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11周年纪念的感想

2024-09-17

汶川地震11周年纪念的感想(精选6篇)

汶川地震11周年纪念的感想 第1篇

十年,可以改变很多,可经历过那场地震后,尤其是家国在同一时间撕裂的记忆叠加,让人不禁唏嘘感慨。

十年前,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地震撕裂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天府四川,首当其冲的汶川,瞬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甚至有人来不及喊叫、逃离,在墙倒房塌中永远失去了生命。

那年的我,在宁强二中就读高三。当来地震来袭时,全班40余名同学自发逃窜楼下空地,当时的我出奇的冷静,文科班班长薛惠中拉着我往楼下逃。楼道剧烈震动,楼梯像波浪一样层层起伏,平时平坦的地面竟然站不稳脚,我们夹杂在拥挤的楼梯被裹挟着人群带下楼。幸好,教学楼未坍塌,我们幸存地集合在操场上。而后学校中断了高考前的冲刺,让学生全体休假回家。在老家,我们就在彩条布搭建的简易帐篷里看书做题,高考前去学校复习也断断续续、停停上上,一直坚持到帐篷中高考结束。

翻出高考前的毕业照,时常在想,假如没有那场突来的地震,没有高考前失利的借口,假如家国完整,不受外界影响,自己会不会多考几分?会不会走得更顺一些?毕竟,在那场劫难来临前,一切皆有可能。十年前,地震犹如警钟,敲醒了许多考生的梦想,让我们那批考生及早接触到社会,感受到冷暖。

雪中送炭的事,回想起来总是很暖心。地震后,时任阳平关镇镇长胡安红第一时间对我们进行了慰问、鼓励;学校接受外界的捐助,每天给学生发“三鲜伊面”、纯净水;大学还为我们减免了一学期学费;天津政府帮宁强、勉县无偿援建学校、医院,天津市大中企业特地来汉中进行灾区对口招工就业……回想起那场人人自危的地震,在灾难面前,总会出现暖心的一幕。

震后十年,物是人非。前段时间和四川同学联系方知,经过十年的嬗变,地震遗址上已经长出了青苔,残垣中冒出了青草,变形的山川已经与当地地貌融为一体,而灾区幸存者也走出灾难的阴影,踏上重生之路。如今,“震生”已经十岁;“可乐男孩”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后,现在成都新都的“可口可乐世界”工作;廖智也找到更好的人生;那个在地震举横幅“长大后我当空降兵”的男孩,现在是黄继光班班长;“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的谭千秋先生的大女儿——谭君子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法律博士,应该也顺利毕业了……

十年光阴,弹指一挥。天崩地裂后的汶川,逐步迎来新生,催生了繁荣。经过了重建发展,经历了新旧更替,曾经千疮百孔的汶川已经是四川乃至西部发展的生力军。中国也在那场地震后不断提升防震减灾的科学技术,成为全世界第三个能预警地震的国家。

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对于那些需要抚平伤口的幸存者而言,足够煎熬,足够漫长。毕竟,故去的人,已经永远逝去,成为一道抚不平的伤口。那份伤痛不会因为物质、感情的补偿而稀释。而活着的人,更知生命的敬畏,更应不忘来时路。

历时十年,那场“5.12”汶川大地震的记忆,依然清晰如画。惟愿时间继续抚慰人心,还生命以尊严,还家园以安宁。

汶川地震11周年纪念的感想 第2篇

同样,这也是影片留给人性的难题。“救弟弟”这三个字从母亲口中艰难而绝望的喊了出来,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听到这几个字,默默流泪了,嘴里呢喃叫着最后一声“妈妈”。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活了下来,对于母亲,儿子,女儿都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

这是一道无解的人性难题,不是故事无解,而是人性无解。这也是冯小刚导演拍这部影片所遇到的真正难题,人类要如何面对这种灾难所带来的人性扭曲?母亲活着,却注定难以逃脱内心的谴责;弟弟活着,充满了对姐姐的愧疚;而姐姐活着,却从此困在“救弟弟”的阴影中。我流眼泪,是因为我看到了地震灾难带给人类的不止是身体上的种.种伤害,更是精神上的百般折磨;不仅伤害了生命,更是摧残了心灵。虽然这部影片从开始到结束都充满了无助,无奈,绝望和感动,但也不乏幽默元素,这正是冯小刚导演擅长的,比如儿子的那句“这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

