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及结构调整会议落实情况汇报

2024-06-19

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及结构调整会议落实情况汇报(精选9篇)

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及结构调整会议落实情况汇报 第1篇

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及结构调整工作会议后,我县参加会议的同志认真学习了连市长、慕市长、宋主任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及时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作了全面汇报。具体工作中,紧紧围绕会议的贯彻落实,“明确一个目标,开好两个会,集中抓好六项工作”。

“明确一个目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确保完成56亿元,增长34%,力争增长40%;工业增加值确保完成15.8亿元,增长35%,力争增长40%;销售收入确保完成61亿元,增长31%,力争增长35%;实现利税确保完成4.7亿元,增长35%,力争增长38%;工业技术改造投入确保完成12亿元,增长33%,力争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确保完成19.5亿元,增长15%,力争增长20%;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0个,确保阜丰公司销售收入过12亿元,16处企业销售收入过亿元,确保阜丰公司利税突破3亿元,10处企业利税突破千万元。

“开好两个会”:一是开好经济专线工作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议,汇报会议精神,研究下一步工作思路。初步定于近期组织城市经济专线、经济管理部门及部分执法部门与乡镇党委书记去威海、胶南、平邑、费县等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学习讨论,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和结构调整重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促进全县经济工作在上新台阶。二是召开全县经济工作半年总结会议,进一步落实全市会议精神,全面总结1—7月份的工作,分析形势,落实任务,量化指标,竭尽全力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抓好六项工作”:

一、加强园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工业园区是项目投资、结构调整的载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下一步园区工作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搞好规划,合理布局。改变过去“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局面,积极引导各类项目向园区聚集。大力实施乡镇、经济主管部门千万元项目入园工程,集中开展项目攻坚月活动。二是完善机制,搞好服务。近一步完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园区污水处理等相关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增加园区承载力,同时要搞好园区服务,对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使入园企业享受到零收费管理、零距离接触、零差距办事、零障碍发展的优质服务。对入园项目审批实行一条龙服务,限时办结。通过完善机制和优化环境吸引更多更好的项目入园。三是引导园区企业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发展,在项目如园方面要有所取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即:对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不单独提供土地和厂房,可提供标准厂房,对违反产业导向特别是高污染、高效、低效益的企业不予提供土地。对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大企业、县外大型名优企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对行业发展起龙头带动作用的项目优先提供土地。

二、加快培植壮大“三个一批”,做大作强莒南工业。一是培植一批大公司、大集团,增强其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作用。通过招商引资、政策倾斜、上市融资等多种途径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力争年底新增规模企业37个;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的企业3个,过亿元的16个;利税过亿元的3个,过1000万元的10个。重点培植阜丰、春园、绿润、宇达、供电、达尔特、凤凰纺织等利税过1000万元的骨干企业,形成强有力的骨干群体。培植一批支柱产业,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围绕生物发酵、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生物制药、造纸、建材等重点行业,发展主导产品和配套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特色企业群,加快产业集聚。三是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十一五”期间,要着力实施名牌战略。莒南现有“(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福瑞、宇达、玉皇、路克士”四个山东省名牌产品,“宇达、玉皇、升华”三个山东省著名商标,“金胜、玉芽”两个国家绿色食品和“玉皇”一个“全国免检产品”荣誉称号。今后要大力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品牌认定,争取到2010年,全县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驰名商标4个,山东名牌达到10个,山东省著名商标达到10个以上。

三、加快结构调整,全面推进技术进步。一是坚持大中小并举,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继续扶持阜丰、绿润、春园、宇达四个集团化企业,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力争在“十一五”末,阜丰公司年销售收入达30亿元,春园、绿润公司过20亿元;努力培植达尔特公司、庞疃纸业公司、莒南制约厂等利税过500万元的中等规模企业;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磨料磨具、泡化碱、石雕石刻、柳编加工等行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培植产业龙头,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规模企业群体。二是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产业并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发挥传统优势,整合优势资源,实现集簇式发展,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围绕产品做文章,形成连片发展的局面。突出抓好生物发酵、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建材等主导产业链,加大投入,着力提升产业链中关键环节的生产技术水平,拉长做大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以生物技术及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经济主管部门要努力为产学研联合牵线搭桥,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联系渠道,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洽谈会,支持(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企业对关键技术、共性问题组织技术攻关。四是支持鼓励企业,建设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建立企业技术开发的激励机制,对企业开发的高新技术创新成果,给予税收优惠。围绕阜丰公司、鲁光锆业公司等8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培植一批高新技术支柱行业,企业和产品。

四、深化企业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是加快制药厂等未改制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步伐,实现产权多元化,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激发企业体制活力。二是继续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在完成庆丰公司、印刷厂、塑料厂破产终结工作的基础上,年底力争实现化肥厂、连峰巾被公司、凯伟公司、中汇公司等几处企业的资产拍卖。三是积极推进阜丰公司、绿润公司海外上市工作,同时选取2-3个企业作为下一步上市资源进行培育。四是推进企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系统化,改变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粗放式管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空间。五是认真细致的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企业改革,为我县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

五、加大资金投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为保持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投入:一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融资主渠道作用。通过制定实施重点中小企业评估认定制度,建立重点企业、项目精品库,集中资金,重点扶持。继续开好银企合作洽谈会。力争下半年再搞一次银企合作活动,促进项目与资金的对接,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继续加大对商业银行向重点企业注入资金到位的考核力度,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二是积极推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大力培植上市资源,加强培训指导,积极推动企业在境外上市,力争到2010年,我县上市公司达到5家。三是积极扩大民间融资。加强对民间资本的产业政策指导,规范投资行为,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保要求的民间投资项目,都给予支持。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县里确定的34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力争百谷塑料、宏远包装、兴牧兽药、畅安润滑油、三泰木业项目于8月份完工投产;确保庞疃纸业公司高档板纸、浙江胜达有机燃料、山东龙盛农牧公司饲料、金鼎食品、阜丰公司黄原胶扩建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六、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我县各经济部门、企业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按照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电视会议的精神,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深入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按照企业、园区、县城3个层次,开展试点与示范,推进循环发展。以资源消耗企业如阜丰公司为重点,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对规模小、消耗高、污染严重、效益差的企业,分期分批关停并转。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规划设计工业园区,合理规划园区资源流和能源流,研究入园企业的产业链接关系,争取把工业园培育成循环经济型示范园区。

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及结构调整会议落实情况汇报 第2篇

2009年12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深入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了2009年全市经济工作,全面安排部署了2010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光明、市委副书记、市长郑亚军做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市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明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为使会议精神切实落到实处,我局及早动员,全面发动,精心部署,认真贯彻,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迅速贯彻传达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市委经济会议召开以后,局党组于2009年12月30日召开了局党组会议,认真学习了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1月4日,又召开了全局机关干部大会,组织学习了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马书记和郑市长的讲话。马光明书记提出的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狠抓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10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和郑亚军市长提出的9项重点任务,对于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把握重点,扎实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上,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万平同志就贯彻落实好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各科室要召开科务会议具体落实会议精神,研究落实具体措施。各科室分别对2010年的工作计划进行重新修订,对今年工作重点进行重 新梳理。二是要制定《审计工作服务我市经济发展工作方案》,秉着既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又要突出工作重点的原则,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工作重点。三是2月底前要全面完成对大友企业公司的审计任务。

二、研究确定了2010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审计法》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落实“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科学发展观。全力保障平安和谐的发展环境,突出以服务审计对象为宗旨,以促进发展为前提;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为重点,以加强执法为手段;以减少损失浪费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审计监督监管体系,构建社会经济安全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做好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监督工作

2、做好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审计工作

3、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4、认真完成市委、市政府领导交办的其他审计事项

(三)工作安排

2010年的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贯彻落实“二十字”的审计工作方针,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审计、强化监督,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出积 极的贡献。

1、继续深化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政策为导向、以预算为中心、以资金收支为主线、以支出为重点、以效益为目标实施审计,不断提高财政预算水平,规范预算执行,促进公共财政建设。

2、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效益审计,确保财政性资金投入的安全和效益的发挥。

3、加强民生资金审计。继续加强对支农、扶贫、教育、卫生、交通、土地、环保(生态)等与民生密切相关领域的审计,确保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惠及千家万户。同时,要不断扩大审计范围,揭露重大损失浪费问题,查处经济犯罪案件,促进资产使用效益的提高,促进经济有好有快发展。

4、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拓宽对干部监督、考核的渠道,重点是对被审计者的权利使用情况进行直接监督。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行驶手中的权力,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为客观公正评价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全力推进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

5、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政府投资审计的力度,规范投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投资的效益。

6、按照“积极探索,总结提高,稳妥推进,逐步规范”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增加审计工作的透明度,扩大审计影响,增强审计公信力。

