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AN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2024-08-17

WLAN运维管理解决方案(精选8篇)

WLAN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第1篇

WLAN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多业务区分设计

使用无线网络可以分为不同的无线接入业务类型。因此,可以在设计上采用无线局域网多SSID技术,设置多业务区分方式,例如一个SSID可给教师所用,而另一个可给学生专用。由于用户一般把SSID看成VLAN,所以它们都会惯性地以VLAN概念来划分SSID。其实在一个AP范围内,不管用户连接到那一个SSID它们实际上都是在同一个802.11广播域内,因为无线电波的传输是共享方式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AP把不同的SSID名字广播,所以当无线终端在这个AP覆盖范围内启动时,它就能同时看到多个SSID。SSID的最主要用途是可让无线终端以不同的安全认证和加密方式入网。

为什么要把不同的安全加密协议设置在不同的SSID呢? 802.11的标准内定义了不同加密情况时数据包的封装格式,所以在用户的无线接入使用不同的加密方式,例如:WEP、TKIP(WPA)、802.11i(WPA2)等等,不同加密方式不能在同一个SSID内同时存在。

某一个SSID可以覆盖全网,也可以只局限于园区网内的某些范围。一般的情况下是全网开通,例如:临时访问者(Guest)使用的SSID;但有些SSID可以只在办公区广播,只供某些部门使用。无线用户管理

神州数码网络对于无线用户的管理可以有多种方式,在单个无线场所,可以使用神州数码DigiZoneDirector智能无线控制器对多AP进行管理,在多场所、多控制器的情况下,即可以使用神州数码LinkManager统一网络管理平台使用标准SNMP协议对多厂家有线、无线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又可以使用DigiFlexMaster无线集中式管理软件基于TR-069对AP进行综合管理。

神州数码网络无线系统中可以设定用户的角色(role),每个角色可以基于用户权限和可访问资源的设定等规则。用户权限是DigiZoneDirector的功能,是针对无线接入的特性而设计。一般的用户接入不同的SSID时只具有该SSID或VLAN所对应资源的访问权限,所以访问不同的VLAN的资源需要分别登录不同的SSID,这样是十分不便的。神州数码网络的基于用户角色的权限管理是与用户认证捆绑在一起,当无线用户成功通过认证后,他会获得一个预设的用户角色权限,访问其他SSID对应的网络资源。这样,一个具有全部权限的用户通过一个SSID登录后,可以访问所有SSID对应的语音、数据和视频业务的权限,从而简化了用户的权限设置和用户管理的复杂性。

一般在用户权限设计中,可以将来宾和普通用户的权限设置的较低,只能访问有限的资源,且优先级较低,并且有带宽的限制。

其他用户可能有较高的权限,可以访问更多的学校资源,或者对某些特殊的来宾开放某些VIP账号,分配给其较高权限的角色。在带宽方面可以做比较宽松的限制。所有这些在配置、使用和管理上都非常符合一般企业的网络管理需求。

在具有多场所,多控制器的环境,可以使用DigiFlexMaster进行统一管理,神州数码网络的DigiFlexMaster无线集中式管理软件系统提供了对DigiZoneFlex AP的配置、故障、性能、报告等系列的管理功能。该产品符合TR-069标准,利用工业标准SOAP/HTTPS/XML协议在DigiFlexMaster服务器和被管理的AP设备之间建立一条安全可靠的链路。这个协议允许已安装的AP设备在加电初始化时自动访问汇报DigiFlexMaster服务器并随后进入自动配置阶段。网管工作人员也可以通过DigiFlexMaster和AP进行即时通信或设定AP在某个合适的时间按计划执行一个任务。

由于TR-069基于标准HTTP或HTTPS,协议消息可以穿透互联网上的防火墙,允许DigiFlexMaster远程管理任何安装在互联网上的DigiZoneFlex AP。AP和DigiFlexMaster 服务器之间异步通信的方法保证了通信可以通过NAT转换点,这对于其它通用的网络管理协议是难以做到的。无线安全性

在神州数码网络无线系统中,可以在多个层面对系统构筑安全防护,其安全性设计如下:

1:多SSID:可以根据需要,如用户的种类、应用的种类,在神州数码网络无线系统中设置多个SSID,不同的SSID采用不同的安全策略,这样可以对不同的用户及应用进行区分服务。另外SSID还可以选择隐藏的方式,该SSID不广播,用户无法看到,防止非法用户的连接企图。SSID还可以选择在某些AP上出现,某些AP上不出现,限制SSID出现的范围也是实现安全性的一种手段。

2:加密:神州数码网络无线系统支持多种加密的方式,二层的加密支持静态WEP、动态WEP、TKIP、WPA、802.11i多种加密方式,三层的加密支持IPSec VPN加密,这样使得加密的方式更加的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3:用户认证提供三种方式:

① WPA-PSK+captive portal+VPN。

加密方式采用WPA-PSK,不建议采用静态WEP,因为有安全隐患。采用captive portal+VPN的认证方式,同时VPN还具有三层的加密功能,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认证服务器的选择比较灵活,可以使用RADIUS, LDAP, Windows NT, ActiveDirectory, TACACS,甚至是DigiZoneDirector内置的帐户数据库。

② WPA+802.11x加密方式尽量采用WPA,如果客户端不支持也可采用动态WEP,认证方式采用802.11x,认证服务器选择RADIUS。

③ Dynamic PSK?

Dynamic PSK?是神州数码网络专有的用户认证和加密技术。传统的无线加密密钥对所有的用户是相同的,相当脆弱;而且长度较短,容易被解码。Dynamic PSK?技术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一个64字节的密钥,实现完整而且非常安全的认证加密手段。

4:用户的Role(角色):每一类用户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的Role,每个Role有一个用户状态防火墙的设定和带宽控制的设定,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设定的安全策略加载到每个用户身上。

5:无线客户端隔离:神州数码网络无线控制器具有无线客户端隔离功能,该功能启动后,无线客户端将无法相互通信或访问任何受限制的子网。

6:带宽控制:可以对每个用户设定其可以使用的带宽,一方面可以限制其对网络资源的占有,另一方面,当该客户端中了病毒以后,其病毒发作时不会占用网络全部的带宽。

7:认证系统支持:神州数码网络无线系统支持多种认证系统,诸如Radius、微软的AD(活动目录)和在DigiZoneDirector内部的Internal DB等等。统一身份认证

融合统一802.1x认证

神州数码有线无线集成化客户端,在实现有线无线统一身份认证的同时,还解决了长时间困扰用户的多厂家设备同时存在时无法实现统一认证的问题,由于高校校园网建设周期较长,在不同的阶段由于不同的需求可能采用不同厂家的设备,目前的802.1x认证,各厂家均是采用私有认证,在终端设备上必须安装各厂家独有的私有客户端才能与其接入交换机、认证计费系统互动,实现私有802.1x认证,这种私有认证对接入设备的依赖性使得用户受困于厂家,不便于后续的应用扩展,神州数码有线无线集成化客户端,配合TrustCenter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可以实现不依赖于接入设备的私有802.1x认证,无论接入设备是否是神州数码的产品,只需要在客户端安装神州数码有线无线集成化客户端,就可以与神州数码TrustCenter认证平台互动,实现私有802.1x认证,实现即时消息通知、IP地址上传、强制下线以及keep alive等功能,的具体流程如图 4?1所示:

有线标准802.1x转私有802.1x认证步骤:

1.用户开机后,客户端发起DHCP请求,经认证设备转发到DHCPServer,DHCPServer为用户分配IP地址。

2.用户通过客户端软件,采用标准802.1x认证,发起认证请求。

3.接入交换机(非神州数码设备)收到认证请求,由于是标准的802.1x认证,交换机可以识别认证信息,将客户端认证信息发送到TrustCenter认证服务平台。4.TrustCenter认证服务中心将认证通过信息返回给接入交换机。5.交换机将认证通过信息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界面显示认证通过信息。

6.标准认证通过后,客户端与TrustCenter服务器基于TCP/UDP直接通信,私有信息直接传递到服务器,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可以完成即时消息通知、IP地址上传、强制下线以及keep alive等功能。

7.交换机将用户所在端口打开,用户可以上网,TrustCenter开始对用户计费。

无线标准802.1x认证

为降低服务器负担,无线终端采用神州数码私有802.1X认证,用户接入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 4?2 无线标准802.1x认证

无线私有802.1x认证步骤:

1.用户开机后,检测到SSID有效,通过802.1x客户端软件发起请求; 2.AP检测到该请求后,向AAA发出请求,AAA服务器发出响应; 3.用户端弹出对话框,要求输入合法的身份标识,如用户名及其密码。4.用户端将身份标识传送到AP;

5.AP将相应信息发送到TrustCenter进行认证。

6.如果认证通过,则AP到DHCP服务器的端口打开。客户端软件发起DHCP请求,经认证设备转发到DHCPServer,DHCPServer为用户分配IP地址。7.用户可以上网了,认证服务器开始对用户计费。

8.AP通过定期的检测保证链路的激活。如果用户离开或异常死机,则AP在发起多次检测后,自动认为用户已经下线,于是向认证服务器发送终止计费的信息。Webportal认证神州数码网络智能无线 AP通过以太网或IP线路连接到网络,通过DigiZoneDirector进行SSID、无线信道、发射功率、Rouge AP检测和无线加密、认证等管理。

根据要求,DigiZoneDirector将创建一个公开的、没有加密的AP热点SSID,用户可以通过该SSID接入到网络当中。无论用户想访问的网页是什么,DigiZoneDirector弹出WEB认证节目(包括欢迎、认证连接等),通过认证后用户就可以访问Internet网络了(也可以重定向到缺省的网页)。

可以根据热区内AP数量的多少,由一个或多个DigiZoneDirector可以管理一个热区内的所有AP。

如果需要,未来可以在中心部署DigiFlexMaster管理所有的DigiZoneDirector,从而管理网络中的所有AP。

AP可以通过以太网或DSL链路接入网络。DigiZoneDirector没有DHCP服务器功能,所以需要外置的DHCP 服务器或使用BRAS提供DHCP服务器为客户端分配IP地址的功能。

如图 4?3所示,用户接入的流程如下:

1.用户开机后,检测到SSID有效;

2.客户端发起DHCP请求,经认证设备转发到DHCPServer。DHCPServer为用户分配IP地址;

3.用户打开浏览器,HTTP请求被AP捕获,并重定向到登录界面; 4.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并传送到DigiZoneDirector;

5.DigiZoneDirector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AAA服务器进行认证;

6.认证通过后,DigiZoneDirector将Web页面重定向到DigiZoneDirector指定的WEB服务器页面(费用余额等通知);同时出现计时窗口; 7.用户可以上网,AAA服务器计费开始;

Webportal+DHCP实现简单,无需客户端和相关配置,扩展性也好。在无线控制器中设定使用Web-Portal方式认证。当用户接入无线网络后,需要使用浏览器访问校园网或Internet,会弹出认证界面,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送到相关服务器进行验证,如果认证通过后用户就能够访问校园网和Internet,如果访问Internet就会产生计费,同时计帐到该用户帐号上。认证与ipv6结合

神州数码网络TrustCenter认证计费服务系统,支持IPv6无线终端的管理与认证,支持IPv4和IPv6协议收发报文,包括认证计费报文,各种业务报文以及强制下线报文,可以实现与有线IPv6系统协同的统一认证,实现基于IPv6的用户与IP、MAC绑定,做到无线与有线的认证一体化。

IPv6无线终端认证信息在TrustCenter上的显示如图 4?4所示:

TrustCenter在用户认证时对IPv6相关策略的校验,如下图所示:

TrustCenter管理端支持基于IPv6的远程访问和管理,可以显示接入认证用户的IPv6相关信息,支持接入设备的IPv6配置和管理,在安全策略中配置和使用IPv6,在日志文件中可以展示及查询IPv6信息,同时支持报表IPv6信息的导入和导出。IPv6信息的显示和查询如图 4?6所示:

神州数码网络认证客户端,支持获取本机IPv6信息,客户端同时集成了IPv6 DHCP客户端,可以支持服务器下发IPv6地址设置。神州数码认证客户端获取和设置IPv6信息如图 4?7所示:

移动漫游

无线用户移动漫游,涉及到多个层次的漫游,最为简单的是二层漫游,业内主流厂家产品都表现不错,三层漫游就困难多了,还有当用户跨越多个域时怎样无缝漫游,神州数码网络无线局域网可以实现快速无缝漫游功能。

L2/L3漫游

在传统的无线局域网内,无线终端要跨越不同AP之间漫游是有一定的困难,因为不同AP之间,它的无线用户IP子网可能都不是在同一个VLAN内。所以当无线终端从一个AP漫游到另一AP时,由于它们之间的缺省IP子网不同,无线终端会重新发出DHCP请求,这样的话终端的IP地址就会更新,所有在原先AP建立的连接都会被切断。过去为了解决跨越三层的漫游,有些用户采用了Mobile IP的技术,但Mobile IP的缺点是它必须在无线终端安装软件。这是一般网络管理人员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它们就必须支持和维护用户的无线接入端。

通过神州数码网络无线系统,可解决了跨越不同三层IP子网的无线漫游问题。当无线终端从一个AP的IP子网漫游到另一个AP的不同IP子网时,它重新发出的DHCP请求,会从AP端的DigiZoneDirector转发到原有子网的DigiZoneDirector(用户从那一个AP获取它的IP地址),这样DigiZoneDirector就了解到用户漫游到了哪个相邻的DigiZoneDirector。用户的原来所在的DigiZoneDirector会将发送到该用户的数据发送到漫游到的DigiZoneDirector而后发送到用户现有的IP地址。无线用户已漫游到另一个IP子网,但它的流量不会中断,直到用户完全漫游过来(其对端了解了其IP地址的变化)。代理DHCP 的优点是无要在用户终端安装任何软件就可让终端无缝的在不同IP子网之间漫游。

在不同域之间的用户认证和漫游

在大型网络内,一般都有很多不同的部门,部门内通常都有自己的用户数据库,即所谓的本地认证服务器。在实现应用时,要求有单一的认证数据库是未必可行的,但同时无线用户应是可在内无缝漫游。当用户不是在本地入网或是从一个部门的接入点漫游到另一部门的接入点需要重新认证时,如果用户名和密码在当地的数据库是不存在的话,则用户会被断线。要做到真正的无缝漫游,则需要有支持Radius 代理这样的功能。但由于不是所有的认证服务器都支持这种功能所以在具体实施时也有一定的困难。神州数码网络本身就可提供不同域之间的认证功能,域名可以与SSID绑定,亦可以让用户在登陆网页时输入或选择域名。神州数码网络会把在不同域之间的认证请求转发到对应这域的radius服务器处理。

