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趋势

2024-05-19

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趋势(精选8篇)

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趋势 第1篇

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使物流具备了一系列新特点:

1.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Bar Code)、数据库技术(Database)、电子定货系统(EOS : 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电子数据交换(EDI :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快速反应(QR : Quick Response)及有效的客户反映(ECR : Effective Customer Response)、企业资源计划(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等先进技术与管理策略在我国的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的应用。

2.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另外还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物流自动化的设施非常多,如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这些设施在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流程中,而在我国由于物流业起步晚,发展水平低,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3.网络化

物流领域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这个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N : Value-Added Network)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组织内部网(Intranet)。比如,台湾的电脑业在20世纪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基本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可见,物流的网络化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

4.智能化

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好在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5.柔性化

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20世纪90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FMS :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制造资源系统(MRP-Ⅱ : 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要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另外,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新特点。

二、我国物流现状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扩大了企业的销售范围,改变了企业传统的销售方式以及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使得送货上门等物流服务成为必然,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兴起。但目前,我国的物流水平仍难以满足电子商务的需求。

首先,从发达国家来看,第三方物流的功能是设计、执行以及管理客户供应链中的物流需求,其特点是依据信息和物流专业知识,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而现在,我国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企业服务内容多数仍是仓储、运输、搬运,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做到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功能尚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国的物流企业,无论是物流服务的硬件还是软件与电子商务要求提供的高效率低成本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专门知识,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能力都明显不足。

其次,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专业化分工特点虽然日益明显,但是物流的组织和管理却不断向综合性发展,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载体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我国目前的物流行业管理仍沿用着计划经济时期的部门分割体制。与物流相关的各部分分别由铁道、交通、民航、内贸等不同政府部门进行管理。依据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经济合理的对物流进行政体统筹和规划,妨碍着物流的社会化进程。

三、基于Internet的综合物流代理系统

基于国内的上述物流现状,我们提出了一种适合国情的物流解决方案――基于Internet的综合物流代理系统。

综合物流代理,是第三方物流的模式之一,即由一家在物流综合管理经验、人才、技术、理念上均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对电子商务交易中供求双方的所有物流活动进行全权代理的业务活动。在国外,许多专门从事第三方物流的著名企业,如美国的Fedex、UPS,日本的佐川急便,由于它们在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早已成为物流业内著名的国际综合物流代理企业。综合物流代理可使电子商务的交易双方完全从繁琐的多方委托的物流业务中脱离出来,专心致力于电子市场的拓展和商务效率的提高。

在我国,由于具备综合性物流能力的物流企业较少,所以从事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公司不仅仅局限于现存的物流企业。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经营综合物流代理的主要思路是:不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入,低成本经营和入市原则;将主要的物流服务工作委托他人处理,注重建立自己的客户营销队伍、物流管理网络和物流信息系统,提高自身的物流综合管理素质;实行特许代理制,将协作单位视为自己的战略伙伴,进一步可将其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公司经营的核心就是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协调、组织、控制等管理工作,并且注重业务流成再造和组织创新。

综合物流代理系统在实施过程中不能一蹴而就,要分步骤实施:第一步,成为物流信息发布中心;第二步,成为物流信息交流中心;第三步,成为物流解决方案提供中心;第四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代理中心。

总结起来,基于Internet的综合物流代理系统有如下优势:1.在不重复建设的基础上,利用现存条件,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有效整合物流资源,打破了传统物流条块分割给电子商务带来的不利影响。2.各专业物流企业可以与多个物流代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在没有网上物流业务时,专业物流企业可照常运营传统业务;当代理提出物流请求时,可迅速建立现实供应链接,提供相关物流服务。这既有利于提高我国大量闲置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利于中小物流企业向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平稳过渡。3.便于与电子商务B-B或B-C系统的对接。

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趋势 第2篇

1.什么是电子商务物流

电子商务物流又称网上物流,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旨在创造性的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的新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物流公司能够被更大范围内的货主客户主动找到,能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拓展业务:贸易公司和工厂能够更加快捷的找到性价比最适合的物流公司;网上物流致力把世界范围内最大数量的有物流需求的货主企业和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都吸引到一起,提供中立、诚信、自由的网上物流交易市场,帮助物流供需双方高效达成交易。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网上物流交易市场找到了客户,找到了合作伙伴,找到了海外代理。网上物流提供的最大价值,就是更多的机会。

