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教育范文

2024-06-09

学生自主教育范文(精选8篇)

学生自主教育 第1篇

给学生自主空间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

给学生自主空间

三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量和二年级相比,那是嗖嗖的猛增!每课平均十三个生字,识字教学任务相当的重。课堂上不可能给出很多时间用来记忆生字,课后只能让学生通过作业的形式来记忆、巩固、掌握生字。

我发现写生字时如果不用心,一味的重复,那个字就会越写越不像字了,像机器零件,在生硬的拼凑。况且,没有人监督让学生在家独自完成这项重大的任务,即使通过多遍练习,显然,效果不会好到哪去。

我决定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我班把周五定为周清日,重点就是本周的识字考核。考核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然后按等级给小组加分,把识字考核紧紧和小组评价捆绑在一起。班级按小组得分奖励给他们图书挑选优先权、课堂发言优先权等。

然后要求学生必须完成识字任务,本学期与识字有关的所有作业可以只写两遍(上不封顶),但是周五检测后,错一补十。孩子们既想考满分又想偷懒,只愿意写两遍。那就需要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去“偷懒’-------看字法、挑字法、猜字法等纷纷用上,确保不出错,不用补错。虽然这些学生只写了两遍生字词,但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付出了其他努力,最令人高兴的是这些努力是以人为本的,是学生自觉自愿的.,甚至觉得自己确实达到了偷懒的目的,心情也是愉悦的。

给学生一些自主的空间,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学生自主教育 第2篇

【Abstract】Independence study is new the lesson change of a basic contents, this text is from three aspects elaborated a student independence at 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study of of present condition, existence of reason, and how leading good student independence study.【Key words】Present condition;Reason;Method

语文新课标要求三个维度的教学:(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把语文课标的三个维度统一起来,就得把学习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自主地探索来获取知识,掌握学法。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自主学习。

1.中高年级小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1、学生的自主意识方面。

学生的自我认识较弱,表现为:老师提问时,没有一个同学举手。问一问,多数同学说:没有人举手,担心自己的答案错了。还有的同学知道正确答案也不愿意举手。在课堂上,发现老师讲课中出现了一个错误,也不敢提出来,心想老师应该不会出错。上课时,部分学生总担心自己跟不上老师所讲的内容等等。

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很少,表现为: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不爱发言,认为自己的发言没有意义,还有很多同学是因为大多数人发言后才不得不发言。没有责任意识,具体表现为: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认真完成。有的是老师布置时不认真听,有的是回家后只顾着玩,认为偶尔一次,没有什么关系。批判意识不高,表现为:.对于书本或辅导材料上的参考答案,同学们没有去怀疑它的正确性;本来有了自己的想法,看到参考答案后,不作任何判断,认为自己的做法是错的,又把答案改过来。甚至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来的问题,有时已答对,但老师再问一遍或大声地重复一遍,学生又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答错了,又再考虑别的答案。

2、学生的自主能力方面。

学生不会自我激励,表现为:多数同学在学校好好学习,最主要是因为是老师的要求,或父母的要求,还有部分同学是为了考试,才看书学习。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自己已没有努力的必要。不管自己怎样努力,也不会把学习搞好。学生不会自我选择,表现为:放学后的作业,只完成老师布置的,而对于老师布置以外的,多数同学都不去管它,认为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就行了,老师布置的以外没有必要去学。在做作业前不会自己先复习一下课文内容,只胡乱做一通。在家里的学习时间不会自己计划,特别是星期六星期天的作业,白天的时间只顾着玩,有的要帮父母做家务,只有到星期天晚上才赶着做作业,做出来的作业质量不高。对于问题的解答方法,只要有一个方法就可以了,不再去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3、人际关系方面。

学生很少会处理人际关系,一方面表现在师生关系,认为老师都是很有经验的,而且备课也很充分,我们应该认真记笔记、做练习,不敢于提出与同学们甚至与老师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另一方面,则表现在生与生的关系上,认为别人成绩好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很大的帮助,在课上,有个同学要求上台用新的方法解题,他觉得这个同学这样做是为了:获取老师的表扬,显示他(她)的学习能力强。

