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2024-06-18

新工队伍状况调研报告(精选8篇)

新工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第1篇

新工队伍状况调研

青年是煤矿企业的主要人力资源,是推动企业科技的重点,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力量源泉,是煤矿企业生存创新和发挥的主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因此,按照公司团委关于开展新工队伍状况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通过采取座谈和交流调查,深入一线等形式,对我区目前新工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具体情况如下:

一、新工队伍目前状况。

目前我区有35岁以下青年工人39人,其中20岁-28岁有16人,29岁-35岁有23人。在这39人中,包括2007年1月1日以后入矿的员工有12人。支架工20人,运料工4名,机组司机2名,采掘杂活6人,采掘电钳工7人

二、新工队伍目前工作表现和存在的问题

在老工人眼里,新工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在家里事事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由性比较强,入矿以后,是以区队为单位集体作业,在一定的时间很不适应。

我区目前分技校生(合同工)和协议工两种。技校毕

业生多年在学校基本不从事体力劳动,入矿以后对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思想是相当一段时间不能够稳定,波动比较大,在下井期间怕苦怕累,对井下的一些安全知识掌握的不够好,心里对井下工作恐惧。协议工勤劳能吃苦,但是对工作有时马虎、应付、糊涂,不讲究质量和安全,思想素质较低,集体观念比较差,没有学习技术的热情。

针对07年以后入矿的新工我区已经培养出李龙、田保才、李红军、马海兵、郭鹏等人,他们在各种操作岗位都能得心应手的规范操作,还有及各别员工已经成为我单位多面手的操作岗位,为公司和区队传帮接代起了明显的成效。

三、今后对新工队伍管理对策

1、针对新工的情况和成长规律,加强思想教育,体现亲情关怀。

加强新工思想教育实施对新工培养管理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任务。对于那些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工来讲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新工参加工作时间短社会经验少,往往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工作中不能很快进入角色或者思想落后于形式。为此,要针对新工的特点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与人职能,实施开展内容充实、形式灵活的思想教育,重点是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企业精神和文化教育,以及党的知识教育等,充分采取集中学习、思想交流、座谈、讨论、模范事迹介绍等形式,并利用广播、报纸和多媒体等手段坚持重点教育与普遍教育相结合,讨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加教育的针对性,从而使新工能够对照自己查找不足,积极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做到自立自强,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另外,要关心新工的生活,在对新工加强思想教育引导的同时,因该把解决新工的实际困难当成一件头等大事来抓,积极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在允许和可能的条件下,可以以家访交朋友的形式拉近与新工心灵之间的距离,体现组织的关怀和大家庭的温暖,增进新工对企业的热爱。要尽可能

为新工创造和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增强新工对矿山、对单位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以启动自我转化的内在努力。

2、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发挥好物质与精神的双向促使作用。首先,改革现行工资分配制度,实现贡献和收入的有机结合。新工普遍关心的话题就是工资待遇问题,因此,要不断提高完善相关工资分配制度,进一步细化保证措施,切实保证各项待遇的兑现。同时,要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对于积极投身于生产一线和技术工种的新工,要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真正实现按落分配的有机结合,收入与贡献相得益彰。其次,把精神激励作为辅助手段这是不可缺少的,精神激励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往往在现实种各种荣誉,如劳模、青年岗位能手、突击手、先进工作者等称号,授予面较窄,使激励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只有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才能更好的发挥好精神激励作用。

3、拓宽渠道、严格管理、深化新工培养工作。

在新工的培养上要坚持实际需要,通过系统培训、脱

产学习、座谈交流等途经,帮助新工提高素质、增强能力,要以能力建设的核心,加强新工的培养工作。重点培养新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组织要与人力资源部门及培训机构紧密结合,根据新工的个性、专长、兴趣等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个性化培训,切实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使他们挑大梁,唱主角,增强他们的工作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管理上要加大管理力度,强化管理机制,健全管理措施,要注意加大对新工的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督促和检查基层单位对新工管理情况,要从实践锻炼的角度,强调知与行的统一,为新工成长不断创造条件。

综一队团支部

新工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第2篇

乡村卫生室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乡村医生是农民群众的健康“守门人”,承担基本医疗、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随着农村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不断提高。如何巩固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网底,切实保障广大农村群众健康需求,亟待思考和解决。为了解全市农村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有关情况,以更好地为党委政府研究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XX市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在全市各县(市、区)中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乡村医生“后继乏人”的状况令人堪忧。现将本次调查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案

1、调查范围

本次问卷调查在每个县(市、区)抽选30%不同经济层次的乡(镇),每个乡(镇)选取1个村卫生室进行调查。

2、调查对象及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对象为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

选派的县(市、区)调查人员到被调查村,亲自与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面对面座谈的方式进行。并向被调查者做好有关问题的解释工作。