1.1国内外电子商务中的物流形式

1.1.1自营物流即电子商务网站自己组织物流配送中心为顾客服务。优点是便于控制,容易兑现对顾客的配送中心。从本质上讲,信息业务和物流业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业务,这不符合专业化和横向一体化的趋势。因此电子商务网站经营成本高,有的时候物流成本将远高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而这个成本只能由消费者负担。

1.1.2使用第三方物流即电子商务网站使用第三方物流为顾客配送商品。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电子商务业务被分成三块:信息业务由自己完成、物流配送中“配”的业务由企业内部完成、“送”的业务由专业物流公司完成。这种模式突出了自己的优势,避去了自己的劣势,使企业的效益大增,经营成本降低。国内外对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车辆运输规划、物流设施定位和车辆运输路径规划(LRP问题)、对物流的管理和使用方法等问题的研究。

2.电子商务将促进现代物流业量的扩大

2.1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业有着巨大的需求

经济发展本身可以直接产生物流需求,物流总量是与经济总量成正比的,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与GDP之比大概为1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则可以占到18%左右。电子商务极大的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在电子商务推动全球经济总量的增加的同时,必然创造了巨大的物流需求。

2.1.1电子商务活动直接产生的物流需求。

电子商务活动中,除了极少数的数字化产品如书籍、音像等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传输之外,绝大部分商品仍然有赖于物流配送,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因此,电子商务活动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物流需求。

2.2我国物流供给能力分析

目前,中国产业界正在形成五条物流体系:以五大运输方式为代表的运输物流体系,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体系,以服务型竞争战略为代表的制造商物流体系,以海、空港集散为代表的口岸物流体系和正在浮现中的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配送物流体系。但总的来看,我国物流供给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物流成本高,反应不够迅速,各体系的网络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比较低,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和电子商务对物流的需求。

从上述我们对现代物流业的供给和需求情况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需求大于供给,这必将刺激更多的企业进入物流领域,物流业将会成为投资的热点,伴随着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和本土物流企业的成长,现代物流业这块蛋糕一定会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做大做强。

3.国外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

3.1美国的物流中央化

物流中央化的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管理方式。在市场营销方面,物流管理包括分配计划、运输、仓储、市场研究、为用户服务五个过程;在流通和服务方面,物流管理过程包括需求预测、订货过程、原材料购买、加工过程,即从原材料购买直至送达顾客的全部物资流通过程。

3.2日本的高效配送中心

物流过程是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废物的再利用及生产资料的补足和再生产)。在日本,物流是非独立领域,由多种因素制约。物流(少库存多批发)与销售(多库存少批发)相互对立,必须利用统筹来获得整体成本最小的效果。物流的前提是企业的销售政策、商业管理、交易条件。销售订货时,交货条件、订货条件、库存量条件对物流的结果影响巨大。流通中的物流问题已转向研究供应、生产、销售中的物流问题方向。4.电子商务下城市物流配送的优势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本地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的需求,严格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与传统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相比,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具有以下优势:

4.1仓储设备要求降低。

传统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首先要拥有大面积的仓库;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是将散置在各地的、并可能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组成“虚拟仓库”,并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

4.2可以直接配送到消费者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及发展趋势分析 第3篇

1 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包括四大基本“流”, 即信息流、资金流、商流和物流, 目前电子商务活动的瓶颈就是物流。电子商务下, 企业要想保持成本优势, 就必须以高效和可靠的物流运作为保证, 这也是现代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融合, 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 即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电子商务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 具有资源共享性、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迅捷化特征, 也是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电子商务物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 即传统物流、物流电子化和电子商务物流阶段, 新阶段发展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基础的, 这三个阶段的业务范畴不断延伸, 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日益增强。

2 我国主要的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电子商务物流模式是在物流供应链上建立一种新的供应链集成系统, 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有限资金。目前, 电子商务企业们越来越重视物流, 2011年, 电商企业们全力进军物流业。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选择最为适合企业自身的物流模式。