7、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对《审计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审计工作质量。

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及结构调整会议落实情况汇报 第3篇

一、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运行情况

(一)总体运行平稳,增速逐步下行

据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对全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下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和对613家规模以下工业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05.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7.4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85.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5.20亿元,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均增长6.0%。增速比2013年回落1.5个百分点,比2014年一季度回落2.0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 , 比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二)主营业务收入低速增长,增速趋于放缓

2014年内蒙古 规模以下工 业企业实 现主营业 务收入1212.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5.00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5.3个百分点,与二季度持平,比三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7.14亿元,同比下降0.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微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14.87亿元,同比增长14.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

(三)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效果明显,惠及面扩大

近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了暂免征收部分规模以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的税收优惠政策,逐步降低了规模以下企业缴纳税金的额度,直接减轻了企业的税费负担,为规模以下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2014年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应缴税金总额56.77亿元,同比下降2.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4.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6.1个百分点,比二季度下降5.9个百分点,比三季度下降5.6个百分点。2014年,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户均应缴税金46.38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569元。户均每月缴纳税金3.86万元,平均每户每月比上年少缴税金381元,惠及面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效果明显。

(四)企业盈利水平下降,营业利润首现负增长

受市场需求不足、资金短缺和生产成本过高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盈利水平逐步下降。2014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124.87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79亿元,同比下降1.4%,为近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营业利润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5.8个百分点,比二季度回落8.3个百分点,比三季度回落3.6个百分点。其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74.18亿元,同比下降5.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5个百分点;微型工业企业营业利润50.69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

2013年和2014年各季度的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营业利润增长速度的读数轨迹呈现出两上两下的“M”形轨迹,上升力量不足,下降趋势明显。

(五)样本企业对自身综合经营情况不乐观

问卷调查显示,认为2014年四季度本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良好的样本企业仅占12.9%,这一比重分别比2013年和2014年前三个季度下降7.9、6.5、6.5和6.6个百分点;认为综合经营状况—般的企业占67.4%,分别比上年同期和前三个季度上升11.3、4.9、5.5和5.8个百分点;认为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业占19.7%,比上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比前三个季度上升1.6、1.0和0.8个百分点。

二、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2014年,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受生产成本升高、市场需求不足、流动资金短缺等多重因素影响,经营压力越来越大,盈利水平不断下降,企业数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有所下降,企业预期发展信心走低。

(一)用工成本不断提高,加重企业成本负担

由于生活成本不断增加,劳动者对薪酬的期望值也普遍提高,助推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问卷调查显示,2014年四季度,有44.4% 的企业认为当前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用工成本上升过快。2014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年平均应付职工薪酬为2.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49元,同比增长4.7%。2014年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月人均应付职工薪酬比上年同期增加104.07元,比三季度增加了151.74元,很多企业不涨薪资就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无论企业效益如何,每年都要保障员工待遇有明显提高,否则可能就会面临用工荒,人工费用上涨甚至成为很多企业产品价格上涨的客观原因。

(二)生产成本大幅提高,部分企业经营艰难

由于劳动力、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等成本不断攀升,自2013年一季度以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各季度主营业务成本的上涨幅度均超过了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利润的发展速度。2014年,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882.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9.27亿元,同比增长9.1%,主营业务成本的上涨幅度高于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增速3.4个百分点,高于营业利润增速10.5个百分点。问卷调查显示,2014年四季度,有42.6%的企业认为当前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原材料成本上升过快。

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也不断提高,使处于产业链低端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利润被成本上涨因素抵消,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健康发展。2014年,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68.72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提高4.22元、8.25元、8.59元和1.51元,分别增长6.5%、13.6%、14.3% 和2.2%。尽管企业经营成本大幅提高,但是为了保住原有的市场份额,企业无法将成本的上涨压力完全释放到产品销售价格上,导致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在亏损的压力下,加剧了不少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关闭、停产、转产或被兼并,企业数量明显减少。根据抽样调查数据推算,截至2014年末,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估计量有1.23万家,比2013年减少840家,同比下降6.4%。

(三)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形势严峻

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产能过剩和季节因素的影响,当前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运行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市场需求不足、订单下降速度较快。问卷调查显示,2014年四季度,有35.2% 的样本调查企业认为市场需求不足是当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2014年末,全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期末剩余订单额为55587.2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3%;全年出口销售收入3.92亿元,同比下降5.5%,其中,小型企业出口销售收入同比下降0.9%,微型企业出口销售收入下降23.3%。市场需求不足导致工业产品价格持续在低位徘徊,生产能力利用率较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逐步放缓,盈利水平不断下降,规模以下工业继续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四)流动资金短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销售价格下滑、订单数量下降、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等诸多困难,企业维持正常生产所需资金相应增加,资金紧张依然是当前制约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扩大规模、技术创新和开拓市场的一个突出问题。问卷调查显示,2014年四季度,有35.2% 的企业认为当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资金紧张。在613家样本调查企业里,有301家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占被调查企业的49.1%,这一比重分别比上年同期和前三个季度提高了2.0、6.6、3.5和5.0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1%-20% 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41.8%,流动资金缺口在20% 以上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7.3%。

另外,由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减弱,银行基于违约风险考虑,还一定程度地存在惜贷、限贷现象,融资难问题还是企业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问卷调查显示,2014年四季度,有20.2% 的企业认为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融资难,这一比重分别比前三个季度提高了4.8、2.9和0.9个百分点。在有银行贷款需求的259家被调查企业中,有74.1% 的企业没能借到所需资金,有10.4% 的企业只借到少部分资金,仅有2.0% 的企业全部借到所需资金,另有13.5%的企业借到所需的大部分资金。

(五)用工需求有所下降,企业预期信心走低

受国内经济持续放缓影响,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用工需求有所下降。2014年内蒙古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32.18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98万人,同比下降5.8%。问卷调查显示,2014年四季度,有62.5% 的样本调查企业没有招工需求,分别比上年同期和前三个季度提高3.7、1.7、2.6和2.7个百分点。

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及结构调整会议落实情况汇报 第4篇

一、2013年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建材工业总体呈现稳中趋升的增长态势

2013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3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6.9%。水泥产量24.1亿吨,比2012年增长9%;平板玻璃7.8亿重量箱,比2012年增长11%;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建筑用石加工和轻质建材等产业增速保持在20%以上。

(二)经济效益继续呈现恢复性增长

2013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利润总额3168亿元,同比增长20.3%。销售利润率7.3%,比2012年上升0.2个百分点,运行质量稳中提升。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中趋缓,水泥投资继续下降

2013年建材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13.8%,增速2012年回落5.2个百分点,呈现稳中趋缓的增长态势。

水泥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下降,但规模依然较大。水泥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连续3年持续下降。2013年水泥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8.6亿元,同比下降3.7%,其中西部和中部地区分别下降13.5%和4.5%,东部地区增长12.1%,新疆、宁夏、陕西、湖北下降幅度超过30%。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制品业和深加工产业倾斜。2013年,建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位于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建筑用石开采与加工业和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业,投资完成额均超过了14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28.9%和13.1%。轻质建材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6亿元,同比增长23.5%。

(四)出口稳中有增,部分主要商品出口数量下降

建材商品出口总体保持了稳中有增的态势,2013年全国建材商品出口总额325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1%。主要商品出口离岸价格稳中有升,全年平均比上年同期上涨13.3%。建筑卫生陶瓷、建筑技术玻璃、水泥及水泥熟料出口数量及出口金额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建筑用石、玻璃纤维及制品、石膏制品及保温材料出口数量较去年下降。

二、建材行业运行特点及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建材传统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低能耗制品加工业比重上升,对建材增长贡献超过传统产业

近年来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中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技术玻璃、轻质建材低能耗制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对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增长贡献超过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

2013年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建材工业44.5%,比2012年下降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增长贡献7.4个百分点。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技术玻璃、轻质建材低能耗制品加工业继续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占规模以上建材工业40.5%,比2012年上升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增长贡献8.7个百分点。

2013年建材战略性新兴产品约占规模以上建材工业10%。

(二)水泥行业产能过快增长势头初步遏制;平板玻璃行业产能过快增长问题再次抬头

2013年增加新型干法生产线82条,其中复产5条,新建77条,新建生产线数量比上年减少44条,新建水泥熟料能力比上年减少6300万吨;关停水泥熟料生产能力5400万吨,其中小型新型干法生产线37条,熟料能力1700万吨,关停水泥生产能力6300万吨,其中关停水泥粉磨企业108家,关停水泥制备能力3200万吨,小型新型干法生产线、小型水泥粉磨站关停速度明显加快。水泥能力利用率75.8%,比上年回升2.1个百分点,2006年以来首次回升到75%以上。