电影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这些细枝末节处处渲染了情感,一次次带给人们内心深处的震撼。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母女相见的场景,母亲知道女儿要回来,包着饺子手在颤抖,不停地颤抖,女儿回来了,虽然已经原谅了母亲,却迈不出心里的那道坎,叫不出“妈妈”这两个字。来到墓地,弟弟拿出坟墓里的课本,此时情感已经上升到了极点。“妈”,这一声是发自内心的呐喊。女儿原谅了妈妈,母女两个抱在一起痛哭不停,就这样,影片结束了。冯小刚导演用她娴熟的功力,无论是大地震中的灾难表现,灾难场面,还是剧情的推动发展,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观众正是因为自然而然的剧情发展,更能够设身处地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相互呼应,就会融入到角色中,就会感悟人性的复杂世界。人们流下的泪水,实质上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思考独立人性的善恶与美丑;泪水洗涤了人性中的杂质,让我们的心灵更纯净。

我们国家经历了各种苦难和灾难,人们保存了这些苦难记忆,这些记忆对于一个民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的汶川地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关于汶川大地震影片中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截然不同,可以说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众志成城,真正诠释了“地震无情人间有爱”这句话。灾难后的心灵重建更是重要的一环,温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说出了其中的真谛。面对地震,我们对它毫无提防,它总是突然来临,唐山,汶川,还有玉树地震,人们不愿面对这些灾难,却要用更残酷的方式面对历史的警醒。

汶川地震11周年纪念的感想 第3篇

2008年5月12日,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 数以万计的建筑物倒塌破坏, 人民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60%的新建房屋和80%的老区建筑都遭到破坏, 其中尤以学校最具代表性。据统计数字, 超过1.2万所学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需要各种形式的改造、加固或重建……

建筑物垮塌造成的人员伤亡是地震中最大灾害因素。汶川大地震使人们有了共同的认识:“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有生命在, 就有希望。“尊重生命和强调人的安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建筑设计和建造不能忽视生命安全。我们不得不再次重新审视和检讨建筑设计中的防灾减灾问题。

2 反省与思考

地震与暴风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5.12地震唤醒了建筑师的良知, 时间过去了近一年, 人们渐渐忘却, 但痛楚犹在。作为建筑师如何承担起肩负的责任, 在职责范围内将灾害的损失控制在最小, 为公众利益、平民建筑服务, 而不是在奢华的温床中继续沉沦, 只为泡沫地产、形象工程和资本的炫耀服务。

建筑设计是需要经验支持的行业, 正是积累的技术财富, 才使我们有勇气承担更艰巨的设计挑战。对于建筑空间, 经过学习、尝试、完善、创新等实践, 逐渐形成成熟的设计经验, 不断提高空间创造水准, 并积累模式语言与技术资料, 形成相应建筑的设计导则, 增强建筑师在条件复杂与时间紧迫等情况下的应变与竞争能力。

作为建筑本身则应更多地关注实际的应用, 绝非仅仅是空间的创造, 艺术的再现, 重新审视我们的设计原则, 更多地关注建筑的性能和品质。由于地震中90%以上的伤亡都直接源于建筑的倒塌, 建筑的结构安全性自然是头等要事, 而建筑的体型、平面形状也同样至关重要。

建筑师们所熟知的《建筑十书》, 书中许多理念至今仍被视为建筑设计的原则。作者在书中写道:“建筑的设计原则应当是能够保持坚固、适用及美观。”虽然这是维特鲁威在罗马帝国时代提出的建筑原则, 但是2000多年来建筑教育和建筑设计基本上仍遵循着这三个原则。上世纪50年代, 苏联建筑专家倡导的“建筑就是艺术”的理念曾在我国建筑界引发较大规模的探讨, 但更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经济、美观”的建筑三原则很快统一了大家的思想。然而时过境迁,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强, 建筑师转而追求“创意”和“时尚”, 对传统的建筑三原则渐渐淡泊, 甚至认为“坚固、适用、美观”和“实用、经济、美观”的三原则只适用于“一般性”建筑。虽然不同类型的建筑对造型的要求并不相同, 个别建筑也可以为了造型不惜工本, 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对于灾区的重建工作, 对于未来的建设方向, 应该是朝着具有进步意义的新方向发展。