2.1 自建物流

这种模式是目前国内综合性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物流模式。从配送中心到运输队伍, 全部由电商企业自己整体建设, 它将大量的资金用于物流队伍、仓储体系建设。企业通过在企业内部独立组建自己的物流中心, 实现对内部各部门、场、店的物品供应。典型企业有京东商城、苏宁电器等。

从2009年开始, 京东商城每年都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自建物流体系建设中。目前, 京东商城在上海“亚洲一号”仓储基地约20万平米, 还计划再建立7个一级配送中心、25个二级配送中心, 5年内还将投入100亿元扩展全国物流网。

2.2 半外包模式

相对于自建物流的复杂, 半外包是比较经济且相对可控的模式, 即电商企业自建物流中心和掌控核心区域物流队伍, 而将非核心区物流业务进行外包, 即第三方物流。为此企业可以省去了建设仓库、车辆以及各种麻烦, 据统计, 仅物流这一项他们就比原来花费节省20%左右, 第三方物流已经涉及到我国的各个产业, 典型的有亚马逊中国、1号店等。

亚马逊中国是国内电子商务企业中最早建立物流仓储中心的企业。早前, 亚马逊已在北京、苏州、广州、成都等地建立了物流仓储中心。对于核心地区———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亚马逊由自己的配送企业世纪卓越快递负责送货, 二、三线城市的货物则外包给第三方。

2.3 第三方物流

电子商务企业做自己最擅长的如平台、数据等, 而把其他业务比如生产、物流都外包给第三方专业企业去做, 最终是把公司做小, 把客户群体做大。这是传统电商企业的传统运作模式, 也就是说, 电商企业真正实现“归核化”和“服务外包”。典型的电商企业有当当网、国美电器。

目前, 当当在全国设有10个物流中心, 其中北京有2个全国性物流中心, 上海、广州、成都、武汉、郑州有8个地区物流中心, 日处理订单能力16.5万件。通常订单被直接派送到就近物流中心, 再由该中心对外派货。在运输配送环节, 当当与国内100多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了合作, 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到当当物流中心取货外送。

第三方物流模式减轻了电商企业在物流体系建设方面的资金压力, 但对与其合作的第三方依赖度很高, 如果第三方的服务出现问题, 势必连累电商企业本身。

2.4 第四方物流模式

第四方通常被看作供应链的集成商, 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以及其他资源提供一套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以此获取收益。其充分利用分散的物流资源, 通过某种体系、标准和平台进行整合, 更多地关注整合社会资源、提供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典型的电商企业是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系的电商企业, 一开始重在电商平台的运营、交易, 而对物流没有投入太多资源。但随着交易量日益倍增, 物流短板明显, 阿里开始了一系列的物流整合动作。2007年, 马云个人投资百事物流;2010年, 阿里巴巴入股北京星辰急便, 确定德邦物流和佳吉快运为它的第三方物流商;之后阿里巴巴和淘宝网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成都建立了四大配送中心, 在其他20个省市建立了区域性配送中心, 并计划两年内要在全国52个城市建立分仓中心。

第四方物流实现了“三化”:一是社会化, 快递公司、派送点、代送点等成千上万的终端都可以为我所用;二是节约化, 众多社会资源集中共享一个云物流平台, 实现规模效应;三是标准化, 一改物流行业的散、乱, 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 规范服务的各个环节。

3 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趋势

3.1 多功能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 物流发展进入集约化阶段, 电子商务下物流企业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 还必须开展包括配货、配送以及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在内的物流项目。此外, 还应该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个性化服务, 例如附带贺卡、上门安装等。以上几种模式都强调了物流除仓储运输外的一切与供应链有关的服务, 尽可能地形成多功能的物流服务模式。

3.2 系统化

物流模式过去一般强调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 而现在提出了物流系统化、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注入了新的内涵:现代物流包含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整个物理交付的流通全过程, 即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 控制整个商品的流动, 以达到利益最大成本最小, 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

3.3 多方合作、共同经营

现在的物流模式强调价值链上各企业的通力合作, 如物流联盟就是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企业间形成的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和物流一体化更是需要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 设计出最合理的供应链管理。

摘要: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有自营物流、外半包模式、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等类型。文章将介绍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历程, 结合现有我国知名的电商企业的物流情况, 分析主要的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总结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的发展趋势的特点。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 (第二版) [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1]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 (第二版) [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

[2]胥军.电子商务物流的几种模式解析[J].信息与电脑, 2012, (2) .[2]胥军.电子商务物流的几种模式解析[J].信息与电脑, 2012, (2) .

