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后的思考范文

2024-05-22

倒霉后的思考范文(精选8篇)

倒霉后的思考 第1篇

倒霉后的幸福作文

倒霉后的幸福

倒霉后的幸福 每个奔跑在自己路上的人,心中都有一共同的目标―幸福。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

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幸福呢?幸福到底是什么?“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其实幸福很简单。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追求幸福的脚步越来越匆忙,而当我们抱怨幸福难以追求的时候,是否应该停下来想一想,是幸福太遥远,还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记得在英语课上,活跃的气氛让每个人都难以忘怀,今天,我们的标题是“幸福还是倒霉?”

我们这帮任性又调皮的90后!每个人被提问到时,都会说自己很倒霉。

我想:“我一定要与众不同。”

老师终于问到我了:“那你最近有什么倒霉的事?”我故意调侃了一下,“我到是没有什么倒霉的事,虽然得了一场感冒。”我忍不住咳嗽了一下。我等待老师的反应。“是的.,你很幸运!当你感冒时,你的妈妈再外面等你,说真的作文 你也可以投稿,我很羡慕你,如果,现在要是告诉我妈妈说我生病了,让她来陪我,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我向窗外看去……一个身影久久不舍离去……

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打开门,问:“要不你进来陪你的女儿吧!能看出来,你的女儿很想让你进来。”妈妈看了看我,点点头,便走了进来。

很快就下课了,我牵起妈妈的手向外走去,突然想起幼时总牵着妈妈的手不放。我还想再回到小时候,请让我心中的这份涟漪继续下去吧。幸福其实很简单,家庭的其乐融融,父母的无微不致,朋友的细心关怀……其实幸福就在身边。

“一个人心中真正的幸福通常是他得到的或他已经失去的。”但现在我觉得,幸福只是一份简简单单的爱,其实幸福就在身边。

请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因为这也是一种幸福。

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镇新屯子学校7年1班

油价“破百”后的冷思考 第2篇

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快速突破100/桶重要关口并创下两年来新高的事实不仅让市场分析人士和经济学家们大跌眼镜,而且令国际组织和各国政要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未来前景再度绷紧了神经。人们担忧的是,受到油价飙涨而强烈推动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货膨胀会日趋恶化,发达国家刺激经济的政策空间将受到挤压,世界经现“二次探底”的风险可能随之增加。

疯狂的油价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始终被按在90美元/桶以下, 油价“破百”只是市场人士的一个长远预期而已。然而,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在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于2月23日反超纽商所原油期货价格并率先破百之后, 纽商所原油期价当天也在盘中也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第二天, 油价疯涨的结果再一次得到了确认: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抵至每桶119.79美元, 创下2008年12月21日以来的新高;纽商所4月份交货的美国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了5.31美元, 每桶达到103.41美元, 刷新2008年10月以来的价格新高记录。至此, 国际油价自年初至今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累计涨幅达7.5%。

引起石油价格短期飙涨的直接原因是OPEC (石油输出国组织) 成员国利比亚国内政治局势的激烈动荡。据国际能源机构资料显示, 利比亚为世界第15大石油出口国, 该国2010年日均产油量约为160万桶, 其中约120万桶用于出口。而巴克莱资本公司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表明, 由于国内局势的动荡, 利比亚已经中断的石油生产量约为每天100万桶, 占全部产量的一半以上。市场恐慌心理由此而生。

由利比亚危机所产生的相关影响也不可忽视。一方面, 随着利比亚的安全状况逐渐恶化, 为了公司雇员与供货商的安全考虑, 目前已有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法国道达尔公司、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等八家外国石油公司均因忙于撤离而部分或全部停产, 而这八家公司占利比亚原油总产量的72%。另一方面, 人们担心的地是, 继利比亚的冲突之后, 阿尔及利亚也会出现动乱, 进而扩散到沙特阿拉伯等石油大国。对此, 野村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 若阿尔及利亚与利比亚皆停产, 油价可能飙升至220美元的新高价。

多方面的联动力量

应当承认,地缘政治因素在本轮石油价格的飙涨中起到了重要的引爆作用,但是作为OPEC中的第10大原油出口国,利比亚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只占全球总量的3%,因此,我们认为,利比亚的政治危机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只不过是人们的心理机制对这一事态的作用力给予了过度或者夸大的反应。从目前来看,推高国际油价的基本力量或者说常态因子仍然处于活跃状态,同时油价的高涨也可以看作对全球经济在庞大经济刺激政策带动下复苏的一个重大反应。

原油价格取决于市场供需均衡的机理至今没有失去效用。分析发现,油价自2008年创下每桶140美元的历史高价后回调,市场一直未能找到足以替代石油的新能源,因此油价的回落仅仅是周期性而非结构性的转变。正是如此,最近近几年中,原油消费缺口量一直高于每日300万桶,且呈现逐渐递增之势。更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全球石油需求年增量已达每日270万桶,为2004年以来最高值。而从总体趋势看,全球石油产量并不会有明显增加,但消费缺口将维持在每日400万桶左右的高水平。这种供给趋紧的信号,恰是国际油价可以持续上涨的动力。