2013年浮法玻璃生产线增加30条,其中新建24条,复产5条,平板玻璃能力增加1.07亿重量箱,年末平板玻璃生产能力达10.8亿重量箱。在新建和复产的30条浮法玻璃生产线中,6月份以后点火的有19条;在建产能中,已有1条迁建生产线在2014年初点火,还有4条计划在一季度点火。平板玻璃产能过快增长问题再次抬头。受此影响,2013年全年平板玻璃利用率76%,比2012年下降1.9个百分点,其中浮法玻璃能力利用率77.6%,比2012年下降2个百分点。

(三)主要产品产业集中度提升

2013年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华新水泥、葛洲坝水泥、吉林亚泰等水泥大企业集团对行业企业的兼并重组又有积极进展,同时,对兼并重组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和管理整合也积极推进。2013年水泥熟料生产能力前十家企业集团占水泥生产总能力的51.6%,比2012年提高3.9个百分点,熟料产量前十家企业集团占熟料总产量的52.8%,比2012年提高3.8个百分点;2013年水泥生产能力前十家企业集团占水泥生产总能力的38%,比2012年提高2.9个百分点,水泥产量前十家企业集团占水泥总产量的37.8%,比2012年提高3个百分点。行业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大企业集团技术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对稳定和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起到积极作用。

(四)建材及主要产品价格低迷

受水泥产品出厂价格环比大幅度上涨推动,从11月份开始建材产品出厂价格指数扭转了前10个月累计平均持续下降局面,全年平均指数价格比2012年同比上涨0.61%。但建材主要产品价格仍处于低水平,其中2013年12月全国通用水泥平均出厂价格321元/吨,同比上涨8.75元,但全年平均水平304元/吨,仍比上年低4.8元。2013年底和2014年初,水泥和平板玻璃价格已经下滑。

(五)应收账款大幅增加,财务坏账风险加大

2013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应收账款净额4301亿元,同比增加795亿元,增长22.7%,比2012年全年平均增长水平增加了近6个百分点,反映出市场销售依然艰难。2013年,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应收账款净额753亿元,同比增加114亿元,增长17.8%,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应收账款净额1918亿元,同比增加372亿元,增长24.1%,建筑技术玻璃制造业应收账款净额232亿元,同比增加36亿元,增长18.4%,建材工业特别是水泥、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和建筑技术玻璃制造业经营风险加大,财务坏账风险增加。

(六)煤炭价格降幅减小,天然气价格连续上升,能源成为影响建材行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2013年建材企业原煤购进价格平均比2012年同期下降60元,根据目前水泥单位产品煤耗平均水平计算,吨水泥煤耗成本下降约5元,水泥制造业因此减少煤耗成本100亿元,毛利率比2012年同期回升0.3个百分点。但从8月份开始建材行业原煤购进平均价格比2012年同期下降幅度逐渐减小,12月份建材企业原煤购进价格比上月上涨7元,建材行业“能源红利”逐渐减薄。

自2013年5月以来,全国建材企业天然气平均购进价格持续7个月上涨,上涨幅度为 0.145元/立方米,由此导致每重量箱平板玻璃能源成本上涨1.6元,平板玻璃行业能源成本大幅上涨。能源成为影响建材行业效益的关键因素。

三、 政策建议

(一)建立科学的产业引导机制,稳步推进水泥落后产能淘汰及取消低标号水泥工作

2013年水泥落后产能淘汰工作不断推进,小型新型干法生产线、小型水泥粉磨站关停的速度明显加快,建议政府相关政府部门建立加快引导小水泥(包括小新型干法)退出机制,使其可以成为遏制水泥产能过剩、遏制水泥经济效益下滑工作的切入点之一。

随着对国务院〔2013〕41号文的逐步落实,2014年水泥行业将逐步取消32.5复合水泥,但目前水泥产品的混合材渗加比率不断提高,这也使得下一步取消复合32.5水泥对行业的影响不断加大,建议政府部门从市场和行业实际出发,加强对此问题的预案研究,制定合理有序的取消机制。

(二)升级产品使用标准规范,培育战略性产品市场需求

企业是产业创新发展的主体,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品市场需求。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实施绿色采购、升级建筑标准规范等措施培育和发展新兴市场,积极引导企业开拓市场、研究市场,鼓励企业不断扩大产品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加大对高强度等级水泥、建筑节能玻璃、防水材料等既是建材行业发展方向又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性产品的支持力度,为企业进入新的应用领域提供条件和相应的支持政策,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三)支持有竞争力企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区域集聚发展,实现经济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信贷、投资、行政审批等方面为有竞争力的企业开放绿灯,支持具备技术、管理、产品等方面实力的优势企业为主体,严格按照产业整体布局和市场规律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兼并联合重组,使市场和资源向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鼓励传统产业企业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产品线或市场,从环保、安全等方面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条件,走差异化经营之路,向传统产业的上下游延伸,避免同质化竞争。

四、2014年一季度建材行业运行走势预测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6%,增速稳定,且稳中有降,投资对建材行业的拉动作用将会趋缓。预计2014年一季度建材行业将会继续延续2013年平稳增长的运行态势,但增长幅度会有所回落,预计一季度建材工业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5%左右。受季节性及节日因素影响,一季度水泥市场需求有所下降,水泥价格出现下滑势头,行业将面临价格下行压力;同时由于平板玻璃行业产能过快增长势头有所抬头,一季度平板玻璃价格也已经出现下滑,水泥及平板玻璃行业下行压力加大。

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及结构调整会议落实情况汇报 第5篇

一、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

主要召开了两个会议:

一是召开党组会议进行专题学习,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情况汇报。会上,党组书记、局长***将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进行认真传达学习,重点学习了***书记和***市长的重要讲话,并认真讨论,讨论中,党组一班人一致认为,两位领导的报告对全市经济形势分析客观实在,对下一步要突出抓好的重点工作切合**实际、科学合理,采取的措施有硬度、有力度,通过讨论,党组一班人领会了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实质,高度统一了思想认识。

二是召开了系统中层骨干会议。党组思想统一后,我们利用全局总结表彰会议之机,再次将会议的主要精神在中层骨干会上作了进一步传达学习,提高了系统上下对当前经济形势、今年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的认识。

两个会议结束后,我们还编发简报2期,先后下发系统各单位进行宣传贯彻。

二、结合实际调整全年工作思路

根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在深入研讨和反复论证后,确定了系统全年工作思路为“创一强,抓三好,突出三个重点,完成八项任务,提出六条要求”:

1、创建先进班子,工作报告《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情况汇报》。先进班子的五条标准是: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

2、抓三好。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抓好机关作风建设。

3、突出三个重点。突出安全监管的重点,突出基本建设的重点,突出机构改革的重点。

4、完成八项任务。①加大监管力度,狠抓源头;②加大安全监察力度,确保一方平安;③全面开展检测,维护群众利益;④推进**战略,服务企业发展;⑤深入开展**工作,积极服务“三农”;⑥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服务百姓需要;⑦强化力度,规范市场秩序;⑧抓好法制宣传,确保依法行政。

5、提出六条要求。①提高认识,树立信心;②解放思想,勇于创新;③真抓实干,务求实效;④上下协调,密切配合;⑤争先创优,促进发展;⑥团结拼搏,勇攀高峰。

三、强化三项保障措施

1、以人为本,抓好思想教育。我局思想教育的学习取得阶段性成果,受到市委督查组的充分肯定,我们对下一步的教育活动将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奖罚兑现,形成良性运作的激励机制。我局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着力形成良性运作的激励机制,确保奖罚分明,弘扬正气。

3、狠抓督查,形成督查机制,促进工作落实。我局今年的督查工作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市局督查和各单位自查结合起来;二是把经常性督查和落实专项工作督查结合起来;三是把年终工作督查和季度工作督查结合起来;坚持季督查,季讲评,半年总结,年终讲话,对专项工作的督查要进一步加强,把专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纳入到年终的考评中来,确保政令畅通,不走过场。

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及结构调整会议落实情况汇报 第6篇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北辛街道党委、办事处把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为当前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和紧急工作来抓,广泛动员、层层发动、认真贯彻。在对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客观分析、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的科学发展观,确定今年的总体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围绕招商引资、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和三大文明建设四大领域,突出民营经济、建安开发、外向型工业、高效农业、商贸流通业、财政收入、社区建设和文明生态建设八大重点,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努力推动北辛什么牌子女包好街道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北辛街道立即召开了书记办公会、党委会、党政联席(扩大)会、全体机关干部会,层层传达会议精神,学习牛书记和杜市长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总结经验,认真查找问题,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科学、合理地制订了街道《2005年工作要点》,统一了街道上下的思想,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街道各级干部纷纷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街道各级干部纷纷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街道确定的2005年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和落实意识,创新、创优、创业,励精图治、再铸辉煌,以新的面貌、新的姿态,努力推动北辛街道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理清思路,科学定位,明确二○○五年工作要点

