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技术制造导论

2024-07-25

先进技术制造导论(精选6篇)

先进技术制造导论 第1篇

先进制造技术导论作业

题目: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探究

作者: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

时间:2013-06-

21变电站防雷接地技术探究

(贵州省贵阳市 贵州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550025)

**

Substa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techniques to explore

(Guiyang, Guizhou University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550025)**

摘要: 变电站的防雷接地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变电站防雷与接地的种类,针对各个类型的防雷与接地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 防雷 接地 直击雷防护 避雷器 回路接地Abstract:Substa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 as well as the production of human life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bsta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type, for each type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grounding proposed appropriate prot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power system.Key word:LightingGroundLighting protectionLightning arresterGround Loop1 前言 起,并向雷云方向发起的。变电站是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如果2.2变电站遭受雷击来源 变电站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变电站遭受的雷击是下行雷,主要来自电,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不便,这就两个方面:一是雷直击在变电站的电气设备

[2]

要求防雷措施必须十分可靠。由于接地装置上;二是架空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和直击的一些问题会引起主设备的损坏,变电站一雷过电压形成的雷电波沿线路侵入变电站。度停止运行,给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了很大因此,直击雷和雷电波对变电站进线及变压的麻烦,因此变电站的接地措施必须要高度器的破坏的防护十分重要。的重视起来。变电站的接地系统是保护电力2.3 防雷措施 系统的正常运行,保障设备及人身安全的措(1)变电站的直击雷防护。装设避雷针

[3]

施之一。是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避雷针是保护 电气设备、建筑物不受直接雷击的雷电接受2 变电站的防雷保护 器。它将雷吸引到自己的身上,并安全导入

[4]

2.1雷电的形成地中,从而保护了附近绝缘水平比它低的【1】

雷电放电是带电荷的雷云引起的放设备免遭雷击。电现象,在某种大气和大地条件下,潮湿的装设避雷针时对于35kV变电站必须装热气流进入大气层冷凝而形成雷云,大气层有独立的避雷针,并满足不发生反击的要中的雷云底部大多数带负电,它在地面上感求;对于110kV及以上的变电站,由于此类应出大量的正电荷,这样,雷云和大地之间电压等级配电装置的绝缘水平较高,可以将就形成了强大的电场,随着雷云的发展和运避雷针直接装设在配电装置的架构上,因动,当空间电场强度超过大气游离放电的临此,雷击避雷针所产生的高电位不会造成电界电场强度时,就会发生雷云之间或雷云对气设备的反击事故。

[5]

地的放电,形成雷电。按其发展方向可分为(2)变电站对侵入波的防护。变电站下行雷和上行雷。下行雷是在雷云产生并向对侵入波防护的主要措施是在其进线上装

[6]

大地发展的,上行雷是接地物体顶部激发 设阀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的基本元件为

火花间隙和非线性电阻,目前,FS系列阀型

避雷器为火花间隙[7[和非线性电阻[8],其主要用来保护小容量的配电装置SFZ系列阀型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中等及大容量变电站的电气设备;FCZ1系列磁吹阀型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变电站的高压电气设备。

(3)变电站的进线防护。对变电站进线实施防雷保护,其目的就是限制流经避雷器的雷电电流幅值和雷电波的陡度[9]

。当线路上出现过电压时,将有行波沿导线向变电站运动,其幅值为线路绝缘的50%冲击闪络电压[10],线路的冲击耐压比变电站设备的冲击耐压要高很多。因此,在接近变电站的进线上加装避雷线是防雷的主要措施。如果没架设避雷线,当接近变电站的进线上遭受雷击时,流经避雷器的雷电电流幅值可超过5kA,且其陡度也会超过允许值,势必会对线路造成破坏。

(4)变压器的防护。变压器的基本保护措施是接近变压器安装避雷器,这样可以防止线路侵入的雷电波损坏绝缘。

装设避雷器时,要尽量接近变压器,并

尽量减少连线的长度,以便减少雷电电流

【11】

在连接线上的压降【12】

。同时,避雷器的接线应与变压器的金属外壳及低压侧中性点连接在一起,这样,当侵入波使避雷器动作时,作用在高压侧主绝缘上的电压就只剩下

避雷器的残压【13】

了(不包括接地电阻上的电压压降),就减少了雷电对变压器破坏的机会。

(5)变电站的防雷接地。变电站防雷保护满足要求以后,还要根据安全和工作接地的要求敷设一个统一的接地网,然后避雷针和避雷器下面增加接地体以满足防雷的要求,或者在防雷装置下敷设单独的接地体。变电站接地保护3.1接地的概述

接地就是将电力或建筑电气装置、设施

中某些导电【14】部分,经接地线【15】

接至接

地极【16】

。接地根据工作内容划分为以下几种:1.工作接地工作接地是为系统正常工作而设置的接地。如为了降低电力设备的绝缘水平,在及以上电力系统中采用中性点

接地的运行方式,在两线一地的双极高压直

流输电中也需将其中性点接地。除主设备的接地外,在微电子电路中,根据电路性质不同,还有各种不同的工作接地比如直流地、交流地、数字地、模拟地、信号地、功率地、电源地等。2.防雷接地【17】

为了避免雷电的危害,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器等防雷设备都必须配以相应的接地装置以便将雷电

流引入大地。3.安全接地【18】

为了保证人

身的安全,将电气设备外壳【19】

设置的接地。任何接地极都存在着接地电阻,正因为如此,当有电流流过接地体时,在接地电阻上的压降将引起接地极电位的升高电流在地中扩散时,地面会出现电位梯度。3.2变电站的接地原则

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尽量采用建筑物地基的钢筋和自然金属接

地物统一连接地来作为接地网【20】;

2.尽量以自然接地物为基础,辅以人工接地体补充,外形尽可能采用闭合环形;