2.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

这些现象说明,中、高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已经比较强,对自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主动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批判意识均有一定的发展。不过,对于教师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学生尽管已经承认教师也会出错,但还不大敢直接指出教师的错误,表明以往教师占据课堂统治地位的影响根深蒂固。同样,一直以来成绩好的学生有意无意中领导着全体学生的言行,这一点已有所改善,但如果要彻底改变却还需要时日。从根本上说,当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自主性的表现已经比较明显,但另一方面却仍有一部分学生受外界影响,对自我的认识容易产生动摇。比较薄弱一些的是学生的批判意识。相对于自主意识而言,学生的自主能力要弱一些,而且存在性别、年级差异。性别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我选择能力上。年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自我调控能力上。

人际关系是影响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自主学习不是独立学习,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时尤其要关注如何与他人合作、寻求帮助。学校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最主要的一个是师生关系、一个是生生关系。在师生关系上,教师的绝对统治地位已经不存在了,学生愿意与教师近距离地接触,在尊重教师的同时也尊重自己的正确认识与选择,但是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仍然存在,即使在学习中体现出了自主学习的萌芽,却往往不够彻底。在生生关系上,大多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都能客观地认识、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对于他人的言行也能比较客观、公正地作出积极评价。

3.要成为一个自主学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转变其思想观念,几年来的主体教育实验,已经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因此重要的是继续保持、不断强化这种自主意识。在学生自主学习中也的确存在这一问题,而且不同的性别和年级还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在实践中督促学生将自己的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的言行,教会学生一些实现自主学习的技能、技巧。例如:在课堂上不仅要给学生自学时间,同时更应传授自学的方法,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的重点,能够发现问题,提出有创建的想法。同时,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的差异性,对部分学生应加强学习目标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需要教师进一步学习主体教育理论,继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改进,寻求更加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策略,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的方向变革。

第二,在人际关系上,重点是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变革,尽管当前学生已经认识到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与教师展开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但调查表明教师的权威影响仍然存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克服。从教学策略上来说,应该重视数学开放题的作用,利用其开放性的特点,把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给学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空间的条件,提供更多的发挥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更多的解释和评价他们自己的思维结果的权利。

唤醒学生的自主教育意识 第3篇

基于此, 我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一) 让主题班会成为自主教育的主渠道。

新学期伊始, 我利用班会宣讲自主教育, 让学生学习“自主教育读本”, 从培养学生的“自信、自强、自立、自尊”出发,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以主题班会为时空交汇点, 整合学科课程与种类媒体信息中的德育资源, 一次班会围绕一个点, 确立一个主题, 集中实现一次补给, 循环下去便形成自主教育的一个节点, 铺就学生成长的一级级台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月主题:“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主题;“人生能有几回搏”的自强主题;五月: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自立的主题;六月:诚信教育的自尊主题等。

(二) 以实施人文德育学分管理为着力点, 打造常态的班级管理。

以“四立” (立德、立身、立志、立学) 、“四自”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为基础构建班级人文德育学分管理, 即德育活动的制度化、课程化、学分化。将德育的内容和环节、过程和结果学分化, 将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 将学生的表现全部纳入德育学分制的评价体系之中。在班级管理中贯穿“自主教育”理念, 实现班干责任制, 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 同时将自己的权力下放积极发动学生, 创设各种机会, 给学生以自己活动的自由空间, 积极提高学生管理、交流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借助“人人有事, 事事有人”的先进管理经验, 不断创造时机,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互育环境的培育者、优化者。完善班级的管理制度, 加强班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锻炼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实行值周班长负责考评、公示, 人人都有当家作主监督管理大家的时候, 管好他人, 先做好自己, 监督带起示范, 监督他人, 更促进自己, 依次循环, 渐习渐得, 班级中的成员互相促进。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在思想上懒散、松懈, 容易出现厌学、逃学的情况。因此狠抓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班级管理的主旋律。在实际工作中, 我紧紧抓住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课上睡觉、不完成作业甚至出现与教师顶嘴的现象等行为, 对同学进行“换位”思考, 并进行积极引导, 让学生在反省、反思中受教育, 得真知, 约束自己, 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 写成长周记,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许多中职生在入校后, 由于对前途充满迷茫, 整日闷闷不乐, 郁郁寡欢。这种情况导致不良心境的产生。因此, 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要加强学生的情绪管理, 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杜绝不良事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让学生写成长周记, 我让学生学会小结一周内自己的学习、生活、心理的变化, 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知道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以求更大的进步。周记也可以成为和学生思想交流的平台, 通过周记我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抓住学生点滴的情绪变化, 利用跟学生谈心和周记点评, 让学生自省, 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解决思想问题。同时, 在洲际中比较集中反映的上网和早恋等突出问题, 我充分利用班会, 学习有关报纸, 认识到迷恋网吧的害处, 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早恋, 学会用理智控制情感, 从而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学习中来;加强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用“激励教育”、“成功教育”等科学手段引导, 转化后进生;积极同家长联系, 及时反映学生情况, 并及时的了解、掌握学生情况, 达到共同管理教育学生的目的。