今年是北辛街道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升实力、再创辉煌的重要一年,北辛街道党委、办事处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以加快现代化北城建设为契机,重点围绕签约项目快建、在建项目投产见效、商贸流通市场规范、经济总量膨胀、基础环境优化、发展平台扩张、社区建设提档、资源优势共享等方面开展工作。全年主要奋斗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力争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力争突破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力争增长8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0%,力争突破10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力争达到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一是强化争跑、优化服务,加快项目建设的速度和市场开拓的力度。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抓住滕莒合作的机遇,全方位推荐北辛,多渠道加强合作,力争实现三个突破:即抓紧做好高档食品加工、电动车生产等对韩合作项目的争跑,实现境外招商新突破;加大出口创汇产品的技改力度,增强出口创汇实力,实现外经外贸新突破;完善扶持政策,推动银企联手,实现餐饮服务、机械制造、服装加工、商贸流通等优势产业发展的新突破。

二是创新机制,科学管理,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以现有的商业网点为依托,强龙头、促一般,推动第三产业规模膨胀,实现量变向质变的提高,零散向规模的转变,低水平向高档次的转化。继续发挥“杏花村”知名品牌优势,组建杏花村市场管理委员会,进一步规范管理,实现干杂调味、嘉誉商贸、华孚物流以及正在改造中的水产粮油、蔬菜农贸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的资源共享,打造一流的区域型市场群体。

三是以人为本,综合施策,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相关政策落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规划建设优质专用粮食丰产田8处,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发挥二期世行项目区的载体优势和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优最新款孕妇装势,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观赏花卉等高效农业,加快蔬菜、林果、花卉等为城服务型优势产业发展步伐,实现农业综合效益的大突破。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引进新上一批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的多次增值。坚持从全局和战略角度,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好“三农”问题,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机制,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同时,全面推行居级财务管理长效机制,加大“三乱”治理力度,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维护农村稳定。

四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企业品牌“创树”工程,采取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品牌运作等方式,引导恒生制衣、嘉誉商贸等市场前景好、发展后劲足的民营企业开发培植新产品,促进产品结构提档升级。发挥北辛建筑业的优势,按照现代企业发展规模,实现强强互联、组建建筑开发集团公司,实现建筑开发企业强强联手,提高北辛建筑开发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毛纺厂、大理石厂破产终结进度,盘活存量资产,促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职工再就业的有效载体。立足北部“三区两带”,大力发展木材加工、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塑料制品生产等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新突破。

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典型推动,加快建设花园式、生态型街道。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树立生态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土地管理力度,强化土地供应调控,处理好项目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的关系,依法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加强资源再生综合利用,发挥塑料品交易加工市场的载体作用,实现废旧塑料集中回收、无污染处理、循环利用,达到保护群众利益与维护生态效益二者统一的效果。加快推进文明生态居和文明一条街创建活动,配合抓好辖区北环路建设和善国路、北辛路、东新路、龙山路北辛段改造及绿化配套,搞好万春园、植物园、北辛环岛等景点建设的协调服务,实施“龙岭在望”景点及街道巷口美化、绿化工程,推进“村村通”工程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不断提升辖区环境质量和整体形象。

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及结构调整会议落实情况汇报 第7篇

一、关于城市名片和旅游品牌宣传

打造“母爱圣地、幸福乳山”城市名片和“寿比南山

在海南福如东海在乳山,东去三亚、夏到银滩”旅游品牌,是我市

实施“旅游兴市”战略的重大举措,围绕这两大举措,宣传部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打造活动。

一是邀请中视金桥、《走向世界》杂志社等国内专业机构共同策划制作了以“母爱圣地幸福乳山”为主题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广告片、音乐旅游形象片以及大型宣传画册。其中,10秒城市广告片已于今年1月开始在央视一频道和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媒体广场》栏目及央视四频道《海峡两岸》栏目分时播放,到10月结束。

二是配合市委、市政府组织举办了中国(乳山)母爱文化节。活动期间,除按照市里的统一安排,认真做好有关协调服务工作外,重点组织搞好了乳山市首届“十大杰出母亲”评选、母爱文化研讨会、篝火晚会、中小学生百米长卷绘画展、周末文艺演出、中国女摄影家眼中的“母爱圣地、幸福乳山”摄影大展、“母爱圣地、幸福乳山”征文、赴曲阜和邹城参观学习其举办母爱文化节的经验等活动,邀请新华社、中新社、《大众日报》、新浪网、搜狐网等60多家媒体对我市母爱文化节进行了宣传报道。同时,借助“品牌中国(女性)高峰论坛”乳山新闻发布会的举行,开通了品牌中国网乳山专页,在《品牌时报》刊发了傅书记整版专访文章;设计并推广使用了市委、市政府贺年片和领导干部工作名片;在全市推广使用了“母爱圣地幸福乳山”邮资封,全市已有3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新邮资封11万枚。进一步擦亮了“母爱圣地、幸福乳山”城市名片。原定6月6日与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母爱圣地、幸福乳山”大型主题晚会,由于四川地震的影响,推迟到9月上旬举办。

三是围绕“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了齐鲁采风新闻采访活动,先后赴蓬莱、沂水、冠县、垦利和荣成等县市进行了为期8天的深入采访,深度报道了这些县(市)在发展做活文化旅游、节会旅游、生态旅游、集群旅游以及旅游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为引领我市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引导和舆论支持。和旅游局、市报社共同组织开展了乳山市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大赛,活动自7月10日正式启动,目前正处在作品征集阶段。同时借助全国青少年帆板锦标赛在我市举办,加强旅游兴市宣传,在新华社、中新社、央视体育新闻、《中国体育报》、山东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刊发新闻稿件29篇。围绕青岛奥帆赛的即将举办,做好了我市对青宣传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关宣传方案和计划已经制定完成。

二、关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的开展

年初,组织召开了全市创城责任单位协调动员会议,按照省文明城市创建要求,对我市创城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根据《省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对我市的创城目标、内容、标准进行了科学分解,落实了具体部门、岗位责任和督导、评估、达标责任机制,并把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纳入部门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到目前,已完成63个单位近800份文件材料的查阅,编印完成了《乳山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材料审核表》,并上报省文明办,创城工作扎实推进。目前,仍在严格按照《省级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体系》要求,继续做好各种材料的汇总整理和对各相关责任部门的协调、督导、验收、改正工作,力争一役成功。

三、关于打造文化品牌的有关工作

一是成功举办了有关影视剧的首映和公映仪式活动。继电影《心雨花露》、《天堂之约》去年在我市成功拍摄之后,今年1月19日,又与《人民政协报》联合,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了电影《马石山十勇士》首映式。4月25日和6月12日,又分别在威海和乳山组织举办了电影《心雨花露》首映式和公映式,谱写了我市影视事业的新篇章。

二是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搞好冯德英从事文学创作50周年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冯德英文学馆装饰装修工程于3月7日开始进行设计绘制装饰装修招标工作,5月10日,由乳山正华公司承担开始动工,到目前一期改建工程已完工;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与装饰装修工程同步开始,文学馆工作人员根据从各种途径搜集的线索,去青岛、济南、苏州、北京、杭州、上海等地的图书馆、出版社、剧团征集资料200余件,征得冯德英先生相关手稿、照片、书籍、书信、影视光盘等各种资料1000余件。目前,正在进行分类、拣选、整理、加工,组织编写陈列布展大纲和脚本,进行陈列布展准备工作;文学馆人员招聘工作目前正在抓紧进行。冯德英文学馆拟定9月下旬开馆,同时,与省文联共同举办的冯德英从事文学创作50周年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全面启动。

三是组织协调搞好“三花”影视基地筹建工

作。目前该工作还处在考察论证阶段。初步完成“三花”影视基地规划方案。方案主要从“三花”的由来,乳山的地理优势,项目的开发背景、开发意义、发展战略、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功能划分、市场定位、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论证。项目计划总投资3亿元,分两期开发。项目功能主要划分为7大基地,即:影视拍摄基地、影视特效基地、户外野

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及结构调整会议落实情况汇报 第8篇

一、2013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产销平稳运行,回升幅度高于全国工业

生产:2013年机械工业结束了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国工业的状态。1-12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10.9%,高于全国工业1.2个百分点,12月当月12.7%,高于全国工业3个百分点。

销售:2013年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20万亿元,达20.43万亿元;增速平稳增长,各月增幅均在12%—13%之间,各月累计增幅均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二)主要分行业及产品产量增长差异明显