3、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式调查,问卷问题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调查村的基本情况、调查医生从医情况、调查医生培训情况、本村卫生事业建设情况、受访者的主要意见和建议等。

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访问了24个行政村,收回24份有效问卷,受访乡村的医生队伍总体情况如下:

1、乡村卫生体系健全,个体诊所逐步增加

调查的24个行政村20xx年共有村卫生室及诊所40个,其中村卫生室22个,个体诊所18个,即每个村至少有一个卫生医疗机构。40个诊所共有医生98人,平均每个诊所超过2人。调查的24个行政村共有人口4177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2.3人,比全省调查的平均水平每千人拥有医生1.5人高出0.8人,也高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每千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的要求。

乡村诊所是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卫生服务的`主力军。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个体诊所在农村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呈逐步增多的趋势,本次调查中个体诊所比20xx年增加了3个。目前个体诊所在数量上基本与村集体卫生室平分秋色。

2、乡村医生的年龄偏大

从受调查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乡村医生中中老年者居多。调查结果显示,40个诊所中的98位医生中,30岁以下的占3。1%,31—40岁占26。5%,41—50年龄区间的人最多,占48%,50岁以上的有22。4%,其中有4。1%的医生年龄在61岁以上。

3、乡村医生以男性为主

从乡村医生的性别结构来看,在乡村从事医疗活动的人员男性远多于女性。受访的98名医生中,其中男性61人,占62。2%,女性37人,女性占37。8%。

4、乡村医生基本都执有资格证书,学历水平逐步提高

接受调查的24乡村医生中,拥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占6.1%,有执业助理医师证的人数占22.5%,其余的大部分医生持有的是乡村医师执业资格证,这类人占70。4%。只有极少数人没有相关的资格证,占1%。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的乡村医生学历水平呈逐步提高的趋势。调查的20xx年98位医生中有86位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占调查人数的87。8%,其中大专以上的比重占15。3%,比20xx年的比重9.9%提高了5.4个百分点。

5、乡村医生普遍能够受到培训

调查显示,20xx年乡村医生人均接受县级培训5.4次,人均接受培训天数6.1天。62.5%的受访者表示,上级举办的培训对他们促进作用很大,37。5%的受访者表示作用一般。

三、乡村医生队伍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分析,发现目前全市乡村医生队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年龄结构老化,后备力量匮乏

从受调查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乡村医生中中老年者居多。本次问卷调查的98位医生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29。6%,其中30岁以下的仅占3.1%,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占26.5%,超过70%的医生年龄都是在41岁以上,其中41—50岁年龄区间的人数最多,占48%,50岁以上的占22.4%,其中有4.1%的医生年龄超过61岁。

虽然年龄偏大,不过目前的乡村医生队伍还是相对稳定的,一是长期从医,他们已经融入这个行业并依靠其生存养家。二是年龄越来越大,他们从思想上不愿意改变目前生存状态。

乡村医生的子女不愿继续从医。目前的中老年医生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步退出医疗行业,这种退出局面在未来十余年间在广大农村会全面出现,那么届时有谁来继续担起乡医的责任?广大农民的卫生医疗需求怎么办?按照乡医传统,大部分会子承父业,此次调查我们专门设置了子女继承祖业的问题,结果表明,乡医对此态度非常消极,受访的乡医中,超过70%的人明确表示不希望下一代从事乡医,不但乡医本身不希望子女继承自己的事业,在问及“您下一代自己是否愿意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时,有75%的人表示,他们的子女本人也不愿意继续从事乡医工作。

外来人员补充到乡村医生队伍比较困难。大部分大中专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面对经济并不发达的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农村,村级卫生队伍的补充问题严峻,稳定现有的乡村医生队伍和及时补给村级卫生人力资源是需要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人才引进机制不畅,少数愿当乡村医生、也具备资质的人,不一定能被村委会聘用,一般乡村医生多是本村人,非本地人很难在异乡被村民接受,这也给一些愿意做乡医的大中专毕业生形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

因此,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乡村医生就会面临令人担忧的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

2、学历层次偏低,技术水平待提高

新工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第3篇

一、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现状

近年来, 白山市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发展较快, 6个县 (市) 区, 56个乡镇“四支人才队伍”总量为22032人, 其中, 党政人才1420人, 专业技术人才9761人, 经营管理人才1433人, 农村实用人才9418人。尽管人才数量有较大增长, 但仍然满足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主要问题

(一) 总量不足, 分布不均

全市农村基层人才22032人, 占农村人口比重5.7%, 其中拔尖人才, 科技致富带头人数量少, 中高级人才少。从区域分布看, 现有人才70%分布在乡镇政府所在地, 特别是集中中经济强镇;从行业分布看, 92.4%的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在文教、卫生行业, 农村科研、技术服务业人才, 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比例降到13.8%。

