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的心得体会

2024-05-25

护理安全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护理安全的心得体会 第1篇

安全输血的护理体会

安全输血指输血既能达到预期和应有的治疗效果,又能避免由于输血不当或者血液制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与副作用,甚至发生的并发症[1]:将血液错误地输给患者(输血错误)是最主要、最严重的输血危险[2]:如何做好安全的输血工作,保证医院输血安全,防范输血风险,护理人员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笔者通过分析临床输血所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临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依法行医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是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指导临床输血的重要的法律性文件。我们做为护士应遵徇法定及院内规定的输血制度,以确保输血安全。掌握各种成分血液的输注和护理要素

2.1、全血和红细胞的输注和护理 储存温度为4~6℃,稍复温后即可输注;选择比较粗大的静脉穿刺;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合,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轻摇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少量0.9%氯化钠注射液通过Y型管(双头输血器)注入血袋中加以稀释并混匀,在血液输完时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血袋,尽可能不浪费血袋内的余血;严格掌握输注时间,先慢后快,输注时间一般不超过4h;洗涤红细胞应尽快输注,必须在2h内输完,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只能在4℃冰箱保存24h;红细胞内不能加任何药品,尤其是乳酸钠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否则会发生凝固、凝集或溶血;对于有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应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幼脐带血移植病人输血有特殊要求,应特别注意。

2.2、血小板的输注和护理 保存条件为24~26℃,轻轻振荡;因血小板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所以取回后应立即输注(输注前将血袋混匀,切忌剧烈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用输血器输注;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应在常温(22±2)℃下保存,并每隔10min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不能放冰箱暂存;ABO血型同型输注,Rh阴性患者脐带血移植病人输注血小板有特殊要求,应特别注意。

2.3、血浆的输注和护理 保存条件为-20℃以下,融化后应尽快取回;输注前必须检查血浆外观,正常应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如颜色异常或有絮状物则不能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输注,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丧失活性;输注速度一般为5~10ml/min;用输血器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一经融化不可再冰冻保存,如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能超过24h;血浆原则上需同型输注;骨髓、血干细胞、脐带血移植病人输注血浆有特殊要求,一般输注AB型血浆,应特别注意。2.4、冷沉淀的输注和护理 冷沉淀是从200ml新鲜冰冻血浆分离制备的,其容量为20~30ml;在37℃水浴中快速融化后,应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可以加入10~15ml0.9%氯化钠溶液稀释);未能及时输注的冷沉淀不宜在室温放置过久,不宜放于4℃冰箱,也不宜再冰冻保存;不主张静脉推注,建议选择输血器输注;原则上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严格按输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执行 3.1、输血前的护理 护士在输血前应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如疾病的诊断、输血史、过敏史、妊娠史、传染病史、有无休克和肝肾衰竭等)、输血的目的、输注的血液类型等资料,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护士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病人及其家属有关输血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进行必要的输血前心理护理,特别是要说明输血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心理,增强对输血治疗的信心;也需说明输血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让病人及其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3.2、采血 据文献报道[3],输血失误10%在于护士采样,51%在血样收集和管理。护士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前,必须事先将试管贴上条型码或交叉配血通知单上的联号(必须完整、规范填写病人的住院号、病床号、姓名);检查病人在输血前,是否已检测输血前五项,医生是否已履行告之义务,并按要求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准确、无误采集患者的交叉配血标本(如病人在输液时必须应选另外部位,以保证交叉配血标本质量)。如果同时为2名以上的患者采集交叉配血标本,应加强核对,避免混淆,按一人一次一管的顺序逐个完成。抽血完毕,应记录采血时间,并将标本尽快送输血科或血库。