作为世界范围内各种贸易结算的基础货币,美元走势与国际油价的“跷跷板”效应可以说有目共睹。尤其去年下半年以来,为了刺激国内的经济复苏,降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美联储推出了高达6000亿美元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在世界范围内泛滥,引发美元持续性贬值,从而酿成了推高2011年国际油价的重要力量。值得指出的是,在美元贬值的同时,全球各国回收在金融危机期间为刺激经济而投放的大量货币还不可能做到及时有效,因此在美元的贬值和全球流动性过剩相互连接的背景下,国际游资力量开始集聚,石油价格的新一轮上行趋势似乎水到渠成。

日渐复苏的全球经济构成了石油价格上涨的一个坚固的平台力量。进入2011年以来,作为全球最大原油消费国的美国经济加快复苏,不仅最新的失业率记录从高位大幅回落,消费者信心指数创抵三年来新高,而且房屋销售出现多月增长态势。而在欧洲,伴随着前期主权债务国家债券融资的顺利进行,欧债危机的阴影也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去。美欧经济的强劲复苏促使原油需求扩大的预期升温,并对2011年原油价格的攀升起到了有力支撑。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经济重要板块的新兴市场国家在2010年底的经济复苏力度明显强于发达国家,大量的国际热钱也竞相流入,从而使这些国家如今的通胀压力陡增,为了规避区域经济政策调控风险,国际游资从去年年底开始纷纷撤离新兴市场并涌入国际石油期货市场。

因此,进一步观察发现,石油期货市场中大规模资本的投机炒作对于本轮国际油价的大幅攀升事实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最新公布的《石油期货市场月度报告》显示,作为推动行情主力的基金机构正不断做多国际石油期货市场。自去年以来,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货币投资机构持有的石油期货多头远远高于空头数,表现为净多头数大于零。今年1月,全球基金持仓的净多头数分别为149466手、169085手、166551手和143317手,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7.33%、24.63%、23.94%和43.86%。国际投行看多,全球基金加仓多头合约,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很难做到波澜不惊。

全球经济的颤抖

每一次石油价格的大幅飙涨都会挑起国际社会和全球诸国的敏感神经和关注目光,特别是在本轮油价上涨发生于全球经济复苏大势需要确立的大环境下,人们对其给世界经济复苏所造成的冲击就格外担忧,乃至一度被搁置起来的全球经济“二次衰退”的危言又开始出现。

应当承认,不管油价高涨的最终结果是否会像“二次衰退”那样的严重,但高油价对于全球复苏的抑制作用不容置疑。国际能源署(IEA)负责人指出,以目前油价来说,全球在石油上的支出可能会使GDP减少5%,或使全球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有所降低。而研究显示,国际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则两年内全球经济增速将被拉低0.5个百分点。不仅如此,有分析人士预测,若国际原油期价在“不远的将来”有可能分别涨至每桶120美元和每桶110美元,而油价突破120美元被很多经济学家视为会把全球经济拖入“二次衰退”的临界点。

当然,由于经济复苏步伐存在明显差异,尽管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所受到高油价的创伤渠道各异,但最终的伤害都是加剧国内当前经济周期的主要矛盾。就新兴经济体而言,增长已不是其当前经济周期中的主要矛盾,相比之下通胀指标节节攀升成为这些国家的通病,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由于经济增速维持高位,其能源与原材料需求都处于增长态势,高油价以及与其亦步亦趋的原材料甚至粮食价格将以输入型通胀的形式进一步推高这些国家的物价水平,特别是会推高通胀预期,从而迫使决策者采取比原计划更为激进的紧缩政策。但任何紧缩都会带来增长速度的减缓,而作为全球复苏的火车头,新兴经济体的降温无疑会显著拉低整列火车的前进速度。

与新兴市场相比,虽然欧美等国的整体通胀年初至今已有所抬头,但去除食品、能源以外的核心通胀率仍维持在相对低位。受失业率高企、国内产能过剩等影响,能源价格高企传导至工资水平乃至更广泛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速度可能相对缓慢,由此带来的通胀威胁短期内或尚不足担忧。但值得注意的是,以美国为例,目前其经济复苏的主要希望在于消费者开支和企业投资的恢复,而石油价格高企的直接影响就是压缩消费者的购买力,并且降低企业的投资意愿,进而导致需求和生产双双受到抑制,加大经济增长压力。更加值得警惕的是,一旦油价上涨到足以推高其国内核心通胀的程度时,则货币政策当局将不得不在经济增长仍然乏力的情况下采取紧缩政策,经济复苏势必进一步受到抑制,甚至可能出现滞胀格局。

引发第四次“石油危机”?

也许经历了太多的“石油危机”的洗劫和冲击,面对着石油价格的重新飙升,人类的意志和思维神经再现脆弱,甚至有人预言“第四次石油危机”将接踵而至。然而,笔者认为,利比亚等地缘政治因素所引致的油价飙升态势只是一种短期现象,人们应当坚信国际社会如今对石油市场的应变与调控能力。

理论上而言,在全球权重中的占比微小的利比亚石油产量并不足以左右国际石油市场的大局,而即便独裁者卡扎菲继续在国内杀戮并致全国陷入严重混乱和石油整体性停产,欧佩克也能随时通过提高产量和补给供应量来维持石油供求的平衡。从目前来看,欧佩克石油市场供应依然充足,而且沙特手中握有每日400万桶左右的闲置产能,可用来弥补利比亚减少的产量。不仅如此,国际能源机构发布最新报告称,经合组织成员目前商业原油库存充分,可满足57.5天需求,高于五年平均水平的54.6天。值得庆幸地是,沙特等87个国家的代表于日前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签署了《石油宪章》,会议着重解决石油生产者和石油消费者的对话问题,以保障石油市场的稳定与安全。