3 策略建议

安全与质量是毋庸质疑的设计考虑因素, 我们还想从其他方面谈谈我们的建议。

首先, 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台湾的新校园运动。他们在经历了921大地震后的校园重建中, 不但确定了目标和原则, 而且还为目标的实现作了积极的努力, 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新校园运动确定的目标与原则包括:

确保安全、健康、舒适的无障碍环境;落实高效能且符合功能的教学环境;营建作为小区终身学习及景观地标的核心设施;依据校园整体规划原则, 推动校园重建工作;组成校园规划重建小组, 落实开放公共参与;建立校园与学区、小区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模式;确保校园重建期间, 学习与生活环境质量;永续发展的绿色校园环境。

然而, 徒具观念不足以实践。在推动以“新校园”为目标的重建工作之前, 台湾的教育委员会作了积极的努力:

第一, 建立透明公开的评选机制。

第二, 拟订真实明确的建筑计划书。

第三, 提供具体可行的设计规范。

新校园运动的重要原则, 如教育性、地区性、生态性、亲和性等, 已成为当今台湾设计工作者在从事校园设计时必然触及的议题。任何一个方案如未能包含这些议题, 应该不会被视为好的设计。

另外, 看看日本的状况。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灾害国家, 他们有很多防震减灾的措施和经验。我们仅举一个小例子便可见一斑。

在日本城市的街上, 抬头望去, 很多楼房都带着室外的疏散梯, 谈不上美观但绝对实用。因为疏散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疏散。节俭精明的日本人没有花费更多的金钱, 做无益、甚至是有损基本功能的事。回头看看我们的建筑, 楼梯却常常是我们喜欢装饰的部位。作为建筑师从消防的角度看, 室外平台和外楼梯对于火灾的疏散比仅设室内楼梯要安全很多。

学校里也有很多出现这样的室外疏散楼梯。而有关学生在校的安全问题, 日本法律对学校的责任是有明确的要求的, 凡属学校的责任由学校负责, 如果学校执行了严格的管理和措施, 学生出了意外, 学校是没有责任的。家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如果学生出了意外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家长也不会对学校追究。这不仅是法律, 也是一种对孩子对社会负责的社会风气。建筑师承担安全设计的责任, 教师承担教育的责任, 学生个体和社会同样需要承担自身那一份的责任。

通常, 建筑设计是遵照规范来执行的, 设计师根据当地规范, 满足条款就算完事大吉, 心安理得。殊不知, 规范只是一个最低极限, 而且是根据制定时的实际状况决定的, 有一定的局限性。时代在发展, 很多功能性强和复杂的设计任务不可能在规范中体现的那么具体, 需要建筑师根据设计时的实际状况和自己积累的经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取舍。

如绵羊九洲体育馆设计就是一个出色的案例。当时的规范规定抗震按六度设防, 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师根据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 决定按七度设防, 从而在5.12大地震中安全地保全了下来, 并为抗震救灾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也体现了设计师的责任心不仅仅是照本宣科, 不负责任地完成工作而已, 而是真正地投入工作。

4 结束语

作为建筑师, 在设计上追求新、奇、特无可厚非, 体现了人们追求美的愿望, 实现超越自己的梦想。但是, 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 其他的才会成为可能。如同一幢建筑, 没有扎实牢固的基础, 其他都是枉谈, 如同空中楼阁。灾害发生提醒我们, 需要注重对建筑抗震、防灾减灾、节能、高新技术等的基础研究, 在满足基本安全的前提下, 运用技术的手段追求创意, 也就是充满科技含量的创新才是有意义有生命力的创意。才是真正合格的建筑师的所为。

建筑师是城市建设的一分子, 我们要运用好科学发展观, 用科学的理念, 理性的思考和细致的工作, 来对待每一项设计工作。社会各项法律法规正逐步健全, 设计规范在逐步完善, 作为建筑师, 不能消极对待, 首先在建设的源头把好观, 打好底。坚守建筑师的职业道德, 把自己的职业优势融合到社会需要中去, 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应尽的社会义务。

摘要:通过对汶川大地震的回顾, 进行了地震灾害对建筑设计和人们心理的影响的研究, 重新思考作为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和建筑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以及建筑师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关键词:地震,灾害,设计原则,安全,理性,责任

参考文献

[1]吕钦文.台湾新校园运动的发韧与影响;城市建筑;2009, 03.