WLAN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第2篇

概述

伴随着企事业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事业服务器的增多,企事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事业网络管理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一旦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各种应用出现问题,常常会给企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怎样能7x24小时检测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避免各种故障的发生,改进传统的网络管理方式来适企事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因此,运维管理系统就有他的必要性。一个完备的运维管理系统能够提供7x24小时检测网络、服务器、数据库、各种应用系统,及时发现将要出现的问题,并通过短信、Email、声音报告给运维管理人员。运维管理人员就可以及时排除故障,避免造成重大损失。

        运维管理系统的功能:

故障发现与警报;

记录日常运维日志信息; 服务器故障统计;

服务器软硬件信息统计; 服务进程管理;

将数据信息存储到数据库,并使用图形方式直观的展示出来; 权限、密码管理; 将数据生成报表。运维管理系统的特点:        邮件和短信实时故障报警;

B/S结构,能够通过web对远程服务器下达指令;

WLAN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第3篇

1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中的问题

1.1 管理模式不科学

目前, 我国在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中仍然采用多头管理的管理模式。在多头管理模式下, 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中会针对电力企业的不同需求分别部署工作, 经常出现管理重复或管理疏漏的现象, 导致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局面较为混乱。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工作难度系数不断加大, 工作任务量增多, 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力企业的人力成本, 不利于电力企业成本的控制管理。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要最大限度地将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系统中独立的设备按照规范化、专业化的程序集成为一个有机的自动化运维控制管理平台, 提高电力企业运维管理的工作效率。

1.2 运维服务较被动

在电力信息系统的运维服务实际工作中, 存在运维服务管理主动性相对缺乏的现象, 经常出现电力信息系统在彻底损坏之后再进行维修保养的情况。在电力信息运维管理系统中, 服务理念相对落后, 不能从根本上及时避免电力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出现机械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损坏, 将给电力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增加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成本。因此, 应该尽快转变电力信息运维管理的服务理念, 形成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服务理念, 提升运维效率。利用自动化运维管理平台, 逐渐改变电力信息系统在运维管理方面的管理方法, 使其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通用性, 不断提高管理质量水平。

2 解决措施

2.1 系统运维管理团队的集中式建设

在电力企业信息系统实际运维管理工作中, 要针对运维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的特点进行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团队的集中式建设管理, 实现信息系统在运维管理上的集中化。根据建设的集中化运维控制平台, 对运维管理工作进行专业化管理。将电力信息系统运维控制管理服务中所需要遵循的规范化程序和要求导入到运维自动化控制平台中, 实现信息系统中数据信息的科学化, 从而确保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维服务的合理化。

2.2 加强呼叫中心的规范化建设

呼叫中心是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开始环节, 在实际工作中, 呼叫中心需要通过与系统用户面对面沟通来受理客户的部分问题。因此, 呼叫中心的建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客户满意度, 关系到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质量。要加强运维控制管理系统呼叫中心的专业化建设, 不断加大培训力度, 对运维管理的服务标准进行事前规划, 将客户反映的问题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技术维修部门或二级厂商, 然后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处理, 保障电力信息系统呼叫中心的实际服务质量。

2.3 完善安全监视功能

在电力信息运维管理自动化系统中, 需要完善安全监视功能, 基础性的运维管理工作需要监管平台的支持辅助。运用监管平台展示出直观的运维管理界面, 界面中将呈现出整个IT资源的运行情况。利用不同角度的视图界面, 辅助电力信息运维自动化系统中工作人员对系统运行性能进行准确评估, 尽早发现电力信息系统的故障, 最大限度地排除安全隐患。在运维管理监管平台中的数据信息展示层, 可以准确地看出相关的警告信息数据和多种多样的监控视图, 包括主机管理监控视图、网络拓补管理监控视图、应用系统管理监控视图、任务管理监控视图和故障管理监控视图等。

2.4 运维管理知识库的规范化搭建

在电力信息运维管理工作中, 运维控制管理知识库的完善搭建是其关键的工作环节。可以利用标准的运维知识库实现运维管理各功能模块的全面上线, 并在大力推广应用的基础上, 实现电力企业各个信息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 不断强化运维管理知识库的储备管理, 增强电力信息系统运维控制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提升工作人员的运维管理能力。在实际工作中, 不断积累运维管理的典型经验和管理技巧, 并对这些技巧和经验进行整理加工, 提高运维工作效率。运维管理知识库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一个信息发布的规范化平台, 电力信息运维管理的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发布与运维管理有关的数据文档, 构建完整的由点到面的运维知识管理体系。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多个行业的进步发展。在电力行业中, 要想提高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运维控制管理水平, 就要建立一个规范化的电力信息运维管理自动化平台, 规范电力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程序, 及时发现问题, 采用科学的运维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 排除电力信息系统故障, 确保整个电力信息系统的平稳运行。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 电力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就要转变管理理念, 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建立健全智能化、科学化和自动化的电力信息运维管理系统, 提高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就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自动化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运维服务,知识库

参考文献

[1]温超.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管理自动化解决方案[J].山东电力技术, 2012 (01) :77-80.

WLAN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第4篇

文章介绍了WLAN与cdma20001x两种网络技术融合的解决方案,分析了两种网络技术融合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分组数据节点并存、用户标识、漫游、切换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无线局域网;码分多址;通用数据业务节点;接入点网关

Abstract:

ThetechnicalsolutionsfortheconvergenceofWLANandCDMA20001xarepresentedandcompared.Problemsbroughtonbythenetworkconvergenceareanalyzed,andsolutionstoproblemssuchasthecoexistenceofpacketdataservicenodes(PDSNs),useridentification,roaming,andhandoffarediscussedindetail.

Keywords:

WLAN;CDMA;GDSN;Accesspointgateway(APGW)

目前全球移动通信网络主要通过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和分组数据业务系统(PDSS)为移动用户提供分组数据接入服务,如何把WLAN网络和GPRS或者PDSS网络融合起来是许多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正在考虑的问题。本文以PDSS网络为例,对如何将cdma20001x的PDSS网络和WLAN网络进行融合做一个探讨。

1、松耦合技术融合方案

松耦合是指WLAN的接入服务器(如NAS)和cdma20001x的接入服务器(如PDSN)各自完全独立,在固定网络中一般使用同一个鉴权、认证、计费(AAA)服务器对用户进行鉴权、授权和计费。两种网络间的耦合性非常低,彼此互不干扰,一种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一般不影响另外一种网络。普通的松耦合解决方案中,接入点和NAS之间直接通过2层交换网络相连,没有接入点网关(APGW)节点。

2、紧耦合技术融合方案

紧耦合是指两种网络尽可能多地采用相同的固定分组网络的资源,彼此仅在无线网络上相互独立。PDSN莄dma20001x网络的接入网关,移动终端通过PDSN接入分组网络。传统的PDSN只为cdma20001x用户提供分组数据接入服务。在紧耦合的方案中,在PDSN上集成了WLAN用户的接入服务,这个新的节点就叫通用数据业务节点(GDSN),GDSN可以同时支持cdma20001x用户和WLAN用户的接入服务,而PDSN仅为cdma20001x用户提供接入服务。