令人关注的是,国际社会解决和平抑利比亚政治危机的姿态日渐强硬。日前,联合国安理会全票通过了1970号决议,决定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禁止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和其家庭主要成员等人出国旅行,并冻结卡扎菲和相关人员的海外资产。另外,国际能源署作出最新表态,鉴于中东地区政治动荡持续不断,IEA将动用原油战略储备以降低原油供应短缺风险。

地震后的思考 第3篇

用“灾害经济学”指导灾后重建

强烈地震袭击汶川,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来评估这次汶川地震的经济损失?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重建汶川的家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巴曙松日前表示,地震不会改变经济增长趋势。这一切,都与经济学有关。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关于灾害经济的讨论以来,灾害经济学开始逐渐影响国家决策。1976年美国出版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价与减灾政策》,运用经济学理论对灾害影响、减灾费用和效益作了详细探讨。而1980年的《美国防洪减灾总报告》也包括了减灾政策的效用分析等内容。印度籍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的《贫困与饥荒》则是“灾害经济学”的经典著作。他以巴基斯坦、印度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大饥荒为例,揭示了贫困的根本原因。

此外,这一次汶川地震,我就发现,有学者试图用“大坝经济学”的观点来影响政府的救灾措施。

如何用“灾害经济学”指导灾后重建?哈尔滨商业大学的田立教授就提出了一个不错的想法,认为可以将各种自然灾害以指数的形式表达,并针对这些指数进行期货方式的交易。此种做法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在人类的科技水平还没有达到预报灾害,或者直接抗拒灾害的程度之前,运用金融学手段把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并利用这些衍生手段为经济服务,为社会造福。

古往今来,各种灾害都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社会现象,总体上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灾害的损失却可以降低。在股票、金融市场上,为了规避风险,投资者一般都会采取“投资组合”的方式,将风险不等的股票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购买。灾害经济学,作为一门“负向经济学”,研究的是“负”的经济效益,本质就是一个规避风险的过程。

在我们这么一个发展中国家,灾害一般都有一定的区域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地理位置上符合一定的正态分布。这种组合规律告诉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建立灾害基金的方式,来分散灾害风险。

其次,对灾害的历史性考察表明,灾害经济自身有着明显的周期发展特色,其轨迹为:在灾变→大损失→大治理→减灾能力提高→灾害减少→损失减少→少投入→防灾能力下降→大灾变。

灾害的周期律告诉我们,害与利可以互变。在这次震灾中,温总理多次强调多难兴邦,道理也在于此。

以地震为例,世界上还没有过大于8.9级的地震纪录,震灾也有临界点。四川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啮合的地方。因此,四川应该设防,我们也要吸取教训,充分利用害利互变的规律,让汶川大地震成为一部真正的教科书。

灾害是宏观的,会对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产生连锁效应;但是,灾害又是微观的,有其具体的承受体,比如企业、家庭和各种社会组织。

这些微观的经济体通过自身的具体行为,又决定和影响着宏观经济这个整体。固然,我们要从宏观层面建立一整套预灾、减灾体系,但企业、家庭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充分考虑微观的减灾决策。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哈尔滨断水、俄罗斯抗议……原因是应急处理中没有救灾的处理标准。这里面暴露出的就是这么一个问题,相当多的企业等微观组织并没有重视减灾问题。

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规制政策博士研究生

建不垮校舍更须“责任雄起”周士君

针对灾后如何重建,四川省教育厅负责人日前表示,新校舍肯定会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尤其是抗震能力要达到8级以上,届时教育部门、规划部门定会邀请地震局专家和建筑设计院工程师共同参与灾区新校舍建设。

面对四川教育部门如何建造不垮校舍的表态,我倒觉得,建造震不垮的新校舍,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必须力促所有建造参与者“责任雄起”和“重任重建”。

在这次大地震中,被网民誉为“史上最牛的希望小学”,即建于10年前的北川县刘汉希望小学,俨然经受住了大震的考验,用亲历师生们的话说,当时“教室摇晃得像荡秋千”,周围刚建好半年的建筑全都变成一片瓦砾,而这所学校却在地震中屹立不倒,力保当时正在教学楼内的511名师生安然无恙。

而其造价,竟比当时国家拨款给公办学校建楼的标准400元每平方米的基本水平还低,令数百家长无不泣谢当年之建校功臣。

据一位在地震部门工作的朋友讲,其实在地震带上所盖的房屋,其都是按照能经得起8级强震保守设计的,关键是施工建造环节有无责任缺位而出现偷工减料现象。

我对其话的理解是,若在建造施工环节有人利欲熏心,责任委靡,擅做手脚,直至大赚昧心钱而偷工减料的话,即便规划再科学、设计再合理的房子,也难以保证其不被地震震垮。实际上,北川县这所“史上最牛的希望小学”,就是支持该判断的一个最为现实的例证。