[2]林娜.游走在生命的边缘;建筑创作;2008、06.

汶川地震五周年 第4篇

水磨镇地处四川阿坝州汶川县南部岷江支流寿溪河畔,古称老人村,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之乡和世外桃源。“5·12”大地震中,水磨镇离震源仅7公里,震后几乎没有一栋完好的建筑物。几年时间过去了,水磨镇脱胎换骨,这个震前粉尘飞扬、污水横流的工业镇,如今三步一景、碧波荡漾,已成为“现代桃花源”式的旅游景点。2011年4月,在纽约召开的“第六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上,水磨镇获得“全球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最佳范例”称号。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映秀镇带来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这个曾被誉为四川西北第一镇的镇子,有近三分之一在大地震中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亿元人民币。如今,重建的映秀镇辖7村1社区,规划面积1.04平方公里,近期常住人口0.6万人,总投资17.19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包括城镇住房,学校、医院、农贸市场、青少年活动中心、地震纪念地等公共建筑以及供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基础设施。建成后的映秀新镇配套齐全、功能齐备,完全能够满足居民生活和旅游发展需求。

在大地震的废墟上,一排排新建的农房安居着万千灾区群众,一所所漂亮学校传出朗朗书声,一幢幢崭新医院为广大农民解除病患,一条条道路通往山里山外,一个个产业基地蓬勃兴起……从这一个个重生的剪影中、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中,我们见证了一场沧桑巨变,一幕人间奇迹!

【简要点评】几年的时间,汶川由地震废墟变为美丽家园,让我们看到了汶川人民战胜灾难的勇气,看到了祖国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的力量。

汶川地震11周年纪念的感想精选 第5篇

有人说:“汶川是一块灾难的土地,留下了太多的惨痛与悲伤。”

可也有人说:“它同时是一片奇迹的土地,孕育了太多的爱与感动。”

在那里,有最纯洁无私的爱深埋在黄土里,在风霜岁月里经久不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人间最大的悲剧,也许就在十一年前的汶川;

这人间最伟大的母爱,也许也在十一年前的汶川。

5月13日中午,震后的北川县,救援队伍发现这位母亲时,她早已没了呼吸。

透过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这位母亲保持着一个奇怪的姿势,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好像整个人就要倒地不起,但她的双手倔强地扶着地面,支撑住身体,在地震的巨力中奇迹般地为自己身下留出了一个空隙。救援队长猛然意识到了什么,费力地将手伸进空隙,在她的身下摸索......

过了一会,他眼里含着热泪,高声喊:“还有个孩子!”

经历了一番艰难的努力,人们终于将孩子救出。

他躺在一条小被子里,大概三四月大,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孩子毫发未伤。随行的医生准备给孩子做身体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被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打开屏幕看了一眼,发现屏幕上是早已经编辑好的一条短信: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孩子活下来了,在母亲身躯的保护下坚强地活下来了。

救援队里的人在看到这条短信后,几乎都红了眼眶,他们想不明白,孩子的妈妈是如何在编辑好这条短信后,还能用她单薄的手掌撑起生前那个姿势,给孩子留下一个空隙。

或许,这不需要被明白。

汶川地震11周年纪念的感想精选 第6篇

地震发生时,我正在某楼23层办公,当时感觉到座椅摇晃,起来看究竟发现站立不稳,头目眩晕,颇有点灾难经历的我意识到是地震。立刻冲到办公区,看到员工们都在四处乱走,于是就招呼大家进入楼层卫生间躲避,然后略等平静后引领众人从楼梯走下,进入附近的立交桥下避灾,附近都是高楼,一旦坍塌那可真是在劫难逃。

当时有传言是河北地震,又有传闻是西部某地,赶紧和家人联络,可惜网络根本接不通,等联系上后得知各地皆有震感,后来看媒体报道才知道是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而且伤亡颇重,大家不由得心里为之担忧,纷纷自发起来捐钱捐物,分公司的同事还去现场送水送食物,一切不需发动,皆出自愿。