3.应采用统一接地网,用一点接地的方式接地。

3.3变电站接地方式

目前,变电站的接地方式有许多种,比如单点的接地、多点的接地和混合类型的接地等。单点的接地还分为串联单点的接地及并联单点的接地。一般来讲,单点的接地常常用于简单线路,、以及频率较低(f<2MHz)的电子线路【21】

。而当涉及到高频(f>20MHz)的电路时,我们应该采用多点的接地或者多

层板【22】的方式。(1)保护的接地

防雷接地是受到雷电袭击(直击、感应或线路引入)时, 为防止造成损害的接地系统.常有信号(弱电)防雷地和电源(强电)防雷地之分, 区分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要求接地电阻不同, 而且在工程实践中信号防雷地常附在信号独立地上, 和电源

防雷地【23】

分开建设.机壳安全接地是将系统中平时不带电的金属部分(机柜外壳, 操作台外壳等)与地之间形成良好的导电连接, 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原因是系统的供电是强电供电(380、220、或110V), 通常情况下机壳等是不带电的, 当故障发

生(如主机电源故障或其它故障)造成电源的供电火线【24】

与外壳等导电金属部件短路时, 这些金属部件或外壳就形成了带电体.如果没有很好的接地, 那么这带电体和地

之间就有很高的电位差【25】

.如果人不小心

触到这些带电体【26】, 那么就会通过人身形成通路, 产生危险.因此, 必须将金属外壳和地之间作很好的连接, 使机壳和地等电位.此外, 保护接地还可以防止静电的积聚.(2)工作的接地

工作接地的目的是使变电站电网和其中的仪器都能够可靠地运行并且保证系统

量测和控制信息精度【27】

而设置的接地方法.它又分成机器的逻辑地【28】、信号的回路接地、屏蔽的接地。机器的逻辑地, 同时也称

为主机的电源地[29], 它是控制中心内部逻辑的电平正端, 即+ 6V 等低压电源的电流输出地.信号的回路接地, 比如各个变送器的负端要同时接地, 开关量的信号负端接

地等方式.屏蔽的接地(包括模拟信号【30】

中屏蔽层面的接地).除了上述几种工作的接地外, 在很多系统运行场情况下容易发生混乱的还有一种特殊供电系统地, 即交流电源工作地.它也是电力系统内为了正常

运行所需要设的接地(比如中性点【31】的接地).4 结束语

根据防雷设计【32】

整体的性能、结构的性能、层次的性能和整个变电站所处的环境、变电站地基的土质条件和设备性能的用途,分别采取了相应的雷电的保护措施。对于处在不同区域的电力设备,系统将采取等电位的连接及安装新型的电源防雷装置和浪涌电压的保护等方法,从而保证处在不同层次的电力设备可以达到良好的防雷能力。接地时的防雷技术,伴随着大型变电站需求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发展,更加合理有效的办法则是使用现代的建筑基础钢筋作为地级。防雷技术是一个传统的话题,在防雷的技术领域,目前还存在着许多可供探索的新课题,比如雷云的起电机理目前还不清楚,雷电流的定量感性研究也十分薄弱,防

雷的设备也在不断地发展之中。

参考文献:

[1] 冯建元.冯全福 高山发射台防雷研究与实践[J]-电视技术2011(14)

[2] 施围, 郭洁.电力系统过电压计算[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8.[3] 电管局, 包建强.500kV 线路直击雷典型事故调查研究[J].高电压技术, 1997, 23(2): 73.[4] GB1094_3—2003,电力变压器 第三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问隙[S]

[5] 刘渝根, 刘纬, and 陈先禄.“500kV 变电站雷电侵入波研究 [J].” 重庆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23.3(2000): 17-19.[6] 程学启, 杨春雷, 咸日常, 等.线路避雷器在输电线路防雷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 1999, 32(8): 66-67.[7] 何孟兵, 王清玲, 贺臣, 等.旋转电弧对火花间隙开关电极烧蚀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4, 16(11): 1468-1472.[8] 李世振.“非线性电阻灭磁的动态过程及其定量分析.” 东方电机 3(1996): 61-65.[9] 王巨丰, 齐冲, 车诒颖, & 范李莉.(2007).雷电流最大陡度及幅值.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7(3).[10] 孙才新, 舒立春, 蒋兴良, 等.高海拔, 污秽, 覆冰环境下超高压线路绝缘子交直流放电 特性闪络电压校正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2, 22(11).[11] 石光其, 方厚辉.雷电电流数学模型的仿真分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 006.[12] 刘想平, 张兆顺, 刘翔鹗, 等.水平井筒内与渗流耦合的流动压降计算模型[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0, 22(2): 36-39.[13] 高吉增, 杨玉磊, 崔学深.感应电动机失电残压的研究及其对重合过程的影响[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14] 王利祥, 王佛松.导电聚合物——聚苯胺的研究进展——Ⅱ.电子现象, 导电机理, 性质和应用[J].应用化学, 1990, 7(6): 1-8.[15] 吴国跃, 谭进, 王军.变电站设备接地

线导通检查[J].高电压技术, 2002, 28(5): 53-54.[16] 王明新, 张强.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电流对交流电网的影响分析[J].电网技术, 2005, 29(3): 9-14.[17] 潘家利, 侯安, 李敏.等电位连接网络在信息系统防雷接地工程中的应用[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8, 29(3): 51-53.[18] 张爱全.电子系统设计中的接地技术[J].山西电子技术, 2003, 5: 011.[19] 崔学莹.矿用本安型电气设备外壳防护性能的提高[J].煤矿自动化, 1998(2): 66-67.[20] 张波, 崔翔, 赵志斌, 等.大型变电站接地网的频域分析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2, 22(9): 59-63.[21] 陈其纯.电子线路[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22] 佟景伟, 谢马岳, 沈珉, 等.复合材料多层板边缘效应起因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2001, 34(2).[23] 潘家利.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法探讨[J].广西气象, 2003, 24(2): 38-40.[24] 谈恩民, 邵根富, 陈尚松.火线(IEEE-1394)用于虚拟仪器的研究[J].电测与仪表, 2000, 2: 011.[25] 吴茂林, 崔翔.变电站地电位差对屏蔽电缆的电磁干扰分析[J].高电压技术, 2005, 31(3): 53-55.[26] 方年安.带电作业安全技术[J].东北电力技术, 1994, 7: 51-59.[27] 黄金杰, 李士勇, 左兴权.一种 TS 型粗糙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 2004, 16(3): 480-484.[28] 陈传波, 涂岩.HC01 单片机中断逻辑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1991(12): 32-36.[29]孙方, 颜国正, 王文兴.MultiMediaCard 及其与单片机接口[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 用, 2004, 6: 44-46.[30] 殷健.工业控制系统中模拟信号的传输[J].工矿自动化, 2005, 2: 54-55.[31] 林卓宏, 田军利.高层智能大厦雷击机理及防雷设计 [J].气象研究与应用, 2008,29(1): 69-71.作者简介: ** 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本科生 主要从事于发电变电输电的学习联系方式:贵州省贵阳市贵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550025 手机:187