(二) 人才结构不合理

一是文化结构不合理。中专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人才总量的66.2%, 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1.2%。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31—40岁的中青年人才占35%, 出现人才缺, 后继乏人的断层现象。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急需的农技、农机、渔业、水利专业人才紧缺, 现有人才出现知识老化现象。

(三) 队伍不稳定, 人才引进留不住

一方面农村基层条件艰苦, 引进人才十分困难。另一方面人才外流呈上升趋势。一是隐性外流。自由每年考出的大专毕业生都在4000人左右, 而回来工作的只有几百人。二是显性外流。具有中高级职称、本科以上学历, 各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人才, 通过正常调离、辞职、自动离职等方式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三、壮大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对策

(一) 制定规划, 进一步加大农村基层人才资源开发力度。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中, 确定农村基层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要尽快出台引进和稳定人才的配套政策, 组织人社部门要完善对农村基层人才的规划、选拔、培训、表彰的优惠政策, 并负责协调和组织落实, 县级组织人社部门要把主要精力和重点放在农村基层人才开发上, 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优越的环境, 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二) 加大投入, 扎扎实实抓好人才的培训和能力提升工作。

白山市地处偏远, 属经济后发展地区, 在引进人才上不占优势, 因而要把重点放在现有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各级政府都要设立人才开发专项资金, 要在农村基层人才培训上舍得投入。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一是采取委托代培、联合办学、定向培训等方式, 大力培养农业及相关产业人才, 解决现有农村基层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二是搞好培训基地建设。利用职教、农广校、农技校等作为乡镇人才培训基地。三是建立乡镇创业学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从种植、养殖、加工到企业管理、销售、产品开发等方面, 请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培训, 推进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

(三) 突出重点, 落实好农村基层人才工作项目。

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每年都要选派应届毕业生到农村, 以人才服务的形式, 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建设开展人才智力服务。

组织实施专家服务团项目。市专家服务团每年组织两次下乡服务, 切实帮助农村基层解决科研、技术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 提高服务实效。选派干部包村项目。全市每年都要选派70—100名市直机关干部包村挂职锻炼, 帮助当地谋划项目, 招商引资, 帮助农民脱贫解困。

(四) 加大力度, 继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手、农工巧匠、农村经纪人纳入人才工作管理服务范围。进一步规范培养、选拔、使用、农民技术职称评审、表彰、奖励、津贴发放等办法。倡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开发奖励给予资助。

(五) 加强领导, 把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乡镇党委、政府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来抓。

新工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第4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教师队伍 师资建设 一体化

课 题:山东省技工教育与职业培训“十二五”规划课题《技工院校文化基础课改革与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课题编号:RSJY2012-Y076。

一、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的现状调查

为全面准确地掌握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现状,总结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分析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与措施,最终促进技工院校教学工作健康、均衡、协调发展。笔者在走访了多所各类技工院校的基础上,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针对各系(部)教学一线教师的现状,从教师数量、职称等级、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获得了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二、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汇总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状况一览表及其调查信息,分析结果如下:

一是从教师数量上看,一线教师总数292人,其中男教师178人、女教师114人,男女比例适当。

二是从专业技术职务的职称等级状况上看,高级讲师69人、高级实习指导教师29人,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比例明显偏低。中级讲师56人、一级实习指导教师46人,比例适当。助理讲师45人、二级实习指导教师6人,二级实习指导教师比例严重不足。教员包括新进教师34人,三级实习教师包括新进教师14人,三级实习指导教师比例严重不足。

三是从学历结构情况上看,研究生27人、本科255人、专科9人,学历层次总体比较高,但仍出现了“纺线锤”状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比例偏低。

四是从学科结构方面看,基础课教师41人、专业课教师136人、技能课教师100人、有职称不任课的15人,结构比例大体适当。

五是从年龄结构情况上看,35岁以下年龄段的有98人,主要是近几年考入的新教师。35~45岁年龄段的102人,其中超过40岁的77人;45岁以上的93人,教师队伍的老龄化现象十分明显。

三、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1.数量“欠缺”

长期以来,技工院校教师数量偏少,近年来虽有所改观,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学院现有注册学生1000余人,而全院教学一线教师仅有292人,教师数量远远达不到人社部关于技工院校规定的师生比。每到学期开学,尤其秋季新生入学,各系(部)申请学院增加的教师数量惊人,教学主管部门往往捉襟见肘。

学院除正常的全日制技工教学外,还要承接各类社会性培训(如金蓝领、失业职工、四类人员、退役士兵、大学生实训等),教师数量的不足,导致教师的工作量相当繁重,严重制约了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办学水平的提升。