采用WLAN和cdma20001x紧耦合方案的网络节点主要有:接入终端、接入点、接入点网关、GDSN、归属代理、AAA服务器。

3、松耦合和紧耦合融合方案比较

将两种融合方案进行比较可以分别看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松耦合的优点有:

(1)WLAN和cdma20001x完全独立,互不影响。

(2)实现的技术融合的门槛较低,有较多的成熟产品。

松耦合的缺点有:

(1)组网以及管理难度较大。

(2)由于各业务区相互独立,不同业务区的NAS不能共用,即使出现了不同业务区的负荷严重不均现象,设备也无能为力,所以不同业务区间无法负荷分担。

(3)当终端用户采用简单IP方式接入时,由于接入的是不同的接入服务器,所以无法实现两网间的切换,一般只能通过移动IP技术才能实现WLAN和cdma20001x间的切换,这样势必加大HA的负担以及传输网络的负担,因而切换不方便。

(4)松耦合提供的仅是WLAN网和cdma20001x网的简单融合,彼此仅共用了一个AAA服务器,所以两网融合得比较勉强。

紧耦合的优点有:

(1)遵循cdma2000的标准。WLAN的网络结构和cdma20001x的结构类似,网络结构清晰。

(2)采用统一的接入服务器为WLAN和cdma20001x用户提供接入服务,可方便地把新的业务(如分组预付费)同时推广到两种网络中。

(3)终端用户跨网络切换方便。

(4)运营成本低,维护方便。在各个业务区只需要摆放一个APGW,它可以为所有服务区服务。

(5)采用标准的R-P接口技术可以实现具有不同接入功能的PDSN间的集群,可以让不具备WLAN接入能力的PDSN专门为cdma20001x终端服务,同时支持两种接入服务的GDSN为WLAN用户以及双模(即WLAN加cdma20001x)用户服务,使不同接入功能的PDSN和平共处。

紧耦合的缺点有:

(1)如果要让已有的PDSN也能支持WLAN业务,需要对现有的PDSN进行软件升级。

(2)实现的难度比松耦合要大,有些情况下需要改造现有的网络设备。

从技术的角度分析,紧耦合的融合方案要比松耦合的融合方案更先进、科学,它正逐步地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所认可。实际上,本文提出的紧耦合方案和松耦合方案并没有多大的本质冲突,如果把GDSN分别放置在WLAN网络和CDMA网络中,并关闭WLAN网络中GDSN的CDMA分组接入功能,关闭CDMA网络中GDSN的WLAN分组接入功能,那么此时就完全是一个松耦合的解决方案,同时这种松耦合方案的应用还继承了紧耦合方案的很多优点,需要提醒的是这种松耦合方案不同于前面提到的普通的松耦合解决方案。

4、技术融合的解决方案

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紧耦合方案更具有融合的价值,因此在分析WLAN和cdma20001x融合方案存在的问题同时,本文针对紧耦合方案给出分组数据节点并存、用户标识、漫游、切换等问题的解决方案。

4.1、PDSN和GDSN并存

WLAN一般作为cdma20001x网络接入方式的一种补充,通常情况下cdma20001x网络先于WLAN网络的建设,在建设cdma20001x网络的时候可能没有考虑到如何将WLAN网络和cdma20001x融合,因此就自然存在PDSN和GDSN如何共存的问题,只有解决共存问题才能充分保护运营商的先期投资。为此在设计WLAN网络时,对PDSN和GDSN并存的解决方案应做如下考虑:

(1)先前建设的PDSN继续为纯的cdma20001x用户服务。

(2)GDSN主要为WLAN用户以及WLAN和cdma20001x用户服务。

(3)WLAN和cdma20001x的接入网关需要合并,这样可以为终端用户提供诸如切换等有特色的分组业务,也为将来cdma20001x用户的扩容提供基础。

(4)WLAN作为cdma20001x网络的补充,网络规划时应主要考虑WLAN用户的需要。为了能使GDSN和PDSN和平共处,使WLAN的建设不影响到cdma20001x网络的正常运行,可以采用标准R-P接口信令实现用户在PDSN和GDSN间的智能选择。在PDSN和GDSN共存的网络上,接入预选机(APM)软件对实现两者的共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WLAN用户以及cdma20001x用户在接入时都要通过APM的预选择来决定最终的接入服务器。如果是WLAN用户,APM将推荐到支持WLAN接入的GDSN那里;如果是纯cdma20001x用户,它将被推荐给PDSN;如果是双模用户,它将被推荐给GDSN。

4.2、用户标识

目前对移动终端的认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基于传统CDMA话音业务的HLR认证。该方案要求在WLAN网卡上安装用户识别模块(SIM)卡,移动终端接入到WLAN网络时,首先需要根据SIM卡上的国际移动台标识(IMSI)到CDMA网络中的HLR进行身份认证,移动终端只有在身份认证通过后才能使用WLAN网络资源。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CDMA已有的可靠身份认证体制,但这将对WLAN终端的类型产生过多的限制,普通的WLAN网卡根本不具备此功能,另外这和CDMA的发展方向有冲突,在将来的网络中HLR终将被RADIUS取代。另一种就是基于用户的RADIUS认证体制。该体制在CDMA的分组网络体系中已有成熟的运用,移动终端接入到WLAN或者CDMA分组网络时,均需要进行用户身份的认证。在该种方案中WLAN用户和CDMA分组网络用户采用相同的认证机制,有效地利用CDMA分组网络提供的可靠的安全认证机制,不需要另外再增加过多的投资。

4.3、漫游

CDMA网络采用IMSI唯一标识终端用户,系统可以通过IMSI对终端进行认证、授权和计费等,即使用户漫游到外地也能如此。而对于WLAN用户的漫游处理相对就复杂一点,WLAN用户一般通过用户名标识,用户名应当用下面两种方式表达:

(1)手机号加密码的方式,拜访AAA服务器通过分析手机号码找到该终端对应的用户。

(2)卡号加密码的方式或者用户名加密码的方式,如果采用用户名或者卡号的方式标识用户,那么不同归属地的用户可能会存在同名的问题,另外一般用户名或者卡号中是不包含其归属地的信息,因此这种类型的用户漫游到外地时必须统一在用户名或者卡号的后面添加一个归属地的域名,AAA服务器可根据后缀域名判断其归属地。

4.4、切换

移动用户最大的特点是移动,如何解决用户在网络间的自由切换是两网结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最常用的方法是移动终端安装双模网卡,同时集成WLAN网卡和CDMA网卡两种功能,双模网卡根据所处的场所决定是使用WLAN网络,还是使用CDMA网络。除双模网卡自己自动选择接入网络外,移动用户也可以手工选择接入的网络。除有双模网卡的支援外,还需要相关的软件支持。例如在笔记本电脑上还需要安装网卡的驱动程序,通过该驱动程序使得上层的业务应用不受底层接入网络变化的影响,在切换过程中保持移动终端的IP地址的不变,这是简单IP接入方式下实施无缝切换的关键。

由于种种原因,WLAN和cdma20001x的双模终端尚未开始商用,双模终端跨网络切换时牵涉到终端、无线网络以及GDSN等网元,因此无法实现终端用户跨网络的无缝切换。针对目前终端的现实情况,可以采用一种终端自动拨号加用户手工参与的替代方案实现终端的跨网络的半自动切换,即终端拨号程序优先选择接入WLAN,在WLAN网络无法接通的情况下选择接入cdma20001x网络。当用户移出WLAN网络并且进入cdma20001x网络时,终端拨号程序也是自动拨号接入到cdma20001x网络;反之从cdma20001x网络进入WLAN网络时,由于cdma20001x的覆盖范围一般涵盖WLAN,终端无法自动切换接入WLAN网络,此时就需要用户的手工参与。

通过移动IP技术接入也可以实现终端跨网络的无缝切换。不管是WLAN终端还是cdma20001x终端,它们的IP地址都是其归属代理(HA)分配的,而GDSN只承担外地代理(FA)的功能,在发生终端跨网络的切换时,即使GDSN发生了变化,但HA却保持不变,AT的IP地址不会发生变化,所以AT的网络通信不会由于网络的切换而产生中断。□

参考文献:

[1]3GPP2.WirelessIPNetworkStandard:

3GPP2P.S0001-AVersion3.0.0[S].2001.