3.3、取血 护士接到取血通知(最好能记录通知时间和通知者姓名),应尽快到输血科(或血库)取血,与输血科(或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输血科(或血库)的登记、交叉配血单、血袋标签等内容,并仔细检查血液质量。确认无误后应签名并登记取血时间,以备查验。3.4、输血及输血过程中的护理 取回血液后,应尽快输注。有文献报道[4],床边核对环节失败,占所有输血操作程序错误的25%。护士在病人床前应严格、认真履行“三查八对”程序,即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5],所以输血前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进一步仔细核对有关信息,特别是对病人的信息一定要认真核实(如果病人处于昏迷、意识障碍,必须反复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并记录核对和输血护士的姓名及输注时间,以备查验。在输血过程中必须经常询问病人有无异常感觉,以尽早发现异常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和顾虑。

3.5、输血后的护理 护士对输血后病人的关心和询问非常重要,有助于及时发现因输血引起的异常情正确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6、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护理 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是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热、寒战、头痛、腰背痛、进针部位疼痛、气促、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是常见的症状。输血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若发现病人有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暂停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做好抢救前准备;尽快报告输血科(或血血反应的原因。

4、小结

通过大力加强有关输血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加强输血业务学习和输血安全教育;加强输血的法律意识、证据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规范输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制定处置各种输血不良反应的预案,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输血护理质量,对于保护病人、医院、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保证病人安全、有效输血起到重要作用。

护理安全的心得体会 第2篇

根据县卫生局文件精神,以三好一满意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增强全体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风险,保障医疗安全,改进服务作风。按照县卫生局安排,我院在x月份开展了 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安全的活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切实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大力倡导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思想。

具体措施:

1.护理职员必须坚持每周一例会制度,参加每周的医疗安全教育学习,发现一次不执行按医院的规章制度处罚。

2.结合我院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的理念,提供主动服务,加强护理职员的责任心,提倡护理职员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3.通过加中学生低碳生活调查报告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在全社会树立医疗卫生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性主义精神,促进医患关系***。

二.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我院的医院护理治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进步护理工作水平。

自开展医疗安全活动月后。一是医患感情明显增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的和谐医患关系已在我院逐步形成,得到病人和群众的认可;二是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意识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医疗安全月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防范医疗纠纷、保障医疗安全的措施,并落实到实处;三是职工工作积极性增强,经济效益稳步提升,门诊病人逐步增加8月份收入突破5万元业务收入达日均3000元,创历史记录;四是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提高,达到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安全意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标。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百倍努力,认真工作,把一切为了患者、一切服务于患者、一切为了患者落到实处,把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化作动力,为今后开展住院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同时加快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创造住院条件

护理安全管理的体会 第3篇

1 正确认识护理风险, 确保护理安全

1.1 护理部定期加强护理风险的培训

让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认识到护理风险是一种职业风险, 它既有客观决定因素, 又有控制的一面, 科室内建立护士长日检查及周检查记录本, 记录每一例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追究到个人, 定期分析查找原因, 必要时给予经济处罚, 每例差错都及时上报护理部, 护理部将每年各科室内护理差错汇总, 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学习, 并写出整改意见, 针对差错事故的原因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 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1.2 实行护士长总值班

即在每天的中午和晚上都有一名护士长总值班, 对各护理单元的情况都要巡视, 特别是高风险科室, 如儿科、产科等更加强巡视, 值班护士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立即请总值班护士长解决, 以提高护理质量, 切实做好护理风险防范。

2 实行一针见血承诺书, 减少中考穿刺痛苦

病区各护理单元对每位新入院病人的血管进行评估后, 实行一针见血的承诺, 并发放承诺书, 请患者监督, 护理部定期检查, 对未履行承诺者, 给予经济处罚。

3 做好基础护理, 加强护患勾通

每个护理单元都将护理级别与相应护理服务上墙公示, 让患者监督, 医院配备护士库, 增加科室护士人数, 科室内设立无陪护病房, 每位护士发自内心的为患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工作, 实行包床到护, 每位护士熟悉自己所管的每个病人, 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既容易观察病情, 又拉近了护患距离, 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4 加强护士的业务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每周组织一次科内业务学习, 加强专科训练, 每月护理部组织一次学习并考试, 其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 大大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