在64种主要产品中近60%的产品产量增长。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4种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中,1—12月产量实现同比增长的产品39种,占比为60.9%,产量同比下降的产品25种,占比为39.06%。

具体看,农机产品、汽车中的乘用车、仪器仪表等行业及产品产量增势良好。机床、工程机械、重型机械、发电设备等典型的投资类产品的产量大幅回落,相关行业的企业所承受的困难大于上年。挖掘机、金属切削机床、金属轧制设备等回落明显,但回落势头逐月趋缓。

农机行业:2013年是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第10个年头。农机产品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继续实施的带动下,多数产品产量保持增长。但农机主要产品增减分化,其中,中小型拖拉机、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保持增长,大型拖拉机、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同比下降。

拖拉机产量:2013年各月大型拖拉机产量的增幅普遍低于上年各月增幅。1—12月大型拖拉机产量6.33万台,同比下降1.66%;中型拖拉机产量52.13万台,同比增长13.92%;小型拖拉机产量194万台,同比增长4.91%。中小型拖拉机增幅高于大型拖拉机的增幅。

汽车行业:2013年汽车产销跨上2000万辆台阶,创全球历史新高。2013年全国汽车产销2211.68 万辆和2198.41 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4.8%和13.9%,比上年分别提高10.2和9.6个百分点。

工程机械行业:在2012年工程机械产品产量全面低于2011年背景下,2013年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产销呈现稳步回升的态势。1—12月份挖掘铲土运输机械产量同比实现微增2.05%。其中挖掘机产量14.89万台,同比增长1.4%,年内首次转为正增长。装载机产量18.99万台,同比增长1.85%。

机床行业:2013年机床工具行业处于低位徘徊运行状态;产能利用率低,市场规模整体萎缩;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率持续下降;机床出口未见明显好转,长期保持增长的进口也出现大幅下降。

机床产量:2013年机床产量延续了2012年产量持续下降趋势,但降幅逐月收窄。1—12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72.59万台,同比下降1.54%,其中数控机床产量20.93万台,同比增长2.16%,从趋势看,2013年下半年数控机床产量增幅高于金切机床增幅,主要受上年基数影响。

发电设备产量:2013年发电设备继续延续了上年低迷的趋势。1—12月生产发电设备1.27亿千瓦,同比下降4.82%。其中水轮发电机组、汽轮发电机组同比下降4.75%、8.34%,风力发电机组同比增长9.61%。

(三)利润增幅快于产销

1—12月机械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4147亿元,同比增长15.56%,高于同期主要业务收入增长(13.84%)1.72个百分点;12月当月机械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996.92亿元,为年内新高。

(四)反映效益的指标持续小幅改善

反映效益的主要经济指标,前7个月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均为同比下降。8月份开始转为同比正增长。1—11月行业利润率6.65%,按主营业务实现利润计算的利润率为6.4%,低于行业利润率0.25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3.91%、成本费用利润率7.18%,资产负债率为56.17%,继续下降,上述指标环比继续好转。

(五)三项费用增幅回落,库存保持低位

三项费用增幅比上年增幅明显回落。2013年1—12月企业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4.4%,比上年同期(9.35%)下降5.05个百分点,财务费用同比增长5.13%,其中利息支出增长6.58%,均比上年同期增幅(27.96%)、(30.59%)回落超过20个百分点。1—12月管理费用同比增长12.94%,低于上年同期1.7个百分点。

企业库存及产成品增幅均保持低位。1—12月企业存货同比增长7.15%,比上年同期6.31%,提高0.2个百分点。存货中的产成品增长7.88%,比上年同期提高4.68个百分点。从存货及存货中的产成品增幅看,近几个月呈现小幅提高。

(六)投资增速持续大幅下滑态势趋于稳定

2013年机械工业投资增速持续下滑的趋势趋于稳定,各月累计增速大体在16%上下。2013年全年机械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9万亿元,同比增长17.16%,比1—11月(17.45%)微降0.29个百分点。

当月投资波动较大。10、11、12月当月投资增长持续回落,当月投资从10月高点26.32%回落至12月9.91%,回落16个百分点。

二、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民营企业增长较快

1—12月机械工业共有民营企业6.2万家,占机械工业企业数的78.44%,民营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5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2%,高于同期机械工业平均水平1.58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国有、三资企业3.88、4.75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56.74%,比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对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率62.32%;民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584.85亿元,同比增长14.61%,分别低于国有、三资企业0.75、2.79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53.61%,对机械工业利润的贡献率50.76%。1—12月民营企业累计出口1303亿美元,同比增长15.6%,高于同期机械工业平均水平9.36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34.97%,比上年提高2.83个百分点。

(二)区域结构调整持续推进

1—12月中、西部地区机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99%和18.69%,高于东部地区3.55和6.25个百分点;从占比看,中西部地区合计占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33.09%,较上年上升0.84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利润占比为32.33%,较上年提高0.38个百分点。从区域投资完成情况看,中部地区增速高于其他地区,且所占比重也较上年提高了0.63个百分点。

(三)出口结构持续变化

加工贸易比重下降,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加工贸易在全部出口额中的占比已由2003年的55.31%下降到2012年的35.7%和2013年1—12月的33.32%;与此同时,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则明显上升。技术密集度和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产品出口开始发力。发电设备、工程机械、汽车等技术附加值较高的机械产品出口增长迅速。我国机械工业对外投资地区已包括德、美、香港、意、日、法、英、波兰、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捷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当前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从经济运行情况看,当前机械工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仍是需求不足、创新能力薄弱等。

(一)年底重点企业累计订货回升,但行业分布不均

2013年以来机械工业重点联系企业累计订货虽然比上年同比下降的趋势有了一些好转,但总体看,订货不足仍是企业遇到的最大困难。2013年1—12月,机械工业重点联系企业累计订货额同比增长12.47%,虽然呈现逐月小幅提升,但订货增幅情况在各个分行业表现不均,有些行业仍显不足,如机床行业,部分发电设备企业以及零部件生产企业。

(二)企业主营业务盈利水平下滑

机械工业利润率近几年呈现下滑的态势,现已由“十一五”末2010年的8.38%(年报数)的历史高点下降至2013年1—12月的6.93%(快报数)。特别是主营活动利润增长并不乐观,1—12月机械工业主营活动利润增长7.09%,低于利润总额增长8.47个百分点。

(三)应收账款增长,资金占用压力较大

1—12月应收账款达31136.94亿元,创近年来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7.57%,应收账款及存货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25.79%,占同期流动资产总计高达53.04%,企业回款压力较大。

(四)机械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低位徘徊

2013年以来机械工业价格指数继续延续上年低迷的走势。截至2013年12月,机械工业当月价格指数已经持续25个月低于100%,累计价格指数持续24个月低于100%。从趋势看,12月份机械工业价格指数当月98.7%,累计98.6%。

四、2014年一季度及全年发展趋势分析

(一)开局形势及其判断

2013年机械工业全年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0.9%,主营业收入达到20.43万亿元,同比增长13.84%;实现利润总额:1.41万亿元,同比增长15.56%,外贸出口3724亿美元,同比增长6.24%。从年底的数据看,虽然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出口创汇、重点企业订货等指标继续保持明显的上升势头,但也有一些重要指标出现变化:一是利润增幅环比回落。二是主要产品产量增长品种略有减少。三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连续两个月出现微弱的下行。

这些变化说明:机械工业明显的回升势头并不会一直延续,部分指标已经开始出现增长幅度趋缓的态势。因此,2014年上半年行业运行走势应保持适度谨慎和关注。

在对上年走势和今年初调查了解,以及对今年运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今年行业经济运行态势有以下认识和判断:2014年机械工业的外部环境和面临的困难不会有明显好转,但总体可相对稳定。新的一年里企业在攻高端、夯基础、结构调整过程中还将取得新的进展,行业的优胜劣汰和兼并重组会加速。产销增速大体在12%,利润增速预计在12%左右,出口增速估计在8%左右。

(二)从去年数据分析有两个担忧

一是企业主营业务实现利润增长艰难。去年12月主要经济指标虽然都是往上走,利润增长15.56%,但是主营活动利润率增长7.09%,主营活动利润增幅低于利润总额增幅超过一半(8.5个点)。虽然主营活动利润占全行业的比重仍为大头,但从增势和今后发展看很不理想。反映出主营活动在政策层面上还没有受到应有的激励,国家稳定经济增长政策支持的效果没有更多的体现在制造业,搞实体经济越来越难。

二是机械工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受到的阻遏不断升级。近几年,机械工业在国家政策引导和企业巨大投入的基础上,在攻高端、夯基础的同时,自主化方面取得了很大业绩。一些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研制成功,产业化进程加快。但是我们也看到,一旦一项新产品问世,很快就引起国际同行的围堵,他们采取在竞标中过度降价来抢占市场,这种局面如长期得不到改变,机械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将受到严重阻碍。