[2]3GPP2.WirelessIPArchitectureBasedonIETFProtocols:3GPP2P.P.R0001[S].2000.

[3]曹淑敏.移动通信的发展动态与前景[J].中兴通讯技术,2001,7(3):40—42.

[4]李承恕.论中国CDMA移动通信的发展

[J].中兴通讯技术,2002,8(2):31—33.

[5]MarioDavoli,EricssonAustralia.

WLANasaComplementtoGPRSand3GServicesWhitePaper[S].2002.

[6]赵新胜,尤肖虎.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资源管理[J].中兴通讯技术,2002,8(6):7—10.

[7]赵军辉,赵春明.cdma20001xEV技术特点及展望[J].中兴通讯技术,2002,8(1):37—39.

[8]IEEEStd802.11.WirelessLANMediumAccessControl(MAC)andPhysicalLayer(PHY)Specifications[S].2002.

[9]IEEEStd802.11b.Higher-Speed

PhysicalLayerExtensioninthe2.4GHzBand[S].2002.

[10]刘建业,蔡彤军.WLAN与WCDMA融合的解决方案[J].中兴通讯技术,2002,8(S0):41—44.

[11]任惠民,张军,蒲迎春.WCDMA标准的演进及其发展预测[J].中兴通讯技术,2002,8(3):40—42

收稿日期:2003-01-13

作者简介:

WLAN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第5篇

绿色医院即依靠高新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完美融合,通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降低消耗等环保方式,实现医院高效运行、患者安全、医务人员工作体验良好的现代化医院。

其核心内涵包括:绿色建筑、绿色医疗、绿色能源、患者安全和医患和谐等。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绿色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医院的初始成本、成本效益比、能源节约效益等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是建设绿色医院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绿色建筑概念的提出始于上世纪90年代,国际医疗行业对医疗服务、环境、疾病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视始于1998年。

国内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医院建筑。

绿色医疗

最重要的绿色医疗革命是美国“ 无害医疗(Health Care Without Harm)”组织的建立,该组织在十余年间关闭了5000多家医疗废物焚烧厂,淘汰了水银温度计,启动了100多个绿色医院工程,帮助医院逐步淘汰了聚氯乙烯制造的医疗器械等,是绿色医疗推广的先锋。

我国学者提出绿色医疗以实现绿色就诊环境、清洁医疗、畅通服务、减少医院伤害等为目标。从本质上说,绿色医疗应该是在医疗救治过程中无污染、少排放、节能源的一种清洁医疗模式。

绿色能源

一、能源管理的必要性

1 国内外规范性指导(1)国外规范性指导

英国能源效率办公室针对建筑能源管理制定的《能源管理指南》;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制定的MSE2000《能源管理体系》; 瑞典标准化协会制定的《能源管理体系说明》; 丹麦标准协会发布的《能源管理规范》;

爱尔兰国家标准局(NSAI)制定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和欧洲电气技术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共同组建了一个特别工作小组,研制三个与能源管理有关的欧洲标准。(2)国内规范性指导

国务院公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创2000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第一批已创建879家,其中医院141家;

“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实施,强调“双达标”:达控制总量,达排放标准。2 公共建筑全年能耗

(1)公共建筑全年能耗量(MJ/m2·yr)4

(2)医院建筑与其他建筑能耗对比(kwh/㎡ · a)节能降耗势在必行

二、医院能耗现状 1 医院建筑主要耗能设备(1)主要耗能设备 ①空调系统 ②热水系统 ③照明 ④医疗办公设备 ⑤动力、特殊用电等

(2)医院建筑主要耗能设备能耗占比

空调系统、照明、热水系统是节能改造重点。2 不同级别医院能耗分布

(1)500床以上的综合性医院 •能耗值1400吨标准煤/年

• 单位面积能耗费用154.6 ~227.6元/㎡

• 能耗费用占医院总费用2.82%(德国医院平均指标2.5%)(2)门诊楼和住院楼的分项电耗

三、能源管理新模式

(一)医院空调系统 1 医院空调系统分类

8(1)中央空调(含VRV空调)

由冷热源和空气调节系统构成,冷热源制备的冷热量,通过空气调节系统满足建筑或房间制冷、制热需求。(2)分体空调

空气处理设备全部分散在各房间内。(3)区域供冷(供热)

在一个建筑群设置集中的制冷站(锅炉房)制备空调冷(热)水,通过供冷(热)管道向各栋建筑提供空调冷(热)量。2 医院空调系统特点

(1)医院“以病患为中心”,病患对于室内温湿度,空气品质要求高;(2)不同功能区域人流分布不均衡,冷量不能根据人流密度动态调节;(3)不同时段人流量变化大,造成整个空调系统负荷波动大。(4)空调设备运行时间长,全年每天 24 小時运转;(5)设备数量众多、安装位置分散,设备运行管理难度大;

(6)空调种类多,除常规舒适性空调外,另有多种专用空调,如手术室、MRI和CT放射室等专用空调等。3 医院空调能耗构成及影响因素(1)室外气候条件

(2)室内环境参数设计标准(3)建筑围护结构特征

(4)室内人员及设备照明发热状况(5)空调设备的管理水平(管理)

9(6)空调设备及系统的运行能效(设备)(7)空调系统控制水平(控制)…… 空调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冷气浪费

(2)没用根据室外温度进行有效调节

关于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与建筑围护结构对室内温度起决定作用,空调系统只对室内温度起调节作用,认为调节温度要注意室内温度不能太低。

(3)设备老化严重

(4)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

10(5)冷热不均,温度不能自动调节

夏季室内温度没调低1℃,能耗相应提高8%~10%,空调系统不能自动调节温度,容易导致能耗过高。(6)控制系统不智能

空调系统不能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节冷量供应,使得制冷主机需人工启停、切换; 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未配置变频器,由人工进行启停控制;

冷冻水、冷却水进出水管未安装电动水阀等情况频发,造成高耗能。空调机设备无法根据各区域空调负荷对风量进行调节;

未建立能源监管平台,实时获取能耗数据。5 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偏差汇总 11 空调系统运行中解决措施

做好空调系统的节能降耗工作,须从科学管理、设备优化、控制技术三方面入手。

在管理方面要做到设立专门的运营机构,由专门负责,责任到人;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从制度层面对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再者要加大宣传力度,扭转对节能降耗的错误认识,提升公民节能意识。