5 强化法律意识,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我国护理教育中, 相关法律法规刚刚起步, 大多数护士缺乏相关法律知识, 护士长在检查护理质量服务中要将法律条例融入相关工作中, 并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制及医疗纠纷, 增强对护理工作中潜在法律问题的认识, 学会自我保护及处理好护患矛盾, 避免纠纷发生。

6 认真对待病人费用问题

收费问题历来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 医院内实行住院病人一日清, 病人费用透明化, 护士认真核对病人清单, 并请病人监督, 让每位病人明白每项收费。

手术病人的安全护理体会 第4篇

【关键词】手术;病人;安全;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81-02

1 培养高尚的医德

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医德修养,严格执行手术室的各项制度,工作责任心强、技术熟练、思维敏捷、在各种手术中的配合能保持严谨、镇静、机智、灵活,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保证病人顺利地渡过手术关。

2 器械物品规范化管理

2.1各类手术的基本器械包定数并固定其位置,其数目标准用卡片记录,并要求手术室护士熟记。

2.2各手术间物品定点、定位置、定种类、定数量放置,并每天清点、补充,手术结束后做到物品归位。

2.3使用无菌器械物品前要检查其有无灭菌标识,是否合格及有效期,包装有无破损、潮湿。

3 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

3.1手术病人的查对

3.1.1 巡回护士接病人时,认真核对病人的腕带标识牌、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血型、化验单、术前准备情况及物品、药物的携带情况。

3.1.2病人入手术间后由巡回护士、医生、麻醉师及病人进行四方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麻醉。

3.2仪器设备的查对

术前检查电源、导线连接是否准确,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时需独立电源,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性能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氧气、负压吸引器装置通畅。各种接送患者的平车配备安全带和防护栏,并定期检查平车车轮、锁扣;升降台的螺丝要拧紧拧牢;以防止患者摔伤。及时跟进新技术和新设备操作流程的学习

3.3手术器械物品的查对

3.3.1术前核对 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必须仔细认真的清点所用的器械名称数量、纱布敷料、缝针等物品,准确记录后方可开始手术。

3.3.2术中核对 术中添加器械纱布、缝针等须及时清点并记录,如有折断或损坏的缝针、器械必须找出断端,保持被损物品的完整。凡体腔或深部手术创口内填入纱布敷料时,医生要通知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并在缝合前提醒医生及时取出。多腔手术在完成一个脏器的操作后进行有关物品的核对,防止物品遗留伤口内。

3.3.3术后核对 关闭体腔前、后再次准确无误的清点纱布敷料、缝针、器械数量,缝合皮肤后应再次核对清点一遍。

3.3.4手术台上的物品要摆放有序,用后物品不可随意向台下丢弃,以免导致物品清点遗漏。

3.4术中输液、输血及用药的查对

麻醉医师或手术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巡回护士应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安瓿以便查对。给药前认真核对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有效期,使用抗生素应准确无误地核对临床医嘱,查看皮试结果。需给病人输血时,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两人核对输血单和配血单上的各项内容无误后方可输入,并密切观察病人输液输血及用药的反应,血袋保留24 h,术后送回血库。

3.5病理标本的查对

手术中切下的标本,及时交给器械护士妥善保存,手术结束后交与巡回护士核对、登记置入标本袋内,放在指定地点,由专人再次核对送检,病理科逐项核对、签字,防止弄错或丢失标本。

4 正确安置手术体位

手术室护士在协助手术医生摆放手术体位时,要保持手术床单的平整、干燥,正确使用体位垫,遵循安全、舒适、术野充分暴露,操作方便,不妨碍呼吸循环的原则,保持功能位,在骨隆突处垫气圈或者海绵垫,减少局部受压,超过2小时每半小时按摩肢体1次,及时更换体液、血液浸湿的无菌单,避免血管、神经损伤及压疮的发生[1]。