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及结构调整会议落实情况汇报 第9篇

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后,经委党组认真组织机关及所属单位干部职工学习和讨论,对全会确立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贯彻落实。根据市委、市政府“十一五”期间实现全市“总量倍增、位次前移、追赶沈大、殷实和谐”的总体方针,结合鞍山工业经济发展实际,确立了“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定位、目标和重点工作;同时,为了在开局之年,起好步、打基础,提出了2006年工作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一、把握形势、抢抓机遇,确定“十一五”工业发展总体规划

“十一五”是我市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纵观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对我市工业经济来说,既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同时又是加快发展的机遇期。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全市工业必须把握机遇、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加快发展,全力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

发展定位:国内最具竞争实力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具有世界前沿水平、以精品钢材研发、生产和集散为标志的全国重要精品钢材基地、全国大型冶金成套设备生产基地、东北化纤纺织印染中心、世界镁制耐火材料生产和研发基地。

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预期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840亿元,为2005年预计420亿元的2倍,年均增长15%;实现销售收入2120亿元,为2005年预计1060亿元的2倍,年均增长15%。全市工业投资累计完成800亿元,比“十五”期间增加工业投资360亿元,增长81.8%。力争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2户,省级技术中心20户。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93吨标准煤降到1.45吨标准煤,年均下降5.6%,比2005年总体下降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由2005年的130立方米下降到97.5立方米,年均下降5.6%,比2005年总体下降25%;矿产品深加工比例由2005年的30%提升到60%。

为了实现“十一五”工业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要突出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一个基地、三大产业”建设,特别是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支柱产业的发展。到2010年,规模以上钢铁工业增加值实现500亿元,为2005年预计325亿元的1.5倍,年均增长9%;销售收入实现1100亿元,为2005年预计800亿元的1.4倍,年均增长6.6%。钢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9.5%。全市钢材产量达到2400万吨。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68亿元,为2005年预计20亿元的8.4倍,年均增长53.1%;销售收入实现510 亿元,为2005年预计71亿元的7.2倍,年均增长48.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0%。规模以上轻工纺织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0亿元,为2005年预计19亿元的4.2倍,年均增长33.3%;销售收入实现280亿元,为2005年预计84亿元的3.3倍,年均增长23.4%。轻工纺织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5%。规模以上矿产品加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5亿元,为2005年预计36亿元的1.8倍,年均增长12.5%;销售收入实现200亿元,为2005年预计90亿元的2.2倍,年均增长17.3%。矿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7%。

(二)实施品牌立市、名牌兴市战略,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到“十一五”期末,中国名牌产品保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保有5件;辽宁省名牌产品保有60个,辽宁省著名商标保有50件;鞍山名牌产品保有100个,鞍山市著名商标保有60件。要努力打造1个销售收入超千亿的世界品牌企业,3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国家级知名品牌企业,7个销售收入超50亿的国家行业品牌企业;23个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省内品牌企业。

(三)加快企业科技进步,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围绕“一个基地、三大产业”建设,重点开发新产品1000项,实现产值600亿元;重点抓好有牵动作用和示范意义的推广项目100项。大力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全市企业技术中心达到80户以上。其中:国家级2户,省级技术中心20户。

(四)坚持以项目为核心,推进重点项目投资和建设。每年滚动推进100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800亿元。其中:钢铁工业完成投资220亿元,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310亿元,轻纺产业完成投资120亿元,矿产品加工业70亿元。按照竣工投产一批、开工续建一批和前期工作一批三个阶段,开工率要达到80%以上,投产率要达到20%以上。

(五)调整工业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化建设。根据我市工业产业结构特征,结合工业经济发展实际,“十一五”期间,重点规划5个产业集聚区:即冶金石化工业区、装备制造和建材工业区、纺织服装工业区、矿产品深加工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抓好园区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城区内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按照产业属性和园区功能定位,到2010年,将城区内工业企业180户,搬迁至城郊工业园区,腾出工业用地3平方公里左右,通过开发商业、金融、房产等第三产业,优化城市整体功能和营造舒适居住环境。

(六)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节约型社会发展。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到201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总体下降2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比2005年总体下降25%;实现工业废水100%达标排放,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重点矿山平均回采率提高2%以上,矿产品深加工比例达到60%以上;粉煤灰利用率达到60%以上,固体废渣综合利用率到达75%。

(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进外向型工业发展。扩大工业对内对外开放,积极招商引资,同时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管理、品牌及人才。“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力争吸引内外资200亿元,比“十五”期间分别增长1.5倍,年均递增20%。

(八)深化工业企业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重点推进工业企业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指导重点调控的60户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目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已经设立的25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规范治理。

二、突出重点、狠抓项目,全力确保2006年工业发展开好局

2006年是实施工业“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高起点、快起步开局是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的关键。根据“十一五”确立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2006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工业升级年”活动,坚持以项目为核心,加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工业区域布局的优化升级,以企业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为重点,大力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实施品牌立市、名牌兴市战略,为完成“十一五”发展目标奠定扎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增速;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左右;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2%;当年力争新增8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8件省级以上著名商标;2006年,全市计划完成搬迁改造企业20户;全市工业开发新产品150项,推广10项技术水平先进,2户企业晋升为省级技术中心。

为了完成预期目标,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采取六项措施,继续抓好两项工作:

(一)坚持以项目为核心、以招商引资创开局,全力抓好上项目工作。为了抓好项目建设,全年规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60项,总投资838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30个,亿元以上项目10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钢铁工业46项,装备制造业37项,轻纺工业42项,矿产品加工业17项,其它18项。当年开工建设125个,其中开工续建93项,竣工投产32项。

近一时期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工作力度要求,本着“突出工业产业优势、面向三个资本市场、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打造精品招商项目”的思路,按照“四个一批”的推进模式,我们又重点在工业产业内部深化了招商主题,细 化了产业集群和招商项目。共筛选出285个招商项目,主要分布在8大行业、23个产业集群,项目总投资900亿元。

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2006年,将重点推进钢铁工业的中油天宝与三冶公司合资40万吨直缝焊管、峰驰集团50万吨冷轧薄板等28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鞍钢集团500万吨精品钢材基地、鞍山新工钢结构公司钢结构生产线等10个项目竣工投产;全力推进装备制造业的华冶公司特种变压器、中油天宝隧道挖掘机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促使鞍钢重机灵山机械厂重型装备车间改造、丰林锻压件厂汽车盆角齿等5个项目竣工投产;大力推进轻纺工业有海城纺织工业园、味邦食品园、南亚实德二期工程等20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海城海富染整印花公司新型高档纺织面料、辽宁九荑三普电池公司镍氢电池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积极推进矿产品加工业有海城福海公司高性能滑石母粒、中兴矿业集团新型碱性耐火材料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鞍山东方巨业陶瓷公司特种功能性耐火材料、澳鞍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大结晶电熔镁砂等3个项目竣工投产;着力推进鞍山惠丰化工有限公司高档着色剂、台安博达化工厂重油深加工等12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鞍钢附企化工厂10万吨焦油深加工、鞍山海华油脂化学公司石油添加剂等2个项目竣工投产。

为了抓好项目推进工作,主要采取六项工作措施:一是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建立和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以县(市)区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和企业一把手为责任人的多层次项目推进体系和重大项目主要领导包项目制度,明确责任、明确目标、明确进度、定期调度,随时协调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二是强化组织领导,予以专项推进。按照行业和地区,成立八个推进组,实施领导分工责任制,举全市工业之力抓好招商引资上项目。确立近期招商引资上项目重点任务,力争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要求各推进组,定期深入县(市)区和重点项目单位调查研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实施点对点、面对面、集群式招商新方式,全力推进工业招商引资上项目。锁定招商对象,采取多种渠道与招商引资对象取得联系。编制中英文对照、符合国际标准的工业专项招商项目书,为招商引资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强与国 家、省、重点地区经委、行业协会、外国驻华使馆、商会、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联系,建立互通信息平台,保持有效的招商渠道。要结合我市工业的产业特点、企业特点、产品特点,有针对性组织企业招商团组赴美国、欧洲、日韩、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赴京津唐、珠三角、长三角等国内发达地区进行专项招商。四是全力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在争取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方面,突出抓好镁制品精深加工,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重点推进后英集团、西洋耐火集团、华宇集团、中兴集团等重点企业的矿产品深加工项目,争取国家及省专项资金的支持。在争取省技术改造财政贴息项目方面,按照修改后的贴息管理办法,加大对装备制造业、农产品深加工等七大行业项目筛选和申报,帮助项目企业落实建设条件和项目资金。2006年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工作将超过上年水平。五是继续加大银企对接工作力度,积极为企业争取、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发挥政府部门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建立“银企对接”工作机制,组织重点项目单位与金融单位对接,举办 “银企对接”培训班,对企业主要领导、管理人员、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信贷业务水平,促进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企业项目的投资力度。特别要做好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100个亿元以上项目的精选和论证工作,帮助企业争取开发银行贷款。六是落实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工业项目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市委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同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学习借鉴省政府、沈阳、大连和宁波、杭州等南方发达城市的经验,尽快制订出专项资金投资方向和管理办法。通过努力,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左右。