(四) 营造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班级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人为本, 自我管理”的管理理念强调“以人为中心”, 以“人性化”为标志, 其内涵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 采取非强制方式, 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的一种管理形式”。我首先和同学们一起树立一个班级共同目标:即我们要争当校先进班集体, 在这个班级共同目标的激励下, 同学们体现了前所未有的热忱与活力, 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使集体生活充满了生机。在具体操作中我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 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三制三会”的班级管理新体制。“三制”即“人人岗位制”、“值日班长制”和“小组值周制”, “三会”是指“班会”、“班委会”和“班级监督考评会”,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制三会”的班级管理新体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让他们在职业教育生涯中体会到自己被尊重, 让学生树立勇气和信心。

学生自主教育 第4篇

关键词:养成教育;育人环境;主题活动;家校系统

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平时的学校管理中,要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养成教育的氛围,活化课堂教学,从细节处培养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主题活动来丰富学生对养成教育情感,整合家校资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养成教育。这样,养成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良好的习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当一个人拥有了良好的习惯,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就会受益匪浅。所以,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学校德育工作最根本、最关键的内容之一。因此,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引领学生自主成长也就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了。笔者经过多年的管理实践,认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养成教育氛围

环境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习惯的影响是隐性的,效果是不会被迅速感觉到的。许多教师在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的时候,只重视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约束,每天苦口婆心地强调。这样的养成教育是在外力的影响下进行的,不是学生自主成长的。这样的养成教育不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而环境却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对一些积极、向上的言行产生向往感。

所以说,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我们要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要让学校的每一片土地都能说话,让每一面墙都能说话,让每一件物品都能说话,让它们时时刻刻地提醒学生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因此,我们要重视环境建设。除了要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之外,还要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与人文气息的营造,为学生的养成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活化课堂教学,培育养成教育细节

课堂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他们的大部分习惯都是在课堂上得以形成并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借助学科内容来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从而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可以学会认真倾听,是否可以独立解决问题,是否乐于与别人合作,是否会积极发言等行为习惯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慢慢渗透。这些养成教育的细节做好了,才能辐射到课堂之外,才能让学生形成好习惯。

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只注意学生的学习结果,从来不过问学生是如何得到这个结果的,也就是不去考虑学生的思维过程。有的教师只重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而不重视他们学习态度与学习情感的培养,不去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利于学生养成习惯的培养的。在这样的课堂上,虽然学生可以习得一些知识与技能,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未来的学习当中,还是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的。

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要从养成习惯的细节入手。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时,要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要用我们的爱来引导学生自觉形成好习惯,既包括学生的行为习惯,还有他们的学习方式是否正确,他们的学习心理是否健全。这些都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认真把握。

三、开展主题活动,丰富养成教育情感

养成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所获取的养成教育是零散的,是不具体的。所以开展主题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又一重要平台,以主题活动这一个平台,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中来,自主感受道德,自主丰富情感,以达到践行统一的目的。同时,因为每一次主题活动的内容只有一个,在活动中就可以丰富学生的这方面情感,就可以强化他们对主题活动内容的认可,从而调动他们的内驱力,并外显为行为。