在设备优化方面,主要是应用新技术进行节能降耗,更换掉老旧低效设备,合理利用新技术进行节能降耗。在控制技术方面,要做好冷热源系统与末端系统的优化工作。

(二)医院热水系统 1 热水系统常见形式(1)太阳能配空气源热泵(2)太阳能配电热水器(3)太阳能配燃气热水炉 2 医院热水系统存在问题

(1)建筑数量多,位置分散,管理困难

(2)设备选型不合适、设备故障、效率低

(3)维护保养不到位,保温性能差

(4)热水设备与控制系统冲突,无法协调作业

3 医院热水系统能耗浪费情况医院热水系统存在问题(1)管理方面

热水设备众多、位置分散、运行复杂,管理难度大;设备运行依据操作人员经验和主观判断,管理不善。(2)设备方面

一些传感器故障、太阳能玻璃管损坏,未及时响应和更换;一些热水管保温性能差,储水箱缺少箱盖,散热损失较大;一些空气源热泵运行效率低,加热效果差。5 医院热水系统改造措施(1)科学管理

热水系统的管理主要依靠国家级的管理规范执行,包括:

《热水定额管理及节能奖惩制度》; 《热水使用行为规范》; 《热水设备节能运行规范》; 《热水设备维护保养规范》;

《不同季节及不同室外温度热水温度设定值建议标准》。(2)设备优化

及时检查和更换故障传感器、损坏的太阳能玻璃管; 及时更换热水管腐化的保温棉,每个储水箱均配备严密箱盖; 减少或不开启低效率热泵,增加高效率热泵运行时间。(3)热水系统节能控制技术 日和时用水量预测控制; 当日太阳能得热量的预测控制; 当日热泵投入时间的预测控制。

(三)管理措施 1 成立节能管理机构(用能单位)

建立专业团队

专业团队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做好内部专业运行管理人员的培训,同时衔接好外部专业技术人员远程服务工作。3 建立健全用能管理制度

1)能耗定额管理及节能奖惩制度,各类能源的消耗指标落实到部门甚至个人; 2)节能行为规范;

3)空调设备节能运行规范; 4)空调设备维护保养规范;

5)各类区域的季节性室内温度设定值建议标准。4 落实相关经费

节能方面的经费包括改造经费,设备更换、维修、保养,学习、培训,节能奖励等经费,都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费用落实到位,杜绝滥用和浪费经费。5 节能宣传,倡导低碳绿色

1)印制节能宣传册、海报、板报、标识牌等;

WLAN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第6篇

摘要:近年来,各地方电网的发展成效异常显著,期间变电站的规模与数量随之增加,此外电网设备水平与生产技术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电网生产组织的专业化与集约化程度却相对滞后,同时资源配置效率低及管理链条长等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即传统的集控站运行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电网发展的要求。运维站管理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其对规范变电站运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及维护电网运行安全稳定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探讨电网变电运维站管理模式与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

关键字:运维站管理模式 运维一体化 电网变电站

一、电网变电运维站管理模式

电网变电运维站管理模式要求结合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倒闸操作、运行维护、设备巡视、事故处理、文明生产的实际要求,从供电区域、地理位置、交通方面对无人值班变电站予以集中化维护管理。运维站主要对辖区变电站进行全面管理,其中包括倒闸操作、运行维护、设备巡视、事故或异常处理等运行管理工作。下文主要介绍电网变电运维站管理模式的相关内容。

(一)运维站值班方式

运维站主要采用“四班两运转”的值班方式,即整个运维站共设4个班次,其中各班包括1个监控班、1个维护班,此外每值配备1名兼职司机。

(二)运维站值班人员的职责

运维站值班人员接受调度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指挥,同时负责下列工作:分解并执行调度任务令;辖区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维护、倒闸操作、工作许可、设备巡视及事故处理等变电站现场值班;辖区变电站设备的工作票办理、倒闸操作、设备验收及安全措施布置拆除等工作;辖区变电站重要保电、事故处理及恶劣天气的变电站监控;辖区生活设施及变电站生产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辖区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建档及图纸资料整理工作;辖区变电站改扩建及新建的验收启动与生产准备工作;辖区变电站劳动防护用品及安全工器具等定期试验更换与维护管理工作。

(三)倒闸操作的相关规定

倒闸操作必须结合当值调度员的指令,待运维站有权接令的运行人员受令后,经多次诵读无误方可执行。辖区变压器分接开关及变电站热备用状态或运行的断路器的方式切换开关通常需设在远方位置。倒闸操作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调控中心遥控操作,例如调节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拉合断路器的单一操作、投退电容器的单一操作及拉合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隔离开关;剩余部分由现场操作。

(四)日常运行及记录

运维站管理模式的实施要求变电运行部分记录的录入权限变更必须满足下列要求:断路器跳闸记录要求调控中心把变电站断路器跳闸次数统一录入,若跳闸次数过多,变电站值班人员必须把最终检修结果向调控中心汇报。电容器投切记录要求调控中心统一录入,若远方无法实现投切,变电运维人员必须深入现场进行操作,投切记录由调控中心录入;主变有载分接开关调整记录要求调控中心统一录入,若远方无法实现调整,变电运维人员必须深入现场进行调整,调整记录由调控中心录入。主变功率因数的录入由调控中心人员完成,录入数据可通过自动化报表进行查询;A类电压合格率统计的录入由变电运行人员完成。母线电量不平衡计算涉及的所有母线电量抄记及电量平衡监视皆由调度人员完成,以便及时掌握母线的不平衡问题,注意此处不包括未完善集抄系统的变电站(由运维站负责)。

(五)变电站设备巡视维护由专责站管理

电网变电运维站采用责任班管理模式对辖区变电站进行管理,即站长结合站内工作量对责任班进行划分,其中责任站的轮换管理实行季度制。设备巡视维护要求除开运维基地站的所有站每周的设备维护次数必须≥1次,设备巡视次数必须≥2次,若遭遇重要保电任务或特殊天气,特巡的次数必须随之增加,此外设备巡视维护的次数与内容等皆应如实记录完整。站长与副站长必须把布置落实任务与定期检查工作放到同等高度,由此确保此项工作的实施效果达到既定目标。

二、电网变电运维一体化方实施方案

35kV变电站具有操作简单、设备单一等特点,其具备运维一体化工作所需的条件。运维一体化是指按近期、中期、远期分阶段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运维一体化对缩短停送电操作时间及提高检修工作效率意义重大。35kV变电运维一体化主要根据设备状态检修与全寿命管理,以期实现专业化检修与运维一体化管理。结合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工作特点,35kV变电运维一体化最终采用总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的策略,此外电网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始终坚持“确保安全与逐步推进、培训先行与组织提升、合理引导与激励保障、效率提升与精益管理”的原则。下文主要谈论电网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方式。

(一)工区与班组运维职能融合的一体化

把变电运行与维护性检修业务一并归集到变电运维中心,由此实现管理层面的运维一体化。班组一体化要求把变电运维站的维护职能与运行职能一并归集到同一班组,此外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由此培训出一批同时掌握变电运行业务及某方面C/D类检修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以考核方式挑选出能够独立承担变电运行与维护职责的人员。

(二)运维人员技能与业务融合的一体化

运维一体化要求运维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求对原有职责与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整合,所以必须结合员工素质与设备装备水平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