[3]李会敏, 周溪召.电子商务下的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 2012, (3) .[3]李会敏, 周溪召.电子商务下的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 2012, (3) .

电子商务下物流的发展趋势之我见 第4篇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 第5篇

1、电子物流的兴起。电子商务、网上购物、在线追踪发出的货物、在线规划投递路线、在线进行物流调度、在线进行货运检查等,都将成为21世纪物流发展的趋势。

2、物流规模和物流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将向集约化与协同化发展。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作为服务业的物流企业,也要满足全球化、区域化的物流服务要求,主要表现为物流园区的建设和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是物流业发展的趋势。

3、物流服务的优质化和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随着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的发展,社会和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活动的优质化是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据资料,目前欧洲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为76%,美国为58%,且需求仍在增长。

4、绿色物流不断发展。绿色物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二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

一带一路物流发展趋势 第6篇

共享

惠远----

一带一路物流发展趋势

2013年9月习主席首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认同和拥护。“一带一路”说白了就是为“走出去”铺设了几条“物流大通道”,这个物流大通道主要有5个走向(1.中国至中亚、俄罗斯、欧洲。2.中国至中亚、西亚、波斯湾、地中海。3.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4.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渡洋延伸至欧洲。5.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这不仅进一步深化了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还为我国物流业带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

众所周知,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优先开放了东南沿海地区港口,并在那里大规模进出口货物,从而带动了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繁荣和物流业发展,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给我国物流企业带来了扩张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涵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约44亿人口(占全球63%),物别是国际经贸合作规模的扩大以及国际物流

----专业

共享

惠远----

合作本身的发展,为中国和相关国家物流系统建设、运营,以及依托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实现物流产业的扩张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其次,物流企业提升机遇。物流与 “ 走出去 ” 产业布局的紧密结合,并非简单的国际物流设施投资和运营,而是打造由中国投资建设现代物流与关联产业的联动发展,为物流产业提高发展层次和水平带来机遇。要实现5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就必须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创新运输组织方式、提升装备技术水平、优化市场主体结构。

我国低廉劳动力的因素正在弱化,使得部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但很多高端环节仍需在国内完成此外;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与中国具有较强的资源互补性,如中亚国家的油气、越南的铝土等都是我国急需大宗产品;还有就是跨境电商目益频繁和活

----专业

共享

惠远----

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趋势 第7篇

进入新世纪,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对于本国经济发展、国民生活素质和军事实力增强的影响,都十分重视物流业的现代化,从而使现代物流星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1物流发展的背景

物流的概念是在发展中形成的,最初的物流术语在西方国家出现也不过50多年历史,它源于美国的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军事系统,后引入工商业。英文为Physical Distribution(简写为PD),即实物分配,包括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和搬运等活动。50年代引入日本等国,1956年,由于日本政府担心物流的发展缓慢可能拖累处于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遂由日本生产效益本部(现社会经济效益本部)向美国派遣了一个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考察团回国时带回了这一术语,直到1965年日本政府在所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报告时,对物流表现出了相当的重视,在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物的流通”这一术语,并强调了加速“物的流通”现代化,1970年左右,日本开始用物流这一更为简洁的表达方式来代替“物的流通”,自此,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物流得到了迅猛发展。该术语由日本引进、传播后传入我国,我国则在80年代初才接触物流这个概念的,而在我国广泛运用物流概念并重视物流的作用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物流首先作为“第三利润源”而引起重视的,所谓第三利润源,是针对企业的利润来源而言的,企业第一利润源来自企业销售额的增加,第二利润源是生产成本(针对制造商而盲)或者进货成本(针对流通商而言)的降低,而由物流降低成本所得的利润则成为企业第三利润源。在这里,物流被定义为对物资的流通配置,包括制造商、流通商的装卸、运输、仓储、搬运等一系列的过程,对物流的重视被提高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高度,成为物流定义的第一个转折。