学校可以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进行一项专题讲话,强调本周的养成教育内容,可以利用各种节日来开展纪念活动,从而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比如,在“三八”妇女节活动中,让学生去了解、记录自己母亲的一天安排,回到学校之后,以演讲、作文等形式来说一说自己母亲的辛苦,并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谢,还可以开展“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活动。这样,通过一个主题活动,让学生学会了感恩,并养成了主动帮助母亲干活、为母亲分担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构建家校系统,整合养成教育资源

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是一个好学生,而一到家就不是一个好孩子,在社会上不也是一个好少年呢?这是我们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而造成的。只有联合家庭教育,整合家校教育资源,构建家校教育系统,才能让学生的教育落到实处,养成教育也不例外。学生在学校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如果到了家庭不去落实,那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我们要联合家庭教育,定期把学校的养成教育内容与目标告诉家长,让他们在家也围绕这方面内容督促自己孩子的养成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养成教育没有死角,从而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可以高效进行。

总之,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对学生的未来生活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从各方面来渗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以促进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陈莉.小学生养成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新华出版社,2001-06.

[2]傅国涌.如何培养好公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教育论文 第5篇

【摘 要】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的一项基本内容,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在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的现状、存在的原因、及如何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现状;原因;方法

【Abstract】Independence study is new the lesson change of a basic contents, this text is from three aspects elaborated a student independence at 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study of of present condition, existence of reason, and how leading good student independence study.

【Key words】Present condition;Reason;Method

语文新课标要求三个维度的教学:(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把语文课标的三个维度统一起来,就得把学习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自主地探索来获取知识,掌握学法。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自主学习。

1.中高年级小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分析

1、学生的自主意识方面。

学生的自我认识较弱,表现为:老师提问时,没有一个同学举手。问一问,多数同学说:没有人举手,担心自己的答案错了。还有的同学知道正确答案也不愿意举手。在课堂上,发现老师讲课中出现了一个错误,也不敢提出来,心想老师应该不会出错。上课时,部分学生总担心自己跟不上老师所讲的内容等等。

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很少,表现为: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不爱发言,认为自己的发言没有意义,还有很多同学是因为大多数人发言后才不得不发言。没有责任意识,具体表现为: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认真完成。有的是老师布置时不认真听,有的是回家后只顾着玩,认为偶尔一次,没有什么关系。批判意识不高,表现为:.对于书本或辅导材料上的参考答案,同学们没有去怀疑它的正确性;本来有了自己的想法,看到参考答案后,不作任何判断,认为自己的做法是错的,又把答案改过来。甚至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出来的问题,有时已答对,但老师再问一遍或大声地重复一遍,学生又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答错了,又再考虑别的答案。

2、学生的自主能力方面。

学生不会自我激励,表现为:多数同学在学校好好学习,最主要是因为是老师的要求,或父母的要求,还有部分同学是为了考试,才看书学习。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自己已没有努力的必要。不管自己怎样努力,也不会把学习搞好。学生不会自我选择,表现为:放学后的作业,只完成老师布置的,而对于老师布置以外的,多数同学都不去管它,认为只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就行了,老师布置的以外没有必要去学。在做作业前不会自己先复习一下课文内容,只胡乱做一通。在家里的学习时间不会自己计划,特别是星期六星期天的作业,白天的时间只顾着玩,有的要帮父母做家务,只有到星期天晚上才赶着做作业,做出来的作业质量不高。对于问题的解答方法,只要有一个方法就可以了,不再去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3、人际关系方面。

学生很少会处理人际关系,一方面表现在师生关系,认为老师都是很有经验的,而且备课也很充分,我们应该认真记笔记、做练习,不敢于提出与同学们甚至与老师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另一方面,则表现在生与生的关系上,认为别人成绩好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很大的帮助,在课上,有个同学要求上台用新的方法解题,他觉得这个同学这样做是为了:获取老师的表扬,显示他(她)的学习能力强。

2.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

这些现象说明,中、高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已经比较强,对自我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主动参与意识、责任意识和批判意识均有一定的发展。不过,对于教师这一传统意义上的权威,学生尽管已经承认教师也会出错,但还不大敢直接指出教师的错误,表明以往教师占据课堂统治地位的影响根深蒂固。同样,一直以来成绩好的学生有意无意中领导着全体学生的言行,这一点已有所改善,但如果要彻底改变却还需要时日。从根本上说,当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自主性的表现已经比较明显,但另一方面却仍有一部分学生受外界影响,对自我的认识容易产生动摇。比较薄弱一些的是学生的批判意识。相对于自主意识而言,学生的自主能力要弱一些,而且存在性别、年级差异。性别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自我选择能力上。年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自我调控能力上。