从设计到建设,刘汉希望小学并没有比其他学校“多吃多占”,其造价甚至比当时国家拨款给公立学校的建房基本标准还低。突发而至的地震,也没有给它任何特殊的“照顾”,震中它至少经历了二十余次剧烈摇摆,连楼前水泥操场也有多处裂缝,而震后的教学楼外体根本没有任何大的损伤。换言之,除其建筑施工质量好外,人们再无法为其找到第二个震不垮的理由。而建筑施工质量好,正是得益于其建筑商的良心纯正和“责任雄起”。

震灾过后,如何给灾民重建包括学校在内的全新家园,马上就将提到议事日程。而如何才能建造出地震击不垮的校舍和住房,除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之外,搞好“重任重建”,让“责任雄起”贯穿其建造始末,并以严格而透明的监督程序,抓好监理一方应负的连带责任,实施质量终身负责制,确保建筑商的责任心不再因利欲熏心而流失而垮掉,才是建造不垮校舍和住房最为强力的支点。

河南省作家协会杂文分会理事

从汶川救援看法律协同实战杨力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这场地震强度之大,涉及之广,为几十年来所罕见。然而地震无情,人间有爱,有目共睹的是,汶川地震的应急处置及救助是行之有效的,无论是总理亲自演绎突发事件应对法,还是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迅速进入救援状态,都显示出我国的应急机制运转越来越灵活、有效,相关制度建设及其施行经验已经有了很大提升。无疑,这是2006年1月公布的《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2007

年11月起施行的《突发事件应对法》、2008年5月1日起刚刚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防震减灾法》协同实战的经典范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本次救灾中,政府及时发布信息折射出依法行政的法律水准大幅度提高。地震逞威之时距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不到半月,汶川地震无疑是条例实施后的一次严峻大考。然而,这次让半个中国有震感的强震没有造成社会恐慌,民众表现出了空前的理性,显然这种平静和理性与政府通畅的信息传播和及时的信息公开有极大关系。作为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需要广泛为人们所知晓的重大公共信息,政府对地震事态的公开程度达到了极致,既有震情发展的情况(如有无余震、地震前因后果的分析),也有震灾发展的情况(如死伤人数、破坏地区),甚至包括对人民群众进行合理的宣传,鼓舞起众志成城抗击灾害的决心等。这种及时、权威的信息公开,既充分体现了条例的立法初衷,又显示出党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勇气和决心,可以说是交上了一份高分考卷,得到了民众的高度评价。事实上,有关地震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早在1998年防震减灾法颁布之初就以明确的法律条文形式固定下来,走过了“十年破冰”的漫长历程,直到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后发生汶川地震,中国政府职能部门的方方面面显然早就对法律和条例的规定进行过熟悉和磨合,以至在此次地震中能够积极应对,有良好的表现。

另外,恰当把握应急救助原则形成了政府与民众之间双向的深刻认同。诞生不久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旨在强调政府在救灾中的特殊主导地位,亦即要求政府尽一切可能采取积极措施对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的动员,讲求实现各要素间协同、无缝隙和高效率的沟通。汶川地震后,中国政府利用绝对的职能优势,大规模动员社会力量及资源应对危机。特别令人称道的是,政府又十分珍视这种垄断性权力的运用,在处置这场突发公共危机的时候始终遵循必要的原则:一是比例原则,在依法履行救助义务时,所实施的措施与救助的要求基本相适应,形成适当的比例关系,不能不急,但也并未过度,没有无限制地随意扩大法律规定的应急权力;二是平等救助原则,虽然此次实际救助情况复杂,比如道路交通状况、通讯电力情况、天气原因等客观上均会影响到救助的范围和顺序,可是政府仍然考虑尽力保障所有成员不受歧视地享受政府救助这一权利。正是在法治框架内恪守上述原则,使得全体人民自觉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全力以赴地支持和信赖政府,应急救援能力大为提升。这些是如何评价政府应急能力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修订防震减灾法应予归结的重要经验。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当前我国防震减灾能力仍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比如:全国地震监测预报基础依然薄弱,地震观测所获得的信息量远未满足需求;全社会防御地震灾害能力明显不足,农村基本不设防,不少重大工程地震灾难潜在风险较高,公众防震减灾素质不高;防震减灾投入总体不足,缺乏对非政府组织及个人等社会资金的有效引导,等等。所以,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制定防震减灾基本法律的国家,在今年即将进入审议的防震减灾法修订过程中依然大有可为。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数列》教学后的思考 第4篇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数列》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新课标中,对《数列》这一章学习的要求不再累述.

本章内容涉及了高中阶段的重要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是刻画离散现象的模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资产折旧等实际问题,都与本章知识有联系,对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考中有如下要求:(1)数列的概念和表示法(层次B).(2)等差数列的概念(层次B).(3)等比数列的概念(层次B).(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层次C).(5)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层次C).

2.数列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在高中数学中,很多知识都与数列有着密切联系,如: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既与函数等知识有密切的联系,又丰富了函数的内容;对数列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自始至终贯穿观察、分析、归纳、类比、运算、概括、应用等能力;数列与函数、三角、不等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都有联系,是高中数学学科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很好的素材.

3.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及其性质、求和;难点包括如何使学生理解数列与函数的联系、应用数列知识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列模型以及如何区分实际问题中所蕴含的数列的类型.

二、教学中重视“对定义的理解、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去发现“方法技巧”

《数列》的整章内容,以从数列的原始概念“按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叫数列”出发,以此为基础,再引出数列的一系列概念、公式、性质,由此形成了“数列”一章的体系,也成为解决数列问题的工具.下面以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为例谈谈我的想法.