随着经济的发展,将物流仅仅定义为装卸、运输、仓储等过程,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生产规模化、系统化的要求,大规模的、系统性的生产作业要求物流作为生产销售供应链条上的一个系统环节,因此提出了物流一体化系统的概念,物流一体化系统是指将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生产、供应、销售结合成有机整体,实现流通与生产的纽带关系。其目标是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充分考虑整个物流过程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商品的实物活动过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运行,要求企业不断适应市场要求,促使生产、采购与市场保持同步的管理系统,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整个系统包括了生产、采购和物流部分。

到了20世纪90年代,企业纷纷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开始共同合作的旅程,以最优的商品供应体系,实现了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集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运输、信息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一体的管理。企业通过与外部组织对整个链的计划和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给顾客的物流过程进行统一运作和管理,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实现了对顾客的快速反应,提高了顾客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典型的运作模式是物流外包或缔结战略联盟。自此物流一体化系统由企业内部走向了外部物流系统一体化,具体表现为企业将物流的运输、装卸、仓储和搬运功能移交出企业,而由专门的物流企业运作,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念。然而在实际的运作中,第三方物流公司缺乏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运作的战略性专长设计和整合供应链流程的相关技术。为克服这些不足,又出现了所谓的第四方物流企业,从定义上讲,第四方物流企业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的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企业主要是对制造企业或分销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监控,在客户和它的物流和信息供应商之间充当唯一“联系人”或者“交响乐团总指挥”的角色。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第四方物流正日益成为一种帮助企业实现降低和外包业务的真正的资产转移运作成本。它依靠业内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当然,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概念尚在形成与完善过程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现代物流是物流发展进步的结果

众所周知,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同时也被认为是21世纪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T--段。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的发展非常迅速。美国和日本已经走在物流发展领域的前列,欧洲的现代物流起步稍晚,但最近在政府部门与企业的重视下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产业升级和企业重组的关键推动力以及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支撑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物流将极大地改变目前的商务、生产模式,最终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层面部分。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具普遍影响力的经济基础和“朝阳产业”。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曾说:“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 000m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 互联网不仅将世界各国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还逐步将发展带到高速的道路上。然而,这只是互联网初试锋芒,在愈来愈多的人接触互联网之后,各个领域都慢慢地搭上这班通向未来财富城市的公共汽车,并融合产生许多新的行业,电子商务便是如此。电子商务是一种崭新的运作方式和商务模式,并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引发了经济领域里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诸如身边的淘宝、阿里巴巴、现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都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典型代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3我国物流目前的发展状况

我国物流业最近几年增长十分迅速,以2003年为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统计分析,2003年中国物流业的各项经济指心标均高速增长。①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9.5437万亿元,同比增长26.9%(按现价计算)。物流总值的高速增长,表明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②社会物流总成本为974亿元。同比增长13.6%,较同期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6.9%的增长速度低13.3个百分点,说明由于物流运行条件的改善,社会物流总效益在提高。③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为7 880亿,同比增长10.5%。物流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为6.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7%。从物流业细分类增长情况看,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发展最快,说明物流增值服务在加速发展。④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企业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推动力量。信息化决策主要集中在企业的最高管理层,特别是7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层。说明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从简单应用发展到复杂应用,从战术层面发展到战略层面,从管理驱动发展到市场驱动,从技术推动发展到变革推动。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业迅速成为在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

现代物流已被我国政府、企业所重视,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政府从产业发展高度将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支持经济持续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降低社会成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策略,生产企业把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机会,传统物流企业(运输、仓储等企业)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重新打造企业、寻求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企业再发展的战略目标。

4我国物流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物流作业一体化

现代物流的精髓在于其系统整合的概念,即整合传统的作业领域,将生产、销售、包装、装卸、运输、存储、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企业部门的活动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

一个系统来管理,使物流活动各作业环节有效地组合,形成以服务客户为主的综合能力,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与效益。

4.2 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物流活动不但活动范围广阔、涉及部门众多,而且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物流活动范围、流动速度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物流业正向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EDI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条形码技术的普遍应用,则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的科学水平,使商品在各种需求层面上的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信息化已成为物流活动的核心,成为物流创新的动力。