人际关系是影响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自主学习不是独立学习,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时尤其要关注如何与他人合作、寻求帮助。学校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最主要的一个是师生关系、一个是生生关系。在师生关系上,教师的绝对统治地位已经不存在了,学生愿意与教师近距离地接触,在尊重教师的同时也尊重自己的正确认识与选择,但是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仍然存在,即使在学习中体现出了自主学习的萌芽,却往往不够彻底。在生生关系上,大多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都能客观地认识、承认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对于他人的言行也能比较客观、公正地作出积极评价。

3.要成为一个自主学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转变其思想观念,几年来的主体教育实验,已经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因此重要的是继续保持、不断强化这种自主意识。在学生自主学习中也的确存在这一问题,而且不同的性别和年级还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在实践中督促学生将自己的自主意识转化为自主的言行,教会学生一些实现自主学习的技能、技巧。例如:在课堂上不仅要给学生自学时间,同时更应传授自学的方法,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学掌握知识的重点,能够发现问题,提出有创建的想法。同时,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自主能力的差异性,对部分学生应加强学习目标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需要教师进一步学习主体教育理论,继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手段上不断改进,寻求更加适合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策略,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的方向变革。

第二,在人际关系上,重点是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变革,尽管当前学生已经认识到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与教师展开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但调查表明教师的权威影响仍然存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克服。从教学策略上来说,应该重视数学开放题的作用,利用其开放性的特点,把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给学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思维空间的条件,提供更多的发挥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更多的解释和评价他们自己的思维结果的权利。

学生自主教育 第6篇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对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我国中小学班主任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层出不穷、纷繁复杂的学生问题,致使许多班主任对工作疲于应付,甚至产生了职业倦怠。其实,对于班主任而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才能顺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

研究的背景

“如果说三个女人是一台戏的话,那么三个班主任上演的就绝对是一场悲情戏。”此话虽是戏谑,但也折射出很多班主任工作苦与累的心声。班主任负责管理一个班,大事要管,小事要理:各种评比、检查,要忙前忙后的监督、协调;学生产生矛盾了,要当“法官”评判解决;学生上课有没有捣乱,要巡堂当“警察”监督;学生在校期间生病了,要客串当“保姆”;有学生打架被政教处抓了,还要满怀愧疚,说尽好话,把学生领回来……真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难怪有班主任抱怨说:“感觉自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每天都在拼尽全力地推着班主任这个工作的巨石。就在自己感觉就要将这块巨石推上山顶,也就是自己稍稍感觉轻松的时候,这块巨石又轰然滚落到山底,日复一日,遥遥无期!”那么,班主任的累以及难以得到学生理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有问题――传统的警察式、保姆式、消防员式班主任,已不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班集体的建设。

河南省优秀班主任王晓琳曾说:“累绝对不是我们班主任的追求,肯定还有一条更好的路,那么这条路在哪里呢?”既然这种累都是因为管理学生而产生的,那我们为什么不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忘记自己是一个管理者,由“专权”变“放权”,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变“他控”为“自控”呢?为此,笔者查阅了最近几年班主任方面的教育杂志,也在互联网上搜索了自我教育的内容,发现关于自我教育的研究并不多,现有的一些文章多是谈论某种做法,而没有进行系统研究。随着我国民主和法制的不断完善,要求国民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而培养和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也正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现班级管理自主化,是顺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能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在班级制度的构建上,笔者遵循“小班级、大社会”的理念,把经济社会的一些法则和制度引入班级管理,班级的运转都是通过模拟社会运转的方式运行,一个小班级就是一个大社会的缩影。在班里,每个学生都像经济社会中的人一样,有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能独立承担着班内管理的相应事务。要想激发他们的自觉意识,使班级的管理自主化起来,仅要求学生讲自觉、讲奉献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配套一系列相应的评价制度,同时要有制度关联的奖惩。为此,笔者在班级管理中采取的是以“班币”为杠杆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了防止学生?r值观发生偏差,笔者还推进了“依法治班”和“以文治班”的道德修养这两条策略。这就保证了在这个小社会里,人人既会为了自己的权利去奋斗,又会为了共同的班级目标团结、合作、分工、沟通和交流。笔者以本班管理运作为例,谈谈班级社会化管理模式及其有效做法。