另外,虽然统计口径上显示的一体化教师具有一定的数量,但这里的“一体化”教师实际意义上只是“双证”或“理实一体化”的教师,并非当前人社部提出的“工学结合”的一体化师资,能冠以“工学结合”一体化师资称号的教师数量目前少之又少。

2.比例“失调”

单从教师的男女比例上看,还是比较适当的,但若从技工院校教师的结构来看,层次和结构却不尽合理。专业理论教师与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比较,专业理论教师比例大,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偏少,其中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的职称数偏少。

当前技工院校专业教师大多集中在机电专业方面,虽然能较好地为我们的制造大省服务,但在更好地为我们地方特色区域经济服务和转型升级服务方面,在专业建设及师资建设方面显得比较苍白,如电子商务、贸易物流等专业。

3.队伍“偏新”

近几年,技工院校发展较快,学院录用了大批青年教师充实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他们学历层次高、理论知识丰富、创新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但是他们毕竟年轻单纯,思想比较容易受外界干扰,看待问题往往不太客观,考虑问题不太全面,教学经验不足,工作易受情绪影响。况且,教师面对的是一批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在教育和管理方面都要倾注更多的心血和加倍的努力。同时青年教师还面临许多自身发展的困扰和困难,比如:收入待遇较低,住房困难等。因此,普遍存在着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治学不够严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和敷衍了事等不良现象。另外,加工制造业专业相对条件艰苦、环境较差,相当部分青年教师不愿意到生产实习教学岗位中去,从而使技术传承和年龄断层等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4.工学结合“不胜任”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师与当前广泛使用的“双师型”教师和“理实一体”教师是有区别的。只有掌握工学结合一体化理论体系,熟悉操作技术,能够运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实施教学的教师才能称之为“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师。

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作和学习是一体化的。其包含以下主体内容:以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为培养目标,以来源于工作实际、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的“学习领域”为课程模式,应用科学的职业资格研究方法进行职业分析,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课程结构,依据职业成长的逻辑规律排列课程序列,采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遵循职业活动导向原则实施教学,建设以专业教室和工学整合式学习岗位为代表的教学环境,建立以过程控制为基本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按照这些条件来衡量,当前“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师是极为短缺的。

5.职业心理“落差大”

在调查中,许多学生反映:老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互动”“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不能完全按老师所要求的去做,这样更利于我们发散性发展”“老师管不住差生,思想有问题的学生,处罚力度不够严”“某位老师不管看到怎样的学生都大呼小叫,有失身份,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接近,很不自然”等。endprint

我们在座谈会和个别访谈中发现,对于学生的“差”,教师之间几乎达成了“共识”: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真正希望发展“职业”的并不多,往往是经过层层筛选以后的“差生”。长期面对这样的学生,加速了教师群体的职业倦怠和心理落差。部分年轻教师面对调皮捣蛋的“差生”缺少方法,表示课堂纪律难以维护,在希望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强烈责任感和学生厌学、习惯差的现实情况之间备受煎熬。尤其是高学历教师带着“高”“新”“尖”的知识来,捧着“一颗心”来,但失望之至,知识落差之大,心理落差之大,难以名状。

6.教研合力“难形成”

技工院校基本实行院、系两级管理。教师基本上归口为系(部)管理,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一人兼一门课,无法组成学院内的“教研组织”。同时由于专业设置的特殊性,系(部)之间沟通少,技工院校之间交流少,省、市一级更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从而造成教师缺少横向、纵向沟通提高的渠道。

目前,在生源普遍减少的情况下,学院必须紧盯市场开设新专业,以吸引学生、保证生源、维持生存。由于专业的调整和不断变化,导致了部分教师在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上犹豫不决,无法确定自身的专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各系(部)教研活动无法共享全院优秀教学资源,各自为政,重复劳动,孤军奋战,难以形成“教研合力”。

四、加强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涉及许多方面,需要多方面互相配合,方能奏效。但仅仅认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是不够的,仅仅发现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值得重视的问题也是远远不够的,关键问题是要对原教师队伍建设的计划、规范等进行梳理和调整,使之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此笔者提出下面几点建议愿与大家商榷。

1.能工巧匠“引进来”

争取政策支持、想尽办法及时解决人才尤其是技能人才的引进问题。普通教育的教师招聘录用模式不完全适用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教育,在不违反事业单位人员考录制度的情况下,我们采取单独考录的方式,对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端能工巧匠的引进,对获得全省或全国技能大奖的合同制教师破格录用为编制内教师,或聘为“客座教授”或兼职生产实习技能课教师,积极开辟优秀人才绿色通道,畅通校企人才流通机制等方法都值得我们推广。

2.专业教师“走出去”