4.3物流资源社会化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的发展,一方面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各专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生产企业与零售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与配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和零库存。现代物流社会化趋势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物流规模经济效益、物流资源综合利用的必然结果。在大城市出现现代化综合性或专业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已成为普遍现象。

4.4物流体系综合化

现代物流离不开运输与仓储。仓储现代化则要求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以组织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而运输现代化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这是物流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物流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4.5三流一体化

按照一般的流通规律,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商流可以使物质资料的使用价值得以实现,经过商流,物质资料就变更了所有权;物流解决的是物质资料从其生产地域向其消费地域的位移,无法变更物质资料的所有权;信息流解决的是流通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不同的材料,产品或商品的转移形成不同的流通方式与营销形态,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已基本实现了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此外,代理制的推行也使现代物流更趋科学合理,因为这种方式的流通体制更有助于实行三流合一。“三流合一”已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之一。

5我国物流在发展中的不足

我国物流总体水平并不高,信息化程度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估计,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约相当于全社会物流成本支出的25%,欧洲为30%,亚洲的总体水平低于5%,而中国仅在2%左右。我国现有物流服务模式基本上仍然以自营为主,缺乏相应的关键技术与信息支持。我国第三方物流模式的比重较小,水平、规模均不能令人满意,能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几乎没有,而第四方物流服务模式尚处于理论研究和探讨阶段。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200多家物流服务企业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这是制约我国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物流业成本占GDP比重仍然居高不下,据测算,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991年为24%,到2002年下降到21.5%,2003年在21%左右,下降的幅度很小,说明中国经济运行仍处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轨期,由于体制因素特别是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根深蒂固,也使得中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比较落后。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较低。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十分不平衡,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服务的需要。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4月公布的中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物流企业中有61%完全没有信息系统支持,而在有信息系统支持的39%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只有38%的企业有仓储作业管理,31%的企业有库存管理,27%的企业有运输管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落后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我国物流信息化亟须相

关环境的支持。由于受物流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存在着标准间互相冲突、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化适用范围有限和实施力度不足等同题。同时,我国对物流领域的立法力度不够,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各地区、各行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差,互相冲突。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落后,物流技术领域缺乏具有宏观指导能力和促进技术交流的权威机构。

我国物流赖以发展的环境大大落后于物流发展形势的要求。据估算,如果有可参照的标准与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费用可以降低80%,将各系统连通起来的成本也可以减少至少一半以上·从而避免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开发与建设成本,减少企业信息化的风险。另外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与障碍。目前物流企业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大部分仍停留在一点式应用和某一部门的应用上,个别企业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同客户问实现部分或全部信息共享,计算机联网只是极少数的几家。物流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硬性的准入资格,像JIT、MRPl、MRP2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现代管理模式本身就是建立在与其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我国低端物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高端物流市场却少有人问津的现象存在,信息化总体水平低,也无法实施像JIT、MRPl、MRP2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现代管理模式,自然只能在低端物流市场上拼杀。据统计,我国第三产业中高新技术含量仅占6.29%,商业系统仅占2.0%,我国商业系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各类专门人才只占3%左右。物流企业的人员素质,尤其是领导层的素质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企业运营所要求。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十分低廉,物流企业在选择用人还是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时,往往选择用人来代替某些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更为经济,因为这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但人是无法替代现代信息技术给物流企业所带来的效率,目前国有物流企业的领导层人员结构大部分都是在计划经济末期参加工作,在本企业中逐步走到领导岗位的,管理和领导企业思路中的“近亲繁殖”因素不可能彻底避免,再加上未经过强化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使其经营思路难以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开拓意识不足。这些都是我国物流有待解决的问题。

6结束语

论医药业电子商务物流发展趋势 第8篇

医药行业是国家的特殊行业之一, 也是我国四大重点 (计算机、汽车、医药、微电子) 技术创新产业之一。由于我国现存生产、流通领域等环节种种不合理因素, 极大的导致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混乱, 药品购销中行贿、索贿、回扣等不正之风盛行。必须通过先进的电子商务手段, 增强医药市场透明度和管理监控的力度, 大力加强行业的信息化建设, 将政府、市场、消费者联系在一起, 最终实现医药流通市场的健康发展, 使消费者利益得到保护。