以人治班是前提 在班级管理中,传统观念中的“人治”多是指依靠班主任亲力亲为的管理或者班主任“垂帘听政”,将自己管理班级的意志依靠几个班干部这样的极少数群体来实现。这种管理办法,往往会导致班主任不在场时,学生就越容易出问题。而笔者提倡的“人治”是指全员参与管理。本着全员管理的理念,笔者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给他们提供一个平等自由的发展空间,在树立他们主人翁意识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一份责任。所以,笔者很少亲自参与到班级管理的事务中去,都是学生们自己在管理自己。那么,班主任应该做什么呢?笔者只是培养学生们的规则意识、自律意识、责任意识以及管理能力。一般这样做了半学期以后,班内就会逐渐培养出一批责任意识强、自主性高且有凝聚力的班级干部群体。

以法治班是保障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班规不成集体。不管学生作为单独的个体,还是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他们在班级中的合法权益必然需要“班规”来保障。随着时代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导致管理难度加大;而且随着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提高,对教师管理班级的模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当传统的治班之道的弊端逐渐被凸显之后,依法(班规)治班的班级管理必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依法治班,不仅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的班级管理方式,也是未来进入社会的一种自律和法治的操练。那么,班规既然是一个班的制度,班主任就不可随意制订几条班规来限制学生,把学生完全置于被动地位。相信有经验的班主任会有这样的共识:一个能充分调动全员参与,具有科学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的班规理念,才能在规范约束学生行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真正起到教育、督促作用,否则就会形同虚设。当然,班规不可能包治班级百病且一劳永逸的,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加上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才能引导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教育,才能有利于学生素质提升和学生自律自主能力的提高,否则只能沦为一纸空文。那么,到底如何使班规真正走入班集体,进而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班规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时要人性化和奖惩并重。

以文治班是核心 当今的小学生思维活跃,但正确辨别事物的能力仍有明显不足。而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往往就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作用,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影响他们的日常思想行为。这如何进行实施就成了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所施行的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的身心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如培养一定的世界观、道德和生活规范,养成一定的性格和意志。”加里宁所说的“感化作用”,进一步印证了班级文化在教育中所起的力量。班级文化是班级发展的根源,一个有着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必有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班级文化氛围。从广义上讲,班级文化应该至少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硬文化,即静态文化建设或物质文化建设,多指通过眼睛能直接看到的东西,比如教室内张贴的宣传标语、教室卫生、桌椅等;二是指软文化,即一种深层的、动态的隐形精神文化,也是班级的核心文化,比如班级目标、班级道德舆论、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二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经济”治班是杠杆 既然将治班理念定义为“小班级、大社会”,那就不得不谈到“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这里所说的“经济”具体来说就是“钱”。不要说“钱”是一个很俗的问题,其实“钱”在法律与道德约束的背后印证的是否努力与付出。因为就像在社会上,如果国家一味地要求公民只谈精神上的奉献和付出,那么公民的积极性就很难持续性的激发出来,“大锅饭”的消极平均主义自然就会衍生,班级自治何从谈起。所以,笔者计划给学生们“发工资”,就是一种只能在本班内流通的“班币”。具体来说,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只要完成指定的任务,就可以领取基本工资“班币”;与此同时,为了表彰先进,鼓励奉献,班内还设有很多“打工赚钱”的条例;而学生挣取到的“班币”就可以买到很多“班级特权”,这就激发了他们创造“财富”的无限欲望。开学伊始,笔者发给每个学生500班币的原始基金,在班级辖区之内,在班主任的能力范围之内,只要要求合理,花点钱都可买到,比如可以用“班币”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座位;同时还制订30多项可以获得“班币”的条款,并在班规的基础上设立“罚款”条例。这不仅刺激了大家的积极性,而且表扬了积极,表彰了先进,又彰显了“谁主动谁付出谁受益”的班级原则。