5 防止电烧伤、电灼伤

5.1需用高频电刀的手术病人必须摘下身上的所有金属用物,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金属物。

5.2高频电刀使用之前必须检查该物品的性能是否完好,发现异常及时向领导汇报。

5.3高频电刀的负极板放在肌肉丰富离手術切口较近的地方,如臀部、大腿外侧及小腿后侧中段等,负极板接触病人的面积应大,且接触处皮肤应干燥、清洁、无疤痕。

5.4电极接头连接正确,电刀输出强度的调整应从小调起,强度应均匀,输出强度不可过大,电刀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及仪器的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停止使用。

5.5术中不使用时,器械护士及时将电刀插入电刀笔筒内,不可随意启动开关,以防空载状态下灼伤病人。

5.6使用心电监测及其他与人体有电极接触的电器时,停止使用电刀。

6 预防切口感染

手术人员着装符合要求,调整舒适的手术环境,加强手术间空气的消毒监测[2],严格控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减少人员流动。保证器械物品的灭菌质量,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3],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收集、存放、处理做好交接登记。

7 加强医护间沟通

手术室是医院中进行多科协作、集中治疗的特殊科室,参与手术的医务人员来至于各个科室,且人数众多。因此,加强与手术医师联系沟通,邀请院内手术相关科室专家到手术室专题讲座,使手术室护士更加有效的理解手术配合要点,使手术配合更加顺畅、默契,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8 体会

安全是护理质量的直接反映,安全影响质量,质量反映水平。实施安全、可靠的护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而且可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因此,手术室只要加强病人的安全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就能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病人安全顺利地渡过手术期,对病人疾病的恢复起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季玉玲.循证护理预防术中压疮效果观察 .护理学杂志, 2005(4)12-13.

[2] 李静.层流手术室环境管理探讨.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05,10(6)28-29.

护理安全的心得体会 第5篇

【摘 要】目的:对应用护理标识技术对临床泌尿外科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临床泌尿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常规泌尿外科管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采用护理标识技术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泌尿系统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和接受泌尿外科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泌尿外科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管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护理标识技术对临床泌尿外科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护理标识;泌尿外科;护理管理

护理标识是医院用于防止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发生生理,病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各种不确定因素或风险事件的一种特殊的科学标记,防止护理服务过程中出现各种缺陷。制定护理警示标识是目前一种最为直观的使护理风险降低的有效方式[1]。泌尿外科住院治疗患者由于人员存在特殊性,老人及儿童的数量相对较多,对安全的要求较高,在对其实施泌尿护理操作时,对患者安全要求较高,需与实际结合实施护理管理[2]。本次研究对临床泌尿外科患者应用护理标识实施护理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研究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临床泌尿外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5.2±1.6)岁;患泌尿系统疾病时间1-6年,平均患病时间(2.2±0.5)年;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5.4±1.7)岁;患泌尿系统疾病时间1-7年,平均患病时间(2.1±0.6)年。上述自然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科学比较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管理模式

采用常规泌尿外科管理模式实施护理管理。

1.2.2 观察组管理模式

采用护理标识技术实施护理管理,主要内容包括:① 护理级别和饮食标识;② 加床标识;③ 腕带标识;④ 药物安全应用标识;⑤ 消毒标识;⑥ 输血安全标识;⑦ 患者自身安全标识;⑧ 非静脉给药安全标识;⑨ 仪器操作标识;⑩ 用氧安全标识[3]。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泌尿系统疾病症状消失时间、接受泌尿外科治疗时间、泌尿外科疾病治疗效果、护理管理服务模式的满意度、不良反应率等指标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症状表现彻底消失,泌尿系统功能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完全恢复;有效:症状表现明显好转,泌尿系统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生活和工作能力基本恢复;无效:症状表现没有好转,泌尿系统功能没有任何改善,生活和工作能力存在明显异常[4]。