(二)全面落实节约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6年,要以节能、节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为重点,抓好节约型社会建设,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1.8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5.2%。一是抓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项目,全力推进鞍钢高炉配备余压发电项目、干熄焦项目、300兆瓦循环发电机组等节能项目,海城后英经贸集团利用碎粉矿生产20万吨精细化工氧化镁项目、海城西洋集团菱镁矿浮选、悬浮分解工艺改造反射窑生产轻烧镁项目、海城华宇集团利用重烧镁粉尘生产镁砂等10个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当年矿产品深加工比例提升5个百分点。二是按照节约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要求,以鞍钢为示范,抓好企业和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试点,引导企业积极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在15户以上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大力推进工业三废和再生资源的综合和利用和再生利用。三是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落实《鞍山市节约能源条例》,加大节能、节水执法力度,突出抓好工业领域的节能,尤其是钢铁、电力、石化、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在企业中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审计、电力需求侧管理等一批先进管理模式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对重点耗能设备和产品制定能耗限额,推进能耗定额管理。2006年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36家重点企业,制定节能降耗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加大跟踪和指导。四是强化建筑领域节能。新建建筑要强制执行国家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凡违反建筑节能设计强制性条款的项目,一律不予通过,大力推广采用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和节能设施,保证城区内新建采暖居住性建筑节能率达到50%以上。2006年在全市开展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活动,把建筑节能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三)全面落实品牌立市、名牌兴市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要通过培育名牌产品,打造强势品牌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建设。按照工业“十一五”发展目标,要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引导,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扩大“鞍山制造”的影响。市经委将密切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抓好名牌产品的申报和审定工作,当年力争新增8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8件省级以上著名商标。

为了推进品牌立市、名牌兴市战略的实施,要从提高认识和加强组织领导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出成效。一是建立和完善配套的领导体系、推进体系、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成立鞍山市“品牌立市、名牌兴市”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全市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单位责任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由市经委、财政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人员组成,负责全市“品牌立 市、名牌兴市”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二是明确责任,着力抓好工作落实。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各企业主管部门是“品牌立市、名牌兴市”工作的推进主体,具体组织实施“品牌立市、名牌兴市”工作,要按照市政府要求和下达的任务,抓好品牌企业的发展规划,抓好品牌企业项目的落实,抓好名牌产品培育和申报工作,为创牌企业提供服务、扶持和帮助。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各负其责、通力合作,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三是强化主体,增强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培育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参与意识。企业是实施“品牌立市、名牌兴市”战略的主体,是创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活动的基础。要求企业建立长期发展思想,制定创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全方位的质量观,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要将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保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活动与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四是强化政府引导,加大对名牌产品的鼓励和扶持力度。从政策上予以扶持,把中央、省、市政策资源全力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的品牌企业倾斜,在申请国债项目、省技改贴息和新产品开发项目给予优先安排,市里有关支持企业政策也要向这些企业全面倾斜。从生产要素和资金上予以扶持,优先支持品牌企业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需求,优先土地资源供应。引导金融机构资金,向品牌企业集中,各金融机构要优先向品牌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为品牌企业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要建立市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培育发展资金,重点用于支持企业对名牌产品的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提高著名商标知名度。对新创的“中国名牌”、“驰名商标”,“辽宁名牌”、“辽宁著名商标”的企业,按照鞍山市政府(鞍政办发[2005]109号)文件规定进行奖励,并予以通报表彰。五是突出重点,全力支持鞍钢创世界级品牌企业。支持鞍钢与本钢联合重组,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建成管理科学、产品优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钢铁“航母”,形成3000万吨级规模。帮助鞍钢加大向上争取政策力度,支持鞍钢用好用足中央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在土地征用上,为鞍钢建设项目留足建设用地指标,继续给予用地补偿政策;在 资源配置上,做好矿山开采规划和后备矿山保护,确保鞍钢生产对矿石的需求;在财政税收上,确保支持鞍钢发展专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为鞍钢提供“绿色通道”,及时解决鞍钢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六是营造氛围,为品牌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导向作用。新闻媒体要发挥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引导全社会重视名牌培育,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和信息,推动“品牌立市、名牌兴市”战略的实施,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进一步完善品牌保护机制,严厉打击各种假冒名牌产品的行为和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加大对名牌和商标的保护力度,为推进名牌战略建立一个良好、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四)全面落实调整工业区域布局工作实施方案,继续实施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是市委、市政府优化工业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按照我是调整工业区域布局加速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方案以及工业“十一五”规划要求,2006年,全市计划完成搬迁改造企业20户,腾出用地35万平方米。在协助和配合相关部门搞好工业园区规划的同时,要全力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软贷款,认真做好搬迁改造腾出用地土地整理项目的基础工作,力争贷款到位。二是依据市场化原则,大力推进搬迁腾出用地的开发建设。在对搬迁集中地段、地块做出统一规划的基础上,会同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广泛对外宣传,吸引域外资金参与鞍山城区企业搬迁改造建设,实施整体开发。三是协助有关单位加大承接地的落实力度,做好达道湾、灵山、羊草庄工业园的征地、规划建设工作,以及国家开放行软贷款工作,加快新工业区的建设步伐。四是以搬迁促进企业升级,搬迁工作与企业改造升级相结合,指导和协助企业做好搬迁改造的升级项目的规划、立项、资金筹措和实施建设。

(五)鼓励和引导企业技术进步,提高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技术进步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法规建设,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国家、省相关法规和政策,拟以政府规章的方式制定《鞍山市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管理办法》,更好地组织和引导企业树立自主创新意 识,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有效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新机制。二是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推广工作。全市工业要实现新产品开发150项,推广10项技术水平先进、附加值高具有示范效应的重大新产品。对列入省、市新产品计划的企业,将重点扶持,积极帮助这些企业申报国家和省项目,以得到国家、省资金支持。三是继续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体系,按照高层次、高标准的要求,推进技术中心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工作程序,严格标准,规范操作,对企业技术中心实行动态管理。对现有企业技术中心分类建档,实施跟踪调度和动态管理。对经考核,没有达到最低要求的企业技术中心要给予警告,并限期整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达到要求的技术中心,取消资格,并停止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两年内不予考虑再次申报,以此推动和提高技术中心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全年认定20户市级技术中心企业,力争有2户进入省级技术中心企业。四是采取多种形式,推进产学研联合工作。在全市推广聚龙与鞍山科技大学合作建立研发中心、森远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联建“路面机械工程装备智能化技术研发中心”、亚世光电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组建“清华液晶中心科研与生产基地”的院校合作经验,建立以企业为中心,大学、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的产学研机制,加快产品和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定期组织企业到相关的科研院所寻找项目和技术依托,并不定期通过鞍山技术创新网与院所沟通,利用政府的信息平台,采取主动式“牵线搭桥”,为企业构建顺畅的技术流动、人才流动机制。

(六)强化工业运行调控和服务,整体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以扶持重点企业和为企业服务为出发点,进一步搞好工业经济运行调控。继续加大对60户重点企业特别是打造品牌企业的扶持力度,要通过重点调控,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状态,扶持强势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改善宏观调控方法,充分发挥经委信息网络作用,及时通报工业经济运行动态、国家产业政策,全面掌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为企业提出预警分析和形势判断;不定期召开重点企业与金融、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部门对接会,通报企业需求情况,协调解决运行和项目建设中的重点问题;强化重点生产要 素的协调与指导,在电力、煤炭、运输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减少经济损失。强化产业和行业政策监控,对违反国家国家产业政策、严重资源浪费和污染的“十五小”、“新五小”等企业,坚决予以淘汰和关闭。进一步加强企业减负工作,与市纪检部门协力配合,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市发改委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三年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的工作部署,形成了“抓项目、争支持、当参谋、搞服务”工作重点。

在深入调研和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市发改委制定了《九江市2009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草案)》。该计划中列入全市重大项目共128个(不含城区重大城建项目)。其中,新开工项目59个,续建项目69个,项目总投资1137亿元。同时,切实做好昌九城际铁路、杭瑞高速、彭泽核电主体工程、都昌老爷庙风电等全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调度和推进工作。此外,市发改委还将围绕我市天然气优势,进一步做好项目合作开发工作。并围绕招商引资抓好项目。针对当前产业转移的形势,组织精干力量外出招商。在具体工作中,加强调研当参谋,搞好规划当参谋,创新工作当参谋。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并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做好各项规划的修编工作;不断探索创新融资途径,力争在企业债、创投基金、信托产品、股权质押融资、中小额贷款等方面取得突破。