校企合作是培养一体化师资最好的方式。但校企合作的最大难点是“一头热,一头冷”。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调动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首先,学校和教师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供给,而人才需要职业学校来培养和提供。企业应从长远着想,根据企业用工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与学校合作办学、订单办学,参与学校教师教育培训计划、学生工学结合培养目标的制订,共同实施教学及培训,实现学校培养人才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零距离”对接,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壮大所需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支撑。学院要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对口行业、企业参加考察与生产实践活动,更要协助企业开展项目研发、科技攻关和员工培训。学院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组成的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组成的实践团队,进行协作,形成课程建设的骨干团队。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校企互动、资源共享、岗位交流、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教学团队,形成校企优秀人才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良好局面,在促进校企合作的同时推动师资的培养。

3.立足本院“用起来”

应立足本院,重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使用。一是建立本院教师人才库,确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人选;二是指定有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教师实行“一帮一”,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促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成长;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尽量稳住骨干教师,留住学科带头人,让本院的优秀名师不外流或少外流,对教学水平略低的教师则实行轮岗制并加强培训、限期提高;四是为教师制订专业发展规划。

立足本院,还要在群改群研的教研氛围中全面提升教师的素养。我们应以课程改革和校本研究为主体,形成人人参与的教研氛围,改变以前教改教研走过场、信息资料疏管理、教学评估欠科学、教师培养无章法的现象。仅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我们就多次组织听课视导、跟踪式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同课异构、名师大讲堂等活动,借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教研工作应立足本院,以教务处、系(部)、教研组为主阵地,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同时开展“每系一课题,人人有参与”活动,使每位任课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发挥了教研对教学工作和师资培养的推动作用。立足本院更要优化配置教师资源,重组部分科目教师,避免用非所学和学非所用,争取做到教师专业对口,为教师搭建更多的沟通和提高的平台。各系(部)、科室的优秀教师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也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担当一线教学教研工作。

4.青年教师“压重担”

如何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当前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师资成长是有规律的,是急不得的。学院要敢于让青年教师挑重担,适当给一些青年教师施加压力,促其健康成长。

学院要实施“一年入门,二年过关,三年成型,五年成才”的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加强对入校三年内青年教师的指导、培养力度。新进大学生在转正定级时要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岗位身份,科学合理地做好分流,避免出现实习指导教师职称系列的断层。

青年教师的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注意阶段推进,避免出现前紧后松,特别是高级工、技师阶段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取证上,要着重加强后续阶段技能水平与执教能力的提高。

5.骨干教师“常保鲜”

我们要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认真组织中老年骨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让一线教师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己,随时融入教育改革的潮流当中,确保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要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校本培训,通过开展校本培训,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继续提升中老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训,更新中老年骨干教师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

6.师资全员“一体化”

技工院校的教师队伍和中小学、普通高校有着明显的不同,应建设一支有着技工院校特色的师资“名师群”——全院教师全员“一体化”。

(1)公共基础课教师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时具有任课系部专业的初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师生比不高于1∶40。

(2)大类专业课教师应具有任课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同时具有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师生比不高于1∶40。

(3)培养“中级工”的技能课教师应具有任课专业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业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师生比不高于1∶22。

(4)培养“高级工”的技能课教师应具有任课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本专业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师生比不高于1∶18。

(5)培养“预备技师”的技能课教师应具有任课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本专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师生比不高于1∶15。

总之,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倾斜,使技工院校向“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方面发展,教师从“双证、双师”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转变教师学科式教学的惯性和惰性。有计划地安排优秀中青年教师到高等职业院校进修,高端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对师资进行长期、循环、系统的培训和培养。技工院校只有树立教师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走名师立校之道,切实多渠道加快建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跟上技工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车希海.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实用手册[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警力队伍状况分析报告 第5篇

近年来,全县公安机关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好于过去、领先全市”的目标,坚持服务中心,克难攻坚,务实创新,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全局整体工作质态持续位居全市前列。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XX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港口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以及城市规模和人口基数不断持续扩大,公安工作业务量不断增长,其中今年X-X月份,全县累计接处警XXX起,占全市总量的XX%;公诉人员XX人,占全市总量的XX%;全县违法犯罪总警情XX起,占全市总量的XX%,刑事警情XX起,占全市总量的XX%,刑事案件发案数XX起,占全市总量的XX%,破案数XX起,占全市总量的XX%;抓获刑事作案成员XX人,占全市总量的XX%;查处治安案件数XX起,占全市总量的XX%。总体而论,各项主要业务工作量均在全市占较大比重,致使公安警力严重不足与繁重工作任务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一、警力及编制现状

我局现有编制XX个,实有警力XX人,其中女民警XX人(占 XX%),男民警XX人(占XX%);客籍民警XX人(占XX%)。目前,全市平均警力万分比为XX/万,全省为XX/万,我局仅为XX/万。