2.1 泌尿系统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和接受泌尿外科治疗时间

对照组经常规模式管理后(9.71±1.48)d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彻底消失,共计持续接受泌尿外科治疗(13.63±1.56)d;观察组经护理标识模式管理后(5.69±1.33)d泌尿系统疾病症状彻底消失,共计持续接受泌尿外科治疗(9.74±1.83)d。两组患者泌尿系统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和接受泌尿外科治疗时间两项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2 泌尿外科疾病治疗效果

对照组经常规模式管理后有9例患者的泌尿系统疾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17例有效,12例仍然无效,泌尿系统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68.4%;观察组经护理标识模式管理后有13例患者的泌尿系统疾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22例有效,3例仍然无效,泌尿系统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92.1%。两组患者该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 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

接受泌尿外科治疗期间对照组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比例为23.7%;接受泌尿外科治疗期间观察组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比例为2.6%。对照组有29例患者对泌尿外科护理管理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76.3%;观察组有37例患者对泌尿外科护理管理模式感到满意,满意度97.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两项观察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3体会

由于在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年龄差别较大,且老人和小孩的数量较多,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管道较多,如尿管、输尿管皮肤造瘘、膀胱造瘘、膀胱冲洗、肾造瘘等,护理安全更为重要。通过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护理标识技术,可以使医院的护理和治疗秩序得到进一步优化,使患者能够更快的适应医院环境,保障治疗方案能够顺利实施,这对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在临床泌尿外科应用护理标识,能够使护理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也可以不断增强,在护理管理过程中规范使用护理标识,已成为每位护理人员的一种自觉行为。全院设计统一的护理标识,可以避免临床科室在标识的设计和使用上出现随意性,使护理系统化、规范化[5]。

参考文献

护理管理安全心得 第6篇

7月27日至28日,我县遭遇了强降水侵袭,造成有

记录以来降水量最大、损失最为惨重的特大洪涝灾害。我县9个乡镇均出现强降雨过程,其中降水量较大的有:新合乡、万宝镇、永庆乡、两江镇。由于降雨量大、时间集中,4个乡镇降雨期间即暴发山泥石流,迅速冲毁和淹没农田、民房、道路等,瞬间造成灾害。使洪、

全县9个乡镇、150个村不同程度受灾,房屋倒塌、桥梁断裂、公路塌

收稿日期:-04-20

良田被毁、农作物被淹、畜禽死亡,损失远超历次洪灾。陷、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房屋累计倒塌1956户、5125间,损坏1963户、5890间。全县农作物受灾23000公顷;毁坏耕地3160公5000余头大牲畜死亡。因灾还造成了4个乡镇卫生院和25个顷;

村卫生所被洪水袭击,大批药品和医疗器械浸水报废,无法提供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1.2灾后存在问题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的几点体会 第7篇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自2002年4月9日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举证倒置措施的相继出台,对医疗护理安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安全有效的护理可促使患者疾病的痊愈或好转。近年来护理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第一生命和核心目标,护理工作在新形势下构建了一套护理安全管理的理念、方法、制度、流程,培养护士知法、懂法、守法,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及优良的服务,有效地维护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树立了新一代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形象。作为一名护士,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加强安全管理的根本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在连贯的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要眼看、耳听、口答,避免患者对操作过程的猜疑。这样既增进了护患亲融性,也使患者感受到知情权。时刻提醒护理人员,我们服务的对象是生命,只要造成伤害就要承担法律责任。由此,要利用一些范例,典型教育护理人员,要明确护理的纠纷是与护理的质量的高低成正比的,在技术操作水平中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等,服务态度中观察病情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中,都会涉及法规内,因而要求护士要严格保证病区护理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2、加强岗位培训,提高护士业务技能。病区要采取多种形式,定期组织护士学习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以满足病人的需要。