结束语

这套班级管理体系,笔者已经实行了6年。这其间,笔者做过无数次的修补,每次治班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实,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健康形成和良性发展,都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班主任用心去探索,努力寻求其中的规律,即使在初期有很多的不完善,只要遵循“学生自主”的原则,因势利导,班主任工作就一定可以做的很轻松。

学生自主教育 第7篇

一、家庭预习要求:

1、学习语文课之前,每个学生首先应该把课文读熟练,读好。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把拼音标在书上,把不理解的词语标在书上。

2、标出每个自然段的序号。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能根据老师的要求,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复述课文内容。

3、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清单,在课堂上做到能够熟练大方地朗读课文,并且能回答老师对预习清单的提问。每堂课前,老师检查预习情况,并对每组预习情况按四级标准进行正规评价。

二、课堂自主学习要求:

1、当老师提出小组学习时,每个学生要迅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积极开动脑筋,参与自主学习。首先学会独立的书面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清单内容。

2、书面完成老师规定的课堂学习清单内容,用蓝笔书写。书写要求工整,且有一定速度。并按老师规定的时间完成。

3、不懂的问题能够主动提出来并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组长要当好主持人,做到有秩序发言。在讨论过程中,要学会注意倾听和尊重每一个人的意见。讨论完毕。每个组要确定代表本组发言的同学。发言同学要力求体现本组意见和水平。

4、在本组讨论过程中,遵守课堂纪律,不讨论与课堂无关的问题。

三、课堂汇报要求:

1、每个小组都要承担一定的汇报内容,按时做好迅报的准备,汇报时要迅速站起来,进行汇报。做到声音洪亮,仪态大方,表情自然。

2、如果本组发言者不能代表本组全部意见,其他人可以做以补充。

3、在其他小组或个体发言时,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认为正确的意见,要用红笔作好记录;如有不同意见,其他小组要积极补充,发言要举手,并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

4、对待老师对每组作出的评价要接受,并保留自己的意见。

用情感教育唤醒学生自主学习 第8篇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只有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才能适应现代社会, 才能使自己生存并发展。

叶圣陶还说过“对于学生来说, 能够得到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 练就几路真正有用的本领, 那才是最大的实惠, 终身受用的好修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 当好一名“导演”。对学生具体的学习行为尽量不予干扰, 更不能事事、时时都准确地告诉学生必须做什么, 应该怎样做。“差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 好教师则引导学生发现真理。”教师在教学中, 必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而不在于教了多少现成的知识或技能给学生。

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求知的本能, 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 唤醒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常言说, 寸有所长, 尺有所短;月有圆缺, 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 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 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尊重, 都获得应有的发展。

2 用情感教育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迫切性

古人云:师之, 传道、授业、解惑。可当今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个性强、不爱学习、难教育, 多数老师都感同身受。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 和学生真正的沟通心灵唤醒他们的聪明才智,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从而让学生自发的学习。几年来的教学实践, 我深深的体会到: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 就看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真正运用情感教育来抓住学生的感情, 只要把握住他们的情感, 我们的工作就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因此, 对学生的教育应“攻心”而“不攻城”, 就像《孙子兵法》中说的:攻心为上, 攻城次之。一旦我们“钻”进了学生的心里, 对他们心里想的或要做的都能达到心知肚明, 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使学生对老师“貌恭而心服”, 真正的调动起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才能认真地读好书。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的核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如何通过情感教育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和聪明才智呢?

3 情感教育的关键

3.1 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内心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否则就根本谈不上情感教育

在课堂上老师掌握学生的心理, 把师爱放在首位, 不把他们当成居高临下来训斥的学生, 把他们视为自己的弟妹, 视为自己的挚爱好友, 甚至视为自己的儿女。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人格、地位的平等, 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幽默,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他们的创意思维培养他们对新知识的敏感性。这样, 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学习, 你会发现他们的心灵之窗好像打了开来, 显得快乐友善, 他们甚至可以信心十足地和老师探讨某个问题。从前视若无睹的周围的一切, 现在都变得生动起来, 他会储存足够的精力去应付这一切。试想, 一个精神不振、感情贫乏的孩子对老师的教学会有反应吗?这样的孩子既没有自信也不守规矩, 就算真的能教他些什么, 也会让你感到筋疲力尽。