1.理解定义、应用定义————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初学数列的同学经常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到一个数学结论,我们知道不完全归纳法得到一个数学结论不一定正确,需要通过数学归纳法严格证明.在本章教学中,笔者旨在引导学生先通过具体例子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再按照其定义来严格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例如:利用等差列的定义,我们知道:an-an-1=d(其中d为常数,n≥2,n∈N*),故可得到:a2-a1=d……(1),

将上述n-1个式子相加得:an-a1=(n-1)d,∴an=a1+(n-1)d.

这是以等差数列的定义为基础,通过严格的推理,得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解决类似问题的一个范例一种方法(累加累乘),即:强调定义的重要性,方法就来自定义.

2.运用数列性质,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特例———高斯解决“1+2+3+…+100=?”———的方法出发,将这种方法推广到一般的等差数列,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即可完美解决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这是归纳思想的生动案例,学生也在推导公式过程中发现了数列求和中的常用方法之一———倒序相加,这使推导过程又得到了进一步升化.

三、“知识与方法的运用”———公式推导中,学生一些灵活的方法

学生在展示自己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想到了不少方法,体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运用.

当q=1时,Sn=na1,不再累述.以下只考虑q≠1的情况.

方法1:错位相减法,详见必修五课本第二章,从略.

方法2:递推法

不同的推导方法,代表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不同的数学思想,反映了学生对等比数列定义及性质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能力、辩证思维都有好处;不同的推导方法中,渗透着函数思想、方程(方程组)的思想、递推思想、化归转化的数学思想,也体现了学生对等比数列的再认识.

四、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如实际应用中:分期付款问题、储蓄问题、细胞分裂、环境保护中的植树问题,还有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杨辉三角”等数表中的数列问题,都非常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归纳猜想,同时学生对数列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得到了深化.

数列这一章蕴含的数学思想及方法包括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化归思想,而且在基本概念、公式的教学本身也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方法,掌握这些思想方法不仅可以增进对数列概念、公式的理解,而且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能诱发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解决更多数列问题,也可引起学生探索发现解决其他章节数学问题的兴趣.

“开闸放水”后的思考 第5篇

善意之举引来负面言论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此次“开闸放水”的经过。2015年底起,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湄公河(我国境内称澜沧江)流域降雨量大幅减少,沿岸国家旱情严重。地处最下游的越南更面临90年不遇的旱情,近13.9万公顷稻米耕种受损,57.5万人面临饮水之苦。在此情形下,越南本应向位于其上游的泰国、老挝等求助,但上述国家更加顾及自身渔业、农业利益,泰国甚至在未经湄公河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将湄公河干流的水源引入泰国领域,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越南的旱情与海水倒灌。在此情形下,越南不得不向中国请求开闸放水,中国的积极响应得到了越南和柬埔寨的热烈欢迎。

但其实中国此次“开闸放水”的善举也有着自身说不出的痛,并为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首先,云南景洪水电站为缓解旱情开闸放水,由1000余立方米/秒增至2000余立方米/秒,短时间内的水量陡增导致水位大幅上涨,致使中国境内部分土地被淹,附近相关工作中断。其次,开闸放水打乱了中国正常的发电计划,给中国的供电与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第三,中国还将面临克服流域来水偏枯、河道航运安全保障、电站机组检修等一系列困难。第四,中国实施澜沧江梯级水电站水量应急调度,需要大量的协商工作,给相应的部门带来压力与额外的工作量。

让人痛心的是,中国的善举竟然还引来了一些质疑。有外媒解读,中国自1994年建造漫湾大坝起,已经在湄公河上游建造了大量水坝从而影响了下游国家的水量,这是造成此次干旱的原因,所以理应由中国承担补水之责。另有外媒认为,中国在2010年与2014年分别有引起下湄公河国家干旱与洪水的历史并被批评,因此中国此次“开闸放水”的善意可能只是在弥补自己的过错。此外,也有媒体解读,中国对越南开闸放水别有用意。因为2015年3月14日越南河内爆发反华游行,示威者以纪念1988年中越“南沙海战”的名义,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进行了指责。中国想借助此次应急补水缓和同越南的关系。

如何避免掉入各种“水坑”

中国的善意之举为何会引来猜疑,中国是否还应在未来开闸放水,中国又如何避免掉入各种“水坑”,或者让他者“无坑可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角度“有的放矢”:首先,中国应把水视为一个工具,善加利用,作为保护自己陷入“水坑”的自卫武器。中国地处河流上游,对水流具有一定的控制权和主动权。因此,中国应让下湄公河国家了解自身的责任与底线,对于下游国家合理的请求,中国理应挺身而出、积极援助。而对于下游国家的刻意刁难,或以外媒与域外国家之口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与责任推脱等,我们也要有办法应对。

同时,中国要不断完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水资源的合作内容,以避免下湄公河国家的“误解水坑”。在2016年3月23日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已经提出在中国建立澜湄流域水资源合作中心,作为澜湄国家加强技术交流、能力建设、旱涝灾害管理、信息交流、联合研究等综合合作的平台。接下来中国可将湄公河水问题纳入到该平台进行处理,设计相应的水资源合作开发原则、水资源灾情应急机制、数据信息分享、技术支持等内容,按照水资源合作机制操作湄公河水资源合作项目与问题。