先进技术制造导论 第2篇

摘要:文章阐述了机械制造发展的精密化、自动化、信息化、柔性化、清洁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趋势,介绍了先进制造模式,并提出了我国目前存在的差距及发展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

关键词:先进制造技术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到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策略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与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上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以实现我国机械制造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先进的制造业是将物料、能源、设备、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制造资源通过先进的制造技术、先进的管理技术和先进的制造过程转变成人类需求产品的行业。行业追求的目标是:高质量、高效率、高柔性、低成本、低劳动力、低消耗、品种多和规格全的产品,因此,21世纪的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密化

精密加工、特种加工、超精密加工技术、微型机械是现代化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切削加工、磨削加工、研磨加工以及特种加工和复合加工(如机械化学研磨、超声磨削和电解抛光等)三大领域。超精密加工技术己向纳米(lnm=10-3μm)技术发展。纳米技术己在纳米机械学、纳米电子学和纳米材料技术得到了应用。因此,它促进了机械科学、光学科学、测量科学和电子科学的发展。

(二)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自20世纪初出现以后,经历了由刚性自动化向柔性自动化的发展过程,自动化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但提高了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还可以代替人去完成危险场合的工作。对于批量较大的生产自动化,可通过机床自动化改装、应用自动机床、专用组合机床、自动生产线来完成。小批量生产自动化可通过NC、MC、CAM、FMS、CIM、IMS等来完成。在未来的自动化技术实施过程中,将更加重视人在自动化系统中的作用。

(三)信息化

信息、物质和能量是制造系统的三要素。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信息投入,己成为决定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制造过程的实质是对制造过程中各种信息资源的采集、输入、加工和处理过程,最终形成的产品可看作是信息的物质表现,因此可以把信息看作是一种产业,包括在制造之中。为此一些企业开始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卫星传递数据等实现异地生产。使生产分散网络化,以适应高柔性生产的需要。

(四)柔性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使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柔性来满足市场多变的需要。所谓柔性,是指一个制造系统适应各种生产条件变化的能力,它与系统方案、人员和设备有关。系统方案的柔性是指加工不同零件的自由度。人员柔性是指操作人员能保证加工任务,完成数量和时间要求的适应能力。设备柔性是指机床能在短期内适应新零件的加工能力。

(五)集成化

集成是综合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集成的作用是将原来独立运行的多个单元系统集成一个能协调工作的和功能更强的新系统。集成不是简单的连接,是经过统一规划设计,分析原单元系统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并进行优化重组而实现的。集成化的目的是实现制造企业的功能集成,系统运行的效果与企业经营思想、运行机制、管理模式都与人有关,因此在技术上集成的同时,还应强调管理与人的集成。

(六)智能化

智能化是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智能制造技术(IMT)是将人工智能融入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整个制造过程中贯彻智力活动,使系统柔性的方式集成起来,通过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取代或延伸制造系统中的部分脑力劳动,在制造过程中系统能自动监测其运行状态,在受到外界干扰或内部激励能自动调整其参数,以达到最佳状态和具备自组织能力。

二、先进的制造模式

机械制造业发展趋势表明,只有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并能实施在相匹配的制造模式中才能符合上述的趋势。制造模式是指企业体制、经营、管理、生产组织和技术系统的形态和运作模式。

(一)精良生产(LP)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精良生产(LP)概念。它的特征是:(1)重视客户需求,以最快的速度和适宜的价格提供质量优良的适销新产品去占领市场,并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2)重视人的作用,强调一专多能,推行小组自治工作制,赋予每个工段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权,运行企业文化。(3)精简一切生产中不创造价值的工作,减少管理层次,精简组织结构,简化产品开发过程和生产过程,减少非生产费用,强调一体化质量保证。(4)精益求精、持续不断的改进生产、降低成本、零废品、零库存和产品品种多样化。

(二)集成制造与智能制造

美国哈林顿博士在“计算机和集成制造”一书中提出计算机和集成制造(CIM)的概念。集成制造的核心内容是:制造企业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直至售后服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统筹考虑。整个制造过程的实质是信息采集、传递和加工过程,最终生产的产品可看作是信息的物质表现。集成的目的在于制造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的合理化和最优化,以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动态响应速度,并追求最高整体效益和长期效益。

智能制造(IM)是美国出版研究IM和IMS书籍中首先提出的。它的特征是:在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的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和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旨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智能进行收集、存储、完善、共享、继承与发展。

三、存在差距和实施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技术改造和引进国外先进制造技术,使我国的制造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表现在:技改投入相对不足,原有技术基础和研究开发能力薄弱,制造业产品落后,技术水平低,信息含量少,更新换代慢,以及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人才素质相对落后,缺乏国际竞争能力。面对这样形势,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实施先进的制造模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了使我国的制造业站在世界先进行列,必须采取相适应的措施和策略。

发展和推广先进的制造技术、实施先进的制造模式人才是关键。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的生产模式其根本目的是制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去占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科技人员必须强化市场意识,因此人才的培养要注意市场导向。