面对灾难,有英雄就有懦种,比如某记者“在现场报道”事件,“范跑跑”事件,“诗词文章失言”事件等等,引起广大网友的一致鞭挞。当然,更多的是闪现人性的光辉,地震发生后,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心系汶川,捐钱捐物,抢险救灾,各种感人事迹层出不穷、不胜枚举,军人无怨无悔,民众任劳任怨,不少企业尽力尽为,无数百姓匿名捐款,我相信,那时候,没有人想到名利,没有人抱怨,面对自然的威力,人类在灾难面前显得是多么渺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渡过难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灾难不再那么可怕,当世界稍微平静的时候,一些“聪明人”开始了算计,“表演者们”开始了演戏,捐款、义演、登报、上电视,忙的不亦乐乎。如果不是网络,二三十年前的一幕还会重演,拿着巨大的支票模型,说着煽情的话语,甚至还会掉几滴泪,出了名还赢了利。

万幸的是,信息发达的时代,一举一动都会有痕迹,作秀总会被揭穿,面目一定会被还原。随着不少“假捐”、“挪用”、“挥霍”、“贪污”**不断被网友们一一揭露,一些名人明星,在证据面前被剥得精光,虽然还是属鸭子的——嘴硬,可是其丑行却难逃道德惩罚,耻辱自然无法洗掉;更有甚者,某些慈善机构和协会,在聚光灯前失去了信誉,一些贪污救灾款的蠹虫被绳之以法,“举头三尺有神灵”,“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古训岂有错乎?!

毕竟,这些小人只是极少数,伪君子也不过三两年,大多数人的心是善良的,国人依然是团结的。十年回顾,真正要感谢的是我们患难与共、同一片蓝天的同胞们,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百姓,才筑起人心的万里长城;正是这些辛勤奉献的凡俗,才繁荣了经济的摩天大厦;正是这些坚忍不拔的民众,才能洒下坚强的种子;正是这些淳朴善良的人们,在传承着古老优秀的血脉。大江东去,泥沙俱下;沉渣泛起,鱼龙混杂,然而总的趋势是不变的,那就是时代在向着美好进发,社会在向着进步开拔。

十年弹指一挥间,沧海桑田多变幻。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过去的十年,有多少记忆值得怀念,有多少教训需要永记心间?感人事迹自然永得流传,催人泪下的故事铭记心间,教训有几人在谈?亡羊补牢何时才能完善?

灾难的教训很多,其中有一条,那就是有人云“人定胜天”,我认为应是“顺势为善”。人与自然,讲究和谐,人类是自然的一份子,那些强调人定胜天的只不过是重在精神,在实际改造和适应自然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意识到自然的威力,不能依仗技术进步就可以为所欲为,不要以为生产力发达就可以随意改造。自然是个整体,人类只是局部,过于追索过于掠夺就会适得其反。

这些年人们为了致富导致资源环境改变,地表植被破坏,毫无计划的掠夺自然资源,理所当然遭到自然的无情报复。在现代化机械面前,似乎没有谁能阻挡,大山被挖空,湖泊被填平,森林被砍伐,水源被污染。富是富了,腰包鼓了,可是灾难却不期而至,面对自然的报复,成吨的金元宝挡不住山洪,整箱的钞票禁不住水泡,摩天大楼在地震之中摇摇欲坠,豪车别墅在海啸面前瞬间被摧。只有发生灾难,人类才意识到自己的弱小,只有面临祸患,人类才感受到自然的强大。一切的源头,虽然有其自然规律,然而不少皆因人类贪婪的欲望造成。

灾难也许不可以避免,却可以预防,针对自然,我们要有序开发、合理利用,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将祸患消弭于无形,将灾难损失降到最低。就拿地震来讲,一则加强预报预测研究,再就是对建筑物进行加强加固,这些年的建设高潮,造就了不少奇迹,也产生了不少豆腐渣,墙歪歪、房危危、楼脆脆、桥倒倒时有报道,这是拿人民的生命在开玩笑,面对灾难,本来有生的希望,却因为贪婪的欲望、缺德的质量,不但没有起到保护作用,反而是加重了惨剧的发生,这才是最大的犯罪,然而,不少问题工程却随着时间的流失不了了之,烟消云散。

过去的十年,国家变得越来越强盛,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翘楚,人们整体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然而基尼系数也在持续走高,未来的发展还面临着多重压力,然而相信国人智慧,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吧。

逝去的十年,从个人来讲,从喋喋愤青年,变成讷讷油腻男,口干舌燥的结果就是:青丝间华发,额头皱纹生,不解尘世味,只因处其中。

上一篇:关于养成教育演讲稿集合下一篇:探索组块教学的不同方式(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