市发改委投资科科长 胡华:“经过近期与国家、省发改委的沟通衔接,2009年,我市可初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8.2亿元。在搞好服务方面,我们将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凡上级没有明令禁止的,一律下放到县一级行使,并在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办理时限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

市发改委积极贯彻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

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召开后,12月27日和28日下午,市发改委分别召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和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认真学习传达市委全会精神,深入研究讨论市委书记郑为文、市长周春雨同志的讲话,立足“提升质量、做大体量、扩展数量”的总体要求,结合发展改革工作实际,统一思想,理清思路,精心谋划发展改革工作新举措。

通过学习讨论,市发改委全体上下一致认为,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是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马鞍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次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共谋发展的大会,也是一次团结民主、求真务实、开拓奋进的大会。全会认真总结今年以来取得的成绩,科学判断我市面临的形势,深入谋划全市发展思路和目标,就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动马鞍山更高更大更快发展作出战略部署,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马鞍山“十二五”高举“两个率先”大旗,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市发改委全体上下普遍感到,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吹响了奋力实现马鞍山更高更大更快发展的号角,全委上下要充分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全会的精神实质,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的要求上来,统一到全会的部署上来,更重要的是以学习贯彻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为契机,明确新思路、树立新标杆、谋划新举措、实现新突破,谱写发展改革工作新篇章。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市发改委将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三个全力”,千方百计以项目带动有效投入

把项目工作作为全委的重中之重,按照“谋划一批、实施一批、建成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精心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努力破解要素制约,确保全市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一)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一是精心谋划一批重大战略项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全市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及“1255”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着眼“十 二五”及更长时期发展,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策划论证,在优势主导产业、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牵头谋划一批体量大、产业链长、牵动性强的战略性项目,充实完善项目库,努力增强全市发展和投资后劲。二是扎实推进32个已有重大谋划项目。建立完善市领导牵头调度、联席会议、定期督查等工作机制,细化分解阶段性目标、任务和时限,强化协调调度,加强节点控制,全力加快华菱新一代高端重卡及核心零部件、马鞍山动漫产业基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公共实习实训平台建设、马鞍山钢铁物流园、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制浆造纸污水脱色处理工艺研究及产业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台湾科技园及产业园等32个已有重大谋划项目进度,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三是强力推动项目报批报建工作。对需要国家和省审批、核准的马鞍山电厂2台60万千瓦机组扩建、马钢200万吨结构调整项目、山鹰80万吨纸、华菱5万台发动机、大唐电厂二期、中钢天源电子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大协调力度,精心完善各项前期手续,持续跑省跑部,力争项目早日获批。

(二)全力加快在手重大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一批计划竣工项目。对泰尔重工万向轴、花山软件园、天成纺织搬迁、张庄中心村、马濮路扩建等一批计划竣工项目,倒排工期、科学调度,力争提早竣工投产发挥效益。二是加快推进一批续建项目。对华菱3万辆重卡、方圆回转支承、金星化工扩建、长钢300万吨钢、和尚桥铁矿、长江大桥、东环路高速化改造等一批在建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强施工组织和现场调度,努力完成更多工作量。三是加快推进一批计划开工项目。年末这几天,加强督促、逐项紧盯,力争再开工一批项目;同时,对科达机电二期、中橡四期扩建、市体育中心、川气东送、城市道路和出入口整治、市政景观提升工程等22个明年计划新开工项目,集中力量、责任到人,限期完成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

(三)全力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工作。精心指导有关部门、单位和企业做精、做深、做透项目,精心包装整合,努力提高项目质量。会同相关部门努力完善项目申报条件,确保达到审批要求。同时,加强对上联络,全方位跟踪衔接,及时把握项目、资金动 13 态,力争每年都有一大批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盘子,积极拓宽构建“6653”现代产业体系及城镇体系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二、打造“三个空间”,全面提升发展承载能力

(一)着力构建承接产业转移空间。紧盯国家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动态和建设动态,加紧制定全市示范区建设方案,完善配套细则,精心组织实施,力争在全省示范区建设中率先突破;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每年获取一批有利于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产业、项目和资金支持。

(二)努力打造产业布局空间。围绕打造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慈湖港口物流加工区、江心洲生态旅游区和濮塘休闲度假区5个产业功能区的总体目标,深入研究促进错位发展的政策措施,会同市有关部门加紧做好相关规划的调整和修编工作,推动各个功能区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三)加快拓展开发园区发展空间。加快制定《马鞍山市开发园区调整扩区总体方案》,积极推动马鞍山经济开发区扩区和升格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当涂经济开发区扩区步伐,完善慈湖经济开发区台湾工业园、花山经济开发区台湾科技园各项设施配套,推动各个开发园区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同时,完善开发区扩区用地相关手续,开展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扩区范围区域内环评等工作。

三、强化“三个着力”,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外来企业来马投资意愿增多的有利机遇,牢固树立“开门大招商、落地倍亲商”的理念,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切实提高引资质量和规模,真正让招商引资成为扩大有效投入的重要途径。

(一)着力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巩固与央企对接成果,对已签约的23个项目紧盯不放,全过程、创造性地做好项目审批、工程建设、资金争取等协调服务工作,全力推动签约项目向在建项目转变,促使在建项目形成更多投资量。加大外出对接力度,深入摸排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意愿,赴珠三角、长三角等资本、产业发达地区有针对性地举办一系列大型招商引资活动,着力引进一批投 14 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基地型、龙头型大项目、好项目,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集聚效应。

(二)着力破解项目落地制约。结合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协调调度,会同市有关部门加大土地征迁力度,全力解决征用难、拆迁慢等问题,努力实现从“项目等土地”向“土地等项目”转变。抓紧清理全市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闲置土地,为急需落地项目拓展用地空间。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鼓励引导各县区和开发区进行“飞地开发”和“零供地招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抓紧研究出台引资项目评估管理办法,制定更为严格的项目落地投资强度标准,提高土地单位产出率。

(三)着力完善招商引资推进机制。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压力传导机制,层层分解责任,形成各层次、各部门合力推进招商引资的工作新局面;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机制,不仅考核引资的规模和数量,同时考核项目的落地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以及产出率和税收贡献率;进一步加大奖惩力度,营造全社会推进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

四、突出“三个稳步”,继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有序推进重点领域各项改革,加速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动力支持和体制保障。

(一)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努力使群众“安全看病”;进一步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城乡居民便捷医疗服务圈;进一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继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整合发展信用担保机构,抓紧组建村镇银行,继续努力引进一到两家外来银行,培育更多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主体。加强全市政府融资平台建设,整合优质资产,扩大融资体量。

(三)稳步推进扩权强镇改革。进一步落实省、市扩权强镇工作部署要求,完善“责、权、事”协调统一的体制机制,加快全市镇域经济发展,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把握“三个重点”,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精心编制“十二五”规划。在科学分析发展环境和趋势、合理确定战略定位、梳理谋划战略重点、整合优化空间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完善城乡一体发展模式等基础上,高水平编制全市“十二五”规划,使之成为描绘我市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和引领发展的指导纲领。精心筛选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建立“十二五”重大项目储备库,真正体现以规划引领项目,以项目促进发展的作用。同时,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对口衔接,争取我市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

(二)深入谋划重大发展问题。立足职能实际,站在全市发展大局的高度,积极发挥好参谋部的作用,加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尤其注重对“6653”现代产业体系及“1255”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细化政策、项目、资金、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为全市重大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三)全力加强经济运行监测。紧盯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最新变化,不断增强对经济形势和运行趋势的分析判断能力。密切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最新动向,提高对政策出台的预判断能力。紧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热点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努力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助手。

六、突出“四型建设”,努力塑造发展改革队伍新形象

倡导争做“学习型、开放型、实干型、正气型”干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思想观念新、业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廉政建设优良的发展改革队伍。

(一)建设学习型队伍。在抓好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的同时,着重抓好国家宏观调控精神、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项目谋划建设、自主创新、循环经济、融资工作等重大专题的学习,不断提高全委上下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

(二)建设开放型队伍。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勇于追求一流的志向,展现勇于开拓创新的锐气,为推动发展改革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化宗旨意识,更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举措,精心打造“立即办、马上办、办得快、办得好”的政务环境。

16(三)建设实干型队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及市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倡导苦干、实干的作风,静下心、沉下身工作,“让干部用项目说话,让项目为干部说话”。

上一篇:狐狸和喜鹊的故事作文下一篇:励志说说爱情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