3.2 适当的唤醒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信心, 便拥有了决心、意志、勤奋、耐心以及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斗志其潜能就会得到充分挖掘, 彻底发挥, 从而走上成功之路。所以当他们遇到挫折对生活、学习丧失了信心时, 老师应及时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 对他们的表现予以分析, 给以公正的评价, 指出他们的缺点, 更重要的是肯定他们的优点, 给以表扬, 加以鼓励, 让他们重拾自信心。

3.3 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天赋, 在自己特长的领域里, 他们选择自己要做的事并坚持做下去, 他们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来改变它, 他们不逃避做任何努力, 相反是努力探索并满怀喜悦地靠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 他们会表现得信心倍增, 享受这种学习的乐趣自尊感和自豪感加强, 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他们会热情的要和每个人分享自己的成功, 自己的发现和自己那些小小的胜利。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去干涉他们, 只要怀着一颗爱心创设好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使他们有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就好了。

4 用情感教育唤醒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

4.1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因材施教“激”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 认知和情感是和谐统一的。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 唯有学习者主动地、持续地和顽强地学习, 才能把知识真正学到手, 才能由学会向会学方向迁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为此, 教师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提高学习的兴趣, 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促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厌学向愿学、乐学的方向发展, 从而形成勤奋好学的学习品质。

4.2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积极“思”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在春秋末期就注重学与思的结合。学习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思维从疑问开始, 因此, 教师要经常巧设悬念, 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可在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时设疑, 也可在知识的比较引申时设疑。现在课下时间充足可留思维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于学生程度不一,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要给学习较好的学生安排一些相对较难的题目, 给学习较差的学生安排难度不是很大的题目, 让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空间。有疑问便引发思维, 有思维便引起求知, 想求知便寻求方法, 学生便主动向会学过渡。

4.3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学习, 适时“导”

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 都可以通过互助进行有效的自学。学生在学习小组内, 可自由研究并且主动地找资料, 在不影响主要课程学习和时间、精力充沛的前提下, 举办各种讨论会, 活跃思维, 培养对研究问题的兴趣。学习小组还应使学生在学习上互助, 在知识与能力的发展上取得大面积丰收。学生在学习小组中, 可以更好地互相督促, 互相帮助,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使自身的主体能动性得到最大的调动。教师及时疏导, 会把学生引入正常轨道, 让学生少走弯路, 寻找捷径, 寻求有效方法, 可事半功倍。这样启发学生先主动做, 后给予总结, 实现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4.4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品质, 鼓励学生大胆“创”

创即创新, 是会学及其重要的标志。目前社会以进入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网络文化和信息技术大大增加了寻找信息的可能性, 信息高速公路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延伸, 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信息宝库。现实已迫使人们进行反思, 学生不可能以结束学校的学习作为学习的终结, 学习要贯穿人的一生。学生只有学会学习, 方可利用这些资源, 并对其进行加工, 从而创新, 发展。因此, 教学中要给学生适当的自由空间, 让学生自主发展, 自我约束, 自行设计, 自我预见, 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创新。总之, 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愉悦, 宽松, 民主, 自由教育环境。逐步培养独立, 完善的主体人格, 教学生学会学习, 让学生获得打开终身学习之门的钥匙, 这对学生的一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 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就要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 用情感来教育, 使其在学校做学习的主人, 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摘要:众所周知,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学会学习, 是每个受教育者应达到的目标;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的最高境界。当前, 在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 教会学生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当今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个性强、不爱学习、难教育, 用情感教育唤醒学生自主学习尤为重要。

关键词:情感教育,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玛利亚·蒙台梭利.发现孩子, 了解和爱孩子的新方法[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4.

[2]李冰.论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 2007, (35) .

[3]李伟亮.情感教育及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合的理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张鑫蕊.论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5]余艳.浅谈运用情感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1, 2005.

[6]戴爱军.教学生学会学习[J].教育战线, 2008.

[7]陈梅香.素质教育的实施重点应是教学生学会学习[EB/OL].中国知网.

上一篇:10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下一篇:结婚电子邀请函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