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分析 第3篇

当前对于先进制造技术定义达到共识, 先进制造技术是促进制造业将高科技技术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并发挥其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使得制造业整个流程利用上高新技术的总称。因为其能够高效地发展生产力, 因此其将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在不断的发展中各个流程不断创新优化, 使得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加强, 最终形成高新技术、高度整合的制造体系。

而为形成先进技术体系, 首先需要将高效优质以及符合环保作为整个体系的核心, 将先进技术不断向基础生产方向靠近;其次不断进行创新优化, 在不断研究新技术的同时, 加强对现有技术潜力的挖掘。加快技术发展的质量及速度, 为先进技术体系的形成提供坚实的基础;在技术发展的同时还要符合市场需求, 符合时代要求的同时保证体系形成产生收益。诸如数控机床的形成能够为生产过程提供强大的生产力, 保证新技术产生经济以及各种收益;最后为保证体系的形成, 需要进行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化的改革, 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当前出现的技术保证统一管理以及体系的统一性。

2 先进制造技术特点及其现状

2.1 先进制造技术特点

2.1.1 全球化

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全球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大, 全球间各种技术交流以及经济联系为先进技术的全球交流提供了基础。而对于先进技术的全球化, 其对先进技术的发展提供动力, 为先进技术转化为制造业中经济收益。由于全球的联系加强, 各地企业能够进行有效的任务分工, 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发挥各地先进技术的优势, 在全球化进程中极大降低生产成本。

2.1.2 多元化

对于先进技术的发展, 其不仅仅是一个领域技术的孤立发展, 其是多个领域间技术的相互促进, 同时为同一制造工作提供支援。由于当前发展机会稍纵即逝, 各种孤立制造技术不能很好地抓住机遇, 同时不能满足各种机遇的需求, 加之市场方向不断转变, 使得制造技术不断走向多元化。制造业不能仅仅关心制造技术的发展, 对于信息技术以及金融管理技术的重视能够保证制造业知晓市场走向, 并不断将制造技术发展走向符合市场需求的潮流。

2.1.3 服务化

由于当前制造业对于市场需求的重视, 其加强对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 为此制造业不断加强其服务性, 而为满足生产制造发展的需求就需要保证先进制造技术走向服务化。制造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设计, 还需加大对市场的考察。为消费者的需求考虑, 加大在产品后期服务性的投入, 为消费者服务服务是制造技术服务性的核心。在不断的发展潮流中, 企业针对服务性的重视将会改变先进技术发展的方向。

2.2 制造技术现状

当前各国都已认识到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性, 为提升国家综合能力都在技术发展方面给出了巨大的扶持, 都在技术研究方面投入精力, 重视技术人才培养。而全球化的浪潮下, 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极大依靠科研技术的竞争。企业为提升竞争力, 加快制造技术到产品的转换, 多元化的先进制造技术格局正在形成, 诸如数控系统投入制造过程中, 正是各个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能力的体现。同时, 由于我国先进制造技术起步晚, 先进技术与外国距离较大, 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以缩小与外国的差距。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加大先进技术的应用到机械制造中, 同时由于机械制造的发展正是机械制造工艺中的重要部分。先进制造技术的革新为制造机械的更新提供依据, 而机械制造工艺同时是制造技术的体现, 其又会为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动力。

3 针对制造工艺加强制造技术

3.1 加强先进技术开发

加强制造技术的开发需要针对整个环节进行改造, 不仅仅是技术设备的革新, 还有一配套管理措施的改革以及市场观念的改革, 加大技术开发以及加快制造设备的更新, 加强技术开发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将机械制造技术的创新放在重要位置, 同时需要将先进技术的开发与整体开发工作有机的结合。进行整体统一战略能够将同一整体中各个领域的收益扩大化, 某一领域的先进经验能够为其他流域提供便利。其次机械制造技术的革新将带动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 同时带动相关制造业的发展。

3.2 合理运用先进技术

进行机械制造工艺革新不能盲目照搬, 科学地选择高效的先进技术能够为机械制造提供促进作用, 合理利用先进制造技术, 以市场需求为核心, 打造符合市场需要的机械制造工艺。其次, 完善基础工作的准备, 在基础工作做好的基础上按计划进行发展, 不能操之过急导致产生负面影响。对于重点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 可以进行试点性的尝试, 进行小范围新技术的尝试。在项目中及时总结经验, 找到导致尝试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 不断总结经验为下一步扩大新技术的使用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经验。这样才能在大量新出现的先进技术中选择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 合理把握制造技术与工艺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降低制造工艺革新的风险。

3.3 重视人才素质培养

人才是进行技术革新的重点, 对其进行科学的培养将对技术革新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对人才素质培养不仅仅是专业技术的培养, 还有综合素质的培养。当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还不够, 忽略技术人才的综合实力的提升, 要打造复合型高新技术人才就需对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加大人才在金融以及在管理方面的学习, 在进行人才培训过程中为人员提供实践机会, 便与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加大考核力度检验人员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应用到实践的能力。其次其道德素质的培养, 加强人才道德素质建设, 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切实依据基本原则, 为实际上岗时提供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3.4 参考国外成功经验

国外领先我国必有其可参考的地方, 首先加大对先进技术的学习, 积极接受国外先进制造技术, 在不断的技术学习中形成符合我国实情的实用技术。其次对于国外成功的改革实例进行思考学习, 思考其成功的核心原因并探讨如何才能将其应用到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中去。在我国长期的学习探索中, 已经形成我国特有的制造技术, 如何进一步发展需要不断虚心向强者学习, 打造出符合国情的先进制造技术。在参考先进经验的同时需要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 打造出拥有自主产权的国际标准, 这样在不断竞争中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各种技术的出现, 先进制造技术正是要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动力, 为生产制造提供强大的动力。在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 需综合我国国情, 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造工业。因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需要加大对实际情况的了解, 建设多元化的综合制造工业, 进一步缩短与外国的差距, 为提升我国综合能力提供必要的基础与动力。

参考文献

[1]黄静.浅谈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和加工工艺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 11:73.