此外,中国还应拓展对外沟通渠道,提升信息透明性与明晰性,让外媒与域外国家“无坑可挖”。据笔者了解,外媒与域外国家出于两种原因“挖坑”。一是恶意挖坑,利用固有的“对立视角”对下湄公河国家的民众进行错误引导。中国地处湄公河最上游,而下湄公河国家处在相对“下”的位置。利用以中国为代表的“上”与“下湄公河国家”为代表的“下”的对立视角,来简单推导一切都是“上”的问题。例如,在此次干旱中,有舆论就忽视泰国擅自引入湄公河干流水源加重下游国家旱情的事实。同时也忽视了老挝不顾其他下湄公河国家反对建造大坝影响湄公河的问题。二是外界对中国努力知之甚少,加剧误读,造成“误解水坑”并影响他者。他们对中国在湄公河水资源合作中做出的努力并不清楚,也不了解中国具体举动与真正用意,甚至很多人员还不清楚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及其中的水资源合作内容。这就造成了对中国的误读,使中国背负了“莫须有的罪名”。因此,中国在实施湄公河水资源合作、灾情处理以及援助过程中,要明晰事情原委、行动内容,同时要明确中国责任与态度,让外媒与域外国家“无坑可挖”。

最后,中国可加强与水资源利益受益群体的对话,避免别有用心者进行误导及给中国埋下“舆论水雷”。中国在不断保持同下湄公河国家政府关系的同时,要加强同相关国家公司、社区、群众、非政府组织等群体的沟通,并设计这些群体所关心的生态保护与补偿,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学校等配套设施与服务等。让别有用心者无法挑拨这些群体,从而难以给中国造成“舆论水雷”。

(张励是云南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国际关系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生;卢光盛是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观看《热血教师》后的思考 第6篇

一、《热血教师》给我的启示

1. 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教育并非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我们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 根据自己班上的情况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面对不同的班级、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采取不同的教法, 使学生有种“常新”的感觉。如果一个教师自己只是按照参考教案, 循规蹈矩, 那么在下面等着引导和指导的未来栋梁们又怎么能不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呢?像克拉克所面对的是在纽约哈林黑人区, 一个令所有教师头疼的班级, 这个班级,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换了六个教师。以至于克拉克到的时候, 那个气愤得离开的教师让校长自己去管那帮小混蛋。而克拉克为了让学生能认真地听他一堂课, 他跟学生们“做交易”。他用了一个近乎自虐的方法, 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他承诺, 只要学生安静地听, 每过15秒钟, 他就喝下一瓶酸奶。为了看老师出丑, 也为了好奇, 学生真的安静地听老师讲课, 老师喝掉了不知道多少瓶酸奶。他为了帮助全班学生都记住美国的24位总统, 在全班不屑的起哄声中摇头晃脑地跳了段自编自演的president rap, 当学生和他一起载歌载舞的时候, 这不是表明了他已经使那些学生获得了应学的知识了吗?在这样的教学氛围熏陶下, 克拉克的学生能没有创新思想吗?学业能没有建树吗?答案是肯定的, 最后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

2.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

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 学生才会产生好奇心, 萌发求知欲, 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所以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课堂上“愿听、愿想、愿说”, “敢疑、敢说、敢辩”。克拉克在第一堂课就教育学生们要有梦想, 说自己和学生们是一家人, 自己永远不会离开。学生们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 在桌上或躺或坐, 东歪西倒, 有聊天的、嚼口香糖的、抹唇彩的, 当着教师扔书, 骂老师是白痴, 甚至在班里打赌说老师几天后会受不了而离开。就是这样在克拉克的创新思想引导下, 在克拉克的不懈努力中, 具有不同才能的孩子都有了惊人的进步和发展。调皮捣蛋拥有天生领导能力的莎美卡取得全区第一的优异成绩;寡言少语的胡里奥, 其实热情豪放, 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抱负。

二、对创新教育的思考

以克拉克为楷模, 引我校“543”教学模式为导航, 在教学中要努力使自己向创新型教师发展。

1. 引导课堂自学, 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掌握基础知识, 学会创新学习, 培养学习能力, 需要一定的“学习过程”作保证。我们学校正在推行以学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达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精品课堂的“543”教学模式。在教学中, 我注重把学习过程作为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 并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 指导学生自学课本、讨论和交流, 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 主动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与发展, 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获得创新学习的快乐,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质量。如在上语法课时, 我打破以前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练、老师再讲的模式。我先选题, 让学生用自己的旧知识来解决问题, 以思考总结归纳做课前热身, 通过课前热身导出要学习的新知识, 这个过程是通过学生自己独学、对学、组学,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2. 努力创设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与语境。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因此, 我们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实践机会, 训练他们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表现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我在学习人物传记性质的文章时, 在快读与细读之后, 也就是在整体理解与细节理解之后, 我让一名学生扮演主角, 其他学生扮演记者采访主角实地操练, 水平各异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大家都有操练的机会, 这种形式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参与到其中来。学生有时还问一些课外的东西, 这也说明他们真正思考, 并运用知识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提高了综合素质。

免费开放后的思考 第7篇

如何普及艺术知识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艺术教育在我国还存在着一定的缺失,很多人不懂得如何欣赏艺术品,甚至不知道何为艺术。