二、国内医药行业服务状况

医药电子商务主要是指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商、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机构等为网络成员, 通过Internet网络应用平台, 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开放并易于维护的医药贸易电子商务平台。这样, 不仅可以提高药品流通的效率, 降低药品流通的成本, 对规范我国药品生产、流通、销售中的行为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医药电子商务的服务有两个层面:

(一) 商务机构与商务机构之间 (B to B) , 包括合法的医药生产企业与生产企业 (原料药、制剂) 、流通企业及医院的网上交易, 合法的医药流通企业与流通企业 (批发、零售) 及医院的网上交易。

(二) 商务机构与消费者之间 (B to C) , 包括零售药店对消费者的网上销售等。目前, 我国由于企业信息化普及率较低, 金融服务水平和电子化程度不高, 网上支付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因而我国大多数医药电子商务为非支付型的电子商务, 如网上电子邮件的收发、网上医药信息的发布、医药信息查询、在线谈判、合同文本的形成等。

三、医药电子商务物流与传统医药商务模式分析

医药行业中的流通企业所覆盖的范围很广, 包括药厂、医疗机构、药品公司、药品集贸市场、药品零售企业及零售药店等。医药行业除了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之外, 还形成了一些行业规则。比如, 医院一般从几个签约的医药公司进药;药品集贸市场一般也会到附近的医药公司去批发药品;零售药店同样也要去医药公司进行少量批发。由于地区医药公司在本地区的药品流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将医药公司放在物流的中心, 整个系统由采购、质检仓库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和配送管理这几个核心构成, 系统实际上只处理各种物流信息, 整个物流链上, 药品从出厂到最终客户, 所有的企业、所有的管理者, 都能够很透明地看到这些信息, 同时根据这些进行管理、协调和组织工作。比如, 药厂可获得不同品种药品的销售情况和药品的最终流向, 由此调整自己的生产计划, 医药公司可以通过共享客户的信息了解客户的需求。

医药电子商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与传统商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有着本质的区别。以营销人员为例, 传统的营销队伍十分庞大, 人数众多, 科技含量低, 劳动强度大, 占据企业利润百分比高, 而在医药电子商务系统中, 营销人员将大幅度减少, 同时要求他们对微机应用、网路知识、企业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商务一般流程等多方面知识有系统的了解。企业领导层、管理层还必须具有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和技能。

四、现有的医药电子商务物流模式

B to B模式医药电子交易主要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部分实现。近年来, 我国网上医药电子交易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海虹控股2003年承接药品招标项目的总采购量达66.78亿元, 实现药品网上交易额达30.02亿元, 几乎达到其总体交易额的半数。同时, 在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项目的总采购量达10.75亿元。2004年有接近80亿元药品采购在海虹的医药电子商务平台上完成。虽然BtoB的医药电子商务网上贸易额占年总交易额的比重仍然极低, 但增长潜力巨大。以上海医贸网为例, 正式运行8个月时间, 网上交易额就已经突破了1, 500万元人民币。

医药电子商务是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药品生产单位、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以及保险公司为网络成员, 通过互联网应用平台, 进行各种医药贸易活动。其中B to C模式作为医药电子商务中的一种, 被定义为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

美国的独立第三电子交易市GHX是基于自身交易者较少, 市场集中度高的环境和条件发展起来的, 属于垂直式市场运营商, 属于交易的协作平台, 主要由卖方驱动, 所以利益通常偏向卖方, 因此公平程度不是很高。由于我国的医药市场交易者较多, 市场集中度低, 因此我国医药流通电子商务完全可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跨越卖方或买方主导阶段, 直接走独立第三方的道路。从实现网上集中采购、订单处理开始, 逐步建立和完善监管、支付、物流等系统, 实现后来居上。