[2]桑露萍.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08:46-47.

[3]周金锋.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特点及发展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02:189.

[4]盖晓艳.提高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措施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09:305.

我国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第4篇

关键字:机械制造;发展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TH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137-1

制造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毋庸置疑,而先进制造技术是保障制造业高水平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预计未来15年内制造业的年平均增长率将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随着市场的全球化和多样化,制造业蓬勃发展必将成为振兴国家的经济、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根本动力。

一、先进制造技术的概念和内涵

先进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ing Technology), 就是指集机械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所产生的技术、设备和系统的总称。

(一)狭义说,它是指各种计算机辅助制造设备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如果将其与人作一个比拟的话,传统的制造业和自动化相当于人的四肢和体力,而以计算机辅助制造设备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主体的先进制造技术(AMT)则从某种意义上相当于人的大脑进行思维分析和判断,它也并将引领传统制造业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

(二)广义说,先进制造技术包含两大方面:

1.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以及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成组技术GT、准时化生产JIT等。

2.利用计算机进行生产任务和制造资源合理组织与调配的各种管理技术,如管理信息系统MIS、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工业工程IE、办公自动化OA、条形码技术BCT、产品数据管理PDM、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商务EC、客户关系管理CRM等。

二、当前我国先进制造技术(AMT)的现状

制造业在一个国家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已经成为一个制造大国,但并非制造强国。主要体现在许多现代制造基础技术尚未掌握,许多重要装备不能自主制造,缺乏创新能力等。我国的制造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制造技术基础薄弱

设计技术、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等发展相对落后,限制了制造业的进步。多数企业开发能力不足,沦为外国公司的代工工厂,没有形成技术创新的主体。

(二)设计研发手段滞后

当前世界的现代设计理念已经形成体系,诸如全寿命设计、绿色设计等,将生产过程和环保等要素贯穿于设计始末,而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设计还处在经验设计阶段,同时缺乏自主设计研发的能力。

(三)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许多关键技术,如航天、炼油等方面的自主创新虽有一定成绩,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光纤设备、大型科学医疗设备主要依赖进口。

(四)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过程严重脱节

长期以来,产品品种单调,竞争力不强,尤其是市场需求与企业技术创新上的矛盾。另一方面,科研、教育机构对企业的技术需求认识不足,许多科研成果仅仅停留在图纸上,锁在卷柜中,并没有认识到企业的迫切需求,最终导致产、学、研的脱节。

三、我国未来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制造技术自动化

自动化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制造系统中的集成技术和系统技术、人机一体化制造系统、制造单元技术、制造过程的计划和调度、柔性制造技术和适应现化生产模式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如采用自动送料装置的冷冲压模具,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均较高,而且长期效益明显。

(二)纳米制造科技

纳米制造技术作为纳米技术的中心之一,是融合其它各种学科的基本“艺术”,它不仅为纳米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和拓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且是未来纳米产业的支柱。他的其中一个研究方面就是研究和发展极限紫外光刻技术。他有可能使线宽小于20纳米,由此将现有的半导体CMOS工艺推进至材料的极限。

(三)生物制造与仿生机械的科学与技术

模仿生物的形态、结构和控制原理设计制造出的功能更集中、效率更高并具有生物特征的机械。他是对传统制造技术理念上的突破和创造。

(四)绿色制造技术

其目的是使产品在设计、制造、装配、运输、销售及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做到资源的优化利用、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最少化及综合利用。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实现切削加工的绿色化。其核心则是在加工中不使用切削液,这主要是因为切削液既污染环境和危害工人健康。目前,在欧洲的大批量机械加工中,有10%、15%的加工使用干切削和准干切削。

先进制造技术与高端制造 第5篇

一、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AMT)是以人为主体,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柱,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的,是传统制造业不断地吸收机械、信息、材料、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及现代系统管理技术等方面最新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敏捷制造,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前沿制造技术的总称。

二、高端制造

“高端制造”即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技术含量高、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信息密集度高,以及产业控制力较高、带动力较强的特点。发展高端制造业,重点是装备制造业,制造业中的高新技术与先进管理模式基本体现在装备制造业,制造业中利润空间最大的部分也是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代表着整个制造业的走向,决定着整个制造业的水平。其中包括重型机械、船舶、飞机、发电设备、大型锅炉、冶金机械、矿山机械、专用设备等大型装备生产厂家。

三、高端制造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

由于“高端制造”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涉及到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都与先进制造技术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例如,风机装备、核电装备、冶金设备、环保装备、电子设备都属于高端制造的范畴,而这些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都离不开先进制造技术。高端制造业的高端部分离不先进的制造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是各项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及各类新兴技术进步的前提,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各个行业的产业升级、生产能力提高。

高端制造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高端制造与先进制造主体技术群的完美结合,由于新产品开发生产费用、产品质量以及新产品上市时间与产品设计技术和工艺技术密切相关,所以新产品研发过程中可以采用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制造工程设计技术、物料处理方法和设备技术、现代制造系统管理技术和提供理论基础的支撑技术。主要由三方面构成:(1)计算机辅助产品开发与设计。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并行工程(CE)等;(2)计算机辅助制造与各种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例如: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检测(C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数控技术(NC/CNC)、柔性制造系统(FMS)、成组技术(GT)、虚拟制造(VM)、绿色制造(GM)等;(3)利用计算机进行生产任务和各种制造资源合理组织与调配的各种管理技术。例如:管理信息系统(MIS)、制造资源计划(MRPII)、企业资源计划(ERP)、工业工程(IE)、办公自动化(OA)、条形码技术(BCT)、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商务(EC)、客户关系管理(CRM)、(SCM)供应链管理等。