原来,来美术馆参观的大多是从事美术行业或者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很多人因为门票这一门槛而与艺术殿堂隔离。在免费开放后,这些原本被挡在门外的人们将首次走进美术馆,置身于浓厚的艺术氛围中,与艺术亲密接触。普及文化艺术知识,提高公民的艺术修养,这是美术馆免费的重要目的。

如何让那些不知如何欣赏艺术的“门外汉”也得到艺术的熏陶,这就需要美术馆加强知识的普及力度,让每位前来参观的游客都能加深对艺术的认识。

美术馆可以在重要展览中提供导览,举办多种形式的公共教育,定期举行专家讲座、中小学生美术实践等活动,使观众进入美术馆后,不仅能欣赏到优秀的作品,还能享受到立体的教育和文化服务。

除此之外,免费开放对于蜂拥而来的观众而言,也是一场文明素质的“考试”。为了使美术馆等文化设施真正成为公众“精神享受”的殿堂,尤其要做好对免费开放后公众的教育和引导。美术馆免费开放,观众不能“免礼”参观。馆中陈列的展品很多都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艺术品,是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艺术发展的见证,观众应自觉遵守场馆规定、文明参观,尊重艺术品就是尊重艺术,尊重艺术就是尊重我们自己的文化。

美术馆肩负着文化传播和传承的使命,参观美术馆实质上是一次高雅的艺术消费,是一次与艺术对话的精神之旅。美术馆的免费开放,会让更多的人走进艺术殿堂,感受我们民族的和世界的艺术,从而艺术素养得到提升,申美需求得到满足。

如何完善服务,让观赏更舒心

免费开放初期,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服务跟不上可能是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一项。美术馆的门票免了,服务是不是也相应的可以免了?

与展览配套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参观的感受,各美术馆深知这个道理,早在正式免费开放前,许多家美术馆就已未雨绸缪,在提升服务水平方面做了很多探索性的尝试,湖北美术馆就是其中一个典范。

到目前为止,湖北美术馆已经有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提升服务的制度和措施。“我们会根据不同展览,配置讲解员、发放展览宣传册页、提供语音导览设备,并在展厅设置了观众留言簿,认真倾听观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观众的素质参差不齐,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让观众参观的舒心满意是我们的服务宗旨。”馆长傅中望说。

湖北美术馆的经验值得借鉴,各美术馆可根据参观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针对青少年这个特殊的参观群体,美术馆就可以根据中小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参观内容设计:完善网站服务,让那些不愿去馆内参观的人可以在网上细细研究数据库中的展品,这种学习也别有一番情趣。

如何提高展品质量,打造艺术盛宴

几年前,一位外国观众在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陕西古代文明》陈列展后在留言簿中写道:我去过十几个国家的博物馆,今天是我看到过的最好的展览。由此可见,即使不免费,高质量的展览照样会吸引观众来参观,所以提高展品质量和展览质量才是王道。

免费开放虽然撤掉了观众进入美术馆的门槛,但并不等于美术馆就可以守株待兔。上海美术馆将免费开放后的首个展览就定为“大师之路——林风眠、吴冠中作品展”。消息一传出,立即吸引了无数公众的眼球。林风眠是20世纪中西方艺术融合的先驱者,作为林风眠的弟子,吴冠中也继承了“艺术无价”的理念。免费开放后的上海美术馆首先展出林风眠、吴冠中两位六师的作品,不仅希望让公众在视觉上享受“艺术盛宴”,更可以走进林风眠、吴冠中两位艺术大师的精神世界,感受他们的至美情怀。

美术馆要提高展览水平,可定期举办各种名家作品的主题展览,并在重要展览中提供导览。全国大小美术馆之间可以进行展品交流,资源共享,加强地区间的协作,定期收集整合各个艺术家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只有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美术馆才能积极地调动观众观赏的积极性。

免费开放其实是美术馆的功能发生了一个转变,从过去传统的重视保护和研究,逐步向文化传播、宣传教育和休闲娱乐转移。如此说来,只有努力的提升美术馆展览和展品的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美术馆在普罗大众中间的影响力,才能真正的实现美术馆传播文化,宣传教育大众的功能。

如何保护展品,让其流传久远

参观人数过多,人流剧增,产生的二氧化碳对书画作品就会有腐蚀性,如果展品保护力度不够,难免会导致美术馆内一些藏品受损,不少观众随意用手触摸展品,这关系到展览作品的寿命问题,许多管理者认识到,书画名作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被损坏了,要对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负责,让名家名作流传的更久远。

值得关注的是,美术馆免费开放,将会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来美术馆参观接受艺术的熏陶,在他们中间也有可能会出现破坏展览品的行为。很多美术馆现在一旦遇有学校组织的参观活动,都会提前和教育部门以及学校沟通,希望在学生来参观之前,学校能事先做好教育工作,告诉孩子们进了博物馆之后,应该遵守哪些规章制度不要打闹、嬉戏、触摸展品。类似于这样通过制度的约束,也可对展览品起到保护的作用。

展品保护不仅需要美术馆自身的努力,普通观众在参观时也应注意礼节,尽量和展品保持适当的距离。对此,美术馆可在展品前方设置警戒线,或加大现场保护人员的比重,对前来参观的观众队伍进行有效地疏导和分散,以确保展品完好无损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换位思考后的真情育人 第8篇