二、严格规范操作是防止安全事故的保证。

1、提高用药安全;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医疗不良事件报告中约占1/3以上,是患者安全的重点。高危险药物如氯化钾、浓氯化钠不能与普通药物混放,使用红色标识,引起注意。对于临近失效期的药物也使用特殊标识。麻醉药物加锁保存,并严格交接班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对药名剂型或外观等相似或相近的药品的识别技能。应注重观察抗生素,中药注射液,抗癌药的两批药物连续静脉注射时在输液管中的变化,确定第二批药品安全进入,交代患者注意事项后方可离开。严格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配伍禁忌,严格按病情、年龄等控制静脉输液流速,预防输液反应,控制输液药物的浓度。

2、防止发生医院感染;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规范,掌握洗手指征,洗手方法以及手消毒。在任何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处置必须规范。

3.、改善交班方式;一级护理、危重患者要进行重点床头交接班,由责任护士汇报本组重患者、新患者的病情,使用中的药物主要护理诊断、相关因素、护理措施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使各个组之间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引起重视,护士长必要时还进行一些晨间提问,在提高大家业务水平的同时对年轻护士、进修护士和实习同学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4、强化急救器械药品的管理;病区内的急救器械及急救药品,要做好交接班,班班清点,检查记录。要及时更换新器械及药品,避免因管理不当,引起的医疗纠纷。要求做到:定位放置,专人管理,发现有过期药物及时更换,确保抢救物品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病房药柜的药品必须由专人保管养护,对麻醉、精神、毒性药品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

5、加强对患者安全的管理。患者入院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护理过程准确无误。确保每一位患者的安全。使用床头卡,危重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做好健康教育,告之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引起晕厥等症状而发生危险。

三、依法操作是落实安全责任的有效措施

1、强化学法、用法意识。我国护理教育中,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才刚刚起步,大多数护士缺乏有关的法律知识。身为护士长在管理检查护理质量服务中要善于将法律条例融入相关的工作中,并要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有关的法制及医疗纠纷条例,增强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的认识,学会自我保护及处理好护患矛盾,避免纠纷发生。

确保输液安全的护理体会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本科2013年5月15日~6月15日70例住院输液患者的观察, 了解药物、患者皮肤完整性情况、静脉状况对患者输液安全的影响。观察的患者中患有皮肤病的患者2例, 末梢循环不良的患者3例, 心肺功能差的患者2例, 其余患者良好。

1.2 方法

1.2.1 患者评估及静脉选择

查看患者病情, 心肺功能、穿刺部位皮肤的完整性, 如有皮肤病、感染、破损处禁止进针, 以保证输液安全;静脉充盈度欠佳、弹性差、关节处也不要进针, 应选择弹性好, 充盈度好的血管进行穿刺。

1.2.2 用药前严格做好三查七对

三查就是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七对就是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3]。准备输液前要仔细检查药品的质量, 注意药品有无变质;安瓶、针剂瓶口有无松动, 瓶身有无裂痕, 注意药品的有效期及批号, 药液有无沉淀、浑浊、絮状物等。如药液不符合要求、有标签不清者、有异议的一律不得使用;容易过敏的药物, 如青霉素、头孢类或易过敏体质的人配药前一定要详细询问, 皮试结果正确检查判断, 确定不清的需要在对侧肢体做盐水对照, 直至判断准确后方可输入[4]。

1.2.3 输液原则

输入药液的种类和量应根据患者体内电解质、水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程度来确定, 常规遵循“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的原则。根据病情、年龄和药物性质调节输液滴数, 一般成人输入40~60滴/min、儿童输入20滴/min。对于年老体弱、心肺疾病的患者、婴幼儿输入的速度应慢;对于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可稍快, 而对于含钾药物、高渗药物、升压药等输入的速度宜慢。