二、高端制造与先进制造支撑技术群的结合

先进制造支撑技术群是指支持设计和制造工艺两方面取得进步的基础性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标准和框架、机床和工具技术、传感器和控制技术;高端制造的核心技术研发难度大、工艺复杂,攻克这些核心技术必须要依靠和运用先进制造支撑技术群,集聚了大批研发人员进行自主创新,深入推进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带动研发设计能力和后端营销服务能力提升,推动产业从低端走向高端。

高端制造和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是高端制造的最新发展阶段,是面向21世纪的高端制造是社会物质文明的保证,是与人类社会一起动态发展的,因此,高端制造必然也将随着先进制造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

总之,高端制造与先进制造技术的结合是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市场全球化的需要。高端制造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而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又是高端制造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二者的完美结合也是绿色制造、循环制造的重要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必须重视二者的结合。

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主要内容包括: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的发展,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带动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例如,在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领域,要针对生物、节能环保、石油化工等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发展智能化压力、流量、物位、成分、材料、力学性能等精密仪器仪表和科学仪器及环境、安全和国防特种检测仪器。

在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领域,要重点发展高参数、高精密和高可靠性轴承、液压/气动/密封元件、齿轮传动装置及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等。

在智能专用装备领域,要重点发展新一代大型电力和电网装备,机器人产业,全断面掘进机、快速集成柔性施工装备等智能化大型施工机械,以及大型先进高效智能化农业机械等。

此外,还要以大飞机、支线飞机及通用飞机为应用对象,采用飞机制造、机床制造和材料生产企业相结合,重点发展复合材料制备装备、自动辅带/辅丝设备、构件加工机床、超声加工/高压水切割设备等。

孙文胜:高端制造

http:/// 作者:孙文胜 来源: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1日 13:17

申银证券在对明年展望中看好高端制造业,这个方向我十分赞成。什么是高端制造业?就是有很高技术、资金门槛的制造业,别人很难突破,很难掌握,竞争者很少,毛利较高,这样的行业。比如商用飞机发动机,全世界只有英国、美国、法国能够完全掌握生产技术,俄罗斯都不行,军用可以,商用不行,所以我们看到俄制客机在全世界事故率很高,很难卖到国际。加拿大、巴西、印尼都发展过民用航空工业,都不太成功,发动机技术不足是重要的原因;比如汽车自动变速箱,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但是不能生产自动变速箱,最近的新闻是奇瑞年底量产6AT手自一体变速箱,从立项到量产前后8年,主要的技术来自澳大利亚一家独立自动变速箱生产企业,从中挖了一个华人专家团队,在这个基础上又研制了几年。这家企业最后被吉利汽车收购,吉利不久也将资产自动变速箱。如果不是这家独立自动变速箱生产企业经营困难,中国白手起家突破这项生产技术还不知要多少年;比如我们在《自古山东出好汉》一文中给大家介绍的全氟离子膜生产技术,山东东岳集团研发团队用了8年研发终于取得突破,最近公司股价变现非常抢眼2个月时间股价已经涨了一倍多,看来香港的投资者对于真正的高端还是认可的。我们国家还有很多高端项目没有突破,比如高精密度机床,纳米材料,特种钢等,所以我们水平跟先进国家还有一段距离,底气还不是很足,说话还不特别硬气。

高端制造业掌握在科技经济基础都十分雄厚的国家,后进国家难以突破,所以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碰到高端制造业这个高墙就过不去,经济就停滞下来。我们讲“拉美化”,什么是拉美化?就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国民收入成长到全球中游,遇到高端制造业瓶颈之后就停滞下来,随着低成本地区的发展,加工制造转移到低成本国家,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造成经济社会的动荡。东盟国家也是如此,马来西亚、泰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难以突破,然后产业转移到中国、越南,经济停滞,社会动荡。高端制造业等于是一个国家是否是先进国家、发达国家的一个标志,这跟富裕不富裕没有太大关系,中东国家很富有,楼可以建世界最高,但不是发达国家。中国如果在高端制造业取得长足进展,可能人均收入还不是很高,但就可以成为发达国家。对于高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国家认识的很清楚,一定是全力以赴地扶持。所以我们看到京东方连年亏损,但是再融资一路绿灯,财政补贴和退税动辄几亿十几亿。有人讲这种企业不叫什么本事,都是靠国家支持,我觉得这个看法不尽正确,后进国家要想超越先进国家靠自由市场经济的策略是不够的,对手已经十分强大而且不断进步,资金技术实力都比你雄厚得多,你怎么竞争,只能借助国家的力量。德国、日本、韩国在追赶阶段国家都起了很大作用,可以说以举国之力铸就几家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我们目前很多科技股都不能称其为高端制造业,主要原因是技术专利大多在应用层次,外观设计等,门槛不高,很容易被模仿,很难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壁垒,就是巴菲特所说的“护城河”不够宽。比如我们之前推荐海信电器的时候,海信电器最先掌握LED电视技术,到今年一年过去山寨企业都完全掌握,比如3D技术,TCL最先研发,但是现在也是所有电视生产商都已拥有。很多技术是不告诉你你就不知道,告诉你你立刻就会,这种技术门槛不高。话说到我们最近讲的比较多的四川长虹,它的真正价值就在我们反复强调的等离子面板制造上,这算是高端制造业。高在哪里?首先资金门槛高,长虹等离子项目两期投资规模是60亿元,是四川省当时投资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其次是专利技术,长虹通过收购韩国欧丽安的等离子专利,加上自己研发,目前拥有600多项专利,很多是底层原创专利技术,不可复制,长虹的专利可以与松下、三星等拥有的专利互换,不用再支付专利使用费,而一个新企业贸然加入等离子面板制造就需要支付大量的专利使用费,成本就没有竞争力。我们期待3D时代长虹能够绝地反击不是因为3D技术有多了不起,关键在于3D时代能够使等离子面板技术的长处得以发挥,使等离子面板制造从边缘状态回归主流。是不是高端制造也并非一成不变,过去是高端,技术一旦广泛传播就不再高端。比如空气压缩机技术原来掌握在日本欧洲少数企业手中,所以他们的空调冰箱在中国尚有一席之地,等到中国企业完全掌握了领先的空气压缩机技术之后,日本欧洲企业在这个白电产业就基本没有立足之地了。