局领导情况:我局现有局领导XX人,其中局长X人,政委X人,副局长X人,副政委X人,党委委员X人,纪委书记X人。

机构设置情况:我局现有一级机构18个(政治处、指挥中心、信访科、审计科、信息通信科、警务保障科、国保大队、治安大

队(挂巡特警大队牌子)、刑警大队、交警大队、经侦大队、禁毒大队、网监大队、警务督察大队、法制大队、出入境管理大队、看守所、拘留所),其中副科级建制8个(政治处、指挥中心、国保大队、治安大队(挂巡特警大队牌子)、刑警大队、交警大队、经侦大队、法制大队);二级机构50个(一级机构下属科所队);派出机构XX个(XX所、XX所、XX所....)。

警力分布:综合管理机构(局领导、纪委、工会、政治处、指挥中心秘书科、指挥中心信息调研科、信访科、审计科、信息通信科、警务保障科、维稳办)XX人,占总警力XX%;执法勤务机构(指挥中心、国保大队、治安大队、巡特警大队、刑警大队、交警大队、经侦大队、禁毒大队、网监大队、警务督察大队、法制大队、出入境管理大队、看守所、拘留所)XX人,占总警力的XX%;派出所机构(21个派出所)XX人,占全局总警力XX%。

编制情况:我局核定政法专项编制XX个,核定干部职数XX名,其中副科职以上职数XX个,正股职数XX个,副股职数XX个。实有副科职以上干部XX人,正股职XX人,副股职XX人。

年龄结构:25周岁及以下XX人,占总警力X%;26至30周岁XX人,占总警力XX%;31周岁至35周岁XX人,占总警力XX%;36周岁至40周岁XX人,占总警力XX%;41周岁至45周岁XX人,占总警力X%,46周岁至50周岁XX人,占总警力XX%;51周岁以上XX人,占总警力XX%。

文化结构:研究生X人,占总警力的X%,本科学历XX人,占总警力的XX%,大专学历XX人,占总警力的XX%,高中、中专学历X人,占总警力的X%。

政治面貌:局党委下属党员XXX人,派出所组织关系隶属所在乡镇,党员民警XXX人,全局民警党员比例达XXX%。

二、警力不足原因分析

(一)原有警力不足。我县地处XXX,目前全县共有XX个镇区,下设XXX个村、XX个居委会,总人口XX万人,暂住人口XXX多人,面积XXX平方公里,海岸线XXX公里。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虽然每年招录接收一定警力,但原有警力基数较小,警力总数与周边县市相比差距呈现逐年拉大的趋势。

(二)警力流动频繁。近三年来,我局共减员XX人,其中调出XX人、退休XX人、辞职X人,通过社会招录、接收警校毕业生和军转干累计增员XX人,实际警力为负增长。

(三)在岗不在位较多。目前在职民警XX人中,各种原因不能正常上班人员有26人,其中患精神疾病X人、患各种大病X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局每年招录新警造成一定影响。

(四)女民警比例较高。我局女民警共计XX人,占总警力的XX%。由于女警受个体生理、体力方面的因素制约,仅能从事内勤和社区警务工作,难以胜任其他繁重的公安工作。

三、警力严重不足带来的主要问题

(一)警力不足制约公安发展。如按照全市平均警力比,我局编制警力应达到XXX人以上。公安部要求城镇派出所10人以上,城区派出所20人以上,派出所警力数须达总警力的40%,客观上还有刑侦、治安、交巡、监管等各警种对警力数也有一定要求,实际警力、编制严重不足,警力使用捉襟见肘。正因如此,不少业务工作特别是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被动应付状况,直接影响了职能工作的开展。

(二)超负荷运转,民警不堪重负。因为警力严重不足,繁重的工作任务只能通过加大工作强度和延长工作时间来完成,由于常年超负荷工作,正常休息时间得不到保证,民警普遍感到工

作强度高、心理压力大,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许多民警处于亚健康状态,不少民警积劳成疾。

(三)服务承诺难以落实,群众满意度有所降低。由于近年来治安保卫任务不断加重,警力安排常常顾此失彼,不少民警疲于奔命,无法集中精力投入日常工作中去。一些地方治安管理经常出现盲点和空白地带,接处警难以保证及时到达现场,窗口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对社会治安安全感和队伍管理满意度的评价。

(四)极少数民警工作状态不佳。队伍中部分客籍民警扎根意识不强,调动回原籍的愿望较为强烈,工作上造成分心和懈怠;少数民警由于违规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借贷担保较多、债务繁重,加之受朋友圈交往复杂、家庭不和睦等因素影响,无法全身心投入日常警务工作,影响了全局工作绩效和队伍管理正能量的凝聚。