实行值日班长每日考勤制度以来, 作为班主任的我, 规定每天都要有管理记录。表现好的, 差的, 有进步的等都要记录在案。当然, 为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上课期间随便说话的学生也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经过十位值日班长的表决, 对说话较严重的同学要进行特殊关爱———抄写500字左右的经典美文或多首诗歌。

“老师, 我今天表现挺好的, 也没怎么说话, 为什么他们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记我呢, 我很不服气”朱晓林一边哭一边很气愤地说, “上课时, 说话的同学多了, 为什么就单记我, 而不记他们?为什么……”用“为什么”作了一连串的排比句。看那表情, 犹如80年代的愤青。面对这么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激烈地无厘头地质疑, 我心中顿生出满腔的怒火。心想, 你这孩子还学会了倒打一耙, 自从实行这个措施以来, 你几乎每天都“榜上有名”, 好像这是第十八次记她的名字了, 况且这是值日班长集体表决的结果, 犯错, 就要付出代价, 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你不仅不反思自己的错误, 反而责问老师, 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正当我准备很严厉地训斥她时, 我看到了她眼角的泪水。这泪水几乎浇灭了我心中的怒火, 这泪水引导这我回到了五个月前的一个早晨:

2008年11月的一个早上, 当我走到办公室时, 朱晓林已在那里等我了。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她肯定会有重要的事情告诉我, 进入办公室时, 她像做贼似的从兜里拿出一封信放在我的手里, 转身就消失在我的视线里。信中说:我是一个不幸的女孩, 几个月前还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还有一个幸福的家, 也许是上帝的惩罚, 爸爸在外面又有了别的女人, 妈妈因为这精神近乎崩溃了, 整个家里的充溢着令人窒息的空气。我痛恨这样的生活, 我痛恨这样的家庭, 我不想在这样的家里待下去了, 我恨不得把爸爸和他的那个贱女人杀掉……老师, 我快受不了了, 我的精神也快到了近乎崩溃的边缘, 您说我现在该怎么办?

朱晓林愤愤的诘问又把我拉回了现实。直觉告诉我, 这不是一个一般的孩子, 她原来成绩很优秀, 曾考过班里的前五名, 只不过由于家庭的变故才把她变成这样。如果今天把她狠狠地批评一顿的话, 不仅不好改变她, 反而会增强她的逆反心理, 甚至会刺激她做出极端的举动。

我沉吟了片刻, 微笑着用十分温和的声音对她说:“朱晓林, 真想知道值日班长每天都这么关照你的原因吗?告诉你吧, 这都是我特意安排的, 明白吗?”她停止哭泣, 眼中充满疑惑。我接着说, “在我眼里, 你是珍珠, 一颗又大又亮的珍珠, 我很欣赏你的才华和锐气, 但你这颗珍珠尚有棱角, 甚至还有些瑕疵, 我想帮你磨掉, 我想把你变得更完美, 懂吗?”然后我用温和而又严肃的语气对她说, “你与班里的其它同学不同, 你是我最关注的学生, 也是我最乐意为你付出的学生, 我希望在我的努力下, 你能找到昔日的辉煌, 重新找到自信。我坚信我们能成功。即使做不到, 甚至你可能还憎恨我, 在背后咒骂我, 我都不会在意, 因为我觉得只要你有进步, 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 我也倍感欣慰, 也会感到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 懂吗?”这时, 她的眼角更红了, 不知道是委屈还是感激。

“在我心理, 我认定你就是最好的学生, 我有些“恨铁不成钢”的不满, 所以我对你的关注就更多了些, 值日班长对你惩罚也多了些, 但我的初衷是想让你变得更优秀, 更完美, 懂吗?”她深深地点点头, 眼中充满温暖, 恰似和煦春风中盛开的荷花。

“我很理解你的心情, 你感到他们总是记你的名字, 好像是和你过不去, 这令你很气愤, 你认为他们对你很不公平, 对吗?”“是”, 她低着头说。“现在理解为什么总是罚你了么?”她再一次点点头。

我忙趁热打铁, 很温和地问她:“告诉我, 上课时到底有没有乱讲话?

她点点头说:“对不起, 老师, 上课时我不该说话, 我错了, 我辜负了你对我的期望。不过, 请您相信我, 我以后一定改正!”此刻, 我心理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兴奋和释然。此时, 阵阵含有花香的清新空气从窗外袅袅传来。

我接着说:“你的这句话传达出你的诚实和坚定, 今天, 我不仅不罚你, 反而应该表扬你, 因为我从你的身上读出了什么叫懂事, 什么叫希望……另外, 今天的罚抄就免了, 回家好好复习功课吧。

正当我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时, 我清晰地看到她从办公桌上撕下3张罚抄纸 (本应罚2张) , 很快就蹦蹦跳跳地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通过这件事, 我深刻领悟到, 对学生的管理, 我们绝不应该仅仅采取简单粗暴地批判和指责, 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 采用换位思考, 以心交心, 以情育人的工作方法, 让学生真正感到我们的良苦用心。这样做不但维护了学生的自尊, 体现出了老师的宽容与豁达, 也使学生在认识到错误的同时更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关心和爱护, 体会到老师对其人格尊重的“暗示”, 从而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 促进发奋努力, 不断进步。

上一篇:学六五普法心得体会下一篇:军队党的建设心得体会