目前两市中能够称之为高端制造业的企业不多,我以为能够算得上有:高速铁路设备制造、大功率发电机组、超高压输变电设备、飞机制造、面板制造、特种化工原料、特种钢、高级数控机床等,而很多我们认为的高科技公司比如软件、医药、信息技术、生物等,门槛不高,盈利能力也不强,都算不上高端制造业。

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门道、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价值最高的部分,我以为我们证券行业最高端的部分在于价值评估,在于精确定价的能力,没有这个能力在股市中基本就是瞎蒙。

当高端装备制造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被提出的时候,其范围也被设定在航空装备等几大重点领域。陆燕荪告诉企业,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些领域才算高端装备产业,只是强调它们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急需发展和提升的领域。从高端装备的全产业链来看,制造企业只要努力向高端发展,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培育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如何理解“三高”特征?陆燕荪表示,所谓高技术,就是说它的发展对于整个产业链的提升,以及增强最后成品的竞争力是有关键作用的;所谓高品质,是强调产品的可靠性,在高质量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品牌,在这方面,制造业产业链上的各类装备制造企业(包括配套企业),都应该向“高端”方向努力;所谓高附加值,就是向服务转型,通过制造业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水平的提升,带动高端装备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理解,我们很多企业都有自己应该去做的事。当然,在„三高‟中,最重要的还是质量。没有质量的可靠性,谈何高端?”陆燕荪同时提出,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是对现有企业的改造、提升。如何处理好高端装备制造发展与传统装备制造业改造提升的关系同样是工业主管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表示,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决不能脱离现有装备制造业基础,另搞一套新的产业体系,必须要和传统装备制造产业的改造提升相结合。要在不脱离现有装备制造业基础的前提下,重视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同时,也要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关系;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的关系;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的关系等。

在回顾“十一五”时期我国装备工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张相木表示,当前,装备工业由快速回升向稳定增长转变的趋势基本确立,2011年全行业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左右。

论坛上,张相木简要介绍了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的几点思考。“十二五”期间,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思路是:面向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性制造,做大做强航空装备和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轨道交通装备水平,加快培育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到2015年,要实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基本满足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需要。具体发展目标为: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销售产值达到6万亿元以上;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基础配套能力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力争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使高端装备制造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30%以上,高端装备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25%。

张相木表示,高端装备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他六个领域的支撑。“十二五”期间,发展高端装备将重点选择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工信部还将组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加大创新投入发展高端能源装备

“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行业的建设高潮为能源装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能源装备制造业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到了由„大‟变„强‟的关键阶段。”近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其撰写的《能源要发展,装备须先行》一文中明确提出了能源行业对装备的需求和重视程度。

关于能源装备的发展,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认为,能源装备是我国能源发展、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能源结构的调整离不开装备制造业。同样,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和间接地为能源领域服务。

回眸我国能源装备近年来取得的成就,李冶强调了两条宝贵经验:一是发挥市场资源的重要作用,充分依托重大工程,加快用户牵头的装备国产化进程。二是坚持自主创新,特别是坚持原创性的自主创新很重要。

李冶表示,能源产业链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链,其技术主要体现载体是装备。基于能源行业的发展方向,他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期间能源装备的发展重点,以及需要提升的重要方面。

在风电设备方面,目前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实现了世界领先水平,而发电量却不能同步。因此,要大力发展风电,一方面要抓好风机质量,解决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问题;一方面要抓好清洁能源并网工作,根据风能、太阳能的间歇性变化特点,加快提升工业自动化技术水平。

在核电领域,与韩国核电出口相比,我国生产能力并不逊色,关键是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核电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要加快提升核电装备制造能力,加强核电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培育核电装备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在常规的电力设备方面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要实现超临界机组所需阀门的国产化,解决火电设备管道的国产化,以及燃气轮机的国产化问题。同时,要大力发展抽水蓄能,加强智能电网建设等。

“如果燃气轮机不能实现国产化,那么,能源结构调整就是一句空话。”李冶表示,目前,能源领域仍有很多装备和技术有待开发。最近,能源局正在编制“能源科技装备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建设“科研、研发平台、示范工程,重大装备”四位一体的能源创新体系。

关于科技创新,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司长唐元表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是工业领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意义重大。

通过对国家科技创新投入现状的调研,唐元提出,目前我国的科技创新投入仍然不足,直接导致科技创新程度比较低,远远不能满足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更不能适应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要求。

创新迈向高端 装备制造业迎来黄金机遇期

时间:2011-01-20 08:13:34 编辑:水色 来源:中华工控网 点击数:

这里我引用了《黑龙江4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提出要在黑龙江修建1400个现代化农业作业区,每个区需要配备6台200马力级以上的拖拉机,这个总共算一下是多少呢?8400多台。光拖拉机没用,他得有很先进的辅具,这个配套的作业器具大概是按1∶4,那么这个需要各种配套3万多台。这些大型的拖拉机和配套器具不仅高效、高性能,而且有许多新工艺。比如说200马力以上的叫重型拖拉机,具有机载总限控制系统、有GPS导航智能驾驶操作功能,能实时诊断、监控和显示机组状态的数据。

那么什么是智能制造装备?国务院文件里面讲高端制造装备作为七大领域之一,确定了五大重点方向,这里就有智能制造装备。从我们看到的农业基建可以看出来,这个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首先有传感器,具有识别、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基层和深度结合,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是正在培育和处于成长初期的产业,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市场有巨大的成长潜力,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

这个智能制造装备包括什么?智能制造自动控制系统,关键的基础零部件原基建及通用部件,这里主要是高参数的泵阀,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第一板块单元测控技术与装置是智能制造装备的中枢神经。第二板块是整机与成套设备,相当于智能制造装备的躯体。第三个就是基础原件。

高端主机所需要的仪表大量缺少,这里举一些数据,我国占核电设备投资四分之一的泵阀,95%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和高档数控系统都要进口,这些基本单元严重滞后已经制约了主机的发展,所以主机发展面临空壳化危险。

智能主机和成套设备近期应该突破的重点做一个简要说明。用几个案例说明,比如说传统印染是粗放的生产过程,能耗大,污染严重,而新型的智能化的生产线采用了自动计量仪器,自动实时的对花技术、染色的色差监测和控制技术、染色专用机器人,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单张多色平板印刷设备。这个设备具有幽默预置及在线实时检测和自动调节、印刷机运行参数感知、智能鼓掌诊断及自修复、全自动换版、印刷品缺陷在线检查控制及远程操作等功能。

从这些已经问世或即将问世的装备来看,还能说发展智能装备离我们很远吗?