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状况调研报告 第6篇

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尚未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部分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尚未端正,常见的“荣耀型”、“利益型”、“应景型”还存在于队伍之中。“荣耀型”、“利益型”是为了个人私利要入党,这与目前当官荣耀,当官谋利的社会风气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应景型”则是由于当时的情景或一时的冲动,时隔一段时间后热情逐渐减退。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往往一时冲动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后,不积极向组织汇报思想,不了了之。因此,端正正确的入党动机,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逐渐形成。

二、入党积极分子的年龄结构还不平衡。这主要体现在现有的入党积极分子年龄普遍偏大。其中35岁以上的有5人,35岁以下的有3人。近几年支部考察培养和发展重点是35岁以下积极分子,这在某种程度上还影响了年龄偏大的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的信心和勇气。

三、部分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虽然党组织要求积极分子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但目前很多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这方面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高,对党的理论知识了解还不够深入、系统和透彻。

改进的措施:

一、加强联系人与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要求联系人应该对入党积极分子负有直接教育、培养的责任,应该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的政治修养,同时善于沟通。培养联系人要充分利用与入党积极分子共同学习、工作、参加各种活动的机会,对其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历史及优良传统等方面的教育,帮助他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党,进一步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培养联系人要经常找入党积极分子谈心,了解他们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从其他同志那里了解到的意见和建议采取适当的沟通方式及时传达,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明确自己需要改进的方向,并为之努力。培养联系人要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并将考察的实际结果及时填写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中。

二、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一是有选择的参加党内的活动,比如参加党课学习,优秀党员的事迹报告会,参观革命根据地,发展新党员的支部大会等,让他们在实际的党内生活中加强对党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党性观念;二是开展各种如党的基本知识的竞赛,讨论新时期党员的发展和方向等有意义的活动。

三、给入党积极分子交任务,使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形成积极分子能认真完成党组织交办的任务,每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失误时能正确面对,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

新工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第7篇

8月下旬以来,针对停征“两费”的新形势,湖北省**市工商局采取发放调查表、多层次召开座谈会和走访基层分局(所)等形式,就当前队伍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以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转型。

一、系统干部队伍能力建设现状

二、队伍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转型期人员思想新状况。一是盲目乐观。部分人员认为停征“两费”后工作压力减轻,对面临的艰巨而繁重的`市场监管任务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二是无所适从。不少人员自参加工作之日起,就忙于收费,停征“两费”后,对今后工作定位心中没底。三是本领恐慌。许多长期从事收费工作的干部,受不会市场监管、不会执法办案、不会调协服务、不会消费维权、不会公文写作、不会网上办公等“六不会”困扰,本领恐慌日益凸现。

(二)现行教育培训体制和机制不适应工商转型的需要。一是全员轮训方式存在较大缺陷。培训目标不明不细,缺乏针对性、目的性,未很好体现因人而宜、突出重点的培训理念。二是照本宣科的灌输方式影响培训效果。虽在培训中倡导理论联系实际,但多数培训仍以理论灌输为主,培训效果不佳。三是培训机构“三无”的问题成为干部职工教育的瓶颈。由于无培训基地,很难有效组织学员进行“封闭性”培训;无专职师资,教学质量难提高;无培训教材,造成教员教学困难、学员学习困难。

(三)考核评价奖惩机制亟待改进。干部职工考核评价奖惩机制存在“两重两轻一缺”问题,即重完成“两费”任务,轻服务经济发展;重业务工作,轻干部职工能力建设;缺少对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争当“岗位能手”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指标。

三、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全面改进教育培训工作,促进全员素质的大提升。

新工队伍状况调研报告 第8篇

一、调查访谈的总体情况分析

陕西一棉物产管理有限公司党组织为党的基层委员会,公司党委下设2个党总支部、7个党支部。目前公司现有党员1526名。此次调查访谈的重点对象是陕西一棉物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岗党员及部分离退休党员。现场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8份。

从现场收回发放的问卷统计表分析,陕西一棉物产公司党员队伍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较好。大部分党员对我们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信任的,对我们党组织所做的各项工作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这次党员队伍思想状况的访谈调查给予了较高评价,但同时对现阶段党员队伍存在的一些个别党员的不良行为深恶痛绝,影响了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的威信,败坏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声誉。通过发放的问卷统计表分析:

绝大多数党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调查问卷显示,76.26%的党员认为共产主义理想一定能实现,14.14%的党员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有可能实现。87.88%的党员表示如果自己现在不是共产党员,那么将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有85.86%的党员表示在条件具备和可能的情况下,将动员配偶、子女和亲属入党。

绝大多数党员党性观念较强。调查问卷显示,在如何看待党性与个性的关系上,82.32%的党员表示党性高于一切;在入党的目的上,92.92%的策党员表示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发挥党员作用上, 97.98%的党员表示积极和愿意帮助生产生活条件比自己差的党员或困难群众。95.96%的党员坚持企业的利益、部门的利益高于一切, 92.92%的党员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97.98%的党员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96.96%的党员自觉履行党员义务。