五、我国发展医药电子商务物流面临的挑战

据国家信息中心的调查, 被调查医药企业在回答“企业网站主要用途”一项中回答用作“发布信息”的占117%;“未建网站”的占184%;同时选“发布信息”和“客户联系”的占247%;同时选“发布信息”、“客户联系”和“洽谈业务”的占155%;选“网上销售”、“网上采购”或“网上支付”的比例均小于3%。以上数据说明中国医药电子商务总体水平不高。现阶段我国医药企业与拥有高信息化水平的欧美同行相比, 在电子商务的总体建设与应用水平上来看, 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医药电子商务要想进一步发展尚缺乏完善的法律支撑环境。近几年出台的法律、法规只是围绕着电子商务发展中的一些边缘化的法律问题做出了规定, 如基础设施、信息服务、行政管理方面等, 而对于电子商务运行中最为核心的问题, 如电子交易、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网上支付各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数据与隐私权保护等, 涉及交易环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相关方权益保护的问题, 却涉及较少。因此, 必须对医药电子商务领域进行立法, 科学有效地建立医药电子商务市场的法律秩序。

我国医药市场基本可划分为华东地区 (长江三角洲物流区) 、华南地区 (珠江三角洲物流区) 、华北地区 (郑州物流区和京津唐物流区) 、东北地区 (环渤海物流区) 、西南地区 (重庆、成都物流区) 、华中地区 (武汉物流区) 、西北地区 (西安、兰州物流区) 七个地区。在各区域大力发展自身物流网络的同时, 一些大型医药企业也在实施着各自的“全国布点”式的扩张计划。然而, 各区域间物流网络相互独立。企业自身的物流网络也不能与各区域物流实现“重叠资源”的共享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从而阻碍了医药电子商务对于提高药品流通速度上的作用发挥。

六、医药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战略

我国第三方电子市场应该是一个合法的市场, 在这个市场中进行交易的双方也必须具备合法的资格。另外, 作为一种市场经济的产物, 医药电子市场必须是独立于任何政府部门的, 相关政府机构对医药电子交易市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事前的资格认定和事后的监管, 而不应该直接参与市场平台的运营。同时, 基于公平交易的原则, 虚拟市场平台的运营者不应该与医药交易的收益直接挂钩。所以, 虚拟市场平台的运营者不应该是医药交易的双方, 而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来承担, 并通过提供与交易相关的服务获取利润。

我国目前医药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买方市场, 买方不参与的市场往往是一厢情愿的。我国医院的采购行为占到了整个医药采购行为的80%以上, 医院的采购方式极大地影响着医药市场的运转。因此, 独立第三方电子交易市场的推广应用必须从医院的采购入手, 才能真正影响医药交易的模式。

我国政府必须对医药市场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理管理、正确引导和适度监督, 使物流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目前以行政区划的省级、地市级、县级的二三级医药批发商、医药零售连锁企业, 应在利用已有的物流资源的基础上, 积极改组为区域性的医药配送中心, 并主动加入所在地区的上一级医药物流中心网络, 成为其中的物流节点企业。这样, 可减少医药批发企业的批发层次, 通过物流配送中心网络直接导入市场终端, 有效实现医药流通渠道的扁平化。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将客户、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供应商四方进行有效的连接。首先, 统一企业内部产品编码、管理编码等技术标准实现企业内部的系统集成与资源共享;其次, 建立了全国统一的战略管理体系, 实现业务流程、交易规则、数据标准的统一, 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奠定基础;再次, 完成七大区域网络块块相通, 从而进行大的集成, 形成信息的高度共享, 使得物流及产品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畅通传递。通过以上三个步骤, 力求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B2B医药电子商务网络。

七、结论

无论是医药生产企业, 还是医药商业企业和医药用户 (医院药房和最终消费者) , 以及医药管理机关和医药科研院所, 都可以开展医药电子商务, 从中得到实际利益并获得新的发展机会。

虽然有少数医药企业从药品招标采购入手, 发展了第三方电子交易市场的雏形, 但是此领域我国的整体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国家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环境下, 由政府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 在借鉴欧美国家在此领域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 规范和发展我国B2B医药电子商务, 我国的全国性统一的电子交易市场一定指日可待。

摘要:本文分析我国医药行业现状, 提出医药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是基于第三方市场电子商务模式下, 利用先进技术搭建合法的系统平台, 实现商品的统一编号、自动报价、交易透明等功能, 以期整合医药企业内部资源, 优化供应链管理, 提升企业形象, 规范我国药品生产、流通和销售行为, 并对我国医药电子商务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医药行业,电子商务,物流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关于环保验收申请书下一篇:研究生考试的户口处理问题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