智能化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抢占装备发展制高点的重点,它将引领装备制造发展的新潮流,装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是两化融合最重要的着力点。我国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已经二十年了,比如说在企业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应用比较广,但是真到了供应链的管理、实现企业的全解决方案这样一个完整的,基本上是很少的,而且有人说推行ERP成功的远远小于失败。当然我这里不是说这些不该推广,这些生产过程的信息化还是应该继续往前走,但是我也很奇怪,真正有用的、直接见效的信息技术用在装备上去更容易见效。为什么我们过去在推行信息化的时候,没有推行装备的信息化?所以在传统装备要引入信息技术,嵌入传感器、CPU软件及其他信息软件,实现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发展机电信息一体化的智能化装备是适合国情的集成创新模式的一种具体体现,它可能会在一些点甚至面上取得独创性的重大突破,创新意识薄弱、原创能力薄弱是当前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一个难以扭转的顽症。信息技术现在正在发展当中,变化很快,如果我们抓住那个最新的信息技术和传统装备相结合,发展这种或者叫做装备的信息化,或者说数字化、智能化的装备,我认为是创新的一条重要渠道。

在国家层面上,我认为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这点工信部正在做这项工作,我有几个建议,一是开发量大面广的单元检测控制技术与装置,并实现产业化,主要包括新型传感器、精密智能仪表、工业机器人。第二就是夯实基础,解决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发展瓶颈。高参数、高精度和高可靠性轴承、车轮传动装置,电力、电子技术,高参数、高可靠性的办法。三是突破一批重点领域重大装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并实施应用示范工程。四是全面推广大产业链,2020年形成2万亿的大产业链。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徐善继

重型机械制造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也是高端制造装备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在中央关于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方针的指引下,装备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十一五”末我国基建系统的装备制造业的总产值近12万亿元,其中重型产值突破5000亿元。“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决定加快发展战略性产业,其中包括金融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几个领域,其中高端装备制造的主要特点是自动化强,它的高难度、高质量是体现装备制造业综合实力的一个基础产业,是关系到国家工业化、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工业,主要服务于我国能源、交通、冶金、化工、航空、水利以及国防工业等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目前在世界少数先进国家,像美国、德国、日本才具有高端制造水平,我国要从装备制造业的大国迈向装备制造业的强国必须在高端制造方面有所突破,重型机械领域包括五大冶金设备、矿山机械、重型锻压等。

第一,我国主要生产企业一重、二重、三重在“十一五”期间大型重型机械取得重要成绩。一重以AP1000为代表的第三代核电取得了成功。在火电方面百万千瓦的零件已经完成了首件。

其他超大型的制造成功,“十二五”期间研究攻关问题,包括AP现在主攻的稳压器,大型水电站的研制,三兆瓦海上风电的断电,等等。所以大型断电领域的高端制造技术难度非常大。

第二大类主要生产的单位企业一重、二重,石油化工方面掌握了锻焊结构的制造技术,已具有自主研发和进一步提升能力,部分关键技术已经合格。千万吨煤炭提升成套设备和两千万吨成套设备主要生产企业有太重、北方重工等,“十二五”攻关就是大型动力钻机,企业正在研制。

第三,“十一五”期间电气研究了1800瓦和2500瓦的产品。包括千米深井的提升体。有锅炉面积500米的锅炉机。300吨以上的大型矿用电交流系统。

第四大方面就是全断面,主要生产企业有北方重工等。

第五个方面就是风电设备,主要生产企业华锐、二重,电力行业有金风,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技术改造,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已自主开发出3兆瓦的风电发电气。“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实现关键零部件的全面国产化。

第六方面就是大型断面设备,主要是一重、二重、三重、内蒙古北方重工,一重搞了1.5万吨的水压机、二重搞了1.6万吨的水压机。

第七个大领域加工成套设备。有一个高精度的热炼设备。轧机速度正负三到八个M,这个精度要求是非常高的。

第八个领域就是大型输送机械,主要是上海重工,包括大型集装箱按电起重机,轨道起重机,这个是高端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75%,振华在这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第九个主要生产企业大连重工、北方重工,主要关键设备生产能力1.1万吨/小时。载重80吨级通用的中性翻卸机,环保、高效、一体自动化码头的装卸设备等等。

第十个方面特大型机械企业,振华4000吨浮吊,水上作业300米,提升高度95米,现在正在研制1.2万吨的浮吊,大连重工研究了两万吨用于海上作业最大的起程高度100米,跨度125米。正在研制海上风电安装的系统。这在特大型起动机械方面有重大投入,“十二五”继续向高端发展。

第十一个领域核电起动机,主要生产企业是泰运和大连亨通。制造核电设备、调动设备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原来只有美国极少数国家能够制造的,中国涉及这个领域。核电的PMC燃料装卸和储存。

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 第6篇

先进制造技术被看作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衡量指标,拥有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就掌握了激烈竞争中的主动权。

但受我国基本国情影响,在此方面与国法发达国家对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实际生产中呈现组诸多不足。

因此,我们对先进制造技术与机械制造工艺研究进行深入研究,并为其创新发展提供一切优越条件。

上一篇:红船精神指的什么下一篇:工矿产品购销合同2(11.22焦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