1.2.4 穿刺的原则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5], 一般输入液体量大, 输液时间短者可选用大静脉;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应从远端小静脉开始选择使用, 逐渐向近心端使用。 (2) 儿童和老年人的血管脆性大, 应尽量不选用易活动或凸起的静脉。 (3) 根据药物性质选择血管, 对血管刺激性强、粘稠度大的药物应选用较大的血管。 (4) 静脉穿刺时应选用平直柔软有弹性的血管, 避开皮肤感染、渗出的部位, 避开皮肤病、血肿的部位, 以免将皮肤表面的细菌带入血管, 引起输液反应。 (5) 禁止使用血管透析的端口进行输液。

1.2.5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1) 输液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巡视, 检查输入的液体是否通畅, 针头与输液器连接的是否紧密, 有无漏气、漏液, 针头有无阻塞、脱出或者移位, 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6]。 (2) 有些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甘露醇、高浓度液体等外溢后会引起组织坏死, 如发生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 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3) 巡视过程中应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 严密观察输液部位的皮肤有无红肿, 患者有无发冷、寒战、心慌、持续性咳嗽等症状, 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减慢输液滴数或者停止输液, 通知医生, 及时处理[7]。 (4) 严格掌握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时间, 做好交班, 一般静脉留置针的时间为3~5 d, 最好不要超过7 d。 (5) 高压输液, 需要快速进入的液体或药物时, 需有医护人员专门守护旁边, 以免发生空气栓塞。

2 结果

70例患者经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及护理, 均已康复出院。67例患者均安全输液, 无不良反应;其余2例患者出现发热反应, 1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 经对症处理恢复正常。

3 讨论

本研究70例患者中67例安全输液, 3例出现不良反应。2例发生输液反应的患者是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由于输入的药液本身含有致热物质, 由于输液过程中更换了药物的批号, 患者对这批批号的药物不适应, 导致患者出现了输液反应, 输液过程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体温升高至38.6℃, 经医生给予停止输入此批药物、降温等对症处理后, 患者恢复正常[8]。1例过敏性患者是由于患者本身是过敏体质又患有皮肤病, 对大多数药物过敏, 患者没有说明, 医护人员又觉得不是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不需要与患者沟通, 结果导致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荨麻疹, 皮肤瘙痒, 通知医生立即停止输液, 给予抗过敏药物, 经治疗患者3 h后恢复正常。对于出现末梢循环不良的患者输液前给予热敷, 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 增强静脉的充盈度, 便于穿刺。心肺功能差的患者输液时给予减慢输液速度[9]。

综上所述, 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加强巡视, 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 加强工作的责任心, 正确选择输液的方法, 了解输液的注意事项, 能有效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 确保患者输液安全。

摘要:目的 通过对本科70例静脉输液患者的观察, 了解静脉输液用药的安全。方法 观察2013年5月15日6月15日住院输液的患者, 了解为确保用药安全, 如何加强输液安全措施。结果 67例患者安全输液, 无不良反应, 其余2例患者出现发热反应, 1例患者出现过敏反应, 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结论 加强医院的安全输液管理, 能有效的避免输液反应的发生, 保证输液安全。

关键词:静脉输液,药物,安全,护理

参考文献

[1]杨萍, 刘俊英, 王丽敏, 等.静滴刺五加致过敏性休克1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5 (21) :55-56.

[2]王荔, 张佳岳.注射用泮托拉唑钠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药学实践杂志, 2010, 28 (5) :351.

[3]陈巧玲, 全小明.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护理管理杂志, 2011, 11 (2) :173-175.

[4]朱莲.静脉输液的几点体会.福建医药杂志, 2000 (1) :221.

[5]亓秀琴, 徐丽芙.静脉输液血管的保护.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5 (3) :449.

[6]袁广梅, 张淑华, 刘慧.影响护士静脉输液成功的因素及对策.实用医技, 2000, 7 (9) :684.

[7]尹学红.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3) :453.

[8]彭华, 陈岩.静脉输液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14) :295.

上一篇:拍手歌教学设计下一篇: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