看看植物的茎.叶和果实里有没有水,有多少水。(4)学生汇报实验结论:植物的身体内有很多水分。实验二:

(1)将一株长得比较好的植物,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2)观察:在塑料袋的内壁上,有小水珠和水雾,这说明了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身体内的水分蒸发出来了。

(3)小结: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见植物“喝”的水,一部分留在“身体”里,一部分被蒸发了,水实际上也是在植物体内不断循环的。

(4)讨论:我们喝的水到哪里去了?

(5)归纳:水是生命脉的源泉,人类离不开水,动物离不开水,植物也离不开水。

(三)运用知识: 1.阅读小资料。

2.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1)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2)合理安排生活用水;

三年级科学上册 食物从哪里来 1教案 鄂教版 第3篇

一、教学目的:

1.能用感官直接感知浑浊的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3.学会使水变清的方法。

4.知道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5.愿意合作交流。

6.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二、教学准备:

1.烧杯、铁架台、塑料瓶等。

2.浑浊的水,洗干净的小石子和砂。

3.做好参观自来水厂的准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一杯浑浊的水,问:怎样使浑浊的水变清?

2.围绕“怎样使浑浊的水变清?”进行讨论。

3.学生进行推测。

4.汇报交流学生的推测,师生共同评议并小结。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

2.分小组汇报实验研究方案,集体交流评议,完善实验方案。

3.组织实验:

(1)实验一:将浑浊的水静置,存放一段时间后,观察有什么现象。(加明矾后,效果更明显)

(2)实验二:

a.用绳将一个去底的空塑料瓶倒吊着;

b.在吊着的瓶中装入洗净的石子和砂;

c.将已沉淀的还比较浑浊的水慢慢倒入瓶中,从瓶的下口渗出了相对清洁的水。

4.学生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并小结:实验一采用的是沉淀的方法;实验二采用的是过滤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使浑浊的水变清。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提问:还有哪些使水变清的办法?

2.讨论后,合作做一做。

3.引导学生小结:能使浑浊的水变清的方法有过滤.沉淀.消毒.蒸馏.离子交换等。

三年级科学上册 鸡教案 鄂教版 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研究身边动物的乐趣。

2.能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鸡的外部特征。

3.能按照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去开展研究。

4.知道鸡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身上长满羽毛,有喙,繁殖方式是卵生。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活鸡或鸡的剥制标本、课件、鸡的生活习性场景、小鸡、养鸡场等。

2.学生准备:课前有目的地观察鸡的生活习性,收集有关鸡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启发学生回顾关于鸡的已有认识。

1.教师出示:有关鸡的图片和鸡的生活资料,提问:说说这些鸡在做什么?

2.教师提问:除了鸡的这些活动,你还知道鸡的哪些事情?

(二)观察鸡的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获得对鸡的整体认识。

1.出示活鸡,学生观察,说出鸡的身体特点。

2.联系生活,回顾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鸡的生活习性。

(三)提出问题,整理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1.通过观察.了解,关于鸡,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2.整理问题,指导学生将问题分成两类:一是本节课可以研究的问题;二是课后可以在家里或者到养鸡场自行研究的问题。

(四)设计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1.设计研究方法。

2.学生动手实验。

三年级科学上册 食物从哪里来 1教案 鄂教版 第5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2.了解血液循环器官的构成及循环过程 3.能通过模拟实验推测出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用来制作简易听诊器的乳胶管和漏斗一套,模拟脉搏和心跳的气球、注射器、乳胶管,人体血管分布挂图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知道,我们运动时心跳和脉搏都会加快,究竟心跳与脉搏有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授

1.指导学生搜集自己运动前后脉搏和心跳的数据(1)学生自己测量运动前的心跳和脉搏的次数。

(2)运动后由自己测量脉搏,同时请一位同学帮助测量心跳。

(3)指出:在使用制作好的听诊器时,乳胶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漏斗则压在胸部的中央附近,也就是心脏的部位倾听。

(4)把以上测得的结果填写在书本中的表格里。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与脉搏的关系

(1)比较上面测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2)组织交流各自的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作出概括,心跳和脉搏是一致的。并提出研究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良个实验。

(5)组织学生讨论:橡皮球、注射器活塞、乳胶管模拟的是人体的什么器官?(6)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脉搏和心跳有什么关系? 3.指导学生阅读小资料

在指导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以下5个问题:(1)产生心跳的原因是什么?(2)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3)脉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人体比较容易模拟到脉搏的地方在哪些部位?(5)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

(三)本课小结

1.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 2.心脏和血管有什么作用?

(四)课外实践活动

1.介绍心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上一篇:群工委员工作总结下一篇:教学互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