1.实施设备D类检修的运维一体化

把部分一次检修人员调整到变电运维中心,同时归集到变电运维操作站,由此协同完成对设备的D类检修与运行操作。此外,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修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由此提高运行人员的设备维护技能。此阶段要求实现消缺工作及设备不停电维护与运行的运维合一,即同一运维组人员完成设备操作、设备巡视与维护、设备缺陷处理等工作,同时完成消缺过程的风险分析与控制及设备维护;完成消缺修试与质量控制、设备维护及验收记录资料的管理。由此可见,必须明确消缺工作与设备维护的具体项目,此外运维人员必须通过培训方式掌握维护与消缺项目及巡视操作的业务技术,同时建立健全符合此阶段运维合一的管理制度。

2.实施单一间隔设备的运维一体化

基于设备D类检修运维合一实现设备运行与维护的专业融合,即从低电压到高电压等级分步骤完成单一间隔设备的维护检修→例行试验→二次系统设备检验等C/D类检修工作,由此分步实施单一间隔设备的的运维一体化。此阶段要求检修与操作工作的运维合一,即同一运维组人员完成维护检修与巡视操作职责,同时完成设备停役、检修、复役的检修工作。由此可见,必须组织运维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由此提高运维人员的运行操作与检修试验的业务技能,同时建立健全符合此阶段运维合一的现场设备与安全的管理制度,进而全面实现变电设备的运维一体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网变电运维站管理模式具有人员集约化管理等显著特征,即结合变电站操作巡视的任务情况统筹调配运行人员,此外维护班人员主要承担运维站辖区子站的设备巡视维护、倒闸操作及非计划与计划临时工作票的办理;当值人员主要承担运维基地站相关运行工作及辖区子站维护的临时性工作。针对电网变电运维一体化的实施方案,其具有节约车辆与人工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简化工作流程、缩短设备停送电时间等优点。

参考文献:

无线WLAN覆盖方案 第7篇

那么对于小区这样环境比较复杂,信号衰减比较大的情况,怎么布置规划AP,有效的达到信号强度的最大化呢?对此,我们将说到室外AP覆盖的原理,覆盖注意事项以及应用的实例说明,最后注重说明小区覆盖(包括不同类型楼宇使用的天线,安装位置,注意事项等),欢迎拍砖指导

首先我们来看看室外覆盖注意到的问题: 1.当使用自带鞭状小天线时,在空旷区域的一般AP最大的覆盖距离建议考虑在200米以内,天线增益10dBi的条件下,开阔视距环境中的覆盖半径达到了300m左右,在半开阔环境中能够达到约200m。达到极限距离时速率集为1Mbps左右。

2.对小区覆盖而言,从室外透过封闭的混凝土墙后的无线信号几乎不可用,因而只能考虑利用从门、窗入射的信号。

3.即使无线信号能通过门、窗直射穿透,纵向最多也只能覆盖2个房间。

4.被覆盖的区域应该尽可能靠近AP的天线,被覆盖区域与AP的天线尽可能直视。

5.对于企业级AP设备,建议每个AP下带的用户不超过30。实际情况在20-30用户之间。

下面来来看看室外覆盖几种典型的实例总结:

(一)通过本楼安装高增益,较大水平波束宽度的定向天线进行本楼和对面建筑的WLAN

覆盖的方案,较适合于楼层较多,楼体不宽的小区单元。低楼层会存在少量覆盖弱的死角,可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方位角的方式加以改善;

(二)通过本楼安装全向天线,对本楼与对面建筑进行WLAN覆盖。较适合楼层较少,楼体较宽,只能在楼顶安装天线的小区单元。低楼层可能出现由于副瓣覆盖不足导致的弱覆盖现象,可通过选择预置下倾角天线加以改善;(三)将天线架在高处并保持一定的下倾角,进行室外空间的覆盖;适合于室外空旷/半空旷地带的WLAN覆盖;

(四)天线上倾的定向覆盖;这种室外覆盖室内的方式适用于一些只需局部覆盖的高层建筑。

最后一起看看小区覆盖的不同场景:

2010-1-29 12:38 1.生活小区的特点是建筑物排列比较规则。按楼层高度可以分为:高层住宅区,8层(24米)以上;多层住宅区,4~8层(12~24米);别墅区和低矮住宅区,4层(12米)以下。2.各地建筑物墙壁的厚度差别较大。总的来说,南方地区墙壁较薄,一般小于40cm;而北方墙壁较厚,一般大于50cm。

3.对于高度超过8层(24米)的楼层,不适合采用室外方式覆盖。本楼天线信号经过对楼的反射后,会有部分信号反射回本楼,一般情况下不考虑利用反射信号来覆盖本楼。但如果是小区边缘的楼栋,由于物业问题,只能利用反射信号覆盖。从已有的实验和经验看,两楼相隔20米的情况下,对楼反射过来的信号可以勉强地覆盖本楼外侧一个房间。

当小区内各楼排列比较规则时,楼间距在30米之内,可考虑在正对的楼层中间安装AP和天线,对楼AP的信号透过门窗可有效地覆盖本楼纵向2个房间(约8米)。如果楼宇的纵向超过3个房间(12米),需要考虑从楼的两边向本楼进行覆盖。

由于是定向覆盖,AP使用的天线一般选择定向天线。天线型号的选择依据方位角,方位角可通过简单的计算得出。

天线的最佳安装位置一般是楼层的中间位置,但是这个位置往往会遭到业主的fandui,因而天线只能安装在楼顶。为了有效地利用无线信号并保证低楼层房间的覆盖,一般需要将天线下倾,注意:下倾角度一般略大于垂直半功率角的一半。如果确实难以找到可以利用的建筑物,则需要考虑利用生活小区内的路灯柱,或另加水泥柱作AP和天线的固定物。

天线选择与实施要点

针对小区的覆盖特点,天线型号的选择应重点考虑增益、水平波束宽度、垂直波束宽度、下倾角等环节。

增益: 建议选用中高增益天线,15dBi为宜。水平、垂直波束宽度:

为了充分覆盖小区,兼顾高低层的室内覆盖,建议天线安装在楼顶平台。选用水平波束宽度为90-120度的全向天线。

下倾角:天线安装于楼顶天台,即25~30米左右高度,为保证底层房间室内覆盖及小区内信号的均匀覆盖,建议使用预置下倾角15~20度天线

今天跟大家讨论一下酒店wlan组网方案,希望可以给您在组网时有些启发。酒店类场景特点就是墙壁厚、休闲开阔区域多、对认证计费系统对接敏感 酒店类场景根据现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可以采用房间内覆盖或者走廊覆盖。对于标准客房,采取走廊吸顶天线即可;

对于会议厅、咖啡厅、有特殊覆盖要求的房间建议使用房间内壁挂或者吸顶。

早期移动运营商承建的系统普遍采用室内GSM合路系统,如果是11b->11g项目,直接替换设备即可,需关注耦合器,功放等与AP设备的功率匹配。如果新建酒店的合路天线明显过少,则不可以采用合路覆盖

WLAN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第8篇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建设的深入、新业务应用系统的不断上线,一方面提供信息服务的IT软硬件的种类与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IT软硬件的运行情况和企业各部门业务信息应用的捆绑越来越紧密。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SG186工程已经进入“建设应用并重”、“着力深化应用”的阶段。“两级中心、三层应用”的建设模式要求传统的运维模式进行转变。