绝大多数党员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调查问卷显示,96.88%的党员能主动按标准交纳党费;88.89%的党员能够认真自觉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96.46%的党员积极和愿意参加党的组织活动。

绝大多数党员关心时事,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90.91%的党员表示,在遇见有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时,将挺身而出,坚决与之作斗争;88.89%的党员表示,对自己知道的违法违纪行为将坚决制止;89.39%的党员表示,对发生在本公司、部门或自己身边的歪风邪气将严肃批评。

绝大多数党员对改革开放和反腐败斗争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95.96%的党员表示,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对反腐败斗争实际效果的认识上,86.36%的党员表示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一定成绩,相信党有能力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实践使大家认识到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从调查情况看既有共性方面问题,也有个性方面的问题。

1. 共性方面的问题分析。

一是共产主义理想淡化。受各种思潮影响,一些党员不注重加强学习、锤炼党性、提高素质,理想信念产生一些波动。个别党员甚至认为共产主义根本不可能实现,是天方夜谭。有33.84%的党员职工认为,由于权利运作的失控使国家肌体受到破坏。社会上一些变异的权利通过国家机器聚敛财务、压迫弱小、侵害他人,特别是被曝光的一些党的高级干部严重腐败、脱离群众,他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直接导致个别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发生动摇。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化。这是信仰危机的派生,党员讲奉献的少了,求实惠的多了,讲服务的少了,索要回报的多了。从走访调查座谈中,36.87%的党员职工认为党员的奉献精神较以前消弱,不像以前党员那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53%的党员职工认为党员的奉献意识已消失,跟普通职工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三是组织纪律观念淡化,不愿接受组织约束,我行我素。个别党员不做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个别的甚至不交党费,组织观念淡薄,造成不良影响。四是关系庸俗化,党内好人主义盛行。党内民主生活会,只讲好听的,谈问题缺点时,蜻蜓点水,就是谈也只是希望,相互之间不愿提缺点、提不足,批评与自我批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良好的传统不存在,呈现出谁也不得罪的不良风气。

2. 个性方面问题分析。

一是个别党员情绪低落,思想消极。认为现在与不是党员的职工一个样,都是国家的打工仔,体现不出党员、职工主人翁的荣誉感。二是个别党员听到学习开会就躲避,工作任务来了遛边。三是极个别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工作责任心不强,精神不振,工作标准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甚至私欲较重,出现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四是个别挂靠党员存在着既不参加组织生活,又不缴纳党费的现象。五是个别辞职、除名的职工党员,既不按照规定接转组织关系,过组织生活,又不缴纳党费。六是个别退休党员不愿参加组织生活,也不愿缴纳党费。调查还发现3%的党员对入党报无所谓态度,加入与不入一个样。

上述问题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有党员自身原因。尤其是个别党员对社会上当今一些负面现象不能正确认识,当个人利益受到冲击时,便心理失衡,抱怨组织、抱怨领导。

二、加强物业社区党员队伍思想状况的对策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一个永恒课题、永久任务,要靠教育管理,靠内在修养和自省,更要靠制度和机制尤其是长效机制的保证。

1.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先进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就是群众中一面鲜艳旗帜。每个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党章对党员的要求,也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党组织应结合中心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标兵等活动,组织和带领广大党员为企业的安全稳定、经济发展做贡献,通过具体、有效的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和党组织应有的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2.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党员素质、增强党性观念、养成优良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严格党员理论学习和党课教育制度,突出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和奉献精神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党性修养,正确对待“名”和“利”,正确看待当前腐败等社会问题,不忘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立足岗位,带头学习提高,争当勤学标兵;带头创造佳绩,争当敬业模范;带头服务群众,争当为民先锋;带头遵纪守法,争当自律表率;带头弘扬正气,争当和谐卫士。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

3.加强对党员的动态管理。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监督,既要做好党员八小时内的管理,还要加强八小时以外的监督,通过建立家属联系制度、群众举报制度等方式,对党员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降低党员违法违纪率,维护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同时还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特别是停薪留职和外出务工的党员,应当及时与新工作地的党组织联系,建立起流动党员信息登记制度和流动党员组织关系临时挂靠等制度,使他们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工作,都有自己的“家”。

4. 完善党员考评制度。

坚持做好党员民主评议和职工年度考核工作,建立群众对党员满意度测评制度,使党员能够接受来自广大群众的监督。对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党员和群众的满意度测评结果,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公示、亮相。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长期的工作来抓,激发党员的工作热情和发挥作用的积极性,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动力。

5. 坚持从严把关的原则。

上一篇:国外社会学理论答案下一篇:一翦梅,一翦梅王之道,一翦梅的意思,一翦梅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