当前在IT运维管理工作方面逐渐暴露出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信息化发展“重建设、轻运维”;其次,各单位的运维各自为战,运维力量不能共享,不能形成从辽宁电力全局的角度对运维工作人员的配置规模、岗位设置和人员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不能形成全省统一的运维合力;第三,各单位的运维工作难以量化,运维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无从体现,也无法进行横行、纵向的分析比对。不利于提升个人、单位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IT运维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辽宁电力信息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为:形成一个统一覆盖全省各业务系统、集中的运维管理体系;统一构建IT服务管理平台,并以此为核心建立“两级三线”的运维队伍,建立规范化的运维流程;全面实现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的运维目标。

1 基于ITIL标准的五大流程

基于ITIL标准的规范流程管理是辽宁电力IT运维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本流程标准就是为满足不断变化的信息系统运维需求及公司业务的持续、稳定增长而编制。通过流程标准的制定与固化,提升公司整体的信息运维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业务能力。

在现有运维管理系统使用基础上,根据全省运维管理的实践,同时适应新业务系统运维管理的要求,对现有运维流程进行详细的梳理,并在运维管理系统中进行调整和优化,最后将其固化。第1阶段规划实施的运维管理总流程涵盖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5个核心管理流程。其相互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

1)运行监控中发现的故障及自动告警或来自客户的故障申告及服务请求,引发事件管理流程。由服务台统一进行受理,尽快的恢复服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直至事件关闭。

2)当事件无法解决,或已解决未找到根本原因以及重大事件无论是否得到解决都应升级为问题,引发问题管理流程,同时,配置管理为事件处理提供基础信息。问题管理流程中,为解决问题需提出变更申请,引发变更管理流程。

3)配置管理为问题处理提供基础信息。

4)变更管理流程中,变更的实施会导致配置管理数据库的更新,从而引发配置管理流程,只有变更管理才能授权对配置管理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变更,只有通过变更管理授权,才能添加、修改、替换或删除配置项。配置管理为变更实施提供基础信息。

5)配置管理数据库的更新,以及一组变更的打包组合,引发发布流程。新服务的部署和发布也会引发事件管理流程,发布管理是通过变更管理流程引发的开发应用服务后进行的发布,同时对配置管理进行更新。

发布管理的设计、构建和配置(不管是外购还是内部开发)均应在变更管理下进行,发布安装前应确认配置管理中配置项内容的准确性,并备份发布前状态测试后再进行发布,发布成功后,再根据配置管理的要求,更新相关配置项的信息。

2 体系建设及实施过程

辽宁电力IT运维管理体系于2009年7月开始建设,并完成了体系的需求调研、系统原型搭建与调试、系统优化、系统测试、知识移交及培训等相关工作;2009年8月底开始进行IT服务管理平台的试运行工作。

整个体系实施工作相继完成了2 168项信息系统基础资料整理和事件、问题、配置、变更、发布等五大基础流程的梳理;完成了IT运维网站和43186呼叫中心等基础支撑建设;对全省IT服务人员进行了ISO20000标准宣贯和ITIL基础知识培训;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级人员的管理职责;制定了信息运维例会制度等管理措施;下发了相关的考核制度。

3 体系内容及特点

3.1 体系建设内容全面,架构完善

标准化体系由八大部分组成,包括:运维体系、费用标准、工作规范、流程标准、操作规程、装备标准、管理制度、考核标准。其中流程标准是整个标准化运维的关键。同时基于急用先行的思路,当前的运维标准化工作主要集中在运维体系、费用标准、工作规范、流程标准4个方面。其中流程标准是整个标准化运维的关键。

辽宁电力信息运维标准化工作总体分为两大类型: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通过管理手段实现辽宁电力信息运维标准化的执行与落实;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信息运维标准化的固化与优化;两者共同促进辽宁电力信息运维标准化的提升,最终达到提升信息运维保障能力,体现信息化支撑、引领作用的目的。IT管理体系总体框架如图2所示。

3.2 体系建设理念先进,建设规范

辽宁电力IT运维体系以IT服务管理平台为技术工具,在保证流程实用性的前提下借鉴I-TIL、ISO20000理念,其管理思想和技术水平在业内领先。建立了基于ITIL标准的三线支持队伍,可以在处理IT事件和变更等日常工作中,保证具体岗位和人员的角色职责明确定义,保证整个体系的高效、平稳运作,同时能和外部的厂商或合作伙伴实现有机结合。

3.3 运维工作统一流程,科学关联

辽宁电力IT运维管理体系在建设过程中以ITIL五大流程标准为依据,始终结合公司信息化运维管理的现状,将流程内容进一步梳理优化,创造性地发挥了ITIL理念的科学性。运行监控中发现的故障或来自客户的故障申告及服务请求,引发事件处理流程。当事件无法解决时升级为问题。问题管理流程中,为解决问题需提出变更申请,引发变更管理流程。

变更的实施会导致配置管理数据库的更新,从而引发配置管理流程。配置管理数据库的更新,以及一组变更的打包组合,引发发布流程,同时对配置管理进行更新。全部流程中配置管理为事件、问题、变更的实施提供基础信息。五大流程相互影响和支撑,体现了运维工作的统一协调。各流程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3.4 运维数据实时监控,综合分析

目前IT服务管理平台的后台数据已接入数据中心,对运维数据指标做了分析展示,这些指标的展示使现在信息运维的工作量、工作记录、分析、考核等数据一目了然,能够有效指导目前以及今后的信息运维工作。

3.5 应用范围涉及全省,全面覆盖

目前辽宁电力IT服务管理平台中记录的2万多条事件工单中,有近3成的工单来自各基层单位用户,体现了全省信息统一共享的运维管理模式,保证了信息运维集中化管理,又兼顾了本地化快速解决问题的需要,使信息运维工作首次实现了全面统一规划。

辽宁电力IT运维管理体系的实施,提升了信息运维服务管理水平,实现了IT运维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共享。目前服务台座席人员解决的事件工单占整个运维工单的26%,与过去工程师现场维护的运维方式相比节约了大量的运维时间。按照平均每天80件工单,每件工单节约10 min计算,每天约减少运维工作时长达3 h,节省了大量的运维时间和运维费用。

辽宁电力IT运维管理体系投入运行以来,服务台每日接到用户来电近百个,IT运维网站中经验交流、防病毒、运维分析等栏目内容丰富。IT服务管理平台各模块应用良好,共记录运维工单23 328件,积累了大量的运维数据和经验,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提升了运维工作效率。

4 结语

辽宁电力IT运维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使以前被动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主动和高效的团队管理,通过合理调配系统及人力资源,使运维工程师从繁重而重复的事件处理中解脱出来,运维团队逐步向专业化发展。

将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信息运维管理方式改变为以流程为中心,从复杂的信息运维管理活动中梳理出那些核心的流程,将这些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实现了运维工作的可量化。同时可以通过多个维度对运维工程师进行运维绩效的考核与评价,真正实现了运维管理工作革命性创新。

辽宁电力IT运维管理体系已成为信息化运维工作中有效的、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和技术平台。今后,将继续进行该体系的扩展应用,进行地市公司的呼叫中心建设和ISO20000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辽宁电力的信息化运维水平,为SG186工程的全面深化应用提供保障。

摘要:通过对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电力)信息运维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设基于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理念,它涵盖事件、问题、变更、发布、配置五大基础流程的信息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目标,描述了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和实施成果。该体系的成功实施,提升了公司的信息化运维水平,为SG186工程的全面深化应用提供应用保障。

上一篇:2022年思想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